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工程施工方案范例6篇

水库工程施工方案

水库工程施工方案范文1

关键词: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节水改造 水资源优化配置

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是部级贫困县之一,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重成为制约其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小型水库的病险加固改造工程逐步实施,改造后水库蓄水量逐渐增加,许多水库灌区现存的主要问题已不是缺水问题,而是水资源如何配置和高效利用问题,因而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成为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任务。2010年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条件,固原市原州区沈家河水库灌区被定为原州区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区。由于沈家河水库灌区原配套不够完善合理,而灌区节水改造即要满足重点县建设相关指标规定,又受资金限制(主要是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且该灌区是以库灌为主,局部又有纯井灌和库井结合灌等特点,因而在灌区节水改造实施方案上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灌区现状进行分析,在对水利专家们提出的不同设计意见建议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提出最优设计方案,作为项目实施方案。

一、沈家河库井灌区现状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沈家河水库灌区始建于1960年,是目前固原市原州区最大的库灌区,灌区主要分布在固原城市北部头营镇境内,地理位置为东径106°15′~106°17′,北纬36°04′~36°08′。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4.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3万亩,目前实有可控制灌溉面积3.02万亩,其中东干渠控制灌溉面积1.7万亩,西干渠控制灌溉面积1.32万亩,灌区涉及头营镇7个行政村44自然村的农田灌溉,受益人口1.73万人。由于现状灌区水利工程损坏严重,灌区配套标准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灌区实际灌溉面积约1.5万亩。

(二)库灌区总体布置

灌区居于清水河两岸,呈狭长带状,整体地势南高北低,且东西两岸地势较高,中部河谷地带地势较低,东西两岸有多条冲沟,呈“U”字型。沈家河水库灌区大体布设干斗2级渠道,由总干渠,东西2条干渠,1条西高支渠,81条斗渠,3条农渠控制灌溉。总干渠及东干渠居于清水河东面,依东部山脚基本沿等高线由南向北布设,且靠临中宝铁路,东干渠兼顾灌溉及泄洪双重任务,总干渠长0.226km,后接东干渠长14.274km,沿总干及东干渠东西向布设有斗渠46条,斗渠长150-2800m,间距200-600m;西干渠从河道所建拦河坝取水(灌溉期从总干渠泄水闸分水,经东西向泄洪沟输水至河道),沿西部较高地势从南向北搌布,长9.68km,沿西干渠西东向布设斗渠30条,并设西高支渠1条,基本和西干渠平行布设,全长4km,衬砌长1km,西高支渠设斗渠5条,西干渠斗渠间距150-500m。该灌区没设排水沟渠,排水直接由渠道下泄入清水河。沿所有斗渠每25米左右设1农口,水由农口直接入田间临时农(毛)渠进行输水灌溉。

(三)渠道衬砌配套情况

干渠1961衬砌,后经4次维修改造,目前除2004年配套的东干最末端1.32km渠道完好,其余渠道80%老化或损坏,淤积严重。西干渠除2005年衬砌的上游1.80km干渠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配套的二营设施农业区北部0.68km干渠相对较好,其余的渠道老化损害严重,西干渠所设西高支渠衬砌渠道基本报废,由于原渠道沿头营梁半山腰布设,受洪水冲刷,损坏淤积严重,现上段衬砌部分灌溉,下段基本没有灌溉。现状灌区除2004年以来维修改造的部分渠道相对较好,其余渠道老化损坏严重,输水损失大。目前,整个灌区渠道总长106.08km,渠道衬砌长50.56km,防渗衬砌率为47.66%,渠道完好率不到35%,建筑物完好率30%左右,渠系水利用率低,约53%,田间大畦漫灌,田间水利用率不到85%,整个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约45%,亩均毛灌溉定额340m3/亩,几乎一大半的水资源被浪费掉了。

(四)灌区机井布置及配套情况

灌区机井多为70年代中期后气候持续干旱,国家为解决灌区严重缺水而陆续投资建设的小型灌溉水源工程。灌区现有机井83眼,多居于清水河两岸,地势较低,井距150~600m,井深50~150m不等,单井出水量大部分为50m3/h,现状机井除二营设施农业配套3眼机井外,其余机井几乎全部为土渠输水,自流灌溉,灌溉水利用率低,不到60%。

(五)灌区水库及水资源情况

沈家河水库建成于1960年,至今加固改造过2次,2005年沈家河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工程建成后,水库总库容4749万m3,水库年蓄水量增加,年灌溉可供水量约532.5万m3,加上当地83眼机井年可供210万m3地下水,灌区年可供灌溉水量总计约742.5万m3。

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毛灌溉定额,节约水量将恢复1.8万亩灌溉面积,实现3.02万亩灌溉面积,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二、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灌区配套不完善,配套标准低,且衬砌配套渠道老化损坏严重,灌区灌溉水利用率低

灌区初建时,由于国家投入资金有限,地方穷困又拿不出配套资金,灌区建设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当地农民投劳完成的,因而工程建设标准低,灌区只设干斗两级渠道,沿干渠布设的斗渠间距大,200-600m,也没有按干、支、斗、农四级布设,渠系布置不合理。同时渠道衬砌也不完善,衬砌率低,目前衬砌率不到50%,近一半渠道为土渠。灌区也缺乏必要的量水设施和调控设备,严重影响各级渠道水量分配和水价估算。目前,整个灌区渠道完好率不到35%,建筑物完好率30%左右,渠系水利用率约53%,整个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约45%。

(二)水土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井渠不能很好的结合,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当地表水和地下水

该灌区灌溉水源主要为水库水,机井水基本作为补充灌溉水源,2005年沈家河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后每年可供灌溉水约532.5万m3,由于渠道衬砌配套不完善且损坏严重,部分渠道末端和距离水源较远地方不能得到水库水灌溉,地表水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而灌区机井大多分布在清水河两岸附近,地势相对较低,且自流灌溉,因而单井控制灌溉面积相对较小,地下水也不能充分有效利用,而有些地方机井少而面积大,又出现局地地下水超采现象。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灌区3.3万亩中有近1.8万亩地不能得到水源灌溉,灌区水土资源不能很好配置,充分利用。

