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体能自我总结范例6篇

德智体能自我总结

德智体能自我总结范文1

[关键词]冯契;天人合一;智慧说

[中图分类号]B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4-0037-04

李伏清(1981-),女,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湘学、中国哲学。(湖南湘潭 411105)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冯契的‘智慧’说研究”(项目编号:06BZX039)的阶段性成果。

人作为存在,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是“在世界之中的存在”(In-der-Welt-sein)。这一“存在”体现了人和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包含两种:一是主客关系,为外在的“之中”的关系,即主、客式认识关系;二是“此在和世界”的关系,即“在之中”,人“融身”、“依寓”于世界之中,世界是由于人的“在此”而对人揭示、展现自己。我们借鉴海氏的这一理论,把天人关系分述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占主流的“原始的天人合一”(有着强烈的道德意义)、主客二分式的天人分离(在中国表现为科玄之争)、当代超越主客二分式的“天人合一”观三个阶段,把“在之中”的意义阐发为第三阶段的“天人合一”观,而冯契的智慧说正是这一“天人合一”观的典范。

冯契曾经指出:“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智慧,也是其追求的最高理想和境界。作为建立在对哲学史的总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智慧说,自然也以之为主题,对传统天人关系说进行重新审视。冯契既区分了天人合一观中的两个不同原则:天道原则和人道原则,也具体分析了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观“为学”和“为道”两条不同的路线及其态度。但在中国哲学史上,无论是何种天人合一说,我们总称为“原始的天人合一”说,其理由在于缺乏主客二分的观点。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老庄提倡“夷”、“希”、“微”之“道”,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主张通过“坐忘”、“心斋”、“玄览”而达到“若愚”、“若昏”之婴儿般的“玄德”境界。其“天人合一”观非“主客二分”式思想,这点毋庸置疑。但也许有人质疑,难道张载《正蒙·大心篇》中“见闻之知”和“德性之知”的区分也没有涉及主客二分吗?的确,张载认为“见闻之知,乃物交而知,非德性所知”,“见闻梏其心”,叫“心为有外”,“有外之心”,即在心或主体之外尚有客体的存在。而“有外之心”却不足以“合天心”,不能“体天下之物”,也就不能达到“天人合一”。因此,只有破除“闻见”所“梏”,“大其心”才能达到“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合天心”的境界,即为“德性所知”(因此,德性之知并非知识)。张载明确指出“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高于“见闻之知”。以此推理,“天人合一”也就凌驾于主客二分之上了,道德高于知识。而道德原则正是自先秦儒家以来天人合一说的主流,孔子“仁”学中有“为学”和“为道”两条线。荀子对墨家思想的发挥,继承了“为学”路线,其思想有较多的认识论和逻辑理论,对先秦哲学作了总结。但其天人合一观终究没有脱离道德伦理的窠臼。而从孟子“四端”说到董仲舒等人将孔孟“天人合一”观发挥为神学目的论的天人感应式天命论,发展到宋明时期的心性天人合一观,无不彰显儒家“为道”中的道德原则。程朱“理在气先”,“天命之谓性”,性即理,纲常道德之理神化为天,源于天命,奠定了纲常之理的形而上的地位,也表达了持敬致知之涵养功夫,实现“与理为一”的境界,即形而下之人体现形而上之理、人遵循理、理体现于人的天人合一境界,其知行观无疑统摄在存天理灭人欲、以天理压人欲的道德原则中。尽管形而上之理与形而下之气之区分暗含主客二分的思想,但尚未达到西方近代哲学中主客二分的水平,不仅在认知领域存在主体性原则的缺乏,即使于道德领域也是反人道的。

王夫之反对传统形而上学,反对以天理灭人欲、片面注重人伦道德,主张重视个性、人欲,重视自然科学知识,提出了“能(主体的认识作用)所(被认识的客体)”的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主客二分的主张。他还建构了一套较详细的认识论体系,如“即事穷理”,反对“立理以限事”,从知行观的角度批评了朱熹的知先行后说和王阳明道德性知行合一说中“以知为行”、“销行归知”的思想。这些主张都有利于主客二分、主体性的建立和科学精神的推广。

