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感人的故事范例6篇

身边感人的故事

身边感人的故事范文1

根据集团公司第五届职工文化艺术节组委会的活动安排,矿工会决定在四月份开展“感动红菱的人和事——讲述自己身边故事”故事员演讲比赛,特此通知。

一、活动主题

“感动红菱的人和事——讲述自己身边故事”。

二、报名、比赛时间

(1)报名时间:4月5日—15日,逾期不予受理。

(2)比赛时间:4月20日—25日(暂定)。

三、演讲地点:机关五楼会议室

四、评分标准(满分10分)

1、主题鲜明(2分):演讲稿思想性强,格调积极向上,内容能结合演讲主题,富有真情实感和文彩。内容与主题不符者扣2分。

2、演讲技巧(6分):语言标准,口齿清晰,感情丰富,抑扬顿挫,姿态变化,停顿恰当,有鼓动和感召力。其中,如有一项不达标扣1分。

3、风度、仪表及其他(2分):选手服装得体,仪表大方。表情自然,举止得体,肢体语言使用恰当,感染力强,上下场致意答谢。“其他”是指是否超时、卡壳等。如有一项不达标扣0.5分。

注:详细评分标准以比赛现场公布的为准。

五、评分办法

评委当场打分,扣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得出选手的最后得分。

六、奖项设置

根据选手得分由高分至低分依次取名次,设立一、二、三等奖若干名;优秀奖若干名。

七、注意事项

1、每个选手演讲不得低于5分钟,不得超过8分钟,一律脱稿。

2、通过选拔赛选出1—3名选手推荐参加集团公司比赛。

身边感人的故事范文2

电视人物专栏节目《身边的感动》以富有张力的影像真实地再现了理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图景:《好人甘金华》《草鞋书记杨善洲》《大山园丁侯万家》《我们的所长:祝建国》《大沙河摆渡工》《丈夫背上的乡村医生》《牟雪华:中国馆前的清洁工》……这些人物符号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现代的精神长城。《身边的感动》在普通人物中确立了一种普遍认同的审美价值观,“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成为支撑不同叙事形态的共同根基,并且在此基础上升华出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观念。”①

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导向需要血肉鲜活的典型符号进行传承。在《身边的感动》中,既有冒死救人的消防战士,又有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既有坚守清贫的人民教师,又有无私奉献的乡村医生;既有善义之举的质朴农民,又有爱岗敬业的工人群众。这些普通人物在平凡中之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他们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楷模,他们以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诠释了社会的主流价值,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积极的激励与感召作用,这正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身边的感动》作为一个人物专栏节目,所选择的人物贴近现实生活,典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他们感人的事迹成为鲜活的教科书,使主流价值观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容易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接受。美国学者G·格伯纳认为,电视媒介所形成的信息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受众的价值观。培养理论以“共识”为基点提出,社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发展下去,就需要社会成员对该社会有一种“共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的共识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这种共识是电视传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电视工作者应该把高尚的道德符号根植于电视作品中,以生动具体的典型人物演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世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群众,让人们在真善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获得启迪。

电视节目审美价值的实现是通过观众对作品的再度体验获得的。当观众以澎湃的激情观看节目时,总是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人物身上,在感人的场景下产生认同心理以及共鸣的审美效果。在《身边的感动》中充满了感人的画面与场景:《五岁女孩早当家》中的黄凤,由于家庭的变故,从五岁开始照顾瘫痪的父亲,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为爱坚守十一年》中的张玉华,照顾植物人妻子,用歌声唤醒知心爱人;《火中真情》中的王茂华,在大火中用自己的生命救出六个孩子;《杜老师的故事》中的小学教师杜顺,以自己残疾的身躯在讲台上坚守十七年;农民工颜展红,一人打三份工,资助贫困学生五十多人。这些普通人的感人故事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在对这些人物的认同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认同与共鸣是电视作品审美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引起众多观众的认同与共鸣,节目才能真正发挥认识、教育、审美的社会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导向与传播需要找到相应的叙事方式,从而达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学者胡智峰指出,电视节目生产与传播在叙事层面应形成一定的模式与规范,进而提出电视节目应做到宣传话题化、话题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细节情感化等,在主流文化价值的传播中彰显叙事审美的穿透力。

