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教育培训总结范例6篇

初级教育培训总结

初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1

学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以适应课程改革建一流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为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教育教学氛围。我校狠抓师资水平的提高,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一、师资基本情况全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2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77人,中共党员19人。校级领导3人,参加任职资格培训5人(其中完小校长2人),提高培训1人。专任教师12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76人,占专任教师数的63.3%,中专学历4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任教师中接受骨干教师市级培训有12人,占专任教师数的10%;目前在读专科还有9人。在职教师均有教师资格证书;教师全员接受信息技术培训,除免试一人外所有教师均持有教师信息技术模块证书,其中,专任教师获得教师信息技术模块中级证有106人,占专任教师数的88.3%。70%以上的教师具有自制课件能,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力,100%教师能使用多媒体进行上课和上网浏览查阅信息,中层以上学校行政人员具有较好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二、提高师资水平的主要工作学校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每学年初制定好师德师风教育系列活动计划,根据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期末做好师德师风工作总结。通过比思想、比奉献;学生评老师、家长评老师等系列活动。不断地提高了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使全体教师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为建一流的教师队伍提供了思想保证。学校加强了教职工继续教育工作,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2003.9到2006.7)利用三年时间使我校的教师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成为科研型教师;每学年初认真制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继续教育活动安排;精心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能积极参加学习,合格率均达到100%;期末做好继续教育,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工作总结;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组织教职工继续教育工作的水平。学校加强了校本培训工作,期初认真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校本培训方案;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学校开展了在总课题“合作、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的指导下抓好各学科的课题研究,各学科分课题是:语文科:学生学习方法研究数学科:数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技能科:探索能力培养的初探学校对各项培训工作进行监管,做好对参加培训教师的点名、考核等;做好培训工作的全程管理工作,期末做好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学校加强了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县级的骨干教师培训;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掌握多媒体的使用等;开展了“结对子”“老带新”等系列活动;不断地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做好有关师资方面的资料收集和汇总工作,各种证件的核实、复印件的收集装订等工作;对教师的成长做好记录,并做好教师成长记录袋。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上课,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学校把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和业务水平的提高纳入教师的年度考评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校以“双高普九”的验收为契机,努力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校本培训等工作。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几年来我校在师资建设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双高普九”标准,我们的教师在业务水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作的教学课件大多还比较简单;有些教师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还是不够熟练;今后我校将继续坚持“质量立校、教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策略。为建一流队伍而努力奋斗。沙县高砂中心小学

初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区教育局和市教科所工作部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质量为主线,继续深入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为主题的活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服务意识,扎实抓好课堂教学、综合课程、评价改革、农村课改等四项重点工作,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把握关键,抓住重点,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1、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切实解决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正确处理“三维”目标达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努力实现“三维”目标达成的整合。落实区“双百工程”,继续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抓好新课程实验教材培训;组织全区性教学观摩研讨;在课改基地校举办教学开放周研讨活动。

2、加强综合课程教研工作。综合课程改革含量高、难度大,要克服困难,积极实践,做好专业引领和教学指导,积极探索综合课程实施的新路子。加强课标、教材培训;充分发挥区科学、艺术中心教研组辐射作用,建立校际教学研究制度,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教研员、兼职教研员要深入课堂同任课教师一道,开展集体备课,组织教学观摩,认真议课评课,解决存在问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丰富充实科学网站内容,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搭建平台。

3、扎实有效抓好课题研究。本着“以课改定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的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完善研究体系,加强课题管理的力度,让课题研究走上科学、有序的轨道,促进教师成为教科研型的专业工作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以应用性为主,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解决课改实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核心,为新课程的实施和课标的验证提供经验和依据。做好省、市、区级重点课题研究的跟踪、指导、检查工作,协助一线教师解决研究中的疑难,督促各课题组及时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整理,适时地在研究方法上给予指导。对一批本学期将要结题的课题,依据课题立项部门的要求,协助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是本学习课题研究的重点,力争有所突破。

(二)强化管理,措施得力,一如既往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参加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活动,结合听课、评课等方式与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肯定成绩,发现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推广,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对各校执行《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和《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情况的检查指导,重点检查学校落实省颁课程计划、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完成教学任务等常规工作,并且加强随堂听课工作。本学期继续将撤点并校后的农村学校做为教学指导的重点。

