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服务论文范例6篇

保健服务论文

保健服务论文范文1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精神,高等教育发展应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选择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制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因此,21世纪中医类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更应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对中医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培养中医类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新模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和保健需求。

中医养生保健技能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背景

世界经济的重心已转向服务经济。美国《财富第五波》作者保罗·皮尔泽指出,继汽车、电脑、微波炉、网络之后的财富第五波,全球下一个兆亿产业将是保健产业。根据人们对保健的需求,未来医学任务也将从防病治病为主逐渐转向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随着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大量亚健康人群的产生,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保健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中国医疗保健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5年,中国医疗产业总份额为6400亿人民币,到2010年从事保健产业的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万家,相关链产业300万家,从业人员3000万人,年产值超过2000亿人民币。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预计,中国保健产业生产总值在2010、2015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9600亿、24800亿和57200亿元的规模,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将达到200%。其中,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业市场发展前景尤为广阔。一方面,传统医学的“上工治未病”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重要的预防保健思想,表现在“治未病的”预防保健的手段与方法上丰富多样,而且在预防保健上突出了人文化、人性化和个性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与人文哲学紧密相关;在人性化方面主张重人贵生,在个性化方面强调整体观,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提供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这正符合现代人对提高生活质量,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整体个性化地维护人的健康的需求。另一方面,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国务院印发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组织开展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并在17个省(区、市)确定了46个试点单位,在全国推广了一批“治未病”的服务方法、技术和设备,在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治未病”服务政策及人员、体制机制、机构管理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加强了研究和探索,中医治未病服务得到了高度重视,从而加快了中医特色预防养生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综上所述,中医药服务已从过去注重中医药治疗逐步转向同时注重预防保健服务,并由此促使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形成和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存在突出问题:一是在中医行业重治疗、轻保健;二是中医养生保健企业资本和规模较小;三是服务结构单一老化,以推拿按摩为主要手段;四是服务标准缺失,市场良莠不齐,存在假冒伪劣宣传和从业人员无序竞争;五是具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些都是制约目前该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而要解决以上问题,关键是必须有一批掌握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和执掌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企业管理人才作为支撑,形成一批以国家标准规范服务和技术的大型企业,在挖掘继承中医药传统保健技术的基础上提升创新,优化服务结构,建立先进的现代服务管理体制,在管理思想、方法、模式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具有全面健康管理功能的保健服务。因此,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产业教育,是培养造就创新性专门人才的唯一途径。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目前中医教育根据不同层次分为专科和中职进行分方向培养,同时又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和各自的职业规划,把中医类学生分为医疗方向和技能型方向(技术型和企业管理型)。目前,大中专院校的培养模式和定位均属前者,定位技能型方向(技术型和企业管理型)的学生则侧重中医技术、养生保健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途径

选择合作的中医养生保健企业学校应根据企业资质,认定具有大型资本和大型规模,经营业务结构以中医理论、基本保健技术、中国传统文化指导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为主,并以国家标准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社会信誉度较高,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服务管理体制并走上连锁化经营道路的企业。企业还必须有自己的培训学校或培训中心,有一支技术优良的带教队伍。

采取“订单式”培养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丰富多样,因而养生保健行业的每个企业经营业务有一定的特异性和差异化,了解合作技术服务特点和人才需求量以便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大专层次的中医类专业属处方类专业,课程设置应满足培养医疗型人才的需要。校企合作的企业应分阶段到学校进行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宣传,公布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相应的工作单位及岗位,物色选拔需要的人才,然后校企双方根据各企业经营业务的特异性和差异化,以及技术服务特点和职业能力构成、岗位需求,量身定制不同的选修课、顶岗实习和以岗位为前提的培训。

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培养中医养生保健人才,根据行业需求必须突出实践技能,由企业提供资金、设备、行业技术、部分场地、技能教师,学校提供部分场地和师资,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一般可采取三种模式:(1)在学校内建设与企业真实经营环境高度仿真的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的校内实训。(2)企业自身建立培训学校或培训中心,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工作过程培训。(3)以企业经营场所为实训基地,

转贴于论文联盟

推行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中专层次的到相关企业带薪顶岗实习一年,大专层次的在二甲以上医院临床实习6~8月后转入企业顶岗实习2~4个月。

校企双方共谋学生职业发展在培养中医养生保健人才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中医养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熟悉以岗位为前提的工作过程外,校企双方还需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或从事技术服务、或从事技术研发、或从事企业管理。企业建立技术服务或管理岗位升级考试制度,使学生自我发展目标明确,能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

