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标语范例6篇

关爱留守儿童标语

关爱留守儿童标语范文1

2、孩子要好好学习,不辜负我的希望。

3、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让我们尽情的欢乐吧!也祝你天天快乐。

4、1,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

5、捐出一块钱,温暖一方人. 手拉手共成长,心连心同学习.心系山那边,情同天地间.。

6、“关注留守儿童”活动的宣传标语有很多,你可以在以下标语中选择合适的.关注未来 ,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学生,构建和谐社会.心系校园,情系留守儿童.伸出关爱之手,呵护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共享美好明天.关注留守儿童,。

7、我不想要爸妈的礼物,只想你们和我一起 过年 妈妈,我要捡可乐瓶换钱去看你爸爸妈妈:你们都在外地.我很想你们, 有时梦到你们,就喊.我制作的了一辆小轿车,我想开车去看爸 爸妈妈. 爸爸妈妈,今年我们能够一起过年吗? 妈妈 爸爸,你们什么时候回家啊?爸爸妈妈请你隔几年就回来一次,不要为 了钱不注意身体。

关爱留守儿童标语范文2

【关键词】 乡镇中学 留守儿童 外语学习 动机研究

本文是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1JK0343)的部分研究成果。

研究背景

学习动机是在语言学习诸个体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之一。早在1940年代,Marchwardt就开始研究支配语言活动的基本动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之后,由于大批专家学者的涌现,使得动机研究领域显得空前活跃,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研究者们开始把目标转向动机的动态本质。 研究者们除了依赖社会心理学的框架外,他们还从主流动机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框架内,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从而大大拓宽了他们的研究视野。

我国的英语学习动机研究始于 20世纪 80年代。桂诗春教授1986年率先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情况作了调查,揭开了国内动机研究的序幕。进入 21世纪, 动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格局,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动机研究工作者(如吴一安、刘润清等 1993,文秋芳等 1996,张文鹏 1998,石永珍 2000,王慧莉 2000,武和平 2001,杨国俊 2002,王有智 2003,高一虹 2004,李楠、吴一安 2007)。但目前的动机研究成果中, 针对中学生的动机研究不多,而对于乡镇中学生,没有被研究工作者单独列入动机研究的对象,更不用说研究者们会去关注乡镇中学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

研究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随着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开始而产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附属品,且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而日益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越来越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条款,力图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同样也受到了教育部和全国妇联的高度重视,他们分别通过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着力解决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在2010年7月,在教育部所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从而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然而陕南地区,虽然尽享着秦巴汉水所赋予的壮丽景观,却没有能够使其真正实现“跨越发展”的矿产资源。同时,由于缺乏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过硬的产业基础,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限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背井离乡,成为进城务工人员,导致陕南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长期以来一直居高不下,同时也为地方政府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困难。

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在乡镇中学外语教学师资力量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而学生的外语学习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就业问题,同时也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其他科目学习的态度。因此,本项研究试图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以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为目标,通过对陕南三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乡镇中学留守儿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帮助他们了解自身在外语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探寻外语学习的途径,提高他们的外语学习水平,培养外语学习的能力。进而为当地的乡镇中学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一手的材料和数据,为学校和地方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推进提供参考。

研究对象

本项研究是在陕南三市(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的乡镇中学中,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取了其中的10所乡镇中学中的2050名在校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总共发放了问卷调查表2050份,收回有效问卷共计2005份,回收率约为98%。然后通过对所回收的问卷信息进行初步整理,了解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

数据分析

根据数据整理的结果显示,在所回收到的2005份有效问卷中,留守儿童共计99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9.5%,而非留守儿童共计有101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0.5%。陕南乡镇中学留守儿童的数量在被调查的学生总数中,占据了近乎一半的比例,由此可见这一特殊群体队伍之庞大。为了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的外语学习动机方面的特点,借助SPSS13.0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了分析如下:

