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公司年中总结范例6篇

分公司年中总结

分公司年中总结范文1

 

2018年上半年,广东分公司在公司党委、团委和分公司党总支的指导帮助下,在广大团员青年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扎实开展各项活动,认真落实上级任务,充分展现了团员青年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锤炼了团员干部的意志品质,以进一步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以增强团建活动为基础,以不断完善团的工作机制为保障,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求实创新,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确保企业经营生产生活等方面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做出了积极努力和应有的贡献。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引导团员青年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展学习的广度,通过政治学习、传阅书报杂志等形式,切实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习、领会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努力构筑分公司团总支工作的精神支柱。在团员青年中开展形势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团员青年们爱岗敬业。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共青团活动

1、2018年3月2日,组织观看《厉害了!我的国》,激发青年员工爱国爱企业热情。

2、2018年3月10日,公司举办“建功立业·青春有为”演讲比赛,广东分公司参赛选手蒲薪竹演讲的《一抹绚烂的中建蓝》获第一名。

3、2018年3月26日,公司召开第九次团代会,广东分公司共派出4名代表参会,会上许权隆当选局第九届团代会代表,税鹏当选公司第九届团委委员。

4、2018年3月29日,“学雷锋做先锋·中建青年在行动”主题团日活动,广东分公司组织19名团员志愿者到深圳市龙华区龙华河开展清理河道周围垃圾和整齐共享单车活动,提升青年志愿服务及社会公益意识。在此次活动中与龙华区龙华街道团委建立联系,为以后双方合作开展共青团活动打下基础。

5、2018年4月26日,全国300余家施工企业的1500余名代表到哈工大观摩,分公司团总支组织30余名“青年突击队员”,负责观摩会引导、接待和解说工作。

6、2018年5月4日,组织青年员工26名到深圳市大鹏七星湾拓展培训基地开展“磨练意志熔炼团队”五四主题团日活动,团员青年们将学习课堂从室内搬到户外,活动最后全体团员一起进行了“清廉节”宣誓。

当晚,龙华区龙华街道组织开展“传承五四精神,谱写青春华章”青年歌手大赛,广东分公司青年员工税小洋参赛并获得优秀奖。

三、获得的荣誉

1、广东分公司哈工大项目获“2017年度中国建筑青年文明号”、“2017年度中建四局青年文明号”;

2、广东分公司团总支获“2017年度中建四局五四红旗团委”、“2017年度中建四局三公司五四红旗团组织”;

3、广东分公司海口项目许权隆获“2017年度中建四局青年岗位能手”、“2017年度中建四局三公司青年岗位能手”;

4、广东分公司海口项目获“2017年度中建四局三公司青年文明号”;

5、广东分公司海口项目杨涛获“2017年度中建四局三公司优秀共青团员”。

四、存在的问题

半年来,我们按照上级组织的要求,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将各类活动与创建工作结合在一起,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清醒地看到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如分公司青年团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团组织的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够,分公司团委组织架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逐步克服解决。我们也有信心把存在的困难克服,有决心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为分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五、2018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的统筹安排下半年的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让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半年的工作打算如下:

1.加强组织建设:团委委员工作踏实,作风扎实,开展活动集体决策,分工负责。拟在合适的项目组建项目团支部,更好的发挥青年团员的潜质,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生活氛围。

分公司年中总结范文2

(一)CMHI公司总部绩效管理体系

(1)考核内容。绩效评分的内容包括:工作态度考核、管理能力考核、工作能力考核、工作成效考核。其中部门副总经理级以下人员绩效评分不包括管理能力考核。

(2)考核流程。绩效评分由员工个人自评和他人测评两个环节组成,其中员工个人自评只用于对照参考,不计入最后得分,其目的在于通过他人测评与个人自评发现差距、寻找改进或提高工作绩效的动力。总经理助理级人员和部门负责人由公司领导进行评价和面谈,部门副总经理级人员由部门负责人和公司领导进行评价,部门副总经理级以下人员由部门负责人进行评价和面谈。人力资源部最后计算评估得分。人力资源部根据考核结果制定职位或职级变动以及年终奖金应用方案,报公司领导审批。

(3)考核计分。考核评分表的各项指标按照四档评价,比如表现出色为9-10分、表现较好为7-8分、基本满足要求但有欠缺为6-7分、需要显著改进为1-5分。考核综合得分由各考核人的卷面得分与其所占权重综合计算得出,比如考核部门负责人,那么公司总经理评分占30%、公司分管领导评分占40%、部门其他员工评分占30%;考核部门副总经理级(非主持工作)员工,那么公司分管领导评分占30%、部门负责人评分占40%、部门其他员工评分占30%;考核部门副总经理级以下员工,部门负责人评分占100%。

