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范例6篇

亚文化

亚文化范文1

你走进一家咖啡馆,正好撞见一群少年围在一起,大声说笑。书上说要和年轻人愉快地玩耍才能不被时代抛弃,于是你凑上前去想和他们交个朋友,把脑海里“潮”的语句一股脑掏出,“污”“吐槽”“活久见”通通用上。

然后你发现,就算你能熟练地使用流行热词,依然听不懂这群少年对话。几个回合后,对你很热情的小姑娘满脸“这个叔叔好奇怪”疑惑地转过了身。

很尴尬呀,有没有?

其实你大可不必放在心上,聊不下去是因为你们的文化背景不同。简单来说,你是站在主流文化这一挂的,而那群年轻人对亚文化有强烈的身份认同。

亚文化指一个群体的非主流文化现象,经常发生在缺乏主流话语权的青年群体中,所以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先天的“对抗性”。青年群体试图通过亚文化去获得话语权,而主流文化为了巩固和强化自己的地位,必然对其怀疑、排挤。

这个时候就要感谢社交媒体了。亚文化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打破了文化壁垒,一点一滴地渗透到了主流文化中来,导致亚文化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成了受追捧的热点。比如属于二次元文化里的“卖萌”,潘课幕里的“自黑”……

但这些追捧仅限于主流文化可接受的范围。大多数情况下,主流文化只是选择性地套上亚文化独特的壳。你或许知道“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话,但不知道它来自《银河英雄传说》;你可能了解“胡霍CP”是少女们的心头好,但无法读懂同人文;你知道二次元、A站和B站,但依然听不懂御宅族们的对话。

对大众来说,所谓的亚文化经济是一颗包装精美的糖果,受欢迎的是精美糖纸,但鲜有人有兴趣尝尝糖的味道。就像许多人得意于用B站看片,但会默默地选择关掉弹幕。

所以如果你想做大众的生意,而不是服务特定的亚文化人群,那大可不必费尽心思研究深宅深腐的习性,外族人根本进不去他们的世界。

曾经主打”二次元”电商的神奇百货就在调整方向。17岁的CEO王凯歆承认:“没有任何电商是靠人群分类做大的,以‘二次元’这样的文化标签来划分消费人群是个伪命题。”

最受用亚文化的其实是那些沐浴在主流文化的外行们。在商业模式或者产品上,附加一点亚文化元素,他们就会觉得:“我的天呀,这也太cool了吧!”

卖腐有风险,突破次元有套路

2015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同性婚姻在美国合法化。这一天,象征LGBT文化的彩虹旗在全世界各地出现,比如美国白宫、Facebook页面、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的社交头像……

同一天,美图秀秀新增了一个“Love Win”主题的彩虹边框,以滤镜的方式套上图片,就能变成彩虹图片,当天该滤镜的下载量近10万次,至今累积下载量约1亿次。美图秀秀当天新增用户比平时增长了15%。

尽管国内少有同性恋群体发声,但从同性恋文化中衍生出的“腐文化”却日益壮大。腐文化指本身并非同性恋,但支持喜欢同性恋文化的群体。对于多数人来说,腐文化里的许多“规则”还是比较“重口味”的,但在商业营销上“卖腐”已经成为一招妙棋。最常见的做法是“组CP”,把影视剧或文学作品里的同性角色组成情侣档。比如电视剧《伪装者》里出现的“楼城CP”“楼台CP”等等,以达到营销目的。

舆论环境对同性文化的态度有待商榷,营销方愿意这样明目张胆地“卖腐”是因为腐文化的核心之一是接受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这在年轻群体里十分受欢迎。

这也解释了美图秀秀“应援”同性婚姻合法而大获全胜的原因,其相当于是在对年轻人宣传“我们拥有同样的价值观”――众所周知,要想赢得年轻人的青睐,首先必须让他们觉得“我们是一国的。”

一般而言,有三种套路能和年轻人混成一国的。

第一种是“Ctrl+C 加Ctrl+V”法,直接把亚文化中的元素用到产品中,比如美图秀秀的彩虹旗滤镜。话说Alexander McQueen的副线品牌McQ也用了同样的套路。日本漫画家田村吉康创作了一只名叫愤怒兔的角色。这只兔子刀枪不入,与邪恶怪兽在东京街头展开大战。McQ直接把漫画变成大印花往单品上糊,超级符合中二少年的审美。这种时尚界和中二病的搭配,在日本一上市就被疯抢。