身边感人的故事范文3

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只有立足于岗位、关注于员工、反映人们身边的感动,才能真正春风化雨、沁人心脾。这是建设银行从“员工故事会”活动中得到的真切体会。从2011年开始,建设银行在全行开展了“讲身边故事、赞普通员工、展一线风采”主题活动,至今共组织故事会4294场,直接受教育面达18万余人次。员工普遍反映,这项活动抓住了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和员工的兴奋点,小故事发挥大能量,小角色诠释大主题。

员工讲故事,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让每个人都有拿话筒、上讲台、当主角的机会。一是人人上台讲故事。各网点主要利用晨会时间,让每个人上讲台,分享工作的快乐和成长往事;一级分行还举办系统故事会及巡讲活动,并通过视频介绍、情景再现、现场专访等,多视角展示员工的精神风貌。二是人人参与评故事。采取普遍征集、员工推荐、层层推选等方法,营造“故事大家辨、人物大家荐、感动大家评,体会大家谈、事迹大家学”的宣传氛围,让普通员工形象更加深入人心。2013年全行评选推出十大最具影响力员工故事、员工故事会。三是人人行动学典型。全行挖掘宣传并推出一系列“讲得出、记得住、传得开”的员工故事和一大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普通员工典型。

陕西汉中分理处吴笑梅连续6年30万笔业务无差错、宁波慈城支行柜员常波主动选择“差错”挽回客户经济损失、天津宝坻支行纪检监察员魏广碧17年66次无偿献血……员工身边的凡人小事,为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素材。它们来源于基层实践。以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内容,从基层生活中捕捉诚实守信的鲜活事例、发现真诚对待客户的感人情节、挖掘改进银行服务的生动场景、提炼把握市场创造价值的奋斗轨迹,为教育提供充足资源。它们来源于普通员工。既讲十几年如一日坚守的老员工,也讲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行员;既讲身先士卒的网点负责人,也讲不畏艰辛的普通员工;既讲立足岗位的建设银行实践者,也讲彰显大爱的社会志愿者。这些凡人小事,给了听众无穷的感受和教育。

员工故事会为什么受欢迎?大家认为,它是把抽象的价值理念具体化,进而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用员工故事诠释价值理念及职业道德等,既容易切入,朴实自然;又突出主题,生动形象。一是切口小。基层工作指标任务重、一线工作时间长、员工没有整块的学习时间,以及网点教育资源相对较少,而选择讲故事形式切入教育,不受时间、人员、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讲,人人都是讲述者,也都是受益者,小故事带来终生难忘的印象。二是离得近。讲的都是自己的事、身边的事,员工想说话、有话说,感到亲切;休假难、婚恋难、中午就餐难等问题,员工思想上的困惑、工作上的困扰、生活上的困难、心理上的困境都能在故事中反映出来,便于在加强教育引导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强化人文关怀,细化关爱举措。三是内容实。每一个故事,都是大家开拓市场的完整记录、服务客户的定格回放、基层生活的情景再现,是具体鲜活的、实实在在的、有血有肉的。与以往教育相比,用员工的言行代替了空洞说教、用员工的生活代替了刻板素材、用员工的形象代替了理念灌输,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两年多的实践证明,采取员工讲故事这一形式,寓教育于经营管理之中,便于组织,易于接受,利于深化,既是一种教育形式,也成为基层企业文化、文明创建、典型宣传工作的有效载体,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身边感人的故事范文4

【关键词】军事宣传;隐喻化;典型化;人物化;情节化

主席在视察报社时强调指出,要结合部队强军实践,讲好强军故事,发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华尔街日报》的资深头条撰稿人威廉・E布隆代尔在他《〈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引言中这样写到“我们的注意力总放在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上,但是我们忽视了一个所有读者普遍关心的要求,那就是给我讲一个故事,讲一个有趣点的故事。”[1]可见,新闻故事化成为一种趋势,好听的,动人的故事,长幼皆喜欢,用讲故事的手法写新闻,契合读者阅读新闻心理,激发读者阅读部队新闻兴趣。部队改革大背景下,军事新闻故事化报道更能契合受众,特别是基层官兵深层次阅读需求,为军事新闻传播提供新的思路,增强军事新闻报道可读性,提高军事新闻传播效果。

