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例6篇

指挥中心解决方案

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文1

随着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水平的提高,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和反侦查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作案手段日益翻新,犯罪的伎俩更趋诡谲。面对这种新的挑战,检察机关如何来改变传统的侦查指挥模式, 突破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指挥侦破案件这个瓶颈,运用更加灵活、及时的侦查指挥手段去应对,从而来有效突破案件、查明案情,夺取反腐败斗争的胜利。

关键词: 侦查指挥 远程监控

一、传统侦查指挥模式之缺陷所在

传统的侦查指挥模式往往通过侦查人员对案件进展情况的判断运用语言传输的方式向指挥人员报告,指挥者则根据侦查人员的汇报情况,进行决策,决定侦查方向。这种侦查指挥模式,由于受语言传输的不稳定性和信息量的多少以及侦查人员的对问题理解能力的高低影响,使得指挥人员有时很难完全作出准确的决策,从而导致侦查方向不明。具体表现为:

1、信息的及时性不好

由于指挥人员不直接接触现场情况,不能同步快速了解案件进展情况,仅是依靠现场侦查人员的来回汇报,往往在作出决策时,已失去了最佳时机,及时性较低,使得决策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2、信息的正确性不高

由于指挥者是靠侦查人员汇报的信息,来进行分析决策的,往往会受侦查人员的素质能力高低的影响,有时做出的决策存在一定的不正确性,以制定带有偏差的侦查方向。

3、信息的完整性不够

指挥者通过侦查人员的汇报来了解案件信息,没有掌握全面详实的案件信息,往往会遗漏一些细节问题,而有时恰恰一些细节正是突破案件或取证的关键,由于指挥者对信息缺乏直观性和完整性,因此,作出的决策往往会缺乏周密性。

4、信息的互动性不强

传统模式下的侦查取证或审讯,往往是有二至三名侦查人员来完成,由于受到侦查人员的侦查能力及对相关知识情况的了解的影响,同时,又不能及时将信息传出,使得后方人员不能及时支援,互动性不高.不能形成集体协同作战的局面,使审讯和取证工作有时会陷入僵局。

二、当前侦查指挥技术发展的趋势

我国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从20xx年起步至今,经历了由点及面,由弱渐强的发展阶段,并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信息一体化网络。随着“科技强检”进程的逐步深入,检察人的传统思维和工作模式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也正是在这种网络化日盛的趋势下,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了检察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最新的《瞭望》周刊刊文称,反贪侦查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是严肃社会主义司法改革的政治方向,发展完善有中国检察特色的职务犯罪侦查制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加强反贪工作,最高检将以提高侦查装备的科技含量和侦查队伍的科技素质为基本任务,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实施重点,落实当前、着眼发展、统一规划、分布实施。 长远目标是到20xx年,依托全国检察数字专线网,建成覆盖全国、安全高效的远程侦查指挥系统。使得办案一线的侦查装备能够保障指挥联络、快速反应、收集固定证据等办案任务的完成,整个侦查队伍的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侦查科技队伍。 近期的目标是,今年200个大中城市的检察院联网进入全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指挥系统。

为了顺应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和高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结合当前检察机关对科学技术的实际运用,“信息化”、“智化化”侦查指挥室设置的基本框架是:以计算技术为中心,集电视监控、电话电视、ip专线和计算机专线网等信息技术手段于一体,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管理案件、指挥办案。同时具备较先进的无线遥感遥控通讯设备,能在复杂条件下对被侦查目标和侦查过程实施远程监控,为指挥办案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远程监控与侦查指挥的契合

远程监控指挥侦查是指通过电视监控平台、远程无线监控接收平台、示证演示平台、流动侦查指挥平台即专用侦查车等技术设备,使侦查指挥者或侦查指挥中心对于侦查人员的侦查活动采取多种媒体方法进行监督,通过收集分析信息,进行决策、下达调控指令及提供帮助等来完成侦查活动的一种同步指挥侦查的形式。它具有直观性、及时性等特点。

职务犯罪侦查指挥是指查处职务犯罪的指挥人员通过及时掌握信息,调动侦查资源和其他力量,同贪污贿赂等犯罪嫌疑人进行智能较量,以实现侦查目标的过程。这里主要强调了信息及时掌控,也兼顾了协调的内容。

远程监控运用于职务犯罪侦查指挥工作,是采用网络数字视听技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案件的侦查和审讯工作进行监控,使侦查指挥哨所前移,动态地把握侦查工作的脉搏,及时调整侦查思路,为科学决策和组织指挥侦查工作创造了条件。特别对于一案多人的案件,可以同时开展审讯,当侦查人员需要了解 其他审讯室的进展情况。远程监控系统则可让侦查员通过同步影音图像,在第一时间相互沟通。指挥中心也可通过系统,及时全盘掌控,远程指挥办案。领导在办公室就能真正实现运筹帷握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1、远程监控审讯,知己知彼提高审讯效果。

