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专业论文范例6篇

秘书学专业论文

秘书学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 高校 秘书专业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秘书专业教学现状

1.1 缺乏专业性的师资队伍

教育不仅是把每位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更重要的是培养成一名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的思想者,因此教师不仅是提供知识的人也是训练运动员的教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从某高校来看,该校秘书专业教师的主修专业80%都是非秘书专业,不具有文秘相关社会工作经验的教师占所有教师中的三分之二,对培养职业型的秘书人才造成了不利因素。一方面,由于秘书专业的师资队伍中获得秘书专业学历的较少。而秘书专业教学中要求教师具备众多学科知识,要求秘书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这些学科的知识,并且在教学中要融会贯通地运用各门学科知识来完善秘书教学。但是,目前许多高校秘书专业师资队伍中并非如此,有一半以上的教师都是学汉语言文学、历史或新闻传播等专业出身,他们虽然具备良好的文学文字功底,但缺乏秘书专业的系统知识,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秘书专业需要的知识融会贯通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就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秘书理论教学就显得更加枯燥,在培养秘书工作中的思维方式、办事技巧和应变能力等方面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从而达不到优秀秘书工作者应具备的要求。

另一方面,高校秘书专业的教师队伍缺乏从事文秘实践经验。秘书学、管理学、文书档案实作、应用文写作训练等都是理论与技能兼重的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教学,更应该从秘书职业的实际出发,从培养职业型人才出发来丰富课堂教学,把秘书工作的实际例子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从事秘书专业教师队伍中大多都缺乏实际的秘书工作经验,无法把秘书专业的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别说是传授实际的秘书工作技能。因此,若不引进一批具有秘书工作经验的人才到高校秘书专业的师资队伍中的话,就无法完成高校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秘书人才的使命。

1.2 高校秘书专业教学中缺乏完备的硬件设施

对于秘书专业培养目标来说,它同其他学科有很大区别。秘书专业要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尤其是秘书学的应用性决定了高校在培养秘书人才时必须要有专业的场地、专业的设备来完善秘书教学。如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教学活动就只会停留在书本理论之上。与国外的秘书学校相比,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秘书教学中都没有一些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和传真机等,学生无法进行实际的操作,只知理论,动手能力弱。

1.3 高校秘书专业教学中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法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教师占主角,大多数教师都习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传播知识的模式,缺乏对学生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无法适应目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特别是高校秘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若只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就难以满足秘书教育的需要。不管是专业课还是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都只停留在书本上,时间长了就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秘书专业课程的兴趣。因此,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复合型的秘书人培养的需要。

2 顺应时代要求,改革秘书专业教学教法

2.1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专业教学奠定基础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得于生存和发展的源泉,而要做好教学工作,就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教师队伍。近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因此,担任秘书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文化素质,同时也要求教师具备优越的专业职业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秘书人才。

但是,目前各高校秘书专业教师中,这种既具备专业理论又具备专业技能的“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却只占少数。然而,要改变目前现状,高校就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转变观念。高校在招聘秘书专业教师时,既要重视教师的文化理论,同时注重教师的实践能力,尽量引进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来改变目前的教学。

第二,增强实践技能。对目前学校的秘书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从而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来满足教学的需要。对现有的秘书专业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到机关单位、事业单位或到企业的相关部门去挂职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技能,为社会发展需要输送专业的秘书人才。

第三,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来增强秘书专业的师资队伍。聘请一些校外单位中具有丰富秘书工作经验的优秀工作者到高校担任教学工作或开展相关专业的一系列讲座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第四,为高校秘书专业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就是让高校秘书专业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经验或再次的深造,从而实现专业教师与社会与国际相衔接,增强师资队伍的专业教学能力。

2.2 增设专业教学硬件设施,推动专业目标的实现

面对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对秘书人员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类单位需要的秘书人员再也不是传统的“笔杆子”或动手能力差的人才,而是需要能够参与政务、处理事务和辅助决策的高素质人才,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定位为有全方位服务意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要培养高质量的秘书人才就必须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来完善教学环境,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障。

秘书学专业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应根据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公司、企业等用人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除了强调专业技能外,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技术应用型专业相比,高职文秘专业在职业能力方面对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这就构成了当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高职院校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必须针对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进行教学和实训环节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秘书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可以概括为:人们从事某职业所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即人们运用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按规定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的要求,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由两大能力模块组成,即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与特定的、专门的职业技术知识无直接联系,它是从事任何工作的任何人获得成功所必需掌握的技能,是跨职业的、可迁徙的、有助于终身学习的、可发展独立性的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指运用专门技术和掌握该技术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从事基本的职业工作的能力。[1]

当前用人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要求,一是注重综合素质,即要求秘书人员要德才兼备。二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既要有较强的办事、办文和办公自动化能力,也要有有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以及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市场调查与营销能力等。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工作能力,较看重综合素质,应用型、复合型秘书是当前社会需求的主要对象。

