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营销论文范例6篇

水平营销论文

水平营销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水平营销是企业很好的创新思维与模式;它是对纵向营销的有益补充;对它的应用有利于企业走差异化之路,避免市场恶性竞争。首先企业对水平营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其次,企业一定要转变管理模式,加大文化管理,营造一种能够激发员工创造热情的文化氛围。本文介绍了水平营销的体系以及企业在应用水平营销时需注意的事项。

一、引言

横向思维是一种很有效的创新思维方式,由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爱德华·德·博诺(EdwarddeBono)博士于1967年提出,但一直停留在思维层面,没有形成一套企业创新的实际操作方法而普及开来。美国西北大学的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教授创造性地将横向思维应用于市场营销学领域,于2003年正式推出其最新营销理念——水平营销,为企业的产品创新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感受到营销的尴尬与无奈,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弱。一方面,传统的促销组合策略已经越来越难以有效激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差异化的竞争难度增加而价格战、成本战等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已经将企业竞争推向了尴尬的境地,企业的有机增长已经越来越困难。进入买方市场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又一轮的产能过剩已经将企业推向了微利时代。那么,陷于新的营销困境和严重买方市场的现代企业又将如何寻求持续生存与发展呢?水平营销为企业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水平营销的体系

水平营销是相对于传统的营销观念而言,传统的营销方式被菲利普·科特勒教授称为纵向营销。目前在企业实践中大行其道的纵向营销的理论体系是上世纪60年代后完善起来的,其运行步骤是:首先,市场营销就是发现消费者中客观存在的需要并帮助消费者认知需要、激发他们的欲望、唤醒他们的需求进而真正地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过程,显然通过市场调研进行需求分析是起点;其次,运用STP战略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为企业指明方向、确立目标;最后,运用4P组合策略(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将产品或服务推向选定的目标市场。作为一套成熟的市场营销理论,纵向营销虽然有其成功之处,但这种营销思维的机械性也决定了许多企业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大都基于同一目标市场、同一产品的局部更新,从而产生趋于同质化的竞争。利用纵向营销的创新只是源于特定市场内部的创新,它是在市场一成不变的假定下开发新产品的主要策略,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市场创新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思维模式。很显然,这些创新是常规性的,并不改变特定的目标市场,都是在原有产品的类别里发生,诚然它们能够扩大市场规模,促进潜在顾客转化为现实客户。但由于它们不能创造出新的产品和市场,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竞争者之间不断地把市场细分作为创新手段,把特定的市场进行无限地细分而造成市场过度零碎化,从而增加企业的成本,这也是当前许多企业的营销困境所在。例如目前饼干市场就已经越来越细分化,出现了咸饼干、牛奶饼干、巧克力饼干、牛奶巧克力饼干、黑巧克力饼干、葱油饼干、夹心饼干等等,也都属于创新性的产品,但始终没有跨越原有的饼干市场。这一方面加剧了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饼干市场被细分的零碎化后导致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库存成本等不断上升,盈利能力下降。

水平营销就是利用横向思维,跨越原有的产品和市场,通过原创性的理念和产品开发而激发出新的市场和利润增长点。例如芭比娃娃(Barbie)就跨越了原有的娃娃玩具市场,芭比娃娃的目标顾客群体包括了三岁以上一直到成年的女性,显然这种产品避免了在娃娃玩具市场的恶性竞争。水平营销首先是创造性的思考,是一种动态的思维,科特勒教授称之为“跳出盒子的思考”。它不同于纵向营销的逻辑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直觉的创造。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总结出来了自己的体系,可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操作。

1、选择一个焦点。选择焦点可从三个层面着手:市场层面,以需求、目标、用途或使用情境等作为切入点;产品层面,以有形的产品或服务(款式)、包装或品牌特征等作为切入点;其余营销组合层面,就是以纵向营销的营销组合策略中除产品要素外的其余三个要素价格、分销或促销作为切入点。

2、进行横向置换制造营销空白以产生刺激。制造空白的唯一方法就是暂时中断我们惯有的逻辑思维,有六种技巧可供选择:替代、反转、组合、夸张、去除、换序。

3、建立联结。就是要进行粗略的评估,建立联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即跟踪购买过程、提取积极因素、寻找使用情境。