尽管王夫之、戴震等人的天人关系思想中存在着某种主客二分的萌芽,为近现代哲学向主体性和科学精神的召唤提供了理论根基,但萌芽并不等于呈现,主客二分在西方哲学几百年的历史还需以浓缩的形式活跃于中国哲学的舞台,这也是中国哲学发展认识论的逻辑的必然。胡适、冯友兰、金岳霖等是这一时代潮流的代表。而冯契站在前贤的肩膀上,在“实践”观的引进下,把天人关系发挥到了一个新的平台。

冯契的“智慧说”把天人关系引申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主客二分式的对立最直接地表现为知识和智慧、科学和哲学的对立,表现为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对峙。

德智体能自我总结范文2

以民促官积极在“美国后院”打开缺口

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地处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国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耐心等待、多做工作、广交朋友、以民促官”和“细水常流、稳步前进”的工作方针。自1950年起的20多年中,会见了150多批来华访问的拉美国家的客人,其中智利客人为数较多。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智利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聂鲁达、画家万徒勒里、社会活动家阿连德和贝德雷加尔等先后访华,均受到主席和总理的亲切会见。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中国的“全天候”的终身朋友,对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1952年10月1日,成立了拉美第一个对华友好组织“智利――中国文化协会”。1952年10月23日中国进出口总公司同来中国出席亚太地区和平会议的智利代表达麦斯蒂签订了从智利进口铜和硝石的贸易协定。这是新中国同拉美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贸易协定。对此十分重视。他在接见达麦斯蒂时表示,为了加强中智贸易关系,“中国在智利可能设立一个公司性质的机构,智利也可以在中国设立同样的机构”。当达麦斯蒂谈到智利当选总统伊巴涅斯想同中国建立外交及贸易关系时,表示中国也有同样的愿望,并介绍了我国的建交原则。他还表示,中智关系不同于中英关系(当时因英方拒绝我国建交原则,中英建交谈判而搁浅),建交程序也不同于英国。中智双方都在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是互相同情的,两国关系可以在短期内建立起来。是想推动中智建交,在“美国后院”打开一个缺口,扩大我国影响,带动整个中拉关系的发展。虽然由于美国的阻挠,上述贸易协定未能得到执行,当时两国也未能建交,但的谈话对以后中智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根据的指示,我国也先后派出了一些文化和经贸代表团到智利访问,“以民促官”。重要的有:1953年6月,李一氓率领的中国文化代表团,参加了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的第一届拉丁美洲大陆文化工作者大会后,对智利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访问拉美的代表团。1954年7月,以赵毅敏为团长、肖三和艾青为团员的中国文化代表团访智,出席了聂鲁达50寿辰的庆祝活动。1956年8月,以楚图南为首的中国民间艺术团对智利进行了访问演出。195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团访智。1958年8月中国杂技团对智利进行了访问演出。1959年5月和11月,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和工会代表团先后访智。同年,智利前副总统兼国会主席德尔佩德雷加尔应邀访华,与中国进出口公司签订硝石和茶叶易货合同,并向中国外贸部官员提出,希望中方派代表常驻智利,中方表示同意。1961年5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主席南汉宸率团访智,双方商定于1961年10月中国在智利建立商务新闻办公室,李延年任主任。1964年,我国在智利举办了经济贸易展览会,参观人数达46万人之多,占当时圣地亚哥人口的四分之一,影响很大。1965年6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在圣地亚哥设立了半官方的商务代表处,以代替商务新闻办公室,林平任代表。从而实现了在1952年对达麦斯蒂提出的“中国可能在智利设立一个公司性质的机构”的设想。

阿连德大选获胜中智迅速建交

1970年10月,智利举行大选,由社会党、共产党和激进党等六个左派政党组成的人民团结阵线推举的总统候选人、社会党领袖阿连德获胜。阿连德曾三次访华,受到的接见,双方进行过亲切友好的谈话,他对十分敬佩。阿连德在大选前就向中方表示,如在大选中获胜,一定同中国建交。得到他当选智利总统的消息时,非常高兴。他说:“古巴是60年代,阿连德是70年代,美国后院不平静了。”他代表中国政府立即发电报给阿连德,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坚决支持智利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掠夺和干涉,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的正义斗争。同时派出以倪志福为团长的中国工人代表团(因两国尚未建交不宜派官方代表)前往参加阿连德总统的就职典礼。

