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家访总结范例6篇

早教家访总结

早教家访总结范文1

1、早研究,早部署,早开会,早动手:教育总支正月初八到校研究开学工作,特别对整合教育资源,保住我镇生员等问题做出了新的决定,同时召开了校长会议,传达了总支的决定,部署了新学期的开学工作,要求各校领导班子尽早召开会议,研究布置学校的开学工作,要求个校最迟于正月初十必须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并开始走访,十二开始报名,十三报名,并做好平面卫生的,做好宣传,做好后勤工作准备,包括资料的代卖,教材教辅的发放,公示栏的制作等工作要早动手。

2、新思路,新计划,新举措,新环境:各校认真研究了新学期的严峻形式,宣传了国家的一些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新学年的工作思路,拿出了新的措施,不仅使学校的教师面貌一新,而且让全体师生充满了新的希望。学校的环境卫生也焕然一新,特别是十力中学正月初八便出台了几项过硬的举措:一是废除了原来58岁以上人员的特殊制度,二是对于防流控辍拿出了新的走访措施,变原来的流于形式的走访为真正的走访,走访必须要家长签字认可,还要调查学生的联系方式,包片领导只要打电话核实一下就知道了。三是出台了新学期的几项新的改革措本文来源:文秘站 施,如关于评选十力名师的实施方案,关于教师代表大会实施方案,关于绩效工资的有关制度等都已经在老师中宣传。学校还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宣传,涉及学生获奖、教师获奖,学校管理,学校荣誉等。__小学也大力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中心学校成员开学期间都下到学校督办指导开学准备工作,帮助解决学校的实际困难。

二、开学工作实效情况

1、团结一心效率高。全体老师齐心协力,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走访真正到位,社会反响好,评价高。备课计划早着手。领导也团结一心,分工协作,管好自己的事,后勤服务做好食堂、超市,代卖资料,发书,发放作业本,学生住宿安排;政教处做好平面卫生管理,安全教育,升国旗,做两操等;教导处做好课程落实,教学备课计划的管理,三表的上墙,以及一系列制度的落实,各负其责,正是大家心齐,保证了开学工作的效果,于正月十四正式开班上了课。

2、规范操作反响好。我们严格按照县里的收费操作程序,专门制作了收费公示,悬挂在校园醒目处,对于代卖的资料设立专门的窗口,还张贴了价格表,教学楼前还说明了报名的程序,设立专门的接待处,对于家长有疑问的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特别是对学生奶的问题采取自愿的方式,多做正面宣传,对国家的政策做好解释和宣传。正是透明的做法,博得了家长的赞许。对于开课的问题,由于我们乡镇教师的原因,特别是短线学科的开设问题,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按照教育局的要求逐步规范,做到开足、开齐。

3、防流控辍有成效。由于开学走访早,报名早,上课早,学生目前到校情况也比历年来要好得多。初中目前应到 人,已经到 人,转出 人,转入 人,流失 人,小学应到 人,已经到 人。

4、整合资源处理好。今年我们乡镇根据实际情况把新店小学集并到__小学,并对新店的学生分流,教师的分流,财产的转移,财务的并帐等一系列问题处理得非常好,学生欢喜得到新的学校,老师安心地去新学校上班。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

三、存在的问题

早教家访总结范文2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者,直接责任人,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关键核心,是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力军,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榜样和领路人。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确实不易。作为班主任首先热爱这一工作,把这一岗位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因为班主任工作意味着更多的奉献,更多的付出,物质方面的回报非常少。但却会赢得更多的家长和学生的尊重,会给你的人生留下许许多多,让你难以忘怀的回忆,更会增强你战胜自我,战胜困难,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根据这一学年的班主任经历,作一简要的总结,概括。一、培养建立一支有责任心的班干部,工作实行精细化责任制。1,班主任工作非常辛苦,事务繁忙。怎样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又能抽出更多的时间,研究备课,研究课堂,有更多的时间辅导学困生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许多工作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样既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自己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这需要班主任培养小干部,对班级管理做好指导。如班长的统领和协调检查;卫生委员的值日安排,检查;学习委员每天的早读,课外作业的收交;体育委员的广播操,眼保健操检查;文艺委员的活动安排检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等。把班级的诸项事务,与学生协商,实行自愿承包,责任到人。并由责任人自己制定出检查标准,班委会通过执行。

2,做好小干部的指导。班主任每周至少开一次班委会,对每周的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多鼓励,多指导。出现问题及时开。还注意做到,每学年都进行班干部轮换,至少换三分之一。其他班干部任职时间,无特殊情况,都不超过两学年。要做好轮换下来的班干部的思想工作,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班里实行红蓝两队,轮换下来的班干部作为蓝队,负责监督;还可以每月拿出一周的时间,让蓝队的干部工作,调动起双方的积极性。在这一学年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做班主任也可以从琐碎的班级工作中解脱出来,过舒心的日子,而班级的各项工作仍能照常开展:在这一学期中,同学们在众多小干部的带领下每月一次举行了生动活泼的主题队会活动,人人争当规范生活动等。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能积极参与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为班级争荣誉。1,除了正常的教学和其他一些班级事务外,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指导开展各种活动。如何开展好活动,如何在各种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我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平时多多注意学生的特长爱好,多多注意各方面的培训信息,与家长沟通好,做好家长,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积极的参加培训。有了这些"小人才",无论是出黑板报,举行文艺演出,还是召开运动会,都让我省心不少,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在全镇的五年级语文竞赛中,班中有吴超群等四个同学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在全校的安全知识手抄报比赛中史裕来等四个同学获得了一等奖,另外两个同学分别获得了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这样的成绩在全校各班中都是不曾有过的。2,注重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的发挥。让有特长的学生,带动起其他对各方面有兴趣的同学,组织开展一些小型的班级活动,学生在一起交流,在一起切磋。达到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我们班有两三个同学是参加学校象棋队,棋艺也不错,在学校组织的棋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我就发动这些小棋手们各自寻找几个得意门生,进行师徒结对的训练。如今已初步形成了以象棋和围棋为特色的班集体风貌。