(三)现有干、斗渠渠道断面偏大,维修改造投资大

沈家河水库干渠及东干渠属傍山渠道,沿途4条大沟道除2条泄洪外,干渠西侧多为村庄及农田,东边又有与之相临20―150m的中宝铁路,没有修建排洪沟的条件,东部大部分洪水沿渠边进入干渠,因而东干渠渠道断面大。经复核,已衬砌配套的东干渠由上到下三个梯形断面最大泄洪流量分别为18.7m3/s、13m3/s、7m3/s;西干渠已衬砌配套的梯形断面复核流量为3.72-4.16m3/s,干渠上段桩号1+400―2+934m段,属傍山渠道,洪水由已建的秦家湾排洪渠排出,2+934m以后渠道沿台塬地修建,只有少量坡面径流汇入渠道,洪水对干渠威胁不大,但渠道断面没变。现状总干渠灌溉设计流量为3m3/s,东干渠灌溉期流量按2.0m3/s,西干渠灌溉期流量按1.0m3/s。由于原灌区各级渠道没有严格按照设计灌水率及科学灌溉制度确定设计流量,总体灌溉制度粗放,基本大水漫灌,灌水方式一般干渠续灌,斗渠分组轮灌,因而干渠灌溉设计流量较大,断面也大,相应的,斗渠设计流量大,大部分为0.3m3/s,少数后开设的斗渠流量为0.1m3/s,斗渠渠道断面也大。总体来说,整个灌区按原断面维修改造,其投资较大。

三、实施方案分析选择

在工程规划设计中,我们前后设计过两个不同方案,一个按低标准节水改造方案,一个按高标准节水改造方案,经过水利厅有关专家三次审查,设计单位不断修改和完善,拟定了最终实施方案,各方案及拟定实施方案如下:

(1)方案一(低标准改造方案):

该方案以尽量不改变原灌区布置,对原有渠道尽可能利用、少占用农民耕地为前提,在距离较大斗渠间适当增设一些斗渠或分斗渠,基本按照200米左右斗渠间距布设,机井根据灌溉需求布设扬水管道,并沿管道50米左右设给水栓。

干渠改造措施:东干渠按原断面进行维修改造,西干渠新增1.4公里输水渠道,改河道取水为直接从总干渠西侧取水,断面按照原西干渠断面。

渠道衬砌配套措施:按原断面维修原损坏较少渠道,按新设计流量,新设计U形断面,衬砌配套老化损坏严重、未衬砌的斗农渠及新增加渠道;各级渠道灌溉设计流量严格按照设计灌水率及灌溉制度进行,同时参考重点县建设相关指标和规定,道路、林带均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灌区机井配套方案:规划配套现有灌溉条件较好机井77眼,由于大部分机井位于灌区地势较低处,根据实际灌溉需要布设扬水管道,且设给水栓。其中局部18眼纯机井灌区管网布置以单井为单位,设干支两级管道;59眼井渠结合灌区机井,除3眼80m3/h机井布设干、支两级管道,其余机井根据控制灌溉面积范围及大小均布设一条扬水管道,沿管道每50米左右设1给水栓进行灌溉。灌溉期根据农户需求可井灌也可渠灌,部分地势较高且距离渠道较近机井通过设引水入渠管道实现井渠结合灌溉。根据井泵扬程需要需更换部分井泵。

方案一效果分析:

优点:①工程投资相对较小,只需国补资金就能建成,初步设计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2175.78万元,(其中渠灌总投资1668.52万元,井灌总投资504.26万元),亩均投资720.5元,干渠改造总投资1437.17万元。

②占用耕地面积小,为396.08亩;

缺点:①节水效果不显著,尚不能满足灌区3.02万亩可控制灌溉面积需水要求。经推算,该方案灌区最大灌溉水利用率为0.597,3.02万亩灌区总灌溉需水量为767.8万m3,而灌区最大可供灌溉水量为742.5万m3,不能满足灌区需水要求。

②地块较长,农户机械耕作方便。

③渠道间距大,井渠结合灌溉效果差。

④干渠开口增多,在兼顾防洪任务下安全系数降低。

⑤按照200米间距布设斗渠,将出现一渠控制多村现象,这样不便于农民用水协会协调管理。

(2)方案二(高标准节水方案):

灌区改造方案:按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关规定及节水灌溉技术指标:中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率不低于0.7,渠道防渗率不低于50%,旱作物田间水利用率不低于0.9,灌区亩均渠道长度6-10m。沈家河库井灌区为中型灌区,要彻底实现灌区节水灌溉,必须提高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主要通过增设田间灌溉渠道,提高渠道级别和单位面积渠道长度,完善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提高工程完好率和配套率,提高渠系水利用率。

结合灌区现状渠道和作物种植结构,兼顾灌溉管理,增设部分支渠,支渠基本平行干渠布置,且按照所属村队地界划分核定控制灌溉面积,便于配水和管理,在原斗渠之间增设部分斗渠或分斗渠,斗渠间距控制在100m左右,少数与地块平行布置斗渠需增设农渠,间距80-100m,田间建筑物如量水设施、分水节制闸,斗农门,跌水陡坡等配套完善。东干渠改造方案与方案一基本相同,但通过相关水文及水力计算,为提高防洪标准,维修加固原泄洪建筑物3座,新建泄洪建筑物5座。西干渠在保留方案一基础上将渠道按照新设计流量全部改造成“U”形断面,以减少占地,增加路面宽度。原西高支渠从西干渠取水,考虑到原西高支渠输水线路4km长,且盘山而行,不仅维修改造规模大,投资高,且渠道受山洪威胁,稳定性差等因素,经方案比较,拟定将西高支渠废弃,沿原西干渠向北设一条支渠(名为西干三支渠),后面与原西高支渠一分支渠相接。斗农渠衬砌配套措施同方案一,只是间距上有所不同。其余均按规范要求设计。

