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教案范例6篇

三年级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1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5莆田)如图,AE∥DF,AE=DF,要使EAC≌FDB,需要添加下列选项中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AB=CD

B.

EC=BF

C.

∠A=∠D

D.

AB=BC

(1题图)

(2题图)

(3题图)

2.(2015茂名)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P是OC上一点,PDOA于点D,PD=6,则点P到边OB的距离为(

)21教育网

A.6

B.

5

C.

4

D.

3

3.(2015贵阳)如图,点E,F在AC上,AD=BC,DF=BE,要使ADF≌CBE,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21-cn-jy.com

A.∠A=∠C

B.

∠D=∠B

C.

AD∥BC

D.

DF∥BE

4.(2015青岛)如图,在ABC中,∠C=90°,∠B=3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E=1,则BC=(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B.

2

C.

3

D.

+2

(4题图)

(5题图)

(6题图)

5.(2015启东市模拟)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DE,BC=EF,AC=DF;②AB=DE,∠B=∠E.BC=EF;

③∠B=∠E,BC=EF,∠C=∠F;④AB=DE,AC=DF,∠B=∠E.

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

A.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6.(2015杭州模拟)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如右,则说明∠CAD=∠DAB的依据是(

)21·世纪*教育网

A.SSS

B.

SAS

C.

ASA

D.

AAS

7.(2015滕州市校级模拟)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

A.BD=DC,AB=AC

B.

∠ADB=∠ADC,BD=DC

C.∠B=∠C,∠BAD=∠CAD

D.

∠B=∠C,BD=DC

8.(2015奉贤区二模)如图,已知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D的条件是(

)www-2-1-cnjy-com

A.∠B=45°

B.

∠BAC=90°

C.

BD=AC

D.

AB=AC

9.(2015西安模拟)如图所示,AB∥EF∥CD,∠ABC=90°,AB=DC,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2-1-c-n-j-y

A.4对

B.

3对

C.

2对

D.

1对

(7题图)

(8题图)

(9题图)

(10题图)

10.(2015春泰山区期末)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2·1·c·n·j·y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2015春沙坪坝区期末)如图,已知ABC≌ADE,若AB=7,AC=3,则BE的值为

21*cnjy*com

(11题图)

(12题图)

(13题图)

(14题图)

12.(2015春张家港市期末)如图,已知RtABC≌RtABCDEC,连结AD,若∠1=20°,则∠B的度数是

.【来源:21cnj*y.co*m】

13.(2015春苏州校级期末)如图,ABO≌CDO,点B在CD上,AO∥CD,∠BOD=30°,则∠A=

°.【出处:21教育名师】

14.(2015春万州区期末)如图,已知ABC≌ADE,D是∠BAC的平分线上一点,且∠BAC=60°,则∠CAE=

.【版权所有:21教育】

15.(2015黔东南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连接BD.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ABD≌CDB.(只需写一个)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5题图)

(16题图)

(17题图)

(18题图)

16.(2014秋曹县期末)如图,已知ABCD,垂足为B,BC=BE,若直接应用“HL”判定ABC≌DBE,则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21*cnjy*com

17.(2015盐亭县模拟)如图,已知等边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

度.

18.(2014秋腾冲县校级期末)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EF),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ABC+∠DFE=

度.

19.(2015聊城)如图,在ABC中,∠C=90°,∠A=30°,BD是∠ABC的平分线.若AB=6,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19题图)

(20题图)

20.如图,在A

BC中,CD平分∠ACB交AB于点D,DEAC交于点E,DFBC于点F,且BC=4,DE=2,则BCD的面积是

三.解答题(共7小题)

21.如图,CDAB于点D,BEAC于点E,ABE≌ACD,∠C=42°,AB=9,AD=6,G为AB延长线上一点.

(1)求∠EBG的度数.

(2)求CE的长.

2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C,CEAE,垂足为E.

(1)求证:ABD≌CAE;

(2)连接DE,线段DE与AB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3.如图,ABC中,AB=AC,ADBC,CEAB,AE=CE.求证:

(1)AEF≌CEB;

(2)AF=2CD.

24.如图:在ABC中,∠C=90°

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DF;21cnjy.com

说明:(1)CF=EB.

(2)AB=AF+2EB.

