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范例

初级会计

初级会计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改革

1引言

《初级会计实务》属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对口会计岗位要求。是为培养学生将来在财务工作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会计职业岗位所涉及学习领域中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该课程是在《基础会计》课程的基础上,对学习会计专业后续《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的重要基础拓展。

2A学院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现状及问题

2.1传统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初级会计实务》作为A学院大一下期的专业课,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核算以及财务报告。课程的目标在于学生通过学习,识记企业日常会计实务中涉及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政策法规进行企业日常会计实务的会计处理能力,并能基本运用准则的规定对单位的基本经济业务进行正确的核算。然而,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讲解第一章“资产”为主要教学任务,以更好地应对初级会计师职称考试。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旧以会计分录为主要目标,仅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进行为期两周左右的集中实训。在实训的时间和内容安排上都显得极为“仓促”。这样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电算化及职业人才培养目标。

2.2“填鸭式”教学,学生参与度低下

会计课程多样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初级会计实务》枯燥乏味。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会计工作的职业认知感和认同感。A学院目前已经推出《基础会计》高校网络课程,学生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学以致用,教学效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样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也可以采用网络课程、微课等多渠道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作为普通专科院校,A学院尚未将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纳入教学考核体系当中,大多数同学学习该门课程仍旧以应付期末考试为主,真正愿意主动参与学习的少之又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对未来职业规划迷茫,严重违背了高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初衷。

2.3实践教学平台匮乏,课程效果差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集中实训,严重缺乏校外力量的支持,仅仅以教师模拟指导“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理论循环过程,与现代企业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背道而驰,极大地违背了复合型人才职业培养模式。只有通过实践与实训,学生才能真正地吸收理论知识,学做结合才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制于当前的硬件办学条件,A学院同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学院缺乏专业性的“嵌入式”实训平台,校企合作力度不够。总而言之,就是尚未形成真正企业环境下的实训条件,相应的实训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未来,应该要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3稳步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成果

3.1学做结合,优化课程人才培养方案

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任务措施时,提出: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这就要求学院要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来安排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具备胜任工作的职业能力。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革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其教学目标是综合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使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修订的会计职业标准(《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

3.2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程要基于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以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工学结合,针对性的选取教学内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通过不断与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交流,明确会计实务工作岗位设置及能力要求。设计与会计实务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模块、任务”化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采用与课程内容相适应、与职业教育特点相吻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学做一体,实现能力培养目标,体现课程的实用性。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3推进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实训平台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校内搭建实训平台,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最后,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4结语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要完整而全面地介绍会计实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所培养的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专业技能和沟通、协调技巧、职业谨慎、资产管理等社会能力,以及总结的对经济业务进行归类核算的学习能力是后续学习领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从事会计职业的必备能力。高职院校务必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马永敏,张小玲.论高职院校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

[2]周亮.职业学校会计教学改革与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15).

初级会计范文2

关键词:会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

为了不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成为大趋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会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在会计专业中,会计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好后续专业课程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教学手段单一

会计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采用“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的形式,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听,对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不高,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仅限于用PPT展示教学内容。而生源结构中有普高生、自主招生学生,学生基础差异较大,虽然教师在主观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辅以一定的讨论与互动,增加了实操环节,但仍难以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薄弱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对课程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二)课程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会计基础课程中有很多专业术语,本身有点枯燥,初次接触会计的新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传统的教学资源以PPT、教案、作业、实训资料为主,信息化技术运用很少,缺少微课、仿真实训操作视频、案例库、试题库等数字化、网络化的课程学习资源,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无法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随地、无限次地学习课程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课程考核方式有待改

进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会计基础课程主要采用“平时成绩+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总评成绩”的形式考核,通常3∶7或4∶6居多,即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较低,期末闭卷考试分数所占比重较大。平时成绩一般包括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等。期末闭卷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考试题型以选择题、判断题、会计分录题为主,实操比较少,有些学生考前对抽象课程内容和专业术语死记硬背也可能通过,教师无法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将互联网技术、资源与传统会计教学相结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会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混合式教学是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资源有机结合的多元立体教学模式。从教学活动来看,它是网络在线教学与传统课堂面授的结合;从教学资源来看,它是传统课程资源与微课、慕课等在线课程资源的结合;从教学评价来看,它包括线上线下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一)混合式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制作知识点和任务点分解表,将重点和难点作为微课资源,确定制作个数和每个微课的时间。课程建设团队通过多次讨论修改,将教学内容设计为认识会计和会计职业、会计核算基础理论、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以及会计工作实务四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分任务,共设计20个任务,每个任务再细分,共设计57个知识点和技能点,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个别内容较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学生后期进入课程学习时,先对课程内容整体框架有一个了解,然后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灵活开展自主学习,满足碎片化、个性化学习需要。