2、重视教学质量监控。继续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积极促进学生各学科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照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继续开展区、校两级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检测手段,加强薄弱学科的教学管理,促进各学科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各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检验课改成果的重要手段。去年,我区师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显著。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重视抓好师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素质教育落实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国家、省、市教育部门学科竞赛工作安排,组织好中小学各学科竞赛。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发现人才,促进教学,活跃学生课外活动。搞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交流、评选、汇编工作。同时鼓励、组织中、小、幼教师参加省、市有关教学比武活动,促使我区师生在省、市各项评选、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三)狠抓培训,互相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1、有计划地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工作。为使培训更好为教学服务,我们力求开发潜力,拓宽思路,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继续做好小教自考报名及助学工作,妥善安排助学培训,努力提高小教自考的毕业率。组织小教大专自考实践环节考核的教师到学院参加考核。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的整理工作。协助抓好小学实验年级教材培训,确保参加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暑假期间,将举办2005年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和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

2、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和工会参政议政作用。学校党支部将按照区教育局党委的部署,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并充分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目标,增强投身于教育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学校工会将把关心教职工的冷暖摆在首位,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努力为教职工创设温馨的工作氛围。

3、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各项工作预期完成。校行政和处室领导要增强责任意识、角色意识,落实岗位责任制,大胆开拓,勇于进取,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要带头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教育改革理论,深入教学第一线,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履行职责,加强沟通。教研员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认真学习课改工作的有关文件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密切关注课改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教学研究、专业引领的水平,以适应课改的需要。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增强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后勤人员要牢固树立为课改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密切配合各处室,确保课改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将坚持不懈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工作和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各处室工作安排

(一)中研室

二月份

1、制定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2、编写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卷

3、参加市教研室学科会议

三月份

1、筹办2005年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2、举办课改教学研讨课

3、完成初中数学联赛报名工作

4、完成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卷编写工作

5、举办全国初中生物理知识竞赛

6、参加市教科所学科会议

7、下校调研

四月份

1、组织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

2、举办课改教学研讨课

3、举办初中数学联赛

4、编写初一、二年级期考试卷及九年级区质检试卷

5、举办中学综合课程专题研讨活动

6、参加市教科所中考命题指导会议

7、下校调研

五月份

1、召开初中毕业班七个学科总复习教学工作会议

2、组织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3、组织初中毕业班技术班考试

4、完成初一、二年级期考试卷编写、校对工作

5、组织区七、八年级初中生写字比赛

6、下校调研毕业班总复习情况

六月份

1、组织初一、二年级期末考试

2、组织初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3、举办2005年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七月份

1、参加2005年中考评卷工作

2、做好2005年中考质量分析工作

(二)小研室

二月份

1、制定教研工作计划

2、实验教材培训准备

3、编写单元、半期练习

4、征集课改教学论文

5、汇总、整理课标、教材验证情况报告

三月份

1、召开小学教学工作会议

2、举办新课程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

实验教材培训,开展教学观摩研讨课活动

3、评选区级教学论文并选送优秀论文送市参评、汇编

4、下校调研《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验意见》落实情况

5、下校随堂听课;参加课改片区活动;课题研究情况调研

四月份

1、重点课题研究情况调研及指导

2、开展区级教学研讨课活动

3、组织评选区级优质课(录像课部分)

4、下农村校听课调研、指导;参加片区活动。

五月份

1、对本学期结题的课题进行结题前的核查及验收工作

2、组织区级教学研讨课活动(实验小学)

3、区级教学论文汇编

4、下校随堂听课;参加课改片区活动。

5、召开小学毕业班教学工作会议

六月份

1、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2、撰写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分析报告

