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士实习个人总结范例6篇

icu护士实习个人总结

icu护士实习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 培训

ICU在危重患者急救中的特殊性要求ICU专科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重症监护专业理论知识及熟练的监护技术。心律失常为ICU危重症患者的常见表现,也是重症监护的主要项目之一[1]。ICU护士监护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危,及时识别和发现危险心律失常,可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院在2011年承担广西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中,对学员进行了心律失常识别能力的系统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广西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2期共121名学员,来自广西各级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05名(86.78%),二级医院16名(13.22%);综合ICU 74名(61.16%),专科ICU 47名(38.84%);年龄21~42岁,平均(28.60±4.06)岁;从事护理工作年限2~24年,平均(7.67±4.72)年;在ICU工作年限5年19名(17.70%);职称:护士37名(30.58%),护师67名(55.38%),主管护师16名(13.22%),副主任护师1名(0.82%);最后学历:本科以上54(44.63%)名,大专63(52.07%)名,中专4(3.31%)名。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及内容 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采取全脱产培训方式,培训时间为3个月,第1个月为集中重症监护理论知识学习,第2~3个月到实习基地进行临床实践。在第1个月重症监护理论知识培训中,对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心电图基础知识、正常心电图和异常心电图的分析、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的识别等,共安排18学时,其中理论课8学时、实践课10学时。实践内容采取分小组教学,应用心电图教学软件及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模拟教学软件分组上机练习,同时自行编制心律失常心电图图谱让每位学员课后进行分析练习,上交课后作业。

1.2.2 培训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ICU护士心电监护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调查问卷。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1)学员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工作年限、ICU工作年限、医院等级、工作科室、学历、职称;(2)接受ICU专科知识培训情况;(3)学习心律失常识别最大的困难;(4)系统培训对自身识别心律失常能力提高情况;(5)对培训教学的满意率等。

ICU护士心电监护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调查问卷在结合文献资料、临床实践需要基础上,从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模拟教学软件中选取图型10幅,每幅图判断正确计1分,判断错误不计分,总共1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越高。

3 讨论

3.1 ICU护士进行心电监护心律失常识别系统培训的必要性 ICU是对危重患者实施全程监护和救治的场所,心电监护是ICU护士观察病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及时发现、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对致命性心律失常进行有效的处理,减低心律失常猝死率。未经培训的临床护士几乎都不能识别心电监护波形[2]。成守珍等[3]对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调查数据显示,ICU专科护士曾接受过培训的占69.1%,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培训仅占37.6%,培训方式以科室为主,24.7%护士参加的是零散的培训,而且有2.4%的护士以自学为主。在本研究中,占85.1%的ICU护士未接受过ICU专科知识培训,培训前对心律失常识别正确得分仅为(3.21±1.99)分,说明ICU护士在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上存在不足,这势必影响工作中对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的判断。乔安花等[4]的调查则对获ICU资格认证护士的胜任力较满意,但在临床科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急危重症监护知识方面有待加强。徐洁慧[5]提出ICU护士对抢救知识和技能、危重患者监护知识和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3个方面的培训需求较为迫切,可作为培训内容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对ICU护士进行专业培训时,加强对心律失常识别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3.2 系统培训后ICU护士对心律失常识别能力明显提高 ICU护士都具有心电监护的临床经验,对心律失常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心内科的护士以及中级职称的护士能正确识别心律失常的比例低于60%[6]。本研究表1显示,培训前ICU专科护士对心律失常的类型识别存在不足,对常见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正确识别率较高,分别为84.3%、58.7%,其他的心律失常类型识别正确率均不到60%;其中窦性停搏、室性逸搏心律、交界性逸搏心律识别正确率不到10%,主要是这些心律失常相对少见,ICU护士缺乏相关心电图知识而影响对心律失常的识别。系统培训后,学员对心律失常识别正确得分由培训前的(3.21±1.99)分提高到培训后的(9.19±1.31)分,且10个条目回答的正确率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培训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培训效果 要使ICU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的正确识别,教学方法与手段非常重要。心律失常需要记忆内容较多,抽象,涉及的相关知识多,给教学带来很多困难。本研究调查显示占37.2%的ICU护士认为学习心律失常识别最大的困难是基础差、难度大,62.8%认为是缺乏学习技巧和经验。因此,培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讲课技巧。培训重点应放在提高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识别的临床应用。在本院举办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中,授课教师采用多媒体心电图教学软件及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模拟教学软件对学员进行培训,先由教师讲解心电监护各种心律失常判断要点及技巧,再由学员在计算机上反复自行练习,并在练习中进行自我考核和随机考核,结合课后的心律失常图谱分析练习,使ICU护士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对心电监护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培训的方法及教学手段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学员对教师的授课满意率为97.5%。

