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折纸教案范例6篇

大班折纸教案

大班折纸教案范文1

活动目标

1、掌握纸船的折法。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平整地将纸张向左右两个方向对折。

3、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教师示范、幼儿动手操作及游戏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幼儿的审美观,提高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2、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好奇心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纸船对折的步骤。

教学难点:纸船翻折成形的方法。

活动准备

小船玩具、图片,纸船范例一个,长方形纸若干张,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多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启发引导幼儿观看及总结船的外形特点。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纸船的折法。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最后重点讲解纸船的翻折成形。

4、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重点,体验成功感。

5、游戏《划龙船》

6、引导幼儿将“纸船”放在“池塘里”

7、教师口头帮助幼儿复习纸船的折法,再引导幼儿进行讲评。

8、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要求小朋友回家教家人折纸船进行游戏,既能复习,又能增进家庭亲情。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能调动了幼儿的积极参与。每个幼儿都能完成一件手工作品。

2、幼儿之间能相互合作,又能培养了幼儿的团结协作精神。

3、在教学准备、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等,考虑得较周到,但纸船对折方法的步骤的讲解示范过程过快,有的小朋友看不清楚。

4、由于本人是小学教师刚转岗的幼儿教师,教学经验少,教学环节的过渡不够自然。

大班折纸教案范文2

关键词 剪纸教学 课堂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3-0079-02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广受大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是小学艺术、美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制作方法方便简单,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剪纸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对剪纸活动有天然的兴趣。学生乐于剪一些“自己喜欢的”“经过努力能剪成功”的作品,但如果碰到难度过高或者题材远离学生生活的剪纸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受打击。因此,剪纸教学中老师提供的剪纸图案必须和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剪纸能力相适应,剪纸内容不能繁、难、偏、旧。

一、立足课堂,启迪智慧

我将各种较抽象的概念和方法贯穿于具体形象的操作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去发现、探索,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剪纸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1.情感参与法

新课程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提高到了突出的地位,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四年级《喜气洋洋》一课中,我组织学生利用生活实际,通过记忆和观看图片,体会在我们身边的,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喜庆场面。思考:在这些喜庆的日子里,什么东西被我们中国人广泛使用,烘托喜庆氛围?当然,大红的“”字被学生纷纷脱口而出,结婚的情景也历历在目了。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氛围下,学剪“”字当然也水到渠成了。

2.课堂示范法

为了使学生快速学会剪纸的操作过程和方法,我从简单常用、趣味性强、装饰味浓的范品中着手:(1)对称式,如剪“”字;(2)自由式,如第八册教材的《孙悟空》;(3)花边式。

剪纸的关键在于反复折叠剪刻,图案形象美主要在于“对称”和“连续”。如一朵简单的小花只要连续反复多次折、叠、画、剪,即可成为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花篮》和《小女孩》上的装饰也是用不起眼的波纹经线,经过对折、画、剪,就成为美丽的图案。而在示范过程时,我们也用比学生大三、四倍的示范纸在黑板上将“说”(方法)、“折”(折纸方法)、“画”(轮廓画法)、“剪”(剪刻方法)、“贴”(贴在对比强烈的纸上)等五个具体操作过程一一示范,让每位学生都看清剪纸的方法技巧,并一环扣一环地跟着画剪。这些方法既直观又简练,学生看得见,印象深,产生较强的感受与共鸣,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3.自主发现法

剪纸教学活动要还给学生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提供创造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尽情的抒发对艺术的感受。如在《巧折巧剪》一课中,教师只需将剪好的作品提供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自己去发现剪纸作品对称的奥秘。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对称剪纸的折法和剪法,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能力。

4.游戏贯穿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玩性大,集中注意的时间又很短暂,沉闷不变的课堂只会令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如遇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时,就要在教学的形式上求变,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充满乐趣,不感到苦,真正由“苦学”变为“乐学”。

(1)趣味联想法:三年级的《黑白撕纸画》《彩色撕纸画》中,我将撕碎的纸片,让学生在不同角度观看或拼摆图形,再展开想象,完成剪纸作品。实践证明,此法重在奇思妙想,这类剪纸构图新颖,自然巧合,形象生动,造型夸张,在“再创造”的过程中,会让人或惊或喜,学生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与快乐,体验艺术创作的喜悦。

