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的世界你不懂范例6篇

小孩的世界你不懂

小孩的世界你不懂范文1

有个表姐的孩子上初中,见人从不搭理。有一次送孩子去夏令营,母子俩晒得黝黑回来,还向我抱怨说:“夏令营老师照顾得倒挺周到,但老觉得他们跟我家孩子不够亲近。”因为是亲戚,我便旁敲侧击地问她:“孩子是不是很少跟老师讲话?”其实我是想说,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不讲礼貌的孩子,因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她若有所思,因为,她懂。后来再见面,小外甥就忽地懂事了,小嘴巴可甜啦。

礼貌是最重要的通行证

朋友聚会,一个初次谋面的朋友带着孩子来出席,孩子的老爸见面先打圆场:“我这孩子,就是从不叫人。”然后话锋一转,“唉,只要他的学习成绩好,我也懒得管他了!”这位宽容的爸爸不懂,倘若孩子早已习惯了被周围人原谅,知书未必就能识礼。

礼貌,才是最重要的通行证!不懂礼貌的孩子,世界就为他关上了一扇门,空有一纸文凭和一身本领。

如果不懂礼,你的人生将不会及格

以前有个女学生,我教她语文。因为住同一栋楼,我们常在电梯里相遇,她却从未主动跟我打招呼,我以为孩子是害羞,总是主动跟她搭话,你好啊!吃了吗?去玩呀……

有一次刚刚考试完,又在楼下遇到他们一家子在散步,女生的妈妈拉着我问分数,女生照例没有理会我,和爸爸在一侧旁若无人地闲聊。唉,比孩子没有礼貌更可怕的,是父母的浑然不觉。

我想,让孩子叫声老师比帮她打听分数,要重要一万倍。即便一个考了满分的孩子,如果不懂礼貌,他的人生也永远不会及格!

学生可以教,家长谁来点化

有一次接到台风预警,有个学生给我发了条信息:“明天上不上课?”我回复了,但总觉如鲠在喉。不管发信息的是幼稚学生还是成年父母,我都想弱弱地问一句:叫声老师那么难吗?

我做班主任时,也曾接到一个妈妈的短信:“还没放学吗?”5个字,冰凉冰凉的,让我顿觉悲从心起――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我们可以教化学生,但点化家长,却是万万不敢啊!

你不理世界,世界就不会理你

有个朋友是音乐老师,她初到珠海那年,在一私立学校实习,一起入职的有4个音乐老师,但只能留3个人。她的琴是拉得最棒的,她的歌是唱得最好的,3个月后,她却是唯一被淘汰的人,她觉得比窦娥还冤。

小孩的世界你不懂范文2

文/依依涵烟(文舞柒七)

如果我真正爱一个人,则我爱所有的人,我爱全世界,我爱生命。如果我能够对一个人说“我爱你”,则我必能够说“在你之中我爱一切人,通过你,我爱全世界,在你生命中我也爱我自己。”

——题记

当有人问我,爱是什么的时候?我会告诉他,爱是一朵花开的时间。这时一定会有人走出来:小小的年纪,懂得什么是爱吗?我一定会望着他的眼睛很真诚的告诉他,我应该是懂的!

当我作为九零后写下这篇文章时,我就知道,我用每时每刻在做一件值得我爱的事。都说九零后不懂爱,不懂感恩,更不懂生活,我非常不赞同这一点,如果我们不懂爱,又怎会出现一批批献血大学生,让白色的献血车不在空寂,点燃爱的希望;如果我们不懂感恩,又怎会有老兵退伍新兵上岗的定律?如果我们不懂生活,又怎会出现那句“小时候,我们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了,我们笑着笑着就哭了”的感言。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如今的年轻人不再有拼搏精神,不再有阳刚志气,不再有八九点中的朝气,但唯独不能否定一点,未来的确是我们的世界。

我们有爱,我们爱这个世界,我们爱我们的亲人,我们更爱那素不相识的你,只因为我们是爱的共同体。爱是你我,用心相知。

这个世界,温柔的相待,即使蒙蔽双眼也没有关系。那日,我与友人去德克士用餐,每每在人群密集的时候,都会遇见一些卖艺的,或者乞讨的老人。正好赶在饭点,在德克士的门口,看见这样一幕,一个老人带着一个七八岁的残障小女孩,跪在铺好的垫子上,旁边放着一个饭缸,里面有几毛钱,老人低着头,手里举着一张大白纸,内容大约是,女孩父母双亡,老人自己抚养孙女,眼睛失明,又上了年纪,求好心人帮助,当时我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于是把兜里的零钱都给了她。