灌区机井配套方案:灌区灌溉条件较好的77眼机井,对于18眼纯机井灌区机井,管道布置以单井为单位,设干支两级管道;59眼井渠结合灌区机井,将地势较低且自流灌溉面积较小机井布设1条扬水管线,管线长度根据机井最大尽可能控制灌溉面积确定,将水扬至渠道较高处,通过渠道灌溉以增加灌溉面积;距离渠道近,地势较高机井,只需布设1条引水入渠明渠与机井连接,实现井渠结合灌溉。管道不设任何给水栓,机井配套管道尽量避免影响渠道布设,根据扬程需要更换部分井泵。

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沈家河水库灌区按照所利用水资源的不同可划分为纯库灌区、库井结合灌区和纯井灌区,面积分别为14040亩、13510亩、2650亩,在75%保证率情况下,灌区水库可供水量为532.5万m3,机井可供水量为172.7万m3。按照灌区节水改造规划设计资料:按照节水改造后灌溉水利用率0.65计,灌区3.02万亩地灌溉总需水量705.2万m3,其中18眼纯机井灌区综合灌溉定额182.34m3/亩,渠灌区综合灌溉定额238.42m3/亩,相应分配给纯库灌区库水334.79万m3、纯井灌区机井水量为48.32万m3,对于井渠结合灌区,在冬灌或播前灌溉时,灌区全部采用水库水灌溉,库水用量大约为197.64万m3,在作物生育期用水紧张阶段,可采用机井水补充灌溉,库井结合灌区内机井灌溉按2次,不能多于3次,机井调配水量约为124.41万m3。通过这样调配后,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

方案二效果分析:

优点:①节水效果显著。按该方案实施后,灌区灌溉水利用率将提高到0.67,灌区灌溉定额将减少,计算得灌区3.02万亩灌溉面积年灌溉需水总量为705.2万m3,按同样的3.02万亩灌区面积,现状灌溉定额340m3/亩估算,将节约水量321.6万m3,节约水量达30%以上。该方案节水效果非常明显。

②水资源达到优化合理配置。具体见上述水资源调配方案。

缺点:①工程投资较大,初步设计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3394万元,亩均投资1124元/亩(其中渠灌总投资2917万元,井灌总投资477万元),干渠改造总投资1602万元。

②占用耕地面积大,约982亩,同时地块较短,机械耕作不方便,农户大多不愿接受,工程实施难度大。

(3)优化方案(即实施方案):

综合分析前两个方案,不难看出,方案一节地但不节水,方案二节水但占用耕地较大,而且地块长度变短,农民耕作不方便,不易接受,因而在土地承包责任制下渠道占用耕地对农民的负面影响较大,该方案可操作性不强,实施阻力大,且方案二工程投资大,在国补资金有限,地方配套资金不能确保条件下很难实施完工。鉴于以上分析研究,在综合考虑即要节水又不占用太多耕地,且工程总投资又符合中央财政资金安排,建议大体保留第二套设计方案,但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建议在渠道间距上适当放宽,不严格按照标准的100m间距,按150-200m间距布置斗渠,并减少部分渠边道路(主要指该渠相临两边渠道设有路的),同时,结合实际建设条件,干渠道路由规范设计的7.0米降到6.0米,支渠基本平行干渠布置,可不设道路,另外减少新建斗渠生产桥和农桥数量,且不新增设林带,以最大限度降低投资,其他建筑物均按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

按照此方案,经再次设计和预算编制,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确定为1895.64万元,亩均投资627.7万元,(其中渠灌总投资1574.95万元,井灌总投资320.69万元),干渠总投资1325.4万元。资金筹措为国补资金及省级配套资金,地方配套资金折合为地方群众投工投劳,主要用于部分田间道路修整及各自田间小畦的整修。

优化方案效果分析:

①与方案二相比投资明显降低,该方案末级渠道改造总投资确定为1895.64万元,亩均投资627.7万元,该方案道路规模大减,投资为77.91万元,且不增设林带,而方案二道路投资735.02万元,林带投资119.59万元。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案在道路和林带设置上虽不尽合理,但是工程占耕地面积大大减小,老百姓容易接受,且对于本就贫穷落后的固原地区,其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也大大降低,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强。如根据实际要求,确实需要增设部分道路或林带,水利部门应积极争取,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或交通、林业等各方项目资金,整合资金需要政府出面协调处理,用于灌区全面合理建设。

②节水效果。按该方案实施后,灌区灌溉水利用率将提高到0.65,计算得灌区3.02万亩灌溉面积年灌溉需水总量为740.12万m3,将节约水量286.68万m3,节约水量可恢复灌区1.8万亩地灌溉需水要求,经估算灌区年最大可供灌溉水量为742.5万m3,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节水效果明显。

③水资源达到充分有效利用和优化合理配置。与上述水资源调配方案基本相同,可通过适当调节机井灌溉时间,满足灌水需求。

④占用耕地面积小,同时地块较长,机械耕作较方便。

两种设计方案和优化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归纳如下表

四、结论

固原市原州区沈家河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实施方案经过综合分析论证: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标准为依据,兼顾土地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征用对农民的影响,以尽可能少占用耕地为前提(通过适当增设渠道,减少道路和林带占地),方便灌溉管理为主,同时减少地方配套资金,争取整合其他资金。其优选实施方案为:保持原总、东干渠位置及断面不变,维修加固原泄洪建筑物3座,新建泄洪建筑物5座。西干渠改从河道取水为从总干渠建分水闸直接取水,增加输水明渠1.4km,断面均为U形。根据节水灌溉建设标准,增设部分支渠、斗渠和农渠,支渠按其控制村队灌溉范围界定长度及面积,支渠基本平行干渠布设,间距500-2000m,斗渠基本垂直干渠和支渠布设,间距150-200m,部分斗渠(基本平行等高线布置)需增设农渠,农渠大致垂直等高线布置,间距150左右,部分双向灌溉农渠间距200m左右。将西高支渠废弃,沿原西干渠向北设一条支渠(西干三支渠),与原西高支渠一分支渠相接。渠道衬砌配套措施同方案一所述,机井改造配套方案同方案二所述。

水库工程施工方案范文2

水库的质量安全。就目前水库除险加固设计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及时对其

进行合理解决,才能保证水库的供水安全,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水库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灌溉水源,为人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提供水

