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范例6篇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新能源;创新实践;选修课

作者简介:张巧杰(1978-),女,山东济宁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白连平(1956-),男,黑龙江鸡西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北京?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0JG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059-02

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利用越来越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政策。目前北京市较为重视“新能源”学科点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议在有条件的院校建立新能源培训试验中心,以培养一大批能胜任新能源发展需要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系开设了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系列课程,将侧重于新能源开发与电机节能技术,专业特色突出太阳能发电技术、电机节能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是新能源系列课程的开端课,是给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主要介绍新能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设备、研究进展、主要应用及国内外最新的有关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新能源的基本理论、研究进展、作用与地位,了解新能源的特点应用及相关的政策。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对“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课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对开设课程的意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优化。

一、开设“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传统能源消耗量大幅增长,引发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为此,发展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产业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将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中国经济走向低碳化。虽然我国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然而推动新能源行业前进的人才供给却显得捉襟见肘。高素质专业人才和核心技术的缺失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据估算,到2020年在风电领域的从业人员就将会有几十万,其中包括几万名专业人员。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未来10年内国家每年平均要开工建设5~8台以上的核电机组,预计每年对核电人才的需求有数千人,而全国每年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总量不超过500人。对于快速发展的太阳能产业而言,人才供应同样面临严重不足。在这种背景下,开设“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非常有意义。

“新能源导论与创新实践”共计32学时,其中讲课16学时,实验16学时。该课程属于认知课、基础课,开设学期较早,实验所占比例较大。开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世界能源状况和发展趋势、中国的能源状况和发展趋势、目前常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现状。课程涉及能源基础知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地热发电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等。开设16课时实验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系统设计的概念,初步认识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等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以后参加学科竞赛作准备。让学生有新能源的概念和认识,通过动手调试太阳能智能车,培养初步动手能力,提高实践兴趣,为以后参加学科竞赛打基础、做准备。

二、理论教学

新能源发电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新技术,其知识内容更新速度很快。因此,必须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以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改变以往“填鸭式”课堂教学,以“探索型”、“服务型”和“研究型”教学为主。由以往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逐渐向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的“开放型”实验转变。发展学生的开放式创新式思维,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1.教学内容

主要介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含义和分类,涉及类别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小水电、海洋能、燃料电池等。总结和分析国内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状况、开发现状、总体布局、重点领域及发展前景,介绍了部分太阳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风能发电、小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工程项目案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成果,有些新能源发电技术已经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因此教学内容也要跟随技术发展而不断更新,现有的教材内容较陈旧,对新技术的介绍较少,一般只能作为参考教材。对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等选用教材章节内容。将查阅最新科技发展成果和科研成果、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等作为教材补充内容。既向学生介绍新能源发电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通过最新科技发展成果介绍,也让学生了解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给学生推荐专业网络平台、论坛、科技文献,作为教学内容和课后拓展阅读材料,既将最新的科技知识组织到教学内容中,也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与时俱进的社会所需的新能源技术优秀人才。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范文2

尽管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然而针对新能源行业的技术型人才培养却相对滞后。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缺失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预计到2020年,在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等新能源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将达到数十万,而全国新能源相关专业每年毕业生总量却不足1000人。因此,培养适合于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型人才刻不容缓。2007年华北电力大学成立可再生能源学院,2008年10月南昌大学成立了光伏学院,同年,复旦大学成立新能源研究院,河海大学设立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电机学”与“运动控制系统”作为电气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始终相互衔接、互为支撑,是培养新能源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徐州工程学院信电工程学院对“电机学与运动控制系统”课程群的调整开展了有益思考与探索。

二、课程教学现状

1.理论教学

由于本课程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基础知识为一体,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再加上电机学本身的理解难度,使得目前课堂教学更注重讲授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一方面,重点讲授电动机的基本原理、运行特性和控制方法,发电机的基础知识和技术难点课堂教学课时分配较少,针对新能源技术领域的知识讲授更是一带而过;另一方面,当涉及到实际工程应用时,均以系统框图为背景,例如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三相同步发电机的运行与并网,课堂讲解与工程实际的应用偏差较大,学生普遍感觉比较抽象。总体而言,新能源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更新较慢。

2.实验教学

我院的实验教学基本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并且由于现有的实验设备高度集成,学生在做实验时往往看不到其内部结构,只要对外部端子进行简单接线,然后手工记录数据即可,整个实验过程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的元器件联系起来。考虑实验设备的限制,在系统仿真环节,课程多利用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大多是以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基础进行计算机数字仿真,与工程实际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1.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电机学”与“运动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传统经典课程,我院在保留课程主干内容的基础上,适度缩减与工程实际差距较大的理论知识讲授课时,着重加大关于发电机运行原理与控制技术的分析和论述,借此进一步夯实学生关于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理论基础,并逐步增加“新能源发电技术”、“风力发电与控制技术”、“车用电机原理及控制”、“光伏发电与微网技术”等专业选修课程,通过调整使新的课程体系能满足新能源人才培养需要。