(4)考核结果运用。员工绩效考核结果根据综合得分划为四档,90分以上为优异、80-90分为胜任、60-80为基本胜任但需改进、60分以下为不称职,具体分档标准: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当年年终奖金挂钩,人力资源部将根据被考核人的考核结果以及工作岗位,审核各部门上报的当年年终奖金分配方案。如分配方案与考核结果背离的,人力资源部将建议部门或直接对分配方案进行调整。分配方案报公司领导审批。员工的职务、职级和薪酬调整原则上依据年度绩效考核结果进行,通过绩效管理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人力资源部根据年度绩效考评结果制订调整方案。

(二)CMHI公司总部战略地图与平衡计分卡

(1)CMHI公司总部战略地图。CMHI公司总部的战略地图。

(2)CMHI公司总部平衡计分卡。根据CMHI公司总部年度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本文依据战略地图中的22个战略目标确定了“市场占有率”、净资产收益率”、总部预算费用控制率”等36个评价指标,形成了CMHI公司总部平衡计分卡,如表1所示。

(三)CMHI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

(1)CMHI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职能。第一,人力规划与分配。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需要,负责制订和实施公司(含下属公司)的整体人力资源规划;承担公司人力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负责公司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审定公司总部和派出机构的工作职能,以及定岗和定编工作;负责公司人事管理制度、政策和工作流程的制定;负责公司(含下属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指导、检查、帮助下属公司在总部设定的人力资源体系框架下,完善各自的管理体系(含用工制度、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制度、薪酬体系、考核体系等);检查和监督下属公司的人力资源法规、制度、政策的执行情况;负责公司总部员工的日常人事管理工作(含考勤管理),以及公司确认的下属公司高级管理岗位人员以及公司派出人员的招聘、调配和辞退工作,并按照任职资格标准对调任人员进行考核评估;负责派出董事和监事的人事管理;负责直属公司人事、财务(财务部参与)和审计部门(内控与审计部参与)负责人的任免审批;第二,考核和评价。负责公司总部员工和公司确认的下属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公司派出人员的考核工作;指导和帮助下属公司建立与公司总体管理理念一致的考核评价体系;负责公司总部部门关键岗位业绩指标(KPI)的制订。第三,薪酬福利;负责总部员工的薪酬管理工作,对总部薪酬体系进行动态维护;审核下属公司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年薪收入;帮助并指导下属公司建立与其业务及公司整体薪酬理念相吻合的薪酬(含福利)体系,检查其实施情况;负责审核下属公司的年度薪酬预算,平衡各下属公司的薪酬水平,确保相对的竞争性和公平性。第四,人力资源的开发。负责公司人才队伍建设,并制定计划和组织实施;负责总部员工、下属公司高级管理岗位人员和公司派出人员的培训;指导下属公司培训工作,推广优秀经验,协调内部培训资源;组织和实施总部及下属公司HR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第五,其他。负责人事劳动政策和行业内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研究;负责劳资纠纷的协调与处理;负责办理总部员工因公出国、赴港澳、家属探亲、劳动用工及户口调入相关手续及证件的管理。

(2)CMHI公司总部人力资源部平衡计分卡体系设计。人力资源部在部门职能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总部的总体战略目标,来制定本部门的战略图和平衡计分卡。第一,人力资源部战略地图。第二,人力资源部平衡计分卡。根据CMHI公司总部年度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依据人力资源部战略地图中的16个战略目标确定了“人力资本准备度”、“青年骨干人数占比”等16个评价指标,形成了CMHI总部人力资源部平衡计分卡。

(3)个人平衡计分卡体系设计(以人力资源部培训与发展经理为例)。第一,个人平衡计分卡设计。个人平衡计分卡的目标一般源于部门计分卡目标的承接、分解和基于岗位职能的目标补充。限于篇幅,本案例选人力资源部培训与发展经理,具体说明个人平衡计分卡的开发过程。第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个人绩效考核量表设计。绩效考核量表是一张用来对考核对象的绩效实施评价的管理表格,主要用于对平衡计分卡中的主要衡量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打分。根据人力资源部培训与发展经理的平衡计分卡,辅以其他重要事项的考核指标设计考核量表。

