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例6篇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调节 团体辅导

随着大学生恋爱现象的低龄化和普遍性,恋爱问题已成为许多大学生困扰之一,有的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而陷入痛苦之中,因而荒废学业,个别学生甚至采取极端方式结束生命。本研究整合恋爱关系的相关理论,结合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设计团体辅导方案,以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两性关系,提高其异往能力,提高恋爱信心以及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

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恋爱心理学理论、罗杰斯人际关系理论和坎布贝尔爱情发展阶段理论设计,从认知、发生、发展到结束的心理发展过程,设计出两性关系团体辅导方案,依次包括“知己知彼”、“爱的艺术”、“相处之道”、和“爱的成长”组成的大学生两性关系团体辅导方案。

一、恋爱关系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一)方案实施的设计

1.对象:通过招募和面谈,31人参加系统的培训,其中男生16人,女生15人,城镇学生16人,农村学生15人,独生子女18人,非独生子女13人,曾经谈过恋爱19人,未恋爱过12人。

2.方法:本次辅导进行4个单元(每周1单元)的团体辅导,每次辅导按照“热身―活动―反思―分享―总结”的程序进行,15-20小时。为评估辅导的效果,本辅导设计还包括对参与者的前后测。

3.工具

(1)自编团体辅导手册。昆明理工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的教师与云南师范大学心理系部分研究生组成研究小组,设计了以调节两性关系为主的系列团体辅导方案,共4次方案。建立了“玫瑰之旅――爱的正能量”工作坊。

(2)自编团体辅导活动评估表。由研究小组讨论共同设计和编制了对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评估表,包括客观评分部分和主观评价部分。问题主要涉及对该次团体辅导的满意程度,自己的参与程度,在辅导中的收获,关注点,自己的发展等方面。评估在每次团体辅导后进行。

(3)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Fraley等编制了包含焦虑(担心自己被拒绝和被抛弃-自我模型)和回避(不喜欢与他人亲密,不喜欢依赖他人-他人模型)两个分量表的ECR-R。问卷采用7级评分,取项目的平均分。

(4)程序:量表采用统一的指导语,采取记名前后两次团体测试,每次完成时间大约30分种。所得数据由SPSS18.0进行处理。

二、恋爱关系团体辅导效果

1、被试前测总体情况

在进行团体辅导之前对所有被试进行了前测,使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QR》对被试的情绪状态进行测量,下表是被试在EQR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到,被试的前后测得分,不仅在总分上达到了显著的差异水平,在各分量表上也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差异性水平。这说明被试在参与团体辅导之前和之后两性关系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变化,在两性关系的消极方面如惧怕维度和冷淡维度上被试的分数都有所降低,可以初步推测本研究的团体辅导对被试的情绪调节是有效的。

三、讨论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到较为直观的结果,被试在参与团体辅导之前的两性关系认识是各有不同的,并且生源地不同,性别不同都存在着不同因子的差异。而被试在团体辅导结束后,两性关系的认识与参与之前明显有所改善,差异也都达到了比较显著的水平。本研究结果证明以两性关系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对调节大学生的亲密关系是有效的。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来调节大学生对两性关系的认识,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2

本文从人员选拔与聘任、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与案例督导、评估与考核四个方面出发,围绕学校实际,提出四位一体的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

四位一体;朋辈辅导体系;建构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研究发现,多数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最先向朋友倾诉和寻求帮助,极少数人会主动寻求专业的帮助。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中提出,要发挥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互助和自助的重要作用,要建立从学生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反应机制。朋辈辅导应运而生,并逐渐受到重视和运用,成为高校心理辅导重要的形式之一。

作为一个外来事物,朋辈辅导在中国高校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在实践中,我们往往面临:朋辈辅导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朋辈辅导员无法及时提供异常信息、朋辈辅导员的定位不明确等众多问题。有声有色开展好朋辈心理辅导,发挥好同龄共振效应,需要我们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朋辈心理辅导体系。本文从人员选拔与聘任、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与案例督导、评估与考核四个方面出发,围绕学校实际,提出四位一体的朋辈心理辅导体系。

