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考试总结范例

大二考试总结

大二考试总结范文1

关键词:体育教育;学习倦怠;性别;年级

1前言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会从事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工作,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管理者是影响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同时也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运动训练人才的重任。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需具备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以及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等都需要在大学期间好好培养,然而出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出现了学习积极性差、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等学习倦怠的现象[1],这必然会影响他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鉴于此,本文对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为研究对象,研究选取山东省四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2013级到2017级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参考。

2.2.2访谈法

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近几年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待上课的态度(上课出勤率、课堂积极性)以及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学习成绩);通过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选择体育教育专业的动机,学习习惯以及对待考试的态度等。

2.2.3问卷调查法

本文选用我国学者杨丽娴根据国内大学生情况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山东省四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60份,有效问卷509份,有效率回收率为91%。

2.2.4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9.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有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2.5分析归纳法

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和访谈内容,对体育教育专业不同性别及各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归纳与总结。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特征

本研究采用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2]测量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其中各个维度得分越大表明其在此维度上的倦怠程度越高。因问卷中的每个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制,所以本研究取中间数值3作为参照数值进行比较。分析表1发现,学习倦怠的每题平均得分为2.856分,与参照数值3比较得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倦怠状况整体上表现为中等水平。进一步对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进行比较:行为不当这一维度的每题平均得分最高为3.185分;其次是成就感低这一维度的每题平均得分为2.73分,情绪低落这一维度的得分最低为2.711分;但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两维度的平均值相差甚微,仅为0.019;而行为不当这一维度的均值却远高于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两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差异较大。综合分析以上数据可知: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整体上表现为中等学习倦怠水平,且行为不当这一维度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最大。说明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大都能较好的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成就感,但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了不恰当的学习行为,如:未能计划和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没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课余时间很少安排学习,只有快要考试时才想起来读书等等。

3.2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不同性别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和差异

为研究不同性别的学生学习倦怠各维度的差异,以性别为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分析数据发现:体育教育专业不同性别学生学习倦怠总分及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两个维度的T检验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男、女生在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两个方面没有差异,且总体的倦怠水平相差不大,男生的倦怠总分稍高于女生的倦怠总分。而不同性别学生的成就感低这一维度的T检验结果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4,p<0.05),说明男生的成就感较女生低。究其原因可能是男生的心理预期过高,现实与理想又是相差甚远,受到挫折后,情绪易波动。再者,女同学的学习成绩普遍优于男同学,因为大多数女生的学习态度比男生的端正,而且学习的自觉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强。很多男生沉迷于电脑和网络游戏,还有的经常在宿舍睡觉、打牌、上网,因此迟到早退时有发生。在学习情绪方面,男生情绪更为低落,很难对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而当遇到考试、评优等情形的时候,大多数男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

3.3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各年级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与差异比较

以年级为变量,对学习倦怠总分及三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表3的数据显示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学习倦怠的总分均值分别为:55.15、59.54、57.87和53.56,说明学生的倦怠水平在不同阶段是存在差别的。观察图1可以发现各年级学生在学习倦怠各维度的差异情况,其中,情绪低落这一维度的差异较大,大二年级的学生得分最高,大一年级学生的得分最低,相差3.73分;在行为不当这一维度上,大四学生的最低,其余三个年级的水平相当;而在成就感低这一维度上则表现出得分随年级的增长而减少的趋势,但相差甚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还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倦怠总分和情绪低落方面的方差检验F值分别为2.523和5.053,其对应的显著性是0.038和0.002,在0.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认为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倦怠总分和情绪低落至少有一个年级与另一年级在这两个方面存在差异;而在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两个维度上四个年级之间无差异。进一步分析多重比较数据(表4)可看出,在学习倦怠总分上,大二学生与大一、大四学生之间存在差别,检验的显著性均为0.044,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二学生的倦怠水平高于大一和大四两个年级的学生。在情绪低落这一维度上,大一学生与大二、大三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别,大二和大三学生的情绪低落水平均高于大一学生,并且检验的显著性均低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分析说明大二年级学生的倦怠水平最高,且情绪低落是其最主要的表现;大四年级学生的倦怠水平最低。在情绪低落这一维度,大二年级学生的问题最为突出,其次是大三年级的学生,大一年级学生的得分最低;在行为不当这一维度上,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的均值相当,大四年级学生的均值最低,虽然各年级的均值经F检验的结果是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大二年级学生的均值(19.91)比大四年级的均值(16.94)高2.97分;而在成就感低这一维度上则表现出均值随年级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但相差甚微,即各年级学生在成就感方面没有差别。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在于大一学生刚刚考入大学,他们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因此还大都保持着高中那份学习热情。同时他们对大学生活也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同学和老师,促使他们想要更好地表现自己。另外,从课程设置来看,大一年级的课程相对较多,他们也不敢放松学习。而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经过一年以上的学习,对学校的环境渐渐熟悉了,但同时也发现了大学并不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于是有的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并出现一些不良的学习行为如逃课、不听课、不交作业等。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高年级学生逃课的现象比较普遍,因为他们对于如何应对学习和考试,己经有了自己的一套学习和应对方法,他们的目标是只要考试能过关就行,没必要考那么高的分。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因为大二、大三阶段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时期,如果错过了,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4结论

4.1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整体上表现为中等学习倦怠水平,且行为不当这一维度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成就感低和情绪低落。

4.2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男生的倦怠总分稍高于女生的倦怠总分;在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两方面没有差异;但在成就感低这一维度上,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的得分,说明男生的成就感较女生低。

4.3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各年级学生的倦怠总分有差异,大二年级学生的倦怠水平最高,大四年级学生的倦怠水平最低;其学习倦怠各维度的特点是:大二年级学生在情绪低落这一维度上的问题最为突出,其次是大三年级的学生而大一年级学生的得分最低;在行为不当方面,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的均值相当,大四年级学生的均值最低;而在成就感低这一维度上则表现出均值随年级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但相差甚微。

5建议

5.1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风建设;尊重个体差异,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加大对男生的督促和引导;教师应注意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5.2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科目的高效学习方法,督促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规范自己的行为,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参考文献:

[1]徐云.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及学习倦怠感的考试作弊行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

[2]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

[3]孙小娟.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新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08).