知己,即侦查指挥人员通过网络监控对自己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能及时观察了解现场侦查人员的审讯情况。知彼,要求侦查指挥员对案情要全面了解,在分析的基础上,将情况梳理清晰,为决策提供客观、全面、详实的依据。情况明了是正确决策的前提。要做到情况明了,就要尽量多地占有信息,对信息材料进行辨别与分析,并对工作前景进行预测。只有这样,工作才能不盲目,才能始终掌握办案的主动权。远程监控技术能为领导层远程指挥审讯、及时周密组织侦查、审讯工作提供了可能。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审讯者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电视墙、笔记本电脑,及时将审讯情况报告给决策者,决策者尽管不在审讯现场,也能同步了解审讯情况,更好地控制审讯局面。这种审讯信息的交流比其他通讯工具更具有直观、经济和全面。另外,审讯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侦查人员所获取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审讯策略与方案,突破案件。远程监控变审讯工作为“单兵分散作战”向“整体协同作战”转变,大大提高了审讯效率。比如我们在立案侦查一起政府采购办工作人员受贿案中,由于嫌疑人接受贿赂时间比较长,对行贿人的名字和单位一时记不起来,但知道该行贿人是为了推销药品而行贿的,其药品名称是知道的,这时,审讯人员立即通过远程监控与指挥中心联系,指挥中心接到要求即通过政府采购网不到几分钟就查出了具体行贿人的名字和单位,指挥中心一方面将这一信息反馈给审讯人员进行验证,一方面通过远程监控与调查人员联系找寻行贿人,二小时后该行贿人已被请到检察院,已在接受侦查人员的调查。同时,取证人员通过远程监控向后方审讯人员及时传送取证情况,审讯人员则根据审讯情况及时要求人员补充证据,有效地发挥了整体协同作战的能力。

2、异地指挥取证,提高办案效率。

侦查人员在异地取证的时候,只能通过传统的电话方式进行沟通,不仅交流的信息量有限,而且费用较高。而远程监控可以将所取得的证人证言或者其他证据材料通过数码拍摄后同步传送回来,后方的侦查人员立即就综合案件的情况进行分析审查,发现有不足的地方,及时与异地的侦查人员及时沟通、作出新的指示,异地的侦查人员进一步取证,完善充实证据。原来可能要去异地几次才能取得的证据,现在一次就能完成,不仅提高了办案效率,而且节约了办案费用。如我们在办理一起医疗机构人员受贿案在赴泰州取证的过程中,侦查人员通过远程监控及时与院中的指挥人员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后方指挥人员根据前方反馈的消息及时异地指挥取证,通过远程监控固定证据能力大幅提高,改变以往为了同一证据往返多次取证的局面。调查取证向全方位、立体化转变,促进了办案水平和案件质量的提高。

3、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人性化办案

侦查人员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或者在询问证人时,当案件当事人寻求法律帮助时,办案人员可以随时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及时上网查询相关的法律资料,将有关法律条文及时告知案件当事人,充分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由于远程监控技术支持语音和视频系统,同时对案件当事人提出的不违反法律的合理要求,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充分保障人权,实现人性化办案。例如我们在办理一起自侦案件过程中,由于犯罪嫌疑人思想负担很重,担心亲属的近况,提出要求会见其亲属,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远程监控系统支持视频的技术,运用了一些软件,安排了一次犯罪嫌疑人和亲属间的网上会面,既不影响案件的侦查,又考虑了犯罪嫌疑人的亲情,也获得了犯罪嫌疑人家属理解配合,了解到检察机关依法办案,最终使得犯罪嫌疑人放下包袱,配合司法机关,使得案件的侦查顺利的进行,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

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文2

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主任王昂生曾经指出:“要提升应急系统的现代化水平,要以大量数据、图像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决策为抗灾服务。我们的决策应以科学的分析和统计为支撑。平时就要建立救灾物资、人员和专家储备数据库并联网,以便在灾害到来或发出预警时,能立即进行统一调配。”

从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的发生和处置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级政府基本上都是按照应急处置程序,启动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布置抗灾救灾事宜。但是,灾害的损失依然巨大,除了雪灾的突发性强、范围广、强度大、南方地区防范冰雪的基础条件薄弱等客观原因外,有一部分问题的根源是在于应急手段的缺乏,特别是在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方面。

以整合应对挑战

针对风雪、地震这样的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实际上是政府由常态工作转为非常态工作,所依赖的资源主要是电子政务已有的基础网络和应用系统,只是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将应用系统延伸,才可能提高各种政务资源指挥调度的效率,同时按应急预案和辅助决策分析模型为应急指挥者提供辅助决策。

信息平台与业务体系共同组成了应急指挥系统,业务体系是应急系统的核心和基础,信息平台是实现业务体系的手段。应急指挥系统的核心宗旨就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调动多个部门、单位相互协调,共同实施,有效解决突发公共事件。这就需要各种信息与资源的整合,部门、单位之间才能协同“作战”。然而目前各专项部门的信息系统和各类资源目前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组织标准,因此应急指挥系统首要需要解决的就是 “整合”问题。

系统与业务有机结合

应对危机,制度先行。业务系统的整合需要各部门间通畅的交流与共享,“一案三制”的出台为应急指挥系统提供了制度和立法上的保障,消除了各部门间信息壁垒,确保了业务系统的可整合性。与此同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信息平台整合则要围绕IT基础平台整合展开,特别是在多媒体系统、数据管理、安全管理等多方面,以求实现业务资源与各个IT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

应急信息平台通常会部署视频会商系统、图像接入系统、语音系统等多媒体应用,如何将应急指挥中心所掌握的现场图像清晰分发到各个专项部门,关系到各专项指挥中心实时了解现场情况,提高应急指挥效率。