二、结论

分公司年中总结范文3

关键词:资本结构 狭义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率 财务风险

一、引言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债务与资本的关系,即资本结构问题。90年代初证券市场在我国出现后,以及随后进行的银行信贷体制的改革,使得股权融资逐渐成为国有企业越来越重要的融资方式。与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相比,我国国有企业上市融资成本极低。因此,股权融资在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的比重有上升的趋势。本文采用2001~2006六年年报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比较,以期能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阐述。需要说明的是,为进行比较,笔者同时采用了两种资本结构定义,即F1=负债的账面价值/总资产的账面值,F2=负债的账面值/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在许多文献里,F1真被称为资产负债率,而F2真被称为狭义资本结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狭义资本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表1)给出了2004~2006年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平均狭义资本结构等各项财务指标数据(表中数据只包括A股公司,没有包括深发展、浦发银行等金融类上市公司,下同)。由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近年来平均资产负债率不到45%,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股份制企业平均60%左右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和非上市国有企业高达75%~80%的平均资产负债率相比,上市公司总体的债务负担较轻,如果单由这些统计数字推断,债务负担过重导致上市公司高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低。因此,目前大量关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的文献也都给出了类似结论。但进一步分析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原因,事实并非如此。

(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对上司公司资本结构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上市公司上市初期资产负债率较低缘于债务剥离。许多上市公司采纳中介机构的建议实行了债务剥离,使企业在上市之初具有较低的资产负债率。本文将上市公司按其上市年度分成6组,分别为2001组、2002组…2006组,其中各组的序号表示组中公司上市的年度。6组公司上市当年与下一年度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如(表2)所示。表中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上市当年与下一会计年度的资产负债率之间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即下一年度的资产负债率普遍高于上市当年。那么这种变化规律是否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假设公司上市当年与下一年度的资产负债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即假设资产负债率的差异只是一种均值为零的随机波动。利用SAS软件中成对数据均值比较的T检验方法对此假设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P为拒绝原假设的显著性水平)。可以看到取α=0.01(或取α=0.05),对2001组、2004组和2005组公司应拒绝原假设,对2002组和2003组公司不能拒绝原假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检验结果,对(表4)的数据进行分析,除了2002年以外的各个年度,公司上市当年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一般小于40%,其中,2004年和2005年两个年度的平均值更是只有35%左右。如果这些公司上市前的平均资产负债率按非上市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的低限75%计算,即假设这些公司原有的负债与权益分别为0.75X和0.25X。又假设这些公司的流通股占总股本的平均比例为1/3(据统计,2005年底我国证券市场上可流通股总股数占总股本数的35.17%),新股的平均溢价倍率为Y,则在不考虑股票发行费用的情况下,要使公司上市后资产负债率降到40%,必须满足:0.4=0.75x/0.75x+0.25xy/3+3+0.5x/3。从中可以解得Y=11.5。即只有当公司股票在一级市场上市的平均溢价倍数达到11.5时,才能使上市当年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从75%降到40%;若要减少到35%,平均溢价倍率应为14.7,若考虑股票发行费用,这一倍数应该更大。我国一级市场新股平均溢价倍率远低于这一水平,因此原因只能是公司在上市之际实行了债务剥离。但显然为上市而进行的债务剥离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

(2)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整体偏高大多系未获配股资格。上市公司再融资时偏向于配股方式的权益融资,从而使得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较低。事实上,中国证券管理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鉴会”对上市公司配股资格的限定以及一些研究文献的结论――许多上市公司为争取配股资格对净资产收益率实行了操纵,都是对上市公司对这种融资偏好的辅证。以近三年的情况为例,2004年度有313家上市公司表示要申请配股,即绝大多数有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都没有放弃配股的机会。2005年度只有189家上市公司在当年的年度报表分配方案中有现金流出。2006年度有846家上市公司具有分配资格,其中在分配方案中没有现金流出的有601家,占总数的71%。这些数据都充分表明了上市公司在再融资时对配股权益筹资的偏好。本文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来检验上市公司对配股权益筹资的偏好。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两个重要的财务比率是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收益率,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越大的,企业股东权的增加值就越大。总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就越好。假设上市公司偏好配股筹资,就会导致资本结构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为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单侧备择假设: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负相关(原假设: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不相关)

本文利用2004~2006年的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Pearson系数为线性相关系数,Spearman系数为秩相关系数,P为双侧检验的概率值(单侧检验的概率值果等于双侧检验概率值的一半)。检验结果显示,即使显著性水平α=0.01,对任何一年的数据,都应该拒绝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总资产收益率不相关的假设。由于所有的相关系数均取负值,因此可以认为资产负债率与总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检验结果与判断(上市公司偏好于配股筹资)是一致的。但鉴于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配股条件的严格限制,只有经营业绩好的企业才有资格进行配股,这样具有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普遍实行配股,由于配股获得的权益资金数量大,因此就会造成经营业绩好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下降。但对于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而言,由于不符合配股条件,没有大量新的权益资金注入,就会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这可通过对处于财务危机的ST公司的资本结构的分析就得以验证。对2001年底前上市的ST公

