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生进修汇报范例6篇

icu医生进修汇报

icu医生进修汇报范文1

探讨我院通过设立ICU专职仪器设备管理岗位,由该岗位专职护士负责ICU仪器的维护质控、使用的培训和考核以及床旁使用督导等工作。岗位的设立保证了仪器管理的一体化和规范化,仪器故障发生率、维修率较实施前6个月分别降低了16.3%和28.9%。仪器维护完好率由83.8%提高到了97.8%,仪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前降低了18.4%,最大限度地提高ICU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率与完好率。

[关键词]

医疗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专职护士;设备完好率;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集中危重病人进行加强治疗的病房,它集中了医院多种最先进的监测和治疗仪器。临床护士是医疗仪器的主要操作者,护士工作与医疗仪器越来越密切[1],在国外,ICU有专门负责各种监护治疗仪器使用的治疗师,我国与国外的ICU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以往由于仪器培训与使用,以及使用与管理工作的脱节,缺乏连续性的分散式专人仪器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我科自2014年6月起设立专职仪器设备管理岗位,在仪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一般资料

我院综合ICU床位数10张,呼吸机、血滤机、监护仪等急救设备142台。护理人员22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护士14人。平均年龄(23.6±3.7)岁,在本科室工作5年以上8人,2~4年10人,1年及以下4人。

2专职仪器设备管理岗位的设立

2.1专职工作岗位的设立ICU的仪器种类杂、数量多,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与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与否有着密切关系。以往ICU的护士对仪器设备的学习与使用、维护因缺乏专人规范化管理,经常因错误操作及维护不当造成设备损坏,或因维护、保养不及时影响抢救速度,延迟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2014年6月起为最大限度提高ICU仪器设备的有效使用率与完好率,我科设固定专职仪器设备管理护士1名,要求其具有5年及以上的ICU工作经验,熟练掌握ICU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管理操作规程,通过自荐与考核的方式竞聘上岗。

2.2专职护士的职责每日负责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的表面做清洁与消毒,并检查仪器使用记录;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质控,对上报的异常情况进行排查,负责故障仪器设备的送修,并与器械部门保持有效沟通;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仪器设备隐患分析及相关知识的强化培训与考核。

2.3工作方法及内容(1)仪器设备交接班内容。专职护士负责每日与倒班护士进行仪器的交接班,主要内容为:①各仪器设备数量及送修、外借仪器、数量;②运行仪器是否正常运转、备用仪器状态、标识及流程卡是否规范;③仪器故障排除情况或特殊使用要求;④仪器相关损耗用品使用情况,特殊仪器及备品使用需求。(2)仪器设备的维护。专职护士负责日间仪器设备表面的清洁、消毒及维护,保证备用及外出检查仪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及时补充相关仪器损耗品,避免使用时物品不足影响使用及抢救。对不能满足本科室需要临时使用的仪器设备,及时联系相关科室进行外借,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周对仪器进行检查、维护,评估仪器的质量和性能,对故障仪器及时联系器械科或厂家进行维修,并填写仪器维护登记本,建立与工程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在使用过程中了解仪器对病人的作用,安全操作、识别病人的反应、观察数据和结果并且处理故障等[2],保持临床使用的仪器处于性能良好的安全状态。(3)仪器设备的质控。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由责任护士负责及时、据实、准确登记,专职护士每日质控,对临床医疗仪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发现、报告并找出原因,改进操作流程,减少医疗人身伤害,保证护理安全[3]。应用PDCA模式每月对仪器设备质控及故障处理内容进行汇总,在科室每月的护理安全隐患会上进行讨论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完善相关内容培训。(4)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科室新引进的仪器设备,专职护士负责制定该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及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累的经验编制《仪器常见故障排除及应急预案》。专职护士负责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新仪器的使用培训及考核。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及时对科室仪器的使用流程进行修订,使每项操作规程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根据科室仪器配置,有计划的完成每季度的仪器设备知识考试和操作考核,注重仪器操作技能的实际应用。(5)评价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1)实施专职管理前后仪器设备维护情况比较,见表1。(2)实施专职管理后开展仪器设备专项培训12课时,护士考核合格率为100%,较前提高19.9%。实施医疗仪器设备专职管理人员前后考试考核情况比较,见表2。

4讨论

(1)有利于提高仪器管理质量,降低维修率。定期检查、清洁消毒是消除仪器故障、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4]。以往ICU的仪器设备每日及终末的清洁、消毒均由管床护士完成,专职仪器护士岗位的设立,在减轻管床护士的工作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仪器设备的维护质量,保证了仪器设备在日常使用中或应急状态下的及时、高效和安全使用。

