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剖析材料范例6篇

消防剖析材料

消防剖析材料范文1

今年以来全国发生的灭火救援中造成指战员伤亡的案例。作为一名基层指挥员,我的感触很多,结合日常的工作和灭火救援,我进行了以下剖析:

一是扑救初期火灾不及时。

灭火要灭早灭小,否则小火就会酿成大灾。结合自身实践,对初战控火不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一是接警信息不全面、不准确,救援力量无法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灾情预判不足,贻误战机;二是指挥员不善于利用中途时间对作战行动进行初步部署;三是盲目出水,见火就打,没有把主要力量用于堵截火势;四是强攻近战意识不强,错失快速灭火的最佳时机;五是救人与快速出水不能同步实施。

二是六熟悉演练不到位。

熟悉演练由我主抓,但是我自己对于辖区的一些基本情况还不熟悉,支队督察组对我进行抽查提问时,对重点单位的信息不能全面准确地回答出来。我对辖区的大街小巷基本熟悉,但是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新建筑新科技不断增加,我没有第一时间进行熟悉演练,思想停留在八里街我已经很熟悉的阶段。在带队熟悉演练中,要求指战员的较多,自己却存在不戴空呼、阻燃头套等坏习惯。而且六熟悉演练不够规范全面,对指战员提要求、提问题的环节经常忽略,达到的效果仅仅是逛街形式化。今年火灾扑救中就暴露出指战员对辖区边界水源不熟悉的问题。

三是作战训练安全防护不到位。

改革转制以来,从部局到基层,都一再强调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可是消防站部分指战员还是存在一些坏习惯。一是有的指战员把个人防护装备的养护看成小事,为了穿着或训练方便,随意丢放头盔面罩,取下战斗服的内衬等;二是使用空呼使用的时机不对,有的进入危险区域才穿戴,有的感觉不适后才使用,有的在还未离开有毒烟气区域就把面罩脱掉;三是一些指挥员只强调和突出“进攻”战术,而缺乏如何加强自我防护和“撤退”的科学运用;四是有的行车途中只希望尽快到达目的地,而盲目开快车。

四是器材维护保养不到位。

器材装备是灭火救援的重要保障,是我们的第二生命,只有管好、用好器材,抓好人机结合率,才能充分发挥人与器材的最大效能。但是消防器材在使用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灭火救援效果有很大影响。一是对器材装备的购置非常重视,忽视了管理。有的新器材放在库房迟迟不用,执勤车辆上的装备却老旧损坏。二是偏重于器材装备的训练和使用,忽视了维护;有的器材用起来凭感觉,操作规程却视而不见,用完后就是甩手掌柜,置之不理。三是器材装备科技含量高,人员使用掌握不到位;还有一些新的、昂贵的装备,不敢拿出来用于训练,怕用坏了不能向上级交代,致使战时不会用,无法使器材发挥最佳效能。

消防剖析材料范文2

安全工作是部队一项综合性、持久性的工作。它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不是全局,但牵动全局。安全工作做得好坏,不仅关系到部队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转,而且关系到能否保证广大消防官兵乃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能否保持消防部队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的一件大事。

针对中队手机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问题,进一步做好安全防事故工作,结合当前部队出现的典型事故案例,对全体官兵进行经常性教育。同时,为了更好的把加强部队管理与安全防事故工作相结合起来,有效的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我中队决心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从思想意识单薄,有些专职队员存在为民服务思想弱化,法律意识淡薄,条令条例意识不强,服役态度不端正的问题;

二是从纪律作风不严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一日生活制度不落实、安全制度执行不力、管理松懈的问题。

三是从部队管理松懈,消防专职队员作风松散的问题;班长骨干执行力不强的问题。

四是安全工作落实不到位。安全防事故工作中的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重大节日尤其是执勤训练、灭火救援各个环节安全措施不落实。

整改措施:

首先,从提高官兵条令条例意识上下功夫。加强对条令条例知识的学习及测试,从根本上提高全体官兵的条令条例意识。

其次,加大安全工作的落实。针对部分消防专职队员安全责任意识不强这一现象,中队组织官兵签订安全责任书,以加大对官兵对安全的责任意识。

最后,设置手机集中管理箱,以八小时内手机集中管理为方式,张文敏同志为手机保管人,并接受官兵监督。

消防剖析材料范文3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现就当前消防监督执法为什么存在“不愿意执法检查、检查发现不了问题、发现问题后执法偏软”(三个为什么)作出以下分析:

一、为什么存在“不愿意执法检查”

一是执法任务重,基层大队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有限的人力、时间、精力难以满足消防工作高标准和严要求,久而久之使监督干部“疲于执法”;

二是行业部门对消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消防工作社会化机制尚未正常运行,部门之间联勤联动不畅通,消防部门“单打独斗”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行业部门“不愿管、不想管、不敢管”的现象较为突出,加之受“地方保护”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我们监督干部执法检查的积极性。

二、为什么“检查发现不了问题”

一是缺乏消防业务知识,自身执法水平能力低,对业务工作钻研不够,平时放松学习,疏忽了对消防监督执法经验的总结和积累。

二是在监督执法的过程中不深不细,工作态度浮躁,不能全面掌握社会单位的情况,造成对单位的监管不到位,对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发现不了。

三、为什么“发现问题后执法偏软”

一是存在“选择性”执法,对一些处罚难度大或是整改难度大的单位视而不见,见而不管,存在避重就轻现象。

二是“地方保护”现象较为普遍。在检查过程中,一旦查出问题,一些单位会利用地方政府急于实现经济价值的心理寻求“地方保护”,以权代法,以关系代法,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等妨碍消防监督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消防监督部门碍于地方政策、人情、关系等无法大刀阔斧地开展执法工作,对一些显而易见的消防违法违规现象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消防执法难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四、下一步工作整改措施

消防剖析材料范文4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教育”活动初期,片面地自我满足,自认为工作好、表现好,无违反“五条禁令”行为,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自查自纠。同时觉得自己虽有缺点,但问题不大,都是小毛病,对转变作风的责任感、危机感认识片面,反映出我对“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教育”认识存有偏差,态度不够端正。

(二)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虽然,过去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做得也不错,但为大局的工作做得较少,未有很好地为领导出谋划策,有很多的工作都是想做又不敢做,畏畏缩缩,缺乏果断和胆量。特别是到路北消防科工作后,认为自己工作基础差,业务知识弱,工作难度大,以致曾出现畏难情绪,没有针对实际情况,主动地去寻出路,想办法,解难题,因此,工作上还没有大的起色。

(三)业务知识不够钻研。表现在:对待工作有时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上级机关和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有时由于工作的重复性,图个省事,照搬照抄,只要按时完成工作就算了事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有时会采取逃避的方法,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缺乏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错误地强化自身的管人者角色,耍特权的现象偶有发生。如有时驾驶自行车冲红灯、闯禁行,回家探亲时没有座位就赖在餐车不走,这些都是警察意识错位的具体表现。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还是主观因素所造成。在这段时间,自已结合理论学习,对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也多次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与危害,从主观上查找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学习不够,理论功底浅薄,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参加单位集中组织的学习多,自学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更少,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特别是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没有深刻地领会,钻研不够,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因而不能准确把握形势。

(二)业务水平不高,不够钻研,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业务水平要有提高,必需要对业务钻研,而自己在业务方面存有依赖性,认为领导会有指示,我不用先急着干,害怕自己先做做不好。而且自己尚未有一整套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故在开展工作中有时比较盲目,缺乏一定自信。

(三)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把工作作为负担,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三、今后的整改措施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纪律教育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今后我不仅要学法律、公安业务知识,更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本文来自文秘站网表”的重要思想等科学理论,精读有关重点文章,及时学习领会党的文件精神,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增强纪律意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党性煅炼,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作风,以百折不饶、知难而进的勇气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消防剖析材料范文5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法医鉴定;面临问题;对策

