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文化论文范例6篇

泰国文化论文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泰国文化;外来广告;映射

泰国文化,对泰国社会的发展及泰国人的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远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国外商家在泰国市场上的广告策略。而近年来泰国广告业的异军突起,不但是其杰出广告创意的结果,更与其浓厚的泰国文化感息息相关。泰国广告的创意有相当部分来源于泰国本土文化,于此同时吸收西方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泰国广告创意的特点是“东西文化结合与交融的产物,有着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绝大多数广告是通过视觉进行传达”,泰国广告的创意通过图像、视频,以一种醒目的方式在表达着泰国本土文化,这极大了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因此,关于泰国文化和广告关系的研究也日渐多起来。本文旨在分析泰国文化和广告两者不可分割的相互关系,希望能对关于文化和广告的研究提供借鉴,并对国内广告业与文化结合方面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一、泰国文化与外来广告的关系

泰国文化主要的构成部分包括佛教文化、君主文化、衣着文化、饮食文化、民族习俗和价值观、生活方式等。而这些泰国文化,都或多或少地在广告中得到体现。泰国文化对外来广告的影响在于她对广告的发展和流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也就是说不符合泰国文化的外来广告很难在泰国立足,而其影响甚至可以延伸至国外广告。“广告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文化特质”,泰国广告对文化的直接宣传,促进了泰国文化的发展。首先,泰国广告对民众的文化认同感的培养和巩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再次,泰国广告又是泰国文化的一面窗口,使得外面的人能够透过这个窗口看到泰国,了解泰国。

可以这么说,一个广告要在泰国取得成功,脱离不了泰国文化的影响。而作为世界广告大国的泰国,其文化的宣传也离不开广告的支持。

二、泰国文化对外来广告的映射

泰国人对待本国文化的态度是严谨的。他们在广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又时刻警惕着与本国文化相违背的文化的侵袭。这一点在对待广告的态度上也表现得相当明显。本文列举西方广告的反面例子来说明泰国文化对其影响。

(一)佛文化禁忌对外来广告的映射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目前,泰国95%以上人口信仰佛教。泰国历代王室都维护佛教,而佛教僧侣在泰国地位甚高,上至皇室下至平民都极度尊敬僧侣。在泰国甚至有这样一个观点:把泰国社会分为三个阶层,佛教徒处于最高层,皇室成员在第二层,平民则在最底层,足以看出佛教在泰国社会中的地位。而泰国人对佛教敬仰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对佛教设施的崇拜和对僧侣的尊敬。任何对佛教设施和僧侣的亵渎行为在泰国都是不被接受的。而包含有亵渎佛教文化行为的广告也不例外,不但难以被泰国人所接受,而且还会被泰国社会排斥。

案例:Belgium chocolate的广告牌

Belgium society制作的这则广告中,一位女性搂抱佛教僧侣。

在泰国,女性严禁触摸僧侣,甚至连僧侣的袈裟也禁止触摸。当这一广告传入泰国,泰国民众难以接受,极力要求废除这则广告。因此,在以泰国为代表的部分佛教国家的极力反对下这则广告被迫取消。

(二)君主文化对外来广告的映射

泰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国王在泰国人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泰国人爱戴、崇敬国王,视国王为国家的象征和民族凝聚的精神支柱,这种崇拜精神使得泰国人不会,也不允许出现任何不尊重国王的行为。这与大部分西方君主立宪制国家不同。在这些西方国家中,国王或女皇偶尔会成为公众娱乐的对象,如出现在商业广告中。

案例:英国伊丽莎白女皇的便衣广告

广告中德高望重的伊丽莎白女皇穿着便装,以青春活力的姿态再现梦露的经典造型。广告无论在选择广告主角还是造型设计上都很有创新力,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国民众对伊丽莎白女皇的亲和感。但这种广告以君主娱乐性举动的创意思维难以被泰国人认同。在泰国人眼中,君主就是神圣、至高无上的存在,是庄严的代表。而与君主相关的广告都是以歌颂他的恩德,给他送上祝福为主题的。

(三)性文化对外来广告的映射

性文化永恒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泰国也不例外。虽然人们在提起泰国时,总会提起泰国的色情行业,但那只是泰国商业发展中的一部分,目的是吸引旅游者,和泰国的传统文化关系不大。在泰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中,对性文化的看法依旧是保守的。泰国人不支持在性方面过度张扬。因而在泰国广告中几乎不会有关于过度突出性文化方面的内容。而西方关于性的广告也鲜有在泰国播出的例子。

案例:杜蕾斯创意广告

杜蕾斯广告以其独特的创意为人称道,以抽象的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了这一主题,但是其开放,或者说是露骨的性表现形式很难被泰国这样一个性文化趋于保守的国家所接受,因此这类广告虽然受到广告商推崇,却不会在泰国公开展示。

(四)衣着文化对外来广告的映射

泰国文化的保守部分还体现在了其衣着文化上。泰国人提倡保守含蓄的衣着风格,特别是女性。女性在公共场合穿着过于性感暴露被认为是不庄重的体现。在长辈或者资历比自己高的人面前,过度张扬的衣着被认为是极度不尊重的行为。因此在穿在方面过度渲染的广告很难在泰国扎根。

案例:D&G服装广告

广告中,广告演员穿着暴露,造型夸张,极具视觉张力。

D&G的这两则广告在西方算得上是优秀的作品,及其高效地抓住了受众的眼球。但是在泰国,这样的广告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得到广告制作者和部分民众的赞许,但是仍然难以被主流文化所接受。或半的广告演员、夸张的广告造型与泰国保守的衣着文化背道而驰,因而这些广告业无法在泰国立足。

(五)尊敬长辈传统对广告的映射

泰国的历来都有尊敬长辈的传统,主要表现在泰国人在长辈面前讲究行为举止端庄,讲礼貌,从学校里低年级学生对待高年级学生,到社会上对待德高望重老人,都很讲究这一传统。特别对于年龄较大资历较深的长辈,年轻人即便是在其面前走过,也要微微屈身表示尊重。即使是较为熟悉的长辈,一般情况下未经允许也不得有过于亲密的肉体接触举动。这与现代中国人观念里尊重长辈的观念不同。中国人很多时候都以拥抱等形式表现与长辈的亲密,而在长辈面前也不必过于拘礼。

