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交流材料范例6篇

骨干教师交流材料

骨干教师交流材料范文1

讷河市第七小学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省一类学校。近几年来,学校把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放在首要位置,同校本培训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指导和示范作用,在一套与教师继续教育相配套的制度的保障下,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效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时间长远,将培训工作贯穿于骨干教师任期的始终

每一期骨干教师在认定后,学校的培训、考核领导小组都及时召开骨干教师动员会。从最大程度上调动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骨干教师培训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不是落在一个或几个点上,而是贯穿于骨干教师任期的全过程中,即每一位骨干教师任期三年,从被认定为骨干教师起,就要接受为期三年的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正是这种全程的培训与考核保证了骨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目标高新,以提高整体素质为关键

每启动一轮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培训领导小组都和骨干教师共同研究,制定出培训的目标。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出“高、新、实”,也就是说对于骨干教师的培训要求要远远高出对于普通教师的要求,但又要符合实际。例如,对于2003年认定的一批骨干教师,鉴于他们经过新课程的有关培训,有一定的基础,又考虑到新课程的新任务,所以,把他们的培训目标定位在主要解决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认识,不断总结、提升完善已有的经验,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工作,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审视自己已有的成绩,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二是打造新课程理念。使骨干教师进一步认识课改的重要意义,了解掌握课改的任务、目标以及实施策略,进而建立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以及学生观。

三是拉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骨干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不断探究学科改革的切入点,快速提升骨干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使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自觉转变教学行为,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开展教学创新,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是开发骨干教师的创造潜能。增强骨干教师新课程实施中的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正确发挥他们在课改实施和校本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探究作用和创造作用,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寻求新突破。用骨干教师的智慧引领学校新课程实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明确的培训目标,既是学校培训工作的指南,又为教师指明了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可以说,高标准的培训要求是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

三、内容全面,以新课程实施能力为主线

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的宗旨是:立足于学校实际,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为教师成长和终身发展服务,为课程服务。从这一宗旨出发,每次培训之前,学校都精心安排培训内容,保证培训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培训内容主要分为四大模块。

第一模块:通识培训,主要解决理论层面的问题。在通识培训中,突出新思想、新理念。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学习、教师论坛,提倡教师自学。包括对《纲要》的解读、新课程理念、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转换、学习方式、校本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

第二模块:教研培训,主要解决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问题。侧重进行学科教材体系研究,了解新编教材的思路、内容、结构及目标定位,目的是提高教师使用教材、开发教材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模块:校本培训,主要解决实践层面的具体问题。这一过程结合学校所有教师特点,根据本校实际,采取有效的方法,开展特色培训。

第四模块:远程培训,开展网上对话。将实践中的问题与专家进行网上交流,以求得专业引领。教师的困惑与问题、思考与情感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与探索,实现互动。

四、实效操作,以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发展为目标

几年来,在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学校采用了参加上级培训、请专家指导、教师自主学习、参与式的研讨等方式,鼓励教师进行网上交流、课题带动、骨干教师上挂牌课、教师结对子、一帮一等多种形式,力争做到培训形式多元化,最大限度地激活受培训者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培训工作收到最佳效果。

五、精确考核,以促进教师再发展为准则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时刻注意将对骨干教师的考核贯穿于始终,制定了骨干教师考核细则,通过分数量化考核、学年末公开成绩的方法,奖优罚劣,考核不合格取消骨干教师资格,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师师德情况、教学工作完成情况、业务水平和能力以及参与教研情况,考核方式为自评、他评、考核小组评和学生及家长评相结合,每年度给出综合评价等级。科学的考核方式使骨干教师端正了态度,改进了作风,在培训当中表现出全新的精神风貌。

六、细化管理,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发展方向

(1)明确工作职责。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骨干教师培训考核领导小组,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把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校领导每学年召开专门会议,讨论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教导处有专人负责教师出外学习、培训的跟踪管理、协调学科职务培训、新课程培训和参加市级教研活动,同时负责校本培训、课题培训的登记验证。后勤部门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各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从而形成学校行政为骨干教师培训保驾护航的良好机制。

