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学习计划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大班学习计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大班学习计划

大班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多向互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

多互动是为了充分动员幼儿与老师,同龄人与教育环境之间的互动。多向互动可以充分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改变过去的被动教学模式,为孩子学习艺术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对提高孩子学习艺术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多方向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和想法,以及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建立多向互动教学的重要性

(一)多向互动是大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幼儿园里,幼儿通过师生互动,幼幼互动以及儿童生活环境之间互动进行全面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多向互动,孩子们彼此互动并成功的相互交流。多向互动通过语言交流有助于幼儿与他人进行互动,幼儿的思维从直觉思维逐步向形象思维发展,幼儿园教育应通过关注孩子的各种活动和反应并对孩子的需求提供适当的回应,以促进幼儿良好的人格发展。

(二)美术教学开展多向互动的重要性。在幼儿园的大型教室学习计划中,教师必须参加儿童的交流计划,以实现师生,子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教育关系。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通常采用一种简单而直观的教育方式,仅限于创建无聊状态(例如,学习)的儿童教学模型,幼儿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很容易感到无聊。而通过开发多向互动的学习环境,孩子们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关系,从而在艺术关系中发挥核心作用。因此,有足够的机会发展和锻炼儿童的思想,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二、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多向互动的实施策略

(一)幼儿与活动环境构建。幼儿在美术课堂中相对自由,可自行发挥创作并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时环境就像一个“运动的生命体”,并且会随着孩子的思想变化而变化,就像他们的身心发展一样。因此,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不断与幼儿互动的主题环境,以使他们真正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导者。而在为儿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提供情感和身体上的支持来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到互动活动当中。例如,当春天来临时,教师应引导幼儿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将他们带到“植物园”。每个人都欣赏着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和金色的油菜花,看着绿绿的草地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于是“美丽的春天”主题应运而生。孩子们使用油画棒绘出五颜六色的花朵,在池塘中点缀黑色的“小蝌蚪”……将完成的画作贴在教室的主题墙上。可见,墙壁环境的创设已成为孩子们表达绘画情感的世界。通过活动环境的创设,教师便可以深入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需求。

(二)幼儿之间互动构建。在艺术教育方面,幼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最容易被忽视。在幼儿互动交流中,孩子们可以认识更多新朋友,在与同伴的互动交流中互相交流信息,进行愉快的合作。通过互动与合作,孩子们可以彼此交流,开发技能提升创造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美术实践能力。例如,在幼儿园大型美术活动中,教师采取幼儿互动的交流方式,首先带领孩子们研究花朵,看花瓣的形状,体会花朵的美感和香味,再指导孩子们进行互动。老师可以请孩子们说一遍对花朵的描述,并画出各自看到的花朵,然后制作卡片。最后,让他们相互欣赏和评价,以便孩子们彼此互动交流。如果发现花朵在不同孩子眼中的颜色不同,则花朵以不同的方式获得不同的美感。通过教师在儿童与儿童互动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孩子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并获得了思维互动领域的经验和知识[1-3]。

(三)幼儿与材料互动构建。儿童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支持。通过实施有效地互动协作,家长可以挖掘孩子创造事物及互动交流的能力。幼儿平时接触着不同的事物,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幼儿收集一些安全的、卫生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形成一个百宝箱。这不仅促进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提高孩子美术素养的发展。例如,在“魅力的画报”亲子活动中,教师可以发动孩子和父母去户外看植物,并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小石子、落叶、刷子等废旧物品。将石子和落叶等材料结合使用,用刷子改变叶子及石子的颜色,使其变得更加美观。这样以幼儿为主、材料为辅的教学活动就显得更加丰富了,这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还提高了儿童的美术素养。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通过多向互动教学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幼儿的学习,而且还促进了师生、孩子以及孩子与父母的互动交流。孩子们可以通过多向互动学习很好地表达自己。幼儿与教师的交谈、互动交流、相互促进,促使幼儿在互动交流中更多地了解美术知识和经验,并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辅智.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有效尝试[J].新课程·小学,2017(12):11-15.

[2]李莉.探究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的价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15):33.