对倪志福去智利访问非常重视,亲自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访智时应注意的问题,代表团回国后的第二天,就召开政治局会议听取汇报。倪志福说,阿连德政府有意尽快同中国建交。立即指示我国驻法国大使黄镇同智利驻法国大使伯恩斯坦进行接触,表明中国也愿意同智利建交。智方起草了一个完全符合我国要求的建交公报,于是双方经过谈判,很快达成协议。黄镇和伯恩斯坦代表各自政府于1970年12月15日在巴黎签署了《建交公报》。《公报》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智利共和国政府,根据互相尊重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对外关系、平等和互惠的原则,决定自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智利政府注意到中国政府的这一声明。智利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智建交公报》后来成为我国同拉美国家建交的一个样板,称为“智利模式”。

于是智利成为南美洲第一个和拉丁美洲第二个(仅次于古巴)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总理高度赞扬阿连德政府不顾内外敌对势力的反对而采取的同我国建交的果敢行动,为拉美国家同中国建交“开了个好头”。可以说,中智建交是在直接关心、推动和指导下实现的。他对中智关系整整20年的精心耕耘,终于开花结果。阿连德政府上台以后,宣布要使智利成为“第一个按照民主的、多元化的和自由的模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反对美国控制、维护国家,同包括苏联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支持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的斗争;对内实行了一些激进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如对美资控制的铜矿国有化,征收了大批本国和外国企业和银行,国家对各主要经济部门均实行控制,实行,征收大庄园主的土地,建立国营农场和合作社,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待遇等。苏联把智利看成“和平过渡”的样板加以宣扬,一时智利成为世界注意的中心。

总理关注智利改革几次进行推心置腹的忠告

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智利革命道路也极为关心。他在接见智利和其他拉美国家朋友时,都注意了解智利情况,针对智利面临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智利革命道路和任务等重大问题,相机做了大量工作。

1971年6月,在接受墨西哥《至上报》社长谢雷尔的采访时表示,如同阿连德总统自己所说,取得政府并不等于取得政权。我们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我们不相信议会道路,因为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国家通过议会选举把外国侵略势力赶走,实现完全独立和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权的。他还认为,一个政权要巩固,没有武装力量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你们拉丁美洲稍微有点进步倾向的政府被的例子不胜枚举。当然,我们希望智利的官兵都是爱国的。

1972年3月,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会见了来访的智利社会党总书记阿尔塔米拉诺,双方就智利革命过程中一些问题,比较深入、坦率地交换意见。谈话持续长达六个小时。参加会见的有外交部长乔冠华、中联部副部长申建和副总参谋长彭绍辉等有关方面的领导人。

首先,针对阿连德要在智利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激思想,诚恳而坦率地指出,革命要分阶段,当前亚非拉人民的革命斗争正处于民族民主革命阶段,不能跳过这个阶段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他说,如果混淆了这两个阶段的任务,就容易混淆两个不同时期的路线和政策,结果使有左倾情绪的人感到不满足,而思想偏右的人感到害怕,不敢参加革命,这样就反而把自己孤立起来了。

其次,在智利朋友谈到要“中立中产阶级”的问题时,表示这个口号值得商榷。他说,在民主革命阶段要联合中产阶级,而不应中立它。因为中产阶级总是带一点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它不能完全脱离同外国的经济联系,只要是他自己经营的,就会有点民族自尊心。还以荣毅仁为例,说明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中国共产党对末代皇采取团结争取的政策。

第三,关于对外资实行国有化的问题,指出,应区别对待。先没收美国资本,其他国家的暂时不动。这样可避免他们同美国联合起来进行破坏,也可使他们努力经营,还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人员。在做法上,可分步骤,逐步没收,也可以分股,例如国家占51%,外资占49%。这样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全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第四,详细介绍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再次强调军队是中心问题。他针对“智利军队有资产阶级民主传统,不干政”的说法,指出世界在变化,拉美在变化,智利也不会原封不动,不仅是外国的侵略势力,就是本国的保守势力,也要利用军队。在这种进步与保守激烈斗争情况下,军队不会不受影响。还以刚发生不久的玻利维亚军事为例,提醒智利朋友要准备两手,要做军队的工作,争取军队站在进步方面。