(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措施

课程设置改革与特色教材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是校企合作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建设存在形式单一、范围有限、内容和理念有误的问题,课程建设层次有待提高。针对我国大专院校培养的中医类人才主要定位于临床医疗工作,培养掌握中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中医学及相关西医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层医务工作者,那么,中职则定位于技能型中医类人才,主要培养其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中医保健基本技术,运用中医传统养生知识和现代养生保健技术,从事中医养生保健企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工作地点主要在企业。因而,在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不能单纯从学科出发,应从职业岗位需求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出发,除了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外,更应将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中医文化、中医传统养生保健技术、中医现代保健技术、企业管理知识、各相关岗位任职要求、工作流程等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中,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设计中。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编写特色教材,使得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使培养的技能型中医养生保健人才与行业和企业需求一致。同时,为配合国家对中医养生保健企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规定,在课程设置中还应将相关职业资格(按摩师、公共营养师、刮痧师、反射疗法师)标准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改变现行教材重理论轻实践、内容重复和滞后的弊端,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或多证并举,为学生择业就业以及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医学类的大中专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面向培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才,因而要培养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技能型中医类人才,校内专职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改变教师观念,重视对中医养生保健人才的培养;(2)加强教师对中医养生预防保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3)指导专业教师及时跟进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4)专业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兼职,通过对企业进行养生保健技术培训、技术研发、技术管理,在对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5)除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证外,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如《按摩师证》、《反射疗法师证》、《公共营养师证》、《刮痧师证》等,在相关职业证书的考取过程中学习职业标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组建企业教师队伍,主要针对学生技能培训和工作过程指导,提高企业教师队伍的带教能力。要求:(1)到学校学习专业教师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技巧,掌握教学环节和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2)到学校提升中医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素质;(3)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讲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后与企业人才需求一致的课程内容;(4)学生顶岗实习的带教。

保健服务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77-02

0 引言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健康则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它是体现人权、生存权、公平权的标志。2009年7月,财政部等部委下达了《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对基本医疗保障将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政府补助标准,公共财政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有利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

1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及其均等化内涵的界定

1.1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内涵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Basic health services)的概念最早是由Winstow提出的,最初以初级卫生保健的形式成为各国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实施策略[1],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马安宁等[2]给基本卫生服务的定义是“从现实性出发,指现阶段能够实现的、最大效用的、充分体现公平的、基本免费的、在基层卫生机构可以获得的服务”。杨永梅[3]指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政府利用权力或公共资源,为满足居民基本健康的平等化,在分担居民健康风险的条件下,提供居民需求导向型的卫生服务。周寿祺[4]认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含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个方面。综上所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应该主要由政府负责提供,为了满足广大人民民众最基础的健康权而开展的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基本的医疗保障在内的一系列公共服务。

1.2 均等化的内涵 从字面理解,“均等化”包含着均衡、相等的意思,而均衡有着调节、平衡的过程,最后达到相等。对于均等化的涵义,学术界的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理解。管永昊提出,均等化核心在于为每个人提供大体上平等的竞争机会[5]。安体富等[6]认为均等化应该包括机会的均等和结果均等两层含义,同时指出,这里的相等只能是大体相等,不可能绝对相等。常修泽[7]对中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内涵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均等化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与原则应该相等;结果应该大体相等;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中,社会成员应该享有自由的选择的权力。钟镇强[8]总结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须有以下六个特征:相对性、是地域性、是层次性、城乡一致性、同一基本公共服务的地区一致性、不同基本公共服务间的水平相等。同样。在医疗卫生领域,均等化应该在结合区域经济文化差异、地方财政能力的基础上强调机会的平等,结果的大致均等。

1.3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内涵 我国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奠定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改革方向。我国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范围包括“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9]。符壮才[10]同样认为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就是指全体公民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同,并强调应该将基本医疗服务的差距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以内。

还有一些学者从健康、卫生服务需要、卫生筹资、卫生服务可及性以及政府卫生投入的角度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阐述。于风华等[11]认为,健康是最大的福利,卫生保健与医疗保障制度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政府在卫生保健与医疗保障制度中应承担主要责任,因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应该考虑健康公平性,尽量使每一个人都拥有同等的、公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冯显威指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应该从服务的内容看,根据公民的卫生服务需要来确定[12],即指有相同卫生保健需要的社会成员,能获得同样的卫生服务,而有更多卫生保健服务需要的社会成员,应能获得更多的服务提供。梁万年[13]指出,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应使经济收入低的人受益,即必须重视政府对卫生投入的公平。

2 国外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现状

保健服务论文范文3

关键词:中医护理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起源与西方国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组织[1]。社区护理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起源地西方医学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社区护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发扬。

1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2]。

2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除此之外,中医理论当中“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实质可以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区护理的主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健康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稳定病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如运用得当,精巧结合,中医护理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不断的完美融合。

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转贴于

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共同构成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在理论、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体,在养生保健、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都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医护理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发展至今,一些中医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详,一些保健运动也正在任命大众中普遍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医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大众生活,便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为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具有廉、简、便、验、效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

对于不同的人群,中医护理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健康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预防保健为主;对于伤残、疾病后遗症、术后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残病护理为主。无论中医护理针对何种人群,发挥何种护理功能,都同时应用到多种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即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例如常见的对脑血栓导致的瘫痪病人,需要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保健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

4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针对居民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很欠缺,中医护理开展的还不够广泛。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此外,在社区中开展中医护理,不但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倡导回归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红云,赵燕利.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家庭护士,2008,6(3):665.