三、早到校,勤沟通。作为班主任,很多情况下需要早到校。新学期开学我早到校;收费早到校;考试早到校;活动早到校;周一升旗早到校;邀请家长早到校。做好班主任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离不开课任教师的帮助支持。需要与他们勤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支持和帮助。学生的家访工作非常重要,与

长沟通好,班级的各项活动,各项工作就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出现问题也容易解决。家访的形式多种多样,直接家访我提前与家长联系,做好家访的准备,多谈学生好的表现,提出希望,增强家长的信心,让家长和学生知道,老师是多么重视他,对他充满了很高的期望。面对面交谈效果非常好,但由于学生多,居住也比较分散,全体学生都家访,需要占大量时间。我一般采取电话沟通,方便及时。家访工作我坚决做到:困难学生(学习,生活)必访,问题学生必访,出现波动的学生必访,有特长的学生必访,新转来的学

生必访,家庭出现裂痕的学生必访,学生生病必访等。这样可以融洽与家长的关系,使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总而言之,在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使自己做得轻松自在,但又决不放松对班集体的管理,自绐至终我都在追求一种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整个班集体在我的悉心指导下正向着更高更美的目标前进。我想这一学期中班级每个星期都得到的"小卡通"就是对我工作的一个最好总结。

早教家访总结范文3

[关键词]婴幼儿;早期教养观念;家长:访谈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1-0045-06

一、研究缘起

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开端重要”的观念深入许多家长的心中。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很多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独立性、自主性、意志力、自信、乐群合作精神、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品质的培养。近年来,上海等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开办早教机构并予以规范。在这种背景下。早期教养便成了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谈到婴幼儿早期教养,必然会涉及孩子的家长及其家庭。婴幼儿身心尚不成熟,思维能力和活动独立性差,对家长依赖性强,因此家长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极其重要。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告诉我们,由婴幼儿和家庭教养者所构成的家庭环境对婴幼儿发展的作用最大。在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父辈家长平时大多工作繁忙,婴幼儿在大多时间里由祖辈家长照看,父辈家长常常利用周末在早教机构参加亲子活动。两代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养中处于最核心地位,与孩子的互动最频繁,情感最深厚,他们共同承担教养责任。都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把研究点聚焦于两代家长。

两代家长的教养观念如何,目的或期望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开展早期教育的?弄清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有效地对家长开展亲职教育(家长教育)和早教指导,提高整体育儿水平。通过检索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发现,有关“婴幼儿教养观念”的研究极其缺乏。有文献在对家长进行相关调查,探讨亲职教育和隔代教育等问题时偶有涉及早期教养观念的内容。也有一些对教育观念的研究包含了整个0~6岁学前教育阶段。本研究不是从研究者的视野来探讨父母的教养观念的。而是用质的研究方法,把话语权交给正深刻体验着教养过程的家长们,以呈现和分析他们的“教养叙事”来回答本课题的研究问题。

二、概念界定

在欧美国家,“早期教育”(Early ChildhoodEducation&Care)是指由专业人士对0~8岁儿童提供的所有保育和教育的服务项目,这里的教育包含“教”和“育”两方面。而我国一般把这个阶段的教育称为“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或“早期教育”,通常还把它分为0~3岁和3~6岁两个阶段。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概念中的“早期教育”往往在年龄段的划分上含糊不清。有人认为这个概念可特指0~3岁婴幼儿教育。本研究使用“婴幼儿早期教养”这一概念,既把本研究的年龄段界定在0~3岁上,又突出“养育”(保育)在婴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研究方法与资料的获取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遵循质的研究中对社会现象、社会事实的描述、分析和意义解释的路径,采用有访谈提纲的半开放型访谈法,对两代家长进行正式访谈。对某些问题的访谈采用的是控制式投射法。

(二)资料收集

1 访谈问题

依据访谈宗旨,共设计了6个基本问题:(1)有人说“3岁前孩子尚小,照顾好日常饮食和身体健康就可以了,不用这么早教育”,您的看法呢?(2)现在家长普遍认识到早期教养的重要性。您觉得为什么重要呢?(3)您平时怎样开展早期教育?(4)您希望通过早教促进孩子哪些能力的发展?(5)您觉得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更利于孩子成长?(6)有家长说“孩子要获得良好的发展,关键是要发挥自主性”,对此您怎么看?访谈过程中研究者会根据对象和情境适当加入一些追问。

2 访谈对象及记录方式

为方便取样,研究者首先选取了自己比较熟悉的南京市某幼儿园的亲子班和南京市某高校的大草坪两个地点作为访谈现场,共选取了15位家长作为访谈对象,其中亲子班的家长9位,其他家长6位(他们的孩子未参加亲子班)。祖辈家长6位(4男2女),在资料分析中分别记为GF1~GF4.GM1~GM2。父辈家长9位(5男4女),在资料分析中分别记为F1~F5,M1~M4。另外,家长的选取也考虑到婴幼儿的年龄差异,0~2岁和2~3岁两个年龄段的婴幼儿家长均有。

四、有关两代家长早期教养观念的分析与讨论

(一)早期教养的基本观念

1 “关键期”“小时候可塑性大”“三岁看大”等观念使家长认识到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重要性

访谈中祖辈和父辈家长都十分肯定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重要性,但问及原因,只有少数家长能够回答。第一,有的家长认为“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因此非常重视婴幼儿这一关键期的教养。如GF1说:“从小不开发智力,大了就迟了”:又如GF3认为孩子在关键期对外界会很敏感,他说:“婴幼儿早期教养很重要,是因为这个时候大脑很敏感,很容易接受外面的东西,智力很容易开发。”

第二,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如F1认为:“孩子小,不理解大人的想法,当你去引导他,他就会向你引导的方向发展。”第三,有的认同“三岁看大”的观念,认为早期形成的某些品质影响将来发展。如M1说:“大家说,三岁看大,我觉得有道理。性格和生活习惯在年幼时就已经形成,对以后有影响。”

研究者认为,家长重视婴幼儿早期教养的确是件好事,但不能夸大早教的功能,更不能迷信某些早教机构打着“0~3岁是培养神童的关键期”的幌子而对孩子发展抱有过高期望。“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所属成员国曾经对0~8岁儿童早期教养效果作过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早教对儿童发展(尤其对经济贫困家庭的儿童发展)短期效果明显且稳定,而长期效果证据混杂。早教对儿童认知发展的效果在小学或中学则会减弱或消失。但当儿童遇到高难课程或高级学习任务时,早教的成果就发挥作用了,而且早教对儿童社交能力和性格发展的正面影响能持续很长时间。因此.我们要正确客观地认识早期教养的作用。

2 祖辈家长重“养”轻“教”,而父辈家长“教”“养”并重

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充分考虑婴儿的身心特点是实行“保教结合”的基本依据。家

长对此有何看法呢?