1 人员选拔与聘任体系

1.3 面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采用团体训练的形式对选拔出的朋辈辅导员进行面试,通过面试,了解朋辈辅导员的动机、规划等,再次把动机不端正、对工作没有任何思考的同学筛选掉。

2 知识与技能培训体系

采取课程化的形式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在笔者撰写的《心理保健员培训课程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中提到,鉴于培训效果考虑,最好采取课程化的形式,统一集中系统化培训,便于学生掌握朋辈心理辅导的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根据朋辈辅导员的工作实际,我们可以把心理互助基本知识(心理咨询基本流派、朋辈心理咨询技能(积极聆听、同理心)、精神疾病和危机的识别与转介)、团体心理互助技能(团体心理互助的操作过程和基本方法)、日常工作(朋辈辅导员班级工作日志、组织班级同学开展心理主题班会或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报告异常情况、撰写工作总结)确定为培训内容,邀请专业水平较高的心理老师授课。此外,所有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课外必须亲身体验,促进知识的内化。

除上述培训内容外,朋辈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也是我们关注的一大内容。通过人际关系沟通四方格、萨提亚的自我冰山理论、团体素质拓展等途径,对朋辈辅导员的个人自我成长进行培训和提升,培训结束完成个人自我成长报告。成长报告和聘用信息一起,纳入个人档案进行保存。

3 工作与案例督导体系

要想做好一名朋辈心理辅导员并非易事,除了认真学习好岗前培训的内容外,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才是最关键的。正如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并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演练出来的。所以,我们建议系部心理辅导站可以加强对朋辈辅导员的督导管理,要求他们记好工作日志,做好总结。

督导一般分为定期督导和个体督导。定期督导以个案督导或成长小组形式开展,各系部辅导站2周1次,心理中心1月1次。个体督导由个体根据需要自行提出申请,由心理中心负责完成。

4 评估与考核体系

4.1 每月1次,定期检查班级工作日志、主题心理班会或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情况、朋辈心理咨询工作情况、工作总结等日常工作材料。对于工作不合格者提出批评,定期整改。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3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素质能力

本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时参加党支部、学工部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并自学相关政治理论,先后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和有关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参加处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精神集中培训、“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以案促改”专题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文化月”系列活动、延安梁家河主题党日活动等,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更新“理论库”,学习新规矩,掌握“新武器”,扩大“存储量”,自身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同时注重业务知识学习,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拓展工作思路,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业务水平。

二、切实履职尽责,积极推动工作

1.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教育机制。草拟印发了《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实施方案(试行)》《学生公寓教育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在本科生中深入开展“四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度,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2.开展主题教育,发挥引领作用。通过知识竞赛、微视频征集等,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学习党的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宣传表彰“2017年大学生年度人物”,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常态化,弘扬志愿精神;多形式开展入学教育活动,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召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举办毕业生歌会,开展微语录征集等多类型毕业教育活动,确保毕业生文明离校;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强化学生诚信意识培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讲堂分享会,引导学生积极实践。

3. 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观***纪念馆,开展文艺展演等教育活动;召开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精准帮扶。

4.强化安全教育,规范公寓管理。加强公寓内学生教育管理,建设优良公寓环境秩序;落实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不定期检查通报;全年组织开展22次公寓大检查,督促整改公寓内突出问题,分析研判安全隐患,排查化解矛盾;成立“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加强学生宿舍纪律、卫生检查和星级宿舍建设等。

5.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6月举办第*届“阳光护航”心理健康宣传季,先后开展宣传教育、比赛竞赛、培训学习、参与体验四大类校级活动**项,参与学生***余人次;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排查、普查,落实月报制度,动态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开展危机干预和个体约谈;做好个体心理咨询辅导,个案咨询量增至***余人次,成功处置**例学生心理危机个案,避免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持续开展电影沙龙、团体沙盘游戏、绘画艺术治疗等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组织学生参加全省高校心理科普知识竞赛,均获*等奖。

