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一考试总结范例6篇

科一考试总结

科一考试总结范文1

省教育厅印发了《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下简称中考改革)的背景、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办法与以往有何不同?带着这些问题,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去听听,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负责人是如何解答的。

1、我省此次《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是什么?

2014年9月,国务院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2016年3月,省政府制定了《海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进度安排等。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明确任务和要求,制订实施意见并报教育部备案。

为贯彻落实上述有关文件精神,2016年底省教育厅即成立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改革方案研制组,先后多次深入全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等进行广泛调研,全方位听取关于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对其他省市的改革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初稿后,又广泛征求有关单位意见。最终经厅务会研究批准并上报教育部备案通过后正式印发。

2、《实施意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实施意见》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普职招生比例更合理。通过系统科学的制度设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将适合不同教育的学生合理分流到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畅通学生成长成才的多种途径,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多样化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二是入学机会更公平。进一步完善了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规则程序,探索高中自主招生,形成指标到校生分配、统一招生录取、自主招生录取、推荐录取等多元录取方式,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等升学机会,确保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三是招生录取更科学。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不再“唯分是从”,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等。

3、本次中考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此次中考改革是在基本延续我省现行中考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我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到2020年左右基本形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建立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公平。

4、改革后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范围和考试方式怎么确定?

(1)关于考试科目。《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美术、音乐12门科目均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为考查科目,积极创造条件将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查科目。

(2)关于考试范围。教育部颁发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必学内容。

(3)关于考试方式。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地理7门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行闭卷笔试考试;道德与法治、历史2门科目实行开卷笔试考试;体育与健康科目实行现场测试,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自选项目供学生选择;音乐、美术及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方案,各市县(含洋浦,下同)具体组织实施。

5、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怎样呈现?

学业水平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的考试成绩均以A、B、C、D、E、F六个等级呈现,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的成绩等级,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以全省当年考生人数按A等级10%、B等级2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15%、F等级5%依次确定。体育与健康学科成绩等级按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其中A等级40-50分,B等级35-39分,C等级30-34分,D等级25-29分,E等级20-24分,F等级0-19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试或考查成绩直接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现,其结果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一并记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

6、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怎样组织和安排?

(1)关于考试组织。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10门科目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其中: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9门科目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体育与健康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试实施方案,由各市县负责组织实施。

全省统一考查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考查实施方案,由各市县按有关规定组织考试、评定成绩。

(2)关于时间安排。全省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7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5-26日)进行,生物和地理2门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八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每年6月27日)进行,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安排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学期3月—4月进行。

7、这次改革对综合素质评价有什么新的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我省此次改革方案中,一是明确科学确定评价内容。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内容。二是完善评价手段和方法。学校要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学生毕业时,提取经过审核、公示的相关材料形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学生提供依据。三是科学合理使用评价结果。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招生学校应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前向社会公布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录取办法,确保使用程序规范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我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由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8、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的依据是什么?

高中学校根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中考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中考成绩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计分科目等级和各计分科目原始分总分呈现。各计分科目及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3个科目各12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4门科目各100分,体育与健康科目50分。生物、地理2门科目卷面分各100分,2017级初中学生(即2019年考试)各按卷面分30%计入录取总分,2018级各按卷面分40%计入录取总分,从2019级起各按卷面分50%计入录取总分。

在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作为门槛,其中“省一级学校”和经省教育厅批准面向全省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实验班只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达到A等或B等级的考生,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录取时,对综合素质评价总等级的要求,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另行确定;若在录取时,根据录取学校招生计划按总分从高到低录取。若总分相同无法区分时,由招生学校根据考生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表》和《成长记录袋》提供的材料以及本校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录取办法,自主择优录取。普通高中学校在自主招生中,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9、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如何制定?