总之,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内容应重视危重患者监护技术的系统培训,以提高ICU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满足ICU临床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伟英,沈秀群.实用重症监护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868-870.

[2]高菊梅,纪炜,韩智,等.心电监护波形识别技术临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71-72.

[3]成守珍,彭刚艺,刘华平,等.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培训现状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9):3041-3044.

[4]乔安花,席淑华.ICU护士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194-1196.

[5]徐洁慧.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培训需求量调查研究[J].上海护理,2011,11(6):9-11.

[6]李桂芬.基层护士对心律失常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3):214.

icu护士实习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ICU护士,护士人文执业能力,人文关怀

体验式教学是学习者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反思、讨论、总结、分享,从所学知识中获得新感知,产生新情感及行为,并将其应用在实践活动中,以指导后续行为的过程,它包括体验实施、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主动实践4个环节。目前,医院教学培训多集中在专科实践训练中,关于人文关怀、人文执业培训的报道鲜见。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是护士在人文知识运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技巧,区别于临床治疗护理技能,是护士人文素养的外在体现[1]。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患者多处于卧床不能言语状态,沟通能力低,护士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关怀效能偏低,人文执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2]。研究显示,ICU护士需要通过培训来增强护理技能与关怀技巧[3]。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在层级培训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立体验式学习方案,运用在ICU护士人文执业能力的培训中,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0月~12月珠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19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急诊ICU和综合ICU为试验组(98人),内科ICU、外科ICU、新生儿科ICU为对照组(93人)。纳入标准: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在岗在业;在ICU连续工作6个月及以上;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在院进修人员;病事假超过1个月的护士;其他不能全程参与的人员。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学习周期3个月,学习主题5个,按院内培训计划,参加层级培训和院内人文关怀相关课程及活动。试验组以“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概念框架[4]作为理论模型,学习心理调适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人文关怀实践能力、伦理与法律实践能力5个维度主题,设定各学习主题的重点内容,引导其在特定情境中识别患者所需的关怀内容,促使其在工作中理性思考,从而增强其对人文执业的理解能力。培训周期为3个月,培训形式分为理论学习和情境体验学习两部分。每次时间40分钟~60分钟,授课者采用问题引导或案例引导两种方式,授课者在课程前会将问题或案例发放在微信群中,让学习者预习,授课者在课堂中会引导大家思考,并解答大家的疑问。见表1。授课者以各理论主题为基础,按照学习重点,以ICU的真实案例为脚本,设计情境。护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8人~10人,护士通过情境模拟及角色扮演,思考问题及处理方式。情境模拟时,授课者会在旁观察、记录,结束时予以点评。见表2。在理论学习和情境体验过程时,建立微信群,将学习方案提前,护士可以提前预习并思考相关内容,设网上咨询答疑环节,护士可以随时在微信群中交流所得经验。每个主题结束,研究者会以问卷星形式发放学习质量报告表让每位学习者填写。

1.3评价工具

1.3.1护士人文执业能力量表由颜海萍[1]以华生的人性照护理论为理论基础编制,适用于临床护士人文执业能力的评价,包括人文关怀实践能力(10个条目)、心理调适能力(4个条目)、人际沟通能力(6个条目)、自我管理能力(3个条目)、伦理与法律实践能力(3个条目)5个维度,共26个条目,问卷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分~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量表总分26分~13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士人文执业能力越好。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Alpha为0.913,效度指数为0.908。本研究利用此量表来评价ICU护士人文执业能力。1.3.2学习质量报告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4个方面,共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分~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适用、不适用、一般、比较适用、非常适用。

