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平庸满分作文范例6篇

拒绝平庸满分作文

拒绝平庸满分作文范文1

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在阅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考场作文的一些雷人现象,在审题立意等方面为考生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鹰能飞翔于蔚蓝的天空,不与小鸟共舞,是因为它拒绝平庸;鲸鱼能翱翔于大海,不与虾为伴,是因为它拒绝平庸;虎能怒吼百川,成为森林之王,是因为它能拒绝平庸,在人生中我们应该拒绝平庸,才能获得人生的辉煌。”

“妈妈是个女子。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外公便不让她读书。”

2011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为《拒绝平庸》,这是摘录于两篇作文中的话。

第一段话看起来整齐华丽,很能吓唬人,实际上是以表面上的热闹华彩与假深沉,来掩盖内容的空洞无物与内心的贫瘠,既不合事实,又不合情理。第二段话是典型的废话。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都不相信这些是读书十二载的高三学生所写,这种识见能力,这种遣词用语的水平,触目惊心!像这种雷人的见解和用语现象,几乎贯穿于整个阅卷的过程中,阅卷场上不时会听到阅卷老师强忍不住的笑声。“感谢”这些考生给我们紧张严肃又劳累的阅卷生活,带来轻松。但作为阅卷老师,笑完以后,更多的是对这种现象的反思,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考生怎么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了?是什么使他们见识如此低俗平庸?是什么使他们的视角如此狭窄封闭?是什么使他们的语言如此平淡寡味?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考生平时阅读少、思考少、写作少。如何避免这种现象呢?就要提高语文素养,作文素养,在平时要多读多思多写。读多就识闻广博,思多就缜密深刻,写多就流畅恣肆。

针对考场作文的一些雷人现象,在审题立意正确前提下,特提出如下的应对措施。

一、题记能揭示主旨,忌不着边际

许多考生喜欢在作文的开头写题记。恰当的题记能指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清人李渔说得好:“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题记主要有点题式、映衬式、悬念式和交代式等形式。

精彩的题记能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样,先让“一枝红杏”带给人春的好信息。如:“一个人想平庸,阻拦的人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的人很多。”“世界的大小,有时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用在《拒绝平庸》上,都精彩恰当。

而差的题记或如佛头着粪,或见一斑而知全文之烂。如:“平庸≠平凡,这我知道。”“要问大千世界什么人最多,无外乎平庸之辈。”“蛹与蝴蝶,毫无疑问,我选择后者。”以上三个题记就有点废话连篇,不着边际,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二、描写要抓住特征,忌粗疏荒谬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特征,具体形象地把描写对象(人、事、物、景、环境)的存在和变化(状态、变化的情态)精细地描绘出来,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像《祝福》中祥林嫂的三次肖像的描写,《背影》中父亲的背影的描写都很传神逼真。

三、引用能恰到好处,忌出现硬伤

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诗文名句,既能突出主题,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又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蕴。

“柏拉图说:‘任何的成功,与战胜自己的成功相比,都微不足道。任何的失败,与失去自我的失败相比,更是微不足道。’”

“刘新吾说:‘麻雀有麻雀的领地与快乐,这些并不是老鹰的生活能给予的。’”

这些引用足见考生读书之广,运用之巧,对《拒绝平庸》很有说服力,很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而下面的引用要么篡改原文,要么弄错作者,这些硬伤严重削弱了说服力。

如“天下兴亡,匹女有责”,看样是女生写的,就写成“匹夫有责”也不会让人误解。

“‘仰天大笑出门去,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李白也曾被贬失意”,则是混搭诗句了。

“鲁迅曾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把大家耳熟能详的、但丁说的话,张冠李戴,移到鲁迅头上。不忠实于原话,弄错作者都是引用的大忌!

四、事例能证明观点,忌乱贴标签

据说有80%的考生写议论文,可能是它容易写吧。可是真能写好的人并不多,其中很多问题就出在论据上,把命题当标签,随随便便地就贴在某些有名望的人或有影响的事之上。或者弄错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者编造虚假材料。如有些考生写道:

“爱因斯坦的跌宕人生,不也正是拒绝平庸,追求平凡人生最好的例证吗?”

有人写鲁迅“留学日本,回国之后,他便行医救人,后来,他发现中国人多病于心,心中有恙,人则不强,人不强则国殇,于是鲁迅毅然选择弃医从文拒绝平庸。”

有人把曾子杀猪的故事说成他的妻子杀猪的,把瓦特说成是“中国杰出的发明家”等等,这样的论据怎么能证明观点?这样的文章怎么会得高分呢?

五、结构能合理顺畅,忌简单紊乱

所谓结构合理顺畅,下笔之前能有整体的构思,最好列出提纲,要有文体意识,忌写成“四不像”。

有些考生头脑中没有起码的大纲,看一看题目就动笔,写了开头再想下一段,没有整体的意识。或拖泥带水地“绕圈子”,或东挪西凑地“填格子”,生拉硬扯完成800个字。结果就造成文中脱节、重复、散杂的情况。

写议论文不写成有深度的递进式、正反鲜明的对比式,而多是简单地分解成三个平面的并列的分论点,加一些材料完事。“拒绝平庸,需要1、2、3。”“拒绝平庸,可以A、B、C。”这样的句式比比皆是。如:

“拒绝平庸,要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拒绝平庸,要有一颗耐得住平庸的心;拒绝平庸,要有光彩后超脱平庸的心。”

“莲花能出淤泥而不染,因为它有坚守,所以能拒绝平庸;滴水可以穿石,因为它有坚守,所以能拒绝平庸;小草能破土穿石,因为它有坚守,所以能拒绝平庸。”

六、说理能符合事理,忌莫名其妙

议论文的核心在于阐明道理,以理服人,理是否说得深刻透彻,这是衡量议论文质量的关键,但同时也要让议论语言生动活泼,让枯燥的说理文采斐然,使读者乐于阅读。因此就得有逻辑地说话,有联系地说话,学会深入、有见识地说话。

