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源监测范例6篇

噪声污染源监测

噪声污染源监测范文1

关键词:噪声污染;城市区域环境;监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X8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30-02

当今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一方面给人们创造了更为方便、服务周到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各种噪声污染也对城市居民正常生活、休息与工作造成了很大影响。如何有效监测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提供更好的环境管理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环境问题。

一、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及特性

声音就是主观声人耳对物体震动的感觉。按照物理学的标准,声音有乐音与噪声两大类型。乐音是声音的有规律振动,而噪声则是各种不同声音的杂乱组合。所谓环境噪声污染就是指已经对他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干扰,并且高于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声音。噪声污染具有很大的危害,它除了对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休息以及心情造成影响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人类的脑血管、神经系统以及视力等。因此,噪声污染同其他工业污染一样,也是危害人类环境的一大公害。但由于城市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居民生活娱乐等,所以它在本质上又不同于大气污染等其他工业污染,它具有即时性、间接性、多发性的特点。

从以上城市噪声概念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噪声污染属于物理性污染之一,而非化学污染。所谓噪声污染的即时性特点,指的就是这一污染不能采集到污染物,振动声源停止,声音马上就消失,污染的积累不能形成于环境中,也不会产生持久伤害。噪声污染的间接性特点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噪声污染所产生的危害有着不致命、缓慢的特点,二是环境噪声的影响范围有局限性和分布分散性的特点。局部多发性也是噪声污染的另一大特点。由于噪声源在环境中广泛分布,比较难以集中处理。加上噪声判断的标准,不是由一种声音的配响度所决定,而是由声音的频率、连续性、发出的时间和信息内容所决定,其相关因素还包括发出声音的主观意志以及听到声音的人的心理状态和性情等因素,这就决定了城市噪声污染的多发性特点。

二、监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方法

城市噪声污染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等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环保部门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对城市噪声污染的监测和防范。各城市环境监测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监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

(一)测点选择

根据监测对象和目的,可选择以下三种测点条件(指传声器所置位置)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

1.一般户外。距离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3.5m外测量,距地面高度1.2m以上。必要时可置于高层建筑上,以扩大监测受声范围。使用监测车辆测量,传声器应固定在车顶部1.2m高度处。

2.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外,距墙壁或窗户1m处,距地面高度1.2m以上。

3.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距离墙面和其他反射面至少1m,距窗约1.5m处,距地面1.2~1.5m高。

(二)一般噪声监测方法

对噪声污染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反映、对声环境质量水平做评价以及对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做分析体现的是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监测主要动机。若出现声源噪声控制无法进行的状况,一般可采用控制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有吸声、隔声技术或安装消声器等等。监测的时间可选择分别于昼间和夜间两个时间段,监测的规定时间中,在每次每个测点的检测等效声级为1Omin。并且把噪声的主要来源也记录下来。昼间监测要选择白天的正常工作时段,同时实现整个正常工作时段的全覆盖;夜间也要从入夜进行整个时段的全覆盖。选择监测时间必须将节假日等非正常工作时段避开。要按照公式平均计算监测结果,以此获得区域内整体的噪声整体水平(昼间和夜间)。

(三)交通噪声监测方法

对交通的噪声状况进行了解的主要渠道在于交通噪声监测,以此可以对道路交通车流量、道路质量等因素与噪声的关系做综合的分析,并把交通噪声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总结出来。在监测点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注意把能反映快速路、次干路等各种道路的交通类型、车辆速度、道路宽度等噪声排放特征的监测点位置选好。同时可适当考虑行政区域的空间分布,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下转56页)(上接30页)的设置为优先选择点。具体可定1.2m的测点高度,在距离路面20cm的人行道上选择设立。对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每年需要一次,选择春季或秋季作为测量时间。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真实,监测过程中必须注意非道路噪声源等其他干扰因素。

(四)各功能区噪声的监测方法

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大,城市功能区的噪声污染也日趋严重。要掌握城市各功能区的声环境状况,可以通过对城市区域内各功能区的噪声监测得到准确反映,同时对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做好分析。选择城市功能区的监测点应注意三点,一是存在监测点与该功能区的平均噪声水平之间,不能存在很大差距;二是监测仪器的长期、安全和可靠,因此在具体的监测点位置的选择上必须慎重;三是固定噪声源和反射面需要监测点要避开。

总之,在环保工作日益重要的今天,国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高度重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防治与监测工作。在城市建设规划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做综合的考虑,以有效的环境噪声监测为手段,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确保区域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在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高的同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帅.浅谈城市噪声污染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环境管理,2010,(1).

