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范文1

关键词:背影;教育思想;散文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富有率真、质朴的浓厚情感,能使读者感受到清静高雅的唯美意境,特别是其抒情方式非常独特,语言丰富,自然清新的表达中还带着一股活力。因此,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风格,不仅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取向,还体现儒学特点,教育价值极大。

一、典雅优美,脱俗清新

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可知,朱先生通常运用简单、朴素的言语,展示着一种典雅、自然的美感。而且,朱先生非常关注修辞手法,为了尽量使用完美的语句,将很多精力倾注于遣词造句。此外,朱先生的散文在兼具诗歌美感和音乐美感的同时,还充斥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朱先生在散文中努力追求的朴实美,是其不虚伪、正直和大方为人的真实体现。朱自清先生认为,写文章要如说话一样熟练、自然,只有这样,读者才会产生一种亲切感。散文《背影》就是如此,口语化表述非常典型,特别是在人物对话方面有具体体现,文中父亲朴拙、简单的寥寥几句话,就能让读者感受到生动、浓重的父爱。其中一句“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将父亲性格中坚强的一面表露出来;而“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表明了父亲在离别时对儿子浓浓的不舍和深切的关怀。杨振声先生曾评价朱先生的作品:风华源自朴素,悠然源自忠厚,腴厚源自平淡。

二、布局巧妙,构思紧密

我们通常认为,朱自清的散文具有巨大的魅力,原因在于朱先生对散文构思非常严谨。众所周知,文章都有文眼,散文也不例外,通过某一主旨凸显文章的真实意境,然后将虚实相互结合,进行详略得当的描述表达。散文《背影》中,由于与父亲长时间未相见,难忘其背影开篇点题,然后又通过回忆往事,追述在浦口车站和父亲离别的情景,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极为细腻的描写,最后直接抒发自己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余音袅袅,情思绵绵。读者从文中能体会到浓浓的父爱深情,同时,文章也充斥着各种情感。文中在描写父亲由于不放心而亲自送儿子上车的场景时,循序渐进地展示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关切之情。语句虽然简单,但为描写父亲逐渐远离的背影做足了铺垫,同时也为这一情节描写埋下伏笔,并从情感上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进行了渲染,然后对父亲行动的艰难以及年老憔悴进行了描写,进一步对父亲的关注和关心进行了刻画,这都彰显着浓厚的父子之情。此外,通过生动的描写,还反映出作者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恩之情,后面对父亲惦记儿孙的描写,又与开头相呼应,将父子之情这一鲜明主旨进行了深刻表达。

三、情景相融,诗情画意

郁达夫先生曾以贮满诗意评价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朱自清先生常用的写作手法就是将文章内容与诗情画意有机结合,在表达文章诗意的同时,为读者带来艺术之美。《绿》这篇散文,不仅能让读者品味到梅雨潭的美景,还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对梅雨潭的游历场景进行了描写,给人带来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使读者的感受更加真实。另外,在散文《春》中,作者还运用画笔,深情满满地绘制了很多春日美景,深刻抒发了自己对春季的赞美之情,将自己的情感赋予景物之中,这也是情景交融写作特点的充分体现。这些美景在深刻情感的浸润下,都被赋予生命,春日景象更加生机勃勃。朱自清先生善于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使场景更加具象化,而读者也能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浓重的情感。

四、追求真挚,情融于事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散文更加重视情感叙述,特别是作者的内心,充分表达了其内心想法。所以说,朱自清散文拥有如此大的魅力的原因在于其抒情手法。写实主义的抒情手法是朱自清先生最常用的手法,更加关注内心真实的感受与想法。另外,相较于一些叙述儿女情感或日常琐事的文章,散文也能通过叙述手法以情感化的方式充分表现主人公的经历,而读者也能从中充分感受到所表达的情感。《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代表作,将真实情感融进简单的叙事过程中。我们一直认为,充分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时,一定要通过正面描写才行,如直接描写人物内心情感以及刻画人物动作、表情等。但朱自清先生在散文《背影》中,却未对父亲的正面形象进行直接描写,而是通过刻画父亲背影的方法进行了描写。由此,我们深刻认识到:孩子渐渐地长大,不再直接表达对父亲的爱,而是含蓄地表达。这种表达方式从文中父子离别也能看出,虽然父亲看似毫不在意地转身离开,但通过侧面刻画可以看出儿子不舍与父亲离别。朱自清先生仅通过描写、刻画背影,就使文章显得更加真实。