案例:中国乒乓球队员拥抱老人照片

中国乒乓球队员在探望老人活动中与老人亲密拥抱,表现出了中国年轻一代人与老人的亲近以及对老人的尊重。但是这种画面在泰国社会很难见到,这样的身体接触在中国被认为是正常的,但在泰国就被认为是过分鲁莽的。泰国人在对老人或者长辈表示尊敬时往往上手合十微微一拜。

三、结束语

泰国虽然是个提倡自由的国家,但泰国人对本国文化的热爱、执着和敬仰对外来事物起到不可忽视的约束作用。由众多的广告案例可以知道,任何广告要进入泰国,在泰国取得成功,必须尊重泰国文化,遵守泰国文化准则,否则就只能受到排斥,这尤其体现在西方商品的广告上。而泰国人对本国文化的深厚感情还体现在泰国本土广告上,泰国广告对本国文化的大力宣传不但使得泰国人民增加对本国文化的热爱,督促泰国人要热爱、坚持本国文化,还对本国文化的对外宣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泰国文化还是泰国广告创意的源泉,成就了泰国广告在新世纪的成功。

有此可以看出,泰国文化和广告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本文通过对泰国文化和广告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对广告与文化的结合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雅梅,解读泰国广告的民族文化特色[J],东南亚研究.2009.2

[2]刘振,试析泰国高水平广告创意的成因[J],广告大观.理论版.2006.4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2

关键词:《旅游泰语》;双语;教学理论;教学类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67-03

一、泰英双语模式在旅游泰语课程中的客观性

在讨论这一模式的客观性之前,我们要弄清一个概念,即什么是双语?首先,我们来分析双语的概念,它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大类型。狭义双语,指居民较为熟练地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广义双语,指国民熟练地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也可指他们熟练使用标准语言或某种地方语言。在我国,双语是指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的共同使用。后来“双语”的概念逐渐引入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双语的概念得到延伸。例如在我国教授英语课程,可谓是双语教学,即教授的内容为外语,教授过程中使用的是汉语,目标是对语言的学习,故为双语教学。其次,在我国双语教学是这样界定的:“指使用双语或多语种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传授专业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目前,我校开设的泰语课程,属于双语教学的范畴,目标语是泰国语,使用的语言为汉语。另外,双语教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前者指教学活动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后者指教学活动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即教学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讲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法律等专业课程内容。可见,双语教学是在专业教学中使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旨在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它对目标语的学习不同于纯语言学习,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以我校开设的泰语课程为例,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发现,如果课程的目标是学习语言,那么属于广义的双语教学;如果课程的目的是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教授专业课程,使学生了解专业课程内容,并通过这一内容提高泰语的水平,这就属于狭义的双语教学。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一课程中用泰语或英语来教授旅游泰语,讲的是有关泰国旅游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旅游理论知识的同时泰语和英语得到提高。我们把旅游泰语课程界定为狭义概念的双语教学后,才能来分析泰英双语模式在这一课程中的可行性。因为这一前提为使用泰英两种语言教授旅游泰语课程找到了合理依据。

二、泰英双语模式在旅游泰语课程中的可行性

1.师资队伍方面的可行性:授课老师的学历背景都是泰语专业硕士,不仅有扎实的泰语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且有较好的英文水平。另外还有泰国学者对旅游泰语做专题讲座。

2.学生方面的可行性:即授课对象,他们是学制为四年的泰语本科专业,英语课程四年不间断,且三年级的学生将到泰国留学一年,这一期间在泰国继续学习高级英语课程。学生方面也具备了较好的英语能力。

3.教材方面的可行性,双语教学中教材的编译是个难点,但是目前已拥有泰语版本的旅游、旅游业相关理论、导游知识以及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英语方面的相关材料已有很多,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书籍,尤其是找出与泰语相对应的旅游方面的专业词汇最为重要。在可以开设旅游泰语双语课程的基础上,我们难免要进一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呢?

三、泰英双语模式在旅游泰语课程中的必要性

国际上,于20世纪20年代末,设立了世界双语教学研究中心。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泰语受英语的影响很深,许多现代的词汇都借自英语,尤其是旅游方面的用语直接借助英语来表达,所以这就要求这门课程的设计须符合时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

1.泰英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我们现在对学生的培养,是朝着综合型方向发展,就是让学生既懂外语又掌握专业知识。那么泰英双语教学模式在旅游泰语课程中的实践,就是让学生既掌握了旅游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其外语水平。学生可以通过英文在互联网上搜寻相关的旅游泰语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能够了解到同行业的最新动态,开阔眼界和提高决策力;便于学生与国际同行进行专业技术的交流和切磋;能够使学生具备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泰国的旅游理论知识大部分内容都是参照西方的理论来进行论述的,如能阅读英文旅游理论的原文文献,对旅游泰语的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2.泰英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增强学生今后就业的竞争力。目前,云南省省内,某院校的旅游专业方向的学科专门开设了泰语课程,我们的旅游泰语课程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就是,学生既要有良好的泰语功底,扎实的旅游理论知识,同时又能以国际接轨,也就是要比旅游专业的学生多懂一门外语,以立足于不败之地。例如,在旅游景点的构成要素中,交通设施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一些常用的交通工具我们要求学生既懂泰语的词汇,也懂英语的词汇,这样,无论是和泰国人或说英语的外国人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泰英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促进学生在多元文化和国际文化中的交流。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在相互交流、引进、吸收、融合的过程中发展的。双语教学在传播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在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另外用英语教授的同时,在选择用什么样的英文词汇对应相关的泰语旅游词汇,这就需要了解一定的英国文化,才能准确的在这两种语言中进行互换;那么我们的学生在具备了泰英两种语言习得的旅游业务方面的知识后,在今后的实践中也可把中国文化带入给泰国人或说英文的外国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在了解了旅游泰语双语课程的客观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之后,必须探讨这一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即对它自身的科学性应进行深入探讨。