一、什么是新闻故事化

所谓新闻故事化,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新闻稿件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手法,通过特写展示新闻事件中情节、细节,凸显宣传内容中能够引人关注,富有戏剧性、_突性故事,达到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目的。另一种说法是:在写作中挖掘事件本身具有的故事情节、因素等,以见人、见事方式展现新闻事件。我们通常所说“军事新闻故事化”是指在部队宣传中,关注人物、事件本身包含的故事性,曲折性、生动性,用讲故事的手法对该人物、事件进行叙述,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共鸣。

二、讲好强军故事的重要性

强军故事,是关于部队执勤、训练、生活、学习、军民融合发展等一系列真实事件的讲述,它是一个内涵丰富、复杂而又在一个序列上紧密相连,有一定规律的事件,是展示部队形象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军正为实现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强军目标而努力奋斗。部队军事新闻宣传也应紧密围绕强军目标,符合强军语境,传播强军话语,突出时效性,加强针对性,讲好我军故事,传播好我军声音,营造有益于强军实践的舆论环境。

(一)讲好强军故事塑造我军在世界舞台的良好形象

新华社分社曾经做过《中国军队海外媒体形象调查》报告,发现境外媒体对中国军队持“负面”印象为数不少,部分西方媒体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军队的强大,如何化解国外公众对中国误解和“中国”负面影响,是部队新闻宣传工作承担的重大光荣使命,而按照西方媒体传播规律和西方受众对新闻宣传接受特点,以故事化形式展示强军做法成果,讲好强军宣传故事,是展现中国军队友好、和平形象,逐步消除国外公众误解,塑造我军形象的重要手段。如:讲述空军英雄飞行员李剑英壮烈牺牲的录音报道《生死抉择16秒》,用飞机黑匣子中16秒内的3段对话制作成节目,运用飞行员声音、爆炸声音、村庄声音作为背景,2007年底被选送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评奖活动,在50多个国家送选的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新闻节目特别推荐奖。英国BBC评委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报道让人心碎,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做出这样的选择。16秒生死抉择,并不关乎政治,但折射出人性光辉,冲击力和感染力很强”。

(二)讲好强军故事积极传递正能量促进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发展

部队新闻宣传重点在于传递正能量,防止涉军负能量蔓延。通过故事化宣传,能够有效调动群众对官兵、部队各项工作的了解和认同,引导主流价值观,赢得群众对部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如《中国边防警察报》2016年11月19日刊发的《“熊猫血”警官:13年18次献血挽救11人》一文中,克服“事实+数字”的报道模式,全文讲述了“连夜赶赴延吉献血”、“乘坐大客车赶赴沈阳献血”等几个见人见事的故事,把一名边防警官13年18次献血挽救11人的大爱事迹用讲故事形式展开,让读者阅读故事的同时更被边防官兵的精神所打动,使军事新闻宣传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讲好强军故事凝聚官兵共识提升部队战斗力

提出的强军目标是新时期全军和武警部队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导,依托《报》《人民武警报》《中国边防警察报》等媒体开展部队新闻宣传,对深化强军改革起到教育和鼓励激励作用。军队媒体面对的是“90”“00”基层官兵,需要在繁忙执勤训练之余抓住官兵眼球,激发官兵阅读兴趣是军事新闻宣传当务之急,通过生动、具体、趣味的故事激发年轻官兵阅读兴趣,让强军故事起到润心细无声作用,在潜移默化中统一官兵思想,激发官兵斗志,进一步增强全体官兵荣誉感和自豪感,成为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源动力。

三、当前军地媒体在强军宣传中存在不足

在改革强军大背景下,部队和地方各级各类媒体在宣传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在宣传形式上表现为“自话自说”

受众是传媒存在基础,处于传播中心位置,要想收到宣传效果,就要按照受众模式进行宣传。如2011年1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播出长约60秒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用姚明、杨利伟等各行各业华人来传播展示中国的新面貌和新形象,美国《新闻周刊》发表评论称:“纽约时报广场轮番播放的中国人物,除了姚明,其他大多数人并不被美国观众认识和了解,而且,在60秒的播放中,使观众觉得乏味无聊。[2]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我们在讲述中国故事时局限于自身话语体现中的“自说自话”,按照自己想当然方式讲故事。同样,在我们部队宣传中,也存在这种不按照基层官兵思维模式,仅仅按照军队媒体想当然模式思维讲故事,必然不会赢得官兵青睐。

