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例6篇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建议

 

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显示,砌体结构常见裂缝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温度裂缝、一类是干燥裂缝也称干缩裂缝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产生的裂缝和其它裂缝。

1.裂缝产生的原因、部位、特征

1.1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部位及特征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会对墙体产生温度裂缝,由于混凝土顶板的温度比其下墙体温度高得多,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又比砌体大得多,故混凝土顶板与墙体之间存在温度变形差,变形差在砌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应力在墙体内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中间渐小,顶层大,下部小使墙体产生裂缝。其常见部位是混凝土平屋面下两端的墙体上,门窗洞口边的正八字斜裂缝、顶层纵横墙交接处的阶梯形裂缝、混凝土屋面与墙体交接处或顶层圈梁与墙体间沿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屋顶女儿墙的不平裂缝。这些裂缝经过一个冬夏这后,会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但仍会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1.2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部位及特征

对于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例如混凝土小型砌块是由碎石或卵石为粗骨料制做而成的,本身就具有混凝土的脆性,同时又存在着干缩的重要特性,在自然养护28天后,其干缩只能完成50%左右,干缩率为0.3—0.45mm/m,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对于轻骨料砌块来说干缩变形更大。免费论文。干缩变形的特征早期发展很快,以后渐渐减慢,几年后才能完成。但干缩后的材料受潮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只是较第一次干缩变形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但仍会产生干缩裂缝。免费论文。烧结粘土砖及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虽然很小且变形完成也比较快,但在潮湿环境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其产生的裂缝同样属于干缩裂缝。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较广,数量较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的倒八字裂缝,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过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的水平裂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各楼层的窗过梁两端裂缝,窗台两角斜裂缝,大片墙面上的底部重,上部轻的竖向裂缝,不同材料结合处的裂缝等。

1.3温度、干缩共同作用引起的裂缝及其它裂缝

无论是烧结类砌体还是非烧结类砌体,在建筑物上都存在着温度、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这两种裂缝的组合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的裂缝也不同,其裂缝较单一因素裂缝更为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操作的过于简单,砌体强度不足等因素而产生的裂缝也是裂缝的重要因素。对于新型墙体材料没有针对性的构造措施,砌体表面杂物清理不彻底,材料堆放没有相应的技术措施,工人技术水平差,都会造成墙体水平裂缝。

2砌体裂缝的控制

2.1设计方面控制

提高设计者的设计理论水平,实践、实验能力。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做出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在重视强度的同时增加抗裂构造措施,将多发裂缝区域抗裂措施加以说明,并明确交底,细化设计说明 ,提供相应的抗裂节点详图,尽可能的将可避免的裂缝消灭在设计当中。

2.2施工方面控制

施工前技术人员应仔细阅读图纸,做好施工前交底,砌筑工人持证上岗,加强学习,提高砌筑工人技术水平。所用材料必须提供进场合格证、准用证及复试报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配制砂桨。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施工配合比必须计量准确,拌制砂桨的和易性良好,稠度控制在50—70mm。建立工序交接检查,质量专检,报检制度,杜绝野蛮施工,偷工减料现象,确保砌体质量。

3控制砌体裂缝的具体措施建议

3.1在控制裂缝观念上引入“防”、“放”、“抗”相结合的思想观念,使设计者在重视强度的同时, 同样重视抗裂构造措施,将先进的切实可行的构造作法编入《砌体规范》。

3.2控制混凝土屋面的温度变化与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应在屋面放置保温隔热层,在屋面设置排气道,将潮汽有效排出,找平层上设置控制缝,其间距不应大于6m,在挑檐板长度方向设置不大于10m的分隔缝,缝宽不小于20mm,用弹性油膏嵌缝,除温度伸缩缝外,宜在墙体适当部位设设置控制缝,其间距不宜大于30m。

