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辅导员工作计划范例6篇

大二辅导员工作计划

大二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设计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被高校所重视。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1],要求从2008年起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发展平台。但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自身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却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及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虽然日益壮大,但是存在着四大方面的问题:数量不足、工作头绪多,使得辅导员整日忙于应付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思想不稳定、工作热情不高,影响着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提高;年纪轻、经验少,阻碍着辅导员作用的发挥;待遇不高、发展前景不乐观,影响着辅导员积极性的发挥。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辅导员认识不足、定位不清及自身原因三方面。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众说纷纭。随着20 世纪90 年代中期职业生涯规划学说的传入,引导高校辅导员自我设计职业生涯规划逐渐成为一种广为认同的方式。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个人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首先可以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心理学为基础,广泛涉猎教育学、成功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辅导员展开设计的前提,必须对上述学科有所了解,甚至掌握。其次,可以有效挖掘潜能,开发自我。从职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大多数人从事某项工作不仅是为谋生,提高其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辅导员想在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中体现自身价值,实现职业理想同样也是他们的迫切愿望。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最大限度发掘自己的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再者,提高优化人力资源,发展自我。职业生生规划可以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要求。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设计途径

(一)知己(认识自己)

认识自我是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起点,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辅导员通过三问自己,深入了解“我是谁?”首先,清楚“我在做什么?”是在得过且过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时而迷惘、时而清醒的做着辅导员工作。其次,考虑“我能做什么?”这部分内容有两点:一方面,通过橱窗分析法了解和评价自我的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全方位了解自我。另一方面,了解辅导员或者相关感兴趣工作的职业信息,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能力和技能要求、未来发展前景等。最后,知道“我想做什么?”辅导员之所以定位不清,多数时候不是因为外界没有指明道路,而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二)知彼(了解环境)

辅导员面对的环境有两类,一类是大环境,也就是社会环境;一类是小环境,校园环境。当前,社会上对辅导员愈加重视起来,通过各类相关文件的出台可窥一斑,但整体上来说,相比较于国外,仍然存在定位不明、作用不清、发展方向不确定等问题。而对于校园环境,由于各大高校文件制度执行力的强弱差别显著,辅导员待遇、考核机制、晋升途径等等差别更加巨大。比如教育部2007年12号文件要求各大高校三年内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必修课,当前很多高校仅仅开设全校公选课,甚至有的高校还没有开设相应课程。基于此,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清醒认清这两类环境。

三、定位

(一)职业化

终身辅导员方向。这是充分履行辅导员工作职责、获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最佳效果的辅导员发展方向。虽然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完全职业化的社会环境,但是一些高校已经尝试通过鼓励、支持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和提供相关科研项目使他们能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成为“ 终身辅导员”。

(二)专业化

专业化是另一种主流发展趋势。目前可行的主要有心理咨询师和职业咨询师两个方向。心理咨询师方向是从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专业选任辅导员, 或从喜欢心理咨询工作的学工线人员中产生,在学生工作中侧重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咨询工作。职业规划师从就业指导转变而来,主要指导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职业倾向及业内情况,协助学生制订就业方向及计划,锻炼学生求职技巧,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和培训,架设社会与大学间的桥梁。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要求必须通过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或国家职业咨询师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向咨询师方向发展。

(三)过度化

过度化包括行政化、教师化和其他。高校各级党政管理人员方向是传统的辅导员发展方向, 也是实践证明与辅导员工作接轨较好的方向之一。辅导员熟悉高校的工作规律、行政法规,基层锻炼出来组织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等可以直接无缝衔接到高校各级管理工作岗位。工作业绩和工作能力突出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逐步提拔到校内各级领导岗位上,或向地方政府部门推荐、输送,或者鼓励高校辅导员考取公务员及其他事业单位。辅导员本身编制属教师系列,兼任一定数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其他课程教学任务,并结合思政工作开展相关学科研究。目前条件下,教师职务晋升主要看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尤其是的质量与数量, 现实中辅导员对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也是十分重视的, 由辅导员转为相关专业教师也是可行的方向。当然也有不少辅导员自行创业,攻读MBA学位,或者投身其他行业的。

四、发展

辅导员为实现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必须通过每一天的实践,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两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和培养。同时,由于环境和自我都在变化,而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所以对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是一个不断修正的循环过程而非固定不变的过程。这就要求广大辅导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具体的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作进一步的分析,修正不适合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断验证后进入到下一循环的职业发展规划中。