第二种是“假装很亚文化”,将亚文化里典型的生活方式拎出来放到产品或商业模式里。比如从御宅族的吐槽行为衍生出的弹幕。本来只存在于A、B站这样的小众平台,但现在各大视频网站都开启了这个功能,一下子就洋气了许多。

杭州的次元影业更是把Cosplay这种扎根二次元文化的表演形式运用到了影视制作当中。它把顶尖的Coser(角色扮演人)签约成旗下艺人,与腾讯动漫、爱奇艺游戏合作开发游戏IP,打破“次元壁”,用制作Cosplay的方式把动漫游戏改编成影视作品。

第三种是“炒作”法,塑造一个符合大众认知的形象。百思买旗下的电脑特工专门提供电脑技术服务,就用这种办法在北美获得巨大成功。简单地说,电脑特工就是“修电脑的”。可百思买将这些电脑极客包装得非常酷,极客们像特工一样穿着白色短袖衬衫和黑色西裤,打上黑色领带,开着黑白两色的甲壳虫轿车到客户家中维修电脑。

说实话,极客文化的奥义是很单调的,极客可以简单粗暴地归纳成“一群为了用电脑而用电脑的人”。但在外界的眼里,极客们充满了神秘感,“这是一群聪明的怪咖”。百思买就紧扣这个认知,为大众消费者打造了一个符合他们认知的“极客团队”,怎么能不惹人爱?

不过在这里必须友情提醒一下,切忌用力过猛,否则后果会很难看。

康师傅“3+2”苏打饼干曾用腐文化里“捡肥皂”的梗拍摄了一组广告。“肥皂”梗在社交媒体上也算一个热词,但一旦拍成影像作品,多数消费者还是无法接受,甚至有声音指出“3+2”苏打饼干有侮辱LGBT人士的嫌疑。“3+2”非但没能和年轻人混成一国,反到被推倒了对立面,画虎类犬。

放下“老干部”的身份

可能你也发现了,参与到亚文化里的多是年轻人。说到底,打开亚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吸引年轻消费者。切忌,千万别端着,放下“老干部”的身份,自然能找到正确的姿势打开亚文化。

在这个层面上,就不得不祭出B站新宠――“局座”张召忠!

张召忠,50后,中国军事理论家,军事评论家。2003年张召忠在电视节目中预测伊拉克战争的局势,事实结果和张召忠的预测刚好相反。因此被军迷戏称“战略忽悠局”局长,简称“局座”。

最开始,根正红苗的张召忠对"局座"的称呼不能接受,但最终他建立了一套价值观来与这个观众臆想出来的身份相处;每每被问起对"局座"这个称呼的看法,他都说:"大家开心就好。"

在拥抱这个称号之后,局座生命的另一个层面被彻底打开。

在B站搜索张召忠,结果有50多页,上千条视频。大部分是网友专门为他制作的鬼畜视频。只要是局座的最新信息,B站就会掀起半边天。5月6日是局座的64岁生日,有网友半夜给局座剪辑视频《今天的诗祝局座64岁生日快乐!》,满屏的生日祝福。

第一次登上B站看到年轻人的说话方式和自己gif动图时,局座很吃惊。他没想到原本正经的采访被剪辑成搞笑版视频,这些都引起他的思考:现在年轻人的做派,前所未见,但趣味十足……

虽然他也受不了弹幕,但他积极地配合小朋友们,邀请他们去吐槽自己的视频。小朋友们看到局座不断被黑却可以一笑置之,对局座好感倍增,渐渐地局座有了一群90后、00后游戏迷和二次元迷的组成的真爱粉。

2015年底,张召忠开了名叫“局座召忠”的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从此走出了B站。微信公号的运营外包给了一个90后运营团队来运营,三个月粉丝做到了40万。

为了不落伍,局座每天睡觉前的两个小时,都用来看B站、知乎、微信和新闻网站。微博话题讨论、知乎热门问答、斗鱼TV直播……都出现了局座的身影。

想要复制局座的走红恐怕不容易。但是局座之所以能在亚文化的聚集地B站混得风生水起,全靠他开放的心态,不把被黑被调侃当成一回事。到现在,局座也搞不懂B站上日新月异的“流行词”,但又怎么样呢?