(2)巧折巧叠法:我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发现折叠剪纸的有趣,学生们在我不断地将纸折叠一次或多次,剪出相连的动物、人物、花边时,学习情绪高涨,也学着叠叠、折折、剪剪。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完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剪纸作品。

(3)添加装饰法:这样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美感,在动物、人物作品的空白之处添加花纹,使之更美,在形象外侧加上团花外框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5.归类变化法

将同一系列剪法的物体归类集中起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剪纸技能,随意剪贴,自由想象变化,从而创造出同一系列新的剪纸作品。这种方法较适合在学生掌握了基本规律后使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同一系列剪法的规律,如对称剪纸法,折叠后的图案设计及连接要点位置的选择等等,给学生创作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创造出新的图案,有利于提高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二、走出课堂,融入生活

剪纸和生活紧密相联。来源于生活,充实了生活,剪纸以它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思念,对国富民康的期盼。

1.走出课堂,体验实践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带着学生走出教室的教学活动,特别受学生的欢迎,每每都会引起学生欢声雀跃的身影。我们提倡带领学生走出室外,到校园中写生,到社会中发现。把学生身边的景和生活中的事作为素材创作剪纸,这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具挑战意味。结合假日小队活动,我们的“阳光爱心小队”进社区、赴敬老院、孤儿院,送上我们亲手制作的一幅幅剪纸作品,在体验到人文关怀的同时,也让它成为我们创作剪纸作品的源动力。

2.学以致用,融入生活

剪纸既可以欣赏,又有它的实用功能,可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它与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很亲近,对学生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如将剪纸张贴在窗户上就成为了窗花,贴在门上又变成了门联,既可以用它来装饰墙面、版面,又可以作为礼品、藏书票等,每一种形式和学以致用的实用性都将有力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创作冲动。每当圣诞节前夕,是我们班的孩子最欢欣鼓舞的日子,因为他们利用剪纸的特长,剪出了大大小小的雪花图案,甚至还有圣诞树、礼物和圣诞老人!形式多样的窗花把我们的班级打扮得格外热闹和漂亮。利用剪纸做成独特的书签、贺卡,使我们的同学屡屡在学校的美术制作类比赛中夺魁!

3.利用网络,拓展视野

我们利用学校校园网和各式各样的班级博客、学生博客把学生的剪纸作品贴在网络上,并设立了剪纸知识、剪纸小明星、教你一招、老师点评等栏目,互相欣赏,互相点击,实现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更为密切地交流,使静态的剪纸彰显出动态的魅力。

剪纸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同学们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一张纸,一把刀,小小的剪纸,于方寸间展现的是我们精彩的大世界。

大班折纸教案范文3

【案例24】在关于三棱锥的体积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做成一个动画课件,大屏幕上很直观看到一个三棱柱被切割成三个三棱锥,它们自由分开或合拢,各个被切出来的图形直观生动,学生很快发现三个锥体的体积相等,深入探究的兴趣很浓,在直观演示的基础上,教师要学生对三棱锥体积公式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严格的数学证明.这里运用多媒体技术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要进一步证实自己猜想的渴望.对于那些由于条件所限在教学中无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完全可以用其它途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来达到同样的目的.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先将萝卜等物体切成三棱柱,再将三棱柱切割成三个三棱锥,猜想证明三棱锥体积公式.

【案例25】学习“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时,教师给学生每2人一个正方体的橡皮泥,一把小刀,让学生自己动手,从不同方向用小刀去截正方体,并加以验证.这些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获得的对几何特征的认识,比观看演示可能更深刻,同时,在动手创造中获得的精神上的愉悦,也是通过演示无法获得的.多媒体技术只是创设情境的辅助手段之一,有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片、⑥默默赢图形,貌似创设了丰富的情境,但实质上与教学内容没多大关系,反而对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形成干扰.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具体内容,多渠道创设情境,如使用教学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组织有趣的活动等.只要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内驱力的激发,促进知识的理解,都可以用它们创设出有效的情境.