3、收集本学期实验年级各学科课标、教材使用与实验意见及学生学习情况报告。

4、下校听课调研;参加片区活动。

5、调研课题研究情况,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及过程性材料的搜集整理进行指导。

6、完成区优质课评选活动。

七月份

1、参加国家、省级教材培训

2、整理、汇总本学期实验年级各学科实验报告。

3、报送省级课题结题报告(建设小学、实验小学)。

(三)培训处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培训处工作计划

2、小学初级教师培训班汇编论文证书打印,论文发放。

3、整理农村完小校长培训材料

三月份

1、2005下半年小教专科自考报考工作

2、组织参加小教大专自考实践环节考核的教师到学院参加考核

3、做好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实验教材培训和小学

3年级科学实验教材培训的通知和继续教育证明发放工作,并做好培训材料整理归档工作。

4、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的准备工作

5、下校听课、调研,了解各校对新教师培训考核情况

四月份

1、2005年上半年小教专科自考座位号发放

2、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市级检查后的整改工作,以迎接省级检查验收。

3、继续下校听课、调研,了解各校对新教师培训考核情况。

五月份

1、整理补充教师培训材料

2、下校听课、调研

3、培训处日常工作

六月份

1、筹备暑期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工作

2、筹备暑期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工作

3、学期工作小结

七月份

1、举办2005年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

2、举办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

(四)总务处

1、做好第二学期中小学教材、练习、试卷的征订发行

工作,对市区校的练习卷给予送货上门,以及数量的调剂保证教学之需。

2、做好校内卫生工作,优化工作环境,创建文明窗口。

3、搞好各类课改活动的后勤工作,保持场所卫生清洁、茶水供应、使课改活动能顺利开展。

4、资料、阅览室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搜集、推荐最新信息供教研员参考,按期做好资料装订、编号造册归档,资料交流工作。

初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班主任队伍,有效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提高班主任的自我修养和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的能力,依照《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打算。

二、目标与任务

(一)在年底前,完成全区在岗中小学班主任的全员培训任务,通过培训,使我区中小学班主任能够树立德育为首的观念,掌握班主任工作中必需的知识、技能以及法律常识,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全区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级管理明显改观。

(二)建立包括中小学班主任进岗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管理规范等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年起,凡新进入班主任队伍的教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均应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

(三)通过实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推进教师培训制度和机制创新,促进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四)今后,应将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并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认定范围。

三、培训对象

(一)全体在岗中小学班主任。

(二)中小学班主任后备人员。

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一)培训内容。根据我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要,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按照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班主任素质拓展训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等专题进行。

(二)培训方式。以学员主体参与,多向互动为主,重视经验交流,在参与中学习,在交流学习中提升,突出案例教学。具体包括:

1.专题讲座:邀请国内主要是区内在班主任工作领域从事科研及管理实践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授课。

2.主题活动:活动由2-3名辅导老师负责,首先对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知识和管理进行介绍,然后提供素材和个案背景,指导每个小组或者个人制定并形成详细的班级活动的组织打算。在3-4个主题活动中每个学员最终要形成相应的活动打算。

3.班主任论坛:学员就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热点、难点等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4.访问考察:就近实地考察并观摩优秀班主任的主题班会课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5.技能学习:初步了解班级管理的电脑软件,进一步明确班级管理的思路和操作规范。

6.课题研究: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主要向自治区级骨干学员提供若干科研课题,并提供导师支持。

7.建立导师制度,以研究课题带动学员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同时组织专家巡讲团(由高校理论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代表构成)到各地巡回培训。

8.校本培训:通过班主任在职研修及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提高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五、工作步骤

我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分自治区级、市级和县(市、区)级三级培训。培训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我厅制定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具体打算,委托教师教育研究会牵头,成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我区的具体实际确定培训学习资料、制定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制度。同时,委托师范大学牵头,筹备开发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师教育网”开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栏并与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平台实现链接,提供各种培训课程和信息以及学员交流的平台。

(二)培训者培训阶段上半月由自治区级培训机构对市级培训者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集中学习培训,下半月由市级培训机构对县级培训者进行集中培训。

(三)在职全员培训阶段自治区级、市级、县级三级培训同时展开。高中班主任中参加自治区级骨干培训100名,其余的参加市级培训;初中班主任中参加自治区级骨干培训200名,参加市级骨干培训不低于本市初中班主任总人数的1%,其余的参加县(区)级培训;小学班主任中参加自治区级骨干培训300名,参加市级骨干培训不低于本市小学班主任总人数的1%,其余的参加县(区)级培训。县(区)级全员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同时采取短期集中培训与在职校本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0学时。各级培训机构按照所承担的培训任务做好计划,分期分批进行面授辅导。市级和自治区级培训每批集中4天完成,同时,自治区将组织优秀班主任巡讲团进行区内巡讲、并选派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到各地检查指导全区各市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四)长期、常规培训阶段按照制度规定,从年起,对新进入班主任队伍和准备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必须进行规定内容的培训。

