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技术论文范例6篇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范文1

1.1频谱感知

作为认知网络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的频谱感知技术,其目的是要发现在时域、频域及空域的频谱空洞,进而供认知用户机会式利用频谱。频谱感知技术可以分为基于干扰的检测、主用户信号检测和协作检测,目前的频谱感知技术主要是基于主用户发射机检测,其频谱感知方法主要又分为匹配滤波器检测、能量检测、循环平稳特征检测三种。

1.1.1匹配滤波器检测

如果主用户信号是确定性信号,那么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条件下最佳检测器就是匹配滤波器,它可以使输出信噪比达到最大。匹配滤波器检测的优点是能快速度准确检测主用户是否存在,但是,此方法需事先知道授权用户的信息,对授权用户需要专门的接收器,必须定时和频率同步。此外,计算量也较大,若先验知识不准确,则匹配滤波器的性能会大大下降。

1.1.2循环平稳特征检测

通常,无线通信信号都具有循环平稳性,而噪声和干扰则不具有这种特性,因此可以通过循环平稳特征检测法来检测主用户信号是否出现。该方法能从调制信号功率中区分出噪声能量,可以在较低的信噪比下进行检测信号,但其计算复杂度较高。

1.1.3能量检测

能量检测是最简单、最为经典的信号检测方法,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能量检测法相对简单、易实施,另外,它为非相干检测,对相位同步要求低。但是,该方法在低信噪比情况下的检测性能较差,易受噪声不确定性的影响,且不能辨别主用户类型。

1.2频谱共享

无线认知网络的频谱共享是指次用户在不影响主用户的前提下与其共享一段频谱,是认知无线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目标是有效管理对主用户的干扰,并提高频谱的机会利用率。频谱共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次用户之间的频谱共享以及次用户和主用户之间的频谱共享,可根据架构、频谱分配行为等因素可大致分为三类:

(1)基于网络架构

基于网络架构通常可分为集中式频谱共享和分布式频谱共享。集中式频谱共享是由某个中心服务器根据全局信息计算和执行整体二级用户网络的空闲频谱分配。每个二级用户独立进行频谱感知,然后将感知到的信息发送到中心服务器,由中心服务器综合对这些信息分配到空闲频谱。与集中式频谱共享不同,分布式分配将认知终端看作是一个自治的智能体,每个认知终端根据自己获得的频谱信息计算和决定如何使用这些空闲频谱,分布式分配主要应用于无中心服务器的场合。

(2)基于频谱分配行为

基于频谱分配行为又可分为协作式频谱共享和非协作式频谱共享两类。协作式频谱共享考虑到各节点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即每个节点都会与其它节点分享自己的感知信息;而非协作式频谱共享则不考虑其它认知节点间的干扰。在实际应用中,协作式方案要好于非协作式方案,更接近整体性能的最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更为公平,同时也提高了吞吐量。

(3)基于接入技术

现有大部分基于接入技术研究针对认知无线电商用进行的,主要采用基于填充式共享方式,即只针对主用户未使用频谱下进行的,基于完全检测信息下对主用户的干扰最小。

1.3动态接入

与传统的固定频谱分配方式不同,动态频谱接入技术是一种动态自适应的频谱管理方式,能更好的利用已有的低效的频谱资源来满足无线通信服务。动态频谱接入方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策略模型:

(1)动态专用模式

动态专用频谱管理方式保留了现有的频谱管理策略结构,即主用户有着对频谱资源的独占权;但它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其所使用的技术,还可以选择其所提供的服务。

(2)开放共享模式

开放共享模式这种频谱管理方式得益于无线通信的发展,该技术能够使得不同的系统共存,而且相互之间不会产生严重的干扰,因此,不需要对频谱资源进行独立的授权。

(3)多层接入模式

多层接入模式可以看作是动态专用模式和开放共享模式的一个折中,与动态专用和开放共享模式相比,多层接入模式更符合现有的频谱资源管理策略和无线系统。此外,频谱正交的接入方式与频谱重叠相比去除了次用户发射功率所受的严格限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信道容量和吞吐量,而且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2结束语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范文2