总之,高校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清晰自我定位,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的高校教育发展模式;而且也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资料】

大二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2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虽然在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过程中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由于受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结构、社会认同、总体师资队伍等情况的影响,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明显落后于时展需要。

(一)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从调查中来看,按照辅导员必须具备高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中共党员这三条基本任职条件来看,高职院校尚有部分辅导员不是中共党员,开展党团建设就不符合规定,职业能力也就大打折扣。同时,部分辅导员不是本科学历,年轻、低职称辅导员较多,没有形成较为理想的梯次结构。

(二)辅导员队伍不稳定。高职院校部分辅导员是升格后学校无课教师和行政转岗人员,新进毕业生在辅导员岗位上锻炼后又会回到教学岗位。查看高职院校人才引进方案,很少有引进专职辅导员的现象。学科多样、基础薄弱、专业知识欠缺是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本科院校存在较大差距。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不强。大部分辅导员职业定位的欠缺,导致发展动力不足,表现为自我限制在传统的角色里,每天忙忙碌碌,处理学生事务,完成学校、系(院)安排的临时工作,很少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突出表现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技巧、手段滞后于时展,职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制约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辅导员自身职业定位模糊。从自我认知上看,高职高专院校部分辅导员对前途缺少信心,没有把当前从事的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在辅导员岗位上干,仅仅是权宜之计,以辅导员岗位为跳板,向学术或者党政管理岗位转型,是年轻辅导员普遍存在的想法。但从现实看,辅导员是老师,但一般不承担教学任务,在职称评定上也没有专职教师一样的机遇,是干部,却不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更缺少相应的提拔升迁机会。由于定位模糊,就造成辅导员处境与地位非常尴尬,缺少职业公信力,队伍不稳定。

(二)辅导员团队建设整体水平不高。辅导员工作的对象、内容、环境、范围等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辅导员加强团队建设,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但高职院校由于辅导员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团队建设明显不如专业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在学校申报河南省辅导员精品项目建设、辅导员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时,申报不积极,缺少辅导员工作项目学术带头人,没有形成以之为核心的辅导员团队。

(三)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缺少必要的措施。主要表现在没有按照要求进行系统的培训。校内培训没有合适的场地,缺少师资、教材等,培训时间过短,辅导员参加培训也不积极,培训达不到要求;省级培训参加人员特别少,不能达到全覆盖;校内组织的活动少,缺少针对性。对参加省级活动不积极,存在不参加或参加没有认真准备的情况。查看河南省全部五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高职院校没有一所学校取得一等奖,二、三等奖以上也寥寥无几,至于辅导员精品项目建设、论文遴选、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等高职院校更难榜上有名。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对策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目的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切实提升育人水平。高职院校要贯彻落实《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为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政策保障。高职院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员建设政策制度。一是严格辅导员选聘、管理。?⒏ǖ荚倍游榻ㄉ枘扇胝?体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人才引进计划中,切实把有学科背景、综合能力突出的毕业生选聘到辅导员工作岗位上来。二是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年度考核方案和考核标准,使辅导员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同时落实辅导员退出制度,形成“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三是在职称评定上,实行辅导员职称评定计划单列,有计划推进辅导员职级并行制度。四是畅通辅导员发展渠道,将优秀辅导员推荐到适宜的党政领导岗位上,使辅导员队伍成为学校党政干部的摇篮;五是在制定绩效工资方案时,综合考量辅导员工作特点,力争做到与教学岗位同工同酬。这样就能使辅导员发展有动力,上升有空间,最大限度调动辅导员队伍工作积极性,增加职业认同感,推动职业能力提升。

(二)加强辅导员岗前和在岗培训。采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辅导员岗前和在岗培训。内部交流主要是年度优秀辅导员做经验交流、案例教学等,例如我校药学系的思想政治工作沙龙,就是辅导员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聘请校外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教授,每年假期开展辅导员工作专题讲座,同时,分专题、分批次将辅导员骨干、新入职辅导员送至各级辅导员培训基地进行系统培训,回校后再与校内辅导员分享学习成果,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加强辅导员新媒体工作能力。当今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辅导员创新工作方法,掌握新媒体工作能力,线上线下同时推进,主动占领意识形态教育制高点,运用网络、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是辅导员展示职业能力和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高职院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好这项赛事。实践中,我们采取以系(院)为单位组织初赛,学校在初赛的基础上进行决赛,达到以赛代训的目的。通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之间进行了思想和业务交流,一部分优秀辅导员脱颖而出,助推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提升。