25.如图,为了测量一池塘的宽AB,在岸边找到一点C,连接AC,在AC的延长线上找一点D,使得DC=AC,连接BC,在BC的延长线上找一点E,使得EC=BC,测出DE=60m,试问池塘的宽AB为多少?请说明理由.21·cn·jy·com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A

2.A

3.B

4.C

5.C

6.A

7.D

8.D

9.B

10.C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4

12.70°

13.30

14.30°

15.AB=CD

16.AC=DE

17.60

18.90

19.

20.4

三.解答题(共7小题)

21.解:(1)ABE≌ACD,∠EBA=∠C=42°,∠EBG=180°﹣42°=138°;

(2)ABE≌ACD,AC=AB=9,AE=AD=6,CE=AC﹣AE=9﹣6=3.

22.证明:(1)AB=AC,∠B=∠ACD,

AE∥BC,∠EAC=∠ACD,∠B=∠EAC,

AD是BC边上的中线,ADBC,CEAE,∠ADC=∠CEA=90°

在ABD和CAE中ABD≌CAE(AAS);

(2)AB=DE,AB∥DE,如右图所示,

ADBC,AE∥BC,ADAE,

又CEAE,四边形ADCE是矩形,AC=DE,

AB=AC,AB=DE.

AB=AC,BD=DC,

四边形ADCE是矩形,AE∥CD,AE=DC,

AE∥BD,AE=BD,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B∥DE且AB=DE.

23.证明:(1)ADBC,CEAB,∠BCE+∠CFD=90°,∠BCE+∠B=90°,

∠CFD=∠B,

∠CFD=∠AFE,∠AFE=∠B

在AEF与CEB中,,AEF≌CEB(AAS);

(2)AB=AC,ADBC,BC=2CD,

AEF≌CEB,AF=BC,AF=2CD.

24.证明:(1)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DE=DC,

在RtDCF和RtDEB中,,RtCDF≌RtEBD(HL).CF=EB;

(2)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CAC,CD=CE.

在ADC与ADE中,ADC≌ADE(HL),AC=AE,

AB=AE+BE=AC+EB=AF+CF+EB=AF+2EB.

25.解:AB=60米.

理由如下:

在ABC和DEC中,,ABC≌DEC(SAS),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2

庄河市步云山乡中心小学徐娜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76—77页

一、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属于排列组合问题中比较简单的组合类型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课通过分层次、有步骤地展开学习,在观察、想象、推理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解决有关搭配的现实问题,初步获得有关搭配的活动经验。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搭配的经验,但是不能做到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容易在搭配时出现重复、遗漏等现象。另外,在统计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有用符号、图形来表示物体或数据的经验,是本课能用符号表示搭配结果的基础。

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结合“搭配服装”等情景,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

2、培养“符号意识”

数学思考:

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按一定顺序思考。

问题解决:

能利用所学知识,通过有序思考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与搭配有关的现实问题。

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有序思考,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白板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下午啊,老师要参加一个活动,想选一套漂亮的衣服,(课件出示)这就是老师比较喜欢的衣服,我想从中选出一套漂亮的服装,同学们能帮老师选选吗?(学生随意搭配)你们知道吗?刚才在挑选衣服的时候,你们就用到了数学知识——搭配,(板书:搭配)搭配中有不少的学问,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补充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穿衣

刚才几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就这些衣服而言,还有好几种搭配呢?关于这些服装的搭配同学们一定还有其他的想法。那你们能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在纸上表达出来吗?你们可以用画画图、也可以用文字、图形或者用字母来表示,选择一种方式就可以。如果怕忘了可以用线连一连。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画图、文字、字母、图形)

展示学生作品

作品一:

1、画出衣服的简易图,然后连线。

请这位同学说说你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你是怎么连的?也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认真倾听,看看他的方法好不好?之后让同学评价:你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儿?

小结:他这种连线方法有规律,有顺序,可以不多不少、不重复又不遗漏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就是有序地思考(板书:有序思考),这是我们学习数学时必须要掌握一种学习方法。

(预设:再找一名连线方法与上面相反的同学交流,让大家明确无论是从衣服开始,还是从裙子开始,他们都是进行有序的思考。)

作品二:用字母表示

问学生:你能看懂他画的图吗?说说看这些字母都表示什么?说说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是怎么搭配的?