六、考核与认定

(一)受训人员按要求完成培训内容,考核成绩合格,由培训机构颁发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合格证书,其成绩记入班主任培训登记档案的同时,记入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册并给予相应继续教育学分,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档案。

(二)对担任班主任,并按规定培训合格的教师,在相关的表彰奖励评选及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中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考虑。

七、组织与管理

(一)我厅负责对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协调和监督,制定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打算,组织自治区级班主任骨干及市级培训者培训,并委托教师教育研究会统筹项目的组织实施,具体分工为:师范大学负责自治区级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和市级高中班主任培训者培训;教育学院负责自治区级初中骨干班主任培训和市级初中班主任培训者培训;师范学院负责自治区级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和市级小学班主任培训者培训。以上3所学校也作为相应学段班主任培训的自治区级技术支撑单位,负责对市、县两级相应学段班主任培训的指导。

(二)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县(市、区)班主任培训工作,制定本市班主任培训规划,依托各市教师培训机构,对县级培训者和本地高中班主任及市级初中、小学骨干班主任进行培训,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对所管辖学校班主任培训登记档案进行管理。

(三)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区域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规划,依托县(区)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对本县(区)中初中、小学班主任进行全员培训。全员培训应以校本培训为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对所管辖学校班主任培训登记档案进行管理。

(四)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班主任参加各层次的培训活动,认真组织班主任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

八、培训经费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经费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经费。各级政府财政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培训专项经费。不得向教师个人收取培训经费。

九、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班主任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是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区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切实将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纳入基础教育发展规划,纳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划。本次培训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做好本级培训计划,精心安排,周密组织,按质按量完成培训任务,杜绝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倾向。

初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士官队伍作为军队人才战略工程人才建设“五支队伍”之一,在武器装备保障、试验任务和部队培训、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能力素质已成为影响部队战斗力生成、巩固和提高的重要基础。随着士官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围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推进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变,根据总装部队建设需要和士官人才成长规律,分析了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基本内涵及意义,梳理了当前士官岗位升级训练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探索了适应总装部队建设需求的士官岗位升级训练路子,旨在提高总装部队士官训练的层次和水平,为加强部队建设和提高战斗力,培养一大批满足岗位任职要求的新型士官人才。

一、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一种岗位任职训练,具有继续教育的功能和属性,是在按纲施训的基础上,根据士官衔级、职务和培训基础,逐步提高培训标准,提升士官等级的一种分层分级递进式训练活动。包括两方面含义:从某一职务开始,按照培养目标,进行逐级提升培训;在培训课目上,按先基础后应用,先简单后复杂,先低级后高级的程序实施。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标准性。升级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士官任职能力,前提是科学区分培养目标和标准。根据士官编成等级,结合各类专业岗位,区分不同级别士官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对能力素质的要求逐级升高,且需要相关业务部门和部队各级量化确定。二是规范性。晋级必训,将升级训练纳入总装部队士官训练总体规划,未经升级培训的不得晋升高一级士官;承训资质,初级晋升中级的士官由军以下训练(教导)机构承训,中级晋升高级的士官由军队院校和大单位训练机构承训;结果认定,对经过升级训练考核合格的士官颁发统一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结业证书。三是灵活性。落实中需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充分利用晋升高一级前的服役空间,结合部队遂行各种任务的最佳时机,统筹安排、分批选培不少于年训数量的骨干苗子达到晋升高一级士官的标准。积极推开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贯彻军委总部深化士官制度改革,加强士官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的一项具体举措,是以培训方式变革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健全完善士官教育训练模式、机制的创新实践,是提升士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训练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士官训练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探索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和总装部队建设需求的士官岗位升级训练问题,是当前军事训练领域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二、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未来武器装备发展和技术含量增多的新需求,建立一支高素质、技术精的士官队伍势在必行。当前,总装部队士官人才队伍“级升技不长”的问题日显突出,士官岗位升级训练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了部队战斗力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升级训练目标不明确。不同层级士官的训练目标定位比较笼统,没有具体区分,致使士官训练着眼岗位急需急用多,立足递进培养、长远发展少,士官训练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二是升级训练内容缺乏规范。现行训练与考核大纲中明确的训练内容和标准对不同层级的士官没有区分,初、中、高级士官培训同内容同标准,同训同考,各级培训内容衔接不紧,交叉重复培训、漏训、偏训等现象较为突出。三是升级训练机制不够完善。先培训再晋升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各承训机构职责任务区分不够明晰规范,没有形成统一的计划、协调、管理和保障机制,士官分层训练难以有效衔接,院校与部队合力育人机制有待完善。四是管理使用不够规范。遴选制度不落实,部分单位重使用轻培养,送训热情不高;送训时机不合理,缺乏岗位基础,存在训用脱节。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大打折扣,不仅难以形成健康高效的士官训练机制,而且无法构成连续稳定的士官人才链。因此,必须把士官岗位升级训练作为事关总装部队长远建设的战略性工程来抓,纳入规划、形成制度,不断提高士官训练的层次和水平。