司在2001年至2006年的平均资本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如(表5)所示。表中数据显示,与一般上市公司相比,ST公司的资本规模相对较小,在其被“特别处理”前的几年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且上升速度逐步加快,在2006年度,ST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81.17%。流动比例、速动比例持续下降,直至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负债,速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企业就会出现明显的短期偿债危机。但同时表中数据也显示,ST公司的流动负债虽然不断上升,但与一般上市公司长期负债不断增加(尽管增加速度不快)相比,ST公司的长期负债不断减少,长期负债率不断下降,这可能与ST公司财务风险高,前景难以预测,因而较难获得长期贷款有关。笔者认为,并不应该由于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较低而忽略了资本结构可能带给上市公司的潜在财务风险。

(3)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加而增加,本文采用总资产账面价值来表示企业规模,讨论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狭义资本结构是否受企业规模影响。首先依据企业总资产账面价值、企业股东市场价值的大小将上市公司分成三组,使各组公司的数目相同。其中第一组公司企业总资产账面价值(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最小,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最大。三组公司在2001~2006年间各个年度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如(表6)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总资产账面价值越大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越高,总资产账面价值小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越低。即如果以总资产账面价值的大小来度量企业规模,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企业规模越大则资产负债率越高的趋势。因此,可以认为随着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的增大,企业由于债务比重的逐渐增加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4)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中流动负债比例偏高。本文选择2001~2006六年,对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结构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如(表7)所示。由(表7)可以看出,在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结构中,两类上市公司的长期借款比例都要明显低于短期借款的比例。2001~2006年,未分配利润为正的上市公司长期借款比例平均为24.31%,但短期借款比例平均近50%;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长期借款比例平均不到15%,但短期借款比例平均超过了60%。上市公司中也存在不少长期借款比例很低甚至为零的公司,如佛山照明、张裕A等。这说明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结构中短期债务比例普遍较高,其结果将会导致上市公司的短期流动负债比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而在进行长期融资的策略选择上,则更倾向于股权融资。但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即使整体资产负债水平不高,但如果其流动负债过高。同样甚至是更易诱发企业财务危机。

分公司年中总结范文4

关键词:盈余管理 董事会 回归分析

一、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讨论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数量、董事会年度内开会次数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四方面董事会特征。根据(表1)中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数据,对当前董事会特征进行分析,其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一)董事会规模描述性统计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董事会人数最集中之处为9~10人段,占样本量的45%左右,其次为11~12人段,占样本量的22%左右,再次为7~8人段,占样本量的17%左右,而集中在两端的样本量比例较小,5~6人段样本量为4%左右,15~19人段样本量为5%左右。结合(表1)可以看出,董事会9~10人段人数2001~2005年有逐步上升趋势,所占比例由2001年32.19%上升到2005年51.65%。总体而言,董事会人数集中于7~12人之间,占样本量的80%以上。少量公司董事会规模差异较大,董事会规模最多的高达19人,最少的仅有5人。从上分析,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符合理论界认为的7~9人的理想规模,同时也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人数大于5人小于19人的要求。

(二)独立董事数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基本上集中在2~4人之间,占样本公司的80%左右。独立董事为0人的样本公司数量为828,所占的比重为13%左右,结合(表1)描述可知,其中799家样本公司为2001年的数量。从2001年到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数量为0的比例由71.85%锐减到2.37%,下降了69.48个百分点,2004年独立董事为0的样本公司仅有1家,占样本公司的0.07%,2003年和2005年独立董事数量为。的比率均为0。另外,独立董事为3~5人的公司数量逐年上升,独立董事人数小于2人的公司逐年下降。如果按董事会规模期望值为10,独立董事数量期望值为3来看,样本上市公司总体上达到了法规要求。

(三)两职状况描述性统计分析 两职状况包括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完全分离、兼任和合一三种情况。由于兼任未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数据难以获得,因此,本文只讨论两职完全分离和两职合一这两种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从2001~2005年,两职状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两职完全分离的比例稳定在89%~90%左右,两职合一的比例也稳定在10%~11%左右。可见,我国董事会领导结构整体上主张两职完全分离的做法。

