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范例6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范文1

湘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下面表格中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18分)

1、火的使用是人类利用自然力的一个重大进步。迄今为止的考古证明,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3、《礼记》描绘了“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B.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C.人们有觉悟,互相谦让 D.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出现在( )

A.约公元前771年

B.约公元前1600年

C.约公元前2070年

D.约公元前1046年

5、上海世博会闭幕式上用现代科技声光技术展现了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出土的地点是( )

A.湖南 B.安徽 C.湖北 D.陕西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7、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

A.齐恒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8、战国时期,各诸候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A.铁器的使用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9、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哪一诸侯国境内?( )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赵国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二、材料题。共22分。

10、读材料: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王的命令,……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自己封地的一部分分给士……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描写的是什么制度?(1分)是在哪个朝代实施的?(1分)

②上述材料中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分)

③这种制度中周王、诸侯、卿大夫等职位,谁才有资格继承?(1分)

11、读材料:(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①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变法事件?(1分)这次变法发生于哪一年?(1分)

②写出“内立法度”的具体内容。(3分)

③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5分)

12、读材料: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① 孔子生活在什么历史时代?(2分)

②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1分)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

③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2分)

湘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1 2 3 4 5 6 7 8 9

B A D C C

B A A C

二、10、①分封制; 西周;

②周王自称天子,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周天子所有,受封的诸侯享有封地的管理和收取赋税等权利。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定期朝见天子,缴纳贡物,战时带兵随周王征战。

③周王、诸侯、卿大夫的正妻所生的长子。

11、①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

②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奖励耕战;

推行县制。

③成功了。因为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①春秋时期

②儒家; “仁”

③整理《诗经》,编订《春秋》;

兴办私学,打破了只有官府才能办学的局面;

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等;

(任意答两点即可)

看了“湘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的人还看了:

1.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2.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范文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会 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2.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是( )A.皇帝 B.尧 C.舜 D.禹4.下列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①甲骨文 ②司母戊鼎 ③秦陵兵马俑 ④圆形方孔钱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有人说:“‘封邦建 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6.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7.战国时期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8.《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行省制9.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陈胜、吴广要求夺权B.人民群众的要求C.到渔阳戍边途中遇到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期到达D.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人民无法生活1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 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战国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11.某公司准备制定严格的规章约束职员行为,这应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1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些历史功绩( )A.建立中 央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修筑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13.“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14.一位同 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15.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例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淝水之战前秦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得人心16.“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鉴真 B.张骞 C.郑和 D.玄奘17.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其中更为合理的是(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让其闭门修炼、自行解决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1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19.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20.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且与佛教盛行相关的是( )A.王義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C.石窟艺术 D.青铜器一、综合题(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4分)材料二: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主要源于历的什么重大改革?(2分)(3)据“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重要作用。(2分)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3分)(1)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2分)(3)儒家学派的哪些思想观点对我们当代中学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请举例说明。(4分)23.(19分)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 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请回答:(1)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那么曹操的作为奠定了材料一中哪个政权的基础?(1分)另外②③两个政权分别是什么?(2分)出现三国鼎立这种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役是哪一次?(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3)材料三反 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2分)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分)(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有哪些?(2分)24.(14分)在我国古代的改革中,其中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两次最为有名。请问:(1)这是两次什么改革?(4 分)(2)这两次改革的目的各是什么?(4 分)在当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6 分)历史答案1-5 BDAAD6-10 CABDB11-15 BBADB16-20 BACAC21.(1)丝绸之路;匈奴。(2)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3)北魏孝文帝改革。(4)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5)战争、经 济文化交流、改革。22.(1)“仁”。(2)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3)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4)善于向别人学习、相互尊重、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酌情加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范文3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1.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2. 老师让小丽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小明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 的再现啊! ( )A.推恩令 B.王位世袭 C.禅让制 D.大一统3.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巩固对西周的统治C. 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D. 炫耀周的强大4. 公元前7世纪后期,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性战争是(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 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5.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A.晋文公 B.越王勾践 C.齐桓公 D.楚庄王6.“在中国历,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各国纷纷变法,竞相改革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学术活跃,百家争鸣 D.农业发展,商业繁荣7.“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 ) A.众多豪门望族 B.众多思想流派 C.众多地方政权 D.众多文学形式8.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列成语典故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是( )①破釜沉舟 ②烽火戏诸侯 ③退避三舍 ④围魏救赵 ⑤纸上谈兵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9. 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的办法应该是(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10.秦始皇当时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_______的入侵。( )A. 匈奴 B.越族 C.突厥 D. 蒙古族11.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儒家思想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国家统一问题 1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x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x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x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 玄奘西行 D.丝绸之路的开辟13.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14.史学名著《史记》记述我国古代(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15.东汉末年的各路军阀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的是( )A.刘备 B.袁绍 C.曹操 D.孙权16.汉代以来,人类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最主要是因为( )A.国家统一 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太学的建立 D.交通发达17.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 )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宋18. 下边涉及我国文字演变过程的图示,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C.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 D.甲骨文—篆书—金文-楷书—隶书19.你认为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是因为( )A.促进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保护了鲜卑族的保守势力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迁都洛阳 20.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二、填空:(共10分)21.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4分) A B C D (2)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1分) (3)写出发生在E处的战役名称。(2分) (4)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归于一统,是由哪国来完成的?(1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三、材料分析题(共34分)22.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 “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 —————《史记》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回答: (1) 《史记》的作者是谁?(1分)(2)材料一提到了哪几件历史事件? (3分) (3)材料二是谁的名言?这些话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他是哪家学说的创始人?记载他言论的书叫什么?(2分)23.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2分)(3)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1分)他的抱负实现了吗?(1分) (4)为什么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会有不同的结局?(6分)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 (1) 《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分)(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6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2分) 四、问答题(共16分)2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2分)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国家的改革是什么?(2分)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4分) (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至少3点)(6分)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2分)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B C C C B D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C B C B A A C B三、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21.(1)A 秦国 B 楚国 C 齐国 D 燕国 (2) 晋国。(3)长平之战。(4)秦国,根本原因: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的封建国家。二、材料分析题22.(1) 司马迁(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3)孔子,仁政,儒家,《论语》23.(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混战不休的现象。(2)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3)统一南北;没有。(4)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关于启示学生只要谈出一点感受,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4.(1)《史记》反映了汉朝时江南经济发展落后,而《宋书》则反映了南朝时江南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有很多地方甚至超过了北方。(2)原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 基础。三、问答题25.(1)管仲。(2)商鞅变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3)①迁都洛阳; ②汉化措施:改穿汉服;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意义: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范文4