应急信息平台中的数据关系到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是否及时、处置方法是否得当、处置效果是否令人满意。然而这些应急数据都分布在各个专项部门系统中,如何将应急数据有效提取出来进行集中存储是一个困扰人们已久的问题。另外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保证关键的数据完好无损,并且将准确、完好的信息呈现给指挥者,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安全一直是各类IT系统重点考虑的问题,应急信息平台面临的安全问题,一方面来自如何确保与外部网络连接的安全,最大程度降低来自外部的安全威胁,保护系统安全; 另外一方面,要确保内网安全,尤其是要防范移动接入用户对系统的潜在威胁。

构建稳定支撑体系

由于应急信息平台涉及网络、安全、多媒体等各类复杂系统的集成,以及与各专项部门平台的对接。因此一个可靠稳定的基础支撑平台是应急信息平台稳定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也可以说直接影响着突发事件处置效果和效率。

网络是整体应急信息平台的基础,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决定了整个应急指挥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实际方案设计中,可以通过在指挥中心网络的核心区部署双核心和汇聚层双归属,以提高网络核心层的负载均衡、互为备份和接入链路可用性,从设备和方案两个层面保证应急指挥系统网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现万兆核心交换,千兆到桌面的接入,为指挥中心提供高性能的交换网络,保证各类业务系统对网络资源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未来新业务对网络的需求。

面对各种复杂的突发事件,往往要求应急系统在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关人员,以便进行快速会商,并根据前方实时情况进行调度指挥。因此一个融合的多媒体融合方案,可以将监控画面便捷地分发到各个会场,监控图像无需模拟转换就可以完全以数字方式加入会议,同时各个会场图像的清晰程度也会比较高。另一方面,通过IP语音网关和终端的部署,将手机、模拟电话等各种语音设备接入到应急视频会议中,这样前方现场人员就可以通过电话等方式加入到会议中,汇报现场情况,结合现场图像为指挥人员提供综合的多媒体信息。

保障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其中信息的保密性、可用性与完整性,是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的一项重要要求。根据信息的安全级别和物理位置,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安全区域划分,针对不同的安全区域实施不同的安全策略。在广域网,采用远程安全接入和远程灾备,满足多部门远程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及时性要求; 在局域网,可以采用从外到内的边界防护、内部控制解决方案,针对用户网络进行控制和审计,达到整网的统一监控和管理。

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文3

关键词:消防调度;规则引擎;灭火救援通信指挥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9-2034-02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结构的不断推进,火灾和各类紧急事件发生率显著提高,对灭火救援力量的迅速,准确,及时,有效出动提出了更高要求。消防救援力量的及时有效到场施救,是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减少灾害损失,遏制灾情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手段。因此,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力量调度系统的研究和优化,是新时期新阶段消防部队更好履行使命,完善机制,提升战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1指挥调度工作的现状

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消防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普遍利用计算机、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图像传输等先进技术装备组成性能优良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主要包括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和省级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是指覆盖整个城市,联通城市各指挥中心、消防站、城市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环节的指挥调度系统,是由具有火灾报警、火灾受理、通信调度和辅助决策指挥等功能的网络和设备及其软件所组成的系统。

省级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是覆盖全省城市,联通省消防通信指挥中心及城市消防通信指挥中心、省移动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及救灾应急相关单位等环节的,具有全省消防业务宏观管理和跨区域联合作战通信调度、辅助决策指挥等功能的网络和设备及其软件组成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

这些系统的启用,使指挥调度工作大为简化,效率提高。但由于消防部队装备水平和使用人员素质的差异,或者系统本身无法完成配套,系统使用不畅,或者因为使用人员的业务不够熟练,经验缺乏,无法迅速准确调配救援力量。由于目前应用的系统功能单一,设计模式简单,仅能完成接警,调度等基本任务,无法完成智能化调度并提供相应的优化方案,已无法满足当前消防部队指挥调度的实际需要。

另外,消防部队日常参与大量灭火救援行动,积累了丰富的扑救经验,拥有大量案例材料。同时,消防部队目前正在大力开展“辖区六熟悉”活动,借此活动,一方面能够对辖区消防设施,重点单位情况做一全面了解,另一方面,消防部队相关部门需要收集整理大量处置预案。通常,这些预案仅作为归档备案材料,在消防指挥调度活动中,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基于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案例材料和处置预案,构建系统模块,优化指挥调度。

2系统数据采集

根据数据来源不同,分别从灭火救援预案和灭火救援实例进行数据采集。

依据事故特殊性对预案分类,主要分为建筑类火灾预案(包括高层建筑火灾和普通建筑火灾)、运输工具类火灾预案(包括特殊运输工具)、化工生产类火灾预案、跨区域救援类火灾预案等。一般按所保卫对象情况的不同又可分为视线、一般和重要三级。

2.1重要性单位火灾

1)建筑类预案内容:建筑结构,建筑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相邻建筑物,地形地貌特征,单位方位图,单位平面图等。

2)运输工具类火灾预案内容:运输工具结构图,整体照片,额定载客量,燃料类型,重点部位火情扑救措施等。

3)化工生产类火灾预案内容:生产车间结构图,建筑面积,建筑用途,毗邻建筑物,建筑物附近消防水源,危险部位具体情况,危险部位火灾危险性,危险部位火情处置方案,正常工况时工人数,防火档案等。

4)跨区域救援类火灾预案内容:调度指挥方案,通讯频道分配方案,各部门协调应急方案,跨区域调度保障方案,参战力量分配方案等。

2.2视线和一般性火灾

对视线和一般单位,只需要了解和掌握单位或建筑基本情况和消防设施具体分布位置即可。

基本情况:火灾发生时间、地点、气象情况、火灾类别、火灾级别、火灾持续时间、事发地建筑结构特点、事发地消防设施情况、事 发地附近的水源情况等。

作战指挥情况:接警时间、火灾救援人员情况、火灾救援装备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装备