二、当前高职文秘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开设文秘专业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少,尽管在文秘专业开设之初大都进行过相应的调研和论证,但在涉及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是难以摆脱对文秘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传统认识,过分执着于办文、办会、办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强调过多,课程安排更接近与传统的汉语专业,以老师为主的课堂知识的传授多于以学生为主的实际工作过程训练和相应的能力培养。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理论性、知识性课程过多,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即使安排了实训课程,也往往是理论性、知识性课程的延伸,缺少由理论性到实践能力的转变,理论性课程孤立和脱离工作的实际。比如,花费很多课时讲授汉语知识和秘书理论,使课程成为枯燥乏味的教条,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专业教师缺乏职业工作经验

秘书工作是一门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工作,涉及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很多方面,而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大都是由中文等相关专业的老师承担,很多老师从来没有从事过文秘或相关工作,对文秘工作的理解往往是从书本上得到的,或是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来进行理解,缺少对文秘工作的真切体会。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的教学变成了纯粹的理论教学。

(三)实训教学环节虚浮

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的设置和实施。目前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一是设置不合理,二是实训教学设施不齐备,三是实训教学流于形式。实训教学本来是由理论学习到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过渡,学生通过实训教学一方面可以了解秘书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一方面通过实训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技能。但大部分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在实训环节的设置上限于学校在经费上的困境,难以设置基于文秘工作流程的仿真实训室,同时实训教学的老师因为缺乏实际秘书工作经验,也很难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实训内容和环节,使实训成为脱离秘书工作能力培养的虚浮的形式。

三、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从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要求来看,它应包括业务能力、办事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四科。其中,业务能力是专业能力,是核心;办事能力和社会能力则是职业能力,是基本;个人能力则是其岗位能力的某种杰出表现,是拓展。[2]上述四种职业能力契合了社会对文秘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参照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要想符合社会对秘书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就必须转变观念,以秘书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秘书工作任务流程为纽带,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环节,构建秘书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教学和实训环节和内容

按照秘书工作的岗位能力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将所有课程按照基本能力、业务能力和相关能力三个模块进行设置。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业务能力指的是文秘人员自身应具有的职业特点的能力,是文秘人员完成本职工作中各类不同工作内容所需的能力,包括文字处理能力、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和公关策划能力、会务与商务活动处理能力等;.相关能力可分为摄影、摄像、录音、速记、驾驶、则税金融、法律法规、营销竹理等内容,是业务能力的必要补充。[1]

(二)联合相关专业,联合建立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

文秘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立基于文秘工作流程,在当前高职院校对文秘专业经费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文秘专业实训室建设可以考虑和学校其他相近专业共同组建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这既可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实现“公共职业环境”与“局部职业环境”的有机组合,同时又可以按照公司管理的模式完成基于工作流程的文秘专业实训。[3]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秘书工作相关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式的“满堂灌”的做法,按照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核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师生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4]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是为学生毕业走上秘书或相关工作岗位的一个职业能力培训过程,培养的是“准职业人”,是能够适应社会对秘书职业能力要求的未来的职业工作者。因此,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求职就业,也关系到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揭平英.高职文秘专业“准职业人”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 郭荣梅.发达地区高职文秘类人才需求与培养分析[J].职业时空,2007(22).

秘书学专业论文范文3

一、当前秘书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近几年,高校秘书本科教育呈现滑坡的趋势,其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对秘书学专业本身的定位不准确。高职文秘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与秘书学本科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层次不同,方向不一。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院校的秘书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与其他二者大同小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有不少高校把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复合型秘书应用人才上,但却缺乏一些细化的标准。复合型的应用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通过哪些课程和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通过哪些指标来测量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课程体系不明确

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我国高等院校四年制本科一般要求修满160学分。教育部统一要求的公共课约占40学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大部分约占120学分,在这三大部分中,秘书专业课程应占70% - 80%,这才是正常的秘书学本科专业。然而遗憾的是目前很多院校的本科秘书学专业虽己独立出来,但在课程设置却不是根据培养目标来安排,而主要是根据本校师资条件来设置秘书专业课程,导致秘书学专业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多大区别,文学类课程占了80%左右,秘书专业课只占了20%左右,本末倒置。

(三)实践环节较薄弱

从各校实践教学情况来看,高职文秘有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而秘书学本科专业在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上,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有的高校是从高职升格为本科,几乎照搬高职文秘的设计模式,而有些又纯粹是理论学习,基本上只有教学这一途径,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等其他途径,太过单一化。秘书学本科专业如何形成自成一体的实践教学特色呢?秘书学本科教育应有别于高职教育,侧重史、论方面的学习,但它同时是一门应用文科,应该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除了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外,还要培养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秘书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能较好地理解秘书工作的规律,运用秘书学基本理论认识、分析、解决秘书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还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具备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交际应变能力等。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史、论、应用三方面应互相结合,不可偏废。