骨干教师交流材料范文2

本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主要目标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加强保教过程管理(质量监控的过程管理、一日活动的过程管理、教研活动的过程管理等),加强保教目标管理,不断在“计划、执行、检查、总结、调整”的阶梯式循环中,实现高质、高效的教育管理效益;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幼儿园工作纲要》、二期课改课程方案、新课程指南,深刻领会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并渗透到探索型主题活动、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中去,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使课程体现探究性、自主性、生成性,幼儿发展体现自主性、参与性、积极性、创造性;以教研组建设为重点,构建立体型教研工作结构,形成造血型教研工作模式,即通过线面的立体沟通,迅速把各类有关信息传递给教师,从而更新思想、更新知识、更新教育技能,;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增强科研意识,运用各种先进的理念,针对幼儿园特色教育课程,采用科学的策略方法,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从而更好地为形成办园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以《幼儿生成问题和教师回应策略的实践研究》、《创设幼儿生成性运动环境的实践研究》为切入口,以科研引教研,以教研促科研,形成教研、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完善师资自培工作体系,深入作好青年教师的带教培养工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带教、评比、交流、研讨等活动。建立自培、互培相互渗透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提高。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均衡提高

1、认真学习《奉贤区优秀(合格)教研组验收标准》,并以此为准绳指导、规范工作,规范教研活动记载,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2、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坚持每月一次的工作例会制度,提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管理能力和工作质效。

3、强化教研活动的系列化、专题化,在开展以年龄段划分的小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的基础上,定期开展辨析式、参与式、论坛式的大教研活动,加强交流与沟通,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4、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小阵地作用,自主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组、教研组研讨活动、实践活动以及交流展示活动,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学共进的研讨氛围。

二、深化二期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1、继续深入学习、深入领会《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精神实质,增强对学前教育改革紧迫感的认识,凸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

(1)各教研组、备课组进行小组学习,多形式、多渠道地联系实际进行研讨,学思结合,使理念逐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改善教师“教”与幼儿“学”的方式。

(2)通过自主、合作、互动的集体参与式讨论、辨析、论坛活动,转变新的教材观,理清课改新思路,提升对《纲要》、《指南》的认识。

2、继续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的研究,结合二期课改的理念,体现主题活动的整合性,渗透探索性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生成性,使课程更开放、更灵活、更全面、更科学,幼儿学习更开放、更积极、更主动。

(1)渗透二期课改新理念,结合本园实际开展自主、合作、互动式的探索型主题活动,以新课程的学习促进教育理念转变,并最终转化为教育行为。

(2)规范探索型主题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把握教师预设活动和幼儿生成课程的比例,初定大班每周一至二次,中班每周一次,各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减,或根据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进行。

(3)在小、中、大各教研组中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的探讨实践活动、探索型活动案例交流评比活动等,化理论为行动,促使教师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兴趣与需要,挖掘周围生活和环境中的教育因素,生成适合本班幼儿主动发展的特色主题。

(4)各年龄班根据班级开展的探索型主题活动情况,继续创设完善相应“材料区”“资料区”“问题角”等,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环境交流评比,注重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融合。

3、继续探讨区角活动的合理、科学开展,提升区角活动的质量。

(1)在教研组中开展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材料提供、观察指导、活动评价等方面的学习研讨。尝试将区角活动的开展与主题活动、探索型活动的开展相结合,互相渗透。

(2)各年龄班开展区角活动的阶段性实践观摩研讨活动、活动材料设计交流评比活动等,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4、加强0—3岁婴幼儿教养工作的研究,提高托班教师的教养水平及托班教养工作质量。

(1)学习、研究、实践《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开展实践研究,优化托班教师教养行为。

(2)加强2—3岁教材的学习、研究、实践,全面试用新教材,灵活使用新教材,以新教材为媒介,加强师生、家园间的互动,促进婴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三、立足本园教学特色,增强科研意识

1、以市级课题《幼儿生成问题和教师回应策略的实践研究》为切入口,以科研引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研研结合、相互促进,提高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1)随时关注幼儿的提问(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问题、主题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固定时间段中出现的问题等),并做好相应记录分析。

(2)调整“幼儿学习活动记录”,重点关注、记录学习活动中的幼儿生成的问题以及教师回应的策略、措施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撰写相关案例。