经访谈了解,不少祖辈家长重“养”而轻“教”。如GF4只关注婴幼儿身体保健方面:“孩子小,容易生病,三天两头感冒什么的!照顾好生活。保证身体健康就行了,在家不用教什么,到了幼儿园再说吧。”有的则认为保育是教育的前提。过分教育而不顾孩子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会适得其反,如GF2说:“我们主要是保证孩子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孩子精力充沛了,你教什么他都能记住。有的小孩没休息好、玩好,就没有精神。你教什么都没有兴趣,给他灌输多少东西他也不愿意记。”越小的孩子生理条件越不成熟,自我服务能力越差,就越需要成人在衣食住行、卫生保健方面悉心照料。在结束对祖辈家长的访谈之后。研究者采用控制性投射的技巧访谈父辈家长:“有人认为家长在早期照顾好孩子的膳食营养、卫生保健等日常生活就行了,至于教育,等孩子大些了再说。您对此怎么看?”

访谈结果表明,所有的父辈家长一致认为婴幼儿早期教养中保教要并重。其中F1的话比较有代表性:“这(保育和教育)是同步的。身体很重要,但只是一个方面,孩子社会交往、智力发展也很重要.少不了教育。”

研究者认为,值得关注的是。访谈中父辈家长都坚持要“保教并重”,但在实际教养中,尤其遇到有关“教育”的问题时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是缺乏足够的专业育儿知识和技能,他们往往只能在“做中学”。因此,父辈迫切需要专业教养信息和教养指导的支持。据有关0~3岁婴幼儿家长早教知识和服务需求的调查表明,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该调查发现,家长对早教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66.4%,了解的多是一般的普及性知识。对较专业的知识了解不多,因此他们对专业早教服务的需求迫切。

(二)早期教养目的之一:培养良好的社会性、个性品质与开发智力并重

开发智力,开发大脑潜能历来是婴幼儿早期教养讨论的主题,但访谈发现家长对婴幼儿的习惯、人际交往、品德、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格外关注。他们认为这些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品质同智力一样对婴幼儿适应社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1 培养良好的习惯

被调查家长普遍认为婴幼儿的习惯包括吃饭、睡觉、穿衣、上厕所、劳动卫生等生活习惯。礼貌打招呼的交往习惯和不抢别人东西的品德习惯。如GM1说:“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吃剩的果皮、玩剩的纸屑要及时收拾,吃饭时不剩饭不浪费,有规律的大小便,自己穿衣服、穿袜子等。”M4对“习惯”的解释比较宽泛:“孩子的习惯很重要.比如睡觉习惯、礼貌习惯、不能和小朋友哄抢东西、打架啊,这些都是以后做人的基本原则啊。”可见,家长对“习惯”的理解包含了广泛的意义。

研究者认为,养成好的习惯,责任在家长。家长尤其要注意婴幼儿的“第一次言行”。给予及时的强化或者批评制止。

2 培养良好的品德

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上。F5认为好的道德品质对孩子发展有深远的意义:“现在这个阶段,做人的道理比学知识有用多了。古人学孔孟之道,做事先做人。”F3认为培养道德品质最基本的是培养“是非观念”:“要培养他道德方面的是非观念,正确引导和规范其行为,不让他走向邪路。”

研究者认为,2岁前婴幼儿对主客体的认识尚未分化,随个人的需求而活动,处在“无律”阶段,自我意识尚未发展。他们没有和成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只是随心所欲地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并没有道德价值判断,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直到3岁左右他们才仅仅能根据家长的判断作出“是非”“好坏”的判定。所以提醒家长不要总是以道德标准审视年幼孩子的言谈举止。动辄厉声批评。3岁以后可以适当告诉孩子一些“是非”“好坏”等简单的标准,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初步的道德观念。

3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家长认为人际交往能力与智力同等重要,希望孩子能使用礼貌语,掌握协商、谦让、分享、自主表达意愿等交往能力。访谈发现,家长选择早教机构的动机之一就是希望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如M2说出了交往能力的社会适应功能:“人际交往在现在社会中是最重要的,这方面能力好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培养交往能力跟培养智力的意义差不多。”GF2认为:“现在小孩还小,天真无邪。我们教她礼貌方面的知识。人际交往的第_步就是要懂礼貌。”M3则表示:“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主动表达意愿。想要什么东西,什么东西漂亮等,希望他与别人能自主交流。”

研究者认为。家长认为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并注重从日常生活的礼仪礼貌做起,这固然是好的。然而对于0~3岁的婴幼儿来说,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家长更应该关心婴幼儿所处的状态,注意听取和接收婴幼儿发出的信号,并作出及时恰当的回应。

与同伴交往方面,有研究表明:10个月前的婴儿的交往更多集中在玩具和物品上;10~18个月的婴幼儿能有意地发出一些行为并注意到同伴的反应;18个月后的幼儿则更倾向于与同伴交往。突出表现为幼儿间的合作游戏,互补互惠的行为明显增多。