6.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协助部长做好辅导员调整、补充工作,**人进入辅导员岗位,其中新入职**人;**人离职;选派**人次参加省级以上专题培训,举办校内辅导员专题培训班、减压团体训练,提升辅导员履职能力;组织召开专题学习会、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等,加强辅导员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草拟出台《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打通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通道;落实辅导员“*个一”工作要求,实行签到制度,每月考核通报,规范管理;实施单列辅导员研究项目,举办首届辅导员工作案例评选、辅导员工作论文评选活动,推动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加强辅导员工作研究。

三、廉洁自律,树立良好作风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校党委决议决定, 做到廉洁自律、秉公办事,坚守底线、不碰红线,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团结同志,作风正派,全心全意服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未出现违规违纪问题。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绘画艺术疗法 心理咨询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人才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不是输送高级科研人才,而是更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要求学生在心理上要放得下架子,对未来要有明确的心理定位,职业定位是介于白领和蓝领之间的技术银领。还有一点令高职学生困惑的原因是中国大陆地区当前的高职教育正处于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过渡期,大部分高职院校还都是专科学历层次,还没有达到高职教育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那样,不仅仅有高职专科,还有高职本科和高职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因此,高职生自卑、不甘、敌对、偏执等心理问题和突出程度要明显高于普通高校大学生。

高职院校心理咨询机构接待求助的大学生人数正以可观的速度逐年递增,咨询问题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有效、更快地帮助到每一位来访者,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采取一些举措,如壮大咨询师的队伍、提高咨询质量、缩减咨询时间、引入更多实用有效的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方法和心理咨询技术等。其中采取更科学有效快速的心理咨询技术为最重要的举措。现代心理治疗方法至少有400种之多,绘画艺术疗法的易操作性和反映潜意识的、内在的问题的真实性等优势,使得其在高职院校心理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心理咨询工作当中。

近些年,绘画艺术疗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高职生正常群体的发展性辅导活动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心理咨询工作中,绘画艺术疗法能够对高职学生一些其他心理咨询技能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干预。本研究旨在对绘画艺术疗法介入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有效性做初步探索,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突出心理问题评估与干预提供新思路和辅助参考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1451名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本研究以个别因子大于或等于3作为问题检出标准,共筛选出74名学生。首先将1名入学时便提供具有专门机构出具的精神分裂症证明的学生确定为绘画艺术干预的个案研究对象。再以随机抽取每班几名学生参加学校活动为名让其余73名学生放下戒心,其中有1名学生不愿参加,剩余72名学生主动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将72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人。

1.2 研究设计

本研究分绘画艺术个体干预和团体辅导两部分。个体干预部分根据来访者意愿共同研究咨询方案,对干预前后测数据进行对比。团体辅导部分采用完全随机化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设计[1]。通过随机分配原则将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接受绘画艺术团体辅导之前以心理普查数据为依据,之后对两个组研究对象进行复测。绘画艺术团体辅导时段中,实验组参加绘画艺术团体辅导活动,对照组参加除绘画艺术团体辅导活动之外的团体辅导活动。研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他时段各类活动不加以控制,绘画艺术团体辅导时段之外实验组和对照组依照本研究组统一安排的团体辅导活动。

1.3 绘画艺术个体和团体辅导方案

个体咨询共设计8次,为期8周结束咨询。团体辅导实验组研究对象分为9个人一组,共4个实验组。每次活动时间90分钟,每组每周参加1次活动,共进行8次辅导,辅导共持续8周。

1.4 绘画艺术辅导内容

个体绘画艺术辅导采用NOD法(九宫格统合绘画法),分8次进行,具体干预主题方案如下:

第1次:“我”初始绘画;第2次:“我最近的一些想法”主题绘画;第3次:“我的焦虑”主题绘画;第4次:“我和父母”主题绘画;第5次:“我的一天”主题绘画;第6次:“我和同学” 主题绘画;第7次:“我的老师”主题绘画;第8次:“我的未来”结束绘画。

团体绘画艺术辅导活动分为8次[2],每次分别包括涂鸦、人像、场景、感受( 情绪)、团体共同绘画5个绘画步骤[1],每次完成5个绘画步骤。具体团体绘画艺术辅导内容见表1。