二、改革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秘书学专业是应用型学科,它与市场经济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直接检验秘书教育质量的高低。高校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化秘书人才,必须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明确培养目标

我国本科阶段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较高政策水平,能够胜任县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中等以上企事业单位秘书机构主要业务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职文秘培养的是初级秘书,而本科秘书学专业应该是培养中高级秘书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层次上的区别。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院校的特色与所在地区的市场需求来定位秘书学的专业培养方向,体现特色与差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如:政务秘书方向、商务秘书方向、涉外秘书方向、司法秘书方向等等,再依据培养的方向来设置多种类型的培养目标,配置专门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满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小企业对各类秘书人才的不同需求。如管理类文秘的培养目标,以培养管理型秘书人才为目标,设置区别于普通文秘专业课程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企业管理理论及实务、管理心理学、客户关系管理、管理信息技术、沙盘模拟实战演练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向社会输送具备特定专业技能的秘书人才。

在定位目标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培养模式的确定。按照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秘书学科的跨学科和综合型特点,宽口径模式应作为秘书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宽口径指的是以多样化为前提,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强化素质与能力。在如今就业难的局面下,宽口径模式也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

(二)优化课程结构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应建立在对人才需求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和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所以,秘书学专业能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及相关岗位的职业背景的基础上,以秘书学、汉语言文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作为学科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参谋助手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交际应变能力等为目标。根据本科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能力要求,我们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核心技能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五大模块,从能力角度归纳为业务基础能力、业务核心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等三大类型。同时,对素质要求进行分解和细化,归类为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在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能力、素质结构分析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依据课程组成原理和现有国家课程规范,设计对应的课程名称。以商务秘书方向为例:

岗位素质。具有扎实的秘书学、秘书实务、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熟悉企业部门的管理及具体事务的操作流程,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具备胜任高级商务秘书工作以及相近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业务基础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与文字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经济法律和管理学知识;具有基本的英语读写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文化底蕴。可以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经济法、管理学、企业管理、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美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人文精神等课程。

业务核心能力。掌握企业管理及公司事务组织处理能力;协助领导开展公关活动,树立企业良好社会形象;掌握企业文书写作及处理的能力;能够无障碍地进行商务英语交流。这一模块主要由秘书学专业基础课和核心技能课构成,开设秘书学理论与实务、秘书写作、文书档案管理、管理学、企业管理、领导科学、公共关系学、公关策划、商务礼仪、商务英语、外贸函电、英语口语交际、现代办公技能训练、速记与速录等课程。

业务拓展能力。辅助企业领导参谋决策,协调沟通上下级关系;具备文字速记及计算机快速录入的能力;能够进行企业活动影像编辑。可以设置摄影与摄像、影视艺术研究、影像非线性编辑、商务谈判、营销策划学、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

另外,根据学院规模和市场需求还可以开设政务秘书、法律秘书、医疗秘书等专业。

(三)注重实践能力

秘书学本科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应立足于社会需求,充分利用教育机构内外教学资源,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毕业实习的关系,将实践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系统完善的职业技能。

首先,必须整合文秘专业课程,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不同方向的差异性。比如,针对计算机在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开设计算机应用、速记与速录、现代办公技能训练等课程;鉴于文秘学生报考公务员和秘书资格考证的需求,可以设置了申论、公务员制度、秘书资格证培训等相关课程;在外语教学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大学英语的基础上,开设秘书英语、英语口语交际、外贸函电等课程。对于政务秘书专业的学生来说,应注重他们管理能力的培养,应另外开设管理学概论、行政管理、社会学、领导科学等课程。

其次,增设专业实验室。在校内设置秘书实务模拟实验室,建设文书档案实训室、会议模拟实训室、礼仪实训室、速记与速录实训室等校内专业实验室,主要服务于文秘专业教学和实训活动,如活动策划、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文件处理、现代办公设备等生产性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对秘书工作增加现实感。其次,成立院内实训基地。包括院系党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团委、档案室、工会、人文系、经贸系、公管系、思政部、督导办等部门办公室。通过加强与院内各部门办公室的联系,整合校内各办公室的资源,让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顶岗实训,如办公室管理、档案管理、秘书日常工作等课程实训,完成文秘工作的校内综合实训,完成初步文秘生产性实训,为进入企事业生产性实训积累初步的技能与经验。另外,建立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如可以安排学生去区委、区政府、街道办事处、档案馆、文化传播公司等相关单位进行岗位实习,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再次,建立集中式和同步式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前三年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技能课教学中,开展同步式的实训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相关的训练;暑假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自行联系或教师协助联系实习单位见习,要求学生撰写见习日记和总结,增强对秘书工作的感性认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第七学期开展专项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实训的半集中式的阶段性实训课程;第八学期安排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可以通过走访学生所在的实习单位的方式,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借此机会了解用人单位对文秘学生的要求,通过了解市场需求来增强学校在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