三、总装部队开展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措施和对策

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的工作。组织士官岗位分类分级训练,其本质是“因材施教”,关键在于对不同层次对象的训练内容、标准进行科学区分,研究可操作、可考评、可调控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不断打牢士官训练基础,提高训练质量和层次。

(一)着眼岗位任职需求,科学定位升级训练目标

各级士官的服役时间不同,人员数量和职能任务各异,对其能力素质结构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应针对总装部队各专业实际,结合训练大纲对士官的专业技能要求和士官群体递进式升级的特点,可以3年为一个升级周期,细化量化不同级别、不同年度、不同专业士官的具体训练标准,逐年拓展训练内容、提高训练标准,使升级训练做到“有的放矢、按需培训”,防止“升级不长技”。根据总装士官编成等级,宏观上可区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对士官能力素质的要求逐级升高,即初级士官以“技术过硬”为标准,按照专业熟练、胜任本职的目标,着眼所属专业和岗位的需求,重点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且训练标准逐年提高;中级士官以“一专多能”为标准,在初级的基础上按照善组训、会管理、能指挥的目标,重点强化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培养,使其成为士兵的骨干、军官的助手;高级士官以“专业精通”为标准,按照技术士官用修双能、指挥士官一专多能的目标,重点强化知识结构的改善和多种技能的储备,使其成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中坚力量。

(二)着眼部队客观实际,优化完善升级训练内容

从近年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情况来看,内容设置还存在起点不高、低水平重复,层次不清、重点不突出,内容不精、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影响了士官升级训练的质量。应紧密结合部队实际,对现有训练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构建与训练目标相适应的内容体系。要按照训练内容难度系数与士官衔级相对应的原则,初级士官主要应对技术含量较一般、操作技能要求高的培训,专业训练应以基础应用课目和装备故障排除为主,理论学习以政治文化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为主;中级士官主要应对科技含量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培训,专业训练应以各类重点难点课目和实装训练为主,理论学习应以专业应用理论、管理教育理论和组训为主;高级士官在完成中士训练内容的基础上,主要应对部队科技练兵和新装备生成战斗力所急需的、高新技术含量高的培训,专业训练应以突出装备故障检修、重点难点课目和专业型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为主,理论学习应以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训练为主。指挥士官升级训练的侧重点应放在组训任教能力、专业技术素养和管理教育能力等方面,专业技术士官升级训练的侧重点应放在装备操作技能、武器维护保养、组织指挥能力和管理教育能力等方面,形成具有总装部队特色的初、中、高级士官配套的培训标准体系。