(五)建设辅导员特色团队。辅导员工作面临共性和个体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加强团结协作、建成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比如我们在建设辅导员精品项目《仲景学子之家工作室》《甘草计划――中间群体学生成长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就有意识地整合中医系辅导员资源,以项目负责人为核心,将工作项目板块化,根据个人特长分管一个项目,发挥团队力量,最终在全省项目申报中,我校是唯一一所连续两年获省资助的高职高专项目。目前围绕仲景文华、仲景精神在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正进一步打造一支富有特色的辅导员团队,在科研立项、学术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

大二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员工心理辅导;员工帮助计划;人力资源管理;电力企业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不断推进,电力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工作压力也加大不少,一些员工出现了焦躁不安、忧虑烦闷、抑郁失落、心态失衡等心理问题,由此引发了一些过激行为、矛盾冲突和精神疾病[1]。面对这种局面,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传统的工作方法已不能非常有效地解决问题,实施员工辅导计划,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正是解决该类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实行员工心理辅导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1关于员工帮助计划(EPA)和心理辅导

1.1 员工帮助计划的含义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t Program,简称EPA)是指组织(政府部门、企业、军队等)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为其成员和员工所设置的一套长期的、系统的计划,用于对员工及其亲属提供专业的心理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其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绩效、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2]。

心理压力问题会给员工带来消极悲观的情绪,这种情绪如果在企业内部蔓延,将产生十分负面的影响,员工士气低落,忠诚度降低,对企业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员工绩效差,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无法实现,也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实行员工帮助计划,对企业员工和亲属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问题。

1.2员工帮助计划和员工心理辅导的关系

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心理辅导者经过心理学方面的训练,具备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也就是说并非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就能够胜任心理辅导的工作。心理辅导在我国尚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心理辅导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素质低,相应的从业人员的培训、认证和监管机制等都未理顺,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和企业人员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3]。因此,电力企业仅仅依靠内部人员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效果不是太理想。心理辅导并不等同于过去我们常讲的“做做思想政治工作”那样简单,而是需要有一批合格的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心理辅导者(国外将这样的辅导者称为心理学家,在我们看来至少是心理辅导方面的专家)。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借助外部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在企业内部策划员工帮助计划,内外结合方能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1.3心理辅导的作用

⒈通过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化解员工的精神压力,提高员工健康和幸福水平,营造企业良好的组织环境和管理氛围。

⒉减少因员工心理问题降低生产效率和绩效的因素,从而改善员工的绩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员工心理辅导的应用方法

2.1 电力企业实施员工帮助计划的方法

电力企业一线员工的工作强度高、危险大,对技术、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职业要求。安全作业一靠技能过硬,二靠心理过硬。如果出现心理问题,就会直接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所以,电力企业更需要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需要实施员工帮助计划,降低员工作业事故率,增强归属感,提升士气和绩效[4]。

电力企业实施员工帮助计划的方法如下:

⒈对企业员工的心理状况进行专业调查和评估。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调研访谈和调研讨论的形式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通过调研一是可以发现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二是可以看清基层实施员工帮助计划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可以更好地把握和实施计划[5]。

⒉进行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员工自我保健的意识和对员工帮助计划的认同。

⒊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对员工开展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专题培训及专业辅导。对管理者和员工辅导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理论和技巧的培训,并建立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对其进行评价和考核。

⒋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企业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采取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网上心理沟通渠道、开辟咨询室等形式为需要提供心理咨询、治疗的员工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服务。

⒌建立监控反馈机制。为了让员工帮助计划能够正常、有效地运转,并将企业中的问题反馈到高层领导,需要建立反馈良好的监控机制。

2.2 人力资源管理中职业心理关怀体系的建设

将员工帮助计划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建立心理关怀体系,有助于员工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该体系由四个分系统组成:

⒈员工心理预警系统。⑴为企业一线员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积极有效地开展相应的心理测试,及时跟踪员工心理状态。开展作业心理安全辅导及危险心理辨识化解,帮助员工克服侥幸、麻痹、冒险等不安全心理状态,对心理疲劳等症状提前进行干预,对心理问题隐患应当以预防为主。⑵重视对人才招聘时应聘者心理健康的考察;建立各种岗位和相应心理素质胜任模型,按照员工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安排适合的岗位,对心理健康不符合要求的应聘者不予招聘。