1.4资料收集与统计学方法

采用《护士人文执业能力量表》测评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每个主题后发放学习质量报告表,监测学习质量。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资料采用频数和率描述,应用卡方检验分析;量表得分、学习质量报告表计分等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分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2.1一般资料描述

本研究纳入191人全程参与研究,对照组93人,试验组98人。参与培训的护士年龄在18岁~49岁,平均年龄为(28.02±6.18)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3。

2.2护士人文执业能力得分比较

学习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士进行“护士人文执业能力”的测评,结果显示:试验组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总均分及人文关怀实践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学习质量评价情况

2.3.1总体情况不同学习主题下,试验组护士学习质量总分优于对照组,且学习各环节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见表5~表6。2.3.2护士反应体验式学习效果较好第一,人文执业概念及行为更清晰。护士在报告表中提到:人文执业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具象化分解为常见的核心能力,目标更明确,能体会到其内涵。第二,更能引发共情心理。护士在报告表中提到:“每一个主题都会设置引导式问题,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受此启发,更能发现临床问题,引发共情心理。之前工作中知道要实行人文关怀,但是不知如何下手,通过体验式培训,能够找到突破点。”

3讨论

3.1体验式教学能提升ICU护士人文执业能力

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是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除治疗性护理服务外,还需为患者提供精神和情感照护服务。研究显示,医护人员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能提升患者医从性与满意度,同时提升医护人员的执业幸福感[4]。人文关怀是ICU护理教育和管理的必要元素,必须加入同理心、人文关怀等教学内容,以培养护士的关怀能力。学习者在体验式教学中,通过角色进入、观点采择、换位思考、反思评价等过程实现角色转换,达到认知与情感上的共情,最终促使自身形成相应的实践行为。护士对患者产生共情行为,就能真切体会到患者的痛苦与悲伤,从而产生符合患者需求的关怀行为[5-6]。ICU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使护士主要精力集中在治疗和护理操作上,缺乏与患者或家属的有效沟通[7]。本次学习将抽象的人文概念分解为5个具体的学习项目,根据每个主题的特征性,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人文理念在临床护理行为中的表达。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便于护士理解人文执业内涵,也促使护士有目的地去思考如何体现人文执业内涵。国外研究显示,ICU在开展人文关怀疗法时,需要对护士进行特定情境的护理培训,以达到执业过程中的精准关怀[8]。因此,体验式教学对抽象性学习内容是可以提升学习效果的。

3.2体验式教学能提升护士关怀素养

研究显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是患者自身的素质和意识问题,另一方面医护人员自身在沟通、情绪管理等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会加速患者愤怒情绪的产生。本研究中,护士人文关怀实践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均有所提升,分析如下:(1)人文关怀实践能力倾向于临床工作中关怀行为的体验和表达,护士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去感知患者的情绪及舒适程度,有效的感知能影响护理行为的表达。(2)沟通能力是指护士采取合适的方式有效表达观点并使对方准确理解的能力。ICU的特殊环境要求护士经常使用非语言沟通方式与患者沟通。护士主动放慢速度,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患者沟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3)心理调适能力是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保证自身和患者健康心理状态的能力。ICU护士需要时刻保持同理心,感受患者的不舒适,并不断缓解患者的焦虑,这对自身的精力也是一种消耗。何种工作模式能增加ICU护士的心理弹性,也是护理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倡导的“组团式合作”模式受到大家的认可。综上,在体验式教学中,护士亲身经历并不断反思,对人文素养的提升是有效的。

4结语

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概念抽象,护士在理解学习过程中相对困难。本研究将概念分解成不同主题,并且在情境模拟中予以思考提示,能促进护士深入理解其内涵,同时也引导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寻求人文关怀行为的表达方式。在本研究中,两组学习者自我管理能力、伦理与法律实践能力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如下:(1)自我管理能力强调了工作之余的继续教育提升,护士缺乏对自身的长期规划;(2)伦理与法律是医院一直重点强调的职业规范,耳熟能详,学习过程中体会不深刻。此外,部分护士反映此次学习内容可操作性强,但是内涵深度不足,因此下一步将在学习内容的深度及评价方法中做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颜海萍.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测评工具的构建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6.