(三)着眼训练质量效益,改革创新升级训练方法

总装部队士官队伍专业多样、岗位分散、军衔不一,专业性强,组织升级培训难度大。科学地选择和运用训练方法,对优化训练过程、盘活训练资源、确保训练质量、提高训练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一是确定分级模式。按照“免训不免考、先考后训、过关升级”的方法,在入伍训练结束后,组织专业等级考评,区分训练对象层次,制订针对性训练指标;以专业综合考评成绩为依据,将各专业士官分配至相应承训单位,区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训练编组,依照连队式管理方式,分别赋予相应训练管理职能、能力指标要求;结合实际梳理不同训练等级的具体内容,针对初级士官的偏训、漏训、弱训等问题进行补训,针对中级士官的重点难点课目进行强化训练,针对高级士官进行交叉和扩容训练,实现“等级晋升、梯次衔接”。二是活用升级训练方法。岗前集中强化训。训练预备期,依托教导机构组织各级新选(晋)士官封闭集训,依据士官的技术等级进行编组,重点强化政治理论、军事理论、军事法规、专业教学法、武器装备试验以及岗前任职等训练,为士官的升级训练打好基础。区分专业分级训。入伍训练阶段依据不同专业士官岗位的编配情况,采取大专业小集中、小专业大集中的方法,针对士官专业和技术等级,区分专业和级别编组,由总装部队司令部统一制订训练计划,统筹安排教练员和训练场地器材。定期换岗交叉训。结合专业训练计划安排和组织士官之间互换岗位、交叉训练,分级分年确定其专业的训练内容和标准,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技能储备,使士官成为多技在身的“多面手”。选送院校专项训。可针对新型装备器材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抽调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士官,选送相关院校、培训机构和装备生产厂家进行专项培训,培养一支技能过硬的尖子队伍,带动和促进士官训练整体水平的提升。三是升级训练手段。抓好共同课目培训基地和各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从根本上解决“训无场所”的问题;对现有模拟训练场所进行扩容改造,将各类制式与非制式器材整合利用,以解决“训无器材”的问题;对现有信息网络资源进行探索性整合,加快专业系统集成升级和士官训练管理数据库开发,以解决“训无平台”的问题。四是把握升级时机。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结合训练阶段转换或半年基础课目考核时机定期评定;根据各个受训者训练实际情况,采取个人申请、营连主考、机关督察的方法,按申报等级不定期评定。

(四)着眼长远建设发展,建立健全升级训练机制

建立完善运行机制是实现士官岗位升级训练制度化运转、精细化管理、常态化落实的保证。一是完善等级晋升机制。重点是规范院校、训练(教导)机构和部队在士官培训中的职能作用,完善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合力育人机制,充分发挥部队装备资源、任务资源、人力资源优势在士官培训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士官资格培训、升级培训和岗位分级训练有机协调的机制。二是完善升级培训机制。按照总装部队士官专业技术等级标准和能力结构特点,依据现行编制、装备和部队建设发展需求,针对士官队伍基础现状,按系统、分专业制订士官升级训练规划,明确各级抓士官训练的职责,规范不同服役期限、不同专业岗位士官升级训练的内容、方法、时间以及应达到的标准,使士官升级训有方案、练有依据,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健全升级考核制度。士官的升级,必须经相应的院校或训练(教导)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升级,并且每升一级均要组织一次培训和考核,增强士官岗位升级考评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效性。要把升级训练考核成绩作为晋升士官等级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对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晋升上一等级。考核要充分发挥“训考分离”新机制的积极作用,建立制度健全、结构合理、任务明晰、职责分明、符合实际的考核组织,确保考核机制的正规运转。四是建立训练奖惩机制。细化奖惩内容,把训练成绩、过关升级情况与个人的切身利益挂钩,实现奖惩措施制度化、规范化,真正把等级晋升和资格认证考核的成绩作为树立训练标兵、士官转改、评功评奖的主要依据和硬性指标,切实发挥岗位升级的导向作用,确实达到以考促训、以考定用的目的,激发士官训练成才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实现士官队伍整体能力素质的提高。

四、结论

积极推开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提升总装部队士官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完善士官教育训练模式、机制,增强训练针对性、有效性,提高士官训练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总装部队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基本内涵及意义、矛盾与问题的基础上,从科学定位升级训练目标、优化完善升级训练内容、改革创新升级训练方法、建立健全升级训练机制四个方面对总装部队如何开展士官岗位升级训练进行了探讨。士官岗位升级训练是一项长期性、动态性的工作,任重道远,今后还要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补充、完善士官岗位升级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寻找出更加有效的提高士官能力素质的方法,为加速总装部队现代化、信息化建设进程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级指挥院校建设[J].指挥学报,2006,(8).

[2]洪庆根.新形势下军队任职教育发展模式探讨[J].继续教育,2007,(5).