四、旅游泰语课程的双语教学理论依据

关于双语教学的理论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平衡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思想库模式、中介语理论等。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平衡理论,并同时结合教学实践说明在旅游泰语课程中所选择的这一理论依据。平衡理论包含两点:第一,一种语言的学习必然削弱另一种语言的掌握,学习第二语言是以牺牲第一语言为前提和代价的。第二,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大脑中分别占据相应的空间,它们各自为政、互不干扰,并能相得益彰。另外,有研究表面双语学习者在认知方面不但未受到任何不良的影响,而且他们获益匪浅;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同样未受到消极影响;双语教学可使学生的两种语言达到同等熟练程度。这种观点为双语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我国学者认为,可以将某种语言作为主要教学语言,通过渐进的方式处理两种语言的关系,甚至实现语言的主次地位的转换。我们认为,平衡理论所包含的这两个方面,其实是双语教学的一个过程,在学习初期,已经掌握了一种语言的情况下,再用另一种语言或外语,势必影响起初那个语言的思维方式。例如我们在讲解旅游泰语过程中,我们讲到旅游景点的种类这一概念,泰语是 学生已经熟悉了,但是我们用英语来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那么学生在开始阶段会受泰语的影响,难以说出关于“旅游景点的种类(The categories of tourist attractions)”这个词的英文。但是如果我们采取良好的引导方式,逐步的向学生介绍,并慢慢的培养学生的泰英双语思维,一段时间以后,他们会对所学的两种语言在大脑中进行自我平衡。所以,我们的旅游泰语课程的泰英双语模式所采用的理论就是平衡理论,这一理论既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泰国旅游业务知识的同时,提高泰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也符合我校泰语专业的定位。

五、旅游泰语课程中的双语教学类型

目前,在国外,双语教学的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淹没式双语教学、过度式双语教学、沉浸式双语教学、和保留式双语教学。其实这些教学类型主要是针对一个国家的总体双语教学而言。在中国,双语教学的类型主要有三种,即半外语型双语教学、混合型双语教学和全外语型双语教学。我们在这里只是借用某种双语教学类型的概念作为本课程的指导精神,将这种概念抽象出来移植到我们的旅游泰语课程中,以说明我们是在以何种双语教学类型来实施教学的,或者说是以何种授课方式来实现这种双语教学的?我们所引用的类型是混合型双语教学的概念。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混合型双语教学?混合型双语教学指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教师使用外语与汉语交错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接受专业知识的难度降低了,它对初开始或开新课的双语教师较为适用,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里要求。我校所开设的旅游泰语课程正好适用这种教学类型,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主要以泰英两种语言作为外语,泰语为主,英语为辅,所选用的教材均为泰文原版教材,在需要时,会让学生辅地阅读一些相关内容的英文原版教材。在遇到难以说明的知识点的时候,会使用中文对学生进行解释,这种外语和汉语相互结合的方式,对初开始接触这种双语教学的老师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对学生在知识点方面的理解也提供了一种更直截了当的方式,减少学生的预习负担。由于在授课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用泰英两种语言并偶尔配合汉语的这种授课方式,会使得课堂进度比一般教学的速度要慢,因为,既要讲授泰语原文的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又要对其理论要点用相对应的英文再做阐释或说明或扩充,甚至有的地方还需用汉语当作画龙点睛之效,那么一堂课所能涉及的知识点会比平时的课堂少。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即如何行之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另外,外语和汉语的交替使用的比例应该如何分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泰英双语模式在旅游泰语课程中的客观性,说明我们使用这一模式授课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合情合理;其可行性说明,目前我校在泰语方面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整体素质达到了开设这门课程的条件;其必要性说明,泰语专业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一个专业,需要我们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和开拓;其理论依据说明,我们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找到了科学的指导方针;其教学类型说明,我们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实践方式。简言之,旅游泰语课程是一门以平衡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混合型双语教学类型为教学手段的,使用泰语和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的双语教学课程。这在我们目前开设的所有泰语课程中,它既是创新,也是实践,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理论是教学的指导方针,类型是教学的实践方式,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作用于理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双语教学的探索路上走得更远、更深。

参考文献: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3

现在的泰州中学内,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手植的古银杏,岁逾千载依旧生机盎然。和这棵古银杏一样,胡瑗的教育理念至今依旧芳香四溢。他亲手创办的安定书院,青砖碧瓦,四角飞翘,书香袭人。书院有联云:“精忠上仰将军岳,正学前瞻教授胡。”胡瑗讲学二十余年,弟子数千,名臣学士无数。宋神宗称之为“真先生”,范仲淹誉之为“孔圣衣钵,苏南领袖”。他的“明体达用”成为“湖学”教育精髓,风行天下。而这一切,都深深植根于泰州。泰州自古崇文重教,“儒风之盛、夙冠淮南”,绵延至今。

数百年前,那个从海边走来的盐民王艮,并没因为生活的困厄低下思想的头颅。他师从王阳明,传承“心学”而创立“泰州学派”,这是中国哲学史上唯一以地名命名的学派,泰州因此在中国文化版图上凸显一份厚重。在“生而知之”唯皇权、唯神权的封建王朝,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犹如黑夜中升起的启明星,虽然微弱但足以穿透黑暗。这种看似朴素的“民本”思想历经数百年风雨后,再次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并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有了许多惊人的巧合。受“泰州学派”影响,李贽的“心学”、汤显祖的《牡丹亭》、袁宏道的散文,成为晚明最灿烂的风景,并永远定格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

泰州所辖兴化里下河地区,河网交错,淤垛星罗棋布,舟行其中,似游水泊梁山。这方水土既养育了这方儿女的英雄豪情,也激发了他们的文学创作热情。当年施耐庵撑篙激浪,随张士诚起兵,一直打到苏州城。尔后兵败,他划舟潜回施家桥,在此完成巨著《水浒传》。这位“中国长篇小说之父”为兴化开启了文学殿堂的厚重之门,舞文弄墨之风长盛不衰。与施耐庵同乡的刘熙载则树立起我国文艺批评理论的又一座高峰,其专著《艺概》是继刘勰《文心雕龙》之后,又一部通论各种文体的杰作。正因此著,为他赢得了“东方黑格尔”的美誉。“兴化文学现象”自古而今,绵延不断,其中荣膺茅盾文学奖的毕飞宇便是当代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2011年,兴化设立“施耐庵文学奖”,贾平凹等文坛大家成为首批获奖者,水乡小城办成一桩文坛盛事,引起海内外一时轰动。