(3)班级中创设相应的“问题角”、“问答小博士”等环境,形成“处处有问题、大胆提问题、积极找答案”的氛围。

2、开展《创设幼儿生成性运动环境的实践研究》,注重课题研究的务实性、实效性、可行性,积累相关“幼儿生成运动案例”等课题经验和资料。

四、围绕区“第十届教学节”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全面提高

1、结合区“第十届教学节”现场展示活动,以向区公开活动为发展动力,使二期课改的理念真正走进幼儿园、走进教师的保教工作、走进孩子的生活。

(1)开展幼儿“唱唱、跳跳、算算系列竞赛”、自理能力竞赛、“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等远足、考察活动,帮助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

(2)围绕“以整合的思想实施新教材”“幼儿生成问题和教师回应策略”专题,组织案例评比,促使教师研究、反思、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

(3)开展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评比,提高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从而丰富、扩展新教材。

(4)结合二期课改现场展示活动,不断反思总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发挥课改试点园的作用。

2 、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自培、互培相渗透的培训模式,加强岗位练兵活动,培养园骨干教师、区骨干教师,促使教师更快发展。

(1)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学习、实践《指南》、新教材,对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能融会贯通,增强工作的研究意识、整体意识、创新意识。

骨干教师交流材料范文3

论文摘要:由教育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发起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实施五年来,通过聘请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来基地从事短期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从一位学院外事秘书,即最基层服务者的角度,结合在基地工作中实际情况,阐述如何做好高校创新引智基地的服务工作的一些体会,旨在能够对创新引智基地的相关政策制定者和高校同行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和辅助作用。

为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在高校合作科研方面的作用,2005年,教育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计划的总体目标是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结合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前100位的大学及科研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努力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提升学科的国家竞争力,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五年来,在引智计划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全国陆续建成12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我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天津大学绿色化学化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作为2006年首批参与计划的26个引智基地之一,围绕能源、资源、环境等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通过聘请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来基地从事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开辟了国内以化工学科优势为依托,建设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先河。

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作为中外双方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的平台,旨在为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和国内科研骨干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使他们能够顺利并且身心愉悦地投入工作。那么,如何做好高校创新引智基地的服务工作,如何使基地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使海外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高等学校是创新引智基地建设的依托单位,一般由校级领导牵头,由科技处、人事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财务处及相关下属学院共同参与日常工作和建设。在学院这个层面,从事教学和科研的骨干教师是与海外人才交流合作的主体,引智的成果也将会在他们身上得以显现,但他们往往容易忽略那些程序上的细节问题,加之中外双方理念、文化、语言上的差异,出现分歧或不愉快就难以避免了。为了减少此类情况的出现,学院外事助理或外事秘书就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责任感,本着“外事无小事,事事需请示”的原则,在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协调、处理好这类外事活动,给来访人员留下良好的印象,为日后更加深入地开展交流合作谋求可能,争取更多的机会。

一、防微杜渐、提前预防

无论是海外学术大师,还是学术骨干,在来访之前都会与基地方面有关教师或工作人员联系沟通,安排日程。基地海外引智人员的工作性质与普通外教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来访的目的并不是来给学生授课,也没有与基地签订劳动合同,所以,来访前双方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时,就应该为其详细地解释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其来基地工作期间享有的权利和所要履行的义务。在沟通过程中(尤其是初次来访之前),有些人会对某些规定或条款诸如涉及薪酬、外汇支付、税收、保险、居留等问题问得很细,很“抠”,对我们来讲甚至“不可思议”,对此,外事助理或外事秘书要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不厌其烦地与之反复沟通,反复研究,本着“宜细不宜粗”的原则,才能达成共识,得到双方满意的结果。一旦双方认可,基地方面必须严格履行承诺,才能保证来访人员安心开展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得国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

另外,基地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来访人员的文化背景尤其是饮食上的喜好和禁忌。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猪肉,并且不喝酒;一些信奉观音的佛教徒在饮食中尤其禁吃牛肉,这点要招待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同胞时尤要注意;英美国家的人通常不吃宠物、稀有动物、动物内脏、动物的头部和脚爪。在宴请外宾时,尽量少点生硬需啃食的菜肴,因为他们在用餐中不太会将咬到嘴中的食物再吐出来,这也需要顾及到。往往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饺子、狮子头、宫爆鸡丁等,在我们看来虽不是佳肴美味,但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宾的推崇。当然,菜品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来访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其它因素,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充分体现我们的诚意和盛情,使来访人员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提前考虑来访人员的需要,为其制定来访日程,并尽量做到内容丰富。有些老师经常忽略这一点,认为基地请这些学术大师、学术骨干来,就是为了搞学术研究,而事实上很多来访人员都是一些国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的领导或负责人,他们来访的目的往往是希望能够继续拓展在基地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吸引人才,寻求更大的合作空间。来访日程中应多安排一些学术交流、宣讲会、参观等,使来访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达到他们的心理需求。从基地方面讲,这样做也有利于工作人员充分准备接待活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避免忙中出错。·

