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与狼教案范例6篇

彼得与狼教案

彼得与狼教案范文1

【案例描述】

去年上半年,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姜树华的一节语文课——《伊索寓言》。姜老师所讲的《寓言故事》共有三则:《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狐狸和蝉》,这三篇故事的共同点就是主人公的“欺骗”。

姜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走进文本,寻找破绽。

1.各组选定一则寓言,先自己读读,想想从哪些词中能读出人物的欺骗。

2.在组内读读相关语句,补充彼此的发现,并相互指点朗读。

3.全班交流。

学生组内活动结束后,一组准备展示时,姜老师说:“你们组有优先展示的机会,其他组有及时补充的权利”。这句话无形地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分配了任务,每一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

开始展示了,这组同学选择的是《牧童和狼》这则寓言,他们从“读句子、扣词语、说感悟”几个方面说出了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欺骗”。当学生交流到“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时,姜老师立即聚焦于这句话,他说:“虽说是谎言,但着实让村民们捏了一把汗,谁来读出让人出汗的感觉!”接着,两个学生站起来读了这句话,这时候姜老师引导学生评价,最终让学生知道读这句话不光是声音高的问题,还要有“引村民来救他”的感觉。接着,他让只注重声音的男生再读,发现进步很大,他评价:“瞧,这就是进步,我们自己学习就能悟出许多”。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接下来的展示环节就更精彩了,他出示了牧童喊的两句话:①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了!”②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他引导学生:“后来他仍然这样大喊,仍然这样大叫,感觉是不是一样?”学生自由读。读后,他的“有本领的人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内心”的一句话再次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小手如林。三位同学获得了朗读的权利,其他的学生获得了做评委的权利。姜老师接下来的引导更让我们大开眼界,用一位同学回答的话说,“有一种让人浑身发热的感觉”。他读叙述的部分,其他三个同学分别读两句话,学生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急,一声比一声怕!教室里回荡着“狼来了!狼来了!”的呼喊声,学生真正用朗读表现了自己的内心。台下的听课老师掌声如雷,学生也情不自禁地笑着鼓掌,“我们需要的不是笑,我们需要的是观点,各位评委请亮观点!”姜老师再次把课堂还给学生,再次让学生展示“精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争先恐后地发表见解。最后姜老师又让学生推荐刚才三个中的一个同学读,姜老师的适当引导让这个孩子的朗读发挥到淋漓尽致!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就这样让姜老师上得如此有语文味儿,让我每每回想总是意犹未尽!

【分析与反思】

通过以上案例,我认为“课堂展示”要想出彩,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导学”焕发魅力!

一、适时“导”,全员参与

教师作为课堂的“导师”,要用自己的魅力让学生全员参与课堂的展示。如上述案例中,姜老师在一组展示、个体展示的过程中,都不忘提醒:“其他都是评委”“各位评委请亮观点”让学生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这个课堂是自己的!这就避免了“课堂展示”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

二、适当“导”,热情高涨

“有本领的人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内心。”“读书出色的人能读出两次语言的变化。”“瞧,这就是进步,我们自己学习就能悟出许多。”姜老师诗人一般的表扬,哲学家一般的激励,调动了学生的每一根神经,学生用眼、用耳、用心参与课堂的学习,学习积极性高涨。同样,高涨的学习热情定能生成精彩的“课堂展示”!

三、环环“导”,扣人心弦

彼得与狼教案范文2

摘 要: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从乏味单一地听赏乐曲,改变为有效地整合音乐内容,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触动学生的情感升华,将音乐表现与音乐欣赏有机结合,利用聆听、律动、演唱、演奏、创作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丰富音乐的经验,通过充满活力的音乐教学,巧设情境,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培养、提升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欣赏教学;德育

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事一线教学的音乐教师充分认识到欣赏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成为教学中德育主题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从乏味单一地听赏乐曲,改变为有效地整合音乐内容,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触动学生的情感升华,将音乐表现与音乐欣赏有机结合,利用聆听、律动、演唱、演奏、创作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丰富理解音乐的经验,通过充满活力的音乐教学,巧设情境,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培养、提升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多年来,我注重备课时多种方案的反复推敲,重视上课时的情境教学,更看重下课后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把德育融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道德修养。如今,我的音乐欣赏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让学生在课堂上“演”起来,深受学生的喜欢。