局座能淡定地说:“你好,我就是亚文化里的一分子。”

亚文化范文2

只有清楚地了解亚洲各国的文化与风俗,才知道如何接待亚洲各国的来宾。2010年11月4日,由广州市委办公厅、市委政研室和市直机关工委主办的第8期“读书讲坛”,邀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李宁利做了“亚洲文化与亚运礼仪”的讲座,详细介绍了亚洲各国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和名胜古迹。

先要熟悉亚洲各国的文化

亚洲是“亚细亚洲(Asia)”的简称,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按照传统的地理分区,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五大部分。亚洲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新加坡,最小的是蒙古。

李教授说,亚洲是一个多民族多信仰的国家,在礼仪上尤其需要注意,因为很多礼仪和禁忌与各民族的相关。而亚洲不仅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祥地,其民族种族的构成也很复杂,大小民族、种族共有约1000多个。各国各地区民族的多样、文化的差异和信仰的不同,形成了丰富多元的亚洲文化。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亚洲占据三席,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李教授说,文化礼仪跟紧密相连。只要看着装,就可以知道他们的信仰和禁忌。比如,正统穆斯林国家的妇女都戴面纱,身体任何部分都不能,即使是运动着装要求也很严格,必须穿长衣长裤。很多社交活动也受到限制。在家庭里,女性和男性的活动区域也是分开的,男性不能随便进入女性活动区域。女性不能骑自行车和开车,医院里的医生也只能为同性别的患者诊治,男女生分校等等。这些习俗跟伊斯兰教信仰有很大关系。

接下来,李教授介绍了亚洲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风俗。

谈到印度,李教授说,印度给人的最深印象是数不清的神、看不完的庙,其居民99%以上信教。无论在都市还是乡村、居民无论贫富,供奉神灵都是头等大事。印度的主要宗教按教徒多少依次为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耆那教、佛教和祆教。

印度的国树为“菩提树”、国鸟为“孔雀”、国花为“莲花”,这些均与印度人的有关。

印度最著名的建筑是泰姬陵。它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杰汗为其宠妃泰姬・玛哈尔所造的陵墓,被誉为世界古代艺术的瑰宝,著名诗人泰戈尔称其为“一颗爱的泪珠”。

谈到东南亚时,李教授重点介绍了柬埔寨。吴哥窟是柬埔寨最著名的景点,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庙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和柬埔寨人说吴哥窟就像和中国人说长城一样。

而中亚,就不得不提他们最著名的民间音乐艺术:木卡姆。

李教授说,中亚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5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中亚居民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木卡姆是中亚最有名的古典民间音乐艺术,“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中国学者习惯将它转译为大曲,是伊斯兰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木卡姆于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作”。

李教授说,亚洲民族众多文化多元,这也给礼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遵从他人的风俗习惯

在饮食习惯上,不同的宗教也有不同的讲究。比如,穆斯林只吃清真食品,就是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所做的食品。不跟非穆斯林共用餐具,也不喝酒。而佛教徒则是素食,印度教教徒不吃牛肉。

李教授说,在和外国人交往的时候,首先要熟悉他们有哪些禁忌,要不一不小心就会引起误会。

在交往上,一般跟人见面打招呼都可以握手,但伸手时一定要用右手。因为,在很多国家,一般都认为右为上,右表示对人的尊重。因此,吃饭时要注意安排贵宾坐在自己的右边。而对穆斯林来说,右手才是洁净的。

很多国家都认为拥抱是表达礼节的很好方式,行拥抱礼时要把右手放在对方的左肩之后,不要拥得太紧,也不要离得太远。中国没有行拥抱礼的传统,如果遇到外国朋友行拥抱礼,我们不要过于紧张,也不用羞涩,大方应对即可。

贴面礼在很多国家也是常见礼仪,一般先贴右边再贴左边,贴面时还要做亲吻的动作。外国人不像中国人那么含蓄,他们很喜欢赞美他人,我们受到赞美,不用受宠若惊,也不用躲闪,只需真诚接受,并表示感谢即可。

当然不是所有礼仪你都要全盘接受,李教授说,如果你对一些礼仪不习惯的话,也可以拒绝,但必须和对方说明。

观赛时最主要的是尊重

除了对亚洲各国文化进行一番速览外,李教授还特别强调了观看比赛的礼仪,李教授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五个尊重。

首先是尊重自己。要注重仪容仪表,着装得体,观赛不要穿着暴露,让人不安。注意言谈举止,大方待人接物。第二是尊重他人。不打伞戴帽遮挡别人的视线、不吸烟、不大声喧哗、不乱丢垃圾、管好幼童、做到主随客便。对穿着传统服饰的人,不要指指点点品头论足。第三是尊重国旗、圣物。不只是尊重中国的国旗,赛场上升他国的国旗时也要行注目礼。第四是尊重运动员。比赛时不喝倒彩、拍照禁用闪光灯,比赛指令发出时保持安静。第五是尊重工作人员。遵守秩序,服从安排,遇到突发事件时不慌张,在工作人员指挥下有序离开。