按照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要求和学校的办学条件合理制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向农村初中和城区薄弱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引导初中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到2020年市县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比例达到50%以上。继续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的政策措施。

10、这次改革对考试招生加分是如何规范和完善的?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中招录取加分项目,逐步将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来。从2017年起,我省取消了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从2018年起取消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保留的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分值。进一步完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查公示制度。

11、取消有关加分项目后,如何继续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

此次改革我省首次提出,支持普通高中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自主招生方案,探索建立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制度。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自主招生学校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不得重复组织学业水平考试。自主招生录取方案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向社会公布后实施。要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生结果公平公正。

12、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于公办普通高中学校违规跨区域招生、恶性争抢生源等行为是怎么规定的?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和采取承诺、未经政策允许的签订协议等非正常手段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坚持素质教育导向,规范中考成绩,坚决刹住炒作“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等不良风气。严禁任何学校公布、提供学生中考成绩。严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中考成绩、升学率排名排队、表彰奖励。

13、这次中考改革是从什么时候、哪一个年级开始?

本《实施意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义务教育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14、这次中考改革对往届初中毕业生、学籍发生跨省异动等考生有什么规定?

《实施意见》也考虑到这一群体,明确提出:一是往届初中毕业生及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学进入本省义务教育学校九年级就读的,或本省户籍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回本省报考的,可申请参加当年度生物、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计入其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录取总成绩。二是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入我省初中学校就读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经转入学校审核认定后,存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从我省转出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考生,按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执行。

15、请最后概括介绍我省中考改革方案与现行中考方案的主要变化。

由于我省从2015年起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始实施中考改革实验,因此我省现行的中考方案基本符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的总体要求,为了顺应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我省本次中考改革方案与现行方案相比,做了适当调整,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变化:

变化之一,升学计分科目增加了生物和地理两科(总科目由8科增加至10科)。2017级初一学生参加中考时,生物和地理两科分别以30分(即总分的30%)计入中考录取总分。到2019级,两科计入中考录取总分的分值提高至50分。

将生物、地理两科学业考试成绩计入中考录取总分的目的:一是生物、地理两科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即将的海南省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生物、地理两科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试科目(即6选3科目),是供学生选择的高考录取计分科目,中考时两科计入中考录取总分有利于初高中课程学习以及中考与高考的有效衔接;二是通过考试引导学生重视生物和地理两科的学习,夯实初中学生各学科的共同基础。

变化之二,探索和规范自主招生。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结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收具有体育、艺术等学科特长以及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要求。自主招生名额控制在学校总招生计划的8%以内(其中体育、艺术特长生总比例不超过6%)。

试点普通高中“省一级学校”自主招生,其目的是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给不同潜质学生升学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机会。

变化之三,减少和规范加分项目。从2017年中考起我们取消了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在此基础上,从2018年起取消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学生、宋庆龄奖学金、“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加分项目。进一步完善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减少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其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加公平的升学机会。

科一考试总结范文2

日前,市教委公布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是根据国务院、教育部有关要求,经过两年多研究论证,在广泛听取各方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实际制定的。

此次中考改革以坚持公平性、提高科学性为价值导向。

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能力导向,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素养;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关注初中学生社会考察、探究学习、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引导学生把课程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健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机制,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样发展;

强调深化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改革互动推进,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联动发展;

进一步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健全程序规范、结果公正、保障有力的考试招生管理机制。

《实施意见》明确“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三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是实行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两考合一”,统一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分由630分调整为750分,计分科目、考试形式进一步调整优化。

二是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四方面对学生进行记录评价,并作为初中学生毕业的依据和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主要考查内容。

三是优化招生录取办法,整合普通高中现有五种(自荐生、推荐生、零志愿、名额分配、1-15志愿)招生录取方式,调整为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和统一招生录取三类;继续优化中职校自主招生办法,推进中本贯通和中高职贯通试点,逐步探索中职校统一招生录取实行招生计划不分区、全市投档录取的办法。

为确保本次中考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具体改革措施将分步实施。

其中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从2017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办法改革从2018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同时,本市还将在年内陆续出台有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标准化考场建设等方面的配套文件。

1这次上海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背景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制定的。

此次中考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全面考查,注重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关注共同基础,防止初中学生过度偏科;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和个性特长的培育,丰富学生的学习实践经历,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

二是综合评价,多元录取。遵循科学的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建立健全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通过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改革,增强高中阶段学校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促进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样发展。

