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日常工作计划范例6篇

肿瘤科日常工作计划

肿瘤科日常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放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肿瘤

[中图分类号] R730.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161-02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随着近几年放疗技术和临床应用技术的飞速发展,放疗在恶性肿瘤治疗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约60%~70%癌症患者在不同程度上接受放射治疗。同时,放疗技术从常规放疗逐渐发展到调强适形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1-2],可以使治疗的靶区受到更均匀的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得到更好的保护,进一步提高肿瘤量和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使复发率降低和远处转移减少,减轻患者放疗副作用,提高生存质量,使放射治疗进入到“精确计划、精确定位和精确治疗”的 “精确放疗”新时代,为此,对调强适形放疗的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5],本院开展放疗工作26年,IMRT新技术开展近8年,下面就IMRT的QC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美国Varian公司的23EX医用直线加速器(配备120叶多叶准直器)、2300C/D医用直线加速器(配备120叶多叶准直器);瑞典医科达Synergy医用直线加速器;美国Varian公司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美国CMS公司的Xio治疗计划系统;美国Picker公司的PQS-单排螺旋CT,日本东芝公司LX-40A医用模拟定位机;瑞典IBA公司MatriXX 两维电离室矩阵、DOS1标准计量仪、Blue Phantom三维水箱等。

1.2 质量控制方法

放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放疗医师、物理师、治疗师、工程师和护师等专业人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无论哪个环节存在缺陷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整体的放疗水平,同时放疗各环节的设备较多,各设备的运行状态也将直接影响放疗最终的精度、剂量和疗效。

1.2.1 建立完整的QC管理体系

1.2.1.1 完善切合实际的临床质控制度 包括放疗医师、物理师、模拟师、工程师、技术员的各项规章制度,机器操作规程与保养要求、治疗机参数的定期检测、治疗期间的质控方法、治疗单的填写要求、常见肿瘤的摆位方法、特殊患者照射的技术要求和验证步骤及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等,使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1.2.1.2 成立以科主任为首的质量控制小组 放疗科主任是该项工作的组织者,成员由物理师、放疗医师、工程师、技术员组成,物理师在质控小组中起主导作用,QA负责人坚持每月召开1次质控会议,听取各部门定期质控汇报,并协调和解决各环节质控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QA执行过程中的差错,总结经验,提高本部门的QA工作水平。

1.2.1.3 IMRT精度验证和剂量验证队伍的建立 精确放疗的关键就是根据患者CT扫描信息所制订的放疗计划,通过治疗机准确无误地落实到患者身上,因此,保证每次投照的位置准确和剂量准确是达到精确放疗的基本要求,针对要求建立了IMRT的精度验证和剂量验证队伍,使用Kodak-Ec-film胶片定期进行精度验证,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和纠正,使用MatriXX 两维电离室矩阵对所有IMRT患者在首次治疗前进行剂量验证,验证通过后才能放疗,发现问题及时分析乃至修改计划或重新制订计划,保证QC水平。

1.2.2 加强IMRT流程的环节管理

IMRT的流程为患者固定、CT扫描、靶区勾画、治疗计划优化、位置验证、剂量验证、首次投照和日常投照等[6],不管流程有多长,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主线加强环节管理,如模拟师完成患者固定和CT扫描后由模拟组长审核患者是否准确,扫描范围是否恰当等,签字确认后CT图像传入治疗计划系统,物理师看到模拟组长的签字才能建立新患者并通知医师可以勾画靶区,靶区勾画完成后必须由上级医师审核后才能提交处方剂量,物理师看到上级医师的签字后才能制定计划,计划经优化后必须由物理师组长审核,并得到医师的确认,模拟师看到上级医师和物理师组长签字的计划后才能进行位置验证,验证通过后由模拟组长签字,再进行剂量验证。因此,首次投照时必须有上级医师签字、物理师组长签字、精度验证通过签字和剂量验证通过签字的治疗单,放疗技术员两人摆位才能投照,遇到特殊照射的患者,以上人员首次摆位必须都到场才能照射,保证环节管理的水平。