水平营销并不是对纵向营销的否定或取代,科特勒教授认为,水平营销只是纵向营销的有益补充。水平营销的思考能够激发无数的可能性,但这些可能性最终需要在纵向营销的框架内进行分析和落实。实际上,营销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企业的营销实践更要注重权变管理,就是要随机应变,随需而变。水平营销需要在纵向营销框架内艺术性地发挥。

三、水平营销的应用

水平营销对于企业的产品创新无疑是重要的。管理大师德鲁克(PeterF.Drucker)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所以企业具有两项职能——而且只有这两项基本职能:市场营销和创新。科特勒教授创造性地推出水平营销把企业的两项基本职能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这个产品和技术可以低成本复制的营销时代,越来越多的市场进入了同质化竞争,但企业可以利用水平营销走向一条差异化的竞争之路。就像饮料市场,许多竞争者不断进入,最终使市场陷入无限细分的需求饱和状态,而借助水平营销,企业就可能在新的市场拔得头筹,因为创意是无法复制的。例如王老吉凉茶的目标市场就已经不是局限于原有的饮料市场了,因为它满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解渴的客观需要,实质上是饮料的解渴主导功能与草本植物(中药)预防上火功能的重组,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原有的饮料市场,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

笔者在对企业做培训的过程中发现,企业要想很好地应用水平营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理清水平营销与纵向营销的关系。前面提到水平营销是对纵向营销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对纵向营销的否定或取代。水平营销解决了纵向营销在实践中过度细分市场使市场过于零碎化的问题。实际上,在实践中纵向营销与水平营销之间是不可或缺的互补关系,这就要求企业的相关人员等对纵向营销的理论较为熟悉。只有在熟悉纵向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水平营销的实质,也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2、水平营销的应用需要有创意的员工。首先,创意是基于个人的,企业的营销部门乃至整个组织是否拥有一批充满创意、富有想象力的人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创造力。因此,企业要尽量招用一些有创造力的员工非常重要。其次,对有创造潜质的员工进行训练,对员工进行横向思维的培训是企业创造力的放大器。企业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3、水平营销不是简单地应用于企业的产品销售,更重要地是应用于企业的创新领域。显然,水平营销的应用不单是企业营销部门的事,而应该是企业更多部门都要考虑的事。水平营销的应用需要一种良好的环境,便于沟通、协作的环境。

4、企业应用水平营销需要加大文化管理,激发员工的创意。水平营销需要的是员工的激情与智慧(大脑)而不仅仅是双手,企业不能只用“泰勒制”管理员工。“泰勒制”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大行其道,是因为利用它能较好地管理好体力劳动者。而水平营销的应用要看组织是否有容纳个人创造性的文化氛围,企业还要特别鼓励员工的创造性思想,对于勤于思考、富有创意的员工给予特别的奖励,企业要把握好制定既多又严的规章制度(硬性管理)与创新性文化的塑造(软性管理)之间的平衡关系。

四、结束语

水平营销是很好的企业创新思维与模式;它是对纵向营销的有益补充;对它的应用有利于企业走差异化之路,避免市场恶性竞争。首先企业对水平营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其次,企业一定要转变管理模式,加大文化管理,营造一种能够激发员工创造热情的文化氛围。

水平营销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水平营销理论是市场营销理论的最新突破,其核心思想就是将本来无关的概念同现有商品相结合从而开发出新的产品类别和市场需求。本文阐述了我国汽车市场的营销现状和水平营销的实施步骤,并举例说明了水平营销在汽车市场营销中的运用,探讨了水平营销对汽车营销的启示。

一、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

又是年初,很多消费者已开始习惯性地等待新的降价潮的来临,对于刺激车市消费,“推新车”加“降价促销”的组合拳,似乎已经成了众多经销商的惟一手段。然而新产品的推出与大幅度的降价已经不能再刺激疲软的汽车销售市场,面对库存的积压与销售市场的低迷,汽车厂商与经销商似乎什么都做了,但也只能够沉浸在无奈之中。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目前汽车市场最常用的营销战略就是市场细分。以前主要按收入或价格、功能细分市场。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还利用产品的升级换代来取悦于目标消费者。一般汽车可通过增加或提高配置,改变款式来实现。

