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教学论文范例6篇

慕课教学论文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1

软件工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作为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课程、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云南省精品课程,在师资队伍、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实验项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积累。所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项目和云南省卓越工程师项目,软件工程课程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工程人才。软件工程课程与深圳软酷网合作已完成慕课录制并上线,为后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性[1,2]。世界各国的大学和课程提供商提供了相应的平台。通过翻转课堂建设,有效地精简软件工程的授课时间和授课内容。按软件实践的过程重新梳理和设计知识点后,通过每次68分钟的授课,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在精简内容的同时,有效地补充课后实践体系和课程辅导,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改革考核目标,通过灵活多变的能力评价,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学生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提供了新途径。

为了加强对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能力培养,本课程要求软件工程的学生能适应不断发展和改变的技术环境,成为同时掌握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综合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体系结构和较宽的学科理论基础,有助于卓越工程师能力的培养。

2 软件工程实践体系(Software engineering practice system)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国际社会各国都逐渐加强科学和工程研究,强化科学与工程的高等教育,鼓励创新,培育和发展创新性教育环境和系统[3-6]。软件学院针对学院本科生开设了《软件工程》这门必修课程,这门课在三年级上学期进行,学分为3,周学时为3,授课总学时为54。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项目计划与管理、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系统架构和构件、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为通过课程支持结合应用背景的软件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该学期开设了《软件工程实验》这门必修课程,学分为1,周学时为2,授课总学时为32。以软件构思、软件设计、软件实现,以及软件运作等为主线进行,结合软件工程关键知识点出发设计实践体系,支持对软件工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从而培养卓越工程师人才的需要,具体的实践体系由以下实验组成。

第一个环节是软件工程工具与环境安装与应用,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对软件开发工具的安装流程和使用了解软件工程开发流程,实践主流的软件工程技术和工具。

第二个环节是软件工程标准化文档撰写,学生熟悉和掌握软件工程标准化的概念、内容和意义,较为全面地了解软件工程相关国际和国家标准,通过对标准化文档的撰写熟悉软件生命周期,并且针对具体应用背景,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

第三个环节是构思性实践,构思要求学生按组考虑技术、企业战略等因素,设立系统目标和要求;依靠分析技术,对待开发软件系统所对应的问题域和系统责任進行分析和理解;对其中的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产生正确的认识,并按照某种规范形成需求规约。这个环节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和相互协调的能力。因为大部分学生擅长于完成具体的任务,不擅长寻找问题,所以这也是学生觉得最困难的部分。

第四个环节是软件项目管理实践,学生掌握项目管理基本概念和工具,实践人员管理、成本估算、质量管理、过程改进相关过程,针对构思部分得到的项目创建资源列表、资源分配,成本分配等。

第五个环节是软件开发绘图工具安装与使用。要求学生培养面向对象的分析能力,使用UML绘图和建模工具实践确定项目的需求分析,给出业务处理模型、用例图和包图,使学生能够运用工具进行系统分析和需求建模操作,生成标准需求规格说明书。

第六个环节是设计性实践,学生通过一个产品、过程或系统的设计而进行实践。在构思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将关注点放在如何实现上,从对问题空间的建模转移到解空间的建模。该过程为实现构思阶段生成的需求模型引入计算模块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描述,并从提高软件设计质量和效率方面改进软件结构,完成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

第七个环节是软件测试实践,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策略和自动化工具,实践自动化软件测试用例设计以及单元测试过程,在此基础上迭代地进行需求验证,对前期的需求分析修改。

第八个环节是实现性实践,学生掌握实施技术,实践软件的编码、配置、集成、验证、认证和对实施过程。学生利用自动化工具进行代码版本控制、配置管理、权限管理、历史记录跟踪等,按业界规范撰写和管理源代码。将程序设计艺术融入到编码实践中,要求学生较多地考虑程序的内存要求和运行时间等,提交用户手册等文档。

第九个环节是运作性实践,学生在相关网站和同学群中对开发出的系统进行实际应用,撰写商业企划书,了解融资和相应的营销和服务渠道。并反馈到构思、设计和实现阶段,对前期的需求、设计和编程等进行迭代式地修改。

软件工程实践体系具体要求学生能掌握教学课程以外的相关技术,以自学习的方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并能运用相关技术创新地进行实际项目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体系涉及基础面广、可操作性强、环节之间层次分明、并强调循序渐进注重过程质量控制。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实践,在网上通过配置环境等进行项目合作,提交项目等,并完成网上测评。实践体系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以配合不同学习者的目标,促进回应和互动,进行灵活的实践环节设计,较好地适应学生的多样性。传统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教师和其他学生较为有限,由于时空的限制无法进行随时的沟通。实践体系使得学生可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分享按不同学习目标编排的教学内容和想法。自主的参与极大地触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按不同的兴趣点和授受能力进行创新。

3 翻转课堂建设(Flipped classroom construction)

软件工程慕课由于授课时间及地点的灵活性,可缩短每次授课的时间,通过每次6-8分钟左右时间的授课,保持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较短的时间片使得学生可自由地编排教学内容,易于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不同可有效地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多种方式的评价,着重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下针对传统教学对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对传统授课知识点进行删减,分为以下研讨主题:

软件工程的发展史:基于软件工程发展过程中重要里程碑事件研讨其意义和影响,学生交流关于工程的理解。

软件生命周期:讲授软件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交付、软件维护各阶段,讨论敏捷软件、SCRUM、极限编程等。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讨论软件过程模型及其发展过程,对现代软件过程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讲授面向对象方法在软件工程学中的作用。

SE-CDIO和系统案例:以实践案例分析讲授SE-CDIO人才培养模式,风险投资项目,软件著作权和知识专利,项目实践过程。

软件项目管理:讲授软件项目管理大师及项目管理的经典案例团队组织与管理,讲授软件质量保障,软件配置保障。

需求工程:讨论软件需求的开发和管理,以需求在整个软件项目中的作用和开发过程为主线,完整描述了需求定义、需求获取、需求分析、UML业务建模、需求规格说明、需求验证和需求管理等需求工程活动。

面向对象需求分析:讨论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和面向对象建模工具,讲授需求分析过程中UML业务建模和需求规格说明撰写。

软件设计:演示具体示例,讲授设计视图和设计图、设计视角和设计关注、需求和涉众、设计理由、设计描述的模板。

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讲授体系结构的原型构建、体系结构集成、测试关键需求、项目约束、体系结构风格、软件体系结构逻辑设计、和软件体系结构实现与完善。