1.5 绘画艺术团体辅导活动结构

本研究采用结构化方式设计活动,每次辅导主题不同,活动形式会有所变化,但整个绘画艺术团体辅导活动都按照以下环节进行:(1)分发绘画材料:让绘画者熟悉绘画材料,学习使用这种材料表达情感、抒绪。(2)明确绘画目标:在介绍绘画内容时,通过统一的指导语,引导研究对象搜索右脑存储的图像信息资料,激发研究对象学习这种新的语言表达形式的积极性,学会逐步将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呈现于纸面。(3)协助活动实施:在研究对象进行绘画过程中,研究者可通过帮助研究对象找到喜欢的颜色,并设法将颜色按自己的意愿组合成有意义的绘画内容等方式协助研究对象完成绘画内容。(4)回顾作品:让研究对象依次讲述个人作品所表达的内容,讲述个人生命故事并表达主观心理体验。研究者可通过绘画作品共情研究对象的心理体验,洞悉心理问题所在,找到干预的契机。(5)结束辅导过程:将问题呈现出来,揭示问题的实质,促进问题的解决。在整个干预活动过程中,建立轻松的、温暖的、舒适的、真诚的团体活动氛围,以正向的言语结束活动,激发团体的正能量,让研究对象带着兴趣坚持活动,不断在活动中培养正语正见正知正念,快乐地投入活动全程。

1.6 测量工具

本研究的前测和后测均利用SCL-90症状自评表。该量表是以Derogatis编制的Hopkin's病状清单(HSCL1973)为基础,主要从感觉、情感、思维、 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5]。SCL-90有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更能准确刻画受测者的自觉症状特性等优点[3]。SCL-90作为一种适用面广、包含病理心理症状项目多的自评量表,在临床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评定工具。按全国常模结果,(为1-5的5级评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一般规定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3分为阳性[4],表示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有中等程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

2 结果

2.1 绘画艺术团体辅导前测结果

辅导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进行了心理普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定结果(见表2)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评定维度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绘画艺术团体辅导后测结果

绘画艺术团体辅导活动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次接受SCL-90症状自评表的心理测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绘画艺术团体辅导后测结果见表3。实验组各项因子平均分、总分和总均分都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也就是实验组各方面心理健康水平调整后的状态普遍好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效果。

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住址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控制这些变量对辅导效果的影响,我们采取多元方差分析对这些不可控因素进行排除。实验组和对照组绘画艺术团体辅导后测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组别即不同的团体辅导方案对各项变量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各项因子数据都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性别和住址的差异对两组的数据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排除性别和住址这两个因素对整个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影响。

3 讨论和总结

3.1 关于研究项目处理

本研究采用随机方式分配研究对象,以此控制两个组研究对象实验前各种测量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差异。经过心理测验前测结果(表2)统计分析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随机化方式处理达到了控制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间差异的目的。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和家庭住址(表4)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随机化分配研究对象成功地控制了性别和住址变量的影响。

研究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团体辅导活动均由研究项目组成员之一主持,项目主持人进行观察和指导,确保团体活动分别按照绘画艺术治疗和普通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进行。但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活动主持人基于研究目的主持干预活动,这两者可能为了使研究项目假设成立,会不由自主的有一定地主观倾向行,导致工作动机和态度方面存在差异,本研究中未能对此加以严格控制。这是本研究中的一个不足之处,在今后进一步研究中我们将经可能地严格控制主试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2 绘画艺术辅导能有效减轻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时不适应症状

绘画艺术介入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关于个案的研究我们在本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中有总结,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不做过多的赘述。本文中提到的个案,经过绘画艺术疗法的辅导,从辅导前测数据中5项以上因子分呈阳性指标,到辅导结束后测数据显示所有指标都呈阴性来看,绘画艺术疗法对于心理咨询个案具有显著的疗效。

从本研究的数据(表2、表3)中明显看出,绘画艺术团体心理辅导与普通团体心理辅导相比,效果要更优于普通团体心理辅导。除躯体化、恐怖和其他三项症状疗效差异不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项疗效都很显著。

