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教案范例6篇

五年级音乐教案

五年级音乐教案范文1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西风的话》教学设计

材:人音版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五课《风景如画》之演唱《西风的话》

型:歌唱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感受到歌曲中所表现的秋天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能够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对自然、对生活的赞美热爱之情。

二、知识与技能:能够将一字多音歌唱的连贯准确,通过感受旋律的进行能够

运用合适的力度变化对歌曲的情感进行表达。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朗诵、启发等体会歌词的含义、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秋天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及作者的对人和事的深切感怀。

通过聆听、问答、识读乐谱、画旋律线、模仿歌唱,

感受音乐旋律的进行、力度和速度的变化,体会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重点:

完整歌唱声音优美有感情。

教学难点:

歌唱一字多音连贯追确,通过不同的力度变化表达歌曲的情感。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一段体抒情性儿童歌曲,歌曲是4/4拍,大调式。该曲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曲调典雅、抒情优美,歌词含蓄而富有诗意。全曲有四个规整的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用了相同的节奏,歌曲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入大跳音程,变化有致,力度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歌曲运用了拟人手法,儿歌中西

风就像一位亲切慈祥的老爷爷,在向阔别了一年的孩子们问好,说着温暖,鼓励的话。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大家都知道西风在江南一带是“秋天”的同义词,每当西风刮起,金黄色的秋季就要到来了。现在又到了收获的季节,西风爷爷又来了,他看见长得变胖又变高的小朋友,亲切的问“你们可记得,池里荷花秋天啊就变成莲蓬”然后又幽默的告诉小朋友们“你们不要担心秋天里鲜花会变少,因为我会把树叶都染成鲜艳的红色”。歌曲被孩子们唱起来会倍感亲切。

学情分析:

这首唱起来倍感亲切的歌曲是一首特能抓住孩子心的速度较慢的歌曲,四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对季节特点的感受力和想象力,通过渲染歌曲的音画感,孩子们会展开自己的想象,有情有趣的进行歌唱。根据四年级孩子的识读简谱的能力,安排识读乐谱,既对音乐的旋律的进行有了感知,又能够深入歌曲的演唱情感。

教具准备:

钢琴、板述贴图、PPT、小型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组织

1.

师生问好

2.

导入课

【“导课”设计意图:

师:大自然的四季轮回,总是带给人们无限的感怀与遐想,有一位音乐教育家廖辅叔先生,他喜欢孩子并教她们学习音乐,同时他又是一位的诗人,很善于把自己的情感贯穿到文字里去表达和抒发,这是廖先生的一首很有名气的词作,这段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同学们感受一下,词作里抒发的是他对哪个季节的深切感怀?你都想象到了哪些美好的画面?(幻灯一,背景音乐播放歌曲伴奏音乐,师配乐朗读歌词)

生:分析理解歌词的含义。感受歌词的意境,配乐朗读歌词。(引导孩子理解西风被拟人化)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作曲家,你在品读了廖先生的这首词作后,会为他创作怎样的旋律?(引导孩子从速度、情绪、力度等方面思考)

生:回答并说明理由。师予以点评。

二、新授课

1.

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廖先生的一位师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为这首词作谱上了曲、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生:分享感受,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回答。

2.复听:感受歌曲有几个乐句

师:要求同学们体会并表达歌曲的节拍——4|4拍:强

次强

生:回答乐句

师:这四个乐句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节奏相同,拍击节奏。

3.

识读乐谱

(1)出示简谱,通过微视频帮孩子们一起温习柯尔文手势,通过柯尔文手势辅助识读乐谱的准确率。板述旋律线。

(2)师弹奏旋律,同学们视唱歌谱。

(3)用LU模唱歌曲旋律,用手势表达歌曲的旋律走向。

(4)用U模唱歌曲旋律

4.