一、新冠肺炎疫情概述

自2019年12月以来,β-冠状病毒新亚型—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引发新冠肺炎,被世卫组织命名为COVID-19。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范围之广,传染性之强,较以往的SARS疫情更为强烈。目前我国整体上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在局部地区仍然有零散爆发点。截止至2022年1月9日,全世界范围已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3.04亿,死亡人数超过540万[1].新冠肺炎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疫情初期,对于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病例,因无系统尸体解剖,故无法提供完整的新冠肺炎病理学资料,无法明确判定其发病机理、器官损害等问题。尸体解剖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科学手段,其对于传染性疫情疾病的研究和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对于探究传染性疫情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医学教育等也必不可少。如今医学科学与医疗技术现代化迅猛发展,且病理诊断是疾病确诊的金标准,故绝不能忽视病理解剖。因此,由法医病理学和相关临床病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对新冠病毒感染致死病人的尸体进行系统的解剖非常有必要。丛斌院士向中国工程院提交了关于对新冠病毒感染致死病人尸体解剖检验的建议,并随后提交了新冠肺炎病死尸体病理解剖的工作方案[2]。2020年2月16日,刘良教授及其团队在国家政策许可的条件下,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首例和第2例COVID-19死亡尸体的系统解剖[3]。通过系统的尸体解剖促进完善病理学研究,才能更好地研究COVID-19的临床病理转归及其发病机制,为进一步完善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二、后疫情时代法医鉴定面临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关于法医病理学鉴定

21世纪以来,我国经历了SARS以及新冠肺炎两次大规模的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法医和病理专业人员在研究传染病发病机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可达2周,甚至更久,传染性比较强,而且存在无症状感染者或潜伏期患者的传染现象。对于感染新冠病毒的死者,冷藏条件保存的,可能会使新冠病毒的存活时间延长。由于法医学死亡原因鉴定的需要,法医病理学鉴定人员工作中会接触新冠病毒感染、无症状感染相关死者的尸体或组织器官的检验鉴定工作。同时,不仅仅是本次疫情问题,今后涉及其他传染病法医病理鉴定也应同时引起重视。法医病理学鉴定人员工作实践中,需要严格执行科学的防护工作,确保公共安全并有效控制疾病传播。人员相关问题。新冠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比如气溶胶、呼吸道飞沫或者接触染有病毒的媒介,其他多种传染病也有类似的传播途径。参与传染病尸体检验鉴定的人员,解剖应在规定条件下进行。首先,要对尸解进行风险评估分析,比如对传染病诊断、解剖的必要性、解剖方法的选择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其次,解剖前的更衣、淋浴、防护用具的选择和佩戴也至关重要。防护用具包括但不限于护目镜、口罩、防护帽、防护面罩、防渗透防护服、外科手术手套等。防护用具的类型选择、规格要求等需要与传染病的等级类型相适应,绝不能低于相关文件规定的最低要求。防护用具的穿戴和脱卸要严格按照清洁污染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最后,建议参与鉴定人员需具备丰富的解剖工作经验,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总之,鉴定人员应至少具有安全意识、健全的尸体解剖技术操作规程,以及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仪器设备问题。解剖器械应便于消毒和清洁,容易拆洗,使用后的解剖器械要及时对其进行消毒灭菌,然后密封保存。解剖台应便于清洗消毒。组织病理取材应在设有生物安全柜等专用抽气设备的取材台上进行操作。尸体器官问题。大体器官,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5号,进行分类包装和运输。把大体器官放入防漏防水的内层容器,外层包装防止压坏变形使用硬质包装。运输链的全程需要专人监控,做到人不离物,物不离人,中间做好交接工作并且全程严禁打开。鉴定标准问题。目前关于传染病尸体法医病理解剖的相关规定还不完善,大部分都是借用其他部门的相关文件执行。比如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解剖查验规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遗体处置工作指引(试行)等等,而法医病理学司法鉴定直接相关的标准目前只有(GA/T830-2009)尸体解剖检验室建设规范、(GA/T147-2019)法医学尸体检验技术总则、(GA/T148-2019)法医病理学检材的提取、固定、取材及保存规范。对于严重的传染病,法医尸体解剖以及病理实验室的具体规定缺乏操作性,需要主管部门出台具体的标准规定。解剖环境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法医病理鉴定机构解剖室条件简陋,设备设施不完善。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等级类型,生物防护等级也应相对应。解剖室应与其他区域完全隔离,并具有符合规定的通风系统,防止传染性病毒病菌释放到外部环境。解剖室还需划分为五个区域,即清洁区域、一级缓冲区域、半污染区域、二级缓冲区域、污染区域。另外,建议设置传染病尸体专用运送通道。根据解剖需要,可以使清洁区域设置为正压状态,半污染区域设置为常压状态,污染区域设置为负压状态。把具有传染性的气溶胶控制在相应规定区域内,防止污染扩散。污染的空气应经过滤器过滤后才能排出。凡是在解剖室使用过的解剖器械,以及排出的废物及废水,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洗手、洗眼、喷淋设施应俱全,排水系统应尽可能快速排出,同时避免回流。解剖结束后,应对解剖室、解剖台进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液、75%酒精溶液、过氧化氢消毒液擦拭,同时可采用紫外消毒灯消毒。