三是促进公平,加强监督。健全高中阶段招生录取机制,完善招生规则程序,加强信息公开,切实保障考试招生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为学生创造平等机会,努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是统筹规划,系统改革。加强统筹规划,系统设计中学考试评价改革与课程教学改革、中学招生制度改革以及高考综合改革,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合力。通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联动发展。

2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此次中考改革以“一依据、一结合”(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制度架构,进一步破除唯分数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素养,健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机制,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样发展。共有3项主要任务:

第一是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考试科目覆盖初中基础型课程的所有科目,所有初中在籍学生均需参加考试,考试成绩用于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

第二是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一步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在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中的运用;

第三是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进一步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招生录取机制。

3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适用对象不同,具体是怎样的?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从2017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即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读的初中六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这届学生不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从2018年入学的六年级学生(即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读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从这届学生开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和招生录取改革全面实施。

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读的初中七、八、九年级学生不受本次改革影响,基本按照原有考试和招生录取总体要求实行。

4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哪些科目?各科目考试的组织方式和结果呈现形式是怎样的?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信息科技、生命科学、科学、社会、体育与健身、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劳动技术共15门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含听说测试)、物理、化学5门科目考试由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闭卷考试、统一评卷,考试结果以分数形式呈现。

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历史科目2门科目采用统一考试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统一考试由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开卷考试、统一评卷,考试结果以分数形式呈现。

地理、信息科技、生命科学、科学和社会5门科目考试由市统一命题、统一制定评分标准,各区在统一时间组织开卷考试和评卷,考试结果以等第形式呈现。

体育与健身科目考试采用统一测试和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结果以分数形式呈现。

艺术和劳动技术2门科目考试,由学校根据本市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平时表现,综合评定成绩,考试结果以等第形式呈现。

其中:语文、数学和外语(含听说测试)满分各150分;

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和历史满分各60分,分别由日常考核30分和统一开卷考试30分组成;

体育与健身满分30分,包括日常考核15分、统一测试15分;

综合测试满分150分,由物理试题70分、化学试题50分、跨学科案例分析题15分、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15分组成。跨学科案例分析主要涉及地理、生命科学等学科。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由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学生可参加两次,选择其中较好的成绩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

5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在哪些方面有比较大的变化?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一个重要导向就是进一步强化对初中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外语科目增设听说测试,强化对初中学生外语听说应用能力的考核。

二是物理和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引导初中学校积极落实物理和化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要求。

三是设置跨学科案例分析题,主要是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案例来源于学生生活,在探索跨学科案例分析的起步阶段,案例内容主要涉及地理、生命科学等学科。

6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突出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记录,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尤其关注初中学生社会考察、探究学习和职业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引导学生把课程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

7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将应用于哪些方面?如何确保综合素质评价规范有序、真实可信?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初中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并作为高中阶段学校自主招生和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重要参考。

为确保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有序、真实可信,市教委将在《上海市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基础上,建设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客观、真实、准确记录信息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同时,要求高中阶段学校在使用初中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时候,必须提前公布使用办法,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

8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录取方式在本次改革后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此次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后,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录取将会发生两个方面的主要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五种变三种”,即:调整原有五种(自荐生、推荐生、零志愿、本区名额分配、1-15志愿)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办法,实行“自主招生”“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统一招生录取(类似于1-15志愿)”三种招生办法。

自主招生学校包括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市特色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不超过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6%,按照学校自主招生面试预录取、考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达到分数线为依据进行招录。

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适用于全体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由招生机构根据考生志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和政策加分按1:2比例投档,招生学校结合投档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组织综合考查(满分50分),最终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校综合考查成绩和政策加分总分进行录取。

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录取办法不变,依据考生志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和政策加分投档录取。

三种招生办法适用的高中学校类型和招生录取依据见下表:

上海中考改革解读:英语增加听说测试

9为什么要推行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招生办法?