[2]杨宝义,汪蓉,李亚玲,等.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资本和人文执业能力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6):1-4.

[3]LIMBUS,KONGSUWANW,YODCHAIK.Livedexperiencesofintensivecarenursesincaringforcriticallyillpatients[J].NursCritCare,2019,24(1):9-14.

[4]张静,朱琳.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7,30(8):44-46.

[5]刘蔚,付瑶,罗樱樱,等.情境模拟训练在提高医学生共情能力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与哲学,2021,42(3):56-59.

[6]邓文华,胡蓉.心灵哲学的医学人文关怀:共情说的回归[J].医学与哲学,2017,38(11A):36-40.

[7]杨海兰,宋长青.治疗性沟通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S1):159-160.

icu护士实习个人总结范文3

ICU是一个危重病人密集,病情多变的场所,集中了医院的先进仪器设备和多种急救技术,是体现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场所,因此要求ICU由高素质的医护人员与之相配备,对ICU护士的慎独精神的要求也摆在了首位,“慎独”辞海中解释,在一个人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所以“君子”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的,在别人听不见的情况下总是十分警惕的,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出人的灵魂。 “慎独”俗指一个人在独处无人监控的情况下自觉坚持道德观念,谨慎遵守道德原则。

1 目前造成护士 “慎独”精神差的原因

1.1 护士学校的生源素质存在问题,如今在临床工作的大部分护士仍然是中专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自我要求和自我学习能力差,也就不太在意个人素质的提高

1.2 学校的课时设置存在问题,学校重视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的护理专业知识,在人文、伦理、道德、个人修养培养方面设置的课时不够,因而缺乏职业道德培养。

1.3 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床护比不达标,因为目前我国各地医院普遍存在护士配制不足,特别时ICU护士,工作量大 ,面对所有危重病人针对一些护理工作,很难按规章制度去完成。

2 慎独在ICU工作中的重要性

2.1 ICU护理工作的特点:ICU是一个全封闭的护理场所,病人病情复杂,瞬息之间就有可能发生恶化,处于该环境下,ICU护士的言行举止,各项操作缺乏来自外界或病人的有效干预和监督,另外,ICU 护理工作复杂,抢救多,白班频繁,护士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护士易产生紧张厌烦等不良情绪。如没有良好的素质修养,一方面护士工作表现为缺乏主动性,在应付完规定的工作量外无所事事,一方面护士产生无所谓心态,认为ICU关起门来做事,马虎一点也无人发觉,这种心态易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护理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自觉的道德观念即慎独修养发挥作用。

2.2 慎独在病情检测方面的重要性,ICU病人的病情重,复杂多变,最初的有效抢救科深刻影响疾病的转归,所以思想上应高度集中,严密观察及时收集信息 ,决不能待慢而延误抢救时机,ICU护士对监测资料的收集和细致分析是时疾病突变讯速准确判断,是ICU护士慎独精神重要体现

2.3 护理工作可高层次发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士必须具备慎独精神具有良好的慎独精神,有利于将护理工作做到‘精神到位’在ICU中很多弹性工作的完成完全取决于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良好的慎独精神,如ICU病人的试管插管,胃管等管道

3 如何培养护士“慎独精神”

3.1 护士学校在选择学生时要有一个道德品质的评价,在课时的设置上,要增加职业道德、人文、社会伦理方面的课时,加强护士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新进医院的年轻 护士要有道德品质相关内容的培养计划。

3.2 加强医德修养,树立正确观念培养荣誉感,要想成为一名具有良好慎独素质的护士,应加强医德修养,自觉学习医务人员医德,伦理学,社会学等知识,时刻以医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以南丁格尔为榜样,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来获取自身的成熟感,赢得社会的尊重,护士尚需自觉维护ICU护士的高素质形象,严于律己,立足本职工作,起模范带头作用。