⒉心理减压系统。⑴开展员工心理辅导,举办心理拓展训练、放松疗法培训及心理辅导培训,开设适合的心理讲座,引导员工正确处理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增强对心理疾患的抵抗力。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组建员工俱乐部,满足员工不同的爱好和精神需求。⑶完善员工休假制度,合理安排假期。为一线员工准备“情绪假”——员工由于各种原因不适宜危险作业时可享用这种假期,主动规避可能产生的作业风险。

⒊职业发展系统。⑴为员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使其明确发展的方向和成长的空间,营造出“人人乐业”的氛围。⑵健全多途径的发展通道,建立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模式,建立多平台、多层级岗位序列,不断激活员工工作动力,使员工持续获得内在成长动机的激励,化解员工“职业瓶颈”与“发展疲劳”。

⒋人文关怀系统。⑴健全员工多层次的保险体系,为员工参保各种职业伤害保险,使员工医疗、养老、意外伤害等都有保障,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⑵不仅关心员工本人,还要关怀帮助员工家庭,将员工的问题当成企业的问题,真正用心去关怀。定期了解员工家庭,对特别困难的员工利用集体的力量给予帮助和关心。节假日安排家庭聚会、联欢等形式,送去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使员工心有所系,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⑶开展意外事件辅导。对发生事故、危机事件的相关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心理干预,助其迅速化解心理阴影,尽快恢复心理健康。

2.3 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

⒈自我认知的辅导。心理学认为,人的自我包括真实的我、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刻意地或无意地回避甚至拒绝自我全方位认知,因担心暴露自己的不足,这因此造成心理冲突、人际关系紧张。对员工的辅导就是整合三个自我,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⒉人际交往的辅导。员工人际交往不仅影响其自身,也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因为人际交往并非一帆风顺,对员工人际交往的辅导就是帮其正确处理人际沟通的原则与技巧,学会尊重、宽容、理解他人,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

⒊释放压力的辅导。员工压力问题是普遍关注的焦点。员工压力辅导帮其分析压力来源,正视压力,学会缓解压力、释放压力。

⒋应对挫折的辅导。人生不会都是坦途,难免经受挫折。应对挫折的辅导通过经常性的疏导及调控,帮助员工获得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以适应随时出现的突变。

⒌职业生涯的辅导。通过辅导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员工为自己正确设立职业目标,并助其实现自己的目标。辅导还包括员工离职、下岗等辅导。

3 结语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宝贵的资源,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不仅关系到员工自身的发展,更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员工的心理辅导需要规划、系统、专业,员工帮助计划是实现员工心理辅导很有效的管理手段,电力企业应该尽快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德鸿等. 实施员工辅导计划提升员工幸福指数[J]. 企业文明,2010(10).

[2] 沈欣媛等. 关于EAP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J]. 经济师,2011(9).

[3] 邓子鹃. 国外雇员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17(6).

[4] 周雪梅等. EAP:实现电力企业压力管理[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4).

[5] 南方电网员工辅导计划课题组. 员工辅导计划研究步骤和主要研究成果——南方电网员工辅导计划课题研究报告(下) [J]. 企业文明,2010(2).

[6] 任高高等. 管理者应注重员工的心理辅导[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4(12).

【作者1简介】刘志民,男,1976年8月生,湖南省永州市人,广东电网公司中山供电局工作,中文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电网企业管理。

大二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白芳(1980-),女,回族,吉林白城人,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讲师。(山东 泰安 271016)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38-02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测定、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其有无及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会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由校领导牵头,学生工作、就业指导和教学管理等部门具体实施,学生辅导员、校内外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2]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一个重要力量,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辅导员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辅导工作,指导大学生早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值得辅导员们深入思考。

一、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意义

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其工作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最了解学生的情况,与学生容易沟通,也是学生们最信赖的人,这些特点使辅导员更容易深入细致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

1.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的特点之一就是独特性,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人的素质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必然要进行不同的生涯规划。辅导员是大学四年里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个体情况和家庭基本情况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优势与劣势,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2.可以实现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要贯穿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例如在大一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认知,大二、大三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大四进行就业、择业指导,这样持续性的细致入微的全程化工作只有辅导员能完成。