然而利用市场细分与定位,虽然能够很好的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但满足的需求是特定的。反复的细分最终只能导致细分市场越来越小,整个市场处于分割饱和状态,各厂商都力图在这个定型的市场上分得一块“蛋糕”,最终导致价格战此起彼伏。而对产品的升级换代也只是局限于对原有产品进行某方面的改进。可以说,我国目前的汽车营销思维还处于一种纵向的营销思维层面上,即在一个既定的市场上开展营销活动,进行竞争,获胜者只是夺取了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或只是更好的满足了目标客户的需求,却没有开发出新的产品。然而消费者需求是多样的、不断变化的,营销理念应该着眼于对既定市场以外的市场和需求进行开发和挖掘,不但要发现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求,还应该创造需求,发展需求。

那么怎样才能跳出传统营销的逻辑思维方式创造出全新的产品类别、产品需求和营销新创意呢?水平营销的思维方式无疑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营销创新之路。

二、水平营销理论及其实施方法

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于2005年推出的水平营销的新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对营销构成中的某一因素进行横向置换以使之具有新的需求、用途、情境或目标市场,以达到创新产品的目的。水平营销不淘汰任何与产品无关、而可能导致新产品诞生的概念,它是一个具有突发性、启发性和充满可能性的思维过程。

虽然属于跳跃性思维,水平营销仍然有法可依。与纵向营销从客户需求考察入手不同,水平营销以产品或服务为起点,将产品和服务分割成许多板块,从中选取一个对其进行改变。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分解过程仍需要纵向营销框架的支持,即水平营销是以纵向营销所划分的市场、产品、营销组合三个层面为发展平台的,其中每个层面又包含了若干维度,如市场层面包括:产品的功能或需求、目标消费者、情境;产品层面包括:有形的产品与服务、包装、品牌特征、使用或购买;营销组合层面包括:定价、分销渠道、沟通。水平营销就是要选择其中的一个维度展开横向思考,从而产生新创意。从这个角度来看,水平营销是纵向营销的有益补充,并不是彻底抛弃纵向营销。选择了某一维度后就要制造空白,也就是要暂时中断逻辑思维。菲利普?科特勒给出了六种制造空白的横向置换方法,分别是:替代、反转、组合、夸张、去除和换序。这些置换都引出了反传统的逻辑结果,他们有的看似显得荒唐,甚至是天方夜谭,却也恰恰产生了空白,而正是这些空白给了水平营销创新的机会。只要将这些空白设法联结起来,就有可能产生新的产品或新的功能。

三、水平营销在汽车营销上的应用

如果说纵向营销在市场或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话,那么水平营销在市场趋于饱和或在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熟阶段时,则给企业指明了另一条光明大道。事实上,很多汽车厂商正在运用这一工具。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水平营销是如何运用于汽车市场的。

1.市场层面的水平营销

组合产品功能:汽车最初的功能是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如果我们对其功能进行组合:“代步+居住”,这就是旅行房车的创意来源。

替代目标人群:如果汽车的使用仅仅限于国民大众日常出行的话,那么恐怕现在风靡全球的F1大赛也将不复存在。赛车的出现,使汽车从容易驾驶的“国民车”变为体育赛事的专用品,汽车消费的目标人群由普通的民众转为职业赛车手,从而创造出新的车种和新的体育赛事。

替代消费情境:韩国现代与KIA设在美国的汽车设计中心为2006年的洛杉矶车展提交了一份自己的答卷。KIA的设计师们构想出了一款据说是2015年的潮流沙滩车,它的消费人群当然是那些热爱沙滩和阳光的沙滩族了。

2.产品层面的水平营销

去除有形的产品要素:2006年西班牙马德里车展上,雪铁龙C-Buggy概念车闪亮登场。不同于一般概念车的是,它摒弃了车顶、风挡玻璃以及侧窗等诸多轿车必备的元素,展现出浪漫的法国人在汽车设计上对自由主义和大胆前卫的不懈追求。

夸张品牌特征:尽可能小的车,这种缩小夸张启发奔驰公司设计出了Smart精灵跑车,这是汽车市场的新一族。当考虑把产品和可能市场进行联结时,我们也许不得不为它找到一个合理的情境。“精灵跑车”必须定义为时尚,才能证明买一辆只能坐两个人的汽车是合理的选择。此外,市区也为微型汽车提供了使用情境,因为那儿缺少停车空间。而在其他情境下,“精灵跑车”就未必有用了。

