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理论论文范例6篇

负荷理论论文

负荷理论论文范文1

关键词:认知负荷;教学设计;校本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均认为:推进素质教育,实行课程改革,积极进行教学实验探索新教法对改进语文教学,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人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创新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在初三年级进行一系列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教学改革实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1 认知负荷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负荷是指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必需的心理资源的总量。认知负荷理论由澳大利亚教育心理学家Swell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资源有限理论和图式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工作记忆负荷,即最大限度地降低阻碍学习的认知负荷、优化促进学习的认知负荷,使学习者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认知资源,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1]。根据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可将认知负荷分为三类(Sweller, et al,1998):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关联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理论在教学设计中应用的关键就是在有限的处理能力中,尽量减少外部认知负荷,而增加关联负荷;同时为了避免认知超载,对学习者已有的专业技能水平应该充分考虑,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学习任务的内部认知负荷[2]。

2 认知负荷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乌美娜的《教学设计》,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制定《孤独之旅》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与评价等五步。

3 教学实验及其效果检验

3.1 方法

本次教学实验被试为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124名,其中男生81名,女生43名,随机分配到4个组进行教学实验。每组人数为30~32名不等,男女比例相当。被试有相关基础知识,但没有学习过实验材料所涉及的教学内容。

实验材料包括先前知识问卷、学习材料、认知负荷自评量表、记忆和迁移测试题。自评量表包括对心理努力和材料难度的评价,目的是测量被试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的大小,这是测量认知负荷常用的方法,也有观点认为这种测量方法尤其对内在认知负荷敏感[3]。

量表均采用9级评分制,从1~9付出的心理努力和材料的难度依次递增。对心理努力和材料难度的评价被认为是认知负荷的主观测量,而成绩则是对它的客观测量[4]。

3.2 结果

先前知识调查表明:被试已有的专业知识较少且各组被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F(3,120)=0.72,p=0.5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概述与否在认知负荷(F(1,120)=12.21,p<0.01)和迁移测试(F(1,120)=7.22,p<0.01)中均有显著的主效应,但在记忆测试中主效应不显著(F(1,120)=0.87,p>0.1);有无背景音乐则只在记忆测试中主效应显著(F(1,120)=5.97,p<0.05),在其他三项指标中主效应均不显著(均为p>0.5);两因素在各项指标上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均为p>0.5),所以对两因素分别进行分析。

将4个组按因素分别合并为2个组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概述组对认知负荷的主观评价显著低于无概述组(t(122)=-3.52,p<0.01),迁移测试的成绩显著高于无概述组(t(122)=2.71,p<0.01),两组的记忆测试成绩没有显著差异(t(122)=-0.92,p>0.1),说明概述降低了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了迁移成绩。在自评认知负荷和迁移测试成绩上,有无创设情境的两组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均为p>0.5),但未创设情境组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有创设情境组(t(122)=2.46,p<0.05),表明创设情境虽然没有显著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但降低了其记忆测试成绩。

4 总结

本文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基于认知负荷理论,通过一系列教学实验,在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教学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以及经过对数据分析反映的问题将为未来的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龚德英.多媒体学习中增加相关认知负荷影响学生学习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2]袁磊,何克抗.认知负载理论及其在E-learning中的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5):7-9

负荷理论论文范文2

关键词:燃气负荷;灰色理论;中长期预测

1. 燃气负荷预测概述

随着" 西气东输" 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天然气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无疑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城市天然气化的进程,同时将促进天然气输气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其中,城市燃气负荷预测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不断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这是由于预测水平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燃气系统实施控制、城市气源的科学决策、燃气管网的合理规划以及燃气运行的优化调度水平等方面,从而达到科学指导未来的生产计划的目的,对燃气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燃气负荷是一种广泛的概念。燃气系统终端用户对燃气的需求量形成燃气系统最基本的负荷,即燃气用气负荷,简称燃气负荷[2]。通常情况下,燃气负荷分为短期负荷(小时负荷、日负荷)和中长期负荷(月负荷、年负荷)。对于不同的负荷,其变化规律也不尽相同。短期燃气负荷具有趋势性、随机性,以一定周期规律进行变化;而中长期负荷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主要受季节、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因而,根据不同燃气负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对于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燃气负荷预测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燃气工业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负荷预测的速度和精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预测方法不断涌现。目前常用的燃气负荷预测方法包括:时间序列法、灰色理论预测法、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法等[3-6]。对于中长期负荷预测,考虑历史记录较少的特点,本文采用灰色理论方法进行燃气负荷的中长期预测。

