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例6篇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1

论文摘要:对煤炭企业仓库管理中存在计划管理准确性预见性不强,物资储备不够合理;估价入账太多,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库房办公条件有待改善,提出了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合理储备物资,调整库存结构,做好估价工作,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改善办公条件,办公室与库房分开的改进方法及对策。

Key words:storage management; stock management

Abstract:Has the plan management accurate foresight to the coal enterprisestorage management in not to bestrong, the material reservesinsufficiently are reasonable; The estimate deposits too many, thepersonnel voca-tional level waits for the enhancement, the storehousework condition waits for the improvement; Proposed theenhancementplan accuracy, reasonably stockpiles the commodity, the adjustmentstock structure, completes theestimate work, improves the personnelquality and the vocational level, the improvementwork condition, theof-fice and the storehouse separated improvement method and thecountermeasure.

0 引言

煤炭企业生产所需物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采购及库存管理的控制环节也很多。由于煤炭企业生产对安全要求的特殊性,使物资供应责任重大,质量性能等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为做好物资供应,确保生产正常进行,采购、验收、保管、发放等都必须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其中仓库管理是物资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仓库是企业存储和保管物料的重要场所,库房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工作。库存控制水平代表了一个企业总体的管理水平,高效的库存控制管理是企业经营革新、降低成本的重要一步,如何改进与提高库房管理水平,对企业保证生产供应、节约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应按照科学管理原则对物料进行整体计划协调和控制。

1 仓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计划管理准确性预见性不强

格型号和数量不够准确,对一些物资的消耗没有预见性,往往造成供货提前期不准,采购量不准,导致提前或延期交货,造成物资积压或者影响生产。

1.2 物资储备不够合理

库存控制是企业物资管理核心之一,目前企业在库存控制方面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企业的库存量过大,有的物资早已淘汰,超储积压,占用大量库存资金,也为盘点、清理、对账等工作带来不便。另一种是库存短缺,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增加急用料,使物流成本上升。

1.3 估价入账太多

估价入账是货到票未到时,为正确反映材料消耗的一种记账方法;但现在厂矿单位签订合同协议或新品种物资要归类编号,影响发票单据的及时开具,造成大量估价材料,给仓库保管员和财务部门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

1.4 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厂矿库房已引进库存管理软件,但由于生产单位的材料员和一些保管员学历和业务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库房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导致计划批料领料还不能正常进行。

1.5 库房办公条件有待改善

厂矿很多库房还没有独立的办公室,保管员的办公室就设在仓库里,一些胶皮塑料等散发出有毒有害的物质和难闻的气味,久而久之对保管员身心造成伤害,挫伤劳动的积极性。

2 提高仓库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提高计划的准确性

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工作,提高采购效率。从物资供应部门的内外两方面着手,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一是建立物资计划例会制,督促各环节及时处理计划、接收反馈的信息、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二是要求业务人员加强物资计划工作,明确职责,确定相应的程序。接到物资需求计划后,物资供应部门在了解需求特点的基础上,保证确定性需求的及时供货;并结合库存情况设定安全库存来应对储备需求,主动对接,及时落实货源,确保物资供应。

2.2 合理储备物资,调整库存结构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保持一定的库存是非常必要的。合理库存可以使企业整体运作变得更为高效顺畅。若库存控制管理不当,将会给企业带来缺货率高,补货不及时,库存周转不灵,或者无效库存多,资金积压,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影响。因此,对库存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合理安排物资品种和储备比例尤为重要。

2.2.1 建立对于多方有效的管理机制

对于多报不领或以领代耗的情况,应由用料单位和物资供应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建立一个对于多方都有效的约束管理机制。对于出现的缺货、或者库存物资过多的问题,不仅仅追究某个部门的责任,其他部门相关的人员也应承担责任。否则用料部门多报计划,物资供应部门全部采购,无法彻底解决库存居高不下、物资供应部门的仓库与用料单位的小库并存的问题。

2.2.2 供应与需求更紧密地联系

物资供应单位与需求单位需要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物资供应部门应多了解用料单位急用还是备用,具体什么地方用,用料单位应多了解库存有多少,有没有代用物资,有保障的供应时间长短等,减少供需过程中的脱节和超额采购问题。充分利库,发挥库存物资的作用,尽量提高库存周转率,减少报废。

2.2.3 及时处理库房里的积压呆废料,减少资金占用

物资供应部门应经常对库存需要进行调整,对于多年不动的物资、超过使用年限的物资进行处理报废。积压物资的处理应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及时消化企业的不良资产,为企业减负。

2.2.4 充分发挥仓库在库存控制中的作用

不能以传统的认识认为仓储只是存储物资的场所,实现对物资收发料动态管理,对仓储物资动态、周转天数等进行统计,及时反映物资收发存动态、超储、积压和不合理库存物资信息,有利于库存资金分析,优化库存结构,加速资金周转,为决策提供依据。

2.3 做好估价工作

估价入账给仓库和财务部门都带来了不必要的存放劳动,而且会造成企业提供的会计和财务数据不真实,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供应部门接到物资申请计划后,组织货源签订合同,审计科和分管领导及时审批,保证合同及时生效。对于没有物资编号的新型物资或土产杂品等,及时申报及时编号。相关科室紧密配合,加快各个环节的运转,以保证物资到货时及时取得发票,减少估价物资。

2.4 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随着库房步入电子化专业化管理,对库房管理人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保管员除了具备必须的业务知识外,还要拥有现代管理知识,按照生产与运作的管理知识,通晓现代仓储物流理论并不断应用到工作实践,熟悉库存物资的属性,应用6S进行库房现场管理,及时准确提供数据,充分发掘库管物资的经济潜力,实现仓库管理新的飞跃。因此,要定期对库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制定激励措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2.5 改善办公条件,办公室与库房分开

管理层必须提高对库房管理的重视,经常深入库房工作第一线,关爱员工,给库房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把办公室从库房中独立出来,尽量减少库存物资是有毒有害气体伤害员工身心健康,使员工在干净舒心的环境下愉快地工作。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字:提高; 化工企业; 仓储水平;

中图分类号:TH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化工企业生产环节多,流程复杂,所需物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采购及库存管理的控制环节也很多。由于化工企业是高危行业,物资供应责任重大,质量性能等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为做好物资供应,确保生产正常进行,采购、验收、保管、发放等都必须环环相扣层层把关,其中仓库管理是物资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切实提高化工企业的仓储管理水平。

1 化工企业仓储管理的重要性

仓库是企业存储和保管物料的重要场所,仓储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企业供应链管理中一个基础环节,与生产经营息息相关。库存控制水平代表了一个企业总体的管理水平,高效的库存控制管理是企业经营革新、降低成本的重要一步,如何改进与提高库房管理水平,对企业保证生产供应、节约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1.1 仓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缩影

仓库是企业存储和保管物料的重要场所,库房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工作。高效的库存管理是企业经营革新、降低成本的重要一步,如何改进与提高库房管理水平,对企业保证生产供应、节约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应按照科学管理原则对物料进行整体计划协调和控制。

2.2 仓储管理是企业转运的外在表现

仓库作为化工企业物资进、存、发放的集散地,担负着非常大的作用。仓库的流动顺畅与否,生产进出频繁,物料的收发是否正常有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业绩是否达成有效目标。仓库对物料的数字准确性也关乎到生产的进度。如果物料没有及时供给,造成收发料的短缺,可能会影响到出货的顺利。

3.3 仓储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点

仓库是物资的聚散地,所以如何对物料的保护和控管也是直接关系到各种损耗和浪费是否能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对库存的有效控管和利用、不间断地维护减少自然损耗,降低运营成本,增加盈利。

2 化工企业仓储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新建企业往往存在着人员、设备的初期磨合,随着企业管理逐步走向正轨,仓储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

