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的基本环节范例6篇

冷链物流的基本环节

冷链物流的基本环节范文1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农产品冷链物流泛指水果、蔬菜、肉类等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冷链物流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个要素,并协调好各要素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生鲜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冷链所适用的食品范围包括蔬菜、肉类、水产品、奶制品和速冻食品等。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1、建设投资大,系统庞大复杂。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2、时效性。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由于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3、高成本性。为了确保生鲜果蔬等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必须安装温控设备,使用冷藏车或低温仓库,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等。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统成本偏高。

二、江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必要性

近年来,江西农产品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地区分布不均衡、流通不畅、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突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农产品物流,特别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所以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势在必行。

(一)农产品供求的时空因素。农产品的地域独特和唯一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的对立,造成了农产品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如南丰的蜜橘独特的地域性和生产的季节性要求其销往全国甚至出口和季节生产常年销售,这就要求有高效、安全的冷链物流的支撑。

(二)农产品物流成本因素。现阶段,许多生鲜农产品企业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供应链及物流运作还停留在常温储运模式上,如江西蔬菜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不足5%,肉类不足15%,水产品不足20%。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在95%以上。因而,农产品在流通环节造成的产品腐损率高达25%~30%,大大地增加了农产品物流成本。

(三)农产品品质安全因素。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关注的焦点,但国内目前的关注点集中在生产、加工及销售过程,对物流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供应链和物流过程的监控和管理非常薄弱,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物流技术也十分落后,因而导致生鲜农产品污染、变质、腐烂事故不断发生,并因此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三、江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技术滞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江西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大多数生鲜农产品不经过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即进入储藏、运输环节,造成大量的生理、生化变化。

(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江西人均冷库容量仅5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主要是七十年代的肉联厂、水产厂、外贸冷藏厂、制冰厂等,多年没有大的更新改造,设施、设备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四)政府、企业理念滞后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不够,力度不大。由于前期投资和运作成本较大,企业对冷链物流热情不高。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

(五)冷链物流人才缺乏。江西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特别是高端的、专业的人才。如,冷链物流上下游之间的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

四、江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建议

(一)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构建冷链物流良好发展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应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尽快出台极具操作性的冷链物流发展细则,在土地、金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国内、国外资本参与,注入新鲜血液,形成良性竞争,加快江西冷链物流的发展。

(二)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外包业务。冷链物流投资大,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基础设施完善,多数企业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服务水平、成本控制能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发展第三方物流,物流外包业务是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传统企业转型,增强冷链功能。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对冷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对本地原有的储运公司、外贸冷库、制冰厂、肉联厂等冷链资源进行整合,在财税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土地、金融政策上给予优惠,推进冷链资源设备完善和功能提高,帮助他们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型。

(四)加快冷链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江西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有对物流管理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请进人才、取经学习,同时本地的一些高等院校要积极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五)加强农产品冷链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如POS、RFID技术、EDI技术和GPS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对农产品冷链全过程管理,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准确、快捷、高效、低成本和安全、可靠。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敏.农产品物流[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7.1.

冷链物流的基本环节范文2

关键词:冷链;物流体系;物流网络

中图分类号:F252.1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低温冷冻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对冷链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中国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的问题较多,各地区都需要进行区域内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本文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区域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为区域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和建议。

1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

冷链物流体系由诸多物流要素构成,如冷链物流的需求主体、冷链物流的供应主体、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冷链物流政策平台、冷链物流市场监管、冷链物流技术支持等。

根据冷链物流体系涉及到的要素,本文提出从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冷链物流支撑系统以及冷链物流运行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

冷链物流体系中的三大系统并不是独立的个体,三大系统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冷链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和完善离不开冷链物流支撑系统的支持,而运行系统涉及到的政策措施在宏观上影响着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和支撑系统的构建;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和支撑系统的设计规划决定了其建设运营模式,而建设运营的实际情况又反过来决定了网络系统的效率和效果。

2冷链物流网络系统构建

根据冷链物流的运作流程,从纵向角度将冷链物流网络划分成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和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三个方面。

2.1冷链物流需求网络构建

冷链物流需求网络是由冷链链条上对冷链物流有需求的节点的集合。它随着冷链物流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冷链物流服务需求是整个冷链物流体系运作的原动力,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农副产品对于冷链物流服务的需求。