五、结语

由上可知,朱自清的散文都是基于自然之美进行创新和演变形成的,读者可通过其平淡、简单的语句感受创造之美,文章也因这些美感而吸引读者,朱先生也因此屹立于众多散文大家之中。

参考文献:

[1]谷建.以《背影》为例谈朱自清散文的教育思想[J].新课程・上旬,2015(1):57.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范文2

香港苏富比今年春拍中,共举行了13个专场,总成交率为87.26%,总成交额为24.65亿港元,超过拍卖前19亿港元的估价。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在5月15日落下帷幕,总成交金额为20.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秋拍39亿元的成交额减少了46.6%,在上拍量、成交量、专场数等方面都有所下降。

进入6月,继中国嘉德之后,北京翰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等大拍卖会将陆续展开,人们对拍场的基本共识是供给量减少了、规模压缩了、持币观望情绪增强了。即使如此,在这个“进退维谷”的拍卖季,仍有不少艺术拍品过关斩将,成为高价成交的拍卖明星,给市场带来一抹亮色。

天价汝窑宋瓷最耀眼

拍品名称: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成交价格:2.0786亿港元

拍卖时间:2012年4月4日

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

在今年苏富比名为“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专场中,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0786亿港元高价成交,一举刷新宋瓷的世界拍卖纪录。天价宝贝最终由匿名买家电话竞得,超过拍卖前估价的3倍。据悉,此件青釉葵花洗是距今约900年的汝窑烧制的、唯一存世之葵花六瓣形的盆洗。在上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它是英国知名中国古陶瓷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的藏品。

点评: 天价宋瓷是个孤立事件,并不能代表整个市场的趋势。宋瓷存世极为稀少,珍罕拍品见一次少一次,藏家都是抱着“这次不买,不知何时再见到”的心态去竞拍。

齐白石最得意

拍品名称:齐白石《溪桥柳岸 海棠秀石》金笺山水花卉屏风

成交价格:7010万港元

拍卖时间:2012年4月3日

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

在香港苏富比2012春拍中国书画专场中,共有342件中国书画精品上拍,其中不乏来自日本私人珍藏的吴昌硕、齐白石等名家画作,以及征自北美的傅抱石、张大千代表作。全场最高成交拍品为齐白石《溪桥柳岸 海棠秀石》金笺山水花卉屏风一对,以7010万港元的高价成交,超过估价3倍之多。此幅作品写于齐白石扬名东瀛之时,画成后,被日本藏家妥善保存数十载。此幅双金屏风分绘山水、花卉,应在华日籍兽医渡边满太郎所请而创作,实属难得之精品。

点评:齐白石作品中的精品永远是市场最认的“硬通货”,近几年来,其市场涨幅最明显,而跌幅目前还没有数据显示。

张晓刚最惊险

拍品名称:张晓刚《血缘-大家庭·全家福2号》

成交价格:5218万港币

拍卖时间:2012年4月2日

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

苏富比历来被称为“张晓刚”控,此次春拍本场共推出了张晓刚的6幅拍品。虽然本场拍卖的“状元”被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全家福2号》以5218万港币成交价拿下,但其余几张拍品却表现平平,他的《血缘系列》及《血缘系列·男孩》分别以150万港币和320万港币落槌,业界人士唏嘘不已。今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没有了尤伦斯专场,更多转为对艺术经典作品的推荐,张晓刚的此张《全家福2号》便是被寄予了厚望的重量级作品。