2.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更多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仿真模型、新能源技术视频展示和项目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工程实际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性学习。同时注意增加学生新技术实验与实践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鼓励学生更注重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度降低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以避免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我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采用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在授课班级中开展项目小组讨论的形式,围绕新能源相关课题进行项目构想、设计、实施、改进以及答辩讨论。每个项目小组中的学生都需要至少一次作为项目负责人,提升学生的个人技能和团队写作能力。针对众多新能源相关课题,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题,在课题开始阶段,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及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和提炼,形成项目的整体推进思路;在课题推进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对课题进行子课题分解,对课题中的具体工程实现进行设计、实施和改进;在课题答辩讨论阶段,项目负责人将课题进展结果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加以阐述,班级同学均可就其结论和观点展开讨论,最后以指定的论文格式要求上交纸质论文或样机实物,教师对课题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并计入课程总成绩中。

3.实践教学分层次能力提升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按照项目设计—系统实现—实施改进三个层次的渐进过程。在项目设计阶段,学院组织教师结合企业新能源方面的需求和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命题,学生分小组选题,并根据课题进行协作设计。设计完成后,学院组织专门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设计的评讲活动,学院对于设计成果有创新的进行奖励。在系统实现阶段,充分利用我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专项经费,解决学生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利用MATLAB的电力系统工具箱(SimPowerSystem)和Pspice软件,开展了系统仿真,工具箱在元件库中提供的电气元器件能够反映相应实际元器件的电气特性,激发了学生独立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在实施改进阶段,学院组织评审委员对系统的实现进行再评讲活动,提出实施改进意见,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实现成果进行完善性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成果的层次和质量水平。2009年我院购置“电机学”与“运动控制系统”两门课程的成套实验教学设备,2010级电气国际课程实验班的实验内容就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减少数字仿真的内容,增加工程实践训练内容。新的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认真预习,根据实验内容、原理图和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控制系统的具体接线图,列出实验步骤;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现象、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综合实验数据,解释实验现象,编写实验报告,实施了从构思、设计、实施到运行的一个全CDIO过程,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个人、职业、团队、交流及社会意识与能力。

四、结束语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范文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简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该专业培养具备能源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方面的新能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能在国家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开展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

工程力学,空气动力学,电路,电机学,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力机理论与设计,风力发电机组原理,风电机组调节与控制,风电场电气部分,风电场规划与设计等。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新能源基本用来发电。分别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热等。但现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还是前两者。不过其中风能的缺点就是在国内并网比较困难,风能应用最好的是欧盟。太阳能的话,其制造过程污染很大。总的来说新能源前景绝对光明,只是道路可能有些曲折,还要看国家政策的侧倾力度。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新能源科学教育与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关工作。

专业培养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从事相关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发研究、工程设计、优化运行及生产管理工作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技能,受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训练,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科必备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

2.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3.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基知识和基理论;

4.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能力;

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专业的外文资料;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电压技术 工程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80-01

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于实践的桥梁[1]。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等学校的课程,尤其是取决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水平[2]。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电压技术》课程建设,打造学院品牌课程,从2006年开始,《高电压技术》课程建设团队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的机遇,争取到了几百万的资金和学院的大力支持。按照行业标准,最新发展要求,先后进行了高电压绝缘实验室和环保绝缘材料实验室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团队成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论证、开发、建设等工作。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而这些实验室的建设成功,为《高电压技术》课程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团队成员中老师的专业素质水平。

1 教学大纲的修订

随着2011级培养方案的修订,《高电压技术》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必须对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编写课程标准,使之适应教学要求,及时与智能电网的发展相结合。

为满足“3+1”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电网发展的需求,把《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七学期,对一些内容进行合理删减,由原来的52学时缩减为48学时,可以为该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以及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公用。

2 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2.1 以学生为主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工作任务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在我国电网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迁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电力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电气专业以能源电力行业和输变电装备制造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工作任务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强调“教、学、做”密切结合,引进了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综合能力考核,实现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学位培养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突出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点。

2.2 以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了强基础、重实践的教学体系

为满足“3+1”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电网发展的需求,该院对2011级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高电压技术》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也进行重新修订,编写课程标准,使之适应教学要求,及时与智能电网的发展相结合。新执行的《高电压技术》课程大纲有48学时教学内容,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16.7%。实践教学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践的比例达到75%,与理论课程的并行推进、有机结合。