初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5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4号)的精神,落实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的要求,适应我省实施十五年教育、深入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等工作的需要,经研究,决定在全省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并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均衡发展”为原则,以《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为依据,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全员提高培训项目(简称“3333”项目)

1.300名访问(进修)学者项目。在“省5522名师名校长计划”基础上,全省选拔顶尖教师250名和校长50名,参加国内外高级研修活动,培养一批中小学各学科首席带头人。

2.3000名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全省选拔中小学骨干教师2500名和校长500名,参加省级培训,造就一支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领军队伍。

3.30000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结合各市工作实际,按教师总人数10%左右的比例组织选拔一批中小学骨干教师(校长)参加市级培训,形成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4.300000名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结合全省小学教师专题培训和中学教师主题培训,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参加新一轮全员培训;结合新课程要求,全面推进新课程师资培训。

(二)学历提升进修项目。动员和鼓励全省约13000名幼儿园教师、62000名小学教师、50000名初中教师和2000名高中教师参加学历水平提升进修。到20*年底,全省幼儿园教师专科、小学教师专科、初中教师本科和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含在读)平均分别要达到50%、80%、80%和5%。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未达到专科学历的幼儿园、小学教师和未达到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均须参加学历提升进修。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支持中小学教师参加更高层次学历水平提升进修。

(三)农村教师素质提升项目。用三年时间,在欠发达地区选拔300名教师和100名校长参加培训,逐步形成一支农村骨干教师和校长队伍。在上述学历提升进修项目计划中,这些地区要有2900名幼儿园教师、16000名小学教师、12000名初中教师和170名高中教师参加进修。到20*年底,这些地区幼儿园教师专科、小学教师专科、初中教师本科和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比例(含在读)平均分别要达到50%、70%、70%和2%。

(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省级区域项目。以省内高等学校为主体,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支撑,充分利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和现有网络资源,构建我省区域教师教育网络。2005年完成“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研修网”教学平台建设,开发一批继续教育课程并投入试运行。20*年,全省有60%左右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能够运用网络资源开展继续教育活动。

(五)师德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暑期师德培训制度;每年结合教师节庆祝活动主题,开展一次师德主题培训活动和师德论坛活动,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六)教师培训机构建设项目。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2〕3号),每县(市、区)办好一所教师培训机构。各地要按照省政府“改善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的要求,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到20*年,所有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必须达到省备案条件,取得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资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要与高等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高等学校教育资源,为教师全员培训服务。

(七)培训者培训项目。选拔和组织500名教师进修院校优秀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的高级研修学习,培养和建设一支继续教育教学和研究骨干队伍;建立和完善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的兼职教师人才库。

(八)英语教师培训项目。大力开展英语学科教师培训,充实英语教学力量,满足中小学英语教学需要。每年选送2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赴英语国家参加短期进修学习。

三、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省师训、干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计划项目的统筹规划、科学管理、省级培训经费保障及督查评估等工作。省师训、干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计划项目的具体实施。各地应明确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执行机构。

(二)落实培训经费。坚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原则。从20*年到20*年,省政府每年下达的2000万元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素质提升项目。省教育厅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省级培训项目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省级区域项目等工作。

各地应切实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浙政发〔20*〕47号)文件精神,按每年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安排中小学师资培训专项资金,由县(市、区)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各地应按省政府要求安排骨干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特别要对农村地区教师培训予以经费和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

(三)明确“属地管理”职责。按照“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中小学的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负有主要责任。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培训县属中小学教师和指导中小学校本培训;市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培训市属中小学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和指导辖区各县(市、区)教师培训业务;省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负责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和指导各市、县(市、区)教师培训业务。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努力创新培训机制和方法,提高培训实效。

(四)省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要组织调查研究,提出具体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建议。有关学校在成人高师招生和教育硕士招生中要首先满足中小学和教师培训机构教师的进修需要。

初级教育培训总结范文6

2009年我市教师教育工作的思路是: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聚焦课堂”为原则,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校本研培和学科送教工作,巩固“三大计划”成果,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工作中充分依托市教科所、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加大学科送教、班主任培训、村小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培机构培训者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历培训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现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提出2009年度教育教师工作意见,请各区县教育局、各直属学校、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主要工作

(一)全员培训

1、培训内容:以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新课程改革为主,围绕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新课程标准修订后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推进中的新问题,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管理、学习评价等新技能,与学科整合的教育新技术等方面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全市中小学教师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规范性培训任务。