体系结构的原型构建:讨论包的创建、构件之间的接口、关键需求的实现、体系结构的原型构建要求及过程、体系结构原型。讨论集成的策略、桩、驱动与集成测试用例、软件体系结构设计文档描述众、体系结构集成与测试。

人机交互设计:讨论人机交互设计的人类因素和计算机因素、一些人机交互设计原则、人机交互设计过程、经典的界面设计。

详细设计中的模块化与信息隐藏:讨论优秀设计的标准、设计质量、分解与模块化、信息隐藏。

软件构造:讲授软件构造概述,软件构造活动,软件构造实践方法,讨论软件构造活动、重构、测试驱动开发、结对编程。

代码设计:讲授代码的易读性、易维护性、可靠性,讲授使用模型辅助设计复杂代码和问题代码,使用模型辅助设计复杂代码。

软件测试:讲授测试用例开发、代码开发单元和测试用例间的关系、测试用例的选择、随机测试、基于规格的技术黑盒测试方法、基于代码的技术白盒测试方法、特定测试技术;

軟件运营与演化:讲授软件可修改性与软件维护、软件维护的类型、软件维护的高代价性、软件维护过程与活动,讨论软件运营和软件演化实践。

新技术专题:讨论基于搜索的软件工程和大数据环境下的软件工程新技术。

传统教学过程容易出现知识老化的现象。对于快速发展和不断发生改变的IT新知识和技术,传统课程教学时间和地点容易受限,课程内容难以快速调整,使得教学滞后于知识的发展。软件工程慕课提供一种对传统课程有效的补充方式,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掌握新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习能力。联结主义式的慕课集结各种资讯从而实现高端的知识交换,使得学生可即时地接触到新知识,并可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地改变所学内容,便于进行新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软件工程慕课通过联结课程内的教材或其他内容,混编大量不同的教学内容、同一内容的不同讲解方式甚至相反的看法在一起,易于开拓学生的眼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SECDIO课程辅导建设(SE-CDIO curriculum

guidance construction)

为了有效地进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本课程实现慕课和软件生命周期的有机结合,进行慕课及工程教育模式[1,2]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将整个课程分为SE-CDIO四个阶段进行,具体为SE-ConcEive软件构思、SE-Design软件设计、SE-Implement软件实现、SE-Operate运作。按这四个阶段教师不再进行课程的讲授,更多的是执行过程控制和导引的作用。各阶段的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SE-C的内容主要是软件需求与建模。此阶段要求学生针对目前的技术热点,进行技术报告,体现自己的自学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创新技术的资源,如TED演讲等,了解目前正在出现的新技术,如3D和4D打印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计算和虚拟计算应用等。学生要进行市场研究,找到所学习技术和当前软件需求的结合点进行创新设计。教师在此阶段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否正确,并且确认结合点可行。由于学生对现实问题缺乏了解,教师会引导选择背景较为熟悉的创新项目,让学生了解创新技术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创新求解。让学生针对现实世界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创新性求解问题的能力。由于交叉领域易于进行创新,创新课程鼓励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进行合作,比如和生物学院的学生合作进行生物序列比对、识别等。这阶段主要是扩展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SE-D的内容主要是软件设计与优化。此阶段要求学生能针对项目的需求分析进行设计,并且结合业界的先进技术,进行软件架构设计及技术方案的创新设计及优化。使学生所学习的资源远远超越了已有课程教学的内容,甚至跨越了专业,体现了多样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人脸识别的技术、社交好友评价及识别系统等。由于学生结合了自己的兴趣点,能有效地发挥自学习能力。教师在此阶段不再是传授的角色,更多的是辅助和指导的角色,指出方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不少学生能针对待求解问题进行新技术的学习,并能利用学到的新技术提出可行的设计方案。本阶段教师将基于搜索引擎对新项目进行查重,确认学生所选择项目创意或使用技术上的新意。

SE-I的内容主要是软件实现、集成与测试。此阶段中学生需要对选定的技术方案进行设计与实现。往往此阶段也是出错最多的阶段,除了核心技术问题外,运行环境的设置、接口的设置和调用也是失败最多的地方。例如,在软件的配置过程,往往出现由于版本不同而引导的问题,以及由于运行环境不同而导致的问题。在手机软件的设计中,学生往往由于一些接口以及配置问题而陷入困境。由于学习的是新技术,很难从同学和教师身上获得答案,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国内外的技术论坛进行学习。学生的自学习和实践能力在此阶段将得到锻炼。

SE-O的内容主要是软件运用、维护、产业化、市场营销,让学生经历工程中理论技术生产应用的全过程。在此阶段教师将引导学生了解软件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其功能,事实上很多时候需要考虑非功能性需求,如用户友好性、易用性、易维护性等。学生通过软件的试运营,改善产品的界面设计,优化软件的使用方式,细化用户需求,达到对前三阶段的迭代及反馈式改进。在此阶段,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营销、管理及产品介绍的慕课资源,让学生了解如何去主动接触他人,如何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一流软件公司如苹果公司、微软公司、GOOGLE公司的经营理论和产品介绍的慕课资源,让学生了解公司的经营及相关产品发展。此阶段教师还要求学生进行同一软件的多版本比较,以及类似功能的不同软件比较,通过这些比较让学生了解产品设计思路的改变,以及公司的经营策略。比如通过微软公司、苹果公司不同时期的公司网页和软件产品,以及中外IT网页和产品的比较,学生可了解业界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趋势,让学生了解软件市场的热点和趋势。

5 改革考评方式(Reform the way of evaluation)

传统教学和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实践环节薄弱。为了满足学分和教学体制的要求,学生必须按课程体系的要求进行相关学习,这影响了创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单一的考试方式不能全面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尤其是学生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毕业后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只以通过考试为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持续性。本课程的考核实施过程控制,成绩不完全由考试或大作业决定,还将包括考勤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演讲、学生的自学习和团队沟通能力、软件创新能力等共同组成。学生参与的软件竞赛成绩,以及参与的教师研究项目可计算入本课程的考核成绩。

由于学科的快速发展及大量网络资源的可获取性,教师很难了解所有的相关文档及源代码的原创性。本课程依托学院实验平台上的自动化线上评量系统,进行软件查重。同时利用学生开发的系统对相关文档进行查重,从而客观、公正地对软件作品进行评价。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2

>> 论慕课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慕课研究综述 慕课背景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之我见 基于慕课指导下高职公共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探索 “慕课”初探和研究 慕课研究现状浅议 慕课环境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探讨 慕课背景下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于慕课背景下大学公共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论“慕课”时代大学公共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 慕课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环境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研究 慕课洪流撼不动好教师 慕课热潮下的“冷思考” “慕课”的发展与挑战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 慕课发展困境与路向 论如何促进“慕课”的发展 MOOC慕课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外高校物理慕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3-10-15.