2.3 以课程资源库、职业技能鉴定资源库为依据,丰富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课程资源库和职业技能鉴定资源库建设中,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了大量课程所需要的文本类资源、视频类资源和其他教学资源。文本类资源包括电子课件、PPT讲稿、章节性的习题、试卷、案例、工程设计标准等。视频类资源包括名师讲座、专家报告和电子微课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网络信息技术下得数字化教学与传统面授教学两者优势进行了有效组合,实现优势互补,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2.4 以完善的高压实验综合平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整合高电压绝缘实验室、环保绝缘材料实验室以及高电压绝缘虚拟实验平台等资源建立了高压实验综合平台,该平台集课程教学与实验、专业实践、科学研究、企业培训、文化传承功能于一体,师生共用,教与学互促,校企共享,共同培养电力应用型人才。

高电压绝缘虚拟实验平台上学生可以点击flas,逐一完成实验接线,实现实验预习与预先演习。

针对高电压技术课程开设相关的实验项目,高压实验综合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可以实际动手进行试验设备的选择、试验过程的操作、试验数据的采集、试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特别是综合设计性试验,学生可以针对某一高压电气设备自行设计试验方案、确定实验项目、选择试验设备,通过试验结果分析被试电气设备的现状,对电气设备的电气性能做出综合性的诊断。

利用完善的实训平台将理论教学、毕业设计和创新性实验相结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创新和实践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

3 结语

在我国电网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迁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电力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该文以能源电力行业和输变电装备制造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了以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了强基础、重实践的《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体系。通过对原有课程大纲进行修订,整合实验室资源构建高压实验综合平台,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快速发展的电力工业提供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9(3):88-90.

[2] 牛敏,多科性特色大学课程体系优化问题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1):104-107.

[3] 严璋,恒.高电压绝缘技术(第2版)[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科学发展 提高 人力资源 效率

科学发展观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又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和行动指南。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理论对于指导我国经济面对全球化战略竞争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公认的全社会第一经济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升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对整个社会的物质、经济和科技进步等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应用科学发展理念,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开发人力资源渠道,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始终是摆在各级管理者面前需要重视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各类人才又来源于不同的人力资源库存,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别。作为承担国家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任务主力军的国家广播电台,是以短波、中波、电视、调频、微波和卫星等电子信号传输和发射为主要任务的事业单位。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安全播出、技术设备维护、基础建设、事业发展和技术研发等。经过多年“西新工程”(即西藏新疆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洗礼,创造了我国广播电视建设史上的奇迹,涌现出了各类出类拔萃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建造了具备现代一流的广播电视台站网络,广播电视传输与覆盖质量的显著提升有目共睹。在取得如此辉煌业绩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受到传统管理方式和理念的影响,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各个基层台站的内部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还跟不上技术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还不能适应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的现代管理要求。重视技术设备、资金的投入,轻视人力资源管理效力提升的现象明显存在,并且,某些方面正在影响、制约着广播电视传输和发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分布于全国的各基层台站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具有集安全传输、技改更新、事业管理的综合性职能。这些综合职能得以实现依靠的是广大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即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的通力合作和协调。人力资源群体素质的高低,对于电台完成以安全传输发射为中心,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和现代事业管理为支撑的广播电视发射传输短、中、长期目标任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人认为,坚持科学发展理论,提高电台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是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我们只有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因素,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才能紧跟新技术发展的步伐,打造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现代化传媒体系,促进电台事业的整体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单位重要资产和财富的理念

传统概念上的资产和财富是指资本、产品、技术、生产工具等等,人力资源并未被纳入资产和财富的范畴,仅仅被认为是一种劳动生产要素和成本耗费。随着人力资源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凸显,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变革和创新,人力资源已经被广泛认为是组织的一种重要的特殊资产和财富。其原因在于:1)人力资源是首要的能动性经济生产要素;2)人力资源是特殊的经济资源,它是唯一可以通过自身劳动而创造价值、增加价值、增加物质财富的一种资源。3)人力资源均有通过投资凝结于其中并成为资本的经济要素。所以,人力资源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显现出资产和财富的特性。尽管人力资源在受教育程度、工作技能掌握程度和个人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这些都仅仅表现出其资产和财富含量的不同而已,不会改变其特殊经济资源的根本属性。而且,人力资源还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投资得到价值增值。

基层台站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干部职工是人力资源的主体,无论其职位、学历、能力的高低,无论身份的差异和专业的分别,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根据国家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事业发展的要求而各尽所能和尽心尽力。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了单位能动性资产和财富的特性要素,是电台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和财富,应给与充分的尊重和肯定。鉴于此,各级领导干部对待所属部门的干部职工,无论亲疏远近、能力大小,都应该更新传统观念,把他们视为本单位具有个性的能动性资产和财富,并为此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理念,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促进电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 着力完善领导技能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重中之重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电台的各级领导,尤其是台级领导干部要牢记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可混淆自己的岗位职责。由于电台的技术属性,台站的领导干部大多数是从技术一线岗位逐步走上台级领导岗位的专业技术干部,是广播电视传输发射的行家里手。然而,长期与机器设备打交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工作上的“技术性偏好”,重视技术细节,忽视人文管理,尤其是忽视人力资源管理对完成电台中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经常抱有“人事管理技术含量低,人情关系弹性大难以掌控”等错误观念,从而在领导行为上将人力资源管理简单化、机械化,造成单位里人际关系、干群关系不和谐等不良现象,影响单位的整体合力。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者拥有三种主要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1)所谓技术技能是指对某种类型的过程或技术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在具体操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层次上,技术技能是衡量工作绩效的主要指标。但是,对于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来说,自身技术技能的重要性相对淡化,重点转向注重宏观的技术管理。