3.3 进行技术培训,培养自身能力。慎独意识的前提是个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要利用多形式的学习机会,如外出进修,科室定期业务学习,个人自学,经验总结来获取深化的理论基础,完善重症监护体系的内容,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及进行应急措施的训练,只有技术提高才能处惊不变,治疗准确,护理到位,为慎独修养营造坚实的底蕴。

icu护士实习个人总结范文4

ICU是病区重病人的集中地方,呼吸科监护室的病人除具有病情重外,还有老年患者居多,病情变化快而复杂,因此,对老师和护生在ICU的工作要求更高,与普通病房相比要求护生要动作快,反应快,还要更加细心与耐心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带教中着重以下方法,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带教对象 进入ICU实习的护生,均为重庆各医院参加ICU学习班的护士共30名,实习时间均为12周。

1.2 方法

1.2.1 带教教员必备的条件 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带教质量和实习效果,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1]。要求带教老师加强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本专业的医疗水平,不断丰富完善自己。还要具备实际工作能力、教学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我们在选择带教教员时要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在ICU工作三年以上的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为带教教员。

1.2.2 由教学组长对全体护生进行科室介绍,了解本科ICU相关规章制度及对ICU特殊环境的要求 根据实习大纲要求,要在进入ICU时中使护生先对ICU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这样的环境不会产生恐惧感,使其以后的实习过程中更容易融入科室中。

1.2.3 制定带教计划 根据各医院护士的学习任务以及要求,与护生共同制定以此相适应的带有个性化的带教计划。

1.2.4 采取一对一带教 在ICU中的特殊环境,制订明确的带教职责和目标式教学,把12周分成三个学习单元,由易到难逐步完成,示范本周基础护理及专科相关操作项目,每周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和护生共同总结一周内容,查看护生的接受能力。

1.2.5 带教方法 可采用不同的带教方式,根据每周安排的内容不同采取的带教方式也不同,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带教,怎样的方法能使护生接受就采用什么方法,这样才能使护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在实习中学习到更多。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1.2.6 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通过对临床上一些医疗纠纷的分析,提高护生的法律意识,用法律观念规范护生行为,使其懂得护理专业是高风险的职业,既要使患者得到实惠,又要使我们的行为得到法律的保护[2]。使护士在实习时明确护理操作中的法律责任,时刻以患者的安全为重,保护患者的安全,同时树立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1.2.7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对护生进行逐步教育,要做到放手不放眼 护生应有自己的笔记本把带教过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记录,也记录实习期间的学习收获,带教老师再根据计划出科时对护生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来了解护生的实习情况。1.2.8 出科考核 实习结束后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简易呼吸器、呼吸机流程操作,专科理论知识,并完成一份完整的危重病人护理病历书写。将考核成绩保留科室带教本上,由带教老师对所带护生给予实习结束评语,记录于带教本上。

2 结果

带教效果反馈由护理部、带教科室、学校及实习生共同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及时反馈。通过问卷学生对自身工作能力的满意度、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工作能力评价。了解护生对实习目标计划的制定及实施效果满意度,通过调查结果,护生认为达到了实习目标的计划及对实习目标计划内容满意,通过对30名护生的带教意见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均在95%以上。

3 讨论

在新一代护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临床带教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护理学的发展,临床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ICU是培养能力强护生的场所之一,所以在带教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表浅的知识,在专科实习中应制定实习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做好带教工作要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做到有真才实学,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护理人才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icu护士实习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ICU护士;护理工作;压力源;应对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44例ICU护士,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4.67±5.67)岁,文化程度最高大学本科,4例有本科文凭,占9.1%,18例有大专文凭,占40.9%,22例为中专文凭,占50%。所调查的护士职称为:2例为主管护师,占4.5%,20例为护师,占45.5%,22例为护士,占50%,所从事监护室工作的年限1~16年,平均为(3.82±0.54)年。

