秋季值周总结范例6篇

秋季值周总结

秋季值周总结范文1

一、数据、指标及计量方法的选择

(一)滞留率概念界定

远程开放教育学籍8年(16个学期)有效。在学分制背景条件和个性化学习需求下,学生最短3个学期可以修完学分,取得毕业证书。所谓滞留生,即超过学籍有效期仍没有毕业的学生。伪滞留生,我们定义为第4学期至第16学期在籍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虽然超过了最短学习年限但在学籍有效期内仍具备学习与毕业的资格。滞留率,即滞留生的人数在注册学生总人数中的比例,本文研究的滞留生范围包括伪滞留生、滞留生。滞留率=滞留生÷注册学生总数

(二)数据资料的分析与处理

1.样本数据来源

利用天津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教务管理系统平台,提取2011年8月前的1999年秋季—2008年秋季18届学生的相关数据,主要包括:注册学生数、毕业人数、退学人数、专业以及地区等。

2.滞留率指标

滞留率与伪滞留率,因为2009年春季-2011年春季入学的学生无毕业生,故本文中的滞留率共涉及1999年秋季—2008年秋季18个届别的学生。不同专业的滞留率:共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会计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作为文法类专业的代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理工类专业的代表,会计学属于综合性学科,招生时文理皆可。不同地区的滞留率:市区的滞留率,主要涉及总校本部五个直属学院以及市区的其他分校,共选取13个;郊县的滞留率,涉及郊区及县内的部分分校,共选取9个。

(三)计量方法

基于SPSS16.0对分层次滞留率、分地区滞留率、分专业滞留率进行t检验,进行差异比较。基于Excel对总体滞留率和影响滞留率的各相关因子进行灰关联分析,找出影响滞留率的强关联因子、次强关联因子以及弱关联因子[1]。

二、滞留率的变化趋势分析与周期变化

(一)滞留率的总体概况

1999年秋季—2008年秋季远程开放教育共招生13万余人,毕业生人数10万余人,退学人数1万余人。如图1所示,1999年秋季—2008年秋季的学生总数、毕业生数、退学学生数整体呈曲折变化趋势。学生总数、毕业生数、退学学生数在2003年秋季达到最高值,此届招生总数为13,861人,占1999年秋季—2008年秋季学生总数的10.66%;毕业生数为11,07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0.6%。从整个变化趋势来看,每年秋季招生规模要远高于春季,在2005年秋季以前这种变化趋势非常明显,2006年春季以后,变化趋势渐缓,招生总人数趋于稳定,固定在8,000人左右。表1显示,开放教育学生的滞留率比较稳定,变化趋势不明显,滞留率维持在0.1以下。滞留率最高的是1999年秋季入学的学生,滞留率为0.09;滞留率最低的是2002年春季入学的学生,滞留率为0.02。第一个毕业年的伪滞留率整体呈下降趋势,1999年秋季学生的伪滞留率达到最低点,为0.28。从2002年春季开始,第一个毕业年的伪滞留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秋季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27个百分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2006年秋季之后,教育部有关规定要求,成人学习最短毕业年限为2.5年(5学期),故学生的第一个毕业年均在第5个学期,学习时间变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知识,获得课程学分;第二,2007年开放教育由试点转为常规,教学模式趋于稳定,教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2006年之前,天津电大为了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在其它各项条件合格的情况下,允许学生1年半(3个学期)毕业。如2003年春季,为了提高检察院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天津电大和检察院进行合作,设立了法学(检察方向)专业,学生在学习1年半(3个学期)之后,各项考试合格,就允许其毕业并为其颁发毕业证书。表1显示了第一个毕业年的伪滞留率和最后一个毕业年的滞留率,图2显示了各级学生不同学期的滞留率,整体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第3学期至第期下降趋势明显,平均降幅达到14%;从第期开始,下降趋势渐趋平缓,滞留率基本维持在0.1以下。学生在经过9个学期的学习之后,逐渐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顺利拿到毕业证,致使滞留率降低。

(二)滞留率的周期变化

把开放教育的滞留率划分为三个周期,第一个周期为3至6学期,第二个周期为7至期,第三个学期为10至16学期。周期划分依据为:一般情况下3至6学期属于学生的第一个毕业年所在学期,如表1所示;7至期开放教育的滞留率还处在剧烈的变化之中,如图2所示;进入第期之后,滞留率渐趋稳定,变化较小。第一周期处于第一个毕业年,滞留率相对较高,平均滞留率为0.49,如表1所示;第二周期,学生在继续学习了4个学期之后,毕业人数明显上升,平均滞留率降至0.13,两年时间下降了37个百分点;第三周期,滞留率相对稳定,平均滞留率为0.06,和最后一个毕业年的滞留率基本吻合。

远程开放教育具个性化学习的特征,学习者需要自我组织、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学习。在第一周期,学生由于不适应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模式,再加上学习者多是有职业的人,时间相对不宽裕,导致第一周期的滞留率较高,约有50%的学生不能按期毕业[2]。第一周期的退学率也相对较高,约占退学学生总数的95%。第二周期,随着学校支持服务功能的加强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滞留率大幅度下降。最后一个周期,随着学习年份的增多,滞留的这部分学生自信心下降,学习积极性下降,毕业学生明显减少,滞留率变化幅度较小。

三、多视点的滞留率变化趋势分析与差异比较

(一)不同层次的滞留率变化趋势与差异比较

1.本、专科滞留率的变化趋势

2002年春季之前入学的本科学生,滞留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见图3),下降幅度较大,说明开放教育的质量不断提升,毕业人数显著增多,天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逐步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育模式。2002年春季的滞留率达到历史最低点,仅0.01。2002年秋季—2006年春季的滞留率渐趋稳定,没有大的波动,均在0.06以下。其中,滞留率最高的两届学生是2005年春季和2005年秋季,为0.06。2006年春季之后的本科学生滞留率上升速度加快,主要原因是2006年春季之后的学生还没有超过八年的学籍有效期,仍有一部分学生会在今后几年拿到毕业证书,目前属于伪滞留阶段。2000年秋季入学的学生滞留水平明显低于1999年秋季学生滞留水平,下降幅度较大。2001年春季—2007年春季学生的滞留率趋于稳定,2002年春季学生的滞留率水平达到专科滞留率的最低点,为0.03。2007年春季之后的专科滞留率和本科滞留率相类似,出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是出于学籍8年有效期的原因,目前属于伪滞留阶段。从图3的变化曲线来看,开放教育的专科滞留率要略高于本科滞留率、总体滞留率,变化也相对比较剧烈,平均高出总体滞留率3个百分点。