噪声污染源监测范文2

关键词: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建议

1噪声污染来源分析

做好噪声来源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对于噪声环境污染评价和噪声治理工作的开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噪声声源的发声机理,可以将噪声划分为机械噪声、电磁噪声以及气流噪声3种。

1.1机械噪声

机械噪声是指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由于机械部件之间的摩擦、撞击以及非平衡力影响,使机械设备的外壳或整体产生振动所发出的噪声。机械噪声是较为常见的噪声种类,由于我国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型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起重机、搅拌机、齿轮变速箱,金属加工行业的车床等等,严重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机械噪声污染也是最为严重的环境噪音污染问题。由于机械噪声的发声源较多,因此,机械噪声常常伴随其他种类的噪声共同存在。

1.2电磁噪声

电磁噪声一般是由于供电系统相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磁场交替变化所引起的震动发声。电磁噪音又称电磁啸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能成为家庭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电系统是为家庭和工厂提供电力的主要途径,系统中的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和镇流器等设备都会因为电磁场效应而产生震动噪声,从而影响周围环境。同时,部分用电设备,如开关电源、民用变压器等设备也会产生电磁噪声,造成一定的危害。

1.3气流噪声

气流噪声是指强气流运动过程中同固体介质相互作用所发出的噪音,气流噪声的影响大小由气流速度、气流压力等因素决定。常见的气流噪声主要有喷气发动机噪声、高压锅炉的排气噪声以及风机噪声等,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气流噪声的影响也比较大。

2噪声强度的评价手段

由于噪声污染所造成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噪声源头之后,应该采取有效而简洁的评价手段,来确定噪声源头所产生的噪声强度,根据噪声强度来对噪声源头采取一定的处理和改善。目前来说,对声源噪声强度的获取手段主要有3种。

2.1从产品生产厂商方面获取

一般来说,产品在出厂之前,都会进行一系列的产品检测,如产品的安全性能检测、产品的使用效果检测、产品电能消耗检测以及产品的运行噪声检测,特别是一些正规产品,这些检测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产品铭牌,能够确定生产厂商,从而直接索要噪声强度检测数据,这种获取手段较为简单,且由于产品生产厂家的监测设备和监测技术较为先进,监测数据相对比较准确,对于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来说意义非常大。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当中,却很难通过这种方法来确定产品的噪声强度。主要原因多由于大多数生产厂商并不重视噪声危害,因此部分产品不会实施噪声监测,也就无法获取噪声强度数据;某些生产设备是在研究阶段进行各种性能的监测,而不是在产生阶段进行,这样就对数据的获取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2.2类比法获取

类比法获取噪声设备噪声强度,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获取方法。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往往由于相关噪声监测设备不能及时提供,也就不能开展实际噪声强度测量工作,这样的情况之下,便可以利用类比法获取近似噪声强度。类比法噪声强度获取方法精确度比较高,数据比较准确,但是实际操作比较复杂,并且必须能够寻找到合适的参考案例,才能开展有效的类比工作,最终获取相关数据。

2.3实测法获取

实测法是利用相关仪器设备直接对环境噪声污染程度进行测量。实测法是最为有效且数据最为准确的获取方法,但由于实测法需要应用大量噪声监测设备,因此,实测法的应用局限性较大,往往只针对扩建项目、后评价项目等重要项目使用,这样能够根据准确的监测数据,对项目噪声设备进行合理的改善,从而减少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所增加的危害。

3噪声环境影响效果的预测

在获取噪声强度相关数值之后,需要针对噪声强度来对噪声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估,确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和改善手段,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工业噪声污染是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因此以工业噪声为例,具体说明影响效果的预测过程。

噪声环境影响效果预测模式主要为一般点声源预测和建筑预测两种。一般点声源预测模式是针对所有点声源进行数据计算和预测,在数据获取之后将数据叠加,从而求出点声源对环境的影响效果。点声源预测模式的预测关键在于数据预测之前,必须要获取点声源噪声设备的声波功率,并能够充分计算出各点声源噪声因相关因素所造成衰减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用点声源预测模式,求出准确的预测数据;建筑预测模式,就是将工业厂房看做噪声声源整体,利用声音传播原理,求出车间对环境的影响数据,从而获得环境影响效果预测数据。在实际计算过程当中,首先要求出厂房内点声源到达墙体的声级,再求出厂房墙外声级,最终获取到达外环境某点的噪声声级,分步计算,当噪声声源内含有多个厂房,则必须要一一求出,并进行叠加来获取最终数据。

4噪声污染的治理措施

当获取相关噪声污染影响数据数据之后,就需要采取科学而有效的处理手段,针对噪声污染较为严重的设备和企业进行控制和治理,从而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危害,保证周围居民的良好生活环境。