1.2方法 随机抽取临床护士,采用走访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要求被调查者在15~20min内完成问卷的填写。本次共发放问卷44份,收回44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有效问卷42份,有效回收率95.2%。

1.3统计方法 问卷回收后采用百分比统计方法。计算各种压力源占被调查护理人员的百分比,寻找出护理人员常见的压力源。

2结果

通过临床护理人员常见压力源调查,找出护理人员常见的压力源种类,评价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程度。此次压力源调查表,共设计了20项压力源,每项压力设计是或否两个判断标准,按此评判标准,计算出每项总人数及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见表1。

3讨论

从表1看出,我院ICU护理人员中有71.6%的护理人员认为存在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3.1工作环境的特殊性 ICU患者具有病情重、变化快,相对病死率较高,时常面对频死患者的不良刺激及 种医疗仪器的噪音污染,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

3.2护理工作的高风险 ICU是一个全封闭、全方位、高质量的精细护理场所,患者病情危重,护理工作责任重,风险大。

3.3护理工作负荷过重 ICU护士除需要具有多专科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外,还要熟练掌握各种医疗监护仪器的使用及临床监护参数的分析。目前,医院护理人员编制少,ICU护理任务重,抢救多,非护理性的工作较多,导致护士必须承担较重的体力负荷。

3.4护士的个人价值观与现实冲突 受传统观念影响,长期以来"医尊护卑"的观念和偏见依然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里,令护士们感到职业前景暗淡。而且普遍护士的待遇低,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

3.5心里学知识缺乏 ICU收治患者病种多而且病情复杂,要求护士不但具有广博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ICU的仪器复杂并不断更新,要求护士及时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不断更新知识。因此,ICU护士往往存在对自身的不满足,由此逐渐产生压力。

3.6人际关系冲突 护士在工作中建立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护护、医护之间处理意见发生矛盾,不能相互尊重和很好地配合。特别是医生有时对护士的不尊重,使得护士的心理造成压抑。

4应对方式

4.1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压力

4.1.1增加ICU人员的编制给予人力资源的倾斜,适当增加ICU的护士人数,减轻工作负担。

4.1.2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管理者应尽量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节假日及患者较少时可试行弹性排班,适当安排轮休。

4.1.3提高ICU护士的适应能力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心理学健康知识或对护士进行心理指导,使其学会压力的应对技巧。

4.2严格岗位选人ICU的特点决定了护理任务是繁重而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所以进入ICU前,护士都要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才能胜任ICU的护理工作。

4.3提高护士地位及实现自我价值,增加对ICU护士的关心及理解管理者应对护理工作者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加护士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4.4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沟通技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icu护士实习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ICU;护生;睡眠;焦虑

ICU,又称重症监护病房,是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监测、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医疗场所。ICU患者病情重,经常面临各种突发事件、面对患者死亡等。工作强度大,护生由于年龄偏小,接触临床时间短,在面对突发事件、压力时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发生睡眠障碍。为了解ICU护生睡眠状况,本研究对护生在ICU实习期间的睡眠状况做了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医院ICU实习的158名护生。实习时间在1个月以上。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为146份,有效率为92.4%。其中:年龄≤22岁的28人(19.2%),23~25岁的96人(65.8%),≥25岁的22人(15.1%);男生23人(15.7%),女生123人(84.2%);大专18人(12.3%),本科及以上128人(87.7%);独生子女67人(45.9%),非独生子女79人(54.1%);学生来源:城市59人(40.4%),农村87人(59.6%)。

1.2调查工具 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该量表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执行主编李建明[1]教授编制,并在全国协作组制定出中国常模(标准)。可用来研究不同群体的睡眠[2]。该量表共有10个项目,包括睡眠不足,睡眠质量,觉醒不足,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多梦夜惊,服药情况,失眠后反应。每个项目分5等级评分(1~5)。评分越高说明睡眠问题越严重。SRSS因子分(项目分≥3分)、总分≥23分,表现为高分特征。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以百分比、均数、标准差描述)、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ICU护生睡眠状况阳性筛查率 140名ICU护生中,睡眠状况阳性(总分≥23分,因子分≥3分)人数为79人,阳性率为56.4%。各因子阳性人数最多的为睡眠不足(75.2%),其次为睡眠时间(67.9%)、睡眠质量(65.4%)、失眠后反应(63.7%)。