2.本、专科滞留率的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本科滞留率的均值为0.0721,专科滞留率的均值为0.1089。经t检验,本科滞留率和专科滞留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统计值为7.655(P<0.05),专科滞留率显著高于本科滞留率[3]。

(二)不同地区滞留率的变化趋势与差异分析

1.市区和郊县滞留率的整体变化趋势市区的总体滞留率偏高,平均滞留率为0.12,高于总体滞留率和郊县滞留率的水平。从图4的变化曲线来看,市区滞留率的变化曲线高于郊县滞留率和总体滞留率的变化曲线,整体呈上升趋势。郊县滞留率则相对平稳,2006年秋季以前的学生滞留率基本维持在0.05以下。从整体来看,市区的滞留率高于总体滞留率,总体滞留率高于郊县滞留率,郊县滞留率处于较低水平。2002年春季学生的滞留率降至最低点,滞留率为0。2.市区、郊县滞留率的差异比较市区滞留率的均值为0.1221,郊县滞留率的均值为0.0468(见表3)。经t检验,市区滞留率和郊县滞留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统计值为7.11,p值为0.00(p<0.05),郊县学生的滞留率显著低于市区学生的滞留率。

(三)不同专业滞留率的变化趋势及差异比较

目前,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专业有40余种,本文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且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进行分析研究。会计学专业总人数25,549人,约占1999年秋季—2008年秋季总人数的20%;法学专业总人数16,673人,约占1999年秋季—2008年秋季总人数的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总人数较少,2,000余人,但它是理科专业中招生年数较多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专业。

1.会计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滞留率的变化趋势

从图5中可以看出,会计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滞留率的变化曲线起伏较大。会计学的滞留率较为稳定,起伏较小,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波动幅度较大,且变化无规律,滞留率也相应高于会计学的滞留率。滞留率最低的是2001年秋季和2002年春季法学专业,滞留率为0.01。滞留率最高的是2007年秋季和2008年秋季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达到0.3。

2.专业间滞留率的差异比较

如表4,经过t检验,会计学滞留率和法学滞留率的t检验值为2.1,p值为0.053(p>0.05),会计学滞留率和法学滞留率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会计学滞留率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滞留率的t检验值为3.494,p值为0.004(p<0.05),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滞留率的平均值高于会计学滞留率平均值0.05个百分点。

四、滞留率与相关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由于前述的各项滞留率是对同一批次的数据进行的分类统计,无法用多元回归分析来比较学历层次、地区、专业对滞留率影响力的大小。借鉴统计分析方法———灰关联分析对影响滞留率的各项因子进行分析,以找出影响滞留率的强关联因子、次强关联因子以及弱关联因子。

(一)指标分类

将天津电大远程开放教育2002年—2008年13批次入学学生总体滞留率作为参考序列,各批次本科滞留率、专科滞留率、郊县滞留率、市区滞留率、会计学滞留率、法学滞留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滞留率作为比较因素序列,借助灰色系统理论分析两组序列间的关联性,以进一步探索天津电大远程教育总体滞留率的影响因素。参考序列:X0(k),k=1,……,13比较因素序列:Xi(k),i=1,……,7,k=1,……,13

(二)数据标准化

将各批次数据除以初始批次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得到其倍数数列即为初值化数列,转化数列具有可比较性,可以将问题转向对原始数据列中各因素增长倍数进行分析对比。

(三)计算关联系数

将标准化后的总体滞留率作为母序列y0(k),将标准化后的各滞留率作为关联序列,分别计算各组关联序列与母序列间的关联系数L0i(k)=min+ρmax0i(k)+ρmax,其中0i(k)=y0(k)-yi(k);min和max分别代表所有比较序列各个时刻绝对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ρ是灰关联系数的分辨系数,其意义是削弱最大绝对差数值太大引起的失真,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经验数据ρ一般取值0.5[4]。

(四)计算关联度

关联度:r0i=1Nk=1ΣL0i(k)关联度描述了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间相对影响程度的大小,N为期间数量,关联度等于不同期间关联系数的加权平均值。

关联度数值反映了各因子序列对总体滞留率影响力的大小,通过关联度数值,我们可以找出影响总体滞留率的强关联因子、次强关联因子以及弱关联因子,并以此作为降低开放教育滞留率的切入点,揭示滞留规律,对强关联因子加强研究、关注,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表7显示,在影响滞留率的各项因子中,本科滞留率为最强关联因子,对总体滞留率的变化影响力最大。其次为专科滞留率。不同专业的滞留率对总体滞留率变化的影响力各不相同,影响力最大的为会计学滞留率,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会计学教学水平的关注。在本次研究中,对总体滞留率影响力最低的为市区滞留率和郊县滞留率,说明地区滞留率这个相关因子对总体滞留率影响不大,在哪个地区上学并不会影响到毕业学生的质量及数量。

五、主要结论与思考

(一)主要结论

通过对总体滞留率的整体变化趋势分析以及周期比较分析,并对不同层次、地区、专业的滞留率变化趋势分析以及差异比较,我们得出了初步的结论,更深层次的研究成果需要我们继续挖掘[5]。

———滞留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是伪滞留率还是滞留率都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的第一个毕业年所在学期也渐趋稳定,一般维持在第7学期。实践证明,学生经过7个学期的学习是比较合理的,此时第一个毕业年的伪滞留率相对较低。

———第二周期的滞留率下降速度较快。若将滞留率划分为三个流动周期,则滞留率在第二周期下降最快,下降速度为37个百分点。此时,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学习还充满兴趣,并没有失去信心,仍有充足的动力去完成学业,加之教师的正确引导,本周期是降低滞留率、提高毕业率的最佳时期。进入第三周期,滞留率变化趋势不明显,滞留率基本稳定,没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专科滞留率高于本科滞留率。通过t检验显示,本科滞留率和专科滞留率有显著差异,专科的滞留率明显高于本科滞留率。本科学生在经过了前期的专科学习之后,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习自律性也相对较高,因此,滞留率低于专科滞留率。