大班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有效性

幼儿园教学设计需要注重科学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实现学教合一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规划,构建一个全新的教学目标,来更好地满足教学发展的必然需求,有组织的进行教学改革,同时教师需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能够主动亲近教师,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营造一个新型的学习关系,更好地落实教学理念,同时,师生之间能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实现教学相长,全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育活动设计要具有生活性

幼儿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开展的过程中,需要以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为主,在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实现教学优化。在这里我们以《认识单双数》这一课为例,在进行科学教学活动开展时,需要让幼儿明白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具有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因此在教学开展时引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景,比如出示人体器官图“人有两只眼睛,一个嘴巴”、“一只手是五根手指,是单数,两只手是十根手指,是双数”等等。类似的生活实例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明确数学学习对人生的重要影响,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教育活动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幼儿阶段的教学开展需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为主,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规划,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变化的特点,以此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从而有效的将科学知识转化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教育局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明确指出,教育的科学化发展要以幼儿兴趣的提升为主,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设计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幼儿园大班的教师还需要认识到幼儿科学化教育开展的重要性,为幼儿工自主发挥和实践平台,有效的激发幼儿爱上科学。

三、教育活动设计要具有实践性

幼儿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其认识和情感变化都是通过感知周围事物得到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来促进教学的科学化发展,以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为主,让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制定出大量的教学素材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收集和挑选,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来让幼儿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数学的奥秘,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主动的与教师进行互动。以《10以内的加减法》为例,幼儿园大班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准备一盒粉笔来作为教学道具让幼儿进行数学实验,还可以将班上的小朋友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发十支粉笔,提出教学实践问题:“将这十支粉笔以加减法的形式进行排列。”还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情境来让幼儿感同身受,播放视频来帮助幼儿掌握数学规律,妈妈买了10块糖,给了爸爸一块,小朋友吃了三块,还有几块?十以内的加减法用手指进行表示,始终是好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延续下去。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教学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满足教学改革的根本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适当的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幼儿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教学的有效性作出全面的教学规划,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思维提升为主要目标,让学生在愉快地教学环境中具有一个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游戏和多媒体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同时幼儿园大班的教师需要坚持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此助力学生今后的发展,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教师在进行教学素材的选择时需要与时俱进,逐渐融入全新的教学理念中,满足教学发展的客观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伟琼.玩数学学数学用数学———对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的一些建议[J].考试周刊,2018(73):79.

大班学习计划范文3

综合及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福林德斯大学的课程设置综合性非常强并且完全模块化。带来的好处一是课程总量很少;二是与灵活的入学途径呼应,便于课程组合,使获取学位的方式非常灵活;三是节约教学资源。以三年制护理本科为例,必修课共计22门,选修课共计13门(每名学生只需选修1门),平均每学期只有3~4门课,一般每门课的上课频次为1~3次/周,单门课程一学期的开课时间为10~13周。大多数学生一周只需安排2~3个半天来校上课,其他全部为自学时间。自学地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多在图书馆或家中。课程设置方面,专门设置的人文社科类课程较少,而只是将其内容整合到其他专业课程之中。国内护理本科所开设的护理学导论、护理学基础、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等专业课程及诊断、健康评估等基础课程[1]在该校被整合为“护理1~6”共计6门课,每学期修1门。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在澳大利亚护理学院很常见[2-3],但与美国护理学院比较有较大差异[4]。其最大优点在于可以充分保证学生的自学时间,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的开展。同时,该校还将课程设置完全模块化,18个学分为1个模块,大致相当于一个学期的课程,非常便于学生自主组合。比如,三年制本科学生可以通过标准的共计108学分的学习获得护理本科学位,也可先学18个学分的课程获得一个毕业证书(graduatecertifi-cate),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学18个学分的课程获得一个学历证书(graduatediploma),相当于大专文凭,没有学位,但这些学分及证书在其以后攻读学士或硕士学位时均能得到认可,单科成绩的有效时间为成绩获得后的5年内。课程设置的模块化使得一门课程的课堂内可同时有三年制、两年制或一年制的学生,因此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设计

