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读后感作文范例6篇

五年级读后感作文

五年级读后感作文范文1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I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理解不仅仅只是你需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难道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这样作难道不会太悲哀了吗?于是,终日沉浸在观察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之中,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牵强的,是需要别人有和你相同的东西然后互相共鸣而产生的。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别人,想必别人也一定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心别人呢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五年级读后感作文范文2

【关键词】切入点;问题情境;自主探究

深读教学是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细读教学,是引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教学环节。经过初读,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粗浅的理解,但是学生提不出深刻的问题,洞悉不到深入探究的方向。进入精读环节,教师若能针对学生的疑问来教,必然能激起浓厚的探究兴趣,因此,教师引发学生质疑意识与策略成为教学高效率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特点和年段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确定课文研读的主线,选准恰当的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在亲力亲为的阅读实践中,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用有效的引导促成深读教学的高质量,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力。要改变传统的教师单项讲问,学生被动应答和过度情节分析的阅读教学模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好一个切入点,设计一条引领学生奔向学习目标的最短程。切入点的选择要紧扣文本和文本研读的主线,抓住学生探究文本的思维支点,从学生对文本的关注点――文本的重点、难点、矛盾点、朦胧点和学生学习文本的兴奋点展开阅读。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清晰的教学目标直指研读的重点。直指表达,问在语言形式的奥妙处;直指心灵,问在文本主旨的核心处;直面疑难,问在学生的困惑处。问域要大,解答距要长。问题情境要有可操作性,要指明学生探究的方向、途径。

一、检复铺垫,抓住特点切入

经过初读,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粗浅的理解,但是提不出深刻的问题,洞悉不到深入探究的方向。教师引发质疑的策略与意识成为关键。教师要在激疑起思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如: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语文出版社S版 下同)

检复铺垫

1.指读课文,理解“壮士”含义,说说狼牙山五壮士都是谁?

2.说出课文记叙,完成填空:接受任务顶峰杀敌

3激疑,创设阅读情境:文中“五位战士”“五位壮士”,为什么前后称呼不同?仔细研读课文,注意五位壮士言行,划出令你感动的词句。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画出使自己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在交流中引导学生体会五壮士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领悟表达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感情朗读“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

二、紧扣标题,抓住题眼切入

题目对于课文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文章的眼睛,抓住了文章的眼睛,也就抓住了学习课文的关键。很多问题都有中心词,抓住问题的中心词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直奔中心展开研读。如四年级上册《倔强的小红军》

1.指读课题,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从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什么?

2.抓住题眼,创设问题情境:“倔强”是什么意思?课文哪些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现小红军的“倔强”?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倔强?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仔细品读课文,了解小红军的品质,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随机点拨:领悟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在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再如六年级上册《奇异的琥珀》:

指读课题,理解“奇异”。创设阅读情境: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奇异”的?学生在理解琥珀的奇异后,继续追问:人们是怎样推测出发生在一百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的?这样以切入点的移动,形成学生研读的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语言。

三、抓住结尾,从重点词切入

有些课文的结尾或是交代事情的结果,或是总结全文,或是抒发作者的情感。抓住文章结尾的语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逆向探究,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又加深对文章特点的把握。

如四年级下《桂林山水》: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一)仔细研读这段文字,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二)引导学生体会引用在文章中的作用。

(三)创设阅读情境:“这样的山”是怎样的山?“这样的水”又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美。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借助课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景。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把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写具体、写形象的方法。

又如五年级下《孔明借箭》:

结尾“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抓住“神机妙算”创设阅读情境:孔明是怎样神机妙算的?都在哪些方面体现出的?

再如,四年级上《一只贝》:“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

抓住“可怜”、“可敬”创设阅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四、抓住过渡,分层切入

课文中的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抓住这样的语句,创设阅读情境,将原文划分两个板块,引导学生探究,目标明确,层次分明。

如五年级下《猫》:教师检复铺垫后,出示句子“满月的小猫更可爱”。理解句子后,比较:满月的小猫真可爱。体会“更”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抓住“更”创设阅读情境,作者抓住“猫”和“满月的小猫”怎样的特点,描写“可爱”和更可爱的?

