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读后感范例6篇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范文1

只不过,如果我们还坚持“阅读”教学是基于文本的教学,而非仅仅把文本当作引子或跳板,那么就会发现周老师这堂课完成的其实不是“阅读教学”,而是“同题作文”,对作为教学文本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是疏离的。

可以具体看一看教学过程。开始是在“轻柔的音乐的伴奏下”由“学生齐声朗读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然后就由于学生对文章、对紫藤萝的言语反应而转入“看插图”并由学生“看图说话”了。如本文第一段所言,学生的“看图说话”也即“口头作文”完成得非常好,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敏感和良好的表达能力,但我们还是得说,他们做的还是与作家宗璞同样的事情:以“紫藤萝”为对象,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只不过感受的方式、想像的角度不同而已,比如宗璞认为紫藤萝像“瀑布”,而同学们认为像“一串沉甸甸的葡萄”“小嘴巴”“紫色的蝴蝶”等等(还有一些新鲜的拟人修辞的运用)。自始至终,《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意义仅仅是一个“触媒”;既然如此,我们不上《紫藤萝瀑布》一文又如何?不感受宗璞的感受、不思考宗璞的思考并进而发展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又如何?我们不是已经在自己感受、自己思考吗?我们只需要一幅紫藤萝的画就够了,而如果再求“情境性”,我们只需要紫藤萝的实景就可以了,总之,不需要宗璞的散文。

但我们知道这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了。作为阅读的对象,《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触媒”“引子”,它有自身独立的审美、思想价值,是需要我们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的;只不过,不是我们臣服于它,而是平等而真诚地“对话”,先把握它的审美、思想上的价值,然后我们与它交流,发展出自己的新的悟见。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范文2

1.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欣赏事物内在美的能力;

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

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预习反馈:

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点词语注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

整体感知:

1、听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思考品味

1、本文第一自然段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1)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3、学习第三至七段

齐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自己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其中作者把花色写得越热闹越繁盛,就越体现出生命的可爱,就如“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这样就把生命的沉淀变成了对人生生与死的思考,更写出自己内心对深层次的兄弟情的思考,显得越发感人。)

4、学习课文八、九自然段

齐读第8-9自然段,思考: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其特征是什么?其中作者为何

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在此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5、学习十、十一自然段

齐读10—11自然段。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

而生情,由情而生志。所以作者说:“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

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是“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从这里,作者领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就是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所以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一种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已进入到他内心深处,他将为这新的生命观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教师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拓展延伸

作文训练:写一种对自己有启示性的植物。题目自拟,字数500字。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花形——犹如瀑布赏花——如人生的美好热烈

花色——热烈沉静想花——如人生的生死挫折

花香——朦胧长久悟花——如生命的永恒意义

第二课时

教师导学: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对文章的内容与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今天,我们在从写作手法上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学习本文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托物言志:就是假托一种事物,赋以某种象征意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景状物:是托物言志的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景物,细腻地描绘景物。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1、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按照什么顺序对盛开的紫藤萝瀑布进行描写的?

2、举例说明本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出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含蓄而深沉的?

4、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景中有情?请具体分析。

5、本文对景物的描写生动而细致,这源于作者的怎样的功力?这对你又怎样的启示?

体验反思

怎样理解:

1、“那时的说法,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关系。”?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感受。

课堂反馈

1、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2、你认为文中哪些景物描写的句子最好,请你仿写几句。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范文3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资源;散文教学;听写法

笔者以为课堂中适当的使用听写法,能更好地激发教师思考如何发挥生成性资源非预期性、再生性、内源性、现时性的优点,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听写技能,我们发现听写的完成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语言的声音作用于听觉器官,然后听话人要理解,暂存记忆中,写在纸上。这些步骤涉及辨音、理解和记忆,这里不仅有同音异义词的辨别,表层到深层或深层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还有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共同作用。听写是一个由诸因素参加的积极主动的语言操作过程,可视为一种综合性技能,融接受性与表达性技能为一体。从这个角度看,听写法不失为一种促使生成性教学资源产生的好方法。