还强调,马列主义要同本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他说,拉美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定要在拉美的土地上同拉美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否则就是空想的社会主义。智利可以了解苏联十月革命、中国革命以及发生在拉美的古巴革命的经验,但一定要同本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政治路线,选定自己应该走的道路,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上述推心置腹、语重心长的谈话,智利客人听后很受启发,但未能引起阿连德总统的足够重视。

阿连德改革受挫中国尽力予以援助

正如担心的那样,阿连德政府上台后采取的过激的改革措施,虽曾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起初经济也出现了繁荣景象,但好景不长,第二年生产就开始滑坡,出现严重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不满情绪随之增长,威胁着阿连德政权的稳定。

阿连德于1972年访问苏联,争取援助,但收获甚微。尽管当时中国还处于“”造成的混乱时期,为了支援智利,中国还是向阿连德政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1972年6月,中国政府同智利政府签订了经济合作协定,向智利提供了2000万英镑的长期无息贷款。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讲,不是一个小的数字。此外,中国政府还同意向智利增供1500吨猪肉和500吨鸡,并主动提出提前交付1973年合同中规定的3000吨猪肉,以缓解智利人民的生活困难。

1973年l月,阿连德通过我国驻智利大使林平,提出要求增加援助,接着派其外长阿尔梅达来华,同我国进行具体商谈。予以接见,就此交换了意见。双方签署了中智经济技术协定和商品贷款协定。中国政府决定在智利银行中无息存入1000万英镑,供智政府使用。同年2月3日,写信给阿连德总统(由阿尔梅达回国转交),再次就智利革命和建设问题提出了忠告。

在信中说,我们本愿能对智利人民的经济建设做出较大的贡献,但由于我们的经济力量还很有限,同时也肩负着支援越南和印支各国人民斗争和其他地方的国际义务,目前尚处于力不从心的状态,希对此能予以谅解。

说,中智两国同是发展中国家,对于智利现在面临的困难,我们很能理解并给予深切的同情。这种状况从根本上说,是长期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留下的恶果,不少第三世界国家在不同程度上都遇到类似问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发展中国家除了相互帮助外,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也就是说,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如果经济不能立足国内,过多依靠外援,特别是依靠大国的贷款,这是很危险的。在这方面,一些国家有过沉痛的经验教训。

说,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要自主地发展民族独立经济,就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和牺牲。我们的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为了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干涉,赢得自己的独立幸福生活,他们会懂得如何清醒地估计局势,勇于接受面临的挑战。在当前动荡的国际形势下,更要考虑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面,作两手准备,争取好的,准备坏的。总之,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改善人民生活的目标,只有结合现实的条件和可能,有准备、有步骤地进行才能逐步实现。这是我们从中国的亲身经历中得出的一点体会。我们对智利的情况很不了解,但是作为老朋友,出于关切,我愿坦率地同阁下交换看法,仅供彼此参考。

在信中还表示,两年来,智利政府和人民在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反帝反殖、发展民族经济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我们对此表示钦佩。相信智利政府和人民,在阁下的领导下,加强团结,坚持斗争,进行充分的准备,谋而后动,就一定能够克服目前遇到的困难,取得新的胜利,继续前进。最后说,我们为两年来中智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感到高兴。我们今后将竭尽自己的努力,使这种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据说,阿连德读了的信,很受感动,表示完全同意信中的意见和看法。但这时智利局势已急剧恶化,为时已晚。

在上述同智利朋友的谈话和给阿连德的信中,运用马列主义和思想的基本原理,对智利以及亚非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面临的形势,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后,得出的英明的科学论断,均为后来的形势发展变化所证实。

智利发生中国沉稳应对

阿连德政府实行的过激政策,脱离智利实际,导致一系列失误,被国内外敌对势力所利用。不出所料,“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传统”的军队,在美国的支持下,于1973年9月11日发动,了阿连德政府。阿连德本人也以身殉职。后成立的以陆军司令皮诺切特为首的军政府,开始了为期16年半的军事独裁统治。