“金龟子游荡草原,缱绻的目光锁住的是几个粪球,却忽略草原的地大物博,于是终日沉浸在裹腹的满足之中,沦为逐臭之夫。井底之蛙贪图井底的安逸,拒绝奔赴大海的怀抱,甘愿碌碌一生,成为别人的笑谈。而雄鹰拒绝平庸,以荆棘为房,削去对家的依恋,以瓦砾为食,炼就尖锐的长嘴,重洗自然法则。拒绝平庸,雄鹰矫健的翅膀划破长空,问鼎苍穹,激起人类我主沉浮的斗志。”既不顾动物习性,一味苛求,又不合事实,任意拔高或贬低,很是没有道理。

而精彩的说理总是朴素中蕴含哲思,平淡中富有深味,如:“人生并不要做独一无二的太阳,那满天闪烁的繁星难道是平庸吗?它们总是平凡却又各放光彩罢了。”“青草平凡,但它绝不平庸,根在土中,心却向着蓝天伸长。愿做一株小草,平凡的身躯中发出‘拒绝平庸’的呐喊。”

七、用词能贴切传神,忌生编乱造

遣词用语能很好地反映考生的语文功底。“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吕叔湘语)

使用修辞,能使文章富有文采,如排比能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等等。华丽齐整是美,平淡素朴也是美。有时用妥一个字“而境界全出”,有时改动一个词而尽得风流。

“平庸是什么,平庸是古代动乱时期的归隐热,平庸是方兴未艾的超女热,是骡子是马都敢拉上台面叫唤两声;平庸是东施效颦,平庸是瓦釜雷鸣一般的爆炸头……还自然一个本色,我们要拒绝平庸。”形象生动地批评了各种平庸,对比鲜明,振聋发聩。

“平庸是花,拒绝是严冬。平庸是鱼,拒绝是水。”

“平庸就像机器,没有润滑油,吱吱哑哑,发出杂乱的吵闹声。”

“鲜花终究要插在牛粪上,于是我妈决定嫁给我那平庸的父亲。”这些比喻读后的感觉是什么?胡言乱语罢了。

八、抒情能有感而发,忌无病呻吟

抒情就是在记叙文中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叹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感受。它的作用是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借以加强记叙的深度,揭示文章的主旨。它是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的,忌无病呻吟,也忌不合情理。

“不在乎高,不在乎远,会飞就是鸟;不在乎快,不在乎深,会游就是鱼。平庸不会让鸟儿飞翔,不会使小草拼命生长,平庸更不会让梦想开花。”前后有什么联系呢?鸟儿飞翔,小草生长和平庸有关系吗?

“此时的我惭愧了,难道一个乞丐连享受阳光也要带有一颗乞讨的心,难道我的眼光就那么平庸,只把乞丐定义成要饭的,树儿在嘲笑我,鸟儿在嘲笑我,嘲笑平庸。”

这是考生有一次看到在草地边晒太阳的一个乞丐,出于同情就往罐子里扔了一元钱,结果那个乞丐追上来还给他了,抒发的一番感慨。合乎情理吗?大家认为向乞丐施舍是平庸吗?相信中国会有如此有品位的乞丐吗?

九、故事能曲尽其妙,忌简单图解

《考试说明》要求“构思精巧”。怎样才能精巧?用作家王蒙的话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

清人袁枚则说:“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就是说写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尺水兴波。故事写作尤要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妙趣横生,使观文者蹙眉才舒,又屏息凝神,随情节的变化、人物的悲喜而惊惧、忧虑,欢欣、狂喜。

如满分作文“和尚指点画家”,考生描写了一个画家“拒绝平庸”的过程,阐发了不仅画画要用心,做人、做事也是如此,用心,才能超越平庸。

而很多考生要么用伪情感或假故事来制造深刻;要么走不出“小我”的境界,只会通过叙写一个小故事来表达一下内心的感受,简单图解一句预设的话语或道理。故事本身就“浅”,表达的感受自然也“弱”,阐发的道理也“陋”。

有的用父亲种桃子过程,最后通过父亲之口说明什么是平庸与不平庸:“很多桃子长的又大又红,看似喜人可口,实则毫无甜味,而恰恰那些带着疤痕不甘平庸的桃子,却是最甜的呀!桃子不甘平庸,人也一样啊。”

有的则编了个小故事,最后,“父亲(或母亲、爷爷等)常说一句话:‘人可以平凡,不可以平庸。’”

十、结尾能耐人寻味,忌空喊口号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作文中的收尾也是如此。

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就像欣赏一首绝妙的音乐,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过这样精辟的话:“我构思的习惯是,必须有一个好的结尾。一件艺术品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最后的工作是否恰当。最后的一句台词,最后一笔油彩等,最容易成功和最容易失败之处往往都在这里。”

考场作文结尾的不足情形:记叙文中结尾“简单”,缺少构思;散文中结尾长篇大论,“画蛇添足”;议论文中语言平淡,点题不足,软弱无力。共性问题是字数不够,口号来凑,常见的是“同学们,让我们……吧”。

聪明的考生能在结尾做到或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或抒发感情,动人心弦;或升华思想,给人启迪;或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总之能富有文采、意蕴深刻、耐人寻味。如:

“只有抬头才能看见星星,只有行动才能追逐梦想,只有拒绝平庸才能使梦想成为现实,才能在崎岖的山路上采撷成功的花朵。”