(二)宣传内容上有浓烈“说教味”

笔者在长春市一家大型图书馆调查中发现,报刊栏中有多种报纸可供阅读时,军队报纸不是受众首选,而在基层部队每天安排半小时读报中,所读内容并不是官兵喜欢的,官兵反映,读军队报纸,从上面获得的有用东西并不多。以前,军队报纸作为“无声的指导员”,帮助一代又一代官兵成长成才,今天却成了“鸡肋”,归根到底,还是在融媒体时代,军队报纸办报观念落后,内容说教意味浓,新闻缺乏吸引力。长期以来,军队报纸“指导意识”、“唯上意识”、“自我意识”根深蒂固,“我办你看,我说你听”,文章口气太生硬、版面形式太呆板,“眼睛”向上多向下少,即只考虑上级领导是否高兴、是否满意,不在乎广大官兵是否喜欢、是否欢迎。

(三)传播渠道上表现为“单向性”

由于部队群体特殊性,使得在军事新闻传播中,单向传递占有很大比重,重大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军事决策以及言论、命令、指示等大都采用单向传播方式,而且这种传播多采用“公文”语言、“材料”格式,这种传播好处是速度快、效率高,有利于官兵及时地接收到传播内容,但因为缺乏反馈,缺少生动有趣故事,官兵对一些信息只停留于简单、被动地了解,并不能积极、主动地理解掌握。

四、如何讲好部队故事

军事新闻故事化增强了新闻人本主义色彩,拓展了新闻报道空间,丰富了新闻表现形式,适应了受众新闻需求。

(一)强军故事主题隐喻化,选材典型化

主题是故事的灵魂,是军事宣传目的、旗帜和导向,部队宣传在满足官兵信息需求基础上,要弘扬主旋律,放正能量,给读者以思想启迪,引导官兵积极投身到强军改革实践中。但要注意,故事主题在表达上不能像评论那样直抒胸臆,更不能像上政治课那样直截了当,更多要通过角度选择,结果设置,情节发展,等等,将主题含而不露、娓娓道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目的。同样,主题隐喻要求在故事选择上要力求故事典型化和代表性,这样才能在讲述中产生强烈吸引力和说服力,如在开展国庆阅兵报道中,新华社记者撰写《我一定会爱你一辈子――一位受阅士官与遭遇车祸未婚妻的生死相约》一文中,讲述了一名受阅士官未婚妻遭遇车祸后向男友隐瞒病情,鼓励男友刻苦训练并完成检阅任务的故事,全文没有带主观色彩,但是从客观事实的描述中,让读者感觉到可信,从典型故事中感受到参阅官兵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精神和群众对受阅官兵的支持,巧妙融入作者立场和宣传目的。

(二)强军故事人物化、内容情节化

新华社长期研究对外报道的黎信先生说:“怎样把对外报道写活,写的引人入胜?我的回答是,首先一点是稿件中要见人……这就是说,写新闻,应该尽可能在现场,让现场的人站出来,通过描写这些人的动作,报道他们的讲话来写新闻。”“见人含义非常丰富,其中还要一个重要方面是见人情,以人情来叩击读者心弦,达到记者预期宣传目的。”[3]军事宣传人物化,能够展现普通官兵身上闪光点,让部队宣传贴近部队、贴近官兵。如笔者在2017年4月25日《中国边防警察报》2版刊发题为《心系基层办实事、瞄准打赢强保障―武警吉林边防总队建设现代后勤纪实》通讯稿中,将部队后勤宣传中以材料语言、统计数字为主的素材,加入长白山无人区执勤的战士小刘,池西边防大队大队长郑舵、延边边防支队机关干部周永双,等等,让后勤宣传建设稿件人物化,更贴近部队,贴近官兵生活。

“文似看山不喜平”。部队新闻宣传故事更需要情节化,这不仅能够增强军事新闻宣传可读性,调动基层官兵阅读积极性,更能通过故事情节对宣传主题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如笔者在2015年2月《中国边防警察杂志》刊发题为《“任性”老汉品味“特色110”》通讯中,不是单纯介绍武警吉林省边防总队加强边境管控做法,而是通过一个老汉从对边防部队科技管边、控边系列做法不理解、不赞成到理解,再到支持并积极参与,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增强故事可读性,收到良好宣传效果。