1.2.3 制订单病种肿瘤IMRT的规范

本科设有头颈放疗、胸部放疗、腹部放疗6个医疗组,同时针对同病种不同的患者,制定了本院的单病种IMRT的规范,如乳腺癌IMRT规范、鼻咽癌IMRT规范、肺癌IMRT规范等,有效地实现了靶区定义的统一、处方剂量的规范以及针对个性化的患者进一步增加了医师与物理师优化计划时的默契。

1.2.4 放射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

放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是精确放疗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的机械QA的检查频数和要求并登记在册[7],如每日治疗患者前必须保证所有连锁电路、机械运动、参数设置、水气系统、真空系统等处于正常状态;每周定时检查治疗机、模拟定位机以及CT机的激光灯、标尺灯和灯光野的指示;每月检查治疗机的射野、机架角、小机头、床角等,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1.2.5 放射治疗物理技术的质量控制

可以这样认为,放射治疗的发展及其疗效,与物理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密不可分,放射物理剂量的测量、计算和验证是保证放疗剂量准确的关键。因此,在精确放疗与剂量有关的各个环节都应坚持定期进行质量控制,主要有每月1次检查加速器治疗机灯光野与照射野的一致性、束流平坦度和对称性、输出剂量、剂量线性和能量,以及定期校正CT机的CT值、灰度和等中心,同时注意维修后及时复检,每年1次三维水箱扫描,每2年治疗计划及治疗机数据更新1次,加强计划的剂量验证,并保证验证剂量误差必须在临床允许范围内方可执行治疗,保证精确放疗,提高肿瘤放疗疗效。

1.2.6 加强放射治疗员工培训,营造质量控制的氛围

加强员工的培训和严格训练是搞好质量控制的基础,特别在新技术开展初期尤为重要,定期进行业务学习讲座, 交流工作经验,讨论疑难问题,同时在员工中营造氛围。放疗的最终目的是凸显射线对肿瘤的控制程度,疗效=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放疗规模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拥有3台进口加速器,3套治疗计划系统,头颈、胸、腹4个病区,核定放疗床位157张,年收治放疗患者2 000余例,放疗野次达到每日800野次。

2.2 体现了精确放疗的精度

近10 000张胶片精度验证的结果,显示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为(1.8±0.6) mm,胸部肿瘤摆位误差为(2.4±0.8) mm,腹部肿瘤的摆位误差为(2.6±0.9) mm,剂量验证的首次通过率为98.0%,二次剂量验证通过率近100%,与国内大型放疗中心数据相近。

2.3 放疗疗效达到国内大型放疗中心同等水平

统计IMRT至今,本科鼻咽癌5年生存率达到69.6%,乳腺癌5年生存率达到88.0%,食管癌5年生存率达到14.6%,可贵的是放疗损伤和副反应有了明显的下降。

3 讨论

肿瘤放射治疗的根本目标,是要给肿瘤区域足够的精确的治疗剂量,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受照射最少,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并发症,IMRT就是能实现以上目标的新技术,普遍冠以“精确放疗”的代表[3],同时放疗界又普遍认为,为实现精确放疗,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应高度重视。

精确放疗质量控制的对象是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可谓人员众多、分工不同却又必须紧密合作,设备众多、运行状态和精度不一,却又必须高度精确和运行稳定,技术先进却又必须执行规范。同时从放疗的流程上分析,步骤较多,却又环环相扣,因此,放疗的质量控制必须从各个环节入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5-7],才能体现放疗的精度、剂量和疗效。

本科在IMRT质量控制活动中,在全面上下功夫,建立了放疗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流程环节管理、制订单病种肿瘤IMRT的规范以及放疗设备、物理技术等全面质量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诚然,精确放疗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放疗的疗效在患者身上得到体现,使放射治疗挽救更多肿瘤患者,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李高峰,朱庙生,吴钦宏,等. 逆向计划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2,22(7):190-193.

[2] Jursinic PA,Nelms BE. A2-Ddiode array and analysis software for verification of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delivery[J]. Med Plays,2003,30(4):870-879.