也许在繁华的都市里,这种事很平常,但是这一次,我没有被欺骗的感觉,反而因小女孩灿烂的笑容而开阔了心情。

我和友人坐在靠窗的位置,这时天已经有点黑了,再一次,我看见了他们。人来人往,擦身而过,快节奏的人流,仿如这夜间的星辰,没有定向。当零散的钱,放进饭缸的那一刻,老人的眼已不在暗淡,匆匆忙忙的拿起放进了口袋,此时此刻,我迷茫了,原来光明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真的不算什么,仅此而已。

远远的,我看见小女孩冲着人群,笑了,那笑容是那么纯真,那么自然。这一刻,有一种暖流涌进胸膛,它比这杯中的咖啡更加真实,即使,我们都被蒙蔽了双眼,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有时候,爱会是一个瞬间,你能不能体会,要取决于你心的宽度,容忍这一点爱的滋深,慢慢去养育一棵爱的参天大树。

小孩的世界你不懂范文3

走着走着,我们长大了。回想孩提时代,美好,快乐,简单,幸福。当然,其中也不乏父母对我们某些想法和行为的不理解。那么,为人父母或是即将为人父母的你,遇到孩子这样那样的想法和行为时,你会怎么处理呢?

孩子的想法,也许很奇怪;孩子的要求,也许很为难;孩子的行为,也许很特别......但是,你要知道,孩子的世界,简单而多彩。往往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能让他们无比的快乐,也会让他们产生无限的遐想。面对孩子这些那些让你感到讶异的想法、要求或行为等,作为父母的你,是不是应该坐下来,好好的和孩子进行沟通呢?

这种沟通,既不是一对一的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训话,也不是你单方面的“侃侃而谈”。沟通,由心开始,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

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波动、判断失误和表达错误的时候。所以,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并不可能每一次都能成功,也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所有问题。当然,与孩子沟通还会存在许多外界的因素。

父母在与孩子进行心的交流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情绪是否良好?今天有没有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这些事情都解决了吗?要是有的话,你就要等到情绪恢复时再与孩子进行沟通。否则,沟通会变得没有价值可言。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要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是不够完美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事情做完美。因此,不能够要求孩子事事做得完美。父母在学会观察孩子的变化的同时,也要学会反思自己,学会成长,不论自己的年龄有多大、学历有多高。如果你停止成长了,那么,孩子的心会离你越来越远。

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父母还要清楚地知道每个人的沟通方式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沟通方式。父母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时,要倾注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孩子进行内心的交流。沟通并不一定需要太多的技巧,它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已。

除此之外,父母要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人与人需要沟通是没错,但是人也需要独处。所以,孩子也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你要知道,沟通能使人得到外部的支持,但是,思考就会获得更好的潜能。

“孩子,你不懂!”为人父母往往喜欢对自己家孩子说这样的话。其实,孩子真的什么都不懂吗?当和孩子真正的交流过后,你才会知道孩子到底懂不懂。所以,切忌轻易否定孩子!

每一个孩子,在他们小小的心里面,都希望父母能多多参与他们的活动。所以,当孩子邀请你一起加入时,不要马上拒绝!先看看孩子渴望的眼神、期待的表情再做决定!百忙之中的你,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失望的心吗?