使用情况、第一支消防队到场情况、火灾扑救主要的战斗决策、火灾扑救战术、火灾异变情况、疏散人员数、救出人员数。

经验总结分析:火灾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情况、起火原因分析、发生火灾的相关责任处理、火灾扑救主要经验教训。

3系统数据抽象

1)对图形影响因素,可以针对相同类型设计图形处理引擎,从而解决建筑平面图、建筑方位图、消防水源图、火场力量部署图等图形的制作、显示和存储。

2)对非图形影响因素,可根据案例和预案整体相似度,对同一类型特征属性赋予权重以作为其重要性依据。

4调度平台的构成

消防通信指挥调度平台的核心是规则引擎。规则引擎是由推理引擎发展而来的,规则引擎是一种通过嵌入应用组件,将决策部分相关代码从总的程序代码中分离出来,从而利用预定义语言模块,有针对性的进行程序代码设计,编写业务决策。规则引擎大多数支持以规则次序和规则冲突为主的检验,支持简单脚本语言的规则实现,支持通用开发语言的嵌入开发。在规则引擎的普遍应用中,比较有代表的是和两种,其中iLog为非开源规则引擎,Drools为开源规则引擎,考虑到消防行业的特殊性,平台采用了Drools作为规则引擎。

目前,在应用规则引擎的消防指挥调度系统中,主要存在两种方式:

1)在整个系统中,将指挥调度计算器独立出来,通过Webservice等PCR交互方式支持辅助计算,这种方式技术架构简单,开发语言差异小,易于今后的维护和升级。

2)将规则内置于系统中,在应用时直接调取相关代码,这种方式代码执行效率高,系统整体性强,但是升级维护需要依赖开发部门,局限性较大。

根据所确定规则引擎方式和接警的具体要求,调度平台主要由以下五部分构成:

1)通信链接部分:主要负责将单独设计的指挥调度计算器和接出警系统相联系,传递当前可出动战力资源,接收计算结果和出动方案。

2)数据提取部分:由战例数据库,案例数据库构成,由分别的两条途径对战例数据和案例数据根据需要处置的灭火救援类型提取相关数据。

3)调度计算部分:利用指挥调度器进行方案生成,生成战例库掉度方案和预案库掉度方案。

4)系统工具:根据Drools架构原则对两个数据库生成的方案进行组合比较后生成决策方案。

5)系统支撑:利用应用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底层运行和数据存储。

5系统处理流程

1)判断接警具体分类;

2)根据相关类型从两个数据库中同时抽取数据;

3)对当前救援力量进行抽象数据提取,分析后同时生成预案具体数据;

4)以可出动力量数据为标准进行数据相似性分析;

5)基于Drools的规则引擎,生成消防预案库数字化后的调度规则库;

6)生成最优化调度方案。

6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灭火救援力量调度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1)在所参与火灾事故案例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和分类分析,对不同类型火灾案例特征属性取值进行了科学和合理的设定,反映了相关案例的特性。

2)利用所积累和收集的各类火灾及应急救援事故预案,对不同类型的预案特征值进行了设定,反映了相关预案的特性。

3)根据Drools架构原则,对灭火救援调度预案的生成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同时利用PCR交互技术和数据比较技术,优化了决策方案和生成速度,增大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该系统的建立可对一般灭火救援力量调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易立新,吴立志.城市火灾风险评价的数学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0, 10(4): 36-40.

[2]张彪.基于Rete算法的数据库通知引擎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 2004.

[3]崔锷,许学雷,孙立勇.城市火灾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研究[J].火灾科学, 1995, 4(2): 61-64.

[4]刘际.规则引擎在业务逻辑层中应用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学院, 2007.

[5]汤文宇,李玲娟. CBR方法中的案例表示和案例库的构造[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6, 11(5): 75-78.

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文4

携数据中心方案

中标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机房项目

来自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的消息称,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打造的地标性建筑,建筑面积近11万平方米,总投资达6亿元。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后,46个国际、国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将进驻,使之成为集科技创新、人才交流、成果孵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国际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智谷。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根据当前的实际应用需求和长远规划需要,该中心将设立多个技术先进、高效节能的数据中心机房,包括通信主机房、消防安保中心机房等。

科华恒盛数据中心专家经过与客户多次的深入交流,决定采用端到端的智能供配电解决方案,包括高可靠UPS、电池柜等核心部件,通过双总线、双备份供电系统,确保数据中心从前端动力输入到末端核心负载的电源可靠供应和合理分配,并通过智能检测模块实时监测各路用电动态,实现安全、稳定、智能、易于管理的客户需求。同时,随着该中心业务的不断发展,科华恒盛还可提供在线升级或扩容的方案和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科华恒盛“云动力”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洛阳景安IDC、雅安城市云计算IDC、鲁南中印(国际)软件园IDC、华北油田IDC、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IDC、上海电信IDC、泰安云计算IDC、国富瑞(福建)灾备IDC、江苏凤凰数据IDC等多个大型IDC数据中心项目,并为百度、腾讯、奇虎360等知名互联网用户的设备提供IDC基础保障,获得了业界专家和客户的肯定。