【相关链接】

观赛准则

观看体育比赛的基本礼仪

1、事先准备:提前了解入场时间、交通线路、场馆地址、携带物品。不得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及酒瓶、刀具等进场。不带宠物。如在露天观看比赛,遇到雨天应带雨衣,以免雨伞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

2、遵守秩序:听从工作人员的指引,比赛前尽量提前入场,主动出示票证,配合安检,对号入座。不要用闪光灯拍照,以免干扰选手比赛。遇到突况,在工作人员的指挥和疏导下,迅速有序离开场馆。如果提前退场,应在不干扰他人的情况下尽快离开。

3、学会尊重:当介绍运动员时,观众应给予热烈的掌声。观看比赛,应热情真诚地为双方运动员加油喝彩,千万不要“嘘”对手。观众之间应互相尊重,彼此包容。尊重裁判,理智对待比赛结果。

这些观赛的礼仪适宜于任何的比赛场合,只要我们每个人都遵守这些基本的礼仪,我们将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观看残疾人运动员比赛的基本礼仪

亚文化范文3

2、街头文化(滑板、街舞、说唱、涂鸦、DJ等)。

3、军迷文化(军备控、军事爱好者)。

4、哥特文化(洛丽塔、吸血鬼等)。

5、朋克文化(视觉系、摇滚等)。

6、LGBT文化(非异性恋群体)。

9、电竞文化(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

8、鬼畜文化(王司徒、元首、金坷垃等)。

9、超级英雄文化(DC、漫威)。

10、冷兵器文化(铠甲爱好者、冷兵器爱好者)。

亚文化群:1、民族群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爱好,他们在饮食、服饰、居住、婚丧、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各有特点,这都会影响他们的欲望和购买行为。

2、宗教群体: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现阶段,我国居民有信教或不信教的自由,客观上存在着信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或天主教等宗教的群体。这些宗教的文化偏好和禁忌,会影响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的购买行为和消费方式。

亚文化范文4

关键词:亚文化;主流文化;偏见;当代中国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63-02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我国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丰衣足食才能谈文化,跟随经济建设的步伐,人们对文化建设及对文化研究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党的十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并明确提出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可见,“文化”这一概念已从抽象的词汇具体化,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但长久以来,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主流文化占社会文化的主导地位,处于边缘地位的非主流文化――亚文化或次文化(subculture)并非被大众所普遍接受,人们对亚文化存在误解甚至排斥的情绪。其实,相比主流文化,亚文化有其独特的性质、特点及表现形式,而这些特征帮助人们更好地去了解社会亚文化这一现象。

一、主流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文化

所谓主流文化(mainstream culture),一般是指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流文化具有不言自明的权威性和流行性,主要是依靠传播媒介的垄断、价值观念的主导和消费市场的控制等方式实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文化领域走向开放、包容和多样,逐渐形成自足的发展规律和内在机制(卢衍鹏2012)。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该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哲学、道德伦理规范、政治规范、审美情趣等的总和。它从整体上规定着社会的精神生活,体现着时代的主导思想,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庞德英2012)。

每一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主流文化,每一时代的主流文化都有着不同的内容。主流文化是与时展紧密联系的,是紧跟时代步伐的,能够引领那个时代的文化发展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主流文化渗透于文化的方方面面,规范和引导着文化体系内所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内容。每个时期都有当时的主流文化,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直到清末,历代帝王都是崇尚儒学。在西方,中世纪以来一直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国家提倡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无疑是主流文化。由此可见,中国的主流文化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中国的传统文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的创新文化;(3)中国对西方优秀文化的借鉴。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是对当代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的文化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因而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导向。