点评: 听人说, 拿一件张晓刚作品,找一个藏家容易,找10个藏家非常困难。看来,此话是对的,藏家太小众,决定了他在调整期的上拍有点惊险。

李可染最大牌

拍品名称:李可染《韶山》

成交价格:1.24亿元

拍卖时间:2012年5月12日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在中国嘉德近现代及当代书画部分中,李可染革命圣地山水巅峰巨制《韶山》以1.24亿元成交,创出今春拍卖场首个高价,也刷新画家拍场成交纪录。在中国嘉德2010秋拍中,李可染《》曾以1.0752亿元成交,创出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纪录。此幅《韶山》创作于1974年,是李可染同类题材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一幅(141.5×243.1cm),该作品曾在1996以154万人民币成交,16年后再现中国嘉德,上涨高达80倍。

点评:这厢刚创纪录,保利又重磅推出李可染巨作《万山红遍》,其估价就高达2.8亿元,是中国拍卖有史以来估价最高的艺术品。它会不会成为今年春拍的近现代最贵单品呢?拭目以待吧。

沈尧伊最赢家

拍品名称:沈尧伊《革命理想高于天》

成交价格:4025万元

拍卖时间: 2012年5月12日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2012年嘉德春拍“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中,红色经典巨制——沈尧伊《革命理想高于天》从850万元起拍,最终以4025万元被现场买家竞得,该价格也创造了画家本人画作最高拍卖纪录。《革命理想高于天》篇幅巨大(185×375cm),创作于1975至1976年。画家沈尧伊创作此画时,正值青壮年时期,据画家亲述,出于对于精神的无限向往和崇拜,1975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题材的创作,并用3个月的时间,重新走了一趟路,归来后即创作了这幅油画。

点评:专业人士说,此类作品的图像意义与题材价值远远超过了其在艺术处理上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们追捧的是红色经典,其浓厚的历史背景是它胜出的关键。

明代紫檀笔筒最传奇

拍品名称:明 周制 鱼龙海兽紫檀笔筒

成交价格:5520万元拍卖时间: 2012年5月12日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在中国嘉德春拍专场“翦淞阁 文房宝玩”中,一件明代“周制”鱼龙海兽紫檀笔筒以5520万元的价格,刷新了木制笔筒的最高价。此件笔筒曾为王世襄先生旧藏,几经周折,回归王老手中。1987年,王世襄参与《中国美术全集》编纂工作,将笔筒收入《竹木牙角》卷,为明代木雕增添重要实例,并多次于着录提及此笔筒,如《王世襄自选集》、《自珍集:俪松居长物志》等,其身世赫赫,堪称传奇。

点评:据悉,此笔筒身价相当于同场拍卖中,一件黄花梨与一件紫檀两件“大块头”成交价的总和。王世襄老先生眼光了得,经他之手的古董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朱自清最一哥

拍品名称:朱自清《楷书七言诗》

成交价格:161万元

拍卖时间: 2012年5月15日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范文3

书,给予你无穷的智慧,使你的气质得到散发;书,给你知识,使你博学多闻;书,更重要的是带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乐趣.

在遨游书海的过程中,你会领略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的顽强毅力.即使我们只是在看,但在字里行间却体会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逆境中那种不屈不挠,敢于与命运作抗争的精神.这本书给了人很多的启迪,使很多正在逆境中不开窍的人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情.

很多人读过《凡卡》的动人故事,也深深的了解到他的悲惨遭遇,它揭示了旧社会当时的险恶.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而朱自清的《背影》更是令我们难忘.世世代代赞颂母爱伟大的书籍多不胜数,极少人去赞颂同样伟大的父爱.而且作者却没有用正面来讲叙,而是用父亲难忘的背影去衬托,这种写法很值得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运用.

相信大家也看过《骆驼祥子》这本书吧.此书出自老舍爷爷的妙手.描叙的是旧社会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老舍先生是一个幽默大师,但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却是一个悲剧作品.但是同样我们也非常喜欢这本书.