军政府于1973年9月11日照会我国驻智利大使馆,表示愿意同中国“保持最友好的关系”。后来军政府又不断通过不同的渠道,向中国方面表示希望维持两国正常外交关系。

当时,国际上对智利反映强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个别第三世界国家宣布与智利军政府断绝或中止外交关系,有的实行外交降格,即调回大使保留代办级关系,对进行谴责的更多。但大多数国家仍与军政府保持原有关系。据统计,至1973年10月上旬,与智利建有外交关系的80个国家中,有38个表示承认智利军政府并与之保持外交关系,与军政府断交的有11个国家,其他国家则未表态。

中国政府根据总理倡导制定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地处理了同智利军政府的关系。一方面,于9月14日致电阿连德遗孀,对阿连德总统不幸以身殉职表示哀悼。在唁电中说:“遥悉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不幸以身殉职,至深悲痛。谨向你们表示深切的哀悼和慰问。伟大的阿连德总统生前为了智利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的斗争,以及促进中智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反帝事业,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他的高尚愿望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相信智利人民将从这一沉痛的事件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决定,不急于承认军政府,也不主动与之断交,而与军政府保持一般关系,冷而不断,以进一步了解和观察智利形势的发展,再决定下一步行动。对军政府的照会未予答复,但也没有拒绝。10月中旬,召回了我国驻智利大使,由临时代办主持工作。智利军政府也解除了其驻华大使的职务,任命了临时代办。中方以为智临时代办发放签证的做法,事实上予以同意。这样,中智外交关系得以保持下来。我国决定对智军政府采取“积极稳妥,逐步开展工作,不利操之过急”的工作方针。

1973年12月27日,智利新政府就任命新大使征求中国政府意见。考虑到当时多数国家对智利军政府任命的大使均已表示同意,我国政府也于1974年2月答复对方,表示接受其新任大使。同年7月,我驻智利大使返任,两国关系遂趋于正常。

德智体能自我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人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对于21世纪的人才,掌握英语是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英语是一门必学的主要学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但是这也是一项长期且困难的任务。那如何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呢?我把多元智能理论引入了我的英语课堂,以它为理论指导,设计教学活动,进行阅读教学。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完善后所提出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所有正常人都拥有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在这八种智能方面,人们所拥有的量各不相同,也各有特色。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倡导教师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机会促进他们的发展。如果学生缺少开发智能的机会,不管他具有多大的生理潜能,都不可能促进该智能的发展。因此,我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在八项智能方面特有的优势,利用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智能优势,激发他们阅读英语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团结合作,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理解能。

八种智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了解其不同特点和应用什么方法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一、语言智能组

语言智能是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是人们能有效地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观点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人们之间主要是通过语言互相进行交流的。语言和人们的语言智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和语言变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因此,我们抓住学生特点,设计符合语言智能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的练习,促进英语阅读教学。在阅读课上,我常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导入。例如,在上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第四单元的阅读课时,我就请语言智能组的学生讲述一些野生动物的生活小故事和生存现状来导入文章的讲解。在课文讲解完后,我也会要求这个组的学生讲故事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课文。例如,高一必修2第四单元的阅读课快结束时,我就要求学生讲述主人公DAISY的故事来总结这篇文章。我不仅采取讲故事的方法,也会运用课堂讨论、采访和辩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结果证实这类活动使得学生越来越有兴趣,积极参与课堂,也促进了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逻辑数学智能组

逻辑数学智能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运算和逻辑判断推理进行思维的能力。阅读是指凭借逻辑思维,学生理解文章的活动。如果学生有良好的逻辑数学智能,他们就能理解词、句和篇章,判断文章的中心大意,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够做出合理的推断和结论。在阅读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智能来分析问题,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例如在讲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The United Kingdom的阅读课文的第一段,我就启发学生通过时间来理解The UK的形成过程。在讲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第一单元Great Scientists的阅读课文时,我就启发学生用分析和排序的方法了解科学研究的步骤。总之,把推理法、计算法、分析法及排序法等策略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逻辑数学智能和英语阅读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三、视觉空间智能组

视觉空间智能是指人们能感悟空间、色彩、线条和形状并用视觉手段和空间概念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阅读过程中出现一些概念性的词汇时,我会借助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也会常用图片和视频来导入课文或者辅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重难点。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第三单元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的课文前,我让学生先看了《淘金记》的影片,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更完整的了解,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语言和卓别林的成长。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第三单元A Healthy Life的课文时,我放了许多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健康生活和抽烟的弊端。阅读课型是说明文时,我也会采用网络图、流程图和层次结构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脉络,培养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明白文章的主线,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总之,把图文结合法、图表法、颜色记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策略运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得到训练,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也能提高。