源,同时在防洪方面也发挥了调洪削峰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水库都

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病险问题,水库除险加固成为水利行业的工作重点之一。在目

前对水库进行的除险加固设计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需引起我们的

重视。

一、除险加固的目的

1、加固具有迫切性

水库的河道工程既是防洪工作的重要安全盾牌,也是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

展的主要工程,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的一道重要屏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由于很多水库位于交通沿线或城镇村庄的上

游,而且险情决堤也是频繁发生,这样水库的防洪蓄水作用与效益不仅得不到正

常发挥,而且水库下游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从而导

致社会经济发展止步不前,所以加快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步伐实在是不能松懈。

只有进行除险加固后,才能确保汛期时期的安全,保护处于防洪区内的居民财产

以及人身安全,减少因灾害造成的不必要损失,降低损失比例,达到防洪目的;

才能加倍蓄水,不浪费水资源,满足生活、养殖、灌溉以及生态用水,进而实现

兴利的目的。

2、除险加固意义重大

小型水库是应当地农田灌溉以及水利发电等的需要修建的,对一个地区的人

民生活以及农业生产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水库大都是在上世纪五、六

十年代兴建的,由于当时技术落后、物质缺乏,兴建时大搞群众运动等客观原因,

造成工程质量差,建设资料不全,经过运行多年后发现,在主坝坝肩、坝后坡出

现渗漏严重,主坝后坡未设置反滤体,工程运行设施不完善,坝前坡未设置防冲

防浪结构,冲刷坝体前坡塌落严重,危及大坝的安全;溢洪道大多是土质结构,

断面小,不能达到泄流标准,常有塌方的发生,稍遇洪水溢洪道就会有漫顶运行

的危险,使大坝长期都有险情存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人民群众迫切希望能得到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因此对水库的综合利用

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不仅确保了社会效益,同时对水

库本身产生了经济效益。

二、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除险加固设计方案不够合理

除险加固设计方案要考虑诸多因素,一个问题考虑不够周全就极有可能影响

整个除险加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除险加固设计中首先要保证测量的精准性,然

而在实际除险加固方案设计中设计人员会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进行除险加固设

计,根本就不考虑水库的实际情况及特征,这样一来不仅不能达到加固的目的,

反而会增加水库的险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威胁,给相关工程造成一

定的经济损失。另外,目前的除险加固方案设计中并没有对加固材料进行严格要

求,也是影响除险加固施工质量的因素之一。

2、水库溢洪道的泄洪能力问题

在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要对水库溢洪道的泄洪能力进行精确计算,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水库的整体加固设计施工质量,若水库溢洪道的泄洪能力存在偏差,会

对后期除险加固设计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由于部分溢洪道的泄洪能力计算

人员对工作不够负责,并没有对水库的实际泄洪能力进行调查,影响了整个后期

除险加固设计施工的安全及质量。

3、防渗透设施运用不当

防渗透设施是影响水库除险加固设计的重要环节,目前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

对防渗透设施的重视力度不够,一般情况下水库的坝体不会出现该问题,渗透现

象一般出现在大坝与水库两边的结合处,主要是由于土工膜铺设过短,没有将其

完全覆盖造成的。另一方面还可能由于土工膜材料选用不当,对大坝没有起到一

定的保护作用。

4、缺少除险加固设计施工复查

除险加固设计中包含了诸多程序,需要对其进行全方面把握,与此同时还要

对除险加固设计施工进行严格监督,施工后要进行全方位复查,以免设计中出现

某种问题,影响整个除险加固设计施工质量。在实际除险加固设计施工中,对于

其施工复查环节,很多工程企业流于形式,并没有对其进行严格检查,没有及时

发现除险加固设计施工中不合理的部分。

三、水库除险加固设计要点

1、进行科学合理地现场勘察

在制定除险加固设计方案前,对水库进行有效勘察和地开测量,准确找出其

危险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地质勘察方案和测量方案,取得设计所需要的基

础数据。只有在取得第一手基础资料的情况下,才能在进行水库除险加固设计,

才能准确分析危险源的成因,才能有的放失地进行处理,才能真正达到除险目的。

2、制定科学合理的除险加固设计方案

小型水库其内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进行除险加固方案设计之前,要充分

了解小型水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案设计,从而制定科学合理

的解决对策。对于小型水库的大坝与洪道,要进行加高大坝及加宽洪道建设,在

加固方案设计中要规定其具体的建设大小,降低小型水库的险情,提高该水库的

防洪能力。

3、水库除险加固灌浆施工工艺

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过程中,灌浆方法是水库除险加固处理中应用最普

遍的施工方法,既保证了水库除险加固施工质量,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工程

资金。在不同结构、不同材质以及不同病险的水库除险加固过程中,灌浆工艺方

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水库坝体漏水病害的除险加固过程中,适宜的除险加固

灌浆方式为在坝顶心墙进行垂直钻孔灌浆。在水库除险加固灌浆处理中,钻孔是

影响灌浆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实时监测钻孔深度与斜度,

保证钻孔符合施工技术要求。在完成钻孔作业后,应交由项目施工监理负责人员

对钻孔进行检查,保持钻孔原始数据并对钻孔参数进行记录,以便于后期维护或

其他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作为参考。检测钻孔符合技术要求并记录钻孔数据后,应

做好钻孔的清洗与保护工作,保证灌浆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水库除险加固灌浆过程中,钻孔位置选定、钻孔以及灌浆等步骤都应由施

工人员清晰、准确的做好数据记录工作,并保证施工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灌

浆施工记录工作主要记录内容包括钻孔、钻孔冲洗、压水、灌浆、取岩芯以及检

测记录。为保证灌浆施工安全与质量,施工过程中,施工监理负责人员应实时检

测灌浆压力和灌浆注入率,并与原始记录数据进行对比,当出现灌浆压力过大、

注入率突增以及灌浆时持续注入大量大浓度浆液等现象时,应停止灌浆,及时查

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证钻孔灌浆的顺利进行。

4、准确计算水库泄洪道泄洪能力

水库除险加固方案设计最终要落实到实际施工过程中,因此,施工设计方案

应联系实际,与施工实际情况相符合。考虑到理论值的测量与计算都存在一定的

误差,例如,水库泄洪道参数测量以及泄洪能力计算过程中,长期使用导致泄洪

道截面发生堵塞或变形,按照泄洪道标准截面计算泄洪能力会与实际情况产生较

大误差。为保证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数据测量与计算的精确度,

计算泄洪量时要充分考虑到泄洪道的变形,对泄洪道进行水流量测量,确保泄洪

量计算值的准确。

5、对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方案进行复查

在水库除险加固方案设计过程中,经常会借鉴水库除险加固施工经验进行设

计,缺乏实地考查经验和相关参考数据,忽略了水库施工地点实际情况与设计方

案的冲突,导致水库除险加固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形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实