二、健全制度,动态调整

高校海外引智工作会涉及到科研、人事、外事、教学、财务等多个层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计划的有效执行。一个问题往往不是靠单一部门就可以解决,加之中外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经常会使来访人员感觉到“和中国人打交道很困难”。从情理上讲,也不可能让他们自己出面和这些部门去直接交涉。作为联系中外双方的纽带,学院外事助理或外事秘书必须兼顾双方的利益,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去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得出令中外双方均能认可的处理方案。院级、校级乃至部级的部门之间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精诚合作,才能将基地的服务功能功能发挥到最大程度。

另外,在基地成立之前,引智基地办公室已经根据外专局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过本校引进海外人才的相应政策。但是随着工作的不断展开,相当一部分政策和规定是需要进行调整的,所以外事助理或外事秘书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观察、多动脑、多总结,密切跟踪已有的政策是否符合中外双方的需要,是否需要进行改进或调整;之前规定的办事流程是否可以简化,使得办事效率得以提高;有哪些条款容易引起质疑,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解释……这些问题往往是学校层面政策制定者更需要了解的,只有他们得到了反馈意见,才能在现有基础之上不断健全制度,并且将基层意见和基地的运行情况及需要及时反馈给教育部、外专局,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海外引智体系,与校外单位共同推进工作,争取打造以引进海外人才为核心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简化工作流程,减少“出现问题找不到能解决”的情况,提高海外引智工作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三、充分准备,遇事不慌

无论我们前期考虑得多么周全,也难免有意外或随机事件发生。诸如天气、交通拥堵等原因造成的航班晚点;来访人员因不能适应异国气候等变化而生病,致使原定计划必须变更或取消;来访人员因个人意愿突然改变计划等等。

在日常工作中,这些状况随时可能出现,并且因人而异,具有不可预见性。因为服务的对象是外籍学术大师、学术骨干和基地的科研骨干,时间都很宝贵,遇到这种意外事件难免会出现焦急、歉疚的心理。这时,外事助理或外事秘书首先要保证自己心态平和,千万不能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一方面要做好来访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时向基地参与工作的人员做好解释工作,获得他们的理解,再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合理地调整接待日程。如果需要更改航班班次或帮来访者联系治疗、陪护,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这时可以安排语言过关、热心细致的学生来协助工作,千万不能有“凑合”、“差不多”的想法,因为这种意外如果处理得好,不但可以使损失或尴尬减少到最小程度,而且会在外宾身处异乡、感到无力的时候给予他们最及时的帮助,为中国人争取良好的印象,使他们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人、相信中国人,并愿意和中国人打交道,为日后开展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创造可能。

四、人文关怀,倾注感情

根据我的个人体会,创新引智基地不单单是一个代表国家之间学术上进行合作交流的工作场所,更是外籍学术大师、学术骨干和基地的科研骨干进行感情碰撞、思想交流的平台。

随着国内高校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地不断推进,高校教师的海外经历不断丰富,中外教师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正在由工作关系向朋友关系过度,这种朋友关系的建成势必会改善以前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陈旧局面,使教师们的眼光更加开阔,在教学、科研上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地到更大范围内寻求解决方案,朋友越多,范围也就越宽。

为了帮助双方更顺利地建立和谐的关系,外事助理或外事秘书需要在工作上倾注更多的感情,加强对来访者的人文关怀。例如在西方重大节假日时安排联谊活动,当然,活动的规模要根据来访人员的数量和基地的承载能力而定。我们曾经接待过美国德州农机大学化工系三位教授带十八名本科生来基地进行为期三周的访问,并开设合作课程,考虑到师生的心理需求,我们联合学校国际教育学院给外国学生免费开设了中文课程,还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中外师生到学校食堂包饺子、做中国菜,搞联欢;组织海河景观、古文化街一日游;给外籍学生安排生日舞会等。这些活动既给中外师生提供了训练语言、增进了解的机会,又加深了彼此的情谊,使大家成为很好的朋友。课程结束回国时,双方师生均表现出依依不舍之情,都希望今后能有机会再来中国,外方也欢迎中国师生访问该校,这种做法为将来吸引留学生、派出学生出国进修以及巩固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关系,都是大有好处的。