4.1噪声设备方面

4.1.1更换噪声设备

对于噪声影响特别大、使用时间较长且相对老化的设备,可以采取更换新设备的方法来降低噪音污染。随着我国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型设备的研发力度也逐渐增大,加上人们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噪声声级小,生产效率高的设备已经逐渐开始得到推广。因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跟换新设备方法来降低噪音危害,保证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环境。

4.1.2安装消音器和减震器

对于噪声影响不太严重的,且使用时间较短,使用寿命较长的声源设备,可以采取安装消音器和减震器的方法,来降低噪声声源所造成的噪声污染。气流声源一般可选用消音器安装方式来降低噪声危害,其他大型设备要加强减震器的使用,减少震动效果,降低噪声污染。

4.2加强噪声衰减处理工作

在进行噪声设备处理时,也要重视噪声衰减问题,针对工业设备的运行区域,采取合理的衰减措施,来减少噪声声级,从而达到改善周围环境的目的。增加衰减量的手段有许多,比如隔音、吸声、隔振等手段。隔音技术是目前最为有效也是较为简便的提高噪声衰减的手段,对于空气声的隔绝,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对墙体进行加固,使内环境更趋向于封闭,减少噪音的对外传播,达到隔音效果;对于固体声的传播,一般是使用软材料进行衰减,如毛毯、塑料、橡胶等物质,这样能够减少固体之间的作用力,从而有效提高噪声的衰减程度,从而达到降低噪声污染的目的。

4.3做好城市规划工作,调整声源位置

在采取以上两种改善手段的同时,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积极调整声源位置,远离城市中心,从根本上解决噪声污染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速度逐渐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也日渐提高,大量的工程建设,使许多工业厂区周围也增加了许多办公场地和居民小区,这使得噪声污染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将工业厂区尽量移到远离居住区域和办公区域的地方,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噪声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

政府相关部门在做好城市规划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城市噪声管理工作,提高工业企业的噪声监督管理,对于新建企业的噪声强度进行严格管控,对于危害严重的企业不予批准运行;对于目前正在运行的企业要进行认真审核,责令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停产整改,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噪声污染问题。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工业生产设备的监管力度,保证生产设备的噪音指标,使生产设备的噪声危害最小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还居民一个安静健康的生活环境。

5结语

噪声污染目前已经成为威胁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污染问题,加强噪声污染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针对噪声污染声源进行合理的处理和改善,提高相关设备和企业的监察力度,是降低噪声污染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寻求更为有效的监测方法,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证噪声污染处理工作的落实,为居民提供一个真正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沈红霞. 城市环境噪声质量评价方法[J]. 嘉兴学院学报, 2004(3):212~213.

[2] 王笑梅,谭绿贵,刘晓升,等. 城市居民对环境噪声的感知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11):27~28.

[3] 沈红霞. 城市环境噪声质量评价方法[J]. 嘉兴学院学报, 2004(3):63~64.

[4] 林茹.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评价与分析[J]. 平原大学学报, 2006(6):111~113 .

噪声污染源监测范文3

【关键词】 声环境 城市规划 法规 交通主干道

我国的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指引下不断取得日益辉煌的成就,城市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建设发展的阶段,城市中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立交桥、高架路、轻轨四通八达、各类商品住宅楼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但是各类汽车拥挤的城市道路交通,不断膨涨的城市人口,建设工地四处开花的背后带来了更多更大范围的噪声污染。城市的声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1.我国城市声环境污染的现状

1.1噪声源的构成

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声源结构为交通噪声占23.5%;工业噪声占10.7%;施工噪声占3.5%;社会生活噪声占51.6%;其它噪声占10.7%。社会生活噪声所占比例最大,是影响范围最广的噪声源,其次是交通噪声。

1.2环境噪声声源强度

各类噪声源的平均等效A声级为:交通噪声57.9dB(A);工业噪声55.3 dB(A);施工噪声55.6 dB(A);社会生活噪声53.5dB(A);其他噪声53.0 dB(A)。这说明我国声环境受道路交通影响最大。[1]图1为 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各级别所占比例

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超标情况

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城市车流量的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日趋严重。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统计的资料表明,在很多城市中的区域环境噪声超过国家的标准很多;特殊住宅区超标为56.2%~100%,居民文教区超标为16.6%~100%,交通干线两侧标为7.5%~75%。道路交通噪声由于强度高,影响范围广已成为干扰人居环境的一大公害。[2]

图2为不同交通工具的噪声强度和某城市某一天24小时交通噪声的变化情况

2 城市居民对环境噪声污染的反映

环境噪声的污染是城市住宅小区居民投诉的主要热点,从北京、福州、深圳等城市住宅小区居民环境污染投诉量中噪声污染投诉占环境污染总投诉量的50%以上,北京、福州都已将噪声污染投诉列为当地市人大会议的提案来讨论解决。