6.情境创设教学实践综合案例及评析

上面我们总结了九种数学情境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具体方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的优点、作用和一定的适用范围.由于一节课并不是只用创设一种情境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情境教学的原则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多种教学情境有机结合,达到优化数学教学课教学过程来体会如何在一节课中不断地、灵活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6.1综合实践案例:关于“折纸中的图形性质”的教学过程的简单记录

1.用纸片折几何图形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从小就会折纸,折纸与图形有什么关系?”来引入“折纸中的图形性质”,然后,组织了两个“热身”的活动:活动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纸张是长方形的,把一张纸折起一个角,就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教师演示),那么,怎样用长方形纸片折出等腰三角形呢?请同学们折一下.

活动2:你能不能把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也折成一个长方形呢?要求重叠部分只能有两张纸.活动都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当学生完成折纸任务,教师要求学生将他们的各种折法用实物投影公开展示,并要求演示折纸过程和说明理由.完成活动2,教师展开纸片,画出折痕,标上字母(如图),并提问“观察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在班上交流他们的发现:

(l)EF=Ge=工Be,EG=Fe=工Ae.即长方形的长22是直角边AC的一半,宽是直角边BC的一半.

(2)连接EC,折痕将三角形ABC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个等腰三角形.

(3)Ee=生AB,2匕A+匕B=90,接着,教师指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和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这两条性质我们已经学过,今天我们通过折纸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H.折纸出猜想

教师进一步提问:在一般三角形中是否也有与上述结果(l)和(2)类似的发现?让我们通过折纸再来探究一下.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张一般三角形的纸片,问学生能否折成一个长方形?要求重叠部分只能有两层纸.学生通过折纸活动和小组交流发现了不同折法,然后教师要求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折纸过程,并说明理由.接着教师打开纸片、展平,画出所有折痕,并标上字母(如图),提问:在这个图形中的线段之间,它们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发现了下列关系:

BGDHC教师接着问,这些结论具有什么共同特征?有学生发现许多线段之间存在“倍半”关系,教师追问“什么条

件下才‘能得到一条线段是另一条线段的一半?”学生发现有三种情况:(l)线段的中点;(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3)三角形两边的中点连线.然后,教师话锋一转:前面两个性质我们已经学过,今天我们通过折纸进一步证实了它们.我们把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位线(板书),那么,你们认为三角形的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学生通过交流获得一个共识(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m.对猜想加以说明

教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自己从折纸中发现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这一想,很好.那么,怎样从折纸的过程来说明这个性质是正确的,关键是要说明什么问题?”有学生回答说要说明“四边形EFHG是长方形”,接着便展开了寻找证据,说明理由的讨论.最后,不仅说明了“四边形EFHG是长方形”而且水到渠成地获得了“EF=生Bc”.2教师兴奋地小结道:好!这样我们就学到了一条新的几何图形的性质,叫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并对它进行了说明,以后我们还将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3)请说明你发现的结论.

大班折纸教案范文4

做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一的剪纸,已有悠久的历史。幼儿园如何制定剪纸工作计划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剪纸活动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幼儿园剪纸活动计划范文1剪纸拉花。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折、剪、粘的技能;

2、通过反复练习训练儿童的耐心。

二、活动准备:方形彩色纸若干(红、黄、蓝)、剪刀、胶水、盘子、棉签、教师作品

三、活动重点:折、剪

四、活动难点:幼儿剪纸时要特别注意方向和间隔距离。

五、活动指导:

1、欣赏教师作品,念儿歌《拉花歌》,激发幼儿兴趣。

“你拉一,我拉一,见到朋友笑嘻嘻;

你拉二,我拉二,送你一条花手绢儿;

你拉三,我拉三,朋友分手说再见;

你拉四,我拉四,我们再来玩一次。”

2、“老师的拉花都是用这样的彩纸做成的,怎么做呢?我们需要三个步骤:

1)、折——对角折

a、认识正方形的边与角;

b、对角折一次,成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边与角;

c、三角形再对角折两次,认识长边(∠1)、开口边(∠2)、不开口边(∠3)。

2)、剪——不剪断

a、正确的握剪手势:在我们没有开始之前,一定要将剪刀合起来;

b、左手捏着∠1,从长边向不开口边剪,不要剪断;

c、左手捏着∠3,从不开口边向长边剪,不要剪断;

d、反复以上动作。幼

e、上述方法做同样的6个剪纸。

3)、粘——粘四角

a、将6个剪纸轻轻打开,老师念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沾的技巧:

“红对红,蓝对蓝,黄对黄来别放反,

四个角,轻轻沾,胶水只用一点点。”

b、同样颜色的剪纸,边角对齐,用棉签粘上一点胶水将四个角粘上,放一旁,晾干。

c、将三种颜色的拉花,其中心点粘在一起,两头粘一个拉扣。

d、晾干,幼儿洗手。

3、胶水干后,老师与幼儿一起玩拉花,念儿歌。

六、课后分析。

幼儿园剪纸活动计划范文2一、指导思想: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其朴实的造型特点,简洁的装饰手法,为大众所喜爱。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习剪纸,通过折叠、绘图和使用手工小剪刀,一方面可以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寓教于乐,好处多多。本学期我班将继续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及陈鹤琴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幼儿的多元智能为立脚点,尝试开展剪纸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剪纸特色教育,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提高幼儿的剪纸技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二、现状分析:

进入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学习和掌握一些小肌肉动作技能,也很愿意自己尝试做一些事情。但在实际教育中,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家长往往注重对孩子的识字、语言等智力活动,而忽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没有认识到手活动与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孩子还小,动手操作能力用不着从小培养,长大了自然会;而当孩子一拿起剪刀或其他物品进行操作时,大人就以安全或其他理由阻拦,使孩子失去学习与锻炼的机会;有的家长凡事包办代替,养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种种原因使得孩子动手能力较差,在活动中胆小,缺乏自信。《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为此,本学期将剪纸作为我班选择性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剪纸活动,使幼儿掌握剪、贴的技能,增强幼儿双手的灵巧性,促进幼儿手指灵活协调性的发展。启迪幼儿从剪纸活动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知识,启发幼儿自主探索大自然、大千世界,对剪纸活动产生兴趣,学习与他人协作活动,自由表现自我、发现自我的价值,学习用剪纸艺术去表现幼儿自己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并通过课程实施整理出一套可操作的剪纸活动方案和行之有效的剪纸教学方法,多途径的开展剪纸,从而逐步实现剪纸生活化的目的。

三、阶段目标:

小班第一学期剪纸目标:

1、认识剪纸工具,学习剪刀的正确用法,安全使用小剪刀;

2、在游戏中初步尝试目测剪及按轮廓线剪纸,学习剪直线、曲线、图形等,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3、尝试进行剪纸添画粘贴作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4、学习按轮廓剪简单的生活用品,培养幼儿认真专注的能力。

四、具体措施:

1、创设富有浓厚民间剪纸艺术气息的视觉环境,激发兴趣。

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为小班幼儿创设富有浓厚民间剪纸艺术的视觉环境非常重要,它能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享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使幼儿自觉、不自觉地感受到剪纸美的熏陶。所以在设计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环境时,我们尽可能地增加其童趣性,以真正引起小班幼儿的共鸣,唤起幼儿参与的愿望,使幼儿在与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环境的互动中初步产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之情。

2、制定适应小班幼儿现有剪纸水平的教学策略。

我们将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和民间剪纸的特点,对所选择的剪纸内容重新加工设计,同时制定适应小班幼儿现有剪纸水平的教学策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经过研讨,我们确定小班上学期以撕纸为主,运用撕纸活动锻炼手指肌肉的灵活及力度。内容主要以小朋友熟悉的水果、蔬菜、小草、小花、可爱的动物为主。由于刚入园的幼儿年龄较小,手指肌肉还不够灵活,使用剪刀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撕相对于剪更安全,更适合小班幼儿。

3、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和运用剪纸的技能。

“授人以鱼”,以食食(sì)人。而“授人以渔”所传授的捕鱼本领却可用之无穷。自主性的剪纸指导方法就是要教给幼儿一些剪纸所必须的本领,如沿线剪、目测剪。再引导他们将所掌握的能力与自己特有的儿童剪纸方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4、支持幼儿创造性的自我表现

对于小班幼儿的剪纸,我们不能用常规的眼光去衡量他们的“作品”,不能只看剪纸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准确,而是要重视剪纸中所表达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支持幼儿创造性的自我表现。“创造美于自我,施洁净于人心”。其实,孩子需要的并不多,一声轻轻的鼓励,一阵热烈的掌声,就足以支持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新奇而美妙的世界。

五、具体安排:

九月份:

活动目标:

1、根据主题活动尝试撕纸活动,能看懂较简单的图谱,在图谱的启发下进行撕纸活动。

2、认识剪刀,知道剪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3、学习使用剪刀,使作品更具趣味性、生动性。

4、利用趣味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5、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对各种技法的掌握,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育活动

活动一、小面片 (撕纸)

活动二:面条(撕纸)

活动三、认识剪刀练习使用剪刀(可以剪小面片和面条)

活动四:撕图片上美图的轮廓

活动五、剪轮廓

活动六:剪轮廓组图

十月份:

活动目标:

1、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剪纸活动中的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

2、能掌握简单的动作技能,初步尝试利用简单的技能完成作品。

3、能欣赏他人的作品,并针对不足提出相应的问题。

4、喜欢剪纸,锻炼手脑并用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双手的灵活性。

教育活动:

活动一、小饼干(各式各样)

活动三、圆形饼干

活动四:小手帕

活动五:心形

活动六: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教学

十一月份:

教育活动活动目标:

1、幼儿都能继续对撕纸活动感兴趣,幼儿积极主动的去进行探索。

2、较自如的用撕纸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简单的物体。

3、有良好的剪纸习惯,落实剪纸常规。

活动一:小红花

活动二:环形饼干

活动三:铜钱

活动四、大树

活动五、松树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十二月份:

教育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不能仅限于活动之前,或活动过程中,而更多的应该在平日的生活中,让幼儿学会随机观察。

2、利用趣味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3、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和对各种技法的掌握,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4、尝试剪线条、掌握沿轮廓剪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剪纸时灵活运用。

教育活动

活动一、给妈妈设计衣服

活动二、苹果

活动三、帽子

活动四、六角星

活动五、窗花

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幼儿园剪纸活动计划范文3剪纸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为广泛的民间艺术。剪纸活动是幼儿使用剪刀把中国民间剪纸工艺中"黑影"、"镂空"两种主要的剪纸图形设计手段与幼儿剪纸相结合,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学习剪出多种创意图案。剪纸创作活动中的若干要素包括:色彩、造型、构图等。与成人相比,幼儿园年龄阶段幼儿总体水平都很低,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幼儿剪纸表现能力也会不断提高,体现本年龄阶段的发展区。

一、实施目标

使幼儿掌握相关的剪纸知识,掌握相关的剪纸技能。体验活动的乐趣,获得对剪纸活动持久的兴趣,获得亲身参与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坚持幼儿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幼儿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1、让幼儿欣赏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引导幼儿感受中国民间艺术的美。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剪纸的基本特点:形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及镂空等特点。

3、引导幼儿了解剪纸画面具体图案及寓意,让幼儿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4、教幼儿学习剪纸的初步技巧:构图、折、剪、打开。

5、运用方式不同的剪纸:对称的剪纸、不对称的剪纸

6、利用颜色不同的剪纸:单色的剪纸、彩色的剪纸

7、体现不同形象的剪纸:人物与动物形象,生活场景等。

8、装饰环境方面的剪纸,如:窗花

二、实施方法

1、激发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要想使幼儿的剪纸技巧获得发展,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剪纸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去听、去想、去动手,从而积极探索,促进其剪纸潜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课程实施初始阶段注重创设环境,让幼儿在安静、明亮、充满艺术色彩的环境中专心剪纸,感受和模仿别人的剪纸;一方面在班里设立剪纸活动区角,让幼儿可以随时剪纸。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发展幼儿的剪纸兴趣和良好心态。在环境创设中渲染我园的剪纸艺术氛围,让幼儿不断接触剪纸艺术文化,从艺术欣赏和氛围感染中提高幼儿的剪纸兴趣。

2.在游戏中学习剪纸的方法

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幼儿提供探究的机会,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在民间艺术剪纸活动教学中,枯燥的练剪技能活动不能很好地吸引幼儿,我们将枯燥的练剪培训转化为有趣的游戏活动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如在剪纸教学选材时,首先我们要注意游戏性、简易性。设置一些游戏情节,让孩子去探索,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其次注重让幼儿掌握剪纸的五种基本技法:圆、缺、方、线。知道在剪圆时,要达到如秋月,不但要饱满还要圆润;剪尖要如麦尖,尖而挺拔;剪方要如瓷砖,整齐有力;剪缺要如锯齿,排列有序;剪线如发丝,粗细均匀。按这五种基本技法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3.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在有关专业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之下,积极构建"在玩中观察--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在剪纸艺术教育课堂中,让幼儿互相交流分享,并展开深入的讨论,使孩子们对富有创意的剪纸作品充满好奇,体会到民间艺术具有审美与实用双重功能的特征,培养幼儿对美的敏锐的捕捉能力。在欣赏的同时,鼓励幼儿发挥创新思想,用创造性的剪纸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力。在做好民间剪纸艺术课堂教育的同时,努力建立适应本年龄段幼儿的剪纸活动方案和优秀课堂案例,形成一套成熟的值得借鉴的幼儿剪纸艺术系列教材。