五、材料齐全,以备查阅

在基地建设及运行的过程中,从来访人员的前期邀请、经费预算到后期的成果总结和经费决算,都要经过很多道严格的手续,相应地,会有大量的材料需要随时进行整理。这些材料也许在来访人员离开后没有任何意义,但作为基地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妥善地保存,定期地整理,以备上级部门和有关教师查询。对于预算环节中的每一笔经费支出和执行情况,学院外事助理或外事秘书有责任进行跟踪和监督,并最终配合进行经费决算,协助财务、外事部门做好相关经费的管理工作,保证经费的每笔支出都有必要的原因与合理的去处,使国家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运用。

此外,对于来访者可能像基地工作人员索要的各种材料,我们要有充裕的准备,比如,各项国家政策性法规,教育部、外专局相关规定,学校层面的规章制度等,做到问题出现时能够有法可依、有理可讲。另外,一定要随时准备创新引智基地的宣传材料,在合时宜的情况下积极向来访人员介绍基地的政策和运行情况,宣传我们的创新引智基地,并请来访人员将书面介绍材料带回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这有利于与外方寻求更多的契合点,吸引更多更好、契合度更高的人才来基地工作。当然,宣传材料的内容要写得丰富,肯定得益于之前对每为来访者的成果报告的收集和整理,宣传材料的内容要定时定期地更新,才能保证宣传的时效性。

引智工作是高校国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直接、有效方法之一。通过聘请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与国内高校科研骨干进行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弥补国内科研领域力量上的不足,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科研教学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推动国内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以上是作为一名学院的外事秘书,一个创新引智基地的基层工作者,结合天津大学绿色化学化工创新引智基地的运行情况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遇到普遍问题产生的一些思考,旨在总结自己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希望能够对创新引智基地的相关政策制定者和兄弟院校同行们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总之,我们我们要跳出引智看引智,跳出学校看学校,以开放的视野、开阔的心怀,主动吸纳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引智发展的新理念、新经验、新方法,主动走出校门和国门,既将引智工作放到全国、全球的维度中去考虑、去谋划、去把握,又要将基层工作做精、做细,使国外智力与基地智力资源形成强有力的互补,通过良性互动,形成一个不断优化的学术科研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一五”规划(2006-2010)

[2]唐健吾.论高校引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1)

[3]刘璟洁,王雨轩.金融危机形势下高校海外引智工作的思考,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4)

[4]杨明星.合理引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与探索,2010(3)

[5]陈瀛.高校外国文教专家管理模式探讨,高教与经济,2009(3)

[6]余玉娴.高校外籍教师的聘请和日常管理,吉林教育,2009(19)

骨干教师交流材料范文4

强化管理责任,提升管理水平

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离不开管理者的专业引领。为了促进幼儿园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本学期,本园注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专业素质及领导能力建设,逐一规范各领导层的岗位职责和日常管理工作常规,将每个层次的管理工作细化并以表格的形式每月初将本月工作重点逐一罗列,重点工作要将实施过程细化,责任到人。每周对照表格进行归总反思,每月的班子教研会上对自己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并从内归因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何改进。以此来逐步提升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带动全园教职工不断提高。

树师德师风,提专业素质

树师德、重师风,提高服务意识 加强师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做好教育的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本学年本园开展了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利用网络、橱窗、微信、微博等媒体,广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结合月考核、获奖情况、民主选举三方面的综合考评,选出园级师德标兵3人,并开展了以“弘扬师德”为主题的教师节庆祝活动。为了促进大家的师德修养,幼儿园还开展了“我的从教故事”系列活动,教师们把自己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编辑成一个个教育故事,并且开展了“我与幼儿、我与同事”演讲活动。教师声情并茂的真情流露,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活动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了解、理解和感情。