(2)所谓人际技能是指有效地与他人共事和建立团队合作的能力。单位中任何层次的领导者都必须拥有并掌握良好的人际技能(沟通)能力。这是领导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

(3)概念技能是指根据设定的模型、框架和广泛关系进行思考、决策的能力。例如,中、长期工作计划和项目设计等。越高的职位上,它的作用越重要。概念技能处理的是观点、思想,人际技能关心的是人的综合发展和需求,技术技能涉及的是具体事物。

现代管理学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不同层次的领导者三种技能的比例要求是不同的。管理层级越高,工作中技术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小,而概念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大。基层台站的台级领导干部是电台层面上的高层领导,在掌握技术维护管理细节的基础上,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人际技能(沟通)和概念技能上,放在探索研究盘活、培养、激励、开发适应电台安全传输、技术维护、技术开发、行政管理需要的各类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上面。逐步加大自身工作中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的含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做到“站得高,看得远”,把握角色定位,抓住工作要点,提高全局的工作效率。如果只注重具体工作细节,不重视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的提升,就会陷入“干了应该别人干的活,忘了自己应该干的事”的工作误区,影响整个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

3 着力搭建实用高效的培训、交流平台

当今广播电视传输发射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立足当今,放眼未来,我们应该在人力资源培训和交流方面搭建实用、高效的平台,才是适应现实工作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预期。

3.1 建立台内日常培训、考核评价机制

(1)各技术业务部门、经济和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本部门机器设备维护、业务管理工作的需要,结合行业最新发展情况,拟定基础业务培训课题,采取系列培训教授的方式,实行台内开放式培训。

(2)鼓励各部门学有心得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分专业、不分层次地自愿申报讲课或实验计划,开展自台讲座与实验。以此高效率地推动各专业技术门类的基础性培训,同时建立台内培训考评机制,作为年度个人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推进年度考核结果的实际效果。

3.2 建立骨干专题培训讲座机制

对于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要求每年至少举办4个学时的台内开放式专题讲座,并以此作为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的重要考核量化指标之一。

3.3 建立精英交流培训机制

对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层以上干部和部分专业技术骨干,采取分期、分批、分专业到兄弟台站进行小范围的相互交流;以“课题研究”式进行组合交流,注重研究、探索专业技术工作中存在的现实突出问题,同时探讨技术业务未来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并进行较大技术项目的立项研究,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以便决策层决策。

通过搭建不同层次的培训、交流平台,并进行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激发每位专业技术人员钻研技术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结合本职工作,深化对现代广播电视传输发射技术、经济与行政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成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群体。

4 培育灵活机动的专业工作研发团队

在各部门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完成相应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引导、鼓励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自台各类机器设备的情况,开展相应替代产品的研发工作。同时,创新产品研发项目的提出、申报机制,打破传统的由领导指派专业工作研发团队的模式,试行、培育逐步建立不设前提条件的各类工程项目研发的自由团队组合竞标形式,充分发挥和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积极性,变“要你组团研发”为“我要组团研发”,为有潜力、想干事的专业技术人员“脱颖而出”建造平台,为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研发能力、技术管理水平培育土壤。

转变思想观念,完善领导技能,创新工作机制,立足本职,放眼未来。我们只有站在广播电视传输发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结合电台工作的现实需要和广播电视传输发射事业的发展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剖析并改善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广播传媒体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卿志琼主编《管理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

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兹;核电技术;技术法西斯;工具转换;当代价值

中国分类号:B5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1―0007―06

核电技术随着日本核危机的突然爆发,再次受到全世界的密切关注,核电日益成为国内外学界热议的话题。法国当代左翼生态政治思想家高兹在1975年就以法国核电技术为案例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核电技术,并对当代资本主义滥用核技术给予了尖锐的批判。“技术不是一种命运而是一个斗争的舞台,它是一个社会的战场……在它上面人们讨论并进行着文明的选择。”因此,梳理和挖掘高兹的核电批判理论,对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审视能源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高兹的核电批判理论

高兹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对资本主义社会使用的科学技术的批判紧密结合。高兹以法国采用核电技术为例对资本主义使用的核电技术从技术、经济、生态和安全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尽管核电可能会损害到每一个人,但使资本获利丰厚。资本主义采用核电技术是与资本主义独裁体制相一致的技术法西斯主义(technofascism)。