因此,笔者尝试将听写运用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中,探究在散文这种文体中,教师如何运用听写法来应对学生在语篇段落学习理解方面的各种状态和表现,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寻找散文教学应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生能真实呈现学习的起点,笔者在试教《紫藤萝瀑布》一课时,没有事先布置预习作业。主要的教学模块有2个,第一模块是听写课文中的句子,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者在写景状物上的特点。第二个模块是听写“仿句要求”,要求学生通过仿写理解写景状物意在表达生命的思考和感悟。从课堂的实施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若能精心设计听写的内容,善用学生在显性和隐性听写任务上的错误,关注学生在连续性听写任务上的状态和表现,就能更好地发挥课堂生成性资源非预期性、再生性、内源性的特点,提高课堂效率。

一、巧用听写内容,发挥生成性资源非预期性的特点,为落实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生成性资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非预期性。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如各种物质性资源具有可预期的特点,可以在教学前安排选定并明确用途。生成性教学资源则与此不同。生成性资源不是事前计划和设定的产物,而是在教学的行进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等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只有精准地判断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更好地细化教学目标,选定恰适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巧设听写内容,一方面使听写的内容能符合教学目标细化的需要,一方面能使学生听写反馈的非预期性能在教师的预设之内,即教师根据可以根据听写的结果评估教学预设起点的吻合度,更有效地进行推进教学。

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一直是散文教学的难点,目前教师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散文的体例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就《紫藤萝瀑布》而言,咏物抒怀是其体例上的主要特征。再加上散文不比文言和诗歌,篇幅较长,所以听写的内容不宜过长。因此,在《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中,笔者选择了这两句话作为听写内容:第一句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第二句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样选择的依据是,笔者将《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品析语句明晰写景状物的一些方法;通过仿句练习明确咏物抒怀类散文的特征,即状物须紧扣景物的特点展开,状物要为抒怀服务”。因此,所选择的听写内容实际上是如何“写景状物”的两句范例,暗含了写景状物的一些方法:比如,状物要写出物的特点,状物应言之有序,修辞要紧扣物的特点。听写的内容按正常语速诵读2遍,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而言略有困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听写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这些语句在内容理解和形式表达方面的把握程度,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有重点地引发学生互相评点听写中的错写、误写、妙写,为达成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初步写景要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要有一定的观察角度”提供依据。

为了能符合细化教学目标的需要,我们还需再度开发听写内容的教学资源。在《紫藤萝瀑布》中,由于笔者所选择的听写内容具有范例的特征,因此教师可以发挥范例所具有的学习支架的功能,为学生理解并掌握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提示,从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仿句情况评估这一环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如果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教师可以提供与听写内容一致的其他范例,如“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和“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通过评点,启发学生在使用修辞手法时,如果能斟酌动词,就能更好地展现景物的特点,从中加深学生对写景状物方法的理解。总之,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以听写内容为源点,做相应的细化和深化,直至达成本堂课总的教学目标。

二、善用听写错误,发挥生成性资源内源性的特点,为准确诊断学情提供参考

生成性资源的另一个特点是内源性。生成性资源属于生命载体形式的教学资源。学生是这类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较之非生命载体形式的教学资源,生成性资源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具有潜隐性和内生性。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困惑或理解障碍,对某一问题潜在的独特见解或错误认识等,只要被有效地外化和显化,并被教师及时捕捉和利用,就可以成为教学中的有效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若能积极、巧妙地加以发挥和利用学生在听写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误解、错解,就能准确诊断学情,提高课堂效率。