(2)改变以往专人分散管理模式,有利保障仪器设备的安全应用。以往科室设备多由护士长兼管,由于护士长的行政事务繁多[5],使仪器管理工作很难到位。专职仪器管理岗位的设置使ICU仪器做到专人全程管理,并强调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实施仪器使用前检查把关-使用中督导、质控-使用后维护、保养的规范管理。保证ICU仪器始终处于全程、规范的常态化管理之中[6]。专职管理岗位设置6个月排查仪器安全隐患51例,上报不良事件11例,其中人为因素4例,定期召开仪器设备隐患分析会,从根本上消除仪器使用安全隐患。密切建立与工程师、设备科的沟通和反馈机制,定期评估仪器的质量和性能,及时反馈信息,减少和规避不良事件发生[7]。

icu医生进修汇报范文2

[关键词] PDCA循环理论;临床疗效;心血管外科ICU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9(a)-016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cycle theory in cardiovascular surgical ICU nursing. Methods 120 patients in cardiovascular surgical ICU of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and care,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DCA cycle management model for treatment and care. The anxious situ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anxiety sco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40.36±2.61) poi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49.65±2.64) point],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98.3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8.33%),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3.3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18.33%),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PDCA cycle applied in cardiovascular surgical ICU nursing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patients′ adverse reactions and anxiety situations, which also improves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and ensu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ll nursing measures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 PDCA cycle theory;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Cardiovascular surgical ICU

PDCA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循环体系,分为4个阶段: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置(action,A),它是一切管理活动中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能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的程序化、标准化工作的循环过程[1-3]。在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心血管外科术后患者护理工作中,心脏手术对患者是一项巨大的负性事件,不仅对身体创伤大,而且由于病情变化、术后伤口疼痛、陌生环境、缺少家人陪同、心理变化等,患者情绪波动容易导致病情反复、不稳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4]。因此,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繁重、责任重大,我院心血管外科ICU护理人员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按照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心血管外科ICU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偶数者为实验组,奇数者为对照组。对照组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50~77岁,平均(67.3±4.5)岁;实验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2~79岁,平均(65.3±6.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PDCA循环管理模式

对照组患者按照心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治疗护理。①术前访视:由于心脏手术风险大、手术难度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多,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和预后有较重的心理负担,所以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对手术缺乏信心等心脏围术期常见的心理反应,充分做好术前访视,了解患者需求,为下一步的护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②术前准备:术前精确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完善实验室检查、备皮、配血及药物过敏试验,根据病情,手术前晚灌肠1次,睡前适当镇静。③术前训练:向患者讲解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怎样咳嗽、咳痰、深呼吸;练习在床上解大小便、卧床时肢体活动等。④术后转入ICU:责任护士向手术人员了解手术过程、手术方式、术中有无意外情况、术后护理有何特殊注意事项;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患者皮肤及治疗情况等;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末梢循环、肢体颜色、温湿度及活动度,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每隔0.5 h记录1次,每小时统计1次出入量,房颤是心脏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5],密切观察心率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进行有效处理;有效固定气管插管,正确测量外露长度,准确记录、班班交接,根据病情需要充分镇静、镇痛,严格无菌操作,按需吸痰,每次吸痰时间< 20 s;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观察尿液及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每小时记录1次,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计划阶段

1.2.1.1 分析评价 分析现状,成立心血管外科ICU患者PDCA循环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共计11名,由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共同组成。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5名。分析评价包括:①常存在的心血管术后不良反应如出血、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低心排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危象以及术后感染等[6-7];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③心理问题:紧张、焦虑、恐惧。

1.2.1.2 确定改进目标 实施PDCA循环后,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注重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焦虑情绪,以利于康复。

1.2.1.3 寻找解决办法 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立即对其进行入院评估。以真诚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与患者交流以取得其信任,全面了解患者的需求及预期目标,对一些患者急于知道的问题自己不能解答时,及时积极反馈给组长,如果还是不能解答,汇报护士长、管床医生来切合实际给予解决。组长下午检查工作并安排工作重点。由责任护士向PDCA循环小组介绍该患者的基本病情及实际情况,与管床医生一起确定治疗方案。分析和评估患者现在的状况、可能存在和即将出现的护理问题,对存在的护理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制订出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体护理计划,对于即将出现的护理问题提出措施防患于未然,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2.1.4 制订措施 实行责任制护理,将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贯穿于患者入院至出院的全过程。重点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在护理工作时,做到有的放矢地减轻患者的焦虑,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促进患者的康复。