作品三:用图形表示。

问学生:你能看懂他画的图吗?说说看这些图形都表示什么?说说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是怎么搭配的?

小结过渡:刚才我们看了几个同学的作品,他们搭配的结果都是几种啊?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同学的作品。

作品四、出示连线不完整的,请同学说说缺少什么,为什么会缺少。

小结:由此可见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作品五:文字表示(没有写完)

问:他为什么没写完?和字母(或图形)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还有像这位同学这样没有画完或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看了刚才同学的作品,你有什么想法?那如果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搭配我们知道2件上衣,3条裙子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板书2

3

6)同时我们还知道用字母或图形表示比较简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活动二、配餐

小结过渡:好啦,同学们谢谢你们刚才帮我选衣服,一会儿我就要出发了,但走之前我得先把肚子填饱,(出示课件),看看今天都有什么好吃的?谁能给大家读一下?如果一份盒饭含有一种主食和一种炒菜,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吗?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开始!

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展示符号或图形表示的方法并按序说一说。

小结:看来,2种主食,4种炒菜,一共有8种搭配方法。(板书2

4

8)

活动三、行走

过渡:吃完饭该去少年宫啦!(课件出示情境图)这是去少年宫的路线图!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生答)那从学校经过百货大楼去少年宫一共有多少条路可走?

(学生看图口答)

小结:同学回答得很有序也很准确。左边两条路,右边三条路,一共有6条路。(板书2

3

6)

集中出示衣食行三图

师:现在我们回头看这三幅图:两件衣服、三条裙子一共有六种搭配方法;两种主食、四种炒菜,有八种搭配方法;两条路和三条路一共有六条路。看着这些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学生会发现最后的结果就是前两样数字的乘积)

(根据学生汇报将式子补充完整)追问:为什么会列出这个乘法算式呢?

(预设:学生会发现一件衣服和三条裙子搭配,是一个三,两件衣服就有两个三)

那么剩下的两种情况可以列的算式是?(根据学生回答补充完整)

【评析】:通过图示表达、抽象概括等程序,逐层提升,拾级而上。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进行推理研究,让学生联想到这类搭配问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从而建立起数量间乘法关系的模型。

根据这几个式子想一想:如果有4件衣服、5条裙子,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如果按照我们刚才盒饭的搭配方法:每盒饭里有一种主食和一种炒菜,那么如果一共有12种搭配方法,你能知道可能有多少种主食、多少种炒菜吗?

活动三、握手

小结过渡:看来用乘法来计算搭配的结果确实很方便。不过是不是所有的搭配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呢?继续看。(课件出示)这是我到达会场以后,大家都在友好的握手,现在有甲乙丙3个人,每2人握一次手,一共可以握几次?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达出来。

生独立解决,展示一生的作品说出自己的想法。

(预设:学生会发现按照原来的方法行不通了,这时可以集中交流,选择学生中正确和错误两种答案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用有序的思考握手次数。

追问:为什么前面与搭配有关么问题用乘法计算,而这道题却不能用乘法计算呢?一起看图总结:前三幅图是两类事物之间的搭配,用乘法计算。而最后一幅图是同类事物之间搭配,所以不能用乘法计算,由此可见,搭配中的学问可多不多呀?

总结: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和搭配有关的数学问题,其实生活中扛搭配的问题无处不在。三、巩固练习。

1、游戏中的搭配

聪聪他们小队一共有3个男生、3个女生。他们决定在少年宫进行打乒乓球比赛,每个男生和每个女生打一场,想想他们一共打了几场?

2、购物中的搭配

书店里有5种科技书,4种故事书,如果科技书、故事书各买一本,有()种买法。

书店里有5种科技书,4种故事书,如果只买一本,有()种买法

除了生活中用到搭配,语文课也会用到搭配,不信你们看

3、语文中的搭配

出示偏旁(三点水、言字旁)和

(青、舌、十、羊)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

不同的新字呢?随生回答教师写字。

搭配和我们学过的一些数学知识也有联系。

4、填数中的搭配

++

将9、3、7三个数字填到方框里,可以有多少种填法?