3.3控制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应在砌体上设置竖向控制缝

控制缝位置宜设在建筑物的一、二层和顶层;按墙体的高度、厚度有变化处;门窗口的一侧或两侧;距相交墙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的一半处。控制缝应作成隐式,与墙体灰缝一致,其宽度不大于12mm,内嵌弹性密封材料,控制缝间距不应大于8m或墙高的三倍; (无洞墙体)不应大于6m, (有洞墙体)不应大于4.5m

3.4在楼盖和屋盖处、墙体的顶部、窗台的下部设置直径不小于2ψ16,间距不大于2400mm也不小800mm的配筋带。在墙洞口上、下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一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设置纵筋,直径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钢筋焊接网片,间距不大于600mm,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小于600mm的灰缝钢筋。免费论文。配筋带及灰缝钢筋应通长设置,锚固在相交墙或转角墙内,其锚固长度不小于400mm,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不小于15mm,并应进行防腐处理。

参考文献:

1 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2 范振方,砌体结构的局部配筋对裂缝控制和伸缩缝间距影响的讨论,《工程建议标准化》,1996

3 配置灰缝钢筋砌体的裂缝控制,第10届国际砌体会议论文集,1994

4 《砌体设计规范》

5 《砌体结构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B211900.4—2005J10514-—2005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坝体;化学灌浆;加固

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效的推动了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通常采用的坝体结构为混凝土或是以土石为主要原料的结构。这两种类型的坝体结构虽然在使用初期具体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出现裂缝的情况,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坝体的安全性,不利于水力发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维护的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为了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就要在坝体建设初期开展加固的措施,采用化学灌浆的加固方法具有显著的效果。

1 混凝土坝体裂缝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

在现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利水电坝体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坝体的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具体有息息相关的联系,如果不进行加固的措施,那么坝体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到坝体的使用寿命。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坝体的主要施工材料为混凝土,虽然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经常会出现腐蚀的情况,有时还会产生炭化,这是混凝土自身的特点造成的,因此,施工人员有必要在进行坝体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进一步强化坝体的结构,这样外界环境对坝体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有效的提高了坝体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水利工程部门要针对这一问题引起相应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对水利坝体进行加固。

2 水电站工程混凝土坝体的化学灌浆加固

经过相关实验的验证,采用化学灌浆的方式对坝体进行加固,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的控制水利工程的质量,下面我们就对化学灌浆的加固方式进行具体的论述。

2.1 概述

化学灌浆的加固方式是一种最新推出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结构表面产生裂缝,无论是是在何种环境中,都具有理想的效果,促进水利工程的质量向前迈进。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况,其一是在深层裂缝的加固中,其二是对贯穿裂缝进行有效的修补。裂缝也分为两类,一种是死缝,一种是活缝,不同的缝隙具体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采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前者主要应用到的材料为水泥或是溶水性强的浆材,而后者主要采用的材料为弹性聚氨酯浆材。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水利坝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考察是十分必要的,经过详细的分析以及综合的论证,制定出施工方案。然后在水利坝体上钻孔打眼,将灌浆管埋放在灌浆孔中,事先要将内部进行清理,防止颗粒灰尘等落入浆材中,影响灌浆的质量。灌浆前确保水压符合施工的要求,完成灌浆后及时的将灌浆孔进行封堵。

2.2 化学灌浆材料与使用注意事项

当前,在水利坝体的加固处理过程中,化学灌浆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但是针对不同的情况,施工人员采用的浆液也具有不同的种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环氧浆液,一种是丙凝浆液。前者以环氧树脂为主要的成分,而后者的主要成分为丙烯酰胺。环氧浆液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可灌性以及渗透性,养护的时间也较短,丙凝浆液主要在细微的裂缝中使用,同样具有较强的可灌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抗挤力,受到施工人员的青睐。在选用这两种浆液时,首先要观察水利坝体中出现的裂缝属于何种程度,如果程度不深,宽度较小,建议采用环氧浆液进行处理,相反的,如果宽度较大,那么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的方式,先进行丙凝浆液的灌注,再将环氧浆液灌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任何一种浆液,都应该确保施工环境的温度在12℃~16℃之间。