(二)关于法医临床相关鉴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及延续期间,司法鉴定实践中会受理关于人身损害等的伤残及损伤程度评定案件。损伤及伤残评定相关标准中,对于涉及肺功能的相关条款需要关注。鉴定管理方面。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业务主管部门或联合其他部门应出台特殊时期法医临床学鉴定流程相关文件,包括疫情防控期间以及复工后职业防护等问题,不仅仅是用于本次疫情,亦可以用于后期类似传染病暴发时期的鉴定工作预案。在疫情严重爆发期间,人员管控可能导致已受理的案件无法正常鉴定,那么这里我们就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正确执行,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合理解决实际问题。鉴定过程方面。委托案件后可以使用网络、电话等方式与伤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与鉴定相关信息,避免直接接触。鉴定材料可以使用邮寄,并对邮件进行消杀,目前人民法院已使用网上司法鉴定委托系统进行委托鉴定,网上办公能够更好地避免人员接触。如案件必须当面交流,尤其是法医临床查体不可避免时,配备好防护物品,按照相应的传染病等级进行防护,规划操作流程,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以及核酸阴性检测报告都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并做好完善的登记,以便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快速准确地溯源。同时鉴定环境的消杀和口罩、手套等废弃物的处理也应符合相关规定。鉴定标准方面。对于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和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鉴定标准,关于肺功能伤残评定的条款都有涉及。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和人身保险伤残评定两个鉴定标准中,未见涉及肺功能条款。在司法鉴定实践中,被鉴定人可能因无法理解容易引发纠纷,所以标准制定部门可以随着标准使用情况进行合理修订。在疫情暴发以及延续期间,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引发的医疗损害鉴定,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点。在这个疫情暴发的特殊时期,医务工作者有着极大的感染风险,承担着超负荷工作压力。那么当判定医疗过错时,在评判注意义务的问题上,应当充分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比如医疗风险增加、诊治难度大、医疗资源不足,鉴定人员在评价医方需要遵守的义务时,应谨慎判断医方存在过错,避免过严教条主义,从而体现对医方的尊重。

(三)关于法医毒物学鉴定和法医物证学鉴定

对于法医物证和法医毒物鉴定项目,在涉及人体的鉴定项目中,两者有共同之处,就是以生物检材为鉴定对象。对于检材的发现、提取、包装与送检等环节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及时并尽早提取检材,加强监测生物检材的污染情况。根据生物检材后续的检验鉴定分析目的不同,比如有的检材用于毒物分析鉴定,有的用于DNA个体识别分析,宜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避免误判或者检测目标物毁损灭失。现场提取生物检材时,如个体有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应将检材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消毒以后再提取。鉴定案件实践中,现场可能有待发现和提取的,各种与案件有关的检材,比如微量生物物证检材,若消毒时使用Peraceticacid、含氯消毒液或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均会导致DNA损伤或破坏,进而影响微量生物检材DNA的检出率[4-5]。若法医毒物鉴定分析的目标物是上述消毒液成分,而现场提取之前恰巧又使用上述消毒液消毒,那么对鉴定结果势必会造成影响,得出假阳性结果,或者导致待测目标物实际检测浓度升高,实践中务必要引起重视。法医物证鉴定实验室消毒普遍使用75%酒精溶液,可以消毒杀菌同时不破坏DNA。所以司法实践中提取现场生物检材,可综合使用紫外线短时间照射与75%酒精溶液,来对现场环境进行消毒。另外,在提取现场生物检材后,在检材的包装袋外面,最好加装一次性密封包装,建议在外部包装上喷洒75%酒精溶液消毒。且需要在检材包装袋上的标签别注明。目前,国内大多数法医物证鉴定实验室和法医毒物鉴定实验室,因各种原因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在受理案件时应询问具体情况,包括传染病情况、提取的检材的消毒情况等,以做好受理案件和案件检验时的防护工作,以及调整和甄别检验方法,后期合理解释检测结果与鉴定意见。中间产物、废弃物以及留存检材应安全妥善保存,若确定无须长期保存的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检验检测完成后,应对实验室的器械与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现行的相关标准如GAT1162-2014法医生物检材的提取、保存及送检规范,对于涉及传染病死者的案件生物检材,相关规定不全面且内容很少。针对传染病死者的生物检材,现有标准缺乏具体操作性和针对性,不能有效实施,希望标准制定部门能够及时地完善补充,更好地有利于后期鉴定实践。

