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范例6篇

我与地坛教案

我与地坛教案范文1

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活动,是由北京市教委主办的一项市级重点科技活动。该活动从2000年开始实施,已经成功举办10届。金鹏科技论坛倡导广大中小学生以严谨、求真、求实的态度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技术改造和创造发明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到与老师、同伴、他人交往合作的快乐,感受参加科技活动带来的乐趣,对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确定活动的依据

第10届金鹏科技论坛活动历时1年,论坛展示是该活动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环节,是同学们展示、宣传研究成果,相互交流学习的一个有益平台。

论坛展示以“低碳,我们在行动”为主题。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全球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学生们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次论坛展示以“低碳,我们在行动”为交流话题,紧贴社会发展热点,紧贴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体现活动的教育性。

活动目标和有关注意事项

参加活动的学生350人、教师40人、专家20人。参会学生由各区县推荐,均为第10届金鹏科技论坛获奖学生,每个人都有研究课题,并经历了完整的研究过程,愿意与大家分享交流。

活动的目标是:①能结合前期的研究过程表达自己对“低碳”的理解;②阐述观点时能基本体现科学思维的过程,体现尊重事实的态度,体现科学方法的运用等科学品质;③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在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组织严谨有序,论坛讨论主题突出,同时要力争全场师生积极参与话题讨论,使论坛气氛热烈。

活动准备

方案设计及前期各项准备协调工作。主要包括:确定论坛主题、联系协调活动场地、确认具体活动安排;根据主题设计并进行现场布置;与各区县协调具体活动安排;邀请院士、领导、专家、新闻媒体参加活动。

编辑、制作《金鹏展翅 成就辉煌》金鹏论坛10年活动回顾短片。其内容为介绍金鹏科技论坛活动的宗旨、发展过程,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与进步。

学生培训。目的是使学生发言内容能够突出主题,经过训练学生更大胆自信。内容和形式包括专家专题讲座、自荐或推荐选定参加论坛的发言学生等。每项工作都围绕活动目标展开。活动前期进行了4次集中培训和多次个别辅导。

主持人培训。邀请中国科技馆的一位讲解员作论坛讨论部分的主持人。培训的目的是帮助主持人理解论坛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形式,使主持人能做到自如把握活动节奏,有效调动全场气氛,引导学生发言,有效调动全场气氛,解决活动难点。

活动过程

论坛展示由6个环节组成,其中论坛讨论是活动的主要环节。

活动导入:播放短片《金鹏展翅 成就辉煌》。

论坛仪式。

论坛讨论:“低碳,我们在行动”。论坛讨论是活动的主体部分。论坛由2个板块组成,分别是“我们对低碳的认识”和“低碳,我们在行动”。

活动效果

专家们认为:论坛从多个板块(对低碳认识、低碳实践行动)、多个角度(主题发言、即兴发言、专家发言),普及、倡导“低碳”理念,强化了教育效果。活动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台上同学进行主题发言,台下参会的同学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不是被动地“听”,而是在主持人的引导下,积极地思考、观察,发表看法。

在自由发言环节,怀柔区的一位小学生提出“会场开灯太多,不低碳”,我及时抓住这个教育契机,马上与工作人员沟通,熄灭了会场内半数照明灯。对此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环节使会场气氛变得十分活跃,也达到了教育目的。

该项目获得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科技教育方案类一等奖。

我与地坛教案范文2

关键词:应用学科;广告学;人才培养;“三三制”教学改革

广告高等教育在中国已历经30余年发展,专业学生人数呈数量级上升状态。但是广告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却始终存在。对此,学界早在2005年就有描述:“长期以来业界对广告教育的主要批评是广告教育与实际脱节,培养的学生难以很快适应行业一线的实战要求”[1]。对于业界的批评,一些学者提出高等教育不同于职业教育,“如果只强调‘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势必使中国广告企业乃至整个广告行业最终缺乏持续健康发展的后续保障”[2]。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告学乃至其他应用学科,如果在人才培养上与社会需求脱节,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价值也难以体现。如何平衡广告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一直是摆在中国高校众多广告学系面前的现实问题,南京大学广告学系亦不例外。2009年南京大学开始了一轮全国首创的“三三制”教学改革,这为广告学系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框架。在这一框架下,“4A广告讲坛”课程应运而生。这门课程打破了广告学系原有师资力量的制约,统合优秀的社会人力资源,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引进国际广告前沿理论为目标,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尝试和实验。本文希望以这门课程为研究案例,管窥“三三制改革”中倡导“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的理念对广告学及其他应用学科人才培养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

