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范例6篇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范文1

数字游戏 ――抽象思维训练

数字游戏是直观且有效的训练,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可以训练他认识0~9的数字形状,观察颜色、大小、正反的变化;4~6岁的孩子可以进行数数训练,从1顺数到100,甚至进行逆数、中途数起的训练;7~8岁的孩子则可以开始进行20以内的加减乘除训练。

看图、下棋 ――推理思维训练

数理逻辑能力很大程度上构建在孩子的想像力上,针对于此,常给孩子进行些看图说故事、类的游戏训练。图画是一种印象表达,孩子通过思考将印象转化为语言,可锻炼其推理能力;同样,举棋落子有明显的因果联系,可让孩子周密、系统地进行思考。

积木游戏 ――空间思维训练

搭积木同样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想像力,与平面的图画表达不同,积木游戏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空间想像力。鲜艳的颜色、大小不一的形状、随心所欲的搭配,这些吸引孩子的各种元素构成了他天马行空设计建筑的基础。

收纳游戏 ――归类分析训练

收藏游戏植根于生活中的训练,需要孩子从积累、归类中渐渐地挖掘乐趣。比如孩子的冬衣夏衣各归哪个柜子?内衣和袜子为什么要分开放?玩过的拼图如果不及时收放好会怎样?常带到楼下踢的小皮球可以抱到床上去吗?这些道理都蕴含在收纳习惯中,通过思考分析,孩子会从中学到不少生活常识。

编故事 ――因果思维训练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范文2

一、帮助学生理清各章节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与结构,构建学生的逻辑思维

人的思维结构和各门科学的知识、逻辑结构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紧密联系的。正如杰罗姆・布鲁纳所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也符合现代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科学认为结构与功能是对立的统一。不掌握学科结构,就难以发挥该学科的功能。爱因斯坦强调指出:“科学力求理解感性知觉材料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用概念来建立一种逻辑结构,使这些关系作为逻辑结果而纳入这样的逻辑结构。”所以通过建立知识结构体系来帮助学生理清各章节和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题和习题的配制也符合这样的逻辑关系。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多加指导和训练,按照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编写例题和习题,并加以适当的配量,而不能利用所谓的“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

二、注重解题过程中各个环节训练,巩固学生的逻辑思维

1.明确习题中的问题和条件

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围绕一个已知的中心结论,尽可能利用自己头脑中已有的多组相关的条件,通过分析研究,有层次地探索应该已知的条件,达到异途同归的目的的一种思维方法。

如图1所示,两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相距为L,一理想电流表与两导轨相连,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一质量为m、有效电阻为R的导体棒在距磁场上边界h处静止释放。导体棒进入磁场后,流经电流表的电流逐渐减小,最终稳定为I。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保持水平,不计导轨的电阻。求:(1)生求出磁感应强度B、Q,问:与磁感应强度B有关的规律有哪些?学生:E=BLv,F=BIL,等等。我又问:仔细审题,看看题目中给出了哪些条件,能满足计算的要求吗?学生:E、F都未知。我再问:根据题目中哪些条件可以求出E或F?通过层层提示,学生明确了习题中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哪些条件是直接给出的,哪些条件是间接给出的,哪些条件是需要利用已有信息进行简单计算而得出的。这样分析下来,就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2.分析习题中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该门科学的知识和逻辑结构。每一道习题考查的知识和能力都对应一个或几个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从上面的例题中可知,它想考查学生对电磁感应和安培力的综合应用能力。老师应帮学生回忆对应的知识点: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几种方式,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方法,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安培力的大小计算及方向的判断,等等。

3.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

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要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都具有大小形状,运动的物体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不容易。但在一定条件下,把物体抽象为质点,忽略物体的大小形状,问题就简单了。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关注处理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时采用的具体分析、合理简化、科学抽象的方法,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上题我们可以把研究对象当成质点,并引导学生将整个运动过程分成几部分理想化的过程:先进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进入磁场后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而这几个理想化的过程一经过大量训练,学生很熟悉,规律的应用和问题的解决也就简单多了。