———市区滞留率高于郊县滞留率。通过t检验显示,市区滞留率和郊县滞留率有显著差异,市区的滞留率高于郊县的滞留率。这就打破了一些传统的观念。在传统上,一般情况下市区的教育质量高于郊县教育质量,滞留生也会相对较少。天津广播电视大学采用远程开放教育方式,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郊县的学生也可以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了教育质量,滞留率出现了低于市区的情况。

———专业间滞留率的比较。专业滞留率相对分层次滞留率和分地区滞留率来说,变化幅度较大,稳定性相对较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理工科代表专业,滞留率高于法学和会计学,变化曲线起伏较大。开放教育的学生多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理工类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因此,开放教育理工类学生的滞留率相对较高。

———灰关联结果分析。以本科滞留率、专科滞留率、市区滞留率、郊县滞留率、法学滞留率、会计学滞留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滞留率为相关因子,通过灰关联分析,可揭示各项因子对总体滞留率影响力的大小。通过分析,本科滞留率为最强关联因子,其次是专科滞留率、会计学滞留率、法学滞留率。在开放教育中,应加强对本科学生的关注,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在专业方面,加强对会计学等学科的投入,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二)对策思考

对策一,建立导学机制,加大支持服务力度。研究发现,在三个流动周期中,处于第二周期的学生上升空间最大。因此,可建立有效的导学机制,及早发现处于第二周期的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使这部分伪滞留生顺利毕业。建立有效的导学机制,要从以下两方面出发。首先,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他们的学习意志,激发学习热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其次,提高面授辅导质量。面授辅导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答疑、解惑的作用,是开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6]。为处于第二周期的伪滞留生聘请高质量的面授辅导教师,制定适合他们的特色学习计划,发现他们学习中的不足,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增加面授课程次数,增加学生和教师直接接触的机会。

对策二,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对影响总体滞留率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最强关联因子为本科。因此,降低滞留率,需要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提高本科教育的教学水平。天津电大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而本科生在完成了专科学习之后,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也逐渐形成,更适合于这种远程教育模式。学校应加强对本科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投入,切实加强媒体建设,提高视听、文字教材质量,为本科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对策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远程教育的教学媒体向着多样化发展,准确、及时地向学生传递学习信息,使学生不断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学习模式尤为重要。学校应不断更新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秋季值周总结范文2

关键词:氯化物;总硬度;电导率;再生水;相关系数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本实验主要研究某再生水厂出水中氯化物、总硬度与电导率的关系,通过化验数据分析监测结果,比较两者的相关关系,并总结数据之间的规律性,帮助运行人员根据电导率快速判断氯化物、总硬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再生水厂工艺流程及水质情况

1.1工艺流程

以某再生水厂为例,目前再生水厂主要的深度处理工艺包括连续微滤膜(SMF)过滤、部分反渗透(RO)、部分臭氧(03)、氯消毒,核心工艺为双膜(SMF和RO)与臭氧联用,其中臭氧工艺段主要功能是脱色除味。SMF出水一部分直接进入臭氧工艺,另外一部分加入亚硫酸氢钠中和余氯后进入反渗透工艺,两个工艺出水后混合进入清水池。去除离子类指标的工艺主要是反渗透(RO),通过设计SMF出水与RO出水勾兑比例达到再生水相关的标准要求。

1.2再生水厂进出水水质

再生水厂采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作为水源,通过分析进水水质发现,氯化物和总硬度变化较大,氯化物在367.6~148.3mg/L,总硬度在408.6~129.5mg/L波动。由于再生水用于工业用户,尤其是热电厂作为循环冷却水,按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要求,氯化物250mg/L以下,总硬度450mg/L以下。目前总硬度基本满足电厂要求,氯化物要满足水质要求则需要用RO水进行勾兑。为了保证供水水质,在进水的氯化物浮动较大的季节,以氯化物作为工艺调整指标,随时调整勾兑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到氯化物、总硬度与电导率具有相关性,为了及时、方便、快捷的了解氯化物、总硬度,通过本实验找到两者与电导率相关系数,通过方便测得的电导率推算氯化物、总硬度,及时调整RO水勾兑比,保证送水水质平稳达标。

3 实验部分

3.1 数据来源

由于水质的不同,其监测因子总硬度、氯化物与电导率的关系也不同。本实验选取样品的取样点为某再生水厂出水,时间范围是1~l2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定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和12月为冬季。

3.2 分析方法

氯化物分析方法为硝酸银滴定法,其原理为在中性至弱碱性范围内(pH6.5~10.5),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滴定氯化物时,由于氯化银的溶解度小于铬酸银的溶解度,氯离子首先被完全沉淀出来后,然后铬酸盐以铬酸银的形式被沉淀,产生砖红色,指示滴定终点到达。该沉淀滴定的反应如下:

Ag++Cl-AgCl

2Ag++CrO4Ag2CrO4(砖红色)

总硬度分析方法采用EDTA滴定法,其原理为在pH10的条件下,用EDTA溶液络合滴定钙和镁离子。铬黑T作指示剂,与钙和镁生成紫红或紫色溶液。滴定中,游离的钙和镁离子首先与EDTA反应,跟指示剂络合的钙和镁离子随后EDTA反应,到达终点时溶液的颜色由紫变为天蓝色。

电导率则采用美国麦隆的多参数水质分析仪(6P)进行测定,方便、简单、快捷、准确。

4 结果与分析

4.1 氯化物与电导率的化验结果与分析

将12个月出水氯化物和电导率的化验结果汇总。

表1 再生水月平均值氯化物与电导率化验数据汇总

图1 年度出水氯化物与电导率关系

上述图表可清晰看出氯化物与电导率存在明显相关性,假设氯化物=K×电导率,其中K表示氯化物与电导率之间的比例系数。通过氯化物和电导率的化验数据总结两者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K值,如表2所示。

表2 再生水氯化物与电导率相关系数K值

图2 年度出水氯化物与电导率相关系数K汇总

由图表可知, K值范围为0.138~0.154,最小值出现在4月,最大值出现在9月。综合12个月均值可以得出,春、夏、秋、冬四季的K季均值,即K春季、K夏季、K秋季、K冬季,分别为:K春季=(K3月+K4月+K5月)/3=0.142;K夏季=(K6月+K7月+K8月)/3=0.142;K秋季=(K9月+K10月+K11月)/3=0.149;K冬季=(K12月+K1月+K2月)/3=0.144,综合4个K季度平均值,可以得出K年均值,即K值,K年均=(K春季+K夏季+K秋季+K冬季)/4=0.144。