一、广告实践教学:应用学科人才培养的困惑与瓶颈

对于广告学科而言,人才培养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来自用人单位的质疑:“理论有余,实践不足”,这在其他一些应用学科也普遍存在。为什么应用学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能合拍,其原因不少学者的研究已经达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

首先,应用学科缺少“量身打造”的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尤其是综合性高校,学科发展日益多元化,但各学科的学生培养和考评机制却难以按照自身的特殊属性进行个别处理。从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高校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并辅之以实验、实习,主要以灌输的方式向学生传播前人的经验升华而成的理论”[3]。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应用学科而言,缺少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的平台。学生不是主动地探索未知领域,而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这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他们很难对经验型知识形成感性认知和理解,毕业后所学难以有所用。

其次,应用学科在发展上自我封闭,与业界的有效沟通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二是教学内容。

以师资而言,高校师资队伍需要“高学历”,但“高学历”这道门槛也将很多优秀的业界人才拒于高校大门之外。仅以全国广告学科而言,拥有广告一线工作经验的师资可以说少之又少。从事广告教学的老师,其“出身”多为基础学科,他们具有高超的理论素养,但欠缺实践第一线的信息和经验,而这恰恰是业界人士的优势所在。师资队伍过于“理论化”,应用学科教学就难以“实践化”。

以教学内容而言,案例教学是目前世界著名高校应用学科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在中国高校却难以顺利开展。业界人士难以进入高校,高校师资也很少进入业界进行必要的考察、学习和进修。业界的成功案例,往往只在“圈内”传播,其教学价值和研究价值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应用学科的人才培养,也因此面临知识老化,理论跟不上实践步伐的问题。

南京大学广告学系在学科设置上隶属传播学,人才培养基础于普通高考招生,在办学过程中同样受到以上问题的困扰。但南京大学自2009年以来开始了全国首创的“三三制”教学改革,给广告学系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考框架。“三三制”教学改革旨在多元开发学生潜力,其基础是自20世纪90年代就已成型的“宽基础、强实践”的人才培养思路,它使各学科能够按照自身特性设置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广告等应用学科教学开拓了极大的创新空间。“4A广告讲坛”正是在“三三制”教育改革背景下进行的一次实验性尝试。

二、“三三制”教学改革:应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南京大学是综合性、研究型高校,文理兼容,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并举,对“人才培养一刀切”,“只重理论教育,轻视实践教育”等问题早有反思。早在2000年左右,南京大学就建立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基本思路,即四个融通: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全球一些著名高校的改革举措,也给南京大学带来了新的思考。仅以哈佛大学为例,其在2007年开始的全方位教学改革,就是以“综合性、选择性、基础性、灵活性”为原则,培养能引领世界,具有国际视野的各领域领袖人物。基于“四个融通”的教学理念和全球高校教学转型的背景,2009年南京大学“三三制”教学改革得以推行。

“三三制”教育改革关键在于两个“三”。第一个“三”,指的是本科教学培养的三阶段:大类培养阶段、专业培养阶段和多元培养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第二个“三”,学生发展的“三”大类型: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三制”改革并不是一种固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为各种各类人才培养方法创新提供平台,学生、教师乃至整个学科都能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具体到应用学科而言,“三三制”教育改革能够帮助基层院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并改变封闭式办学的状况。

“三三制”教学改革鼓励精简“课内”,强化“课外”,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学校开设了一大批“研究性”课程,研究性不是理论性,指的是学生主动研究学习内容,着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提升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其目的是学生在走向社会后能够有效地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之中。

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也是“三三制”教学改革的重点。南京大学鼓励各学科与业界相互交流,并为此提供相应的资金、设备和人力等资源支持,比如开办各类暑期学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开放实验室计划、在国内外开辟大批国际化实习实践基地等。

在这样的基础上,南京大学广告学系开始了“4A广告讲坛”的尝试性实验,期望能够达成“三三制”教学改革的目标,即为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各行各业拔尖创新人才”[4]。