2.1 物资采购不够合理,采购计划准确性预见性不强

所需物资的规格型号和数量不够准确,对一些物资的消耗没有预见性,导致提前或延期交货,造成物资积压或者影响生产。物资采购应有一定前瞻性,且应符合公司具体生产情况,不能造成资金浪费,大概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采购完成后发现型号不对等原因用不了,又不能退货,造成浪费;二是采购物资过多,或公司生产工艺改进,导致物资不可用造成浪费;三是采购工作计划性不强,一些用量小的物资采购过多,库存量增大,短时间内难以用完,占用了资金。

2.2 物资储备不够合理

库存控制是企业物资管理核心之一,目前企业在库存控制方面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企业的库存量过大,占用大量库存资金,也为盘点、清理、对账等工作带来不便。另一种是库存短缺,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增加急用料,使物流成本上升。

2.3 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化工企业基本已引进库存管理软件,但由于人员大多是改行,没有从事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的库房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技能,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2.4 仓储管理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成本较高

仓库设计、设备配置、仓库布局缺乏科学的系统规划 ,经常造成仓库设施设备及空间的大量浪费; 同时在人员管理上一般采用定岗定员 ,缺乏柔性管理能力 ,很难满足业务的波动性需求 ,为保证服务的准时性 ,经常造成人力等各种资源浪费。因此仓储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3 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的途径

3.1 提高计划的准确性

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工作,提高采购效率。从物资供应部门的内外两方面着手,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一是建立物资计划例会制,督促各环节及时处理计划、接收反馈的信息、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二是要求业务人员加强物资计划工作,明确职责,确定相应的程序。接到物资需求计划后,应保证确定性需求的及时供货,并结合库存情况设定安全库存来应对储备需求,主动对接,及时落实货源,确保物资供应。

3.2 合理储备物资,调整库存结构

合理库存可以使企业整体运作变得更为高效顺畅,库存控制管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缺货率高,补货不及时,库存周转不灵,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因此,对库存进行有效的控制,合理安排物资品种和储备比例尤为重要。

3.3 建立多方有效的管理机制

对于多报不领或以领代耗的情况,应由用料单位和物资供应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建立一个对于多方都有效的约束管理机制。出现缺货、库存物资过多,不仅仅追究某个部门的责任,其他部门相关的人员也应承担责任。

3.4 供应与需求更紧密地联系

物资供应单位与需求单位需要更紧密地联系起来。物资供应部门应多了解用料单位急用还是备用,用料单位应多了解库存有多少,有没有代用物资,有保障的供应时间长短等,减少供需过程中的脱节和超额采购问题,发挥库存物资的作用,提高库存周转率。

3.5 及时处理仓库里的退回物资和积压呆废料,减少资金占用

退回物资应首先检验性能好坏,能否再利用,可用物资重新入库,且有优先使用权,不可用物资做报废处理。报废时,可以根据当月的实际财务状况,调节报废数量与金额,调节当月利润。积压物资的处理应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及时消化公司的不良资产,为公司减负。

3.6 充分发挥仓库在库存控制中的作用

不能以传统的认识认为仓储只是存储物资的场所,及时反映物资收发存动态、超储、积压和不合理库存物资信息,有利于库存资金分析,优化库存结构,加速资金周转,为决策提供依据。

3.7 提高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工器具;二维码;信息化;专业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党的十以来,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是当前国家重要决策部署,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为加强电力行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加大安全技术投入和科技研发,提升安全工器具配备水平”的要求,通过全过程管控的工作思路是实现管理突破的关键手段,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管理体系是实现全过程管控的基础,采用信息化、网络化等手段更高效地提升管理水平,增加监督检查的可行性,有效地约束工作流程中每个参与者的职责,提高工器具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延长其使用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了安全工器具的配备水平,达到计划符合现场实际需求,产品质量可控的目的,增加了使用管理效率。

1.创新安全工器具的管理思路

1.1管理目标

提升安全工器具配置水平,切实达到保护生产现场作业安全的目标;提高台账信息管理水平,有效杜绝台账信息和实际 “两张皮”的问题;加强安全工器具质量管控,更好地规范供应商的履约行为;提升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水平,有效完成安全工器具的使用、试验和报废信息管理,借助信息平台,使监督检查更具操作性。

1.2管理基本思路

以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增加流程管理的思路,把计划的编制和审核作为重点工作,保证计划的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通过二维码技术和网络信息平台的结合,控制计划物资和入库物资的统一,两者相互校验匹配成功才能有效入库,以此来平衡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的关系,规范和提高供应商的履约质量。

2.安全工器具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支撑措施

2.1使用技术规范作为新技术实施的导向

完善技术规范,增加产品质量需求,明确物资的使用材料,材质,保证物资的生产标准统一,有利于规范生产成本和形成良性竞争;技术规范中明确产品配置二维码技术,借助手持终端对二维码的扫描识别方便建立设备的台账,确保帐和物的一致性,从需求环节和供货环节杜绝物资需求不匹配问题,充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

2.2完善需求计划和工器具台账的信息化基础数据

建立各单位的组织机构和用户数据,科学规划审批、申报流程节点,明确计划提报、审核、审批、采购到最后入库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责任,保证安全工器具的计划提报切实反映现场工作实际需求,同时借助班组的人数和变电站的设备数量等基础数据来验证物资提报计划的准确性,为保证需求的合理性,管理专责人必须对计划的内容逐条审核研究,报公司领导审批,通过“二元化”的手段约束基层单位的计划提报。

2.3建立验收入库的数据关联

为进一步约束计划提报环节的合理性,验收入库的操作要有计划作为物资入库操作的前提和支撑,否则不能进行入库操作。规范工器具出厂时间管理,杜绝超期、过期产品流入市场,设定工器具生产日期验证,超过生产日期要求的工器具不予收货,设定入库操作的任务时间,逾期后将不再接受入库,需要公司的授权方能进行入库操作;入库后,上级单位将定期组织对基层单位安全工器具的台账进行检查,包括计划执行情况和二维码信息和实际物资的匹配情况,保证提报计划的物资都入库到位,确保不出现虚假的二维码信息,避免造成二维码信息和实际物料不符合的问题,落实基层单位的管理责任。

2.4科技创新性管理

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管理体系创新亮点在于规范工器具供货环节,将二维码技术和网络系统平台有效结合,并成功应用于各种规格、型号、材质的安全工器具管理中,一是简化了繁琐的信息管理工作,大幅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二是统一规范了安措项目流程中参与者的职责;三是使远程监控和现场检查更具操作性。

3.安全工器具信息化管理的实用化预期

基于对整个安全工器具管理工作流程的管控,以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为目标,完全更新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了安全工器具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加注重过程的管控,有效地排除了传统管理中的盲点。

3.1工器具计划的管理模式创新

计划的编制是安全工器具管理的重中之重,相应地创新管理重点也体现在计划的编制和审核环节,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设定班组提报计划,上级管理部门和分管领导层层审核,保证计划提报的合理性并符合现场实际应用,经过新的管理体系的磨合应用,进一步对各专业安全工器具标准配置进行规范,建立和规范安全工器具管理的科学管理体系。

3.2工器具报废处理的管理创新

对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满足现有使用条件的工器具,需要对其进行报废处理,形成完整的报废管理审核流程,对每件入库的工器具的报废处理进行全程监控,避免直接丢弃或废置造成的资源浪费。报废处理结束后,将根据报废信息直接计入下一批次的安措采购计划,形成安全工器具的全过程管理。

3.3供应商供货水平的管理创新

重新修订技术规范书,增加对产品质量的描述,杜绝产品质量问题;引入二维码技术,这项技术的引入使安全工器具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使信息化管理落到了实处。