福林德斯大学的课程教学设计处处反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循证实践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每门课程的教学都由单个的教学组负责完成,教学组长主持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计划、主题明细、必读的教程活动3个部分。学习计划和主题明细的对象包括国内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和教案等,内容非常清晰明确。学习计划以周为单元,详细罗列了本周的学习目标以及达到学习目标需要听哪些课、看哪几本书中哪些章节、阅读哪些文章和网站、在线学习引导、预习内容与课堂活动的关系等。主题明细对学习计划中的一些重要内容进一步进行了详细描述,一方面是引导学生如何做学习前的准备,包括总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和具体实践的安排,告知学生课程需使用的教材、参考书目、学习资源、在哪里以及怎样获取相关学习帮助和支持、怎样获取学校图书馆资源及怎样查阅电子数据库等;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作业任务,包括作业的具体内容、完成要求、提交方式、提交时间、评价方式及其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比重等。课程教学形式主要有4种:(1)讲座(lecture),即大班理论课,所占比例较少,均有录像资料保存,学生可以不去听课,需要时可以随时观看授课录像。(2)小班讨论课(tutorial),在教学设计中所占课时比例最多,每节课可同时有多名老师授课,每班不超过30名学生;学生必须听课,有考勤制度约束,且课堂表现是此门课程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3)实训课(workshop),内容及仪器设备丰富,但对学生程序性技能的掌握要求不高,重点关注学生思维的启发。(4)在线学习(flinderslearningon-line,FLO),每个学生有登录帐号及密码,在线提供教学资料、互动答疑、作业等,其课程考核主要由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三部分构成。值得注意的是,该设计的实施必须有强大的网络支持和图书文献资源支持,因为大量的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必须以图书馆专业图书及文献阅读为基础;同时,必须有庞大的教师资源,因为每节讨论课不能超过30个学生。该校的教师大部分为临床非全日制教师,研究生也参与临床教学,该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要求之一就是要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教学目标实现的强制管理模式

福林德斯大学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其充足的教学资源及严格的管理模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习,教会其如何更好完成学习任务,而学生要完成课堂讨论汇报和课后作业等学习任务需要课前、课后阅读大量的文献,一旦完不成,将不能通过本门课程的考核。某些课程如果条件具备,会有1次补考的机会(补考的机会只给第一次作业分数为45~49分的学生,其余未通过考核的学生没有补考或者重写机会)。若补考的学生补考没有通过,就只能重修该门课程,重修后仍不能通过就只能转学或退学。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该校的学费标准为三年制20900澳元/年,共8门课;1年制是23100澳元/年,共7门课,平均每门课的学费高于2500澳元/年。重修课程是需要重新缴费注册的,而且重修课程的费用每年都会变化。一般按照课程的学分缴费,3学分重修课程的费用是2500澳元,4.5学分或6学分的费用则高于4000澳元。但是有些课程是连续的,如“护理(nursing)”这门课,只有过了“护理1”才能够修“护理2”(以此类推);最后一学期学习“护理6”要求之前“护理1~5”的所有课程必须全部通过。所以,有些学生重修该类课程相当于留级1年。如果一门课程有太多学生没有通过考核,学校会开设暑期学校。暑期学校就是在暑假连续上课2周左右,然后进行考试或交作业,当然也要交重修费用。这种严格但不失科学的管理模式,促使每个学生都非常努力学习,希望所有课程能够一次通过。

大班学习计划范文4

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学生通过接触英语对英语的语言成分和语法规则进行认识和学习;第二阶段,大学生尝试逐步运用第一阶段学习到的有关英语的语言成分和语法规则,建立运用第一阶段所得知识的内在表征;第三阶段,大学生通过不断地接触和使用英语对第二阶段建立的知识内在表征进行内化和调整,达到熟练运用语言的目的(王成胜2014)。学习策略是影响大学生口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在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有助于大学生的口语水平由低阶段向高阶段转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二、大学英语口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口语是人类信息交流和思想表达的一种主要途径,也是语言输出的重要形式之一。一直以来,口语学习就是大学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经过对文献的研读及对部分大学生的访谈可知,当前学生口语学习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究其根源,由于中考和高考没有把口试整合进来,学生更多的是针对应试教育,并且对口语水平的要求比较模糊,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导致许多学生口语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高,重视度较低(侯文瑜2010)。其次,大学英语中学生缺少练习口语的机会。由于大班授课,许多学生在课堂里鲜有口语练习和展示的机会,一些相关话题的小组讨论也都流于形式。一节大学精读课程只占较小的课时安排,学生口语学习缺少积极的环境支持。再次,在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中,英语的专业性不够突出,听说读写中读与写的输出环节更加受到学生的重视,且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由于自身水平及条件的限制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资源,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总之,一些教育者对于大学英语口语的学习现状概括为“耗时低效”。

三、网络时代英语口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正逐步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过程中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将网络技术和传统教育加以结合的重要性。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网络技术和传统教育结合运用,有利于将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可为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创造自然、真实的学习环境。在网络技术为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提供了如此有利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恰当的采用学习策略成为英语教育者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认为,在网络时代培养大学生口语学习策略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网络口语学习社区,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