[3] 人民网.复旦交大加入开放在线课程,中国高校直面

海外名校冲击[EB/OL].http://.cn/n/

2013/1107/c1053-23464954.htm1,2013-11-07.

[4] 新浪科技.在线教育公司Coursera:互联网上的免费大学

[EB/OL].http://.cn/i/2012-09-20/1014

7638165.shtml.2012-9-20.

[5] 中国教育报.基教“慕课”走热C20小学初中慕课联盟正

式成立[EB/OL].http:///MOOCs_12559/

20130927/t20130927_1023135.shtml2013-09-27.

[6] 安晓灿,周龙.与时俱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

教学改革[J].中国外语,2010,(7):4-7.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 慕课,政治文化本质,西方社会思潮,政治安全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1-0054-05

〔收稿日期〕 2014-12-0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KS107),负责人杨晓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10034),负责人李亚员。

〔作者简介〕 李亚员(1979-),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思潮。

管立国(1976-),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慕课(MOOC)全称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低成本、精品化、生成式、可广泛共享的在线微课程。一般都是名师主讲的5分钟到15分钟左右的短小视频,不同国家地域的人们都可以随时观看、互动交流,有的还提供学分认证、就业推荐等服务。其基本理念是要把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慕课于2008年起源于加拿大,这个名称是加拿大学者DaveCormier和BryanAlexander首次提出来的。2012年经美国Coursera、MITx和Udacity三家慕课企业的推广,很快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美国《纽约时报》把2012年称为“慕课之年”。比尔・盖茨预言:五年后,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得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质量将超过任何一个单独大学所能提供的课程。慕课的快速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很大影响,由此慕课成为近几年全球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们认为,慕课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文化问题、政治问题。要从多维视角审视慕课的本质,在积极发挥慕课教育价值的同时,积极应对慕课所带来的负面冲击,尤其是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

一、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审视

到底什么是慕课?大家一般只是从教育视角来审视。从教育角度看,慕课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学习者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是“技术变革教育”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新尝试。也许,有一天慕课将不再是目前的样态甚至彻底不复存在,但慕课所代表的这种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高度融合的尝试,还将长期存在。这种尝试将不断冲击传统教育教学,最终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模式。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把握的内涵,但不是慕课本质的全部。慕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不仅要从教育视角来解释和把握,也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审视。由此,我们会发现,慕课实际上是一些西方国家民主制度输出的新途径,是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新形式。

我们并不想给慕课随意贴上政治标签。之所以要从政治角度讨论慕课的本质问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久经“伤害”后的理论自觉。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确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们的一些经验的确值得学习。比如,慕课虽然最早发起于加拿大,但真正蓬勃发展并被世界所注视,是在美国,是由于美国的大力推动。关于慕课,我们也要向美国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警惕慕课所带来的其他问题,比如政治安全问题。最初,我们很少从第二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维护其政治统治或说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方式,更大程度上是隐性的,是融合在人们日常的教育、学习、生活、消费之中的,这与我们的方式截然不同。为此,即便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学者,也没有及时地、深刻地从政治安全的角度考虑美国商品、文化输出中的政治问题。我们以往一般都以为肯德基、麦当劳等等只是快餐,只是商业的、经济的问题;以为好莱坞影片、美国音乐等等,只是娱乐的、文化的问题;以为Google、网游、微软等等,只是网络的、信息化的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人看清了下列问题:这些看似仅是快餐、娱乐、网络等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主题――西方民主制度输出。

慕课是一些西方国家民主制度输出的方式,而且很可能成为非常有效的新方式。民主,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国家制度。一些西方国家对华开展民主输出的基本思路是借助所谓“普世价值”宣扬西方自由民主观,使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上西方化,在逐步侵蚀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中将作用的着力点放在影响甚至颠覆中国现存的政治制度上 〔1 〕。冷战以后,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民主输出,企图实现其和平演变战略。正如美国学者威廉・恩道尔所说:他们采取的是鲜为人知的武器,利用人权、民主作为21世纪版的鸦片战争的武器,迫使中国敞开自己,接受超级大国统治 〔2 〕 (P55 )。输出西方民主制度需要渠道,除了上面讨论的传统方式,一些西方国家目前着重利用网络信息化来加强民主制度输出。他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更隐性、更易于被人们接受的新的民主制度输出方式,这就是慕课被一些西方国家大力推广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深层动因。

慕课声称以“把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为基本追求,这只是表面现象。正如英国学者约翰・丹尼尔所指出的:“想通过美国提供的不以追求学分为目的的开放网络课程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需求增长这一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3 〕所以,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质疑西方大力推行慕课的真实目的。尤其是当人们看到一些西方国家以政府的力量大力推动慕课发展时,这种质疑更为强烈。比如,2014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FutureReadyPledge,根据这个协议,由美国三大慕课公司之一的Coursera,向全美300多万教师提供为期两年的认证证书免费券,美国各州将把MOOC课程纳入继续教育学分系统(ContinuingEducationUnits,简称CEU),促进美国教师通过慕课完成职业培训课程。这些都再次提醒我们,慕课并非仅仅是一种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始终得益于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十分不易察觉的强力推动,我们必须警惕慕课背后的国家动机、政治目的。就像有的学者所强调的:“在慕课课程新时空中,哈佛、斯坦福等美国名校绝不仅仅是在展示他们的课程,课程是什么?是文化,是意识形态,是民族精神……这对中国的挑战,绝不仅仅限于高等教育,而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4 〕

慕课也是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新形式。文化殖民主义是殖民主义的最新阶段,又被称为后殖民主义。旧殖民主义是以武装侵略他国领土、向殖民地派驻军队和管理机构为典型特征的,主要存在于二战以前,是资本主义早期原始积累常采用的基本方式。二战后,随着反殖民主义浪潮的兴起,以及一些殖民地国家的独立,殖民主义进入了新的阶段,即新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以对他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控制为典型特征,主要存在于“冷战”期间。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新时期,殖民主义开始进入后殖民主义阶段。这一阶段以西方对东方行使文化霸权为典型标志,突出强调了文化的殖民主义功能,因而被称为文化殖民主义。文化殖民主义在理论上是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支撑的。葛兰西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是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结合,前者是靠军队等强制力量来维系,后者则靠文化等非强制力量来维系。比较而言,后者越来越居于主要地位。市民社会的统治形式主要表现为文化领导权,即通过无孔不入的文化和心理渗透,使被统治者发自内心地认同和接受统治 〔5 〕。这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所强调的软实力是异曲同工的。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一种通过文化与意识形态感召力而吸引他人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国际事务中,就是一个国家通过自身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吸引力而非强制力,使得别国追随其政策、仰慕其价值观、学习其发展过程的能力 〔6 〕 (P9 )。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指标之一就是文化。近年来,西方国家正是通过文化这个难以拒绝的形式,对众多非西方国家进行新的“殖民统治”。