亚文化的性质、特点与表现形式。亚文化即次文化(subculture)是社会学中的名词,是指在某个较大的母文化中,拥有不同行为和信仰的较小文化或一群人,亦称为亚文化。亚文化是区别于主流文化的边缘文化,它既与主流文化相联系,又具有区别于主流文化的结构和形态。一个文化通常包含了很多个亚文化。亚文化和其母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结合在一起的,然而在某些特别的面向上,两者之间就会有极端的差别。某些亚文化的差异在到达了某个程度以后,会拥有自己的名字。人们也使用“风格”这个词汇,来表示次文化的流行、态度、暗语、活动、音乐和兴趣。亚文化风格与主流风格不同的地方在于,亚文化风格是刻意编制出来的,带有“被建构性”,不同于主流风格的传统性。亚文化有各种分类方法,罗伯逊将亚文化分为人种的亚文化、年龄的亚文化、生态学的亚文化等。如年龄亚文化可分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生态学的亚文化可分为城市文化、郊区文化和乡村文化等。简而言之,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特点:民族性、区域性、群体性和时代性。中华文化、华夏文明是56个民族文化的总和,汉族的主流文化加上各个少数民族的亚文化构成了璀璨的中华文化。不同的地域、群体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亚文化,比如说泸沽湖的母系社会亚文化是区域亚文化的典型,中国“90后”年轻一代又是由特殊群体构成的亚文化。亚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近现代中国的音乐文化就经历了抗战文化、解放初期的红色文化,到现代的流行音乐文化。多层次、多变化是亚文化区别于主流文化的主要特征。当一种亚文化发展到一定规模,就有机会进化为主流文化。另一方面,主流文化也存在着向亚文化退化的潜势。

二、对亚文化的几点纠误

1.亚文化不是低俗的文化。如果说主流文化是高尚的文化,那么亚文化绝不是“肤浅”、“低俗”的代名词。不可否认,在亚文化中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精华也有糟粕,有些亚文化具有错误的导向,但这正是时展的产物。纵观历史,一切亚文化都要经历产生、发展和被验证的过程,那些经得起时间和真理检验的亚文化才能有机会发展为主流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不能捡了芝麻而丢西瓜,不能因为看到了糟粕而全盘否认亚文化的积极作用。

就拿网络文化来说,糟粕与精华并存是这一亚文化的显著特征。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文化已成为社会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具有便利、平等、个性、虚拟、创造性等特点,而网络文化的个性特点正是来源于网络用户的个性特点。中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并且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保持世界第一。据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统计,2013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42%,网民达到5.64亿。通过博客、微博等手段,人们就可以即时信息。5亿多人就有5亿多的个性,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再加上网络监管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和低俗文化的滋生。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网络文化中存在个性化的弊端而忽视其便利、平等、创造性的优势。旅游文化也是一样,近年来关于旅游业的负面新闻频频曝光,游客投诉导游强迫购物,导游也在网上吐苦水,揭露行内内幕。但是,如同网络文化,旅游文化中存在的不足不能阻止这一文化的发展。对于亚文化中的糟粕,我们必须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监管力度,并运用舆论的手段进行抑制。我们更应重视亚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因为发展精华意味着削弱糟粕。

2.亚文化不是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亚文化绝不是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文化,亚文化的存在,可以促使主流文化创新,有利于加强群体整合,促进社会的协调和稳定,有利于经济建设,有助于满足个体的需要(彭志斌2005)。在一个社会文化中,主流文化和亚文化是相互依存的,主流文化中有亚文化成分,亚文化中也有主流文化成分,主流文化不断吸收亚文化,亚文化也不断吸纳主流文化,两者不能对立而谈。在我国,正是这种相互交融,才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洪涛2005)。

非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并存形成的文化多元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多元文化。历史证明,多元文化的时代往往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几个时期都见证了多元文化的存在。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儒墨之争,形成蔚为大观的诸子纷争局面则是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教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空前繁荣和极为活跃的一次盛会。大唐时期由于皇室姓李,于是大力提倡道教(道教的创始人太上老君原名李耳),又由于玄奘西游的缘故,佛教也空前的兴盛,一时之间,儒释道三家交相辉映,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黄金时段,唐诗的兴盛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葩。大明文化异常繁荣,在大明的时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封神演义》,各种小说层出不穷。《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不但在中国上至八旬老人,下至三岁幼童无人不晓,无人不知,而且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金瓶梅》则触及了封建礼教最忌讳的领域。西学东渐是明末出现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当时由于大明统治者的思想开放,商品经济发达,海运昌盛,西方的各种科学理论不断地传入中国,再与中国固有的科学理论相结合,一时之间,整个世界的科学技术在中国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1634年,在崇祯皇帝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用国家的力量修成被誉为“欧洲古典天文学百书”的《崇祯历书》。完全可以说,大明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春秋战国的第二个黄金时段,假如大明这种局面能够得到继续,一个极为可能发生的事实是,科技革命将首先在中国而不是西方发生,可惜,所有的一切都随着满清对文化的残酷摧残而消失于无形!这些时期的多元文化为我们当代中国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文化宝藏,而所有这些宝藏都必将成为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骄傲资本。