3.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

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从学生个体利益出发去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满足自身需要的岗位,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忽视了党和国家整体上对人才资源配置的要求。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关注祖国需要、关注社会发展,自觉把个人利益同祖国利益、人民利益相结合,树立崇高的职业生涯理想,使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面临的挑战

1.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化训练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掌握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咨询与辅导实践经验。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校还处在起步阶段,极少有辅导员具有职业指导师等相关职业资格,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也不多,也少有辅导员接受过系统、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培训,甚至部分辅导员对其基本概念和内涵都不甚了解。部分辅导员兼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老师,虽经过一些短期培训,但这些培训一般时间都很短,系统性、专业性程度明显不够,作用有限。辅导员往往是凭借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常规管理方法来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实的需要。

2.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活阅历和职业规划实践知识

目前高校的政治辅导员绝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辅导员岗位的,没有其他工作经历,从学校到学校,自身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活阅历和职业规划实践知识,对很多新兴职业不甚了解,这使得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容易流于形式和空谈,不容易使大学生们信服。

3.日常工作繁杂,精力分散

辅导员工作内容琐碎、繁杂,需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心理、法制等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务、考务、宿舍、奖贷勤补等工作,要负责学生的纪律安全、组织发展、实习就业等等,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项几乎都要通过辅导员去传达、落实。通常一个辅导员带几百个学生,繁忙的日常工作常常使辅导员疲于应对,沉不下心去深入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这对辅导员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是个不小的挑战。

三、辅导员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升辅导员的理论修养,加强专业化水平

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其辅导能力和业务水平。一是分期分批选派辅导员参加脱产学习培训,考取职业指导师等职业技能证书,尽可能掌握乃至精通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具备针对个体、团体职业测评的辅导和咨询技能。二是组织辅导员经常性参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取长补短,找到自己工作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三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举办专题研讨会,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中辅导员可以多了解一些行业和职业信息。

辅导员自身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发扬“钉子精神”,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挤时间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辅导员要广泛涉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出国留学、人才市场需求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加强对就业政策法规的掌握,辅导员还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有关课题的研究,以带动理论水平的提高。

2.辅导员要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职责,作为辅导员本人,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必然也应该对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包括自我分析,即要对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评估,认识辅导员职业潜力,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对工作进行分阶段的规划,把握每一个阶段的重点、目标、任务,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制定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努力向专业化、专家化的目标发展;为了达到近期和远期目标,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规划。这将有助于辅导员自身职业的长远发展,促进其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一个善于给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取得一定成效的辅导员,对学生而言,更具人格魅力,在工作中更有说服力。

3.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据统计,当前高校60%以上的学生对“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头绪或仅有初步了解,[4]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认知不够、职业目标模糊,一旦到了职业决策的时候,就会纠结茫然。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培养其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大学生们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知己”、“知彼”、“合理决策”、“有效行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大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任何人都不应也无法包办、代替。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所以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应建立在激发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兴趣、培养职业规划的意识上。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工作:

首先,抓住新生入学之初新鲜感强、易于接受新观念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他们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调动他们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使他们懂得今天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该如何排除各种阻力以求得自己最佳的发展。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通过宣传展板、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系统地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与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

其次,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效性,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目前,一般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本由辅导员兼任,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己处在就业指导一线的工作优势,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增强课程实效性。例如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时,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胜任相关职业等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紧迫感,使其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还可以向学生讲述本专业优秀毕业生或成功校友生涯发展的实践经历,让学生体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主动性,形成职业规划意识。

再次,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具有敏锐的思考力与创新力。开展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内容可包括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现场演讲展示、求职简历制作和模拟应聘等。还可以举办短剧大赛,让学生自己设计剧情,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再如辅导员给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举办职业发展沙龙等。

4.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根据大学四年从适应、探索到定向、冲刺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实行不同主题的职业指导教育,开展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年级为适应期: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了解学校、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去向、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进行自我认知,厘清自己的职业兴趣、价值观、能力、个性特质和发展意愿等;引导学生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基础课程;完成一份四年的生涯规划书,建立个人大学成长档案,时刻鼓励和监督学生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任务。

二年级为探索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与自身职业发展的关系,认清职业发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便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志愿者服务和假期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进一步地认识自我、认知环境,对职业目标进行修正,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

三年级为定向期:学生的职业目标逐渐明确,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选职业和相应的岗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如何有针对性进行充分的准备,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实习和兼职了解社会、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交和人际交往能力,为以后更好地融入职业环境做好准备;对学生考研还是就业给予指导;带领大三学生参加招聘会,提前让学生感受用人单位的需求,增加学习动力、明确努力方向。