农副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网络的构建有以下几个步骤:

(1)对冷链物流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明确现有冷链物流需求,了解需求节点的情况和特点,并根据现状对潜在的冷链物流需求进行预测。

(2)在现有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冷链需求从时间、空间和运输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将在某时间段内某范围可以共同运输的冷链需求整合,构成物流需求子网络。

(3)根据需求预测,开发新的冷链物流服务需求,形成分布合理的需求。

2.2冷链物流功能网络构建

本文提出的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类似狭义的物流网络,具体指冷链物流网络中具有物流功能的节点、物流企业与其连同线路的集合。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将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和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连接起来,高效合理的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将大大提升冷链物流体系的整体效率。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构建是建立在对现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从宏微观两个层面对功能网络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

(1)冷链物流功能网络构建的具体步骤

1)分析现有网络。分析现有的网络中各冷链物流节点,总结其特点和优劣势;分析冷链物流服务发展趋势和外部环境特征,预估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规模。

2)规划设计功能网络。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遵循物流系统整体性、目的性、协同性、层次性、适应性、科学性等要求对冷链物流功能网络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设计。

3)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划,整合现有资源。现有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整合同样从宏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宏观上对冷链物流网络中所有节点及其周边运输线路和冷链物流企业的位置、类型、功能进行整合;微观上对冷链物流网络中能够满足某冷链物流需求的单个或若干个要素的整合。

4)根据规划,构建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完善节点建设和网络布局。

(2)冷链物流企业

冷链物流企业是冷链物流功能网络中重要的一环,物流功能网络中枢纽的建立对相关的冷链物流企业有聚集作用,并且冷链物流枢纽的正常运作也离不开物流企业。在某些区域中,枢纽的选择以及冷链功能网络的构建都是围绕着龙头冷链物流企业进行的。

在构建冷链物流功能网络时,要对网络覆盖范围内的一些重要的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分析,要考虑到其可能发挥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能够提供专业化、科学的冷链物流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2.3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构建

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是指产品运送目的地及其关系的集合。将冷链物流目标客户单独列出,单独成网,能为冷链物流流程分析、设计和优化提供条件。许多产品的冷链物流活动涉及到多个环节,某一阶段的目标客户可能是下一阶段的冷链物流需求主体。因此,冷链目标客户网的归纳也有利于冷链物流资源的整合。

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和目标客户网络将整合在一定条件下可共同运送的冷链物流任务,形成多货源多目标的物流任务进行统一运送。这样既高效地利用了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又提高了冷链整体的运输效率。

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构建的步骤如下:

(1)分析现有目标客户,明确其在时间、空间和产品种类数量等方面的需求,对客户需求进行总结归纳,并根据现有形式进行需求预测。

(2)在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客户在冷链整体上的位置,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多货源多目标的冷链物流运输任务。

(3)在预测的基础上,开发和扩大目标客户群体,并逐步完善目标客户网络。

3冷链物流支撑系统构建

本文从冷链物流体系所需要的物质基础要素出发,将冷链物流支撑系统划分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和冷链先进科技平台三个子系统。

3.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构建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冷链物流体系得以运转的基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构建包括一般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两部分。

(1)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指的是在所有物流活动中需要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货场、港口等设施,以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线路等内容。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整体的物流系统服务,为所有的物流子系统服务,其是构成冷链物流体系的一部分,但并非冷链物流体系所特有的。

一般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应在现有的交通网络和物流设施布局的基础上,结合整体物流系统的具体需要展开。如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交通网络、建设货场等。

(2)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冷链物流体系的特有部分,是为了满足冷链物流的特殊需要而建设的。

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冷库的建设和低温配送中心的建设上。专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是冷链物流功能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符合冷链物流功能网络的要求。

低温仓储设备主要指冷库。冷库建设时要科学的对冷库类型、数量进行分析。冷库建设要避免冷库类型单一、冷库规模不均衡、冷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冷库建设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分析和预测进行,要全面考虑储藏货物的种类和规模。

低温配送中心的选址和建设要符合区域内的实际需求,与地区或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相匹配。

3.2冷链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物流信息平台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物流信息平台使物流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使得物流信息得到有效地传播和利用。