1.无线或有线链路上存在的安全问题

有线链路网络和无线网络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网络系统,在Internet和无线网络快速进步的今天,他们的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都为4G移动通信提供着支持和服务,复杂的4G移动通信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无线和有线网络也同样在众多的安全威胁下提供着服务,主要表现为:(1)移动性:无线终端设备会在移动的过程中享受不同子网络的服务,不是固定于某一个网络下。(2)容错性:减少因无线网络结构不同而造成的差错。(3)多计费:在无线网络使用过程中,均是通过运营商来实现对接的,然而有些网络运营商通过网络随意加收客户的使用费用等等。(4)安全性:攻击者的窃听、篡改、插入或删除链路上的数据。

2.移动终端存在的安全问题

4G网络逐渐的已投入使用,用户们通过4G移动终端实现相互间的交流也更为密切,恶意软件及病毒也随着交流而流窜,使得它们的破坏力度和范围都有所扩大,使得移动终端系统遭受严重打击,甚至有关机或失灵等现象的出现。

3.网络实体上存在的安全问题

网络实体身份认证问题,包括接入网和核心网中的实体,无线LAD中的AP和认证服务器等。主要存在的安全威胁如下:(1)目前的网络攻击者利用多种手段,类型也是多样化,让网上用户防不胜防。但他们多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扮演合法用户使用网络服务,这样一来,网络监管方面也无法察觉,用户这边更是没有任何戒备,使得他们有很大的机会接近用户并进行各种骚扰和不良信息的。(2)无线网相对于宽带而言,它的接口数量有限,而且信号不稳定,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也就为攻击者提供了一个进入的漏洞,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也随之大大增强。(3)目前的的搜索功能可谓是越来越强大,尤其是“人肉搜索”,让用户的个人隐私等一再受到侵犯,这些攻击者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对网络系统的运行了如指掌,很容易非法窃取用户信息,并展开下一步的追踪。(4)网络用户不肯承认他们使用的服务和资源,使进一步网络实体的认证增加了难度,这是用户可以逃避和不像曝光的行为,其实这样做只会给自己增加麻烦,到时遇到问题也很难得到有效处理。

二、4G通信安全措施

1.要建立适合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体系机制

主要有(1)可协商机制: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能够自行协商安全协议和算法。(2)可配置机制:合法用户可配置移动终端的安全防护措施选项。(3)多策略机制: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不同的安全防护措施。(4)混合策略机制:结合不同的安全机制,如将公钥和私钥体制相结合、生物密码和数字口令相结合。一方面,以公钥保障系统的可扩展性,进而支撑兼容性和用户的可移动性

2.对于无线接入网一般可采取的安全措施如下。

(1)安全接入。无线接入网通过自身安全策略或辅助安全设备提供对可信移动终端的安全接入功能。防止非可信移动终端接入无线接入网络。(2)安全传输。移动终端与无线接入网能够选择建立加密传输通道,根据业务需求,从无线接入网、用户侧均能自主设置数据传输方式。(3)身份认证。在移动终端要接入无线网络之前,要通过一个可靠的中间机构的认证,确保双方身份的真实性和可靠性。(4)访问控制。无线接入网可通过物理地址过滤、端口访问控制等技术措施进行细粒度访问控制策略设置。(5)安全数据过滤。在多媒体等应用领域,都可以通过数据过滤技术,对想要接入到网络中的非法数据进行拦截,阻止其进行到内部系统及核心网络,实现无线网络的安全性。

3.提高效率

网络终端的运行效率的提升,最主要就是减少信息量的流通,减少客户端的工作量,不使计算机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中,尽量减少时间的拖延,那么安全协议当中交互的信息量的数额的限定对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就有一定帮助。

三、结语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无线网络技术;新课程;课程设计;仿真实践

1引言

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已发展到一个全民普及的高度。作为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社会的核心,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基于网络技术的各种创新性应用更是层出不穷,对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推动着整个社会和产业经济高速发展。根据第8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的网民人数已达7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总人数的92.5%。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熟悉并掌握相关技术和技能对现代工程技术人员非常重要[1]。高等学校是我国科技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为顺应时代要求,高等学校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为培养适应行业性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有必要适当调整、完善,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无线网络技术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课程之一。据统计,截至2017年上半年,计算机专业在各高校的覆盖面达到75%。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无线网络技术课程在各高校的课程开设率只有15%~20%,即便开设,也只是作为选修课[2]。这说明无线网络技术课程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为此,有必要深入探讨无线网络的课程设计,为无线网络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