(二)混合式教学资源开发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知识点和技能点需要,团队教师分工合作,共同设计开发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微课视频、实训操作视频、Word文档、PPT课件、会计违法案例、会计法律法规、随堂测试题、章节测试题、期末测试题、实训操作优秀作品等。其中,微课视频由超星公司根据教师撰写的脚本进行拍摄制作,实训操作视频由教师通过录屏软件录制完成。对初级会计师考试的第一章内容,还配套开发了考证相关的学习资源,如考试大纲、历年试题、重要考点讲解等,供学生学习参考,为将来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打下基础。

(三)混合式教学平台搭建

超星公司推出的“一平三端”在线教学平台集资源、课程、学习、评测、交互为一体,完全能够满足会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的需要。“一平”就是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三端”包括手机端、教室端、管理端。学生在手机上下载超星学习通,就可以方便地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操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利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创建课程,进行课程建设,确定课程平台上的资源架构,如填制记账凭证任务单就需要上传微课视频、课件、教案、随堂测验、实训操作视频,一个模块结束还需要有章节测试、案例库、法规库、考证模块等。当课程教学资源上传至课程平台后,教师就可以组织教学活动,通过超星学习通电脑管理端进行班级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教学预警等,统计学习次数、学习活动,根据需要开展直播课、见面课。

三、会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实施

利用会计基础校级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通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混合式教学。

(一)课前指导预习

课前,教师根据授课计划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并推送给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学生通过观看课程平台的微课视频、实训视频、PPT、教学文档等初步了解下次课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并完成课程平台上的课前测试题,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微课视频中插入过关测试的题目并设置防拖拽功能,预防学生在课前不认真观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在超星学习通讨论区,其他学生可以回答讨论区的问题,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在线互动交流。教师查看学生在课程平台的视频学习进度、时长、自测分数、讨论区情况等,分析学习数据,据此设计和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对一些比较难的和有代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的针对性。涉及会计工作实务操作部分的内容,比如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前除了完成在线开放课程的微课视频学习、测试,还要收集生活中所取得的各种票据,并上传到教学平台的分组任务中,让学生提前对课堂上要讲授的原始凭证的种类和填制方法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真实的会计凭证等实物材料,以备课堂上进行实物展示。

(二)课中互动教学

线下课堂教学是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核心,需要面对面高效互动,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普通、手势、二维码多种形式的签到功能,在上课一分钟内完成全部签到。对于缺席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在超星学习通上备注缺勤、事假、病假、迟到、早退等,并保存学生的全部考勤记录,方便期末出勤分数统计。教师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的投屏功能,在线下课堂展示课程平台上学生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学生直接在超星学习通上进行加分。课堂讲授主要针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重难点,教学过程中利用超星学习通活动库中的选人、主题讨论、抢答、投票等功能,对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及时在超星学习通中予以加分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通过投屏,适时呈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使互动更加立体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进行学习,随时课堂测试,系统实时记录,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玩游戏、偷懒走神的机会。学生的课堂表现在课程网络平台中都会留下痕迹,可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对于会计工作实务部分的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训任务,在实训平台上完成实训操作,由系统自动记录实训成绩,作为学生实训成绩的评定依据。教师利用极域课堂管理系统展示学生实训任务的完成情况,利用超星学习通随机选人功能,让学生相互找错,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互动的机会。教师通过平台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将典型实训问题进行提示讲解,或录制视频放在课程平台上供学生课后学习。学生也可以反复观看课程教学平台上的实训操作视频,在完成会计基础实训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

(三)课后个性辅导

初级会计范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代教学;实践研究

1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囊括多种知识的现代化综合学科,包括会计理论知识、财务软件操作知识、计算机电脑应用知识。想要培养出优秀的现代化人才,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操作,在理论知识加教学时实践的结合下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代会计电算化人才要根据时代的潮流,掌握知识、注重实践锻炼,教育者要适当调整教学模式,实行新的学习方法。

2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研究背景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我国各大高校每年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着大量的人才,但是很多大学毕业生还是表示就业难,而各大企业也纷纷表示企业在招聘市场难以找寻所需的人才。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高校教学学习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传统的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和学生普遍将分数看得高,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缺乏团队锻炼和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各大高校只有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才能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是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发展而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的建设和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计算机传媒技术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点,当代社会的会计信息丰富,产生会计信息的来源开始增多,人们逐渐开始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网络交易,电子商务时代使得各大企业纷纷向会计电算化工作模式发展,突破了传统手工做账难、容易出错误的问题。各大企业纷纷转型,使得会计市场开始出现大量的专业岗位缺口,会计电算化这一门课程也应运而生,财务工作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3实践教学内容