2.3 具体施工

在进行化学灌浆施工的过程中,裂缝清洗是首要的工作,主要是将裂缝表面的杂质清理干净,有些裂缝处还存在混凝土的钙化物质,这些杂质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清理,会影响灌浆的质量。在清理时,可以采用高压水枪进行清洗,或是使用钢刷将裂缝表面的杂质清除掉。紧接着就可以开展化学灌浆了,这期间要保证充分与裂缝中的砂石进行结合,确保灌浆的完整性。待完成灌浆后,将表面封堵起来。完成灌浆后,还要将表面清理干净,在裂缝的两端分别打孔,将钢筋穿插其中,最后拉紧两端的坝体。

2.4 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质量控制

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过程的控制是保障灌浆质量、保障坝体加固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要通过材料控制、操作方法控制、工艺技术控制等方式保障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质量。首先,要通过对裂缝的勘察与分析,选用适宜的灌浆材料,并在灌浆材料配置过程中严格控制配比,保障灌浆材料质量,为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施工质量打下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裂缝的情况,单孔一次灌浆或停灌结合等工艺方式,满足裂缝灌浆要求,保障灌浆质量。由于环氧材料需一定时间才能固化,因此在灌浆达到一定量后,需停止灌浆,待环氧浆液达到一定固化后再继续进行灌浆。在进行灌浆施工时,还要根据裂缝走向、裂缝内混凝土情况等进行压力与渗透的控制。如混凝土裂缝内部还有其他横向裂缝,则需在灌浆过程中考虑到横向劣等情况,加大压力,使灌浆材料渗透范围增大,保障灌浆质量。如裂缝内部无其他裂缝,则需在灌浆时控制灌浆压力与渗透范围,压力过小或范围过小,将导致灌浆不饱满,裂缝没有完全堵死,影响灌浆质量。

3 坝体化学灌浆施工质量管理

混凝土坝体一旦出现裂缝其力学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坝体承受力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坝体安全。因此,即使进行坝体化学灌浆处理,加固坝体时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在日常坝体检测中,检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严密监控坝体情况,及时发现坝体裂缝,并向上级汇报。坝体养护企业或部门,要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坝体施工技术文件以及裂缝勘探资料的分析,选用适宜的灌浆材料与工艺。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双重控制,保障坝体化学灌浆施工质量。

结束语

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加固技术的应用已非常广泛,技术也非常成熟。灌浆施工过程只需通过对施工过程材料控制与技术管理即能很好的保障灌浆质量,保障坝体强度。水利水电工程坝体除在出现裂缝时及时进行化学灌浆加固,还需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注意混凝土坝体的其他病害,并通过日常养护与定期养护对可能发生的损坏进行防护。减少混凝土坝体裂缝、病害的出现,在裂缝出现初期及时进行加固处理,避免裂缝进一步扩大造成坝体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龚冬艳.刍议某水库填灌浆加固处理技术[J].经营管理者,2009(15).

[2]潘仁友.聚氨酯化学灌浆在姚江大闸闸墩沉降缝处理中的应用[J].小水电,2012(1).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控制措施

如今,建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类的建筑不断的兴起,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的质量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施工材料就是混凝土,但是不同的建筑工程结构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如果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不能够对混凝土的等级性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就可能使得建筑结构的设计不合理,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问题。混凝土等级强度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对结构设计中出现的裂缝进行控制。

1、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质量问题,对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结构设计中裂缝的产生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原因:首先就是塑性沉降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钢筋与模板等对混凝土骨料的沉降所产生的,此外,不符合规范的模板绑扎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其次就是塑性收缩裂缝的形成,产生该裂缝的主要是由于建筑结构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最后就是温度应力裂缝的产生,这种形式的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表面散热快、早晚温差大等原因造成的。除此之外,建筑的施工工艺和原材料的质量也会导致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不符合规范的施工工艺与选用不合格的材料质量会使得建筑结构出现严重的裂缝现象。