(预设方法:将9填在前面,3、7颠倒填在后面

将3填在前面,9、7颠倒填在后面。

将7填在前面,9、3颠倒填在后面

先让学生独立填,如果学生有困难,小组交流,看那组填的多,再汇报交流,总结正确顺序)

5、加油题

每套学习用具应配有文具盒一个、铅笔一支、钢笔一支,现有文具盒2个、铅笔3支、钢笔3支,所以配上一套学习用具有几种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有序思考

2×3=6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3

一、教材分析

《海滨小城》这篇课文写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在情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意在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海天辽阔,小城玲珑,浑然一体,美不胜收。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理解生字词.会写本课生字。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本课分为两部分,感受海滨的美丽.

三、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海滨的美丽

难点:感悟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

四、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一座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板书课题)   板书时,教学滨字,前鼻音,形声字,表示水边,近水的地方。因此海滨指的就是海边。教读 海滨 ,所以其实这篇课文从海滨和小城两个地方展开了介绍。

2、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从课文中欣赏这海滨小城的美景了,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读之前,老师有几点自读要求。请一位同学大声、清晰的读给大家听。下面开始自读课文吧。

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哪一部分写的是海滨,哪一部分是小城?

(二)

、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词语:

海滨  浩瀚  海鸥  胳臂

遍地   满载  栽树  理睬

每逢   榕树  石凳  咯吱

(1)

带拼音检查词语 提示最后一横行注意后鼻音读准确

(2)去拼音检查词语

(3)提示:第一行藏着一个多音字,出示 臂 的两种读音

(4)目光聚焦到第二横行 有两个形近字:载 和 栽

出示图片连线 区分两个生字的不同,再提及还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师板书生字,生描红、临写。

解决了生字词的难题,相信现在我们能顺利的浏览这海滨小城的风景了。

(三)、品读课文,感受海滨之美

1、指名分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哪一部分描写了海滨景色,哪一部分描写了小城景色?

指名回答,1-3段写的海滨  4-6写的小城

2、其实从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整篇文章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句展开的,是哪一句呢?你找到了吗? 出示: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从这个句子中我们知道了这座海滨小城的两大特点:美丽、整洁。

3、下面请各位同学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体现了其美丽和整洁?

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4、这么美丽整洁的地方,你们愿意跟随老师一起细细游赏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轻松的心情,走到街道的尽头,欣赏美丽的海滨景色。播放海滨视频,请生说说感受。

5、请生自读1-3自然段,找一找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和同桌交流喜欢的理由。

6、指名说话,并指导读句。

7、带着喜欢、高兴的心情,再读1-3段,体会海滨的美丽。

(四)、总结

海滨绚丽多彩,充满欢声笑语,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海滨的美丽与喧闹,下节课,让我们一起到小城里轻松漫步,感受另一番迷人的景色。

(五)、作业

请生画一画、写一写海滨景色,来表达对海滨的喜爱、赞美。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4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作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一部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为以后深入学习角的含义、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等知识奠定基础。本课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和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简单地比较角的大小。第二部分是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学生分析: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角”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并且知道一些图形中有角。

2、知道生活中存在着的“角”:如桌面上有角,教室的黑板和铁柜有角,也有把角误认为是那个尖尖的点。

3、不能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以直观思维为主,不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对角的认识还处于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阶段,学生必须通过亲自操作和感知获得直接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索发现角的特征,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角的共同特征,能够正确画角,知道如何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为角的度量打好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角、长方形)、学生学具、学习单

教学流程:

猜图形导入研究角的特征根据角的特征画角找生活中的角角的大小比较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猜图形导入:

1、猜图形,教学法:

出示图形①:遮挡了一部分的三角形

请学生说清猜图形的方法。

提炼学法:抓特征,猜图形

2、用学法,猜图形:

出示图形②、③、④

请学生回答图形特征及所猜图形

3、找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入手,先教学法,再放手让学生用所学方法,继续猜图形,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自然导出新知识。)

二、研究角的特征:

1、课件出示:

问题:这些角有哪些共同特征?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

2、学生反馈,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3、教师点拨:明确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4、变式练习: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是的打√,

不是打X。并说明原因。

(讨论:你为什么这么判断?)