保健服务论文范文4

【摘要】 目的初步研究军队干休所离退休干部保健对象对体系医院现有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某军队大型综合性保健医院体系内干休所200名离退休干部保健对象,并采用自行设计的《干部保健对象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调查合格的182份问卷进行方差分析,分析各组人群间的满意度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干部保健对象对现有医疗服务总体比较满意,丧偶者满意程度偏低。出院随访因子满意程度最低,后续医疗、入院等待和伙食服务3项指标满意程度最低,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为出院随访和一般评价因子。结论需要针对性加强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在更高的起点上进一步满足离退休老干部不断增长的多元化医疗需求,创造卓越的保健效益。

【关键词】 干部保健;干休所;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

【Abstract】ObjectiveTo conduct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atisfaction for medical services of the retired cadres in sanatorium of army for retired cadres,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200 subjects of health care were taken out randomly and investigated with the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s for the satisfaction.The differences of satisfaction between groups were analyzedby Variance Analys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explored by Multiple Logistic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The cadre subjects of health care were satisfiedwith current health care generally, and the widowed showed relatively lower degree of satisfaction.The factors of follow-up after discharge achieved lowest satisfaction, and the three indexes, secondary medicine, waiting for admission, messservices achieved lowest satisfaction.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satisfactionwere follow-up after discharge and general evaluation.ConclusionsStrengthening aimed management further, optimizing service processes are needed to further satisfy further the growing perse medical demands of retired cadres medical needs at a higher starting point , and create excellent benefit of health care.

【Key words】Health care for cadres;Sanatoriumfor retired cadres;Medical services;Satisfaction;Survey

医学模式的变革对干部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全面、更深入的要求。干休所离退休干部保健对象由于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其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要求也有一定的特殊性〔1〕。本研究借鉴顾客价值理论〔2〕和业务流程管理理论(BPM)〔3〕,首次设计形成《干部保健对象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某军队综合性保健医院体系内干休所离退休干部保健对象进行医疗服务效果评价调查,以期全面了解干部保健对象对体系医院医疗服务的效果满意程度,找出评价较低的环节,针对性加以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干部保健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近3年内在某军队综合性保健医院住院治疗的体系内干休所离退休干部200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50岁;(2)住院时间>14 d,病情平稳;(3)意识清楚,愿意充分合作;(4)能够独立填写问卷;(5)无精神疾病史。年龄50~96岁,平均(78.25±4.38)岁,男197人(98.50%),女3人(1.50%)。

1.2调查工具满意度是指医疗服务对象对医疗服务过程的直接体验,是基于期望和期望实现程度比较做出的评价〔2,4〕。顾客价值是指具有特定需求与目的的顾客,在其所拥有的选择范围内,围绕产品/服务消费情景,感知到已经、正在或者将要从产品或服务中所得利益和为得到这些利益已经、正在或者将要付出的成本,并对这些所得和付出后的使用结果或

效用进行综合权衡后所获得的认知或评价。顾客价值需求包括期望服务需求、核心服务需求、形式服务需求、延伸服务需求〔5〕。业务流程是由一系列相关、连续不断的活动构成的逻辑序列,是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消耗一定的资源,提供一定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顾客需要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作业活动的集合体。流程管理就是坚持顾客导向、自觉地不断改进或改造能够实现和创造顾客价值的业务流程的过程〔2,3〕。在对军队离退休干部保健对象顾客价值需求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以期望服务需求实现程度为标准,以医疗服务全过程为对象,参考维多利亚病人满意度调查监测(Victorian patientsatisfaction monitor,VPSM)体系〔6〕,设计并经过专家论证、项目分析,形成《干部保健对象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包括总体评价、因子、条目3个层次。6个满意度因子分别为可及入院 (反映患者获得住院服务以及办理住院手续过程中的体验)、一般评价(反映患者对医院工作人员所提供服务的一般性评价)、治疗指数 (反映患者对治疗服务过程的体验) 、诉求管理(反映患者对医院诉求反应的体验)、物理环境(反映患者对医院环境等的体验)、出院随访(反映患者对出院服务过程和出院后安排的体验)。采用5级顺序李克特式量表(Likert-Scale)法〔2,6〕,量化27个指标条目,赋值依次分别为1~5,分值越高表示满意程度越高。

1.3调查方法调查时间为2009年4~10月,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开展调查。调查员为8名干休所保健医生,经过统一培训,在本干休所内现场发放调查问卷,无记名自填,现场回收,调查员宣读指导语,讲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对相关条目做出解释。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82份,有效率为91.00%。其中男180人,女2人。51~60岁2人,61~70岁45人,71~80岁54人,81~90岁72人,90~96岁9人。初中及以下18人,高中或中专26人,大专或本科133人,硕士及以上5人。丧偶15人(8.24%),配偶从事家务18人,退休139人,离休8人,目前在职2人。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描述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直线相关分析相关性,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用q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因素。