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招生办法是本市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依据,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新办法。这种招生办法仅在本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推行,在招生计划安排的时候采用名额分配的方式,而在招生录取时采用综合评价录取的方式。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提出的“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50%至65%的招生计划采用名额分配的方式下达,由市和区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分配到有关区和初中学校,并明确这种招生计划其中的70%将分配给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初中学校,并逐步扩大这一比例,以此促进本市初中学校均衡发展。

采用综合评价录取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进一步破除唯分数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提出的“要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等要求。高中学校采用这种招生办法招生时,不仅仅只是看考生的计分科目总成绩,而是要结合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进行综合考查后,按照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政策加分和学校综合考查成绩的总分进行录取。其中,综合考查由高中学校自行组织,但不能对学生进行学科类纸笔考试,而是由高中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考察学生的认知、创新、合作等能力和其他综合素养,考查的内容不超出初中课程标准的规定。这种综合评价录取的办法有利于《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提出的“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要求的落实,引导初中学校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关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为了保障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程序和结果的公平公正,各有关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方案及计划,须报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向社会公布,考生综合考查成绩以及最终录取考生名单均实行公示制度。

10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办法是如何操作的?

采用综合评价录取时,先由招生机构根据考生志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满分750分)和政策加分按1:2比例投档,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结合投档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进行综合考查(满分50分)。将考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政策加分和综合考查成绩求和得到总分。名额分配到校的计划,以初中学校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录取;名额分配到区的计划,以该区为单位依据总分排序录取。

以名额分配到校的计划为例,A高中有3个招生计划分配到B初中,按1:2投档的原则,B初中填报过A高中志愿且排名前六的考生均被投档,参加A高中自行组织的综合考查。

假设小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总成绩710分(无政策加分),在B初中排名第五,即入围A高中的综合考查。如果小明在综合考查环节得分45分,那么他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的总分即710+45=755分。假设755分在B初中的6名学生中排名第三,那么小明就被A高中录取了,而总分排名第四到第六的考生进入下一批次录取。

11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后中职校招生办法有什么变化?

中职校招生将分为自主招生和统一招生录取两种招生办法。

中职校自主招生包括中本教育贯通培养(简称“中本贯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简称“中高职贯通”),以及航空服务类、艺术类和自荐生招生。市教委将继续推进中本贯通和中高职贯通试点,并逐步扩大这两类贯通培养专业范围和招生规模。报考中本贯通的考生成绩需达到公办普通高中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方可被录取,报考中高职贯通的考生成绩需达到全市统一控制分数线方可被录取。继续探索中职校航空服务类、艺术类专业和自荐生招生,鼓励初中毕业生自主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专业。报考上述专业的考生,如有面试或专业考试要求,需在取得资格后方可在网上填报志愿。

中职校统一招生录取的办法不变,即根据考生志愿、计分科目总成绩和政策加分投档录取。今后将逐步探索中职校统一招生录取实行招生计划不分区、全市投档录取的办法,以进一步满足学生需求,扩大学生对中职校的选择空间,引导各中职校准确定位,坚持特色发展,全面提升中职校内涵发展水平。

12如何加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加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监督检查,是上海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信息公开和公示。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健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办法等信息公开制度。高中自主招生预录取结果实行市和学校公示制度;严格规范高中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工作,综合考查成绩和录取结果均需实行公示制度。

二是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健全个人、学校考试招生诚信档案,严查严处诚信失范行为。

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并严格进行责任追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共同维护考试招生秩序,保证公平公正。

13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后,各科目考试时间的大致安排是怎样的?

各科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分散在初中阶段进行,在相应基础型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考试,以保障初中课程计划的有效实施。根据初中的课程计划,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计分科目中,除历史是在八年级(即初二)结束的,其他计分科目考试都在九年级(即初三)第二学期,具体考试时间安排将在后续公布的《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中予以明确。

以目前在读的六年级学生为例,根据目前本市初中课程计划安排,学生参加计分科目的有关考试初步安排如下:

上海中考改革解读:英语增加听说测试

上述为初定时间,最终以市教委公布的《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确定的考试时间为准。

14本市中考改革还准备出台哪些配套政策?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市教委在研制此次中考改革文件的同时,就已经着手规划并启动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标准化考场建设等相关配套文件的研制工作,有关文件预计在年内陆续出台。