4.根据各过程的规律建立方程组

计算,可解决这个习题中的所有问题。

三、变换习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

许多物理习题是物理过程、规律和性质类似的问题,它们间只有不同程度的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因此,只要我们选好典型题,通过有的放矢的精解和适当的点拨、拓宽,就可以使学生不仅掌握一类题目的解法,而且熟悉一般的解题方法,进而明确只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关键,积累正确的解题经验,通过改变习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反复训练,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活跃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比如在前面的例题中,将“导体棒进入磁场后,流经电流表的电流逐渐减小”改为“导体棒进入磁场后,流经电流表的电流保持I不变”,或“导体棒进入磁场后,流经电流表的电流逐渐变大,最终稳定,电流大小为I”,或加入“金属杆与导轨的动摩擦因数为0.2”,等等,经过这样的变换,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同,但它们遵循的规律仍然是不变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

总之,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以已有的知识信息为基础,通过精选的习题进行训练,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严谨的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逻辑思维的训练中增知识、长才干,在逻辑思维的训练中求技巧、促能力,从而最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范文3

每个人的脑部都分成了左右和右脑,并且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方法是可以激活我们的脑部组织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全脑潜能开发---左右脑思维训练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全脑潜能开发---左右脑思维训练方法

1、训练数学逻辑

家长对孩子进行数学、逻辑的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达到开发左脑的目的。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发展较早,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相对较迟,因此,抽象思维的训练要采用形象、具体的教育方法。比如说,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数一二三四,而是让孩子数苹果、数鞋子等;学会了数数,再学加法和减法等运算。学习运算也要与具体的事物结合起来。如与具体情景相结合,孩子容易接受。具体的运算会转化为抽象思维的能力。等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再着手训练孩子的推理能力。

2、锻炼右手

手与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脑发达,手也就灵巧。反过来也一样,手锻炼得灵巧了,相应的大脑半球也就更发达,手巧则心灵。右手由左脑主管,经常锻炼孩子的右手,也就锻炼了他们的左脑。锻炼右手的机会很多。拍球、弹琴等,都能锻炼右手,对孩子来说,锻炼左脑最好与游戏结合起来。

3、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

锻炼孩子语言能力的主要方法是多听、多说、多读。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神话、寓言、诗词、童话等。多听可以积累词汇、领会语义、熟悉语境。父母也可以经常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编故事,续故事,复述故事。编、续和复述故事除了锻炼语言能力外,还锻炼孩子的逻辑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因为故事的先后展开,都有内在的逻辑。适度地让孩子早一点认识汉字,及时地打开獐自己获取知识的大门,让他们提早阅读,这对锻炼语言能力、广泛接受知识很有好处。要给孩子丰富的语言环境,让他多接收口头的、书面的语言,多进行语言的交流和训练,这对开发左脑是很有好处的。

右脑思维

右脑思维者指的是一群惯用右脑,右脑比左脑发达的人。右脑思维者一般左撇子占多,因为右脑支配左半身,左撇子惯用左边肢体。一般人都是惯用右手,所以左脑比右脑更加发达一些。右脑思维属于感性思维方式,因为右脑负责图画、音乐、韵律、情感等分工。

右脑思维者的特点:

右半脑发达的人在知觉和想像力方面有可能更强一些;而且知觉、空间感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都有可能更强一些。在各种动作上相对更敏捷一些。

右脑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性思维。

右脑不拘泥于局部的分析,而是统观全局,以大胆猜测跳跃式地前进,达到直觉的结论。在有些人身上,直觉思维甚至变成一种先知能力,使他们能预知未来的变化,事先做出重大决策。

左脑的记忆回路是低速记忆,而右脑的是高速记忆,左脑记忆是一种“劣根记忆”,右脑记忆则让人惊叹,它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右脑支配左半身,控制左手运动,反过来,左手、左半身器官的运动也刺激右脑。有意识的调动左手、腿、眼、耳,特别是左手和左手指的运动,对大脑皮层产生良性刺激,是开发右脑的有效方法。