2结果

2.1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从信度看,两次测评总分、各因子分显著正相关(P

2.2满意度调查结果

2.2.1指标评分及排序见表1,87.50%的指标满意度评分在满意以上(非常满意=5,很满意=4,满意=3,一般=2,不满意=1),满意评分最高的前5项指标依次是挂号服务、候诊环境、药房服务、服务态度、病区环境,其中2项指标属于可及入院因子。评分最低、分值

2.2.2因子评分及排序总体评价含3项指标,评分均数达3.49。各因子评分见表2,评分均数均在满意以上,一般评价因子最高,出院随访因子最低,可及入院、物理环境、出院随访三个因子各含1项评分在满意以下的指标。

2.2.3因子与总体评价的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显示,6个因子与总体评价均显著正相关(P

2.3满意度人群差异分析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配偶职业间因子评分和总体评价差异不显著(P>0.05)。而婚姻状况不同的保健对象在一般评价、物理环境两因子的满意评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医疗服务是干部保健工作的核心。如何在干部保健领域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现有医疗服务水平,深化保健服务内涵,一方面需要理论创新,另一方面需要立足实践,全面掌握医疗服务现况。我们首次将顾客价值理论和业务流程管理理论引入干部保健领域,设计形成《干部保健对象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研究显示,问卷信度理想,具有较好的效度,对干部保健对

象医疗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充分反映了医疗服务的现况和客观存在的问题。

3.1满意度调查的一般情况调查显示,87.50%的指标评分在满意以上,5项指标评分在3.45以上,提示干部保健对象对某大型综合性保健医院现有医疗服务比较满意,对诊疗服务过程和治疗效果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而后续治疗、入院等待、饮食服务3项指标评分均为满意以下,排序在最后,提示干部保健对象对这些指标所涉及的医疗服务环节的服务效果评价不高,需要引起 高度重视,进一步研究存在的具体缺陷和原因,提出改善提高的方法。后续治疗环节满意程度不高,表明即使在某大型综合性保健医院,也未完全形成干部医疗保健服务在院和离院治疗的完整体系,不同程度存在重治疗、轻预防,重院内、轻院外的现象,应重视建立病情监测指导的常态化机制,延伸在院医疗服务,定期追踪指导。具体措施可考虑:(1)加强干休所医护

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建立“干休所-医院”联动机制;(3)完善分级保障制度。由于某大型综合性保健医院床位紧张,入院等待时间长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长期存在。国外研究表明,病人就医成本中包含着潜在的时间成本,因此国外医院的服务管理流程中往往明确了病人需要等候的时间上限。但是我国医疗机构往往在重视医疗质量的过程中,忽视了贯穿整个医疗过程的等候时间,病人本身情绪就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焦虑状态,若医院未及时关注入院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患者很容易因为情绪激动和医护人员产生纠纷,如何在现有资源基础上最大程度满足保健对象住院需求值得深入研究,可考虑: (1)强化早期预警和干预研究,降低重大疾病发病率;(2)适度开辟家庭病房;(3)建立疾病等级住院制度,缩短平均住院日〔8〕。干部保健对象饮食服务评分不满意提示饮食供应需要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服务,要针对干部保健对象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营养要求高的特点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方案,在饮食供应的种类、花色和供给方式上充分体现文关怀精神。

结果表明,总体评价和二级因子的满意度评分均数>3,提示干部保健对象对军队某大型综合性保健医院现有医疗服务整体上是比较满意的。因子中出院随访评分最低。老年慢性病防治是干部保健工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访服务是工作的主要内容,确保保健服务的连续性和科学性,不仅促进疗效的巩固,更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预警和干预,务必长期坚持,重点是健康教育和疾病管理。一方面要普及健康教育,丰富保健对象的医疗常识,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慢性疾病自我管理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探索出院随访常态化模式,定期体检,定期回访用药、锻炼、饮食情况,随时掌握保健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及时捕捉疾病早期讯号〔9,10〕。

3.2满意度影响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出院随访和一般评价两个因子最终进入回归方程,67.9%的变异可由两因子解释,提示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出院随访、一般评价因子相关医疗服务建设有助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保健对象的满意程度。分析提示,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配偶职业保健对象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丧偶保健对象对一般评价、物理环境因子要求较高,满意程度低,具体表现在对导医服务、医护协助和病区环境的要求。提示在调整优化住院流程,积极改善诊疗环境的同时,务必关注重点人群,尤其是丧偶保健对象。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显示出院随访是医疗服务满意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与文献报道的主要因素〔11,12〕 (医术、关怀、费用)存在差异,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某军队大型医院诊疗技术水平较高;(2)研究对象在高水平诊疗服务得到充分保障的基础上,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3)干部保健对象不存在费用保障的困难与问题。尽管本研究结果的外推受样本量和对象选择的局限,但我们的研究客观反映了干部保健对象

医疗服务全过程的满意度现状和现有医疗服务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构筑新的保健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优质高效”〔13〕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了重要依据。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服务论输赢的时代,医院文化决定的服务品质,医院的工作中心应从技术至上转移到顾客至上,坚持顾客第一,用新的理念,丰富服务内涵,建立和维持与保健对象间的信任关系已成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于萍.领导干部健康保健指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

2杨少文,邓伟,王萍.关于医疗服务行业顾客价值的构成研究〔J〕.商业时代,2008;24:32-3.