(四)董事会年度会议次数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图3)看,上市公司年度内董事会会议集中在8次及8次以下段,占总数的72.26%。在这个区域里,会议次数在5次以下的占总样本的27%。从会议次数的分布可以推测,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上发挥作用有限。另外,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会议次数在12次以上,即年度内董事会会议频繁的公司,占总样本数的8.4%。可以推断,目前有部分上市公司在公司业绩出现波动时,寄期望频繁召开董事会解决问题,对董事会的作用持积极态度。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针对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现状,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为此,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1)董事会年度开会次数与盈余管理 通常认为经常会面的董事会更好履行其职责,使经理层依据股东利益行事,董事会应每月举行一次整日会议,并且每年应举行一次2~3日的战略磋商会议。Vafeas(1999年)研究证明在动乱期间董事会开会的次数明显增加,且董事会开会次数越多公司业绩越好,较少的会议则难以有时间深入,董事有时间讨论诸如盈余管理之类的问题,较少的会议则难以有时间深入讨论此类问题。因此,本文认为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和程度与董事会开会次数可能为负相关关系。由此本文提出:

假设1:董事会年度内开会次数的对数和盈余管理负相关

(2)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 董事会的监督质量因董事会结构不同而有所差别。研究显示,董事会规模越小监督效率越高,这或许是因为随着董事会规模扩大,过程损失也会增加,因此,一般认为规模相对较小的董事会可能更易应对飞速变化的竞争环境,如规模较小的董事会更有可能在公司绩效不佳时撤换经理人员。董事会规模越大。相互之间的协调时间越多。但规模大的董事会在盈余管理上相对于小规模董事会具有一定优势,如大规模的董事会更易拥有广博的公司经验,更有可能拥有具备公司或财务背景的独立外部董事,因而,规模大的董事会更能够防范盈余管理。由此本文提出:

假设2:董事会的规模对数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3)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 由于独立董事不像内部董事直接受制于控股股东和公司经理层,因而有利于董事会对公司事务的独立判断,所以,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人数比例与职责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我国证监会于2001年开始在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内大力推行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根据外部独立董事相对于内部董事监督管理层的效率大小,本文假设外部独立董事比例高的公司比董事会主要由内部董事组成的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低。

假设3: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4)董事会领导结构与盈余管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学者大多认同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是阻碍董事会治理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证监会也建议将总经理与董事长的两职分离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1997年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的比例为28.57%;200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10.5%两权完全分离,68.5%两职部分分离,即总经理担任副董事长或董事的职务,21%两权完全合一;2003年,两职兼任的公司比例下降为17%。两职分离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显著好于两职兼任的上市公司。董事会领导权结构的变化趋势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局面有所好转。由此本文提出:

假设4: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2001~2005年沪深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由于金融类公司具有特殊的资产负债结构与经营现金流特征,应计利润与其他类型公司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公司和信息披露不完全的上市公司,最后得到6208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本文样本公司财务数据以及董事会特征数据来自深圳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的上市公司年报信息

披露。数据基本分析采用EXCEL,回归分析采用Eviews5统计软件。本文因变量选择及定义如(表2)所示。

(三)盈余管理测度方法现对盈余管理测度方法说明如下:

(1)总应计利润额(TAit)。TAit=(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Ait其中:TAit指第i个公司在第t年经滞后总资产调整过的总应计利润额;Ait指第i个公司在第t年末的资产总额。

(2)非可控性应计利润额(NDAit)。NDAit=α(1/Ait)+[βlt(REVit-RECit)/Aitβ2i(FAit/Ait)+β3i(IAit/Ait)+β4i(AMAit/Ait)+β5i,(IBLit/Ait)。

其中:ND&it为第i个公司在第t年经滞后总资产调整过的非可控性应计利润额;Ait为第i个公司在第t-1年末的资产总额;REVit,为第j个公司在第t年和t-1年间营业收入的差额;RECit为第i个公司在第t年和t-1年间应收账款的差额;FAit为第i个公司在第t年的固定资产总额;IAit,为第i个公司在第t年的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总额;AMAit为第i个公司在第t年的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总额;IBLit第i个公司在第t年和t-1年间线下项目的差额;IBL可以定义为:IBL=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α,β1i:β2i,β3i,β4i,β5i,分别是参数。参数由TAit=α(1/Ait)+[β1i(REVit-ARECit)/Ait)+β2i(FAit/Ait)+β3i(IAit/Ait)+β4i+(AMAit/Ait)+β5i(IBLit/Ait)+εit

计算得出。残差εit代表企业对应的可控性应计利润额。

(3)可控性应计利润额(DAIit)。DAit=TAit-NDAit

其中:DAit为第i个公司在第t年经总资产调整过的可控性应计利润额;本文计算出的TAit,DAit均取绝对值。

(四)回归模型构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故本文将利用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各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回归分析并进行统计检验,通过对回归系数估计值的显著性和符号的检验来识别董事会特征因素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其中,被解释变量是衡量盈余管理程度的可按[生应计利润,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如(表3)、(表4)所示。