[4]陈家胜.学习倦怠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06).

[5]叶展航.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结构维度研究新进展[J].应用研究社会心理学,2012,133(4).

大二考试总结范文2

 

自Gardner和Lanbert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二语学习者学习动机进行分类和研究以来,在外语界学习动机就成为研究的热点。ZoltanDornyei认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中的学习者层面正是学习策略对动机产生作用的主要范畴。   近年来我国学者研究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文献多以本科生为考察对象,研究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较少。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群体,高职学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笔者基于以往对学习动机的研究,探讨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特点,并提出激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在心理学上,Child认为动机包含启发我们去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过程。乐眉云认为二语习得中的动机是学习者对第二语言学习的激励、需要或渴望。国内学者华惠芳、高一虹等对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证明:中国大学生有80%属于纯粹的“证书动机”。学生的动机类型可大体分为工具性、文化性和情景性。本文将国内关于语言学习动机的类型进行整合,来描述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情况,调查的全面性和普遍性有助于调查结果的分析。   二、研究设计   1.样本   本研究分别选取了东北、华北、广州三地的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北京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北京人文科技大学和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区分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参加调查的人数256人。   2.研究的问题   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和特点是什么?如何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方面的指导作用?   3.研究方式和方法   调查问卷和座谈;运用统计学中的均值、百分比和方差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   4.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是笔者通过查阅了大量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资料,并在对30名高职学生进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设计而成。   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调查受试者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入学成绩;第二部分是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进行调查,共八大项,包括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情境动机、出国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个人发展动机、信息媒介动机、竞争动机;第三部分是对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状况进行访谈形式的调查。   5.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发出的256份调查表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答卷245份,有效率为95.70%。将有效答卷输入计算机并进行各项动机类型的均值和方差的统计计算,然后,对访谈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三、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多元分析   1.动机整体趋势分析   所有被调查学生8类动机与调查时设定值的百分比值分别为:内在动机为54.328%;成绩动机为77.229%;情境动机为68.695%;出国动机为46.109%;社会责任动机为63.459%;个人发展动机为75.144%;信息媒介动机为64.443%;竞争动机为54.245%。其中成绩动机的比值最大,反映出考试还是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的主导;其次是个人发展动机,说明学生对英语重要性的认同和英语对择业的重要性的肯定程度较高;出国动机的比值较小,说明它不能成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动机。   2.地区差异分析   根据地区差异数据统计得出:从均值上看(各个动机比值上限设定为25),各地区差异不大,突出的是沈阳农业大学高职院学生的各项动机值居于首位或者前列,数值分别为:内在动机为16.1;成绩动机为18.2;情境动机为11.9;出国动机为6.2;社会责任动机为9.8;个人发展动机为17.3;信息媒介动机为6;竞争动机为5。   通过仔细研究发现,沈阳农业大学高职院学生全部是高中毕业,这可能是影响其各项动机较高的主要原因。   3.男、女学生对比分析   根据男、女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数据统计的结果做出如下分析:从均值上看,男生、女生的社会责任动机分别为9.40和9.63,其百分比分别为62.68%和64.23%。男生、女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基本相同,没有显著的差异,说明性别差异对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不大。从方差值上看,两者在社会责任动机上的差异较大,男生数值的方差较大说明对英语的社会责任认识共性较少,而女生差异性较小,说明对英语学习的社会责任认同普遍一致。   4.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动机对比分析   根据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动机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从均值上看(各个动机比值上限设定为25)可以做如下分析:大二学生的内在动机(大二学生达到16.1而大一学生为14.9)的强度略大些,说明大二学生初步形成了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大二学生的成绩动机(大二学生达到17.2而大一学生为15)明显增强,由于此时的学生面临英语过级考试的压力,使学习动机发生转化,成绩动机凸现。而大一新生高考之后的成绩动机变小,跟考试压力暂时不存在有关。大一和大二学生的个人发展动机(分别为19.7和18.2)明显高于其他动机,说明大多数学生具有打造美好未来和理想就业的长远动机。   5.文科理科学生对比分析   根据文科理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数据统计结果,可以做如下分析:从均值和方差上,可以看出文理科学生的学习动机基本一致,有的甚至完全相同;但是在方差上(上限为100),理科学生部分项动机的差异比文科学生略小些:内在动机为67∶74;成绩动机为31∶32;情境动机为31∶33;出国动机为22∶24;社会责任动机为35∶36;个人发展动机为36∶38。可以推断他们理性思维和专业性质可能成为影响其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但不是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p#分页标题#e#   6.访谈及结果分析   2009年6月对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营销班4名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到的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是大学期间英语学习时间的不足(缺失)是英语学习动机形成的巨大阻碍。   二是无系统的学习方法是影响英语学习兴趣动机的主要原因;   三是高职学生认识到英语在工作竞争中的重要性和竞争优势,但只是在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才做出强烈的反应,并不代表他们始终将这个动机和英语学习结合在一起。   四、英语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的策略,笔者对高职英语教学方面提出几点策略:   第一,努力使动机强度最大化,将成绩动机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其它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培养。   第二,强化学生们普遍认同的个人发展动机,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计划学习英语的时间。   第三,引入社会责任动机,开阔学生视野,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在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上,教师应该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兴趣引导。   第四,在大一阶段,要对学生进行动机激活和正确引导,消除大一新生的高考过后万事大吉的心态,如可以开展全校性的新生英语学习讲座,任课教师也可以将每学期第一堂课设计为英语学习动员课等等。   第五,对于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动机正确引导和利用,不要盲目地干预。对于放弃英语学习的学生,教师应该对他们给于更多的关怀和指导,和他们做朋友,平等交流,找出根源,帮助他们走出困惑,采取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策略,并教授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在分析时发现,竞争性动机是高职学生最薄弱的动机,所以这个动机的培养应该得到重视。因为高职学生是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不同于高中生和本科学生,他们的竞争意识没有本科生那么强,也没有高中时候那么大的压力,因此高职教师应该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创新,以提高学习的竞争意识为目标,以竞争性活动为内容,从而使学生形成持续性的学习动机和竞争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大二考试总结范文3