五个非常棒的儿童右脑开发训练小方法

一、刺激指尖法

可以把双手比喻为大脑的“老师”。人体的每一块肌肉在大脑皮层中都有着相应的“代表区”,即掌管这块肌肉运动的神经中枢,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

现在许多父母让孩子练习弹琴,实际上就是很好的指尖运动。随着双手的准确运动就会把大脑皮层中相应的活力激发出来,尤其是左右手并弹的钢琴、电子琴。

二、借助外语开发右脑

美国神经科学家近年发现,儿童学会两三种语言跟学会一种语言一样容易,因为当孩子只学会一种语言时,仅需大脑左半球,如果培养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就会“启用”大脑右半球。

三、体育活动法

每天跳上半小时的迪斯科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时有意识的让左手多重复几个动作,以刺激右脑。右脑在运动中随之而来的鲜明形象和细胞激发比静止时来得快,由于右脑的活动,大脑左半球的活动受到某种抑制,人的思想或多或少的摆脱了现成的逻辑思维方法,灵感经常会脱颖而出。

四、培养儿童形象思维的能力

要教孩子指物画画,指物说词。有时我们会见到,一些家长让很小的孩子背古诗,孩子非常流利的背诵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然而他并未见过鹅,也未见过鹅悠然浮水的样子,这样只能在左脑中留下一些文字符号,非常不利于想象力的开发。应该到农庄,至少到动物园,在形象场景下学这首诗。孩了再背诵这首诗,头脑中出现的不再是一些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生动的景象。

五、借助音乐的力量

心理学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右脑。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习音乐。还可以在孩子从事其他活动时,创造一个音乐背景。音乐由右脑感知,左脑并不因此受到影响,仍可独立工作,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右脑的锻炼。

右脑开发的七个训练方法

(一)脑波放松训练

首先,我们要对脑波有个初步的认识。人脑中有许多的神经细胞在活动着,而呈电器性的变动,也就是说,有电器性的摆动存在。而这种摆动呈现在科学仪器上,看起来就像波动一样。这种脑中的电器性震动我们称之为脑波。用一句话来说明脑波的话,或许可以说它是由脑细胞所产生的生物能源,或者是脑细胞活动的节奏。由于电子工学的进步,脑波的周波数也得以用仪器测定。国际脑波学会就针对不同震动的周波数,定为α(阿尔发)、β(贝塔)、δ(迭尔

塔)、θ(西塔)之名。(相关文章推荐:你知道脑电波吗?)

当阿尔发静态波为优势脑波时,人的意识清醒,但身体却是放松的,α它提供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由于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地,脑部所获得的能量较高,运作就会更加快速、顺畅、充满灵感及直觉敏锐,脑的活动活泼。(相关文章推荐:α脑电波相助,轻松学习速读)

“脑波放松过程”是放松感官,聚集体内能量,诱发阿尔发静态波,从而进入大脑幻想与创造空间的过程。这是右脑学习最为关键的淮备阶段,因为一旦思维进入阿尔发静态波状态,就会快速接收影像,挖掘出储存在潜意识深处的东西。越放松,呈现的影像也就越多。达到完全放松,要过七关。学会放松会让你受益匪浅:让身心逐渐包围在爱里、冷静沉着、快速恢复到最佳状态,说明找回记忆中的影像。

(二)眼睛训练

眼睛训练威力无穷。双眼的刺激能够对视觉、记忆、情感、思考、创造力,甚至直觉产生巨大影响。眼睛训练会启动整个大脑,这是因为每只眼睛都连结着大脑的左右两侧。每只眼睛的视觉接收器右侧都与左脑相连,而左侧则与右脑相连;右边远处的视野靠左脑来形成,而左边远处的视野则靠右脑来完成。中心区域由左右脑共同完成。(相关文章推荐:快速阅读训练中缓解眼睛疲劳的方法)