4.展示幼儿剪纸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我们会一方面用幼儿的剪纸作品来装饰教室,美化环境。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对剪纸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另一方面建立"幼儿剪纸作品展览",集中展示幼儿剪纸艺术活动成果,使幼儿在体验个人劳动艺术成果的同时感受了中国民族剪纸的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增强了幼儿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5、积极做好家园沟通取得社区认可与支持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会努力取得幼儿家长的支持和帮助,通过亲子系列活动中的剪纸生日贺卡,共同收集剪纸资料,得到幼儿家庭的认可和支持,让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分享快乐,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教育合力,家长能有的放矢的指导孩子,使我们的剪纸活动更顺利地开展。

在剪纸活动中,我们除了教给幼儿剪纸的基本方法,同时把创造的余地留给孩子,幼儿进行剪纸活动,需要掌握剪纸的技能包括:剪(目测剪直线--把方形的纸剪成长条或小碎片;目测剪,幼儿开始学习剪纸,比较适合目测剪。目测剪即凭借想象直接把纸剪出一定形状,目测剪没什么要求,幼儿可随意地剪自己喜欢的物体,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剪纸的兴趣及练习使用剪刀、曲线剪、折线剪、沿线剪、折叠剪等)撕、刮等方法,但无论是成人或是幼儿,技能的熟悉、掌握是通过引导逐步形成的,尤其是幼儿,技能的掌握更是需要具体、形象的形式。刚开始实施剪纸教学的大班幼儿,对于剪纸,只会无目的地随意把一张纸进行操作,这时去要求他们创造出一幅完美的作品,显然是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我们将会设计剪小花、剪小草等内容,让幼儿逐渐地由无目的、无意识地剪转入有目的地剪纸。

其次结合主题活动,让剪纸特色走进本班、本园,我们会根据主题教学内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把各种图形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使幼儿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然后引导幼儿开始有目的剪纸,创造出简单的造型,来组成一幅完整的剪纸作品,孩子们创造在剪纸技能培养的同时,创造力也在慢慢地发展起来。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感受,发现剪纸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把主题活动融进剪纸活动中。

同时,我们还会将剪纸与绘画粘贴相结合,丰富作品。由于技能的限制,幼儿的剪纸作品不能准确的表现物体,老师会指导幼儿用笔画出。有些面积大的物体,也会指导幼儿剪装饰图形或图案贴上,使作品更丰富,美观。

三、结合主题活动,运用剪纸特色实施活动计划:

主题一《桃花朵朵》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春天到我家

3、美丽的蝴蝶

4、多彩的春天

5、鲜花盛开

6、美丽的高楼

7、爱护小树苗

8、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

9、柳树姑娘

10、毛毛虫

主题二《快乐的我》

1、男孩和女孩

2、我的服饰

3、水果店

4、小刺猬

5、动物一家亲

6、蜗牛搬家

7、故事:乌鸦喝水

8、滑稽小丑

9、表情变变变

10、六一大联欢

主题三《大自然的礼物》

1、十二月花开

2、小树和小鸟

3、葡萄

4、动物聚会

5、白菜

6、萝卜

7、农贸市场真热闹

8、故事:老豆过生日

9、年轮的秘密

10、美丽的风景

主题四《我要上学了》

1、我的幼儿园

2、我是小学生

3、我的小书包

4、有趣的小闹钟

5、安全标志

6、我的老师

7、我的好朋友

8、今天我值日

9、我眼中的小学

10、送朋友礼物

大班折纸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学生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剪纸作品 剪刀 彩色纸片

[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就是它们创造出了中国民间文化——剪纸,又叫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出自古代与现代艺人之手的部分代表作品。

2、板书:奇妙的剪纸

3、利用课件与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4、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学生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

5、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评: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①谈话:今天,大家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其实在民间艺人创作中是有区别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②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分类。学生分类可能很多,只要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而分类。

③小结: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有哪些?