夸张包装风格:2006年洛杉矶北美国际车展中,为了替新一代的全新2007款美国现代Coupe-Tiburon造势,现代北美分公司特地请来一位当地的彩绘艺术家,将这辆双门轿跑车通身画满了鲜艳的卡通图案彩绘,打造成为行动艺术品!在这个年轻人张扬个性的时代,如果哪家汽车公司能同样设计出张扬的汽车,会不会像百事可乐那样也成为年轻的代言词呢?3.营销组合层面的水平营销

定价的创新:有很多消费者虽然买的起车,却开不起车,可是他们又确实有用车的需要,该如何是好?我们把汽车产品按整车价格买卖改为按使用天数计费,就可以满足那些需要开车又无力拥有车的人的需要,这一想法直接诞生了汽车租赁行业。

分销渠道的创新:随着互联网服务的日臻完善,网上购车已成为可能。通过电子商务,汽车销售渠道被大大缩短,网上购车可以使顾客更具体地比较各种汽车产品,可以使顾客越过汽车经销商从而得到更多的实惠,满足不同顾客个性化的要求。

沟通的创新:1987年首次举办的BMW杯国际高尔夫球赛迄今为止已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业余高尔夫选手系列赛事。1998年此项比赛引入中国。在过去8年中,共有4000多名宝马车主和高尔夫爱好者参与,选手包括商界精英和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宝马公司也成功地借力高尔夫球赛聚集了人气,为宝马品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营销组合层面上的水平置换意味着改变当前向客户呈现产品或服务的方式,产生亚类别或创新性商业战略,而不是产生新的产品或服务。但其优点在于应用直接。原创的新概念和新产品的开发需要时间,而营销组合层面的水平营销则更讲究策略、更偏重短期效应,更快的生成新点子。

四、水平营销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启示

由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水平营销理论的产生将打破传统的思维观念:一是对产品生命周期与市场生命周期的看法。传统观念认为产品与市场都有生命周期,都遵循产生、发展、成熟与衰退的路线。但水平营销不仅将这一过程看作是客观存在的,还非常欢迎这一过程,因为水平营销理论就是要在大家都认为产品与市场没有发展前途或遇到发展瓶颈时,通过水平思考发现新的商机,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二是对市场竞争的看法。水平营销理论认为,真正高明的竞争不是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强,而是使自己的竞争对手根本就无法与自己竞争,企业始终采取“错位”发展的战略,与竞争对手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竞争;三是对创新的看法。企业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进行观念上的创新,并以此为基础,推进各方面的全面创新。

我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根本原因还在于产品同质化程度太高。从长远来看,纵向营销所产生的创新,其新增销售额并不高,只是在原有的市场上重新分配利润。通过运用水平营销的思想和方法,将已知信息进行重新组合,通过更不具选择性但是更富有探索性、可能性和诱导性的创新思维,可以制造营销空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我们希望,中国的汽车企业可以借鉴水平营销理念在营销领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费尔南多·德·巴斯著:水平营销[M].陈燕茹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

[2]田苗苗郑向敏:饭店营销的新理念:水平营销[J].饭店现代化,2006.5:P47

[3]潘浩:新形势下汽车营销的创新思路[J].汽车工业研究,2006.2:P48

[4]徐志强:中国轿车市场营销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汽车,2006.2:P14

水平营销论文范文3

关键词:双语教学 国际市场营销学

随着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不断开拓国外市场,这就使得多家企业急需一批既有丰富的国际市场营销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在高校培养这种人才,本文将对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对“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实践的认识

积极稳妥地进行“双语教学”是国际营销及管理专业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时代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建设国际化精品专业的必由之路。在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实践中,传授营销理论知识和培养营销基本技能是最主要的目标。这区别于专业英语教学,更不是讲英语的同时翻译成中文解释一遍。英语是进行市场营销教学的媒介,当英语与市场营销教学内容相结合时,能够产生最为理想的英语学习条件,但不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而是把英语当成重要的工具,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英语运用,同时实现国际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获取。

二、“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性质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也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市场营销或国际市场营销工作打下基础,国际市场课程主要是将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放在国际背景之下,让学生了解国外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法律法规环境,并且运用国际商务的知识来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除了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要求,也要求学生能用英语进行各种国际营销活动。所以双语教学是有必要在本科开设的。