际施工条件与设计方案不相符,导致施工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严重影响工程建设

进度和施工质量。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水库除险加固方案设计过程中,相关设

计人员应对设计方案的施工参数准确性、施工技术的可行性、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以及施工费用进行复查,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耗费资金。

6、检查水库防渗透设施施工质量

水库除险加固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经常过于重视水库大坝坝体防渗透

设施的设计,忽略了水库坝体与两侧山体接触部分的防渗透设计,导致水库除险

加固工程技术投入使用后,水库坝体防渗透性能符合水库运行要求,却在坝体与

两侧山体连接处出现渗透现象。为确保水库整体防渗透设计落实到位,应加强水

库除险加固施工过程中的土工膜施工水平,在坝体与两侧山体连接处,将土工膜

深入设置到山体内部,以保证坝体与山体连接处的防渗透性能。

结束语

除险加固设计是除险加固施工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除险加固设计在一定

程度上能够防止洪水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进行除险加固设

计施工中,要以水库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设计,准确计算水库溢洪道的泄洪能

力,从而提高除险加固设计水平,实现水库的防洪措施。

参考文献

[1]斑玉刚,任长远.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J].农村实用科技信

息,2010,(04).

[2]洪岳善,夏候志.上饶市病险水库成因和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

济,2008,(01).

水库工程施工方案范文3

[关键词]洪涝灾害;水库建设;科技档案;管理与利用

一、水库科技档案的分类

由于水库在建设和管理期间,产生的工程技术资料多而珍贵,为了方便对这些资料的管理运用,水库科技档案工作者针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分类,总体包括以下几种。

(一)水库设计规划科技档案。水库设计规划档案主要是水库前期工作的规划设计方案、周围土地质量、勘测报告、施工规范要求、设计图纸、地理图片等。

(二)水库水情科技档案。水库水情科技档案主要是针对水库周围水深程度、降水和蒸发量,水库里的水进出量等有关方面的资料,还有就是水流速度、水流量、水库横面剖面的测量等资料。

(三)水库工作科技档案。水库工作科技档案主要是对水库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对它进行全面的观察记录资料,例如工作日志、安全检查记录、工作的数据、统计报表、工作分析归纳总结等资料。

(四)水库后期工作的科技档案。水库后期工作的科技档案主要是对水库进行维修维护工作的记录资料。例如除险加固工作、日常基本的维修维护的工作计划、管理承包市场化的合同书、施工技术的设计资料等有关水库后期工作的资料。

(五)水库设施设备的科技档案。水库设施设备的科技档案主要是有关于水库设施设备的记录资料。例如,设施设备的安装使用说明、安装调试的记录资料、鉴定报告、日常对设施设备的保养记录、操作技术流程等资料。

二、水库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一)科技档案设备不完善,投资少。虽然我国在水库工作方面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是在科技档案设备这一方面的投入量却有一定的有限程度,导致了科技档案设备不完善,管理工作效率效益不高的现象。其实水库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和管理设备都需要资金做强力的后盾,这样才能提高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使管理更加的合理标准化和科学化。

(二)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自身素质有待加强。很多水库的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一般都是用非档案专业管理人员代替,这些工作人员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因此缺乏管理的专业知识技术,对科技档案知识进行一般的收集整理、归纳存放等,电子科技档案也是如此,致使科技档案管理问题成为一个难题,无法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作用。

(三)有关部门管理意识薄弱,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责任不强。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不给予高度的重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传统上面,只觉得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任何意义,就是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存放而已,而且又没有任何经济价值。除此之外有关部门的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对有关项目的各种资料进行管理,同时也没有加强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存放,等到项目工作完成后,才把大量且凌乱的资料拿给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国家针对这些现象,应该加强对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对有关部门进行责任制,落实责任人,明确管理人员及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要求按照“同步管理”的有关要求开展工作。

三、科技档案在实践中的利用

对科技档案进行管理保存,其根本目的在于水库对它的利用。由于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非常高,运用范围非常宽广,我们就只选取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在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的利用价值。第一点就是要查阅科技档案的资料,对水库的历史和工作运行有个全方面的了解熟知,提供了安全鉴定工作的可靠依据。第二就是很节约时间和资金,因为有了水库大坝的各方面齐全的资料,就不需要有关工作人员再去勘测计量等,这样既节约了时间,有节约了资金。

(二)在生活生产的利用价值。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调出科技档案中的水情档案各方面的资料进行认真的分类归纳总结,从而设计出灌溉用水使用的科学方案,从而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对水的需求。并针对现有的科技档案资料进行讨论,可以对用水的调度设计方案不断的修改,从而把它的利用价值全部发挥出来。

(三)在水库规范管理的利用价值。众所周知,水库建立以后,对水库管理必须要连续进行,而科技档案也必须随之连续,因此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水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有助于水库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提高水库工作的管理水平。

四、水库科技档案管理与利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第一,有关部门领导应该加强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专业知识的水平,例如,让他们熟悉熟知《水利科学技术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等。第二,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不进要求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自觉的学习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第三,由于科技档案管理需要用到计算机做管理工具,因此这就要求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对计算机操作的学习。第四,有关部门的领导还应该要求工作人员对有关水库工程的水利方面基本知识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准确无误的找出档案使用者需要的资料。第五,还应该加强系统内部管理人员的交流培训,借鉴优秀的管理方法,摒弃不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满足实现水库对科技档案的工作需要。

(二)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人。有关部门的领导应该加强管理意识,投入相应的资金在阶级档案管理的工作上,定期的对设施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同时还要树立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完管理制度,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进行管理,落实责任人,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除此之外,还要严格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确保科技档案与工程项目的“同步管理”。

(三)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水库科技档案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太多的档案资料便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寻找。因此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利用现代化技术对科技档案资料进行管理,每个工作人员都应该配有相关的电子档案管理软硬件,建立科技档案信息系统,实现科技档案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高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

结束语

科技档案在水库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为水库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又是水库建设工作过程中真实的记录资料。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会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应该增加对科技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科技档案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文献参考

[1]罗妮.谈凤亭河水库科技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8):75-77.