三、展望

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疫情,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是严重且多方面的。法医学是解决社会纷争和矛盾的证据类科学,在传染病疫情领域法医科学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实践中,面临传染病感染的高度危险。面对类似本次新冠肺炎病毒的疫情,法医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应当高度重视传染病暴露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应对措施。面对疫情法医鉴定人员,要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地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鉴定人员要有效规范地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尸体检验鉴定、活体检验鉴定,及生物检材的检验鉴定工作。希望各法医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在加强传染病暴露风险有关的鉴定理论和实务工作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法医鉴定人员在工作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即往日常检案实践中,极少涉及传染病尸体。国内多数法医病理鉴定机构在解剖室建设中,极少数能满足甲类传染病尸检,司法鉴定CMA资质认定或CNAS认可过程中,对传染病尸检的相应实操细则缺失。但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能敲响警钟,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起来,补充完善相关标准或规范。希望鉴定机构加大投入,加强实验室的功能分区和仪器设备等硬件建设,做好法医鉴定人员的健康防护。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COVID-19weeklyepidemiologicalupdate[EB/OL].(2022-01-11)[2022-02-16].

[2]丛斌.丛斌院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死者尸体解剖工作亟待加强[J].法医学杂志,2020,36(1):4-5.

[3]刘茜,王荣帅,屈国强,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J].法医学杂志,2020,36(1):1-3.

[4]周小涛,樊莉蕊,贾翠平,等.过氧乙酸对人体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的调查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6,24(5):286-287.

消防剖析材料范文6

[关键词]橡塑保温材料;给排水管道;防结露;施工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109-01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物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是建筑物中的给排水管道的建设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而给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与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息息相关。我国建筑领域对于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从该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影响了给排水管道的建设。因此,要加强对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的重视和研究,并且在研究中逐渐将对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的研究纳入到给排水建筑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而提高建筑物的质量。

一. 管道防结露关键节点的确定

建筑给排水管道橡塑保温防结露原理是利用橡塑保温材料包紧管道,将管道与外界空气隔绝,从而阻止管道和空气产生热交换形成凝结露。一旦橡塑材料处理不当发生裂口,管道就会直接暴露在外界空气中,从而出现结露。橡塑防结露保温(绝热)层出现裂口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橡塑材料对接面处,特别是在管道的管卡、弯头、三通等节点部位,橡塑材料在这些节点部位安装时极易产生皱褶,造成对接面黏结不牢。因此对弯头、三通、管卡等关键节点部位进行施工节点构造大样设计和处理至关重要。

二. 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工艺

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本文在此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够为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的提高而做出一些贡献。其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

2.1 橡塑保温材料下料

(1)选料

根据设计要求防结露的厚度选择保温材料管壳或板材的厚度,根据所需防结露管道管径尺寸选择使用管壳还是板材。若管道材质为塑料材质(或黑铁管时,橡塑保温管壳所选规格应和防结露管道规格一致;管道材质为钢管时,橡塑保温管壳选规格应大于防结露管道规格。

(2)下料顺序

先管路弯头、三通处,再管路直线段。若保温管路中有很长一段为直线且该管段中管件很少时可先行下料安装。

(3)弯头处下料

进行弯头处下料,橡塑材料在弯头两端需延伸一定的直线段,便于延展抵消材料挤压力,不出现皱褶。当两弯头之间的连接段长度低于或等于10cm,每个弯头的一端要考虑一定的直线段,另一端为两弯头之间的连接段长度的一半。该施工方式获得《建筑物给排水管道弯管处的防结露构造》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229061.2和《建筑物给排水管道两连续弯管处的防结露结构》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253533.8。