拒绝平庸满分作文范文2

拒绝平庸

或许,是我错了;或许,是我应该拒绝平庸。

妈妈总喜欢将我头上夹满发夹,这个习惯从小时候一直延续至今。

被发夹夹满头的人,像一个“举世瞩目”的小公主,小时候的我,坐在妈妈自行车的后座上,总会博得众人或是惊奇,或是啧声的“赞誉”。

时间就如发夹的式样一样,不断翻新,我也随着这发夹的变化逐渐成长。

总是觉得长发飘飘、毫无粉饰的女孩是那么清秀脱俗,不需发夹,竟然可以那么美。

我要拒绝庸俗!我的内心暗自忖道。

于是,我渐渐卸下了满头的装饰,在妈妈不经意间。

当然,“拒绝庸俗”的是我“无夹一身轻”,虽然不能吸引别人的眼光了,但我认为,这样最舒坦。

妈妈似乎已经注意到我的异常,她站在家门口,等我的归来。

“今天是不是忘了带发夹,头发乱蓬蓬的。”妈妈略带几丝嗔怪。

“天天带发夹,真难受,和别人相处,我觉得自己好平庸,我要拒绝这种平庸。”我坚定着自己的信念。

妈妈低下头,没说什么,只是拨弄着手中的发夹,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或许是妈妈太过平庸了,其实我只是希望我的女儿戴上发夹后能够变漂亮,现在你长大了,你应该懂得如何变美丽,如何不平庸。”妈妈说着,眼里透出一丝慈和的光。

是吗?是妈妈的错吗?还是我自己太过平庸,不懂得妈妈的发夹中隐藏着的爱?几分自责涌上心头。

妈妈,是我的错,我应该拒绝平庸,拒绝和别人的攀比,享受精致的发夹中藏着的爱,享受你给我铸造的不平庸。

坐在考场上,头上戴着妈妈为我精心准备的发夹,不禁信心百倍,拒绝了平庸,我此刻正感受到妈妈温暖的爱意……

发夹在头上,温暖在心间……

病文列举2

留在心底的爱

高考即将来临,我们高三的同学无不加倍努力,整天地看呀,记呀,背呀,忙得不亦乐乎,除了书还是书。

这几天月考,我昏沉沉的,走出考场,我明白我考砸了,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我对不起他们。

作为老大,我知道父母养育我和妹妹的艰辛。爸爸四十八岁了,为了我和妹妹上学,爸爸成年累月在外跑供销,人变得黑瘦黑瘦,根本不像四十几的人。去年,因为厂里效益不好,爸爸又下岗了,为了帮妈妈负担我们兄妹俩的开销,他毅然决定去卖熟食,这可是他以前死活都不肯干的。

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爸爸妈妈就起床了,忙着杀鸡宰鹅,寒风凛冽中不停地传来他们的咳嗽声,泪水打湿了我的枕边,打湿了我的心。

然而,我却是无能的,是世界上最失败的人,月考490分,我怎么跟爸爸妈妈讲。每天的努力全要泡汤,寒窗十二载,难道就以失败收场?

我失魂落魄地徘徊在街头,直到残阳如血,我才回家。

我悄悄地打开家门,溜进房间,爸爸妈妈已看出我的心思,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端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那顿饭,我是和着泪水硬咽下去的,但妈妈一直站在我的身边,直到我吃完才离开。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隐隐地听到妈妈的抽泣声,还有爸爸劝慰妈妈的声音。

我是天下最不孝的儿子。我仍要努力,不为别的,只为爸妈露笑颜,我发誓!

病文诊断

本文综合评为四类卷,46分,缺点很明显,文章只有叙述而没有描写,另外内容不充实,较空洞。

本文反映了学生作文经常出现的三类通病:一是用平淡的叙述代替描写;二是分不清叙述和描写,抓不住重点,不清楚哪儿该叙述,哪儿该描写,结果叙述与描写掺杂到一起,写成流水账;三是不会设计情节,通篇平铺直叙,情节发展毫无变化。要想使自己的文章生动形象,就必须克服这三种缺点。

建议从以下几点进行修改:①注意确定一个主题,设计情节、场面,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可把曾经有过的情景,有过的感情放到一个事情上来写。②注意详略安排,注意何处用叙述,何处用描写。③学会细致描写。如环境的烘托、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其他问题

首先,分不清叙述和描写,抓不住重点,不清楚哪儿该叙述,哪儿该描写,结果叙述与描写掺杂到一起,形成不伦不类的文字。用平淡的叙述代替了描写。所写的内容如同新闻稿,只是把事件说清楚,但类似于记流水账,平淡无味,失去了“作文”的文学特性。不能围绕中心进行描写,为描写而描写。语言非常概括,总想把事情交代清楚,反而冲淡了主题的表达。用议论、抒情代替描写,描写基本上是客观的展现现场感,而很多同学在写亲情类作文的时候,只是在发议论,不知道议论是区别对与错、美与丑、真与假,好与不好的,而亲情属于一种情感,不需要如此议论。

其次,把景物描写独立起来。为景物而景物,把景物描写看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没有意识到在自己的文章里景物不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和你的心灵碰撞产生的带有你的主观情感的心灵世界的外现,就如自然界的凄风苦雨在你的文章中已不再是自然的风雨,而是你内心的阴霾。

拒绝平庸满分作文范文3

    这种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运用到许多方面。

    一、释义破题,便于议论

    通过解释题目的含义,确定题目的内涵和外延,确定自己论述的范围,有利于提高论述的准确性,也可以给下面的议论作基础。如:

    (1)“时尚”首先是“时”,它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其次是“尚”,它是一种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风气和习惯是社会上一定时期的产物,有好的风气和习惯,这是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表现;也有不好的风气和习惯,这是我们要正确引导和纠正的东西。(2009年考场优秀作文《品味时尚》片段)

    这段话解释清楚了“时尚”的含义,它的两面性就显现出来了,文章的观点也就明确了,接下来只要分开论述就可以了。再如:

    (2)原点纤尘不染,是纯净的状态。回到原点即回到事物的本初。回到心灵的原点,选择守护生命的本真,让生命焕发出别样的光彩。(2011年考场优秀作文《回到原点》片段)

    这段话先阐释了“原点”和“回到原点”的内涵,然后以此为基础准确地确立了论点。

    如果是关系类题目,能够弄清楚概念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对题目或提示语中关键语句的阐释有时不一定要写出来,但这种方法在提高论述的准确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阐释题义,引起下文