学唱歌曲,指导同学们运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轻柔、优美、连贯的歌唱。

(1)

师生接唱歌词。

(2)

男女生分角色唱。

(3)

男声齐唱、女声齐唱

(4)

全班齐唱

四、小结

【】

师:

五年级音乐教案范文2

设计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是内由心生的歌唱,而森林是万物的母亲。本堂课意在用让学生自己感受内心的世界对大自然的好奇,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上音乐,通过走进森林、感受森林和祝福森林,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魅力、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新课标也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本乐曲为一首带有浓重中国特色的乐曲,里面有多重中国打击乐以及中国最具有特点的乐器:竹笛,还有各种小动物的声音。通过本堂课意在让学生了解音乐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材内容: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六课聆听《森林的歌声》,是一堂欣赏课。这首曲子是一首中国乐曲,三段式,小调,速度轻快。通过各种小动物的声音来表达大自然的活泼开朗和美好的一面。更是用各种乐器来表达大自然的情绪。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这首乐曲让学生认识乐曲中出现的小动物的叫声,辨识乐曲中出现的乐器。

2.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认识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3.能力发展目标:培养学生听觉习惯,提高学生音乐记忆力。

教学难点:

1.

分辨乐器的声音,了解乐器声音的属性。

2.

仔细聆听曲子各段曲调,分别A、B、C段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授年级:四年级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音乐学习后已经处于有一定音乐辨识度的阶段,而且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并且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魅力。

教学准备:

需要拥有合成器键盘(用来演奏不同乐器的声音)多媒体教室,以及采集好的不同动物的声音,动物以及乐器的图画板。

教学流程:

1、走进森林

(1)引入课堂、视频导入

(2)重点聆听、感受旋律

2、感受森林

(1)直观感受、解决难点

(2)举例对比、感受不同

(3)即兴表演、模仿创编

3、祝福森林

(1)感情升华、激发兴趣

教学流程:

1、走进森林

(1)引入课堂、视频导入

老师:“同学喜欢小动物吗?有多少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我是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播放电影《黑衣人》中的片段,内容是一只会说话的八哥犬,唠叨不停,打扮时髦,充满搞笑色彩。)

设计意图:新课标基本理念之一便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利用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播放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朋友,让学生自觉集中注意力走进课堂。

(2)重点聆听、感受旋律

老师:“相信同学都很喜欢它是么?那肯定也喜欢更多的小动物吧?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朋友,它们也是小动物,虽然它们不会像八哥那样说话,但是它们的声音都非常漂亮。它们是谁呢?让我们看看吧。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听听今天老师都带来了哪些朋友?”(播放《森林的歌声》音频)

老师:“大家听仔细了吗?都有哪些小朋友?谁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动作或者模仿一下它们的声音?”

老师:“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下面让我们还原这些小动物的声音,看看它们到底是谁。”

下面利用PPT播放网上下载和采集好的声音,配对图片。让学生认识腹斑蛙、树蟾、白腹秩鸡、褐鹰枭、山羌、飞鼠这些小动物。

并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声音。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对动物的认识还不是很多,尤其是乐曲中出现的珍稀动物,通过PPT的声音和图片会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些动物的形态和叫声,从而记住这些动物。

2、感受森林

(1)直观感受、解决难点

老师:“同学们非常聪明!请同学们告诉我倾听这段乐曲的时候仿佛置身在哪里呢?”答:“森林。”

老师:“下面让我们再听一次歌曲,让我们听一下这首乐曲分成几个部分。”答:“三部分。”

把三段音乐的简谱剪切好,打乱顺序,让学生自己连线,找出正确顺序。然后分析以下问题:1.这一段的节奏型是什么样的?2.这一段的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并且感受每一段代表的情绪:A段为蝉和青蛙欢快的跳跃,B段为森林内心的愉悦,C段为鸟儿飞翔的快乐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段的动物小朋友引出主题“森林”,并再次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每段表达的情绪,以及各段的顺序。

(2)举例对比、感受不同

老师:“今天的小动物朋友们可不是空手来的,它们每个人还都带了一些乐器,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乐曲,听听在乐曲当中都出现哪些乐器。”

播放笛子、小提琴、单簧管、吉他演奏者的图片,并用合成器演奏其声音。

老师:“第一个是我们中国最富有代表性的竹笛,声音清脆动听,让我们来模仿一下演奏它的姿势。再来听听第二种乐器,它是有乐器之后美誉的小提琴,让我们来听听。第三个乐器和竹笛的形状有些像,但是吹奏的方法却不一样,让我们看看他是什么?噢!原来是单簧管,我们俗称黑管。第四个乐器是我们最常见的吉他。虽然每样乐器各有不同,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音色清脆,很适合用来表达这些小动物的声音。如果换了其他乐器还合适么?”(用合成器的低音号、长号、定音鼓等低音乐器。)