1.“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3.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消除了水患,造福人民。他是A.黄帝 B.尧 C.舜 D.禹4.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 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分部落联盟发展而来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5.下列文学作品以“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的是A.《三国演义》 B.《封神演义》 C.《隋唐演义》 D.《西游记》6.“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A.国人*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实行分封制 D.盘庚迁都7.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8.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一次革命性标志的是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 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9.下列古钱币中属于秦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是10.秦末农民战争中,对*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11.汉武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重视人才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太学 D.削弱封国势力12.卫青、霍去病沉重打击匈奴的地点是A.漠北地区 B.蒙古草原 C.河西走廊 D.河套地区1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A.商鞅变法的精神和原则 B.商鞅变法的具体办法C.商鞅向奴隶主贵族发出的挑战 D.商鞅向秦国国君立下的保证14.如果让你扮演华佗,你应该具有的医学特长是①针灸 ②外科手术 ③创制“麻沸散” ④创制“五禽戏”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5.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品是A.马王堆汉墓帛画 B.秦始皇陵兵马俑C.长信宫灯 D.四羊方尊1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①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进 ②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17.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官渡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淝水之战 ④赤壁之战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18.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邺城1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郦道元——《水经注》C.贾思勰——《齐民要术》 D.祖冲之——造纸术20.“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作品的称赞A.王羲之 B.顾恺之 C.张择端 D.赵孟頫二、识图题(8分)阅读“丝绸之路”图:请回答:(1)请你根据地图说出其主要路线。(4分)(2)对开通这条路线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 (2分)(3)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意义?(2分)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5分)⑴秦朝是我国历第一个国家( )⑵秦朝在地方上建立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 )⑶秦始皇规定以大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⑷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统治,促进文化的发展。( )⑸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 )四、连线题(8分)秦末农民战争期间产生了许多成语故事,请你将下面的人物或事件用线段相连。成语故事 人物或事件A.指鹿为马 ① 陈胜.吴广B.揭竿而起 ② 赵高C. 约法三章 ③ 刘邦D.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④ 项羽E. 四面楚歌 ⑤ 鸿门宴F. 破釜沉舟 ⑥ 巨鹿之战G. 楚河汉界 ⑦ 楚汉之争H. 霸王别姬五、材料分析题(39分)1.阅读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回答:(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2分)(2)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4分)(3)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情怀?(2分)(4)我国哪个传统节日和这位诗人有关?这位诗人得到了世界怎样的认可和评价?(4分)2.读右图,回答问题。(1)右图青铜器的名称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4分)(2)它在青铜铸造有什么地位?(2分)(3)请你想一想,它是用来做什么用的?(2分)3. 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1)秦朝时,哪一项重大建筑工程与匈奴有关?修建的目的是什么?(4分)(2)匈奴的首领称为什么?(1分)说出你所知道的两位匈奴首领的名字。(4分)(3)汉武帝时,派两位大将出击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你能说出这两位英雄的名字吗?(4分)(4)右图描述的故事家喻户晓,你能为图画命个名吗?(2分)图中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2分)图中的主人公的历史贡献是什么?(2分)七年级上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D D C B A B C D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A A D B C C B D A三、判断题⑴× ⑵× ⑶× ⑷√ ⑸√四、连线题A ② B ① C ③ D ⑤ E ④ F ⑥ G ⑦ H④五、材料分析题1.⑴屈原。《离骚》⑵战国末期楚国人。“楚辞”⑶表达了作者忧国居民的一种爱国情怀。⑷端节节。评为世界文化名人。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范文5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2.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开元通宝 B. 刀形币 C. 秦圆形方孔钱 D. 交子3.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①核桃 ②小麦 ③石榴 ④葡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史料反映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5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6.广告词:“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兵马俑的故乡”。“这里”是( )A.陕西西安 B.河南洛阳 C.江苏南京 D.甘肃敦煌7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介绍一位历史名人时,展现右图画面该名人是( )A.孔子 B.孙武 C.墨子 D.孟子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诗词里“汉武”的功绩是(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创立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D.设立行省制度9.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主题是(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10.中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 )A.隋朝 B.汉朝 C.秦朝 D.唐朝11.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西周推行分封制C.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12.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13“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A.李斯 B.主父偃 C.张骞 D.董仲舒14.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平定叛乱 D.发展经济15.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水平。东汉时,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祖冲之16.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就是(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17.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都城在建业的政权,国号是( )A.魏 B.蜀 C.吴 D.汉18.“(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19.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这些关键词与哪一事件有关?(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商鞅变法20.当看到某同学画了许多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埋头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情景时,我们知道该同学正在探究( )A.韩非子的思想 B.张仲景的理论 C.祖冲之的贡献 D.毕昇的活字印刷术21.北魏贾思勰撰写的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是(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22.电视剧《三国》再创收视率新高。追忆三国历史,你知道曹操领导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23.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发明于( )A.东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24.