通过氯化物与电导率的相关性分析,可以揭示氯化物与电导率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由方便测得的电导率值即可估算出氯化物值。

4.2 总硬度与电导率的化验结果与分析

将12个月出水总硬度和电导率的化验结果汇总。

表3 再生水月平均值总硬度与电导率化验数据汇总

图3 年度出水总硬度与电导率关系

由图可见,总硬度与电导率存在明显相关性。假设总硬度=K×电导率,K表示总硬度与电导率之间的比例系数。通过总硬度与电导率的化验数据总结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得出K值见表4。

表4 再生水总硬度与电导率相关系数K值

图4 年度出水总硬度与电导率相关系数K汇总

由图表可知,相关系数K范围为0.194~0.231,最小值出现在冬季1月,最大值出现在夏季7月。综合12个月均值可以得出,春、夏、秋、冬四季的K季均值,即K春季、K夏季、K秋季、K冬季,分别为:K春季=(K3月+K4月+K5月)/3=0.214;K夏季=(K6月+K7月+K8月)/3=0.223;K秋季=(K9月+K10月+K11月)/3=0.208;K冬季=(K12月+K1月+K2月)/3=0.206,综合4个K季度平均值,可以得出K年均值,即K值,K年均=(K春季+K夏季+K秋季+K冬季)/4=0.213。可见,K在周期一年内变化幅度不大且呈现周期变化,4月、9月的K值较接近年平均,故可以代表一年中总硬度与电导率的比值。以K值的大小判断总硬度与电导率系数关系,从而可以根据电导率的化验数据估算总硬度的化验结果。

5 结语

再生水中氯化物、总硬度与电导率在数值上存在相关性。不同月份氯化物与电导率、总硬度与电导率相关系数K值略有不同,波动范围较小。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可据相关系数K由电导率值方便快捷及时估算出氯化物、总硬度。突况下,再生水厂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对运行工艺参数进行调整,保证出水水质合格达标,对用户平稳供水。

参考文献

秋季值周总结范文3

关键词:肃北;小波变换 ;气温;Morlet小波变换

中图分类号: P4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气候变化及影响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气温是重要的气象要素,它的周期性变化对本地的气候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祁连山西端,大部分位于高山地带,属西北干旱气候区,高寒半干旱气候带。气候较干燥,蒸发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光照充足。春季多沙尘天气,时有寒潮活动;入夏较迟,雨热同季,降水集中,但时有伏旱,局地有洪涝;秋季气温较高,降水量少;冬季大风多,有时发生雪灾。因此,分析研究本地区的气温特征及变化趋势,对该地区气候预测,保障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资料来源于统计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利用肃北县城区观测站1973~2010年气温资料,包括:逐年平均气温、年代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作为基础资料。四季划分为:(3 -5月)为春季、(6 -8月)为夏季、(9 -11月)为秋季、(12 -2月)为冬季。

首先根据逐日的气温数据分别统计得到各年、以及四季的气温资料,然后对年平均气温距平数据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得到小波变换的系数,通过对小波变换系数的分析就可以判别气候资料序列中所包含的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气温变化特征[5]。从而通过分析得到肃北县气温变化的周期特征。

1.2统计方法

1.2.1 线性气候倾向率方法[1]

利用spss得到线性回归方程、气温5a的滑动平均[2]。通过线性回归方程y(t)=a0+a1t(t=1,2,3…n)来拟合气温序列,a0为常数, a1为回归系数,当a1为正(负)时,表示相应的气象要素在该时段内线性增加(减弱),a1×10称为气候倾向率,其单位为气象要素单位/10a。[3-4]

1.2.2小波分析法

小波变换是时间(空间)频率的局部化分析,它通过伸缩平移运算对信号逐步进行多尺度细化,高频处时间细分,低频处频率细分,能自动适应时频信号分析的要求,小波分析优于傅立叶变换的是时域和频域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质。所以,近些年来被广泛的应用于气候的多尺度分析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性的效果[5-7]。本文利用小波分析理论,对肃北县38年来各气温时序变化特征和规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了气温变化的周期特征,这些特征对进一步探讨、研究肃北县气候变暖和变化趋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结果分析

2.1 年平均气温分析

通过对气温资料的统计可以看到,20世纪70年代的平均气温为6.4℃,较多年平均气温7.0℃低8.6%;80年代的平均气温为6.7℃,较多年平均气温7.0℃低4.3%; 90年代的平均气温为7.3℃,较多年平均气温7.0℃高4.3%;21世纪前10年平均气温为7.6℃,较多年平均气温7.0℃高8.6%;很明显看出从70年代到21世纪前10年气温一直在升高,而且增温的幅度在不断的提升,90年代气温较80年代升高0.6℃,90年代是20世纪最暖的10年,这与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一致[8],21世纪的前十年,平均气温较多年平均气温增幅达到了8.6%,总体上看气温在随着年代的变化逐渐升高。

表1.肃北县1973~2010年气温变化统计(℃)

时段

70年代平均温度 80年代平均温度 90年代平均温度 21世纪前十年平均温度 多年平均温度 多年平均最高温 多年平均最低温

年 6.4 6.7 7.3 7.6 7.0 8.4 5.6

春季 7.1 7.4 8.0 8.5 7.8 10.0 6.0

夏季 17.9 18.1 18.8 19.8 18.7 20.5 16.6

秋季 6.7 6.7 7.4 7.7 7.1 9.3 4.9

冬季 -6.4 -5.3 -4.9 -4.5 -5.3 -1.5 -8.1

2.2年平均气温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图1a为1973~2010年肃北县逐年平均气温距平Morlet小波变换图。由图可以明显看出肃北县的年平均气温变化存在多时间尺度结构。小时间尺度存在着4~6a的周期性变化,年平均气温变化表现为四个高值期和四个低值期,1980~1983年、1989~1993年、1999-2002、 2008-2010年为气温高值期,1973~1979年、1984~1988年、1994~1998年、2003~2007年为气温低值期;大时间尺度存在着10~20a上的周期震荡非常明显,期间经历了气温低-高的交替。1992年以前年平均气温表现为低值期,1992年之后表现为高值期,4a以下的尺度,气温变化呈现出的波动较大,不够明显,因此不再做分析。