首先,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Paired Samples Test)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外语学习动机问卷的均值进行检验,留守儿童的均值(Mean)为3.3553,标准差(Std. Deviation)为0.53590,均值的标准误(Std. Error Mean)为0.09784,而非留守儿童的均值(Mean)为3.3860,标准差(Std. Deviation)为0.57199,均值的标准误(Std. Error Mean)为0.10443,而双尾检验值,即Sig.(2-tailed)为0.016,虽然大于0.01,但是还是小于0.05,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外语学习动机问卷调查中的均值还是存在有显著性的差异。也就是说,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外语学习动机方面存在有一定的差异。

既然被试的两个群体之间在外语学习动机方面存在有明显的差异,笔者对非留守儿童的外语学习动机又进行了分析。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SPSS 13.0软件进行的。首先进行KMO检验及球形检验。根据检验结果,KMO(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e Adequacy)的值为0.893,偏相关性很弱,非常适合因子分析。同样,根据Bartlett球形检验,Approx. Chi-Square的值为9202.537,df值为435,拒绝单位相关阵的原假设,P值为0.000,P

在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时,对问卷的因子分析归纳出6个动机类型(兴趣动机,成绩动机,情景动机,成就动机,出国动机和爱国动机)。当特征值为0.5时,其能解释总变差的85.93%。各种动机类型中相应题项的因子负荷分别如下:

1. 兴趣动机(对目的语及文化的内在兴趣)方面:对英语国家的人及文化感兴趣(0.75),爱好英语歌曲及电影(0.90),爱好英语文学作品(0.76),对语言学习有特别爱好(0.68),喜欢这门语言本身(0.74),对英语一见钟情(0.87),其解释方差为31.98%。

2. 成绩动机(通过考试获得升学、毕业等)方面:入学前是为升学考试(0.90),入学后为获取毕业证(0.89),父母/学校要我学(0.98),入学前取决于学习成绩(0.84),入学后取决于学习成绩(0.90),为了出国或升学考试(0.87),其解释方差为29.69%。

3. 情景动机(课程、教师、教材、班级的影响):取决于是否喜欢英语老师(0.84),取决于英语课的质量(0.83),取决于所用教材(0.79),取决于是否喜欢我的英语班(0.79),上大学前取决于是否喜欢我的英语老师(0.84),其解释方差为16.44%。

4. 成就动机(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动力):让我获得成就感(0.90),找到一份好工作(0.90),有用的交流工具(0.89), 不辜负父母的期望(0.98),人生敲门砖(0.94), 是教育程度和修养的象征(0.93),其解释方差为10.49%。

5. 出国动机(出国寻求教育和工作机会、体验文化):移民国外(0.96),出国寻找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0.82),更好地学习其他文化知识(0.92),出国亲身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0.81),其解释方差为6.22%。

6. 爱国动机(通过英语了解世界、报效祖国):学英语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0.87),学好英语才能够为中国尽力(0.91),为了了解世界(0.82),其解释方差为5.18%。

研究结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首先我们可以肯定是,在外语学习动机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其次,在外语学习动机类型中,虽然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兴趣动机和成就动机中表现得极为相似,但通过因子分析后我们不难看出:(1)非留守儿童的影响外语学习动机的因子负荷量均高于影响留守儿童外语学习动机的因子负荷量;(2)留守儿童在成就动机、出国动机、爱国动机方面的表现均逊色于非留守儿童。

综上所述,影响留守儿童外语学习动机的诸多要素尽管类似于影响非留守儿童外语学习的要素,但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消除这种差异,建议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以及有关教育工作者,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多元化外语学习动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配合当地的外语教学工作者,搞好外语学习,为将来能够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一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07-29.

[3]李楠,吴一安.任务特征与学习动机研究[J]. 外语教学,2007(3):43-47.

[4]石永珍.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报告[J]. 国外外语教学,2000(4):8-11.

[5]王慧莉.一份关于外国学生对英语的教和学的态度的问卷调查报告[J].国外外语教学,2000(4):12-15.

[6]王有智.西北地区城乡中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3(2):240-243.

[7]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武和平.90年代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研究述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2):38-40.

[9]吴一安,刘润清等.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38-40.