1.2.2 实施阶段

1.2.2.1 心理护理 PDCA循环小组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首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选择恰当的方式讲解其病情及当前国际的治疗方法,介绍我院的技术水平以及手术团队的组成、手术例数,根据具体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2.2.2 术后病情监测 术后患者进入ICU持续多功能重症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心率、有创血压、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肛温,每30分钟记录1次,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密切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末梢循环,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其在术后短时间内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应严密观察,出现一些情况要高度警惕,如:①心律失常;②呼吸急促、节奏不均、喘息音增多、意识模糊;③面部苍白呈病态,血压异常。对于心脏术后重症患者,护士应准确地观察病情,及时地评估、汇报早期症状,以便医生早期判断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1.2.2.3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肺部感染是全身麻醉开胸手术后老年男性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8],心脏手术前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者加之疾病本身的影响,对手术耐受性差;术中体外循环,气管插管造成喉头水肿,导致气道阻塞、分泌物排出困难;物刺激加剧分泌物的分泌。再者开胸术后咳嗽、咳痰无力,加之怕痛,不敢咳嗽造成痰液不易排出等,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质,故更容易引起肺部感染[9]。为了更好地预防感染,减少术后并发症,PDCA循环护理小组在临床护理常规的基础上积极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病种、术式制订了一系列预防感染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汇报医生经过仔细评估后实施于临床。在执行时要检查评估,及时修改不足,确保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病死率极高的恶性疾病,其发病特征为肺血管阻力、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运动受限,最终发生右心衰竭,严重时导致死亡。护理人员在面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时,术后要指导患者戒烟、预防感冒,卧床休息避免劳累,间断低流量吸氧,情绪稳定,不要暴饮暴食。术后要密切观察肺动脉压的动态变化,配制、输注药物时严格无菌操作、现配现用、经两人查对后方可使用以保障疗效,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从而加快疾病的缓解和痊愈[10-11]。

1.2.2.4 泌尿系统护理 由于体外循环的低灌注以及红细胞的破坏容易损伤肾,因此术后需注意观察每小时的尿量、尿比重、颜色、性状、酸碱度,定时监测血清钾,如果血清钾> 5.5 mmol/L,需警惕肾功不全的可能,及时汇报医生,按时查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留置尿管期间要固定好尿管以防脱出,如果留置尿管超过3 d,每日用呋喃西林溶液(1∶5000)冲洗膀胱,拔管前间断夹闭尿管每2~4小时开放1次,以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形成反射性后拔除尿管[12]。

1.2.3 检查阶段

责任护士在交接班时对患者进行检查,首先仔细交接患者的基本病情及治疗情况,重点对治疗、生命体征、各种管道、皮肤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13-14]。护理组长每周2次对组员的工作及时检查并对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培训,学习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总结经验对下周的重点工作进行布置。病区护士长定期检查各项护理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检查护士工作是否到位,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科护士长不定期地对护理小组的工作进行检查并提出改进意见及预期效果。

1.2.4 总结处理阶段

总结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护理模式,使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护士,不仅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而且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及团队协作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在临床推广,为下一个循环做好准备,每月科护士长组织PDCA循环小组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由护理组长、病区护士长汇报这个月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经验及教训,病区护士长最后总结并指导下一步工作。在PDCA循环执行中,从找出问题到采取改进措施是一个循环而不是终结,循环往复帮助护理人员认清问题的主次,从而提高护理效率。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焦虑症状的有无或者出现的频率,量表各条目得分累积之和×1.25为总分,≥ 50分则认为患者有焦虑情绪[15]。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问卷内容由笔者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后制订,经过3位护理专家评价修改内容,校正后信度系数Cronbach′s α为0.869,内容效度为0.976,调查指标包括护理人员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技术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等,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实验组患者焦虑得分为(40.36±2.6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65±2.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1,P < 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1例,占总数的18.33%,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占总数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P < 0.05)。

3 讨论

icu医生进修汇报范文3

[关键词] PDCA;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呼吸机;多重耐药菌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b)-0155-03