2.3春季平均气温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图2a(略)中春季平均气温序列的线性倾向率为0.46℃/10a与年平均气温序列的线性倾向率基本相同。可以看到春季气温变化的波动性更强,这也是肃北县容易在这个时段出现霜冻、寒潮以及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春季历年平均气温为7.8℃,其中高于平均值的年份有15a,低于平均值的年份有20a,1997年夏季平均气温为9.9℃,为38a中的最高值,高出历年春季平均气温27%。图中温度升高最明显的时段为1995~1997年之间,1997~2003、2009~2010年降温幅度较大,其中2009~2010年的变温幅度达到了3.5℃,为38年中变差最大的时段。2010年3月肃北县境内连续降雪,局部地方降了大雪。局部地方降雪深度达100CM以上,大雪造成的灾情为60年罕见[9]。

图2b(略)上看春季气温变化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周期: 5a和14~19a。对于5a时间尺度来说,1990年前的周期比较明显。气温变化经历了低-高-低的交替:1973 ~1980年、1986 ~1990年为低值期,1981~1985年为高值期;对于14~19a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气温变化经历了1次交替:1995年以前为低值期,1995年以后为高值期。可以看到无论是5a,还是14a~19a,2008~2010年曲线都表现为闭合的状态,这说明未来春季气温有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

2.4夏季平均气温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图3a(略)是肃北县城区夏季气温的小波系数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夏季气温变化主要存在4a、8a、19a的震荡周期。通过分析它们存在的阶段发现:4a左右周期震荡存在于1987年以前:1973~1978年、1982-1987年为气温低值期,1979~1991年为气温高值期;1998年以后:1998~2003年、2008~2010年为气温低值期,2004~2007年为气温高值期。8a周期震荡存在于1999年以前,表现为:1973~1983年、1992~1999年为气温低值期,1983~1991年为气温高值期。19a震荡周期存在一个高低交替:1994年以前为气温低值期,1994年以后气温表现为高值期。从各个尺度的气温变化趋势来看,未来夏季气温仍将持续一段时间。4a尺度情况下交替特别频繁,此处不再做分析。

2.5秋季平均气温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从图4(略)上看秋季气温变化有两个较为明显的周期: 3~4a和17~18a。对于3~4a时间尺度来说,1986~2010年期间震荡周期比较明显。气温变化经历了低-高的3次交替:1986 ~1990年、1994 ~1998年、2003~2006年为低值期,1990~1993年、1999~2002年、2007~2010年为高值期;对于17~18a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气温变化经历了1次交替:1993年以前为低值期,1993年以后为高值期。3a尺度情况下交替特别频繁,此处不再做分析。

2.6冬季气温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图5a(略)是肃北县城区冬季气温的小波系数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夏季气温变化主要存在4a、8~10a、19a的震荡周期。通过分析它们存在的阶段发现:4a左右周期震荡存在于1987年以前:1973~1978年、1982~1987年为气温低值期,1979~1991年为气温高值期;1998年以后:1998~2003年、2008~2010年为气温低值期,2004~2007年为气温高值期。8~10a周期震荡存在于1973~2009年之间,表现为:1973~1983年、1993~2001年为气温低值期,1984~1992年、2002~2009年为气温高值期。19a震荡周期存在一个高低交替:1988年以前为气温低值期,1988年以后气温表现为高值期。从各个尺度的气温变化趋势来看,未来冬季气温将进入降低趋势里。4a尺度情况下交替特别频繁,此处不再做分析。

3结论

近38a肃北城区气温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以21世纪前十年升高幅度最明显(2000~2010年),20世纪90年代次之,70、80年代平均气温均低于历年平均气温。

38a年平均气温距平趋势系数为正,说明气温随着时间具有上升趋势,1988年以前年平均气温距平大多为负值,之后年平均气温距平值为正的时间明显增多;年平均气温距平在4~6a、10~20a上的周期震荡非常明显。

四季当中,各个季节平均气温距平值均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平均气温序列的线性倾向率最大为0.68℃/10a,冬季次之为0.54℃/10a,春季0.46℃/10a,秋季最小为0.44℃/10a,这说明夏季气温升高最明显,其后依次是:冬季、春季、秋季。

近38年年平均气温存在4~6a、10~20a的周期震荡,春季气温存在5a和14~19a的周期,夏季气温在4a、8a、19a尺度周期明显,秋季气温存在3~4a、17~18a、两个显著周期,冬季气温存在4a、8~10a、19a三个周期。

通过对四季气温距平各个尺度的变化特征分析,肃北城区未来一段时期内,夏季气温将持续升高,春季、秋季、冬季气温有可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卞韬, 连志鸾. 石家庄地区近46 a温度变化特征[J].干旱气象, 2008年2期.

[2]汪婷 沈玉峰 孙首华 钱钰林 1961—2008年昆山市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年 第5期.

[3]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8-63.

[4]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28-30.

[5]尤卫红,段旭,杞明辉.连续小波变换在云南近百年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中的应用.《高原气象》,1999年01期.

[6]邵晓梅,许月卿,严昌荣.黄河流域降水序列变化的小波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7]倪林,张国栋,邹良超,肖尚斌.武汉近60年冬季气温和夏季降雨量变化的小波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 第3期. 

秋季值周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季节变化;特征;突变;周期;山东潍坊;1961―2015年

中图分类号 P4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0-0196-04

Analysis on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Seasons in Weifang City During 1961-2015

WANG Wen-bo GAO Xiao-mei HAN Xiao WANG Shi-jie ZHAO Cheng-cheng

(Weif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Shandong Province,Weifang Shandong 261011)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warming on seasonal climate changes in Weifang City,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seasonal division,using temperature data of Weifang City Hanting daily station from 1961 to 2015,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four seasons length and start date in recent 55 year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Distribution feature of four seasons was that winter and summer were long,spring and autumn were short. In spring and autumn,the interdecadal change trend was not obvious,in the summer,after entering the twenty-first century,there had been a longer trend,the decadal shorten trend of winter was more obvious. Beginning date of spring and summer had obvious trend in advance,and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and winter had varying degrees of delay.②The length change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in Weifang City was not very obvious,showing a clear growth trend in the summer,the length of the autumn had a slow shortening trend,the winter showed a significant shortening trend.③The length change of spring showed the trend of fluctuation,the length of summer after 2000 grew,the trend of autumn length was not obvious,the length of the winter after sudden change in 1997 continued to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the four seasons was about 6 years,12 years and 18 years of the cycle existed at different levels.