④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评:剪纸作品既可以根据图案内容分类,也可以根据图案是否对称分类,目的是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

2、研究方法

①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当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请其他同学进行对折检验。)②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

提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将其对折重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看。)

③提问:同学们,这样漂亮的图案,你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

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展示,发现这个作品是对折后画样剪成的。

④谈话:大家今天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组织学生拿出工具:剪刀和几张纸片。(提醒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事项)

【评:利用所学数学知识来验证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总结出剪纸与轴对称图形的密切联系。】

三、作品创作。

(一)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

1、课件出示“枫叶图案”。演示对折后的形状,然后演示未剪的正方形对折纸样摞在一起进行比较。

①提问:大家请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根据对比回答出剪去多余的部分,教师按学生的要求完成剪纸,将其贴在黑板上。

③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制作:

a、一次对折 b、沿外边画轮廓线c、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④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2、引导: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图案漂亮,而有的同学稍有不足呢?大家能否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总结:a、对折要整齐b、画样要美观c、用剪要(二)二次创作

1、课件出示62页下方的剪纸步骤。

①要求:请同学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按照屏幕上的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的好。

②教师巡视指导,请完成较好的同学帮助其他同学。

③组内同学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

过渡提问:还有其它的折法进行剪纸吗?(学生可能会提出沿对角线折或两次对折。)

2、课件出示课本63页沿对角线折法。

①学生完成作品。

②展示后谈话:我们还可以怎样折?还可以折成几折来剪?

③引导: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3、课件演示63页长方形纸剪花边——叠剪图案。

①学生按顺序完成。

②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评。

【评:通过尝试创作使学生明确剪纸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

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独立创作。

1、出示课件。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阳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第二类——阴刻,就是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第三类——阴阳混刻。

2、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

4、展评作品。

【评:教师简要介绍剪纸艺术的创作分类,学生结合欣赏重新认识剪

纸艺术的灵活多变,为独立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充分运用合作交流,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拓展,知识得到延伸。】

四、全课总结。

1、启发: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却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前面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教师指导学生发现规律:凡是对折后完成的剪纸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对折而完成的图形却不是。

2、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折痕就是图形(图案)的中心轴,折痕的两侧是完全对称相同的。

【评: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规律性的知识。】

大班折纸教案范文6

一般来讲,区域活动中的集体评价常常用在活动开始前和活动后进行。活动开始前,集体评价帮助幼儿掌握一些游戏规则,并回顾上次游戏得失,提出本次区域活动要求。活动后的集体评价,是师幼共同分析错误经验,寻找正确经验,以及分享成功体验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幼儿迁移、整理和提升经验的过程。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强,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那么,大班区域活动结束时教师集体评价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策略一:在等待中幼儿自我评价,提炼经验

【案例】在大班的一次美术区角活动中,教师第一次尝试让幼儿自己探索对折剪的方法。活动前,教师没有告诉剪的方法,只是出示剪好的作品,并简单示范了一下对折方法。活动中,有的幼儿用对折剪的方法,可剪出来的蝴蝶是断的。教师仍然没有讲方法,只是提供纸张,让幼儿多次尝试。有的幼儿在自我探索中很快掌握了对称剪纸的方法,剪出了蝴蝶、小兔等。

集体评价时,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美工区小朋友今天接受了一项新的任务,有没有新的发现?”

幼儿鹏鹏拿好自己的作品,站到前面来,说:“我剪了一只蝴蝶,我是用这种方法剪的。”然后把蝴蝶比划了一番。

教师问:“你只剪了一次就剪出蝴蝶了吗?”

鹏鹏说:“没有,一开始我剪断了。”

教师:“怎么样才能不断?你拿一张纸示范一下。”

鹏鹏拿了一张纸,折好,说:“让下边不断,剪上面就可以了。”

教师:“下边是哪一边?对折处,还是打开的地方?”

鹏鹏说:“下边不剪。”老师把相同的话问了两次,鹏鹏还是只说出了下边。

“大家帮鹏鹏说说,下边是指对折的一边,还是打开的一边?”