(一)借助显性听写任务,精准辨析学生学习的难点

显性的听写任务是指要求学生完整的书写教师口述的所有内容,笔者所指的显性听写任务排除简单的词语听写。当课堂上使用句段式听写任务后,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遭遇的难点会即时显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听写会直接呈现出“难点”为什么会是“难点”的原因,这就是诊断精准性的体现,也是最让教师着迷的地方。在《紫藤萝瀑布》的听写环节里,笔者请了两位语文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上黑板听写。两位同学的听写有两处错误相同,一处是都把“终极”错写成“中脊”;一处是“忍俊不禁”,女生写成“忍峻不禁”,男生写成“冷俊不禁”。问学生为什么会写成“中脊”,学生说没想出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先按读音写词语。至于为什么男生会写成“冷俊不禁”,连读音都写错的原因,男生说没听清楚。果然,男生在语句听写的过程中,先不说正确,就是把听到的句子写通顺都有点困难。由于笔者是在散文教学中第一次使用听写,而且听写的句子按正常语速只读两遍,在听写的过程中不间断的有学生嘀咕没听清楚,因此听写的环境相对不是特别安静。最终听写结果,女生两个词语写错,标点中该使用分号的没有使用,此外全部正确。男生除了有女生的全部错处外,还缺少句子间的几个虚词。由此,教师可以判断,造成学生对语句理解不够深刻和全面的原因,极可能是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词语的能力不够和词语的积累不足,像“终极”可以从上文“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来猜测,像“忍俊不禁”可以从后面的“笑容”一词得到启发。此外,更值得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够,词语的积累往往是在课堂的讲授、自发的阅读、日常的交流中慢慢积累的,学生若没有良好的的注意力品质,有意识地积累词语恐怕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恰恰是教师需要着力培养的学习品质。

(二)借助隐性听写任务,精准分析学生学习的难点

隐性的听写任务是指教师对学生将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口述的说明,学生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成果展示他们对口述内容的理解。在《紫藤萝瀑布》中,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隐性听写任务,口述仿句要求“请根据两句例句所给出的观察视角和修辞手法,请学生任选一句进行仿写”。结果笔者在学生仿写时巡视,发现有不少同学对仿写的要求不够明确,所写的句子要么角度杂糅、不清,要么没有使用修辞,这说明学生在听记任务要求的时候不够专注和仔细,没有养成随时记录要点的习惯。于是,笔者适时提出四人小组交流的要求,以顺时针的方向依次传阅自己的仿句,从观察视角、修辞手法的角度书面点评组员的句子,觉得不错的句子打钩,打钩最多者全班展示。进入班级交流的仿句有4句,分别是:①那一串串从空中垂下的紫藤萝,大片大片地淡紫色,像是一片片轻柔的面纱,虽然淡雅,却又让人难以忘怀。②紫藤萝就像一串串挂在空中的密密麻麻的葡萄。③每一朵淡紫色的藤萝,小巧玲珑,就像一只只停在花杆上休息的紫色蝴蝶。④远看藤萝,只见一簇簇淡紫色从空中垂下,像轻柔的帘子,在风中飘摇。经过师生们的初步交流讨论,学生逐渐发现存在这些问题:一是观察角度不够明确,像②句;二是比喻的使用比较牵强,像①句中的喻体“面纱”就显得不够贴切了。笔者通过学生的佳句反馈,发现学生在修辞的使用上存在困难,未能完全掌握本体与喻体间的相似点恰恰应该是景物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本体和喻体相似就可以了。此外,学生在使用比喻或者拟人这类修辞的时候,往往没有留意斟酌动词就可以使修辞格更加形象和生动的问题。于是笔者出示了与听写内容一致的其他范例,同学们通过朗读发现巧用动词,就能很好地展现景物特点,比如把③句里的“停”换成“挤”,④句里的“飘摇”换成“摆动”。

三、重用听写反馈,发挥生成性资源再生性的特点,为促成学法指导提供蓝本

生成性资源再生性的特点也不容忽视。教学资源既包括教学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学人力资源,生成性资源属于后者。人力资源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再生性,可进行循环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资源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性资源。课后笔者回收了进行听写练习的练字方格纸。之所以选用练字方格纸,主要是因为我们这个学区的学生书写习惯和规范普遍存在问题,但是当练字方格纸的正面承担起完成显性的听写任务、背面完成隐形的听写任务,成为学生完成多个听写任务后的学习过程记载纸后,又生成了许多宝贵的教学资源,这都为教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提供了蓝本。