水库工程施工方案范文4

【关键词】抽水蓄能电站;下进出水口围堰;预留土埂;优化

1 工程概况

安徽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峨桥镇境内,电站由上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开关站和下水库等建筑物组成。

下水库位于浮山东面的湖荡洼地,由围堤圈围而成。下水库进出水口采用侧式布置,设在下库西边靠近山体侧,底板高程-16.00m,前池以1:15的倒坡与库底(库底高程0.45 m)相连,尾水上平洞以8%的倒坡与进出水口相连、其上游为上弯段及斜井段。进出水口南北两侧分别布置有导堤,导堤由开挖预留形成,然后采用浆砌石护坡进行保护,顶高程1.95m。进出水口边坡顶部设截排水沟,在46.5m高程和31.35m高程分别设2m宽马道,马道布置排水沟并与顶部截水沟相连排除边坡和周边汇水,汛期山体汇水主要通过截排水沟引入主沟排洪沟或南围堤外排水沟,最终排入泊口河;进出水口施工区汇水面积内的雨水汇集至排水泵坑后抽排至南侧南围堤外排洪沟或北侧主沟排洪沟。

2 下进/出水口施工期度汛方案选择

2.1 工期要求

根据原投标文件导流工程施工进度安排,下库进/出水口施工挡水围堰于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5日填筑完成,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10日拆除完成,施工挡水围堰经历两个主汛期,有效使用天数共计716天。

2.2 方案选择

下进/出水口挡水度汛方案选择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下进/出水口施工进度,关系到厂房汛期的度汛安全。为此,特对下进/出水口施工期度汛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

2.2.1招标阶段

由于下进/出水口较周边库盆低,形成深基坑,需在尾水隧洞出口和进/出水口前池段下游端填筑施工围堰,围堰采用粘土填筑及编织袋子堰,确保库盆内暴雨积水不进前池,前池内雨水不倒灌进尾水隧洞。汛期库盆积水深度按0.8m计算,库盆护底厚度为0.5m,另考虑库盆面积较大风浪因素及安全超高0.7m,因此进出水口围堰高2.0m,顶宽2.0m,底宽4m;尾水隧洞洞口挡水围堰考虑50年一遇日暴雨降水量积水深度,堰高0.6m,顶宽0.75m,底宽1.5m。拟在进出水口靠左侧布置集水坑,选用2台300BX-24水泵(流量1450m3/h、扬程24m、功率110kw) 和2台150BX-20型水泵(流量500m3/h、扬程20m、功率45kw),将积水排向进出水口左侧排洪沟入口部位水塘,经排洪涵管排入泊口河。

2.2.2施工阶段

为确保度汛施工安全,最大可能减少施工成本,考虑到编织袋围堰防渗性及对施工交通的影响,拟将进出水口围堰由编织袋围堰优化为预留土埂。即在前池与库盆衔接部位预留土埂,并与导堤相接形成挡水围堰,防止库盆积水流入前池,挡水围堰设计顶高程2m,前池尾部导堤开挖时暂开挖至2m高程。由于进出水口较周边库盆低,形成深基坑,为避免周边库盆雨水流入前池,利用已形成的前池导堤将雨水截留并引至库盆排水沟网。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下进/出水口围堰预留土埂示意图

2.2.3方案选择:招标阶段下进/出水口挡水度汛方案从度汛安全方面考虑可以满足保证厂房汛期的度汛安全,但较之施工阶段度汛方案,未考虑前池段下游端填筑施工围堰后,2009年1月15日至2011年1月10日期间,围堰对下进出水口开挖、混凝土、前池浆砌石、库盆干砌块石等施工项目道路运输、工作面布置的影响;而采取将进出水口围堰由编织袋围堰优化为预留土埂后,以上影响可完全避免,仅仅是将原开挖阶段的前池开挖部分的少量开挖工程量安排在下进出水口混凝土、浆砌石、干砌石施工基本完成时进行,在开挖工程量未增加的前提下,省去了围堰的填筑和拆除量,结束了成本,保证了有效地施工工期,通过以上技术验证和经济比较,采用预留土埂可在保证度汛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节省施工成本。

3 施工阶段度汛方案

3.1根据以上两种方案的比较,施工时采取了将进出水口围堰由编织袋围堰优化为预留土埂,另外及时疏通、扩挖前池导堤外侧排水沟,保证导堤外侧排水沟、库盆排水管网通畅,靠前池部位库盆积水能及时汇入库盆泵坑进而抽排至泊口河,降低预留土埂部位的度汛压力。

下/进出水口主要集雨面积仅为下进出水口开挖面积,约49800 m2,根据合同文件,估算日最大降雨量为15338 m3,按1日排干积水,小时排水量为639m3。

2009年汛期在尾水隧洞洞口,设置挡水围堰,围堰高1m,每个尾水隧洞挡水围堰前分别设置1台WQ65-18-5.5型水泵(流量65m3/h、扬程18m、功率5.5kw), 并备用2台同型号水泵,保证洞口部位雨水能及时抽排至下进出水口前池部位集水坑,经过集水坑布置的1台WQN140-60-37型水泵(流量140m3/h、扬程60m、功率37kw)抽排至主沟排洪沟内,确保尾水隧洞贯通后雨水不进厂房,且在拦污栅底板0-042.75上增加一道粘土围堰,堰高1.5m,顶宽3m,两侧坡比1:1,进一步降低尾水隧洞度汛压力;前池泵坑内布置布置1台300S-32型水泵(流量790 m3/h 、扬程32m、功率90KW) 和1台150S-78型水泵(流量160 m3/h 、扬程78m、功率55KW)接引固定钢管至开关站侧水塘,从南围堤外侧排水沟排入泊口河。