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一般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相类似,此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要满足冷链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要求信息平台不仅要满足货主、物流企业等对冷链物流过程的跟踪、查询、过程优化等直接需求,还要满足来自政府管理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工商企业等与自身冷链物流过程直接相关的信息需求。冷链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对冷链物流公共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信息交换,为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完成各类功能提供支撑的同时,还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信息沟通起到枢纽的作用,从而为政府的宏观规划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要充分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网络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中,按照既定的规则从不同的子系统提取信息,在平台内部对共用冷链物流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和发掘,实现冷链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组织、存储、和共享。最终将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建成具有综合信息服务、异构数据交换、冷链物流业务交易支持、货物跟踪、行业应用托管服务等相关功能的区域性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以达到整合整体冷链物流信息资源、降低整体冷链物流成本和提高整体冷链物流效率的目标。

3.3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平台构建

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平台是一个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有关于冷链物流先进技术的平台。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对于先进技术的了解掌握和使用远远不够。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平台的建立能会进一步开阔企业的视野,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使用,进一步加快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国内外冷链物流领域的先进技术的相关信息;

(2)开展相关信息、技术的推广活动,普及先进技术知识,使先进技术信息被广泛的了解、接受和采用;

(3)结合高校、研究院等资源,聘请专家提供建议和相关咨询,充分发挥产、学、研的作用。

4冷链物流运行系统构建

冷链物流运行系统涉及到冷链物流体系整体的建设、运营、组织管理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影响冷链物流体系的环境因素,旨在为冷链物流体系的顺利建设和运营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

4.1建设和运营

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要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体系所服务的对象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要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协调性等原则。那么在体系建设的实施中也要根据所处层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并在整体性和协调性的指导下进行,以使得系统整体高效运转。

当冷链物流体系内的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和相关支撑系统构建完成后,运营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营模式方能使各体统发挥自身的效用,方能是整个体系的运作呈现出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

4.2政策措施平台

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受其所处的大环境的影。要使冷链物流体系在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的地位得以确保,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保障。政策措施平台的构建不仅仅能促使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也将在社会范围内提升企业和公众对于冷链物流行业的重视和关注。

(1)政策平台

建立冷链物流体系的政策平台,指的是出台一系列推动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政策,保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健康发展。

虽然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但现阶段各级政府已经发现了冷链物流的重要性。打造相关的政策平台,促使政府出台有力的政策以促进链物流的发展。

(2)措施平台

在大的政策环境下,具体的措施建议将更进一步地保障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冷链物流一直缺乏相关的标准从而导致冷链的实际效果和效率缺乏衡量的标准,也导致评估和改进的难度。所以在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措施的同时,要尽快地制定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标准。

4.3冷链物流监管平台

监管一般隶属于措施之中,但是考虑其重要性,本文将监管部分特别提出来进行说明。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和发展需要良好的宏观环境。为使冷链物流体系能在市场中和社会上充分发挥其功效,政府部门应当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打造冷链物流监管平台。监管平台规范冷链物流市场,规范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提升其各个环节的效率,进而提高冷链物流行业总体水平的,促使行业整体健康快速发展,为社会创造更效益。

5总结

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既要涵盖基本冷链物流因素的设计和规划,又要涉及体系整体的运作,还要考虑区域内政策措施环境等要素。综合考虑各因素,本文从冷链物流网络系统、冷链物流支撑系统和冷链物流运行系统三个方面进行冷链物流体系构建。

冷链物流网络系统的构建不同于对于狭义物流网络的构建,而是选取从冷链物流运作流程角度出发,分别对冷链物流需求主体、冷链物流供应主体和冷链物流目标客户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从纵向上将冷链物流网络划分为冷链物流需求网络、冷链物流功能网络及冷链物流目标客户网络三个子网络。

冷链物流支撑体系构建则是从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性要素出发,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相关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设计。

冷链物流运行系统的构建则涉及冷链物流体系运作层面,从建设运营和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