15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后,将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聚焦初中教师的内涵能力提升,建立初中教师能力提升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教师专项培训制度,针对初中全员教师加强中考改革政策的培训。

二是加强教师学科教学理念、能力、素养的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市、区、校精准需求和问题,推送培训内容。

三是在各类校长培训活动中,增加中考改革的培训内容。

科一考试总结范文3

1.构建试题库。题库建设遵循三个原则:科学性、安全性、实用性。科学性是指参照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并经专家严格论证,题型全、题量多、覆盖范围广、难易程度适中。在原有题型基础上增加选择题,题量367道。知识点覆盖总论全部章节。难度分布为容易占21.4%,较易26.9%,中等20.7%,较难17.3%,难13.7%;安全性是指题库上网,考教分离,减少任课教师考前泄漏题目、圈定范围等失密环节;实用性是指考题皆为临床案例改编,符合临床实际,从题库反复多次抽题,节约劳力。

2.增加实践考试环节。操作考试要求应试人员必须通过一定过程的操作,才能得到结果,操作过程无法省略,必须了解和练习全部题目的操作过程,达到了考试的目的[7]。实验成绩纳入总成绩,占20%,采取世界通用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多站考试形式,分为无菌技术、器械打结、心肺复苏、切开缝合等站。创建“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督导三方面的监督及评价作用;考教分离,主治以上医师担任实验师,只负责上课及课后网上作业布置及阅卷,OSCE考官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研究生组成,教学过程中的多阶段考核及课程结束的考核均由OSCE考官负责。

3.分析试卷结果。试卷分析是题库建设的重要环节[1]。试卷分析能促进教学效果的实现,提高题库建设的水平,避免试题沉积的出现。以南京医科大学2009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基础试卷为分析对象,利用统计软件分析试题的难度、信度、区分度和效度[13]。

二、试卷分析

2009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共计8个班,243名学生,全部参加了考试,统计每个学生各题型得分及总分,将原始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试卷分析。满分为100分,最低是39分,最高95.5分,平均得分为81.7860,标准差是8.78776,本次考试平均分较高,总体偏易,标准差较大,说明学生间的差距存在较大的差距(见附图)。试卷难度常用系数P来表示,P的取值范围是0-1,选择题难度系数P=0.85,本份试卷单选题选项个数为4,则选择题的校正难度系数cp=0.80。难度偏低,建议适当增加难度;填空题的难度系数为0.68,比较合理(见表1)。试卷的区分度是指试题把不同水平的受试者区分开来的程度,用字母D来表示,-1≤D≤1。总体区分度为0.256较低,说明试卷难度较小,没有很好地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开来,建议适当增加试卷难度或增加试题量,填空题与名词解释的区分度尚可(见表2)。试卷信度是指同一份试卷对受试者进行多次检验的一致程度,反应了试卷的稳定与可靠程度,用信度系数R来表示,0≤R≤1,其值越大,说明对受试者进行多次检验的结果越一致,试卷的信度越高。可见各题型总体信度均>0.6,信度较好(见表3)。试卷效度反应了测试结果与受试者实际能力水平及欲测内容的吻合程度,总分与平时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24,很低,效度较差。外科学实验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些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动手能力,理论考试结果与实验成绩可能有较大误差,因而两者的相关性降低,造成信度偏低。

三、总结

科一考试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师;教学考试;创新型教师;适应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竞争的关键在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要拥有创新型教师。高师院校要培养创新型教师,就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系统。教学考试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高师的教学考试就应该把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作为终极目标。可是现有的高师院校的教学考试存在一些与培养创新型教师不相适应的地方,亟需对高师教学考试现状进行调查。

一、高师教学考试现状调查

本文选择四川省4所高师院校(四川文理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宜宾学院),分层随机抽取全日制2005级、2006级的师范本科生作为施测对象。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37份,回收率93.7%,有效问卷900份,有效率96.05%。其中2005级427人,2006级473人;男生347人,女生553人;文科生322人,理科生344人,艺体生234人。