3.1校内实践内容

校内实践内容分为理论实践和操作实践、丰富的财务专业知识理论是会计电算化人才进行工作、参加实际操作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应当具备的知识有财务实务、初级会计知识、会计电算化知识、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应用操作知识、会计审计知识、会计信息搜集处理知识、会计信息系统维护实验等。此外,学校应重视锻炼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包括必备的财务办公软件、财务软件维护等。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该定期举办财务知识竞技大赛,进行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大赛,设置会计知识角和实际操作实验室,丰富学生动手操作的经验。

3.2校外实践内容

校外实践是学校安排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习,近年来学校开始与各行各业的厂商进行合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了解知识。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中,要锻炼学生对于真实财务数据的因为观察力和搜集能力,提高学生做账查账的能力。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财务项目管理和开发,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实行岗位轮换制,让学生充分了解财务部门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同时学校要加强校外实践锻炼教学场地,为学生提供现代化平台进行实际锻炼,包括财务会计开发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训练基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

4现代化教学实践模式

4.1校内实践模式

校内教学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组成,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将学生传授给知识,而大学的教学模式无法让教师随时随地的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当代大学生都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现代学习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课堂中心,引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讲解、图像演示等方法,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时候,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互相答辩、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和交流,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4.2校外实践模式

校外实践是指教育者和学校应适当联系学校外的企业,组织学生进行暑期实践。理论知识丰富、缺少实际经验是当代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各大高校锻炼学生的一个优良渠道,学校为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日常所学有发挥之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工作,带着问题回归学校,在实际工作中领悟平时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检查。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锻炼自己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工作实践结束之后,学校应当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和财务软件操作竞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结语

综上所述,各大高校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教学的中心转移到实际锻炼中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富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1).

[2]王富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实施[J].大学教育,2014(8).

[3]杨琴.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2(2).

初级会计范文4

成本核算单位临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干部病房……外科—普外、泌尿外科、神经外科、骨病科、烧伤科……医技科室—化验科、放射科、心电图室、B超室辅助科室—手术室、供应室药品部门—药库、药房门诊部—门诊临床、急诊室实验中心—各实验室收费部门—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行政部门—院办、党委办、财务处、人事处、医务处、信息科、设备处……后勤部门—洗涤中心、卫生制品中心、职工食堂、维修中心……下属独立核算单位。制定详细的收入项目、成本项目和间接收入、成本的分配标准,并使收入项目、成本项目与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的收、支项目的口径保持一致。会计核算总括了医院的收支情况,全面地反映了全院的财务成果。会计核算的方法是采用复式记账法,能体现出资金从贷方流向借方,科目之间有平衡关系。

一、科室收入

临床科室的收入,分为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直接收入包括床位收入、治疗收入、材料收入以及本科室自身开展的检查收入等全额计入科室收入;间接收入包括药品收入、化验收入、手术收入、检查收入、病理收入、输血收入等按确定比例,计入科室收入。医技科室的收入,按总收入减去其它科室相关间接收入后,计入科室收入。病人欠费,按相应的欠费项目不作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的收入,欠费收回后再作相应科室收入。医保共济帐户欠费,特别是超定额部分,按医院规定适当扣减收入。

二、科室成本

临床、医技科室的成本,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人员费用、办公用品、材料消耗、水电、汽的耗用、固定资产折旧、房屋折旧、维修、培训费、差旅费、电话费、各项保险金、工会经费等,直接计入科室成本;间接成本包括行政、后勤部门发生的交通费、业务费、办公费、公务费等各项费用,按确定的分配方案如按科室人数进行分摊,计入科室成本。行政、后勤部门、收费部门的核算办法,可实行办公用品、差旅费、电话费、一次性消耗品等定额管理,超定额扣科室奖金。还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会计软件系统,做好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管理的接口工作,设置科学的核算处理程序,以便准确、全面地通过“一体化”帐务处理,来完成对各项经济事项的成本核算。将成本核算系统与门诊、住院收费系统接口,使每天发生的各项收入分项目,直接计入科室或个人收入。将成本核算系统与财务的人员工资系统(正式工、临时工)接口,使各科室人员的工资项目按实际发放额,直接计入科室成本。将成本核算系统与药库、药房系统接口,使各科室领用的药品费,直接计入科室成本。将成本核算系统与设备仓库、物资中心接口,使科室领用的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等的费用,直接计入科室成本。奖金、卫生津贴、误餐补助的核算,在输入记帐凭证时,按科室实际发生额,计入科室成本。各项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的核算,在输入记帐凭证时,将每月银行托收单据的总额减掉个人支付部分,其余额按各科室实有人数分摊计入科室成本。提取的福利费、工会经费的核算,在输入计帐凭证时,按科室实有人数分摊计入科室成本。