四、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是指人们感悟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并用音乐来表达思想感情。每个中学生都具有音乐的潜能。音乐的节奏、旋律、歌词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们能使学生在倾听中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起相关联想。鲁丽萍老师的研究结论就是听歌会促进输入、内化和习得目的语。唱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音、语法,扩大词汇量,加强语感,了解语言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我有时会结合音乐与阅读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起学生的共鸣,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还能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性。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第五单元Music,学生对于音乐都是喜欢甚至是热爱的。在阅读课文前,我用电脑播放了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请学生用英语说出他们的类型——Classical、Pop、 Rock、Country music等。之后,播放课文中乐队的音乐和视频来引导学生了解和熟悉这个乐队的风格和发展。最后我还请学生登台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整堂课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都很高。总之,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恰当引入音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发展音乐智能,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五、身体运动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是指人们控制身体及用动作和表情表达思想感情和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肢体语言如动作和表情也可以有交流情感和表达思想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肢体语言的运用并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尤其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肢体语言,鼓励学生用多种语言形式(包括肢体语言)来表达看法。另外,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运用口头语言也可以运用手势、眼神、动作和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进行文章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在身体运动智能方面有优势的学生,在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都有优势。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第四单元Body language的课文时,我先通过我的一些肢体动作来引入到Body language的话题,在读完文章后又请身体运动智能较强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课文中所发生肢体语言的情境当堂表演出来。这样,学生不仅更了解了Body language,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深入理解。还有,在上《百万英镑》和《威尼斯商人》这两篇课文时,我运用文章的戏剧性,把班上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文章的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体会情境。这样的活动使得课堂很活跃,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逻辑、细节和作者深层表达的寓意。

六、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指的是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它是八项智能中最重要的一种智能。人在社会上生存离不开人际交往智能,而语言就是为人提供交流交往的方式。因此,英语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英语课堂不仅是师生之间互相影响与互相交流的过程,也是生生之间互相影响与互相交流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交往的环境(如Pair work、 group work,etc.),开展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几乎在每节阅读课上,我会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合作学习,共同阅读,商讨,完成阅读任务,最后全班一起合作,对文章进行深入理解和总结。当然,我有时也会利用游戏法、辩论、竞赛等教学策略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七、自我内省智能

自我内省智能指的是人们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并能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反省,计划并指导他们的人生道路。这种智能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我会在英语阅读课上提出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6第三单元Healthy Life时,我就请学生讨论如下几个问题:怎么对待学习压力,怎么看待抽烟,怎么平衡学习和休闲,怎样过健康的生活?我希望通过这类问题来引起他们的深思,触动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我又设置如下问题:祖父为什么给James写这封信?祖父怎么帮助James来解决问题的?我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自然观察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人们能辨认和分类不同的物体并洞察自然。自然观察智能较强的人在观察、反应力、联想力和嗅觉方面具备优势。人是生活在自然界中。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大自然,在课堂上提供一些与大自然相关的素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Global warming 和 Wildlife这两个单元的课文时,我利用了教材中的标题、图表和图片等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描述,预测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内容,并联系实际情况展开小组讨论。我运用自然观察智能帮助学生分辨近义词和反义词、归纳语法及分析文章的结构,我也采取写观察日记、阅读有关动植物、自然界的文章来发展学生自然观察智能,改善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

总之,老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改进英语阅读教学,让学生全方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才。世间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智能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积极发现学生多元智能的优势,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发展学生的各种智能,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为学生成才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陈莉.幼儿人际智能的发展特征及培养[J].早期教育,2002

(6).

[2]David Lazear.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北

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顾鸣凤.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英语个性化阅读教学[D].上

海师范大学,2012.

[4]何峰.中小学外语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5]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6]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7]鲁丽萍.英语阅读教学与音乐的整介[J].当代教育论坛,2011

(11).

[8]于凤茹.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的英语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

2005.