例如,《卢沟谣》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歌曲,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学生了解了卢沟桥事变的全过程后,迫不及待地学唱歌曲,感情真挚自然。然后再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创编表演,有的小组加入了朗诵,有的小组加入了情景剧,有的小组添加了歌词,每一种形式都让我感受到了学生通过欣赏歌曲后所表现出来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每个学生通过参与表演更激起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更加爱护自己的学校、课堂、同学。

古典音乐的听赏是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难点,学生听不懂,听不进去,听后一头雾水,久而久之,学生不喜欢此类音乐,甚至听赏时面露难色、拒之千里。古典音乐是音乐学习的根,是进行一切音乐鉴赏活动的本,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

例如,《彼得与狼》是一首交响童话,创作于1936年,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创作而成。作者普罗科菲耶夫利用各种乐器独特的音色,模拟出一个个呼之欲出的音乐形象,牵动着每位听者的心弦。其中的朗诵词加入音乐之中,更为学生理解音乐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在教学中不仅重视音乐本身的知识传授,更想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感悟真善美的主题。于是我带着学生在听中说、在想中演,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欣赏氛围中让他们愉悦地欣赏艺术音乐,从中得到教育。整堂课有层次地安排三次聆听,都在“说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进行。在讲故事、演故事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从学生的眼神中、表情上我看到了真、善、美,看到了学生正确的认知倾向。学生余兴未够,纷纷要求参与其中,迫不及待地想成为音乐中的一分子。表演中,当不上彼得、爷爷,就演小鸟、鸭子,即使是大树也行,甚至出现了狼一号、狼二号,学生想象情景,并带着主观情绪体会音乐形象的发展,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了“真、善、美”。一节课下来,学生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仿佛自己变成了彼得,变成了爷爷,变成了小鸟,每个学生都是真善美的践行者。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有效途径,是德育体现的大舞台,如果不能认真研究、及时反思,不能因势利导、及时转化,我们就会出现无从下手、难以拓展的尴尬境地。

例如,《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一首以爱家乡为主题的教学歌曲,演唱y度极大,不适合学生演唱,甚至课堂上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时,也引来了学生奇怪的笑声。于是我改变了思路,在多层次欣赏此歌时,穿插了演讲环节。通过演讲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的过去,认识了家乡的今日变化,发现了家乡的美好,还学会了如何去爱自己的家乡,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怀,进一步萌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大家群情激昂地决定要从现在开始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欣赏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因势利导,设境悟情,让学生投入地“演”起来,不仅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有丰富情感的音乐爱好者,有高尚人格的音乐欣赏者,更能使德育内容生活化、日常化、简单化,让学生在美妙音乐的陪伴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德育的熏陶,做一个有高尚理想的音乐追随者。

参考文献:

彼得与狼教案范文3

【教学对象分析】《法国号》是一首三拍子圆舞曲风格的法国民歌,歌曲译词很有儿童特点,旋律活泼,轻快,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和表演。模拟号声的“嗡巴巴”要唱的清晰而富有弹性,不宜过重。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游戏能力,对三拍子歌曲已有接触,但是旋律感、音准感还有待培养。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和连贯舒展的声音演唱《法国号》。

2.能用肢体语言表现三拍子。

3.了解法国号的知识并通过欣赏由法国号参与演奏的乐曲,体会其表现出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学会歌曲,感受三拍子,歌曲最后一句旋律音准的掌握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还有令人向往的神奇大峡谷,大峡谷里弥漫着一种神奇的味道,你听!大峡谷里传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播放格罗菲《大峡谷》组曲《日落》。

老师听见了空旷的大峡谷中的回声。

听说呀,这峡谷中还有一座神秘的音乐谷,音乐谷中有许许多多神秘的洞口,有一群热爱音乐的孩子,被神奇的音乐谷深深吸引着,今天,他们相约一起出发,走进这神秘的音乐世界。

全体女生起立,做做小向导,带领咱们一起走进音乐谷。

动作1:

手上升 三拍 手放下 三拍

播放《法国号》伴奏。

师:音乐谷里真是太漂亮了!走着走着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小问题:他们发现音乐谷的墙上有着这样的三个标志。

出示题目:

1.这是什么意思呀?

2.出示课件字“用不同的声音表示出来”。

刚刚小朋友们用不同的声音表示出了三个圆,大圆表示的声音比较的响,而小圆则比较的轻。

那强老师告诉小朋友们,在音乐中,声音的大小我们用强弱来表示。(出示课件“强弱弱”)

3.拿出你的小手,用强弱弱的力度再次表现这三个圆。

4.过渡:刚才呀,是我们班的女生带领咱们走进音乐谷的,接下来,我们邀请勇敢的男生们,带领我们大家继续向音乐谷前进!