冷链物流的基本环节范文3

摘 要: 分析了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果蔬冷链;标准;第三方物流;延迟策略

中图分类号: TM925.3

文献标识码: A

1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不足

1.1 缺乏冷链物流系统理念

果蔬冷链物流涉及到果蔬产品的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配送、销售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都会影响到果蔬产品的质量和收益。由于缺乏冷链物流系统理念,我国目前在整个果蔬冷链中只有储存这个环节发展较快,冷藏、气调贮藏等不同类型的贮藏设施在产销地都有发展,比较而言,其它环节的发展相对落后,还没充分体现出“冷链”的系统理念。例如,果蔬的采收尚未做到按成熟度分期采收,这样就不能保证入贮果实有均匀的成熟度,既不能保证质量,又不能增加产量;采后大多直接进冷藏间,忽略了预冷环节,影响了冷藏效果;果蔬冷藏运输率很低,除少数出口果蔬外,国内的果蔬流通90%以上基本是常温运输,至多上面盖一块帆布或塑料布,有时候,棉被成了最好的保温材料。

1.2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落后

中国是果蔬生产大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的果蔬产量高达6.69亿吨,位居世界前列,然而由于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技术落后,每年都有大量的果蔬产品因此而损毁。

从保温车数量来看,我国目前约有3万多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中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公路运输中生鲜果蔬的冷藏运输量仅占运输总量10%―20%。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33.8万辆,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铁路冷藏列车运输的货物只占果蔬运输总量的25%。从冷库的容量来看,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700多万立方米,而且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存,果蔬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同时,由于生鲜果蔬采收后低温加工、包装技术缺乏,导致绝大部分生鲜果蔬粗放经营,使果蔬经过物流过程后的损失率高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在5%以下,美国甚至控制在2%以下。

1.3 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发达国家为确保生鲜果蔬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冷链物流运作的法规和标准,涵盖水果、蔬菜的生产、采摘、加工、包装、销售、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农药残留等诸多方面。而在我国,由于冷链物流起步较晚,意识不强,法律规章尚不健全,目前仅有上海、浙江等地出台了食品、药品方面的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全国性的冷链物流标准尚在编制之中。因此,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市场及其体系建设与管理基本处于粗放型的发展和运行阶段,亟待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化体系,为果蔬冷链物流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4 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今年二月蒙牛向社会公开招标其冷链配送业务,虽然前来咨询的企业很多,然而却没有一家敢于真正投标,这其中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自身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据调查,约有40%的国内厂商出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考虑,愿意自营冷藏物流业务,但仍有60%的厂商希望得到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以减轻从事冷链运输及储存的资金压力,因此第三方冷链物流市场前景还是看好的。近年来,我国冷链运输与仓储企业迅速发展,数量激增,但是规模普遍较小,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由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利润又高,不少普通货物运输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但是其运营流程与功能模块基本是通过普通货物运输流程和模块演化而来,未能有效的考虑冷链产品的特性,以及冷链车辆与冷库有效衔接等现实问题,因此造成行业运营现状混乱,同时也造成了较大的产品损耗。由于社会上缺乏具有一定服务水准的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从目前的实际来看,我国生鲜果蔬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外,果蔬冷链物流仍以自营为主,这样既增加了企业的运作成本,也分散了精力,不利于其发挥自身优势。

2 果蔬冷链物流的特征

2.1 质量安全要求高

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果蔬产品自然也不例外。果蔬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低温系统工程,包含了采摘、加工、储藏运输等多个环节,确保果蔬冷链各环节的质量安全也是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

2.2 时效性强

果蔬产品保鲜期短,要想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有的新鲜程度、色泽以及营养,就必须快速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如果运送时间增加,产品新鲜度将下降,虽仍能食用,但是人们在购买过程中,此类产品被销售出去的机率会降低,销售量减少,从而造成损失。

2.3 成本高

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投入较大,保温、保鲜、节能、环保等技术应用于库房规划设计、进出库作业、在途运输、商品交接的各个环节,而且运作成本较普通商品要高,一般中小型企业难以完全实现自建。

3 发展对策

3.1 树立果蔬冷链物流系统理念

发展果蔬冷链物流,系统理念首先要树立起来。每一个从事该行业的人员都必须清楚意识到冷链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采摘、加工、运输、储存等各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收益,只有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才是唯一出路,因此要加快采摘、运输等薄弱环节的发展。

3.2 加强信息化建设,减少牛鞭效应

果蔬冷链产品供需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在销售旺季来临之前,冷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应加强沟通,减少因牛鞭效应而造成的信息失真。因此信息在果蔬冷链物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及时,既可以保证产品投放市场的准确率,也可以减少果蔬产品的损坏率,提高收益。