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严格按《医院会计制度》规定,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办理固定资产出入库手续。在输入购置转帐凭证(附入库单)时,直接计入科室,按规定期限进行折旧。电话费的核算,按每月银行托收单据所附清单,在输入计帐凭证时,直接计入科室成本。水、电费的核算,按所安装计量表实有数量乘以单价,计入科室成本。其他的公用支出如邮费、差旅费、培训费、洗涤费、维修费、购置费等,在输入计帐凭证时,按实际发生额,直接计入科室成本。每月财务核算时,按比例计提的修购基金则计入管理费用,不再分摊计入科室成本。医疗事故及赔偿支出,根据医院规定适当进入科室成本。离休人员费用、独生子女补助、职工医药费等以及医院公共性质支出,可不分摊计入科室成本。

进一步完善资本性支出会计处理程序。医院发生的资本性支出,如购置房屋和设备、固定资产改良、大型维修等,按《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均应从修购基金或事业基金中列支,不对医院的当期效益发生影响。即购置或接受固定资产时,一方面要借记“专用基金———一般修购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另一方面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直到固定资产报废、毁损或盘亏时,才按原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笔者认为,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这种核算方法,尚存在一定的弊端。如部分中小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发生大量的资本性支出,而这些支出在修购基金和事业基金中不能完全列支时,由于《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列支方法,只能从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中直接列支,即发生资本性支出时,借记“固定资产”和相应的支出科目,贷记“固定基金”和“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的这种核算方法,其一是不利于考核单位及负责人的业绩和经济效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化是经济效益完成情况。

然而因采用这一固定资产核算方法造成的净资产忽增忽减,会使考核结果出现很大的误差。其二是不利于固定资产实有价值的动态反映,容易导致单位家底不清,实力不明。其三是会导致支出的虚增,使医院当期甚至当年的收支结余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针对这种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笔者认为医院会计可借鉴企业会计的核算方法,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将固定基金的期初余额减去评估固定资产净值后转入“事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之间的差额记入“累计折旧”科目。

初级会计范文5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合并高校;会计基础规范

一、会计信息化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发展历程

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作为一个正式名称,最早出现于日本。1978年财政部在长春一汽启动了会计电算化的试点,随后了会计电算化的第一个全国性文件《关于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1994年5月财政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开始与企业融合;1996年6月财政部在《会计人员工作规则》基础上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基础工作作出全面规范;《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国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保障措施。通过近30年的实践,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条件已基本成熟,2009年4月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全力打造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业财融合”的发展目标,启动“会计事务所审计、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信息化”三驾马车。2014年开始推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为适应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需要,自2017年陆续颁布了政府会计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及《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化工作和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19年3月财政部修订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2020影响中国会计行业的十大IT信息技术中电子发票、区块链发票、财务云、会计大数据技术、电子档案、电子签名、在线审计等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原始凭证、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会计监督等息息相关。

二、合并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深化科教融合,积极探索教研医企协同发展,院所、院企间陆续合并,院所、院企合并后保留原法人单位,财务建制同时并存,各单位账套自成体系,规章制度不统一,核算软件多样化,业务流程不统一,合并高校异地办学,地域分布广,财务工作难度几何数增加。通过对百所高校进行调研,发现合并高校资产管理不到位、会计基础不规范在影响高校治理能力问题上各占比18%左右。院所、院企合并后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教育资金量、业务量的成倍增长,青塔网显示,2021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经费预算,清华大学310亿,排第一,浙大、北大、中山预算分别为228亿、221亿和198亿,很多部属高校一年凭证40多万份,附件350多万张,庞大的教育经费,海量的会计数据,信息数据不互联,系统字典库不统一,收支核算不准确、往来款长期挂账等现象得不到根治。

三、合并高校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

高校师生对财务部门满意度不高,体现在每年度学校测评中位次较为靠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院所、院企合并前,执行行业会计制度,应用独立的核算软件。合并高校后,人员岗位调整幅度大、核算软件不统一、政府会计制度吃不透、“双功能、双基础、双分录”业务不熟练、预约单据审核不仔细、合同获取时间滞后等一系列新情况导致财务科目项目账处理不规范。

2.部门报账员和科研财务助理欠缺培训。合并高校多校区办学,报销流程、签字手续复杂,合并高校大多采用网上预约报销,报账员从网上报账系统提交经费使用信息,院所、院企合并后职能部门及院所报账员大量更替,系统操作不熟练、业务流程不熟悉,规章制度不理解、业务内容较模糊,网上提交时摘要、业务类型、供货单位户名、开户行、账户等信息录入不准确。