在北京,认为自己受到噪声干扰的市民不在少数。据北京市环保局初步调查,目前北京市有超过100百万市民在日夜忍受着交通方面带来的噪声污染。市民对噪声投诉增多表明我国的城市居民已经摆脱了对声污染习焉不察的状况,越来越不愿意容忍身边的各种噪声。北京市的居民有的干脆在修建环路边上打出“要休息、要安静”的大幅标语。安静,开始成为城市居民的一个幸福指数。反噪声,是北京市提升现代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3]。

3 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不重视城市的环境保护只重视城市的经济建设。在城市建设项目上往往只重视对大气、水环境污染的治理,而对噪声污染治理不重视。资金安排上准备不足,欠账较多。比如我国许多城市中的铁路进站道、立交桥、高架路、轻轨和城市交通主干道两侧周围的市民居住楼、医院、学校、幼儿园沿线没有建声屏障墙,更谈不上给这些饱受噪声危害的居民楼安装隔声窗、隔声门。对航空噪声的污染问题更是束手无策。

3.2噪声治理措施单一,技术含量较低。由于在建设立项、环境评价时资金严重不足,没有应对环境噪声的防护治理措施。有的只是简单的防护治理根本不起作用。

3.3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执行不严,宣传的广度、深度、范围不够,处罚力度不重。造成噪声污染问题欲演欲烈,屡禁不止。老百姓反映强烈,投诉量剧增。

3.4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上没有与城市声环境保护规划同步进行。城市建设规划部门不重视声环境保护,普遍存在先建设后治理。比如城市交通主干道的两侧不适合建居民住宅楼,高架路、轻轨交通不能横穿城市中心地带而事实上许多城市依然按老一套建设,缺乏有效的防护控制措施。

3.5居住小区低频噪声污染严重。由于居民小区内的水泵、变压器、中央空调、电梯、大楼地下室的进、排风机产生的低频噪声和振动对居民的睡眠、身体健康危害较大。而国家技术监督局目前没有针对低频噪声制定环境噪声标准和测量方法,环保部门、建筑设计部门、房地产开发商也没有相应的治理防护措施,居民普遍反映强烈。

3.6对城市环境噪声预测工作开展研究甚少,没有掌握城市环境噪声的变化规律。

4 对城市声环境保护的建议

4.1应限制发展城市私人小汽车

国外学者研究表明:交通安宁最有效的措施是:市中心区限制停车,欧洲国家甚至改变建筑法规对停车空间以取消或设上限的方式处理;车行区间限制,限制住宅区与商业区的道路交通行驶速度,以避免不必要或不需要的车辆进入该地区;公共交通优先,如欧洲许多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重新设计与安排,优先考虑公交道路、自行车道、人行空间,如中心城市或商业区,在某些时段或一般时间只准行人和公交进入等。而我国很多城市正在大规模地增设停车库,为汽车畅通无阻增设立交桥、高架路,这样加大了噪声污染,浪费了土地资源[3]。

4.2市中心区应少建或不建高架路桥

建高架路是我国大中城市交通规划落后的最典型的现象。居民称高架桥是“噪声桥”,高架路是“噪声路”。许多大中城市的高架路桥离居民的住宅不足10米,就是安了隔声屏也达不到区域环境噪声的标准限值。高架路桥只能解决部分车辆的交通畅通问题,它与城市的环境空间不协调。特别是对一些有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的城市是个破坏,容易导致城市功能退化。高架路桥只对汽车通行有利对行人和公共交通不便。巴黎是世界名都,但市中心区内没有一座立交桥,更没有高架桥;柏林是欧洲交通枢纽之一也没有一座高架桥[4]。同性质的居民团体工作区与生活区分离也是城市交通规划落后的一种表现。比如各大中城市正在互相攀比的大学城规划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教职工的居住地与新校区地距离,造成许多城市的大学教师每天乘汽车长距离的来回奔波增加了交通成本,浪费了时间增加了噪声污染。

4.3要控制大中城市建筑规划的密度

合理的城市建设与规划,对未来的城市噪声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建设规划可以从城市人口控制、土地合理使用、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域的划分以及建筑物布局等方面予以综合考虑。而声环境的规划侧重于:功能区划分明确、布局合理,交通干线的分布和功能区与此相适应[5]。而我国城市建筑规划的误区就是在大中城市过度发展高层建筑,特别突出的反映在高层建筑的规划布局方面,密度大又分布在交通主干道两侧。事实证明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由于建了高层建筑,交通噪声不能很快扩散反而在高楼之间不断的反射回荡声级更高。因此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的环境噪声都大大的超过国家颁布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昼间LAeq限值≤70dB、夜间LAeq限值≤55dB的要求。随着机动车辆的剧增,交通噪声超标将日趋严重。城市交通干道两侧的噪声超标会影响所在区域的功能区的噪声超标。