基于此。家长应意识到交往能力要在交往中获得。应鼓励婴幼儿与同伴交往,为婴幼儿提供交往机会。

总之,研究者提醒两代家长:第一,培养非智力品质是孩子终身的事情,不能局限在0~3岁;第二.培养孩子的协商、合作、谦让、分享等交往品质要考虑其成熟水平和早期心理特点。3岁前的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很难采择他人观点,他们的移情能力低。不能体察到他人的情绪和思想,通过教育来引发亲社会行为比较困难。因此,3岁前家长能够做到的是带孩子到人际环境中,鼓励其与人交流,但不必在意效果,切勿操之过急。

(三)早期教养目的之二:“激发兴趣,减少学习压力,培养快乐的情感”

1 多数家长有矛盾心理:“教育环境所迫才框着孩子”。实际希望他们“轻松快乐地成长”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教育体制很大程度上仍是“应试取向”。访谈中许多父辈家长不希望给孩子太多要求和压力,期望他们轻松快乐地成长,然而“环境所迫”。不得不“框着”孩子。这实际上是社会环境对家长的教育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和孩子皆有压力。如F4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很累,失去了应有的快乐。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从幼儿园起家长就开始‘框着’孩子,让他们学习文化知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M1的感想中透露出这样的信息:父辈家长的矛盾心理是孩子3岁以后开始产生的。家长和3岁前的婴幼儿都很轻松快乐,自3岁进入幼儿园起就开始面临种种压力了,因此可认为在前三年里,家长会尽量给婴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快乐的生活环境。对此F2也有同感。

2 激发兴趣。寓教于乐方能缓解矛盾心理

虽然“环境”如此,大多数家长还是希望孩子

在学习中过得快乐些,或者让他们“伴着快乐学习”。对于如何缓解这个矛盾心理,家长们自有答案。F2这样解释孩子的“兴趣”:“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愿意学,不喜欢的不学。就像吃东西一样,不喜欢吃的放在嘴里也会吐出来。”F1认为游戏能激发兴趣。F4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兴趣和快乐教育的关系:“家长有时会逼着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功’,把时间花费在做有兴趣的事情上,孩子就会认为他的生活是快乐的。和家长相处也会融洽,这反倒会促使他多学一些东西。”正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erbert.Spencer)所说:“让兴趣为快乐求知引路,用兴趣诱导孩子快乐学习。”幼儿园的孩子学习压力要靠兴趣化解。婴幼儿的早期教养更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行快乐教育――一这种观念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教育。

虽然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减轻婴幼儿的学习压力,培养其快乐的情感,但仍有个别家长出于攀比心理给孩子巨大的压力。有家长认为孩子发展得好。有出息,能光耀门楣。从GF1谈自己儿子的成功事迹就可见一斑:“就像我儿子在深圳做全国销售部经理,其实这个位子很多人都有实力做,但只有他略高一筹,才做到这个高度。我们看到孩子发展到这种程度很满意。对于小孙子来说,投入这么大的财力和精力培养他,就是希望开发他的智力,让他长大了也有出息。这样我们脸上也有光。”

(四)早期教养的内容观

当问到“您平时是怎样开展早期教养的”这一问题时.几乎所有家长都回答寻找合适的教育内容来开展早期教养活动。对资料进行编码后我们发现家长选择的教育内容可分为几大类,其中礼貌用语。协商、分享等交往能力和道德教育的内容较受重视。此外,教育内容还包括健康教育、艺术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等。

研究者认为,家长凭借经验或书本、网络提供的教育信息来选择教育内容,虽然可以相对划分出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但随意性很大。对于婴幼儿来说,参与家长提供的任何一个领域的教育都是全身心的“浸入”,可以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

(五)早期教养的玩具观

在回答平时如何对婴幼儿开展早期教养的问题时,只有很少家长谈到了玩具的话题。对资料编码后我们发现,他们对选择玩具有以下看法:好的玩具要具有安全性、益智性、适宜性、低结构性、可反复操作等特点。如F1表示:“孩子的玩具有很多,现在也买一些相对开发智力的,比如拼图、积木等,还有要考虑玩具是否安全、所适用的年龄。”M2则指出:“对于玩具最大的感觉就是要适合孩子的年龄,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我感觉真正耐玩的玩具都是那些需要动脑筋的。”由此可见家长从婴幼儿的喜好和需要出发对玩具作出的经验性判断还是比较正确的。

研究者认为,婴幼儿早期智力发展有两大方面:一是运动能力,二是动手操作能力。3岁前婴幼儿的认知处在感知运动阶段,“智慧源于指尖”,低结构性和可操作性的玩具是婴幼儿锻炼手指和进行思维活动的工具。玩玩具能促进大脑进一步成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六)早期教养的环境观:和谐的家庭氛围利于幼儿成长

家庭是婴幼儿生活最重要的场所。对他们来说家庭不仅仅是一座房子,还象征着安全、舒适和愉快。M4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一回到家里看到爷爷在看报,奶奶在做家务,家庭成员和谐,会感觉很舒服,心情也会很舒畅。如果爸爸妈妈天天吵架,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F5从反面说明了这个观念:“我不相信那些暴力的、不和谐的家庭能培养出很优秀的孩子。”

研究者认为,家庭和工作单位是直接影响父辈家长生存状态的两个微观环境系统。如果父辈家长不能处理好与祖辈家长、单位成员的关系。不能胜任工作和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则会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和睦及其生存状态,最终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父辈家长必须尽量避免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家里,调解与老人在日常生活和孩子教育上的冲突,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

(七)早期教养的个体发展观

1 家长提供发展条件,关键要靠孩子个人努力

不少家长都认为提供的经济条件是个体发展的外因,如果孩子个人不努力也是白费。孩子必须学会独立,不能依赖家长,他们必须通过提高个人能力和实力来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F1认为:“现在父母工作都不错,但孩子如果不努力,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样会被社会所淘汰。GF4说:“对孩子也没有太多期望,我们尽可能创造环境,但关键还是看她自己。”可见,多数家长都认识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内因比外因更为重要,成功最终要靠孩子自己的努力。