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如POS技术、EDI技术和GPS技术等,实现冷链信息一体化,各节点企业建立起供需信息的计算机联网系统,做到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对运输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的监控,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提高整个冷链的稳定性。还可以有效管理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相关信息,提高管理水平。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企业冷链物流系统管理电子化,对于加快响应市场的速度,减少库存积压,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服务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加大设施设备建设

由于冷藏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果蔬因为不能享受到低温环境储运而损毁,价值上百亿,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大果蔬冷藏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包括库房建设和冷藏运输车辆的生产。同时,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如化气凝霜等先进冷冻技术的推广以取代加冰制冷的传统做法,采用温湿度记录监控设备实时监控,防止有些司机为了省油中途关闭制冷系统,导致温度出现较大波动。还要大力发展新型冷藏装备,如适应冷藏快运业务的快速冷藏车,适应货物品类多样化及长距离运输的冷藏集装箱等。

3.4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介入

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果蔬冷链物流运作后,与农户签订协议,规定双方在生产、销售、服务及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摊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一个整体的果蔬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形象出现在市场上,利用物流企业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获得果蔬需求信息,统筹指导农户的生产和销售,把先进的科技带到农业领域,同时物流企业作为流通主体,可以提供果蔬加工延伸服务,提高果蔬产品的附加值,推进果蔬产业化,实现果蔬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使农户、物流服务商以及消费者三方面共同获利。

3.5 延迟策略的应用

延迟策略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方法,是指将供应链上的客户化活动延迟到接到客户订单时为止,即在时间和空间上推迟客户化活动,使产品和服务与客户的需求实现无缝连接,从而提高企业的柔性以及客户价值。

果蔬冷链物流若采用了延迟策略,一方面可以确保产需协调,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收益。要想实现延迟策略,需要果蔬冷链上的企业间必须形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冷链各方要综合考虑各个约束条件,系统地规划和设计各个作业流程,通过时间管理、质量管理、系统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作业管理等实现流程的无缝连接,从而消除过程冗余。另外核心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能力,以保证各个节点都能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品种和正确数量的产品,既不造成缺货,又不造成库存积压,把冷链的总成本减至最低限度。

3.6 完善果蔬冷链物流运作的法规和技术标准

在法规建设方面,要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把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各地方、各部门应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加快制修订产地环境、生产技术、加工贮运、市场准入等相关的质量安全配套技术法规。

在技术标准的制定方面,要加强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研究,提高国际标准的采标率,使我国果蔬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要让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来,尽可能推广新技术,实现节能、环保,在车辆构造、运营流程、冷库规划等方面要逐步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果蔬产业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的标准体系、标准实施与监督体系。

4 结语

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差距还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增强产业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实现冷链的有效运作,以更好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去。

参考文献

[1] 白光利.冷链运输行业发展现状[J].现代物流报,2009.

[2]况漠,赖少华,周丽娟.从容应对冷链物流[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5):100101.

冷链物流的基本环节范文4

关键词: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发展因素

冷链物流(Cold-Chain Logistics)是为保证食品安全和品质、减少食品损耗,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全程温控以保证食品处于某低温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也称为低温物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需求由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对食品供应的时效性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冷藏冷冻产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冷链物流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冷链物流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相比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国内80%以上的生鲜商品还是采用常温流通手段,由表1可体现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1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我国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的。虽然2005年底基本建成了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但是我国冷链物流仍然停留在运输与冷藏环节,未能建立包括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在内的完整高效的冷链物流工程。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还没有形成,冷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冷链发展的滞后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1.2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市场化程度低

在我国,需要进行冷链运输的产品物流配送业务大多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除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尚不足总体需求的5%,当前冷链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实力较弱,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缺失统一的服务标准。

1.3设施基础设备不足,冷冻冷藏技术落后

目前国内生鲜品年总产量约为7亿吨,冷藏速冻食品年产量超过2500万吨。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冷库的存量太低,完全不足以服务消费群体(如表2)

(1)汽车冷藏车辆:目前我国保温冷藏车辆约有5万辆,而美国约为30万辆,日本约为17万辆,并且这些发达国家的人口基数要远小于我国。冷藏保温汽车仅占货运汽车的0.3%左右,而这一比例仅是发达国家的10%左右。