(四)加强师资建设

秘书学专业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文秘专业本科层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市场实际需要脱节、不能凸显本科“文秘教育”的特色、实践性教学被虚化等问题。应该加强文秘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改革,以适应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

1980年上海大学文学院率先设置了秘书专业,之后我国高校纷纷创办文秘专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秘书专业教育已经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导,以专科(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为主体、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为补充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同时研究生层次的秘书教育也在酝酿探索之中。由于“秘书学”没有被列入教育部全日制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开设本科秘书专业的高校,基本上是以下两种类型:一类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下打的秘书学方向;另一类是“文秘教育”本科专业,这是教育部批准招生的目录外专业,属于教育学学科。

一、文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2o世纪8o年代高校文秘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主要是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培养秘书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定位符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需求,但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这种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一是党政机关实行机构改革,裁减冗员,同时党政机关招收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考,符合报考的专业范围更为广泛,而录取人数却相对有限,这无形中就增加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的竞争压力。二是随着外资和国内民营企业、公司的蓬勃发展,他们对于复合型文秘从业人员的需求逐年增加,却招不到合格的文秘人员,抱怨缺乏“拿来就能用”的复合型文秘人才。出现这种“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同时并存的奇怪局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市场实际需要脱节

目前,全国有几百所高等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学校开设了文秘专业,这些学校包括师范类学校、农业院校、理工科院校等,学校类型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办学层次不同,但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致相同,尤其是人才培养的目标,没有它大的实质性的区别。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中没有秘书学本科专业,在“文秘教育”本科目录外专业批准以前,多数高校招的是挂在其他本科专业下的秘书学方向。设置目录外专业“文秘教育”后,实际上多数高校的培养定位仍然是沿袭秘书学的定位。文秘教育专业处于一种既不是文秘,也不是教育的尴尬境地。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不清。培养目标的模糊不清,直接导致了课程设置的混乱,导致了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的脱节。

(二)课程设置难以摆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响,不能凸显本科“文秘教育”的特色

据高考咨讯网消息,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文秘教育”本科专业的学校共有23所。由于受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方向)”的课程设置影响,不少文秘教育专业都开设了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如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而对于文秘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如秘书理论与实务、文秘与档案、办公自动化等要么不开,要么学时很少,只是象征性地学一点。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使学生的专业水平胜任秘书工作的要求。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专业,其课程并不是中文、外语、管理类本科课程的简单组合相加,课程设置体系必须形成自身的特色,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三)实践性教学被虚化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学校的文秘专业教学计划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非常模糊,有的虽然列有专业所必须的实践内容,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只是停留在课堂讲授的层面上,很少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毕业实习这个最重要的环节,由于经费、实习地点等原因,学生往往是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际上多数学生就是放假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可想而知。

二、文秘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讨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社会的需求是专业发展的前提。文秘教育专业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所以,办好文秘专业,找准专业定位,拓宽办学思路照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文秘教育有两个内涵:一是本科,要区别于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二是师范类专业,承担着为中等职业院校培养文秘师资的任务。所以学生一方面要掌握高级秘书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另一方面要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和秘书教育教学方法。但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外向型、复合型秘书人才。如果培养目标定位太全,也就没有了特色,没有特色,也就没有生命力。所以笔者主张一个学校的专业定位一定要结合学校打的学科背景,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才能搬出特色。

云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文秘教育专业是2008年批准招生的新办专业。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背景下办好文秘教育新专业,这是非常现实也是重要的问题。面对严峻的人才市场形势和秘书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高校秘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确立更加明晰的思路。几百所大学都在培养文秘人才,作为一个农业院校的新办专业,如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办好文秘教育专业的前提。作为农业院校的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笔者认为应该紧围绕市场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说可以这样定位:以管理学、文学、农学为依托,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培养具有较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字工作、文书档案、行政事务管理、公关活动、信息和经济管理的能力,并有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意见的智力型、复合型、综合型、应用型高级秘书人才。

(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课程设置就有了基础。不可否认,传统的中文学科背景下的文秘专业教育为秘书专业教育的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但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也对秘书专业学科定位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所以课程设置中一是应减少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比例,突出文秘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二是要适应目前对文秘专业人才需求潜力较大的企业的发展需要,三是要充分考虑现代文秘专业人才的特点,打破传统,突出现代文秘特色,这才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实现文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根据本课文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把课程设置分为三个平台: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拓展平台。每个平台中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专业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模块;专业教育平台包括学科共同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四个模块;专业拓展平台主要包括专业拓展课程、考证强化模块。