慕课是以课程教育的形式实现文化殖民的目的。“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曾指出,美国有三项软实力指标是世界领先,即好莱坞的影视文化产业、大量的非政府组织以及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他还强调,美国一定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软实力优势,以此应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慕课都在有意无意地承担着完成西方软实力传播、实现西方文化殖民的重任。西方文化殖民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商品意义上的文化殖民,在商业产品中渗透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以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等的全球化为代表,这已经比较成功地实施了,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民众;二是影视意义上的文化殖民,以好莱坞电影、音乐等为典型代表,大力传播西方性开放、娱乐文化、放荡不羁等不良观念,对我国民众影响颇深;三是网络意义上的文化殖民,以谷歌为典型代表,通过所谓的网络自由来传播西方文化,这一方式已被我们比较有效地遏制了;四是教育意义上的文化殖民,也就是约瑟夫・奈所说的发挥“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的优势,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力求努力突破的。慕课就是一个教育文化殖民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早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作为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主要成员的南非大学的校长,明确把慕课的源头――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定位为新的文化殖民主义形式。这提醒我们,不仅要从教育角度审视慕课的本质与价值,也要从文化角度关注慕课的文化殖民主义作用与趋势。

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们不仅不能否认慕课的教育价值,还要积极使用和发展慕课。但我们也决不能一叶障目,只看到慕课的教育价值而不顾其他,同样是不客观和有害的。

二、西方社会思潮借助慕课进行传播

慕课的教育本质通过其课程视频短片本身就得以充分表达,这一点显而易见,无需赘言。但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从何体现呢?其实,无论是文化殖民主义目的,还是美国民主制度输出战略,都集中体现在慕课所蕴含的西方社会思潮传播功能之中。总体而言,慕课通过传播西方社会思潮显现其政治文化本质,西方思潮也因慕课这一新的途径而产生一些新的特征和更大的影响作用。

(一)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在西方社会思潮传播中得以展现。慕课作为一种网络课程,表面上是与文化尤其与政治不相关的。但慕课课程是向我国传播西方社会思潮的十分有效的新载体,通过传播社会思潮,慕课由课程问题、教育问题,延伸为思潮问题、政治问题。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群体利益诉求、在某些群体中得到广泛传播、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所形成的思想潮流 〔7 〕。社会思潮是对一个国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冲击很大的思想意识。它以批判、攻击意识形态为己任,对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顺利形成、社会意识形态安全稳定乃至国家社会安全,都有很大的不良影响。西方社会思潮则是指主要来自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社会思潮。这些西方社会思潮构成了我国目前社会思潮的主体部分,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更大。慕课课程里不可避免地包含相当多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这些课程本身就是美国意识形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辩护者、发言人,有的课程就是目前在我国比较流行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普世价值思潮等等。即便是非文科类课程,也是蕴含着美国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的。这些决定了慕课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社会思潮传播的新载体,从而使慕课打上了深深的输出西方民主制度、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的烙印。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事实。

(二)慕课的介入使西方社会思潮传播具备了一些新的特征。通过慕课传播西方社会思潮,具备一些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新优势、新特征。一是直接传播。以往西方社会思潮传播主要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的,常用的方式是“代言人”传播。西方国家在我国境内培育他们所谓的“精英人士”,通常是选择一些理论界的名人、网络舆论领袖、商业成功人士,通过他们的理论论著、课程教学、网络文帖和公开演讲等散布西方社会思潮。一些西方国家也会通过赞助一些我国的民间社会团体,通过集会示威、制造谣言等方式攻击主流、传播西方社会思潮。这些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如直接传播。通过慕课传播社会思潮,可以实现西方国家社会思潮创造者或核心骨干与我国民众的直接交流,而且覆盖面很广,这是以往任何思潮传播方式都无法比拟的。二是公然对抗。以往西方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攻击主要在我国以外进行,他们通过理论文章、媒体报道等方式,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这些片面、错误的攻击对于我国大多数民众而言,是不可见的,不会形成与我国意识形态的直接对抗。但通过慕课课程,西方可以直接攻击,我们也必然不会坐视不理,从而形成公然对抗的思潮传播局面。例如目前在Coursera平台上开设的,由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和政治学教授、胡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拉里・戴蒙德教授的一门慕课课程《民主化进程》中,一名中国学习者在该课程笔记中提到课程中的一个知识点:与民主政体相对的是威权政体,可以细分为选举威权(如新加坡、俄罗斯)、一党制威权(如中国)、个人独裁、绝对君主、军事统治、极权主义等。授课教师将我国的政治制度归结为“一党制威权”,显然存在着歪曲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丑化我国的民主形象的问题 〔8 〕。这位教授还在课程中列举了一些所谓的为民主作出贡献的人,其中就包括因犯有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而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徒刑的罪犯刘晓波,并认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为推动本国、本地区政治民主奋不顾身”。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三是联合批判。最让人担心的是,通过慕课传播社会思潮,会形成西方国家联合批判我国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局面。目前,慕课在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发展。如果这些慕课课程大量进入我国,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被我国民众所广泛接触,必然会给我国政治安全带来更大压力。尤其是他们之间的联合,会给人一种多数人(多个西方国家)批判少数人(我国)、“多数人有理”的错觉,对我国民众将有更大的误导性。其实,西方国家一直在联合诋毁我国。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9・11”事件之后,美国更加强调西方对华同盟的集体行动,共同对华施压,即由美国领导、盟国配合,共同反制和影响中国的工作模式 〔9 〕。比如,近些年一些西方国家元首几乎每年都要会见达赖,继而英、法、德、加等国元首也频繁会见达赖,其实质就是西方国家联合施压中国,企图最终西化、分化、演化中国。这种模式必然会体现到慕课的思潮传播之中,这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三)慕课这种新方式使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力显著增强。一是慕课的名牌效应使得西方社会思潮“更可信”。慕课一般都是由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教授主讲和制作的,很多都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教师提供的。这些教师和课程往往都是全世界青年学生、学者所期待的。这就使慕课所传递的信息带有更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容易被课程学习者所接受。对于慕课之中传播的社会思潮,更是如此。社会思潮是主体性很强的思想意识。人们一时间往往很难找到一个十分确实的标准来衡量一种思潮观点的正误,往往会受一些“权威”的误导,从而形成“从众式”的接受与认同。这就决定了经由慕课所传播的西方社会思潮,会比其他途径显得“更为可信”,对人们的负面影响更大。二是慕课的精致性使得西方思潮的传播“更全面”。以往的西方思潮传播往往是“碎片式”的渗透。传播者把既定的社会思潮内容,肢解成一些零散的从而易于被接受的观点,传播中的系统性往往较低,影响思潮的传播效果。通过慕课传播的西方社会思潮,则是经过精细加工的。在内容上,尽管很多单个慕课课程都比较短小,但相对于“碎片式”传播而言其逻辑性、系统性更强,这便于把某种西方思潮的思想比较系统地传播给民众。在形式上,慕课都是经过高水平团队认真加工制作而成的,它的表现力、感染力等都更强,从而具有更高的“文化势位”,对民众既有的思想观念有着更大的冲击力。三是慕课的聚合性使得西方思潮的传播“更深入”。一种思潮的传播要想深入人心,一般要聚焦在某个热点主题上引发众多人集中讨论扩散,然后才能获得广泛认同。慕课所传播的社会思潮恰好具有这种特性。一般一个课程会有众多的学习者,这些学习者构成一个学习网络或称“网络自由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大家可以围绕一个焦点主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尤其是对于西方社会思潮相关的内容而言,更大程度上是在“群体思维”主导下进行的,具有易于偏信极端的、不理性观点的“群体极化”特征 〔10 〕。加之,一些思潮旗手很可能会借势诱导人们,这会导致人们更轻易、更深入地接受西方社会思潮观念,其社会危害很大。