3.信息化渠道不畅通,合同监管缺失。院所、院企合并初期,各单位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财务信息平台,没有统一的合同管理模块。合并高校的教务、科研、学工、人事、审计、国资、招标、总务、基建等部门沿用原购置软件,信息数据软件由不同公司开发,和财务信息系统不衔接,部门间不能互相开放端口,无法数据共享,重复劳动过多。

4.教育成本核算不精确,收支期间不明确。合并高校法务部管理合同签定、用印登记,合同台账和合同归档没有专门部门管理,合同履行验收、监管缺失,合同归口部门报账时向财务提供合同,服务类合同期间基本按教学年度非按日历年度签定;财务部和国资部管理软件不统一、不能互相开放端口无缝对接,国资部负责计提折旧,无法按月实时传输折旧数据,大多按年计提折旧;银行短期贷款按月核算利息,长期贷款按季核算利息,不能按月预提利息费用。每月费用归集不完整,无法预提或摊销。科研收入不管财政拨款还是横向收入,没有按合同进度增加收入,收入支出不能一一匹配。

四、合并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建议

1.制定财务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方案,持续培训。财会人员是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执行者。合并高校财务人员从不同单位不同岗位汇集到整合后的财务部,层次千差万别,应按照“走出去、开眼界、学本领、带回来”的原则,制定财务业务能力提升计划,积极组织部分财务业务骨干,参加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省会计学会、省教育会计学会等主办的相关财务业务培训班。组织业务交流会让参训人员分享学习心得。提升财务人员学习力,既要熟悉所在岗位业务操作,还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既要全面了解学校整体业务,还要增强业务处理系统性、整体性。

2.加强对部门报账员和科研财务助理培训。今年来财会制度出台频繁变换较大,财务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部门网站开辟信息展示平台,将教职工经办业务所需各类文件归类、整理、公开;印制业务流程简明手册,教职工人手一册;利用大型网络教室,组织专题讲座,日常报账常见问题、审计查账需要规避问题;录制微视频宣传推广,展示制度要点,讲解报销流程。

3.依靠智慧化校园,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合并高校财务部作为平台承载主体,充分利用智慧校园的基础设施,与核算软件开发公司合作研发多部门共享模块,对教务、科研、人事、学工、审计、国资、招标、总务、基建等部门开放端口,统一信息系统字典库,部门间数据互通互联,数据汇总工作量和数据转换工作量同步减少,有效解决业财融合问题及资产、科研数据分离、合同关联共享,收支期间匹配等问题。做到业务流程统一、数据口径统一。通过数据共享无缝衔接,删繁就简、便利师生、简化手续。

4.加强绩效预算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财务部门对绩效工作接触早、理解深,要发挥积极能动作用,做好绩效前置,提前介入项目,主动参与项目申报,了解项目基本情况,牵头制定不同业务绩效标准,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填报绩效表。跟踪项目合同全过程,应用共享平台对项目合同实施电子化管理,建立合同建档风险监管机制。对科研经费真正落实“放管服”,用好绩效考核工具,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用好财务大数据,实现信息系统无缝对接,人员费用、资产折旧、物资领用、收入等会计凭证自动生成,将节约的人力用于数据分析工作,实现会计职能从的转变,从报销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转变,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五、小结

由于网络技术的开放性,合并高校构建财务信息平台同时还应对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进行规范,从软件开发开始,对软硬件管理维护、机构权责分离、身份认证和密码设定、人员内部牵制、系统操作管理、文档资料管理、数据备份和加密、系统环境管理、计算机病毒预防与消除等各方面进行控制和规范,从源头上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和安全,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升会计监督效能。

参考文献:

[1]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06):3-10.

[2]张晓凌.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2.(08):35-37.

[3]施建平李敏.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6.27(04):84-87.

[4]张阳.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7(24):247-248.

[5]刘强珍.内控视角下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8].29(04):76-80.