(三)根据市场需求拓宽专业口轻

虽然文秘教育专业是师范类专业,不排除有的学生要走上中等职业院校文秘教育的讲台,但这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将教育学类课程方到专业方向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需要进行选择。同时面对社会各行各业纷繁复杂的人才需求,有时文秘专业一个专业难免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可以让学生学完基础专业课后到高年级实行分流,在专业选修课程中设置不同的方向模块,学生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选择。例如,教育学、教学法类方向,可以培养文秘师资;与农学学科结合,培养农业文秘;与工程、建筑类专业结合,培养建筑文秘、工程文秘;与经济管理专业结合。培养经济管理秘书;旅游专业结合,培养旅游秘书;与外语专业结合,培养涉外秘书;与行政管理专业结合,培养行政秘书等。这种“杂交型”的复合培养模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使学生可在更为广阔的专业背景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而且在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下,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多个方向模块。这种复合培养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校的学科优势,另一方面也容易凸显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四)创新文秘教育实践教学

文秘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是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而要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岗快、用得上的应用型秘书人才,就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来巩固课堂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1.围绕应用型的专业特色,构建涵盖课堂教学、专业实践、科研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秘书专业的课程实践性比较强,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单纯讲授理论是不行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实践性教学,主要通过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情景模拟训练、纸上模拟训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握秘书教的较色定位,自觉培养秘书角色意识,更快、更好地与社会需求对接。专业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主要通过社会调查、实践实习等形式,其目的是强化理论知识,培养核心能力;科研教学是为彰显高校本科教育的优势,是前两者的补充和拓展。根据学生自我发展的定位和需要,将秘书工作理论视界进行提升,创设一个进一步提高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平平台,主要方式可采取鼓励学生了解、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并担任相关的工作,如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补充实践内容等,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2.搭建专业实训室、校内实训资源网和校外实习基地三级实训载体。

(1)在专业实训室中,为学生提供模拟文秘办公的工作环境,学生可以分组在其中进行训练。如文秘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传真机、复印机的使用、电话的接打程序、摄像机与扫描仪的操作、网络在线办公以及文件收发处理等。此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现场模拟实践的平台,学生可以进行秘书实务活动的策划实训。如策划安排一次新闻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合作完成会议的整个策划筹备环节,还可以将实训成果对外展示。通过这样的现实模拟训练,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整个活动,强化技能训练。

(2)利用校内资源,提供专业教学实践实验基地。文秘专业实践性很强,而能为学生联系校外实习单位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且还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其实对文秘专业而言,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实习基地,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很多可以为文秘专业教学实践提供的实训机会。如可以让学生在各学院、职能部门办公室担任“实习秘书”,学习处理办公室各种事务;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会议活动时,可以让文秘专业的学生参与,从最初的旁观学习观摩到真正的参与会议筹备,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逐步了解熟悉秘书工作的具体流程,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校有些接待宾客的任务也可以让文秘专业学生参与,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秘书礼仪规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3)校外实习。依托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相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通过实习,可以直接检验教学成果和学生的能力,也可以更直接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为课程改进提供反馈信息。

3.分段设置实习环节,提升专业水平

文秘专业实习环节的设置至少应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认识实习阶段。学生入学之前对文秘工作并不了解,仅仅靠课堂的理论教学难以形成直观的感受。因此,在第一学年可以安排职业教育讲座,邀请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工作人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前沿信息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秘书职业的认识,强化从业意识。同时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调查,了解秘书岗位的具体职能以及秘书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

(2)专业实习阶段。根据专业课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专项技能的训练。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都分配一项课题任务,课题设计都是围绕秘书日常工作,并在有限时间内提交一份完整且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方案。比如:校庆活动的策划、新生接待的策划、校运动会的筹备、接待工作、公文撰拟、社会调查等活动。这些专业实习阶段的专项实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了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为毕业实习阶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益的经验。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毕业实习阶段。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最后一个学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锻炼学生融人社会的能力,提高对秘书角色的认识。实习期间,学生要以一名“准秘书”的身份进入社会秘书岗位,接受实习单位对其四年专业学习成果的严格考核,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毕业实习不同于在校期间的实训,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协作完成,实习生需要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在秘书实岗上,如何将在校期间所掌握的业务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践,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习生必须面临的考验。学生必须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尽快熟悉环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达到毕业实习的预期目标。

4.充分发挥课外修读学分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单纯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课外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一是充分利用学校课外修读学分的规定,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从活动方案的制定、评委的任命、比赛活动的组织各个方面全部由学生自己来组织,相关老师只是给予指导和配合。通过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如“文秘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计算机操作竞赛”等。

5.强化职业技能证书,探索多证多能的教学模式。将秘书职业资格标准引入专业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从事秘书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获得进入秘书职业所需的秘书职业技能证书。在此基础之上,提倡多证多能,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砝码。如普通话合格证书、外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汽车驾驶证等。

高校是我国培养文秘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但高等秘书教育目前还处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必须瞄准秘书行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以现代教育理念作支撑,突出以就业导向为主的教育特征,切实加强实训、实践环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才能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高校文秘教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郭建庆.文秘职业化对高校文秘专业培养模式的导向[j].上海大学学报,2005(12).