2 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独立性

早教家访总结范文4

2017年乡镇信访工作年终总结【1】 XX年,xx镇信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单位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xx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共、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和省、市、县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xx总理热情、依法、负责、奉献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依法维护信访秩序,推进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了在全国两会期间无人赴省进京上访,为维护全镇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了贡献。现将我镇XX年上半年信访工作总结

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

一是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年初调整充实了以镇常务副镇长为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党政办,并配备了信访专干,负责处理日常业务。二是实行领导包案制度,从信访案件的初核、立案到处理,一包到底,并参与其中,随时听取案件调查的情况汇报,亲自指挥和协调。三是对信访工作早计划、早安排。四是每季度定期召开一次信访工作会,研究布置信访工作,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对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做到早预测、早调查、早处理。五是坚持领导接访日制度,做到勤接访勤办理,使信访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六是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尽早了解本镇有可能引起上访的重大情况,并将有倾向性、苗头性的上访人员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做到早预防,早处理。

二、加强信访信息工作,提高信息质量

一是继续巩固完善维稳信息员网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把矛盾消灭在基层。上半年通过排查发现的问题都已得到妥善处理。二是进一步做好信访信息工作。今年我们及时准确地向上报各种统计报表、信访问题季度分析和半年自查报告,并上报信访信息。

三、认真接访,归口办理,扎实有效查办、督办信访案件

对来信来访认真登记,本着解决实际问题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耐心细致地做好上访人的思想工作,稳定上访人情绪,尽可能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尽量控制越级上访。及时将每天受理的信访件转给领导,让领导批示。上半年我镇共收到群众来信来访24件,均已办结,办结率为100%;信访室受理信访举报11件,其中来信3件,来访8件,电话举报0件。正是由于镇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从而使得一些重信重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对业务外信访件,及时与主管部门及所管辖部门联系,督促其办理,并反馈办理结果,这些业务外的信访件通过我们的督促,大部分问题都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对此很满意。

四、加强协调,充分发挥信访职能作用

一是加强纵向和横向协作办案。除加强与县纪委、县信访局的联系,对一些重要的、疑难的信访案件,及时进行沟通,争取案件调查主动,比如杨乐基案,加强与公安、综治、司法等部门联系,协作办案,始终坚持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工作思路,把矛盾抓早、抓小。二是充分发挥信访职能作用,直查快办信访案件。

XX年我镇的信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基层深层次、高质量的信访信息少。二是解决信访问题的专业素质还不够。三是部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鉴于上述情况,20xx年我镇的信访工作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为核心,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信访渠道,加强督查督办,提高基层就地化解问题的能力,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建设平安和谐xx,推进我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为指导思想,将从以下工作着手,重点加强信访工作。

2017年乡镇信访工作年终总结【2】 我们**镇党委、政府认真总结xx年度信访工作的经验教训,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全面提高做好信访工作的认识,紧紧把握我镇社会稳定的实际,切实加强领导,以信访工作基础建设和制度建设为突破口,采取积极预防和及时化解并举的方法举措,加大工作力度,真抓实干,开创了信访工作新局面。06年度,我镇从市级三访重点管理镇转变成为区级以上零上访镇,确保了**的和谐稳定,为各项事业的开展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回顾一年来的信访工作,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

基础不实,地动山摇,我们充分认识到维护社会稳定,做好信访工作,加强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建立了覆盖全镇的信访信息员网络。我们把各村村民代表中素质相对较高的村民小组长和企业中的中层骨干确定为信访信息员,建立了一支覆盖全镇、面向各行行业的信访信息员队伍,并在年初对这支队伍分类分批进行了信访工作培训,提升了他们做好信访工作的能力。去年,全镇信息员累计上报信访信息47条,形成了信访工作众人拾柴的局面,使全镇的信访信息、社会稳定的动态情况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各级管领导,第一时间得到调解处置。

二是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对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不强的党支部,处理突发性事件反应不灵敏的支部书记,镇党委痛下决心,坚决给予调整,去年我镇共调整了xxxx支部书记,占全镇行政村的5xxxx,使全镇村级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村级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有力地巩固了信访工作第一道防线,使小事不出村甚至大事不出村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三是强化对村级工作的系统性指导。我们抽调精干力量,选派了1xxxx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农村工作情况熟悉的机关干部到1xxxx行政村担任实职副书记,指导、帮助各村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开展各项工作,促进了上级各项政策在各村的落实,并把各村的真实情况、群众建议意见及时带到镇里,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到村任职的机关干部积极参与村级各类矛盾问题的处置和化解,有效提高了村级管理水平和战斗力,避免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的产生,前移了信访工作的关口。

二、加强信访工作制度建设

创新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是从源头上预防产生不稳定因素的重要措施。

去年,我们从实际出发,在村级推行了四项制度,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恳谈日制度。规定每周二为村干部和群众面对面恳谈日,村干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调处化解矛盾问题,积极采纳利用群众的好点子、好思路、好办法,既促进了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又服务群众,更是把可能发生的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村级零招待制度。凡村级必不可少的招待交际由镇财政支付,村级一列实行零招待,从根本上杜绝了村与村之间相互请客,镇干部在村吃工作餐等一系列不合理的招待交际现象,净化了风气,提高了村级集体资金的利用率,提升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三是承包发包制度。镇建立了村级承包发包招投标中心,凡村级山林、砖瓦厂、标准厂房等集体资产承包和工程项目发包都要按照招投标办法程序,在镇招投标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到镇抬投标中心公开投标。村级承包发包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规范化操作,有效约制了村干部****现象的产生。同时,我们制定出台了新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对各个管理环节加大了防范力度,并进一步加强了财务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管理程度,避免了因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引发群众上访案件的发生。四是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我们进一步规范了村民代表议事的程序,扩大了议事的权限,凡村级重要决定、重要事项,500xxxx以上财务开支都要由村民代表讨论表决,形成决议才能实施,强化了村民代表对村干部的制约和监督,取得了防患于未燃的效果。