【关键词】医学检验;教学模式;应用效果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话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既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现代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在既往研究[1]的基础上,再次分析现代教学模式在医学检验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老师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杨胜园[2]将其应用于《卫生检验检疫实验技术》实践教学,结果证明该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归纳总结和表达交流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种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课堂教学模式。

2TBCL结合EBLM思维教学模式

李敏等[3]以长沙医学院2015级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班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1班102人为实验教改班,采用TBCL与EBLM思维教学模式授课;2班103人为普通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实验班在英语四级一次性和总通过率、英语六级通过率、计算机二级一次性和总通过率、主持校级省级和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参加社会调查人数、发表文章和核心期刊文章篇数优于普通教学对照班,两班大一总成绩和均成绩差异无显著性,但优秀率和及格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大二大三两班总成绩、平均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实验教改班3年来平均成绩、优秀率、及格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班;调查问卷以及座谈会结果表明实验教改班每学年对教学效果以及能力提高方面的认知,第一年收效不明显,但随着入学时间增长,随着学习的深入大二尤其大三对教学效果和能力提高的认知更彻底。说明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应用TBCL结合EBLM思维教学模式优势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明显,能更好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

3BOPPPS教学模式结合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方法

沈昕等[4]采用实验对照方法随机选取并将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68名本科生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BOPPPS教学模式结合C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方法。结果表明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包括总成绩、理论识记部分成绩和临床病例分析部分成绩)均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教学方法在有助于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及提高临床综合分析能力方面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可见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中,采用BOPPPS教学模式结合CBL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临床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4任务教学法结合临床见习模式

冷淑萍[5]选择采用传统教学法的2016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作为对照组,选择采用任务教学法结合临床见习模式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17级学生作为实验组。结果表明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见习活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见习在端正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兴趣、对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知识临床应用的明确性等方面得到学生广泛认可。可见任务教学法结合临床见习模式更有利于高职医学检验人才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5基于TBL的PBL教学模式

贺颖等[6]选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46名学生的实验班采用基于团队学习(TBL)的以问题为中心(PBL)教学模式,以口腔专业45名学生的对照班采用LBL授课。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期末闭卷考试实验成绩、平时实验成绩、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实验班95%以上学生认为TBL与PBL混合式教学非常有必要,希望继续开展此种教学方式;实验班90%以上学生认为TBL+PBL教学有助于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理解实验的意义和原理,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并且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可见基于TBL的PBL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微信平台辅助问题导向式教学法

大二考试总结范文4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学习效果;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随着“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不断完善,美国《地平线报告》(高教版)自2012起至2017年间,已6次将这一学习模式的普及视为促进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1]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定义可归结为:按学习需求,将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结合,优化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学习体验的学习模式。对混合式学习的研究总体偏重定义、特征与意义价值的界定,学习模式构建和课程设计研究较多,而有效性的实证研究较少,[2]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赵国栋与原帅(2010)认为:如果提高师生互动程度,会显著提高学生的混合式学习满意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3]二是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研究,张成龙等(2017)发现: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参与理工类课程学习的男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上要好于女生[4]。由于尚在探索阶段,该模式下影响学习效果的要素分析仍有待后续细化研究。本文希望通过实证研究浅析: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大学生的个人因素与教学设计因素中,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二、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国际贸易模拟”课程设计

“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有专属课程网站,采用线上线下相混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历一笔出易的全过程操作。为提高学习效果,课程实行了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包括:每个交易步骤均安排“师生面对面学习”环节,即:现场实习;在此之前,学生可按课程进度结合配套教材预习相关操作技能;在现场实习时,教师除了开展专题讲座外,学生还可与同学讨论并最终独立完成交易任务,操作文件均需在线提交,此后学生可统一查看操作示范文件。课程设有期末考试,以闭卷机考形式考评学生是否熟悉交易流程且掌握有关操作技能。

三、数据分析

(一)调查方法与变量设定。本研究运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其内容:一是被调查者的个人因素;二是课程教学设计因素对学习效果影响情况的调查。被调查者均为同一学期学习“国际贸易模拟”课程的学生,共享同一课程平台,且享有相同的课程内容及进度、考核时间、考核形式与内容。相关变量解释说明如下:(见表1)。

(二)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本调查问卷的发放日期为2018年6月14日,回收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21日,共发放问卷143份,共回收116份,其中无效问卷为28份,有效问卷为88份,问卷回收率为81.1%,回收有效率为75.9%。问卷借助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主要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通过SPSS21.0软件分析,调查问卷的信效度评价结果Cron⁃bach‘Alpha系数为0.725,α系数大于0.7,说明本次问卷的信度佳[5](吴明隆,2010);运用Barrlett球度检验和KMO检验方法,对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可能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其结果是:Barrlett球度检验的p值为0.000,而KMO值为0.614,这表示问卷中的解释变量均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四、实证结果

(一)个人因素。有效参加调研的88名学生中,女生居多有53人(60.2%),男生35人(39.8%);所在年级以大三为主共有59人(占67%),其次是大一有20人(22.7%),大二有9人(10.2%);所学专业为国际贸易的有36人(40.9%),非国际贸易专业的为52人(59%)。

(二)教学设计因素。有关教学设计因素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相对而言,最受学生认可的是“课前预习”(M=4.76,SD=0.429)与“完成相关操作后查看操作示范”(M=4.73,SD=0.448)这两项安排,而对于“同学间相互讨论”的认同程度(M=4.28,SD=0.660)相对较低。(三)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分析以体现“学习效果”的学生期末考试得分为“因变量”,以学生的个人因素与对各项教学设计因素的认可程度设为“自变量”(相关变量赋值,详见表1),其中虚拟变量有:年级、对教程、现场实习、课程讲座、同学间相互讨论的认可程度,对上述所有影响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筛选方法为“输入”,虚拟变量的对比为“指示符”,参考类别为“最后一个”,得到的结果如下:(见表2)。其一,各项自变量对学习效果影响的回归模型的整体模型显著性检验χ2=67.779(P=0.000<0.001),达到显著水平;而Hosmer-Lemeshow检验值=14.864(p=0.062>0.05)未达到显著水平,表示上述九个自变量所建立的回归模型适配度非常理想。其二,从个别参数的显著性指标看,“年级”与“对讲座的认可程度”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这两个自变量与反映学习效果好坏的高低分组别间有显著关联,可有效预测学习效果,且所在“年级”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大于“对讲座的认可程度”。其中,“大一”和“大二”相对于“大三”年级,其胜算比分别为0.022与0.055,由此可知:“大一”和“大二”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可能均显著低于“大三”年级。相对于“认可课程讲座”,“非常认可课程讲座”的学生取得的学习效果更好。其三,从预测分类正常率交叉表看,原先44位高分组的观察值按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类预测,有40位被归类于高分组(分类正确)、4位被归类于低分组(分类错误);原先44位低分组的观察值按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类预测,有39位被归类于高分组(分类正确)、5位被归类于低分组(分类错误);整体分类正确的百分比为89.8%。