三、4A广告讲坛:课程改革创新与案例分析

在广告业界,所谓“4A”意指美国广告公司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加入该协会的广告公司一般规模巨大,多为跨国广告集团,其影响力遍及全球。自中国开放广告市场以来,萨奇、奥美、DDB等著名4A广告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尽管它们的出现对本土广告公司构成了巨大挑战,但也为中国本土广告人才提供了新的发展舞台。同时,4A公司的广告实践代表着当下世界广告发展的前沿潮流,打开了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连接通道。

在南京大学“三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广告学系开始思考如何与4A广告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他们来自实践第一线的丰富资源,引进全球最前沿的广告理论,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学会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提升实践能力。2009年6月,“4A广告讲坛”作为一门具有两个学分的课程正式编入了南京大学教务处的教学计划,并于9月正式于广告学系开始授课。讲坛力求解决广告学科人才培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师资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突破。

首先,讲坛实现了广告学界与业界的沟通,摆脱了应用学科封闭式办学的困境。从师资而言,讲坛的授课人全部是正在或曾经在4A广告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的优秀人才,这打破了高校师资必须高学历的惯例,并奠定了广告学系与业界长期合作的基础。从教学内容而言,授课人带给学生的都是来自一线的鲜活案例和实战理论。学生们从授课人那里看到的是世界广告行进的步伐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次,讲坛改变了高校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参与式学习。讲坛的授课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互动授课”,另一种为“创意训练营”。“互动授课”大约每两周进行一次,时间大约在3~4小时左右。由授课人进行主题演讲,演讲过程中授课人会与学生一起探讨某个主题内的专业问题,比如评价广告的有效性、归纳广告的创意思路等;演讲结束后,授课人接受学生提问,学生可以就演讲内容,也可以就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授课人进行自由开放的交流。

“创意训练营”是由4A广告讲坛授课人苏秋萍提出、广告学系完善并执行的4A广告讲坛暑期小学期授课形式。每期“创意训练营”为期一周。简单地理解,“创意训练营”就是一种模拟广告提案会。主讲人是学生,而授课人则坐在台下。学生以模拟广告公司的创意人员身份,对讲台下的同学和授课人进行广告提案,而授课人则在学生完成提案后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提出修改意见。在下一轮的创意训练营中,学生会将修改后的作品进行再一次的提案。创意训练营意在使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并获得专业性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有学者称之为“角色互换”式的互动教学,并指出其“有利于学生超前体验广告人的生活,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张扬个性,挥洒才情[5]。”

在授课过程中,业界人士不仅呈现出良好的广告专业素养与国际前沿水平,更表现出对我国广告高等教育的热情,这一点,是在课程设置的初始广告学系没有预料到的。由此,我们认为学界和业界的交流沟通不仅是学界单方面的愿望,优秀的业界人士同样希望通过高校这样的平台传播前沿的广告理论和其自身的经验积累。当然教育者的兴奋并不能代表教育本身的成功,为了衡量讲坛的实际效果,我们还对该创新型课程进行了追踪的教学效果研究。

四、我们喜欢这样的课程:来自学生的反馈与效果分析

衡量教育是否成功,其标准是多维度的,但最为基础的就是受教者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评价和接受程度。按照这一思路,广告学系对参与4A广告讲坛的近6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访问。调查对象为参与讲坛的南京大学2007和2008级广告学系学生,主要采用了焦点小组会议的调查方法对“4A广告讲坛”课程进行了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调查访问,我们发现学生对“4A广告讲坛”课程给予了较高评价,学生对讲坛的参与度、好感度和自觉受益度都处于其他专业课程之上,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等教育从业者的反思。

第一、参与度。我们分别从参与广度与参与深度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从参与广度来看,2007和2008级的广告学系学生全部参与了讲坛课程,而一些2009级学生和2006级学生也在了解讲坛举办时间和地点后设法参与了部分课程,这样横跨多个年级的参与广度反映出学生对“4A广告讲坛”课程的学习热情。从参与深度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在互动式授课中与授课人进行了交流,或提出过问题,或回答过问题;大约半数学生在创意训练营中做过提案。学生提出互动授课“时间较短,希望能够有更长的互动交流时间”,“创意大师来一趟不容易,总觉得几个小时就走实在是很可惜,希望有更多的接触和沟通”。

第二、好感度。在教学形式方面,学生对4A广告讲坛创意训练营给予了更多的好评,认为其比互动授课形式更为活泼,也更让学生“有种身为广告人”的感受。在教学内容方面,学生们认为讲坛提供了“很多关于广告人真相的信息”,“大师们对广告的理解很有个性”,“对大师对广告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开设讲坛课程之前,受调查学生都没有与这些国际一流广告精英直接面对面的经历。所有被调查学生都认为讲坛在未来有必要继续开设,并力争成为南京大学应用人才培养的“招牌课程”。