提供高可靠电源保障

助力延安市“平安城市”建设

延安市是国家公安主管部门在全国确定的22个试点平安城市之一,为此延安市公安部门一直大力推进平安城市建设。近年来,在公安系统信息化和高清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动态监控系统的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为了不断完善视频监控系统,推动平安城市的建设,延安市公安部门决定在全市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和“三台合一”指挥系统的基础上,打造涵盖交通、水利、林业等多个政府部门应用的数字延安平安城市高清视频监控指挥系统。

根据该监控指挥系统建设项目的机房环境和技术需求,科华恒盛提供了个性化的高端电源产品解决方案,包括高端UPS系列和相关核心部件共十多套,为数字延安平安城市高清视频监控指挥系统的布控系统和监控系统提供高可靠的电源保障。

科华恒盛依靠高集成技术,设计了超宽电压输出值和灵活的组网监控方案,以及自主专有技术MMBM智能电池管理功能系统组成的产品解决方案,可极大地降低故障,提升整体抗负载和保护能力,减少占地空间,方便维护和管理,凭借其高可靠和智能特性,满足安全、稳定、智能、易于管理的客户需求。

同时,随着该项目的扩建,科华恒盛还可提供升级或扩容等增值方案和服务,为延安市公安部门构建平安城市提供持续、有力的支持。

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文5

随着系统范畴的扩大,体系在高技术海战中越来越被提及和重视。什么是体系呢?体系是对系统的扩展,体系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一般来说,由2个或2个以上已存在的、能够独立行动实现自己意图的系统组成或集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系统集合称为体系。因此,体系也被称之为系统的系统(systemofsystems,SoS),体系的存在以其组成个体、组织结构、运作法则与程序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演化机制与演化过程见诸于世,为我们所感知。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系统科学的研究对象从简单性和简单系统转向复杂性、复杂系统、复杂巨系统、体系和复杂体系,对体系的研究逐渐成为未来科学领域的一个新型关键学科。体系因其广泛性、渗透性和关联特征而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不同层面,不同空间和领域,其涵盖范围从生物的有机体,到人类的社会组织体,军事组织体,经济组织体,到城市的交通体系,以及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中的新型虚拟联合体等。海上编队作战指挥决策体系通常由海上编队作战指挥系统、群作战指挥系统和平台作战指挥系统组成,是海上编队各级作战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共同完成辅助海上编队各级指挥员进行作战决策方案制定,实时进行作战指挥。用决策体系来表示海上编队各级作战指挥系统具有表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描述了由海上编队级指挥系统,水面舰艇群指挥系统、航空兵突击群指挥系统、引导飞机指挥系统、航空兵掩护群指挥系统和各台作战指挥系统组成的海上编队作战指挥决策体系。

2海上编队作战指挥决策体系建设模型

海上编队作战决策体系是指在海上编队承担作战使命,完成作战任务过程中,由海上编队实施作战指挥决策的各要素组成的以完成编队作战指挥决策功能的系统集合。海上编队作战决策体系按照规模和层次通常分为编队级作战指挥系统、群级作战指挥系统、平台级作战指挥系统等多个层次。海上编队作战决策实质是指挥员在各级作战指挥系统辅助下,根据作战任务,确定决策目标,进行作战资源筹划和运用,形成作战行动方案、武备使用方案及作战协同方案的过程。也是海上编队作战决策体系发挥体其决策功能,实现对海上编队作战体系各要素进行重新规划的过程。海上编队指挥员在领受作战任务之后,面临的问题是:进行作战决策,把作战任务首先转化为作战决策的任务或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指挥员考虑的问题是:“决策的任务是什么,由谁进行决策、都有哪些决策行动,这些决策行动之间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要对决策任务进行决策分解。其次,进入下一个层次,确定:“作战任务是什么,有哪些作战兵力,需要采取哪些作战行动,这些作战行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因此,作战决策可划分为2个层面上的问题:决策层和作战层,也就是作战指挥层面和作战行动层面的问题。因此,海上编队作战决策的主体是编队各级指挥员和指挥机关,作战决策的目标是完成作战任务,作战决策的结果就是形成决策方案,作战决策的资源是完成作战任务可以使用的作战兵力和兵器,作战决策的约束条件就是敌情、我情和海情形成的战场态势。从决策过程层面来讲,作战决策要素主要包括作战决策任务、作战决策节点、作战决策信息和作战决策行动。海上编队作战决策的结果为作战方案,作战方案是对编队海上作战进程、作战方法和临机处置设想的描述。因此,从作战的层面来讲,作战决策的基本要素包括:作战任务、作战节点、作战行动和作战信息。常见作战方案的形式有2种,一是兵力行动方案、武备使用方案和作战协同方案及其综合,是对未来一定时间内兵力兵器使用的初步打算,如合同导弹攻击方案、任务分配方案、火力分配方案等。二是简单的战术命令,如某某兵力某某时间发射导弹等等,但无论何种形式,作战决策结果是对作战体系各组成要素的描述。在某种意义上,简单的战术命令可以看作简化了的作战方案。