秘书学专业论文范文5

【关 键 词】文秘 改革 网上秘书

一、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现今社会对高级秘书人才的需求较多,而多数的高级秘书人才都是通过高校教学来培养的。高校在秘书教学中运用秘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一些相关的业务技能来灌输给秘书专业的学生新的理论和新的技能,帮助他们成为高级秘书人才。而社会的发展,体制的改革又对高校的教学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只有在正确认识了秘书教学的新要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体制创新,才能不断适应日渐变化和更新的社会需求,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综合性秘书人才。针对新形势,高校面临的新要求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办公自动化对高校秘书教学的新要求。所谓办公自动化,指通过现代化的媒介方式如计算机等来引进新鲜的办公模式,将无序化的办公室备课秩序和老套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这样大大改善了过去办公室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和工作的状况,让教师省心省力,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效率。对比于传统的秘书工作,现在已经轻松很多了。过去,秘书就是依靠纸和笔来完成,对于资料的筛选全靠书籍和杂志等,当然这种模式早就不能现在快捷的生活工作态度了。电脑普及以后,就掀起了技术革命,秘书工作量大大减少,查资料,上网搜索就好,又快又方便,整体文书,网上也有相应的模板等等,让一切都变得轻松起来。而且电子邮件、传真机的出现更是让沟通交流便捷许多,再也不用什么都要亲自上门或是用信件、快递的方式了。不过,办公自动化也对秘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秘书专业的就业途径拓宽,秘书教学也多样化。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业结构也变得多样化。秘书专业的学生不再是只从事政务工作的秘书,可以为党政机关服务,也可以为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当然外资、民营等企业对秘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秘书针对的服务对象不同,工作也不同,就业途径也变得宽广。秘书工作方式也有了变化,不再是一味的固定模式,已经开始出现家庭秘书、临时秘书等新型的职业和工作模式,让秘书专业学生可以在完成固定工作的同时做一些兼职。除此以外,秘书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也变高,不再是从前的简单学习理论知识,而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为就业拓宽途径。而学生也不再满足于办事类型的秘书,想要做一个可以为不同对象服务的靠智慧和技能获取财富的参谋秘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秘书教学的领域和教学方式。

二、网上秘书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推广,使得网上商务活动越来越多,秘书的运作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上秘书作为新生事物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今天,从百度搜索网上秘书这一词条,会弹出上百万个网页可供选择。由此可以看出,网上秘书作为新兴职业,展现了今后社会的发展趋势。

网上秘书的模式可以节省客户或是个人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它以其方便快捷、性价比高的优势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务公司和客户,甚至许多企业也开始追求这种模式。网上秘书的兴起,为文秘专业学生就业又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也是自由职业者比较喜欢的职业模式。作为高校,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秘书专业教学改革,是我们亟待考虑的问题。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无论是教学方法和课堂内容都存在很多陈旧的观念,不适应今后发展趋势,亟待改革。

三、改革文秘专业教学内容

当前的高校文秘专业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对社会实践只一笔带过,只专注于培养行政机关所需的文秘人才,对外企或是私人企业秘书的要求置之不理。新形势下,对文秘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教学创新改革,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文秘专业课堂教学体系。完备的教学体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内容的承载。文秘专业是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涵盖了诸多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等,需要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认知。其次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和人格健康的培养。在这之中,最为重要的是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再者,教学内容应该结合文秘执业资格考试的重点,当然可以不局限与考点,但应该包括考点。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复习资格考试,一举两得。最后,应该减少部分的理论课堂教学,适当增加技能方面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文秘专业的应用型技能。我校对此已有部分的实践,如实行了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工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改革文秘教学方法。文秘专业是综合性学科,应用型极强。教师只通过课本来灌输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不会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更无法适应社会需要。高校文秘教学改革必须结合秘书专业的独特性和社会实践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笔者汇总了各高校改革的方法,罗列如下:一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法。也就是教师针对一些教学内容有计划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前划出自学的要求和重点,让学生做出自学笔记。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笔记来整理问题和思路,为学生深入讲解。二是通过案例分析来帮助学习。教师在解释原理时,如果不结合案例,学生很难理解。故而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应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三是通过模拟演练来加强记忆。可以在课堂之外安排学生参加一些活动或是回忆,比如以校庆为主题举行模拟演练。首先让每个学生自主制定校庆活动的方案,模拟大会开展的场景,并一一进行角色扮演,在每一项活动过程中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这样的实际演练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积累经验。四是通过座谈会的方式讨论,加强理解。座谈会是学生加深理解的很好方式。五是通过进行调查研究来结合实践。对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利用假期时间或是在学习安排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发放社会调查问卷或是其他方式展开社会调查,制作出专业的秘书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相关专题报告。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和撰写调查报告中,可以很好的理解社会需求,也会对比自身的条件,衡量新形势下的秘书专业人才的标准,为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文秘教师队伍。当前高校的文秘专业教师都是中文专业出身,并没有从事过相关的文秘工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很难运用实践经验给学生新的体会,教学内容过于空泛,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撑。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应急应变能力的培养都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要想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必须要建立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文秘教师队伍。高校可以帮助现有的文秘专业教师去研习文秘的专业课程,并到企业或事业单位积累工作经验,优秀的教师还可以参加秘书执业资格考试,获得资质,为教学履历增加新的光彩。除此以外,高校还可以从外部的企业或事业单位选聘一些高级文秘人员作为高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他们的切身体验和人生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文秘行业,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还可以帮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指导他们审视自己,观察市场需求,获取文秘行业的最新理念的信息。