4.4应大力发展公共绿色交通,发展地下铁路交通

国外发达国家许多城市都是在法律制度上规定优先保证公共交通,政府给予大量的财政补贴。我国城市的公共交通的车辆应保持低噪声,尾气低排放或零排放。但目前我国不少城市的公交车辆车况较差,噪声、尾气排放非但不达标反而污染严重。往往是承保给私人运营,公交车辆保养差,超期服役所造成的,福州市部分公交车辆的状况就是一个较典型的例子。此外应严格规定时段限制私人小汽车进入城市繁华地段。城市交通主干道上要划出公共交通专用道,保障公交优先。发展地下铁路交通,城市地铁由于在地下行驶,大部分噪声不会传到地面上,这样就保证了大片居住区居民生活休息的声环境质量。

4.5要重视和加强城市环境噪声的预测预报工作

城市环境噪声的预测预报工作是噪声控制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城市多点的大量连续自动监测的噪声数据通过标准的噪声预测模型来评价和预测城市环境噪声的变化趋势。目前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对城市环境噪声的预测研究工作还是很少很肤浅的,监测的频次低,数据代表性差,城市环境噪声的监测手段和设备与发达国家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国外的环境噪声监测技术,从仪器和布点方面而言可以说已经较为成熟,目前的研究热门和发展方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加深入的进行环境噪声预测,为环境噪声管理、治理、控制和规划提供依据;二是加强噪声信息的实验室分析研究,着重进行噪声信息频率成分、时间特性、空间分布、噪声信息的模拟等方面的研究;三是完善噪声的全自动监测,增加监测时段,提高监测数据的时间代表性和空间代表性。[6]

开展环境噪声的预测预报工作首先要在我国各主要城市机场航空噪声、火车站铁路噪声、城市主干道交通噪声和所有国控环境噪声监测网络、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位全部实现自动连续监测,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实现自动采样,数据处理实现计算机化。从而逐步发展实现我国城市环境噪声自动采样,城市功能区噪声和城市主要交通噪声的监测全部是自动连续监测,数据处理实现计算机化。有了大量多点位的连续多年的城市环境噪声监测数据,才能开展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预报工作,才能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治理、控制和规划提供依据。

4.6加强城市声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建设

对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城市,若没有一个依靠行之有效的整体措施来控制噪声,那噪声问题就会发展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对城市声环境噪声的控制有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行政管理措施;二是控制噪声的防治技术措施。对噪声污染的防治,特别是环境噪声污染源的管理,对防治噪声污染至关重要。行政管理措施主要是依靠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颁布的法令、法规来控制和防治噪声污染。各有关城市政府部门还应针对自己城市环境噪声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颁布有关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规定。从国外一些治理城市环境噪声的成功经验看,噪声治理最终要靠依法解决。对噪声污染,要在法律上规定严格的控制措施,有关部门要依法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惩治;有可能制造噪声污染的单位,更要依法预防和治理。

参考文献

[1]刘砚华,曹 勤,高小晋.我国城市声环境质量分析.中国环境监测.2005,21(3):6-9

[2].谢 洁,刘晓帆.控制居住区交通噪声的建筑措施.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2):2-5

[3]郭亚飞.北京“安静”程度影响幸福指数.人民日报.2005年2月25日第10版

[4]卓刚.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缺失和补救措施.城市问题.2005,(2):54-56

噪声污染源监测范文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区域声环境质量为目标,强化噪声排放源管理,切实解决噪声扰民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噪声污染,不断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努力建设安静舒适的城乡环境,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年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进一步完善,噪声监测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工业、交通、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排放全面达标,居民噪声污染投诉、和纠纷不断下降;城市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明显提高,农村地区声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组织领导

成立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宁静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区长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区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财政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文体局、环保局、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队、工商局、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等,定期研究部署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区宁静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区“宁静办”)设在区环保局,由区环保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区“宁静办”负责“宁静工程”的日常工作,指导各地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牵头制订“宁静工程”年度工作计划,对“宁静工程”年度目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评估考核。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开发区、度假区管委会是“宁静工程”的实施主体,负责制定本区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本区域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四、任务和要求

(一)加大重点领域噪声污染防治力度。

1、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1)全面落实《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以下简称“敏感区”)的高架路、快速路、高速公路等道路两边应配套建设隔声屏障。