京剧之为国粹,肯定离不开梅兰芳跨出国门的那一步,也就是那一步,让梅兰芳跻身于世界当代三大戏剧体系。从此,在世界舞台上多了婀娜迷人的东方身影和悠扬温婉的天籁之音。1956年3月,梅兰芳携夫人福芝芳与幼子梅葆玖,返回故乡泰州祭祖。梅兰芳在泰州连演5天,“万人空巷看梅郎”,古城泰州为之倾倒。为了怀想当年大师的风采,2006年,泰州市专题举办了“纪念梅兰芳返乡演出50周年”庆祝活动。市政府举办的“泰州梅兰芳艺术节”也成为追寻大师足迹、感受梅乡风采的文化盛宴。梅兰芳不仅是泰州的一张名片,更是中华悠久文化的卓越代表。

回望历史,泰州的书画可圈可点。唐之张怀瓘,明之唐志契,清之郑板桥、李鱓,当代之高二适等无不妙笔生花。张怀瓘是个气度、气势非凡之人,他自称:“正、行可比虞世南、褚遂良,草独步于数百年间。”可惜他的手迹已散佚无存,但他的书法评论专著《书断》、《证书药石论》、《书议》留存下来。他在《书断》中提出“书有十体源流”,评判“学有三品优劣”,构建了书法的科学分类和审美评价的标准机制,对书学的影响巨大。明赵僎将《书断》比之“大《易》之制”、“《春秋》之大典”,足见其地位与影响。

明朝唐志契家居三水交汇处,守着万贯家产,不搞营生,却耽于绘画。为求山水之境,他在家中开塘引水、叠石成峰。因无山川之魂魄,他遂踏破芒鞋游历名山大川,“经日坐卧观赏”,所作《绘事微言》四卷,对“气韵生动”、“山水性情”说作出颇具新意的阐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删除芜冗,汰取精华”给予高度评价。

“瘦竹拔节风有声,民间疾苦梦催醒”。“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脱下官服拿起笔,成就了卓尔不凡的诗书画“三绝”。他强调为文为艺“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写青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画竹“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写兰“霜雪不凋春不艳”;他漫步麻石街头,远观水乡农夫撑篙,于是悟得书法真谛,“乱石铺街,浪里插篙”,自创“六分半书”。他常言“吃亏是福”、“难得糊涂”,以至“糊涂”得让自己美名远扬,永载史册。与郑板桥同乡的李鱓同样让人肃然起敬。李鱓是明状元宰相李春芳的第6代嫡孙,为宫廷画师。他大胆用粗笔写意、泼辣恣肆、挥洒自如,为“扬州八怪”中颇具创新才能的画家。

谈泰州书画,不可不提高二适,不仅因为他卓越的书法成就,更因为那场被列为“20世纪十件文化大事之一”的“兰亭论辩”。这位从水乡走出的汉子保持着传统文人的秉性,用以水击石般的韧性,不卑不亢地捍卫文化的家园。“兰亭论辩”这场笔墨官司谁输谁赢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但正如所说,“有比无好”。这场论辩,引发了新一轮关于中国顶尖书法作品的深度研究,并最终形成“兰亭学”,成果蔚为大观。高二适站出来发声的底气,不仅出于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还来自于他深厚的国学、对书学的深刻理解以及独特的创作实践。他的书法在当代独树一帜,堪称“草圣”。

进入20世纪80年代,泰州也出现了不少书画名家,不少书画家也名享一方,对泰州的书画事业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紧随时展的步伐,泰州市委、市政府吹响了向文化进军的号角,建设“形神兼备”的文化名城成为新时期文化发展的鲜明主题,泰州大地兴起新一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文化人才脱颖而出,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2010年,泰州书画院在全国公开招聘8名画师,充实全市书画创作力量。2005年、2010年泰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承办了“纪念兰亭论辩四十周年暨高二适书法高层论坛”和“千秋草圣高二适—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入推进了高二适书学的研究,而且促进了泰州书法整体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泰州市还成功举办了“江苏写意花鸟画邀请展”,以及十多位全国知名书画家个人邀请展。更为可喜的是,本土书画新人不断脱颖而出。近年来,先后有一百多人加入省书协、省美协,三十多人参加中国书协、中国美协,逐步形成老中青梯次结构人才队伍,涌现出一批省内外知名书画家。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泰国穆斯林;边缘化;泰南三府

前言

泰国处于东南亚的“十字路口”、经济文化的交汇中心,受商业贸易人群的青睐,使得不少少数民族居住在了这里,穆斯林民族就是其中一个。大部分的穆斯林生活在泰国南部较贫困的地区,那么穆斯林在泰国属于边缘化民族吗?笔者发现,新时代的社会学家喜欢把穆斯林化为边缘化民族,边境化民族就是指在大环境下没有权利、社会地位低下的族群,种族人数较少,在社会中没有地位,亦或是被称为“其他人”的群体,所以这部分人会经常受到欺压,受人排斥排挤。

如果从这个方面来看,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穆斯林在泰国属于边缘化民族。穆斯林是居住在泰国边境的一个少数民族,发展落后,在泰国常被其他公民看不起,在生活方面也比较受限制。往更深更广的角度来看,在泰国,无论是资金方面或资源方面,这些穆斯林都得不到任何的优势或利益,但是在泰国的穆斯林群体有很多个,但他们因为都信仰伊斯兰教多少会联系在一起,他们之间也因种族的不同、来历的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多少存在着差异,这也反映出了在泰国穆斯林各群体间的差异其实是他们自己群体内部的差异。

文章浅析了穆斯林群体的复杂情况,作为泰国最大的少数民族群体,穆斯林自己民族内的多元化体现在泰国南部的三个府,也称泰南三府。本篇论文就此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泰国穆斯林边缘化进程的主要内容,及泰国穆斯林被边缘化的趋向,尤其是泰国南部三个府的穆斯林;第二个问题是泰国穆斯林民族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包括种族、来历、社会经济状况等。