第三、受益度。学生们认为开设4A广告讲坛有助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开阔视野,了解全球广告界的前沿信息”;其次,是帮助他们“从各种不同角度认知广告”;最后,是“提升创意能力”。2007级(大四)的学生在接受调查时已纷纷开始实习和就业,他们认为在讲坛上学到的内容可以在实践中得到真正运用。“进入4A公司实习时,也充满了自信,因为对其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2008级(大三)的学生则主要从感性层面描述了自身从讲坛的受益情况。他们认为经过“4A广告讲坛”这样的课程学习以后,“不再觉得校内学习生活与校外实践工作遥不可及”,“大师们不同的个人经历、丰富的情感世界让自己获益匪浅”,“他们就像自己的偶像,觉得自己有了奋斗目标”。

“4A广告讲坛”是一门实践性、前沿性、国际性并重的课程,这是受访学生的共同看法。对于讲坛内容,他们记忆最为深刻的依次是大师对学生作品的点评、创意方法、创意案例、世界创意潮流。应该说受访学生的这一结论与南京大学广告学系开设课程的初衷相契合。美国的教学评估指标系统同样“强调学生的学习成就与高等院校的办学使命和目标相一致”[6]。从这一角度来说,讲坛的课程设置客观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同时也在已经实习、就业的不少学生的感想与体会中得到了验证。

五、多元开发社会资源:建构应用学科有效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说,正是南京大学“三三制”教学改革催生了“4A广告讲坛”课程。“4A广告讲坛”的发展还不成熟,依然处于摸索阶段。但从受教者学生角度看来,这门课程是连接广告理论与广告实践的一座桥梁。换句话说,“4A广告讲坛”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南京大学广告学系突破了师资限制,建立起了一个业界与学界进行资源交流的平台。当然这个平台目前看来还很微小,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还缺少制度的支持与保障,但它却是南京大学“三三制”教学改革成果的一种呈现形式,也是一种略见成效的大胆探索。

从根本上说,“三三制”教学改革是一种先进教育理念的实施,它为各种可能的探索提供帮助和支持,而不是划定统一整齐的某种方案。“4A广告讲坛”的计划一出炉就得到了南京大学教务处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因为它可以解决高等院校应用学科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面临的难题:如何平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间的关系,如何面对业界对于人才使用的质疑,如何为社会提供既具备深厚底蕴又拥有动手能力的紧缺人才。

“三三制”教学改革的特点是转换教育视角,不再从教育者的角度,而是从受教者的角度出发看人才培养;不是以教育者的设定模式,而是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人才培养目标。这对广告学等应用学科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基地也是科学研究基地,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科学研究者,双重身份的重叠,使他们容易将理论性的思维方法带入教学。而通过转换视角,教育者就可以更明确地看到受教者以及社会的需求,灵活对待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三三制”教学改革促使南京大学广告学系“走出去”、“请进来”,社会资源被充分利用之后,不仅受教者受益,教育者也从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和理论源泉。

国内众多大学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以‘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为标志的世界一流大学”。所谓的“研究型”并非“理论型”、“国际化”也并非“留学化”,应用学科的人才培养也可以成为“研究型”,也可以在国内实现“国际化”。让学生主动参与专业实践、行业研究并与世界前沿零距离接触,而非被动接受来自前人或者教材的知识灌输与理论桎梏,才有可能使之逐步成长为具有高度专业素养与社会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才是“综合型”大学的本意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刚.提升广告教育效果的两个关键环节[J].广告人, 2005(9):115.

[2] 刘悦坦.广告学专业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J].新闻记者,2007(2):64.

[3] 潘惠德,许传宏. 高校广告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02(3):74.

[4] 南京大学教务处: 南京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概况[R]. 南京大学,2009.