四年级为冲刺期:开始进入真正的求职就业阶段,辅导员主动收集相关就业信息和考研信息,并将掌握的信息通过短信、e-mail、QQ群等形式及时向每名毕业生;通过讲座和班会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简历制作、社交礼仪、求职面试技巧的讲解与辅导,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求职技巧方法,为成功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掌握毕业生求职(考研)的最新状态,关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和就业帮扶。

5.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需要注意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这要求辅导员在进行指导时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辅导员必须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才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专业学习等情况,从而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个性化辅导。辅导员可以使用一些测量工具作为辅助,比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MBTI性格测验、气质类型等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与兴趣倾向,以及和专业之间的关系,树立专业意识,并针对学生的职业倾向,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5]

辅导员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开展辅导,有些学生很快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又符合自身个性特征和能力的目标职业,对于这些学生,辅导员在他们制定每学年计划和执行计划时只需要适时辅导。而有一些学生可能长期处于迷茫和犹豫的状态,无法尽快确定自己偏好的目标职业。对这部分学生,辅导员应该给予充分关注,加强个别辅导。[6]

参考文献:

[1]蓝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

(13):27-28.

[2]雷五明,赵北平.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内容与实施[J].中国青年研究,2006,(9):86-88.

[3]刘鹏.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10(8):253-254.

[4]李莉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6):25-27.

大二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浙江省 职业发展

一、引言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高校学生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的专业性和职业发展关系着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更关系着高校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新时期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是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为了对辅导员职业发展情况中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我们选取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10余所大学,对辅导员自身认识情况、规划发展情况、职业定位情况等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作了调研分析,为进一步分析辅导员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二、辅导员职业发展调研分析

1.辅导员基本情况与自身认识

针对高校辅导员的学历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高校辅导员专科学历的占18%,本科学历的占46%,硕士学历的占35%,博士学历的占1%,专科学历以下的没有。说明高校辅导员的学历要求较高,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占绝大多数。所以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首先要重视的便是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重视学历要求。

针对辅导员的自我认识调查,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 一

上述调查说明辅导员对自己的品德和精神、态度、意识等都很有信心,而在学术水平和教育水平上觉得稍有欠缺。绝大部分辅导员意识到随着信息、知识的快速更新发展,自身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学术水平和教育水平。

调查辅导员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提高自己,通过学习交流考察活动来提高的占37%,自己实践总结的占25%,通过理论培训的占19%,各方面综合作用的占19%。70%的辅导员表示能定期对自己的工作作评价总结,这能使辅导员更加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之处,有利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对辅导员目前最大的需求调查中,需要进修的占22%,买房的占20%,职务晋升的占16%,研究成果的占14%,评职称的占13%,买车、结交朋友和恋爱的分别占5%、4%和6%。说明大部分辅导员更重视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致力于提高自身学术知识和学历,同时物质生活的满足是基础,保证辅导员的工作收入和生活条件是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规划发展

图一 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统计

图二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程度

由上图一、图二可知,虽然大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还是不长,1―2年的占31%,3―5年的最多,占37%,两者共占68%。同时打算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的时间有15%的调查者选择了2―3年,选择3―5年的占41%,5―10年的占32%,10年以上占5%,终身(长期)的只占7%。由此可见,大部分高校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时间均不长,并且也不愿意长期从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大部分辅导员没有树立起职业化、专业化的思想,把辅导员工作当成是临时的暂时的,只是作为求职路上的垫脚石或跳板,一有机会就选择其他岗位或转正为专业教师。因此,辅导员从业人员不稳定,职业化发展程度不高。

图三 对选择辅导员这一职业的态度

图四 辅导员的地位和其他教师相比

根据对辅导员职业态度调查所得数据(见图三)显示,39%的辅导员非常乐意选择这一职业,28%的辅导员处于无所谓状态,27%的辅导员是迫于无奈,另外还有6%的辅导员不乐意从事这一工作。可见,辅导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热衷于辅导员这份职业。51%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的地位比其他教师低,35%的辅导员认为与其他教师相比没有地位(见图四)。可见,在现今高校中,辅导员的地位不高。

针对辅导员工作满意程度调查显示,表示满意和一般的分别占18%和60%,而有近21%的辅导员表示不满意。对工作稳定性的调查显示有21%的辅导员认为该工作是不稳定的,47%认为稳定性一般,只有2%的辅导员认为十分稳定。说明辅导员对自身职业了解不深,且对工作条件和待遇的期待没有得到满足。