3.4需求和供应的关系平衡

通过信息系统的校验功能,将安措计划和入库的信息匹配作为安措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供应商供货要遵循需求单位的物资计划,同样,供应商供货也对需求单位的物资计划也有校对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安措物资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三峡水库 水质模型 污染混合区 水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环境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际应用问题。在实践中,环境容量是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环境规划的主要约束条件,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技术支持[1,2]。从环境管理、监测与监督的角度出发,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设计水文条件和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的最大污染物量[4,3]。

由于长江流量大,水流、地形十分复杂,加上三峡工程修建后水文情势发生较大变化。三峡工程建成后,对库区水质的影响一直是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过去在这方面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一直是众说纷纭。因此,在制定三峡库区的水污染防治规划时,往往缺乏完整的水环境容量科学依据。至今为止,尚未对三峡工程建成前、后水环境容量展开深入的研究[4,5]。计算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已成为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水环境管理与规划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以三峡水库已经开展的一系列水环境保护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库区水体水功能区划和水质保护目标,拟定水环境容量计算设计方案,研究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及其沿江分配,为有效控制水体污染,促进三峡库区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1 三峡库区水环境状况

1.1 库区江段污染源现状

1998 年,库区各类污染源进入长江的CODCr 81.9 万t ,BOD515.1 万t ,NH3-N1.6 万t ,TN13.9 万t ,TP 0.9 万t ,Oil 462t ,Φ-OH(酚)112t ,TCu 3.5 t ,TCr3.8t 。调查研究表明:影响三峡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干支流入库污染负荷、三个重点城市(重庆主城区、涪陵区和万州区)排污负荷量。这些主要因素的控制,对库区水质改善起关键作用[6]。

多年污染情况调查资料显示,库区江段主要污染物为CODCr,NH3-H 等。三峡库区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农田径流[7]。由于库区江段的社会经济在空间上形成以重庆主城区、涪陵区、万州区以及沿江县城为中心的密集型发展态势,因而也形成了以沿江城镇为中心的污染源集中排放区域。1998年库区工业及城市污水CODCr 的年排放量为16.69 万t ,其中重庆主城区排污量约占库区江段排污总量的65%,涪陵区和万州区分别占排污总量的10 %和6.4 %,只有18.6 %的污染源来自库区江段的其余城镇。

1.2 库区江段水质状况 库区污染物排放总量,与长江径流量相比较而言较小,因而江段总体水质良好。多年常规水质监测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库区江段主要水质指标的断面平均浓度一般低于地表水Ⅱ类标准浓度,仅在排污集中的重庆主城区、涪陵区和万州区的个别断面水质综合评价出现Ⅲ类,在一些大的城市排污口附近,已经出现明显的岸边污染带,局部区域水质污染严重,出现了超Ⅳ类、甚至超Ⅴ类的水体,主要污染指标为CODMn 、NH3-N 等。

由此可见,尽管三峡库区总体水质良好,但是局部区域水质不容乐观。

1.3 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状况

1997 ~1999 年国家计委主持编制了《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规划》,规划范围从重庆市巫山县到四川省宜宾市的长江干流以及嘉陵江、沱江、乌江等主要支流下游地区,规划总面积12.47 万km2。规划的重点地区是重庆主城区、万州、涪陵、泸州、宜宾、自贡、内江等城市。2001 年由国家环保总局主持编制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 ~2010 年)》,规划范围包括三峡库区和重庆主城区20 个区县市、影响区42 个区县市、上游地区38 个地市的214 个区县。规划总面积79 万km2。《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 ~2010 年)》与《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规划》相比,规划范围扩大,三峡库区部分工程项目规划进度提前。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物控制或消减方案与水质保护目标之间没有输入响应定量关系,缺乏总量控制的技术支撑。另外,即使从行政管理角度提出了污染物总量(如COD)控制指标,但没有把总量分配到江段或污染源上。因此,规划在水环境容量问题上科学依据不够充分,更没有考虑建库后水环境容量的变化问题[7]。

从2002 年开始,国家和地方投入巨资,正在按照规划全面展开三峡库区及长江上游水污染的治理工

2 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条件确定

环境容量的定义,是指水体在一定的规划设计条件下的最大允许纳污量,其大小随规划设计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反映了特定水体水质保护目标与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动态输入响应关系。因此,为了计算水环境容量,首先必须确定规划设计条件,包括水功能区划和水质保护目标、设计水文条件、排污口位置、控制污染物指标和上游来水水质状况等条件。

作者提出:针对长江的水污染特点,水环境容量计算须分为总体环境容量和岸边环境容量。总体环境容量是以一维水质模型计算的断面平均浓度控制的水环境容量;岸边环境容量是二维水质模型计算的岸边排污混合区控制情况的水环境容量。

本文以1998 年专题调查的库区污染源和水质状况代表三峡水库现状水质,2010 年为水质规划设计年。用库区干流朱沱断面、嘉陵江北碚断面和乌江的武隆断面作为三峡水库上游入库控制断面。总体环境容量研究范围包括长江干流和两条重要支流嘉陵江和乌江(汇入流量占库区支流总流量93 %的两条重要支流),其中,库区干流从重庆上游的朱沱到三斗坪,全长约730km ;嘉陵江从北碚至长江汇流口,全长约60km ;乌江从武隆至长江汇流口,全长约68km ;库区内其他江段内的支流将以源汇方式考虑其对水库水流水质影响。在总体环境容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岸边环境容量研究重庆主城区、涪陵城区和万州城区3 个重点城市江段。

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水质控制指标确定为COD \ {Mn \ }和NH3 N 。

2.1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设计水文条件及水质控制指标

2.1.1 计算原则

(1)水库总体水质保持Ⅱ类。经国家批准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明确指出:水库建成以后总体水质①应满足Ⅱ类水标准。考虑三峡水库的水质现状以及水体主要功能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库区重点城市江段(如重庆主城区、涪陵城区和万州城区)允许局部水域存在Ⅲ类水体。

(2)建库后水质状况不能比现状差。据1998 年以前的监测调查,三峡库区干流江段现状水质良好,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CODMn 和NH3-N 的断面平均浓度基本上都低于Ⅱ类水质标准浓度。为能继续保持水质良好,作者提出: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库区水质状况既要满足功能区确定的水质类别要求,又不能比现状水质差。现状水质以1998 年断面平均浓度值为基准。三峡水库入库主要水质指标COD 、NH3-N 均优于Ⅱ类水质标准,因此,计算时上游入库水质按维持现状条件设计。

(3)库区江段CODCr 排放总量不能超过38 万t/年,NH3-N 不能超过2.96 万t/年。国务院对《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规划》的批复意见②为“到2010 年,长江上游干流四川省与重庆市交界断面和三峡库区总体水质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标准;长江干流城市江段和主要支流水质要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标准;规划区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允许排放量,重庆市和四川省分别控制在38 万t 和23 万t 以内。”因此,三峡库区江段CODCr 排放总量应控制在38 万t/年以内,并以此作为库区水环境容量计算的依据。假定以1998 年库区各江段现状排污量为基础进行库区总量分配,按照等比例分配原则分配2010 年三峡库区沿江CODCr 允许最大排放量。国务院文件中只提出了CODCr 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没有NH3-N 。三峡库区点源污染负荷主要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性质相对比较稳定,而且通常NH3-N 与CODCr 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根据三峡库区1998 年实测污染负荷中NH3-N 与CODCr 的比例以及沿程分布,按照CODCr 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对NH3-N 进行同比例控制,折算出三峡库区沿江2010 年NH3-N 允许最大排放量为2.96 万t ,见表1 。