在镇机关内部,我们一是建立了信访首问责任制。凡是来访者都能得到热情接待,由人负责到底;二是信访巡查排摸制度。规定信访干部不座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带班,每周xxxx到各村巡查,排摸不稳定因素,不是等群众来访,而是主动下访,做到抓未、抓早,把预测工作走在预防之前,把预防工作走在调解之前,把调解工作走在激化之前,把力量和精力放在事发之前,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始发阶段,增加事前扎扎实实,减少事后的大张旗鼓,由上访向下访的转变,由群众找领导向领导找群众的转变,牢牢掌握了信访工作的主动权,打破了信访事件总是群众找领导的被动局面,同时也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如去年我们开发兴建工业区块,征用了30xxxx亩土地,涉及多村多户,由于信访工作走在前面,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三是完善强化信访考核制度。切实加强了对机关各部门信访工作的考核力度,提高信访工作分数比重,并同年终奖金挂钩,使信访工作与个个单位有关,机关人人有责,不再单纯是信访办的职责,而是全机关的职责。

三、积极探索信访调处新办法新途径

由于我镇是市级三访重点管理镇,不是没有矛盾和问题,相对各类矛盾问题尤其是历史遗留问题比较突出。一年来,我们终结了******等十余起老访缠访案件,清理消化了一系列历史遗留积累的矛盾问题,调处化解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全年累计化解终结信访案件16xxxx,涉访群众37xxxx。在调处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信访调处新办法、新途径,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听证会、人大政协、村民代表联调会,区、镇、村三级联调会、亲属联调、朋友联调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亲情相结合的新举措,使16xxxx信访案件都得到终结,并使全镇老访缠访户全部息访。

虽然我镇去年的信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形成了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早化解的机制,但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与兄弟镇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积极探索,努力工作,使信访维稳工作做得更好,为创建平安**,构筑和谐**作出新的贡献!

2017年乡镇信访工作年终总结【3】 为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访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始终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角度来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为构建良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环境提供了保证。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网络

乡党委、政府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组织网络。一是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办理信访件,班子成员带头表率,明确村级组织责任,进一步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形成了有关单位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健全乡、村、组三级信访工作网络,配齐配优乡、村信访干部和组信访民调员,同时在年初制定的全乡工作目标考核中将信访工作纳入其中,实行目标考核奖惩制度。三是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信访值周和带案下村活动,扎实推进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九是切实加强对发案单位的九查:既查上访隐患是否已提前排查、查责任村主管和分管人员对群众反映问题是否已接待、查是否已认真答复、查是否在职权范围内给予了解决、查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否已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上报。

二、强化责任,狠抓制度建设

为努力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我乡计生办坚持把做好信访工作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了《信访隐患排查预警机制》,建立了《信访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信访回访工作制度》,增强信访工作透明度,规范信访工作人员行为和信访人信访行为,同时狠抓了首问责任制、来访接待制、定期排查研究调处制、领导接待日制、领导包案制、责任追究制度和定期督查制度的落实,并通过加强法制宣传和依法治访,对上访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通过制度的建设,有效地规范了全镇计划生育信访工作,进一步促进了信访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

三、锤炼素质,依法办理信访

组织乡、村计生专干参加学习培训活动,重点抓好信访应知应会基础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在政治理论方面:重点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最新理论、党的会议精神。在业务知识方面:重点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条例》及有关法律,掌握办信、接访、督办、审理、复查复核及听证、劝访等基础知识。

早教家访总结范文5

[论文摘要]:目前幼儿园已经出现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彰显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幼儿园尚无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政府应将低幼儿童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增加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相应师资准入制度,并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教专业等,以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推动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孩子3岁前入园,这不仅标志着社会教育理念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的扩大。按照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后,基础教育将向两极延伸,即向上延伸到高中阶段,向下延伸到0~6岁。目前,很多省市根据本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0--6岁完整的早期教育体系,反映了政府对社会早期教育需求的关注与重视。

一、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社会需求现状

(一)幼儿园出现了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

目前不少幼儿园应家长要求,开始开办托班(一般招收1.5岁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亲子班(一般招收几个月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随小班就读(一般是2.5岁至不足3周岁的低幼儿童被编到幼儿园小班生活和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低幼儿童教育。从笔者调查的103所幼儿园情况看,开办托班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3.69%,这说明随小班就读和托班是幼儿园两种主要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其次是开设亲子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20.38%;同时开办亲子班和托班的幼儿园也占有一定比例.为5.83%

(二)随小班就读现象突出

调查发现,虽然随小班就读的低幼儿童数量在单个幼儿园不是很多,但这种现象却较为普遍,许多幼儿园教师把“随小班就读”现象称为“中国特色早期教育形式”。从前面提到的数据来看,几乎半数的幼儿园存在随小班就读现象。因此,笔者采取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其开办原因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不开设托班是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重要原因,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因为缺乏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而让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0.77%;幼儿园受设施场地限制只能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6.89%;其他原因(如不少家长托关系,想让孩子尽早人园)占11.65%(注:回答此问题时,被调查幼儿园可以进行多项选择)。

笔者在此调查中还发现,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现象大都集中在办园时间长、不愁生源的公办幼儿园,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设施与充足的场地。众所周知,目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是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计的,低幼儿童无法使用其中的很多设施,如在幼儿园配备的厕所里,便坑的蹲距是为幼儿设计的,低幼儿童的肌肉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加之自立能力差,不小心就会掉人便坑而可能引发生命危险。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园长为目前没有资金投人,改建、扩建园舍,以适应低幼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而流露出焦急的情绪;二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由于低幼儿童与幼儿在生理、心理、动作、自立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师资标准与规格、工作程序及要求等相应地有较大差异。而目前我国尚无正规的早教师资培养机构,一般的师范院校与幼儿师范院校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只有一些民营培训机构看准商机在开展早教师资培训。这些私立培训机构通常缺乏规范,而且大都只提供短期培训,因此不可能培养出胜任低幼儿童教育的合格师资;兰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把0~3岁儿童早期教育纳人正规的学前教育系列加以规划和管理,也就没有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收费做出明确规定,公办幼儿园招收低幼儿童开办托班时只能以幼儿班的收费为参考,但在教师配备上却不能参照幼儿班,因为低幼儿童自制力特别差,言语表达能力低,许多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经常会拉尿在身上,配备的教师少了根本应付不过来,这致使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的效益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影响了公办幼儿园招生向下延伸。