书,我就讲完了,真正爱书的人自然会懂得书的乐趣,不爱书的人呢?就只好自己去找乐子玩咯!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范文4

阅读教学之前,首先让学生明白古往今来无数经典作品中,那些情感丰富、意味独特的部分就叫作“美”,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区别于对“真”和“善”的甄别,是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上的存在。

当今高中生很难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美”,与他们缺乏美学修养有极大关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将学生引向当代学术水准高度,是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孙绍振先生告诉我们:“阅读过程并非静态的,而是心灵与文本、学养、专业积累与文本历史性之间的搏斗。用学术语言来说,就是读者主体与文本主体的深度同化和调节。”[2]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以以下四个方面为抓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将经典文本放到特定历史语境中理解。所有经典读本总是历史的产物与见证,理解经典文本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回到历史语境中。绝对自发主体的“多元解读”的盲目风潮,是我们要警惕的。大力提倡自主阅读及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之时,不可忘记“历史语境”这个基础背景。否则,完全自发性的感受只会导致对经典的误会、隔阂以致不解甚至轻视。更要注意的是,不能无条件用当代经验和价值观念同化历史文本,如福建师范大学赖瑞云教授在《混沌阅读》中指出的:“一千个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不可能变成李尔王。”

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经典抒情散文,如果听任学生自发阅读那么可能不但看不出“美感”,反而疑窦丛生:“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肥又胖很不潇洒,有何感人之处?”“青布棉袍显得父亲穿着朴素勤俭,爬月台为何给作者心灵带来如此震动?”之类,事实上如果我们回到朱自清当时的社会情况,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背影》写的事情发生在1917年,那时候火车站月台秩序和今天是很不一样的;而一个有缺点又不潇洒的父亲,儿子仍然很爱他,爱得很痛苦、很矛盾、很惭愧,不是比爱一个“完美的父亲”要深刻得多;至于“黑布马褂,青布棉袍”在当时恰恰是有地位的知识分子的典型装扮,相当于现在的正式礼服,谈不上“体力劳动者”的“穿着朴素”。

其次,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多种形式的阅读方式。深层阅读是一种专注的高效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而且通过阅读细致辨析和深入思考,培养思考习惯和能力,是对高中生极富含义的素质教育和人生历练。除了纸质阅读外,还可尝试其他体验方式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著名戏剧家王实甫的经典代表作《西厢记》,篇幅不长,但文言文传统表达习惯加上戏剧体裁的因素,若采用单纯阅读文本形式则可能造成学生与文本对话不畅,教学《西厢记》时,采用观看音像制品及学生反复诵读排演这两种辅助方式。我在众多改编作品中选取了最忠实原著的《西厢记》电影片段节选――“崔莺莺夜听琴”及“长亭送别”两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含义和情节推进。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诵读、吟咏甚至背默,感知经典文本中的极致美学体验,将种种审美体验以外化形式表现出来,在学生用心琢磨角色,品读细节的同时完成内化的审美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对各类经典作品或横向或纵向地进行比较性阅读。经典作品中的经典场景描写、经典人物性格描写及作者对经典情节的处理,都可以跟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该文本的认识,甚至在比较中对文本的审美价值有新发现。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范文5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能力

语文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主要课程,不仅仅是在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是我国悠久文化思想的一种传承,因此,提升语文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初中语文能力,单单靠教师的授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强化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课堂上的所学内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强化课外阅读的实际意义,积极鼓励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当然,课外阅读并不能盲目地阅读,要根据实际进行选择,否则,课外阅读不仅会白费时间,还无法有效提升初中语文能力。

一、强化课外阅读的重大意义

语文能力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作为初中生而言,初中阶段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关键阶段。如何提升初中语文能力,就需要不断强化课外阅读。强化课外阅读的重大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外阅读能够巩固课内教学

初中语文所选择的文章都是经过严密筛选的,每篇文章的学习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一定的哲理。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讲,这些文章的理解绝不是仅仅依靠课内教学就能够解决的,这就需要通过课外阅读来巩固课内所学到的知识。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学的朱自清的《春》,如果学生仅仅是在课内学习,很难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作者的感情状态等等。如果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下朱自清的传记,再读一下《荷塘月色》《背影》等代表作品,相信学生对《春》这篇文章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听、说、读、写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学生通过小学语文的教学,已经基本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升到初中后,就需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如何提档升级,就需要不断强化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来不断积累素材、培养语感、积淀情感。