绘画是一个要求全身心投入的创作过程,是一个左右脑共用并有效合作的过程。对于新生来说,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的第一“感觉”相当丰富,有的时候他们内心那些复杂的感受、困惑很难描述得清楚,这时,我们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将脑中的图像进行整合并呈现出来,往往这种视觉的方法可以使研究者感受到相当多的心理意向资料,直观,形象,丰富,而这是用其他方式不可能做得到的。再通过让被研究对象讲述个人的作品故事,使咨询师更容易准确找到并把握研究对象的症结所在。绘画作为艺术创作的独特性,使得看似轻松和谐的艺术活动的场所具有其独特的治疗性,这些性别、专业不同,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却都可以很轻松的、打开的状态共同享受艺术创作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非常有利于同质性和异质性团体动力的启动,同学们可以充分倾听、欣赏和接纳来自他人的不同意见。绘画艺术做为“第三者”被引入咨询师与来访者之中,在团体治疗中起到促进自我投射、自我反观、自我调整和自我成长的作用,在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传统咨询关系中间注入了新的因素。

综上所述,绘画艺术疗法作为一种艺术与心理治疗的融合介质具有神奇功效,绘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动手能力,还可以促进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发现乐趣,加强自我控制力以及成就感,绘画创作的过程也有助于心理问题的改善。绘画艺术介入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使咨询工作更灵活化、多元化、整合化,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消除入学适应心理困惑,轻装上阵,用“心”把握自己的大学生涯,用“心”开启自己的智慧之旅。

参考文献:

[1]孟沛欣,郑日昌,蔡焯基,曹达宏,马良,刘军,刘羽.精神分裂症患者团体绘画艺术干预,心理学报,2005,37(3):403-412.

[2]杨在攀,李艳清,杨兰丽.绘画治疗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及干预过程中的效果研究――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8).

[3]邓超华,江瑜华,曾巧莲.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13).

[4] 未小琴,邓美娇.基于SCL-90的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为例,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

[5]戴旭.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与管理教育问题研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2).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5

关键词:差异性;个案研究;实施策略

《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健康。”因此,在德育课程下,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承认、尊重、善待差异。在德育课程下开展差异性个案研究,是新课程实施中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益尝试。

一、建设和规范差异性个案研究的制度

根据学生差异性个案研究的明显特征,研究对象的单一性、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学校对差异性个案研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规范建设并形成制度化。(2)设立和管理个案研究的档案。(3)每一阶段提出差异性个案研究主题。(4)确立个案研究的步骤和模式。结合研究对象是学生,可以把学生差异性个案研究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收集个案资料(包括个人的资料、学校有关记录、家庭和社会背景)―诊断与假设―个案分析与指导―形成结论。要求老师在做差异性个案研究时,除了收集个案相关的资料外,还需要和个案对象沟通,达到辅导、咨询、解决问题的目的。沟通方式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沟通形式可以是正式场合,也可以是非正式场合。沟通过程中,老师要关注个案的非语言信息,动作、表情等,了解个案反映的真实性。

二、重课外差异性个案研究的内容

在研究中,我们根据个案发生的时间,把差异性个案研究内容分为突发性个案、阶段性个案和长期性个案。

1.突发性个案:就是个案的内容是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事情,但对调整孩子不良心理和改正行为有很大的作用。突发性个案往往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流星,一闪而过,具有偶然性。这样的个案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梳理、总结,形成突发性个案。

个案一:“调皮精”懂得了真爱

小东是班上的顽皮精,总弄得女孩子向老师处告状,任课老师怀疑他心理有问题。有一次,他摔断了腿,只能在家。这下可好了,班里总算天下太平了。过了两天,老师建议班干部去探望他,还发动全班同学为他写祝福卡。同学们在卡上写满了祝福的语言:“祝你早日康复!”小东看到了祝福卡和鲜花高兴极了,后来,在他的作文里,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我感谢大家的关心,我常捉弄同学,同学们却没记在心里,反而在我生病时给我这么多的鼓励和关怀。以后一定不会再捉弄大家了。我会永远记住那天的美好时光!”来自班级群体情感――关怀让一个“调皮精”懂得了真爱,改掉了自身的小毛病,同时也让班集体里的所有同学都体验了真爱,感悟关怀的可贵!