三、“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市场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随着WTO的进入,目前我国急需培养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在英语能力的培养上还存在欠缺。高校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出具有良好英语能力的专业人才参与国际竞争,尤其是对于管理营销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吸取国外选进的管理营销专业的概念,需要第一时间掌握经济管理信息,与国外友人交流沟通的机会比较多,更需要强化英语能力,这就使得对国际市场营销学开展双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2、促进教育与国际接轨

双语教学运用的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教育理念,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多元,开放,融合。在教学方式上强调灵活,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外语水平和教学艺术要求较高,在教学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用不同语言进行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吸收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选进文化,实现“不出国门的留学”,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3、有利于学习学科前沿的理论和知识

中文版市场营销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大多原创于西方发达的英语世界国家,这些国家营销理论和实践研究时间较长,营销教育的水平较高。我国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教程大多参考国外的英语原版教材编写或直接翻译成中文出版。所以,选用优秀的原版教材进行营销专业的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前沿的理论和知识。另外,原版教材中大量最新的实际案例为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提供了素材。

四、对“国际市场营销学”双语教学思考

中国如何与国际接轨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需要?如何更便捷地获取现金科技,已成为国民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因而在高校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日益显著。但是,面对现状,我们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一下:

1.有限的师资力量

师资条件是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深的学术造诣,还需要剧本熟练地外语基本功,尤其需要具有较高听力和口语表发能力。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存在一个共性,外语水平高的教师只从事外语教学,而专业课的教师外语水平又很低,所以,只能鼓励外语水平高的教师多多从事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活动。另外,大力培养和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外语水平,对现有师资进行双语改造时双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2.选择合理适时的教材

双语教学,就是为了实现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国外先进技术和内容。而国内现存中文版的营销专业教材大多是以英文教材翻译出版,历时需要较长时间,传授到学生,已不是最新的教学理念和内容,更不是学科前沿知识。所以,进行双语教学就应该让学社从外语版教材著作中,直接接触本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本语的使用,专业内容的表达,西方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保证让学生做到“与时俱进”,走在学科的前沿,领略到最新的知识。

但是选择外语原版著作的同时,还要注意教材的本土化问题,要认真分析和对比国内同类教材,既要注重本课程所需要基础,又要对比分析教材内容,逻辑结构;通过分析,避免教材选用出现偏差,影响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环节难以实现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国际市场营销的实践环节。在高校教学中,很难找到可以让学生模拟实训的外企营销环境,学校和老师往往都忽略这一教学环节,为了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双语教学的乐趣,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任课教师和学校可以和当地的跨国公司联系或和有出口业务的企业联系,给学生创造一些与国际企业接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国际市场营销的问题上做一些市场调查,也能对国外企业的营销策略,企业文化等问题有一定了解。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对国际市场营销的相关内容有真切的认知。这种实践远比课堂上的对话和讨论有效得多。

结束语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顺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步伐,在我国高校逐步地开展起来。但是,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它的研究也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和学校必须拥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认识,并坚持不懈地对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进步,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会取得大的突破,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国际化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曾伟,曾汉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与思考,昆明学院经济系,2007年7月.

[2]易文燕,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实践探讨,《时代教育》,2009.

[3]杨佳,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初探,《考试周刊》,2010年23期.

水平营销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713.50-4;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中国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存在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率。要想与世界高职教育接轨,与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接轨,高职院校就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使高职教育更好的为国家和市场服务。

一、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整体形势下,高职教育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且营销专业一直是比较热门的专业,企业对营销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但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一)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切实际

很多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时制定目标过高,且没有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合实际的阶段发展目标,目标过高只能是曲高和寡,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缺少创新,复制较多

虽然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但整体缺少特色,教学更像是普通市场营销专业和大学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复制版,在课程和教材的选择、教学计划上,高职营销专业都与大学营销专业雷同。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缺少明确的市场定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严重脱节。企业需要的营销人才大多是处在销售一线的,企业不希望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培养,因此要求毕业生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岗位,但高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以封闭式教学为主,在面对专业型强、实践性强的岗位时,多数人员需要重新培养,这就造成了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矛盾,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