[3] 于金明,于甬华. 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J]. 中国肿瘤,2004, 13(8):473-477.

[4] 戴建荣,胡逸民,张红志. 针对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O04,13(3):229-233.

[5] 邓小武. 放射治疗的物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J]. 中国肿瘤,2008,17(8):661-665.

[6] 王立坤,张崇芳,张铁君. 放射治疗流程再造与优化[J]. 吉林医学,2009, 30(14):1517-1518.

肿瘤科日常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摆位;误差;自适应放疗

【中图分类号】R73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61-01

1 概况

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治疗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多叶光栅的发展,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使我们在给予肿瘤更高剂量的同时更多的保护了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使头颈部肿瘤得到更好的控制。与此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和照射野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对我科2009年9月到2012年2月期间6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每日的摆位情况进行归纳整理,研究其误差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法。

2 方法

2.1 一般资料:抽取6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其中喉癌患者28人,鼻咽癌患者32人,采用山东新华XH600C型直线加速器,6MV X线,配合上海托能多叶光栅,采用三维适形调强的放疗技术。

2.2 摆位方法:患者自然平卧,选择合适的透明枕。升床到需要的位置,调节患者头部,使模拟定位机两侧的激光线形成的“十”字投射到患者两侧外耳孔同等位置,使矢状面激光线通过人体纵轴。在70度左右热水中浸泡头颈肩塑料膜,待面膜变透明软化后取出,置于患者面部,用手轻压面膜使其于头颈部贴紧。嘱患者重复吐咽动作,以防止重复摆位时由于膜缩水造成患者呼吸困难。待面膜冷却后,在面罩上激光线3个“字”投影处贴医用胶布,用蓝笔画线。并写上患者姓名等。采用西门子64排CT定位。

2.3 治疗:由主管医生和物理师制定放疗计划。首次治疗是由主管医生、物理师和技师共同完成。治疗前让患者仰卧于加速器床上,患者于定位时相同。激光对位,使治疗机房内激光线形成的3个“十”字与面罩上的3个“十”字完全重合。通过计划系统算出的移床坐标将激光线移到中心点。重新贴胶布用红笔做标记。以后每次重复摆位均激光线对红线。

2.4 误差情况:在放射治疗摆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有两类,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于定位和治疗的机器不一致造成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重复性,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可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如我们定位用的模拟机激光灯与治疗用的加速器的激光灯不一致,我们采取调节定位板左右高度来纠正由于激光灯不一致引起的误差。而随机误差是每天治疗重复性引起的,发生技师执行放疗计划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摆位误差。笔者对抽取的6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每天放疗摆位过程中的误差进行记录,总结误差规律。

3 结果

对6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每日治疗摆位误差统计见表1。

系统误差有:激光灯的误差在0.8mm之内。床公转误差在0.5度之内。第一次治疗移床误差X轴在2mm之内,Y轴在1mm之内,Z轴在1mm之内。

4 讨论

一些学者提出,治疗过程中每移动3mm疗效下降3.3%,移动5mm疗效将下降18.4%,移动6mm疗效会下降33.1%[1-5],Han等[2]利用CT扫描图像对每日的头颈部放疗过程进行评估,发现如果不纠正摆位中的误差,腮腺及骨髓所受的剂量均较计划的剂量高很多。所以如何控制误差范围是减少放疗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放疗技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4.1 摆位误差原因分析

4.1.1 患者因素:患者是影响放疗摆位的首要因素。主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扣面膜时患者因为面膜过烫,本能躲闪者。二是脑肿瘤手术后害怕伤口处受压带面膜时常侧偏移。喉癌术后插管者因为惧怕疼痛常躲闪转头者。三是患者治疗过程中体重明显下降,导致面罩过松,或是因为水肿等原因导致面罩过紧等。此外还有一些意识不清的患者,不能很好的与技师配合。

4.1.2 放疗技师操作的因素:放疗技师的操作影响放疗质量。放疗技师是放疗计划的执行者,也是放疗摆位工作的完成者,其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放疗摆位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到整个放疗过程的质量。