(三)幼儿园托班与亲子班有着巨大的潜在生源

笔者对部分尚未开办托班与亲子班的幼儿园进行了低幼儿童生源预期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回答“肯定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75.73%;回答“可能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14.56%;回答“说不清”的只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9.71 %。为了证实幼儿园低幼儿童生源预测情况,笔者还走访了一些私立的儿童早教训练中心,发现其生源的年龄大都在1~2岁之间,其中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2岁9个月,当问及家长为什么不送幼儿园时,接受访谈的家长大都回答孩子年龄小幼儿园不要。从其生源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附近的社区,也有路程较远的其他社区。如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就曾见到一位年纪大约50岁的老奶奶,她家距离孩子上的早教中心大概有15公里左右,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当问及为什么带孩子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学习时,她说早期教育这么重要,付出些辛苦也是应该的,居住小区的幼儿园只招收2岁以上的孩子,而她的孙子1岁半了,找关系托门子,小区里的幼儿园就是不接收。类似的J情况不胜枚举,从这些家长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幼儿园不招收低幼儿童感觉很无奈。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幼儿园开设托班或亲子班的潜在生源的确很充足,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已经十分强烈。

(四)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早期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笔者就家长希望低幼儿童进人幼儿园的原因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除了10.68%的家长说不清原因外,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是主要原因,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69.90%;其次主要是因为家长太忙无暇顾及孩子,此类情况占33.98%,说明社会节奏的加快对家庭的教育功能提出了挑战;再次是因为孩子不好管,希望儿童人园接受教育以改变在家形成的一些坏习惯,此类情况占4.85%(注:对此问题的回答,家长可以进行多项选择)。通过对部分家长的访谈,笔者还了解到家长认为送孩子人园是其理想的选择,雇保姆不仅开支较大,而且多数保姆文化层次较低,不懂幼教。这说明幼儿园教育在家长们心目中的信誉和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家长之所以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是以下因素导致的:一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每个家庭仅有一个孩子,而社会竟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家长由于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尽量向下延伸;二是随着家长文化层次和教育素养的不断提高,对儿童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访谈过程中,当笔者谈到低幼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关键期时,家长都会兴高采烈地交谈个没完没了,这与20年前做家访或讲座时,教育工作者必须花很多时间向家长解释这些陌生名词的情形大不相同了。可见,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国家和政府应重视大力发展低幼儿童早期教育。

二、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一)幼儿园开展低幼儿童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三岁前低幼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尚未形成,如果采取集体教养方式,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管理模式以及师资规格都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托儿所教养方式,也不是幼儿园已有教育模式的简单移植。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私立的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如亲子园在大中城市应运而生。进人21世纪以来,不少公办幼儿园也开始举办亲子教育,招收3岁前低幼儿童。但总体来看,目前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私立托幼机构看准家长舍得投资的心理,从硬件上高投人,人托年龄过分低龄化,教育形式上则是“洋”字当头,盲目引进外国教育模式,作为吸引生源的招牌,以获得经济上的高回报。这使低幼儿童教育明显地贵族化,有失教育公平;二是从事低幼儿童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应有的早期教育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使低幼儿童教育质量根本无从谈起。

(二)幼儿园普遍开展低幼儿童教育的条件尚不成熟

以河北省为例,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还相对较低。全省2004年学前一年在班幼儿620929人,占全省在园(班)幼儿总数的57.21 %。这也就是说,河北省以学前一年为主体的学前教育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使政府目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不得不放在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上,而没有太多条件支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投入不足,现有幼儿园在满足学前三年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农村幼儿园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布局不尽合理,或过于集中,或出现盲点。相当数量的农村幼儿园还处于初级办园阶段,“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玩教具、图书短缺,卫生保健工作比较落后,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幼儿园目前的师资力量也普遍明显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幼儿园没有单独的公办教师编制,还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社会力量办园又往往以营利为目的,无视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擅自办园,影响了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突出问题的存在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都无暇顾及低幼儿童教育的科学开展,往往不得不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之。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把0~3岁低幼儿童教育纳人国家教育规划,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因此各地的教育政策也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0-3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把这一阶段的教育纳人政府规划,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而贵州、宁夏等不发达省份到目前都尚未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不过,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与深人.0-3岁低幼儿童教育有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当前提出如何保障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稳步健康发展的问题,是非常及时而值得关注的。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对策

(一)把低幼儿童早期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随着生活水平和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非常迫切地希望把低幼儿童送人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但我国政府至今尚未制定包括3岁前婴幼儿在内的一体化学前教育国家规划”,这使幼儿园开办低幼儿童教育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往往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况。以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河北省为例,在我们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大多数城镇以上幼儿园都开设了托班或亲子班,加上没有开设但近期打算开设的幼儿园,基本上接近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80%。面对这一迫切的社会需求,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分步发展战略”,率先在大中城市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人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并加大各级政府对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的投人、扶植和监管力度,为将来全面普及和规范0~3岁儿童早期教育奠定基础。

(二)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

解决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从长远考虑,建设一支观念领先、业务精湛、道德高尚的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就必须采取学历教育形式,一是学历教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二是学历教育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专业理论系统、扎实、深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训练能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三是学历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理想、专业倾向,能够对将来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产生积极的长远影响。

(三)建立低幼儿童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

教师资格认证体现了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公民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针对低幼儿童教育的特殊性与相对独立性,国家还有必要在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认证制度。除了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自然获得早期教育师资资格证外,还可以鼓励非师范院校毕业生通过参加规定科目的培训与考试合格,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获得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资格证书。设置专门的资格认证这一准入门槛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早期教育师资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扩大早期教育师资的来源,吸引更多社会优秀人才,对建设高效、合格的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四)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育婴师资格培训