    文章的开篇对文题的内涵加以剖析、阐释,或明确范围,或辨析概念,或阐发新义,以引起下文。这是阐释法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如:

    (1)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2009年考场优秀作文《见证》片段)

    (2)诚信如一株梅花,在利益的寒风凄厉中摇曳生姿,令人叹绝。

    诚信如一尊峭壁,在利益的汹浪拍击下亘古坚实,令人敬仰。

    诚信铸造高贵的灵魂,……

    (2011年考场优秀作文《诚信铸造高贵灵魂》片段)

    第(1)段文字阐释了“见证”的内涵并明确了范围,引起下文。第(2)段文字运用比喻阐释法阐明了“诚信”因不趋利而“令人叹绝”“令人敬仰”,由此引出“诚信铸造高贵的灵魂”的论点。这种依题写作的方法使文章显得思路清晰,论述严谨。

    三、阐释收尾,总结升华

    文章结尾部分,在上文议论的基础上对题目或论点中的关键词进行阐释,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也可以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和升华。例如:

    (1)“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2003年考场优秀作文《宽容是阳光》片段)

    (2)守得一方明月在,是一种温润却也尖锐的心态!

    守得一方明月在,是一种不理会世俗的成熟!

    守得一方明月在,是一种守住经典,守住永恒,不因岁月淘沙而褪色的坚强!

    守得一方明月在,是我们这一代不盲目,不屈从,不流俗,坚信“三千越甲可吞吴”的“90”后的迎战姿态!(2010年考场优秀作文《守得一方明月在》片段)

    第(1)段运用引用阐释法,形象而有哲理地阐释了“宽恕”的内涵;第(2)段运用排比句式阐释了“守得一方明月在”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对上文内容有总结和升华作用,同时又展示了精彩。

    四、运用不同的阐释方法,增强议论效果

    1.揭示本质法

    运用这种方法,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可以使文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体现文章的深刻性。如:

    皎皎月光,我掬一缕最亮的;点点星辉,我摘一颗最美的;灼灼红叶,我采一片最艳的。此时我选择人生的支点——独立。

    独立是一种光亮却不耀眼的光辉,一种圆润但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向周围的人申诉求苦的大气,一种不向周围的人阿谀奉承的清高。它是一种风格,一种自然。(2007年考场优秀作文《我的独立宣言》片段)

    作者在第一段的最后提到本文的中心论点“独立”,接着在第二段阐释自己对“独立”的理解,揭示了“独立”的本质内涵,显示出了作者思考的深刻性。

    这种写法常常采用“……是……”的句式来表达。

    2.事例阐释法

    事例阐释法,是借助事例从同一角度或不同角度对题目或论点中的关键语句进行阐释的方法。这种方法让事实说话,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如:

    (1)信,乍一品来,无色无味,但这一人一言,在岁月的冲刷下,方显其骨鲠大义。信为何物?商鞅立木于南门,五十金而树立变法之信;尾生抱桥苦等,洪水退去仍坚守桥下树立诺言之信;关云长拒绝上马金下马银树立忠君之信……(2011年考场优秀作文《问世间信为何物》片段)

    (2)找准位置,那是张骞“凿空”的驼铃阵阵,那是苏武牧羊的忠心耿耿,那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是卫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猎猎,是岳飞拔剑击柱,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是郑和下西洋的浪花四溅,雄心勃勃。……(2011年考场优秀作文《找准位置绽放光彩》片段)

    第(1)段运用多个事例从几个方面阐释“信”,给人以感性的认识;第(2)段连续用六个事例来阐释观点。事实确凿,很有说服力。

    3.比喻阐释法

    运用比喻阐释法可以把形象和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说理生动形象且富有内涵。例如:

    平庸是无尽的沙漠,拒绝是点亮黄沙的绿洲;平庸是无边的沼泽,拒绝是唱响污浊的鸟儿;平庸是缤纷的愁云,拒绝是抹去阴霾的春风。平庸让人堕落,堕落扼杀进步;拒绝平庸,救人于悬崖,挽狂澜于既倒,如此胸怀,如此睿智,如此豪迈,既让人心生感喟,又让人振臂欢呼!(2011年考场满分作文《拒绝平庸》片段)

    这一段作者分别用三组比喻形象地阐释了题目中的“平庸”和“拒绝”,顺理成章地表达了拒绝平庸的观点,且增添了文章的哲理美和画面美。

    4.引用(或化用)阐释法

    这种方法就是作者借助诗文佳句、名言警句等从多个角度进行阐释。这种阐释法既能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文学积累,又可彰显出丰厚的文化底蕴,浸透着浓郁的书卷气息,增强议论效果。如:

    君子之乐,是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的高歌;君子之乐,是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坦荡;君子之乐,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是君子之乐也。(2011年考场优秀作文《问心无愧,君子之乐》片段)

    这一段作者先后引用了孟子的文句、于谦和毛泽东的诗句来阐释自己对“君子之乐”的看法,然后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这两段话借助诗文,既明白点出了对观点的深刻理解,又显示了自己丰厚的文学积累,使文章显得文采斐然、激情昂扬。

    5.比较阐释法

    这种方法就是用与被阐释对象内涵不同的事物作比较来厘清自己的看法。这种阐释法能帮助作者准确把握题目或观点的内涵,显示自己理解的准确性和透彻性。例如:

    拒绝平庸不是哗众取宠,那个自己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拜金女,只是对平庸的另一种注解;拒绝平庸不是盲目自大,那个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并挥霍青春的狂妄女,注定只是平庸的附属品;拒绝平庸不是轻视生命,那个在校园里飙车的“欺实马”,自称“我叔是×××”的嚣张男,不是彻彻底底的平庸,又是什么呢?拒绝平庸不是只对着自己“微笑”,而是要向全世界的人开怀大笑,否则只是自找没趣,所有只是“标新立异”,空谈误韶光。(2011年考场优秀作文《拒绝平庸》片段)