营销专业其实是一类大学科,目前很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还停留在以营销理论课为主的阶段,学生接受的是大框架、大体系,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营销缺少了解(如医药、器械、汽车、电子、金融、化工产品等),而这些营销专业性强的大企业往往是比较受学生青睐的,因为专业能力的限制,毕业生在就业时只能选择专业性不强,较为笼统的营销类企业。

(五)校企脱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重理论,忽视实践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数高职营销专业是参照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营销专业来进行学生教育和培养的,院校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有走出去实践的机会。企业在招聘时往往需要的是有销售经验的人才,缺少实践也造成了学生就业困难。

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的思路

(一)明确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专业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以人才培养的方向,预计就业岗位,和人才培养的规格等为主,我国企业和市场需要的是应用型、专业性强的特色人才。高职院校在进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时应该进行大量的调研,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改革院校的教学模式,改变老师一味灌输课本知识的旧方式,引入案例教学、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将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不断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兴趣。当然,改革教学模式不是完全否定旧的教学方式,学校要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各种教学方式的优、缺点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要为国家培养的是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水平并没有达到实际要求,改革教育模式必然要求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校要培养的是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在数量上能满足教学需求,在学科水平上站在学科前沿,在实践能力上能满足学生模拟和实际需求。同时,学校要加大客座教授尤其是营销类专业兼职教师的数量,将实践搬到课堂,形成开放式教学。

(四)丰富课程设置,建立专业模块教学

高职教育与其他大、专院校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更注重专业、技术、应用。营销专业应该满足基础文化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方向课程三大类。在进行基础文化课和营销类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应注重学生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帮助学生确立自身的行业营销方向,甚至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基于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学校可以设置营销大类,使学生在就业前具备基本的行业知识和行业就业能力。

(五)改革实践教学,推动校企合作

学校在在理论课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和模拟教学。营销专业学生优劣的区别就是针对实际营销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以及自身营销水平的高低,学校要实现高水平的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营销调研、营销策划、商品推销、模拟公司实训等,还要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在企业里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企业可以让员工在学校完成岗前理论知识培训,学校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完成综合实训,两者互为支持,共同进步。

三、总结

总的来说,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以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基础,学校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出综合实力强的实战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辉.FZ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2]刘丽霞,嵇美华.O2O商务模式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48-52.

[3]万珊.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2:84-86.

[4]俎文红.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析[J].科技视界,2015,29:175+233.

水平营销论文范文5

    服务营销也是一种新型的现代营销模式,是经济飞速发展、商品供过于求的必然产物。现阶段来看服务营销的地位远远上升,企业倾向于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提高营销水平,因为一个商家的服务态度往往会影响顾客的心情,进而影响到其消费愿望,在当前这个各色消费品琳琅满目的时代,消费者的可选范围也日益扩大,此时能够真正抓住顾客心理的处理产品质量、价格外,更重要的当属服务质量,同类商品、相似的价格和质量,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高服务质量的商品,这其中的服务就好似无形的商品,商家在销售物质的有形商品的同时,同时也要注重以服务为代表的无形商品的营销,在满足消费者物质需要的同时,也应该本着相互尊重、负责的态度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2.关系营销

    这是一类长远的、合作式营销方式。各企业通过建立合作关系来扩大双方共同的影响力,进而带来高效的营销水平,获得共同可观的经济利益,以此来带动双方的长远合作、发展。这其中体现了一种联系、互动关系,因为涉及到同生产商、销售商、国际行政部门、消费群体等之间的关系,也彰显了人性化理念,因为它是建立在同客户积极沟通、交流基础上的,将客户的需求与利益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满足其利益与需求,最后达到让客户满意的目的,可以说关系营销在整个的营销体系中占据着关键而重要的地位,各个企业必须善于运用这种营销方式,来扩大销量。

    3.文化营销

    在这个物质商品极度充盈的现代社会,人们最大限度地享受到了物质生活所带来的便利,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不再满足于物质享受,更加强调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因此,在消费过程中也更加善于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来分析,也就是说往往带有一定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的商品能够更加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各大企业要意识到消费者这一心理需求,提高文化营销水平,从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出发,创造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地域风情或者特色历史的产品,这样才能促使消费者在巨大的文化力量的吸引下前去消费。例如肯德基之所以畅销,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健康、好吃,更多则是其中蕴含着一种个性化、方便、现代化的文化,正是这种文化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水平营销论文范文6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 营销绩效 营销动态能力 中介效应