我与地坛教案范文3

【关键词】网络白板;微课;博客;论坛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2-0052-03

让身处高山峡谷、大漠戈壁的孩子能够看到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让广大农村学生能听到全国优秀教师的讲课,让大山深处的教师也能够快速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一直是农村教师的一个美好梦想。现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已将这一切变为现实。我校(此处指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第五中学,下文同)是一所部级贫困县的普通中学,三面环山且海拔3000米以上。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我校就被确立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安装建成计算机教室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给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网络――让教师的学习变得充实、愉快

自2005年被确立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后,我校就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如规定每位教师每周上网学习不少于12小时;每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不少于3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订阅教学刊物不少于3种,还号召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切磋,扬长避短,共同提高。10年来,我校教师通过远程网络搜集各种教育教学资料50000多份,他们不再为学校教学参考资料紧缺而怨声载道,广大教师边学习、边实验,他们通过阅读学习这些教学资料,深入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明确了新课改的目标和方向,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学会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当前,网络学习已成为学校教师教学生活不可或缺的重点内容,老师已经能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把学习到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课本内容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学习已经成为自愿,教师的观念正在悄悄地更新,教师角色正在逐渐转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正在慢慢凸现。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劲头足了,学习效果自然也得以大大提升。

二、白板――让教师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为了持续激发教师网络教研的热情,促进教师快速实现专业化成长,学校结合电子白板正成为教育教学热点的现状,在36个教学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学校还利用每天下午自习课的时间对全校教师进行电子白板应用培训,让全校教师都了解电子白板的基本功用。在发现了电子白板的简单、实用性能后,老师们都燃起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热情。为进一步提升老师运用电子白板教学的效率,学校成立了中心教研室和备课组,其中,中心教研室专门负责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学科教学的研究工作;备课组则专门负责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工作。

在备课过程中,各备课组在组内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即同一单元的内容每人备一节,然后将备好的教案、课件拿出来同网上的资源比较讨论,经过反复切磋,最后各取所长,形成这一课的最终教案、课件,并将之作为本备课组成员的公用教案、课件。

在上课过程中,一般采用“说课――讲课――评课”的教学模式。即中心教研室组织备课组成员,让备课主笔人就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说课,然后同学科教研组成员一起听课,最后评课,总结经验,完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经过这一系列活动,每位教师都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驾驭起来自然游刃有余。老师们上课,既有大家共同讨论、总结出的现成方案,又不完全拘泥于这一套现成方案,各人都显示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当前,学校教师已对电子白板形成共识,即电子白板是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具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给教师以更多的发挥空间,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学校也每学期都组织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大赛,包括个人竞赛和学科备课组的集体竞赛,现学校已有3500多件多媒体课件资源库,几乎覆盖了高中各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其中,还有300多件在全国、省、市等各级信息技术大赛中获奖。

三、微课――让教师教学变得轻松自如

2011年,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已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悄然兴起,经过研究实践,我们认为微课更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微课是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的,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让学生能够花最少的时间学到关键内容。与传统的教学网络资源相比,微课时长一般为5~10分钟,非常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的特点,微课带来了完全不同的学习感觉:它能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如视觉、听觉、想象等参与学习,具有精巧、短小、自由、实用、高效的特点;时间上,随时随地可播放,使用方便、灵活;内容上,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

对此,学校要求备课组从研究微课入手进行集体备课,同时要求定案的微课要由文字、配音、画面共同组成,要有轻松、随意的画外讲解,不出现教师本人的形象,同时还要为教学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以减轻学生压力。这样,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本身就是教研过程,对课前备课、课堂实施、课后反思、教学研究等各环节都能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资源支持,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现在,教师教学越来越轻松自如,学生的自主学习已成为现实。同时,学校每学期还组织微课大赛,仍然包括个人竞赛和学科备课组的集体竞赛,现学校已有2600多节微课资源库,涵盖了高中各学科的主要知识点。其中,有20多节还在全国、省、市等各级微课大赛中获奖。

四、博客――让教师反思变得货真价实

“经验+反思=成长”,学校历来重视教师的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教师主体意识觉醒的出发点。由教师本人对教学实践及其成败得失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其学习、研究意识,促使他们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专业能力与水平。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书写教学反思费时费力,所以敷衍、应付的多,真心反思的少,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促使教师积极地投身反思,主动地寻求发展呢?