眼睛运动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①增强聚焦能力

②提高浏览速度

③刺激大脑发育

④加速回忆搜索

⑤整合左右脑

⑥提升敏感性

(三)视觉影像训练

视觉影像训练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训练过程,可以激发观看物体后像或者负像的能力。什么是后像呢?当刺激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这种现象叫做后像。视觉后像有两种;正像和负像。正像在于它保持着原来效应刺激物所具有的同一品质的痕迹。如在暗室里把灯点亮,在灯前注视灯光三四秒钟,再闭上眼睛,就会看见在黑的背景上有一个灯的光亮的痕迹,这就是正像。因为它保持着原来效应刺激物──灯光的同样的“亮”的品质。随着正像出现以后,如果继续注视,就会发现在亮的背景上出现一个黑斑的痕迹,这就是负像。因为它保持的“黑”品质和原来效应刺激物──灯光──的“亮”品质相反。如果用的是彩色刺激物,例如对一个红色的四方形注视一定时间以后,再把目光移到一张灰白纸上,那么在这张灰白纸上可以看到一个蓝绿色的四方形。这是负像,因为它保持着与原来效应刺激物(红色四方形)互为补色的(蓝绿色四方形)色觉。但是,在彩色的视觉中,却很少有正像出现。

后像能够启动用于影像记忆力的主要视觉中心。将正像转变为负像,然后再将负像还原为原始形象,在这一过程中,你正在训练自己的思维像照相机一样工作!后像还可以通过帮助大脑思维形成更加清晰的影像,提高视觉能力,打开统领记忆力,直觉能力和创造力的右脑潜意识区域。黑白后像会提高视网膜杆体细胞的功能;彩色后像则会加强锥体细胞的功能。这是右脑教育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因为学习者可以立刻亲身体会到它的效果。(相关文章推荐:视觉停留和快速阅读的关系)

(四)思维影像训练

思维影像训练是一种超凡的训练过程,能够在大脑中形成二维和三维的影像。通过训练,影像变成融合全部感官的,全息的、有型的图像。大脑思维是灵魂的实验室,在你的思维影像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你就可以运用思维,在实践之前,慎重而具体地想象一番。(相关文章推荐:在大脑里画思维导图)

进行这项训练的目标:

①训练在大脑中形成影像。

②用各种感官来体验影像。

③从各个角度观看影像。

④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和改变影像。

(五)观察训练

观察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双眼以捕捉到更多的细节。观察得越细致,记忆越清晰生动。观察训练是以“右脑潜意识处理所有资讯,左脑有意识处理所有资讯”这一原理为基础,有利于增加左右脑处理资讯的数量。(相关文章推荐:五个方法练习你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六)记忆连结

记忆连结中包含了有次序性物体。一般来说,顺序记忆主要靠左脑完成。(记住,左脑负责线性,逻辑思维。)但是我们还是要通过一个“趣味故事”连结模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右脑也引入其中!(相关文章推荐:连锁记忆法)

(七)影像记忆力/速度阅读

影像记忆力指的是,在瞬间同时记住几件事情——按顺序或者随意。我们通过图片、形状、词汇、句子、数位等等来进行训练。虽然这种快速记忆一直被视为是右脑的职责,但这里的游戏设计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大脑左右两侧共同发展——右脑如同海绵一样吸收影像,然后通过语言、绘画、行动、玩耍来增强左脑的功能。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范文4

一、获得乐趣,引入数学之门。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当幼儿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忘我地追求它,探索它,表现主动积极。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们把抽象的数学教育变为形象的数学教育,使幼儿喜欢数学,亲近数学,从“老师要我学”变为“我想学、我爱学”。激发他们由好奇心发展起来的参与活动主动性,让主体意识调配他们自身的智力和操作活动,从而激励幼儿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活动,推动幼儿积极地实践。小班幼儿学习“2”的形成,老师通过《两只小动物》的游戏,让两个幼儿为一组,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通过老师的引导语,理解和学会了“1”添上“1”是“2”的数概念(数学关系)。中班幼儿在穿手链和项链的过程中掌握了排序的规则。用色彩鲜艳、品种多样、大小不一的彩珠穿起的项链是孩子们钟爱的物品。也许刚开始,幼儿的穿编有随意性,但随着幼儿的实践,孩子们就会按不同的排序规则加以精心设计,所穿编出来的手链、项链各不相同,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体现,自然也获得了极大的乐趣。皮亚杰在儿童学习数学的论述中说:“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因此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数学知识和关系对以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只有通过自身及环境中的各种操作实践,使头脑和材料相互作用,才能获得数学感性经验,理解逻辑关系,才能吸引幼儿走近数学,接受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二、幼儿创新思维的的基本要素。