老师:“答对啦同学们,这些低音乐器像年迈的老爷爷,不适合乐曲中出现的小动物们。

设计意图:用声音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乐曲中乐器的属性和风格,学会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不同的小动物。其实是让学生更加了解,不同的乐器会表达不同的情绪。

(3)即兴表演、模仿创编

老师:“下面让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准备了一些乐曲中出现的小动物和乐器,选出一些同学拿着一张图片并代表它。老师会播放乐曲,出现了小动物的声音,手拿小动物图片的同学就要模仿发出一样的声音,并且做出动作。手拿乐器的同学就要模仿演奏乐器的姿势并且要跟着音乐一起舞动。同学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对乐曲中出现的小动物和乐器加深记忆,从认识变成兴趣,从兴趣变成习惯。

3、祝福森林

(1)感情升华、激发兴趣

老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大家喜欢今天的动物小朋友么?嗯,今天的动物小朋友也都很喜欢同学们。可是有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些动物很多都快灭绝了,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们就再也听不到它们唱歌的声音,我们就永远的失去的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老师:“对啦,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小动物,从我做起,不穿动物皮衣,不吃野生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保护小动物从我做起!同学们能做到吗?好,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下课!”

设计意图:整节课的学习都为后面的总结做了铺垫,通过本堂课意在让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保护濒危小动物,从而升华本堂课。

教学设计反思:通过本节课基本可以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但是对此设计我还有以下两点反思:

1.

由于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对几样乐器精通,所以在举例对比、感受不同这个环节中我用了合成器来代表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理想状态中,最好教师能实际演奏各种乐器,学生理解会更直观。

五年级音乐教案范文3

[关键词]音乐教学;管理 ; 专业技巧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56 — 02

随着我国公共性音乐教育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到音乐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没有广大人民的参与,一个国家或民族就不能有称之为具有真正的音乐文明。他们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国民音乐教育,认为音乐教育必须从集中在少数音乐人才的培养上转向提高全社会音乐生活的参与上来,在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的面前,国外六种教学法(奥尔夫、达尔克罗兹、柯达伊、综合音乐感、科思、铃木)被引进我国。从20世纪初引进的西方音乐教育为我国音乐教育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建构中国音乐教学体系,大力发展普及音乐教育

从19世纪的末叶到21世纪的初,我们一直在专心学习,模仿,传播西洋音乐,对中国凡千年来的音乐文化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在20世纪初学堂乐歌和西洋音乐方面,一些词曲作家如黄自、刘天华等虽也尝试将传统与外来文化融合,但并没有完成继承和发展我国音乐文化的重任。建国后,全面引进前苏联音乐教育体制在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的同时,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继承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切地摆到我们面前。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仍沿袭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如我国的钢琴教材中,国内的、传统的曲目极少,只是作为点缀而演奏,西方完备的教材体系为钢琴教育提供了条件。不完善的中国民族音乐体系则无法为民族音乐提供生长和发展的条件。专业音乐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熟悉和喜爱外国音乐,善于演奏和演唱外国曲目,会写跟着外国潮流而中国人难以接受的作品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却一知半解,面对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却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继承和发展,一些民族音乐文化已濒临失传。而中国的孩子除了西方的音乐、钢琴、电子琴以外,可能更适应中国的京剧、川剧、黄梅戏等戏曲,曲艺中的“体态律动”和“锣鼓经”那些极富民族特色更贴近他们语言生活环境,极富情趣的地方音乐和少数民族活泼欢快、载歌载舞的表现。这一切都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继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为迅速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水平,需求建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的中国音乐体系,加强对古文和占音乐的学习,利用现代科技尽快完善民族乐器研究与创作,以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音乐。

二是发展民族音乐,并非排斥西方音乐,相反仍需学习吸收其精华。扩大视野建立全球意识,学习研究世界其他国家音乐并与本民族音乐相结合,开拓新的发展于方向,适应全球文化及音乐发展。