2010年为保证度汛安全,在下/进出水口事故闸门井在浇筑至-4.944后4扇事故闸门全部提前沉放挡水,每个洞口布置2台水泵(1台5.5kw污水泵,流量65 m3/h,扬程18m和1台3kw潜水泵流量15 m3/h,扬程50m),确保洞内排水量达到80m3/h,上平洞、渐变段施工时,以及渐变段预留孔洞封堵前,洞内积水由水泵抽排至前池泵坑。前池泵坑内布置4台大功率水泵, 1台90kw离心泵(流量400 m3/h 、扬程44m)、1台55kw离心泵(流量160 m3/h 、扬程78m)、1台37kw离心泵(流量140m3/h 、扬程60m)和1台30kw多级泵(流量100 m3/h 、扬程66m),总排水量达到800m3/h,水泵接引固定钢管至开关站侧水塘和北侧16.15m马道排水沟,从南围堤外侧排水沟、主沟排洪沟排入泊口河。

3.2技术经济比较

下/进出水口围堰采用预留土埂,并与下进出水口左、右侧导堤相接形成挡水围堰,减少了围堰填筑和拆除施工内容,为进出水口及库盆施工创造了有利施工条件,且施工时段有了较大的调整空间,可以优先保证其余关键线路施工的设备和人员。

通过以上技术验证和经济比较,招标阶段施工费用约为22万元,而采用预留土埂施工费用基本为零,可减少施工成本约22万元。本工程下进出水口导流、度汛最终采用预留土埂,与下进出水口左、右侧导堤相接形成挡水围堰。

4 结语

通过施工阶段检验,下进/出水口2009年和2010年两个主汛期采用优化后的挡水度汛方案,确保了下进出水口和厂房的度汛安全,尤其是2010年6月4日成功抵御了超标洪水的考验,该优化方案是切实可行的。该项施工方案的优化,从实际效果来看具有以下优点:

水库工程施工方案范文5

关键词:小型水库;大坝;加固除险

一、我国小型水库的基本情况

我国有小型水库8.3万多座,库容在10万m3-1000万m3之间,居世界第一位。这些小型水库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供水、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是我国防洪、减灾、保安全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我国多数小型水库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建设标准偏低,工程质量较差,其中存在不同程度病险的小型水库总数超过3万余座。据统计,建国后的60年中,我国已发生溃坝3462座,其中小型水库有3336座,占溃坝总数的96.4%。如“63.8”大洪水,河北省垮了5座中型水库、96座小型水库,损失巨大;“75.8”大洪水,河南省垮了板桥、石漫滩2座大型、2座中型、58座小型水库,造成下游毁灭性灾害;1993年青海省沟后水库垮坝,死亡328人,财产损失达1.5亿元,引起全国的广泛关注。这些带病运行的小型水库,不仅难以发挥应有的工程效益,而且容易酿成溃坝灾难,严重威胁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国家基础设施及生态安全。

二、小型水库加固除险的必要性

从防洪安全角度来看,虽然小型水库的规模较小,出现问题影响的范围和造成的损失远小于大中型水库。但是它们面广量大,问题复杂,事故频发,给历年的防汛工作造成了巨大被动,也对下游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从兴利的角度来看,小型水库的安危也影响了其效益的发挥。水资源紧张局面不会在短时间内有根本性缓解,小型水库将不仅承担农村和农业的水源供给任务,而且也是当地城市和工业的水源支撑点。而目前,由于小型水库存在险情,就迫使我们采取提前泄水、降低溢洪道等措施,使大量水库蓄水白自流走,造成水资源的臣大浪费。

党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水库安全工作,曾经有过许多重要指示。水利电力部和水利部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先后开展了两次水利工程大检查,1973年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全国中、小型水库安全座谈会,1975年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全国防汛和水库安全问题会议,1976年、1977年召开南北方水库加固设计经验交流会。之后,国务院又先后颁发《河道管理条例》、《防汛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所有这些活动和颁布的条例,对促使各级领导对大坝安全的重视和加快除险加固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要保证人民群众的产和生命安全,要保障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做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三、小型水库加固除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小型水库量大面广,不同的地区在大坝加固除险过程中存在不同的问题。但是总结起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如下三点。

(一)项目的资金来源单一

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规划总投资510亿元,中央投资277亿元。但是由于我国小型水库数量众多,而除险加固资金有限,光靠国家的资金投入难以全面解决问题。然而,由于水库的特殊性质,社会资金尚未被准许投入到水库的日常维护管理当中。因此,小型水库加固除险项目的资金来源单一导致资金短缺,造成目前加固除险工程进展缓慢。

(二)工程处理方案不科学

小型水库加固除险的核心问题是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方案,使用什么样的处理方法。处理方案是否科学得当决定工程项目的成败。我国众多小型水库及其附属建筑物建设建设标准偏低,工程质量较差,隐患多,基本无水情、工情等安全监测设施,设计、施工和运用的基础资料极其匮乏。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坝型、坝基和病因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当前,一些地区在没有弄清病因的情况下就盲目对小型水库加固除险,加固除险方案缺乏理论和实际依据,处理方法不科学,这不仅会造成资金浪费,还会给加固除险工作造成更大的压力,甚至形成新的隐患。

(三)项目实施管理不到位

有了科学得当的工程处理方案,工程实施就是关键了。要保证小型水库加固除险项目实施的正规化,就要强化项目管理。只有一个正规化的项目管理方式,才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除险加固的目的。但是,目前在对小型水库加固除险的过程中,存在着项目实施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缺乏对招标投标、质量监督、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管,结果造成工程质量差,加固工程失效,徒劳无功且还劳民伤财。

四、加强我国小型水库加固除险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多方资金筹集机制

小型水库加固除险工程,资金投入较大,通过单一的公共财政投入已经不能满足项目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应当转变以公共投入为主的观念,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基金筹集机制。首先,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小型水库专项治理资金及其管理机构;其次,在防汛和灌溉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各级政府可以考虑吸引个体、企业投入水库维修工程或采取承包租赁的方式拍卖水库的长时期的经营权来换取除险加固资金;最后,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对资金使用的监督。