(一)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问题,为促进个别辅导辨明方向

我们一般会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或考试来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但这种针对。

学生个体的学习诊断往往有一定的延时性和模糊性,而课后回收听写纸就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较为准确地判断、甄别学生个体在听课过程中暴露出的习惯、方法、能力等具体的学习状况了。在上课中,在笔者要求学生以这样的句式品析听写的两段话“这是的紫藤萝,我是从(词语、修辞)中感受到的”的环节中,学生们踊跃地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时我发现一男生朱某手里拿着一根细细长长的“教鞭”和后排的男生挤眉弄眼。为了不影响课堂进度,我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我喜欢这根教鞭,送给老师吧”就带过了。旁边的女生立马小声说,“老师这是听写纸折的。”当时,笔者突然意识到以往对男生朱某学习问题的判断可能不够全面。先前的判断是该生的识记型基础知识掌握比较薄弱,书面表达不够清晰和准确,但是上课能踊跃发言,思维敏捷,如果能关注落实孩子的基础知识,该生的语文学习应有较大提升。但是通过纸教鞭一事,笔者意识到更严重的学习问题可能是注意力的品质问题,尤其是在教师无法通过提问这样的方式来关注他的学习状况时,他的学习有可能是失控的。假若能通过听写练习纸追踪、监控、评价他的课堂听课状况,可能会对他的学业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课后整理听写纸的时候发现,有4位男生没有上交听写纸,经调查发现原来都是去折纸教鞭了,而这4位男生的学习问题都基本类似。

(二)发挥听写练习的示范作用,为促成学法指导搭建平台

通过各种形式的听写练习纸展示,也许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有利平台。有选择地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听写纸是一种方式,或提供佳作作为示范以资鼓励,或出示错处揭示原因以求改进。不论是范例或是错例,教师都应以赞扬、鼓励语言加以书面肯定。有选择地在教室固定的展板中展示听写纸,并在听写纸上附上有教学意图的点评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整理《紫藤萝瀑布》听写纸的时候,笔者选择在教室展板中展示的听写纸分两类。第一类是显性听写任务完成最佳者,选择的标准是书写符合规范,比如能空两格书写,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修改能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因为听写纸的正面是练字方格纸,所以教师附上的点评意见突显书写规范方面的要求。第二类是隐形听写任务完成有特点者,选择标准是在观察角度明确的、喻体比较新颖的、动词使用有新意中某个方面表现突出者,教师附上的点评意见突显的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观摩展示的听写纸,通过阅读教师的点评意见,潜移默化习惯和学法的形成。

四、结语

《紫藤萝瀑布》是笔者第一次有意识地通过听写法来自我评估对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利用水平。实践下来,经过整理和反思,笔者对听写法所引发的生成性资源所具有的非预期性、再生性、内源性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生成性资源即取即用的现时性的特点有了更清醒的认识。由于生成性资源的这个特点,这些产生于课堂讨论或活动过程之中,往往源自学生直接的认知需要,逼迫教师需要积极提高教学智慧,主动应对。同时笔者也产生了更多的困惑。比如,怎么根据散文的体式特点选择合适的听写内容。王荣生教授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一是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语句章法,二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三是作者的所思所想,他独特的情感认知。笔者认为《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设计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又比如,如何根据听写的反馈,及时、精准地诊断学习难点,甄选共性问题,筛选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适时地融入教学现场,笔者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还是捉襟见肘的。又比如,如何通过听写纸的范例点评展示,形成系统的学法指导,笔者还没有做过有计划、有序列、有重点的考量。

参考文献:

[1] 刘双.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听写技能[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4.3.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范文4

一、境由心生:白马也是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评价学生,要注意学生内心的个性感受,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如在执教《紫藤萝瀑布》时,我让学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

通过读文,学生很容易总结出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但也有个别学生对把紫藤萝写成“瀑布”感到不解,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更显紫藤萝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动感又充满情趣,和阳光相映成趣。他们认为,紫藤萝作为花朵,属于静态的植物,又如何成为动态呢?