播放《法国号》伴奏,座位上律动。

动作2变换:

双手 叉腰 叉腰 ……

二、图谱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一间小房子,做好准备,老师邀请一位最勇敢的小朋友来敲开大门,带领我们一起进去看一看。(出示课件“门”)

师:怎么回事?我们敲了半天都没有人开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哦,原来这门上有这样一段符号,课件“假如你能用动作表现出这段符号”,我将送你一件神秘的礼物。原来呀,房子的主人想来考考我们。

1.图谱: ・ ,,・ ,,・ ,,・

①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②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规律?你想怎样来表示呢?两个相同的符号你又想怎样来表示呢?

③你听,小屋子里传出了美妙动听的旋律。

2.过渡:顺利过关,只听见“ga zi”门开了,小屋的主人真的送给了我们一件礼物,哇!还是一个会说话的礼物呢!你听是谁在不停的唱歌呢?你能听出来有几句吗?[生:法国号] [生:4句](播放《法国号》)

三、歌曲

1.在歌曲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呀?(嗡巴巴)

2.强老师呀,也很想来唱一唱这4句话,请小朋友们听一听,哪2句话是完全相同的呢? [生:一三相同]

3.回答的真不错!小朋友们,请你用听到的“嗡巴巴”的声音来唱一唱相同的两句话。

4.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我来唱第二句蓝块里的“嗡巴巴”。

5.最后一句绿色的色块呀,老师想加上些动作,你仔细观察,这最后一句的法国号有什么特点?(下楼梯,一个比一个音要低)学生一起加动作单独唱最后一句。

6.接下来,让我们完整的合作一次,小朋友们用法国号“嗡巴巴” 的声音演唱1、3两句完全相同的乐句,老师来演唱第二句,最后一句我们加上动作一起演唱,好吗?

7.当优美的旋律加上好听的歌词,就成为了一首动听的歌曲,(出示歌词谱)。小朋友们,让我们也来唱一唱吧。

8.强老师也想加入到小朋友中间来,唱一唱。歌曲中所有“嗡巴巴”的部分请小朋友们来唱,其余部分,请听老师演唱,而最后一句,让我们一起做出下楼梯的姿势唱出:那就是我的法国号。

9.最后一句和前面的三句完全不同,唱的是什么呢?前三句是询问的语气,而最后一句是回答,清楚而自豪的告诉大家,流畅的将它表现出来呢?你会不会呀?唱给老师听听。

10.音乐谷里有着奇妙的法国号的声音,那你们有没有见过法国号的样子,听过法国号的声音呀?

11.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法国号的自述吧。

12.小朋友们,强老师告诉你们,其实呀,法国号的声音一直弥漫在咱们的音乐谷中呢,还记得这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给小朋友们欣赏的大峡谷中的回声吗?那段音乐旋律就是法国号所演奏的,给我们一种宽广、辽阔、神秘的感觉。

四、拓展

1.在神秘的音乐谷里,还有哪些神奇的故事发生呢?请欣赏《彼得与狼》的故事。播放《彼得与狼》

2.在这个故事中,你听出来,法国号表现的是谁呀?

三支圆号一起演奏,表现出狼的阴险,凶恶的形象。

3.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个故事的结局,聪明的彼得能不能战胜凶恶的大灰狼呀?(揭晓答案)彼得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大灰狼。

4.神秘小屋的主人教给了强老师一支优美的舞蹈,同时他委托我教给我们在座的每个小朋友,让我们一起用最优美的舞姿来祝贺勇敢的彼得战胜了凶恶的大灰狼。

5.仔细观察老师的舞蹈动作,你会像老师这样的来跳舞吗?