2、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

2.1 严格原材料的选材程序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原材料的只有对结构施工的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所选用的原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很有可能会使得建筑结构出现裂缝。因此,为了确保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裂缝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原材料的选择,控制好原材料的选择程序。在进行原材料的选择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应该结合水热化值低的粉煤灰水泥或矿渣水泥的选择来对水泥浆的稠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水泥浆的稠度也能给通过外加剂的使用来得到改善,但是要确保添加剂使用量的合理性,这样能够有效的加强混凝土的拉伸度,避免裂缝现象的出现。对于骨料的选择与处理也需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必须满足相关的标准进行选择,这样能够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选择,尽量减少材料质量问题的出现,在结构施工中确保施工的质量与进度符合要求。原材料的选择控制能够使得材料有着更高的质量,并且使得材料的选购途径更加的合理,在进行材料的购买时,必须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能够符合设计要求,从而避免裂缝问题的产生。

2.2 做好混凝土建筑物的浇筑施工技术控制

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对裂缝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只有做好混凝土建筑物的浇筑施工技术控制,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裂缝产生。建筑的施工技术对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一些施工技术出现了问题,就会使得建筑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对于建筑施工而言,混凝土的浇筑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工程,如果这个施工环节出现施工技术问题时,就会对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对其进行施工,从而不断的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减少裂缝的出现。想要控制好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就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合理的安排浇筑的顺序,在施工过程中遵循分缝分块施工的原则。除此之外,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要进行完善的处理,温度较高时要进行分层浇筑,通过浇筑面进行良好的散热。浇筑过程中还应该对钢筋的位置进行充分的考虑,避免钢筋出现位移,影响施工的质量。只有做好混凝土建筑物的浇筑施工技术控制,才能够有效的控制裂缝的产生。

2.3 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工作

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能够有效的控制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产生。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却经常被忽略,这也是导致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图纸中对会对混凝土养护的时间进行严格的规定,其最佳时间一般是结束混凝土浇筑施工的12小时以内,在此时间段内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等措施。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而言,一般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和材料的选用进行确定。在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时,应该对混凝土的湿度、温度等进行定期的检测,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混凝土养护面应该使用薄膜纸进行覆盖,这样能够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湿度,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

2.4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整体素质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图纸的设计时,应该对施工的流程与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相应的注意事项,对设计图纸中的图解进行充分的理解,从而使得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案能够具有一定的基础。由于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案是人为确定的,所以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就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不仅需要对建筑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提高,还要重视施工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才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裂缝的产生。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建筑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确保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对结构设计中裂缝的产生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裂缝严重的影响着建筑的安全,为了有效的控制裂缝的产生,可以从严格原材料的选材程序、做好混凝土建筑物的浇筑施工技术控制、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工作以及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广和.论现浇混凝土施工裂隙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8):74-75.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深基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从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见,施工质量越来越成为施工人员工作的重点。施工质量和施工方式需要满足设计和施工的标准。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对工程施工的需要和特点加强了解,同时结合施工状况来采取科学的施工方式。不仅要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还需要减少施工成本。从基坑工程的结构性和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深基坑底板的影响。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现象,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工程概况

在进行深基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会以混凝土材料作为施工原料。普通的深基坑深度可以达到17米左右,潜水深度可以达到1.5米。建筑的总体面积超过6万O,因此,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施工人员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习惯性地采用多跨度框架结构的形式,这种施工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工程的施工要求,还可以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处理方式也比较简便。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程中可以看出,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弊病就是出现裂缝的问题,这也是人们一直以来关注的突出问题。因为混凝土裂缝的现象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还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形变,不仅对混凝土的美观程度产生严重的影响,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找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并且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进行控制是至关重要。这也是加强混凝土内部结构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混凝土施工工程的主要施工材料就是水泥,但是在材料拌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量的水化热现象。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其内部结构会出现剧增的现象,这就使得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出现明显的变化,温度差的存在就是影响裂缝现象的重点。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混凝土材料的温度进行控制,减少裂缝现象的出现。