关于穆斯林群体和泰国政府社会的关系问题,泰国社会会选择将穆斯林边缘化问题继续下去,还是在泰国社会描绘一幅与无边缘化、全新的画面。泰国是一个可以让公民自由选择生活方式、不压迫民众的多元化国家,其中一部分的民众,就是穆斯林群体。

一、泰国穆斯林的来历

泰国南部文化区位于马来半岛的北端,背面与泰国中部地区一级克拉地峡相连,西北邻缅甸,西为安达曼海,东为暹罗湾,南接马来西亚,包括了宋卡、北大年、普吉、素叻他尼等十四府。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伊斯兰教还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从泰民族的历史上就发现了其在泰国这片国土上的存在,大约九世纪时期,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比从云南迁移过去的民族更早的出现在这片国土上,伊斯兰教随之也流传到了马六甲,马可波罗在他的航行笔记中写道:“在爪哇岛附近的人群都是穆斯林”;佛历1883年,摩洛哥航海家从中国航行到印度途中经过苏门答腊岛,得出的结果也是“这一带的人都是穆斯林人”,伊斯兰教传播到了苏门答腊岛,伊斯兰教的传播在向马来半岛扩展的同时,泰国也向马来半岛扩张其势力。13世纪素可泰时期,泰国势力扩展到马来半岛的北部,北大年被纳入泰国的统治范围,成为泰国的藩属国。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50年间,在历经多次战争后,北大年被暹罗征服,20世纪初正式纳入暹罗,其间在五世纪时期建立的土邦自治制度,2476年将北大年设立为省,并分为三个府,即:北大年、那拉提瓦和也拉直到现在。原先的“南部边境三府”就是最初的北大年府。

在过去,北大年人被泰国政府俘虏,使得穆斯林群体分散在各个府,除了上面说到得那三个地方,现在的曼谷和大城也有很多穆斯林民众。

二、泰国穆斯林人数及分布地

泰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泰语系民族(中部泰族约占36%,东北部泰佬族占30%,南部与北部泰族占10%)占75-80%(1987年的数字为85%),华族占10-15%,马来族占3.5-6%,其他阿卡、苗族、克伦和傈僳等山地民族约占1%。一些数据显示穆斯林族群在泰国的人数约占5-10%,但这仍是个值得争论的问题。2543年泰国国家人口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泰穆斯林族群人数大约有280万,大约占4.6%。

根据2543年国家人口统计局的统计显示,穆斯林分散在泰国各地,80%的穆斯林居住在泰国南部(表格一),尤其是五个边境府(那拉提瓦、北大年、也拉、沙敦和宋卡),人数大约占64%,9%的穆斯林生活在曼谷,8%的分散在中部其它府,1%的居住在北部,东北部的穆斯林人数不超过1%。根据数据分析可得出:那拉提瓦是泰国南部穆斯林居住人数最多的一个府,紧接着的是北大年、宋卡和也拉,曼谷的穆斯林人数排名第五。

除了泰国南部外,根据表格二可分析出泰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及其他教的数据比例,可得出:穆斯林人数在泰国占28%,余下72%不是穆斯林,穆斯林群众大多分布在上面说到的五个边境府,这些府有65%多的穆斯林,除了宋卡府有23%的穆斯林。除此之外,80%的泰国穆斯林在那拉提瓦、北大年和也拉以马来语作为日常用语。

小结

泰国是一个公民能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一个国家,也就是说,社会对任何人或族群的态度和“你”是否是“边缘化民族”无关。现今,泰国社会呈现出多样化的主画面,而泰国社会将以什么样的形式继续发展,且怎样在社会中处理那些无法避免的差异都是泰国社会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对于泰南三府来说,只有尊重穆斯林群体的历史及宗教文化方面的差异问题,以宽容的包容政策来保留穆斯林群体的自我空间,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国家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陈晖熊韬聂雯等:泰国文化概论[M],广东世图出版社2014年版

[2]庞海红:泰国对南部马来人的整合进程及其困境[J].红河学院学报,2012年10月第五期

[3]阳举伟:泰国整合马来穆斯林族群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影响民族同化因素的分析[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5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伏尔泰;生平与著述;主要哲学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关系

伏尔泰(1694-1778)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在18世纪的法国,他是一位杰出的自然神论哲学家、反对教权主义思想家,就其社会影响而言,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堪称当时欧洲思想界的泰斗。恩格斯评价伏尔泰说:“整个欧洲都在聆听他的声音。”雨果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一、伏尔泰的生平与著述

伏尔泰,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倡导人,他在文学、史学、哲学、自然科学和政治等方面写了大量著作,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罗、卢梭、孔狄亚克等人,无不是他的后辈,对他推崇备至,公认他是他们的导师。伏尔泰原名佛兰苏阿——玛科·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1694年11月21日,他出生在一个殷实的资产者家庭。伏尔泰中学毕业后,父亲曾送他进了法科学校,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法官。但是,伏尔泰希望做个诗人,为捍卫真理而“面临一切,对抗一切”。因此,他很少上学听课,却经常写一些讽刺即景诗。他擅长于以机智的讽刺来抨击社会丑恶。他说:“笑,可以战胜一切,这是最有力的武器。”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攻击宫廷的生活而被捕入狱。出狱不久,由于他的讽刺摄政王的剧本《欧第伯》在巴黎上演,而使他在文学界大露头角。1726年,由于一个贵族的陷害,他被逐出了法国,流亡到英国。当时,英国已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他十分赞赏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729年,伏尔泰回到巴黎,写作了歌颂民主共和制的历史剧《布鲁杜斯》,鼓吹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他开始投资商业,并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1734年,在卢昂出版了他的《英国通讯集》,用书信方式介绍了英国的政治、宗教、科学和哲学,并对法国的宗教教派斗争进行了抨击。书一出版就被法院判为禁书,当众焚毁,伏尔泰被迫流亡在外,后来定居在他情妇夏德莱夫人家中。伏尔泰在这里住了14年,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文学、史学、哲学和科学著作。在哲学方面,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哲学通信》等著作。普鲁士王太子腓特烈为沽名钓誉,写信给伏尔泰表示对他的崇拜,他们之间建立了通讯联系。1749年,夏德莱夫人逝世,伏尔泰应腓特烈邀请到普鲁士,但不久两人关系破裂。痛苦的经验使他对所有君主失去信心,决心不再和任何君主来往,用他积蓄的财富在法国和瑞士的边境地区买下了一块不大的地产定居了下来。在这里,他一面从事创作,写下了《老实人》、《天真汉》等不朽名著;一面和法国启蒙运动人员保持联系,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还用他在社会上的崇高威望,为受教会迫害的人仗义伸冤,一直到1778年5月30日逝世。伏尔泰死后,仍然受到教会的迫害,以致他的遗体不得不秘密地运到香槟省。安放在一个小礼拜堂内。直到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他的遗体运到首都,在他的柩车上写着:“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他的骨灰从此长眠在巴黎先贤祠中,永远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凭吊和瞻仰。