2.1.2 设计水文条件

水文条件是决定水环境容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三峡库区水文条件年内和年际间变化很大。设计水文条件的确定,反映了水质保护目标的安全系数。根据国内、外水质规划计算规范、结合三峡库区江段水文水质特性,从偏于安全考虑,采用90 %保证率连续7d 最小流量作为水环境容量计算的设计水文条件,简称7Q10 。同时,为了比较三峡水库建成前、后库区环境容量变化,三斗坪水位分别取为相应于7Q10 设计流量下的天然河道水位为65 8m(代表天然河道状况)以及三峡水库建成以后的运行调度水位168 6m 和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 。

2.1.3 水质控制指标

水环境容量计算的水质控制指标为CODMn 和NH3-N 。在三峡水库水功能区划的工作基础上,围绕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所需的计算条件,对库区总体水质(①“总体水质”是一个正式文件使用、具有三峡特色但内涵模糊的概念,对三峡库区“总体水质”理解各不相同,缺乏公认、明确的定义。本文中的“总体水质”是指以断面水质平均浓度来评价的水质状况,“总体水质”对应“总体环境容量”。实际上“岸边水质”对工农业和人民生活更为有用。三峡库区沿岸有二十多个大、中、小城市,即使污水达标排放,也存在一定范围的污染混合区。在用“总体水质”概念来反映三峡水库宏观水质状况的同时,还需要有“岸边水质”的概念。 对大江大河来说,“总体水质”不超标,并不意味着“岸边水质”不超标。“岸边水质”对应“岸边环境容量”。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9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长江上游水污染整治规划的批复”,1999 年1 月25 日。)和城镇江段岸边水质,提出了更具体的水质保护目标。

(1 )总体水质保护目标。按照三峡水库水域功能区划和容量方案拟定原则的要求,三峡水库总体水质按地表水水质标准Ⅱ类水控制,允许库区3 个重点城区江段下游一定范围内岸边水域按水质标准Ⅲ类水控制,在满足功能区类别控制的同时,各断面的控制浓度以现状水质(1998 年)为基准,作为总体环境容量的水质目标的控制条件。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的水质保护目标与断面浓度控制见表2 。

(2 )岸边水域水质保护目标。岸边环境容量主要是针对岸边排污混合区的控制而言的。排污混合区在环境管理中定义为认可的污水排放口附近的允许超标区。

排污混合区允许范围的规定,涉及水环境的功能区划、水流条件及排污条件等诸多因素。从国内外的有关资料来看[8],一般都是采用平面面积及其最大长度和宽度来确定。有的也以相对比值来表示:例如面积为水域表面积或河流横断面的百分比;宽度为河宽的百分比;流量为河流流量的百分比等。另外还有一些采用定性或半定量的限定来确定排污混合区的范围。R.L.Doneker 和G. H. J irka [9]介绍了排污混合区的概念、定义及美国一些州对于混合区范围的限定,提出了混合区可用长度、横断面面积或水体体积来定义。对于河流,美国大部分州规定混合区范围不超过河流断面或体积的1/4 ,有的确定为1/5 ,在Virginia 州仅定义了混合区的长度,在夏季与冬季混合区的长度分别小于平均河宽的1/10 或1/5 。我国对海域及河口地区的污染混合区允许范围也有规定,但对河流中污染混合区允许范围,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缺乏可以广泛应用的定量数据,甚至还难以提供准确的定量计算方法。

按照收集的大量实测资料分析,长江干流上较大的污染混合区范围,其长度一般都在100 ~500m 之间、宽度在40 ~200m 以内。建库后的污染混合区的控制标准可以选择长度、宽度、面积3 个参数以及3 个参数的组合方案。具体组合方案,必须通过水质模型的反运算,将三峡库区一些主要排污口分别按混合区长度、宽度和面积控制,分别计算不同控制条件下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来确定合理的污染混合区允许范围。

(3)排污口位置。三峡水库建成以后,大量城镇将要搬迁,排污口位置初步按照库区城镇1998 年现状位置和规划设计位置两种分布方案考虑,以排污口现状排污量作为水环境容量计算的分配权重,按照污染负荷等比例分配原则将库区水环境容量分配到各排污口。

2.2 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案

综合以上多种影响因素,最后确定的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案见表3 。通过对总体环境容量进行多方案计算分析,提出三峡库区在实际运用中的总体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库区岸边环境容量。

3 三峡库区水环境容量计算

3.1 总体环境容量计算

3.1.1 计算模型

针对三峡水库总体水流水质运动特点,开发研制一维非恒定水流水质数学模型,模拟水库建成前、后的水流水质运动规律。模型充分考虑了三峡水库建成前、后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库区水流水质运动特性的影响,水流水质主要模型参数通过实测资料建立了与水流条件相关的经验关系式,既提高了模型计算精度,又提高模型预测能力[14]。三峡库区丰水期和枯水期两个代表性时段长河段水流水质观测结果[10~13],验证了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预测精度,可以作为三峡库区总体环境容量计算的工具。

3.1.2 总体环境容量计算

将7Q10 设计流量作为三峡入库流量,三斗坪水位分别取65 8m 、168 6m 和175m ,模拟计算库区水流状况,分别代表三峡水库建成前、后的3 种代表性水流状况。将水库上游3 个入库断面控制浓度作为水库背景水质,设计排污口位置和现状排污量所占比例作为水环境容量分配权重,利用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三峡水库在设计水质保护目标下最大允许纳污量。计算得到不同方案下三峡水库总体环境容量和沿江段的分配见表4 。

3.1.3 计算结果分析

采用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的三峡水库建库前、后的总体水环境容量,模拟结果表明:

(1)三峡水库建成前,在7Q10 设计流量条件下和现状污染源位置不变情况下,模拟计算的库区江段CODCr 指标的沿程浓度可满足水域功能区规定的水质目标要求,NH3-N 指标在库区干流和乌江江段满足水质保护目标要求,但重庆主城区嘉陵江江段NH3 N 需削减30 %负荷量后,才能达到功能区所规定的水质目标;(2)三峡水库建成以后,随着水位抬高,水流减缓,污染物在库区滞留时间的延长,污染物自净降解总量将比建库前增大,因而水库建成以后总体环境容量较建库前略有增大。从水质偏于安全和实际管理应用角度出发,可选择三峡库区运行水位168 6m 和规划排污口条件下计算得到的总体水环境容量,即在设计条件下三峡水库建成以后的总体水环境容量值为CODCr22 20 万t/年和NH3-N 1 。66 万t/年。

3.2 岸边环境容量计算

3.2.1 计算模型

以重庆主城区、涪陵区和万州区江段为重点,针对三峡库区不同江段排污口和汇流口混合区特点,分别开发研制平面二维k-ε模型和水平分层的三维紊流模型。平面二维k-ε模型用于模拟计算水深比较浅的重庆江段排污口附近混合区范围,水平分层的三维紊流模型用于水库建成以后水深比较大的涪陵和万州段排污口附近混合区范围。模型在边界处理和参数选取上进行了深入研究,能够模拟复杂边界、自由水面、岸边排放等大范围的混合区发展变化。大量实测资料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两类数学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能够精细模拟预测排污口附近的复杂水流特点和污染混合区范围[15~25]。

3.2.2 局部江段岸边环境容量计算

岸边环境容量是在单个排污口混合区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选择三峡库区代表性排污口,计算单个排污口的混合区范围,根据混合区水质保护目标,反推单个排污口最大允许污染负荷排放量。并利用下式计算得到整个江段岸边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即局部江段岸边环境容量:江段岸边环境容量/江段控制长度=∑排污口最大允许负荷量/∑混合区长度。