1.教学考试内容现状及其分析

当问到“在大学期间,你所学课程的考试内容是什么”时,结果显示:有43.56%的学生选择“教材上的内容占多数”,有38.89%学生选择“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占多数”,还有14.00%的学生选择了“理论知识多”,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内容多”的学生只有2.67%,选择“实践知识多”的也仅有0.89%。调查数据足以说明目前高师院校教学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以教材上的内容和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为主,而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太少。

2.教学考试方式

当调查到“在大学期间,你所参加的教学考试方式是什么”时,结果是:在900名样本中竞高达851名学生选择了“闭卷笔试多”这个选项,占抽样样本的94.56%;选择“开卷笔试多”的只有27名学生,占抽样样本的3%;选择“实验(实践)操作多”的有11名学生,占抽样样本的1.22%;选择“口试多”、“写论文多”的分别只有5名和6名学生,分别占抽样样本的0.56%和0.67%。这些调查数据充分说明了目前高师院校的教学考试存在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等现象。

3.教学考试题型

对“在你就读的大学里,考试的题型主要是什么”这个题目进行调查时,回答“知识再现(如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计算、证明)的题型较多”的学生有73.44%,而回答“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分析论述、综合思考、实践操作)的题型较多”的学生只有4.44%,另外回答“知识再现的题型较少”的学生仅有0.67%。这些数据足以表明现有高师院校教学考试的题型也被限定在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计算、证明等知识再现题的题型,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实际操作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这种题型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4.学生考试作弊现状

当问到:“你现在就读的学校,在教学考试中学生作弊人数变化情况”时,900名高师学生中选择“大幅度增加”和“有些增加”的人数高达325名,占调查人数的36.11%;选择“保持不变”的学生有270名,占30.00%;选择“有些降低”和“大幅度降低”的学生有305名,占33.88%。也就是说被调查的学生有2/3的人认为作弊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而且有上升的趋势。

5.学生作弊目的调查

当问到:“在你看来,学生考试作弊目的是什么”时,在900份抽样样本中有646人认为,高师学生考试作弊的目的就是“仅仅是为了考试过关不补考”而已,占整个抽样样本的71.78%;有130名学生认为,高师学生作弊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分数”,占整个抽样样本的14.44%;还有9.78%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为了评优评先进拿奖学金”;也还有3.00%的人认为,考试作弊是“为了毕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仅有1.00%的人认为考试作弊是“为了给父母一个好的交待”。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师学生在教学考试中作弊的目的是为了考试不挂科、不补考外,也存在着为了考的分数更高,为了评优评先进拿奖学金等目的。

6.学生考试作弊原因

在调查“你认为,大学生在教学考试中作弊的原因是什么”时,被调查的900名高师学生,有53.78%的人认为教学考试中作弊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有22.0%的人认为是“考试内容在教材上和笔记中都能找到答案,作弊成功率高”。认为是“学校管理不严”和“考题内容太难”的分别占8.56%和8.22%。也有7.44%的人认为是“看到别的学生作弊,自己也去尝试”。从这些调查数据不难得出如下结论:高师学生在教学考试中作弊的第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第二个原因是考试的内容在教材上或笔记中都能找到正确答案,作弊易成功,作弊成本低;第三就是效仿其他作弊学生的行为。笔者认为上述这三个原因是主要的,当然也还有其它的一些,如:学校管理不严,考题内容太难等次要原因。

7.评价方式

被调查学生对“你现在就读的学校,在评优、评定奖学金方面,主要依据是什么”这个题目的回答是:776人认为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占总人数的86.22%;有70人认为是“学生平时表现情况”,占7.78%;认为是“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生的技能水平”的分别占2.67%和2.44%;在900名被调查的学生中仅有8人认为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占总人数的0.89%。

在调查“你认为老师对你考卷评价标准主要是什么”时,900名学生:有349人认为是“依据课堂讲授的内容”,占23.89%的比例;有215人认为是“依据教材的描述”,占23.89%的比例;有181人认为“没有确定的标准”,占20.11%的比例;还有95人认为“依据教师的个人喜好”,占10.56%的比例。这900名学生中仅仅有60人认为是“依据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占6.67%的比例。