4.1.3 放疗设备的因素:放疗设备的质量监控是保证放疗摆位准确性的前提和基础,质量监控包括两方面:放疗机器的日常维护和质检。如激光灯,机头,机架,床公转,剂量率,有效剂量,移床等等。

4.2 误差的预防措施

4.2.1 取得患者配合:第一次扣膜时要先提示患者接下来要发生是事情,避免由于面膜过烫患者反应过大。每次治疗带面罩时动作轻柔,尤其是术后插管患者,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碰到气管插管引起患者咳嗽;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面罩过松或过紧,重新制作面膜及治疗计划。让患者了解每次治疗时保持不变的重要作用,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对一些意识不是很清楚的患者需要用绑带固定他的身体,保证安全的同时提高放疗摆位精度。

4.2.2 加强放疗计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定期对计师进行培训、考核。使其了解肿瘤计划制作的过程及重要意义。要求放疗计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有大概的了解。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射线对重要器官的影响,了解放疗所引起的一些并发症,观察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状态。每日工作需认真谨慎,做好记录。避免差错事故的出现。同时加强技师、医生、物理师之间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

4.2.3 保证放疗设备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加速器要严格执行QA、QC标准。物理师每日晨检,每周验证激光灯,床公转,有效剂量率等。对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要尽量采用多种方法验证,使误差降到最低。如摆位过程中激光灯定位的同时应配合光距尺与中心射野十字线一起使用。第一次治疗移完床后用刻度尺测量各方向移床的距离与计划比较。使移床各方向误差控制在0.5mm的范围内。从而提高治疗精度。

4.2.4 降低摆位误差的前景:现今自适应放疗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我们可以更积极主动的动态降低摆位误差。自适应放疗的普及和完善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胡逸明,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7-128

[2] 黄伯成.外科护理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及体会[J].护理研究,2004,18(20):1875-1876

[3] 王中和,魏春宝,李逊,等.鼻咽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准确摆位的探讨[J].实用肿瘤杂志,1995,1:1

肿瘤科日常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容积调强计划;动态调强计划;剂量学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21

外照射技术治疗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的标准之一 , 疗效肯定 , 靶区勾画成熟 , 局部控制率很高 , 患者生存期很长 , 依赖计算机运算和控制技术的提升及机械精度和图像引导等放射治疗技术的成熟。综合治疗条件的提升 , 容积调强技术已经可以取代绝大部分复杂和超高复杂的固定野调强技术, 成为现代头颈部外照射放射治疗的关键手段[1]。

目前国内外对容积调强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和普遍 , 治疗效果肯定 , 容积调强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大幅降低的机器跳数 (MU)同样可以降低患者的辐照量和降低机器损耗 , 降低治疗师操作的复杂程度, 节约操作时间[2-4]。

容积调强技术的应用需要很多的辅助条件作为质量保证 , 比如治疗计划的运算量增加了数十倍 , 对计算机硬件的要求和计算资源的消耗不得不重视;比如对图像引导的精度及日常检测的工作量要求都变得很高;比如对加速器治疗机和治疗床的工作精度 , 辐照准确性及日常 QA要求很高等 , 容积调强放射治疗的日常工作已经把周边的辅助设施的要求变得苛刻 , 无论对工作人员还是对参与进来的辅助设备都是高精度的负担[5]。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月80例头颈部肿瘤并且是典型的调强治疗靶区的患者进行准备。其中男59例, 女21例, 年龄44~72岁, 病变长73~226 mm, 宽92~187 mm, 有颅内肿瘤、鼻腔肿瘤、鼻咽部、舌根部、颈部淋巴结、腮腺肿瘤、牙龈肿瘤。

1. 2方法

1. 2. 1固定及 CT扫描患者仰卧位 ,双臂自然放在体侧 ,选择舒适合适头枕 ,由头颈肩热缩膜固定 ,定位体架由CIVCO提供, GE双排CT扫描, 层厚5 mm, 其中2例层厚2.5 mm。