2. 灰色理论原理

灰色理论是一门研究信息部分清楚、部分不清楚并带有不确定性现象的应用数学学科。其主要研究的就是"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的小样本。灰色预测是用灰色模型GM(Grey Model)进行的定量预测。GM(1, 1)模型是最常用的一种灰色模型。设变量的原始数据序列为x(0) :

x(0)={x(0)(1),x(0)(2),...,x(0)(n)} (1)

对其进行一次累加处理,生成一次累加数据序列x(1) ,即:

x(1)={x(1)(1),x(1)(2),...,x(1)(n)} (2)

其中,

x(1) (k)=x(0)(i) (3)

由于序列 x(1) (k)符合指数增长规律,对该序列建立一阶微分方程,即:

+ax(1)=u (4)

式中, a代表发展系数; u代表灰作用度。根据微分方程理论,GM(1, 1)的解为:

x(1) (k+1)=[x(0)(1)-] e-ak+ (5)

对上式进行累减还原,得:

x(0) (k+1)= x(1) (k+1)- x(1) (k) (6)

式a和式b为GM(1, 1)模型的时间响应函数。

通过公式可知,灰色预测方法具有运算简单、需求负荷值较少、建模简单等特点。在历史负荷数据较少的情况尤其适用。

3. 基于灰色理论燃气负荷预测实例

为验证灰色理论预测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下面采用编制的燃气负荷预测系统对某城市工业燃气负荷进行预测,燃气负荷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 :

表1 某城市工业燃气用气量 106 (m3/a)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用气量 1137.91 1254.25 1287.74 1308.25 1511.22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用气量 1636.12 1836.25 2032.78 2027.74 2071.07

采用灰色理论方法对某城市1985-1989年的工业用气量进行预测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某城市工业燃气用气量真实值与预测值对比 106 (m3/a)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实际值 1636.12 1836.25 2032.78 2027.74 2071.07

预测值 1650.63 1721.32 2200.55 1986.43 1988.24

预测误差/% 2.14 5.23 9.33 1.06 3.06

从表2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采用灰色理论方法可根据较少的历史负荷值对未来的燃气负荷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却算法简单、计算效率高。从而体现了灰色理论方法在燃气负荷预测中的有效性。

4. 结论

燃气负荷预测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从燃气负荷的规律出发,针对历史燃气负荷值较少的特点,采用灰色理论方法对某城市工业燃气负荷进行预测。实践证明,灰色理论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对燃气负荷进行预测,是一种有效、实用的燃气负荷预测方法。本文根据灰色理论方法编制了燃气负荷系统,实现了灰色理论预测的自动化,对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严铭卿,焦文玲,展长虹,等.我国城市燃气的发展模式[J].油气储运,2001,20(7):10-12

[2] 刘红,邹艳双. 基于回归分析的燃气负荷预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4:39-40

[3] 焦文玲. 城市燃气负荷时序模型及其预测的研究[D].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1

[4] 杜元顺. 煤气日负荷系数的回归分析方法[J].煤气与热力,1982,2(4): 26-30

[5] 胡文斌,华贲,杨昌智. 灰色理论在城市燃气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煤气与热力,2002,22(1): 28-31

负荷理论论文范文3

关键词:年度电力负荷预测; 灰色系统; GM(1,N)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65-001

电力负荷预测是通过研究和分析电力负荷发展变化规律,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状态或趋势进行预测或者判定的过程。按照预测时间的长度来划分电力负荷预测,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电力负荷预测。通常情况下,长期预测指以年份为预测单位的电力负荷预测,其主要功能是为电网规划、电能资源分配提供参考依据,年度预测常用的方法有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系统动力学法、神经网络法等。本文所进行的年度电力负荷预测属于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的范畴预测。