3.2.3 计算结果分析

(1 )在拟定的水质控制目标下,随着库水位升高,除少数排污口外,多数排污口的最大允许排污负荷量减少,各江段的岸边环境容量也随之减少;(2 )按现状生活污水排放的CODCr 和NH3-N 的负荷计算,控制三峡库区污染混合区的水质参数是NH3-N ,进行污水处理时,应优先考虑对NH3-N的处理;(3) 利用二维和水平三维模型,针对重庆主城区、涪陵城区和万州城区3 个重点城市江段的污染混合区,考虑多种不同的污染混合区控制方案组合进行大量计算,长度按照100m 、200m 、300m ,宽度按照河宽1/10 以及面积相同等进行组合计算,最终结果表明:单个污染混合区按照长度100m 控制较为恰当。在此基础上,江段污染混合区长度按照总长度1 /10 、1 /15 、1 /30 进行组合计算,结果表明江段混合区控制在总长度1 /30 较为恰当。因此,污染混合区的控制指标为混合区长度。推荐三峡水库污染混合区控制标准为:单个污染混合区控制长度采用100m ,江段污染混合区控制长度采用江段总长度的1 /30 ;(4 )在同样混合区水质控制目标下,岸边环境容量随库区水位抬高而呈减小的趋势。因此从水质偏于安全考虑,建议将175m 水位下用长度控制的岸边水环境容量作为3 个重点城区江段的水环境控制容量。见表5 。

3.3 水环境容量综合方案

从以上总体和岸边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来看,对于总体环境容量,和建库前相比,长寿江段以下的总体管理环境容量是增加的,而且坝前水位168.6m 和175m 的环境容量基本相同。对于3 个重点城区岸边环境容量,在限定的排污混合区控制标准下,污染负荷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必须进行削减。从水质偏于安全考虑,建议建库后三峡水库的3 个重点城区城镇江段水环境容量按照175m 水位岸边环境容量控制,其他江段则按175m 水位总体环境容量控制,得出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综合方案(见表6)。由表6 可见,三峡水库建库后水环境容量综合方案为CODCr 16.08 万t/年、NH3-N0.90 万t/年。

4 结 语

通过本文工作,有以下主要结论:(1)分析了三峡库区的污染状况,提出了三峡水库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设计水文条件和水质保护目标。(2)以CODCr 、NH3-N 为污染物控制指标,计算了三峡水库建库前后的总体环境容量和岸边环境容量,推荐了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综合方案。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总体环境容量增加,岸边环境容量减少。(3)三峡水库建成以后,为了保护好库区水质,建议对三峡库区污染负荷按照总体环境容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对重点城市江段采用岸边环境容量进行控制。(4)污染混合区的控制指标为混合区长度。推荐三峡水库污染混合区控制标准为:单个污染混合区控制长度采用100m ,江段污染混合区控制长度采用江段总长度的1/30 。

在水环境容量研究方面还有一些工作需要进一步开展,如重庆主城区嘉陵江段和涪陵城区乌江段岸边环境容量的计算;水环境容量分配原则的完善;允许排污负荷从河段再分配到每个污染源或排污口等。近几年的监测表明,库区江段的TP(总磷)已逐渐成为主要污染物质。三峡水库是否出现富营养化,也引起有关部门和公众的关注。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的影响较大,汛期清浑水样的监测指标差别显著。因此,在今后的水环境研究中还应考虑TP 和泥沙的影响等问题。

转贴于 参考文献:

[ 1 ] 张永良.水环境容量基本概念的发展[ J ] .环境科学研究,1992 ,5(3).

[ 2 ] 夏征农主编.辞海[ M ]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 3 ] 张永良,等.水环境容量综合手册[ 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 4 ] 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R ] .1992.

[ 5 ] 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M ]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 6 ] 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研究专题报告——长江干流入库断面背景浓度及库区污染源排污负荷现状与预测研究报告[ R ] .重庆: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所,1998.

[ 7 ] 张玉清.河流功能区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M ]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 8 ] 张永良,李玉梁.排污混合区分析计算指南[ M ] .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 9 ] Robert L Doneker,Gerhard H Jirka.The Expert System For hydraulics Mixing zone Analysis ofConventional and Toxic Submerged Single Port Discharges [ M ] .In:USEPA/600/3 90/012 ,1990 .

[ 10 ] 李锦秀,黄金池,廖文根,等.三峡库区污染物沿程变化规律模拟研究[ A ] .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 [ C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 11 ] 李锦秀,黄真理,吕平毓.三峡库区江段纵向离散系数研究[ J ] .水利学报,2000 ,(8):84-87.

[ 12 ] 李锦秀,黄真理,等.三峡水库纵向离散系数变化趋势预测[ A ] .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 [ C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90-493.

[ 13 ] 李锦秀,廖文根.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有机污染物降解速率影响[ J ] .环境科学研究,2001 ,(6).

[ 14 ] 黄真理,吕平毓,李锦秀.三峡水库长河段水文水质同步观测研究[ A ] .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 [ C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59-466.

[ 15 ] 陈永灿,刘昭伟,李闯.三峡库区岸边污染混合区数值模拟与分析[ A ] .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 [ C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501-508.

[ 16 ] 洪益平,周雪漪,陈永灿,余常昭.重庆交汇江段污染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 A ] .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 C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 17 ] 江春波,周雪漪,程志强,陈立秋.三峡库区涪陵江段水流及水污染预测[ A ] .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 [ C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 18 ] Chen Yongcan,Liu Zhaowei,LiChuang.The Investig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ollution Zone for the Wastewater Discharge form Fuling [ C ] .Phosphate Fertilizer Factory in Three Gorge Reservoir.2000 China Japan Joint Symposium on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 Hong Yiping,Zhou Xueyi,Chen yongcan,Yu Changzhao.Computing Depth Averaged Nonlinear k-ε model and for Its Program Development [ J ]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41(1):1371-1374.

[ 19 ]Hong Yiping,Zhou Xueyi,Chen yongcan,Yu Changzhao.Computing Depth Averaged Nonlinear k-ε model and Technique for Its Program Development [ J ]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9,41(1):1371-1374.

[ 20 ] Hong Yiping,Zhou Xueyi,Chen Yongcan,Yu Changzhao.Computing Depth Averaged Flow Using Boundary fitted Coordinates and Staggered Grid [ J ]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5(2).

[ 21 ] Hong Yiping,Zhou Xueyi,Chen Yongcan,Yu Changzhao.Numerical Model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Flow and Pollutant Mixing Characteristics at A River Confluence [ C ] .2000 China Japan Joint Symposium on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

[ 22 ] 李崇明,黄真理.三峡库区典型污染带观测研究(Ⅰ)[ A ] .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 [ C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67-474.

[ 23 ] 李崇明,黄真理.三峡库区典型污染带观测研究(Ⅱ)[ A ] .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 [ C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74-482.

[ 24 ] 黄真理,吕平毓,李克峰,李嘉.三峡库区典型污染带观测研究(Ⅲ)[ A ] .刘树坤等主编.中国水力学2000 [ C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83-489.

[ 25 ] 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研究技术领导小组.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研究总报告[ R ] .2003.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for the reservoir of Three Gorges Project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四川黑龙滩水库 生态环境 生态功能区划 指标体系 保护措施

Abstract: Strategic position of Black Dragon Beach reservoir in Sichuan provinc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Black Dragon Beach reservoir, divides its ecological functions zoning,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index system of ecological function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alyzes targets reachability, and proposes ecological functions protection measures in the reservoir area.