早教家访总结范文6

    参与社区早接触实践课程的同学90%以上意识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最常见的病种;约70%同学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除了疾病的诊断治疗(如开药、静脉点滴和疾病诊断)、预防接种、健康教育讲座等常规工作外,家庭访视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60%以上的学生认为与大医院相比,社区医院具有相对和谐的医患关系等(表2)。

    2学生对社区早接触课程评价和意见

    建议绝大多数同学(约98%)都认为社区早接触课程对他们认识和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定的帮助,课程总学时(18学时)的安排也较为合理(表3)。从课程的设置方面看,尽管3/4以上的同学都认为实践课程安排在四年级下学期比较合适,但约1/2以上同学认为目前实践课程安排在上午可能需要调整(表3)。从学生反馈的最感兴趣的实践内容上看,尚未开课的学生期待更多的是协助医生接诊、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录入等工作内容,但已完成课程的学生对这两方面的内容兴趣并不大,反而对参与家庭访视赋予较高的兴趣。另外,5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实践前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卫生政策法规、健康教育方法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访谈中,学生提及希望调整实践课程时间段的主要原因有:上午去社区实践,下午还要回校上课,路上花费时间较多,难以保证实习的时间,对下午听课也有影响;另外,社区上午的工作主要以门诊服务为主,下午的工作内容相对更具社区健康中心特色,因此学生希望能对实践课程的时间给予调整,比如:集中在3个整天或者选择下午时段,或者改成暑期小学期形式。此外,学生们也指出目前各个社区中心学生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希望实践课整体安排上有统一的实践大纲,多安排参与一些社区不同于综合医院的实践内容(如家庭访视、健康教育讲座等)。

    3讨论

    以培养“具有坚实基础和发展潜能的优秀医学人才”为目标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专业八年制教育中,拓展学生看待疾病和健康问题的视野是很重要的,安排“社区早接触”课程是向这个目标努力的尝试。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当前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结构性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已逐步成为我国现在和未来解决疾病和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平台。这个平台的建设也需要医学教育从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单一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复合型人才;从培养单纯临床医师转变为掌握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全科医生服务本领的新型医师[1-2]。本次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早接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机会。比较已开课和尚未开课学生的问卷可以看到,未上课的学生有1/2以上不知道家庭访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是具有社区健康服务特色的工作内容。完成课程的同学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贴近社区居民,医患关系比较和谐等优势有了更具体的体会,对社区健康中心的一些负面想象(例如,管理不完善、医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等)相对较少。

    通过对社区健康服务的亲身参与,更多的同学观察到老年人群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的服务对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面临的主要病种,并切实体验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融预防、医疗、健康教育和保健为一体的功能,这些都与国家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定位相一致。通过学生对课程评价和意见反馈可以看出:各个社区中心提供的实践内容和实践效果参差不齐。这可能是由于每个中心的社区特点和教学资源有差异,各个中心安排带教教师和实践内容,授课内容很大程度上由社区医生当天的工作安排决定,而课时的限制及固定的授课时间安排更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学校在课程中设计的全部教学内容增加了难度。另外,学校对各个中心的特点和教学潜力尚缺少深入细致的了解。

    总之,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中心的沟通,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教学管理者及带教老师加深对实践课程教学目的理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教学安排等手段,保证完成实践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这对保证课程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实践内容的设置上,让同学有机会更多了解并参与独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色的工作内容(如健康教育、家庭访视等),也可能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如果开课前能向学生们介绍一些相关卫生政策法规、健康教育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将会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实践课程中得到更丰富的收获。    1社区早接触课程效果

    参与社区早接触实践课程的同学90%以上意识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最常见的病种;约70%同学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除了疾病的诊断治疗(如开药、静脉点滴和疾病诊断)、预防接种、健康教育讲座等常规工作外,家庭访视也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60%以上的学生认为与大医院相比,社区医院具有相对和谐的医患关系等(表2)。

    2学生对社区早接触课程评价和意见

    建议绝大多数同学(约98%)都认为社区早接触课程对他们认识和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定的帮助,课程总学时(18学时)的安排也较为合理(表3)。从课程的设置方面看,尽管3/4以上的同学都认为实践课程安排在四年级下学期比较合适,但约1/2以上同学认为目前实践课程安排在上午可能需要调整(表3)。从学生反馈的最感兴趣的实践内容上看,尚未开课的学生期待更多的是协助医生接诊、健康体检和健康档案录入等工作内容,但已完成课程的学生对这两方面的内容兴趣并不大,反而对参与家庭访视赋予较高的兴趣。另外,5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实践前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卫生政策法规、健康教育方法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访谈中,学生提及希望调整实践课程时间段的主要原因有:上午去社区实践,下午还要回校上课,路上花费时间较多,难以保证实习的时间,对下午听课也有影响;另外,社区上午的工作主要以门诊服务为主,下午的工作内容相对更具社区健康中心特色,因此学生希望能对实践课程的时间给予调整,比如:集中在3个整天或者选择下午时段,或者改成暑期小学期形式。此外,学生们也指出目前各个社区中心学生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不同,希望实践课整体安排上有统一的实践大纲,多安排参与一些社区不同于综合医院的实践内容(如家庭访视、健康教育讲座等)。

    3讨论

    以培养“具有坚实基础和发展潜能的优秀医学人才”为目标的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专业八年制教育中,拓展学生看待疾病和健康问题的视野是很重要的,安排“社区早接触”课程是向这个目标努力的尝试。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当前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结构性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已逐步成为我国现在和未来解决疾病和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平台。这个平台的建设也需要医学教育从培养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单一型人才转变为培养复合型人才;从培养单纯临床医师转变为掌握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全科医生服务本领的新型医师[1-2]。本次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早接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机会。比较已开课和尚未开课学生的问卷可以看到,未上课的学生有1/2以上不知道家庭访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是具有社区健康服务特色的工作内容。完成课程的同学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贴近社区居民,医患关系比较和谐等优势有了更具体的体会,对社区健康中心的一些负面想象(例如,管理不完善、医务人员专业能力有限等)相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