牵头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

(2)根据城市扩展范围扩大禁鸣区域。严格实施禁鸣、限行、限速等措施,严格控制货车、渣土车通行证件发放,加大对违反禁鸣、限行、限速等措施的执法和处罚力度。

牵头单位:区交巡警大队;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

2、强化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1)严格执行《州市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加强施工噪声排放申报管理,施工单位应在项目开工前到环保部门进行申报。实施城市建筑施工环保公告制度。实施夜间施工审批管理,严格限制在敏感区内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加强对违反审批要求和施工噪声超标排放行为的查处。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关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

(2)实现建筑施工的实时监督,鼓励使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工艺。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纳入文明工地评比内容。强化项目经理是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制度。

牵头单位:区住建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

(3)全面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推广使用预拌砂浆。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

牵头单位:区住建局、经信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区环保局、交通运输局。

3、推进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1)禁止商业经营活动在室外使用音响器材招揽顾客。积极推行城市室内综合市场,取缔扰民的露天或马路市场。严格管理敏感区内的文体活动和室内娱乐活动。

牵头单位:公安分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区工商局、城管局、文体局。

(2)严格控制加工、维修、餐饮、娱乐、健身、超市及其他商业服务业噪声污染,有效治理冷却塔、电梯间、水泵房和空调器等配套服务设施造成的噪声污染。对噪声超标单位限期整改,并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予以行政处罚。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

(3)对室内装修进行严格管理,明确限制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在已竣工交付使用居民宅楼内进行产生噪声的装修作业。

牵头单位:公安分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区城管局。

4、深化工业企业噪声污染防治。查处工业企业噪声排放超标扰民行为,对超标企业限期整改,并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予以行政处罚。加大敏感区内噪声排放超标污染源关停、搬迁和治理力度。加强工业园区噪声污染防治,禁止高噪声污染项目入园区。严格落后工艺设备淘汰制度,将高噪声的工艺设备纳入淘汰目录。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区经信局。

(二)强化噪声排放源监督管理。

5、严格声环境准入。严格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明确改善噪声污染防治的措施要求。严格项目环境噪声“三同时”验收管理,未通过验收的噪声排放项目,一律不得投入运行。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区发改局、经信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

6、加强重点源监管。有关部门每年应确定本地区重点交通噪声整治路段、建筑施工噪声重点整治工地、社会生活和工业噪声重点治理单位作为重点噪声排放源单位,上报区宁静工程领导小组,严格各项管理制度,确保重点排放源噪声排放达标。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区住建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

7、积极解决噪声扰民。加强噪声污染投诉处置,畅通环保“12369”、公安“110”、城建“12319”举报热线的噪声污染投诉渠道。建立投诉信息共享机制和噪声扰民应急机制,防治噪声污染引发。将排放超标并严重扰民的噪声污染问题纳入各职能部门挂牌督办范围。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区住建局、城管局、公安分局。

8、开展绿色护考行动。加强中高考等国家考试期间绿色护考工作,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区住建局、城管局、公安分局。

(三)加强城乡声环境质量管理。

9、加强城市噪声达标区建设。确定声环境质量达标区和不达标区,制定达标区保持计划或进一步改善计划。年7月底前制定不达标区噪声削减计划并报市“宁静办”后实施。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关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

10、进一步改善乡村声环境质量。严格控制城镇化过程中的噪声污染,防止噪声污染从城市向乡村转移,将加强乡村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纳入日常环境管理工作。

牵头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关责任单位:区环保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

(四)强化监管支撑能力建设。

11、完善噪声监测网络。年完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和功能区定点监测布点,区域环境噪声监测覆盖范围超过建成区面积的90%。持续完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在区各类声环境功能区和主要道路交通干线设立噪声显示屏,为环境宣教、公众参与提供信息化的窗口。在重点噪声污染源安装噪声自动监测仪器,并将监测数据作为执法监管依据。加强噪声污染执法监测能力建设,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部门逐步配置应的噪声现场监测设备和仪器。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区财政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

12、提高执法监管能力。区环保局设专人从事环境噪声日常管理工作,并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机构建设。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噪声污染防治关法规、政策和标准的培训。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

13、开展治理工程示范。开展低噪声路面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促进道路声屏障建设,实施高效隔声窗应用示范工程。按规定开展汽车环保定期检验工作,将噪声排放逐步纳入检验范围,并开展摩托车和农用车的噪声定期检验示范。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污染治理示范工程。

关责任单位:区科技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环保局、公安分局。

14、强化联合执法检查。噪声污染防治有关主管部门互协调配合,每半年组织一次联合执法专项行动。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区住建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工商局、公安分局。

(五)加强综合保障措施。

15、加强规划引导。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和声环境质量改善作为重要任务之一,纳入“环境保护规划,设立噪声污染防治章节。在编制城乡建设、区域开发、交通发展和其他专项规划时,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中纳入声环境影响评价章节。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区发改局、经信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