6.现在我想邀请一位表现最棒的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合作,其它的小朋友我们全体起立,请你跟我们这样做,和你同座位的小伙伴合作,让我们随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五、小结

森林里的小朋友非常的开心,因为今天他们又学到了许多的音乐知识,当然音乐谷里奇妙的洞还有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只能讲到这里了,希望下次我们再相聚在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思】

一、“游戏”带领学生趣味学习音乐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尔基曾经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教低年级儿童学习音乐时,把音乐学习的过程变成一个个好玩的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增强学习趣味,活跃课堂气氛,本堂课我设计了“对比圆的大小”、“转圆圈”等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边玩边学。

二、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音乐新课标所体现的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主动的参与,自由的探索,从而更好地体验、理解音乐,如今教师就是一个设计者的角色,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通过各个活动的参与,学生会觉得许多知识和答案是他们自己探寻、体验得来的,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得到的,这样他们更有种满足感。

三、点燃了创造的火花

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其实在我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很多地方都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空间:比如,探索音的强弱,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地敲击方法,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探索法国号发出的音色。又如,创编舞蹈动作:当学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小舞蹈家,根据音乐改编舞蹈,自信、大胆地向大家展示才艺。“创造中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彼得与狼教案范文4

关键词:虎妈狼爸;儿童社会化;家庭教育;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085-02

在大众媒体传播渲染下,华裔蔡美儿携其作品《虎妈战歌》从天而降。尔后媒体又将“狼爸”萧百佑及其撰写的家庭教育一书《所以,北大兄妹》带入百姓视野。在当今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理念大行其道之时,媒体热议的虎妈狼爸式管制教育,在育儿书市场上再度流行并催生出众多耀眼的“成功范本”。强悍管制教育理念催生出一个个成功育儿的案例,是纯属偶然巧合还是其具有普世的价值?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这种教育理念能否代替快乐赏识教育使青少年走向成功,其可行度几何?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对“虎妈”“狼爸”的评析

“虎妈”蔡美儿在其作品《虎妈战歌》中列出了她对女儿的十项要求,如不准在同学家留宿,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留在学校玩,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每门功课至少得到A,必须学习钢琴或小提琴等。她还详述如何把两个女儿调教成全A生,并让女儿们成功登上卡内基音乐大厅。

“狼爸”萧百佑是位商人,他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自由上网,不准孩子随意开空调。他在其书《所以,北大兄妹》中大赞:“藤条是个好东西,打了不伤筋骨,但非常疼。只有疼了,孩子才能记住!”他表示:“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打是一种文化。”在他的棍棒教育下,他的三个孩子先后被北京大学录取。

在媒体的渲染下,被冠以“虎妈”“狼爸”标签的蔡美儿、萧百佑是凶神恶煞的,除了打骂之外,不会干别的,实则不然。他们的打骂是较为理性的打骂,是讲规矩的打骂,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一顿乱打乱骂。打骂之外,他们也讲柔情[1]。

《华尔街日报》在《虎妈战歌》的书摘《中国母亲为何更胜一筹》中,将该书定位为“父母如何管教孩子”的育儿手册,在蔡美儿看来这本书实则是一位母亲的心路历程、一部回忆录、一种带自嘲的反思。书中的高潮部分并不是母亲看到女儿钢琴技术进步的成就感,而是和小女儿的激烈争吵让她认识到自己的管教过于严厉,转而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蔡美儿认为,她这种在外人眼中有些严苛的教育,实质上是帮助孩子掌握人生的最初选择权。因为孩子年幼,不了解社会,不可能理性思考,更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家长要帮助孩子,肩负起这个责任。闲暇时间蔡美儿会和女儿们趴在床上读书,一起做中国菜,和孩子们一起去旅行,教孩子们游泳、打牌。

萧百佑也并公众眼中的“野蛮父亲”。他从三岁起,就和子女沟通好家规,一旦犯规子女们就清楚地知道,爸爸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打哪个部位、打多少下、打的力量有多重。萧百佑认为,孩子身上有三个特性:动物性、人性、社会性。在12周岁之前,孩子身上动物性的特点表现得比较强烈,必须用“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懂得是非道理。在他的孩子12岁之前,他都是以打为主,但孩子到了12岁后,为人品行已经基本成型,就不会对孩子动手,而是完全依靠说教[2]。

诚然,蔡美儿、萧百佑对子女管教严厉,但是绝非媒体片面渲染下的野蛮、不近人情的形象。子女的相继“成功”有其严厉管教的原因,但绝不可泯灭他们为人父母的通达一面。

二、从社会学视角分析“虎妈”、“狼爸”事件

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3]。人的社会化发展贯穿每个人一生,大致经过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其中,儿童期是人的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4]。儿童进行社会化的第一个基本单位是家庭,它对一个儿童个性的形成、特定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行为方式的调节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个人和家庭的交互作用,儿童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的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