(一)核电技术是“资本的圈套”

核电的开发和利用绝非偶然,它是特定时代与特定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二战以后,由于西方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纷至沓来,特别是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的首次爆发,使西方大国日益关注核电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以替代传统石油能源。虽然巨大的核风险在理论和实践上并没有消除,但这并没有抵挡住资产阶级获取巨额利润的诱惑,法国政府于1974年批准了核电计划,对此高兹指出资本主义安排政府消费这一特别的商品,其唯一的目的就是获得巨额利润。高兹指出:“估计从现在起到这个世纪末(2000年),3500个核反应堆将在世界上建造,将花费2万亿美元。在25年内这些反应堆将是过时的,而新的无疑更复杂和更昂贵的反应堆将必须又被建成。对一个史无前例的大量获利资本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长期的机会。”高兹不仅认为核电技术受资本支配与控制,而且核电已经成为资本家财团扩大他们在全球霸权的重要工具。“高级资本主义的最富机会在于消耗和摧毁免费资源再以复杂的手段生产它们,然后以产品和服务的伪装形式推销给人们。”核电项目就以这样的方式保持了资本循环并使资本获得超额利润,尽管它以可能会损害到我们每一个人为代价。

针对核电提倡者所说:在能源缺乏情况下,如没有核工厂人们将遭受生活水平的降低和更多失业。高兹对此进行了针对性批判,指出这是完美的圈套,其观点所依据的三个预设前提是完全错误的。

1.“核电取代石油可以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是错误的。

根据福特基金发表的关于核电的研究报告,高兹指出:“以零能源的增长为基础的发展将比以增加能源消耗的发展带来更多各类职业就业人数的增长。福特基金会的大量研究在不经意间表明这一点。”高兹根据福特基金会的研究发现,核电仅仅在与同用油生产电时相比成本才廉价,而一旦把它用于替换在工业熔炉、公共建筑物和私人家庭中加热系统的油,产生一个电核热量单位的成本将是油的2到3倍。因此用核电代替油并不能提高生活水平,相反是降低了。当下,核电技术虽已换代,但在经济上只有在油价高涨时才有经济效益,而一旦发生核事故将面临巨额甚至天文数字的赔偿。中国核电行业协会理事长张华祝指出:“核电要想在经济性上彻底站稳脚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核电的经济性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另外高兹指出,在核电工厂及其复杂的管理机制之下工作的人们容易产生压抑和不安的情绪,生活于紧张之中。

高兹强调:“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必须集中主要的投资在节约能源上,而不在生产上”。他还进一步指出,要提高生活水平必须集中投资用于和核电不同的现有的可用能源和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上,只有这样生活水平才会有很大的提高。在节能的投资上,与需要的资金相比需要更多的劳动,它是一种小的、分散的和地方化的投资,它不仅能减少对环境损害,还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只是节能投资要求投入更多的人力劳动而不是资金,资本获利少,所以资本主义对这种投资不感兴趣。

2.“核电是唯一能够替代石油的能源”的论断,不符合事实

高兹认为“核电是唯一能够替代石油的能源”的论断不符合事实,高兹根据法国公布的数据为例,指出事实上法国的核电项目并没有减少法国碳氢化合物进口,只是保持在原有的水平。相反,如果呼吁停止核电计划,并首先投资在地热和太阳能加热等能源上,那么,石油的消耗也可以稳定在现在的水平。高兹指出,利用太阳能将不仅仅用于加热,而且具有替代其他能源的优 势,尤其对小的分散单位的能量生产,是一个完全可以实现的发展规划。因此,核电是唯一能够替代化石燃料的观点不符合事实。依靠地热和太阳能的轻技术(1ight technologies),具有代替石油的广阔前景,但是,这些技术发展具有完全不同的经济性质,带不来超额剩余价值,因而资本家集团对其没有兴趣。

3.“核电技术可以摆脱能源危机”是自欺欺人

高兹指出,控制核电的资本利益集团,鼓吹“核电技术可以摆脱能源危机”,同时通过“扩大能源危机”的宣传来推广核电。高兹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根据法国里昂大学一个由大学教授和工程师组成的“第欧根尼”(Diogenes)组织的研究,到本世纪末(2000年)法国的核电计划消耗的能量将比它产生的多。该组织研究表明许多成本被忽略。这些成本包括:电力分配网络的成本、浓缩铀工厂的费用、核电站本身的能源成本、新的公路费用、再加工处理厂的成本、培训教学以及研究机构惊人的沉重代价等等。“在建的7个核电厂每年的能量消耗和将来4个核电厂全面开工时生产的能量一样多。”“第欧根尼”研究指出,采用核电的明显理由是我们没有解决能源危机,但核电却因此继续夸大能源危机。“一个自我吞噬的怪物,为其自己的利益而生长,人为地膨胀能量生产的总额,核电变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发狂的社会的最高成就,但是它提供给个人的却越来越少。”