Key words seasonal variation;characteristic;mutation;cycle;Weifang Shandong;1961-2015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加剧,因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气温升高导致季节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对社会生产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潍坊地处于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四季特点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近年来,针对季节变化的研究较少。根据最新的气候季节划分国家标准,对潍坊地区进行四季的划分,并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分析四季长度及起始日期气候特征[1-2],以探究潍坊地区温度变化与季节气候特征的关系,为农业气候变化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分析数据为潍坊寒亭基准站1961―2015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四季划分参照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该标准规定了气候季节的划分指标、气候季节的界定方法及气候季节等级的划分。

1.2 统计方法

按照气候季节划分国家标准,分别统计出历年四季起始日期和季节长度,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趋势分析[3],用M-K法、小波分析分别对季节长度做突变检测和周期分析[4]。

2 结果与分析

2.1 1961―2015年潍坊地区四季分配及年代际变化

1961―2015年,潍坊地区呈现冬夏季长、春秋季短的季节分配特征。春季的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夏季在20世纪70年代及20世纪90年代稍有缩短,进入21世纪之后一直呈现变长趋势;秋季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同样不明显;冬季的年代际缩短趋势较为明显,尤其是21世纪以来平均减少3.6 d/10年(表1)。

2.2 趋势分析

2.2.1 四季开始(终止)日期的年际变化趋势。春季开始(冬季终止)期气候平均值是4月5日,夏季开始(春季终止)期气候平均值是6月4日。由图1可以看出,春、夏2季开始期均有明显的提前趋势,春季开始期在2012年以后有较为明显的提前,夏季则相对平稳。秋季开始(夏季终止)期气候平均值是9月11日,冬季开始(秋季终止)期气候平均值是11月9日,秋、冬2季开始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推迟,相较春夏季趋势不太明显,秋季20世纪60年代和80―90年代波动较大,冬季在2005年以后的10年波动较小,稳定维持在11月6日左右。

2.2.2 四季持续期的年际变化趋势。潍坊地区的春季长度平均为60 d,夏季长度平均为99 d,秋季长度平均为59 d,冬季长度平均为147 d。由图2可以看出,潍坊地区的春秋季长度变化不是很明显,春季长度在2001年达到最小,为39 d,秋季长度有缓慢缩短之势。夏季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在2014年达到121 d,冬季则呈现出明显的缩短趋势,在1980年达到最大,为176 d,而后逐步缩短,2014年只有129 d。

2.3 四季持续期的突变分析

M-K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突变检测方法[5],可以用来确定突变开始的时间,并明确突变区域。分析过程中,先绘出UF、UB曲线图,UF或UB的正负表明序列呈上升或下降趋势。若超过临界线,则表明趋势明显,UF、UB 2条曲线的交点若在临界线以内,则对应的时刻即为突变开始时间,否则需通过其他方法确定突变点。

1961―2015年潍坊市四季长度的M-K统计量曲线见图3。春季长度(图3a)呈现震荡趋势,在1990年之后突变频繁,呈现上下波动。夏季长度(图3b)在2000年以前总的变化趋势不明显,2000年以后为夏季增长区,且2011年发生突变后增长更加明显;秋季长度(图3c)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突变频繁,呈现上下波动,以后变化趋势则不明显;冬季长度(图3d)在20世纪70―90年代突变频繁,在1997年发生突变,之后冬季持续缩短[6-9]。

2.4 四季持续期的周期分析

春季日数存在约6年的周期,其次还有1个约18年的长周期。夏季存在6年的短周期和20年的长周期。秋季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存在6年的短周期,20世纪90年代之后存在12年的周期。冬季存在6年和12年的周期。四季持续期都有约6年周期,12年、18年的周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图4)[10]。

3 结论与讨论

潍坊地区四季分配呈现冬夏季长,春秋季短的特征。春秋季的年代际变化不显著,夏季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一直呈现变长趋势,冬季的年代际缩短趋势较为明显。春、夏2季开始期均有明显的提前趋势,秋、冬2季开始期均有不同程度推迟。潍坊地区的春秋季长度变化不是很明显,夏季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秋季长度有缓慢缩短之势,冬季则呈现出明显的缩短趋势。春季长度变化呈现震荡趋势,夏季长度在2000年以后为呈增长趋势,秋季变化趋势则不明显,冬季长度在20世纪70―90年代波动频繁,在1997年发生突变,之后冬季长度持续缩短。四季持续期约为6年,12、18年的周期也存在。

4 参考文献

[1] 吕学梅,张磊,付信玉,等.1961―2008年临沂气候季节变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9(27):13164-13166.

[2] 刘玉莲.1961―2010年黑龙江省气候季节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5(2):89-96.

[3] 张静,吕军,项瑛,等.江苏省四季变化的分析[J].气象科学,2008,28(5):568-572.

[4] ,王劲松,石圆圆,等.中国东部季风区1961―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特征[J].资源科学,2009,31(3):461-472.

[5] 王体健,万静.长江三角洲地区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J].暴雨灾害,2008,27(2):109-112.

[6] 胡轶佳,钟中,闵锦忠.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8年区域气候季节变化模拟的影响研究[J].大气科学,2008(1):90-100.

[7] 刘华强,钱永甫.p-σRCM模式对中国区域气候季节变化的模拟[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2):165-170.

[8] 杨艳娟,任雨,杨德江,等.1951―2008年天津市气候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10):5163-5165.

秋季值周总结范文5

关键词:白萨福克羊;生理生化指标;季节;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S826;S8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2-0395-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5.02.034

Seasonal Variation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White Suffolk Sheep

ZHOU Ming-liang, CHEN Ming-hua, WU Wei-sheng, XIE Rong-qing, JIANG Shi-hai, YANG Ping-gui

(Sichuan Academy of Grassland Science, Chengdu 611743,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adaptability in plateau area,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White Suffolk sheep in four season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piration rate of White Suffolk sheep was from 34.10 to 74.56 times per minute. The body temperature and heart rate was from 38.96 to 40.80 ℃ and from 83.10 to 97.56 times per minute, respectively. The indexs of WBC, MCV,MCH and MCHC in autumn and wint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pring and summer. The RBC,HCT and RDW-CV in autumn and winte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HGB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The PLT was from 161.44×109 to 348.25×109/L. The indexs of ALT,AST,TP,GLO,LDH and CHOL in summer and autum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winter and spring. The ALB and GLU in spring and autum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CHE in summer and autumn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winter and spring. ALP and CA in autumn and winter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pring and summer.