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两个研读的板块,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在合作交流中,教师随机诱导、点拨,理解重点词在文中表达的效果,同时,学习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方法。

再如三年上《锡林郭勒大草原》“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分析句子,创设问题情境:文中哪部分描写草原的美丽,哪部分描写草原“欢腾的世界”?划出文中重点词句跟同学交流。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学习语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探究文本,从而达到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目的。阅读探究的过程是欣赏和接受的过程,也是思考和感悟的过程。在深读教学时,教学起点要高一点,跳一跳摘果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到学习挑战的乐趣,同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要把握好指导、点拨的时机、尺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学生已经关注到的重点词句,要适时总结;学生已经关注,但感悟比较浅的,要创设情境加以点拨;对于学生没有关注的,教师应适度讲解。深读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教学时受各种文体和文本内容的限制,需要灵活变通。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深读教学不变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从设计教到设计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五年级读后感作文范文3

一、“吃透”五年级教材与学生的元认知

苏教版五年级(下)《七律・长征》,见之于第六单元第21课,这单元由一首律诗和两篇叙事散文组成,主题是“八一壮歌”,展现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

1.学习目标是:(1)认读“逶迤”“磅礴”等生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能理解诗句意思,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感情;(3)初步理解该诗的艺术概括性和巧用夸张的手法;(4)感受红军长征表现的英勇豪迈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教学过程与环节主要是:(1)认读感知,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读通诗句,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表情朗诵,感悟红军的崇高精神和律诗的艺术表现力;(4)背诵全诗,能用通俗语言讲解。其中第2、3环节,穿插有关长征历史背景的介绍,借助多媒体展示红军“翻越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翻过岷山”的画面,加深理解红军长征途中战胜千难万险的情境。

3.五年级学生对《长征》的元认知: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二、诵读习惯、学诗方法的元认知调控

1.诵读习惯的元认知调控。(1)朗读与背诵的姿势:身正肩平,两臂平放,目光专注,神情自然,声音响亮,咬字准确,节奏分明,抑扬顿挫,富有感情。(2)诵读前的预习,从“标题、体裁、作者、内容、形式与质疑”诸方面做好卡片。(3)诵读时勤于动脑动手,多方向、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圈、点、批、划,翻检工具书,做摘录。(4)诵读时自主感悟,与同学合作探究,拓展想象,再创作。

2.学诗过程与方法的元认知完善。(1)对“七律”体裁的把握。五年级时只是初步了解全诗分四联,每联上下句,每句七个字,整诗八句56字,2、4、6、8句押韵。八年级可继续完善七律的格律常识:①七律讲究韵律,偶句押平声韵;②七律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③句内句间讲究平仄,有“仄起”与“平起”两式,上下句平仄相拗,古韵至现代诗韵的变化一般规律是平分阴阳,入派三声。(2)诵读停顿节奏的矫正。五年级有的将首联读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宜改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检索工具书,对词语的掌握。“逶迤”“磅礴”两个双音节词,五年级只是认读注音与解释,八年级可增加对音形义的整体理解与运用。“逶迤”属叠韵联绵词,意义上一个语素,不可再分开理解,常用来描绘群山弯曲绵延的状貌,造句如“井冈山逶迤起伏”,拓展“他异常激动,情绪犹如崇岭逶迤”。“磅礴”属非双声叠韵联绵词,意义上也是一个语素,不可分解,一般形容气势雄伟的样子,造句如“他为气势磅礴的钢琴声所震撼”。(4)重点诗句的欣赏。五年级时只是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粗浅明白《长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八年级则可运用形象思维,引入“意象”(以词语为物质外壳的诗意形象)的鉴赏方法,品味该诗的意境,体会其艺术魅力。“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四组意象“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高度概括了“远征难”的万水千山,充分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叙山水是明线,写红军为暗线,动静结合,明暗搭配,夸张对比,艺术手法十分巧妙。“暖”字温馨喜悦,表现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九死一生后的回味。这对反义词是情感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弛有致。末联“更喜”照应了首联的“不怕”,想象二、四方面军越过岷山与第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的情境,突显了全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5)涵泳背诵策略。五年级熟读成诵法,即多读,大声读,读着读着就会背了,是诗歌积累最原始的方法。