指名讲解。

(设计意图:从图形特征到角的特征,学生认识到“特征”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角的共同特征,尊重学生的认识,再给予数学规范性的语言。通过变式练习,巩固学生建立的角的表象)

三、根据角的特征画角:

1、明确用具

纸、笔、尺子(再次强调角的特征)

2、学习画角

电脑动画指名汇报教师示范动手画角展示评价儿歌牢记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指名说、教师示范等强化画角的步骤,让学生牢记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四、生活中的角

1、找一找,身边藏着哪些角。

2、教师指导指角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认识数学书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学过的知识更理性地找角,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五、角的大小比较

1、“谁的眼力好”

信封里的东西倒出来:缺一角的长方形,三个角

找一找合适的角,向同桌解释为什么不选择另外两个角。

全班交流(请同学到黑板上演示)。

2、三个角的大小比较

独立思考,你是怎么比较的?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突破角的大小比较的难点,让学生通过“补一补”的方法,判断长方形原来的角,并能够通过动作明确角有大有小。之后进行三个角的大小比较,学生的比较方法多样,要尊重孩子有价值的想法。)

六、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师的三种滑梯草图,请同学们利用角的大小的知识,看看哪个设计又安全又有趣?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生活中常见的滑梯中的角引发思考,里面蕴含着角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学生能说清楚选择哪一种滑梯的原因,也就明白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意义。)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特征:

共同特征:

3个角

1、尖尖的一个顶点

5个角

2、两条直的线两条直的边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5

学科

数学

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材分析

《角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学过的平面图形出发,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它的特点,初步学会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空间观念。

3、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掌握画角的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

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准备

PPT、尺子、练习纸、圆纸片、小棒

教学步骤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昨天同学们观看了微课视频,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叫做什么?(角)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回顾微课,探究新知。

1、猜一猜,从常见的平面图形引出“角”。

同学们,屏幕上的这些图形被纸片遮住了,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吗?

生一一说出。

师:你是凭什么猜出这些图形的?

生:根据露出来的角。

2、引导学生归纳角的共同特征。

师: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课件)出示: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是的请画“√”,不是的画“×”。

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三、学会画角,加深认识。

1、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

2、画角应该注意什么?

生1:用尺子画。

生2: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两条边。

3、生独立尝试画角。

师巡视,投影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作品。

四、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每个同学从学具盒里拿一个角,你拿到的角是长方形上的角吗?

指名学生到讲台比一比,引导学生感知角有大有小。

2、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

引导学生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观看小故事:红角和蓝角之争。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五、操作活动,进一步深化角的认识。

1、请同学们拿出两根小棒,自己做一个角,并跟同桌说说顶点和边。

你能将角变大吗?能将角再变小吗?

2、请同学们拿出圆纸片折一个角,再跟同桌比一比大小。

六、归纳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歌谣总结: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想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七、欣赏生活中的角。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顶点

共同特征: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借助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3.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海滨景象的风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借助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海滨景象的风貌。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一)认读课题

出示祖国版图,谈话: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到海滨小城走一走。

1.

指名读课题,指导准读前鼻音“滨”

2.

齐读课题

(二)写好课题

1. 学生书空,老师板书,一起来写好课题中的“滨”字

2. 相机提示:滨,形声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宾客的宾。

(三)理解课题

1. 提问:海滨小城,换一个字,你怎么换?

小结:海滨小城一座靠近海的城市,海滨的“滨”是水边,靠近水的地方。

2.“滨”扩词:

靠近海的地方——海滨;

靠近湖的地方——湖滨;

还有什么滨?——河滨。

齐读三个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林遐笔下的海滨小城是怎样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一)一读课文,读顺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发现易错的地方用笔标一标。

2. 请学生做小老师,提醒易错字:在哪个自然段的?第几行? 多音字很容易读错,真是火眼睛睛。

(1)多音字:胳臂

小老师领读词语,齐读句子。

(2)形近字:睬 踩

小老师交流区分方法,再按小组放入句子中读。

“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3.