灰色预测指针对灰色系统所做的预测。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对一个同时含有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就是对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灰色过程的预测。其潜在的数据一定有某种特定的规律。灰色预测方法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最基本的模型就是GM(h,m)模型,其中,h表示灰色模型中微分方程的阶数,m为变量的个数。利用灰色理论对年度电力负荷进行预测,由于年度负荷数据呈现单调递增变化,同时受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产业结构调整、电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采用灰色GM(1,N)模型进行预测。

包头地区属于典型的重工业地区,其主要电力负荷是以钢铁、冶金等为主的工业负荷,统计数据显示,该类型负荷占到了总负荷的80%左右,工业用电有两个特点,一是量大,二是稳定。从预测类别来看,年度电力负荷预测通常会受到诸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产业结构调整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具有灰色系统特征,因此,可以建立基于灰色系统GM(1,N)的年度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建模过程略),对包头地区进行年度电力负荷预测。

收集包头地区全社会近10年来的电力负荷预测相关数据,主要有全社会用电量、GDP、人口总数,采用基于灰色系统GM(1,N)的年度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对包头地区2012-2016年各年进行了年度电力负荷预测。如表1所示,包头地区全社会用电量、GDP、人口总数以及包头地区2012-2016年各年电力负荷预测结果。

表1 包头地区全社会用电量、GDP、人口总数及预测结果

注:用电量单位为亿KWh,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为亿元,人口总数单位为万人。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2012-2016年五年内包头地区的用电负荷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包头地区近年来国外资金的快速涌入,经济的迅猛发展相吻合。该预测能够为包头地区近年来的电力系统规划提供借鉴。

本文从电力负荷预测的基本理论出发,根据包头地区年度电力负荷预测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灰色系统的年度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对包头地区2012-2016年的年度电力负荷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其它预测方法的预测结果较为接近,证明了年度电力负荷预测模型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负荷理论论文范文4

关键词电势能;参考点;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7)2(S)-0022-2

1问题的由来: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拓展电势能和电势的理解,我出了一道问答题:“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某一点,正试探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试探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如下:这是对的,因为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都是正的,如图1所示,在B点放入正点电荷q时,具有的电势能EA=qφA,对正试探电荷,q>0,φA>0,故EA=qφA>0;对负试探电荷,q′<0,φA<0,故 E′A=q′φA<0;因此EA>E′A。这就是所谓的“正正得正,正负得负”;同理,在负电荷形成的电荷中有“负负得正,负正得负”。

一位学生马上反问:“为什么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都是正的?”我随即补充一句:“这里有个前提条件,规定无穷远处为参考点(即零电势点)”。这位学生又追问:“参考点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如果规定的电荷所在处为参考点(如图1中的B点),那么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都是负的,正试探电荷在该电场中的某一点(如图1中的A点)的电势能就是负的,负试探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反而是正的,得出的结论刚好相反。”即如果不选择无穷远处为参考点时就将出现“正正得负,正负得正”的情况。

显然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但不应该有相反的结论,我当时也一时回答不上来,由于快下课了,就表扬了这位同学,并鼓励同学们课外再去讨论这一问题。

2问题的分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最基本的出发,一步一步地来论证。

2.1考证电势能的公式EA=qφA

根据定义,在电场中把一个试探电荷q从A点移至B点,它的电势能的减少EAB定义为在此过程中静电场力对它作的功WAB,即:EAB=WAB,而WAB=qUAB;如果选B点为参考点,则在电场中试探电荷q在A点具有的电势能EA=qφA[1]。即公式EA=qφA是正确的。

在图1所示中,如果规定B点为参考点,正试探电荷在A点具有的电势能EA<0,负试探电荷在A点具有电势能E′A>0,即“正正得负,正负得正”是可以成立的。

2.2考证由“EA<0,E′A>0”得出“EA<E′A”

表面上看,因为电势能的正负表示大小,负的电势能小于正的电势能好象成立。但由于电势能是电荷体系共有的,既包括产生电场的电荷,也包括试探电荷,“试探电荷放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这只是一种简说;同时对于两个点电荷间的电势能,实际上是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是它们共有的,其数值是相对的。对相同的电荷体系,规定不同的参考点,电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而对于不同的电荷体系,即使规定相同的参考点,电势能的数值也不一定是等价的,不一定有直接的可比性。[2]