2.1海上编队作战决策体系建设过程模型

海上编队作战决策体系过程模型是海上编队作战决策体系完成作战任务,履行作战决策使命的形式化描述。其基本要素包含作战决策任务模型(DT)、作战决策节点模型(DN)、作战决策信息模型(DI)与作战决策行动模型(DA)。作战任务是作战决策体系形成与发展演化的外在驱动力,是赋予作战决策体系活力的第一要素,从作战决策的角度来看,作战任务为作战决策任务或可转化为作战决策任务;作战决策任务可以细化和分解为作战决策子任务或任务元,决策任务元是作战决策节点协作的基础,作战决策节点是分布战场环境中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作战决策实体,包括指挥员和作战决策平台;作战决策行动是作战决策节点完成作战决策任务或子任务的基本形式和过程;作战决策信息网络是信息化战场的基础设施,是作战决策节点、作战决策行动、作战决策任务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互操作的基本形式。海上编队作战决策过程结构模型要素之间存在多种关系要素,以实现海上编队作战决策体系的功能与目标,这些关系要素包括:作战决策任务分解得到作战决策节点可决策的任务,作战决策任务间的序列关系(DST);作战决策任务间的信息关系(DSI);作战决策任务到作战决策节点间的分配关系(DDTC);作战决策节点间的指挥关系(DCD);作战决策行动间的序列关系(DSS);作战决策行动上的协作关系(DCCS);作战决策行动过程间的信息流(DIS)。

2.2海上编队作战决策体系方案模型

海上编队作战决策方案模型是对海上编队作战体系为完成作战任务,进行各种作战行动的过程中各要素的描述,其最终结果为作战方案。因此,海上编队作战决策体系方案模型,也可称为海上编队作战决策体系描述模型。

3海上编队作战指挥决策体系建设的启示

3.1搞好海上编队作战体系建设

现代海战强调的是海战场上的体系对抗、整体作战,强调基于信息系统、整合各种作战力量,形成体系作战能力。多层次的海上编队作战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众多的要素,决策过程就是把战场各要素进行整合、综合集成的过程。因此,在海上编队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个要素建设,形成整体合力。作战系统,特别是作战指挥系统要改变以往随平台、随系统分散研制的局面,要加强顶层规划和设计,不光要成系统、成建制建设,更重要的要成体系建设。从海上战场上的力量编组来看,有不同的兵力编群(编组)形式。这些兵力编群(编组)对应了不同的作战指挥系统,不同层次的作战指挥系统的作战应用功能是不同的,这些系统形成了海上编队作战体系,共同支撑海上一体化攻防作战。在海上编队作战决策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求首先根据体系作战能力形成的要求,区分不同的作战样式、指挥模式和流程,筹划不同层次编队指挥系统的作战使用功能重点、信息流程和信息关系。确定其作战应用范围、系统组织结构、运行控制结构,形成编队各级指挥系统的顶层体系结构,用于指导海上编队作战指挥体系的构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各种作战指挥系统有机融合,避免出现先分散研制,然后再集成改造的老路,造成各级作战指挥系统信息流程不畅的局面。

3.2加强海军兵力作战理论体系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军事理论和战法创新是军队建设的灵魂。海军作战理论是作战指挥系统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决定作战指挥系统服务的方向。作战指挥系统研制相关作战理论体系融海军战略、战役和战术指挥于一体,融海军各兵种作战指挥于一体,融军事运筹、决策于一体,是整合海军各种作战力量、保障力量于一体,发挥系统整体作战能力的有效理论体系;建设一套系统的、较完整的、适合我国情的、适合未来高技术海战需求和我国国防战略,实用的作战指挥一体化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作战理论研究的范围很广,战法研究是作战理论研究的重点,目的是搞清楚“和谁打?在哪里打?在何种条件下打?怎么打?”的问题[10]。海军作战理论建设和战法研究要针对主要和潜在的作战对象,以使命任务为基础,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研究未来海战中敌我双方的作战思想、作战原则和装备发展情况;研究未来海军兵力的使命任务、作战对象、战斗活动、作战行动特点和海军兵力作战指挥的条件、方法、原则、手段和决策内容。在作战理论和战法研究过程中,要针对作战指挥活动进行重点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指挥决策的流程、方法、原则,指挥决策的内容、可能达到的效果,指挥决策与部队行动和作战环境的关系等。

3.3抓好作战决策模型体系研究

作战决策模型是作战理论和战法的提炼和总结,是作战理论和战法向作战指挥软件系统转化的中间环节。对应于作战理论体系和作战指挥体系,作战决策模型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是由各级、各类作战模型组成的复杂的体系化的集合体。作战模型体系的研制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就把模型体系相关的作战模型都建设好,必须反复验证和测试。在作战模型体系研制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顶层设计,注重作战应用。从作战使用和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海军作战决策模型的功能性需求,形成作战模型研制的顶层指导性文件。其次,全面梳理已有模型,侧重模型间互联互通,杜绝“烟囱式”模型。再者,对作战决策模型要深化研究,加强数据支撑、模型库、数据库等方面的重点研究。深入研究作战软件对作战数据的使用需求,强化作战数据库对作战软件的支撑作用。最后,作战模型体系的研制过程,也是协调相关各要素,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作战环境的随机性、时变性、突变性等与作战方案、作战决策的稳定性、鲁棒性需求之间的矛盾。②作战指挥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矛盾,往往表现为研究人员的理性主义与指挥员的经验主义、个人主义之间的矛盾。③战场态势系统的非线性、快时变、复杂多变量和环境扰动等与作战模型结果的容错性需求的矛盾。④信息的时滞性与作战决策的实时性之间的矛盾。⑤信息的不确定性与决策结果的确定性之间的矛盾。

3.4加强作战模型研制队伍建设

指挥中心解决方案范文6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提出了dis作战指挥系统中辅助决策子系统的方案,然后给出系统的设计思想、软硬件方案,并讨论了关键技术。