图五 对今后的辅导员工作的规划情况

图五显示,47%的辅导员粗略规划过自己今后的工作,38%表示有过想法,10%表示从未想过,只有5%的辅导员详细规划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说明大部分辅导员没有详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调查表明大部分辅导员想要选择其他工作,占33%;22%选择提高学历成为专职教师;22%倾向于行政道路;只有14%选择继续在辅导员的岗位上奋斗下去。说明大多数辅导员没有树立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思想,把辅导员工作作为暂时性的工作。

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清,也没有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表明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并不乐观,辅导员“非职业化”现象严重。

3.各高校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支持

图六 所经过的辅导员培训的专业化程度

从图六、图七可以看出,辅导员的培训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十分专业的只占19%,而一般和不专业分别占34%和3%。而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安排也不合理,只有31%是定期培训,67%是偶尔培训。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是辅导员职业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培训专业化程度低必然影响辅导员职业发展。

图八 辅导员工作培训状况

图八显示,辅导员工作培训中实践能力的培训占最大比重,为24%;组织、领导能力的培训为19%;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各占21%、15%;而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所占比重很少,分别为6%和4%。说明高校对辅导员工作培训的内容分配不够合理,重学习、实践和组织能力而轻创新、人际交往和心理调试能力。高校应调整辅导员的工作培训计划,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为辅导员制定更切合的培训计划和内容。

图九 各高校辅导员管理体制

图九显示,认为辅导员管理体制十分完善的仅有4%,一般的占55%,不完善的占15%。同时有65%和17%的辅导员认为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激励机制十分一般和不健全。由此,必须制定一整套工作制度使辅导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完善辅导员的激励制度,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性。

通过调研发现,现在辅导员自身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是职业定位不清,很大部分没有详细的职业发展规格。辅导员应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规划,通过自身努力和学校、社会提供的机会和舞台,来获取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不断充实、发展自己。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激励机制,为建设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而努力。

大二辅导员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心理咨询技巧;辅导员;谈心谈话

谈心谈话是辅导员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最常见、最具操作性和效果显著的一种基本辅导形式和有效途径。其既是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与大学生的谈心谈话会涉及学生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在针对这些问题的沟通辅导中,特别是当涉及学生心理问题时,如何把握谈心谈话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决定因素。

一、高校辅导员在谈话中运用心理咨询技巧的必要性

(一)当前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实效性仍待提高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谈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现实情况下,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实效性则是值得深思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谈心谈话中辅导员过度把持了话语权。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辅导员高谈阔论、絮言碎语,而学生不知神游何方的景象。这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话语霸权式谈心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二是谈心谈话中人文关怀不够。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没有能够运用恰当的方式和技巧在第一时间同学生建立融洽的互信关系,导致学生无法敞开心扉来诉说问题,这样的谈话势必会造成谈话内容脱离生活,脱离问题本质而浮在表面,其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三是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有时候辅导员在谈心谈话中面对一般性的问题尚可应付,一旦遇到特殊对象和复杂问题则较为棘手。特别是当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时,很难用合适的方式实行真正有效的疏导和干预。

(二)辅导员谈心谈话中亟需科学理论和方法来指导

基于以上几点,辅导员的谈心谈话中亟需科学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而心理咨询的技巧则正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一方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教育者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如果符合学生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发展水平,就能为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促进发展。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1]。另一方面,从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工作实际来讲,当学生带着问题来咨询时,特别是涉及到心理问题时,如果脱离心理咨询的一般原则和步骤,依靠辅导员的个人谈话风格来引导,则很难起到效果,甚至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这时候,当辅导员掌握了一定心理咨询技巧时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心理咨询技巧与谈心谈话有机结合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2]十六号文件的要求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谈心活动进行了有机结合。同样,由教育部、卫生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也明确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的必要性。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3]因此将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方法、技巧运用在辅导员谈心谈话中,能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4]

二、试建一种基于心理咨询技巧的辅导员谈心谈话模式

基于辅导员谈心谈话与心理咨询技巧有机结合的必要性,笔者尝试建立一种基于心理咨询技巧的辅导员谈心谈话模式,该模式主要分为五个步骤,用于辅导员工作实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的开展谈心谈话工作,帮助大学生处理常见心理异常问题和其他问题。