元认知策略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我的监控和评价,包括制定、调整学习目标、合理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以及评价自身的学习成果等多个方面(侯文瑜2010),表现在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方面就是:大学生结合自身的口语水平等情况制定出符合自己的英语口语学习目标,并以这个目标为前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然后按照既定计划进行英语口语学习,并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逐步完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刘学思、陆雪芹2010)。网络口语学习社区有利于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培养。首先,网络口语学习社区为大学生正确定位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网络口语学习社区中,大学生可通过完整的测试项目确定自己的口语水平;其次,网络口语学习社区有不同层次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供不同口语水平的学生借鉴、采用,这有利于大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英语口语学习计划;最后,对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提高最为有利的是网络口语学习社区为学生提供了一套自主学习—按时复习—及时纠错—过程监控的学习模式,长期坚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通过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情感因素对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很大,很多学生由于紧张、胆怯、害怕犯错而不敢开口讲英语,而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大量的口语练习。情感策略就是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态度等方面的策略,克服焦虑及紧张心理是情感策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网络口语学习社区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情感策略,网络口语学习社区营造出的口语练习环境具有虚拟性,非面对面的口语练习环境消除了学生由于害怕犯错而产生的心理顾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开口,有利于克服传统的“哑巴英语”学习模式,增强学生开口练习英语口语的自信。

(二)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社交策略

社交策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活动增加自己接触英语的机会,从而加强口语练习;二是通过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刘学思、陆雪芹2010)。英语国家的文化反映了这些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人生观,互联网为大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网络资源,如英美国家的特定语言环境、习俗禁忌、文化观念以及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区别等,通过学习英语国家的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风俗,在不同场合下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三)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记忆策略

记忆策略是指英语口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技巧和方法,通常通过采用朗读和背诵的方式来调整语音语调、增强语感。但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单纯的朗读和背诵极为枯燥,很多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并且,这一过程中学生语音语调的正确与否没有正确的参照,即使出现错误学生也不会发现,这就是中式英语出现的根本原因(杨华2013)。网络上有许多辅助大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英语口语学习软件,这些软件中既包含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又注重朗读和背诵过程中的趣味性,使朗读背诵过程真正做到结合实际语境,可很好地提高记忆效果。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纠正,有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英语口语发音方式。

四、结束语

大班学习计划范文5

(一)个体指导和集体指导分配的问题

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所以,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单向集体指导的做法,应做到既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也对学生进行集体指导。在对F小学语文教师L老师的访谈中了解到,尽管L老师具有了个体指导和集体指导的意识和行为,但仍可以看到个体指导和集体指导分配的问题:第一,什么时候教师应该去指导学生?第二,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应多久?第三,到底是集体指导还是个别指导?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都是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的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

(二)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性评价的问题

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更多地表达,更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这样的过程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给与学生有效的指导性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的意识。然而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却没有做到这些,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去“忙”:忙于回答教师的提问,忙于做自己学习卡片上的内容,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

(三)个性与共性的把握问题

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但是,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对于既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共性发展之间往往会形成矛盾:第一,教师放大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展。第二,教师忽视学生的共性学习,过于关注个性化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却忽视了重视学生的学习差异,重视学生的“各显其能”,以至于让学生走向“特长发展”,而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一般性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共性的东西却被教师给忽视了。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备受青睐”。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带来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的变化,并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学习小组人数的问题,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学生小组的分配,或者采取“自由组合式”,或者采取“分层自由组合式”。

二、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教师行为文化的影响因素

(一)固有的教学思维

1“.教师中心”的教学思维方式

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然而,教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主体性和“中心地位”,不想放弃其权威和尊严的地位,不想放弃教师是一个“教书匠”的角色,不愿意真正去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此外,也出于关心学生,担心学生出错,导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以及学生的思想发展,形成“学生们常问自己:为什么老师要我们做那些作业?为什么上课要认真听讲?为什么爸爸妈妈和老师总要求我们要考那么些分数?”