二、伏尔泰主要哲学思想

1.伏尔泰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伏尔泰认为,牛顿以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宇宙是一架巨大的机器。如果制造一架良好的机器需要良好的机器匠,那么宇宙这架无比奇妙的机器也就需要极好的机器匠才能把它制造出来。这个机器匠就是上帝。上帝创造了宇宙,制定了宇宙的规律,并给宇宙以第一推动力。“上帝发一次命令,宇宙便永远服从”。由此,它也就不再干预宇宙的事务。对于上帝的属性和本质,伏尔泰说:“我是生成不能理解它们的。”伏尔泰认为,“上帝”并不是天主教所崇拜的那个偶像,而是其机械主义必然导致的结果。伏尔泰以自然神论的形成肯定了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

2.伏尔泰认为,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感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感觉是感官接受外物刺激引起的。它强调感觉是观念的唯一来源,人的头脑唯一具有的能力是对感觉得来的观念进行组合和整理。认为天赋观念论不仅阻碍人类知识的增长,而且为神学提供根据,代替早已破产的经院哲学而为灵魂不灭等宗教信条作哲学辩护。

3.伏尔泰根本否定道德原则的存在。他认为,既然自然界是无情的,世界是没有意义的,那善恶的区分也没有意义,因为世界不会对此做出回应,伦理观念不过是人们制造出来的虚幻之物,是人们的权宜之计,没有客观存在的道德原则。这种观念正视了世界无情无序的一面,是人们道德努力无效后的产物。人们无法理解既然人的善行或恶行都不能得到应有的回应,那么人们道德努力的意义何在?在《老实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老实人和他的同伴在海上遭遇了一场海战,战败沉船者有拐骗老实人财物的荷兰骗子,公正仿佛得到了实现,此时,老实人对悲观主义者玛丁说:“你瞧,天理昭彰,罪恶有时会受到惩罚的,这也是荷兰流氓的报应。”玛丁的回答是:“对,可是船上的搭客,难道应当和他同归于尽吗?上帝惩罚了恶棍,魔鬼淹死了无辜。这等于是说,所谓公正根本不存在,至少在现世,公正无法得到充分的彰显。在《老实人》的最后一章,邦葛罗斯和老实人去请教土耳其最有智慧的哲学家,问他为何世间到处都是灾祸,得到的回答是:“福也罢,祸也罢,有什么关系?咱们的苏丹打发一条船到埃及去,可曾关心船上的耗子舒服不舒服?这句颇带存在主义意味的话完全粉碎了人类的意义,人类尽可以编造出各种各样的伦理观念,但这不关世界的事,我们无法指望这个世界来保障这些伦理观念的实现。

4.伏尔泰表现出了道德相对主义,但是他反对极端的道德相对主义。他一方面承认道德的多元化有其合理性,但另一方面,他认为有些道德观念却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伏尔泰尊重各文化伦理原则,对那些显然违背道德底线的行为是坚决反对的,对一些道德观念的普世性还是认同的。在《风俗论》中,他提到高卢杀人祭祀的风俗时就说:“我们不要去理睬这些野蛮时代的风俗,因为这是人性的耻辱。伏尔泰认为无论是哪个文化、哪个时代的道德,都不能支持血腥、残暴,都应该有底线,人性就是一个准则。所以有的时候伏尔泰倾向于认为有某种普遍的自然人性可以作为道德的基础,他在《风俗论》中列举了波斯《百章经》的一些内容后说:这些教条几乎全部与世界各民族合乎自然天性的宗教相一致。礼拜仪式因地而异,但道德则到处皆同。在《形而上学论》的第九章《论美德与过恶》中,他更明确地表示了对极端的道德相对主义的反对,他说:“尽管在一个地方被称为美德的在另一个地方正好被称为过恶,尽管大多数善与恶的规范的不同有如语言和服装的分歧,然而我觉得确实有一些自然的法则,普天下的人都不能不承认。”伏尔泰在其中还是指出这种普世道德存在的前提是“合乎自然天性”、是“一些自然的法则”。

5.伏尔泰认为宗教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阻碍文明进步,是最大的社会祸害。伏尔泰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教会的黑暗和反动。伏尔泰认为宗教迷误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一切社会罪恶都源于教会散布的蒙昧主义,是它造成了社会上普遍的愚昧和宗教狂热。虽然他没有真正弄清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只是比较肤浅地把宗教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们的无知和僧侣的欺骗,但是他从人类理性和历史事实两个方面对宗教教义的荒诞不经和教权主义罪恶的揭露和批判是相当深刻的。他指出,基督耶稣不过是一个凡人,《圣经》不过是一些荒诞透顶的神话故事,而一部教会史就是充满迫害、抢劫、谋杀的罪恶史。因而,他针对教会提出了著名的战斗口号:“打倒丑类”。伏尔泰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的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

三、伏尔泰哲学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

1.伏尔泰的《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他宣传理性,倡导自由与平等,为大革命的到来铺垫了思想条件。路易十六有言,伏尔泰和卢梭亡了法国,就是说明两人的思想在推动大革命中的作用。