小孩的世界你不懂范文4

儿子听从了母亲。后来,他成为美国第三十四届总统。

Vicky的眼球儿是灰白色的,和结膜几乎混在一起――没有瞳孔。没有了那个小孔,就封闭了一切形形,世界万物对她来说,是能够摸到的那一个物件和听到的那一片嘈杂,所有的存在,只要能归属于物件和嘈杂的,她都在心中赋予了它们新的属性和自以为的模样,并拼接了一个只有自己能够走进去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缺陷挖掘了天赋,天赋正在造就着完美,完美将还给常人世界一只骄傲的“夜”莺――一个音域跨3个8度、第9级和第10级声乐考试分别获皇家音乐学院同等考试最高分94分和92分、冀望与风靡世界的意大利盲人歌唱家Andrea Bocelli(安德裂・波切利)媲美的女中音。

“夜”莺的故事是从“夜”开始的。

10多次的角膜移植100多次的手术修补

18年前,出生5天的Vicky又睁开了眼睛,大大的。37岁刚刚做了妈妈的妈妈一丝不苟地端详着怀里的这个粉嘟嘟的小东西,猛然,她发现女儿的眼睛好像不对劲――瞳孔呢?!她没瞳孔?!难道我的孩子也是个盲人? 生产前的那个晚上,准妈妈在电视上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女儿,小女是盲人,没有去读书,却很聪明,能解开姐姐书本上的难题。经过一番奋斗,盲女终于考上大学,还找到了幸福的婚姻。

盲人,一直在故事里,一直在别人家里,我的女儿……怎么可能!?

惊恐颤栗的验证开始了,满世界地寻找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只为求得一句话:女儿不是……但是夫妻俩彻底失望了,医生的诊断与下乡时曾为赤脚医生的妈妈的结论一样:“先天性无瞳孔”!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女儿一生不见天地,不见世界,不见人,不见物,不见父母,不见自己……妈妈垮了,一度想到死:“我们温尼伯的家里有个游泳池,我――不会游泳……可我死了,女儿不死,她可怎么活?!”是女儿“救”了母亲。那段时间,丈夫请长假寸步不离妻子。

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夫妇俩来到多伦多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对他们说:“婴儿是看不见东西的,只有经过外界光线的不断刺激,视神经才能发育。对你的孩子来说,我们能做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持光感,但是孩子的角膜有问题,光线被挡住了,唯一的办法是角膜移植。世界最好的眼科在美国,我们的一个医生去那里学习了,你们等一等吧。”

一个月后,医生带回来世界一流的技术,Vicky作为他的第一例病人接受了第一次角膜移植,那一天,Vicky出生整整60天。近20年来,因排异、感染、眼压高、不适应等多种原因,同一名医生为这同一双眼睛做了大大小小100多次手术,更换了10多个角膜,最后一次是在8年前,医生说,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为保护唯一能拯救光感的角膜,襁褓中的Vicky就戴上了隐形眼镜,白天戴上去,晚上拿下来,这个过程很痛苦,对大人、对孩子都是,但必须天天如此这般地做,全家人像保护孩子眼睛一样保护这个薄薄的、软软的“小眼镜”,但有一天它却丢失了。

那是一个零下40多度寒冷无比的日子,温尼伯街上没有人,甚至没有车,妈妈抱着快一岁的小Vicky到医院去,护士说:所有病人都取消了预约,只有你们来了;在回家的路上,汽车轮胎被冻爆了,慌乱中,妈妈抱着孩子冒着寒风跑到银行给丈夫打电话;丈夫叫来了拖车,把车拉走了;妈妈叫出租回家……一切事情解决后,妈妈突然发现女儿眼中的隐形眼镜不见了。

那“小眼镜”是万万丢不得的,因Vicky的眼球与常人不同,多位专家经过多次测试特制了这唯一的一对儿,因而它“珍贵”。夫妻俩马上原路退了回去。天寒地冻的深夜12点,夫妇二人走一处,趴在地上细细地摸索一处,步子不敢大,怕踩碎,又不敢快,怕匆忙中遗漏……停车场管理员走过来问:“你们在找什么,钻戒吗?”妈妈说:“比钻戒珍贵的东西。”终于找到了,它和一块冰冻在了一起。妈妈赶紧把它们焐在胸口,直到冰变成了水。妈妈说,幸亏天那么冷,幸亏人都没出来,要不眼镜就完了。

家有盲童,父母难呐,难在哪里?难在必须让自己也 “盲”,只有这样才能懂得孩子生命的存在方式,懂得孩子用手摸出的、用耳听出的那个世界;难在可自己并不“盲”,根本无法真正懂得吃饭摸不到碗,出外找不到门,内急无法如厕,这些最基本的所需做不到是什么滋味;难在既要让孩子分分秒秒能“看”到不远处站着的父母,又要让孩子时时刻刻独立面对纷扰;难在已经“盲”了的孩子还对多种食物过敏,沾了虾的筷子再送到嘴里,就会出现窒息甚至休克……是血缘的生命连接充填着“盲”与“不盲”这中间遥远的距离,把父母和孩子再次还原为“一体”。