2.教师关注共性的思维方式

个性化教学则强调关注个性化,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选择性。由于教师在集体化教学思维的影响下,教师更愿意关注共性的内容、学生的共同学习和基础性学习,因此,教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共同学习上,而对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或者拓展性学习以及学生的差异性学习方面,教师常常是疏于指导和引领。

3.集体化教学思维

由于集体化教学思维,教师关注固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一直以来,学校的学生座位都是“秧田式”排列的,但面对小组合作学习,面对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往往显得“手脚无措”“、无所适从”。

(二)文化习性使然

一方面,教师习性具有正向作用。习性是人们文化的“钥匙”,能打开文化这把锁。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习性能为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形成个性化教学所需要的教师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另一方面,教师习性也具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比如,F小学某教师由于教学习性使然,几次三番不能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没有接受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和行为,一直到最后自己明白和领悟才进行个性化教学行为的改变。

(三)考试文化的强势存在

“延续了千余年的考试文化是课程评价改革的深层桎梏”。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面对考试文化,需要对学生的考试负责,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需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正如在F小学一个从事27年的语文学科L老师访谈时被问到的:“您认为哪些因素在影响您的个性化教学?”语文学科L老师说“:我认为中高考的指挥棒片面地追求高分对个性化教学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个性化教学中,我们会全面地关注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培养,尊重差异,重视能力。过于关注知识传授和考试分数,往往会干扰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强势存在的考试文化在不断地考验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判断力,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个性的发挥,以至于在这样的考试文化的背景下,学习的选择权也就无关紧要了,“因为考试已经帮教师和学生选择好了。”

(四)大班化教学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跟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减少。调查发现“:从不互动”的比例为7.5%“,很少互动”的比例为22.6%“,有时互动”的比例为41.5%,“经常互动”的比例为28.4%。另一方面,大班化教学不利于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指导。这在F小学美术教师S老师的访谈中也可以得到体现,对于问题“您认为哪些因素在影响您的个性化教学?”S老师说“:来自大班额化教学的限制。以F小学为例,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就算分组讨论也人数太多,最少也有40多人,很难做到个性化教学和关照到学生的个别化。”

三、个性化教学教师行为文化重建策略

(一)推进小班化教学

在访谈中,参与访谈的教师都谈到了班额过大的问题,52.3%的教师认为大班额对个性化教学的影响“较大”,46.7%的教师认为影响“非常大”,3%的教师认为“无影响”。当前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国大班化教学普遍存在。实际上,在小班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师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小组内和小组间学生的交流和共同合作学习,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还提升学生学习的愉悦性和人际交往的双向互动与多向交流。总之,通过小班化教学,可以有效推进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促进教师行为文化的重构。

(二)校长的引领

1.校长需要具有个性化教学理念

在开展个性化教学中,校长作为首席应该具有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包括具有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因为这为其学校进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先决条件。

2.校长成为个性化教学的领导

一方面,校长领导教师学习个性化教学理论,并鼓励教师在学习个性化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教学实践;另一方面,校长为学校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进行服务。

3.校长具有个性化教学研究的愿望与能力

校长需要具有个性化教学研究的愿望。因为当前我国还没有个性化教学模式可以参照,所以校长需要不断学习个性化教学理论,不断研究个性化教学理论和实践。同时,校长还需要具有个性化教学的能力,从而提高个性化教学开展的实效性。

4.校长需要将学校的个性化教学与家庭的个性化教学结合

社会、学校和家庭作为教学的三个不同的教学场所,是学生接受教学的不同空间和时间。因此,要求校长不仅能领导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家长在学校以外的教学环境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从而推进社会教学、学校教学和家庭教学的三位一体,为学生的个性教学创造一个立体空间。

(三)考试文化的纠正

在F小学对于“您觉得考试对您的个性化教学的影响大吗?”的教师调查中发现,考试文化与个性化教学具有重大的影响和关系,90%的教师认为,考试文化对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具有较大的影响。既然考试文化在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影响,那么,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极力去纠正考试文化的负面影响,积极去规避考试文化所带来的危害。具体来说,需要正视考试文化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并努力改变考试文化,去构建评价文化,重新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制度和评价行为,从而形成有利于个性化教学的教师评价文化。

(四)还给学生选择的权力

一方面,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正如在F小学进行教师访谈时,教师所指出的那样“语文学科进行尊重学生的差异和选择难度大。第一,学习任务的分层。教师要对每一堂课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层,分为好的、差的、中间的,进行保底任务,进行基础性学习和挑战性学习。第二,学习时间上分为长的和短的课时,在阅读区域,更好的内容从整体上进行分更多的层次。对那些不足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第三,开放空间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另一方面,还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力也要凸显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等不同的个性和差异进行选择自己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任务—完成和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只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帮助和指引的作用。