五年级读后感作文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疑惑;课本;词语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

我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时候非常重视孩子的积累和课外阅读,课后的自主批注文章是我必须训练的内容,孩子们非常积极、认真地批注,作为老师的我感到非常欣慰。其中有个孩子特别喜欢读书,善于思考,在读到《略谈学生读书》时,他非常肯定地说:“老师,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该这样修改:先说各级住校学生读各科的课本。各级学生入学,目的是去受教育,读课本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第三段的内容应该放在这。即‘读课本切忌只听老师讲而自己少动脑筋,只顾死记硬背……实际上可能五十分也不值’提至‘受教育还有其他手段 ……也可以说是读不用文字编写的课本’之前。”

段落是由若干个句子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是文章的组成部分。一段话往往由几句话组成。这篇《略谈学生读书》第二段就是先写了读课本是受教育的一种手段,那么后面的内容就应该围绕课本的读法,以及它的意义所在。因此第三段的内容就应该放在第二段第二句话的后面,这样结构才不会凌乱,最后再谈谈受教育的其他手段。

我认真查找资料并反复进行朗读比较,结果发现真的是这样,我当时非常惊讶,给他点赞的同时也在思考:看来关于段落的组织孩子学得有收获,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为什么没有发现呢?此文的作者是叶圣陶先生,选作教材略有改动。毕竟是我和学生的陋见,不知是否如此。

在西师版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第三学段(5―6年级)中,这样写道:关于阅读,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西师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有这样一课《我和乌丽娜》,要求五年级孩子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中间有这样一段:“大妈的庭院里种满了花木,几只母鸡带着一窝小鸡,在花木下安详地觅食。”要求五年级孩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孩子就提出来:“老师,‘安详’是从容不迫、稳重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呢?”是呀,这样一个环境优美的庭院里,为什么要用“安详”呢?我课后认真地查阅资料发现:

安详:近义词为安乐、安宁、安定、安适、安闲。有两种释义,一是从容自如、稳重、态度安详、举止安详;二是平静自然。

第一,稳重,从容。汉蔡邕 《荐边文礼书》:“口辩辞长,而节之以礼度。安详审固,守持内定。”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罗[斯国》:“安详前进,导彼五人。”《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近因小女出阁,预置媵婢月香。见其颜色端丽,举止安详,心窃异之。” 吴玉章 《辛亥革命》十四:“只剩下那个箱子,由一个日本人看守着。 陈策装做很安详的样子,径直走到他的跟前,和颜悦色地同他交涉。”

第二,宁静,平静。浩然 《艳阳天》第二七章:“夏夜的野外,安详又清爽。”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二八章:“哭过以后,她舒了一股抑压着的闷气,心情似乎舒畅得多了,现在安详地坐着。” 碧野 《雪路云程・前峡与后峡》:“这美丽宁静的景色,使我们的心情变得非常畅朗、安详。”

从以上的解释上看,我也觉得这个词语可以换成“安闲”或者“安适”。词语教学中要让孩子触摸、感受词语,掌握词语,这里的掌握更侧重于让词语依附于学生的心理结构,“言为心声”,在文中,每一个词语都是作者心灵的演绎。言语的学习与心灵的丰富是同步的,如果词语教学能做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词语本身的存在,那么词语教学同时也成了人文教育的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词语本身的存在,除了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之外,在阅读教学中要去充分掂量词语的味道、色彩、质地、芳香,说到底我们在词语教学中要进行语感教学,而不是纯粹的词语知识的教学。只有让学生“感”到了,运用才能水到渠成。