自由,从不自由开始

父母的慈爱有时并不用慈爱的方式来表现。已经成人的Vicky听妈妈讲述小时候的故事,听到那些曾经历过的严厉说教和做法,时不时地笑出声来,说明她完全懂得父母煞费的那片苦心,并告诉父母――你们是对的。

2岁半的时候,Vicky在小朋友家第一次听到一种奇妙的声音,“叮叮咚咚”,高高低低。坐在了琴凳前,她的两只小手在琴键上拍来砸去,弄出个震天响的动静,兴奋至极,再也不想离开。父亲是个科学家,对孩子的培养有着科学地认识,他说,人的左右脑功能不同,但它们各自的优势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与后天的培养有很大关系,让孩子玩玩琴吧,对她的脑子发育很有好处的。夫妇俩买来了一架电子琴,Vicky“拍”了一下,扭头对妈妈说:“这声音跟那声音不一样,不好听。”夫妇俩只好又买来了一台真正的旧钢琴让他拍来砸去。

4岁半的Vicky开始学琴了,老师采用Suzuki日本教授法教学,学生不用乐谱,而是听曲目学习弹奏。一年后,Vicky开始登台表演。

小孩的世界你不懂范文5

曾经有朋友让我填同学录,在最喜欢的节日一栏,我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感恩节”。朋友甚是惊奇,问道:“你感什么恩呀,这年代有谁会对你有恩呀?”我笑说:“你让我为你填同学录,把我当作朋友,其实就是对我的恩惠,我难道不该感谢你吗。”同学似懂非懂地看着我继续填下去。

我喜欢感恩节,首先我喜欢感恩节那暖融融的晚餐,那么多家人呵,少有的聚在一起,分享着棕红色的火鸡,分享着温馨的烛光……那柔柔的月光也一改往日的冷艳,变得炽热,也在感激太阳送给她光芒,使得人们得以感受到她的存在?还是感激宇宙赠予她一席之地?

无论什么家境的人,这一天都忘不了感恩,感谢上天给予我们颐养人类的地球,给予我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年景。不光在这一年一次的星期四,在每时每刻都在感谢帮助过我们的贵人。这个节日,本是移民到美洲的英国人为感谢印第安人教会他们种植当地谷物而定下的,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300多年来感恩节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推崇。

当朋友问我有什么可感恩时,我有些震惊!是呀,现在许多人在世俗应酬下生活得太久,忘记了人最本能的——感谢了。在他们看来别人给予的帮助乃至献出的生命都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人对我有恩”一类话以成为许多人为自己遮丑的最常用借口,真的没有恩吗?不可能,难道父母对你的养育不是恩?即使你是孤儿,父母给你生命让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是值得感激的呀!还有老师呢,老师把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不懂事的孩子教导成知识渊博的少年,难道没有培育之恩?你不愿意给老师其它的回报,难道还吝啬一句真诚的谢谢吗?我们应当感谢一切,感谢平常的事;不要说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打下这红色江山,为我们创下这幸福生活,我们要深深鞠一躬,真诚地道一声“谢谢”;即使在我们大汗淋漓时的一阵凉风也值得一谢。只有当你懂得感恩,你才会更加懂得珍惜。

一首家喻户晓的《感恩的心》,唤醒的是一代幼小的心灵。记得一天在一家酒店吃饭后下楼时,忽然听到一个充满稚气的声音:“你怎么这么没有感恩的心呀!”我心生好奇回头一看一个不过四五岁的男孩,正仰着头盯着他的妈妈责问着。那小黑豆似的眼睛充满质疑和愤愤,只听那位妈妈低头解释:“咱吃饭,他打包,这服务是妈妈付了钱的,你还跟他说什么谢呀。”小男孩依旧不依。我心中暗暗惊叹,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懂得感恩!这是多么不得了的事。人们呀,醒醒哟,难道出自幼童口中的一句谢谢还不足以唤醒你的感恩的心吗?!

小孩的世界你不懂范文6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