抓培训,促发展,提高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幼儿园发展的基础,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在“理论――实践――理论”的相互结合、碰撞中不断提高的。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本园给青年教师们创造机会,走出去,到示范园开拓眼界;把专家请进来,给教师们做讲座,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是专家指路,经验汇总,促成长。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总结实践经验的能力,本学期幼儿园聘请了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的张德纯老师为教师们进行了“谈幼儿园教师写作与投稿”方面的培训。张德纯老师从“耗散结构理论”入手,引导教师们认识了自身发展所处的状态,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从交换的角度(交换理论、交换方法)提升自我。不断反思工作,以撰写经验论文、投稿等方式与同行交流是一条有效的交换途径。张老师通过一个个实例的分析,给老师们直观的感受,让老师能够从中获得很多启发,使一直苦于写作的老师们找到了写作的方法和灵感。

二是园本内训,积蓄能量,谋求发展。由于本园青年教师多,工作经验少,提升教育质量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势在必行。我们通过开展各种评比,融合“抓、带、研”的策略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抓”,听评课活动,帮助教师明确目标抓重点。听评课活动,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本学期将教师分为三组,一组区级骨干教师、一组主班教师(班长)、一组副班教师,三组教师呈现出交互式听评课方式(即,主班教师听区级骨干教师和副班教师的教育活动、区级骨干教师和副班老师听主班教师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现状和目标,分部抓重点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这样的形式互相促进。

“带”,骨干教师引领,发挥辐射作用。“带”即引领,由本园的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发挥辐射作用,以传帮带的形式引领青年教师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本学期,本园两名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保教主任、副主任)每月根据教师需求,准备一节观摩课,带领教师们先观摩再研讨。通过这种形式帮助青年教师系统的梳理教育活动,使老师们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总结经验、提出问题,都能有所收获。走进课堂,两位主任跟教师一起呆半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跟、看、说,采取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反馈和集中反馈两种形式引领教师不断调整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带班能力。

“研”,园本教研,逐步提升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园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研究意识,提升教师研究能力的根本途径。本学年中幼儿园确立了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先后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主题教育活动下区域材料的投放”两个主题的教研活动。以“研、做、展、调”开展教研活动。

“研”,即研究目标,引导教师从幼儿兴趣、年龄特点、发展目标三方面入手研究,设计适合本班幼儿的主题教育活动,将目标分解到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材料中;“做”,即落实目标,将研究的目标物化为教育活动和区域材料,引导幼儿在参与活动和与材料的互动中完成目标;“展”,即展示分享,通过教研活动展示各班的目标落实情况,分享成果,同时,互相提出整改建议;“调”,即调整,根据教研活动中大家给出的建议进行活动设计和材料投放的调整,最终使大多数幼儿达到目标。

骨干教师交流材料范文5

西南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凭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正式认证书方可参加报名);应届硕士毕业生;品学兼优、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出类拔萃的本校二、三年级在读优秀硕士生(指硕博连读考生);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5.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要求办理。

学校博士研究生招生除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对口支援计划、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育博士等专项外,不招收在职人员,但高校在职在编教师和有研究生培养任务的独立科研院所在职在编研究人员,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签订定向就业合同,保证在校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年的亦可报考。

三、招考方式

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包括公开招考、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三种招考形式,三种招考形式的综合考核统一进行。

公开招考考生须通过研究生院组织的资格初审、外语水平考核(达到相应条件的可予免试)以及专业基础考试(资格线由学校划定),方可同硕博连读、申请考核合格生源一起参加各二级博士培养单位组织的综合考核及录取。

四、报名程序

1. 网上报名

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含公开招考、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考生)在2018年1月15日-2018年3月7日登录学校博士招生报名网址(请注意学校研究生招生网yz.swu.edu.cn上的通知或链接)进行网上报名,上传照片并通过网上银行交纳报名考试费。报名交费后,一律不再办理退款手续。

2. 寄送材料至研招办

网上报名后,凡涉及到以下情况的考生,须将下列指定材料在2018年3月9日前寄送至西南大学研招办(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西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邮编:400715)。

(1)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提交由考生所在省(市、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审核、盖章的《报考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原件。

(2)报考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考生,提交经所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组织部门、人事部门及学校所在地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审核、盖章的《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

(3)报考教育博士的考生,提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证明信(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需注明工作性质及人事编制情况)。

(4)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书复印件。

(5)网上报名期间,系统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需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或《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6)申请外语免试的考生,提供具有免试资格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7)高校在职在编教师和有研究生培养任务的独立科研院所在职在编研究人员,提供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证明其为本单位在职在编教师(或在职在编研究人员)、保证其在校脱产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年的证明材料。

3. 寄送材料至院系

考生在各二级博士培养单位组织的综合考核前,将如下材料交到报考院系:

网上报名生成的报名登记表、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两份由报考专业相关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职称的专家签字封口的专家推荐信、科研计划(包含已有基础,科研方向,预计成果以及方法路线等),以及往届生的硕士学位证复印件、应届生的学生证复印件和由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盖章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证明复印件。

考生须向报考院系提供能证明自己学术能力的材料,如: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专著)、科研成果证明书、学习(工作)中获奖证书、硕士论文等材料,这些材料也将作为录取与否的重要依据。

五、考核及考试程序

1. 外语水平考核和专业基础考试

外语水平考核由研究生院组织,公开招考考生需通过外语水平考试(或达到外语免试资格)和专业基础考试,方可参加各博士培养单位组织的综合考核。

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考生免于外语水平考核和专业基础考试,达到申请条件的直接参加报考单位组织的综合考核。

通过大学生外语六级考试、雅思6.0分以上、GRE成绩1200分以上(新标准307分以上)、托福85分以上的均可免于外语考试。

外语水平考核和专业基础考试由研究生院组织,3月31日上午进行外语水平考试,下午进行专业基础考试。

考生可于2018年3月26日后在报名系统中打印准考证。

2. 综合考核

公开招考、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考生均须参加报考院系组织的综合考核,综合考核的程序、内容和形式由各二级博士培养单位确定,一般安排在四月中上旬进行。

考生在参加考核时须提交给报考院系查验的材料包括身份证原件、准考证以及往届生的硕士学位证原件、应届生的学生证原件和由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盖章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证明原件;外语免试考生还须提供免试资格证明材料原件。

六、录取

通过外语水平考核和专业基础考试的公开招考考生、通过审查的申请考核考生及达到条件的硕博连读考生,由各二级博士培养单位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综合考核成绩情况,按学校下达的招生指标确定拟录取名单,并且对本单位考生的综合考核、录取结果负责。当考生对综合考核、录取提出质疑时,其报考单位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向考生进行解释。

考生的各项考试、考核成绩仅对本次招生有效,被录取新生的入学资格只在当学年有效。若有违反上述规定的,一经查实,取消录取资格,同时将追究招生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七、专项计划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对口支援计划、教育博士和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专项计划仅接受公开招考方式报考。考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外语水平考试(不得申请免试)和专业基础考试,并达到学校单独划定的资格线后参加各二级博士培养单位组织的考核和录取。

八、信息公开

1. 学校按有关要求,公开招生政策、招生章程、招生计划、招生专业目录、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相关信息。

2. 在综合考核、录取前,各二级博士培养单位要提前在本单位网站上开辟专栏,向社会公布本单位考核(复试)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各学科、专业招生人数,招生导师名单和招生名额分配情况,参加考核所有考生(含拟录取考生)的外语水平(免试的公布免试成绩,参加学校组织的外语水平考生的,公布外语水平考试成绩)、综合考核成绩等信息。拟录取名单要按研究生院要求统一时间公示,研究生院汇总链接各单位公示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名单不得修改;名单如有变动,须对变动部分做出专门说明,并对变动内容另行公示10个工作日。未经公示的考生不予录取。

3. 学校及各二级博士培养单位公开咨询及申诉渠道,提供招生咨询及接受考生申诉的办法和联系方式,并对有关问题按照规定及时调查处理。

九、学制及学费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三年。学费为每生每年一万元。教育博士按非全日制方式培养,学费六万元,论文期间相关费用二万元。

十、其他

1.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一律不作修改,凡不符合报考条件、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现为委托培养的应届生、拟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以及原为委托培养的考生,现正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或委托、定向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的纠纷而造成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招生单位不负责任。

3.特别说明:

(1)研究生院组织的外语水平考试中不含听力测试。

(2)本专业目录中各学院(部、所、中心)所公布的招生人数为2018年预计数,包含教育博士、高校辅导员、少民骨干、对口支援等专项计划以及“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考生,仅供参考,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为准。学校保留根据国家下达的规模以及各专业上线生源情况对各专业招生人数进行调整的权力。

(3)综合考核科目请向各招生学院(部、所、中心)咨询。

(4)各博士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术委员会依据学校核定的年度招生计划和本单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年度招生岗位审核及招生计划分配办法,开展了年度招生岗位审核工作,确定并公示了本单位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招生计划和招生类别,具体情况请咨询相关学院(部、所、中心)。