针对学生的迷惑,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作为一个教学的契机,及时地鼓励学生提问;然后抓住关键语句,让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每个教师要注重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

二、霜叶胜花:另只眼睛看世界

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学习《春》这一课时,我采取分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朗读内容。

1.配乐齐读

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2.美文欣赏

(1)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

(2)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出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

(3)全班交流,学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生交流并总结。

3.精彩在线

(1)同写一首诗:仿照“春天像……”写一首含比喻或拟人的句子,看谁写得好。

(2)同绘一幅画:用一张白纸,共同描绘美好的春景图(重点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然后描画)。

(3)同唱一首歌:《春天里》,唱完后,让学生谈感受(口头作文)。在以上的阅读教学片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语言的赏识性评价,用发展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孩子、激励每一个学生。师生之间不断互动,既有言语沟通,又有心灵交汇,打造出了一个和谐完美的课堂。

三、一苇渡江:少成若天性

孔子曾经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灵活运用以下的阅读形式:1.初读,整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2.精读,准确地把握文章重点部分的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跳读,快速有选择地浏览阅读某些章节语句,把握文章的前后联系及认识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表现手法。4.批注,把握文章的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记录自读自悟的初步结果以及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等。5.美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美词佳句,领悟表达效果。

四、你是天使:欣赏使人美丽

古希腊大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全盘否定。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评价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范文5

【关键词】宗璞散文;燕园;修辞;音乐美;绘画美

宗璞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深受父亲的影响,宗璞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又有丰厚的西方文学知识。毫无疑问,这些知识是宗璞创作的源泉。宗璞善于运用文字,从容和缓,婉曲细腻,舒卷灵秀。

宗璞对燕园是非常喜爱的,喜爱燕园的颜色,喜爱燕园的线条,喜爱燕园的气氛,其运用多幅篇幅记录燕园的种种。《我爱燕园》是对燕园的总体写照,其中前后段落之间运用排比修辞,相互照应。

1 燕园的颜色

宗璞是如此的爱燕园颜色,从春夏秋冬写燕园的花草树木,色彩对比强烈,画面感油然而生。

1.1 燕园的花

燕园的花是不局限于一个季节的。燕园春天的花最早应属桃花,宗璞对桃花有另番研读,“看见那单薄的小花瓣在咋暖还寒的冷风中轻轻颤动,便总为强加于它轻薄之名而不平”运用拟人手法,用形容弱女子的“单薄”来形容冷风中的小花瓣,写出了对小花瓣的怜爱之情,并且想像对待一位被误解的人一样为强加于它的“轻薄”鸣不平。

迎接春天的不止桃花,还有连翘和“热闹上场”的榆叶梅,白丁香、紫丁香,更是将“春天送到了每人心底”。这里拟人与比喻交替使用,榆叶梅就如一位争春的女子,表现自己的艳丽,比起榆叶梅的热闹,丁香更像一个婉约女子,低调的散发甜香之气,同时又像质朴的邮递员把甜香送到人们的心底。这一出修辞运用巧妙交叉,写出了春天的热闹。

春天是书写不完的,从紫藤萝就可以看出来,藤萝的紫色有些凝重,不得不感叹“春天已老”。春天的变化就如人的青春一般慢慢走过,拟人形象化,感情化。藤萝的描写篇幅较大,就如瀑布一般气势庞大。《紫藤萝瀑布》是描写燕园中花的名篇,欣赏这篇散文就如作者看到紫藤萝花一样让人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细细品味。把紫藤萝比喻为“瀑布”写出了紫藤萝的茂盛与庞大的气势。而用“”修饰藤萝运用拟人与比喻手法,形容藤萝像个孩子似的调皮。

如果到这里你认为把紫藤萝写完了,那你就错了。这里只写了花的色彩,还有“彼此推着挤着”的花的枝条,花的香气。拟人化的口吻把藤萝写活了。 所以令人观察的如此细致入微,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一嗔一喜如此细腻。藤萝的紫也许过于好看,以至于“香气也是浅紫色的”运用移情,写出了作者的想象。这样美的花也是“察言观色”过的,才使稀疏的枝条开出茂密的花。