因此在图1中,如果我们选择C点为参考点,正、负试探电荷分别放于C点,电势能的数值均为零,但由于试探电荷不同,组成的电荷体系也不同,电势能的数值均为零并不能说明它们具有的电势能相等。正如在重力场中,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位于同一参考点上,它们具的重力势能均为零,但我们不能认为它们的重力势能相等。因此,由“EA<0,E′A>0”,不能得出“EA< E′A”的结论。

2.3如何比较不同电荷体系的电势能大小

当两个电荷相距无穷远时,无论这两个电荷带何种性质的电,它们之间的静电场力均为零,如果我们规定这时的相互作用能为零,这里的“零”才是等价的。因此当选择无穷远处为参考点时,对于不同的电荷体系电势能的数值是等价的,才可以直接比较大小。这也就是,尽管参考点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通常把无穷远处规定为参考点的原因。

因此当选择无穷远处为参考点时,对于不同的试探电荷,由公式EA=qφA计算的电势能是等价的,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即本文开头的问题的结论是正确的,但由“正正得正,正负得负”来分析是有条件的。

3引发的思考:

通过这一问题的探讨,对物理概念的教学,可以引发以下思考:

3.1注重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注重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注重概念的引入、形成、深化和巩固的各个环节,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举例、类比、归纳、引伸等手段,讲清概念的内涵、外延及与有关概念的联系,搞清其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前提条件等,还要通过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不断的深化和巩固。这样才能对概念有深刻理解,才能真正掌握概念并加以灵活运用。比如对电势能这一概念,“为什么引入?”“如何定义?定义的表述、表达式怎样?物理含义是什么?”“适用条件是什么?”“电势能的数值为什么是相对的?怎样理解其相对性?”“怎样选择参考点?选择不同的参考点会有哪些异同?”“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电势、电势差等概念的关系怎样?”等,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精心的组织安排,才能对电势能有深刻的理解。

3.2概念教学更要注重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既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相比规律教学来说,概念教学的探究活动更应注重,因为规律教学的探究活动似乎已经形成一套程式,比较习以为常,而概念教学的探究活动容易被忽视,往往是教师按预设的程序来介绍,同时概念教学探究活动困难也更多一些。很多时候,学生解答概念题比解答综合题显得更困难一些,这跟我们教师忽视概念教学的探究活动不无关系。如本文中,对电势能的概念只介绍其公式EA=qφA和一般含义就会出问题。

3.3要辩证地看待物理结论的“记忆性法则”。

我们许多老师喜欢把物理结论编成易记的口诀,如:对横波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的关系编成“上坡下,下坡上”;对电路的定性分析问题编成“串反并同”;对伏安法测电阻时内外接分别适用于测大电阻或小电阻以及测量值与真实值关系编成“框大则大,框小则小”等,对于这些“记忆性法则”确实有它好的一面,尤其对应试能大大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和解题速度,但我们认为这类“记忆性法则”还是尽量少用,特别是对物理概念不理解、分析过程和分析方法没掌握的情况下,单纯地去讲一些“记忆性法则”是毫无意义的,比如知道“串反并同”而不会进行电路的定性分析,即使做对题目,除了应试作用以外,对培养创新人才是毫无用处的。又如对两个电荷间的电势能与两电荷带电性质的关系用“正正得正,正负得负,负负得正,负正得负”的口诀来判断,但当参考点选择变化时结论就完全相反了。

3.4要重视学生质疑,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思维从疑问开始,学生的质疑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表明学生在积极动脑思考,有很强的自主探究动机和能力,作为教师应采取鼓励态度,无论处于何种情景,哪怕打乱原先的教学安排,也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进而还可引发同学之间合作探究、师生互相探究,甚至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正是新课程理念下所积极倡导的。

参考文献:

负荷理论论文范文5

职业兴趣调查表[1]是根据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结合我国文化特点和职业分类实际情况编制的兴趣量表。Holland将职业兴趣划分为实际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和事务型(C)六种类型,人们称之为RIASEC理论构想[2、3]。RIASEC六边型模式对职业兴趣量表的编制有着重要影响,在许多研究中获得支持[3、4],已成为职业兴趣量表编制和兴趣测量结果解释的主要理论依据[5、6]。本文采用主成份与方差极大旋转的方法,对职业兴趣调查量表进行因素分析,以验证职业兴趣调查量表与Holland的RIASEC模式的符合程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长沙市5所高校17个系28个专业的3~4年级学生,每个系的人数均在40人以上,经过筛选的实际有效问卷1 270份,其中男性692人,女性578人。

1.2 方法

所编制的职业兴趣调查表的三项内容分别为职业(V)、工作活动(A)和自我评价(S),按照RIASEC理论,每项内容各设有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事务型6个分量表,因此共有18个分量表。职业内容下设的6个分量表为VR、VI、VA、VS、VE和VC;工作活动的6个分量表为AR、AI、AA、AS、AE和AC;自我评价的分量表为SR、SI、SA、SS、SE和SC。采用主成份与方差极大旋转的因素分析方法对上述18个分量表组成的相关矩阵进行交叉验证。

2 结

因素分析结果列于附表。用6个因素解释较为合理,这6个因素解释变异量为68.4%。其中因素1主要由实际型三个分量表(VR、AR、SR)负荷,同时两个研究型的分量表(VI、AI)和事务型两个分量表(VC、AC)对因素1也有较高的负荷。因素2主要由艺术型三个分量表负荷(VA、AA、SA),工作活动的社会型分量表(AS)也有中等程度负荷。三个研究型分量表(VI、AI、SI)对因素3负荷较高,职业和工作活动的实际型分量表(VR、AR)对因素3也有中等程度负荷。企业型三个分量表(VE、AE、SE)对因素4负荷最高,同时社会型和事务型的分量表(VS、AS、VC、AC)对因素4负荷亦较高。因素5主要由社会型三个分量表(VS、AS、SS)负荷,企业型(VE、AE)和研究型(VI)对因素5也有较高负荷。事务型三个分量表对因素6负荷最高,同时企业型(VE、AE)对因素6负荷亦较高。

3 讨

负荷理论论文范文6

相关热搜:统计学  统计学原理

通常情况下,统计分析可以分为下面四个步骤分别进行:①对于所要分析的内容进行确定;②对于所需要分析的内容进行资料收集整理;③利用各种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对需要分析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④对于统计分析需要进行编写统计分析报告。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指标及其相关关系进行合理的运用,根据分析研究的题目不相同或者服务对象的不同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1 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与类型

 

统计分析报告是利用事实叙述进行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开展议论的过程中利用数字进行证明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其最基本的要求是需要使用最少的文字将丰富的内层含义进一步的做出表达,主要是需要做到简短精炼、言简意核。

 

1.1 统计分析报告的特点

 

1.1.1 统计分析报告主要是对很多的材料进行调查为基础,在统计报告当中不仅仅是有数据,而且在其中还渗透着分析,不但有提出的问题,而且对于所提出的问题还有着解决的措施,与总结报告相比较,统计报告显得更加的精准。

 

1.1.2 统计分析报告的背景需要进一步的展开,要从更宽的面上进行论述,对于所阐述的问题需要使用较多的篇幅加以论述,与新闻报道相比较统计分析显得更加的全面和具体。

 

1.1.3 对于统计分析报告中的规律性,我们在分析时需要利用大量的数据材料进行全面的揭示,在对文中某种观点进行阐述时,和其他学术论文相比较,其更加偏重数据的证明和运用事实来分析说话,总体而言统计分析报告更加的就事论事。

 

1.1.4 统计分析报告的在事实的基础上阐述道理,进一步的论证说明问题,对于事实的叙述需要高度的进行概括,不能够有意的进行的艺术性的夸张。

 

1.2 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

 