三、积极应对慕课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我国政治安全

从慕课的多维本质分析及其思潮传播功能来看,慕课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充分意识到慕课的教育价值、积极发展慕课,同时,也必须积极应对慕课所带来的政治安全稳定问题。

(一)增强慕课的政治安全意识。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在当前形势下,国家安全形势十分复杂。正如同志所强调的: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11 〕。慕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所说的“时空领域宽广、内外因素复杂”的国家安全问题。我们要切实从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慕课。一方面,不可忽视慕课的积极价值,另一方面,也不可因其积极意义而忘却慕课所带来的政治冲击。要把慕课管理纳入到国家政治安全体系之中,系统规划、稳妥推进、有效预防。

(二)重视慕课研究的协同创新。把慕课作为关涉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慕课理论研究,组建全国慕课协同创新中心,深入开展教育、技术、商业和安全“四位一体”的慕课理论研究。慕课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除了已经讨论的教育和政治问题外,慕课的制作与推广,必然需要高深网络信息技术、传媒技术等作为支撑,慕课的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或说避不开商业利益的问题。为此,要从更广泛的视角研究慕课。教育视角下,主要是研究慕课与教育改革问题,这种改革涉及到高等教育甚至基础教育的全球性竞争问题。技术视角下,主要研究慕课技术支撑平台的研发,需要相关技术领域(不仅是教育技术)专家学者的广泛参与。商业视角下,主要研究中国慕课平台的运营模式,要为中国式慕课发展提供扎实的经济基础,这就需要经济领域的理论家和实践者的加入。安全视角下,主要研究慕课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渗透问题,以及慕课背景下的意识形态教育改革发展问题。

(三)加快慕课的实践探索进程。应对慕课的政治影响,需要正面出击,即打造好中国自己的慕课,这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三方联动的实践创新。慕课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慕课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兴起,表面上是个别名校名师的倡导与实践,实质上是高校、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的。甚至可以说,起关键作用的恰恰是政府。我们要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高度重视慕课的实践创新问题。首先,如上文所说,国家层面要把慕课问题上升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其次,在社会层面,主要是企业和媒体。企业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商业敏锐性,从为国家发展负责的高度,积极介入到慕课研究与实践中来。媒体不能“一边倒”式地单向“褒扬”慕课,要正确引导人们理性认识慕课,不要成为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和美国民主制度输出的助推器。最后,学校层面要积极应对慕课挑战,尤其是高等学校,要研究开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慕课平台;合理利用现有慕课平台,增强学校课堂教育教学效果;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四)建立慕课的思潮监控机制。社会思潮研究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其中关于思潮监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重要关注点。慕课中思潮监测机制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发现和消除慕课中的社会思潮及其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建立完善西方慕课入境的审核机制。尤其是要关注文史哲类课程,要努力避免宣扬含有明显西方社会思潮信息的慕课课程入境。这要求慕课审核中要把思潮审核作为重要内容,要选拔具备很高社会思潮理论素质的人员进入审核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国外慕课思潮传播监控机制。要通过网络信息监控、问卷调查、社会访谈等多个渠道,监测慕课课程中流行的非主流的思想观点,尤其是在人们广泛关注的群体发展问题或社会焦点问题上所形成的反主流的思想观点。还要注意监测一定时期内在慕课上传播西方社会思潮并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内外教师、社会名人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把通过慕课传播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五)创新慕课的思想引领体系。对于已经产生影响的慕课和社会思潮,要通过有效的引领体系及时加以疏导,避免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一是要加快开发我国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类慕课课程。比如,2014年3月,上海高校课程共享中心牵头,开发了全国首个混合式大规模开放式在线思想政治理论课,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所高校的23名教师参与了课程开发。这类课程从正面阐述我国意识形态的角度,有效应对慕课思潮传播的问题。未来,要整合全国最优教师和课程资源,开发更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慕课课程。二是要通过翻转课堂等方式加强青年学生的慕课思潮引导。慕课思潮传播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大学生,要充分利用翻转课程等与慕课相关的教育教学方式,针对慕课所传播的西方思潮,通过课堂讨论等方式,及时有效地予以干预和引导,确保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误导。三是要形成良好的慕课思潮应对的社会舆论导引体系。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理论文章等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氛围,增强人们自觉认识慕课思潮片面性的能力,自觉清除不良思潮的影响。

还应注意到,慕课传播社会思潮不是西方政治渗透的唯一途径。多年来,西方尤其是一些国家通过麦当劳、好莱坞影片、所谓的网络自由、富布莱特等教育文化交流计划等多种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演化战略。这些方式有些我们已经较早注意到并有效遏制了,比如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渠道。还有一些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但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其实,一些西方国家十分擅长通过这些隐性的渠道和方式,对其国内及国外民众实施他们的“意识形态教育”。这些方式有的是作用在民众的心理层面的,有的是作用到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层面的,有的是作用到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层面的,它们最终会形成巨大合力。尤其是慕课的介入,很可能会成为整合已有多种政治渗透方式的核心渠道,从而使多种政治渗透方式聚合到一起,进而严重冲击我国意识形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所以,我们不能仅从慕课等某个单一渠道孤立地设计应对策略,必须及早从更高站位、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针对一些西方国家的多种政治渗透方式和策略,整合构建联合互动的应对机制,才能更好地确保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公龙.美国对华民主输出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13(5).