“对折的一边。”幼儿差不多异口同声的说。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的活动,在活动中要充分相信幼儿,给幼儿探索的时间与空间。最好的指导就是不指导,或者隐形指导。如何指导,的确是一门艺术。这个活动中,教师自始自终只是提供材料,默默地观察,并未对幼儿的操作提出任何要求,让幼儿在试误中操作、观察、总结。教师把指导放在了结束部分的集体评价,让幼儿分享失败和成功经验。在鹏鹏多次无法准确表达时,多数幼儿已经知道了对称剪时正确剪纸方法。在欢快的氛围中,幼儿获得的新经验不是一个人的经验,一个幼儿的经验成了全体幼儿的经验。这样的评价为幼儿以后的平行学习提供机会经验。大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对自我和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与判断,教师就应放手让幼儿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中提炼经验。

策略二:在讨论中幼儿相互评价,提取经验

【案例】大班区域活动后,教师问:“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幼儿举手。“你来说。”

幼儿甲:“我发现有很多孩子进到别的区里面去,秩序很乱。”

教师说:“就发现秩序很乱,怎么会乱呢?如果不乱的话,我们怎么样做到?”

幼儿乙说:“‘交警’犯规了。我也发现‘交警’离开了他的岗位。那些人都不排队挤到我们那里。”

幼儿丙说:“我也发现XX离开了自己的岗位。”

“你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交警’能否离开自己的岗位?”教师说。

“不能。”“不能乱跑,乱糟糟的。”“开车的会乱开。”“有人闯红灯了。”幼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教师看着当“交警”的小朋友,说,你中间有两次离开自己的岗位,这是不对的。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开汽车没有看到我们的行驶标志就乱开。我也看到‘交警’对离开岗位的人进行了罚款,这是好的做法。”

教师在这次评价中采用让幼儿讨论相互评价。案例中怎样当好交警,这一角色的评价不是由教师说,而是由幼儿讨论说。显然,幼儿在看别人时首先看到的是缺点,大班幼儿常常会“检举”他人的缺点。日常区域活动中,我们也发现有类似的语言,如:“我发现有人抢我们的鼓,我们就不干。”“我发现有人用我们吹头发的吹风机来玩。”“我发现有人买东西不排队,偏要挤。”这时,教师用疑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讨论,幼儿在相互评价中获取有益经验。大班幼儿有讨论的经验与能力,只需要教师点拨即可。讨论式评价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真实情况,提高教师对游戏活动指导的针对性。这样的做法是值得肯定与学习的。

当然,该案例中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也有两个欠缺的地方。一是问题设置不单一,幼儿回答易跑题。二是当教师一再引导幼儿讨论,幼儿还是在“检举”他人,教师自己直接讲述交警做得好的地方,这样的答案对幼儿来说记忆不会深刻,而且也可能会打击到当交警的小朋友的积极性。教师应该继续从正面引导幼儿讨论,比如,教师可说:“交警有些做法不对,那有没有哪个小朋友发现交警做得好的地方?”或者直接问:“有没有谁被交警罚款的?为什么被罚款?”通过这样的提问继续让幼儿相互评价,学习正确的判断。同时知道,我们在看到他人不足的时候,也要看到长处,学会向他人学习。

策略三:在直接肯定中唤起记忆,迁移经验

【案例】教师在集中评价了一段时间后,幼儿对银行活动区和商店还没有谈到。教师说:“今天我还看到两个小朋友,就是取钱的两个小朋友,数字都没错,很棒。我们鼓掌吧。”

幼儿鼓掌后教师继续说:“有的小朋友一次取钱金额取得很少,比如取5块,有的地方一次就需要5块,所以一次性就花掉了。我们要学会节省,也要学会如何使用。我们要去哪些地方,需要多少钱,就取多少钱。这样就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对不对?我希望下次在玩角色游戏中大家玩得更开心。”

“我也发现一个问题,有个小朋友买200元的商品,拿两个100元。可以吗?”教师夸奖幼儿后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两个100元就是200元,这个我知道。”有的孩子开始说起来。

“两个100元可以。4个50可不可以?”

“可以。”有的幼儿快速回答,有的幼儿睁大眼睛欲言又止。

教师说:“对呀,只要加起来总数是200就可以了。你们用了多少钱去买商品的?怎么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