燕园的花远不止这些,还有夏日的红荷似“文眼”,秋日“木槿的花有紫有白,紫薇的花有紫有红,美人蕉有各种颜色,玉簪花则是冰清玉洁”,气势顺畅,条理清晰。

1.2 燕园的绿叶

与花的娇艳相比,草与树只能算是陪衬的绿叶,但这些绿叶虽然质朴却是必不可少的。在《燕园树寻》中开篇则用夸张和借代手法来写燕园的绿,“无论园中哪个角落,都是满眼装不下的绿”,有如画出了一幅满是绿色的地毯,这里的绿就是树与草的绿,语言简练而又生动。对于院中的三棵古松,作者是格外喜爱,用拟人的手法“低头认真地观察世界”写出松低调不奢华的品质。

园中还有老槐树,老槐树让作者既体验了“解放”的感觉,又体验了苦恼。“解放”一词是双关用法,既影射社会的解放,有写出人们心情的解放。院中的树并不比花少,无论是“饱经沧桑”的白皮松,还是“依依不舍”的杨柳,或是“金叶银枝”的银杏都默默地填充着燕园,形象而不是感情。

2 燕园的线条

燕园的线条总体比燕园的颜色质朴许多。《燕园石寻》中燕园“连续的石块,像是逗号下的小尾巴”,而在燕园长大的孩子“等他们长得离开后,这小小的渔岛便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逗号”都用比喻手法,前者形象生动,诙谐幽默,后者像是在讲人生的哲理。石头视乎也有感情“两石相挨,似乎你望着我,我望着你。路边的另一边草丛中站着一块儿稍矮的石头,斜眼侧望,似在看着那两个情侣。”拟人的修辞把石头写的淋漓精致,诙谐幽默。

燕园的碑“循规蹈矩呆在门口”,这是移情修辞,把人的感情“循规蹈矩”移用到碑,赋予碑以生命,写出了碑的质朴。碑也是沉默的,“它不评风花雪月,不记君恩臣功”,怎会是碑评,碑记呢,这些都是人的行为,用拟人手法赋予碑生命更贴近作者和读者的心灵。

桥与石,与碑相比并不寂寞,桥的身边都有陪伴,“桥下三个半圆的洞,和水中倒影合成了三轮满月。”用“满月”比喻“桥洞”非常有画面感,仿佛就在眼前。“桥本身就是美的,充满希望的;虹的桥更是美丽的,相思的,而且是属于天的”用排比表现对桥的赞美层层递增。

3 燕园的气氛

燕园的气氛以《燕园墓寻》、《霞落燕园》、《人老燕园》带点沧桑和暗淡。燕园的气氛是值得尊敬和爱戴的,这里就是指的燕园的人。书写燕园气氛多用婉曲修辞,“最先离去的是”,“俱以疾终”“向人世告别”,“与世长辞”等等用委婉的话语宣布这些学者死亡消息,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与敬畏,更是对逝者的缅怀。

告别燕园沉重气氛,燕园学者品质和思想都是刚正不阿的。“它用力吐丝,用力把他那片霞彩照亮些”用借代和比喻写出了学者的敬业与专研精神。“无错不当检讨的英雄”中“英雄”运用反讽修辞,几讽刺了随声附和的行为,又写出了学者的正直品质。

小结:宗璞散文文字优美,从燕园系列可以看出作者对燕园的热爱,观察细腻,表达情真意切。宗璞但闻善于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来刻画人物与创作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堆砌文字,用朴实而又细腻的语言展现给读者一幅又一幅的画面。

参考文献:

[1]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范文6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语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之一。语文阅读能力主要是一种对文字的有效处理和对信息的良好接收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同时,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地探索,以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一、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促进学生进行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的内容。伟大的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在自己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所有的知识都是从人们的感官开始的[1]。因此,情境教学法的重心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充分地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帮助学生充分地了解文章的真情实感。