重症监病房(ICU)由于收治的患者病情较危重,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加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侵入性诊疗措施的广泛应用[1],因此ICU是医院多重耐药菌(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MDRB)感染发生率较高的科室,MDRB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感染的复杂性和难治性等均成为国际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2]。虽然目前医院尚不能完全杜绝MDRB的发生,但是可以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尽可能减少MDRB院内感染的发生。本院ICU自2012年开始将质量管理标准化[3]、科学化的PDCA循环法,即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广泛应用到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MDRB感染控制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质控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ICU有创U呼吸机使用患者MDRB院感目标性监测质控记录共计120份,其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有50份记录,将其作为对照组,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有70份记录,作为观察组。质控人员均为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护理部、科护士长、ICU护士长及院感小组成员。质控方法均是在医疗环境下进行动态监测,呼吸机的监测为使用中的呼吸机采样标本,空气、物体表面为消毒后半小时采样标本。

1.2 PDCA 循环方法

1.2.1 计划阶段(P)

1.2.1.1 调查及原因分析 回顾性调查2011年本院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的50份院感目标性监测报告及外环境监测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认真分析,从中发现与护理工作有关的主要因素为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有文献报道,MDRB可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医疗仪器表面、污染的环境等接触传播[4]。

1.2.1.2 制订规范的消毒隔离计划 ①肯格王动态空气消毒机每日进行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不少于3次,60 min/次;②1∶1000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用消毒泡腾片配制成,每日擦拭床单位、门把手、仪器设备表面、地面等不少于3次;③尽量给患者使用一次性护理用品,保证专人专用,不能专用的使用后及时消毒处理[5];④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⑤完善手卫生设施,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1.2.2 执行阶段(D) ①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护理部、科护士长、ICU护士长及院感小组成员从不同的层面对ICU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院内感染管理制度、目标性监测制度、质量控制制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为使ICU医护人员掌握更多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知识,邀请检验科、药剂科等专业人员进行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的讲座[6],不断强化ICU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及预防的意识,从而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有章可循。②严格按照ICU建设指南要求,完善洗手设施,在规定区域墙上张贴六步洗手法示意图。每张床旁备有对人体皮肤刺激小、损伤小的快速手消毒剂[7],保证医务人员在实施治疗和护理时随时使用。③每天加强消毒隔离工作的指导落实与监管,尽可能地提高多重耐药菌控制力度。

1.2.3 检查阶段(C) 根据计划及检查标准,科室负责人每天对空气消毒、物体表面的消毒擦拭、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等情况进行督查,保证定期消毒、终末消毒、随时消毒[8],做到100%质控;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护理部、科护士长、ICU护士长及院感小组成员定期或随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督导、考核,对存在问题出持续改进建议,保证控制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1.2.4 处理阶段(A) 医院建立系统性院内感染通报机制,院感科每月对ICU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考核检查情况及时评价分析汇总,发现问题提出改善计划并记录,及时修订相关制度及措施,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不断达到质量持续改进[9],建立追踪机制,制订相关奖惩制度.

1.3 多重耐药菌诊断标准

依据原卫生部 2010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PDCA质量控制前后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MDRB检出率的比较

PDCA质量控制后,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的MDRB检出率明显降低(P

2.2 PDCA质量控制前后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多重耐药菌类别的比较

PDCA质量控制后,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耐甲氧西林菌、铜绿假单胞菌等MRDB的检出率降低(P

3 讨论

PDCA循环法被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中,是质量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系统,它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PDCA循环法应用在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MDRB感染控制中,能够通过目标性监测,发现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MDRB感染的隐患,针对性制订感染控制干预措施及标准操作规程[10],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同时通过不断地加强医务人员院内感染及消毒隔离技术规范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还能够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11],使每位医务人员都能够自觉遵守制度和规程,2012 年ICU在实施PDCA循环法以来,操作台面及操作人员手中的细菌的检出率分别由原来的72%、50%降低到40%、23%。

PDCA循环法的应用提高了ICU医务人员对MDRB各项防控措施的执行力,切断了MDRB感染的传播途径。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护理部、科护士长、ICU护士长及院感小组成员对ICU MDRB感染管理工作始终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环节检查与终末检查相结合,有效地使医务人员自觉规范执行各项防控措施,保证定期消毒、终末消毒、随时消毒做到100%。本研究结果显示,ICU实施PDCA循环法后耐甲氧西林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的检出率分别由实施PDCA 循环法前的20%、32%下降到 7%、14%,最大程度地预防和控制了ICU有创呼吸机使用患者MDRB感染的发生[12],有效地降低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13-15],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吴艳春,曾金莺,伍丽霞.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124-125.

[2] 李六亿,贾会学,贾建侠,等.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0):4306-4308.

[3] 余元华,符湘云,王惠芳,等.PDCA循环法在控制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4):275-276.