(一)“虎妈”“狼爸”教养方式分析

父母通常采用的教养方式大抵分为:民主型、权威型和放任型。民主式的父母关爱性强,注重理性,以就事论事的态度与子女进行双向的沟通,乐于和子女讨论并解释管教的理由;权威式父母以绝对的标准控制子女,对子女较少接纳,强调服从,常以体罚的方式达成让子女服从的目的;放任式的父母容易接纳子女的各种要求,并给予子女许多自由而少加控制[5]。

1.权威型教养方式分析。“虎妈”在教养女儿的过程中,对女儿们的生活及学习做出严厉的要求,一旦女儿们表现欠佳,将会受到严厉地斥责。“狼爸”与其子女沟通家规,约束子女的行为,一旦他们违背家规,将会受到约定好的处罚。可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对孩子严格要求并施之斥责和体罚。

从教养方式分析,“虎妈”“狼爸”具有一定的权威型教养方式表现。他们以绝对的标准要求子女,以体罚的方式达到让子女服从的目的,通常表现为棍棒式教育。“虎妈”、“狼爸”正是通过严厉的斥责或者体罚对其子女的“不当”表现进行管教的。正如萧百佑所说:“12岁之前的儿童动物性表现为多,依靠理性的说教难以产生明显效果。”严厉的棍棒教育能使这一阶段的儿童较为顺利地接受父母的引导,有助于减少克服“父令子不从”的现象。

然而,过度的权威型教养并不能起到有效作用,只能适得其反。对孩子动不动就打骂,成天板着面孔,还自认为是一种好心,殊不知这种严厉打骂对孩子的心理容易造成心理创伤,并且造成孩子缺乏蓬勃朝气与自我判断力,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

2.民主型教养方式解读。民主型教养方式中,父母对子女不是压迫而是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能够平等积极地与子女进行心灵沟通;家庭充满了民主的气氛,大家是友好协商而不是父母独断独行、专横跋扈。在较多公众眼中“虎妈”、“狼爸”是一副凶神恶煞、专横跋扈的形象,用成套的家规禁锢孩子的天性,动辄就对子女表现欠佳的行为进行斥责。然则,深究会发现“虎妈”“狼爸”民主、通达的一面。“虎妈”在与小女儿激烈争吵之后,反思到自己对女儿管教过于严厉,放弃了让小女儿学习小提琴的打算而允许她学习颇感兴趣的网球。“狼爸”直言到:“在其子女12岁之后就不会采用‘打’的教养方式,而是依靠与孩子沟通进行说教。”同时,“虎妈”“狼爸”都会在闲暇时光与其子女一同旅游、休闲、唱歌、做家务等,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虎妈”、“狼爸”的家长作风中带有民主的风格,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训责与体罚。父母不考察自己子女的特殊情况,一味严加管教容易激化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造成他们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在儿童时期,过多依赖民主式教养方式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思维较简单,不能准确把握父母的意图,只是凭借天性去做事。从这一角度来看,儿童社会化阶段父母为与子女建立良好的心灵契合,诸事与子女进行协商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实施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同时要辅之以权威型教养方式,才能事半功倍,起到良好效果。

笔者认为,“虎妈”“狼爸”的教养方式是以权威性教养为主、民主式教养为辅,这两种教养方式都能从他们与子女的交互中找到原形。对“虎妈”“狼爸”简单定位为不称职父母、只重体罚父母是有失偏颇的。

(二)基于“虎妈”“狼爸”现象分析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家庭是一种具有婚姻或者血缘关系的日常生活的最小社会细胞。家庭和儿童密不可分,两者既有亲情关系、经济关系,又有教育关系。家庭是人社会化的开端,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比任何其他社会元素的影响都要早,并对他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教育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替代的。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正规,是以无意识的自然的隐形教育为主。“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种人际关系、第一次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6]。

在“虎妈”的要求下,女儿们学习音乐、网球、游泳等技能,这些基本生活技能能够让女儿们更好地进行社会生活。同时“虎妈”规定女儿们不准抱怨,这其实是在培育女儿们的耐挫力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培养她们的独立意识与精神,让她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狼爸”在子女的智力、学业、行为习惯等方面付诸较大心血,子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在学业、智力上取得建树,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虎妈”“狼爸”为子女倾注心血,是在培养子女掌握基本生活的技能,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完成从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即儿童社会化的过程。“虎妈”“狼爸”从小就与孩子订立“家规”,让孩子们遵从,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培育子女的契约意识和法纪观念。培育儿童的契约意识和法纪观念同样是儿童社会化重要的内容。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家庭生活是真正的教育中心。家庭教育总是把情感渗透到教育过程中,对儿童的个性、情感、思维、认知、行为技能等方面的发挥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孩子一生下来,最先感知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虎妈”“狼爸”在对其子女进行社会化教育中,努力唤醒、发展和激发孩子的潜在力量,让他们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促进自我观念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奠基人生发展的根基,从而实现子女的不断发展。