Key words: Black Dragon Beach reservoir in Sichuan province;ecologic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function zoning;index system;prote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P3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引 言

黑龙滩水库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境内,处于四川盆地南缘的丘陵地区,属岷江支流鲫江河上游,库区水域面积23.6平方公里,湖岸周长逾310公里,水体南北纵长25公里。水库总库容3.6亿立方米,正常水位484米,正常库容3亿立方米。黑龙滩水库是湖泊型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眉山市区、仁寿县城区及附近灌区近100万人的饮用水源地,同时还兼具灌溉、防洪等重要职能,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1]。

为了保障黑龙滩水库地区的生态安全、饮用水安全以及当地的优势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从而保护和建设黑龙滩水库生态环境,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换取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城镇乡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就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规划指标可达性及措施进行探讨。

2 库区生态环境特征与分析

2.1 生态环境特征

黑龙滩水库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3°47′03″~103°55′33″,北纬31°12′59″~31°22′00″之间。水库河谷呈“U”型,底宽约50米,顶宽约350米。水库为条石弧型重力坝,长271米,高53米,顶宽6.6米,底宽52米。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85.5平方公里,径流总量5989万立方米,总库容3.6亿立方米,正常水位484米,正常库容3亿立方米,死水位468米,相应库容6400万立方米[2]。

黑龙滩库区属常绿阔叶林区,植物种类丰富,树种达30余科,350余种。库区为西北浅丘台地黄泥土区,土壤母质以雅安期冰水沉积为主(黄色黏土,卵石混杂),土壤偏酸,质地粘,板结,缺磷。

2.2 生态环境分析

1、水土流失:黑龙滩水库水源保护区内水土流失主要来自坡耕地,其中大于25°以上的坡耕地为3.78平方公里,低于25°坡耕地为3.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为0.09平方公里,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03平方公里。

2、水质恶化:黑龙滩水库属于湖泊型水源地,近年来,随着水库流域内的工农业的发展以及景区游人的不断增加,在枯水期CODmn、总磷等指标已出现超标现象。水库营养化程度为贫营养[3]。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水库周边集镇没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随着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景区游人逐步增多,集镇人口不断增加,区域的生活污染压力将越来越大。

2.3 生态功能区划

综合考虑黑龙滩水库的自然气候、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与生态系统整体特征等,将水库生态功能区分类为生态旅游观光区、生态农业区与生态居住区。

图1 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区划图

Fig.1 Diagram of the Black Dragon Beach reservoir ecological function zoning

3 库区生态规划指标体系

3.1 生态指标体系

对照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3月27日出台的《2001年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指标》,并根据黑龙滩水库自身特征,确定指标体系由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城镇环境保护四方面共25个指标组成,其中考核指标21个,参考指标4个[4]。

表1 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规划指标及指标预测一览表

Tab.1 Form of ecological function conservation planning targets and indicators of Black Dragon Beach reservoir

3.2 指标可达性分析

经过多年不断发展,黑龙滩水库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黑龙滩水库生态指标的达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11年12项指标达标,达标率为48%;2017年达标率为100%。随着黑龙滩水库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已达标指标均能在保持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往好的方向发展。针对己达标指标的工作重点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保持及稳步提高。

目前,黑龙滩水库尚有6项考核指标未能达到《2001年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指标》的标准,结合黑龙滩水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未达标指标进行可达性分析。

1、难度较小指标

难度较小指标共6项,虽然目前与表1中的建设指标要求有一定距离,但通过努力基本可以在2015年前达到建设指标要求。

(1)城镇固体废物处理率:目前,黑龙滩水库库区城镇固废处理率己达到80%,黑龙滩水库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厂已纳入相关规划,通过城镇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处理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预计不到2015年即可达到90%。

(2)单位GDP耗水率:黑龙滩水库单位GDP耗水率目前为600m3/万元,离指标要求差距不大。当地政府通过宣传和强制等措施,控制生产和生活用水,可使单位GDP耗水率在2015年达到指标要求。

(3)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黑龙滩水库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目前为30%,离指标要求差距不大。当地政府可通过加强宣传增强人民防害意识,在病虫害频发期关注周边情况,及时开展大规模杀虫活动。通过相应措施可使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在2015年达到40%。

(4)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黑龙滩水库目前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约为75%,离指标要求差距不大。眉山市黑龙滩风景区管委会按照2007年国务院对2007-2020年全国土地进行整体修编的精神,立足实际,精心组织实施,有效的解决黑龙滩开发与土地资源的矛盾。预计在2015年达到指标要求,实现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为95%的目标。

(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目前,黑龙滩水库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约30%,在规划年内,配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通过大力发展沼气池,农村厕所改造,既实现资源再次利用,也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不断提高,预计到2015年,普及率达到60%,远远超过指标要求。

(6)城市污水处理率:目前黑龙滩镇附近无污水处理厂,故城市污水处理率为0%。黑龙滩政府提出了黑龙滩风景区污水处理及环境治理规划方案,计划建设4个污水处理厂,将大大改善污水处理现状,使区域城市污水处理率在2015年达到90%,达到指标要求。

2、难度较大指标

难度较大指标共7项,现状值与表1中建设指标要求差距较大。

(1)森林覆盖率:2011年黑龙滩水库森林覆盖率仅为40%,与国家考核丘陵地区指标要求(≥45%)有较大难度,但未来10年的退耕还林与荒山的植被恢复等建设,预计在2017年可望达到45%,基本上达到国家指标要求。

(2)秸秆综合利用率:黑龙滩水库2011年秸秆综合利用率不高,仅为60%,开展秸秆处理综合利用十分必须和迫切。黑龙滩水库有大量的牲畜资源,秸秆可以经过处理用来饲养牲畜;同时做好秸秆还田工作;推广秸秆气化技术在沼气中的应用。做好这3项工作,并禁止燃烧秸秆,即可大大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使利用率在2017年达到75%,达到标准。

(3)畜禽粪便资源化率:黑龙滩水库目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较低,为25%左右。由于黑龙滩水库周边有很多村镇,种植有大量的林地和果园,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进行归田和果树使用,可使畜禽粪便资源化率在2015年达40%。

(4)农用塑料膜回收率:黑龙滩水库目前农用塑料膜回收率较低,仅有60%,与指标差距较大。在今后的发展中,农业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大力推广使用无毒可降解农用薄膜,鼓励加扶持无毒可降农用薄膜的销售;深入推进以农用塑料薄膜回收再利用为主的“白色污染”治理,对目前生产上大量使用的不可降解的农膜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污染,使农用塑料膜回收率在2017年达到90%。

(5)退化土地治理率:目前黑龙滩水库退化土地治理率为55%,与指标差距较大。可通过加大水土保持项目投资,控制减少不合理的灌溉系统,改善不恰当的农地耕作制度,使退化土地治理率在2015年达到90%,达到指标要求。

(6)灌溉定额:目前黑龙滩水库灌溉定额为350立方/亩,政府通过控制用水,在农村灌溉采用喷洒等先进技术来控制灌溉用水,预计在2017年可实现灌溉定额为290立方/亩,达到标准。

(7)城市气化率:目前黑龙滩水库城市气化率约为30%,说明黑龙滩水库燃气普及率较低,要达到指标,政府应增加投资加强相关建设,实现城市燃气普及率在2017年达到55%。

通过以上指标分析表明:黑龙滩水库可在2017年达到部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指标要求。

4 库区生态功能保护主要措施

4.1 法制保障

制定有利于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的规章和措施,制定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清洁生产、强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地方法规、规章。努力将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纳入法治轨道,以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延续性。进一步强化资源、环境、卫生、生物、质监等方面的行政执法,建立健全部门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黑龙滩水库生态建设审计制度,确保重大工程的投资效益,强化对建设项目立项、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实行经常性执法活动和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政策和执法检查。加强对各级执法机构执法活动的执法监督,严格执法程序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4.2 组织保障

成立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的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定期研究,及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并协调各各部门、乡镇行动。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将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任务分解,纳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制度中,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相关责任单位,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任务落实到日常工作和具体工作中。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领导机构分年度检查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编制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年度报告白皮书。每年底责任单位向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领导机构作出报告,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领导机构向县政府报告,县政府向县人大报告。