1、前言

作战指挥决策是作战行动的基础,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决策。军事指挥决策的任务是定下决心和制定实现决心的行动计划。其目的是提高军队指挥效能,最大限度发挥部队的战斗力。dis作战指挥系统作为dis作战指挥手段的技术实现,是在现代作战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设备,与作战指挥人员紧密结合,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交互系统。

作为dis作战指挥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辅助决策为指挥员提供了拟制、评估、优先作战方案和保障方案,系统模拟、军事重演、军事专家系统等辅助决策的功能。

辅助决策系统以人工智能、军事运筹学和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工具,以数据库、专家系统和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计算、推理和仿真等辅助手段来实现上述功能,以辅助指挥人员制定作战方案,组织实施作战指挥,并在平时借此完成作战模拟和进行部队训练。

2、设计思想

为了适应部队指挥作战的需要,dis作战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应具有互操作性、资源共享、信息集成处理、分布式计算处理、安全保密及系统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系统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如下:

(1)实时性

辅助决策必须具有较高的实时性,表现为指挥员的指挥机关提供实时战场态势、敌我态势,实时、准确地计算出决策依据要素和备选决策方案,以提高指挥员在作战指挥中的快速反应能力。辅助决策的实时性要求使得在软件设计上有时无法采用运算量大的优化模型,或只能寻求简化模型,以满足必须的实时性。

(2)科学性

必须采用合理的辅助决策模型,才能保证态势要素、威胁要素、决策要素的分析估计结果的科学性,成为指挥员决策的依据。辅助决策模型大约分为情报分析、资源分配和作战三类模型。

(3)可扩充性

随着作战样式和方式的不断变化,辅助决策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也应相应地变化,满足作战决策和指挥的需要。由于作战和技术体制的变化,辅助决策的范围也会不断变化,要求具有适应辅助决策范围变化的能力。所以,一个完整的辅助决策系统具有可扩充性。可扩充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方案库的扩充和模型的扩充。方案库的扩充,提供作战方法的扩充手段,模型的扩充适应辅助决策范围变化和完善辅助决策体制,满足作战需要。

(4)人机交互性

电脑不能代替人脑,辅助决策不能取代人工决策,决策活动本身是由人来完成的。在许多场合只是需要借助电脑中的某些知识,而最终用人的智慧进行决策,所以,所有的辅助决策系统都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协调人脑和电脑的工作,完成人脑和电脑的沟通。

3、主要功能

系统能根据作战任务、空情、装备部署及作战能力等情况,根据作战指挥原则、条令条例等规则对作战预案进行分析与仿真,选择最优方案供指挥员决策。辅助决策系统提供以下几大功能模块:

(1)情报决策(情况判断)

其基本任务是适时收集战场情报,优化配置情报力量,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敌方的战略或战术意图,预测敌方的行动方案及作战步骤、目标划分和威胁估计,为指挥员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如进行威胁估计、敌情综合、战态评估、作战过程复现和战后综合评价等。情报决策包括:

战略预测:主要是预测敌方战略意图、主要战役方向、总攻击时间和战略预备队配置情况等;战术预测:综合雷达、无线电技术侦察、监视卫星和技术文件等情报源信息,预测敌方空中机群和地面集群的行动企图、攻击目标、攻击手段等;武器攻击预测:预测目标的性质(如飞机、导弹、舰船等)、攻击地点、攻击手段(如空降、常规轰炸、核攻击等)、攻击任务和目标(如侦察、轰炸、偷袭、护航等)。

(2)组织决策

其任务是根据预定目标和作战任务,对现有人员、武器、装备进行科学编组,使之发挥最大作用,如确定编制体制,人员配备,战斗编成,兵力剖分,阵地布防和优化配置情报、通信、筑城、航空等各种战斗实体和保障实体。

(3)战斗决策(定下决心)

其基本任务是根据上级意图,敌情及我情,考察地形、气象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制定战备等级,明确主要作战方向,部署兵力兵器,确定作战模式,规定部队任务,组织协同保障等。

4、技术方案

4.1系统组成

该系统采用三层客户(服务器服务模式,如图1。通过分开客户端、数据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把各应用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集中到数据服务器上,来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以保证共享数据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安全性。各个应用子系统则在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上加以实现,实行分布管理。各应用服务器一方面是数据服务器的客户机,另一方面又是该应用的诸客户机的服务器。

该系统通过oas  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来实现三层结构中应用服务器的功能,oas是一个以插件为基础的应用环境,采用三层体系结构:http监听层、oas层和应用层。其中http监听层是由监听listener)、适配器接口(adapter interface)和分配器组成。oas层是当处理请求时,为调用应用提供资源管理。应用层包括应用cartridge和cartridge server.一个cartridge.由执行应用逻辑的代码和使其定位于应用逻辑的配置数据组成。例如,pl/sql cartridge包含的代码可以使其与oracle.数据库连接,并且可以执行数据库中的pl/sql存储过程。dis作战指挥辅助决策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

该系统包括的子系统:作战静(动态资料管理子系统、作战预案想定子系统、作战实施管理子系统、作战方案论证子系统等。

4.2软件结构

辅助决策系统采用一个三部件结构,包括对话部件、数据部件和模型部件。该软件主要作为作战研究、战前部署、预案拟制使用的辅助决策软件,为指挥员提供作战研究,全面掌握情况,合理进行资源分配、部队部署、优化配置的工具,具有全面、严密、准确的特点。该软件的创新点就是在标准辅助决策软件的基础上,加上了对数据仓库和数据开采的支撑能力。结构如图3所示。