引言

近年来,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发展迅速。纵观现有的文献研究可以看出,企业家精神能够有助于企业迅速进入新业务领域,不断地为企业打开新的机会窗口,注入新的企业活力和生产力,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维系和获取新的企业竞争优势。尽管学者们关于企业家精神理论展开积极的探索, 但是有关企业家精神与营销绩效间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尚未得到学界的清晰阐释, 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较为匮乏。基于此,为深入探索企业家精神与营销绩效的关系机理的“黑箱”,本研究探讨了企业家精神对营销绩效的作用机理,提出以营销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探索三者间的逻辑关系,并运用来自东北三省228 家民营企业的调研数据予以实证检验。

理论回顾和研究假设

(一)企业家精神

战略管理学者Miller(1983)首次明确提出了企业家精神的构念,自此,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积极响应,但有关企业家精神概念的界定,学界至今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 Zahra强调企业家精神即公司内创造新事业、更新现有战略的组织更新过程。Ginsberg(1998)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家精神三个维度:创新、风险活动、战略更新。鉴于学者们的研究,考虑到本研究的研究层面是更多地关注企业家精神在组织层面的体现,本研究将企业家精神划分为风险感知、进取性和战略创新三个维度。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企业家精神是由风险感知、进取性和战略创新构成的三个维度的构念。

(二)企业家精神和营销绩效关系

很多学者对于企业家精神与绩效的关系展开积极的探索,我国学者薛红志、张玉利(2003)在探讨创业精神的衡量标准即创新、风险偏好、进取性。并从大公司创业导向定位角度探讨了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尽管学者们对于两者间积极关系表示认同, 但现有实证结论却是非常混乱的。Lumpkingt(1996)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在敌对性环境中与高企业绩效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在优越环境下这种相关性却得不到验证;Miller(1983)等发现企业家精神与绩效的关系的强弱要受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调节。 现有研究也指出, 企业绩效测量标准的不统一是造成实证研究结论混乱的一个关键。由于以往绩效的研究多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存在一定的缺陷。本研究考虑到营销绩效能很好体现企业的成长结果,如客户忠诚度、营销利润率等指标。因此,本研究采用以多维度指标的营销绩效作为测量标准,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企业家精神对营销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三)营销动态能力及其作用

在营销能力的早期研究中,学者们多从资源禀赋的视角来解读营销能力。随着企业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营销学者们提出营销动态能力的概念。营销动态能力强调从动态的视角,阐明营销能力发展变化的本质。 Fang&Zou(2009)指出营销动态能力是企业为应对市场变化而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跨职能的企业过程。Day(1994)认为企业创造客户价值活动中,产品开发和管理对于组织及时地将产品或服务递送至消费者是重要的。营销动态能力是组织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补充元素,企业家精神水平的高低影响着营销动态能力的强弱。Morgan(2004)指出,拥有高水平营销动态能力的企业可以更好、更快地感知顾客需求,这就使其比竞争对手获取更好的优势地位,从而为企业带来优良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故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企业家精神对营销动态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假设4:营销动态能力对营销绩效具有积极作用;假设5:企业家精神通过营销动态能力对营销绩效进行影响。

研究设计

(一)构念测量与问卷设计

为确保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多采用现有国内外较为成熟的量表,量表翻译采用中英文双向互译,其中企业家精神采取Zahra (1996)开发的量表,获得测项15项;营销动态能力参考Day(1994)量表基础上修改而得,获得测项12个;营销绩效参考Barwise基础上修改,获得测项5个, 最终得到初测问卷32个测项,使用 Likert 5 点量表来进行测量。1 代表非常不同意,而 5代表非常同意。为保证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本研究在大连理工的EMBA学员中进行了预调研,并依据反馈精简与修正问卷,最后形成正式问卷。

(二)数据收集

正式调研问卷抽样框设定为东北地区的民营企业,调研时间为2013年9月至12月,历时3个月。调研采用邮寄信件和电子邮件的形式同时进行,具体的问卷发放方式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本人直接发放问卷。通过直接联系企业界朋友、同学、校友群,发放问卷216份,收回有效问卷112份,二是本研究得到沈阳市商务局的大力协助,委托发放问卷290份,收回有效问卷130份。为严格保证数据的质量,对于回收来的问卷,笔者进行了严格的有效性甄别,对可疑样本予以删除。最后获得有效问卷228 份,样本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纺织、化工以及电子等行业,本研究采用 SPSS15. 0 和 Amos17. 0 统计软件对正式调研样本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