1. 2. 2靶区勾画扫描后的 CT图像由 Eclipse10.0 TPS重建 , 再将必要的 MR或增强 CT融合获得 , 物理师勾画外轮廓 , 医生勾画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GTVnd等, 以及周围重要器官和规定处方剂量。

1. 2. 3计划设计在 Eclipse10.0计划系统上制作 5-9 Field IMRT和RapidArc。5-9野 IMRT 射野以 0或 180为中心平均分布 , 能量 6MV, 剂量率 400MU/min, 采用 Sliding Window

方式。RapidArc多采用双弧照射 , 即 181-179 和179-181。少有单弧及 3弧照射。采用 Eclipse10.0计划系统上的 PCB和 AAA算法计算。

1. 2. 4计划评估所有患者均采用 6 MV能量 X射线照射治疗 , 计划靶体积采用常用规范治疗剂量 , 分为三组 , 第一组 5000 cGy, 第二组 6000 cGy, 第三组 7000 cGy, 靶区剂量学参数包括各靶区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均匀指数 HI(Homogeneity Index)、适型指数CI(Conformal Index)、危及器官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 (如晶体、腮腺、下颌骨、视神经、视交叉、脑干、脊髓、颞颌关节等 ),比较同一患者的不同计划的机器跳数 MU以及治疗时间。

1. 3统计学方法采用 IBM 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x±s)表示 , 配对差值符合正态分布的剂量学差异采用配对 t检验 , 不符合的采用 Wilcoxon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 采用 χ2检验。P

2结果

两种方式的调强方案均满足临床剂量要求。IMRT计划与 RapidArc计划的靶区最高剂量 D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两种方式的调强方案均满足临床剂量要求。脊髓的RapidArc计划略微好于 IMR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晶体 D 1%剂量中 IMRT受量普遍更低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小结

所有患者两种计划剂量分布均能满足临床要求 , DVH图比较显示时 RapidArc靶区 95%剂量分布好于 IMRT, Dmin差别很小、Dmax差别不大 , HI差别不大 , RapidArc CI明显好于 IMRT, 说明 RapidArc靶区适型度更高。RapidArc靶区外正常组织 V5受量明显高于 IMRT, 基本上 V50以上体积受量明显低于 IMRT, 平均 MU和治疗时间 RapidArc分别比 IMRT减少 12.6%和61.7%。RapidArc大量缩短治疗时间 , 总的机器跳数降低 , 适当缓解正常组织受照剂量 , 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6]。

参考文献

[1]谷铣之 .肿瘤放射治疗学 .第 4版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2008:522-533.

[2] YU CX. Intensity-modulated arc therapy with dynamic multileaf

collimation: an alternative to tomotherapy. Phys Med Biol, 1995, 40(9):1435-1449.

[3] Yi JL, Jin XC, Zhou YQ,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lanning and Dosimetric Verification of IMRT and VMAT in the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arcinoma.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 2013, 30(1):3860.

[4] Sheng K, Molloy JA, Read PW.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dosimetry of the head and neck: a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plans using linear acceleratorCbased IMRT and helical tomotherapy.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6, 65(3):917-923.

[5]崔迪 , 戴相昆 , 马林 , 等 . 鼻咽癌螺旋断层放疗与常规加速器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2008, 17(3):169-173.

肿瘤科日常工作计划范文4

1.1一般资料

2013年1~12月在本站及本站人员携带B超显像仪到村(居)进行B超检查的育龄妇女共6172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6岁。

1.2检查仪器

使用DP-2200型便携式B型超声显像仪,3.5MHz,腹部探头;CSBM-808DTH型便携式B型超声显像仪,3.5MHz,腹部探头。

1.3检查方法

嘱受检者常规充盈膀胱,仰卧位对下腹部(子宫、附件、盆腔等)作不同切面,多方位扫查。重点检查子宫、盆腔及附件的情况。检查内容包括:观察子宫位置、大小、形态有无异常,宫腔内有无节育器、节育器位置是否正常、有无妊娠、是否有带器妊娠、盆腔有无积液、双侧附件有无包块、囊肿等情况。