(五)促成教师个性化教学品质

1.教师需要具有个性化的人格品质

第一,教师自身需要充分认识到形成个性化人格品质对开展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形成和培养自己的教学个性,以形成自己独特的鲜明的教学个性品质,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第二,加大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权力,转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权威为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权力观。

2.提升教师教学创新品质

在当前的基础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创新是当前比较受到重视和关注的重要内容,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重中之重。因为教师才是课程的实施者,才是个性化教学实践的推进者。

3.形成教师开放的教学心态

大班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本科教学;“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

2018年6月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点是“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强调了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1]。专业课程教学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面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迫切需求,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药领域的各个方面,生物技术制药已成为现代制药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药研发的重要发展方向[2]。因为“生物技术制药”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所以课程组教师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机融合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该门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

一、“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为主的课堂模式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教”为主动“学”,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让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中因地制宜、有机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学习思维导图,明确课程内容逻辑关系。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种简单、高效、形象化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可以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3]。“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涵盖的知识范围宽、体系庞杂,课程内容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很强的外延性。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很难在课堂伊始把本节课的知识与上节课内容紧密衔接起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出现思维的“延滞”现象。因此,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被成功引入各章节的课堂教学中,例如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部分(见图1)。具体实践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在学习每一章节内容之前,利用教学思维导图简明扼要地让学生清楚本章节要学习哪些主要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衔接和逻辑关系,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知识框架。其次,在每一节上课之初,教师可先用思维导图和学生一起回忆巩固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然后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各章节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每一节课教学之初学生出现的思维“延滞”现象,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授课达到同步。

(二)引入科研案例,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科研案例提供一种真实具体的情景[4],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科学研究中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和目标而开展的科研思路、技术方法、结果分析等全过程,它既丰富了相对枯燥的教科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能力。但在目前高等院校教材主要包含的理论知识体系中,有一些则缺乏翔实的科研案例。为了弥补上述不足,课程组教师将案例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例如,在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部分可以采用典型的青蒿素药物研发案例。青蒿素本身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重要医用抗疟疾药物,但近年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菌(酵母菌)发酵生产青蒿素的前体物质青蒿酸,再用化学半合成的方法就能得到青蒿素[5]。这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的生物技术制药研发案例,又可以把基因工程制药的原理和方法等知识点系统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对本章节知识体系的全面掌握。实践证明,案例式教学能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地“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

(三)小班研讨与大班授课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机械授课方式极易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小班研讨课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方式之一,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6]。因此,小班研讨课教学是目前高等院校本科教学的重要改革方向之一。其具体实施过程包括以下五个阶段:(1)选题。在开课之前,课程组教师根据课程各章节重点内容分配好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的课时,并拟定本章教学中小班研讨课的讨论范围,指导小组划分和各小组学生选定主题。(2)资料准备。随着大班授课的进行,各小组要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制作PPT。(3)汇报讨论。大班授课结束后,开展小班研讨课,各小组就某一主题和文献查阅情况进行汇报,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质疑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4)报告提交。各小组根据讨论意见补充修改,并按照论文格式撰写报告,在指定日期提交。(5)成绩评定。由学生根据各小组在汇报过程中及质疑阶段综合表现打分,互相评定成绩。小班研讨课和大班授课方式的有机结合,加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7]。

(四)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慕课是一种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具有资源丰富、内容精辟、学习自主和过程交互等特点。翻转课堂是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教师线下开展互动交流的一种教学模式,是相对传统“先教后学”教学流程的一种“翻转”[8]。混合式教学则可以将这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面对面探讨的优势[9]。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制订线上学习计划、设计教学内容,学生在线上进行学习;教师线下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交流,并根据学生线上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难点知识补充讲解。“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慕课资源已经有不少,但是各个学校的专业内涵及特色差异较大,为了结合农业院校特点,增强教学效果,课程组教师还积极进行校内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将本专业“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标准、教学PPT、各章知识思维导图、每章节重点难点、每章节的习题、文献拓展资料等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同时针对重点、难点内容制作短视频资料上传到平台,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参考和使用。丰富的慕课资源和线上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使得有限的课堂时间和教室空间得到放大和延伸。这种教学模式拓展了大学课堂的内涵和外延,提升了大学课堂的魅力,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突破和发展。