(三)强军故事细节化、动词化

在经典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中,有许多这样细节描写:“公社的同志一边汇报情况,一边看着焦裕禄强按着肚子在作笔记。显然,他的肝痛得使手指发抖,钢笔几次从手指间掉了下来。”“按着肚子”、“ 手指发抖”、“从手指间掉了下来”等等,回顾我们读过的经典稿件,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大多是这些典型细节描写,这些细节着眼点很小,但反映的往往是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变化,突出的常常是故事的主题。能否抓住最有表现力的典型细节,见微知著,是衡量故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如笔者在2017年2月2日中国军视网刊发题为《大山沟沟里边防武警集“福”过新年》一文中,笔者有过这样一段细节描写:“邵大娘一手举着擀面杖,一手捂着嘴,哈哈大笑,脸上沾满了白面,犹如京剧里的花旦一样。”“举着擀面杖”、“捂着嘴”、“沾满了白面”等细节描写,刻画出边防子弟兵在陪留守老人过新年时,老人的喜悦之情。

强军故事要写得富有文采,感染力强,诀窍之一就是多用动词,这样会使所部队宣传故事活起来,使事态、物态、情态跃然纸上, 给受众以动态美,特别是对现场新闻来说,更要求有动态感。如笔者在中国军网刊发题为《母女三人被倒塌房屋掩埋、军警民联手半小时救出》一文中,在描写边防官兵清理被掩埋女孩身上土石时,分别使用了 “手指抠”、“手掌捧”、“手抬”、“肩扛”等,系列动词运用更为直观、生动刻画了边防官兵救助被土石掩埋女孩画面,让受众通过阅读在脑海中产生了强烈画面感,给读者留下深刻记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当然,部队宣传中的动词运用必须仔细推敲,搭配精当,方能活泼逼真,富有动感,耐人回味,这需要我们在写稿时多用心体会、揣摩。

注释:

[1]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M].徐杨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周庆安.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历史规律与现实挑战[J] .对外传播,2011(03).

[3]黎信.要见人――对外新闻写作杂谈之一[J].对外报道业务,1988(01).

身边感人的故事范文5

“因为梦见你离开,我从哭泣中醒来,看夜风吹过窗台,你能否感受我的爱……”

大概,是歌词写的太过深情,好友的故事又太过悲凉,我始终没法深刻的理解了这首歌。

今天晚上,坐着他的摩托,沿着一路霓虹闪烁回家,突然就想起了这首歌,“”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第一次感觉自己可以被这首歌深深的感动。

如今的爱情都是比较快餐式的,分分合合已经成为了正常。可是,无论在怎样的时代里,自己保守也好,守旧也罢,真的希望,一辈子可以有一个人不变的陪在身边。

身边感人的故事范文6

人,总会有点旧事。我的旧事有很多,曾经有个故事,猜中了开头,大家却都没猜中结尾。听故事的人总是兴致缺缺,故事讲到一半,他就走了。

如今的我的旧事该与谁说呢?或许只能一个慢慢的吞进肚子里,自己皱着眉头消化吧。很多时候真的很讨厌这样的感觉啊,可是你再讨厌又怎么样呢?这就是我们,又平凡又普通的我们。我们的身边的人总是来了又走,兜兜转转,自己身边还是一个人。委曲求全了那么久,自己还是那么孤独,还是那么孤单。而现在我的旧事到底要和谁讲呢、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依旧是孤孤单单的,是自己的原因吗,可能是吧。很多时候实在是太倔强,明明服个软就可以解决的事情,我却偏偏不愿意我就是不愿意去服软,说个软化都不愿意。坚持了那么久,也倔强了那么久,到最后还是一个人, 还是什么都没有得到,仔细想想自己其实也没有必要吧。

如今的旧事到底又应该和谁去讲呢?实在是无人诉说了吧。旧事也只能一个人偷偷憋在心里了,这种感觉有点压抑,也的确有点难受,但我能怎么样呢,也就这样吗。城南旧事突然无人诉说,一个人的感觉也还不错吧。我也无可奈何,旧事太多,可故人却早已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