董事会特征各相关变量与盈余管理关系实证分析模型:

DAIit=β0+β1LNTMBit+β2LNBOASIit+β3DIRit+β4CEODUit+β5LNSIZEit+β6ROEit+β7DEBTit+εi

其中:ε表示随机误差项,i表示公司,t代表年度。

三、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相关变量描述性分析 (表5)列示了2001~2005年度董事会特征变量、控制变量与盈余管理相关变量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包括盈余管理水平、董事会年度内开会次数、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数量、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以及企业规模。从(表5)可看出,各项变量的标准差均较大,说明各公司在各变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三个控制变量:净资产收益率、负债比例、公司规模,分别为3.409687、0.888829、0.97424,说明选其作为控制变量,消除极端差异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分公司年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组织结构;整合;营销策略

一、背景分析

对寿险业来说,201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寿险业没有实现“开门红”,今年前两月保费收入2198.76亿元,同比下降2.98%;投资收益率在历史低点徘徊,银行保险持续低迷,营销体制改革难破题。

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保险公司已感受到市场的瞬息万变、冷暖交替,寿转型早已悄然开始: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改变渠道策略、大胆试水新投资领域,甚至大刀阔斧改革组织架构,力图夯实自身基础,以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

作者所在公司为国内大型保险集团,主营业务为个人寿险,兼以健康、养老的业务,除此以外无财产险业务,因此受整体行业及政策影响较大,分支机构遍及国内除外的所有省份(不含港澳台),员工(含内外勤)20余万人。为此,国内某保险公司针对现有经营情况对组织经营架构进行了整合,本文就针对整合前后的两种架构进行分析。

二、原有架构分析

(一)纵向分工组织结构

纵向分工的组织结构,是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有效地贯彻执行企业的战略,选择适当的管理层次和正确的管理幅度,并说明连接各层管理人员、工作以及各项职能的关系(图1)。

本公司采取的是严密的高长型组织结构,自上而下由五级机构组成:

(1)董事会。对股东负责,根据公司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公司发展战略。

(2)总公司。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各部门年度计划,并辅以相关资源,追踪督导分支机构实施完成,以此进行考核。

(3)分公司。根据总公司制定的工作计划及考核指标,结合地方特色进行目标分解,并对下属机构进行管理考核。

(4)支公司。根据分公司考核指标,分解细化为本机构目标,完成任务达成指标。

(5)营业单位。执行伤及机构的任务计划。

(二)横向架构(图2)

1.董事会横向架构

董事会通过选举任命实施日常工作的董事长及总裁,同时根据业务渠道及职能划分下设若干副总裁,各自负责数个业务渠道及职能部门。董事长及总裁工作对董事会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门

总公司根据各业务渠道划分为若干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口分管副总裁,根据各自工作主线及目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掌握一定资源。通过目标计划、政策的制定,辅以资源的分配,对分公司对应部门实施管理、辅导。

3.分公司职能部门

分公司职能部门通过分公司目标分解,根据上级对口部门的目标及分公司总体目标制定自身工作内容,对下属机构进行管理。

4.支公司职能部门

支公司一级职能部门较总公司、分公司职能部门减少,只有与业务联系较为密切的营销、培训、财务、客服等部门,管理职能减少,更多地根据上级职能部门及支公司制定的目标实施实际工作。

(三)原有架构分析

1.纵向分析

本公司属于高长型组织结构,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内部有诸多管理层级。本公司覆盖范围广,从业务业务范围来看较为复杂,设计寿险各个方面。国内业务跨度较广,各省份情况千差万别,员工众多,需要各层级不同的管理人员,因此适用于高长型组织结构。

2.横向分析

不同于同业公司的事业部形式,本公司采取的是职能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在组织中相同的任务和活动分别集中成不同的专业职能,如市场营销、培训管理、信息研发、财务管理等。这些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下级行使管理职能。

3.优缺点分析

(1)优点。对纵向结构而言,在每个层次上,管理人员的控制幅度较窄。各职能部门设立总经理,下设数个处室,每个处室将部门工作进行分公司,各处室设立处经理,下属数名员工。从结构进行分析,每一个管理岗位的经理人所直接管理的幅度较小,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

对横向结构而言,由于各业务渠道及分工不同,设立不同职能部门,这种结构有利于职能专业化,提高企业效率;同时有利于培养职能专家;能对日常业务决策进行区分和授权;并保持对战略觉得的集中控制。

(2)缺点。对纵向结构而言,由于管理层级较多,各层级管理关系严密,日常工作汇报需要层级向上汇报或向下传递,无法跨级传递信息,在日常工作中较为平顺,但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来自一线的信息传递到顶层管理层的时候已经发生变化,整体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较慢。