[10]杨国俊.论大学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化策略[J].外语界,2002(3):27-31.

关爱留守儿童标语范文3

关键词:非语言沟通 留守儿童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210-01

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结构,留守儿童较易出现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及躯体化症状,3个维度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1]。有调查显示,虽具体差异的维度略有不同,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总分、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分数高于非留守儿童[2-3]。如何立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实施具体可行的学校教育和干预,是教育者的应当重视的任务之一。

沟通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融以及知识的互动,人类具有人性、情感交流的需要。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农村中小学校是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阵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救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处于师生沟通主导地位,其沟通观念、技巧及态度直接决定教育交往和教育活动的效果。对于情感有所缺失的留守儿童而言,与教师的良好互动沟通,可以帮助增强其心理弹性并促进其自我保护性因素发挥作用。师生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者相互渗透,共同发挥作用。本文仅就非语言沟通在留守儿童师生沟通中的作用及技巧进行探讨。

一、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仪表、体态、声调、目光接触、手势、表情、距离等非语言方式进行信息表达与交流。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姿态都可以向对方传递信息。师生双方在运用言语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常需要借助于表情、目光、行为、姿态等配合、深化言语表达的效果。

二、非语言沟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艾柏尔・梅拉别恩认为,一句话的信息传达效果中只有7%依赖于文字本身,而93%通过声音和体态表达。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留心观察留守儿童的体态语,比较准确地觉察他们的内心世界,读懂隐匿在对方体态语中的暗示信息。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情感更加敏感,更注重细节信息的收集处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一位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式无形中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4]。他们可通过对教师言行的观察,了解教师,获取知识和情感。且非语言沟通有利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激发,可有效促进师生双方相互理解和接纳,促进留守儿童个性和谐发展。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操控自身体态语,娴熟地掌握并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发挥非语言沟通在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中的作用,更为准确具体地表达,以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育。

三、非语言沟通的基础

1.尊重

尊重留守儿童,不把他们看作问题儿童是最根本的沟通基础。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易于出现学习焦虑、沟通焦虑、敏感、悲观、孤独、胆怯等情况,但不能谈及留守儿童,就等同于有问题的孩子。要充分尊重留守儿童,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为他们提供公平、自由的学习发展空间,真正促进他们成长。尊重留守儿童,就要用平等的心态去帮扶他们。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帮助不能用施舍的、高高在上的心态,而应用尊重的心态去看待和理解留守儿童,给他们真诚的帮助。

2.爱心

如果说尊重是教师与留守儿童沟通的基础,那么爱心则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关键。即便有了尊重的态度,如果没有爱心去激活、维护留守儿童的心灵,那么他们的行动必定没有说服力,也坚持不长远。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有的教育者态度不好,其实这正反映了他们内在爱心的缺乏、没有付出真情或者是情感输出不够。只有付出爱心,才会在行动中显现出平和与关切;也只有付出真情,才可以获得留守儿童的信任与支持,最终让教育效果最大化,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四、非语言沟通技巧

1.善用目光接触沟通

目光接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目光可以传达恨、恐帧⒛诰巍⑾苍玫惹樾饕约氨泶镄判摹爱与支持等。教育者真诚的眼神是获得留守儿童信任的基础,善于沟通的教师,重视目光接触与学生保持联系,眼神中流露出热情和尊重,以博得留守儿童的信任,真正叩开他们的心扉,使双方能够得到心灵的沟通。

在与留守儿童沟通过程中,应以期待的目光,注视他们的面部,杜绝面无表情的斜视,或不停地上下打量。注意目光接触时间不能过长,而形成凝视。因为凝视往往能够表达多重意思,有时带有敌意,有时表达痛苦。长时间凝视,会让留守儿童感到紧张。而留守儿童对教师的凝视则多是充满期望与求助,教师应借助其他肢体语言或行动予以回应,让他们感受到关心与爱。