作为老师,时时营造良好的班级集体情感气氛,密切观注学生的差异,让班级正面的情感气氛影响其他同学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实现教育的实效性。

2.阶段性个案:特殊学生存在的问题,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了解、观察,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根据心理发展原理,制定辅导和帮助的初步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随时记录在老师的辅导帮助下学生的变化,同时不断地改进或调整方案,实现预定的目标。这样的个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一个阶段跟踪观察、辅导、记录。在辅导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辅导策略。

个案二:投诉风波

当我走进行政室时,看到禾一家长脸带怒气大声地说:“我也知道这小孩的话有时是夸大的,但你平时也有对她不好的地方,我用纸条按时间顺序,把你对她不好的地方一点一滴记下来了,我复印一份交给校长了。”这位家长有这一招,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上学,我有意观察禾一的表情,发现她在逃避我,眼神犹疑不定。于是,我找她来谈,她紧张地说:“我昨天下午不想上学,就对妈妈乱说了。”听后,转念一想,还是和孩子谈谈心吧,谈心的时候,孩子不敢正面对我。

一个学期过去了,我多次主动和家长谈话,对孩子进行辅导,孩子慢慢主动笑着叫我了。

细想这个个案,她与其他孩子不同之处是心里充满讨厌老师的情绪。假如在平时,多关注这个孩子和别的孩子的差异,对孩子进行个案研究,在孩子开始对老师有敌意时,及时谈谈心,让孩子真正喜欢老师,这样孩子才不会在家长面前三番五次夸大老师“坏”的做法。相信这件事情是可以避免的。重视差异性的个案研究,这样才可以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个案三:强化学习动机,改变学习态度

小艺从一年级开始,不愿意主动学习、懒惰、字体马虎,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对学习产生抗拒。很多老师都没有办法,有一次,我了解了动机心理学,从中得到了启发。动机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存在着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如果学习效果好,学生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收获成正比,这样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反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要使小艺对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是改变他的成败体验,使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按照动机心理学的做法,结果小艺的学习动机得到强化,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他以很高的学习积极性投入学习活动,各科的学习效果明显。

3.长期性个案:这是在阶段性个案基础上的一些特殊案例,这些个案的研究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是几年,从中得出的也往往具有特殊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做法或经验。

个案四:引导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我担任一年3班的班主任的时候,发现班中的梁柱明同学跟其他同学不一样,怕困难,不敢面对挫折,内向自卑、缺乏自信而不愿意表达。对于这样的案例,我首先从心理方面分析原因他性格形成的原因,明白短期内不要期望孩子改变,需要一个长期性的跟踪、指导、帮助。于是我分成了三个阶段的跟踪、指导。

一年级的上学期(1-6周)主要引导他学会勇于表达。引导他有了烦心的事情可以当面和别人沟通,要及时把心中的委屈说出。想唱就唱、想哭就哭。

一年级的上学期(7-15周)主要引导他用音乐和故事疗法。用笑话和相声疗法。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一年级的下学期主要引导他用运动疗法、心理暗示疗法。在老师和同学一年的关爱下,渐渐地成了开朗、自信、人见人爱的男孩。

在本案例中,运用的是观察法和追根溯源研究法,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多方位长期观察,从而让他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从实践上讲,必须承认任何一种相同的辅导方法最多只能让少部分学生受益。如果教师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在德育课程中注意差异性个案研究,相信不同的学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

发展。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范文6

关键词:生涯不确定感;大学生;班级团体辅导;生涯混沌论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065-03

生涯不确定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生涯心理学家Bright等人的研究成果指出有7O%的大学生认为他们的生涯发展受到预料之外事件的极大影响。生涯不确定状态不但会引起生涯发展迟滞,进而导致自我认定的危机,更影响其当前的生活调适。很多实证研究发现:生涯不确定学生经常出现焦虑、目标与兴趣模糊不定、缺乏求学动机、学生角色不足、学业成绩偏低等现象和困扰。