2.2 ICU护生睡眠状况与常模的比较如表1所示。

结果显示,ICU护生在SRSS总分、睡眠不足、睡眠质量、觉醒不足、睡眠时间、入睡困难、早醒因子上的得分与常模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

2.3 ICU护生睡眠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将ICU护生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学历、独生子女、学生来源)与SRSS总分进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本次研究发现性别(t=-3.156,P

3 讨论

3.1 ICU护生的睡眠状况 本次调查发现,56.4%的ICU护生有睡眠问题。其阳性率高于国内学者对医学生[3,4]、护理专业学生[5,6]的睡眠状况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说明ICU护生的睡眠状况比一般医学生、护理专业学生睡眠状况差。ICU护生的SRSS总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说明ICU护生的睡眠质量比普通人群差。由此可见,ICU护生的睡眠状态不容乐观。护理工作需要频繁的倒班,护生实习时间短,对倒班可能不太适应,再加上夜班又不能休息,所以ICU护生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Labyak S研究发现,频繁的倒班者容易出现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品质不良、疲倦、压力和物质滥用等情形[7]。此外,李贞、黄琳等研究发现护士睡眠质量与日夜班的频繁改变、业余学习压力和科室压力呈显著正相关[8,9]。ICU对实习护生的要求比一般科室高。临床上ICU护生除了要全面掌握理论知识,操作技术较好以外,还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应变能力,观察能力等,ICU实习护生的学习压力亦很大。所以ICU护生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3.2 ICU护生睡眠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发现,性别对睡眠质量有影响。然而,这一结果目前尚无定论。国内学者冯国双[10]、王小丹[11]研究发现,性别对睡眠质量有显著影响,与本次调查结果相符。国外学者Voderholzer UU等[12]研究发现,性别对睡眠质量并无影响,与本次调查结果不符。可能是由于调查对象不同有关。笔者研究发现,男生在睡眠不足、睡眠质量、早醒、多梦夜惊、失眠后反应五个方面要好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和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女生在面对学习压力、工作应激时,比较敏感,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惊慌等问题,进而会影响睡眠,导致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容易早醒,多梦、夜惊,失眠后心情烦躁,严重者会发生身心疾病。

4 结论

ICU护生的睡眠问题比较突出,显著高于常模、医学生、护理专业学生,且女生的睡眠问题相对更严重,这一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学校护理专业老师在实习前应对ICU的实习环境做针对性的宣教。临床带教老师、护理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ICU护生的睡眠质量问题,对护生做好积极的引导,让护生尽快适应ICU的工作环境。在面对压力、应激时采取积极有效地应对,防止产生不良情绪,以达到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事故发生的目的。对严重睡眠问题者,进行心理疏导,保证护生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建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3):354-355.

[2]李建明,陈晶,尹素凤,等.不同职业、性别正常人睡眠状况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5):596.

[3]杨秀珍,陈景武,冯国双.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5,27(2):100-102.

[4]刘建安,苏晓梅,静进,等.临床医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Chin J Nerv Ment Dis,2004,1(30):36.

[5]陈悦姝,周东祥,刘可,等.本科护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7,14(3):80-83.

[6]张胜男,田迎春,安力彬.本科护生睡眠障碍与焦虑症状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7):918-919.

[7]Labyak S,Lava S,Turek F,etal.Effects of shiftwork on sleep and menstrual function in nurses[J].Health Care for Women International,2002,23(6-7):703-714.

[8]李贞,冯桂英,钟慧珍.护士失眠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2,1(2):55-57.

[9]黄琳,潘敬菊,罗韵文,等.临床护士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15):57.

[10]冯国双,陈景武,杨秀珍.某医学院校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5):328-331.

上一篇核电池

下一篇环保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