初级会计范文6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育侧重培养学生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如何运用会计信息帮助管理决策,会计专业人员不仅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是加工者,要熟稔信息生产之道。而非会计专业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会计知识便是分析各种会计信息帮助管理或投资决策。从这一层面讲,非专业会计人员不必掌握如何生产会计信息,但须熟知各种会计信息的意义和对管理、投资等活动的影响。总结起来,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则应侧重于会计信息的应用,以及借助会计信息分析、判断、创新的能力。

二、传统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模式的不足

明确了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目标后我们发现,现行教育模式并没有在会计专业和非专业教育方面做出明确的划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大都是跟在专业教育后面走,专业教育讲什么,非专业教育删减过后,挑出一门或两门拿到非会计专业的课堂上来讲,完全没有考虑到培养群体和目标的差异,结果导致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缺乏兴趣、培养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的凸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点造成的:

首先,非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人员缺乏对本专业会计教育目标的明确定位,直接导致课程选择和授课内容不科学。如上所述,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与专业会计教育目标存在很大的差别,课程设置的内容限定和理论深度都应有所差异。不明确这一点,只把专业会计中的《基础会计》、《会计学》等搬过来直接用,势必难以令学生接受。

其次,教学设计陈旧,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会计课程本身就缺乏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又是以讲授理论为主,这样更使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如隔万里,兴趣荡然无存,效果可想而知。

最后,任课教师个人的专业背景单一,容易陷入专业教育的模式。有趣的是,为了保证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专业性”,会计课程一般都由科班出身的会计教师担任。这一点确保了知识传授的准确无误,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弊端,那就是这些教师习惯于对专业课程教授的思路和体系,不愿主动针对培养对象做积极的改动。

三、改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建议

首先,明确教育目标,精选课程内容,构架科学体系。前文分析到,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培养应侧重于对会计信息的应用,提升人才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和创新能力。“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在课程范围圈定中,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保证给学生头脑中搭建一个完整的会计基础理论架构,这样也使学生日后的学习具有延展性,为自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理论的深度可以不做太多的延伸,但内容要有所侧重。例如,各种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理论,对于如何确认和计量可以适当的弱化,但涉及到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影响时,应当重点讲解。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对会计信息的应用能力,财务分析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教材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但教材只是辅助工具,课程体系的把握不应局限于教材,而是要根据事先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思路做适当的调整。

其次,教学环节要坚持理论与案例结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让学生永远有鱼吃,那就要教会他们钓鱼的方法。向学生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乐观的说即使学生掌握了当前所有的会计原则和方法,也难以应对复杂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而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大都遭到学生的反感,挨累不讨好。如果能在讲授会计知识时立即结合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经典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了解会计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这样以“点”带“面”,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掌握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的态度以及他们的思维特点对于顺利设计授课环节也大有裨益。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学习兴趣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决定,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来自于对问题和现象产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其中奥秘的强烈愿望;为实现好的成绩产生了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使自己能够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产生了附属内驱力。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设计课程的线索:兴趣—学习动机—激励—自我提高—巩固和探索精神。通过现实中的经典案例引发学生的关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探索答案的热情,进而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探索答案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大多以非会计的视度来思考和阐释问题,这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引导学生向专业方向思考,这样,对学生的认可转化成了正向激励,可以激发他们获取专业知识的渴望,顺利达成传达知识的目的,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使其已获取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

初级会计范文7

 