〔2〕〔美〕威廉・恩道尔.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M〕.吕德宏,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3〕〔英〕约翰・丹尼尔.让MOOCs更有意义:在谎言、悖论和可能性的迷宫中沉思〔J〕.王志军,赵文涛,译.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

〔4〕桑新民,谢阳斌,杨满福.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4(Z1).

〔5〕孙 晶.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3).

〔6〕JosephS.Nye.The Paradox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CoIt Alo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7〕李亚员.大学生思潮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在机理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

〔8〕高 地.“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9〕董 德,侯惠勤.9・11以来美国对华意识形态输出战略浅论〔J〕.南京社会科学,2012(10).

〔10〕李亚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4

慕课是一种全新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就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在2008年被美国多所著名大学率先采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的学校都积极响应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2012年慕课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阵热潮,因此《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面对这一新的浪潮,我国的一些高校也不甘落后,一些高校的中文慕课平台相继上线与大家见面。

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教学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广泛,实践教学比重较大。国家旅游局在《关于“旅游+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中要求,“到2020年,旅游业各领域与互联网达到全面融合,互联网成为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国家智慧旅游公平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互联网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慕课平台的出现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的事情。

一、慕课教学模式概述

(一)慕课教学的特点

“慕课”的主要特点是大规模和在线开放。大规模主要是教学受众规模庞大,远远超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几十人规模,可达到几万甚至几百万。在线开放主要体现在教育方式的网络化和公开化。学习者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只要有网络上网就可以参与课程学习。慕课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方面主要有两大特点。

1.慕课教学模式使学习者更具有自主性。从具体授课方式上,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单向灌输,慕课更能突出双向互通的教学方式,教师主体的地位有所削弱。学生可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而不是被动的被迫学习。

2.慕课教学模式使学习空间更加多样化。传统教学往往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地点,授课空间比较固定。慕课通过互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极大地扩展了学习空间。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地点,而不需要受限于特定的时空,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更加灵活自主。

(一)慕课教学的优点

慕课教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规模(Massive)。慕课对授课对象来说只要你想学习就可以参加,不论你有没有相应的学历,不论你是什么职业,它也没有人数的限制,所以同时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学习都是有可能的。二是开放(Open)。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无法重复,教学资源也无法对外传递,学生很难多次重复听取。慕课课程刚好解决了这些问题,它的各种资源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也可以反复学习。三是在线(Online)。传统的课堂教学具有时空局限性,学生不能随意选择学习。慕课这一教学方式没有这些问题,只要具备上网的条件,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学习。

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以安徽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我国旅游学科发展历史较短,旅游管理专业理论不断丰富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也日趋科学完善,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案例陈旧老套,理论性较强等问题。

(一)思想认识狭隘

在互联网时代,一些专业教师教学思维固化,不能紧跟时代步伐,缺乏创新意识,对于互联网给教育教学的冲击缺乏敏锐的嗅觉。部分旅游管理专业高校教师由于教学思维固化、接触新事物比较滞后,他们对互联网时代产生的一些教学方式缺乏了解和热情,对一些新型教学方式例如慕课、微课等甚至排斥和不以为然。

通过对安徽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17名专业教师的调查发现:82%的教师对慕课教学方式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说过,仅有16%的教师了解慕课教学方式,但对其了解程度不深,仅仅知道有这样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何操作不了解,(如图1所示)。

(二)教学手段传统

部分教师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和落后,课件大多数还是传统的PPT课件,至于录制课程视频、虚拟学习的平台应用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掌握不多。安徽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多数教师都是采用的PPT+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传统的教学手段,部分教仍采用课堂板书的形式在授课。当然,目前我们学院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也是导致教学手段陈旧,难以创新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资源有限

目前在国内MOOC 主流网站中,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非常少。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于接受新型教学方式的速度较慢,教学方式创新力度不够。

通过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搜索“旅游管理”相关课程,仅搜到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3门,包括旅游美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导游实务。另外,笔者也从MOOC中国官网上检索与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仅有中国饮食文化课程。

三、慕课对旅游管理教育带来的启示

(一)教师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慕课毕竟是一种新型事物,人们在接受它的过程中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时候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可以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高校教师可以借助与学生们一起学习慕课课程的方式,以实际体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指引学生们加入慕课学习行列,培养学生借助慕课平台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由于部分慕课课程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可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或学科特点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慕课课程。

(二)利用“慕课”优势,探索旅游管理教学新模式

慕课涵盖多领域多学科内容的教学特点能够极大的帮助学习者扩大知识面、拓展学科内涵。此外,慕课的在线开放特征可以让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尝试通过互联网创新教学方式。如通过个人网站、微博等建立微型旅游网络课程等。这些不仅可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方式,也能够不断提升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为思维创新和业务创新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借助慕课教学资源,延伸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时空

鉴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和慕课教学的优势,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可以适时上线自己所任教学课程的慕课课程,或者是与自己日常教学同进度的专业课程,这样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内容。中国旅游业近些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我国已经从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业大国的实现了转变,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有着自身特殊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象。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慕课课程较少,还需要更多的优秀专业教师主动参与旅游管理慕课课程建设。此外,我国高校还可以尝试搭建旅游管理中文慕课平台。与此同时,实现慕课平台从无到有的问题后,还要进一步保证质量。借助慕课课程开放共享的特征,高校与旅游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更加容易实现,也非常符合当前提出的“信息共享、人才交流、协同创新”的理念。

四、结语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 慕课教学;高校教育;动漫设计类课程

慕课(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即Massive(大规模)Open(开放)Online(在线)Course(课程),是新兴的一种网络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当前,慕课已经迅速演变为全球领域内高校教育的一种全新教育教学方式。它具有在线、大规模、开放式、网络化的特性,很好地为大众学习提供了一个优质的网络在线学习环境和公共学习平台,形成了教育资源的大众在线共享模式。当前,慕课在我国高校得到普遍推行,同时,慕课在高校动漫设计类课程中也得以应用。