2.伏尔泰所坚持的哲学观点,是自然神论形态的唯物主义。这种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从洛克那里接受的经验论,承认外部世界的客观存在,承认外物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经验是认识的来源。他在哲学上信奉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的经验论。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肯定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在哲学史的认识论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3.伏尔泰推崇牛顿与洛克的学说以及英国的政治制度,其整个政治哲学的基础来源于牛顿与洛克的自然神论与经验主义认识论。伏尔泰是洛克政治哲学的积极传播者,认为自由的价值高于平等,人最根本的权利是财产权。伏尔泰更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确立的政治制度与政治哲学的积极传播者,其目的是为了反对法国封建专制,含有倡导财产权利、自由的价值理念等明显的政治意图。之后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不断地锻造着从英国输入的启蒙思想武器,创立了注重平等的法国特色自由主义政治哲学。

四、伏尔泰哲学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关系

1.18世纪时,在启蒙思想家们的极力倡导下,欧洲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文化热。伏尔泰曾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受其影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也曾出现这一格言。另一位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也非常景仰中国文化,他称孔子为“中国的苏格拉底”。在一次谈话中,他甚至说与孔子相比,“荷马是个糊涂蛋”。文艺复兴在欧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它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的时候,中国的哲学思想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成为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就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在平民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伏尔泰在他的《哲学辞典》说,我全神贯注地读孔子的这些著作,我从中吸取了精华,除了最纯洁的道德之外我从未在其中发现任何东西,并且没有些许的假充内行式的蒙骗的味道。他还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他宣称,“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伏尔泰一生写有15部悲剧,其中有一部是《中国孤儿》,总标题为“五幕孔子伦理剧”。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搜孤救孤”即赵氏孤儿的故事。伏尔泰写它,宣扬儒教文化中不畏的精神力量。

2.伏尔泰对中国的儒家思想推崇至极。他把孔子的画像挂在家里的礼拜堂里朝夕膜拜,并以儒家思想文化为武器,抨击基督教的专制。他认为,奉行儒家的中国是开明的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大家相安无事,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民间的。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显然,他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主要就是看到其中有一种他在当时欧洲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精神,它的具体表现就是宗教宽容。伏尔泰还看到,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们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3.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道德体系充满敬佩。他认为,中国人的理性的道德和基督教的道德有本质的差别,是欧洲人所应追随的目标。中国也是伏尔泰的理想国。对中国道德体系的赞美突出表现在对孔子的赞美上。他也直接以孔子的思想作为攻击宗教神秘主义的武器。他在《哲学辞典》中评论孔子:“我读孔子的许多书籍,并作笔记,我觉着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在他的第一部书中,他说为政之道,在日日新。在第二部书中,他证明上帝亲自把道德铭刻在人的心中;他说人非生而性恶,恶乃由过错所致。第三部书是纯粹的格言集,其中找不到任何鄙俗的言辞,可笑的譬喻。孔子有弟子3000人,他可以成为强大的党派的领袖,但他宁愿教育人,不愿统治人。”

参考文献:

[1]全增嘏主编.西方哲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

[2]序言.哲学辞典[M].商务印书馆,1991.

泰国文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泰国;传统文化;民俗;佛教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120-02

泰国位于东南亚的心脏地带,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亚洲中南半岛中部和马来半岛北部的一个重要的文明古国。泰国比较完整地保持和延续了本国的传统文化,尽管现代化建设在不断推进,但是泰国人身上仍然散发着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之情;另一方面,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民风,充分显示出泰国独特的魅力。所有这些都吸引了众多文人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泰国文化的来源及形成

西方文化一般指欧美文化,而东方文化一般指中国和印度文化。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泰国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在文化上也处于中国和印度两大东方文化区域之间。一方面,泰国文化受东方文化的渗透,东方文化中佛教中南传的小乘佛教长期熏陶着泰国;尤其是基于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宫廷文化也对印度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1]。另一方面,自19世纪以来,几乎整个东南亚都沦为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泰国是当时唯一一个保持独立的国家,但泰国处于西方列强的夹缝之中,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东西方文化长期渗透、融合的过程中,一种独特的泰国文化便逐渐演化形成了。

二、泰国的传统文化

(一)宗教文化

1.小乘佛教。在泰国,绝大多数人都信奉小乘佛教,并对佛教保持着虔诚的信仰。寺庙是泰国人的宗教中心和重要的社交场所,人们在寺庙中剃度、祈福或在这里暂时摆脱喧嚣生活、会友、聚会等。每个泰国佛教徒的一生都与寺庙有着紧密的联系,寺庙在泰国人眼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佛教受到广大泰国佛教徒膜拜,而僧侣在泰国也是地位优越的。对于一般泰国人来说,在谈论佛像和僧侣时要用特殊的敬语。一般信徒在与僧侣相处时,需遵循以下原则:在僧侣之后用餐、在僧侣身后行走、座位比僧侣的低等[2]。依据泰国的传统,每个成年男子一生必须出家一次,时间为一周到半年。普通公司的职员可以带薪修行,政府和军队的官员则有政府专门安排出家的时间。佛教文化渗透在泰国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无法分清哪些是宗教的、哪些是世俗的。泰国文化和佛教文化已很大程度融为一体了。

2.原始宗教崇拜。泰国人还崇拜原始宗教,他们崇拜土地神、花神、月神等树木众多的自然神灵,相信万物均有灵,神灵们能够在某一方面帮助人类。同时,他们还认为非常有必要祭奠和供奉非正常死亡的生灵,如意外死亡的亲朋、夭折的婴儿等。他们认为神灵和亡灵对人的帮助多少,是由人们祭奠供奉的多少而确定的。泰国人面对神灵时采用对待人的态度,他们认为有些神灵可以尊敬、信赖,而有些神灵则只能畏惧,不能信赖。

(二)社会文化

1.泰国人的等级观念。上等阶层、中等阶层和劳动阶层构成了泰国基本的等级,每个等级都有自身独特的语言和行为标准。泰国人日常所使用的语言由他们说话对象的社会地位决定,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依据特定情况随意转换的。对于大多数泰国人来说,试图判断一个人的身份是为了按相应的规则办事,而不是为了超越他[3]。