(一)建立关系

在心理咨询中有一个专业名词叫作“共情”,它是指咨询员设身处地体会来访者的心理和情绪感受。共情有助于帮助咨询员与来访者建立一种信任的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关系,是心理咨询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5]在辅导员与学生的谈心谈话中,无论是涉及心理、学业、人际交往等带着问题的谈话还是其他了解性谈话、工作性谈话等,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共情,即进入正题之前辅导员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一些措施来与学生建立一个融洽的、相互信任关系。这些措施包括:创建一个安全、舒适的氛围,与学生建立基本的谈话规则,允许学生发泄情绪,认可学生寻求帮助的决定以及设置一个缓慢而深思熟虑的交流速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谈话开始阶段,辅导员应该让学生起主导作用,这样会鼓励相互之间信任关系的发展。

(二)评估和确定问题

在努力建立了一个相对融洽和相互信任的关系之后,辅导员需要将谈话转入评估和确定问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辅导员需要通过提问和共情式倾听来收集信息,以确定学生所处的状态和所面临的困难或问题。在完成这一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评估的重点应该集中在确定学生现在的问题、学生如何界定当前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的影响着他。要达到这些目的,辅导员一般会涉及四个方面的询问,包括询问学生所处的状态、确定学生当前机能水平是否因为问题而受到影响,确定学生所受困扰的水平以及其可能获得的解决问题的资源。整个过程中询问和倾听是帮助我们确定问题的两个手段。询问可以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其所处问题的促发因素而非纠结于过去的事件(讨论过去的事情不利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问题和问题的解决上,这样的谈论更像是心理咨询的范畴,我们必须明确,辅导员不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辅导员的谈话需要避免陷入严格的专业技能的范畴),而共情式倾听则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谈话,从而有助于信息的收集。

(三)问题的解决

当辅导员与学生双方已经就当前所处的问题和状态有了一定的认同并且掌握了这些问题的促发因素之后,谈话将进入解决问题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首先必须明确和纠正的一个经常性的错误是,辅导员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最好的选择并非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或是应该怎么去做,而是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优势上和能为学生提供帮助的任何支持性的资源上,从而告诉学生在当前的状况下,有哪些可供解决问题的选择,从而引导学生基于这些选择拿出自己应对当前问题的若干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里,辅导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突出学生的力量和以往解决类似问题的成功经验;二是要通过不同解释对学生关切的事情提供不同的视角并且鼓励学生探索新的应对策略;三是要正视学生逃避问题的情况;四是注重从学生的考虑中产生可选择的解决方案并且帮助其检查方案的明确性、实用性和现实性,最后辅导员需要尤其记住的是,帮助学生制定解决问题方案的同时我们需要促进学生达成情感的释放,这是整个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四)确定行动计划并且跟进

在引导学生提出了解决方案之后,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为其所处的问题确定一个明确的、现实的、具体的行动计划。这是一个一系列的工作,在接下来的谈话中,辅导员应该有序的引领学生按以下顺序进行:第一步是对上一阶段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确定出优先次序;第二步是帮助学生为需要完成的紧急任务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以及列出完成该计划所需要的支持;第三步是帮助学生检查可能会破坏计划的情况和其他难题;第四步是缓慢而小心的排练计划以确保该计划的每一步都是可以完成的;最后,辅导员需要同学生一起确定该计划的时间框架以及列出帮助其顺利进行的有关资源。

(五)结束谈话

结束谈话对辅导员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如果严格按照此谈话模式进行,两者之间常常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情感纽带,双方都有可能在结束谈话时表现的犹豫不决,并且如果在辅导员帮学生列出了解决方案以及完善了行动计划之后,谈话就到此为止,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效果。这个时候,我们不能简单将方案和行动计划的出炉视为可以结束谈话的标志,事实上,这是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为了增强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实效性,此模式别提出,辅导员在结束谈话时必须要做的一些事情,它包括:第一,和学生回顾谈话过程(即,发生了什么,讨论了什么,会发生什么以及应对计划);第二对学生完成计划的能力和通过此问题而获得的成长提出希望;第三提醒学生可选择的方案和行动在实施中可能会出现问题;第四,表扬学生直面问题并且用于寻求帮助的勇气。

[参考文献]

[1] 周妍,刘海东.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辅导员谈话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09,(25):107-108.

[2] 中发【2004】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3] 教社政【2005】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