3梅绍祖,Teng JTC.流程再造:理论、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8.

4王敏怡,黄淇敏.医疗服务中顾客满意度的概念与评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46-8.

5刘研,仇向洋.顾客价值理论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5;(5):82-4.

6杨辉,Shane Thomas,张拓红,等.维多利亚州住院病人满意度监测的方法学〔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4):14-8.

7曾五一,黄炳艺.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0(6):11-5.

8赖伟.缩短平均住院日技术路线概述〔J〕.现代医院管理,2009;7(5):27-30.

9朱智明,周山,赵强元.应用健康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强军队干部保健工作〔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9;22(2):99-100.

10王兰珍,康晓凤,苏法荣,等.北京地区军队离退休干部健商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8A):28-30.

11张波,闫双银,苍盛.病人服务满意度调查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3):121-2.

保健服务论文范文5

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推进,由于各国的卫生领域实际情况不同,改革内容也大相径庭。我国从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研究得出之前的医改基本不成功开始,即掀起关于新医改的大讨论,直到2009年4月新医改总体方案才颁布,期间经历了4年多的时间。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来确定新医改的方向,是因为新医改在讨论中出现众多不同观点甚至是争论,到目前为止,就如何落实新医改政策,依然需要对相关政策不断探索完善以及开展试点工作。卫生经济学者们对于新医改政策持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很多健康及医疗的观点不同导致的,美国经济学家Mus-grave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基本概念的框架,使不同的观点可以对照。他提到的框架就是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论[1]。

1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论

1.1卫生经济学的X理论

X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一些人得病、发生意外事故或因疾病困扰而异常短寿,而另一些人活得健康而且长久;X理论将医疗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必需品、消费者无知、无弹性需求和政府干预都使医疗服务成为独特的服务;X理论认为医学是一门科学,专家将能用最佳的方法去治疗各种疾病;X理论提出财务上的回报及追求获得利润阻碍了合理的为病人服务,因此认为财务回报是制度失败的原因,政府需要更多的信息及法规控制卫生服务提供者;X理论建议对健康的人征税用以支付不健康者的卫生服务成本;X理论不鼓励发展新医疗技术。

1.2卫生经济学的Y理论

Y理论将疾病和意外事故看作是由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决定的,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更健康长寿;Y理论认为医疗服务与其他任何商品和服务没有区别而将医学看成是一种艺术,卫生服务提供者将永远不会发现最佳的治疗方法,因为许多疾病是病人特有的、新的、较少疼痛的,而人们需要的总是低成本的治疗;Y理论认为财务上的回报是高质量医学的理由(以美国为例),卫生服务提供者处于最佳地位决定卫生服务资金的真实需要。Y理论认为卫生服务市场已经管制过度,提倡竞争的市场力量激励卫生服务提供者;Y理论认为资助患者或税收支付卫生费用将减少想要保持健康的人的数量,用健康人的税去补贴不健康的人缺乏效率;Y理论鼓励发展新的医疗技术。

2结合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论对医改的思考

Musgrave给出的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论对于分析卫生经济领域的众多争论极其有意义,但X和Y理论毕竟是两种极端,在现实的卫生领域中,不可能是完全依照X或者Y理论来决定卫生改革的方向。如果把X和Y理论当成是一个平面的两个边缘,那么如何在这个平面中找到最适合的那一点才是最关键的。因此,医改应该结合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论分析,才不至于太偏颇,通过对卫生经济学的X和Y理论的分析,笔者作出以下几点思考。

2.1全民医保与公共卫生服务同发展

既然疾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每个人都可能存在疾病风险;很多情况下疾病风险的发生可能是个人和家庭无法承受的,对于风险很普遍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保险来转移。疾病风险也一样,全民医保作为我国近期重点改革之首,正是把民众疾病风险转移给非疾病民众,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民医保的实施正是基于卫生经济学X理论对健康和疾病发生随机性认识的考虑。不可忽视的是Y理论者支持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行为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健康服务因素,而其中行为和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占60%的比重。根据美国调查,只要有效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不合理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就能减少40%~70%的早死、1/3的急性残疾、2/3的慢性残疾。可见,人类追求健康就离不开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如果站在对全体居民健康负责的高度来制定卫生改革政策,除了在医疗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也就是包括全民医保以及加大对医疗系统的改革和投入外,更应该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发展健康教育、公共卫生服务及预防保健服务予以保证。国家应该培养一定数量的公共卫生医师、保健医师和健康教育专业人士来指导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实现医疗模式有治病向健康管理的转变[2]。