三、主流文化引领非主流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的关键

任何国家,不管其经济结构和社会思想多么复杂多样,总会有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并对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发挥着强大的引领和整合作用。虽然多种文化并存于同一时空中,但是每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完全相等的,总有一种主导性的文化起支配作用。正如伊斯顿所说:任何系统都具有一定的主导政治价值,它们会给政治行为规范和结构排定基调和方向。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居于主导地位,就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领非主流文化的发展(庞德英2012)。

党的十明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任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各种亚文化现象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前景,只有把亚文化建设和主流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完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梦。

四、结语

正确理解亚文化现象,能更好地把握社会文化的动向。在对待一种特殊的亚文化现象时,我们必须从时代背景去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是主流文化和各种亚文化的合力,我们必须正确把握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两者的关系,才能发展并使中华文化绵延不断、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卢衍鹏.以核心价值体系重塑中国主流文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45-48.

[2]洪涛.我对主文化亚文化研究的几点看法[J].新疆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90-93.

[3]彭志斌.试论亚文化的积极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15.

亚文化范文5

一路北飞的南鸥

亚鸥三岁生日时,母亲把她抱到钢琴凳上,从此亚欧便与钢琴结下了不解之缘。亚鸥的性格很像母亲:外向、奔放、我行我素。用母亲的话来说就是“什么路不平坦,就走什么路。”

在亚鸥的成长中,母亲特别注重锻造她的独立生活能力。1981年,11岁的亚鸥第一次独自乘飞机到北京求学。“儿行千里母担忧”,望着远去的女儿,母亲暗暗掉下了心疼的眼泪。

亚鸥背着沉甸甸的行囊来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看着这个瘦弱的贵州小女孩来报考中音附小的钢琴班,人群里有人惊问:“贵州还有钢琴?”这句话一下子刺伤了亚鸥的心。她暗想:“等着瞧吧,不但让你们知道贵州有钢琴,今后还要让你们知道贵州有钢琴家!”

终于轮到亚鸥进场了,顽皮的女孩扔下了玩蚂蚁的木棍,轻轻拍拍粘满泥土的小手,泰然自若地走进考场。她弹得很自如,在琴键上尽情释放着情感,给考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年后,亚鸥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钢琴家李名强,又随著名指挥家黄晓同学习乐队指挥。其实,亚鸥早在七岁时就已登台表演,八岁便和龚克教授指挥的贵州省音协管弦乐队合奏《闪闪的红星》。她曾多次在国内比赛中获奖,尽管小有成就,但她知道,要真正步入钢琴这门艺术的殿堂需要一生的心血。1992年,她毅然远赴欧洲留学。

“亚鸥将她在斯图加特学生公寓里的卧室、厨房拍照寄回家里,好让家人知道她在国外的生活。她很节约,在学校总挑最便宜的菜吃。”母亲言语里难掩对女儿的怜惜。亚鸥在家书里说:“妈妈,我11岁的时候您都放心让我一人到北京,怎么现在长大了您反而不放心了?”母亲无语。想起让11岁的亚鸥独飞北京的“壮举”,坚强的母亲突然觉得当初自己是不是太过“残忍”了点。

演奏父亲作品的幸福者

“亚鸥身上有某些可贵的气质,我对她寄予厚望。我想给女儿写点东西,让她弹奏,作为礼物送给她。这种心愿像盏油灯,从她们出生时就点燃了……”这是许多年前父亲的心愿。

虽然和父亲相处甚少,但父亲创作的曲子一直都与她相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演奏会上,亚鸥都会满怀激情地弹奏父亲创作的两首巴洛克风格的曲子《序曲》和《土风曲》。世界上没什么能比女儿演奏父亲的作品更幸福的了。

贵州的钢琴艺术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但贵州的钢琴艺术不是没有希望的。亚鸥始终牢牢地记着父亲的话:“贵州的人才就像名贵的中草药,产量不高,但质地特优,不出则已,一出惊人!比如作曲家瞿小松、音乐理论家王安国。”

“还有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雅文呢!”亚鸥顽皮地补充道。其实,父亲也是女儿的骄傲呢!