德智体能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多元智能 英美文学 阅读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更为关注英语学习,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阅读一些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习俗,同时也能够提高学习者本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本文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从人们的智能角度出发,提出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之中,同时就阅读效果的评价提出了三种途径,为英美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和结果环节做出了补充。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1983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智能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人体的智能主要可以分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我观察智能。[1]各种智能彼此相对独立,同时又可以互相组合,使个体体现出不同的智能差异和优势。该理论还认为,人的智能既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又具有可发展性,但是,智能的发展受到个体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影响,因此要想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智能情况,必须充分考虑该个体所处的环境,多元化地对其进行评价。

3.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阅读内容如果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并对效果采用多元评价,那么,具备不同能力或特性的各种类型的阅读者,就会有更好的理解与表现。阅读的各个环节都应当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其中,从多个领域展现阅读者的优势智能,以此来弥补其劣势智能,这样,才能够帮助阅读者扬长避短,发挥潜力。近二十年来,与多元智能理论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得到了较快发展,并有大量著作出版,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许多学校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在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广泛应用,成立了多所多元智能学校。

自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教育学者在心理学研究和课程教学研究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理论视角独特,充实了传统智能观的缺陷,不仅帮助教育者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但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 可以看出虽然该理论在国外己经形成了一定的系统和规模, 取得明显成效, 但与国外的研究相比, 国内在研究深度和质量上还有距离, 研究也多集中在基础教育阶段。

4. 多元智能理论在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中的运用

4.1 通过多种手段达成阅读目标

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有助于开发阅读者的多元能力,应注重发挥阅读者的优势智能,发展其劣势智能,发掘他们的潜势智能,帮助他们达成阅读目标。

在阅读者进行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其采取多种手段来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内涵。阅读者可以采取精读泛读相结合、目的性阅读和欣赏性阅读相结合、快速阅读和理解阅读相结合、跳跃式阅读和递进式阅读相结合等多种手段,帮助自己快速达到阅读目标。

4.2以多种方式呈现阅读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智能组合,这就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手段展示阅读材料,努力开发和利用多种阅读材料,让阅读者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以满足各自的不同需要。

在阅读文学作品前,可以鼓励阅读者通过多种方式客观认识自身的智能水平,尤其是语言智能水平,选取符合自身智力能力的英美文学的阅读材料,这样能够保证其在阅读过程中,不会由于语言水平不足而产生过多的阅读障碍。其次,可以根据阅读者的智能特点,设计一些能够重点锻炼阅读者智能的阅读方式。

4.3 站在多种角度设定阅读任务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人的八种智能,这就便于我们能够站在多种角度帮助阅读者设定阅读任务。我们可以根据阅读者的不同智能水平,将选定的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材料划分为若干部分,将能够帮助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锻炼自身优势智能的部分筛选出来,并根据这一智能的基本特点制定阅读任务。

4.4 文学作品阅读效果评价的多元化评价

4.4.1对阅读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

在评价内容上,根据阅读者现有的英语水平,通过多种途径鉴别学生的智能优势,将人际交往、自我认知、视觉空间等智能融入语言教学,筛选出涉及不同智能的阅读材料并设计多种阅读任务,对阅读者的各种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将其阅读前的预习情况、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情况、阅读后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在阅读活动中的表现纳入评价范围,对其阅读过程进行记录。

4.4.2 对阅读者的阅读能力进行分项目评价

在阅读者完成阅读任务后,根据实际的阅读任务对其进行阅读量、阅读速度等方面的评价,并根据不同阅读者的完成情况结合其自身的智能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4.4.3 对阅读者的语言进步程度进行发展评价:

将阅读者每个阶段的阅读效果进行对比,认真记录阅读者在阅读前、阅读中期和阅读后期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阅读者的阅读能力及其语言智能水平的发展变化,从而达到对阅读效果进行发展性评价的目的。

5.结语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美文学作品阅读有助于开发阅读者的基本能力,帮助其发挥优势智能,发展劣势智能,发掘潜势智能,运用多种方式展示阅读内容,以多种视角设定阅读任务,对于激发每位阅读者的文学阅读兴趣,增强他们在阅读方面的自信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 多元智能[M]. 沈致隆.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3.