五、讨论与启示

(一)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学生个人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据研究结果显示:个人因素中仅有“年级”能够有效预测学习效果,而“性别”与“专业”对被调查者的学习效果无统计学意义。各年级中,“大三”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这可能与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有关。在学习动机上,相对于“大二”和“大三”,“大一”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体系尚不明确,对学习环境也不熟悉,导致“大一”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显著低于二、三年级的学生[6](刘淳松等,2005)。在学习能力上,经历两年大学学习的“大三”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且随着学习层次的深入,初步接触科研训练而需要获取大量文献资料,接触更多的网络平台,致使学生学习能力随年级递增而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7](尚爻等,2015)。学生的年级差异,或许可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现场教学加以利用,将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既可方便学生间互助学习,也可由差异性让学习过程变得有趣而激发学习兴趣。但个人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还与课程内容有关,张成龙等(2017)对参与理工类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实践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适应性没有显著性差异。

大二考试总结范文5

【关键词】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学习;成长;满意度;年级阶段

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的质量是卫生健康人才建设和更好地为保障国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的关键[1]。党中央将“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给卫生行业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制定并实施全新健康人才发展战略提出了迫切的要求[2]。《“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推进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3]。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卫生管理人才教育与卫生事业发展有所脱节[4]。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也是国家对高校评估的内容之一[5]。因此,本研究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对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进行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以数据为依据,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学习机会提供和资源投入的评价及其对取得成绩和发展状态的满意程度,总结医学管理人才成长规律,为构建卫生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1理论基础

美国学者B.J.Zimmerman从学习动机、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行为表现、学习的社会性6个方面对自我学习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自我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学生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者能有效识别学校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并及时根据学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出调整[6]。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的定义可理解为:学生通过主动诊断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习所需人际及物质资源,运用学习策略取得的学习成长效果与学习成长目标比较后形成的心理状态。本研究提取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中的感受为关键指标,调查卫生管理专业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为医学管理人才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2研究设计

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某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专业2015—2018级本科学生,数据收集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个部分:1)一般信息:调查对象基本情况;2)学生对专业的认知;3)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的评价。调查问卷以范晓等人于2017年提出的《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初始量表》为框架进行设计,大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满意度量表主要包括了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与条件、学习成绩、发展状态4个维度[7]。要求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对条目所述内容选择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选项分为完全不符合、不符合、基本符合、符合、非常符合5个级别,分别记1、2、3、4、5分。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为该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全体本科生,共计137人发放问卷;实际收回137份,其中有效问卷137份。大一41人,占29.93%;大二31人,占22.63%;大三30人,占21.90%;大四35人,占25.55%。年级分布较为均衡。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能初步了解该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3结果分析

3.1学习态度。3.1.1学习的主动性。该专业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A1-A9题平均值为3.47,9个题目中得分均值大于3的有8个,占全部题目的88.89%,说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况良好。A6(我总是独立地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A7(我通常会主动参加课外活动)、A3(我总是能够坚持提前到教室准备听课)的均值较高;得分均值较低的为A2(我比较注重课前的预习)。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A1-A9题得分的平均值,不存在组间显著差异,F=2.428,P=0.068。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边际平均值情况,发现四个年级的学习主动性存在波动性,呈现大一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强,大二年级有所下降,大三年级有所上升,大四年级又有所下降的趋势。3.1.2学习的求知欲。该专业学生在学习的求知欲A10-A13题的得分平均值为3.13,4个题目中均值大于3的有3个,占75.00%,说明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较强。其中A12(我经常自己查阅资料来判断和理解一个观点)平均分最高;A11(我经常对一些权威观点表示质疑)平均分较低。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求知欲A10-A13题得分的平均值,组间存在显著差异,F=3.367,P=0.02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边际平均值情况,发现四个年级总体呈现出大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较强,大二年级明显下降,大三年级有所上升,大四年级进一步升高的趋势。另外,相较于其它年级,大二年级,学习的求知欲情况较为不足。A11(我经常对一些权威观点表示质疑)平均分最低,A10(我常常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经典著作)、A13(我经常主动去听各类讲座)的均值分数低于3分。3.1.3学习的意志力。该专业学生在学习的意志力方面所涉及题目A14-A17得分平均值为3.07,4个题目中均值大于3的有2个,占50.00%,说明学生学习的意志力情况相对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其中A15(我总是努力克服困难完成课外作业)平均分最高;A16(我常常希望考试时获得一些投机)、A14(我常常因为一些社会活动影响学习)平均分较低。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意志力A14-A17题得分的平均值,组间存在显著差异,F=3.778,P=0.01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意志力边际平均值情况,发现四个年级呈现大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意志力较强,大二年级稍有下降,大三年级有所上升且最高,大四年级保持在较高水平的趋势。另外,对于其它年级,大二年级A17(我经常对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进展)均分相对较低,且低于3分,说明大二年级学生学习计划性不足。

3.2学习环境与条件。该专业学生在学习环境与条件B1-B14题的平均值为3.49,14个题目均值均大于3,说明当前的学习环境与条件能够令学生满意。其中B3(我认为本专业任课教师教学质量多数令人满意)、B10(我对学生办公室的指导与服务感到满意)、B14(对学院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感到满意)平均分较高;B4(我认为目前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能满足我毕业时的就业职业能力要求)平均分相对最低。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环境与条件B1-B14题得分的平均值,组间差异极为显著,F=8.190,P<0.000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环境与条件满意度边际平均值情况,发现四个年级呈现出大一年级学生对学习环境与条件满意度较高,大二年级稍有下降,大三年级有所上升,大四年级又有所下降的趋势。另外,对于其它年级,大二年级学习环境与条件满意均分相对较低,B4(我认为目前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能满足我毕业时的就业职业能力要求)分数最低。