三是积极进行民族音乐理论探索,技术探索,培养能站在世界民族音乐发展前沿的民族音乐理论家、民族音乐演奏家和演唱家。

除了大力发展音乐师范的培养以外,还要对音乐专业的办学方向及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改革,使学生能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对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的学生应加大思想教育,由于学生在学习期间缺乏接触中小学生的机会,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的思想不稳固,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了解和理解,总想脱离教育岗位。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教育思想准备、教师的一般修养、心理准备应当比专业学识更为重要,更应受到重视。

二、制定合理的专业技巧课课程表及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

专业技巧课教学管理一直是音乐学院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教学方面最为复杂、最为繁琐的难题之一。音乐学院一般以技巧课为主,技巧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必然直接影响到整个学院教学质量的优劣。本人多年从事音乐专业教学管理工作,同时结合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实际,对专业技巧课的教学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经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1.专业技巧课与理论课的区别

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一般指声乐、键盘、器乐专业技巧课,它与理论课教学有极大的不同,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上课课时不同。理论课周学时一般为2学时/周、3学时/周、4学时/周等,是集中上课,每小节课50分钟,2学时100分钟。而专业技巧课不同,音乐表演专业2学时/周,学生每周上二次课,一次课40分钟;音乐学专业0.5学时/周,学生每周上一次课,每节课20分钟。

第二、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不同。理论课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来讲是固定的。例如周二3、4节02级音乐表演专业配器课,主讲教师是王阳,地点在418教室,就是说02级音乐表演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听王平教师教师讲配器课。而专业技巧课不同,专业技巧课在上课人数、地点、任课教师相对来说是不固定的。例如02级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声乐课,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的时间上课,周一到周五都可能有02级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上课,不会固定在某一特定时间。即使在同一时间上课的学生,也不一定会是同一名教师,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例如:02音乐学某些学生周一上午上声乐技巧课,就会有不同的声乐教师,在不同的上课教室,给02音乐学专业分给自己的学生上课,一名教师在同一时间只能给一名学生上课。

第三、上课内容不同。理论课是针对所有学生在相同上课时间内讲授相同内容。而专业技巧课不同,不同的学生程度不同,上课的内容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水平程度,不同的学生讲授不同的内容。例如键盘学生,同一年级程度好的学生,在大一就可以学习《车尔尼练习曲599》或《车尔尼练习曲849》;而程度不好的学生,在大一可能就只能学《哈农》或《拜厄》。

2.专业技巧课教学管理的特点

由于专业技巧课的特点,对于专业技巧课的教学管理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特殊性。

第一、上课时间分散。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甚至同一年级相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间都是不相同的,不能像理论课,只要是同一年级,至少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上同一门课程,另外,教师连续上课时间相对较长,有些教师上课时间从周一8:00至晚上7:30,这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第二、上课地点分散。由于专业方向多,我们学院音乐表演就有声乐、器乐、键盘、舞蹈、作曲、指挥、戏剧表演与主持7个方向,因而任课教师也多,教师及学生上课地点分散、不集中,我们学院上课教室多达四十多个。

第三、任课教师工作量大。由于学生专业方向多,专业技巧课任课教师人数大大多于理论课教师人数,尽管如此,专业技巧课教师的周学时均达到20节以上,远远超过教师正常的工作量。

三、 结合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特点及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改革技巧课教案、授课计划。多年来,音乐学院专业技巧课使用的教案、授课计划同理论课的相同,这给专业技巧课任课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费时、费力效果不好。因为所有的教学授课计划、教案都是针对理论课设计的,它具有通用性,而专业技巧课针对于每一名学生,具有个性特色的特殊性,这样,授课计划及教案应用在专业技巧课上极为不便,也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根据专业技巧课的特点,也根据专业技巧课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授课计划及技巧课教案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如下:

1.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制定不同的授课计划。专业技巧课教师要将自己的学生不分年级划分为几个等级,不同等级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授课计划,这项工作在期初完成。

2.期初不用准备专业技巧课的教案。专业技巧课教案重新制定,专业技巧课教师要给每一名学生书写教案,教案的内容及格式如下:

(1)填写好学生入学前专业学习简历。其中包括指导教师情况、所学教材、学习时间、入学考试时演唱、演奏曲目、现有专业水平、存在问题等,此项内容主要是掌握学生专业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2)制定学生学期教学计划。其中包括基本练习、练习曲、中外乐曲等。这一项需要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学院长审核、检查。

(3)每周记录。其中包括出席情况、教学内容及步骤、小结、上课效果打分。此项根据学期开课的周数及周学时数,按每次上课内容填写。例如:声乐技巧课周学时是2学时,学期开课16周,那就需要记录32次。上课效果打分按学生上课情况给分,分值分别为:18、16、14、12、10、8,对应的等级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较差。学期累计平均分为该名学生的平时成绩。

(4)期末成绩。期末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期末时由学院统一组织考试,专业技巧课考试组教师(每组5名)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取平均分就是该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项还包括提高率、期末总结、假期作业。

通过对技巧课教案的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由于针对每一名学生设置,使教师教学目的明确,真正做到因人而宜,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制定专业技巧课课表及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

专业技巧课课课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上课的班级、人数、地点、学时,方便了教学管理方面的各项检查工作,期中包括教师上课迟到、早退、学生迟到、早退缺席的教学秩序的管理、教师调、串课管理、教师工作量计算等,一目了然,方便准确。(表略)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及个别学生行为松散的特点,制定了专业技巧课管理方案。内容如下:

1.连续无故旷课三次(含三次),取消本学期考试资格。每学期累计旷课五次,取消本学期考试资格。

2.学生迟到或早退10分钟以上(含10分钟),按旷课处理。

3.教师根据学生上课的具体表现,确定其平时成绩。

五年级音乐教案范文4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提高;识谱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01-02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音乐新课标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识谱能力。但由于音乐新课标对识谱教学没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所以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往往找不到与其他音乐活动的切入点,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对识谱技能的认识还停留于表面。因此,应采取怎样的方法与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识谱学习,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摇确定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假设、研究方法过程;确定识谱情况调查方案,设计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发放回收问卷,统计数据,分析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识谱情况;分别按传统识谱教学和加强节奏训练的方法进行识谱教学,观察分析两个班学生识谱能力的变化;在课题研究的第九周和第十八周,分别检测学生识谱能力的变化;分析检测结果,提出通过加强节奏训练提高学生识谱能力的可行性方案。

2.研究方法?摇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教育调查法和教育实验等方法。

3.样本选取?摇选择包铁一小五年级1班实施加强节奏训练,作为策略学习组;选择2班不实施加强节奏训练,作为传统学习组。

三、实验前样本识谱情况的检测

1.调查问卷及调查过程(略)

2.调查结果分析?摇数据显示两个班学生平均年龄相同,男、女生比例均衡,大多数学生认为识谱很重要,但识谱观念不明了,学生通过识谱来学唱歌曲的比重较小,识谱学习仅限于音乐课堂,大部分学生音高概念不足,节奏感较模糊,有些学生在视唱时有唱错音符的情况,两个班学生的识谱基础情况处同等水平。

四、实验过程

1.实验材料?摇选择人教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材作为实验基础材料。

2.实验设计?摇两个班按相同教学进度,对五年级1班实施加强节奏训练进行教学,对五年级2班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第九周和第十八周对两个班学生的识谱水平进行检测,并分别将检测结果与实验前测结果比较,得出结论。