孩子们的发现让我非常惊喜,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惑,然后在解决疑惑中不断进步,不断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

五年级读后感作文范文5

[关键词] 诵读成趣 学用结合 以身作则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们所熟知。但是我们这些现代人在这些方面做的却不好,怎样继承祖国的优良的传统?怎样教育好下一代?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2008年9月大庆乘风二小提出了“传统文化育人,全面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号召全校师生同学《弟子规》。走进《弟子规》我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道当中,我深深感到《弟子规》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这时我才明白了校领导班子的良苦用心并且认识到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性。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教学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一、诵读成趣

一、二年级学生智力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也非常具体,形象,善于机械记忆,因此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我以诵读为主。每周的一、三、五课前五分钟,老师教读,听读,诵读,每周五下午抽出一节课一起诵读《弟子规》,讲两个《弟子规》的小故事,如:讲春秋时期孙元觉和晋朝王祥孝顺父母的故事。并讲一两条《弟子规》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如“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同学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不能说假话。两年下来,全班同学都能熟练背诵《弟子规》并初步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

二、学用结合

三年级的学生则由低年级逐步进入到高年级,而这时孩子们的发育却处在缓慢阶段,更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的善导是教育的黄金,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抓好萌芽教育才能使孩子提高和进步。

《弟子规》正好就是一部适合孩子学习又能培养优良习惯的好教材。在一、二年级学生都能熟练背诵《弟子规》的基础上。三―五年级首先是让学生们自己解释相关词句,理解原文含义;然后再用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来阐释对原文的理解。通过读《弟子规》的故事等系列活动来帮助学生读懂《弟子规》,在文化底蕴的积淀中开启智慧,优化孩子的成长。将《弟子规》内化为孩子的精神财富。为此每周一、三、五课前依然诵读、赏析国学经典,每周抽一两分钟由班长主持当天没按《弟子规》要求做的人或事,由同学评论,并要求其改正,如果改正了就不扣违纪分数了,如果不改就加倍扣除,并由老师结合《弟子规》教育,效果很好,并且还减轻了我的工作量,这又何乐不为呢?

记的班级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李鑫萌同学丢了一支粉色的钢笔,,刚好后桌李文卓同学也有同样的笔,为此两人吵了起来。班长用《弟子规》中的“见未真,勿轻言”教育了他们,使他们均认识到了错误。后来这个同学告诉班长找到笔了,是因为自己忘了,把笔落家了。之后这个同学主动向同学道了歉。事后我也运用“过能改,归于无”表扬了这位同学。从此以后,再未发生类似的事情。

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自己上班级的语文课,纪律很好,不用费很大的力气管理班级。可是科任老师上课就不同了,大部分班级的学生上科任课纪律都不如上班主任的课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针对这种现象我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展开讨论:(1)如何做到博学?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如:多看书,认真上好学校安排的所有课程,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懂就问等。(2)你做到了以上说的几点了吗?(3)如果你是科任老师,同学们也不听你的课,你会高兴吗?(4)至圣先师是怎么样教诲我们的?学生们回答的非常踊跃,如: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人有能,勿轻訾。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6)怎样上好科任课昵?(6)如果在科任课上不专心听课怎么办呢?以上问题弄清后,大家共同制定了新的奖惩制度。经过两年的实行,科任老师反响不错,他们都说,给我们班上课感到很轻松,也很愉快。

实践让我深深感到,读国学经典可以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三、以身作则

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弟子规》“入则孝”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今年年初,由于父母年老体弱不适合自己生活,再加上天灾无处居住,因此赡养两位老人的任务义不容辞落到了我的肩上,我毫不犹豫把父母接到身边。这样我的业余时间就不能看电视、上网、逛商店、打球了。只能是带老人看病,天天洗洗涮涮,不能光想给自己做什么吃,还要想给老人吃什么,是否适合老人吃……总之,我天天忙碌的不可开交。尽管很累,但我为自己能尽所能回报双亲感到骄傲,自豪。