2.2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卫生服务具有特殊性,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供方为追求利润提供不合理服务,基于X理论的考虑,几乎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对卫生领域进行干预,只是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通常的认识是政府干预可以促进公平,市场机制可以提高效率。然而,效率和公平并不是截然对立的或相互排斥的,它们在不同领域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或互为补充[3]。卫生领域政府通过干预来矫正市场失灵,促进健康公平,为避免政府干预可能导致的低效率,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即将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一方面,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上,政府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政府的干预应以这些服务为重点,以保障居民健康权。另一方面,根据Y理论,需方乐于获得有关卫生信息,因为获得信息的效益极大(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那么市场机制的作用将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政府应尽可能使卫生服务市场信息透明化,让需方获得更多的信息,增加选择的机会。同时,将市场机制引入卫生服务内部市场,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作用,激发供方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

2.3发展医学科技与提倡医学人文关怀并举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进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在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学科技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现代医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面临很多问题,一方面许多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没有弄清楚,先进装置和设备的使用也可能给人体带来不可逆的损伤;另一方面,“科技万能”、“技术至善”主义的张扬使当今医学出现了非人性化的倾向[4],由于忽视了医学人文关怀,医患关系恶化,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学发展不能再是简单追求科学技术,而是在发展医学科技的同时,更要提倡医学人文关怀,医学实践需要把患者当成有思想和情感的人,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医学人文关怀是现代高质量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减少医疗纠纷[5]。医学科技发展与提倡医学人文关怀并举是把医学不仅看成是科学,而且当成艺术的要求,是基于卫生经济学X和Y理论的共同考虑。把对医学的追求发展到追求艺术的高度需要包括卫生系统人员、政府、患者等社会各个方面观点的转变。#p#分页标题#e#

保健服务论文范文6

在世界四大传统医药体系中,中医药学的理论最完整,实践最丰富,验证最有效,而且是唯一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传承。随着绿色自然的回归、健康观念的变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目的的调整,中医药已经成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资源以及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预防保健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不仅在保障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民众身心健康中持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市场实践中更显示出面向人群巨大、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强的行业趋势,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迅猛发展的行业市场一开始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贪婪胜于理智甚至漠视道德、法律、生命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而法制建设的滞后、监督管理缺位与错位,放纵或助长了这些现象的发生,现代先进技术手段的短缺更导致了伪科学的有恃无恐,大行其道。这些正在吞噬经济发展成果的行为,同时也在威胁民众的生命,抹黑整个产业。

预防保健服务的行业划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养生、保健、按摩、美容、足疗、饮食调整乃至精神干预等行业的行政管理政出多门,有的需要相关部门审批,有的则不需要。进一步导致上述的这些非医疗健康行业技术门槛低,很多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任何学习,有的虽然经过一些学习,但是时间很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众多的养生会所中,真正意义上预防保健服务的理念和技术非常薄弱,很多人都把休闲的环境加上人为的关怀致人精神放松当作养生,甚至把预防保健服务与洗浴、色情混为一谈。

当前,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我国尚未普及,缺乏有效监管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规范、引导和管理好预防保健服务行业,规范服务体系及服务,形成专业技术队伍,这个产业将有可能被扭曲和毁掉,优秀的民族传承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治未病”服务),可以融入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传承、发扬和发展中华文化,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发展中医药保健、养生(摄生)等健康产业,是民族的也是民生的需要。

优势与积极意义

家医在线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治未病”服务)的综合体。通过远程中医体质辨识,形成集体质辨识、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健康产品、媒体平台等为一体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体系具有以下优势:

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具有操作简便、批量检测、报告科学、方案详实等特点,目前已搭建起具有中医体质诊断、健康管理、健康评估、亚健康人群干预、媒体视频健康教育、医生在线、产品服务等为一体的中医体质健康服务板块,是个性化养生保健的有力助手。软件操作流程化设计,将2000多个中医的个性化和标准化模块结合在一起,操作简单;数据库信息统计按年龄、体质分类,更具科学性、系统性,为个人进行健康管理、疾病防控提供有效支持,同时量表录入、Excel表格批量导入等多种输入方式均可应用,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体质检测;检测报告图文并茂,柱状图进行体质分值说明,结果输出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更具权威性;辨体施养方案细致详实,包含均衡饮食、合理运动,药膳食疗、经络养生、四季进补等诸多内容。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加强,健康产品市场正逐步由概念回归理性,盲目夸大的概念性产品已逐步被市场所淘汰,会议营销、电台营销、广告营销等传统的保健品推广模式迫切需要转变,大众需要确确实实的健康服务及产品的解决方案。

另外,在近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生活节奏的攻势下,复杂成分、机理模糊的中药成药在行政干预中逐年萎缩。通过家医在线有效结合中华预防医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等众多专家的积极筛选,尤其是传统中医药方剂制论中的验证古方、经典技艺、核心制法,已经有意识地组合到产品推荐名单中,为每一位有健康需求的会员提供真正适合的健康产品。