2课程设置方案

学习无线网络技术时需要有前期预备知识,要求学生先修一些专业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等。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三、四年级本科生和一年级研究生,面向的专业有网络工程、物联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安全和软件工程等。无线网络技术的学时安排为32个理论学时和16个实验学时。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理论内容包括无线通信基础、网络仿真基础。按照覆盖区域划分的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无线个域网和无线体域网。按照应用划分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自组织网络、车载自组织网络等。无线网络技术的实验项目包括面向各种不同无线网络进行的物理测量、室外组网、网络管理、介质访问控制/路由/传输协议仿真、室内定位以及智能穿戴等,由仿真和实测两种手段进行。课外学习以深入阅读前沿技术文献为主,习题为辅。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查阅资料和分组讨论为辅。

3课程教学设计

3.1课堂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前主流的无线网络技术和发展趋势。无线网络技术课程首先讲述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包括无线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参考模型,重点学习硬件基础——天线、无线信号传播的损伤与衰退特性、适合无线传输的信号编码方案与扩频技术以及在无线传输过程中的差错控制技术。在此基础上,从纵横两条线学习各类无线网络。纵向按照覆盖范围划分的六类无线网络:无线体域网WBAN、无线个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网WMAN、无线广域网WWAN和无线地域网WRAN。重点学习以上各种网络的概念、特点、应用、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栈和主要技术。横向按照应用划分的3类无线网络:移动AdHoc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WS和车载自组织网络。重点学习这三种网络的概念、应用领域、主要难题、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与技术,了解无线网络的发展趋势与动向。旨在将学生所掌握的互联网概念和原理拓展到无线领域[3]。

3.2实验设计

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实验环节,旨在让学生亲身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以加深对实际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为了紧跟最新学术前沿,保持技术上的领先性和前瞻性,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此外,考虑到无线网络技术更新速度较快,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无线网络技术的前沿动态,搜集了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领域内最新高水平的原始文献,如ACM、IEEE权威学术期刊。开学初将学生分组,每组10人,为其分配20~30页的英文文献,并要求翻译阅读。期末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和演讲,对研读的相关技术内容进行介绍、分析和讨论。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既可以开阔视野,又可以锻炼英文阅读、翻译、理解和演讲等能力.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无线网络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050-02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通信的要求正在逐渐提高。无线网络技术弥补了传统网络技术的不足,无论远距离还是近距离,无线电都可发挥巨大作用。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与有限网络的用途十分相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络,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对人的不同种类的需求进行分析,然后对合理、不合理及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区分,从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解决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或不同需求先后满足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无线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无线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高校校园文化带来了深远影响,尤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带来了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无线网络技术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和途径,突破了时空限制,使教育变得更为开放,21世纪是信息化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渐渐取代广播、电视成为民众尤其是青年人群日常生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的便利性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接触无线网络的便利性,意味着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

2.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源内容更为复杂。无线网络技术不仅从时空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也从内容形式层面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又复杂的源头。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台式电脑,无论何种电子产品只需接通无线网络,即可获取各类信息源,从学习到生活,从娱乐到八卦,从时政到文学,任意领域的信息都可以查询并获取。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网络环境却不容乐观,尤其是众多不法分子在网络上宣扬极端思想或利用学生易骗的性格特征进行网络诈骗,总之丰富的信息源中也夹杂着消极、违法犯罪的内容。大学生获取各类信息源的内容五花八门,信息源十分复杂。

3.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煽动更强。无线网络技术不仅给民众带来了思想更新的便利,也给各类不法分子提供了宣扬其不良言论的平台。大学生以青少年为主体,思想状态并不稳定,思想行为较为冲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与影响。很多不法分子正是利用大学生“耳根子”软、心思单纯等特点,宣扬其不良言论,达到其牟取暴利、扰乱社会秩序的目的。

4.大学生的课堂教育质量受到巨大冲击。无线网络技术给高校教师在教学技术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因网络技术的影响改变了课堂教育状态。很多高校教学楼有配置有无线wifi,大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使用无线网络,学习意志不够坚定的学习者则容易忽略老师的讲课内容,只顾自己上网娱乐,课堂上经常呈现一片“低头党”,造成课堂质量不容乐观。笔者曾在所带学生的课堂中做过调查,约百分之百的学生上课会带手机,约80%以上的学生会在上课时翻阅手机,更有50%左右的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时间比听课的时间更长。这种因网络技术带动课堂使用手机,忽视上课内容的情况已经越来越让高校教师们头疼不已,严重降低了课堂的效率,也造成了校园学风不严,玩风盛行。