(5)部分导师在2018年度只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在网上报名系统中会予以注明,请各位考生在网上报名时,仔细阅读相关流程及要求。

(6)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各招生单位的少民骨干计划数为预计数,学校将根据2018年少民骨干专项计划的报考人数、初试及复试成绩,划定资格线后,再最终确定各招生单位的实际少民骨干专项计划数。

以上内容若有变化,以上级文件为准,本招生章程及专业目录最终解释权归西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西南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网址

西南大学“申请考核”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doc

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doc

骨干教师交流材料范文6

症状:因晋职称需要而千方百计加入骨干教师队伍,以此通过上公开课、研究课题或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获取证书加分。骨干教师的光环效应,为这些教师争了名夺了利。等到职称评定完成后,一些骨干教师便自动放弃,全然不顾学校多年的培养和挽留。

病因:此类骨干教师是把骨干教师的激励机制当成了晋升职称的“敲门砖”,为名利所诱,他们眼中盯的是晋级加分,有“分”则做,无“分”便置之不理。这种功利主义思想阻碍了骨干教师的专业提高和发展。

医治:学校对于骨干教师的选拔要严格执行评选条件和考核程序,吸收那些事业心强、专业水平高和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教师参加骨干教师队伍。重视过程管理,多让他们校内结对子,走出去参观学习,参加各类竞赛,给他们加担子,搭台子,培养骨干教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怪病之二:拈轻怕重,清闲自由型

症状:面对学校布置给骨干教师的各类任务,总是找借口、搪塞,得过且过,不主动,甚至应付了事;针对有关骨干教师的过程书写材料,偷工减料,以假乱真,蒙混过关。对于结对子活动,拈轻怕重,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

病因: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各村小和年纪稍大的骨干教师身上,他们工作热情不高,再加上学校对他们培养措施和过程管理放松,鞭长莫及,自己惰性行为所致。内心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助长了此类现象的蔓延,阻碍了骨干教师队伍的健康运行。

医治:学校必须制定严格的骨干教师考核制度,减少工作漏洞,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不让一个骨干教师掉队。学校还要做好跟踪考核工作,督促骨干教师成长。

怪病之三:弄虚作假,花拳绣腿型

症状:一些骨干教师迎接检查考核时,临时抱佛脚,抄写教案,补写各种记录,还有课题研究材料。一些骨干教师为了追求公开课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竟多次组织学生演练,从每句话设计到整个答题学生安排,都预设好。还有一些课题报告和论文、反思,都从网络上下载,改头换面,乐此不疲。

病因:骨干教师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倦怠平庸,把骨干教师工作当成负担或累赘。再有就是有的骨干教师淡化了其责任和使命,与普通教师混为一谈,从众效应滋长了他们的虚假风气。

医治:学校要制定骨干教师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对不合格的教师,坚决清出骨干教师队伍。骨干教师要能上能下,防止一劳永逸的做法。学校更要培养骨干教师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怪病之四:啃食老本,不求上进型

症状:有的农村骨干教师几乎每学期没有阅读过一本有关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依靠经验和陈旧理念教学,难以适应新课改日新月异的形势。骨干教师的知识和教育理念得不到及时更新,导致他们教学效率低下,缺少教育智慧和技巧,减负工作落不到实处。

病因: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匮乏,虽然已经过“普九”验收合格,但名不副实,徒有虚名。还有农村骨干教师待遇问题迟迟早不能兑现,每逢检查或公开课,骨干教师首当其冲,至于谈其他待遇则纸上谈兵。不可否认,骨干教师的惰性心理和职业倦怠也加剧了他们不求上进的进程。

医治:学校要把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常态化,注重培训效果;学校要多为骨干教师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库,供阅读参考,提升业务水平;骨干教师还要养成经常阅读的良好习惯,在阅读中汲取教育营养。

怪病之五:帮带随意,蜻蜓点水型

症状:农村骨干教师帮带新教师或落后教师时,随意性强,有的一学期一调整。帮带形式仅停留在“协议书”和“师徒结对子”等名目上,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病因: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帮带还处在摸索阶段,无一套规范操作程序,全凭骨干教师自主进行。各校对帮带效果考核缺少统一标准,有许多地方还存在盲点,如送教下乡或做讲座等。此外,被帮带的教师积极性不高,应付现象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