3.传统学习组识谱教学?摇五年级2班作为传统学习组,按教材内容,采取先听熟歌曲,再进行发音练习、学唱歌曲、唱熟歌曲,最后学唱曲谱的方式,进行识谱练习。

4.策略学习组识谱教学?摇五年级1班作为策略学习组,按照教材内容,采取通过加强节奏训练,学唱曲谱的方式,进行识谱练习。

5.通过多形式的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一是通过加强感官体验,感受节奏,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摇听音模唱是识谱教学的第一步,可先用“啊”来模唱,这样简单的练习对识谱很有帮助;画出简单线条,表示乐谱蕴含旋律的高低、声音的长短和强弱,可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旋律;利用手势,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提高识谱教学效果。二是通过拓展律动练习,感知节奏,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摇学生对节奏训练很感兴趣,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学生情绪很高,弹些节奏明快、清晰的曲子,让他们根据乐曲自由、有节奏地表演,用身体律动对音乐节奏产生感知认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三是通过编排音乐游戏,渗透节奏,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摇抓住学生好动及模仿力强的特点,运用音乐游戏进行节奏练习。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大家一起来》这首歌曲的教学中,老师在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先和学生一起拍手,建立均衡节拍的感觉,再分别拍a:X?摇X,b:X?摇X?摇X,c:X?摇X?摇X,d:X?摇X?摇X?摇X四种节奏型,学生模仿跟拍,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四是通过将节奏与生活紧密结合,熟悉节奏,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摇结合生活中的节奏进行教学,便于学生感受。通过利用生活音响进行启发和诱导,这些节奏很自然地被运用到音乐中。学生在模仿生活中的节奏训练时,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模仿,学习兴趣非常高,能积极参与,较好掌握训练内容。

6.实验中期数据分析。两个班学生视唱简谱的音高和节奏基本正确,较实验前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策略学习组的识谱水平提高幅度明显高于传统学习组。但还不能充分说明,策略学习组的学生是在通过加强节奏训练后,提高了识谱能力,仍需进一步论证。

7.实验后期数据分析。两个班学生视唱简谱时,传统学习组音高和节奏的正确率,较实验前测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和实验中期的测试结果非常接近,说明识谱水平提高幅度不明显。策略学习组音高和节奏的正确率,较实验前测提高幅度很大,也明显高于实验中期识谱水平,说明识谱水平提高效果明显。通过两个班实验前、中、后三个时期识谱水平的比较,说明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加强节奏训练后,可显著提高识谱能力。

五、研究结论

1.音乐教学中多学习一些简易的乐器。进行器乐表演是学习识谱的有效方法之一。简易打击乐器简单好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创造能力。学习打击乐器演奏的特点在于在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同时构建了音高、节奏等乐谱给予的信息,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更易接受。

2.识谱教学应深入探寻识谱与其他音乐活动的契合点。学生在音乐课中,喜欢欣赏、歌唱等实践类活动的程度,明显高于单纯的理论或技能教学。因此,如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使识谱融入生动活泼的歌唱、演奏、欣赏等教学中,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音乐教师应逐步提高自己的课程钻研能力。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更注重音乐技能的全面性,却缺乏理论层次的提升,因此要在提高自我钻研能力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课后进行反思,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4.提倡多元化的识谱评价标准。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音乐思维方式来识谱,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具体要求。要经常变换角度看问题,用何种手段识谱并不是重点,而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才是真正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五年级音乐教案范文5

问卷调查

河南郑州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不提供备选答案)

[调查对象] 小学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

[调查人数] 150名

问题1:能否正确演唱国歌

问题2:是否知道国歌的词曲作者

问题3:演唱国歌时应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情绪

问题4:聆听国歌时的身体姿态是什么样的

问题5:能否说出国歌歌词的含义

问题6:能否正确默写国歌的歌词

山东青岛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提供备选答案)

[调查对象] 初中一年级、二年级

[调查人数] 720名

问卷分析

1. 在“能否演唱国歌”这一项的调查中,分别有70%的小学生和100%的中学生可以完整地演唱,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当我们进一步要求学生默写国歌歌词的时候,却只有35%的学生能完整地默写出来,这个数字令我们十分震惊,这也就是说至少有65%的学生不能完整地演唱国歌。相信,这一结果是学生自己也想像不到的,为什么平时唱得那么流畅、熟练的国歌,到真正默写的时候却出现了如此尴尬的局面。在对小学组的调查中,一位五年级的学生这样对我们说:“唱国歌我们上一年级时就教过,那时还不认识字,我们唱的只是听了老师怎样唱,怎样吐字,然后模仿着发音。”其实,小学生由于知识能力所限,往往造成对歌词了解的一知半解,因此极易导致模仿错误,学生们自以为早学过了国歌,甚至会背唱国歌了,但真正让他们默写歌词的时候,却未必真能完整地写出来,至于情绪、内涵的表现也就谈不上了。