2.注意面部表情沟通

面部表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和习惯过程。弗洛伊德曾说过,“没有人可以守住秘密,即使他缄默不语,他的手指尖都会说话,他身体的每个汗孔都泄露他的秘密”。因此,教育者应当善于表达与留守儿童沟通的面部表情,更要细心体察他们的面部表情,根据面部表情辅助观察他们的身心状况[5]。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也是面部表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沟通中,教育者的微笑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友好、善意的表达,能给对方带来一种美的感受。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情感上非常脆弱,需要人性温暖。教师真诚热情的微笑,往往可以消除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恐惧感,增加他们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留守儿童更加振奋、意志更加坚强。相反,如果教师表情冷漠,则会导致留守儿童紧张,并且会使他们认为这样的老师难以接近,而不愿透露生理和心理的问题,教师也就无法获得更多的信息,阻碍彼此的沟通。

3.运用体态语表达沟通

运用体态语如扬眉、挥手、耸肩、点头、摇头等也是进行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渠道。他们是无声的语言,却有着画龙点睛之效[6]。例如,授课过程中,当留守儿童紧张的回答正确老师的提问时,教师应诚恳友善地向留守儿童回以点头和微笑,那么,感动、温暖和自信心就会油然而生。恰当地运用身体的接触也可以增强教师与留守儿童沟通的效果。例如,当留守儿童情绪低落,孤立在群体之外时,教师除了充分的语言沟通,了解情况外,还可以适当的利用肢体语言,如轻轻拍拍肩膀,驱逐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心理的养成。如走进社会,参加义务劳动,到敬老院关爱帮助老人,参加环境保护和公益活动的活动等。留守儿童体验了社会,感受了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这样的体验是留守儿童心灵成长的丰富营养。

参考文献

[1]张帆,刘琴,郭雪,王宏,何锦悦,.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心理弹性关系的调查[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08:822-826.

[2]肖敏,葛缨,曹成刚. 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0,11:1294-1296.

[3]刘梅,金文彬. 沈阳市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对策研究[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05:30-33.

[4 ]郝铭鉴,孙为. 中国应用礼仪大全[M].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1.

[5]戴啸南. 姿势语言与课堂效果[M]. 中国俄语教学 ,1985.

[6]高华.关于非语言沟通与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7:134-136.

关爱留守儿童标语范文4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同伴关系;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354-02

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迅速发展,由农村进城的大量务工人员也随迅速增加,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出现,留守儿童随之大量出现。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很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生变化,处理不好同伴之间的关系,感觉到孤独寂寞。近几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孤独感问题不解决,祖国未来的发展就得不到继承。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概念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到其他地区外出打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与父母不能生活在一起,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叫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当今社会主义形势下,仍属于弱势群体,需要社会全体人民的关心的和热爱,然而这一群体的造成原因是社会经济地位低。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研究留守儿童的的心理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是特殊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在同伴关系及孤独感发展上与非留守儿童有很大异同。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社会、教师、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留守儿童在同伴关系和孤独感上存在的问题

经试验表明,留守儿童在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方面都明显不如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同伴关系和孤独感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留守儿童的叛逆情况高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感上,父母双方都外出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高于一方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一方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的孤独感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非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区别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和朋友友谊关系质量上。

兴趣爱好作为儿童接受社会发展标准,兴趣爱好越广泛,儿童对社会的接纳水平越高,儿童越能感觉到自己的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感觉到较强的归属感,舒缓了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朋友关系质量与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也是密切相关的。一般孤独感叫较强的儿童,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往往很差,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他们沉寂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与别人沟通交流。相反,朋友关系质量越高,情绪适应就越好,孤独感相对就较弱。

朋友关系质量在儿童孤独感中占据着主要位置,也在孤独感治疗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儿童的孤独感会随着朋友之间的满意度增加或下降,而有高质量友谊的儿童孤独感会比其他儿童的孤独感少,这个结果主要说明儿童的社会喜好对儿童的孤独感有着控制作用。相对于是否可以感觉到同伴的接受及关爱,儿童对自身的友谊状况的满意度更能表示孤独感的强弱。