三、无线网络技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因分析

无线网络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究竟是哪些原因使高校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如此大的冲击,以下几个方面为主要原因。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授模式守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多集中在课堂上,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一言堂”式的教授,教学模式较为守旧。因为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内容比较严肃,理论性内容较多,容易让学生觉得生涩难懂,学生感兴趣的较少,课堂效率低,甚至很多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成为学生缺课的“重灾区”。

2.学生思想活跃,思辨意识较强。随着时展,学生接收的各种信息量十分巨大,虽然年纪轻,但头脑中混杂了多种思想。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做思想领域的工作,引导学生接收先进的中国共产党理论知识。对现今十分有主见的学生而言,接收思想层面的工作需要以理服人,而非一味地强行灌输,否则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学习的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因为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尤其是管理学生的琐事居多,加之处理校园内突发性事件,更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长期注重实践工作,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自身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不够,业务学习的途径手段较少。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都面临着理论基础的不足,在阐明理论道理时论据不足,学不到位,没有办法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容易遭遇窘境。很多主客观因素的硬性,使得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很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无线网络影响的对策及建议

1.充分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双刃剑”,搭建网络教育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陈旧的教育模式,搭建大学生学习的网络教育平台。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感兴趣,认为枯燥无味、学无所用的态度,这种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及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地利用无线网络技术这把“双刃剑”,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例如开通一个微信账号,通过微信订阅号每周或每月社会时事概要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安排内容;建设网络空间,把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以日志的形式上挂网络,要求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等。

2.及时梳理网络信息的来源,引导大学生判断是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多关注网络信息媒介,及时了解各种内容,从而引导大学生判断是非。很多网络信息者不管信息真实性及科学性,肆意不良言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多关注信息动态,在课堂上或晚点名时针对不实或偏激言论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大学生判断是非,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误导。例如某段时期,受中日国际关系紧张的事件影响,很多大学校园里学生受到网络“反日”情绪的煽动,被鼓动去参加非法的游行示威,甚至打砸日本车、电器店。这种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利用晚点名、班会等形式进行形势分析,引导学生理国,避免出现失控局面。

3.配合高校教师工作,提高课堂教育质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配合高校教师的工作,帮助其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例如可以多查课、多与高校教师交流,严格上课使用手机的纪律,减少学生上课用手机娱乐的机会,恢复良好的课堂秩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绝大多数是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机会最多,可利用晚点名或班会等机会对学生加强学风建设的教育与宣传,让其充分认识到学习的自主性与自觉性。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多重视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先锋”,应该重视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高效率地完成琐碎的日常事务的工作,不能忽视自身理论知识的汲取与学习,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无法从思政工作中汲取精神要点,最终也无法顺利地开展思政工作,只会导致缘木求鱼,抓不住工作中的重点。

五、结语

无线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校既是国家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又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集聚地,对国家战略发展的意义深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无线网络技术日异月新的高速发展,现今社会已进入一个信息时代,而作为青年才俊云集的高校更成为无线网络技术“大展身手”之地。无线网络技术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妥善利用好这把“双刃剑”,让其在推动思想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永光,李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涵及功能的探讨[J].高校论坛,2011,(1).

[2]裴洪文.先进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1,(2).

[3]叶世利.以人为本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科技期刊,2013,(3).

[4]赵国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范式的建构及其意义[J].科技期刊,2013,(9).

[5]冯志敏.美国大学教学管理与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教探索,2002,(3)18.

[6]翁丽华,吴新强.构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信息网络技术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及其对策[J].科技期刊,2011,(12).

[7]黄爱斌.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问题[J].科技期刊,2010,(3).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3G无线通信技术通信网络

3G即第三代移动网通讯技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尤其是GSM的引入,使人们对无线移动通讯有了很大的依赖,能够处理图像、视频以及音乐等多种形式媒体,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利。

一、3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3G技术与从现有的移动语音网络技术相比,主要的优点在于频道的高效、实用、传输速率快、质量高以及大容量等。目前国际电联在IMT-2000无线接口标准中对3G的相关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说明,无线接入技术平台主要分为了DS-WCD-MA/UMTA、TD-SCDMA以及多载波CDMA20001x/3x等,这些连接平台本身并无法兼容,因此在建设3G网络时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技术平台。但是在操作中无论选取哪一种技术平台,其核心网络CN均是可以共用的核心网络,均是采用基于IP的业务形式。目前移动通讯技术设备缺乏保护机制,软件设计容易遭受到攻击,由于无线通信方便、经济,因此大量用户会采用无线网络传输文件,导致无线信道容易遭受到攻击,这些都是3G无线通信技术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3G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部分