当问及学生“你认为现在的教学考试体现了什么样的目的?”时,有29.89%的学生认为是“促进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有29.44%的学生认为是“促进学生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有11.56%的学生认为“没有明确的目的”,认为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目的的有12.78%,还有16.33%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教学考试目的是“用考试压学生,以防学生贪玩”。

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第一,目前高师院校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还没有走出“唯分数至上”的误区,强化了考试的功利性。第二,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掌握知识(教材内容和老师讲授知识)的多少和熟练程度。第三,对一个学生评价没有明确的标准,随意性大。

8.教学考试后分析与总结

学生对“你现在就读的学校,教学考试后,任课教师对试卷进行评讲吗?”这个问题的回答是:900名学生中有664人选择了“所有的教师都不评讲”这个选项,占总数的73.78%;有169人回答的是“个别教师评讲”,占18.78%的比例;认为“所有教师都评讲的”只2.89%;认为“讲评与不讲评的教师各占一半”的也是2.89%;选择“很多教师都评讲的”只有1.67%。

在调查学生本人考试后,对考试课程的总结情况时,900名学生中有273人回答的就是“对所有考试课程都不总结”,占总人数的30.33%的比例;有357人回答的是“对少数考试课程进行总结”,占总人数的39.67%;可怜的是900名学生中只有42人回答的是“对所的考试课程进行总结”,只占总人数的4.67%的比例。回答“对大部分考试课程进行总结”的有150人,占16.67%,也还有8.67%的学生选择了“总结与不总结的考试课程各占一半”这个选项。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高师院校教学考试结束后,老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考试后的总结和分析,考试的诊断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9.高师现有教学考试是否有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

当问到“你认为,你所在学校的教学考试有利于把自己培养成为创新型教师吗?”时,有347人选择了“不利”这个选项,占总人数的38.56%;有114人选择了“很不利”这个选项,占到了总人数的12.67%的比例;选择“说不清”这个答案的有381人,占总人数的42.33%;选择“有利”这个答案的有53人,占5.89%的比例;选择“非常有利”这个选项的只有5个人,仅占总人数的0.56%。这样看来,选择“不利”和“很不利”占到总的调查对象的51.23%,而选择“有利”和“非常有利”的仅占总调查对象的6.35%。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师院校现有的教学考试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

二、高师教学考试现状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不适应性表现

1.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思想品德

从调查数据处理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在高师教学考试中,学生作弊仍然存在,且有加剧的趋势。这些作弊行为,除了影响了考试应有的公平、公正性,干扰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公正评定外,还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养成。当然,学生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是非常必要的。第一,学生本人思想素质不高,诚信意识不强所致。有的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为了考试过关,就采取一些作弊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学校要把师德师风、考纪考风、诚信守信等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第二,考试的内容和考试的方式存在问题。因为考试的内容在教材上和笔记本上都能找到现存的答案,学生作弊的成本低,作弊成功率高。如果说,考试的内容需要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后,经过思考分析之后才能得出答案的话,这就提高了作弊的成本,作弊成功率就很低,自然就会减少作弊人数。如果我们能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如:开卷、口试、实践操作等,就能很好地遏制作弊行为的发生。第三,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有待改进。长期以来,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都有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趋向。他们评价一个学生学业的好坏,主要是看其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考查他们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怎样,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状况如何,只要考试分数高就是好学生,分数低就是差学生。不管是评优、评先进、评定奖学金、入党,还是毕业找工作,都把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指标,学生也把考试得高分作为考试目的。有的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就在考试中不惜一切代价通过作弊来达到目的。考试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思想品德。

2.不利于创新型教师建构科学的知识结构

一个人的知识能否有助于他的创新能力的发挥,关键看他是否具备多元的、科学的知识结构。因为知识丰富的人,可能会形成许多心理定势和思维惯性,这会极大地阻碍他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导致创造力水平的下降。

高师教学考试内容以教材和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为主,学生为了考试能过关或者取得高分数,在学习中就只对教师讲的内容和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和钻研,这就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很不利于学生建构多元的知识结构。如果在考试内容中增加一些与教材内容和课堂讲授内容相关的学科知识、教师的研究方向以及这门学科的学术研究动态等方面的知识,那么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求在更高层面上引导学生的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好地建构学生多元的知识结构。