三、“虎妈”“狼爸”事件的启示

“虎妈”“狼爸”教育下的子女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功”,尤以学业为著。对于他们的社会舆论形成鲜明的两极:趋之若鹜的热捧与深恶痛绝的批评。他们以打骂管制为主的教育理念在引发热议的同时,也应该带给我们的是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一)从教育方式差异看“虎妈”“狼爸”事件的启示

在我国,有些父母依然受残余封建家长制思想的影响,对子女过多干预、过多保护。这些父母一直秉持着“为了孩子明天”的信念刺促不休,为子女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特长班、提高班,精心为子女下一步发展做出安排。一旦子女表现欠佳,轻则一顿说教,重则一次体罚。殊不知,这种严厉的“家长”做派在一步步吞噬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把孩子一步步培养成完成计划、目标的机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过分权威的家长做派很容易导致孩子缺乏朝气,造成子女的胆怯、懦弱、退缩、自卑等不良行为,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子女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父母严厉惩罚式教养也往往使孩子形成粗暴、野蛮、敌对、说谎等不良个性特征,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虎妈”“狼爸”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权威教养型的父母,但是他们懂得在适当的情况下,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子女最真实的想法,增进彼此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对孩子强烈地抵制做出自我反思,权衡子女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强制地要求子女服从。因此,对于那些一直高擎自上而下管束教育的家长应适当给孩子“松绑”,不能过多干预和保护。

(二)从教育目标差异看“虎妈”“狼爸”事件的启示

《论语》有云:“学而优则仕。”自古以来,我国对学业尤为重视。伴随文化的传承,现代社会的很多父母依然把子女成绩上的优劣作为子女发展的成败。在很多父母眼中,“虎妈”“狼爸”的子女在学业上建树斐然,这就代表着成功。他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考上名牌大学,谋取稳定工作。而国外父母却一直秉持自由教育风格,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操作力和创新思维。

从中西方教育目标的差异可以看出,很多人眼中的“虎妈”“狼爸”的成功并不是全面意义上的成功,是狭隘片面的。人生的丰富多彩怎能仅仅用学业上的建树来描绘?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说:“哈佛两个退学的学生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改变了世界。”对于一个孩子的长远发展而言,重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操作力和创新思维,能够让其更适应社会生活。而学业上的成就不一定能够代表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斐然。从高等学府走出的莘莘学子若只是一个个“纸上谈兵”的说客,在实践中不懂得变通、老气横秋、缺乏活力,社会何以发展与进步?

“虎妈”“狼爸”的子女能否在其他方面做出辉煌成就我们尚无法考证,笔者仅对那些视考上名牌大学为教育终极目的的想法做出否定。教育目标不能仅仅局限到上名校方面,更大的层面应该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上。因此,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养过程中,要培养子女的兴趣,给他们适当自由空间,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赏识与肯定,让他们自己在与家庭、社会的交互中自然发展、学会生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是说。

四、结语

“虎妈”、“狼爸”的强制管束教育短期来看是有明显效果,尤其是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而言。但是这种教育能否成为社会的普世价值将却值得商榷。毕竟每个孩子天性和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是不同的,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是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位父母不能将所谓媒体热炒的“成功模式”信手拈来,成功不能模仿,更不能复制。笔者依旧倡导:父母应立足子女自身情况,以赏识教育为主,辅之以管束理念,因材施教,才能在当下培养出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怀谦.虎妈·狼爸·犬子[J].啄木鸟,2012,(2).

[2]韩艳,陈力华.虎妈狼爸:教育只需棍棒?[J].神州,2012,(4).

[3]郑杭生.社会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4]张加勇.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5,(2).