如果混凝土结构出现了严重的裂缝现象,就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进行解决。尽量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发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1)混凝土养护:采用薄膜和草垫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保温保湿养护覆盖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终凝为宜。利用混凝土应力松弛特性,使混凝土内部因温差产生的抗拉应力值小于混凝土本身同期抗拉强度,以达到防止产生裂缝效果。

(2)温度控制与测温:应根据工程平面形状尺寸、厚度等不同情况布设测温点,同时测混凝土中心、表面及大气温度,温度上升阶段每2~4h测一次,降温阶段每8h测一次,根据温度记录,增减保温材料厚度或层数,确保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及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25℃。当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5℃时,可增加保温材料厚度或层数。

2.深基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

2.1深基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在进行基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可以看出,由于工程项目的规模较大,施工强度也比较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还需要对水化热的现象进行控制,减少混凝土结构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另外,技术人员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加强监管,所以说,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在掌握施工材料、施工温度的基础上,严格地控制混凝土表面的裂缝现象,对底板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本工程是比较典型的深基坑工程,从相关的勘查和检测报告中可以看出,第下结构的土质是黏土,在基坑的内部占据40%左右。除此之外,还有淤泥土质和粉质粘土。分别占据整个土体的27%和25%左右。

基底大部分土质孔隙比大于1.0,天然含水量接近液限,性质接近于淤泥质土。淤泥质粘土具有高灵敏度、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弱渗透性,呈流塑状,极易发生蠕动和扰动,工程性质差等特点。为保证结构稳定,在结构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基底进行加固处理。

合理的施工规划、适用的施工方法及严格的过程控制是保证结构底板施工质量的关键。本工程底板施工期于冬期施工,为确保混凝土浇筑顺利进行,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并通过试验论证优化混凝土的施工流程及施工措施。

2.2实施效果

据温度监测数据显示,本工程结构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内最高温升值发生在浇筑后的2.5~3d,结构中心最高温度约62℃,底部温度约55℃,距结构表面50mm下混凝土的温度约35℃,混凝土内外温差约27℃。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应大于25℃,实测数据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实践证明上述施工方法和裂缝控制措施效果较好,有效地降低了混凝土内外温差和干缩作用,减小了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避免了危险裂缝的产生,保证了结构底板的施工质量。

3.如何优化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深基坑底板施工中,施工单位如何加强混凝土裂缝控制,优化裂缝控制技术,以便更好的为深基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提供保障呢?本文给出以下4个建议:

(1)在对底板结构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底板尺寸对底板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混凝土施工时,其结构内部所产生的应力对结构本身的影响,来加以确定。保证底板结构设计的合理行和规范性。

(2)保温材料厚度及层数应根据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弹性模量、温度应力及抗拉强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合理的计算。

(3)为避免裂缝,可通过采取措施(如在混凝土中添加导热性强的物质)来改善混凝土的导热性,从而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减小温度应力。

(4)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需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性质(强度、和易性和耐久性)、区域条件的限制、外掺物的副作用等因素,并结合实际工况经试验论证后确定。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裂缝问题对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就要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关的开发控制技术来对深基坑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使得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进而消除人们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裂缝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黄小兵.大体积混凝土防治裂缝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致富向导,2015(02).

[2]赵宇.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5(06).