3.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高师教学考试题型仍然限定在传统题型之中,比如:使用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计算、证明等知识再现题的比例较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实际操作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这种题型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而高师教学考试方式存在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答辩少;理论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等现象,期末一次性闭卷笔试仍然是大多数高师采取的考试方式。这种单一性的考试方式,学生无法根据自己个性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能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不能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不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影响了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调查结果还表明,高师教学考试后,老师和学生均不重视考试的分析和总结,影响考试诊断功能的发挥。在教学考试中,考试的诊断功能应该是最主要的,通过考试,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及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了解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果。总结这个环节包括教师自己能力和教学工作的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考试情况的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考试的总结。只有认真分析总结、取长补短,才有提高、才有创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考试结束后,一定要重视总结这个环节,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得到提高,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不利于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科研能力

考试是一个“指挥棒”,教师教什么就考什么,教师考什么,学生就会学什么,教师怎么考,学生就会怎么学。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不能只重视传授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不时代所淘汰。从调查数据来看,高师考试的内容就是以教材上的内容为主,注重知识掌握的准备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知识再现能力。这种考试只能培养“知识的搬运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参考文献:

[1] 郭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型教师[J].教育探索,

2006,(3):7-8.

[2] 程志伟.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辽宁教育研

究,2005,(5):25-26.

[3] 蔡青.世纪高等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J].广西高教研究,

2000,(4):78-80.

[4] 陈倩.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谈高校的考试改革[J].高教探索,

2005,(2):77-78.

[5] 程志伟.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辽宁教育研

究,2005,(5):25-26.

科一考试总结范文5

  改革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省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10门科目,比现有增加地理、生物和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考试科目由各市按照省颁布的学科考试标准制定具体方案,由学校组织实施。

  各科目原始卷面分值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20分;道德与法治80分,历史70分;物理70分、化学40分、生物学40分,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各按10分计入相应学科总成绩;体育与健康60分;地理40分、信息技术30分。总分值达到880分。

  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地理等科目实行纸笔考试、闭卷方式;道德与法治、历史等科目实行纸笔考试、开卷方式;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目实行纸笔考试(闭卷)与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

科一考试总结范文6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由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两部分组成,分开举行。

(一)毕业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

毕业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会话测试占40%,笔试部分占60%)、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思想品德(含民族团结教育)、历史、地理、体育。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成绩应占到总分的30%左右;生物、地理学科的毕业考试成绩按本课程内容全部结束时的考试成绩计算。

毕业考试的命题、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各科考试成绩的呈现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等级制。毕业考试在2017年5月15日以后进行。

(二)升学考试科目设置及考试组织

考试科目为6科,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两门学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两门学科)、体育,总分630分。

1、文化课考试总分600分。

(1)考试科目及分值。语文120分,数学120分,外语120分(听力测试30分,笔试部分90分),理科综合120分(物理55分、化学35分,综合题30分),文科综合120分〔思想品德45分(其中民族团结教育占7分)、历史45分,综合题30分〕。在文科综合科目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命题范围是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法律、国情教育两个模块教学内容和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间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以及全国统编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民族常识(试行)》(初中版,人民出版社出版)中的教学内容。

(2)考试形式。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要多样化,可根据各学科课程特点,既有闭卷形式,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试外,还安排外语听力考试。具体安排意见是: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为全闭卷形式;文科综合为全开卷考试。除语文外,其余四科试卷均采用分卷形式印制,即每科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其中,卷Ⅰ为选择题,要求考生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采用机器阅卷;卷Ⅱ为非选择题,要求考生将答案直接书写在试卷上,由人工阅卷。

在文科综合开卷考试中,考生可携带相关课程的教科书进入考场,其他资料不得带入考场。答卷时可以查阅准许携带的教科书,独立答题,不得相互讨论、相互抄袭和互相借阅教科书。

(3)考试时间。河北省2017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时间安排为:

6月21日6月22日上午9:00—11:00语 文9:00—11:00数 学下午14:00—16:00理科综合14:00—16:00外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