3.3学习成绩。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成绩C1-C7题的得分平均值为3.19,7个题目中均值大于3的题目有5个,占71.43%,说明学生学习成绩情况较好。其中得分较高的是C7(我满意自己参加的社团活动)和C6(我满意自己参加的文体活动);题目C4(我的外语水平符合预期目标)得分较低。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C1-C7题得分的平均值,组间存在显著差异,F=5.478,P=0.00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对学习成绩满意度边际平均值情况,发现四个年级呈现出大一年级学生对学习成绩满意度较高,大二年级下降明显,大三年级明显上升,大四年级趋于平稳的趋势。另外,对于其它年级,大二年级对学习成绩满意均分相对较低,C4(我的外语水平符合预期目标)分数最低。

3.4发展状态。该专业学生在发展状态所涉及的题目D1-D15平均值为3.55,15个题目均值都大于3,说明学生发展状态较好。其中得分较高的为D11(我能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竞争)、D9(我能够顺利协调各种人际关系)、D4(我总是能够从挫折中及时调整)、D5(我能够正确地撰写专业文稿)、D14(我对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充满信心);D15(我总是能够找到与众不同的解决办法)平均分相对较低。该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状态D1-D15题得分的平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F=1.208,P=0.309。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对发展状态满意度边际平均值情况,发现大一、大三年级学生对发展状态满意度较高,相对于大一年级,大四年级对不同题目的满意度差别趋于明显的情况。

4对策建议

4.1关注中间年级与关注两端年级相结合。通过调查发现该专业从大一到大四呈现:一年级学生自我学习和成长满意度较高,二年级下降,三年级上升,四年级趋于平稳的趋势。相对于其它年级,大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环境与条件、学习成绩、发展状态4个维度的平均分都相对较低。这种情况符合众多学者提出的“大二低谷”现象[8-9]。大一年级学生处于新的环境和学习要求适应阶段,学校和教师对一年级教育投入较多,学生自我成长满意度相对较高。大四年级学生面临着毕业和就业的压力,学校和教师也会投入相对较多的精力帮助大四学生顺利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而大二年级的学生在熟悉学校和大学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对学习环境与条件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对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状态形成诸多迷茫和不确定[10]。这一年级阶段的学生是非常需要学校和教师给予较多的引导的帮助的。

4.2学生自我成长体验与成长方法传授相结合。虽然总体来说该专业学生自我成长满意度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学习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不注重课前的预习,认为大学课程不需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部分学生因社会活动占用过多精力,削弱了学习的意志力。自我成长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是通过自由自觉的活动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11]。在内在学习动机激发下,大学生应该能够识别学校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并及时根据学习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做出调整,但外部的教育对自我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自我成长阶段也需要教师积极传授“自我成长的方法”,例如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如何合理安排社会活动和学习等影响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问题。高校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应该针对这些问题,以主题班会或课下交流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大二考试总结范文6

 