(2)铁路冷藏车辆:据《中国交通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铁路冷藏车有7492辆,占运行车辆的1.34%;我国铁路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运运输量的25%,不到铁路运输总量的1%;而这些多为国外淘汰的机械式速冻车辆和加冰冷藏车,缺乏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辆。

(3)冷库容量:2009年我国有冷库接近3万座,总容量接近1500万吨,但大多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仓储型冷库为主,很难满足现代城市配送的要求。而且有很多冷库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贮藏。

1.4冷链物流体系上下游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

虽然我国农业的初级产品产销量巨大,但是由于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较低,以至于出现了在初级农产品和易腐食品供应链上,缺乏综合性专业人才,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的问题,所以在局部发展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我国冷链物流还存在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专业人才短缺、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

2、影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因素分析

2.1经济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极大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伴随而来是居民消费理念的转变和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并直接推动了消费水平的升级。居民对冷链商品的需求扩大,必然会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助推冷链商品市场的容量扩大的五大因素

(1)新型商业形态持续发展。生鲜冷冻区在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业态中的比重不断地增加,成为冷冻冷藏产品销售不可替代的主要渠道,从而扩大了冷藏产品的市场容量。

(2)消费习惯不断变化。随着人们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逐渐倾向于通过节省“厨房时间”来增加自己的学习、工作或休息的时间,促进了冷冻冷藏产品的销量不断增加。

(3)年轻消费者群扩大。随着年轻消费者群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年轻人消费理念的转变,对冷冻冷藏产品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促使了冷冻冷藏市场的不断扩容。

(4)加工企业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企业只好提高产品、服务、品种、包装的质量,才能吸引顾客,使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冷冻冷藏产品的消费。

(5)产品花色、品种不断翻新。除传统的水饺、汤圆、包子等速冻产品已经发展到极致以外,菜肴等作为新型的冷冻冷藏品也受到企业的注重,使中华民族美食佳肴延伸到了冷冻冷藏产品中。

2.2技术因素分析

冷链物流包括原料采购环节、产品加工环节、储藏环节、运输环节、信息控制环节以及消费环节,各个环节的技术体系发展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冷链物流的发展。

(1)原料采购环节。随着作为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绿色食品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国绿色养殖、栽培技术和有害物质检测技术的发展,在源头上保证了冷链物流的质量。

(2)产品加工环节。真空预冷和冰温预冷是对冷链产品进行的第一道冷处理工序,该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成熟,但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引进和发展该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冷链产品的保鲜质量,延长保鲜周期。

(3)储藏环节。据统计,2010年我国商用库房面积约为15000万平方米,其中冷库及冷藏面积约为900多万平方米,但是其中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仓储型冷库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发展自动化冷库、气调冷库、多温冷库等技术可以有效地延长储藏时间,降低储藏损耗。

(4)运输环节。冷链运输是冷链物流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涵盖了较为复杂的移动制冷技术和保温箱制造技术。冷藏运输技术经历了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发展到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了“门对门”服务。冷链运输将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节能和环保是冷藏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5)信息控制环节。要实现对冷链物流全程温度控制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随着GPS、GIS、EDI、MIS、RFID、温湿度红外遥感等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建立电子虚拟的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

国的需求信息和遍布各地区的连锁经营网络联结起来,确保冷链物流信息快速可靠的传递。

2.3政策因素分析

我国冷链物流要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扶持,据资料表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意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检查与监督机构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仍然不统一,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明细标准,只有一些大型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己制定了一些标准,并且监管力度也不够。

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颁布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导向性文件和政策,如《冷冻食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尤其是2010年颁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极大地促进了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制定。

在我国政策的主导下,将逐步建立冷链物流技术体系,制订冷链物流规范和标准,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3、总结

本文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及冷链物流行业的相关法规政策,指出了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分析了影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经济、技术和政策因素。■

参考文献

[1]彭丽霞.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

[2]郭法霞.浅论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J].交通与运输,2010

冷链物流的基本环节范文5

应发展之需建设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规划》出台的背景与我国农产品流通发展的要求密切相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推动了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国务院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反复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在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为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家发改委制订了这一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

张晓强说,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

首先,发展冷链物流是适应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客观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和品种布局日益优化,农产品流通呈现出大规模、长距离、反季节的特点,对农产品物流服务规模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区域规模化产出和反季节销售增加,迫切需要加快发展农产品跨地区保鲜运输。