(4)直线段部分下料

直线段部分下料根据管路直线长度进行下料。若现场管路允许情况下,保温管壳少切断,尽可能减少保温材料的对接头数,但直线长度要扣除弯头、三通和阀门部件及其延伸直线段。(5)管卡处下料

管路吊卡或壁卡与管道为同材质的塑料卡时,防结露时管卡位置不再加木衬垫或塑料衬垫。若管路吊卡或壁卡为金属卡时,下料时橡塑保温管壳或板材必须在吊卡或壁卡位置开断。该施工方法获得《建筑物给排水管道管卡处的防结露结构》实用新型专利ZL201020253799.2。

(6)橡塑保温材料对口面加工

管路为直管段时,管壳顺管道的开口是一条直线;两段管壳相对接时,管壳末端的纵向剖面必须垂直;采用橡塑板材时,板材卷成管状的接口处需呈一定角度切口,保证一定接口面。

2.2 橡塑保温材料的安装

(1)防结露施工顺序

先管道,后阀门防结露;先弯头、三通等管件节点,再管路直线段的防结露。

(2)橡塑材料安装

a.将加工好的橡塑保温管壳放在管路正下方,橡塑保温管壳的剖开面向上正对管路后拨开剖开面,两手托住保温管壳垂直向上扣入管路。检查管壳内径和管道外径是否吻合,若管壳内径比管道外径大时,橡塑保温管壳的剖开面将有一部分重合,取下管壳将剖开面用薄刀片平行原剖开面切除重合的部分再行安装。

b.三通管件的橡塑保温材料安装顺序为先主段再安装三通抽头段。

c.橡塑保温板材安装时将板材放在管路正下方,两手托住板材向上贴住管道底边后,两手轻微用力沿管道两边同时向上包裹直到封住管道。

d.各段防结露管壳或板材安装后检查各段结合部位是否紧贴、吻合,防止出现下料过长引起的重叠、皱褶。这时取下管壳或板材将过长部分用薄刀片垂直切除重新安装即可。

e.橡塑保温材料的剖开面最终必须垂直朝向上方;在剖开面没对正上方时可握住管壳轻微扭动进行调整。

(3)结合口定位封闭

a.调整各段防结露管壳或板材的剖开线呈一条线上。

b.胶水封闭顺序为先管壳自身的剖开面,再管壳之间的对接面。

c.轻轻拨开防结露封口结合部位,用蘸上胶水的毛笔刷均匀涂抹在对口面上,对口面的两边都要涂抹。涂抹时注意胶水要适量。

d.胶水涂抹后等待其自然风干3~4min,等待时间由环境温度和湿度决定,温度低潮湿时等待时间稍长,环境温度高干燥时等待时间短。将对口面上涂有胶水的两边重合在一起,同时捏压住接口面3~5min后放手,防结露管壳或板材的首尾两端和中间部位用粘胶带顺防结露管壳或板材环绕粘接一圈。

(4)胶带封闭结合口

a.胶带选用原则:宽3cm,粘性适宜,颜色与橡塑保温材料颜色一致。

b.任选管路的一端开始,将胶带拉出顺管壳或板材的剖开线轻压覆盖在剖开线上,胶带封闭后距管壳或板材的剖开线左右两边相同,不得有皱褶;封闭后,保温管壳或板材的剖开线不得漏出。

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是一种涉及面比较广,同时施工难度又比较高的一项技术。因而,对于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难度。以上所提出的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工艺也仅仅只是该技术的简要介绍。而事实上,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工艺的内容还很复杂。同时,仅仅凭借以上的工艺研究来解决当下给排水管道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的研究还需要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结语:综上所述,建筑给排水管道中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对于建筑管道的质量,以及建筑物的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并且我国给排水建筑领域对于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而,不利于该技术良好的应用。所以,在今后的建筑给排水领域中,要加强对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的研究,并且从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好、更有效的橡塑材料防结露施工技术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建筑领域在更大程度上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继梅,冀志江,王静,王晓燕,侯国艳.建筑防结露涂料国内外标准发展现状[J].化工新型材料.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