德智体能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育人先立德,成才的人格品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律纲要》中,把坚持德育为先作为战略主题之一提出,把德育工作置于全面发展教育的首位。德育为先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关系到社会与家庭的和谐,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德育教育是教育机构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而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基础阶段,是道德智能培养的黄金时期。二十一世纪是个崭新、充满挑战的年代,而家庭、幼儿教育机构过重偏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接受知识信息过程中的品行素养,知识是通过品行素养作媒介更好地接纳和内化的。作为二十多年的幼教工作者,在实践中深有感触:孩子飞得高,走得远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其实不光在于有知识的多少,而唯有德行愈高的人,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让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履行职责,育人应先立德。

“修身立业”论中谈到我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道德素养,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倡导“修己”、“克己”、“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认为“人皆可为尧舜”,强调“养性”、“修身”和“良知”;陶行知则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就告诉我们教育者:修身乃立业之本,立业必须立德,做人乃成才之本,育才先要育人,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是教育之本。

无论从生物学意义上讲,还是从社会学意义上分析,父母和老师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我们应该尽自己的教育义务。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不懂事,做什么人,怎样做人是长大以后的事,然而没有认识到孩子最初的道德观念,对是非美丑认识的形成,是与平时的禁止和许可有关的。有的父母认为独生子女自私,不懂得谦让是自然形成的,环境造成的,家庭教育无能为力,因而对孩子采取放纵的态度。如好吃的东西先给孩子,差的给大人,家长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孩子也依然接受。久而久之,在孩子心目中误认为不谦让是一种美德。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私、霸道表现得越发突出,当父母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孩子的道德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已经很难改变。

现在,我们家长、老师常重智轻德,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对孩子的各种学习抓得很紧,有计划,有督促,有检查,又了如指掌。而对孩子的德教育则不重视或不屑一顾,个性情趣、气质意志却不太了解,不清楚。殊不知,没有良好的品德难以成才,智力难以得到充分发展。

品德作为人成才成长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着如何做人。一些教育家发现,不少人的智力只是中等,但他的聪明才智却能够充分发挥,做出一般人做不出的成绩。其中原因就是他们从小受过良好的品德教育,具备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有不怕困难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由此可见,教育一定要以立德为先。

《幼儿园的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习惯养成”的教育,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让我深有体会:

首先“习惯养成在幼儿阶段具有教育的重要性。人格品质作为一种思维和观念体现在语言和行为上,而语言、行为是可以成习惯的。人格品质往往体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某些习惯。在人的成长和成才过程中,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道出了儿童教育的真谛:“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园内的一日生活体现最多的就是各种习惯。因此,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成为促进幼儿良好品格形成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和有效手段。习惯教育是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凡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无不是有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可是,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我在工作中归纳了“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1)道德行为习惯。如:文明礼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尊敬长辈、友善同伴、与人合作、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爱护公物、不欺弱小等。(2)学习习惯。如: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等。(3)生活习惯。如按时睡觉、起床;乐于参加活动;不乱扔杂物;不乱花钱;早晚洗漱;勤整理个人卫生等。(4)劳动习惯。如:自我服务,为他人、集体、家庭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在工作中,我为幼儿习惯养成采用了许多方法和途径:一、是创设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孩子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促进发展。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教育的目的和结果。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使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如各种活动区的设置、情景教学“我是小班长”“节日活动”等等,除口头提醒,正面引导外,环境的暗示影响了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二是积极鼓励。我们要巧用激励机制,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符号来强化;时间的强化与机会的强化相结合;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提供游戏活动机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等形式。三是家园配合。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的不当,社会环境不良和幼儿园教育偏差等原因,也有自身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指望幼儿园的教育,更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我们每个人都应把好习惯的培养融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去,在尊重孩子好玩、好奇、好赞扬的特点基础上,让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和实践,养成好习惯。

德智体能自我总结范文6

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

“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根本任务:人民教师要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去教育学生。

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把德放在首位,是因为德调节着才的运用,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任何一个社会或阶级不仅要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智力才能的培养,而且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成为这一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德才兼备的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极大,每位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我们要本着全面负责的精神,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当中,存在着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的现象。其实,德育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的教学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这是完成德育任务的重要渠道之一。

就拿语文教学来说,这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密切的学科,每一课都应有一定的德育教学目标。这就必须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予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骇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启发他们总结出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地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再如《师说》一文,韩愈论证了“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择师标准的问题”,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的进步思想。作者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重门弟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