其次,发展冷链物流是满足居民消费的必要保证。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成为保护农产品品质,保证食品安全的必要手段。

第三,发展冷链物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1000亿元以上;同时,受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保鲜储运能力制约,农产品“卖难”和价格季节性波动矛盾突出,农民增产不增收情况时有发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既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又可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第四,发展冷链物流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冷链发展滞后,蔬菜、水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其中80%是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特别是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提高进口农产品准入标准,相关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张晓强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比例偏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达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

二是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三是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五是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

“《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张晓强说。《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著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果蔬冷链物流进一步加快发展。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农产品冷链建设

要完成七大任务

《规划》提出,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建设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以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张晓强介绍了今后五年我国农产品冷链建设

的七项主要任务:

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相关环节进行低温控制,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加强各相关企业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

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肉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快推广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从中部。华南地区到珠三角、长三角、港澳等沿海地区,从东北地区到京津地区的猪肉冷链物流体系;黄淮海、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等水产品优势产区到中西部大中城市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苹果、柑橘、热带水果等特色水果产区到大中城市的水果冷链物流体系,以及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的南菜北运、东菜西输冷链物流体系。

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她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太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各类设施建设。

六是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加快节能环保的各种新型冷链物流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和吸收,重点加强各种高性能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化分拣、清洗和加工包装设备等冷链物流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冷链物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七是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通过建立区域性各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等技术,建立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信息交换的责任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政府鼓励

重点投资领域

张晓强提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中央和地方政府可对大型冷藏保鲜设施、冷藏运输工具、产品质量认证及追溯、企业信息化等重要项目给予必要引导和扶持。要多方面拓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融资渠道。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要加大融资支持,并做好配套金融服务。

“《规划》中提出了工程,这些将是我们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张晓强强调。

一是冷库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在技术改造和充分利用现有低温储藏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满足全社会对储藏设施的急需。到2015年,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

二是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完成肉类和水产品分割、果蔬分拣以及包装、配载等处理流程,形成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

三是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鼓励肉类和水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企业购置冷链设施设备,提高冷链处理能力,逐步减少“断链”现象的发生。

四是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采用政策倾斜等方式,鼓励其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拓展物流服务网络,强化资产重组与战略合作。

五是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选择50个果蔬、肉类、水产品等部分大型农产品生产及物流企业,率先建设全程温控和可追溯系统,利用现有的企业管理和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

六是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鼓励大型肉类和水产品企业开展低温初加工设施建设,推广肉类和水产品冷藏运输和运输全程监控技术,推动零售环节超市、大卖场冷柜销售方式,形成“无缝化”连接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加强中央直属猪肉储备冷库和地方猪肉储备冷库建设,依托企业冷库完善猪肉储备体系,提高政府对猪肉市场的调控能力。

七是果蔬冷链物流工程。重点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和冷藏储存环节建设,推动主要产区果蔬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的改善。大力发展冷藏运输,完善主销区果蔬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发展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果蔬配送中心。鼓励企业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服务企业。

八是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完善冷链物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中转、进出口等主要环节的监管和查验基础设施建设。在冷链建设重点工程中,同步建设监管和检测设施。依托现有监管和检测资源,进一步提高主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配送中心、中转中心、进出口口岸的查验和检测能力,提高监管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四大措施保障《规划》实施

张晓强介绍,为尽快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将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协调。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环节多、产业链长,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统一组织规划实施,协调解决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是整合资源和增加投入。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以及港口、码头、航空航运交通枢纽的冷链物流资源,加快升级改造步伐和配套协作,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支持,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可对重要项目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扶持。

冷链物流的基本环节范文6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冷库;冷链配送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行业的一个分支,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由生产者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活动。由于农产品具有种类繁多、产量大、易腐烂、产地与销地距离远的特点,因此,农产品物流模式与普通物流模式有很大的差别。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农产品产量多年来呈现持续增涨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农产品产量达60194万吨,同比2012年增产2.1%,但产地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等少数粮食高产地区。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农产品产量极大,但分布不均匀,需要大量的物流资源进行支持。