一、 高校动漫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

高校动漫设计是一门现代艺术理念与动画软件实践操作技能相融合的专业。在动漫设计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研修动漫设计专业理论课程,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创新思维和创作才能,借助动画软件创作动画艺术作品,加强动画创意和设计制作等方面的教学。因此,将慕课教学融入高校动漫设计课程教学中意义重大。

高校动漫设计类课程教学是以行业、市场需求作为导向,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制作、就业、创业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创新意识等。动漫设计课程教学包括动漫设计的创意构思:动漫剧本构思、文字撰写、绘制分镜头等,考察学生将动漫创意思维变成动画作品的创作能力和水平。同时,学生必须要全面掌握动漫创意及设计制作过程,以及动漫市场运作模式,以适应动漫行业的发展。

二、 慕课教学在高校动漫设计类课程中的优势

(一) 慕课教学的全面性

慕课教学具有教学资源丰富、全面的优势,它将全国乃至全球名师聚集在一起,通过网络在线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高校缺乏优秀教师和优质教学课程资源等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任何时间、地点任意选择名师、名校来进行学习。对于学习动漫设计课程的学生,他们通过慕课教学不仅能弥补当地高校动漫设计课程设计的不足,而且能够通过网络接受更优质的动漫设计课程。

(二) 慕课教学的新颖性

慕课教学形式新颖,适应当代青年的学习模式。第一,慕课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高校学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既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学生可以充分借助电子产品,如电脑、ipad等工具,通过慕课进行学习,消除了课堂教学里学生只听教师讲课的枯燥感。动漫设计课程教学,既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画意识和设计应用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慕课教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同时培养自己的动漫设计原创思维。

(三) 慕课教学的互动性与辅

第一,慕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视频不同,它的互动性较强,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或同学会迅速给予答复。在高校动漫设计课程教学中,慕课能够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短,学生没有听懂等问题。同时,慕课增加了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学习,名校名师的动漫设计水平、作品对提高当地高校学生的动漫设计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二,慕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课堂中未解决的问题。如,动漫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动画软件的操作应用,有些实践操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在课后,他们可以通过慕课学习,有效把握动画软件的操作技能。

三、慕课教学在高校动漫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应用探讨

(一) 慕课教学对动漫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

慕课教学模式中的高校动漫设计类课程与传统教学是不同的,慕课教学并非将所有要教授的知识内容全部展示在网络视频中,而是根据慕课教学所具有的特点,经过授课教师将课程教学内容精心整理,制成不同模块依次上传到网络上,进而形成专业的慕课教学资源运用于动漫设计课程教学。慕课教学消除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平铺直叙的枯燥感,具有教学内容概括、简洁的特点。例如,动漫设计类理论课程,授课教师将通过掌握整个的动漫设计课程知识体系,编排便于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同时在便于理解的前提下添加动漫设计图形、程序等等。所以呈现在慕课教学中的动漫设计类课程,与课堂教学不同,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满足网络传播快节奏的需求,并且教学的切入点也不同,更有利于学习程度不用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个人喜好进行学习,同时也达到了人才培养阶段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目的。

(二) 慕课教学对动漫设计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

慕课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特别是在动漫设计类课程教学中,更重视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与实践,重视实践教学,强化专业、造型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动手等能力。根据不同阶段、层次的教学需要,满足相关教学(下转第64页)

(上接第50页) 设计。例如,纵向层次化,低年级主要以造型和专业基础课,高年级主要以产业实训课、专业模块课,包含现场教学和课内实训等的考核。横向模块化,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进入相对应的实训室和工作室等进行研发创作,加强实践、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阶段,进而完备模拟创业实训、专业教学实训等为主的实践教学体制。通过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案例教学资源体系,同时为各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学习实践任务,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慕课教学丰富了高校动漫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深化了动漫课程教学指导,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了环境。慕课教学把理论和实践教学荣威一体,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慕课教学的创新性、时代性值得各大高校借鉴、推广。

作者简介:

罗春蕾(1982-)女,荆州,长江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艺术学、美术史论。

参考文献:

[1] 程娅. 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的高校“慕课”应用研究――以动漫设计类课程为例[J]. 大众文艺,2015.

慕课教学论文范文6

慕课的特点与发展

慕课的到来,被斯坦福大学校长称为教育史上的“一场数字海啸”,②值得高等教育的每一个相关者留意。它不同于我们熟悉的网络课程视频。对网络公开课,公众只是随意点击观看某段课程视频,而慕课则确立了学习者的身份、建立师生互动关系,在形式和功能上逼近现有的高校课程。

修读某一门慕课,学生需要正式注册选课;选课之后,不仅要看完所有授课视频,还要通过测试、完成作业、向老师提问、与同学讨论。课程周期结束时,老师会给学生评级评分,达到要求者可获得一份证书。

慕课超越了网络公开课“单向传播”的局限,实现了师生交流。慕课往往设置讨论区,学生们可在上面提问,主讲老师或者助教答疑。有些还会辅以在线交谈、线下活动等形式,增加师生互动。

此外,不少慕课的视频课件制作也更精良,更注重学生的观看体验,不是简单录制传统课堂老师的讲课,往往会插入板书、动画等元素来增强教学效果。在时长上,为了维系学生注意力,一段视频通常在20分钟以下,专注于讲解一个知识点,而不像传统课程的45分钟。

目前国内外试水慕课的老师大都来自名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很高。不用花钱就能当名校名师的学生,而且选课门槛极低――只需注册一个账号,这自然能吸引来不少选课者。所以慕课自2012年在美国兴起后,最近两三年呈井喷式发展,全球注册者已经超过一千万人。

截至2015年1月,国内三个大的慕课平台――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总共推出一百多门课程。其中多数为理工科课程,人文社科类课程相对较少。新闻传播类课程有两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推出的《新媒体概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推出的《网络素养》。③

国内最早的两门新闻传播学慕课

2014年8月底,《新媒体概论》出现在中国大学MOOC上,吸引了一万三干多名学员选修。这门课程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韦路教授主讲。内容主要“探讨新媒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关注新媒体的采纳、扩散、伦理和法制”。韦路老师把这门课程分为8章,每章含有2~3段授课视频,并配有测验和作业。此外,他还给学生提供若干篇文章的阅读链接、在讨论区发帖向学生提问。