    这种阐释法常常用“……不是……”的句式来表达。

    五、运用阐释法,确立论点或分论点

    议论文写作中确立论点或分论点是至关重要的,运用阐释法,从“是什么”的角度确立论点或分论点,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例如:

    (1)题目:绿色生活

    中心论点:诗意、健康、和谐、简洁的生活就是绿色生活

    分论点一:绿色的生活是诗意的生活

    分论点二:绿色的生活是健康的生活

    分论点三:绿色的生活是和谐的生活

    分论点四:绿色的生活是简洁的生活

    ——2010年江苏卷优秀作文《绿色生活》

    这篇文章从“是什么”的角度运用阐释法分析了“绿色生活”的内涵,确立了论点和四个并列关系的分论点。论点和分论点都用“……是……”的句式表达。

拒绝平庸满分作文范文4

一、正反对照法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构思小小说时有意将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喜与悲、刚与柔等对照着写,可以鲜明地揭示描写对象的外在特征、内在本质,从而更突出、更深刻地表现文章主题。在这样的对比、映衬中,人物所具有的特点和事件所蕴涵的道理,就能黑白分明地显示出来。有时无须多辩,事理的是与非、真与伪就能让人一目了然。

对比主要有两种形式:(1)纵比―――就是把同一人物(事物)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照,着重揭示其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从中发现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蕴涵的道理;(2)横比―――就是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性质截然相反或互有差异的事件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对错误的、不好的对象予以否定,对正确的、美好的对象予以肯定。当然,有时构成对比的对象可以超过两个。请看下面这篇微小说:

电话里面“This is a wrong number.Please check up and take the telephone number again……”;电话外面“孩子,你为什么每天都说外语,妈听不懂, 但是妈想你……”(此文为2010年中国首届微小说大赛获奖作品。作者:@Yanis8827)

“孩子”的电话号码已更换,却并未告知母亲;做母亲的“每天”都在重复拨打,都在为“你为什么每天都说外语”而满腹疑问,鲜明的对照之下,其用心、用意不言而喻。因为是微小说,所以省略了很多交代(如“孩子”为什么换电话);但也因其精简,更增魅力。“你为什么每天都说外语”中的“每天都”,不可或缺!

二、层层设疑法

所谓层层设疑,就是不断设置悬念,不加解答,借以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生成疑团的方法,大致是接连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冲突)搁置起来,使阅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多为篇末处)才交“底”。

比如2008年江苏卷考“好奇心”,有篇小小说写“父亲”,通过四个似乎滑稽的生活化的场景式对话,描写儿子好奇父亲与光头明星贝克汉姆、光头笑星陈佩斯屡屡进行形象对比,围绕“哪一个更帅”这一主要问题,引出玉树临风般有着乌黑头发的父亲却理了个光光的头,为父亲的化疗作伏笔,写出了父亲的乐观豁达,写出了一个男子汉的勇敢面对,更写出了父亲对孩子的浓浓深情。故事扣住“好奇”,让“好奇心”贯穿始终,文章结尾只有两句话:“一年后,老爸去世了。妈妈说:‘你老爸一年来一直在化疗。’”它让我们知道,前面所有的细节都是为了这个结尾,于是前面看似唆的文字都焕然生辉;悬念终于解开了,然而结果是如此地令人痛彻心扉。

三、变换视角法

拒绝平庸满分作文范文5

1、人生均如此,一方面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知足才有幸福;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不满足才会去追求、进取,才能抵达人生中的一个个风景如画的高地。

3、勿以善小而不为,事无巨细,再小它也是个事儿,凡存在就有理由,就如一颗小滴水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我们身边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可以成就一个又一个的善举,而这些小小的善举,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快乐了自己。小事虽很平凡,但小事上体现出来的善心却是伟大的,像网络上的微博传递爱心,只需点击鼠标,尽微薄之力就可以传达出一份爱心,就有可能帮到了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那样我们就会感到喜悦,这是一种内心的升华。这就有如赠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温馨都会在赠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腾、弥漫、覆盖,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这样。

4、面对成绩,不满足让自己更加充满斗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话告诉我们,不满足是成功的前提。爱迪生用智慧点亮世界,袁隆平用汗水使饥饿远离,贝多芬用血泪感动世界。是什么让他们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不满足。不满足让爱迪生实验几千次仍不言弃;不满足让袁隆平田间挥汗,几十年如一日;不满足让贝多芬失聪后仍不舍不弃。知足,让伤痛化为力量;不满足,让平庸蜕变为伟大。知足却不满足,让人生的麦田收获迷人的黄金。

6、总有一种期待,似那一片无垠的草原,在我的心里延伸着。春去秋来,绿草和花海永远只在瞬间。此时此刻,已是金秋季节,草色开始枯黄,白霜已经迷茫,鸿雁又在南飞。皑皑白雪已经在远方的山巅闪现。不过,这不要紧,我的期待并不在于绿色的草叶之上,也不在于摇曳的露珠之间,唯有那深深扎根大地而又默默无闻的草根,才是草原上真正可以超越冬天的期待。多少年来,多少人踢踢踏踏骑着马儿走过草原,奔向世外桃园,寒冬来了,一切都成了过眼烟云,唯有大地深处手握着手,心连着心的草根,才是我心中真正的“期待”。

9、仿佛还是昨天,一匹瘦马、一个包裹和一把长刀就是我的全部行囊。我喝过黄河的水,看过黑山的落日,跋山涉水而来,只为替父从军。花木兰,我把这个名字从千里之外带到了这里。战场,无疑是刑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或被逼,或自愿,或无奈,来到这儿。他们只有两个结果——活着回去,尚可承欢膝下,聊尽孝心﹔死在这里,与黄土做伴,化为漫天风沙中的一粒沙子。在这个弥漫着鲜血、悲伤和绝望的地方,我度过多少个无眠之夜,思念从四面八方涌来,死死地纠缠着我,让我窒息。我轻轻地问自己,这值得吗?虽然长发被绾起,换上男装,可我终究还是一个需要被爹娘宠爱的女子,我不想要戎马生活。时间在挣扎、痛苦和思念中逃走,当白皙的肌肤变得像干涸的土地一样,当柔嫩的双手长出厚厚的老茧,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了。十年的青春骤然消逝,我什麽也没剩下,只有手中的一滴眼泪,它是我生命的全部。