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内外双循环理论模型,创造性思维过程应当由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知觉思维、时间逻辑思维等要素组成。这几个要素并非互不相关、彼此孤立地,也不是平行并列、不分主次的,在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要素中发散思维是解决思维方向性的指针,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是实现创新思维的主体。

根据思维目标指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划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也叫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或正向思维;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多向思维。一直以来,传统教育只强调聚合思维而不讲发散思维,其优点是有利于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有利于对前人知识与经验的掌握;其弊端则是容易造成孩子们对书本、对教师、对权威的迷信,不敢提出半点怀疑,压制了创造性。这样,只能使我们的认识永远滞后于前人的水平,不可能产生新的理论、新的思想。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新的萌芽和创新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新都源于发散思维,而在幼儿阶段对幼儿发散思维的培养由为重要。

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都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基本思维形式,三者都能通过抽象、概括达到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三者之间只有思维材料(思维加工对象)、思维加工手段、方法的不同,而没有高低级之分。而且从探索新事物的本质、规律即从创新活动考虑,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由于具有整体性、跳跃性(而不象逻辑思维那样具有直线性、顺序性)所以往往比逻辑思维更适合于幼儿的探索和创新的需求。事实上,创新活动中关键性的突破只能靠形象思维或直觉思维,而不是靠逻辑思维。3—6岁的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由此可见,幼儿期是形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活动中有效的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对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3个环节:生活经验积累、培养观察能力、发展想象能力。

三、培育幼儿创新思维的途径

1、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前提。

为幼儿创设一个能自由操作、探索的愉快、有趣的环境,为幼儿提供开展活动与表现机会。在幼儿的活动中,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从成功和失败中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就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创造”的环境,培养幼儿“创造”的心态。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对待,耐心去启迪,引导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同时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景,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同伴的讨论来提高知识,解决问题。对幼儿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积极支持,对其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应看成是一种探索中的看法,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启发其自悟,决不给以简单的否定,以保护其创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幼儿顾虑少了,就会充分地联想、交流、表现;就能展开想象、无拘无束地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地去想、去做、去创新。

2、通过游戏训练幼儿的创新思维。

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形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高尔基指出“游戏乃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幼儿是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只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事物联想起来,把学具操作与数学游戏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愉悦的环境中促进幼儿积极思考。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的语言和动作,利用儿童好动、好胜的心理,摆一摆、猜一猜、赛一赛;让幼儿当科学家、小医生、小机灵等,激发幼儿观察、联想,从而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排序游戏《我排的不一样》中,幼儿根据图形〇〇……重新自由排列,孩子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排列方法,有些孩子想到通过增加或减少图形的数量来改变排序的规律如:〇〇〇〇……、〇〇〇〇……在这游戏中幼儿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有了求异的意识。

在图形拼砌游戏激发起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促进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在加减法游戏《小机灵抢红旗》中,以两名幼儿为一组,幼儿自己出计算题进行比赛,幼儿每答对了对手所出的题目,所代表的小机灵就可以上升一层直到夺到红旗为胜。在这过程中,既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和敏捷性,同时也促进了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在《井字游戏》中幼儿根据井字卡片上的9个数字自编加减运算题,例如用横排的三个数字4、6、3,幼儿就能列出4+6-3、3+6-4、6-4+3、6-3+4、3+4-6、4-3+1等多个式题,在这一游戏中主要就是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通过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探索和操作,学习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关系,以促进其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创新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3—6岁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它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来进行。其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也就是说必须注重幼儿具体操作实践,为幼儿提供生动有趣、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的操作材料,使幼儿接触到的数学不是枯燥、乏味、抽象的,而是美丽、生动、具体的。这样幼儿才会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操作过程中促进发散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例如提供吸管、纽扣、贝壳等让幼儿自编式题,幼儿根据吸管的粗细、长短、颜色、摆放位置等编出多道式题,幼儿逐步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在学习自编应用题时,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图片也是精心设计的,为的就是要训练幼儿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以鸭子戏水图为例:图上的鸭子有的是白色、有的是灰色;有的在戏水、有的在岸边;鸭子有大的、小的;有的带着小铃铛、有的则没有……幼儿甚至可以自己为鸭子添画装饰,幼儿参与创编的兴趣大大增强,往往一幅图就能创编出很多道应用题。在学习面积守恒时教师让幼儿通过切割的方法比较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否相等,幼儿先切割正方形进行比较,然后切割三角形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操作来训练幼儿的逆向思维。4、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创新思维的训练。