在深入研究后,学校将教育博客介绍给老师们。撰写教育博客时,可以精选并链接互联网中有价值的教育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将个人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灵感迸发等及时记录和;更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天下教师,与之进行深度交流与沟通。因此,我们认为教育博客是教师教学反思和专业发展的新路径,由此,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开通博客进行教学反思,而不再是单纯书写书面反思材料。

在博客里,教师可自由发表自己的困惑、感悟、观点,随时记录优秀教案、教学方法和策略等,并反思其行为形成的原因,从而将感性、表面化的教育经验提升、内化为自身的教育智慧,最终实现专业成长。此外,博客以特有的“平等、开放、共享”的机制,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孤岛状态,有助于信息资源的聚集和共享,很好地满足了“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成长”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需要。

以前,教师之间的交流多是通过研讨会、专题讲座、外出参观等方式进行,这些常常受到时间、空间、经费等物质条件的限制,而博客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打破了学校、学科、地域的界限,拉近了时空距离,教师借助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分享其他教师的思想、经验、方法,从而开阔专业视野、提升专业水准。同时,当教师碰到教学上的疑惑时也可以发在博客中,恳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帮助解惑,这样专家就可以通过博客对教师进行跨越时空的引领。至此,通过博客就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沟通社区,大家相互协作,共同分享,各得其所。久而久之,教师就会逐步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反思技能,体会到反思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进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热情。

学校要求教师的博客版块要包括教学反思、教学日志、教学案例、小课题研究、专业阅读、参考资料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每学期结束时再进行评比,评比内容包括博客内容、访问次数、关注人气等。几年来,教育博客已经融入学校教师的教育生活中,老师们对待博客的态度已经由最初的完成任务转为自觉、主动地耕耘、播种。

五、论坛――让教师科研变得扎实、高效

论坛是教师通过互联网开展教学研究,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网络空间,对提高互动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在学校的网站上开设教育论坛,并且规定所有教师每周五晚上8点都必须参与论坛。

教育论坛是以学校教师为主讲人的问题驱动式的系列论坛,这个论坛使老师们隐性的有效方法得以显性化。一方面,每位主讲教师带着智慧、经验和信息而来,他们的分享成为老师们提升教学技能的“点金石”。而且,作为主讲教师,他们有很强的荣誉感,能够强化他们追求卓越、不断进步的工作动机,也有利于完善优秀教师传帮带、引领辐射的团队协作机制;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论坛还是教师课题成果呈现的一种途径,是研究成果推广与运用的媒介,它更是一种推动教师不断思考、前行的力量,是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

学校应考虑教师的需要,在设定论坛主题时,覆盖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方法、教学评价、分层作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如“课改中语文作业的布置和批阅”“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如何教会学生预习”“如何表扬更有效”,等等。利用每周五晚上的时间,大家进行经验交流分享,每次论坛一般都安排两位学科骨干教师先进行主讲,然后大家讨论点评。论坛结束后,要求所有教师反思,并将反思文章记入个人博客,同时,还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运用,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讨论、学习过程。

我与地坛教案范文4

可不是,现在又踢同学了,我越想越生气,使劲把张洋拽到一边,怒斥:“张洋,你真了不起呀!”“他才了不起,他凭什么推我!”张洋指着子峰不服气地说。“你踢人还有道理了吗?你就会说别人的错,你自己呢?”“他就没有错吗?你干嘛不说他,就说我!”见张洋一脸的理直气壮,我更火了:“我就先说你怎么了?谁让你平时爱惹事,总是那么霸道,整天给我惹麻烦,你再这样,谁都不会喜欢你的!”张洋愣了一下,脸一阵红、一阵白,反驳道:“不喜欢就不喜欢,谁要你们喜欢!”哼!老虎不发威,你就把我当病猫!我把他“请”到了办公室,恨恨地甩下一句:“你在这里站着!不许动!等我回来!”然后气冲冲地头也不回赶去参加教师论坛。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班主任的教育智慧”。全校班主任按年段分成了三个组,主持人事前准备好了班主任们在工作中的棘手、热点案例,大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抢答。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典型案例包括了学风建设、班干培养、特殊学生教育、家校联系等方面,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大家积极思考,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各抒己见。

论坛在激烈地进行着,我心中因张洋而生的怒火也渐渐平息了,一直在想: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我应该怎样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改掉身上的不良行为呢?像以往一样显然是不行的。

“请看下一个案例:班上的小A同学脾气暴躁,总是欺负同学……”当主持人读完这一案例后,我心中窃喜,怎么和我们班上的张洋同学如出一辙,得认真听听大家如何支招。班主任又是一番唇枪舌剑:“我觉得教育小A同学要采取冷处理……”“我觉得要用集体的力量帮助小A同学……”金点子层出不穷,让我如获至宝,我开始重新思考教育张洋的有效方法。