彼得与狼教案范文5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动态生成课堂 构建策略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理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一堂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应该以课程预先设计和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为最高境界。教师不可能完全将课堂的运动与发展控制在预设的掌控之中,课堂中生成“意外”的新信息和新思维是教师预设之外“难以预约的美丽”。

一、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意义和价值

1.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中衍生出来的新问题常常得不到教师的关注,甚至遭到批评。新课程教学中,强调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以前一成不变、呆板僵化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想,主动看,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学为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了有利条件。

2.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体可能会持有不同的观点,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果一味地只按教案中规定的方法和内容开展教学将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

3.展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教学过程人为地变得呆板枯燥,学生没有兴趣学习。

二、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策略

1.精心预设,注意弹性。预设成功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教师预设是基于动态生成的预设。一是要落实课程的新理念,如何达到数学科的培养目标,如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统一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二是如何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怎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性质,使学生主动、积极、充分地发展,从而实现课堂的“生成”;三是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行为,充分显示自身教学的优势、个性和创造性。

动态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不用备课就盲目地、天马行空式地教学,而是更要精心备课。没有充分的预设准备,就没有有效的生成,在预设的基础上把握有效的生成,才能保证生成的合理和有效。备课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进行有的放矢的预设,但在课堂中不拘泥于预设,教师灵活运用,充分把握教材之外,还要预设一些问题,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从而让课堂的动态生成有了依托。

例如,笔者在讲授必修3算法一节时,班级的同学就给出了以下三种引入方式:

思路1(情境导入):一个人带着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羚羊。该人如何将动物转移过河?请同学们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这一问题将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算法。

思路2(情境导入):大家都看过赵本山与宋丹丹演的小品,宋丹丹说了一个笑话,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分几步?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上述步骤构成了把大象装进冰箱的算法,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算法的概念。

思路3(直接导入):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本课因为教师结合知识点,根据学生实际而预设教案,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也让学生在学会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同时,创造出“新知识”,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

2.抓住亮点,呵护生成。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任何一节课上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经验、认识、思考和灵感等因素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的。这些问题往往在教师的预设之外,为教师始料未及的。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的就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后再全程研究,不能简单地放由学生自行思考不了了之。我们应呵护生成,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习惯和品行。

要促成“教学预设”与课堂教学资源生成的融合平衡,教师必须发挥“信息重组者”和“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充当活动信息向资源转化的“催化剂”。课堂信息大多稍纵即逝,教者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学生课堂中出现的疑难点、偏差点、浅近点整体权衡,精心选择,合理运用,以促进预设目标的达成,促进新的目标的生成。

3.交流互动,促进生成。运动变化才能产生精彩,静止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更不会产生有效的生成。如果没有师生的互动,怎么会有动态的生成?多动的课堂,才是激情燃烧的课堂、生机勃勃的课堂。

例如,在讲解必修2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一节时,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天上的飞机的速度非常的快,即使民航飞机速度也非常快,有很多飞机时速都在1000km以上,而全世界又这么多,这些飞机在空中风驰电掣,速度是如此的快,岂不是很容易撞机吗?但事实上,飞机的失事率是极低的,比火车,汽车要低得多,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活跃起来:“飞机都是沿着国际统一划定的航线飞行,而在划定某条航线时,不仅要指出航线在地面上的经度和纬度,还要指出航线距离地面的高度。”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自己所想所看讲出来,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

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变化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想多讲多思考,时刻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把握、开发和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充满精彩与灵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彼得与狼教案范文6

1.士兵问连长:“作战时踩到地雷咋办?”连长大为恼火:“靠,能咋办?踩坏了照价赔偿。”

2.很久没收到你的信息,俺很心疼。俺想到了死,俺曾用薯片割过脉;用豆腐撞过头;用降落伞跳过楼;用面条上过吊,可都没死成。你就请俺吃顿饭,撑死俺算了。

3.如果感到心里瓦凉瓦凉的,请拨打俺的电话!谈感情请按1;谈工作请按2;谈人生请按3;给俺介绍对象请按5;请俺吃饭请直说;找俺借钱请挂机。

4.妈妈教训小明:“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啊?舅舅在这里,你怎么还想要去动物园看狗熊?”

5.警察发现有辆车每跑10米就要上下颠簸一下。于是,他追上去截住那辆车:“您的车怎么啦?”司机满脸惶恐:“没,没什么,警察先生,我……我老打嗝。”

6.农民赶驴进城,遇到个无赖问:“吃饭了没有?”农民说:“吃了!”无赖却说:“我问的是驴!”农民转身对驴就是两耳光:“叫你不老实!城里有亲戚也不说一声!”

7.妻子同丈夫商量:“我想在钢琴上放一座音乐大师的塑像,你看谁最合适?”丈夫:“根据你的水平,我选贝多芬。”“为什么?”“因为他是聋子!”