Key words:white suffolk sheep;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season; Adaptability

白萨福克羊是澳大利亚于1977年开始培育的一种头和四肢为白色的萨福克羊品种,在萨福克羊的基础上,导入无角陶塞特和边区来斯特羊的血液,在杂二代中剔除有黑斑个体逐步选育提高其生产性能而培育出的肉用绵羊品种。2009年,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从澳大利亚引入12只白萨福克羊,饲养于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在成都市新津县的基地内,先后进行了生理指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和疾病等方面的研究[1,2]。引进的白萨福克羊旨在与藏绵羊杂交,在新津地区过渡饲养2年后,全部运至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的四川省藏绵羊原种场内饲养。

红原县位于北纬31°51′-33°19′、东经101°51′-103°23′,全县平均海拔为3 600 m,属于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寒冷,四季难以明显划分,春、秋季短促,长冬无夏,热量低;干雨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日照长,太阳幅射强烈;灾害性天气多;1月为冷月,平均气温-10.3 ℃,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10.9 ℃;极端最低气温为-36 ℃,最高气温为25.6 ℃;年均日照2 417 h,年均降水量为753 mm,80%集中在5~10月;年均积雪期为76 d,长则3个月,短则2个月左右。红原县的天然草场面积77.2万hm2,占总面积的91.8%,可利用优质草场面积达74.7万hm2,为牦牛、绵羊等家畜提供了优质饲草料资源。

红原地区、过渡饲养的新津地区与白萨福克羊原产地澳大利亚的气候环境、饲草料供给以及养殖设施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红原地区的饲养需适应其高海拔、低氧、寒冷和半年以上的枯草期等环境。2012-2013年期间,按照季节测定了饲养于红原地区的白萨福克羊的生理指标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期为白萨福克羊的机体适应、生长发育、繁殖性能和疾病诊断等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群体

白萨福克羊经过成都市新津地区的过渡饲养后,于2011年夏季运输至红原地区饲养在四川省藏绵羊原种场内。试验设置了春、夏、秋和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随机选择24~48月龄的白萨福克羊公、母羊各5只,共计40只(试验羊只来源于引进原种及其自群繁殖后代),测定生理指标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

1.2 血样采集

早上空腹颈静脉采血2 mL,1 mL注入加有EDTA-K2抗凝剂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中,随后将采血管缓慢180°轻轻颠倒混匀5~6次,用于血液生理指标测定;余下1 mL注入不添加抗凝剂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中,不进行混匀处理,自然状态下凝固,用于血液生化指标测定,样品低温保存并及时送检测中心。

1.3 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利用HC-3000型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样本中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容量(MCV)、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积(HCT)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9项指标。CS-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样本中乳酸脱氢酶(LDH)、总钙(CA)、总胆固醇(CHOL)、葡萄糖(GLU)、胆碱酯酶(PCHE)、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总蛋白(TP)和谷丙转氨酶(ALT)等11项指标,具体测定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分析

采用SAS6.1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萨福克羊生理指标季节性变化

白萨福克羊生理指标季节性变化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白萨福克羊的呼吸次数以夏季最高,为(74.56±10.91)次/min,以春季最低,为(34.10±12.08)次/min,夏季呼吸次数与冬季差异不显著(P>0.05),与秋季差异显著(P<0.05),与春季差异极显著(P0.05),与春季差异极显著(P0.05);体温以冬季最高,为(40.80±0.74) ℃,秋季最低,为(38.96±0.23) ℃,冬季体温极显著高于春、秋和夏季(P0.05),极显著高于秋季(P0.05);心率以夏季最高,为(97.56±12.06)次/min,秋季最低,为(83.10±9.40)次/min,夏季与春、冬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秋季(P<0.05),秋季与春、冬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

2.2 白萨福克羊血液生理指标季节变化

白萨福克羊不同季节的血液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见表2。由表2可见,HGB在四季变化中差异不显著;RBC、HCT和RDW-CV等指标是春、夏季极显著(P

2.3 白萨福克羊血液生化指标季节变化

白萨福克羊不同季节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化情况见表3。由表3可见,GLU指标在四季变化中差异不显著;测定的白萨福克羊的血液生化指标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达到峰值,AST、TP和GLO等3项指标在夏季达到峰值,而ALT、ALB、ALP、GLU、LDH和CHOL等6项指标在秋季达到峰值,PCHE和CA分别在春、冬季达到峰值;ALT、AST、TP、GLO、LDH和CHOL等6项指标以夏、秋季高于冬、春季,ALB和GLU指标以春、秋季高于夏、冬季,PCHE指标以冬、春季高于夏、秋季,ALP和CA指标以秋、冬季高于春、夏季。

3 小结与讨论

白萨福克羊是低海拔地区培育的一个肉用绵羊品种,当引至高海拔地区进行饲养时,绵羊机体的新陈代谢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逐步改变。一般绵羊的体温存在一个热中性区的环境温度(10~20 ℃),在热中性区的环境温度,绵羊依赖于物理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当环境温度跨过热中性区升高或降低,均会导致机体产热增加[3],试验中测定的白萨福克羊的体温在夏、冬季较高,尤其是冬季,达到(40.80±0.74) ℃,而在春、秋季体温相对较低。夏季是高原环境温度与空气含氧量最高的季节,因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引起机体产生热量,呼吸频率与心率增加,促进绵羊机体的散热;在冬季,环境温度降低以及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以增加呼吸次数及心脏搏动来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稳定,春、秋季的呼吸与心率跟绵羊的体温保持一致。

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是3种不同的细胞,可通过观察其数量变化、形态分布等来判断动物个体的生理机能是否正常。高原饲养的白萨福克羊春、夏季的WBC跟过渡饲养期间的指标[1]比较接近,低于甘肃饲养的白萨福克羊和德克赛尔羊[4]、波德代羊[5]、多浪羊[6]、大尾寒羊[7]、凉山半细毛羊[8]等,但秋、冬季节的白萨福克羊WBC高于春、夏季,并高于上述提及的绵羊品种;白萨福克羊RBC是春、夏季高于秋、冬季,但四季的RBC指标均在中国家养绵羊的红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内。所测得的白萨福克羊HGB结果跟国内的绵羊比较没有太大的差异,PLT结果在中国家养绵羊的正常范围内。四季中,各指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WBC、MCV、MCH、MCHC等指标以秋、冬季高于春、夏季,RBC、HCT、RDW-CV等指标以春、夏季高于秋、冬季。