在形成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原因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关爱所致,同伴关系对于他们的重要性高于非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导致他们在与父母的交流上变得非正常化,不能随时与父母交流,使他们的心理变得自闭。因为无法拥有正常的家庭,无法与父母正常的沟通,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这都是造成孤独感的原因。儿童依赖父母这是正常的现象,一个人的儿童时期,正是他的启蒙时期,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如果没有很好的得到父母的关爱,那么对他们的心理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会对他们以后的社会生活及与老师同伴的关系造成影响。亲情缺失也是留守儿童问题中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亲情是重要的,亲情缺失影响到留守儿童正常的情感表达。儿童在情感需要方面得不到满足,会在心理上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这也是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感觉孤独的主要原因。

三、留守儿童问题的干预措施

首先,即使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也要保证家里留一个人在照顾孩子平时的寝居饮食,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孩子感觉到家的温暖,感觉到亲情的存在,同时,还要保持经常与孩子联系,特别是在情感沟通方面。孩子的儿童时期,语言表达能力好没有完全完善,也许他们不善表达,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对父母亲的爱。

其次,除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要特别注意儿童在成长时期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情况,注意儿童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其感觉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在帮助他们,其实他们并不孤单。

最后,学校也应该特别关注对留守儿童的的教育问题。鼓励教师多与留守儿童沟通交流接触,给留守儿童更加多的关爱。增加留守儿童的课外业余生活,使留守儿童感觉到同学之间的友谊,避免孤独感的产生。另外,还要让留守儿童感觉到,自己跟别人没有什么不同,自己并不是弱势群体,不要让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各社区还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大力支持留守儿童的活动。建立儿童活动中心,代替家长为儿童送去关爱[4]。例如在农村创办幼儿园,资助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为其心理健康教育谋得最大的发展。