生涯辅导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个体对自身的原发性质素和继发性质素都有理性客观的认识,表现出高度的自我同一性,在混沌的生涯背景中以积极的心理动态平衡系统达成自组织的有序状态,最终获得自我实现。马逸伦曾对高校大学生生涯辅导评价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总体来说,大学生对学校生涯辅导的需求度较高,对生涯辅导工作的了解度、参与度较低,主动性欠缺。Peng.H曾采用团体生涯咨询对16名生涯未定向的大四女生进行生涯辅导,并设立无干预措施的对照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辅导结束后,学生的生涯未定向程度和状态特质焦虑程度都有显著的下降。

以往的研究表明,在辅导对象的选择上,关注较多的是对毕业生生涯不确定的影响因素研究及运用生涯混沌论指导毕业生的生涯发展,鲜有以班级为单位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辅导方案设计。而生涯不确定感在各年级学生身上普遍存在,而目前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主要还是以班级管理为主,班级人数在入校时定好后一般中途不会有太大变动,相比于自愿参加而组成的辅导团体,人数更加稳定。本研究旨以班级为单位对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团体生涯辅导,从自我体验入手,探讨大学生生涯认知现状,分析比较其作用过程与效果,以期达到优化辅导过程,有助于今后生涯辅导在高校的开展。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在南京某高校1~3年级各挑选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其中大一班级人数为35人,大二班级人数为26人,大三班级人数为38人。为实验组选取同年级、同专业、同人数的班级作为对照组。

(二)工具

使用曾维希2009年编制的《大学生生涯状态自评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量。该量表共有34个条目,从认知分化性和统整性两个维度,以及个体对影响自身生涯发展的原发性质素和继发性质素的认知程度,将个体的生涯适应状态分隔出四个典型类型,分别是迷失型、冲动型、顷暂型和精虑型。四种不同的生涯适应状态有其不同的生涯体验,从个体自我报告的生涯体验入手测量出其所处的生涯适应类型。

该量表重测信度介于0.664-0.818,Cronbach 唬系数介于0.692-0.915,符合测量学要求,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相关拟合指标数值为:NNFI=.912,CFI=.930,RMSEA=.061,x2/df=3.17,结合量表的诊断结果和典型被试的方格技术统计分析,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同时效度,能较为理想地把握住理论构想的实质,揭示问题根源所在。

(三)方法

使用《大学生生涯状态自评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现场填答的方式进行实证性调研,统计分析出学生生涯不确定感现状,将此数据作为前测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对实验组三个班级根据设计好的团体辅导方案进行辅导,每周一次,每次辅导时间控制在2个小时左右,共计10次。每次辅导以引导、活动、分享、讨论、总结等几部分来展开,整体辅导强调个体的“自悟”,辅导者扮演引导、协调的角色。在班级团体辅导10次干预结束后,再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大学生生涯状态自评量表》测评,调查学生生涯确定状态,将辅导前测、后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所设辅导方案的可行性,考察实验组是否增强了学生对生涯相关概念内涵的了解程度,养成了良好的应变心理,减轻了个体生涯的不确定感。

(四)辅导方案

在生涯混沌论的基础上,以团体心理辅导及相关理论为依据,在辅导方案中融入了Super生涯发展理论、Holland职业人格理论、Krumboltz社会学习论、Kelly个人建构论、荣格同时性概念的介绍,使个体认识到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特征。加入各种心理测试,使个体完成对现阶段自我的了解,充分认知自我。运用签名训练、神奇事件回顾、乒乓球寓言等融合生涯混沌论的辅导技术,促进个体认识生涯混乱本质,使个体了解生涯混沌的内涵,从而能够获得应变的心理准备和相关的认知结构。加入生涯叙事、生涯家谱、生涯平衡单等非决定论的辅导范式,使干预对象加深对个体个性化的生涯阐释与理解,而非预测与决定。

(五)统计方法

所有辅导前后的量化调查结果采用EpiData进行数据录入,应用SPSS13.0分析。

二、结果

(一)辅导后实验组生涯不确定感总体特征

在对实验组进行为期十周的团体辅导当中,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只按照学校正常教学内容进行上课与活动。当实验组完成10次辅导之后,再次组织学生以现场填答的方式完成《大学生生涯状态自评量表》。对照组的学生前后测结果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实验组的学生在辅导干预后表现出显著差异。