家医在线具有专、独、易、细的特点,专即理论体系完整科学,专业系统、指导方案实用有效,可信度高;独即弥补了现代医学体检在养生指导及亚健康检测上的空白;易即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容易被大众接受;细即检测后能够给出详细可行的解决方案,满足不同需求。按照这些个性化的健康养生指导建议,可取得中医药“简、便、廉、验、安”的正向结果,以满足民众的健康服务及产品需求。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家医在线所采用健康干预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中医药学对于机体乃至生命过程的干预除了针灸、按摩等技术手段外,主要是药物,可以说,中药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但是,在当下,以家庭为主体的中药材生产、传统的交易模式和流通方式已经成为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瓶颈,比如2013年7月12日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开展的为期半年的“两打两建”专项行动,就是由传统中药材市场猖獗的造假制假行为所引起,迫切需要采取现代手段积极应对解决。

家医在线与以整体发展为主线的中药材公共服务平台直接对接,通过电子商务集成至新型产业链的组成体系,以质量体系和现代技术全程贯通产业链,所用中药材采用RFID等信息技术进行从种植地源头到客户终端的溯源,保障货源真实;采用依古法及现代技术加工、道地饮片;引入ERP系统对产品配送所涉及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所有环节满足种植标准化和GMP、GSP要求。

总的来说,家医在线的诞生是引领人类健康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是弘扬中华民族健康文化的重要行动,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有利于最大程度实现人民健康权益,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更好地实现调整后的医学目的;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源与特征

家医在线推出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是以中医体质健康管理服务为目的,主要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干预(治未病)。其特征在于:

健康项目的理论基础源于中医药学“治未病”的核心理念

中医预防保健的核心,是以中医药学“治未病”为理念指导下的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在中国古典哲学的孕育下,以天人合一为指导,以阴阳五行为方法论,以症候为研究对象的中医药,形成了以藏象经络、病因病机为核心,包括诊法、治则和方剂制论在内的独特理论体系,其实践的目标在于生命的全面的自主实现、自由发展与自我和谐。

生命在人类的表象的体质现象,是世界医学界一直关注研究的问题,也是破解“治未病”的研究点之一。韩医四象医学源于《灵枢・通天》将“五态人”列入韩国的民族遗产,并已进行深入研究,日本一贯堂医学也创立了独自的体质医学体系,与中医学形成竞争态势。而要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研究,必须形成分类的客观化、标准化工具,使专业人员在进行体质分类时,能够保证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同时使非专业人员能够进行自我体质判断。因此,中医体质分类的客观化、标准化是体质分类研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进一步的,目前的医学还停留在以治愈疾病为主要目的的阶段,针对个体差异的个体化诊疗还在探索之中,尚未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如何实施个体化诊疗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以及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其关键是要找到适宜的方法和途径。在中医药养生理论中,阴阳和谐则万物井然有序,阴阳失调则致机体疾病和衰亡。每个机体都有调理失和与转化疾病的本能,养生的作用,是辨识机体,顺势调节,使机体与道同生,通达于道,顺从于道,符合于道。亚健康状态与疾病并不是可以截然分开成独立阶段,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溶状态,因此,“治未病”不仅要“守形”,还要“守门户”,最终“守神”,使机体达到自稳、自调、自控、自生、自化和自和的健康状态。

健康项目是国医圣手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

中医药博大精深,包含从哲学思想到辩证治则既宏大又无微不至的内容。因此,在学术和临床上表现出难学、难用两个方面。其难,在于思维,对其学术思想的理解、领悟和把握难;在于文字和文学障碍,对于古代医籍文字简约古奥理解难;在于知识结构所的全面性,要求学者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社会、自然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和全面性难;在于知识转换成能力,技艺性和实践性都很鲜明强烈的特性,致使相互切换难;在于成才时间过长,考验从业者恒心恒力之难。

尤其最后一难,专题研究的结论是:古今中医人才成才的平均年龄是55岁,这时中医师方能较为娴熟地正确运用理法方药而体现出中医药的真实力量。民间所谓少年木匠老郎中的说法,正是这一特点恰切的形象说明。另一方面,清名医巨匠叶天士在晚年曾告诫后代:“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发此感慨者并非个别,充分说明了中医药的普及尤其是高层次普及之难。

国医圣手日渐减少,传承其医理经验已刻不容缓。《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命题和要求,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医药卫生资源,满足全国人民的医疗和健康需求,对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医学科学指明了发展方向。借助现代技术,记录、统计并形成国医圣手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进一步形成针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各环节的相关技术、产品,是健康项目的责任。

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质研究课题组在长达30年的研究中,以“体质可分”、“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作为关键科学问题,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按照命名、体质特征、发病倾向、形成因素4个方面进行体质分类研究,发现了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编制了《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 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为中国人群体质分类的标准化工具――《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在全国推广应用。在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基础上,课题组学术带头人王琦教授参与指导,继续在阴阳五行养生保健方面挖掘传统和理论、技术创新,形成“中医体质辨识管理系统”项目,以期完美结合中医药的个性化和标准化,使得中医养生保健具备权威的标准和流程。