目前3G技术所具备的大多的功能都是在第二代无线技术上实现的,改变的基数主要包括以电话为主的系统增加传送数据的能力,其次是结合因特网和移动通讯网,GPRS技术是迎合通信市场而发展起来的,从无线部分传输数据到有限部分,使用更短的接入时间向终端用户提供更多的资源。从技术角度进行研究,当前3G通信系统由核心网络、无线接入网络以及终端设备组成,再考虑到运营商的投资回报问题,又可以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3G电路核心网络,其主要的功能是完成各种语言、音频等多种媒体业务的处理和转换,同时实现连接运营商的业务网络等,第二3G网络的分组传送网络,其功能是实现系统的高效率、低成本以及管理的底层传送,第三支撑平台,是决定运营商3G市场份额的主要因素,主要的作用是应用现有资源、扩展新应用以及应用范围等。

无线分组网关设备主要功能是采用相同的硬件平台向终端用户提供移动数据服务,实现GGSN功能,同时具备了行业验证、丰富软件功能、GGSN遵循以及3GPP2的标准功能等,在设计中充分使用路由能力,提供了与数据通信领域同质量的、同可靠性的功能。无线接入网络的分组传输网络功能可以分为BSC之间、BSCs与汇聚节点之间的网络传输,针对不同的UMTS提供具有兼容性的网络阶段以及分组网络传送方案,针对RAN系统部分的设计,充分考虑到演进路径的变化,由于传输的可靠性以及经济性的要求,在设计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到网络级的高可用性和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还需要采用响应额基数来提高带宽有效性。

无论是3G核心网络还是2G核心网络,其定义必须是全分布式的多媒体网络体系结构,无论是终端信息交流,还是图像和数据的传输处理均是采用统一化的技术平台。3G核心网络建设时针对不同无线网络技术以及发展阶段,提出可提供网络组件的全演进的IP网络构架,网络组件通常包括媒体网关MGW、呼叫控制部分、无线分无网关设备以及信令网管SGW等,在设计时将具备标签交换MPLS以及虚拟专网VPN等功能,便于语音、数据以及信件等的业务的交换与处理。3G系统规范的方向均是IPv6,因此在建设初期就需要充分考虑到IPv6的支持以及演进的实现,不仅需要将双线UE连接到IPv4Pv6的网络上,还需要将UE连接到IPv4的节点上。信令网络是实现相互通讯簿的支撑网络,主要功能是实现网络组件之间的传递,随着终端用户的逐渐增加,TCAP应用也是逐渐加大,信令转接点充分利用了IP的高灵活性在SS70IP网络下,基于IEIF的SIGTRAN行业准则和ITP思想,不仅仅支持新一代的信令网络,还同时支持了混合信令网络,保证业务发展与网络演进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3G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部分,目前关于3G通信系统标准,国际上主要流行美国的CDMA2000、欧洲WCDMA以及我国的TD-SCDMA,在互联网的浏览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但那时仍然需要在安全防护技术方面做出更多额努力,保证移动终端的隐私权利不被侵犯。

参考文献

[1]罗智. 对无线通信中3G系统关键部分的探讨[J]. 现代企业文化,2010,22(21):108-109

无线网络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 移动通信;高速公路;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TN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0-0072-02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已从3G提升为4G,在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也逐渐成熟。移动通信网络在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中对定位、监控、导航等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为完善高速公路信息化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1 移动通信在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1.1 定位技术方面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移动通信业务除了能进行传统的拨打移动电话、发送短信等基本业务,因为无线网络的稳定性、不受地域限制性、实时性等特点,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移动手机定位技术发展也愈发成熟。而移动通信的定位系统在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步骤如下。

首先,在各地市、县的监控中心工作人员的值班室设置一台固定电话,并建立一个固定热线,在移动用户打进这个热线时系统将通过MQ将致电人的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传入定位设备中,定位设备再通过网络实时将定位要求传入致电者的移动设备中,手机的LCS定位平台则可以根据手机中的地图信息以及各基站地理位置等信息与手机网络信号传达时间等信息相结合得出手机持有者的具置,然后将位置信息传递给手机前置机。这样一系列操作过后,高速公路系统中的定位前置机就可以准确、及时的接收到手机的位置定位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信息与电子地图结合就可以从手机定位系统中查看明确的高速公路位置坐标,最终实现移动通信在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中的定位作用。