幽默小品

男人与女人的秘密

一、想看清一个女人的真面目,要在她卸妆之后。

二、想看清一个男人的真面目,则要在跟他分手之后。

三、想知道男人和女人的感情状况,便要看他们付账时的态度:

1.当男人完全不看账单便付钱,并慷慨地付小费时,他正在追求这个女人;

2.当他开始留意账单上的项目时,他已经把这个女人追到手;

3.当他开始翻查账单,并埋怨收费太高时,他跟这个女人感情十分稳定;

4.当他只是瞟一瞟账单,然后由女人付账时,则这个女人已经成为他的太太,掌握经济大权;

5.当女人完全不看账单,只留意男人付多少小费时,她刚刚开始和这个男人交往;

6.当她开始留意账单上的项目,并嘱咐男人不要付太多小费时,她已经爱上这个男人;

7.当她埋怨男人翻查账单,又批评他付小费太吝啬时,她并不爱这个男人;

8.当她开始翻查账单,并埋怨男人付小费太多时,她已经成为他太太。

四、女人愿意付账的原因有四:

1.她是他太太。

2.她刚刚收到男人一份名贵的礼物,所以良心发现,获利回吐。

3.他是她的旧情人,她要向他炫耀她生活得比他好。

4.这个男人妄想追求她,她要挫一挫他的自尊心……

五、如果一男一女争着付账,算了,他们不可能是情侣。

笑话一箩筐

名不符实

小明到小饭馆吃饭,最后决定吃牛肉拉面。面很快上来了,可小明找来找去没有看到一块牛肉,心里很不爽。于是把老板叫过来,指着碗问:“牛肉拉面怎么没有牛肉?”老板淡淡地说:“别跟名字较真儿,难道你还指望从老婆饼里吃出个老婆吗?”

世界杯

蚯蚓一家这天很无聊,小蚯蚓想了想,把自己切成两段,打羽毛球去了。蚯蚓妈妈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就把自己切成四段,打麻将去了。没过一会儿,蚯蚓爸爸就把自己切成了肉末。蚯蚓妈妈哭着说:“你怎么那么傻,切得那么碎会死的。”蚯蚓爸爸虚弱地说:“我只是想踢足球……”

看看我是谁家的

一天晚上在朋友家喝酒,一高兴多喝了几杯,后半夜两点多才摇摇晃晃上了出租车。

等到了住的小区我傻眼了,并排七八栋楼,哪个是我家呀?我憋足劲喊了一嗓子:“邻居们,你们好!都把灯打开!看看我是谁家的?”

不怕雨

一个人到山区旅行,他看中了山中猎户家中的一顶兔皮帽子,于是就对猎户说:“这顶帽子我很喜欢,不知兔皮是否怕水?”

猎户说:“当然不怕,你什么时候见过兔子打伞?”

日行一善

老师问两位学生:“你们今天有没有日行一善啊?”

两位学生齐声答到:“有啊!”

老师:“做了什么事?”

学生甲:“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

老师:“嗯,很好,但是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为什么要两个人呢?”

学生乙:“因为那位老太太本来不想过马路的。”

小测试

黄花岗起义时,开第一枪的人是谁?

(a) 黄兴 (b) 宋教仁 (c) 孙文 (d) 罗福星

开第二枪的人是谁?

(a) 黄兴 (b) 宋教仁 (c) 孙文 (d) 罗福星

开第三枪的人是谁?

(a) 黄兴 (b) 宋教仁 (c) 孙文 (d) 罗福星

三题的答案都是(a) ,因为教材里有一句话:“黄兴朝空中鸣了三枪 揭开了黄花岗起义的序幕!”

小儿麻痹

艺术节我们要跳一个可怕的集体舞――需有急速摔倒、高抬腿等高难度动作。结果我的右腿严重受伤,根本不听使唤!第二天到三楼上课,我几乎是把右腿直着一阶一阶地往上提送。正走着,只听后面两个女孩儿低声嘀咕说:“还是大城市的学校比较正规,这要是在我们老家,小儿根本不能上学!!”

狼的感悟

饿狼觅食,听见有家人在训孩子:“再哭就把你扔出去喂狼!”可是,孩子仍然哭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等候了一夜的狼长叹一声:“哎……人类说话不算数!”

头脑风暴

有这样两句话:她是20岁。她不是20岁。

假如其中有一句正确,那另一句就一定不正确。可是还有两句话,它们的形式是:××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