四、驾驭新形势,努力开创文秘创新教学新局面

当今的社会是全民创新的社会,不仅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更是生活创新、学习创新的时代。创新已然成为社会的主要旋律。作为新时代的秘书应该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而其个人的创新能力和素质需要通过高校秘书教学改革来实现。

1.把开展秘书创新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作为秘书专业而言,应该把秘书创新教学作为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对于如何进行秘书创新教学,第一应该树立创新观念。作为高校教师要在创新教学观的知道下开展教学工作,而学生也应该拥有创新的教学观念。第二编写创新型教材。作为素质教育的教材内容不仅要涵盖秘书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融入创新理念,让学生学会拓展思维、自主学习。第三,适用秘书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导,启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深入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营造创新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严肃但不失活泼的课堂气氛,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展开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以外,还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社会实践环境。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五,考核方式也要创新。课堂训练可以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今后的考查范围应扩展为对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提高专业层次,加强考核力度。

2.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文秘人才。在文秘课堂教学中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一是训练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拓展思维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二是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三是确立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不拘一格、跳出框架的思维习惯,不仅要有严谨的求知态度,更要有积极的创新精神。四是提升创新能力。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指导阅读,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梳理详细完整的知识结构,让他们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融入到实践生活中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帮助他们确立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工作习惯和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会更加注重精简节约,而网上文秘也将会以其便捷、快速的优势引起越来越多的企业或是个人的重视。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高职文秘专业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内容应该以教授技能、指导就业为重点,作出相应的调整,为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广铺道路。

参考文献:

秘书学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秘书学;人才培养方案;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8-0075-02

在教育部2012年制定与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秘书学以特设专业的形式被正式列入文学大类。这意味着当代社会对于文秘人员的需求标准进一步提高,即由大专、中专毕业生升格为本科生。面对这一变化,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本科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构高效务实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与途径。

一、以“出口”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

一般来讲,高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是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走出校门后显在或潜在的知识与能力的需要。也就是说,现在的教育活动是面向学生的未来展开的,而未来就是学生离校时的“出口”。只有将“出口”作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战略意义上的前提,才能够保证学生在离校后顺利工作、学习乃至生活,同时解决本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应对的问题。

(一)有利于调和不同人才培养观的矛盾

曾经有学者指出过秘书学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在秘书学专业设置的目标上存在两种分歧。一种以理论为导向,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并且这种分歧走向对立而不是互相调和”[1]。也就是说,分歧双方前者重视理论教学,后者倾向技能训练。本文所说的以“出口”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事实上超越了上述“二元论”的观念,而是蕴含着一种“多元化”的价值诉求。我们的人才培养活动是以学生的未来为目标,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是我们“给”什么,而是他们“要”什么。最大限度保证学生走出校门以后所具有的知识规格和实践能力符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或他们选择的从事本专业以外的出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是,在目前的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具有多样性,升学、创业、移民、海外留学、志愿者……因此,按照“出口”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或实践技能,并在一定限度上由其自主选择理论课程或者实践内容,便有效克服了“理论型”或“技术型”这两种单一的人才培养观念,从而解决了上述矛盾。

(二)有利于建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实现自我,服务社会”,将“实现自我”放在首位,不难看出其教育理念是以塑造学生的“主体性”为重的。早在1990年代,国内就有很多学者提出高校应当实践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的必然走向,是由模式化转向个性化”[2]。这一观念最为重要的合理之处在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当仁不让的主体,而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迎合学生的个性,他们的主体性才能够得以呈现并长期葆有。在精准定位秘书学专业的“出口”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分别为各个“出口”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在学生入学后的教育实践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转变,才能进一步保证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学有所得,毕业以后学能所用。

二、对于秘书学专业学生“出口”的认识

准确定位秘书学专业毕业生的“出口”,是有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数量的增长、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出口”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比如本文所讨论的秘书学专业,有学者曾做过统计,截止到2014年,“在我国开设秘书专业的高等院校共800多所”。在这种形势下,秘书学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必然会呈现多元化趋势,求职已经不再是毕业生的唯一选择,考研、自主创业也成为部分学生的选择。