[3]孟磊.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分析与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5(03).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应力裂缝 混凝土 裂缝控制

近20年来在工民建钢筋混凝土结构领域,一个相当普遍的质量问题就是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且有日趋增多的趋势,影响到工程质量和观感,且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和建筑物的倒塌,也都是从结构裂缝的扩展开始而引起的,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混凝土是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而混凝土结构裂缝在学术上属于结构材料强度理论范畴。建筑结构的开裂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关注的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裂缝产生的措施。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材料及半成品质量问题。较常见的是水泥或碎石质量不合格。例如某单层厂房钢筋混凝土基础施工时,发现基础混凝土爆裂,经检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某工程的混凝土采用泥灰质岩做碎石,浸水后膨胀,以后又受冻,使混凝土发生裂缝;某宿舍使用三年后,混凝土大面积地爆裂,爆裂点的直径5—120mm,经检查发现,混凝土所用碎石混有经过锻烧、但未烧透的石灰石,这种碎石在己硬化的混凝土中逐渐熟化,体积膨胀,而引起混凝土爆裂。因混凝土的碱一骨料反应而造成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在我国某些地区己有破坏实例。这是因为近年来我国水泥含碱量增加,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提高,不少工程又使用含碱外加剂,在这种条件下,若使用活性骨料,就会产生碱一骨料反应,从而造成结构裂缝。

2、建筑与结构构造不合理。当建筑与结构构造的设计和施工处理不当时,比较容易出现裂缝。较常见的有:断面突变,构件中开洞、凿糟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等引起开裂;现浇主梁在与次梁相交处没有设置附加箍筋而造成开裂:门式刚架转角处应力复杂,该处弯矩较大,过大的偏心距使受拉区加大,而造成转角处产生斜裂缝;各种变形缝设置不当造成裂缝等。

3、应力裂缝。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静荷载或动荷载作用下而产生的裂缝,称为应力裂缝,这类裂缝较多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振动严重部位。造成这类裂缝的原因很多,施工或使用中都可能出现。最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出现不同的裂缝。从结构试验中可以看到,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承受30%~40%的设计荷载时,就可能出现裂缝,而这类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都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普通钢筋混凝土的裂缝不一定都是质量问题,只要裂缝宽度符合规范的规定,都属正常情况。但对宽度超过规范规定,或降低构件的承载能力,或有失稳破坏可能,或影响耐久性等方面的裂缝,以及不允许开裂的建筑物上的裂缝等,都应认真分析、慎重处理。应强调指出:对受压区的混凝土裂缝必须认真对待,因为受压区混凝土的明显竖向裂缝,往往是结构接近极限承载能力,或结构破坏的前兆。

二、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概念和常见方法

裂缝控制,就是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控制建筑物使其裂缝的影响不致达到有害程度,以便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建筑工程~般包含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的裂缝控制。在设计上控制裂缝,是指通过计算与构造措施减少裂缝出现宽度超过规范限值的可能性,也即控制出现统计概率上最大平均宽度的裂缝。在施工上控制裂缝,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施工措施,防止建筑物产生非结构性的有害裂缝。

混凝土结构中裂缝出现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活动时期:

1、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结构中由水化热引起的温升根据各自的降温速度,可以降至周围气温,由混凝土任意时间的收缩可知此期大约有15%~25%的混凝土收缩,对此阶段称裂缝之为“早期裂缝”。

2、往后到3—6个月,收缩完成95%,此阶段裂缝称之为“后期裂缝”。

3、一年之后,如外界条件无过大变化,一般结构处于稳定期,出现裂缝的

可能性很小。

大量工程实践说明,一些现浇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大多在“早期裂缝活动期”,特别是在施工条件多变,养护条件差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裂缝。因此对施工阶段的裂缝控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有害裂缝的产生。