论坛结束后,我回到办公室,看到张洋仍站在我的座位旁边,耷拉着脑袋,默默地流着眼泪。此时,他就像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脆弱。我没有了怒气,心也酸了。我走到他旁边,弯下腰,张洋抬起满是泪水的脸冷冷地瞪了我一眼。那眼神,看得我心里直打哆嗦。唉,都怪我先前太心急,缺少一颗包容他的心。要知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宽容和帮助,而不是责备和惩罚。孩子看起来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我默默地把手搭在他的肩头上,让他坐在我的对面。我拿出纸巾轻轻地为张洋擦去脸上的泪水和汗水,轻声说:“张洋,刚才我不够冷静,那样批评了你,我向你道歉。现在你说说事情的经过,是对是错,我们重新评判。但我希望,你不能光说别人,自己也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听我这么一说,张洋一改平常的大嗓门,和我讲述事情的经过。原来,排队的时候,他不小心踩到李子峰的脚后跟,没有及时道歉,李子峰就使劲打了他一拳头,他不服气踢了子峰几脚。听张洋说完后,我找来子峰和旁观同学再次了解事情的经过。最后他们俩接受了我的批评,握手言和了。

我知道唯有宽容才能对张洋这样的孩子起作用,于是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在我们之间进行着。为了进一步改善他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我精心设计了一节《为别人找找优点》的班会。我意味深长地对同学们说:“有这么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虽然张洋犯下了很多错误,但是每次老师教育他的时候他都能接受,那说明他有改错的诚意。现在,擦亮你们的眼睛,用心找找张洋的优点,一起来帮助他进步吧。”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很踊跃,争着说:“每次值日时张洋都很勤快。”“张洋很勇敢。”“张洋有时对人很大方。”“张洋唱歌很好听。”……这样的情景和以前孩子们告状截然不同。这时的张洋坐得特别端正,他一会脸红红的,一会还不好意思地笑了。下课后,我走到张洋身边说:“你看,你多棒呀!同学们都在赞美你,大家还是很喜欢你的。我相信你一定能和大家友好相处,对吗?”他听了我的话点点头,会心地笑了。

张洋开始进步,作业比以前工整了,课堂上常常看到他高举的小手,课间常常看到他和同学们游戏的身影。

我与地坛教案范文5

关键词:实际活动;意义;方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41-01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学段、及课程实施意见的要求,数学每学期至少开展一到两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结合我校承担部级课题《培养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开展了全校学生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使活动有效、有序开展活动。学校对数学教师教学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讲座。使教师明确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为能较好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变教师观念,打破数学教学只局限教室的做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全员参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动手、动脑,操作、推理、分析概括能力。

学校制定了数学综合与实际活动方案,各年组依据数学人教版上册教学内容,制定本年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成立活动小组,以小组形式进行数学实践活动。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学生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遵循“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这样的程序。如三年组学生在校园内寻找四边形、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算出周长。有的小组测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通过活动学生建立数感、量感。真正理解长方形周长内涵,掌握求长方形周长方法。

五年学生来到学校的花坛里,因为学校花坛有多种现状的。学生先观察个花坛是什么形状。思考要求出它的占地面积,得测出那部分长度。学生实际操作,记录测量数据。算出花坛的面积。学生研究解决不规则花坛的面积,学生自己出主意,提问自己提,办法自己想,小组交流。学生把不规则形状的花坛,划分成几部分规则图形,运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等知识,最后解决问题。

六年级实践活动是在校园内寻找圆,算出周长、面积。学生提出怎样知道学校甬路大柳树的横截面的面积。学生测量国旗台占地面积。学校影壁墙圆洞门的周长、面积。研究解决。

学生在求半圆形花坛形周长、面积时出现困难。学生在求周长时,加不加直径的长度,出现争议,有的学生说加,有的学生说不加。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回忆周长的概念,为了更好理解求周长,教师让学生沿花坛走一周,当学生走一周后,学生茅塞顿开,明白求半圆的周长:C÷2+d。

我与地坛教案范文6

(一)学生网上学习的意识不强

不少学生还是习惯于传统的面授辅导,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学员,由于不会电脑操作,更是不能适应网上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了。个别学生到学习平台课程BBS论坛后非常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只是报个到、问个好、发个笑脸。而且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一般遇到问题不会想到去BBS论坛和老师交流,而是喜欢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与老师交流讨论。部分学生甚至借口工作忙,一次网上教学也没有参加。此外,网上实时教学的参与率不是很高。由于成人学员有工作,有家庭,有时可能确实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里参加实时教学、实时讨论。