(二)核电技术受资本主义政治逻辑支配

1.技术选择上的独裁主义

核电的政治逻辑是独裁主义,核电决策的过程不公开,选择核电是政治独裁的结果。高兹指出,核电是由非常喜欢“大机器”(big machines)

并通过精心掩盖工程师技术参数的政府官僚提出的,决定核电项目这么重大的事件不在公众中展开公开辩论和投票表决。在议会中的辩论徒具形式,只是给“专家统治论的决定”(technocrat-ie decisions)的政策穿上“荒谬的合法性”(ridicu,10us legitimacy)的外衣。当时,高兹针对法国决定实施核电项目指出:“这个计划是一个政治选择,与法国资本主义大公司的战略一致”。资本主义“研究和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抵消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并创造新的投资获利机会。”巨大政治和财政兴趣决定了实施核项目决策的过程是纵的。据称“公平”的科学家明确支持这一选择,“公众”也那么说,每个受邀人向专家的见解屈服,给专家们以信任。所有的反对声音都被作为愚昧无知而抛弃,任何向往民主和大众控制的所有倾向都被以问题复杂专属于技术专家的借口而漠视。科学家们通过仔细的调查并愤慨地指出了许多支持原子能论据的偏心、错误及谎言:事故风险的分析基本是武断的;反应堆的主要安全机制从没有被证明可靠;废料的存储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在工业方面尚未能发展出有效可靠的方法;与官方的的信息相反,就生产1000MW电能而言,当核电用于私人或者工业加热时它将不能节省150万吨燃油,仅仅50万吨等等。“从一开始核选择就被描述为与民主不相容。”科学家之间的争论和专家之间的分歧已经向公众展现了专家们没有绝对的权威,核电计划的实施是资本主义的政客、技术官僚和资本家寡头少数人的独裁决定。

2.全核社会是一个技术专制社会

资本主义政府借口“保护核安全”而加强对社会的控制,资本主义核电技术的倡导者宣称:“就我看来建造很少的核电厂是必要的,因它们是大的,只要安装在特别地点和控制在一种类似军事方式之中就行。”资本主义假借技术合理性的外衣不断加强对广大人民的控制,并导致独裁主义。对独裁的倾向始终是生产的资本主义体制固有的,每家核工厂的入口都应该刻上这样的铭文:民主、自由和人权在这里被终止。“全核社会是一个充满警察的社会。在这样一个以能量选择为基础的社会中,人们连最起码的自也不可能有。”核电社会创造了一种新的军事化技术员的特殊社会地位,他们像中世纪骑士一样服从其固有编码和他们自己的内部阶层,具有普通法的豁免权和被授予投资、控制、监视和管理的广泛权力。“核骑士”(nlldearknighthood)的特殊使命包括:管理有几百台反应器的核工厂、训练和监督工人工作、监测和处理在工厂中存放的放射性废物、运输放射性材料和协调特别护卫舰、再加工分裂性材料、监督生产和他们的人员、监测和处理转储核废料等。集中化的核电生产和分配,无论在技术和地理上,都将导致一个空前集权的中央政府,它使一种新的专制主义成为可能。“核骑士”身份涵盖数万成员,它将控制和监督数十万公民,以被核电技术要求的名义,作为一事仪器统治整个社会。

(三)核电技术隐含着巨大的生态风险和安全隐患

资本的逻辑就是攫取利润,而把成本转嫁给整个社会,核电对资本来说是高收益的,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高风险的。高兹指出核电技术包含着巨大的生态风险和安全隐患。由于核电技术本身的辐射风险高、利用难度大、技术要求尖端等特性,核事故始终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1.核电生产的核风险

高兹根据科学家们的核电调查指出:“反应堆的主要安全机制从没有被证明可靠”,“增殖反应堆是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它的机制与原子弹完全一样”。尽管发生核事故几率很小,但一旦发生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它将向大气中排放巨量的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将会进人生物食物链;热污染、核辐射将会引起生物死亡、基因变异和人类的癌变等等。不论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对生态环境将造成巨大的破坏。在日本福岛核电危机阴云不散的情况下,重读高兹的这一论断,感慨颇多。