1.4诊断标准

按照《计划生育超声诊断学》中的规定为诊断标准。①位置正常:节育环(IUD)位于靠近子宫底部宫腔内,节育器上缘距宫底表面浆膜层约17~20mm;②位置下移:IUD下缘到宫颈内口距离<10mm或其上缘距宫底表面浆膜层距离>20mm;③嵌顿:IUD偏离宫腔中心部位、嵌入肌层,节育器某一部分凸向子宫壁或节育器强回声平面与宫腔平面不平行,节育器到子宫浆膜层的距离不对称。④妊娠(或带器妊娠):宫内见妊娠囊为妊娠,宫腔内同时见节育器强回声和妊娠囊者为带器妊娠。

2结果

2.1检查结果

B超检查共6172例,正常放置宫内节育器5345例,共计检出异常情况827例,其中:宫内节育器移位或脱落200例(移位69例、脱落131例)占总异常情况的24.18%、意外妊娠23例(带器妊娠5例,无措施意外妊娠18例)占总异常情况的2.78%、附件囊肿123例(14.87%)、子宫肌瘤265例(32.04%)、子宫腺肌症2例(0.24%)、子宫肥大症108例(13.06%)、盆腔积液106例(12.82%)。参检例员按年龄分布,20~30岁参检例数1808例,检查异常例数134例,异常率7.41%;31~40岁参检例数2434例,检查异常例数411例,异常率16.89%;41~49岁参检例数1930例,检查异常例数282例,异常率14.61%。

2.2异常情况处理

200例宫内节育器移位或脱落者有31例在本站取出节育器,选择其他宫内节育器并另行放置,有113例到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选择放置新型宫内节育器,有56例经上级技术服务部门鉴定不适宜放置宫内节育器而采用其他避孕措施;5例带器妊娠和18例意外妊娠者介绍到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分别进行了节育器取出加人工流产术和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术;123例附件囊肿及265例子宫肌瘤患者建议到上级医院复查,本站建档进行跟踪随访,18例直径>5cm的附件囊肿患者和33例子宫肌瘤患者已行手术治疗,术后跟踪良好;62例附件囊肿经复查囊肿消失,其余人员经跟踪复查变化不大,继续跟踪复查;2例子宫腺肌症建议到上级医院检查治疗,1例放置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后腹部疼痛明显减轻,效果较好;108例子宫肥大和106例盆腔积液者给予消炎及对症等常规治疗,83例盆腔积液经复查积液消失,其余人员定期跟踪复查。

3讨论

肿瘤科日常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 护理; 路径; 卵巢肿瘤; 手术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9-0100-03

doi:10.14033/ki.cfmr.2015.29.049

卵巢肿瘤作为女性生殖器官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改变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卵巢肿瘤的检出率日益升高,对于该病的处理往往以早期手术为主[1]。而良好的护理方法既能缓解患者痛苦,又可解除其心理负担[2]。笔者本次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卵巢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妇科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4例卵巢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得以确诊且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年龄33~70岁,平均(42.00±3.50)岁;已婚60例,未婚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12例,大专以上52例;卵巢肿瘤包括单纯性囊肿、畸胎瘤、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等良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以及卵巢癌等;手术方法:腹腔镜下肿瘤切除、保留对侧或部分卵巢、子宫全切等。同时在患者及家属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精神疾病、认知功能下降、语言障碍者;(2)心、肺、肝、肾功能异常患者;(3)急性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患者;(4)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例如常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无专人全程陪护,护理时间、步骤及计划等未予以统一规定。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以往临床护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原则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即(1)临床护理小组成员由护士长、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助理护士组成。护理小组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以及护士长弹性排班制、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以及每次交班时对患者进行评估,每天按路径表单上步骤实施各项工作,切实执行临床路径程序,及时检查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评估路径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记录偏差。责任护士宣读报告临床路径管理的新入病例,说明护理路径以及对值班中未能完成的护理路径,值班护士将其作为接班内容且给予提醒及相关说明。(2)根据以往卵巢肿瘤围手术期特点,制定具体的护理路径措施,详见表1。