4.3 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将生态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全县财政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以及全社会生态建设的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要逐年增长。加大政府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投入,编制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足额安排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环境污染治理资金,加大对土地、水资源建设及环境保护与监测等项目的投资力度。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多层次投入。广泛利用社会各界资源,采取更加积极的融资政策,运用更加灵活的融资手段,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吸引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股份制、BOT等不同形式参与生态项目建设,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投融资机制;同时注重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的项目贷款[5]。

建立和健全自然资源与环境补偿机制,并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落实。按照“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的原则,推行生态受益地区、受益者向生态保护区和生态项目建设者提供经济补偿制度。

建立有效的资金专款专用监管制度,严格执行投资问效、追踪管理。对资金的来源、申请、使用进行严格的审核,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审核与检查,对资金使用失误进行责任追究。

4.4 技术保障

动员和组织现有技术力量,以区域生态系统各个构成要素为基础,构建完善的生态科技体系。加强环境、生物、大气、水文等基础科研数据观测台、站和信息采集点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备。加强对基础生态数据的调查、采集、分类和研究工作,建设生态科研基础数据、资源库;加大对生态科研相关机构的科技投入,争取国家、省科技资源向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倾斜。重视发挥人才作用,积极引进人才,同时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满足生态建设的需求。完善生态保护创新环境,借助国内外高水平科技资源,加强生态保护科技服务和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4.5 社会保障

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法制观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形势,广泛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布规划实施情况和重大变动情况。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重视并积极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成立专门机构组织协调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参与到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中来。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建立环保问题公众听证会制度等公众参与形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的积极性,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监督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工作。从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推动全社会建设黑龙滩水库的积极性,完善黑龙滩水库生态建设的激励机制;制定黑龙滩水库生态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奖励办法,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参考文献:

西南交通大学.仁寿县黑龙滩水库生态功能保护规划(2009-2017)[R].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10.

四川师范大学. 仁寿县生态县建设规划[R].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四川大学. 眉山市生态市建设规划[R].成都,四川大学,200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年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标准.北京,2001.

水库环保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生态恢复与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0位。2005年底完成的全国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表明,农村有3.79亿人饮水不安全,其中3.2亿人的饮用水水量不足、水质达不到国家标准[2]。主要原因是没有编制详实的水源保护规划或规划落实不到位,废污水排放量大而监督管理薄弱,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昆明市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松华坝水库、云龙水库、宝象河水库、大河水库、柴河水库、自卫村水库6个地表水源地,水源地流域总面积达1744平方公里,库容量为8.62亿立方米[3]。根据昆明市环保局的调查,6个水源区水质、水量及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以此相对应的是水源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质受到点源面源多重污染,水源保护区保护规划跟不上、管理不善的严重问题。面对目前的水源区状况,迫切需要我们对水源规划、保护工作进行细致研究,编制详实的水源区生态保护规划,制订相应的技术规范和保护措施,使水源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最终实现对水源的有效保护。论文结合实践案例,对昆明云龙水库水源区的生态恢复与建设进行探讨。

2.相关概念

2.1集中式饮用水源区的概念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是指处于全市域范围内,向市区内供水的短流域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

2.2水源区生态恢复的概念

生态恢复是指对退化或受损的生态系统的恢复或重建过程。包括:重建,即去除干扰因素并使生态系统回复到原有的利用方式;改良,即改良立地条件以便使原有的生物生存,一般指原有景观彻底破坏后恢复;改进,即对原有受损系统进行改进,提高某方面的结构与功能;修补,即修复部分受损结构;更新,指生态系统发育及更新;再植,指恢复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或先前的土地利用方式[4-5]。

2.3水源保护区的划定

一级保护区的划定(核心保护区):水域面积划定为一级保护区时,对水域进行水动力(流动、扩散)特性和水质状况的分析、二维水质模型模拟计算,确定水源保护区水域面积,即一级保护区范围内主要污染物浓度满足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的要求,大型水库为取水口半径500米范围内的区域;陆域一级保护区范围,以确保水源保护区水域水质为目标,大型水库为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范围内的陆域[2]。

二级保护区的划定:二级保护区边界至一级保护区的径向距离大于所选定的主要污染物或水质指标从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浓度水平衰减到GB 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浓度所需的距离,大型水库以一级保护区外径向距离不小于2000米区域为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2]。划定一级保护区外不小于3000米的区域为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按照湖库流域范围、污染源分布及对饮用水水源水质的影响程度,二级保护区以外的汇水区域设定为准保护区(三级保护区)[2]。

3.案例研究

3.1昆明云龙水库概况

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位于昆明市北部的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云龙乡,距县城58km,坐落于云龙河与掌鸠河交汇口以下580m处,详见现状图(图1)。水库设计总库容4.84亿m3,正常储水量3.97亿m3,年供水量2.5亿m3,水库面积9km2。保护区的径流面积包括云龙水库、石板河、老木河、水城河及其支流的径流区,总面积745km2,有林地覆盖率约有30%,水环境质量较好,达Ⅰ-Ⅱ类水质,是较理想的饮用水源。水源保护区范围涉及禄劝县6个乡镇的31个村民委员会、315个村民小组共5万多人 [6]。

3.2水源涵养林规划

依据保护区的土壤与植被状况,生态建设类型区划为环湖路生态隔离带、退农还林生态林、主要入库河流水源涵养林、环湖生态防护林带、入库河流与环湖生态湿地5种建设类型,重点建设区域为环湖路生态隔离带、入库河流与环湖生态湿地建设、入库河流水源涵养林,该区域的退农还林工程在短期能较快形成隔离污染源、涵养水源的生态效果,道路交通、建设条件相对较好;其次将退农还林生态林、环湖生态防护林作为一般建设区域,该区域涉及现有农作物的收割周期、土地租用、移民搬迁等相关问题,待条件成熟进行大面积的生态林建设。根据云龙水库一级核心区退农还林的特殊性,生态林造林以混交林为主,局部营造纯林。规划总指标见(表1)。

表1森林覆盖率指标规划

指标名称 规划水平年 规划期(近、中、远)

2007 2008—2010 2011—2015 2016—2020

森林覆盖率(%) 64.7 67 70 75

水源涵养林比例

(占森林面积%) 70 80 90

3.2.1一级二级保护区生态隔离带规划

一级保护核心区以环云龙水库公路以内的区域为主范围,总面积69.6 km2。大面积绿化将成为保护区的“肺”。它不但提供大量氧气,吸纳有害气体,降低尘土,而且可以把水库周边环境的自然气流导进保护区,使保护区与自然达到融合;云龙水库环库公路林带建设。环库公路林带是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绿色项链”,它不但可以为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提供大量防护绿地,也将对防止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周边乡镇无节制的扩展起到重要作用,形成进入云龙水库的绿色生态走廊。具置是在环库公路两侧各控制20-200米用地进行环库公路林带建设,涉及面积1017.5hm2;石板河、老木河、水城河河道两侧生态隔离林带建设。规划石板河、老木河、水城河河道两侧水平外延水线以上30-50m区域为生态隔离带。同时,重点保护三条主要入库河道两侧10米用地以内的自然地形和植被以及河道两侧山体第一层山脊线以内的自然森林植被。

3.2.2造林典型设计

通过对项目区的详细调查,结合造林地立地条件、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有关造林技术规程和当地多年来的造林经验,合理选择造林适生树种、林种。按整地方式、规格、造林密度、造林方法等编制造林模式表,共编制了二种造林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一级核心区环水库道路两边20-100米和一级核心区范围径流河道两边100m的范围,体现树林的立体保水效果和林木对栽种地的适应性,设计为隔离带水源涵养林,主要有模式I-1 香樟+栾树 、I-2黄槐+石楠 、I-3滇朴+火棘 、I-4藏柏+旱冬瓜 、I-5华山松+藏柏。