2.核废料运输和储存的核风险

不仅在核电生产中易发生核事故,而核电生产中产生的核废料本身也是危险之源,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案,主要是储藏起来。在核废料的运输中,高兹指出法国每年都需要用特殊车队运载装有高度放射性核废料的大量铅桶,而且到达目的地总要花费几天,这意味着巨大核事故风险。在核废料的储藏上,“这些废物放射性热化很强烈,必须永久地冷却和保留它们在连续的监督之下――七个世纪!它始终是生态和安全的巨大隐患,为了解决一些短期问题我们要从长远来看完全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之险。“别放在我邻居的后院”,使核废料存放地点的选择日益成为目前西方社会的一个政治事件。目前,在核废料的处置上,“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特别是长寿命、强放射性核废物的处置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核废料还没有什么好方法来处理,只能采用深度掩埋的方法,对未来仍是严重的隐患和威胁。当下,我国的核污染现状不容乐观,“据2002年的初步统计,国内现有各种放射源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由于维修和运行经费匮乏,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3.核事故始终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无论核电设计多么完美,突发事件和人为错误总是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后果就将会是长期的和灾难性的。高兹根据科学家的调查指出,法国对核事故发生风险的分析基本上是不可靠的。控制核反应堆的主要安全机制从没有被证明是安全的。美国学者戴维・埃伦费尔德指出:“情感判断正确地警告我们,人类设计的复杂的强大动力系统总会有事故发生。任何理性控制系统的引进,无论多么小心谨慎、技术多么高超,都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除非不再有核电厂或除非我们被毁灭,否则这条原理是不会改变的。”一旦发生核事故将会造成不可逆的生态灾难,核事故造成的破坏无法估量。自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在苏联问世以来,20世纪发生的严重核事故就达9次。以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故最为严重。“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给当地和国际社会造成危害是二战时期美国在日本的长崎、广岛投下的原子弹的50倍。”“据统计,前后参加抢险的人员共计7.5万人,已有5000人死亡,3万余人致残。据国际医学专家预计,遭受核辐射的人以及其后代,可能有10万人会患癌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附近30公里地区的草木和土地受到严重核污染,已变成了无人区。”刚刚爆发的日本核危机,举世震惊,在世人面前活生生地再现了切尔诺贝利特大核事故灾难,其影响将是深远的。目前,德国政府已宣布放弃核电。

(四)技术转换是社会生态重建的基本前提

高兹传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观点,与霍克海默、阿多诺、弗罗姆、马尔库塞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一脉相承,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所使用的科学技术。高兹认为科学技术在经济制度中起基础性作用,“科学和技术并

非意识形态中立,它们取决于资产阶级使用它们的目的和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发挥它们功能的限制。”它们反映并且决定生产者与他们的产品的联系、工作者与他们工作的联系、个人与小组和社会联系及人对环境联系。“技术是一个矩阵,其中内嵌着权力的分配、社会生产关系以及社会分层分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对自然的全部统治不可避免通过其实施的技术来实现并通过其技术最终导致对人的统治,正如马尔库塞在批判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所指出的那样:不仅技术的应用,而且技术本身就是对自然和人的统治。”资本主义消灭不能强化现存社会关系的那些技术,即使这些技术对其所陈述的目标是合理的。政治选择不断地以技术选择为幌子强加给社会,技术合理性日益变成统治合理性。

正如马尔库塞所说:“连续不停的技术进步的动态,已经充满了政治内容,技术的逻各斯已经成为继续奴役的逻各斯。”资本主义的技术选择正裸地成为人们唯一可能的选择,而不是必要的最有效率的选择。资本主义的生产和交换关系已经铭刻在资本主义馈赠给我们的技术之中。“科学和技术是受统治意识形态支配或者说对它没有免疫力。它们作为生产力,从属于这个生产过程并一体化,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因此不改变技术,社会的变革将依然是外在的幻觉。正如新一代法兰克福学派代表美国技术哲学家费恩伯格所说:“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把空间留给了参与这个过程的社会利益观和价值观”高兹指出,对不同技术的斗争是争取不同的社会的斗争的基础,国家的制度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运用的技术的性质和力度决定的。

因此,高兹认为:“工具转换是社会变革的一个基本前提。”“工具转换”的核心思想是从技术合理化转向生态合理化。高兹强调资本主义不断采用追求最大限度生产和最大限度消费的技术方式,势必日益引起资源的匮乏和能源的短缺,造成生态危机。这就必须要求发展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法,从而建设义务合作、社区和个体自己决定和自由发展的新社会。高兹指出技术革新不仅要服务于生态重建和生态合理化,而且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劳动时间,使人们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新技术将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并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费,这种生态合理化的新技术将必须满足:第一,能使用和被控制在邻里或社区的水平;第二,能够引起地方和地方集体增加经济自治权;第三,不损坏环境;第四,与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产品和生产过程联合控制的行动兼容。总之,新技术的“最高生产率和盈利能力的经济标准服从于社会的生态标准”。显然,这违背了资本的逻辑,它不能靠统治阶级来完成。高兹指出,只有新的技术被运用,新的社会主义主义制度才会被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有着不同的技术选择。同时高兹强调:“如果新的社会主义运用与资本主义一样的技术,那它就与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区别。”