对横向而言,由于职能不同而进行的划分,容易造成以下一些问题:a.容易导致专业分工过细,各部门间不了解相互间工作内容;b.职能部门之间容易造成冲突,难以协调;c.由于专业化的需求,使得企业内容的员工难以形成流动,难以培养出全面管理人才。

三、整合架构分析

针对原有架构中出现的不足,主要集中与信息的传导时间成本对市场竞争造成的压力,年初本公司对组织架构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整合。整合的起源在于:

(1)全国各分公司、东西南北地域特色不同,总公司下达的方案目标难以全面推广落实。分公司对于总公司的计划目标制定中的地位缺乏准确把握和系统理解,造成政策目标难以落实或落实后引起不应有的负面效应。

(2)对总公司的资源分配缺乏高度的认同。资源是推动公司上下发展的关键因素,总公司政策是总公司职能部门对全国各分支机构全局利益的权威性分配,这种分配必然会调整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利益关系

(3)总公司政策与分公司执行的实效性缺乏同步性。总公司制定整体目标,往往是从行业发展、董事会需求及各分公司历年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制定,而分公司在执行计划时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拘泥与阶段目标或者生硬地套转整体计划,则会得不偿失。

综上所述,现有组织架构与公司发展之间凸显出来主要矛盾集中在地域特点、资源分配、信息实效三个方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近期的整合中,公司高层在现有架构基础上推出了一个新的层级――区域,以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是整合后的组织架构分析:

纵向分工组织结构

在原有的五级架构的基础上,按照高长型组织结构,新增一个层级,自上而下由六级机构组成(图3):

(1)董事会。对股东负责,根据公司发展远景规划制定公司发展战略。

(2)总公司。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各部门年度计划,对下属部门进行指导。

(3)区域。设立区域总经理,下属3-5个分公司,全面管理各项业务工作。

(4)分公司。根据区域制定的工作计划及考核指标,结合地方特色进行目标分解,并对下属机构进行管理考核。

(5)支公司。根据分公司考核指标,分解细化为本机构目标,完成任务达成指标。

(6)营业单位。执行伤及机构的任务计划。

(一)横向架构(图4)

(1)董事会横向架构。董事会通过选举任命实施日常工作的董事长及总裁,同时根据业务渠道及职能划分下设若干副总裁,各自负责数个业务渠道及职能部门。董事长及总裁工作对董事会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门。总公司根据各业务渠道划分为若干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口分管副总裁,根据各自工作主线及目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并掌握一定资源。通过目标计划、政策的制定,辅以资源的分配,对分公司对应部门实施管理、辅导。

(3)分公司职能部门。分公司职能部门通过分公司目标分解,根据区域及分公司总体目标制定自身工作内容,对下属机构进行管理。

(4)支公司职能部门。与原有架构相同。

(二)整合架构分析

1.纵向分析

与原有架构相比较,新的架构兼具高长型结构和事业部结构的特点。新增的区域一层,具有独立经营的权利和整合资源的能力,根据总公司下达的目标及其所在的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能够灵活地调整经营方向及实时管理动作。

2.横向分析

与原有架构相比较,横向组织最大的特点在与职能部门的功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压缩,制定政策的权利下放至区域,同时部分资源也一并下放区域,大部分职能部门只保留对分公司对口部门的支持和指导,成为了完全意义的功能型职能部门。

3.优缺点分析

(1)优点。整合后的纵向结构,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a.权利下放至区域,区域能够更加灵活的分配资源;b.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更加符合区域特定环境;c.能够及时有效地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对策。

对横向结构而言,总公司、分公司仍然保留原有职能部门,保留了只能专业化的功能。

(2)缺点。对纵向结构而言,层级较原有架构更为复杂,人力成本提高;同时区域的职能与总公司职能部门的职能有所重叠,对分公司对口部门形成了多头管理。

四、结论

通过2012年年度对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目前公司整体经营情况逐步步入正常轨道,在行业保费增幅大幅减缓的环境下,上半年公司的经营收入已逐步回升,这与组织架构的调整密不可分,让一线的团队来制定更加贴合市场的策略成为必胜法宝。

参考文献:

分公司年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债务融资;经营绩效;债务期限结构;债务来源结构;倒“U”形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2)02-0036-08

收稿日期:2011-10-30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持续巨额贸易顺差调整中的财政政策可运用空间研究”(Y2008H24)。