医德问题一直是医学界永恒的话题,医务人员高尚医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从医学生到医生一脉相承的系统工程,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将直接影响医疗卫生系统的职业道德、行风建设。2011年,卫生部倡导的注入医德新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已经深入人心,但医德滑坡引起的医患纠纷却一直是医疗界难以克服的顽疾,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1]。   1调查对象   笔者选择了“公共思想政治课课堂行为倾向调查分析”为问卷主题,通过调查泰山医学院大一到大三的400名学生临床医学、影像、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公共思想政治课开设时间、上课率、到课率及上课表现进行随机调查,对目前医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结果   为了能够通过客观的调查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并解决问题本次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为96.5%。其中男生185人,占47.9%%,女生201人,占52.1%;大一学生150人,占38.9%,大二学生119人,占30.8%、大三学生117人,占30.3%,见表1、表2。   3讨论   3.1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行为表现分析   3.1.1显性逃课得到遏制,隐形逃课难以根除   大学生逃课几乎是全国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据调查,高校专业课逃课率是20%,基础课是25%,哲学、政经等公共课在50%以上。大学生逃课已经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针对大学生逃课这一普遍问题,各大高校普遍采取了上课点名、学生出勤和考核成绩、升留级制度挂钩等一系列强制措施,对遏制逃课现象起了一定的作用。从表2课堂出勤情况统计数据看,泰山医学院思政课的的出勤率达到70%以上,而大一思政课的出勤率到达了80%以上。虽然高校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解决了大学生显性逃课(是大学生在自己不想上课的情况下选择不到教室上课)的问题,但却不能解决隐形逃课这一顽疾(即学生按时来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际上“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早就不在课堂上,只顾做自己的事)[2]。在课堂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得到了相当部分同学的赞同,而且越到高年级认同率越高。   3.1.2隐形逃课课堂行为表现从学生课堂行为表现   调查显示,大一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要高于大二、大三学生。1/2以上的大一学生认真听讲;大二、大三学生认真听讲的只占到1/3左右,而且呈现越到高年级认真听讲率越低的趋势。从对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认识态度看,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医德教育在自己未来医生职业中的重要意义。但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范围内的不同科目学生认真听讲的比例有很大差异。表2调查显示,与考研有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学生的听讲率远远大于重要但不属于考试科目的医学伦理学课程。从医学生隐形逃课所从事的与课程无关的活动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倾向选择阅读与课程无关的书籍。而在选择所读书目的类型上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大一学生选择做与课堂无关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看休闲娱乐书居多;大二、大三学生看与考研、就业有关的英语书、专业书居多,而且大二、大三学生选择看英语和专业课的比例远远大于大一学生。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医学生已经意识到大学时光的宝贵与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但对学习内容却采取了功利主义的态度,课堂上所从事的活动内容大多与考研、就业有着必然的联系,并且年纪越高功利主义学习态度越加明显。   3.2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3.2.1医学生功利主义学习观的表现   功利主义(Utilitarian),又称功用主义或乐利主义,最早由西方的哲学家边沁所提出,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其实质在于将行为的后果或遵循行为规则的后果能否有助于所有当事人功利(快乐、安康、利益、益处、效用、偏好与幸福)总量的最大化视为其是否合乎道德的标准。功利主义学习观在高校教育中体现为强调追求人生幸福和利益的最大化,把个人利益放在社会利益之前,并强调实用的课程体系,注重实用性和效益。调查显示,针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和严重的就业压力,医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观也日渐凸显,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待所授课程采取了极端功利态度,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不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都简单地分为有用和无用两大类。与就业、考研有关的课程如英语即有用必须学好、学精,由此英语课逃课率极低,即使是对英语毫不感兴趣的学生也采取了按时上课的态度。相反,如对与就业、考研没有实际价值的课程如公共思想政治课甚至某些专业课因为不属于考研科目而漠视逃课[3]。   3.2.2功利主义学习观对医德教学效果的影响   在这种功利主义学习观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医学生没有意识到医德教育重要性,一切学习内容均围绕着考研、就业为中心。面对严重的就业压力,考研成为绝大多数医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和动力。(据泰山医学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泰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共有本科毕业生1062人,900人报名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考试,报考率为85.1%),因而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有用课程所谓提高专业知识和应试教育指导下的英语水平的提高上,(教育部规定所有大学都要开设外语必修课。结果是本科生的外语课时加上课余时间都要用于外语学习,要占他们大学有效学习时间的30%)而恰恰忽视了与专业知识同等重要的医德教育。这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导致高校医德教育有名无实,医德不断滑坡。   4对功利主义学习观的规制与提高医德教育教学效果的对策   4.1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效益观是提高医德教学效果的前提   正视目前的医德现状,功利型学习态度与医德滑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不从根本上淡化、消除医学生的功利学习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与措施,那么功利主义学习观对医德的阻碍,将不断延伸于未来的医护工作中,导致职业活动中变本加厉的利益熏心,医德沦丧。针对学生隐形逃课与显性逃课的功利主义学习态度问题,有学者提出创新课堂座位管理制度,即将学生的座次与成绩考核挂钩,促使学生主动往教室前排就坐,使得教室前面若干排座位座无虚席,学生主动在座次表上签名之后,每一位学生的到课、听课状况便受到有效约束,其到课、听课状况将成为教师考核学生成绩等有效措施[4]。另有学者提出完善考试制度应加大学生平时出勤、作业、实践、课堂参与的比重,使其至少占50%,减少期末终结性评价的比重等。这些措施确实从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隐形逃课,但须看到,改变医学生功利主义学习观,单纯的“堵”是解决不了问题。必须从根源出发,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通过各种渠道使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进行思想上疏导、观念上转换,进一步提高对医德的认识,坚定其医德信念。#p#分页标题#e#   4.2创新授课方式、完善体系内容、加强管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4.2.1改革授课方式、提升教师授课的吸引力   从各大医学高校目前的情况看,思想政治课大多采用大容量课堂教学,人数过多,类似讨论等一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活动难以展开,给学隐形逃课提供了机会,教学效果难以保证。针对这一问题,应当与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协调,尽可能的采用小班制形式授课,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以保障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授课水平,避免照本宣科,枯燥无味的授课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医德教育的实效性。   4.2.2加强医学院校德育体系建设   从医学生到医生的培养、成长、成熟的每一个阶段,都需建立一套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统一的医德教育体系。同时可借鉴新加坡的成功先进经验,增加传统文化教育的必修课,对医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规范和道德知识教育,使医德教育和医疗技术教育一样,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4.2.3加强教学管理   相关部门与任课教师应加大对学生平时出勤、作业、实践、课堂表现监督检查力度,把出勤、作业、实践、课堂表现等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   4.3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进行全方位法治建设为根本   医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态度原因错综复杂,其真正的、最深层的原因是教育体制问题。在现行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仍占据主导地位,一些学校已经抛弃了学术神圣的传统,完全按照市场化的功利主义逻辑进行运作,以各种经济指标管理教学和科研;在经济利益刺激下盲目扩招造成教学质量下降;各种文凭班、老板班让大学沦为钱权交易的场所;为了追求就业率,不惜在就业数字上大费周章。此外,教师们热衷于拿各种课题,流连于各种评奖,大学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科研数量轻科研质量;重实用性研究轻基础性研究的不良倾向。这种功利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导致了医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态度。因此,高校教育制度改革才是解决医学生功利主义学习观的根本所在,其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只能起到修修补补的作用[5]。建立一套从培养、评价到就业的教育体制,才能在高等教育领域内进行全方位法治建设。   4.3.1改革高校教育招生、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诸多高校有行政化倾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始终把高校看作它们附属的事业单位,这表现在政府对学校的定位、学科的审批、校领导的产生和任用、职称的评定、项目的审批、财政拨款的额度,甚至学生入学标准、博士点的审批等事关高等教育大局的诸多方面,都属行政的范畴。管的过多必然导致高校缺少自己的办学自主权,不能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学校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逐年的就业压力加大。因此,高校必须进行一系列“去行政化”的法治改革,真正实现高校自主办学权,自主依法治校,为高校的自主发展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改革课程设置,强化专业课、人文社科课程,淡化英语课等工具型课程,尝试取消四级考试与学位挂钩、六级考试与就业挂钩的潜规则、实现专业知识与医德情商的综合提高。   4.3.2改革高校教育评价体系   升学率、考研率目前已经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砝码,诸多高校以功利为目的,以学生考研作为高校宣传招生的招牌,同时造成医学生畸形的“不签就业书,不发毕业证”等被动就业的情形,而至关医学生职业声誉的医德教育早已被抛之脑后。针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要理清思路,作出相应思考和政策调整,建立合理的高校教育评估体系,摒弃高校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改变医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现状,做到标本兼治。   4.3.3完善就业体制,解决后顾之忧   如果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后顾之忧,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将会自动被挖掘,医学生的医德提高也就不是空中楼阁了。一方面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就业的各方面保障工作,切实为促进医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机会及各方面保障。同时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要贯穿于整个医学生学习生涯。对大一学生可通过思政课进行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医生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开展个性心理和职业适应性测试,让医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特长等,有的放矢的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当然,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医疗行业的医术医德,更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尽快启动和加快教育的法制化进程。