结束语:总体来说,留守儿童表现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在同伴关系和孤独感上,朋友间的冲突和父母外出打工都是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如果一个留守儿童,他对父母依赖水平、接纳学校、接纳同伴的水平都很低,那么他的孤独感就会比常人强烈,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对此,只有社会和学校给予更高的关注,预防孤独感的产生,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林玲.连江、长乐海外留守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2] 王海花.农村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关爱留守儿童标语范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大中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夫妻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打工,他们的子女绝大多数留在了农村,跟随祖辈生活在一起。近几年来,农村学生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成了“留守儿童”。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存在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问题,尤其英语学科。对此,进行了探讨。留守儿童英语学习兴趣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大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各地乡镇小学逐步开设英语。小学英语是义务教育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提倡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今天,教育的成败关键在农村,农村教育的成败在“留守儿童”。家庭是教育的重要场所,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提升。小学英语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更需要各个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城市中大部分家长已逐步意识到小学英语的重要性,不断关注孩子的英语学习。然而“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既没有家长的督促,又没有家长的认同。一部分在外打工的家长认为“孩子也不想出国,学英语是一种浪费。”他们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极为消极,孩子想买个复读机或录音机听磁带,家长们一拖再拖。孩子的听写作业,只能变抄写作业;孩子的听读作业,几乎不去完成。而祖辈认为,只要能认识几个字,能算账就行了,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是打工,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家庭教育欠缺,“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只能靠学校教育了。“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要靠良好的师生情感。“留守儿童”有着他们祖辈们传统的淳朴善良的美德,只要你真心诚意对待他们,他们给你的回报足以让你愿意为他们奉献自己的一切。“留守儿童”心灵脆弱而敏感,教师需以宽容心对待他们,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是较为有效的方法。有位外语教学专家说:“情感对于外语教学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一些。”因此,教师的情感不能只向一部分学生倾斜,而应对每一位学生奉献爱心、给予期望,这对“留守儿童”来说更宝贵、更重要。如果教师能厚爱他们,在他们心中建立可亲可敬的形象,尊重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走进学习的心灵,他们就会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学习情绪。耐心加上信心。老师对于这些学生要比其他学生付出多倍的耐心,要不断地鼓励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督促他们,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就要夸大地表扬他们,给他们足够的信心。要用鼓励表扬代替批评讽刺,用老师的耐心关心慢慢地帮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这样他们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了。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问自己“3 Questions”:“If the student were my own child, what should I do?If I were the student, what would I like the teacher to do? If I were the student’s parent, what would I like the teacher to do?”从根本上转变我们自己的思想和态度,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使学生感到亲切,做到教师既是学生尊敬的长者,又是学生学业上的引路人。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必能愿意接近你,从而跟随你的步伐学习英语。兴趣是“留守儿童”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培养“留守儿童”对英语产生兴趣,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Chomsky在1988年说过这样一句话:“The truth of the matter is that about 99 percent of teaching is making the students feel interested in the material.”只有他们对英语感兴趣了,教师的教学才能得以持续。课堂中,我利用自制人物、动物头饰、挂图、卡片、实物、简笔画、儿歌以及各种各样的游戏来激发和保持“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当呈现新单词或词组时,我运用学生能感触和接触到的事物举例。英语作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语言的最本质功能是交际功能。语言知识是通过语言训练获得的,而不是教师作为理论教给学生的。因此,语言实践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没有语言交际实践活动,就不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当我教授“问路”这个话题时,用生活周围的真实地名举例。让“留守儿童”有亲切感并感到英语学习不是脱离生活的死板乏味的知识。教授“打电话”对话时,利用实物(电话或手机)先让学生用中文两人一组,模拟打电话,然后再教他们如何把同样内容用英文表达出来。从而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中外电话沟通语言的异同。许多“留守儿童”回到家中,还用英文和他们的父母通话。有了这次体验,“留守儿童”对知识掌握就变得轻松,从而增强学习兴趣。为保持“留守儿童”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我还经常性地举办一些英语比赛。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唱歌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书写比赛等富有竞争气息的活动。此外,还组织排练英语文艺节目,如我们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排演的英语大合唱、购物等话题接龙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并获得成就感。每逢西方节日如愚人节、母亲节、圣诞节、万圣节等,指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孩子们装扮教室、制作礼物,用英语来庆祝节日,更好地体现了语言的交流作用,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的风俗文化,使小学英语教学更加生活化。语言离不开环境,离不开实践,因此给“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向学校建议校园标语双语化,如“Please keep offthe grass”“Keep the reading-room quiet”“Save water”等,还配上富有童趣的画面。在教室里设立英语角,布置具有国外风俗习惯的图片。在学校橱窗里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等等。鼓励孩子们有意识地收集、摘抄生活中的英语,如经常见到的商品英语:牛奶包装上的milk,餐纸上的soft,果汁上的juice…商品说明书上的Made in China…电脑英语Windowsmy files E-mail…公共设施英语tolietbus stoppark…这些生活中的英语,让孩子们在课堂学习时,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效率大大提高。作为英语教师,我与“留守学生”的家长经常交流,如召开家长会、家访、通电话、网络信息等,及时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其在家表现。也要让家长相信,只有科学的育人方法,孩子才能健康成长,从而成为有用之才。家长只有接受了这个道理,才会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实际的基础程度和能力水平,创造最适合孩子的环境,给孩子无限的温暖。家长也会自觉地以热心去陶冶孩子的情操,关切孩子成长。例如,当“留守学生”在孤独寂寞的时候,能够听到教师、家长一声亲切的问候,让“留守学生”在四顾茫然的时候,能够看到一双坚定的眼睛。“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还有什么比最真诚的情感更让人激动呢?被感动的“留守学生”,将产生更大的信赖感,消除了“代沟”,稳定了情绪,进而强化了意志,学习也有了动力,喜爱学习。如何教育好“留守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应该抱有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解决好“留守学生”的问题,这些“留守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学校、家庭来说,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爱留守儿童标语范文6

摘要:国内的系列研究进一步报道了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在逐渐恶化的趋势,他们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更多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他们的心理问题,这需要社会、父母和学校投入更多精力到留守儿童的关爱中去。2012年暑假期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师生展开了以“关爱留守儿童,感恩奉献社会”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主要采取支教和心理辅导两种形式,用爱心、真心、耐心去帮助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让留守儿童在沐浴着爱的阳光里,接受教育,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志愿者支教 心理辅导 关爱 尊重