爱创造的孩子是生活的有心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形、时空等数学内容。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鼓励幼儿提问,因为幼儿向老师提问本身就是一种求知活动。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如果幼儿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教师一定要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启发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找出答案,这也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例如:利用上下楼梯的机会让幼儿想出不同的办法去数一数一共有几级楼梯,结果幼儿想出了各种的方法:有的是一级一级的数、有的是两级两级的数,还有的想到每层是10级,一层一层加起来就知道是多少级了。在学习测量时也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如在操场上利用自己的小脚、木棒、绳子、胶圈、椅子、小车等等物品来作为测量的工具。

数学无时无刻地存在于周围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抓住时机,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必定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创性,加强幼儿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从而促进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原则

数学是思维体操,幼儿通过周围的现实环境和在教育创设的特殊环境中获得有关数学知识之时,思维能力也同时得到训练。我们认为,无论是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游戏中或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都必须遵循幼儿的思维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和训练,因此,在活动中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

相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我们更应该注重幼儿思维的主动性、自主性的培养。在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不同花样,不同类型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和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各种操作活动,充分满足自己的需要,发挥其自主性,思维才能活跃并有所创新。

2、操作性原则。

通过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操作机会,使孩子积极参与学习。在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思维方式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方式,激发其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3、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培养幼儿创新思维时,既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因人而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活动中让幼儿有充分的自由度,给予幼儿充分的思维时间,让每个幼儿都能拓宽思路,满足自己的学习和创新欲望。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范文5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思维 训练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学科的基本教学任务。阅读教学中如果没有思考,无异于浪费时间和精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为思维的反映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形式的语言活动进行的,因此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所以以研究语言文字的语文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启迪智慧,发展思维的重要任务了,语文教学中可处处训练思维,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思维训练的契机,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思考文章脉络,训练逻辑性思维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思维逻辑性条理性的表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所以可引导学生或从课题入手、或从层次结构入手,或从中心事件入手,把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与学生的思维之路联系起来,可让学生按文章的思路去阅读,循作者的思路去思维,如此不仅可有助于真正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掌握一些思维方法,如《皇帝的新装》一文,板书课题时就可突出“新装”一词,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概述故事内容,再读课文,揣摩故事发生的前提是什么,关键是什么,进而梳理出故事情节脉络:皇帝爱新装―>骗子做新装―>君臣看新装―>游行穿新装―>小孩揭新装,再次通过小组讨论阅读就可理清故事能得以顺利进行的理由,皇帝爱新装,每天每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是故事的前提,骗子声称他们织的布料“任何不称职的或是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是得以成立的关键,皇帝大臣随员有极强的而愚蠢的虚荣心,甚至本能地怀疑起自己而不敢实说亲眼所见的现实,这是故事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在阅读过程中梳理文章脉络,即可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及写作意图,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能得到相应的训练。

二、点面结合思考,训练全面性思维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是训练学生全面性思维的好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积极开展全面性思维训练。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在指导本文阅读过程中可结合文末一句“花儿这样红,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人工培育的成果”来设疑给学生,学生就可以以此为纲来阅读课文,归纳总结出作者原是如此多方面来解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内部原因:物质基础(有无色素);物理原理:光波反射;生理需要:保护作用;进化观点(发展过程);外部原因:自然选择(昆虫作用)、人工选择。学生在理解作者如此全面性地分析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过程中,也是对自身思维的广阔性的一个启发,必然会影响他们在经后所分析问题时也会有意识地尽可能地全面地分析问题。