大二考试总结范文7

[关键词]家庭合理用药;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改革

家庭合理用药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1]。如何合理地使用家庭备药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由于用药知识普遍匮乏,自我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安全用药认知度均不高,我国居民的家庭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2]。大学生作为接收新思想、新技术的前沿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材,其合理用药知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多项调查结果显示,非医药学专业大学生用药知识缺乏,用药依从性差,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之处[3-5]。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由于没有医药学及相关专业,专业教师缺乏,开设合理用药健康教育课程的不多。大学生仅有的少量合理用药相关知识多是通过网络获取,所以有必要开设家庭合理用药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家庭用药知识教育,使其获得更全面、更专业的合理用药知识。自2017年春季学期以来,我们面向青岛大学本科学生开设了《家庭合理用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春季《家庭合理用药》课程选修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包括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学生;其中,大学二年级学生61人(49.2%),大学三年级学生59人(50.8%)。

1.2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常用术语和基础知识,熟悉家庭常备药物的种类、作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提高安全用药意识,以及合理选购、使用家庭常备药品的能力,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避免滥用药物,减少药源性疾病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提升健康素质,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及自身综合素质。

1.3教学内容

本课程首先介绍药物的基本知识,然后从家庭购药、对症选药、合理用药、不良反应、相互作用、正确保管药品等方面,介绍家庭常备药物的合理使用,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教学内容分为概论部分和各论部分。概论部分包括:药物的基本知识(2学时),药物剂型及正确使用方法(3学时),正确服药方法(2学时),药物相互作用(2学时),药品不良反应和防治(2学时),药物与药物、饮食与药物、疾病与药物(2学时),特殊人群家庭用药(2学时)。各论部分包括:感冒、发热的药物治疗(2学时),消化系统常见病用药(2学时),抗过敏药物和眩晕药的合理使用(2学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2学时),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3学时),皮肤科用药(2学时),中药的合理使用(1学时),科学管理药箱(1学时)。

1.4教学方法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具体方法如下。①通过设计自学作业、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建立师生互动渠道,分享网络视频、电子书和精选网络资源链接等方式引导学生课前学习,充分发挥课前自主学习的作用,使学生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推荐有代表性的科普用药课外阅读书目,引导学生课内外自主探究,完成知识内化,达到学以致用。②在课堂讲授环节,注重将专业医药知识生活化后融入到教学中,多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述,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学生更容易接受专业知识。③在课堂讲授环节,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间歇安排2~3个学时设置病例分析题和研究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④根据各论部分每节的课程内容安排,课前由教师指定主题,学生主动收集、学习和总结相关教学内容,每次课前5~10min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成学生PPT汇报、互动交流等。⑤通过课后书面作业、自学作业完成情况等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采取帮助措施。

1.5师资队伍

承担青岛大学《家庭合理用药》教学的老师均为药学院药理学系的专业教师,他们熟知并精通药理学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知相关疾病和临床药物的治疗现状,多年来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和《神经药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本课程的授课教师共有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自开设该课程以来,每学期进行1~2次集体备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相关培训和学习工作,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自开设该课程以来,我们以校内集体备课和课堂为载体,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整个师资队伍成长。重视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工作,开课以来10余人次参加外出教学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研究导向型教学等。丰富的培训内容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有效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1.6考核方式

《家庭合理用药》课程考核以学生能力达成为导向,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将学生学习过程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采用3次平日作业、论文+PPT汇报、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根据内容安排布置3次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3次作业占总成绩权重为30%;全部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需要上交一份课程论文,每人上交的论文成绩所占权重为20%;以小组为单位以PPT形式汇报课程论文内容,小组汇报成绩所占权重为10%;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权重为40%。PPT汇报方式:10人为一组,每组推选一位同学代表汇报,汇报时间为5min,2位任课教师对PPT材料和汇报进行点评并打分,取平均值作为该小组每位成员的得分。

1.7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通过“对分易”平台发送匿名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单选题,共有6个调查题目。分别是:①您认为本门课程的难易程度如何?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合理用药的基础知识,熟悉家庭常备药物,提高安全用药意识和能力,您认为这个目标是否能达到?③您认为本课程内容编排能否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和知识性?④您是否同意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⑤是否同意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⑥您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内容是问答题,共有2个调查内题目:①您认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建的措施;②如对课程教学内容外的常见疾病用药感兴趣,请告知。

1.8统计学处理

应用Origin8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珚x±s形式表示,数据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One-WayANOVA)、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

共回收调查问卷103份,问卷回收率为85.8%,有效率为100.0%。93.3%(93/103)的同学认为本门课程通俗易懂,9.7%(10/103)的同学勉强理解,没有同学认为难以理解;86.4%(89/103)的同学认为“能够”达到教学目标,11.7%(12/103)的同学选择“比较可能”,1.9%(2/103)选择“基本不能”;89.3%(92/103)的同学认为本课程内容编排“能够”突出科学性、实用性和知识性,9.7%(10/103)的同学选择“比较可能”,1.0%(1/103)的同学选择“基本不能”;85.4%(88/103)的同学同意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7.8%(8/103)的同学选择基本同意,6.8%(7/103)的同学选择不同意;92.2%(95/103)的同学同意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7.8%(8/103)的同学基本同意,无人不同意;81.6%(84/103)的同学满意教师授课,14.6%(15/103)的同学比较满意,3.9%(4/103)的同学一般满意,无人不满意。针对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内容,个别同学反映部分教学内容难以记忆和理解,例如药品名称、具体的药效发挥过程,建议增加视频和图片的课堂使用频率,增强课程趣味性;还有个别同学提出增加避孕药、妇科疾病用药、精神疾病用药、高血压和糖尿病用药、急救药品等教学内容。