[4] 胡必杰,宗志勇,顾克菊.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08.

[5] 荣丽娟,钟振锋,萧帼穗,等.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7):19-20.

[6] 孙淑娟.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32(21):123-124.

[7] 杨艳飞.持续质量改进在ICU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6):808-809.

[8] 陈谷霖,吴红丽,何耀琴,等.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6):1244-1247.

[9] 陈宏.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5):510-511.

[10] 孙庆芬,张亚军,顾彩霞,等.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管理的效果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7(5):343-344.

[11] 王秀娟.PDCA循环法在传染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88-89.

[12] 黄湘宁,郑俊,刘华,等.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及定植与感染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 39(13):3357-3359.

[13] 肖琴,陈赞美,欧慧慧.PDCA循环法在提高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0):1316-1317.

[14] 秦姣红,徐文娟,朱玉叶.探讨PDCA循环在新生儿室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5):133-135.

icu医生进修汇报范文4

【关键词】老年ICU;TISS-28;护理人力管理;满意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r the effect of the nursing dynamic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ISS-28 in elderly ICU so that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managing nurses reasonably in ICU and promote the quality of care. Methods: 120 case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in elderly ICU. Th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 28(TISS-28)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nursing workload after June 2013, reasonably arranged nurses by the result. The working time of nurses and service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ISS-28.Results: The nursing workload of nurses was so large in elderly ICU.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ISS-28 about the daily score of ISS-28 of nurses (P

【key words 】ICU; TISS-28;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nurses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003-01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护理模式和内容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ICU护理人员配置已经成为护理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1]。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ICU护理人员资源配置和管理依旧处于初级阶段,尚缺乏均衡性和科学性,准确评估每日护理量并分配护理人员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护理管理者在面对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流失量大等严峻形势下要做好按需排班,争取以最少的人力取得满意的护理质量[2]。由此,笔者自2013年6月开始应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28)测量本院老奶奶ICU每日工作量,并按需排班,探索动态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的方法,以期在保障护理质量前提下合理分配每日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现将具体方法和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笔者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老年ICU收治的120例来自急诊、内科、外科及术后患者,实施前(2013年1月~6月)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65~94岁,平均年龄79.86±6.38岁,APACHEII评分15~22分,平均18.65±2.38分;TISS-28评分分布:I级(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首先,对参与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采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28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测量每日工作量。实施前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12h排班,8:00~20:00为白班、20:00~8:00为夜班,将护理人员分组,每组由2名护理人员组成,管理者根据患者人数及病情危重程度调度护理人力,工作量大且人力不足时安排当天休息第2d的护士加夜班,休息第3d的护士加白班。实施后按照对照组分组方式,轮流安排1组作为机动班,其余组常规12h排班,管理者采用TISS-28测量每日护理工作量,并根据评分和护理人员配制关系模型测算出当日需要的护理人员数,并按需排班,如果工作量未超过在班护理人员平均工作量时,则安排机动班护理人员休息,一旦工作量超过平均工作量且当班护理人员不能满足时,通知机动班人永远支援,做到忙时增援,闲事休息,基本保证夜班人员能连续休息2d,另外,将每位护理人员每日工作量注明在排班表上,每周统计按月汇总。

1.3 调查方法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人员服务专项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每月调查1次,调查表主要涉及到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技术操作、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管道注意事项告知、人文关怀、家属沟通几个方面,每项有1~4个问题,答案分为满意、不满意,受调查人员仅需勾选其中一项,清醒患者自评,意识障碍由患者家属代评,均采用无记名调查,护理人员当场回收并注明患者的住院号,保证调查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另外,调查本科室医护人员对护理人力管理满意度,每季度调查一次。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每日TISS-28评分和工作量

3 讨论

TISS-28能每日量化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并科学计算出不同ICU或不同数量患者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指标较少,应用方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评估工具[4]。在日常工作中,根据TISS-28评分测算工作量,并按需排班实时增减护理人员的数量,合理分配每班的工作量,另外,还能根据TISS-28评分等级及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进行分层管理,IV级患者安排资深护理人员,II或III级患者可安排低年资护理人员[5],表1数据显示,实施TISS-28前后ICU每日工作量TISS-28评分分别为133.54±17.38分和132.86±16.5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93,P=0.8268);但是应用TISS-28后,护理人员每日工作时间7.86±0.62h明显短于实施前9.18±0.68h,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1.1112,P=0.0000)。

据临床研究报道,护理人员资源管理是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则难以落实各项基础护理、做精专科护理,由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效性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质量[6]。实施前护理人员因工作任务量大仅注重完成和医嘱相关的治疗和护理硬性指标,对生活护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家属沟通等软性指标则不能做到位,表2数据显示,实施TISS-28后患者对生活护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家属沟通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

综上所述,应用TISS-28测量每日护理工作量,能动态合理的管理ICU护理人员并科学合理分配工作量,明显缩短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承慧,魏薇,周玉洁等.TISS-28在老年ICU护理人员动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4):63-65.