习惯做法认为设置了伸缩缝或施工后浇带就可以避免裂缝,而不设置就一定会产生裂缝,这是很片面的。在具体工程实践中,有的工程按规范规定留伸缩缝但仍然开裂,也有的工程缝间距远远超出规范的具体数字上的要求而在实际上并未出现裂缝。所以用伸缩缝或施工后浇带控制结构长度只是减少温度应力的许多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因素,伸缩缝只在一定范围内(较小的尺寸范围内)对温度应力起显著影响。超过一定范围,温度应力趋近于常数,温度应力与结构长度无关,所以超过一定长度,即使留缝也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对裂缝的控制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根据研究分析,影响裂缝的因素既多又复杂,主要有以下七个:温差(含收缩当量温差)、材料的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板的厚度或墙的高度、结构的长度、混凝土的徐变及约束等等。对于不同的结构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裂缝。裂缝控制可以从提高混凝土强度和减小约束应力二个方面考虑。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方法较少,主要是认真做好养护,但强度提高的幅度也是有限的。因此裂缝控制方法的重点应放在减小约束应力方面,这方面可操作的方法多,技巧性强,各种方法可以综合使用。

对于不同施工部位、不同施工工艺及环境下混凝土施工中裂缝可以采取相同的控制方法,如提高混凝土强度、对于由于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采取控制入模温度、控制水泥水化热放热量及放热速率、对于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采取补偿收缩、控制失水等方法。但由于不同施工部位有不同的结构要求和工艺要求,在采取控制方法上又有其个性,如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施工中可以采取加滑动层以消除地基的约束,而地下室楼板,墙板及上部结构其它部位均无法采取该种方法。由于施工部位的进度不同,有的部位能利用混凝土60天、90天甚至于180天的强度以达到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减少水化热放热量,而有的部位不能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三、结论

总之,裂缝作为混凝土材料的特征之一,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我们只有从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做起,找到控制裂缝产生的方法,对症下药,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做到为人民的生命财产负责。

参考文献

[1]扈玥昕,宋玉鑫. 浅谈混凝土施工温度与裂缝[J]. 民营科技. 2011(03)

[2]庄延宏. 浅谈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J]. 科技风. 2008(16)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温度;收缩;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6)04-0163-02

收稿日期:2006-03-15

作者简介:肖海峰(1967-),男,湖南邵东人,工程师。

1 前言

在众多的工程质量问题中,混凝土裂缝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分析及预防,避免有害裂缝的产生。对于混凝土裂缝的危害许多文献均有报道,在此不再论述,仅结合我市一些工程项目对裂缝控制的具体施工方案,对几种易出现裂缝的部位进行成因理论分析及提出具体预防措施,供大家交流。

2 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和干缩变形。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由于水化热的作用,中心温度高,与外界接触的表面温度低,当混凝土表面受外界气温影响急剧冷却收缩时,外部混凝土质点与混凝土内部各质点之间相互约束,使表面产生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到自约束产生压应力。由于温差产生的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可由下式计算得:

a=2EaT/3(1-v) a=EaT/3(1-v)

式中:Ot、Oc一分别为混凝土的拉应力和压应力(N/mm2);

巨一混凝土的弹性模量(N/mm2);a-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1/)

/XT一混凝土截面中心与表面之间的温差(℃);v一混凝土的泊松比。

由上式计算的Ot如果小于该龄期混凝上的抗拉强度,则不会出现表面裂缝,否则可能出现裂缝。同时由上式知采取措施控制温差AT就可很有效地控制表面裂缝的出现(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内外温度差T≤

我市某工程地下2层,地上18层,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厚大面积为1.0m-1.5m,局部达到2.7m。我们采用无缝设计施工,由四条膨胀加强带划分为八块施工段。严格控制水化热:在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和征得设计同意的前提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60d强度,以减少水泥用量:同时,均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大面积为C30(内掺水泥用量10%的UEA),膨胀加强带为C35(内掺水泥用量14%的UEA),减少水泥水化热。通过“双掺”技术(掺加缓凝高效减水剂及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可泵性。