(一)信效度检验

依据Anderson等学者提出的实证研究二步骤数据分析法,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s a值评价指标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当Cronbach’s a大于0.9时,表明调研问卷的信度非常高,Cronbach’s a介于0.7到0.9之间时,表明问卷的信度达到良好水平(Anderson,1988);参照这一检验标准,本研究对于正式问卷的量表数据进行了信度分析,企业家精神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a为0.92;营销动态能力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 a为0.91;营销绩效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a为0.89,所测构念的α值均大于0.7的水平,这表明问卷呈现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问卷信度达到较高的水平。

本文从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两方面进行问卷的效度分析,在内容效度检验方面,首先确保问卷测项是建立在笔者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仔细梳理基础之上得来的,经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访谈与讨论,同时,本研究还邀请了6位营销领域专家来判断净化后的测量问卷,其中有5位专家认为测量问项能够很好地反映测量内容,即内容效度为0.83。因此,可以认为整体量表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建构效度检验包括收敛效度和判别效度。本研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来检验问卷的收敛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卡方值与自由度比值X2/df= 1.19, 达到了介于 1.0-2.0的理想区间、GFI(=0.91)、NFI(=0.94)以及CFI(=0.93)均大于0.9的临界值、RMSEA(=0.069),达到小于0.08 的理想水平,这表明模型整体拟合优度较好。另外,各变量的组合信度系数CR均在0.9以上,各变量的平均变异数提取量AVE均大于 0.5标准水平,这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内在质量,问卷的收敛效度良好。

判别效度通过比较一个构念的 AVE 均方根与构念间相关系数的大小来检验。如表1 所示,所有构念的AVE均方根取值都在0.760-0.802之间,均明显大于该维度与其他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判别效度比较理想。

(二)假设检验

本研究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企业家精神的建构效度,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家精神15个问项中大部分在某个因子之下均有较高的载荷(超过0.5),即企业家精神可以分为3个因子:风险感知因子、进取性因子和战略创新因子,这初步证明了本研究企业家精神测量维度划分的合理性,假设1 被支持。接下来,本研究构建了“主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两个模型,通过路径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假设的检验。从模型的拟合效果来看, x2 /df为1.864,RMSEA值为0.058;IFI和CFI分别为0.911和0.908,均大于0.900,这表明假设的理论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从路径系数来看,企业家精神和营销绩效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518, 显著性水平为0. 000, 数据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对营销绩效有着积极的作用, 假设2 被支持。接着引入营销动态能力中介变量,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 x2 /df = 1.768,IF I = 0.812, CF I = 0.913,RMSEA = 0 .064, 模型拟合程度良好。从路径系数来看, 营销能力和营销绩效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05, 显著性水平为 0.007,企业家精神对营销动态能力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83, 显著性水平为 0.000,这表明营销动态能力对营销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企业家精神对营销动态能力也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 假设3、4被支持。另外,通过两个模型数据分析结果的比较显示,中介效应模型中企业家精神和营销绩效间路径系数下降了 0.315,为0.213, 显著性水平大幅下降, 这说明中介效应模型中作为中介变量的营销动态能力的介入导致了企业家精神与营销绩效之间关系不显著,假设5得到支持。数据分析结果见表2。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从组织层面的企业家精神视角出发,通过营销动态能力的中介角色, 阐明企业家精神与营销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机制, 运用来自东北地区的228家民营企业的调研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企业家精神对营销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营销动态能力在企业家精神和营销绩效关系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本研究结论为营销管理领域的深入化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家精神与营销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同时为两者间的理论推导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研究结论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随着世界经济也由管理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成为必然。营销动态能力是企业实现高水平营销绩效的关键能力,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本企业营销动态能力机制的构建,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俊.基于企业家资源禀赋的创业行为过程分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2)

2.Lumpkingt.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Performance [J] . Management Review,1996, 12 (1)

3.Miller D. Strategy making and Environment [J]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3, 4 (6)

4.Fang.Antecedent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 J ]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