1.2 监控技术方面

移动通信中的监控技术主要指无线监控,就是在无线网络系统基础下,将现场的视频、图像等实时上传的技术。无线监控因无线网络的跨地界性、实时性可以将在无线网络覆盖下的各地视频实时上传,进行现场监控,应用范围较传统的监控技术更为广泛,特别是对于传统的监控技术在一些难度较大的场所,例如行驶中的车辆中不方便运行,而无线监控则不受地域、场所的限制。另外,无线监控相比传统的光纤监控具有工程实施简单、耗费时间少、成本低的优点。

无线监控中所说的无线不仅指监控系统的信息采集单元通过无线方式将采集到的视频信息通过压缩至一定规格后进行视频数据上传,还包括视频数据的下发也用无线方式进行,而且无线监控系统中的视频下发除了计算机可以接收以外,智能手机以及车载蓝牙等接收设备均可以接收到监控视频。

1.3 车载导航技术

车载导航技术主要是指GPS技术,GPS是一款不受地域、时间限制,能够在全球24小时进行定位的导航系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在无线状态下打开GPS查看准确的三维位置坐标等信息,让用户随时随地对自己的位置有详细准确的了解。将无线网络与GPS技术结合应用于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中,只要在车内安装车载导航系统,就可以根据导航了解自己的位置并进行路线导航,无论车主在何地,要去往何处,都有最新的路线指示,最大程度的降低车主驶入错误路线的可能性,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

1.4 数字集群技术

数字集群是一种专用业务调度系统,也是专用无线电调度系统的高级发展阶段,过去的无线电调度系统是单信道调度通信,一个人讲,许多人都能同时收听[1]。而数字集群是可以通过拨号进行寻呼的无线调度网。数字集群除了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进行个人移动通信包括但不仅限于电话、短信、网络查询等业务,还可以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任意通信提供渠道。而且数字集群可以自主编辑程序,进行自我调控,它是集对讲机、图像传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通信网络集合。集群系统就是把有数量、网速等限制的通信通道通过自主编程进行自动、快捷的分配,通过统一的电台频率建立一套统一调度的无线电系统。总的来说,数字集群技术就是将个人的专用通信通道变为公用的群体通道。

2 移动通信模式下无线网络的优势

1)网络速度快。近几年,移动通信网络数据已从3G更新为4G,4G系统的无线网络速度最快已经到达100Mbps,比拨号上网网速快近2 000倍,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也极其广泛,基本上全国各地均可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无线上网,甚至在一些偏远山区也可以接收到无线网络信号。因此,将移动通信无线网络应用于高速公路信息建设中,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建设速度,在最短时间内对系统进行联网处理,方便随时随地对高速公路信息系统的查看与连接。

2)联网方便快捷。利用无线网络进行连接,只需要有无线访问点,并在无线网络覆盖中即可进行,不需要像光纤联网一样进行大量网线连接,方便统一进行管理、维护等工作。应用无线网络,无论是手机、笔记本电脑还是车载蓝牙均可进行联网操作,较光纤网络相比,联网方便快捷省时,非常适合应用于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中。

3)安全性能高。无线网络的抗射频干扰性强,通过使用和以太网相类似的连接协议和数据包确认,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和网络宽带的有效使用[2]。通过无线网络进行网络连接,可以保障一定的安全性,为系统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移动通信在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1)随着4G网络技术发展逐渐成熟,与GPS、GIS等系统的结合愈加密切,手机定位的成功率以及准确率得到较高幅度的提升。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定位的主导系统为GPS,不仅可以在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中起到重大的作用,还可以为高速公路工作人员的工作调度、统一管理提供帮助;2)随着4G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逐渐扩大,高速公路的监控系统变为无线移动监控,不再受宽带网络地域的限制,为高速公路监控视频的实时性、完整性等提供了基础设施条件。无论是在市区还是郊外,只要是在无线监控摄像下,监控中心都可以实时看到高速公路的路况以及是否有车辆超速驾驶等;3)将移动通信应用于高速公路建设中,完善了高速公路信息系统,对高速公路路况可进行实时查看,为高速公路运行车主提供详细的路况参考,帮助驾驶者选择最适合的路线,还可以为运输企业提供详细的路况参考数据,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运行,大大节约运输中所需的时间,为企业运输节约大量资源。

4 结论

随着4G时代的到来,移动通信在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愈加广阔,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移动通信的应用将是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应加大对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