总之,高兹对资本主义核电技术的批判是非常尖锐和深刻的。他深入分析了核电是“资本的圈套”,符合资本的逻辑,是为资产阶级获取高额利润服务的。核电对资本家是高收益的,对整个社会是高风险的;深刻地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技异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这与马克思主义观点是一致的。马克思指出:“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对人的异化并不在于技术自身,而在于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技术对人的奴役根源于人对人的奴役。而高兹提出的技术转换是社会变革的一个基本前提以及把技术分为社会主义的技术和资本主义的技术,这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决定论,高兹把技术起作用的机制简单化,把技术的作用绝对化。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认为这种通过技术的转换人类社会就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的历史阶段,从而忽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的必要性,是错误的。但高兹提出核电带来的核风险以及避免生态危机必须大力发展生态技术,还是很有价值的。另外,高兹提出的面临能源危机应集中主要的投资在节约能源上,而不是在生产上,未免有些偏颇,但还是很有启发的。

二、高兹核电技术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高兹的核电批判理论对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认识和正确发展核电,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价值,他对节约能源以及采用新技术发展能源的思考为我们审视我国目前的能源发展战略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

(一)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

虽然高兹对资本主义的核电技术的批判过去了40年,世界核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核电还具有减少碳排放等优点,但高兹针对核电技术批判提出的诸多问题仍然存在。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制度,核电掌握在人民手中,但核风险依然存在。

安全上,核事故的危害性容不得核电站发生任何问题,确保核安全任重而道远。“由于受到当今科学技术水准的制约,本次会议(莫斯科核安全首脑会议)没能就如何安全利用核电问题提出有效的具体保障措施,只是在‘共同研制和开发贮存与利用核材料贡献新技术’方面达成原则性协议。”目前,“我国已经有11个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或正在建设过程中。我国的核设施多国引进、多种堆型、多种标准,风险管理难度大。许多早年建设的反应堆设备陈旧,环境风险在不断增大。相当数量的带放射性的废液和固体废物存放在大江大河附近,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大量放射性废物的存储缺乏严密的保管措施。”经济上,核电投入巨大,只有在油价高涨时才有经济效益,一旦发生核事故将面临巨额甚至天文数字的赔偿。技术上,我国在核燃料供应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化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大力发展。“无论我国的核电技术选择是三代还是二代改进,都必须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化。关键技术不能自主,受制于人,核电的命运便捏在别人手里,自己没有话语权,很难全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核电提出的要求。也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在核电研究上,应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积极参与未来核电系统的开发,加大投入、深入研究,以掌握2040年以后的自主核电技术。积极参加国际热核聚变(真正的清洁能源)计划,加强国际合作,为本世纪远期核电替代与开发做好准备。

(二)把节约放在能源发展战略首位

高兹指出,投资的重点必须集中在节约能源方面,而不是在能源生产领域,这一观点对我们当下的能源政策具有重要指导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30多年来高速粗放发展,能源问题也日益突出。中国的能源现状:一方面是能源短缺日益显现,如拉闸限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是能源使用的大量浪费,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上的粗放经营和生活方式中的铺张奢华。增加能源,一是增加生产,二是节能降耗。节能降耗不仅有经济效益而且有生态效益。节能被称为“第五能源”,我们应特别注意对常规能源的节

约,“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节能的潜力都是非常大的。”因此全社会必须更加重视节能,增强全民忧患意识;特别是政府在节约能源上要加强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切实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三)可再生能源是发展方向

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干净、循环再生、低碳环保等特点,高兹提出的发展小规模、分散化、多样性的地热、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思想对当下促进节能减排、保障能源安全、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现实意义。小规模、分散化、多样性的技术“能被小社区或个体学习和使用,”这样人人都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运用这些技术,而且没有能源输送问题。

政府应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加快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大对能源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新能源开发竞争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应大力发展并实施生态技术,加快发展地热、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参考文献]

[1]Andrew Feenberg.Questioning Technology[M],NewYouk:outledge,1999.

[2]Andre C-orz,Ecology as Polities[M],Boston:South EndPress,1980.

[3]国家原子能官方网站,促进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需特别关注五个问题[DB/OL],http://www,caea,gov,ea/n16/n1223/4-9486,html,2008―06―18/2011―8―28.

[4]Andre Gorz,The Division ofLabour[M],Sussex,England:The-HarvesterPress,1978.

[5]时青昊,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生态社会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美]戴・埃伦费尔德著,人道主义的僭妄[M],李云龙译张妮妮校,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7]黎明,核电站与核污染困扰当今世界[J],经济世界,1996,(9).

[8]H,Marcuse,Negations:essays in riticaltheory[M],Boston:Beacon Press,1968.

[9][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35.

[10]Andre Gorz,Capitall∞,Socialism,Ecology[M],London:NewYouk,1994.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