4.3关键技术

有关辅助决策涉及的较为复杂的战术理论、作战模型和数据处理技术,建立良好的数学模型,选择优化的算法实现是完成相关功能的关键技术问题。

4.3.1数据库的设计

在辅助决策系统中,各功能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是中心问题。该软件平台选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oracle 8.1.6 enterprise edition on nt,三层应用服务器是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on nt,数据库访问工具是sql/plus可以用命令方式访问本地或远程数据库。应用软件开发工具为microsoft visual c++6.0,通过odbc实现与数据库的接口。

该系统数据库设计的任务是在oracle 8i所提供的rdbms的支持下,按照系统应用功能的要求设计一个结构合理、使用效率较高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数据设计,即设计数据库框架或数据库结构;二是物理设计,即设计数据库应用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及维护子系统和信息查询子系统)。该系统数据库被分为以下几个专用数据库:系统运行状态库、情报数据库、部队管理数据库、作战综合数据库、图形图像库和资源数据库等等。

有关数据建模、数据库设计、动态数据库存储管理、信息查询、信息、信息分发、三层结构应用服务、空间数据库管理、远程数据库调用、数据库安全性、恢复备份等是数据库设计管理中的重要技术问题。在设计数据库时应考虑到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恢复、后备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使系统方便地、及时地、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另外,在某些时候,当用户在读取、保存、打印与数据维护时不需要显示数据,这时候该系统采用数据仓库来解决此问题。数据仓库本身是一个看不到的对象。当人们需要使用它时,首先声明数据仓库的参考变量,然后利用程序建立一个数据仓库的实例。

//声明数据仓库变量

datastore ids_mystore

ids_mystore=create datastore

最后指定一个数据窗口对象跟它结合,可以设置交易对象读取数据并且与其它的数据窗口或是与数据仓库共享数据。

4.3.2推理模块的建立

推理模块的质量和效率不仅依赖于所采用的求解方法(如匹配方法、不确定性的传递方法等),而且还依赖于求解问题的策略,即推理的控制策略。推理的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推理方向、搜索策略、冲突消解策略、求解策略及限制策略等。因此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上实现推理的控制策略是辅助决策系统的一个关键问题。

推理模块的设计采用microsoft visual c++6.0实现各种所需算法,程序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程序模块具有良好的输入/输出接口。

推理模块中用到基于案例的推理方法、层次分析法(ahp)、模糊排序法、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和模糊综合判断法等多属性决策(mcdm)求解方法。其中重点采用ahp和模糊综合判断法。

4.3.3人机界面的设计

总体程序的人机界面的设计采用microsoft 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提供的各种windows标准控件,采用下拉式菜单设计与多窗口显示,便于请求和响应。设定数据时,可用对话方式键入,亦可调用数据库的数据文件输入。下面图4是辅助决策系统中战斗部署的人机界面。

仿真演示台建立在sgi工作站上,采用mutigen-paradigm公司的三维建模工具mutigen creator建模,并用场景管理和描述工具vega完成实时视觉模拟。在该模拟训练系统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传输。系统采用了microsoft visual c++语言完成通信模块的设计。

为使该模拟训练系统能够协调一致地模拟演示,必须建立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选用优良的网络操作系统,实现可靠的通信功能。windows 2000/nt是一个具有网络高级管理和访问的操作系统,可方便地用于建立一个对等的局域网。但是windows操作系统只能提供操作系统级的网络通信功能,不能提供进程或应用程序内部的网络通信功能,而系统中的信息传输要求在程序内部进行,必须通过编程才能实现系统中信号传递的要求。为此,笔者决定在网络协议的基础上开发通信程序。tcp/ip协议是目前最流行、使用最安全的网络协议之一。同时,它给用户提供了开发网络应用程序的接口,使应用程序开发者能够设计出高性能的网络程序。因此,笔者选用tcp/ip协议作为windows系统的默认协议,并利用它提供的windows sockets/规范开发笔者的网络通信程序。

该项目进行了dis作战指挥辅助决策系统框架的研究,已经具有某型导弹车、连指挥车和某自行高炮等虚拟实体。其中某型导弹车具备导弹的发射、导弹头体分离、子弹抛洒等战术动作。在视景上,将sgi 550超级图形工作站配以大屏幕投影仪产生大屏幕立体画面,在仿真运行过程中,实时显示三维虚拟战场环境和战斗景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效果,实现了仿真结果的可视化,并解决了目标实体的灵活设置、三维战场实时显示、特殊效果的实时渲染等关键技术。

5结论

系统开发分为三步:首先经过科学分析、严密论证确定系统研制方案,并进行关键技术的预研;第二,进行dis作战指挥辅助决策分析系统的初步研制,并不断改进直至满足设计要求;第三,根据dis作战指挥系统的统一要求,增加和完善系统的功能。目前dis作战指挥辅助决策系统已经具备基本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整个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从输入、输出、作战指挥等方面模拟装备配置,对于提高人员素质和部队作战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晓芸,俞瑞钊.一个面向对象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工具[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4:30(3):37-41

2周献中等.防空ci系统战前辅助决策的madm模型及框架设计[j]火力与指挥控制,1994:19(3):17-21

3严振华等.雷达部队指挥辅助决策分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雷达空军学院学报2001:15(1):30-32

4魏世孝,周献中.多属性理论方法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j]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