三、把握问题实质,训练深刻性思维

思维深刻性的人善于通过问题的现象而深入其本质,揭示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结果,预见事物发展的过程,而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上。例如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从狗流唾液的现象中发现高级神经活动规律,阅读教学也可抓住语言文字分析事物事理的本质,学习深刻地分析问题,如在《幽径悲剧》一文的阅读教学中,可设置如下一些疑问来进行训练:①作者先如何写幽径?②如何写幽径藤萝之美?③作者在写到十年后的“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通过阅读或深或浅地会体验藤萝无论作为客观存在的还是主观臆会中,在作者心目中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再引导学生释义作者为何把最终难以幸免后的藤萝描绘面一幅吊死鬼的形象,并作了深深地自责,通过学生前后对照阅读就可明了,作者在此实则是愤慨到了极点的反诘,是在严厉谴责那些无情无义的毁灭美的愚氓,是在呼唤社会群体要爱美、护美。我想通过如此的阅读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现象,而且透过这些语言文字由现象到本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孩子逻辑思维训练范文6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育 写作水平 思考

长期以来,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为师生所苦恼。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就成了一直困扰广大中学教师的老大难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中学作文教学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作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通过以下的几种方式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

作文是一种用笔进行语言表达的形式,主要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读了明白你的意思就达到目的了。但许多学生却苦于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要不是“没的写”,要不是“写不出”,久而久之便会对语文写作产生畏惧心理。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就要首先树立起学生的写作信心,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有材可取。从经验和可行性来看,可以平时应让学生多写随笔、日记或周记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能让学生有了一个倾诉的对象,把平时不敢对外人说的话对它说,大大减小了心理压力。讲作文在一开始时就给学生一个自由抒感的平台,不要求字数的多少,不要求体裁,平时的作文训练就当成是学生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工具。教师可以适时点评,尽量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这样从心理上学生表达了情感,同时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这样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写作习惯,从根本上摆脱不喜欢写,无话可写的束缚。总之,要让每个学生十分明确地意识到,课堂作文乃是限时作文,要充分懂得“时间”对于作文的重要。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真实情感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前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兴趣中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够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力求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只有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才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通过对孩子逻辑思维的培养,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注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文章内容也会丰富充实。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注意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底。一方面,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填鸭式教育培养的孩子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中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像、录音机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住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多一些赏识,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教师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赏识孩子的习作,绝不会显得你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是恰恰显出了教者的智慧――学生毕竟是孩子,对学生多一份赏识,多一份理解,学生就会多一份信心和兴趣,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也就会捧出更多、更有情趣、更精致的文章出来。

四、进行快速写作训练

学会观察生活是不够的,进行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是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为写作打下了基础,下一步就要有目标的训练学生学会快速的自我表达,将素材综合起来,有条理地抽出需要的内容。通过这一训练,学生在参加语文作文考试这一题目上就不会觉得手忙脚乱,解决脑中有的是素材写不出来的问题。这一写作训练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获得应试能力,从而使学生经常体会到作文教学的甜头。方法方法上教师可以将每学期的写作任务定量化,如一周写作三篇,让学生有个写作的目标。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可以给出专题,要求学生限时作文,课内完成,课堂的集体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快速整合脑中的素材,形成相互竞争、有一定紧迫的学习劲头。通过强化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明显提高,经常的训练会使学生形成快速审题、构思、写作一气呵成的能力。

总之,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改善的过程。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认识生活,而不是一再地由我们告诉学生生活是什么。尽管他们可能不会有太高深的见解,也不可能有太广博的见识,但只要是他们的所思所悟,是他们自己的发现,那就是有意义的。而这些就是学生要表达的,要倾诉的。这就是我们要培养的,要鼓励的。只有让学生有自己独特见解和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学生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才会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杨万军.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J].宁夏教

育,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