16、完善法规政策。研究制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关法规、规章。严格依法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做到应收尽收。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区财政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

17、加强科技研发。加大对声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发的支持,通过科技计划,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关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噪声振动研究基础,研发噪声控制技术,促进降噪设备产业发展。

牵头单位:区科技局;关责任单位:区经信局。

18、促进公众参与。广泛宣传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介绍噪声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知识。发挥媒体对各类噪声扰民的舆论监督,加大噪声违法的曝光力度。每年“6.5”环境日期间,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报道声环境质量状况和噪声污染防治的关情况。划定后的声环境功能区应在环保网站上公示,在街道、社区明显位置设置声环境功能区类别的标示牌。

牵头单位:区环保局;关责任单位:各镇(街道)、开发区、度假区,区住建局、城管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

五、实施进度

(一)准备阶段:区“宁静办”召开有关部门会议,对年度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计划作进一步细化,分解年关任务。

噪声污染源监测范文5

关键词:“十二五”;区域环境噪声;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X5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14003

1引言

噪声污染已成为城市突出的环境污染,在环境案件中的比重也较大。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形势依然严峻,任务艰巨[1,2]。在分析“十二五”期间本溪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本溪市区域环境噪声现状进行评价,并提出防治建议。

2“十二五”期间本溪市区域噪声监测现状

2.1本溪市功能区监测点位设置

“十二五”期间本溪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设置采用等面积网格布点法,网格设置尺寸为650 m×650 m,在城市中心区共设置有效监测网格240个,每一个网格中心为一个监测点位,网格设置完全覆盖了市区建成区。因此,本溪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为240个,其中1类区监测点位81个,2类区监测点位106个,3类区监测点位33个,4类区监测点位20个[3]。

2.2监测频率及测量方法

监测方法按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4]和《城市^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5]的要求执行。2011~2015年本溪市区域环境噪声在每年9月昼间进行监测一次,2013年9月夜间监测一次;使用仪器为HS-6208B型声级计;测量方法为每点位监测10 min。

2.3本溪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现状

“十二五”期间本溪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见表1,区域噪声超标情况见表2。

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按《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6]中的等级划分规定进行评价。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一级”至“五级”可分别对应评价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差”,见表4。

3.2本溪市区域环境噪声评价现状

“十二五”期间,从本溪市每年一次的区域噪声监测结果可以看出,2015年平均值最高,为56.6 dB,2010年平均值最低,为54.5 dB,区域环境噪声变化较小。本溪市区域环境噪声2011~2013年昼间处于较好水平,2014年、2015年昼间处于处于轻度污染水平,2013年夜间处于较好水平(表5)。

“十二五”期间本溪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与“十一五”期间相比,网格覆盖和覆盖人口有所增加,有效监测网格由211个增加至240个,监测结果区域环境噪声值略有上升。处于好的质量等级覆盖面积略有下降,重度污染等级覆盖面积也略有下降;好的质量等级覆盖面积由“十一五”期间的18.4 km2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12.0 km2;重度污染等级覆盖面积由“十一五”期间的4.1 km2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2.1 km2。

4本溪市区域环境噪声防治建议

通过“十二五”期间本溪市环境噪声源构成比分析,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为生活噪声,其次为道路交通噪声。本溪市的市区面积较小,人口密度较大,生活噪声声源密集,影响范围广,交通噪声源强度大、影响距离较远,且均近邻居民区住宅,隔声距离不足,因此本溪市受生活、交通噪声影响较大。

在目前城市布局不能大幅度调整的情况下,应严格控制生活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降低强度;采取集中清

理街头烧烤、摊贩退路进厅,规范商铺扩音设备等措施,减少生活噪声对本溪市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新建的临街居民区应保证其与道路的有效间隔,对现有临街住宅通过种植行道树、采用新型低噪声材料铺设道路、主干路要装隔声屏障等降噪措施来减轻交通噪声对本溪市声环境质量的影响;同时,加强车辆年检工作,淘汰超期服役车辆,对噪声严重超标的车辆应吊销执照强行使其维护保养或安装消声设施[7]。

参考文献:

[1]

张守斌,魏峻山,等.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现状及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15(31):24~26.

[2]孙欣,李健,吕晓洁.辽宁省2001~2007年城市环境噪声监测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9(5):637~639.

[3]本溪市环境保护局.本溪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2015)年度[M] . 本溪:本溪市环境保护局,2016:182~208.

[4]国家环境保护局.城市区域环境中噪声标准GB3096-93[S] .北京:国家环境保护局,1993.

[5]国家环境保护局.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 14623-93[S] .北京:国家环境保护局,1993.