2.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对国歌的词、曲作者的了解上存在较大差异。只有10%的小学生知道国歌的词、曲作者,而中学生有95.88%知道这一问题。当然这一结果也是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首先是调查对象不同,小学生与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差较大,特别是河南郑州的调查对象中包括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作为刚入学的小同学来讲,也许这个问题是有些难度的。其次是调查方式不同,河南郑州的调查问卷没有提供备选答案,而山东青岛的调查问卷为学生提供了三项备选答案,这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问卷的难度。但小学10%的正确率仍让我们咋舌,这也就是说在150个调查对象中只有15人知道国歌的词、曲作者,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音乐教师思考吗?我们对国歌的教学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如果中学组没有提供备选答案的话,又有多少人能正确地说出答案呢?

3. 在小学组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能说出国歌歌词的含义吗?”调查显示大多数小学生能说出歌词的含义,越高年级的学生领会得越深刻。五年级某学生说:“我们学唱国歌时,老师先在小黑板上抄下整首歌的歌词,然后让我们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速度,清晰、富有激情地朗诵歌词。老师还让我们了解歌曲产生的背景、内容。虽然我们年纪小,但却也能理解:中国人要是不团结起来,就要遭人欺负,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做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勇敢地与敌人抗战,同时也要唤醒还在沉睡的人民,共同组成强大的抗战队伍,共同建设新中国。”是的,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通过把歌词和歌谱抄到黑板上来帮助年级较低的小学生是非常必要的,他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深入地了解歌词的含义、音乐的内涵。

4. 通过调查显示出大多数学生在幼儿阶段就受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影响,接受过国歌的启蒙教育。有90%以上的学生最希望在奥运赛场上听到国歌庄严的响起,说到最多的是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高唱国歌的场面,这充分表明唱响国歌已经成为他们表达爱国情感的重要方式。这一点也很值得我们深思,没有任何的说教,没有任何精神的灌输,学生就从这样的场面中感受到了国歌的庄严,体会国歌响起的那分自豪,并自觉不自觉地唱起国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很值得我们在音乐课堂中吸纳。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出与之相适应的情境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国歌教学的敲门砖。

教学建议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奏、唱国歌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表达爱国情感的神圣行为,对于每一个国家的公民来说,唱好唱准自己的国歌,并以庄重严肃的态度对待国歌,是衡量其爱国情感的最基本标准之一。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唱响国歌,充分发挥音乐课堂的特色,我们应注重:

1. 开展相关内容的活动与讲座,营造教育氛围。如:组织“我学会了唱国歌”、“用心唱国歌,用情升国旗”、“唱好国歌从细节做起”等活动。开展关于国歌的礼仪、国歌的故事等主题讲座,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国歌产生的背景、歌词的含义等。

2. 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国歌的教学一定要将歌谱呈现给学生,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要一字一字地教唱。年级较高的学生要在唱会的基础上做到能理解歌词大意。我们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比如:在“唱好国歌从细节做起”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歌谱的反复浏览,找出了重音记号和渐弱记号,并对这些乐句进行处理。除此之外,有些学生还发现,演唱歌曲时为了保证“起来、起来、起来”这一句用一口气演唱完,前面的“声“字的一拍半要唱得略短一些;歌曲中的三连音要唱得节奏准确,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现激昂的情绪。挖掘乐曲本身最具表现力的地方,着力强调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之间的联系。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完整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和风格。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这种方式较受学生欢迎,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往往会积极思考并主动进行学习。因此,情境创设通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年级音乐教案范文6

关键词:音乐欣赏;兴趣;联想;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189-01

一年级第一课欣赏《快乐的一天》,音乐在播放,儿童正听着。不一会儿,一些儿童在“动荡”,又一会儿,全班在“沸腾”:说话的、扭动的、玩耍的……

有经验的老师想法子把“不懂”的音乐变为“懂”的音乐,把不熟悉的乐曲变为熟悉的乐曲,把无意注意转化有意注意。他(她)不急着让儿童听音乐,而是利用插图让儿童“看”音乐,唤起听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结合音乐故事听音乐片断;用动作表演将儿童置身于音乐情境,获取身心快乐。用儿童熟悉的生活去感受“快乐的一天”,儿童不仅不觉得音乐陌生,还觉得音乐说的是自己的事,觉得音乐真有趣。