(二)学生参与网上学习的积极性存在较大的差异

网上案例讨论中,学生实际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学生能认真阅读案例,从案例中找出线索,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认真地分析讨论。但也存在着“搭便车”现象,部分学生并没有认真去阅读分析案例,而是把其他同学的分析复制粘贴,或者利用网络的便利抄袭他人的观点,而教师对网上案例讨论的原创性比较难以监控把握。

(三)课程讨论的深度不够

网上教学的案例讨论中,虽然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对案例进行分析,但是学生讨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案例的表层,并没有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也没有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跟帖评议,使讨论深化。

(四)BBS论坛功能不完善

在网上教学过程中发现,课程论坛的功能不完善,没有置顶、学生发帖数量统计等功能,这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在教学后期论坛的帖子一多以后,教师的一些教学内容、练习,学生不容易找到,较费时间。而由于无法自动统计学生的发帖数,教师也就不能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参与网上教学的程度。

二、提高网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网上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较大差别,为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教学,需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培养网上授课与学习的习惯,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增强网络教学的吸引力,同时还要在技术层面不断改进和完善网上教学的平台功能。如此,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网上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教师在课程面授辅导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特别是新入学的学生,更需要对其加强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的意识培养。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在网上教学中除了把课程的教学课件、教学内容上传到平台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整理一份学生必须掌握的要点列表。这样既方便学生一边根据教学课件、重点问题自主学习,把握住重点,又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而遇到无法理解的,就能通过课程BBS论坛、班级QQ群、课程微信群等方式向教师寻求帮助。而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进行答疑。

(二)多途径吸引学员参加网上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网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所选的网上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内容也很重要。因此教师必须要组织好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首先,网上教学的资源要坚持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由于开放教育的学生大都是成人在职的,对他们来说,更注重的是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帮助,因此所选的教学内容既要体现课程知识点,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工作实际。其次,学习的最终检验还是要通过期末考试,所以,网上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在复习阶段必须同期末考试密切相联,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点击率,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网上学习,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关注网上的教学内容。再次,多开展非实时教学。针对实时教学的参与度不高的现状,结合成人学员承担着社会和家庭职责的实际,应更多地开展非实时教学、非实时讨论,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教师必须及时进行评价反馈。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实时教学,适当的实时讨论也是必须的,因为实时教学更利于师生的互动,建议一个学期1———2次,不宜过多。

(三)教师要加强引导、监督

首先,专题讨论安排实时互动时,教师应层层引导,将讨论引向深入。必要时可以结合班级的QQ群,进行实时互动,效果比BBS论坛更好。对于一些论题或案例,可以预先进行分解,给出一些提纲或者层层深入的分论点,引导学生进行逐步深入的思考。也可以采取开放性的论题进行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消除“搭便车现象”,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跟帖评议,以加深讨论的深度。其次,借鉴传统辩论赛的角色分派机制,开展小组辩论。由于“专题讨论”的网上教学方式存在一定不足,如存在“搭便车现象”,讨论的深度不够,高水平的跟帖、评议较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觉得可以借鉴传统辩论赛的角色分派机制。即一个论题提出后,每两个学习小组开一个贴开展辩论。在课程BBS辩论时,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双方各设一辩、二辩和三辩,依次发帖,陈述己方主要观点,然后留出一定时间自由辩论。由于小组学习在前,双方均有充分准备,可确保辩论达到一定深度;而在自由辩论过程中,更能看出学生个人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反应是否迅捷,以及运用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③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一定要注意和班级导修主任加强沟通,确保每个小组都要有学习成绩较好、网上发言积极的学生,并选定组长,这样辩论才能开展得起来。最后,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参与情况、发帖的质量,对于积极参与、发帖质量高的学生要给予表扬,还可以适当提高形成性考核的成绩,以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参与到网上学习中。

(四)不断完善课程BBS论坛的功能

要不断完善课程BBS论坛的功能,并赋予任课教师相应的管理权限,比如置顶等权限,方便学生能够较快地找到教师的的信息。另外教师账户应该拥有更多的统计功能,比如统计参与学生的数量,每个学生的发帖量,在线学习时间等,以便更好地判定学生的形成性考核成绩。并及时公布每个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