2、培训方式:以校本研培为主,采取集中培训、优质课、示范课送教、公开课、网络自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主动与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在本校开展各类培训。

(二)学科送教

1、今年学科送教侧重于初中、普高的主要学科重点课例的课堂教学,小学段(含特幼教)原则上不组织全市性学科送教活动。

2、送教活动由市教科所牵头,采取送教到区县,以集中培训为主,送教地点在县城所在地学校,条件许可的,可在教师较集中的乡镇学校。

3、根据市教科所对区县教学水平的调研结果,并结合各区县的实际情况,确定送教学科。送教教师队伍由市教科所从教学第一线中筛选教育教学理论丰富且精通教学业务,能在全市起示范作用的中青年教师组成,按幼教、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各选拔1-3名报市教育局。

4、各区县教育局、各直属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原则上每个送教点听课教师人数在100人以上,学科教师人数相对少的可以跨区县联合组织,各区县教育局负责参培教师的组织管理及考勤记载。具体时间、地点待市上统一确定后再另行通知。

5、市教育局负责市上所派承担教学与指导人员的授课费、差旅费、住宿费。

(三)班主任培训

1、培训内容: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等。通过培训,使受训者具有合符素质教育的工作理念、具备带班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促进教师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2、培训师资:市(区)共同选派优秀教师承担教学。

3、培训对象:2008年初以来新担任班主任工作,但未接受过班主任专题培训的教师。

4、培训形式:由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师培训机构承办,市直属学校班主任培训由市教育局组织,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方式以专题讲座、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事迹报告等为主。分层次对中小学教师进行30学时专题培训,具体时间各区县自行安排。

5、培训经费:在各区县教师教育专项经费中列支或由培训机构按要求合理收取受培者所在单位培训费,市教育局承担市上所派教学与指导人员的授课费、差旅费、住宿费。

(四)村小教师市级培训

1、培训内容:村小管理、班队组织;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数学、艺体(科学、劳技)等学科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远程教育的运用;说课与评课的艺术;优秀村小教师经验交流,着力提高村小教师教育认知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

2、培训对象:未参加过市县专题培训的村小教师。名额分配如下:

*

4、培训形式:市上集中培训,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摩活动为主。为期5天。

5、培训经费:培训费由市教育局承担,食宿、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6、培训机构:村小教师共培训300人,培训机构在自愿申报后确定。

(五)教培机构培训者培训

选派80名培训者到北师大进行为期一至二周的培训。培训费由教育局承担,食宿、差旅回原单位报销。

(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1、市级各培训机构和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均可向市教育局申报,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择优确定培训机构承担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2、由承担培训的机构、市教科所、市教育局共同研究认可的内容。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等。

3、聘请市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担任培训者。

4、今年对市级骨干教师开展第二批培训,培训对象和人数详见下表。具体的培训通知由培训机构另行文。

*

5、培训费由市教育局承担,食宿、差旅回原单位报销。

(七)教师技术能力培训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进行,继续推进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培训和考试。今年全市教师技术能力培训计划完成6000名,个别没设置考点的区县要积极做好申报工作,为教师考试提供方便。

(八)校本研修培训

进一步推进校本研培,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常态课堂教育方法,德育工作等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每个学校(中心校、初级中学、高完中)为单位,全面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每个教师年内必须在校内上2节以上“公开课”,“公开课”可采取随机抽取或预先告知两种形式,具体方案由各校制定,并纳入继续教育学时计算,每个教师上公开课时,原则上要求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教务(教导)主任参加,并做好听课、评课笔记,区县教育局或教培机构在学期末进行检查、指导。市上今年将评选一批校本研培先进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九)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为帮助每所学校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培养一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市教育局决定从09年起与西南大学合作,逐年培养一批心理咨询师。今年暑期,选派100名培训者到西南大学接受20天左右的心理咨询专题培训,在市内举办二至三期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短期培训。

(十)学历培训

按照学用一致的要求,各区县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电大、网络教育、教育硕士、班究生班等途径,提升学历学位。市教育局将适时组织部分教师参加硕士研究生班(含课程班)学习。

(十一)中学英语教师培训

暑期继续举办120名中学英语教师培训,具体方案由泸职院制定,另行文通知。市教育局适当给予经费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