一年级要着重培养听音乐的兴趣和听音乐的习惯。我教二年级《在钟表店里》时,探索他们的欣赏能力:方案一,告诉题目,全凭“听”去感知音乐;方案二,告诉题目,并用“符号”提示作品结构,在“听”中感受音乐;方案三,告诉题目,用“哑剧小品”表现作品内容,边看边听音乐。三个方案分别在三个班实施,实施结果:采用“方案一”和“方案二”听赏的儿童,对作品的感知大体相同,清晰的感知有:许多钟、修钟、愉快劳动;模糊的感知有:闹钟声误为挂电话,杜鹃钟声误为鸟叫,密集快速的音乐误为有人跑,狼来了,很紧张,钟摆声误为走路声,上发条误为锯木头声,有人咬生地瓜的声音。采用“方案三”听赏的儿童,把握作品内容较准确,感受到工人认真修钟,修了一架又一架,到处是钟声、铃声,工人在愉快劳动。听赏结果表明:二年级儿童具备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联想能力(方案一),不具备“符号”式的抽象思维能力(方案二),直观思维能力较强(方案三)。一位中等水平儿童的欣赏笔记是这样写的:“有一天,钟表店的老爷爷在修表。他先修好一些,听了听,很满意,就唱歌跳舞。他又回到座位上工作,又修好一些,很满意,又唱歌跳舞。接着,把所有的钟都修好。各种各样的钟都响了,好像在说:谢谢您,老爷爷,11点了,您该回家了。”

由于二年级儿童的注意力在加强,联想、想象能力有明显的发展,直观性感知作品的能力增强,因此,要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敲敲、打打(打击乐)”帮助儿童听赏音乐。

一位老师教三年级,学生欣赏《我们的田野》,从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倾听音乐,发挥想象,顺序是:稻田河流湖森林群山天空。第一遍听时教师指示:“听完音乐,请说出你对音乐的感觉。”学生:“优美、动人、平静、宽广、爱睡觉、难听。”教师问:“请说出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学生:“音乐慢慢的、声音柔柔的”(指优美):“音乐很慢,好像很快乐”(指动人):“音乐慢,音长”(指宽广):“爱睡觉”是因为音乐舒展、起伏、温柔:“难听”来自对多声部音乐听不清楚。第二遍听时教师指示:“请同学们仔细分辨音乐中有几种声音(实际指有几个声部)?”学生:“三种、两种、四种。”教师问:“请说出理由?”学生:“一人演唱,还有人跟着唱”:“一种声音好听,其他声音不好听”:“有尖尖细细的声音,也有低低粗粗的声音”。第三遍听时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唱一句歌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学生有的哼一、二小节,有的哼一句,有的边听音乐边哼唱,有的看课本哼唱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转折期,是欣赏心理由简单向复杂,由表象向入里发展的过程。从上例看出,三年级学生已能“聆听、分析、思考”音乐,大致能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听去想。有些学生已有了初步的多声部感知能力。这一时期,学生还不具备音乐术语概念,师生的交流,要避免过多使用音乐术语,教师要善于将音乐术语转化成学生听得懂的话,又要把学生的话归纳到音乐术语上。

四年级学生在欣赏《苗岭的早晨》和《瑶族舞曲》时,均能从节奏、速度、乐器音色、拍子改变等认识作品结构、音乐层次和音乐情绪。一些学生还能听出乐曲的末段音乐语言与首段相近,这说明他们欣赏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在细听中,他们能结合音的长短快慢、高低强弱、音色性能展开联想和想象,如,欣赏《苗岭的早晨》时,学生说:“太阳出来了,阳光射进树林,一鸟醒来站在高树梢上快乐的练声,众多小鸟听到后也都起床跟着练声”(A段):“鸟儿非常愉快,叽叽喳喳,人们唱着歌,跳着舞,开始一天的生活”(B段):“再次表现清晨的清新、美丽的景色”(A段)。因此,欣赏教学要精心策划,整体音乐的感受达到什么要求,细听音乐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具体设计。要立足“听”去感知音乐,立足“想”去认识音乐,激励学生谈自己听音乐时的内心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审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