10、这就是交流的无奈。我们很难或者无法拒绝突如其来的电话信息的打扰,做好的安排与计划付诸东流。很多时候往往最大的无奈不是别人从我们这里夺走了自由,而是自己不能在现实中给自己留一份自由。前者是改变不了的,因为我们还要生活。只是对于后者,又有谁人能够做到 如今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时代,我们没有了对于信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珍重,缺少了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欣喜,也减淡了“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的思念;褪去了“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的叮咛;遗忘了“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的嘱咐。书信时代,有的是:“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的担心与牵挂,多的是“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2、拒绝平庸,才有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迈,他高吟“天生我材必有用”,雄心壮志激荡着沧浪之水,点缀了他一生的精彩。于是,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拒绝平庸,才有了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雄心勃勃,于是,他沙场点兵听五十弦外的马蹄声,醉眼迷离,成就一生英雄气概;拒绝平庸,才有了范仲淹“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决心,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是,即使是饥寒交迫他也壮心不移。拒绝平庸,才有了勾践“卧薪尝胆”的气魄,他忍辱负重,与信念坚守,于是苦心的人终“三千越甲可吞吴”,成就一方霸主。

14、人如果不爱读书,生命就会无处生根,灵魂就找不到归宿,犹如农夫,空把一筐种子播撒在贫瘠的土地,看似一生奔波忙碌,却总是看不到好的收成;人如果不爱读书,生命就会找不到方向,犹如一个越洋的航海者,手里没有一只罗盘,就会丢失目标,迷失在汪洋里…

15、一个国家是需要在变革中展示作为的。孙中山先生总结19世纪百年历史并思考人类文明走向时,提出“百年锐于千载”的论断。他们所开创的历史伟业,犹如在荒芜原野上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虽然这条路不免坎坷崎岖,但它是通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门。大国自有大定见。作为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大国,中国不会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不会照搬其他模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对振兴中华崇高理想的最生动实践,是对革命先驱的最好告慰。今天我们所走的是一条前所未有的变革之路、创新之路、特色之路。

16、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份子,这个社会是我们的大家庭。家庭成员之间是有义务和责任为家庭尽职尽责和付出的,更何况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一个善举呢。总有人在说,这个社会没有以前温暖了,到处高楼林立,玻璃砖瓦,人心都仿佛隔着一片墙。可是,“只有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才能变成“美好的人间”啊。没有付出,又谈何得到呢。给老人让个座,擦桌子时顺便把同学的也擦一擦,邻居出门时帮着看看门户,这些都是生活中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却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许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帮助我们身边的人解决了很大的麻烦,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有心,那该是多么的美好啊!

17、生于此岸,认真走好每一步,尽管岁月的跫音落在了此岸,灵魂却尽情地游荡,去感受过去的淳朴,揣摩未来的发展。著名作家熊召政便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独自行走在黄山的雨夜中,他不感到寂寞,因为黄山的每一山、每一水、每一木都是等待了他千年的酒友,陪他把酒言欢,与他在崇山峻岭间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对话,让他领略了千年间时光留下的箴言。()

18、知足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同时,你也会快乐起来。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感到快乐。“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话,即刻就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过,低徊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两宋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宋词的前程。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的。

20、苏轼曾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那是因为他处在痛苦之中,所以才会感叹人生的短暂,羡慕自然万物的无穷无尽。但苏轼很快悟到了一点,那就是:“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绝,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他是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山水,主动延缓心的前进速度,所以他才会用相对的眼光看待时间,也就能超脱尘俗,快然自足。他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看到了时间的脆弱之处,感觉到了万物的沉静稳重的生命速度,即使人不能像生物一样对周围的变化几乎无动于衷,但也可以通过意识的变化来改变时间的流动,这也是一种相对性。以人的认识,自以为蜉蝣朝生暮死生命短暂,是一种悲哀,殊不知,在蜉蝣看来,也许它的一生就相当于人类的百年。越是有生命的事物越是有时间概念,石头就不会感觉时光之痛,这就是人类的脆弱,人类应该向自然万物取经,以达到相对永恒的目的。

21、心里种着花草的平凡人,必然也拥怀天地。我总这样想,这样的人,不焦不躁,不疾不徐,将他拥有的所有善意坦露出来,从容美好。也必有人怀着满腔的善意,为他的一方天地洒水锄苗锄虫,全呈现出愈益成熟美好的姿态来。

22、一个民族是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支撑的。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们对民主共和的信仰和追求,凝聚成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用鲜血和生命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甘为“四万万同胞受死”,以求“专制永不见于中国”,这种爱国情怀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经久不衰的永恒魅力,是我们血液里的铁和钙,是我们的精神脊梁和力量之源。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是有凝聚力、向心力、进取心的民族,都对自己艰苦卓绝的奋斗传统有一种光荣感和敬畏心,都会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加以褒扬和传承。

23、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的协同合作产生了职业分化之后变得更加紧密,然而却将人与人相隔离。士农工商,各谋其事,绝不越出职业半步。然而面临着我们共同应当具有的人性与公德,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就会升华为对全社会的责任心与公益心。近日,我们就被这样的事迹感动着: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为了挽救学生的生命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陷身车祸,当她以残疾人的身体复苏的时候,她赢得的是整个社会的赞誉;一位客车司机面对飞来横祸,用生命中的最后一丝气力将正在行驶的客车熄火停靠,挽救了一车乘客的生命,而他并没有以行将谢世对自己的职责说“不”,而是以英雄般的勇气承担了下来,当然所有乘客都用余生来感恩这位称职的好司机、一位具有公德的好公民。

25、而谁又看不出那平凡中的不平凡!坚守的心,总能获得蒙着迷雾的天挥散开阴霾后,那心领神会的月的柔光。

26、在这急切不停的求索中,作为一个奔跑者,是否,错过了鼓掌者才能感悟的一份平静?