[2] 明淑兰,廖常菊,张会礼等.NAS联合TISS-28测量三甲医院综合ICU护理工作量[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56-57.

[3] 廖常菊,杨明全,邹雪梅等.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在ICU护理工作量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7):641-643.

[4] 温晓平,廖常菊,明淑兰等.不同量表在测量ICU护理工作量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6):4-5.

icu医生进修汇报范文5

护士学习交流演讲稿 篇【1】

转眼间来武汉进修学习已经半年了,回想这半年时间有收获,也有失落,刚来武汉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不熟悉医院的环境,不熟悉周边的路线,吃不惯武汉的饭菜,不习惯武汉的天气。进修的每一天都觉得漫长,这次我们一起来进修的两个人都是当母亲的人,刚来的时候我们都想家、想孩子,可是这里的人主任、护士长、科里的每一个人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武汉人像武汉夏天一样的热情,使我们很快熟悉了病房的环境和工作流程,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工作,和他们也建立了融洽的关系。所以后来日子也过的飞快,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一天都过的很充实,因为这次的学习机会非常难得,在这里我学到了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感受到了他们团队的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的热情,所以不枉此行。

一、科学的管理

首先是良好的团队协作、多元的护理人员阶梯,科室实行分层管理,有3个护士长,现有80多名护士,病区分为11个护理小组,每一个小组有五至六名不同年资的护士组成,有分管组长,如果不是分层科学管理,怎么管的过来。虽然分工明确,但大家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又互相协作,组长负责对病区患儿的情况了如指掌,根据病区病人不同的情况分派不同年资和工作能力的护士分管不同的病区,使患儿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如果出现了问题,组长可以及时处理。其次,院内感染控制做的也很好,病区分为不同的专区,感染和非感染病人严格实行分病区收治,确定为传染性疾病则予以隔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医护人员的洗手,每天医生来查房,首先第一件事是洗手,看完一个病人去接触另一个病人时,他一定会先去洗手,他们每个病区都有洗手池和洗手液,每个患儿床头都有免洗手的洗手液,洗手完毕都是用专用的抹手纸进行擦拭。护士就更不用说,做每一项操作前都会洗手,虽然工作很忙碌,他们不会省略洗手这个环节,洗手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因为大家已经深深的体会到:洗手虽然是最廉价的预防院感的措施,但却是最有效的。

二、温馨细致的护理服务

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对于人性化服务不是口头上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做到了实处,真正做到了对患儿的人性化关怀。如果使用CPAP时,会用一个保护膜垫在鼻子和鼻塞之间防止压伤,撕脸上的胶布时,先用石蜡油润滑后再撕,动作非常轻柔。这里的患儿胃管会从口腔插入而不是鼻腔,理由是不想因为胃管而使他们少了一个鼻腔而加重他们的呼吸困难。而对于早产儿来说,他们有专门的早产儿区,环境相对安静,而且说话声音和操作时尽量轻,减少声音的刺激。而且暖箱上有一个罩布,各项治疗集中进行,减少光线和外界的刺激。每一个早产儿都用衣服做成鸟巢,使每一个患儿都感到舒适,而对有特殊情况的都会挂上标签,写上温馨的话语。如有一些需要隔离的患儿,如梅毒的患儿,在他们床头只画几朵梅花,叫他们“梅梅”,丝毫没有一点歧视,而是更加照顾。乙肝的患儿他们会画三个大太阳,叫他们“美羊羊”或“喜洋洋”。还有比如“我的皮肤很嫩,请小心呵护”,“我的发型很帅,请美女阿姨爱护我的发型”,无处不体现了他们的爱心和细心,对每一个毛毛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