1.4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的调查,采用“满意度调查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修订)”,包括病房环境卫生、患者生活护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多项内容[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调查对比

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服务差错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对比

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患者机体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平均住院费用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路径作为近年来日益推广的护理模式,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或手术而设立的以预期护理效果和成本控制为目的的标准化、程序化的全程照顾模式,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又具有缩减康复延迟、资源浪费以及提高护理人员主动性等优势[4-5]。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护理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纠纷的日益增多,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及推广也随之受到重视。

由此,笔者本次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卵巢肿瘤围手术期患者治疗中,以期进一步探讨与总结此种护理方法在卵巢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便推广应用。从上述结果可知,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对卵巢肿瘤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同时还可以降低护理服务差错率(表1);另外通过给予卵巢肿瘤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路径后,能明显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缩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表2)。究其原因,是由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目的性等所决定,例如该护理方法针对此类患者制定了每日的标准护理计划以及所需实施的护理措施,从而规范了护理行为,使得护理工作得以持续化和完整化,且为低年资的护理人员提供指导,降低了因护理措施遗漏等原因所致的服务差错等,同时每日的护理计划使得护理工作具有程序化,避免了护理的随意性以及资源浪费,有助于提高护理依从性、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等。另外护理人员按照路径要求,每日定时、定量、持续的护理工作,能增加与患者间的交流,对消除陌生感,提高健康知识宣教科学性、统一性及有效性意义重大[6]。

总而言之,临床护理路径在卵巢肿瘤围手术期中应用价值显著,改变了传统护理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科学的护理管理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剑玲,李子浩.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的meta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7):5-8.

[2]邱锡坚,王凯,黄耀球,等.心理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5):18.

[3]陈湘玉,谢玮伟.精细化管理保障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16.

[4]赵希平,余丽君.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2):31-32.

[5]植神姊,马剑玲,廖锦英.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物切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18-319.

肿瘤科日常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 食道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定位;摆位

作者单位: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放射治疗是目前食管癌主要的、有效的、安全的手段之一[1]。几十年来,食管癌常规技术放射治疗后生存率没有明显提高,5年生存率约10%~15%[2]。我科从2006年4月到2009年3月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对50例食管癌行根治性放射治疗,过程顺利,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组病例共50例。年龄最大为82岁,最小为49岁。平均61.8岁。全部患者均明确食管癌病理诊断,临床分期Ⅱ-Ⅲ期,具有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1.2 设备 西门子模拟定位机及直线加速器(双光子);西门子16层螺旋CT(CT-sim);中科大恒公司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软件及适形放疗硬件;戈瑞公司固定真空袋。

2 方法

2.1 定位 模拟定位机下定位。检查固定真空袋是否完整无损、漏气。真空袋放置在模拟机床上,按需要堆砌真空袋的泡沫颗粒,先预抽一部分气,患者脱掉上衣仰卧在真空袋上,头颈过伸至下颌骨下缘与床面垂直,双手合起放在额前,双脚自然合拢。身体正中线与三维激光灯纵向重合,身体两侧平行。在模拟定位机下透视观察,调整,使脊椎成一直线,两肩胛骨连线垂直于纵轴,胸廓无旋转,左右高度相等,再抽真空袋,使真空袋内的泡沫颗粒平稳,患者仰卧舒适,最后成形与患者身体紧贴无空隙。确定食管范围后在患者体表标记划线并与真空袋标记相吻合,设定为CT扫描的原始“0”位。CT扫描:使用西门子公司16排螺旋CT(CT-sim)增强扫描定位。CT医师在扫描时,注意CT不同扫描及重建参数对三维重建图像的影响,在工作效率和图像质量上权衡,选择最佳条件。扫描范围应比常规CT检查范围大,特别在三维适形放疗时,靶区上下两端的扫描范围更需大一些。肿瘤区层厚最好为2~5 mm(具体根据肿瘤大小和定位精度要求而定)。为了获得较大的扫描范围又不至于使层次太多,可采用混合扫描技术,即肿瘤区层厚为2~5 mm,以外区域逐步过度为5~10 mm。扫描获得进行治疗计划设计所必需的治疗部位的解剖资料,包括肿瘤的位置和浸润范围、周围重要组织及器官的位置及结构等。