27、爱读书的人,灵魂的后院会有一个美丽的后花园,那里四季如春,奇花异草,佳木成荫,繁花似锦,果实飘香……当我们累了网了的时候,退到这里来,暂且远离红尘,可以听小说家讲故事,可以听诗人朗诵,也可以听散文家诉说衷情……在这里,每一朵鲜花都可以是一首诗,每一个果实都可以有故事,每一杯泥土,都可以酝酿出一个美丽的童话……生活很烦杂,灵魂很劳累。爱读书的人,就会给自己营造出这样一个心灵花园,放纵心灵,回归原始。

28、爱读书的人,心胸比天空还宽阔;爱读书的人,心灵比白雪还纯净;爱读书的人,情感比泰山还厚重;爱读书的人,思想的脚步无拘无束,理想的天空无边无际。

30、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人们处于某种陶醉状态时,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这就是时间的相对性,这说明人快乐的速度要低于时间流动的速度;当人们处于孤独无聊的状态时,感觉时间无限漫长,这说明心的跋涉速度远远高于时间流动的速度。因此快乐可以让人拥有更多的时间,也就相对延长了人的寿命。因此,世上没有绝对的永恒,却有相对的永恒,相对的永恒是人类摆脱自身悲剧命运的唯一出路。正像西西弗的无休止的劳役,如果他在搬运石头的过程中,能用心感受太阳的美好,感受花草鸟虫的美丽,那么也算不上一件太苦的差事,也就会改变对时间的认识,拥有相对的永恒。

31、上演“草根传奇”的林书豪,开始只是个“板凳球员”,是他的不断进取,不断追求,永不言弃的坚持精神,打开了他通往“罗马”的大门。林书豪的追求、坚持几乎达到了极限,像他这样怀揣NBA梦想,不停辗转各球队试训,哪怕只为一个板凳上的末席名额的球员,在美国大有人在,其中绝大多数人都失败了,可林书豪没有满足,没有停步,他最终成功了,他表示,不管路途有多少风雨,都永不满足,去取得更好的战绩。

32、矜而不争,意为不争名夺利于市,却并不要求你停驻于原地,只一味帮助、成全他人,不求进步。人之能者,大抵有一些“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法。

33、总说在奔腾的江流中,不息向前的生命力使万物不由得向更远处拼搏、追求。诚然,生命于世人而言,是一场不可遏制的洪流。如果不想被拥挤的浪拍打在岸上,就必须鼓足力气,争高争劲,直至终于看到尽头,溶溶而入,那无垠的蔚蓝。然而,若看到的尽头便是尽头,那么一番搏斗之后,终究也是成了波澜不惊的大海,一如瓦尔登般平静的洋面,竟不如湖水那样澄澈透明地能映出一颗纯真的心。

34、人们似乎更忘了,这只手还有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时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鼓励能力,这只手,所能满足的不只是日复一日三点一线的单调乏味生活,这只手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更是一只创造之手。花瓶碎了,我们经常会碰到“把碎片扔掉”的事,可能除最细心的聪明人才会去研究“碎片”蕴含的规律,而丹麦科学雅各布?博尔就是这最细心的聪明人。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失败中蕴含了成功的先机,失去成功的先机最为可怕,一只手,常常是放错了地方,抬起这只自己的手,朝着自己的强项去发展,这只手带来的不就是简单的标准件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只能主动创造市场的手,这只手能充分发挥它的潜能,从而创造了这只手的最大价值,这就是一只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开是创造的力量之手,有了这只手,一切都是新的。

36、恰如居里夫人所说的:“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生活在这个钢筋水泥筑成的年代,我们也依旧寻得自我的价值,同时也能在心灵清净中闻宫商角徵羽,行仁义礼智信,我无法赶上李白的春夜桃李夜宴,也不想到未来的土星上居住,我需要的是好好爱护脚下的土地,欣赏此岸的风景,然后让心灵携取古今的有益的思想,细描未来的美妙,且歌且行,足矣!

38、每个时代里,都有那么一些守候自己信仰的人,从而留下了他们坚韧的足迹。这些被称为“孤独的舞者”的舞姿也成了无数后人所敬仰的姿态。史铁生不能走路了。于是他与北京地坛公园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每天摇着轮椅去地坛读书,看日出日落,他说:“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摇了轮椅到这儿来。”地坛公园弥漫着沉静的光芒,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准备了这样一处安静的地方,树阴和夕阳笼罩着史铁生的身影,对这位长到20岁上忽然截瘫了的青年,时代没有特别眷顾这位健全而丰满的思想的伟大作家,读罢他的作品你会从他睿智的言辞中感到为人的价值和光辉。史铁生走了,然而他的足迹是那样的鲜明,史铁生也让未来记住了他。

40、读罢《船主与漆工》一文,让人眼前顿感一亮。何为亮点,一是,为漆工的“补漏”之举而赞叹。理由是从漆工的“补漏”之中看到了工作主动与责任。原来船主只是让漆工把船上涂一层漆。漆工在给船涂完漆以后,发现船有漏洞,于是顺手将船上的漏洞补上。应该说,这事可做可不做,因为船主没有让他补漏。但漆工还是把船上的漏洞补了。在漆工的眼里,这是举手之劳的事,也没有觉得补漏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船主却为之高兴,于是在支付给漆工的工钱之后,另外还给了漆工补漏的钱。并对漆工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因为船上有漏洞,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显然,从船主与漆工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漆工的责任和船主的善心。