第二种类型是水库周边20-50米及入库河流两侧200米范围内,考虑到充分体现树林的立体保水效果和林木对栽种地的适应性,采用乔灌搭配,设计为防护林带水源涵养林,主要有模式II-1杜鹃+桤木 、II-2慈竹 、II-3垂柳+杜鹃 、II-4柳树 、II-5头状四照花。

3.3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对水源区保护和水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保护区人类活动的加剧,致使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经济林、人工林的建设使得物种结构趋于单一性。保护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对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合理利用,如果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力、利用不合理,社会发展基础就会削弱直到消逝,水源区水源的可持续利用就会成为空想。

3.3.1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设定

规划期间(2008-2020),保护区范围内植物种数达600种,其中乡土植物达540种,建成物种丰富多样、具有良好生态系统的环境体系。

为更好的保护水源区生物多样性,明确保护的范围和保护重点,对水源区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将水源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3.3.2有林地生物多样性恢复

保护区天然次生林主要以云南松纯林和以云南松为优势的栎类、旱冬瓜针阔混交林为主,林分林层结构单一;阔叶林较少,仅存在于偏远地段及沟谷,且多为人为破坏后形成的萌生林;人工林多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以华山松纯林和华山松与旱冬瓜混交林为主。2007年,集水区共营造防护林5811hm2,其中华山松林4316 hm2,占73.2%;旱冬瓜林1391 hm2,占23.9%;其他树种的林分105 hm2,仅占3.8%。无论是天然林还是人工林,其树种结构单一、林层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差,水源涵养功能低下。因此根据保护区不同的气候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结合不同的立地条件与土壤特征,对现有的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退耕地、荒地、未利用地进行植物群落构建,以提高生物多样为更本目的,通过林地自身的物种演替使林地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3.3.3云龙水库、双化水库湿地植物多样性建设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因此,云龙水库、双化水库湿地植物多样性将会对水源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保护区湿地建设的需要,可在云龙水库和双化水库种植荷花、芡实、萍蓬莲、千屈菜、水葱、香蒲、凤眼莲、雨久花、泽泻、慈姑、荇菜、金鱼藻、石菖蒲、菖蒲、芦苇、花菖蒲等水生植物。

3.4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规划

3.4.1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云龙水库径流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包括云龙水库径流区所涉及的6个乡镇共31个村委会。其中土地总面积约97.7万亩,土地利用现状见(图3)。

图3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4.2保护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实现耕地只减不增、林地只增不减的基本原则,减少耕地,并努力提高耕地的质量,因退耕受到损失的农户要得到补偿;尽量控制乡镇建设用地的原则,乡镇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二三级保护区的基本农田;盘活村镇建设的存量土地的,已利用的土地进行再利用,利用不合理的土地可以得到优化配置,做到节流和挖潜并重。

根据上述的目标、原则,对保护区土地调整见(表2)。

表2保护区土地调整表单位:亩

规划时段

地类 2007年 近期 中期 远期

耕地 101669.25 86067.05 86067.05 86067.05

林地 641203.5 666540.6 674896.81 679892.7

建设用地 14309.55 13335.55 12335.55 11835.33

牧草地 0 10234.32 17564.68 21645.24

未利用地 132421.65 113452.43 98765.86 90189.41

3.5水土保持规划

3.5.1水土保持现状

云龙水库保护区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区内以侵蚀构造成因的中低山地貌、岩溶构造成因的中山峡谷地貌为主。山体相对高差100~600m,坡度一般在20°~40°之间,山体局部有陡崖。老木河、水城河及其支流河谷多呈“V”字型,其间分布着岩溶漏斗和岩溶洼地,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地形[6]。根据水文部门监测数据:保护区内有明显水土流失面积252km2,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4%,其中,中、强度流失面积达156 km2,占有明显水土流失面积的62%,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521t/km2·a。根据我国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见表3),规划区属轻度流失。以皎平渡乡和马鹿塘乡水土流失情况最为严重。

表3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

级别 平均侵蚀模数(t/km2·a) 平均流失厚度(mm/a)

微度

轻度 200,500,1000~2500 0.15,0.37,0.74~1.9

中度 2500~5000 1.9~3.7

强度 5000~8000 3.7~5.9

极强度 8000~15000 5.9~11.1

剧烈 >15000 >11.1

3.5.2保护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

云龙水库、双化水库岸区治理:按照水源区一级保护区的划定范围,即环云龙水库公路以内的区域,其中东北部分界线从环水库公路与石板河交界处起,以石板河河道北侧上口线向北外延20米为准,云龙乡集镇部分界线以以资截污沟为准;石板河、老木河、水城河河道上口线两侧水平外延20米区域。考虑双化水库作为云龙水库的后备水源,将云龙水库与双化水库库岸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统一治理。

(1)封禁保护工程

在云龙水库和双化水库环湖路以下岸区范围内进行全面的禁耕、禁牧、恢复植被等措施,治理面积约为935.6公顷。封禁采用人工管护和自然恢复的方式,使林地郁闭度达到85%以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混凝土刺丝围栏与生物围栏相结合、人为管护、补植。

(2)林地水土流失治理

主要针对保护区内的疏林地、未成林地、灌木林地和未利用土地,治理总面积为11227公顷,其中皎平渡乡201.36公顷、团街乡344.46公顷、马鹿塘1042.55公顷、云龙3658.74公顷、撒营盘5907.39公顷、茂山乡72.5公顷。本措施主要应用生态学原理,根据保护区环境特点、气候特征对林地植被进行恢复与重建。通过该措施的实施,将改变保护区现有林地植被单一,生态效应不明显的缺点,使保护区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防风固土功能得到体现,使林地水土流失得到治理,避免泥石流、滑坡、崩塌灾害的发生。

树种选择:植物群落具有稳定生态功能和较高生产力的关键,在于适宜植物种类的选择,缺乏植物多样性将导致保护区群落稳定性差,不利于发挥森林的涵养水源效应,不利于保持和发展持久的生态环境效力。面蚀山区水土保持林树种选择:圣诞树、圆柏、旱冬瓜、栓皮栎、滇青冈、元江栲、滇石栎、包斗栎、槲栎、锥连栎、滇合欢、华山松、云南松、滇油杉、黄毛青冈、毛叶栎、大叶栎、铁橡栎、光叶高山栎、矮高山栎、坡柳、苦刺、清香木、牛筋条等;泥石流、滑坡、崩塌防护林树种选择:栓皮栎、云南松、圆柏、藏柏、柳杉、麻栎、黑荆树、旱冬瓜、蓝桉、坡柳、火棘、苦刺、清香木等树种。

4.结语

论文以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规划为研究实例,在源头控制阶段,吸收与融合生态学、林学、恢复生态学等学科中的适地适树、混交林理论、生态位原理,合理选择混交林树种,优化水源区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水源涵养林、生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保证水源涵养和源头活水;在过程控制阶段,把水土流失潜在危险评级及后果评级方法、生态安全的核心区、缓冲区、源地间联接、战略点原理应用到水土保持、入库河流湿地等专项规划,保证水质稳定和减少水量损失;在末端控制阶段,把多级表面流、简单表面流湿地应用到入库河流湿地与环湖湿地规划中,净化水质,保证入库水质的优良。

在集中式水源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下,通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的规划实例探索,试图从微观层面找出合理的水源区生态恢复与建设规划的内容框架和理论基础,探索水源区规划与保护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S].北京: 2006.5.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M].北京: 2007,2.

[3] 柯栎,生态建设,昆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与对策[J]156-159

[4] 彭少麟,陆宏芳.恢复生态学焦点问题[J].生态学报,2003,23(7):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