传递音乐文化的使者

在德国,亚鸥就读于斯图加特国立音乐学院,硕士毕业后考入柏林艺术大学,后获得柏林艺术大学“音乐会”文凭。其间,她有幸得到了德国钢琴家、教育家黄婉莹,西班牙大钢琴家拉罗查,法国梅西安夫人洛丽奥,钢琴大师傅聪等名师面对面的指导。

亚文化范文6

现今在马来西亚甚至整个东南亚,放风筝都是一种深受民众喜爱的游戏和体育项目。马来西亚人对风筝的喜爱程度可以用痴迷来形容,加之政府经常组织大型的风筝比赛,使风筝文化在马来西亚得以传承和发扬。关于风筝的起源,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风筝起源于中国,大约在公元8 世纪时由中国传到世界各地。据马来西亚《马来纪年》一书记载,1460年明朝汉丽宝公主远嫁马六甲时把风筝带到了马来西亚,继而传入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因此很多马来人相信马来西亚风筝兴起于苏丹马末沙(1488―1511)执政时期。

马来西亚关于风筝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故事是:曾经有一个穷庄稼汉在路上遇到一个迷路的小女孩,于是庄稼汉就把她带回家收养并对其呵护有加,渐渐地小女孩出落得美丽大方,而这个村庄的庄稼收成也越来越好。然而庄稼汉的妻子却嫉妒小女孩的美貌,把小女孩赶出了家门。从此以后整个村庄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伤心的庄稼汉找人占卜,占卜师说那个小女孩是稻神的化身,庄稼汉和他妻子的行为激怒了她。为表达村民们的歉意,占卜师建议制作一种美丽的东西并能发出悲伤的女人声,让它飞到天上,借此传达对稻神的歉意,让她明白村民们正在经历苦痛并虔诚地祈求她原谅。听从占卜师的建议,村民们便制作了风筝。自此以后在稻子收割的季节,马来西亚的上空就飞翔着各种各样的风筝。特别是在吉兰丹和登嘉楼州一带,每年4月稻子收割的季节,借着中国南海海面刮来的东风正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景象异常热闹。

“L筝”一词在马来语中有两种表达:layang-layang和wau。两个词基本同义, 从制作技艺和外观式样上看,wau更为传统繁复,丰富多样;layang-layang则更为简洁而具现代感。Layang为本土词汇,词根原意为飞翔,叠词则有风筝之意。而关于wau一词的来源则有两种说法,一种说该词来源于泰语,另一种说来源于福建地方方言。当放飞风筝的时候弓所发出的声音和“wau”发音相似;还有说马来的小孩子很喜欢玩一种游戏,在有风的地方放飞芭蕉叶,“线”承受不住风的力量断了,小孩因失去心爱的而“哇唔,哇唔”地哭泣,这哭声和“wau”很相似。如果从弓的发声功能上区分,风筝的弓能发出12种声音和声调的称为wau,不能发出12种声音和声调的则是layang-layang。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风筝制作技艺也趋于多元化,风筝这两种名称的区分在现实中并不常用。

马来西亚风筝的制作

马来西亚风筝有很多种,月亮风筝(Wau Bulan)、猫风筝(Wau Kuching)、乔木风筝(Wau Payang)、孔雀风筝(Wau Merak)、鸟风筝(Wau Burung)和苋叶风筝(Wau Bayam)等等。每种风筝的制作方法虽不完全相同,但制作工艺却相当考究。

首先是材料的准备。主要材料有竹子、树藤皮、胶水、线、纸和削竹刀等。在竹子的挑选上,多选取开阔且在较高地势生长的竹林中长势较好的成熟竹子。一定避免选取有嫩尖的竹子,因为稚嫩的竹子会有很多竹浆不耐用且容易被虫食。马来西亚的老人们认为要选择一直面向太阳生长的竹子,这样太阳神就能附着在风筝上保佑人一生平安。砍竹子的最佳时间是一天之中的午时,而且要在干燥炎热的天气里。

接下来是削竹子,将不需要的部分(如竹节和皮)削掉。这个环节还要将风筝骨架部分削到约1厘米的厚度,以保证适当的柔软度;风筝翅膀部分削至约1.5厘米厚度,并且越到尾部越细;风筝尾部则削至约0.5厘米的厚度。

下一步是根据风筝的种类用竹子和线制作框架,再用胶水在框架上贴一层油纸。风筝框架基本包括头部、翅部和尾部,制好后要测量框架整体大小,用铅笔在油纸上做出裁剪记号后再将其贴在框架上。这层富有弹性质地的油纸具有抵抗风穿透的能力,使风筝更加持久耐用。