随着时代进步,会计核算已实行电算化信息化。会计基础工作是实行现代化核算的基本保障前提,搞好会计基础工作,能保障会计核算最终结果具有真实性、完整性,为各级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就以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涟钢)为实例,谈谈搞好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途径。   1制订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在整个会计核算中,是数据最原始的积累,是核算的开始、结束,没有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势必影响整个核算流程,因此,涟钢财务部制订了《涟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细则》、《ERP会计业务操作细则》、《涟钢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涟钢财务部会计凭证管理办法》、《会计报表编制及要求》、《票据管理办法》、《内部结算管理办法》、《资金收付内部控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管理,建立《财务检查考核办法》,由会计科实施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错误消灭在萌芽中。   2做好凭证制单人与审核人衔接,搞好成本费用归口管理   涟钢在2003年实施ERP,会计核算由二级成功转换为一级核算,原来成本费用划分到二级单位控制。实施ERP后,统一由财务部各科室分类控制管理,驻二级单位财务人员制作凭证必须由相应主管科室审核,各主管科室将成本费用细分工落实到人。成本类由成本预算科审核控制,费用类由费用科归口控制,福利、工资、资金等由会计科汇总审核。做到成本费用专人专科控制管理。实施ERP后成果显著,2006年1~2月涟钢生产成本较年度目标计划降低22706万元,在同行业排名21名。   3统一采购付款,加强明细帐管理   涟钢实施ERP前,采购付款是由驻采购部财务科、驻进出口部财务科根据所在单位计划付款。有的供应商在几个部门都有业务,既是供应商又是销售客户,信息没有沟通共享,造成付货款给供应商,供应商又欠公司销售货款,浪费资金资源。实施ERP后,在系统内将信息资源共享,同一客户应收应付款抵减,随时可查客户余额情况。在实际操作中,根据财务部《采购物资承诺付款管理办法》,由资金科按计划统一审核支付,避免重复或应抵减销售货款款项支付,相应节约了资金资源和财务费用,财务费用1~2月较年目标计划节约2189万元。应收应付明细帐由销售结算科、采购结算科专门管理,账目清晰,差错率为0。   4规范凭证制作、传递,保障原始单据完整、真实   涟钢在ERP系统中,会计人员按岗位职责给予权限,由专人负责管理,严格规定凭证摘要、科目设置、附件说明等,使系统按照凭证科目归集成本费用、应收应付明细帐,确保明细帐与总帐相符。涟钢财务部每月凭证约有2000份之多,翻阅查询不便,凭证摘要描述简洁明确是查询的基础,因此根据《涟钢财务部会计凭证管理办法》,要求凭证制单人按照规范填写摘要、附件说明,使附件完整,查询快捷,减少时间浪费。由于会计凭证号是系统内自动连贯生成,凭证汇集需各个科室协助完成,涟钢财务部实际操作是:付款凭证由会计人员直接送到资金科出纳柜,以免凭证及附件遗失。银收、银付、现收现付凭证由资金科银行核算会计整理,造具清单送档案室,记账凭证由各科室专人归集造清单送档案室,最终由档案管理会计装订成册。   避免了原始单据丢失、凭证缺号,保障原始单据完整、真实。   5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规范报表   在现代企业中,以计算机为中心,加强信息沟通,已成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工作最终总报告,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浓缩反映,是决策层决断的依据。涟钢下属11个子公司,在合并报表中占有重要地位,财务部会计科利用计算机区域信息网络,规范子公司报表格式、报出时间,使数据信息共享,加快报表报出时间,提高合并报表数据准确率,为领导决策赢得时间。   6完善档案体系,保障会计核算成果真实性、完整性   会计基础工作贯穿整个核算过程,从原始数据、票据取得到报表报出、档案归档,涉及面非常广泛,如采购经办人员、销售人员、班组核算员、成本数据获取人员、基础数据录入员、成本费用会计、资金收付会计、报表会计等等,只有明确分工,衔接到位,既分工又合作,才能将会计基础工作有始有终完成。   涟钢财务部利用ERP系统,采取“分工合作汇集”的方法,完善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分工”,指在规定时间内,成本预算科负责成本类有关帐本核对打印,费用科负责费用类帐册整理打印,资金科、工程结算科、物料结算科、采购结算科、销售结算科等科室负责本科室控制帐目清理打印工作。“合作”,指各科室打印的帐册,需要科室间衔接整理的,由会计科负责协调。“汇集”,指会计凭证、帐簿、报表最终由档案管理会计汇总,编制明细清册,按时间段归档。便捷查阅资料,保障了会计核算成果真实性、完整性。   “诚信、敬业、高效、廉洁”,是涟钢财务人的宗旨,夯实诚信搞好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发展中财务人员重要职责。  

初级会计范文8

关键词:区块链;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可靠性

一、问题的提出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与可靠性难以协调

会计界中一直存在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即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二者哪一个更为重要。有人认为相关性更重要,有人认为可靠性更重要,也有人认为二者同样重要,还有人认为须视具体环境而论。国外学者一开始认为在完美的市场机制下,它们是同样重要的,财务报表应同时具备相关性和可靠性(斯科特)。后来又认为相关性才是最为重要的,必要时甚至可以牺牲重要性来满足相关性(StevenM.H.Wallman,1996)。后来,FASB/IASB联合概念框架研究组(2010)对二者的关系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认为相关性是比可靠性更为重要的信息质量特征。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可靠性与生俱来,所以应更重视相关性,而且相关性必将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夏冬林,2004)。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可靠性才是更应强调的,它要优于相关性考虑,宁要真实的波动,不要虚假的“平滑”(葛家澍,1999)。既相关又可靠的信息很难被获取到,所以为了在现实的条件下尽可能取得最有用的信息,应该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为相关的信息(余应敏,2002)。2006年我国《基本会计准则》也基本确定了可靠性应该优于相关性考虑的观点。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过于强调任何一方都可能是有害的(朱元午,1999)。相关性与可靠性既对立又统一,它们共同服务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因此必须同时兼顾到。要根据实际环境来进行分析与衡量,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做出谁更重要的判断(朱清香,2009)。同时满足相关性与可靠性是困难的,但它们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来说又是必不可少。所以需要视具体的交易和事项而定,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来处理这二者的关系(李培根,2013)。