2.2 治疗计划设计 根据临床实践和临床剂量学要求,一个较好的治疗计划应满足以下4项条件即临床剂量学四原则:①肿瘤剂量要求准确;②肿瘤治疗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剂量变化梯度不能超过±5%,即要达到≥90%的等剂量分布;③照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受量范围;④ 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允许耐受量的范围。治疗计划设计是针对特定患者的临床要求、优化确定治疗参数的过程。将CT扫描信息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在CT层面上根据ICRU50号文件逐层勾划肿瘤体积(GTV)、临床体积 (CTV),在CTV周围扩展一定的靶区运动范围(ITV),再加上摆位误差边界在前后方向外放8 mm,其余方向外放10 mm形成计划体积(PTV)。由于具体病例局部解剖和肿瘤期别的不同,临床靶区的大小应根据具体患者确定。危及器官包括:双侧肺组织,心脏,脊髓等。借助BEV、REV等工具设置照射野参数,设计6MV和/或15MV多固定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多固定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的射野数和射野方向的选择使肿瘤组织剂量最大最均匀,而正常器官的受量在剂量限制范围内。

3 治疗

放射治疗技术实施必须使食管癌得到合适的照射剂量而不引起双肺、心脏、脊髓等正常组织的损伤。治疗前必须详细验证、核对低熔点铅档块,核对遮挡的部分是否合适,准确无误后方可执行。根据医嘱,查对患者的姓名、真空袋和铅档块标记,进入治疗室进行摆位。嘱患者不能携带手表或尖锐物品在身上,以免划破真空袋,告知及着装与定位时一样。第一次实行三维适形放疗时,主管医师必须和治疗技师共同进行。治疗技师先摆原始“0”位,对准真空带两侧的红色“+”字标志,再调整患者的身体,直到患者体表的红色“+”与真空袋的两侧红色“+”标志完全重合,嘱患者不能自主移动身体;再根据治疗单数据,在物理师指导下移动治疗床“X”、“Y”、“Z”轴,医生核对并测量移动“X”,“Y”,“Z”轴的数据,在真空袋和患者身体上做好实际治疗三维标志。在控制室输入并核对各种参数,检查铅档块是否漏光,确认无误时开始进行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

4 结果

50例食管癌实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法简便、实用,精确度较高,重复性好,摆位时间短,提高了工作效率。还避免了肺、心脏和脊髓等正常组织的损伤,使整个治疗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5 讨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IMRT或简单IMRT(sIMRT)新技术的开展,使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准确性提高并且使受照射的靶体积达到所给的处方剂量、准确计算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受照射的剂量与体积[3]。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靶区设计日趋精确,放疗计划能否得到准确的执行就显得极其重要[4]。Kinzie等报道放疗时没有对准的155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肿瘤边界不够,使野内或边缘复发率由7%上升到33%[5]。该研究表明放疗过程的射野误差(包括摆位误差和患者器官移动误差)是肿瘤边缘复发的重要原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集精确定位、计划、精确治疗于一体,能有效地提高治疗疗效、降低正常组织器官的放射损伤。本组患者放射治疗过程精确的定位、摆位和治疗是治疗计划最后的执行措施,放疗技师定位准确性、多次摆位的重复性及减少摆位误差,是食管癌放射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减少机器设备的误差也很重要,如激光灯的定期调试、直线加速器机械性能及物理性能的定期测量等。同一放射治疗单位,质控标准相同的情况下,技师个人的工作风格与放疗质量保证也有密切关系。我科做好质控,坚持规范定位、精确摆位,保证治疗的重复性,取得了较好的放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3] 殷蔚伯,佘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553-555.

[2] 崔念基,卢泰祥,邓小武,等.实用临床放射肿瘤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