泰国孩子的未来和幸福深受自己父母的关心,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常常会受到父母的关注和干涉。通常情况下,孩子会听从父母的意见,如果自己的决定会使父母操心,他们会不惜放弃自己的选择。泰国人普遍认为,孝顺就是尊重父母的意见、时时刻刻为父母着想。在一个家庭的孩子之间,年长的孩子比年幼的孩子的地位高,年幼的孩子要服从年长的孩子,年长的孩子要对年幼孩子的行为负责。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年龄的大小,通常一个家庭中最年长者的地位最高。对于男人和女人的地位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男人的地位高于女人,女人面对自己的丈夫时应谦卑恭顺。但这种说法即使是在古代也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事实情况是,即使在封建年代,泰国女人在很多方面也是在男人背后发挥着影响、掌握着相当的权利的。无论是哪个阶层的家庭,一般情况下,家庭的经济大权和子女的教育都是由女人掌握的。由此可见,在泰国的家庭中,妇女的地位并不比男人低。

2.泰国人的人生价值观和传统文化。虔诚的教徒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来世,来世的幸福远比今生的成功来的重要,为了来世的幸福,今生积德多多益善。大部分泰国人认为神明赐予他们一切,今生的投资和长远的人生规划对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好处。大部分泰国人在为改变今生的状况付诸行动的同时,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神明的赐予上。他们相信,自身的财富、地位等都是通过自己对宗教的虔诚来换取的[4]。他们会通过向神明承诺多多供奉感谢神明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同时他们认为向神明的承诺不能废弃,否则将受到神明的惩罚。从这种人生观中我们可以看出,宗教对泰国人重视承诺的美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受佛教的深刻影响,泰国人热爱和平,反对各种形式的暴力。他们总是试图阻止和消除暴力,为自己营造和平的生活居住环境;泰国人更多地倾向于避免冲突而不是解决冲突,他们认为人的愤怒会在一定程度上招致神灵的愤怒,一旦神灵愤怒,天灾人祸便降临到人的头上。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尽量避免各种对抗,镇定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麻烦,从而使自己置身于宁静谐和的社会环境中。能冷静处理难题的人是令人敬重的。

泰国传统的家庭特点就是家庭温和、家人间互助互爱、晚辈服从和尊敬长辈。在他们的观念中,安全的第一世界当属家庭。泰国人无论离家多么遥远,总会终身相通于他的家庭精神。女儿认为她有奉养自己的母亲的责任,母女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

三、泰国的民俗

(一)泰国的传统节日和生活方式

在古代,泰国人在沿河两岸建设房舍,人们在河面上进行日常生活中的买卖和交通,人们的生活和河流密不可分。目前在泰国还保存着数个水上市场,可以让后人一睹古代泰国人的生活风貌。河流同时也深刻影响着泰国的传统节日风俗。比如,每年的11月份,人们会在水位上涨时举行水灯节,以此表达人们一年来对水的感激感谢之情。

泰国的风俗也受其气候的巨大影响,比如,闻名海内外的泼水节,原意是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通过泼水净化自己的心灵,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天气异常炎热,泼水可以使天气凉快起来。因此,在泼水节当天,人们会在异常热闹的氛围中出来泼水取乐[5]。

泰国的传统节日几乎都与佛教紧密相连。因为佛教在古代就已进入泰国,在其不断的发展中将宗教训语植入人们的心中,长久与人们共存,与此同时,深深渗入泰国人的日常生活习俗中。

(二)双手合十的礼貌礼节

泰国人民热情友好,在礼貌礼节方面的修养上处处注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佛教礼仪在泰国的礼貌礼节上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泰国人日常生活中的见面打招呼等一言一行都渗透着浓郁的佛教色彩。

见面礼即是打招呼礼,是各国各族人民为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和友好,在见面和辞别时特别适用的打招呼方式,也是交流感情、增进彼此友谊的重要的礼节之一。国际上公认的最流行的见面礼是握手礼,但这种见面礼泰国人只会在国际社交场合适用,而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受欢迎。泰国人的见面礼行礼时各自在胸前双手合十相互致意,源自于佛教礼仪中的双手合十礼。其具体做法是:在胸额之间将双手手掌对合并举起,其对对方的尊敬程度由手掌所举高度决定。举得越高,敬意越深[6]。比如,平辈相见需将双手举到鼻子以下,晚辈见长辈时需将双手举至前额,平民百姓在见到国王时需将双手举过头顶。长辈在对晚辈还礼时需将双手举到低于前胸的胸前。除此之外,低头行礼时需面带微笑,同时说“你好”或“再见”等话语。行礼顺序应遵循的原则是卑者优先,即年纪较轻者或地位较低者先合十致意,然后年长者或尊者双手合十于胸前还礼。俗人和僧侣、男女之间见面时都不能握手致意。

(三)泰国人的穿着打扮

寺庙是泰国人心目中公认的神圣地方,因此,泰国人在进入佛教寺庙时都会严格注意自己的衣着,尽量端庄得体,绝不身着任何的短裤、短裙或坦胸露背地进入寺庙。在进入佛堂、回教寺和私人住宅时必脱鞋,同时绝对不用脚踏着门槛。

综上所述,泰国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有着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东西,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佛教对泰国人民而言,已经上升到了哲学高度,而不再仅仅只是一种,全面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促使泰国人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巩固。由于泰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涵盖极为宽泛的内容,佛教对其也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7],因此,对泰国传统文化与民俗的探究非一朝一夕就能通彻,需要我们沉淀自身深入领悟。本文所述泰国的传统文化与民俗知识,是泰国文化习俗中极为微小的一部分,更多更深的内容还需有识之士继续挖掘和探究。

――――――――――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库泊.文化震撼之旅――泰国.[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130.

〔2〕罗良好.泰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企业文化,2008(5):199~200.

〔3〕林艺.泰国国家研究会来滇考察“共同区域文化”[J].民族艺术研究,2005(3):80.

〔4〕张万强.浅谈泰王国文化[J].菏泽学院学报,2011(3):231~232.

〔5〕岑容林.泰南四府民族分裂主义的由来、演变与出路[J].东南亚研究,2007(2):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