(二)会计信息质量改进机遇:区块链技术发展

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独特的加密方式使得数据很难被篡改,这就大大增强了信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系统中的所有数据都是按时间顺序被精确记录下来,任何信息都是可以被追溯的,这使得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大大提升。它所具备的这些特性恰好能够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这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预见一旦将它应用于会计领域,将会产生巨大的变革。

二、区块链技术

(一)区块链技术特点

区块链技术复杂而严谨,它包括了密码学、数学和经济学这些学科。从技术上简单来分析,它就是由无数个数据块组合而成,按照时间来排列的链条,其中又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公有链是开放的,只要遵守相应的规定,所以节点都可进行信息读取。私有链是不对外开放的,每个节点只拥有其内部的数据读写权利。联盟链则是个半开放的体系,只有经过权才能进行数据和信息的读写。区块链包括五个基本特征一是去中心化,系统中不存在一个中心处理机构,每一节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这些节点共同维护着链上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二是开放性,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和信息均对公众公开(私有信息除外),人们可以查询区块链上的所有数据、信息;三是自治性,所有节点均可在安全的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协议进行信息的交换;四是信息不可篡改,信息一经验证就被上传至系统,且将永久被存储,所以区块链系统中的信息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五是匿名性,在数据交换中交易各方是不需要公开自己身份的。

(二)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

建构于区块链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二者能够呈现出良好的兼容性,驱使着会计信息系统发生重大的变化。与目前的会计核算系统不同,区块链技术可以使业务在发生的时候,就触发合约进行核算与处理。会计系统的记账工作拥有更高程度的自动化,交易可于业务发生时实时完成记录。这就由传统的对会计人员的信任转为对算法的信任。在企业的日常交易中,每一个节点都会通过科学算法对节点上的数据进行核查,核查后的所有信息都会被上传至系统。实现了交易中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和信息共享,降低了信息传递成本,减少舞弊问题的存在,同时也提高了信息的真实性。

三、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平衡:区块链技术赋能

由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是矛盾的及难以协调的,强调任何一方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另一方质量的下降。在实务中这二者又是同样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因此要想办法做到两者的良好兼容与平衡。考虑到区块链技术的特征以及其与会计信息质量需求的密切联系,将这一技术应用于会计处理、结算、披露环节中,寻求相关性与可靠性统一的可能。

(一)账务处理环节

在可靠性方面,由于系统中每一个数据和信息的确认均需得到所有节点的同意,且每一笔交易都是按时间来精准记录的,因此,它有着极高的纠错能力。其次区块链的特征之一是“去中心化”,它没有一个中心化的管理机构,系统中的所有数据都由每一个节点监管和维护。其中一个地方出现问题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因此它有着极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然后,对于区块链系统来说,修改即视为篡改,每一个错误都只能追根溯源至源头,这将大大提升数据的准确性,提高了账务处理环节的可靠性。从相关性方面看,当前的会计账务处理系统只有在识别和录入了原始凭证后方可进行记账,而区块链技术下的账务处理系统则有着更高的自主性,它能够实现业务活动与账务处理的同步运行。不同维度的会计信息能够被及时、准确地获取,大大丰富了与业务相关联的高质量信息的来源。

(二)会计结算环节

区块链技术下的会计结算环节与现有的人工财务结算模式有着巨大的不同,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下各项交易的确认与结算是自动运行的,节点上的交易一旦确认,系统就会将数据和信息自动记入分布式账本中,同时其他关联节点的账本也会进行自动计算与更新。与此同时,智能合约会触发执行自动结算,实现业务与资金二者的结合,实现结算周期大大变短的可能性。传统的会计结算模式下,时间的差异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账实不符,但是在区块链技术下,账务处理与资金支付同步运行,这就有效解决了时间上的滞后所带来的问题,降低了对会计结算信息相关性的影响。

(三)信息披露环节

信息的披露是企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和其之间的交流,在目前的财务报告模式下,信息的披露是有着固定模式和固定时间的,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信息使用者真正所需的信息不足,或者其不需要的信息过载。而区块链技术下会计信息披露的核实、审计环节有所减少,且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由传统的固定时间披露转为及时的披露,这就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信息披露的时效性。而且这种信息披露是主动的,并非传统模式下被动披露,甚至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制定出个性化的信息披露报告。由于区块链技术的运用,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每一笔交易都会按时间顺序被写入区块链系统中,且不得篡改、删除,用户理论上可以实时获得链条中全部数据。由于不同节点拥有不同的权利范围,它们只能在自己的权限内查找数据、信息,这使得信息披露的相关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具体操作如下:企业的利益相关方首先提出自己的信息披露诉求,这些个性化的诉求经过系统核实后被接入到系统中。然后平台会根据合约触发报告,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和信息会根据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份个性化的报告,最后发送到利益相关者的手中。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