同桌互读,纠正读音,把课文读准确。

(二)二读课文,理清地点。

1. 说一说:这是一座怎样的海滨小城。 追问: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相机板书:美丽整洁

随文教学“洁”,三点水,右边是战士的士,上横长,下面一个口下横短

2.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美丽整洁”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地方? 指名说,请回答的学生贴板贴: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

3. 这五个地方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你会怎么分?为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对板贴归类 (1-3)海滨景象:大海、沙滩

(4-6)小城景象:庭院、公园、街道

4. 依托板书,理清脉络

课文围绕美丽整洁,主要介绍了海滨景象:大海、沙滩,(1-3)自然段

小城景象:庭院、公园、街道,(4-6)自然段

三、情境体验,品读海滨之美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先来到海滨,一起做一个小小摄影师。 学生四人为一组,讨论交流,完成学习单:

(一)

白天的海滨

1. 学生交流

2. 根据学生交流,提取词串,齐读: 蓝的天  蓝的海

棕色的机帆船  银白色的军舰

白色、灰色的海鸥  白色、灰色的云朵

3. 借助词串,想象画面

选择几个词语,说一说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生合作,再读词串

4. 借助画面,回忆同学拍摄的景物,说一说白天海滨的景象。

5.搭建支架,有序说画面

(1)白天的大海色彩丰富,画面中的景物有些多,散在哪里,怎么把它们说得有层次一些,回归文本,看看作者的文字,齐读诗行排列的文字: 天是蓝的, 海也是蓝的。

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

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 来来往往。

天空飞翔着白色、灰色的海鸥, 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2)动态展示,发现顺序

景物:天、海      机帆船和军舰      海鸥和云朵

色彩:蓝的        棕色、银白色      白色、灰色

位置:天和海      海天水平线        天空中

(3)借助支架,描绘画面

①点拨:先从整体说画面,再说细节。

②再读这段文字,有顺序地说。

要求:说出丰富的色彩,说出画面的层次。

(二)

早晨的海滨

1. 学生交流

2. 转换视角,发现纯粹色彩 师引读:

棕色的机帆船

金黄色 银白色的军舰

金黄色 白色、灰色的海鸥

金黄色 白色、灰色的云朵

金黄色 帆船上的渔民的脸和胳臂

金黄色 军舰上的战士的脸和胳臂

金黄色

小结:早晨,大海就是一片金黄色。

3. 借助句式,强化色彩的纯粹感 他们为什么会变成金黄色?因为?

示范:早晨,机帆船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早晨,军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晨,海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晨,云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生读: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迁移:帆船上,渔民的脸和胳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舰上,战士的脸和胳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生读: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4. 聚焦关键词语,感受色彩纯粹之美

(1)寻找关键词语,感受画面色彩

这金黄色就是——朝阳,朝阳用一个什么动作让早晨的大海变成金黄色? 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2)聚焦关键词语,强化画面色彩

动词“镀”,这个字是金字旁,和什么有关?

出示字典解释:“镀”是使一种金属附着在另一种金属表面的化学方法。 这段话中_______附着在__________。

(3)品读关键词语,感受语言魅力

换一个词,你会选什么?

作者为什么会选这个“镀”字? 图画比较,体会语言魅力

小结:它镀上金属,看起来光亮、均匀、细腻的,就像金黄色的朝阳洒在海面上。用上这个“镀”字,作者匠心独运,齐读早晨的大海。

5.借助词串,描绘早晨的海滨景象

棕色的机帆船   金黄色 银白色的军舰

金黄色 白色、灰色的海鸥  金黄色 白色、灰色的云朵  金黄色

帆船上的渔民的脸和胳臂 金黄色 军舰上的战士的脸和胳臂 金黄色

①指名说出色彩:运用课文中的原句,抓住画面中最重要的金黄色。

②提示说出变化:早晨的海滨与白天的海滨颜色已经发生了许多的变化。 原来,棕色的机帆船变成了金黄色,学生接着说; 连人也变成了金黄色,学生接着说。

(三)

傍晚的海滨

1. 学生交流

2. 画面欣赏,内化语言

3. 方法应用,练说傍晚的大海 方法提示:抓住事物和色彩把画面描绘出来了,用这样的方法说一说傍晚的海滨。

①学生自由练说,教师巡视点拨(画面中还有声音)

②学生交流分享

小结:海滨之美,色彩美得丰富,色彩美得纯粹,色彩美得喧闹,齐读海滨景象(1-3)

四、

书写感受汉字美

1.

集中识字:栽 载

(1)连一连,选意思 (2)写一写,记心中

我会写:

海  整 满树

我想提醒你:

五、抛砖引玉,导游小城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在文字中感受了海滨之美,小城之美又体现在何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板书设计:

19

海滨小城

大海     海

小城    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