比如,教师在对朱自清的《背影》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抓住该文章的人物形象特征“背影”作为重点。文章中总共出现了四次“背影”,每一次“背影”出现的情况都有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找出文章中的四次“背影”,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其中,文章第二次出现的“背影”,主要是在车站送别,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细地描绘,也是文章所要表达的重点。在朱自清先生眼中,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的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地道为儿子买橘子。通过这个镜头的描写,让作者感动得热泪盈眶,从而良好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疼爱之情。学生甲和学生乙分别扮演父亲和作者。如父亲步履蹒跚地爬过铁道去为儿子买橘子的场景。学生通过对这个场景进行深刻地演绎,不仅自身可以体会到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可以让其他学生形象地感受到文中父子爱儿子的深厚感情。其他三次“背影”也可以为学生营造具体的场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并且通过对四次“背影”进行对比,以理解作者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变化。

同时,在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还详细地描述了作者四次“流泪”的场景,分别是悲伤的泪、感动的泪、惜别的泪以及思念的泪。四次情况分别是:祖母去世时,父亲也失业了,家道中落,作者流下了悲伤的眼泪;作者看到父亲很艰难地为自己买橘子,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作者看到已经年迈的父亲,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与自己分别,流下了惜别的泪水;最后一次是作者可怜自己的父亲一生艰辛,而自己却无以为报。这四次“流泪”的场景也可以让不同的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然后让其他的学生更好地体会文中儿子对父亲浓浓的思念和爱意。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地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二、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培养科学阅读兴趣

伴随着现代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作为载体,对各种文字、数据以及图像等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从而以便于用户从多种角度培养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充分地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以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师在对宗璞先生的《紫藤萝瀑布》一文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音频引入唐代诗人李白写过的关于赞美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通过相关专业人员的朗诵,让学生体会到瀑布的恢弘气势。然后,教师需要对上课的内容进行转折,从自然界的瀑布转入到文章的主题――花的瀑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该课文的配乐朗诵,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正式听读配乐朗诵之前,思考文章的哪些段落重点描绘了美丽的紫藤萝花,作者在看到紫藤萝花前后的心情有哪些变化?作者通过赏花,得出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悟?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去听读,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该文的阅读教学效率。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紫藤萝,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紫藤萝花的图片。然后,通过这些图片,引出作者的写作背景:作者由于亲人身患绝症,而感到非常沮丧,于是徘徊于庭院中时,看到一树盛开得非常美丽的紫藤萝花,借物抒怀。

同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重点语段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如文章中有一句话“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也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2]。教师可以向同学展示紫藤萝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香气和花的颜色结合?其实,作者在这里巧用了通感的表达技巧 ,通过将无形的香气化作为可以被看见的“紫色”,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新的境界。学生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更好地体会文章中所描绘的情况,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情。

最后,教师需要对全篇文章进行及时地总结,引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我们应该学会着微笑地面对生活,忘却自身的烦恼,从而可以赢得整个世界。此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可以播放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通过有感情地朗诵,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作者通过紫藤萝花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

三、利用小组合作的特点,提升语文阅读素养

小组合租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通过借助合作学习小组的基本形式,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进行相关互动,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3]。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不断地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的素养。

诸如,教师在对《纪念白求恩》一文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思考该篇文章的写作背景、白求恩的人物性格分析、对文中的成语进行整理分析等。同时,各个小组还要将阅读该文章之后的感受读出来。通过明确本文的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还要在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时,进行适当地引导,以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做一个旁听者,又要做一个引导者。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还能够及时地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最后,教师还应该对各个小组的活动成果进行评价。有效地实施评价,能够让小组合作学习获得理想的效果。如,教师要对在活动中表现较为积极的同学进行及时地肯定和激励,以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会相互尊重。各个小组的同学通过协同分工,能够实现相互分享学习成果的目的,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各大中学语文教师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充分地结合各种教学策略的优势,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海生.浅谈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5).

[2]李家惠.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3(10).

[3]阮楠楠.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