1.2.1 进度型统计分析报告。也是通常所说的定期统计分析报告,主要是利用定期的报表数据作为主要的依据,能够让领导和相关部门全面的了解到工作的进程,对于企业当月的发展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实际生活当中,此统计分析报告的运用十分的广泛,通常情况都是按照一个自然月或者一个季度的时间进行定期的统计查询,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将统计分析的重点有效的进行突出,其形式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1.2.2 专题性统计分析报告。在投资建筑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个方面以及工作中的环节,利用有效的统计资料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而编写成的分析报告。它对于问题的产生要求简单直接的深刻剖析,对于产生的问题有效的提出相关观点和解决的办法以及建议,以其他分析报告相比较,专题统计分析的特点主要具有题材广泛且有着实效性和内容多样化以及主题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等诸多个性化特点。

 

1.2.3 综合性统计分析报告的分析对象可以是大小不限的总体,不仅仅能够更好的分析反映出以讴歌地区的具体情况,而且对于各种各样的具体化问题也有着一定的研究,它是站在社会生产整个过程对于经济现象的平衡进行分析总结出的书面报告。

 

1.2.4 统计调查报告。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采取最直接的调查方法,对于搜集起来的具体有效资料,经过仔细认真的整理和分析鉴别,进行求真去伪和由此及彼的分析研究所形成的调查报告。

 

1.2.5 预测性统计分析报告。在以前和现在大量的准确性资料基础上,利用系统的预测方法,针对以后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做出较为合理的判读和预测,其主要特点具有预见性和差异性以及可控制性的特点。

 

2 统计分析预测

 

电力工业统计除利用占有大量数据的优势开展统计分析外,而且还需要针对这个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更好的开展统计分析和预测。那么,其中重要的是对负荷及特性的调研和分析。

 

针对目前,我国电力的供需状况正在逐步的得以缓解,在用电结构方面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实际生活中大电网的负荷特性都有着明显的改变,负荷特性的指标逐渐的趋向于正常。各电网中最大负荷普遍呈现出较快的增长,然而负荷率在逐渐下降,谷峰差率正在增大,每个时节的高峰期和枯水期电力供应严重紧张,电网调峰困难,这样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就产生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对于负荷特性指标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下文便是对电力预测和预警开展的需要而引进的相关指标,下文中还是有着个别指标的情况在社会中还是处于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

 

(1)日最大负荷,日负荷中数值最大的一个。电度表计量通常有瞬间、15,30和60分钟负荷,最大负荷通常采用整点最大负荷;(2)日平均负荷,日电量除以24小时得到日平均负荷率;(3)日最小负荷,日负荷中数值最小的一个。电度表计量的通常有瞬间、15、30和60分钟负荷,最小负荷通常采用整点最小负荷;(4)最大三日平均负荷,某月内最大三日负荷的平均值。即在某个月内,取每日中整点的最大负荷,求其平均值,作为该月的最大三日平均负荷。在实际分析计算中,最大负荷应该代表一种最高负荷水平的状态,而不是一个带有某种偶然性的负荷上限值,应具有代表性。国外(如日本)通常采用最大三日负荷作为最大负荷;(5)日负荷率(γ),日平均负荷与日最大负荷的比值,用以反映一天内负荷平复程度,一天内负荷变化越小,则日负荷曲线越平,日负荷率越高。 (6)日最小负荷率(β),日最小负荷与日最大负荷的比值,反映一天内负荷变动的幅度。在分析调峰能力时,为了满足电网调峰的需要,一般不采用平均最小负荷率的概念,往往选择一个最小的或接近最小的β值,但一般要剔除节假日的最小负荷率。(7)日峰谷差率,日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之差与日最大负荷的比值。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30分钟的负荷值构成日负荷曲线。随着调度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采用更短的时间间隔来形成日负荷曲线己经成为可能。日负荷曲线可以用负荷的实际值表示也可以用标幺值表示。用实际值表示的曲线可以直观地反映负荷值的变化,用标幺值表示的负荷曲线能更清楚地反映不同时段负荷的相对关系;(15)年负荷曲线,按时间顺序以每月最大负荷表示的负荷曲线,用以描述各月最大负荷在年内的变化情况;(16)年持续负荷曲线,是指按年内电力负荷的大小递减的顺序及其持续运行时间绘制的负荷曲线,它反映了年内负荷大小与其持续时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