《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东晋书法家(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祖冲之 D.贾思勰25.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二材料题(共47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材料三: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史记》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4分)2.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6分)3.材料二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汉景帝的做法。(6分)4.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2分)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4分)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8分)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称风易俗,心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网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引自《魏书》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引自《资治通鉴》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4分)材料二中孝文帝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3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范文6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1.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2. 老师让小丽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小明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 的再现啊! ( )A.推恩令 B.王位世袭 C.禅让制 D.大一统3.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巩固对西周的统治C. 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D. 炫耀周的强大4. 公元前7世纪后期,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性战争是(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 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5.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A.晋文公 B.越王勾践 C.齐桓公 D.楚庄王6.“在中国历,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各国纷纷变法,竞相改革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学术活跃,百家争鸣 D.农业发展,商业繁荣7.“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 ) A.众多豪门望族 B.众多思想流派 C.众多地方政权 D.众多文学形式8.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列成语典故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是( )①破釜沉舟 ②烽火戏诸侯 ③退避三舍 ④围魏救赵 ⑤纸上谈兵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9. 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的办法应该是(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10.秦始皇当时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_______的入侵。( )A. 匈奴 B.越族 C.突厥 D. 蒙古族11.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儒家思想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国家统一问题 1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x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x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x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 玄奘西行 D.丝绸之路的开辟13.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14.史学名著《史记》记述我国古代(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15.东汉末年的各路军阀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的是( )A.刘备 B.袁绍 C.曹操 D.孙权16.汉代以来,人类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最主要是因为( )A.国家统一 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太学的建立 D.交通发达17.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 )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宋18. 下边涉及我国文字演变过程的图示,正确的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金文—甲骨文—篆书—楷书—隶书C.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 D.甲骨文—篆书—金文-楷书—隶书19.你认为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是因为( )A.促进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保护了鲜卑族的保守势力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迁都洛阳 20.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二、填空:(共10分)21.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4分) A B C D (2)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1分) (3)写出发生在E处的战役名称。(2分) (4)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归于一统,是由哪国来完成的?(1分)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三、材料分析题(共34分)22.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 “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 —————《史记》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回答: (1) 《史记》的作者是谁?(1分)(2)材料一提到了哪几件历史事件? (3分) (3)材料二是谁的名言?这些话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他是哪家学说的创始人?记载他言论的书叫什么?(2分)23.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2分)(3)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1分)他的抱负实现了吗?(1分) (4)为什么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会有不同的结局?(6分)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 (1) 《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分)(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6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2分) 四、问答题(共16分)2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2分)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国家的改革是什么?(2分)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4分) (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至少3点)(6分)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2分)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B C C C B D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C B C B A A C B三、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21.(1)A 秦国 B 楚国 C 齐国 D 燕国 (2) 晋国。(3)长平之战。(4)秦国,根本原因:经过商鞅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的封建国家。二、材料分析题22.(1) 司马迁(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3)孔子,仁政,儒家,《论语》23.(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混战不休的现象。(2)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3)统一南北;没有。(4)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关于启示学生只要谈出一点感受,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24.(1)《史记》反映了汉朝时江南经济发展落后,而《宋书》则反映了南朝时江南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有很多地方甚至超过了北方。(2)原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 基础。三、问答题25.(1)管仲。(2)商鞅变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3)①迁都洛阳; ②汉化措施:改穿汉服;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意义: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