3.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对于部分学生而言,是十分乏味的一门课程,有些学生往往会对语文丧失兴趣,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书本读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学习兴趣带到课堂中。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所学的曹操的《观沧海》,学生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可能对这些古诗不感兴趣,甚至因为难以理解而开始排斥。当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学生会很快融入其中的故事情节中,这个时候,对曹操个人也会特别感兴趣,对曹操所写的古诗也会十分感兴趣。

二、如何强化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语文能力,但课外阅读并不是盲目地阅读,而是一种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实际效果,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好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

就目前来看,初中学生除了要正常上课,还要去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进行学习,有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多才多艺,还给孩子报了钢琴、围棋等兴趣学习班,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缩短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应付这些辅导班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是抽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了。由此可见,为了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充分保证好课外阅读的时间,如果连时间都没有,那其他都变得毫无意义。

2.做好课外阅读的引导

课外阅读并不是盲目地阅读,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地引导,要充分利用原本就“可怜”的阅读时间。教师如何做好引导工作,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应该阅读什么,教师可以进行推荐,也可以划出一定的范围让学生自行进行选择。同时,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如何去读,要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时间。

3.注重课外阅读的交流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范文6

一、培养阅读能力,加强诵读教学

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应得到重视。要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课堂上,教师必须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对教材进行诵读。课堂的诵读必须有充分的时间来做保证,绝不能让学生匆匆看一遍,就急于探究文章内涵。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诵读,这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基础,特别是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有层次的诵读半节课甚至半小时,也许比教师讲同样的时间效果好。只有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朗读,才会有学生积极的思考,才会有学生的独特感受。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强烈的阅读兴趣是促使阅读活动深入开展的内驱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最为活跃的因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有关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在师生共同活动中让学生阐发自己的观点,使他们获得满足之后的快乐。在教学中,可适当鼓励语文基础薄弱的同学回答较为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在阅读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当阅读兴趣成为一种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力时,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力,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自觉地去提高语文能力。兴趣的培养,贵在激发。诗人何其芳说得妙:“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它可以是通过课文自身的美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朱自清的《春》时,学生们非常喜欢读,真正的原因在于作者描写客观景物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作者采用比喻、拟人、排比、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段,描绘出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同学们为这自然美、语言美所叹服,而且深受感染。也可以是领略代表作的美来培养兴趣,如鲁迅、冰心、莫泊桑、马克・吐温等,在介绍他们时,同时要介绍到他们的代表作,先给他们讲这些作品的故事梗概及其意义之所在,他们就会自觉地读。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家写作风格、语言特点。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如朗诵会、演讲会、游戏、讲故事,让学生都有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才华的欲望。在活动中自我构建与自我表现得以满足,使学生产生愉快心境,进而又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去思考,去升华。

三、重视阅读教学中环境氛围、教学疑问的创设

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民主平等的环境前提下,学生就会敞开心扉,各抒己见,个性得以张扬,创造力得到发展,师生双方才会敞开心扉。良好的课堂氛围,必须以平等、民主、亲善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没有理由小瞧任何一个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本身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积极思考。不要追求表面热闹而毫无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提问。例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疑:鲁提辖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怎样拳打镇关西?打死镇关西怎么办?这三个问题不仅勾画出小说的情节,而且让学生明白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所在,从而有效地直奔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四、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自古以来,教育家们就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对课内阅读会起到强化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就能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的自由性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认真的指导。

1.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读物。要给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堪为楷模的读物。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与课文有联系,使课内课外相互促进,同时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阅读水平。读物的种类和类型尽可能要广泛多样,使学生广采博收,扩大知识面。

2.及时检查评比课外阅读的成绩。其形式大致有:调查统计阅读篇目、字数、笔记、卡片等;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卡片、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