从学术上看,中医体质辨识是传统。传即传承,是包括道德、文化和思想的传承;而统,是天人合一的大一统,是通天彻地、古往今来、生命与自然社会的大一统。从手段上看,体质辨识后的管理是调理,健康也好,疾病也罢,五行及其息息相关的五色、五味、五音、五方无处不在,生之本,本于阴阳。抓住生命过程这个纲,可以“求于本”,解决了认识领域、思维方式、概念范畴、理论纲纪乃至实践目标等重大问题,形成了自为始,然为终,自为因,然为果的医道和治道,以及辨识机体,顺势调节的指导原则。

目前,家医在线的《中医体质辨识管理系统》已开始应用于一些社区和个人的健康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健康项目是现代技术的集合

作为健康管理的核心环节,健康改善方案在目前大多数的养生保健服务项目中严重缺失。人们要么身体不适找不到原因,要么发现问题不知如何调理。而且,人们所信任的健康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效的健康指导才有重要的意义价值。然而目前绝大多数的西医检测都定位在疾病预警层次,对亚健康人群缺乏有效的健康解决方案。

健康项目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维护和提高个体健康状态的干预技术方法与产品,主要包括个体健康状态信息的采集、存储、整合与动态检测、监测的技术方法与产品,通过个体健康状态的动态辨识与分析评估的技术方法与产品。健康项目通过详细的中医体检,可以从生命过程的角度找出产生亚健康和疾病的根本原因,并从日常生活着手制定出针对性的调理方案和计划,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调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健康问题,体现了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要求。

但是,对人群进行个体化的健康管理,并以此为核心扩展为囊括健康档案、健康测评、慢病管理、健康宣教、会员管理及数据库营销为一体的综合健康管理,无论是工作量还是数据量,乃至流程管理,都是巨大而繁复的。因此,必须采用云计算技术,用数字信息引领健康项目,在流程管理下,全面体现这一平台的广泛性、个体性、精确性与档案性。

另外,由于受众乃至将综合健康管理落地的机构人员的素质问题,技术水平和对中医预防保健的理念的理解差异,需要将中医药繁复的辨识、处置与现代医疗检测指标进行对接、简化,体现道、气、数、序、类、机、化、态、势、象等中医药学基本概念范畴在应用上的简洁性,避免那种将“朦胧、混沌”或者众多并不相关检测指标强加于中医药学的结果,认真研究组织现代仪器与系统的关系,使操作者能够借助系统,仅需简单的操作便可为用户进行中医体质测评,按中医的实践智慧、辩证思维、时间观、中和观、个体差异观、人与环境系统观、人体系统观等进行阐释,制定出集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身的个性化健康调理方案,为用户提供极具价值的健康指导,最终形成开放、协同、有序、多维、多元、非线性和非平衡的自组织中医药预防保健体系。

家医在线的服务思想

家医在线的服务思想,是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需求与服务各环节,通过家医在线健康管理平台,以中医学为主体,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通过发掘、继承、集成、创新,丰富和发展各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

家医在线的服务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个人会员,另一种是会员养生保健机构。针对个人会员,家医在线主要是解决其健康体征自查问题,根据自查特征进行自我调理。对于会员养生保健机构,则主要是为其提供一个服务库以及管理的工具,将服务对象的那些平常很难全面系统管理的个人特征资料尤其是隐性的特征资料加以管理。

家医在线的主要服务分三个内容,一是资讯服务,二是电子商务服务,三是互动服务。

资讯是用户因为及时地获得它并利用它而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资讯有时效性和地域性,它必须被消费者利用,并且“提供-使用(阅读或利用)-反馈”之间能够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CS链。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新闻也是一种资讯,但资讯涵盖的不只是新闻,还可以包括其他媒介。如亲临专家讲座等等,受众的目标性相对比较强烈。

家医在线的资讯服务是独家预防保健资讯,其核心是权威信息,内容涉及中医药预防保健会员关注的政策法规、产品开发、产供销动态、具有国际水平的和前沿的健康养生的方法,以及健康方面的知识和常识,提供精选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中宏观和微观行业信息等。最重要的是,家医在线的资讯服务不仅仅在于健康行业内的政策法规,还解读这些政策法规的实质内容,期望为会员提供及时精要的最具有竞争力的信息。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和商务化的整个商务过程,是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商务活动进行持续优化的过程。电子商务的形成与交易离不开交易平台、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站内经营者三方面的关系,经营比较完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

家医在线的电子商务服务主要是针对个人会员或者会员养生机构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预、自我养生的配给系统,家医在线电子商务的运行,可以让中医药全产业链多方互动促进,面对面的厂商交易可直接减少流通成本,电子标签追溯和政府的集中监管让假劣无处藏身。

家医在线同时为每一个服务对象建立一个安全私密的健康养生档案,随时可以修改,添加,随时掌握变化动态。并由个人的健康养生信息,逐步发展到医疗机构与个人之间的信息共享,最终实现健康养生机构资源共享。为了实现这一资源共享,必须通过现代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来实现。所以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技术将引领健康保健产业的未来,家医在线恰恰就是这种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