我们采用了连续浇筑和间歇式无缝施工相结合的施工技术,其中14-15轴和22~23轴的膨胀加强带均作为一个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处理。混凝土沿每个浇筑带呈“S”形退后浇筑(即退烧方式进行)。在浇筑顺序采用“分段定点,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一次整体连续浇筑结束。见下图2示: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捣完毕后,初凝前用长刮尺刮平,8h后先用铁滚筒滚压数遍,再用木抹子在混凝土表面拍实并搓毛两遍以上,以闭合收水裂缝,防止产生表面收缩裂缝,约12h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外加一层湿麻袋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混凝土内部贴温度应变片后,每隔4h测量混凝土各部位的温度,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不超过25℃。如快接近或超过了25℃,马上加强养护,增加一层麻袋或深基础处蓄水养护。本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完毕已经2a多,施工及后面的使用过程中没有出现超规裂缝。说明我们控制裂缝的施工措施是很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法很成功。相信对大家在类似问题的处理上很有借鉴意义。

3 地下室外墙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虽然地下室外墙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但其结构尺寸和所受约束的特殊性,对于控制其施工中裂缝的方法也跟其他的混凝土结构有所不同。一般控裂方法的局限性对地下室外墙的影响很明显:施工过程中的后浇带本身的处理比较复杂,如果措施不当就很可能会成为渗漏水的突破口,而且后浇带或应力释放带的有效的设置间距比较小(20~30m),在超过100多m的长地下室外墙施工中过多的设置会影响工期等等。

下面我们介绍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地下室外墙裂缝控制中的应用:在本市某休闲文化广场中地下室外墙高5.5m,厚450mm。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除采取了些常规的措施(如在不改变墙板钢筋总量的情况下对墙板水平钢筋进行等截面代换,将原来的粗钢筋大间距改为细钢筋小间距;以膨胀加强带取消后浇带;墙板混凝土浇筑后,在墙顶设淋水管,进行24h不间断淋水养护)外,重点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对墙体裂缝的控制。在±0.000~-5.500范围内采用无粘结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筋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直径d=15mm;张拉控制应力acon=0.70fatk。施工中,混凝土为C40,锚具封头为C45级细石混凝土。预应力筋张拉分两次完成,设计要求地下室外墙板10.000~-2.000范围内建立2MPa的预压应力,以下部分预压应力逐渐递减。对裂缝的观测跟预应力的施加同步。从实测结果分析来看,随着预应力的逐步建立,超长地下室外墙的裂缝经历了发生、开展、减小的过程。从裂缝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预应力对控制裂缝有显著的作用。经观察特别是对边角弧线、环线形地下室外墙施工中的裂缝控制效果最明显。

4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主要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随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房屋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住宅楼现浇楼板裂缝问题”也成为了居民住宅质量投拆热点,这是我们建筑质量监督部门尤其要重视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表现为:表面龟裂,纵向、横向裂缝以及斜向裂缝。产生楼板裂缝施工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4.1混凝土施工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科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

4.2混凝土浇捣后过分抹干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科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4.3施工工艺不当引起: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楼板的弹性变

形及支座处的负弯矩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砼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大梁两侧的楼板不均匀沉降也会使支座产生负穹矩造成横向裂缝。

无论大小工程,对现浇板裂缝的预防是施工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经过我们长期的质量监督实践以及施工队伍的配合,我们在预防现浇板裂缝上的施工技术已经很成熟,效果也很明显。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预防措施如下:

4.3.1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且派专人护筋,避免踩下负筋的现象发生;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

4.3.2在一定的时间段(一般自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a内)保持空置房间内的相对湿度与室外相对湿度基本一致并不宜低于85%,这一要求可采用经常开窗的方法得以实现,有条件的地方定期洒水增加湿度则效果更好,预防收缩开裂。

5 结论

由上可得为了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合理的配合比;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采用必要的构造措施;以及及时养护。在以后的具体施工中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多尝试进行技术创新,对不同的混凝土裂缝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可以避免的。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才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华超,吴海明.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施工技术,1997,10.

[2]蒋献军.深圳会展中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07.

[3]刘匀.钢筋;昆凝土地下室外墙施工中的裂缝控制研究.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3,12.

[4]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5]陈刚.一些常见混凝土裂缝咸因及预防.水利工程,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