按照产品种类进行划分,农产品主要包括粮油、果蔬及花卉、林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和其它农副产品六大类。除少数几种耐储存产品外,大部分农产品都需要通过冷链物流资源来保证流通所需的温度。但是,目前我国冷链资源十分匮乏,现有的冷链资源仅能满足实际需求的20%,并且在农产品流通领域还没有形成一套标准且高效的物流模式。由此造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高达35%的损耗,远超国际标准水平。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领域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物流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冷链资源分布不合理、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农产品流通环节不完善、物流企业间盲目竞争等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冷链资源分布不合理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农产品因其具有保质期普遍较短、易腐烂等特点,需要通过冷链物流资源完成仓储及运输等环节。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资源极度匮乏,且主要分布在沿海等发达地区,资源分布极度不合理。据中冷联盟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拥有冷库容量共计2046万吨,冷藏车29444辆,但近45%的冷链资源集中分布在江苏、上海、山东和广东地区,而河南、黑龙江、吉林等主要农产品地基却只有不到5%的冷链资源。

(二)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每一家从事农产品流通的冷链物流企业都在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操作,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超市常见的冰鲜鸡为例,每一只鸡从生产车间到消费者餐桌都需要经过宰杀、急冻、储存、运输、超市上架、进入消费者冰箱这样一个流程,如果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操作,整个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并且温度不发生较大波动。但实际操作中,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以至于企业常常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减少必要环节,产品质量自然无法获得保障。

(三)农产品流通环节不完善

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农产品从采摘到运送到冷库的过程中缺乏预处理环节,由此造成农产品在冷库中会发生温度突变,影响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农产品由卖场收货点到货架的“最后一公里”过程中,没有在冷链环境下进行,影响产品质量。

(四)物流企业间盲目竞争

由于现阶段我国对于农产品仓储及运输环节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因此,许多不具备冷链物流资源的普通物流公司也纷纷抢占农产品流通市场,并且采用较低的价格进行竞争。这些行为一方面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

三、我国高效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探究

目前,我国常用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即:普通物流型、冷链仓储型和冷链仓储+配送型,但它们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普通物流型模式,即采用普通运输车辆和普通仓库完成农产品的整个流通过程,这种物流模式对于粮油类产品十分适用,但无法应用于瓜果蔬菜、冻肉等产品的流通。

冷链仓储型物流模式是目前农产品流通领域使用最多的物流模式,这种模式下,企业采用普通货运车辆完成货物由原产地到仓储中心的运输环节,但使用冷库储存货物。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增加产品的储存时间,但在运输环节中损耗很大。

冷链仓储+配送型物流模式就是在农产品运输环节中使用冷藏车辆,在存储环节中使用冷库。这种模式可以较好的保证产品质量,但农产品采摘后没有进行加工和预处理,无法降低这个时间段内产品的损耗。

综合上述三种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冷链加工+冷链仓储+冷链配送+终端冷链”的农产品物流一体化新模式,该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产品预处理车间。在农产品采摘后立即放入预处理车间进行加工及降温。2.在枢纽转运地建立冷库。将冷库建立在枢纽转运地,一方面可以方便货物发送到全国各地,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冷库的利用率。3.在冷库所在地设立农副产品检验检疫中心。4.使用冷藏车完成货物由预处理车间到冷库的运输。每台冷藏车在运输过程中都需要将车内温度降低到合适的水平。5.货物由冷库向商超、卖场配送的环节使用冷藏车。6.在商超及卖场设立高标准展示柜,保证产品在终端环节低损耗。

四、“冷链加工+冷链仓储+冷链配送+终端冷链”物流模式的实施方法

(一)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预处理车间

需要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预处理车间。预处理车间可以进行四方面的工作。1.对于刚采摘的农产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2.对农产品进行去尘、去污操作,延长保存时间。3.对农产品进行初步降温,减少产品营养的流失。4.对必要的产品进行切割、打包等加工,方便运输。

(二)在枢纽转运地建设冷库

需要在全国的大型枢纽转运地建设冷库。冷库辐射范围内的农产品地基所产生的产品都可以快捷的通过冷藏车运送进来,并且按要求将产品发送到全国各地。同时,在冷库周边设立检验、检疫中心,方便对产品进行检验。

(三)使用冷藏车作为连接纽带

需使用符合要求的冷藏车作为流通工具。在农产品由产地到冷库以及由冷库到需求地的过程中,均需使用冷藏车完成运输。使用冷藏车辆进行运输不仅可以保证食品安全,还可以增加产品储藏时间。

参考文献:

[1]李忠诚.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