2.2课程成绩

作业完成率为95.8%,不能按时提交作业的学生该次平时作业成绩记录为0分,3次作业平均成绩为(85.85±20.42)分。96.7%同学高质量提交了课程论文,未提交论文者该项成绩记录为0分,课程论文+PPT汇报平均成绩为(90.93±8.30)分,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7.48±7.61)分。按权重折算后,该班级课程平均成绩为(83.26±11.64)分,其中90分及以上23人(19.2%),80~89分78人(65.0%),70~79分9人(7.5%),60~69分4人(3.3%),不及格6人(5.0%)。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平日作业成绩、论文与汇报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成绩等各项分数见表1、2。理工类、经管类、医学类、文史哲类、法学类、艺术与教育类等各专业学生平日作业成绩、论文与汇报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成绩等各项平均分数不同,其中文史哲类专业学生平日成绩平均分偏低,为(68.33±39.45)分,但与其他专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学生平日作业成绩、总成绩高于大二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0、2.459,P<0.05);而两个年级论文+汇报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大二考试总结范文8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在于兴趣,而兴趣的培养不是自发的,需要老师进行有益的启发、教育和耐心的培养。这种意识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有机化学的教学,可以通过讲与每章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或与该章有关的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醇那一章,可以结合检测醉驾的原理来讲,讲讲如何检测酒精含量及如何醒酒。绪论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来讲,学习有机化学可以指导人的衣、食、住、行。比如有趣的食,可以用一些大家喜欢吃的肯德基快餐、可乐为例,分析这些食品的主要有机成分,以及给人体带来的伤害。还可以讲一下最佳的膳食平衡,每种食物提供给人体哪种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的有机结构是什么?缺少了会怎样?等等。立体异构体那章,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分子模型,然后再去观察实物与镜像的关系。烯烃的亲电加成,可以先显示烯烃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实验。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句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师生互动可以通过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来完成,还可以通过学生提问老师回答来完成。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须巧设疑问。比如讲烯烃的化学性质,老师可以先讲几个实验现象,并把相关的反应方程式写出来,让学生分析一下主要发生了什么反应,再结合前面章节的内容,让学生大致写出反应机理,并把反应机理进行分类,比如是亲电加成还是亲核加成等等。羧酸那章就羧酸同时存在羰基和羟基,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与醛或酮相比,羧酸中羰基的亲核加成活性如何?2.羧酸中羟基的氢原子与醇的相比,为什么酸性更强?面对这些问题,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可以一一解答。这样该章的学习就会变得很轻松。学生可以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三、要引导学生多议

课堂上学生产生疑问怎么办?是由老师一个一个来解决,还是分类汇总后解决,抑或由学生一起讨论来解决?由于课时的限制,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多议多问,让学生相互之间开展讨论,自己解决发现的问题。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然后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比如讲酯的亲核取代和克莱森缩合反应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以醛酮羰基的亲核加成及羟醛缩合反应为基础,分析一下酯可以发生哪些反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交上来的答案基本上是完整的。当然,问题也不要总是由老师提出,老师还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如讲共轭二烯烃的1,4加成,老师可以先写第一步机理,按照单烯烃的性质先进行第一步,生成一个碳正离子中间体,第二步老师可以直接写出和单烯烃一样的1,2加成产物,然后问学生:有疑问吗?有不同的想法吗?这个例子我们曾经试过,有很多学生举手提出了疑问。学生会问,第一步生成的碳正离子中间体为什么不重排?它是烯丙型的碳正离子,正电应该可以分散到另一个碳上,这样第二步就应该形成1,4产物。学生能这样分析问题就说明他们把前面章节学的知识都掌握了,也能激发出想问题的乐趣。这样,学生课后就会按照课堂上的模式进行提问和讨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除了理论学习外,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我们选择部分学生特别是毕业后继续读研和从事化学化工类工作的学生,一般在大二开始进入教师课题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课题的研究。比如我们学校的有机化学课都是在大二开的。上课时,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有哪些学生打算考研?有哪些学生对化学有兴趣,今后有可能从事与化学有关工作的?又有哪些学生对化学没兴趣,以后不想从事与化学有关的工作?挑出一些想考研的和想从事与化学有关工作的学生参与课题组,一般是占班上人数50%的比例。然后将他们分成四个组,每个组有一个研究课题,课题与所讲的内容有关。让他们从查阅文献、总结文献开始做,由他们自己先提出实验方案,然后老师再指导他们确定最佳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确定后,由学生自己准备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他们在查阅文献时可以了解化学的发展动态;提出实验方案时可以对所学的反应做个总结和比较;准备药品和仪器时可以了解一些化合物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及一些仪器的用途。举个例子来讲,当讲到酸与醇的酯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与酯化有关的课题。由于酯化是个可逆反应,不断地有水生成,要使这个反应向右进行,最好是把产物之一水移走。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做个对比实验,一个是没装分水器的,就是让水留在体系里,一个是装了分水器的,将水通过与有机溶剂共沸带出来。实验后会发现后者的酯化收率较高,这样学生就明白了移走产物之一反应会向右进行,收率会较高。每届参加课题组的学生都会有不少收获,做得好的最后还发表了论文,这些论文可以参与评奖学金,还可以参与保研等等。学生因此积极性特别高。学完了有机化学后,大部分学生还想继续留在课题组做实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用实验验证了学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从实验中发现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很好的基础。

五、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

有机化学的考核以前主要采取一考制,即由最后的期末考试决定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容易使学生死记硬背,而不会灵活应用,并且考完就容易忘记。我们对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考核方法改成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出勤率、平时作业、平时讨论及平时实践来决定;期中考试形式可以灵活一点,可以考试,可以写论文,也可以用课堂作业甚至是综合性的设计实验;期末考试的题不要局限于选择、填空、合成、机理等类型,可以适当地加些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实验综合题。以前的一考制容易造成很多学生不来上课。考核加上出勤率后到课率基本上是100%。有机化学一般都是三节课连上,三节课都讲新课可以讲很多内容,学生一下消化不了,加上一点讨论题可以让课堂变得轻松,课堂气氛好很多,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这样,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会更融洽,而且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强化。参加了课题组的学生可以加上实践分,没有参加课题组的学生可以加上讨论分。这样,期末考试的压力就减轻了很多,补考率也会低很多。我们现在采取的考核方式就是平时成绩(25%),期中成绩(25%),期末成绩(50%)。平时的出勤率很高,平时作业也完成得很好,讨论题都很积极,而且印象深刻,讨论题如果出现在期末试卷上,同学们没有人不会答,参加实践的人也很多,最后取得的成绩非常好,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不及格的很少,比以前有不少30~40分的现象好很多,总评基本上没有不及格的。这种改革逐渐改变了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走出考场头脑一片空白的现象,学生在多方面得到了发展。

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