当然在采取承包租赁的同时,也要面对的还是以及管理安全问题,承包人如果仅仅是承包一段时期,到了后期必定会节省开支,对于水库的维修视若无睹,这就给水库的安全问题造成了隐患。

(二)完善工程处理方案

工程处理方案是水库加固除险工作的核心,一般来说工程方案的设计应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在工程建设前期,主管部门应该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情人员座谈水库的有关事项情况,做到对需要维修的水库情况的熟悉。其次,工程地质勘察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病险水库进行一次全面的探查,才能为方案设计提供第一手资料,有时也能够准确找到病因所在。最后,要根据不同的坝型、坝基和病因情况,设计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方案,在了解水库的基本地质情况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可靠的办法处理隐患。一般来说,小型病险水库最主要的病征是渗透,较常见的是均质和芯墙土坝的渗漏,对于这类问题可靠的处理方法有冲挖、劈裂灌浆、压力灌浆。

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方案的争议较大。例如小型水库心墙和均质土坝防渗处理大多采用冲挖法,成功的事例较多,但失败的例子也不少,使人们对其产生怀疑。

水库工程施工方案范文6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加固;施工

近年来,水利水电工程数量的逐年增加使其成为我国区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实际的经济价值直接关系到其所发挥的社会效益。在此过程中水库的加固施工管理便凸显的尤为重要,成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经济效益及使用年限有效途径。同时对于保证加固施工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有效性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水库加固中的常见问题

1.施工准备不充分

水库加固施工中涉及到的施工要素比较多,无论是其工程的施工难度还是管理难度都相对较大。很多工程管理人员在水库工程加固施工前期没有做好充分的施工准备,导致水利水电中各个板块的水库加固工程施工进度不一致,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加固难度。同时,也影响了整体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加固施工中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其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在水库加固施工之前,需要由业主提供技术交底。监理工程师也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但是,很多施工单位不重视与业主的沟通,导致施工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整体的工程进程。

2.水库加固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

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加固施工管理中涉及到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要素都相对比较多。管理人员要注重对水库加固的施工过程、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进行管理。施工材料是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加固的重要因素。在施工材料的购买过程中经常存在施工材料的价格太高或者施工材料的质量不符合具体的水库加固标准,导致整体工程质量不达标。同时,在水库的加固施工中经常出现残次品,导致工程后期的各种安全隐患。水库加固施工中涉及到技术含量相对比较高的工作,施工人员处理不当,直接增加了工程的施工难度。相关管理人员不重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导致水库加固工程的施工比较分散,施工人员没有按照具体施工流程进行操作。

3.水库加固工程规划设计不合理

水库加工工程规划的目的在于提高水库加固效果,使加固施工操作能够切实的按照预期设计要求进行,从而保证水壶加固的有效性。而现阶段的水库加固工程规划中,往往易受到多种外界环境因素干扰而导致水库加固工程规划设计漏洞百出。其中致使其出现规划设计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工程规划设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部分地区的水库加固工程规划设计在人员及规划企业的选择方面不够严谨,导致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始终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线以内,这便使其在规划过程中易产生考虑不周及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相关问题。其次是对规划设计检测过于潦草。通常在工程规划设计完成后,需由相关技术人员对其可行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一旦存在设计缺陷问题,则需及时的反馈与处理。而部分地区的水库加固工程规划设计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其检测项目重要性逐渐被忽视,以此便产生了工程规划设计不合理的相关问题。最后是设计方案的修改问题,为提高实际的水库加固工程规效果,通常设计方案需进行多次修改,在此过程中虽能够有效的保证水利工程的科学合理,但却进一步的降低了设计稳定性,使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进而使其产生设计不合理等相关问题。

二、水库加固工程中的施工管理探讨

1.水库加固前的工程准备

水库加固前的工程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对于有效解决水库加固质量问题有着重要作用,需要其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从多个方面进行工程准备工作,以此保证水库加固准备工作的全面性。相关管理人员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制定完善合理的水库加固方案。并且要对施工现场的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具有明确的了解,准确把握施工场地的气象资料。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针对水库加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在施工前期要注重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和修改,并与监理单位进行沟通,确定施工图纸无误后,再进行水库加固工程的施工。

2.水库加固施工案例探讨

水库加固施工的连贯性比较强。管理人员要对施工前期到施工后期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注重水库加固工程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提高水库加固工程的整体质量。笔者以小型水库为例,对水库加固工程施工管理进行探讨。整体水库加固工程包括:防线、清淤、开挖和填筑四个方面。

首先,对整个施工工程进行定位,结合设计图纸,对工程的轴线位置进行确定,并用松木和土石进行围堰。施工人员要将准备好的土装进特制的袋子里,然后进行堆放和夯填。接着用松木桩进行围堰,并对整体围堰进行维护和加固。其次,对原结构进行拆除,然后进行土石工程施工和砌石,进而添加水泥砂浆、混凝土、复合土膜和草皮。施工人员要按照正确的堤防工程施工工艺和标准进行工程施工。在进行原结构拆除的过程中,要避免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并对拆除后的废渣进行清理。同时,土料中不能含有草根和沙石等杂物。

3.水库加固工程后期防护管理

在水库加固工程施工中,我们要注重对工程整体质量和施工环节的把控。工程负责人要对施工材料进行管理,对施工材料进行入库和入场检查,并且所有施工材料都要有质量合格证。也要注重对钢材、水泥和沙石的质量检查,从而保证水库加固工程整体质量。同时,也要注重对施工人员的日常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严格的施工标准和施工工艺进行水库加固工程施工。并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避免对后期养护中人为践踏,导致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等。

三、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库加固施工管理难度相对较小,但由于其流程较为繁琐,如在管理过程中细节处理不到位,则易产生工程管理质量及水平不达标的相关问题,因而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过程中,需对多个不同的施工环节加以控制,通过规范施工操作流程来确保每项施工项目均能够符合水库加固施工管理的基本要求,从而在最基础上的环节上提高现有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加固的综合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冷成兴,蒋淑琴,周广科.浅谈如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质量[J].城市建筑,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