风筝最引人注目的独特性取决于图案的绘制。取一张彩色油纸折叠四次,在上面绘制出花纹后剪裁下来,用胶水张贴在风筝翅膀部分;再取一张彩色油纸折叠两次,按绘制的花纹剪裁后贴在风筝尾部。需要精心的是,尾部花纹应和翅膀部分的保持一致。风筝的花纹和彩纸数量可根据制作者的喜好自行确定,一般来说作为装饰品的风筝比用于放飞的风筝的彩纸用量多一些。最后剪裁出须状装饰品贴在风筝头部或翅膀部位,这样一个美丽的风筝就制作完成了。

月亮风筝

“月亮风筝”是马来西亚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风筝,因其形似月牙而得名。不过并非所有的月亮风筝都像月牙,也有像鸟、像鱼的。相较于其他风筝,月亮风筝形状较大,长约3.5米,宽约2.5米,也只有这样的尺寸才能使风筝上面绘制的图案清晰,同时在绘制图案过程中多选择亮色系上色。月亮风筝相传起源于室利佛逝王朝,当时风筝的花纹和图案都是按照室利佛逝王朝的版图来绘制。作为马来西亚传统文化的象征,月亮风筝在很多正式场合用来迎接宾客;它的图案出现在50分和1元马币上,以及很多纪念品、艺术品及手信上;它还是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标志。

2015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同唱友谊歌――中国东盟友谊歌会”之“倾听东南亚――寻访马来西亚金曲”专题中,很多马来西亚知名艺术家和音乐人都不约而同地推荐了《Wau Bulan》(《月亮风筝》)。在众多经典歌曲中,《月亮风筝》作为一首最受民众喜爱和最能体现马来西亚传统文化的民歌入选。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因其朗朗上口的曲调和通俗易懂的歌词而成为一首知名度和传唱度极高的民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民歌是以吉兰丹方言创作的,极具地方特色和浓厚韵味,而现今马来西亚风筝文化中心即在吉兰丹。从歌词中不难看出,月亮风筝作为一种能体现马来文化特色和马来人生活态度的工艺品早已融入民众的生活中,歌曲欢快的节奏则体现出马来人淳朴的民风和舒畅的生活状态。

月亮风筝,月亮风筝,绑了三条线。/向今夜在场的各位致歉。/不足之处,还请您别放在心上。/月亮风筝,月亮风筝,绑了三条线。/在生命里在生活中,未来总有天堂和地狱/。月亮风筝,月亮风筝,绑了三条线。/因此,不要忘了真主的训诫,每日五功(伊斯兰教每日礼拜五次)切勿忘记。/月亮风筝,月亮风筝,绑了三条线。/我们都是伊斯兰教徒,如果有做得不对之处,请不要介怀。/月亮风筝,月亮风筝,绑了三条线。/今夜我们将共创回忆,创造马来西亚的历史。/月亮风筝,月亮风筝,绑了三条线。/最后,我想呼吁吉兰丹人民保护咱们的文化艺术。/月亮风筝,月亮风筝,绑了三条线。/播种友爱的情谊,互相守护美好的习俗。/月亮风筝,月亮风筝,绑了三l线。/衷心祝愿大家。/月亮风筝,月亮风筝,绑了三条线。

国民游戏面临的挑战

在马来西亚,放风筝可以说是最寻常的国民游戏之一,马来人把自身温和谦逊的生活态度与风筝游戏结合在了一起。除了月亮风筝的歌曲,还有很多以风筝为素材创作的歌舞和话剧。月亮风筝茜蒂舞(Tarian Siti Wau Bulan)是在吉兰丹州很多大型节日庆典上都会表演的舞蹈,展现了马来民族放飞风筝时欢快喜悦的景象。在建筑艺术上,坐落在首都吉隆坡的艺术圣殿、名列全球十佳精美剧院的Istana Budaya,就是以吉兰丹的月亮风筝为设计元素的。而在马来家庭里,月亮风筝也是一种常见的艺术装饰品。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国家,而各民族对风筝的喜爱和对风筝文化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情谊。然而,每一项传统工艺的传承都非易事,马来西亚的风筝制作传统工艺同样面临着传承之殇。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游戏,除了那些坚守并传承着风筝制作传统工艺的手艺人之外,如今的青年一代对风筝的了解和喜欢则越来越少。于是,马来西亚政府积极支持风筝制作技艺的传承发扬,每年都会举办风筝节,呼吁民众共同保护和传承风筝文化。此外,《月亮风筝》民歌的传唱也唤起了很多人对孩提r代风筝游戏温暖而美好的记忆。

上一篇茶文化

下一篇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