护士学习交流演讲稿 篇【2】

在邵逸夫医院血透室进修一个月,大开眼界,感触很多。了解了很多新技术新理念,深深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相比差距太大。在管理和专业技术方面有很多值的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进修期间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安全意识很强:跟我们医院一样,血透室和肾内科相对独立,共同的科主任和医生,主任办公室和医生办公室设在血透室,晨会交班也在血透室。首先听取血透对昨日治疗病人病情汇报,然后医生汇报血透患者手术、置管情况,最后值班医生用英语汇报病区病人的情况,护士长做晨会记录。血透室有专职医生二名,一名主治医生,一名助理医生,三个月一次轮转。晚上和周日固定不安排病人(急诊除外)是考虑到一个值班医生不能很好的照顾到两边病人,存在安全隐患。

2、医生技术水平高:科室开展的人造血管手术、内瘘扩张术、内瘘缩窄术、内瘘支架等技术,在我省血透开展最好的军区总院也没有开展,护士没有血管通路问题的困扰。

3、护士的技术水平高:护士非常重视病人的评估,特别是血管的评估,钝针穿刺是20xx年由医生从国外引进的,在全国第一家开展的技术,每年总带教都在由血透室主办的血液净化培训班上传授推广,现全国已有很多医院开展,今年9月份已举办第7期了。培训班主要培训的内容还是医生新技术的开展,并现场直播手术过程并讲解。血透室护士科内讲课采用PPT形式,课后考试,试卷交护理部可获得学分,2个月组织学习1次,护士轮流授课,内容不限。

4、急救能力强:医院有急救小组,科室有抢救病人时,打总值班电话1999,不管班内班外时间急救小组很快就到达科室,到位后各行其责:挤压气囊的,气管插管的,打留置针的,注射药物的,联系ICU准备病床的,抽血检验等,血透室只留一名分管护士提供所需物品,记录用药、抢救过程。小组做这些事的时候都不需要指挥,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现场比较安静,有条不紊,说明他们都经过严格的培训,有具体的分工。在抢救过程中,肾内科病房的医生也赶到了。他们的抢救阵容强大且专业。急救小组成员由麻醉师、呼吸治疗师、ICU医生、ICU护士和急诊科护士组成的。

5、管理水平高:水处理系统在病房的顶楼,由设工科也就是我们的设备科负责管理。水管接到各个ICU病房。有重病人要做血透,把血透机推到ICU,而不是把病人推到血透室,这样安全系数就大大提高了。

护士长进行科室质量检查时,对存在问题用相机拍下来,在科会上回放,有实有据,更有说服力。

科室制定的应急预案非常细化。比如火灾预案,规定1班的负责报警,切断中心供氧总闸,2班的负责灭火,3班4班负责下机,疏散病人等。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事件发生时所应承担的角色,不需要指挥官,避免了多人重复做一件事,而有些事确没人去做的可能,而且也会大大节约时间,提高了效率。医院每年都会组织一次火灾演练。

建设性意见:

1、可在科室培训钝针穿刺技术,并逐步开展进来。

2、初步掌握血液透析滤过技术,为今后开展此技术打下基础。

3、理论上掌握腹水回输技术,可建议医生开展。

护士学习交流演讲稿 篇【3】

实习结束了,原本迷茫与无知,现如今满载而归。因而十分感谢一附院给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实习环境和各种优越条件,感谢所有的带教老师对我们的辛勤教导,让我们在踏上岗位之前拥有了如此良好的实践机会。

临床的实习是对理论学习阶段的巩固与加强,也是对护理技能操作的培养和锻炼,同时也是我们就业岗前的最佳训练。尽管这段时间很短,但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倍偿珍惜这段时间,珍惜每一天的锻炼和自我提高的机会,珍惜与老师们这段难得的师徒之情。

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成型的概念。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病房结构,介绍各班工作,带教老师们的丰富经验,让我们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各科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为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学会适应,学会在新的环境中成长和生存。

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繁重与杂乱的,尽管在未入临床之前也有所感悟,但是真正进入病房后,感触又更深了。的确,护士的活很零碎,很杂乱,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我们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

icu医生进修汇报范文6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也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院领导十分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促使医院感染管理逐步进入常规化、制度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 争取领导的支持

很多医院的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医院感染管理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主要是用来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因此,要搞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必须提高领导的重视,没有领导的重视很难做好工作。如何取得领导的重视,以下是我们的做法。

1.1 建立由医院主要领导为核心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如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相关职能科室领导、部分临床科室主任等,定期开会,向各委员反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困难,提出具体整改意见,争取各位领导和委员的认同和支持。

1.2 每年开展一些专题讲座,由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领导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这样不仅提高领导对医院感染知识的了解和研究,同时由医院领导来做的讲座更能体现领导的重视,更能引导全院职工来关注医院感染的工作。这些年来,我院共组织了多次这样的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医院感染报告率明显提高,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等等。