今年五月二十日那天,我们班的家长看到我往医院跑还以为我得了病,后来得知是老人住院,我还要赡养两位老人,回家后他跟自己的女儿说了这事,第二天学生们都了解到我每天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从此以后我发现班级犯错误的同学减少了,同学们好像都长大了。在过教师节的前一天,我们班级的孩子,给我送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在我刚走进教室的时候,班长代表全班同学说:“向老师学习,做一名孝顺的有爱心的好孩子,以后我们好好学习,不再让老师为我们操心,并祝老师节日快乐”在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感觉到了,身教重于言教,爱是教育的源泉。从此以后,学生们似乎长大了,调皮的学生少了,家长也说,我的孩子好像懂事了,不和我顶嘴了,也听话多了。

五年级读后感作文范文6

一、学习经验,大胆进行高效阅读实践

1984年程汉杰老师高效阅读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在北京铁二中试验后,在全国铁路系统、西城区、北京市等20多个省区传播,2005年北京中语会支持在北京铁中召开交流会,2006年在河南郑州召开成果汇报会,2006年10月21日在内蒙古宁城召开实验区成果推广现场会。

实施语文阅读课堂优化工程。

优化工程分两步,第一步:优化高效阅读课堂训练程序。我们把课堂操作过程优化为:“眼脑”、“程序”、“训练”、“反思”四步,学生阅读速度提高到800字/分钟,每节课训练密度提高到5篇文章。第二步,提升课堂教学品质。我们进行了“速读精彩,精读更精彩”的教学实验。

二、认真探索高效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1)高效速读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板块:眼脑机能训练;第二板块:学习速读技巧;第三板块:高效速读训练;第四板块:反思感悟;(2)高效阅读精读训练模式:第一板块:眼脑机能训练。第二板块:回忆精读技巧。第三板块:快速阅读+速读检测+复述文章。第四板块:快速阅读+定向分析+拓展感悟。第五板块:感悟反思;(3)高效阅读复述训练课模式:第一板块:眼脑机能训练。第二板块:复习复述技巧。第三板块:复述感悟训练。第四板块:反思感悟;(4)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第一板块:眼脑机能训练;第二板块:学习巩固。第三板块:速读检测,复述强化;第四板块:应用技巧,解读文本。第五板块:回顾反思,拓展训练。

三、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综合能力

强化课堂训练,提高阅读速度。课堂上先以固定程序阅读训练开始,紧扣“调、读、答、判、算、绘、析”七步法进行训练,即调整心态,准备阅读,集中精力,速读材料;依照程序,照单购货,根据记忆,开始答题;同桌互判,算出数据;填写速读训练,绘制阅读进步曲线图;最后主动分析,自我反思。经过训练,平均速度已超过1558字/分钟,理解率为85.3%,阅读速度提高10倍之多。

四、重点放在进行高效阅读课堂教学上

在小学一年级进行集中识字,到二年级时学生能进行比较熟练的阅读和写作。课堂上,我们把高效阅读与健身(视觉训练),健心运动(心理训练),健智运动(快速记忆)结合起来;高效阅读听、说、思、写结合起来;在三年级把课标规定的小学毕业生300字/分钟阅读目标提高到每分钟600―1000字,到五年级时,很多学生阅读速度超过2000字/分钟。学生读的快了,阅读量自然就增加了。学校为了满足学生读书的愿望 ,还相继开展了“亲子共读工程”和“读书漂流”等多到活动,制订了“千人千文千卡读书计划”,学校阅览室全天向学生和家长开放,掀起读书热潮,做到很好的效果。

五、开展高效阅读活动,提高高效阅读效果

每天晨读时间,下午的读书课,学生们都会把字典、词典、读书摘记、仿写本和课本摆在书桌指定位置。师生每天必须读书1小时,计划雷打不动。每天晨读至少20分钟,每天下午第三节课是各班读书时间。整个校园里书声琅琅,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