二、创新实验教学,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生物技术制药”实验课程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操作步骤多而复杂的特点,单个孤立的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和综合操作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开展有助于强化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其善于思考和积极动手的能力,提高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以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为契机,以学校本科一流实验课程建设项目为支撑,课程组教师在原有教学实验内容基础上,根据各章节重点内容将相对分散的单个实验整合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单元。学生在开始实验前根据本单元实验内容及目标,自己设计具体实验步骤并亲自动手逐步验证和完成,最终分析数据、总结和反思。此外,为了让学生对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有所了解,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还应借助学校和学院的大型公共仪器平台开展部分实验教学内容。

三、课程教学与专业生产实践课程相结合,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尽管给学生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生物技术制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堂和实验室的学习尚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制药行业对人才专业素质的要求。因此,学生还需要到生产一线去实践,比如参加实岗训练等。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就配套开设了总时间为三个月的制药专业综合教学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两门实习课程,此外还有二个月的科研训练。学生上完相关专业课程后,通过深入地方制药企业进行参观和驻厂实习,既能对不同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和生产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又能对毕业后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进行切身体验和认知。

四、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和深化课程学习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10]。为了让学生将专业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在科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课程组教师结合学校每年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积极帮助学生组建科研团队,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校和学院为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创新创业训练的机会,每年还会额外配套充足的经费支持未获省级以上项目资助的团队开展项目训练。学生通过组织团队、查阅文献资料、考察论证、设计项目方案、确定技术路线、完成项目和结题,可以有效地将“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学习的知识与制药领域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激发自身创新精神和培养创业意识。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还能帮助学生尽早树立在科研道路上潜心钻研的专业志向,也有助于高校基于“以本为本”思想培养制药领域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尽早实现。

五、结语

大班学习计划范文7

审视我国传统教育价值观,无论是“学而优则仕”还是“三纲领”与“八条目”,都强调“集体主义精神”,主张“舍小利顾大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侧重点都是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中学历史教师长期受到这些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实际历史教学中的教育价值观仍然遵循传统“路径”。当前学校正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努力践行民主、和谐、自由、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课程改革,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以追求“民主”、“平等”等教育价值观的“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可谓上述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理论支点。历史教师应深度理解“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转变历史教育教学的价值观,构建适合历史教学现状的个人理论框架,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发挥历史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作用,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重构师生关系,优化学习氛围

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师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互动交流,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改变传统历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主动权在历史教师,这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转变其“权威”的角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首先,历史教师在师生交往过程中应和学生坦诚相待,营造一种理想的课堂心理氛围。这就意味着历史教师应该如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感情,成为学生眼里“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再是历史课程的“权威”或历史知识的“传声筒”。例如,人教版选修4《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课,历史教科书的基调主要是对唐太宗的肯定,但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材料,谈谈个人对于该历史人物的看法,让学生能更立体地了解这一历史人物。其次,历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观察历史课堂,从而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同时历史教师应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是巨大的,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例如,学习必修3《辉煌灿烂的文学》一课时,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让学生结合自身的语文基础,自主探究《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等历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师生、生生对话交流,逐渐形成对民主、和谐等价值观认同的态度。

三、给予历史课程权,增强责任意识

“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学习过程、结果负责,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引导学生独立设计符合自身兴趣及学习能力的学习计划。新课改提出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与之前课程管理权集中在国家层面相比,它是一种“革命”,这标志着教育管理体制由“中央集权制”向“分权制”过渡。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历史教师的课程管理权开始被关注,而学生的历史课程管理权主要体现在历史选修课程制度中。例如,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必修班学生都要进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历史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历史课程的学习计划,改变一切由教师包办的做法,使学生明白自己才是学业水平测试的主人翁,从而改变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厢情愿、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构建以学生、教师为主的学习共同体,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建设与学习的责任意识。

四、精选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用

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经验、情感、态度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不可能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的人。历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围绕课堂氛围和学生的情感活动来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三子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教师可以播放中国入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知中国入世的艰难历程。观看结束后,有学生说“既然中国入世艰难,我们为什么要坚持入世,况且入世后给中国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该学生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议论。针对学生的疑问和此时的课堂状态,教师及时抓住机会,将原本设计运用讲授法解决“中国入世的原因及影响”的方案进行调整,改成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讨论中都得到了合理的满足和尊重。可见,方法是需要的,方法必须同个性结构中的态度相一致,否则,这种方法是无效的。所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会促进学生走近历史,感知历史,意识到个人的作用,自主地完成历史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智慧源泉得到丰富,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创造意识的培养。