课程的考核分为四个部分――课程讨论(10%)、章节测验(30%)、书面作业(30%)、期末考试(30%),具体细节均在开课之时告知学生。“课程讨论”是指学生在课程讨论区的发帖和回帖。“章节测验”和“期末考试”主要为跟老师所讲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学生在作答之后即可看到标准答案,知道自己回答的对错。而“书面作业”则为论述题,比如“请各自选择一个新媒体和一个传统媒体的例子,从技术、实践和社会组织层面分别比较新旧媒体之问的区别(字数要求:300以上,1000以内)”。

这些考核方式已经卜分接近传统的大学课程,而且在反馈的及时性上甚至有所超越。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书面作业的评分引入了国际上慕课流行的“学生互评”方式:每位学生要根据老师提供的标准,评6份以上他人的作业。每位学生在此项的得分,由同学所给分数的中位数来定。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视角来看,这个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

2014年10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推出慕课《网络素养》。主讲团队共有8人,由院长张志安领衔、李艳红等中青年教师担纲。这门课程有两大特色:一是融合多位老师的专长,内容分为9个章节内容,每位老师主讲一两次;二是课程内容上,包含跟网民生活贴近的话题,比如互联网假新闻、网络中的“膻色腥”现象剖析、新媒体与消费生活等。课程宣传片中,8位年轻教师一一亮相。通过微博等渠道,借助张志安等教师在互联网上的人气,宣传片转发量很大,吸引了六千多人选课。

张志安说之所以尝试慕课,是因为“对开放教学、网络分享的理念非常认同:大规模开放课程MOOC能够将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地服务于社会”。此外,他“也希望通过慕课录制和建没,来推动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利用网络课堂和线F课堂的互动,能够探索新型教学模式”。④

2015年春季学期,张志安所在的中山大学将其录制的慕课《网络素养》开放给全校学生,并且给予学分。该校不同校区各个专业的同学都可选修。此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2015年3月推出慕课《新闻摄影》,吸引了将近三千名学生选课。副院长陈昌风介绍,另两门课程《传播学概论》、《媒介素养》也在筹备之中。

慕课带给新闻传播教学的机遇和冲击

慕课在巾国的发展势头迅猛,其背后有儿股主要的推动力量。如上述案例所介绍,跟国外的慕课先驱相似,国内高校中有一些能力出色、敢于尝试新生事物的教师。他们富有理想主义精神,希望利用新技术分享知识给更多学子。这个群体是推动慕课发展的主要力量。当然在他们背后,教育部门和高校的支撑不可或缺。

跟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形相似,慕课在中国的发展,相比其在国外,发展的空间可能更大、动力更足。首先,跟美国高校的教学质量相比,我国高校的整体水平要低不少。其原因不仅是发展的历史短,而且受近些年来大规模扩招、重科研轻教学的影响。其次,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众多,2014年总数接近2500万人,这个数字籽会继续增长至3000多万。再次,我国教育部对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教育支持颇大,高校行动很积极。

根据所服务的学习者群体来划分,国内高校推出的慕课可分为“通识型”和“专业型”两大类。前者的功能主要是普及知识,面向全球所有学习者,实现“大规模开放”的特性。而后者则是开设给准备取得专业学位的大学生,内容上更深入、考核要求更高。

圈内首度试水慕课的两门新闻传播类课程,考核要求较低,属于通识型,适合开设给社会公众和非本专业学生。这种类型的慕课向大众普及学科知识和技能,有存在的价值和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国内或许将有更多新闻传播院系推出专业型慕课。若出现大家公认的精品慕课,全国数百所新闻院系的同学们都可以选修。这会有助于解决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质量欠佳、重复开设等问题。

我国的新闻院系大都在过去15年里兴办,不少在课程设置上存在局限。专业型慕课出现与推广之后,每一所学院都需要审视自己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上的长短之处,在课程设置上不追求多而全,而应少而精。

人文社科类课程如何做到引人入胜、不陷入老师一味宣讲理论的窠臼呢?哈佛大学公开课《正义》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桑德尔教授擅长使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引出人类陷入伦理困境的情境,让学生就此展开自己的分析思考,让不同的观点在课堂碰撞。即便是一个数百人在座的课堂,也充满思辨的张力和乐趣,让听课者有极深的参与感。

在中山大学慕课《网络素养》里,周如南老师通过“光头照亮广州”、“冰桶筹款”等具体案例,介绍利用新媒体做创新性公益的人物和故事,再引入理论性的概念和分析,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中国新闻院系里不乏善于讲课的老师,相信会有更多精彩的慕课出现。不过要建设一门精品慕课,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大的。单个教师的力量难以胜任,要组建团队协作开发才行。

慕课从尝试到成熟,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不断改进。在把一门课程推向公众之前,最好先在本学院进行尝试,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改进。此外,目前许多高校教研组发挥的作用不大,老师之间的教学协作不够,开发慕课可以促进他们的沟通交流,从而提升教学质量。⑤

随着全世界试水慕课的高校教师增多,互相之间交流学习,积累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慕课的授课质量将会不断提升。这是一个全球开放的教学竞技场,亦是协作场,其巾应有新闻传播学科慕课的位置。

一旦慕课的开发达到相当水准,每所新闻传播院系都可根据自己的特色和需要,把慕课融合进课程体系里:

1.让学生广泛选修慕课平台上出现的优质人文社科课程,提升其在文学、经济、法律、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这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特别重要,仅靠本院系的师资难以胜任,不如利用慕课资源。

2.让学生修读设计精良的新闻传播类慕课,来获取本学科基础性知识和理论。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最好配合慕课开设线下的“翻转课堂”。

此外,为了弥补慕课的不足、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国内新闻院系可借鉴美国同行的经验,给高年级学生开设“顶点课程”。⑥即让他们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老师指导下拍摄一部纪录片、运营一档电视新闻栏目或者搭建运作一个新闻网站等。完成这样的工作往往需要师生而对而的深入交流、学生之间高强度的协作,这是慕课难以取代的。

或许会有新闻院系不接纳慕课。开放或者封闭,这两种选择部会存在。因为慕课带来的并不只是好处。在慕课大潮的冲击之下,国内新闻院系不得不深入审视自身存在的价值、课程开设和教学方式的合理性。与其坐等浪潮来袭,不如做一个勇敢的冲浪者。

注释:

①MOOC,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煮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这种网络课程形式自2012起在美国兴起,旨在免费向全球学习者提供名校课程

②蔡文璇 汪琼:《2012 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2013年第4期

③2014年春季学期,上海交通大学姚君喜教授在美国慕课平台Coursara上开设课程《媒介批评:理论与方法》

④引自张志安通过电邮回复笔者访谈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