作者简介:崔晓燕(1977-),女,山东平度人,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国际金融;王梅(1971-),女,山东莱阳人,管理学硕士,山东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一、引言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即债务融资治理效应,是指债务融资的存在及其比率变动、期限结构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以及公司价值的影响。该命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债务融资的存在能否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提升公司经营绩效;债务融资比率的变动如何影响公司绩效;是否存在最优债务融资比率值(或区间),以及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是否产生影响等。

自20世纪50年代Modigliani & Miller提出MM定理以来,理论界对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大量的论述,并形成了一些富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如成本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产品市场理论、公司控制权理论等。总体来说,国外理论界对公司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是存在争论的,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债务融资有着积极的治理效应,在某个适当的区间内,债务融资比率的上升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经营绩效。但是,如果债务融资比率过高,则财务压力和破产成本的加重会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

西方理论界对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上述分析结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他们的理论能否有效解释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结合已有理论成果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债务治理效应提供经验性结论。

二、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文献,理论界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即债务融资水平及债务期限结构是否影响公司经营绩效。对于第一个问题,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大多表明,债务融资水平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则大致存在三种结论。于东智[1]以2000年12月31日前上市的非金融类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得出负债率与公司绩效为负相关的结论;封[2]根据资产负债率均值将所选总样本分为两个子样本,然后分别进行OLS估计,发现两组样本的债务融资与经营绩效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毛英等[3]选取我国沪市制造类、水电煤气供应类等六类共648家上市公司2004-2006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EVA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水电煤气供应行业外,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为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上述研究得到的负相关结论不同,汪辉[4]运用OLS方法研究了1998-2000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比率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发现债务融资具有显著增加公司价值的作用;范从来等[5]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的OLS估计结果同样表明,公司债务融资比率与经营绩效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债务融资对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有限;张锦铭[6]根据资产负债率高低将所选总样本分为八个分区间,在此基础上构造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结果发现债务融资比率与经营绩效呈近似倒U形关系,上市公司的最优债务融资比率在0.3左右;褚玉春[7]以2001-2007年由485家制造业企业相应指标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总样本,运用GMM研究了债务融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发现公司经营绩效与债务融资比率呈倒U形,最优债务融资比率区间为(0.35,0.4];储成兵[8]利用710家上市公司2008-2009年的财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绩效在不同的资产负债率区间表现为不同的相关性。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崔晓燕,王梅: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与第一个问题形成的大量研究成果相比,理论界就第二个问题,即债务期限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的研究则匮乏得多。Barclay[9]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长期负债比率(期限在三年以上的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比重)与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而Schiantarell和Srivastava[10]以及Schiantarell和Schbenelli[11]的相关研究则均表明债务期限与公司经营业绩呈显著正相关。国内学者袁卫秋[12]认为债务期限与经营业绩之间为正相关关系,适当延长债务期限能够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胜等[13]基于2003-200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研究则表明,短期负债比率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长期负债比率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可以看出,前述关于债务融资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理论界大多围绕着企业债务融资水平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展开研究,深入探讨债务期限结构与债务来源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则甚少。而且,以债务融资水平对经营绩效影响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也多是基于所选总样本做公司价值对债务比率的总体线性回归,而理论和实际情况均表明,上述两个指标之间并不一定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区别于已有的研究文献,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同时研究债务融资水平、期限结构与来源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第二,按资产负债率、年平均长期负债比率、年平均短期负债比率高低分别将总样本划分区间,在各分区间内构建panel data模型分别对债务融资水平、债务期限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

三、变量选取、模型设定与实证检验思路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所有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04-2009年的年度数据考察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在选取样本的过程中,剔除了被ST或PT的公司、资产负债率大于1的异常公司以及部分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确定由72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6年的相应指标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集作为研究样本。所有数据均来自锐思(RESSET)金融数据库。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经营绩效)的度量指标。衡量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有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益率和营业收益率等账面利润指标以及托宾Q值等市场价值指标。由于总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因此本文选取总资产收益率来衡量公司的经营绩效。

2.解释变量的度量指标。在考察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水平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时,债务融资水平为解释变量,在此将资产负债率作为其度量指标;在考察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时,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以及短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率为解释变量,分别将长期负债率和短期负债率作为其度量指标;在考察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来源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时,银行借款率、商业信用率以及公司债券率为被解释变量,分别将上述三个指标作为其度量指标。

3.控制变量的选择。在公司经营活动中,诸多因素会对其经营绩效产生影响,为准确确定债务融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真实影响,本文以公司规模来控制公司内部因素对经营绩效可能产生的影响;此外,公司运营的外部环境因素(如利率、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需求冲击等宏观经济因素)也可能会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影响,为此,本文引入时间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以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

上述所有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变量定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