一、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城乡二元结构使教育成本增大,留守儿童随父母共同生活难度增大。由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的制约以致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使农民工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二是子女教育未引起足够重视。农民外出打工考虑的是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子女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尤其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三是孩子教育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家长或亲友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不能在精神上、心理上、生理上充分给予他们关爱。四是学校在教学上没有向留守儿童倾斜的措施。考虑到方案的可实践性,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课堂教学的改善和心理辅导的提供势在必行。

二、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师生曾多次赴三江县富禄苗族乡仁里小学支教,支教过程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

(一)志愿者实施赏识教育,用赏识培养留守学生的兴趣

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的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志愿者老师用放大镜努力寻找和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并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和表扬,能使他们找回被呵护,被关注的感觉。留守学生因缺乏父母的关爱,产生了孤独、寂寞、焦虑、自卑、敏感等诸多心理,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学习效率低,针对这种情形,志愿者老师要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他们。在课堂上,老师用灿烂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亲切的话语,的抚摩,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从而帮助他们扫除学习障碍,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二)志愿者改善教学方法,把新的教学理念带到支教学校,提高留守儿童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老师应注重留守学生兴趣的培养。有些学生常说对某次活动没有兴趣,也不爱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尝试和练习的结果。对某项活动缺乏兴趣的人,一般是怀疑自己缺乏某种能力,怕做不好,惹人笑话,干脆说没兴趣,不爱好。事实上,只要肯练习,慢慢尝到甜头,兴趣爱好也就有了。

教师要耐心教育学生,人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多尝试多练习,促进孩子兴趣生成。孩子兴趣一旦形成,教师就要多开展一些活动,让留守学生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可以从自己的身上而不仅仅是从别人的赞赏中获得自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志愿者用关爱开启留守学生的心门,用尊重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

毫无疑问,留守儿童在成长中容易遇到太多潜在的伤害。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甚至叔叔婶婶等亲戚带着他们长大,难以起到监护人的作用,这些孩子的成长缺乏父爱母爱的滋润,很容易产生亲情饥渴。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即使物质生活很富足,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会孤独,更何况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儿童们,他们往往承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匮乏。因此,我们看到有些留守儿童学业无法得到保障,有些留守儿童心理失衡、性格扭曲。

考虑到留守儿童容易被伤害,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用爱心开启留守学生的心门为主旨,志愿者给予留守儿童的关爱先要从尊重开始,不会让关爱成为新的伤害。尊重留守儿童,请不要把他们看作问题儿童。因为留守儿童易产生的问题,如亲情缺失、学习焦虑、沟通焦虑、敏感、悲观、孤独、胆怯等,但这并不是他们的标签,在对留守儿童作心理辅导时,不能错误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群有问题的孩子,将来可能威胁社会安定。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和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一样,有快乐、有渴望、有伤痛,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梦想。

尊重留守儿童,就要用平等的心态去帮扶他们。在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过程中,尽量用浅显的话语让他们明白,贫穷不是他们的错,在尊严上没有贫富之分。也许他们“土老冒儿”,也许他们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但是,这些都不是他们的错。志愿者老师不能将他们的伤当成他们的错,因此,对他们的帮扶不能用施舍的、高高在上的态度,而应用尊重的心态去看待和理解留守儿童,给他们真心实意的帮助,这样一来,一些原来性格孤僻的孩子将会变得开朗活泼起来,生活技能得到提高,学习也更加自觉。另外,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极度欠缺,志愿者或者老师应该跟他们普及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识,务必让他们在生活安全方面有了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由于有了成长帮护人、老师等的指导和帮助,能够做好成长的各种准备,平稳度过青春期。

参考文献:

[1]刘霞.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98—102.

[2]冯建.“留守儿童”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报,2005,252:39—41.

[3]周福林, 段成荣. 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 2006, (3):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