噪声污染源监测范文6

【关键词】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噪声污染是一种环境污染,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它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与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噪声象毒雾一样,弥漫在人们周围,尤其在城市与工业区里,经常性的噪声污染使人心烦意乱,精力不集中。长期工作与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与导致其他疾病发生。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产业革命以来,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的噪声。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太行山中段西麓,辖两县三区,面积4452平方公里,人口130万。其中城市辖区29.8平方公里,人口33万。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交通运输量的增加,商业、娱乐网点增多,城市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有关噪声污染的占总数的40%。因此,分析噪声污染现状及原因,寻求防治对策,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市区噪声污染源现状

根据统计,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9dB(A)。市区有10.5万人生活在55 dB(A)以下的安静环境中,占人口总数的34.3%;有18.2万人生活在56-70 dB(A)的不安静环境中,占人口总数的59.2%;有2万人生活在高于70 dB(A)的极不安静环境中,占人口总数的6.5%。

对城市区域车流量大于100辆/小时的42个路段监测结果分析,其情况是:只有6个路段昼间能够达到70 dB(A)的标准要求,85.7%的路段超标,最大值超过11.4 dB(A),超标路段长度占监测路段总长度的83.5%。夜间只有4个路段达到55 dB(A)的标准,有91.3%的路段超标,最大超标值为23.7 dB(A),超标路段长度占监测路段总长度的92%。由此说明,市区噪声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噪声污染防治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2. 噪声污染原因分析

2.1噪声污染因素分析

影响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因素主要有五大类,即交通源、工业源、生活源、施工源和其他源。前四类受城市发展影响,如机动车辆的增减速度及道路状况影响交通源,工业企业的布局及发展影响工业源,基本建设项目的多少影响生活源等。若能找出其中的优势因素并加以控制,对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将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对影响噪声监测结果的噪声来源进行了分类统计,其结果是:交通噪声源居首位,占33%,工业源占31.8%,社会源占25%,施工源占5.7%,其他源占2%。

2.2噪声污染的原因分析

2.2.1 阳泉地处山区,城市分布在桃河两岸的狭长地带,用地紧张,道路密度大(3.58公里/平方公里),宽度均值仅为17米,丁字路、断头路多,路面质量不好。而近几年城市机动车辆增速很快,目前达到4万余辆,致使干线车流量大,超过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东西拥挤,南北不畅,交通噪声居高不下,基本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主要的噪声来源。

2.2.2 由于历史原因,市区布局混乱,工厂、居民、商业相互交错,混合区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52.9%,工业影响居民,居民制约工业,矛盾日益突出。

2.2.3 由于经费投入少,声源得不到及时治理。几年来,治理的主要精力放在废气和废水,而噪声一直未能作为重点。据统计,市区现有污染防治设施384台(套),噪声防治设施只有28台(套),这与上千的噪声污染源(点)是极不相称的。

2.2.4 噪声污染随机性强,而环保部门受人员、装备等制约,很难做到及时有效的监督。

2.2.5 公安、交通、文化等相关部门管理力度不够。特别是社会噪声管理漏洞大、问题多。一方面,三产高速发展,商业、文化娱乐业的大量增多,很多项目缺少环保审批,致使生活噪声点源泛滥,给群众造成了严重危害。另一方面,公安部门以维护社会治安为主,他们对噪声管理从技术监测手段上感到困难。环保部门管理生活噪声按法律规定纯属“越俎代庖”,执行过程阻力大。因此,出现环保部门难管其他部门不管的问题。

3.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3.1交通噪声污染是噪声治理的重点,对交通噪声进行综合整治。首先,要抓好道路规划和建设,使其布局合理,宽度适宜,路况良好,提高通行能力。其次,要狠抓声源治理,努力降低机动车辆噪声,淘汰不合格车辆。第三,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实行禁鸣路段,增加路面隔离,实行人车分流,降低车辆鸣号次数,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3.2合理规划,推行综合整治。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按不同功能区规划和建设,改善不合理的布局,新建和搬迁的企业应尽量设在市郊,减少运输原料、产品车辆穿行市区带来的噪声污染。对高级宾馆、居民区、医院的建设要避开交通干线和工业的影响。

3.3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全市噪声污染源的管理,强化噪声排污申报登记,推行许可证制度,抓住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契机,对超标噪声源进行限期治理。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防止形成新的污染。

3.4统一思想,齐抓共管。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工作形成合力,市政府应统一协调,环保、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加强建筑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管理,限制建筑施工的工作时间,规范小商贩在街头的摆摊设点,严禁高音喇叭招揽生意,逐步解决噪声污染问题,还居民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晓,江家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 杨志团.城轨交通线路方案选择及城轨交通规划建设问题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