(一)求职

秘书学专业学生的求职方向可以分为3种类型。一是进入各类企业从事文秘、行政方面工作。企业的特点之一是追求效率,因此他们更愿意省去培训或实习环节,希望毕业生具备较高的秘书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要“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二是通过各类考试进入国家各级行政区划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及相关工作。考试是毕业生进入上述单位的必经之路,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或了解过与考试相关的知识。以长期被社会看好的党政机关公务员为例,取得职位的前提是通过行政能力与申论两个科目的考试。三是应聘本科以下的大、中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专任教师。这类岗位除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秘书工作实践能力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是登台授课的前提条件。

(二)考试升学

本科生求职压力大,这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这种情形下,“选择考取研究生,避开就业难关,增加就业砝码,似乎成了他们的理想选择”。秘书学专业学生报考研究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报考本专业对应的应用文体学、档案学、行政管理学等专业的硕士。二是跨专业报考,秘书学专业隶属于文学大类,本专业的学生在积累一定语言、文学知识后,可以报考h语言文学专业对应的学科。在上述两种情况中,前者多属于新兴学科或“冷门”学科,设置硕士点的学校不多,而后者则为传统学科,设点招生的院校数不胜数。因此,笔者认为跨专业报考研究生也不失为秘书学专业学生升学的一条出路。

(三)自主创业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出台各种政策为创新创业清障搭台,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已不是异想天开。相对于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门类下设的专业,属于人文学科范畴的秘书学专业,其毕业生在自主创业方面并不占优势。究其原因,“自主创业核心技能尤为重要,一般能够自主创业的人才都是理科类出身,足够用资深技能来领导一家公司……文科创业项目一般是靠创意取胜,技术含量相对较少,但创意是很容易被复制的,所以文科生创业成功的几率不是很大”[3]。但是,文秘书学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具备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就能够和理工等专业的毕业生“组团”创业。

三、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

本文探讨的以“出口”为导向的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是要瞄准上文总结的秘书学专业毕业生的求职、升学、创业三个去向来设置课程。由于公共基础课为国家或各地教育管理部门确定,下面我们主要从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方向课及实践教学等四个方面阐述秘书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思路。

(一)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必须满足求职与升学两个群体学生的需求,但鉴于创业的学生也需要知识积累与素质培养,所以此类课限定为必修。设置秘书学概论、中国秘书史、秘书实务、公文写作、文书与档案学、办公自动化、公共关系学等8门课程,以满足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需要。为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设置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文学史(含古代与现当代)、文学概论等4门课程。需要强调的是,后4门课程除满足升学学生的需求外,也能对其他学生的文字能力及文化修养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二)专业技能课

专业技能课的设置应同时满足求职与创业两个方向学生的需求,因此此类课可与专业方向课同时设定为选修。计划到企业应聘职位的学生可以修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市场营销实务、电子商务应用、计算机图文设计等课程。为准备报考党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学生设置行政管理学、申论、秘书心理学、社会调查实务等课程。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希望去大、中专院校任教的学生并不多,因此建议有这方面意愿的学生自修教育学、心理学,并在毕业前考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对于准备创业的学生,为其开设市场调查与预测、客户关系管理、广告策划、新媒体营销与策划等课程。此外,开设逻辑学、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基础写作实务、驾驶技术、摄影摄像等5门应用性强的课程以保证学生掌握各种相应技能。

(三)专业方向课

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分为企业方向、机关方向、升学方向与创业训练方向。

1.企业方向开设经营管理学、政治经济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学、经济法等课程。2.机关方向开设机关行政法、中华政治经典文献导读、舆情控制与危机管理、社会学、公共政策等课程。3.升学方向开设文体学导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学概论、唐诗鉴赏、电影艺术概论等课程。4.创业训练方向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商务谈判技巧理论与实务、企业文化概论、消费者行为学、茶道等。

(四)实践教学

秘书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一般包括社会实践与调研、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见习、创新实践、专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基于学生“出口”多样性这一问题,我们应当在各个环节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选择,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本文以面向企业就业的学生为例加以简要探讨。社会实践与调研应当与企业密切相关,以便于学生对今后的工作环境有一个总体认识。专业技能训练应围绕专业技能课加以展开,如进行计算机图文设计、演讲、摄影摄像训练等。专业见习与实习均在企业进行,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自己今后的工作内容及岗位要求,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创新实践方面学生则应围绕企业在选聘人才时较为重视的各类证书――如普通话、驾照、秘书资格证等――进行努力。毕业论文的选题也应面向企业,选择企业秘书岗位工作内容、要求等方面的题目。

参考文献:

[1]李玉栓,蔡君威.论当前我国高校秘书学专业设置的问

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4,(2).

[2]唐纪南.高等教育人才培B个性化问题浅议[J].中南民

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3]刘柯.高校秘书学专业管理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思考

[J].办公室业务,2014,(5).

[4]徐晓鹃,冯刚,马宏.大学生就业与报考研究生行为选择

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地区某高校为例[J].教育

理论与实践,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