五、结语

大班学习计划范文8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自主学习;因素;对策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在高职院校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只有将传统授课方式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所欠缺,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因此,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因素以及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替代教师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以及学习场所,在学习过程能调节自己的学习节奏,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最大的特性在于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当代人交流的重要方式,调查显示,手机网民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群体占比为25%左右,在大学校园里手机基本上人手一个。很多有关学习的手机软件也被相继开发出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互联网+”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趋向于自主化,呈现多种新型学习模式,其自主学习也具备了新的特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特性

(一)互动性增强。这里的“互动性”既包括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联网的出现,出现了很多在线学习软件,高职院校学生可以通这种公共平台,相互评价,交流分享自己所学知识,在传统的理论知识框架下多方位思考同一知识模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在自己学校网站上推出了一些挑战赛,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时间短、结课效率低所提出的措施。它要求参与者要根据自身基础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及学习时长,最后进行结课测试,对每位学员给予一定奖励。在结课评估中,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其他学生进行对答交流,使得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不再是死板的听课做笔记模式。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回答别人的提问,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种互动可以是师生之间,也可以是生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显出学生不足,相互交流对答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实体课中很多学生得不到关注,互联网背景下这一现状可以得到改正。

(二)学习媒介发生变化。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使得我国互联网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手机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逐渐向低价高性能转变。手机网络搜索已成为互联网主要的承载客户端。相应调查显示,手机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工具,手机搜索内容的分散性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具有碎片化的特性,这为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奠定良好基础。高职院校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佼佼者。传统的高职院校学习方式都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记笔记,互联网背景下这种学习媒介发生变化,课堂上教师通过采用多媒体的授课方式,教学资源主要以社交化、精细化的微视频为主,这种知识来源一般出自高校权威教师制作,最大程度保证知识的科学性以及权威性。这种授课方式很大程度提高了高职生的学习热情,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根据所学课程知识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得学生学习效果有很大提升。将数字化的设备引入高职院校教学课堂中,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又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大班教学效率。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生自主学习的现状

(一)自我管理能力差。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在获取学习资料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干扰因素。比如,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视频,利用不当就会起到反作用。这是我国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普遍状况,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首先时间观念不强,其次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高职院校学生上网的时间一般比较长,很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学习上,很多高职生反映,一开始的初衷是查找学习资料,但是逐渐被弹出的页面所吸引,从而忘记了自己上网的初衷,很多学生也缺乏学习动力,做事不够专注。

(二)对信息认知能力较差。互联网背景下,在网络中有海量的学习资源,高职生如果能对海量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将会收获良多。很多的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对信息的认知能力较差,不能有效辨别出哪些知识是自己所需要的,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降低了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效果不大。

(三)缺乏一定的学习规划。当前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从义务教育阶段走过来的,习惯于填鸭式的学习。自主学习规划能力弱,独立思考能力较低,进而在走进高职院校中出现规划不当的问题,这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不利的。

(四)自主学习过程完成度没有保证。高职院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自由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自由度较大,缺乏有效监督。对有些意志不坚定的高职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半途而废,没有较强的规划学习计划。学习热情一旦衰减学生就会放弃学习,整体的自主学习效果就无法得到保证[1]。

四、“互联网+”背景下影响高职生自主学习的因素

(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高职院校学生对自主学习认识观念理解不透彻。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闻报道,使得高职生从根本上认为上大学仅仅为了混文凭,认为大学里的自主学习没有多大意义,认为自己以后就业只能是随波逐流。对高职院校的学习就不抱太大希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缺乏教师的科学引导。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时,在自主学习时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老师老师给予科学引导。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向学生介绍各种教学网站,引导学生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三)资源利用不合理。“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很早就接触互联网,虽然对于运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还有所欠缺。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与时俱进,对于互联网的应用也是有限。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针对互联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不能有效利用互联网提升院校的影响力。

五、互联网背景下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策

(一)开发高职院校自主学习专用软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资源甄别能力弱的问题,高职院校可以开设专用自主学习软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选择。在专用软件中可以及时推送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视频,最大程度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还可以在软件中加入其他优质内容的链接,比如超星学习通内的名师课堂或者学习强国APP,让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用传统文化、时政信息等优质的资讯武装自己,提升自我。

(二)提高自主学习兴趣以及自我监控能力。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变其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后题,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找到适合自己自主学习的方式。高职院校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大小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好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时长,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2]。

(三)加强学生在互联网上的交流。网络时代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实时互动性,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对答,相互激发各自思维,有效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老师与学生也可以建立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依然面临较严重的形势,希望高职院校可以与时俱进,为高职生自主学习营造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可可.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与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