试验所测定的白萨福克羊的ALT、AST、TP、GLO、LDH和CHOL等6项指标在冬、春季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夏、秋季相对较高。ALB和GLU等指标在以春、秋季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而在夏、冬季相对较低。PCHE指标以冬、春季高于夏、秋季,ALP和CA指标以秋、冬季高于春、夏季。这与红原地区的饲养环境以及饲草料饲喂状况存在较大的关系。总蛋白由白蛋白和球蛋白共同组成,营养不良或消耗增加时可导致总蛋白的降低[9],在夏、秋季,绵羊从牧草中获取机体需要的足够营养,但在冬、春季,高原草地牧草严重缺乏,导致摄入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严重不足,从而引起TP和GLO的降低,肝脏代谢降低。PCHE由绵羊的肝脏实质细胞合成,夏、秋季白萨福克羊的营养较充足,PCHE指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保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冬、春季严重缺草,PCHE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提高了肝脏的代谢功能,以应对严重缺乏牧草季节的营养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明亮,陈明华,吴伟生,等.白萨福克羊高原过渡期适应性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3,34(9):73-77.

[2] 周明亮,吴伟生,谢荣清,等.白萨福克绵羊高原过渡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434(14):32-35.

[3] 冯金虎,沈振西.藏系绵羊对高寒环境适应性研究[J].家畜生态,2002,23(4):34-36.

[4] 王大愚,赵有璋.白萨福克羊和特克塞尔羊生理生化常值的测定[J].家畜生态学报,2007,28(6):54-57.

[5] 王玉琴,赵有璋.波德代羊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和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03,170(3):2-4.

[6] 李 海,饶丽娟,石长青.多浪羊的生理生化常值测定[J].畜禽业,2011(5):10-11.

[7] 邓 雯,庞有志,蒋遂安,等.河南大尾寒羊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J].家畜生态,2003,24(2):19-20.

秋季值周总结范文6

9月14日深夜,由ZOTC(索泰显卡)赞助,德国网站Gamesports.de主办的ZCup进入了第305周较量。

八强选手中,中国选手只有ZCup常客Yumiko。令人诧异的是,魔兽气氛已经消亡很久的韩国,这次居然有三人杀入八强,而且全是不知名的选手。不过除了U2.Lordo之外,其余两位韩国选手都止步八强。U2.Lordo也在四强赛中输给了玉米,另外一位闯入决赛的则是俄罗斯老将HawK。

从300周开始,HawK连续闯入决赛,获得三冠一亚,状态可谓非常了得。而玉米也曾在302周的比赛中零封HawK,成功夺冠。不过在第303和304周,两人表现都非常一般,冠军获得者分别是TH000和Snok。在305周比赛中,HawK最终以3比1强势夺冠,玉米只能屈居亚军。

2013年深圳“艺极杯”电子竞技锦标赛即将开赛

由深圳市电子竞技协会主办,深圳市体育总会协办,艺极科技赞助的2013年“艺极杯”深圳市电子竞技锦标赛即将于2013年10月19日开赛。本次比赛设有DOTA2、SC2、CS1.6、、LOL比赛等比赛项目,总奖金为15万元。除了奖金外,还有大量“艺极”鼠标、键盘、鼠标垫等电竞装备,以及点卡等游戏周边作为奖品。

目前,赛事主办方已经了开赛公告。比赛线上预选赛将在2013年10月19日到12月8日举行,而线下决赛将在12月底进行。玩家可以通过网吧、网站、高校和论坛等多种方式报名参赛。

值得一提的是,据赛事方表示,ACE旗下的DOTA2战队将作为种子队伍参加“艺极杯”。包括iG、VG、Rstars和Rsnake在内的几支队伍,都将“有队员”在“艺极杯”上一展风采。

凤凰杯TH000两弃权,玉米笑纳双冠军

凤凰网游戏频道主办的电竞赛事凤凰杯,第四周魔兽争霸项目比赛日前结束,众多受邀高手为我们献上了一顿魔兽大餐。蛋总TH000展现高手本色,连续战胜毛总ForDreaM和虎王yumiko,与玉米成功会师决赛。但决赛还没打蛋总便高风亮节地表示,他已经连续30多个小时没睡觉,只能选择弃权,把冠军送给了玉米。

随后的第五周比赛,蛋总再次轻松杀入八强。不过由于蛋总要参加广州WCG比赛,而台风马上就要光顾广州,急于回家的蛋总再次弃权。玉米自然不会放过到手的机会,轻松杀入决赛,并在决赛中反败为胜,以3比2拿下HopeStaR,卫冕成功。

RazerCup第八周,zhouxixi称王

由雷蛇(Razer)主办的线上赛事RazerCup,目前已结束第八周的争夺。由于Lyn和TeD都没有参加这项比赛,夺冠呼声最高的自然是TH000。而蛋总也是不负众望,轻松战胜Xiaokai和Alice,闯入决赛。他的决赛对手是解说为主、参赛为辅的zhouxixi,但令人诧异的是,蛋总却表示弃权,把冠军拱手让给了zhouxixi。

赛后蛋总接受采访时表示,最近魔兽线上赛很多,导致选手体力严重跟不上,他已经弃权了不少比赛。蛋总还透露,他弃权比赛的另一个原因是“喝酒通宵”,看来蛋总真是进入了名士的节奏:夺冠如浮云,有酒长醉才是王道!

此外,RazerCup的地图库日前也进行了更换。由于WCG2013中国区总决赛和世界总决赛日益临近,为了让选手更好地备战,RazerCup将多张WCG比赛用图纳入了比赛。最近涌现的三人地图NomadIsles1.2,也被纳入了比赛地图。

本周的CS项目中,江苏战队Prf夺得冠军。

NiP两遇VG,连夺FACEIT八月杯与RC EMS One秋季杯

自从SK转型CS:GO并组建NiP后,F0rest已经隐然有了欧洲CS:GO王者的风范。日前,他的战队在RaidCall EMS One 2013秋季杯第2轮决赛中以总比分2-0(16-7 de_dust2_se, 16-11 de_inferno_se)击败了VeryGames获得冠军,卫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