1.3 加强与领导的沟通,如多请示,多汇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工作就是要发现问题,并对职能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领导协调的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必要时向主要领导汇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对新政策、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新管理知识的运用,必须先与分管领导进行充分的沟通,向领导提供相关的知识,取得领导的支持后实施。专职人员参加省部级培训后,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有关内容,以及对医院感染管理的下一步打算,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1.4 有条件时,适时邀请分管领导共同参加部分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省部级培训,一是提高领导对医院感染有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的管理方法;二是提升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和支持。

2 积极开展对全院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全院职工的参与和认同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基础,因为很多具体工作是由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执行,因此要取得全院医务人员的参与和认同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好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2.1 开展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培训工作,是我们培训的入手点

要取得医务人员的的认同,必须找到全院职工的共鸣点,而职业暴露问题正是医院感染管理科与全院医务人员的共鸣点和共同的关注点。对医务人员来说,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而感染某种疾病,如HIV、HBV、HCV、SARS等,将对医务人员造成严重的身心创伤,影响到整个家庭幸福,也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是关系到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切身利益问题。因此这些年我们主要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面入手,先后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医务人员锐器伤的预防》、《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全院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并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纳入医院感染常规监测目标,对发生职业暴露人员进行调查,建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档案,免费提供体检和建立健康档案等,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监测、登记、报告、控制制度。通过这些措施,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关注和参与有了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2 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在医学院校的教材中没有专门的课程,大家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多,因此对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不足,缺乏理解,所以必须对医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我们先后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促使全院职工对医院感染的关注和参与。

2.3 开展岗前培训工作

对新调入、新分配的医务人员以及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工作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通过培训提高了这部分人的无菌观念和自我防护意识,使他们进入临床工作前能够掌握医院感染的一些基本知识。

转贴于

3 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工作重点之一

目标性监测也称重点监测,是医院感染监测的主流趋势[1]。不同级别医院的医院感染多发部位、多发科室、易感对象均有所不同。如我院的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为多,以ICU病房、手术科室为多发科室,重症患者、高龄患者、新生儿是我院的主要易感对象,因此我们对手术室、供应室、ICU病房、手术科室、新生儿室进行重点监测,对重症患者、高龄患者、新生儿采取了干预措施。

3.1 加强手术室、ICU病房、产房的消毒管理监测

尽可能合理布局各手术间,严格控制手术间、ICU病房、产房空气中的菌落数。空气中微生物是以微小气溶胶散布在空气中,浮游菌大量的存在,是手术部位感染[2],ICU病房病人、新生儿肺部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加强对手术室、ICU病房、产房的空气监测,对不合格的立即查找原因,并持续改进。对空气的消毒除采用常规消毒方法外,应加强通风,减少空气中的微粒,减少因空气污染而感染的机率。

3.2 重视供应室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监测

清洗工作是监测的重点,物品清洗合格与否是关系到消毒灭菌成功的关键。因此充分发挥供应室的作用,把一切应归供应室处理的医疗用品全部归供应室处理,供应室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减少各使用科室的不规范清洗。

3.3 加强监控,做好各类工作人员手的管理

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经手传播比空气传播更具危害性[3],而所有的医疗护理操作均由医护人员的双手完成,因此医务人员手的卫生是监控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最简单、最廉价、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每诊疗一个病人就洗手一次,因而我们推广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手部。同时为保证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能正确的洗手,要求所有新参加工作的医务人员进入临床工作前必须学会和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并采取不定期、不通知的抽查,做手的细菌监测,有效地预防了感染。

3.4 加强医院消毒隔离的管理与监测

消毒隔离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应重视消毒隔离的各个环节,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时均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如外科换药、导尿、抽血、注射、输血等。尽可能减少有创性检查治疗的频度,尽量减少各种插管的放置时间,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5 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

抗菌药物的滥用是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存在的通病,我国每年因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经济损失达百亿元以上[4]。因此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的内容之一。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主要从抗菌药物的预防性用药入手,制定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对单纯的病毒感染,一般不宜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临床确定用药前应尽早采集标本,鉴定致病菌和做药敏试验,根据其结果选用最敏感的药物。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否有成效,医院领导的重视是前提条件,医务人员的认同是基础,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工作是关键。

【参考文献】

任丽娟,宋暖,秦平,等.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1):1261-1263.

朱士俊.医院感染管理与持续质量改进[J].中国医院,2006,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