42、拒绝平庸,首先甘于平凡。平凡是人生的常态。绝大多数人岗位平凡,角色普通,生活平淡,琐事连连,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从容面对平凡,摆正心态,多一份宁静,少一份浮躁。其次创造不凡。从平凡中掘取激情,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挖掘潜力,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执著追求,少一份抱怨,多一份从容。你会远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不会贪图享受,庸碌无为,不求显达于世,但求有所作为。

45、同样的起步,却有不同的终点,原因在于取得成绩时的态度,沾沾自喜终究止步不前。明确目标,更加不懈地为之奋斗,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48、所以面对生活节奏快的今天,我们要在日常工作后为自己冲一杯净心之茶,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面对道德缺失,人情冷漠的现状,更要坚守内心本真,尽自己所能为世界点亮一丝光。

50、你似那只在百花丛中翩跹起舞的蝴蝶,浑身沾满了飘香的花粉,不知在哪个安谧的夜,悄然飞进了我的梦里。你华丽的舞姿将我引诱进这荼蘼的花开,也许从那时,你便再也未曾离去,成为我记忆中美好的期待。陈旧的时光安之若素,一切安好无恙。你在生命的隧道里款款而来,笑容满面,轻抚纱袖。逆着光,我看不清你的脸,却调和着光与影的残缺凝刻了一幅斑斓的画面。你的音容笑貌,掩盖了我生命那片空虚岁月的荒芜。

51、如能干的花匠,不吝于赠人珍贵的花木种子,蜂蝶采撷花蜜,便不会污浊了自家的花木。邻里溢着清香气,他的心里,又怎会少了赠人玫瑰之后留有的余香呢?又好比中国乒乓队的“养狼”原则,怀有满满的真诚,教与他国技艺,不也反过来促进自己力量的壮大?

53、拒绝了平庸,你会拥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你会领略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快意;你会独享“奏裂帛之音,荡回肠之曲”的幸福。

拒绝平庸满分作文范文6

艾云,原名李爱云,198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曾任河南省文联直属刊物《莽原》杂志编辑、广东省旅游出版社编辑,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此岸到彼岸的泅渡》、《细节的四季》、《南方与北方》等。随笔集《艾云随笔――女人自述》获1995年广东省新人新作奖。

现在,女人们较任何时候都更注意和关心自己。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的女人,自省、美好而丰富的女人,格外在意自己的外貌形象和风度气质。

女人谁不爱美?她们注重饮食营养、化妆及美容,以为这样就可以在浓郁的脂粉气之间显出一种惬意并浸润出优雅来。其实这只是表面化的美丽。一个女人仅停留在这个层面,想要得到的美会显得虚饰、伪巧和无韵无神。

所以,女人的美容秘诀请记得:它该在书卷气与脂粉气之间。

书卷气,也就是说,一个女人要有良好的修养,热爱知识,喜欢读书,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都不能放松。书卷之中自有一种幽幽冷香,逼退女人身上的俗艳,带出一种清新缥缈的神情。一个原本形貌姣好的女人,如果终日里只想着如何吃穿打扮,而拒绝阅读与思考,便不会进入自己内心的精神生活。没有文化知识做自己立身的底蕴,那她的青春和姣好都靠不住,在今后的岁月里她竭尽全力守护的那副外壳也会不争气地凋残,衰老将悄然而至。

什么原因?没有书本熏染的女人,便无法在内心体验万般人生,她只有眼下物化的世界而无高邈超然的彼岸。不能理解和感动的女人,拒绝阅读和思考的女人怎么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个热爱书籍、勤于思考的女人,当她捧起书本,沉浸在浓浓的书香中,她的面前豁然出现一个无比丰富的世界,她将随着书本在世界遨游。书籍将唤醒她,让她感到清新和美好,她不再孤陋寡闻,她懂得自尊自爱,她将具有充分的同情心与爱意,她充满了创造的生机与无穷的活力。

女人这时首先要求自己的是要抗拒平庸,抗拒世俗生活对自己的盘剥。于是,她要求自己与现实生活拉出距离,因为一个粘连于现实的女人,其琐屑与平庸会彰显无遗,气质是内心的必然呈现,无法自欺,更无法欺人。

与现实生活拉出距离,保持女人独特的魅力,她将在过去与未来中生活。

奇妙的是当我们把时间拉向过去,过去的尘烟全被滤去而只留下温馨的回忆。摆脱当下粘连的女人一定要有回忆,时间的倒流让女人远远跳出了当下的时间圈套。一个缅怀过去的女人,如果在浮华喧嚣的现在有一种上世纪30年代女学生的清丽沉静,那样便会婀娜多姿,又更具一番夺人气质。而生活在未来,那就是扩展自己的想象力。想象给女人带来梦想,让她们有了向往和祈盼。女人在空间的氤氲中向时间的两端延伸,这一延伸使女人推陈出新。

书本教女人更多地生活在过去与未来,超越当下,然而真正有勇气、有智慧的女人明白,越要如此,越须脚踏实地。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成为一个怯懦者和逃避者,否则,她将被摧折而难以保持自己那优美高贵的气质。女人要一个人面对所有的困难、挫折和一切考验,她就必须意志坚强、心理素质好、柔韧有力,她必须得在眼下的生存竞争中做得十分出色――这样,她无边的梦想才能得以实现。一个仅靠做梦而自欺的女人,现实生活的沉重和挫折将把她摧垮。当女人丧失了沉着、坚定和自信,还有什么美好可言?

如果一个女人以其顽强柔韧的意志和美好的精神品位而抗拒了平庸的盘剥,依然拥有梦想,那她必然是一个热情潇洒、明朗进取和充满智慧的女人,她让人们感到这个世界是健康而光明的。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书本。这就是有书卷气的女人。

因为书本,女人无形之中就有了一种气质,一种寻常人所不曾拥有的韵味,在举手投足中就有了脱俗的东西。那样才能抗拒时间的腐蚀和岁月的侵袭,而独领风情。

有了书卷气的女人,再加上对自我的悉心护理,具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间气息,那真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