从表1可知,经过辅导的实验组在冲动型的未定向状态上呈正偏态,自我评定均分大于2.5分者(标准参照)其检出率为2.0%。迷失型、精虑型、顷暂型三种状态的数据均呈负偏态,自我评定均分大于2.5分者(标准参照)其检出率分别是23.2%、0、3.0%。这表明通过辅导,所测实验群体中个体表现出向生涯定向的努力倾向。通过辅导学生学会开始正视自己的“不定”,努力寻求“积极的不定”,从而达到“定”的最终目标。

(二)实验组辅导前后的比较分析

1.实验组各类型在辅导前后的比较分析,见表2。由表2可见,四种类型辅导后得分均高于辅导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一名涉世未深的学生,由原来的懵懂无知到触及相关生涯知识后,会豁然发现在谈及未来时有很多事情是无法掌控的,“迷失”感自然会增加,为尽快消除这种焦虑和困扰的情绪,会“冲动”的急于求得确定,但是在人生发展的历程当中,变化是常态,定格只是相对的,所以在经历过各种生涯探索活动后,会慢慢理解这一理论,学会正视生涯发展中的不定,逐渐理清属于自我的生涯发展方向,开始制订自我具体的生涯计划。

2.实验组各类型辅导前后差值在不同年级上的差异,见表3。辅导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均是有帮助的,一年级的学生在辅导后对自己的新生活表现出“冲动”的希望;二年级的学生在辅导后更进一步的开始考虑自身的发展方向,对未来的迷茫感增多,相比一年级学生学会了回归现实,开始进一步寻找“顷暂”的定格;三年级的学生经过辅导后在各型上均有所下降,显示出生涯未定向状态有一定程度的减弱。

三、讨论

通过对实验组学生的辅导干预,结合实验组辅导前后生涯不确定感状况的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将传统生涯辅导技术和基于生涯混沌论的辅导技术相融合的辅导干预,使个体的生涯不确定感向良性方向显著改善。

1.经过辅导干预,总体上个体表现出向生涯定向的努力倾向。通过辅导正视自己的“不定”,努力寻求“积极的不定”,从而达到“定”的最终目标。

2.经过辅导干预,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在年级上出现某种独特的差异分布,而在性别、高中所学文理科方向和生源地分析上并无统计学差异。这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对专业的认知度有所加深,从社会实践活动上积累的经验也在增多,从而迷失感亦会比低年级强,但已学会利用周边的社会支持帮助自己“精虑”的实现“顷暂”的定格。

3.经过辅导干预,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在各类型上存在差异分布。这表明个体生涯不确定感所属类型发生了变化,干预有所成效,个体学会正视生涯发展中的不定,逐渐理清了属于自我的生涯发展方向,开始制订自我具体的生涯计划。

4.经过辅导干预,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各类型在年级、生源地变量上存在差异,而在性别和高中所学文理科方向的变量上并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辅导效果显著,个体能够正确看待社会支持系统等原发性因素在生涯发展中给予自己的帮助,为理性的规划自我生涯方向提供有力的帮助。

四、未来研究方向

从混沌论的角度出发知道个体从认知到行为中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从自我认知和个人体验入手,辅导即便能对个体认知层面进行成功干预,也未必能够在个体行为层面有所变化,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通过几次辅导立竿见影的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但随着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内在的改变终有一日会显现出来。本研究尝试性编制的辅导干预,也只是对自己心中的一些研究疑问和假设的一个探索与验证,希望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本研究没有对具有各类型生涯不确定感的个体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团体辅导能够使个体从与他人的互动中感悟到一些道理,但是对每个个体的问题很难有深入的了解,只有依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辅导方案,融入个人辅导、团体辅导、辅导课程等多种辅导手段,才能更好、更准确的为个体解决不同生涯确定水平中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3.

[2]黄蕊.高校应届毕业生生涯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探讨[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