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程论文范例6篇

航天工程论文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CDIO理念 航天特色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原隶属航天部,为航天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生产、管理人才。因学校的背景和办学特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既要在文化上与航天精神匹配,又要在专业能力上满足航天企业的高科技、高标准要求,对人才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CDIO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方面构建教学体系,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尝试引入CDIO教学理念,探讨如何借助学校航天背景,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有航天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一、构思(Conceive):融合航天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航天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是中国航天文化的灵魂。弘扬航天精神,加强与航天企业合作,走特色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道路,才能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优化航天特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结构,保障航天特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健康持续发展。

1.利用航天资源,打造航天特色

依托航天企业,利用现有航天资源,探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与航天企业结合的新途径,是航天品牌的重要体现。航天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竞争优势在于对航天企业业务的深入分析与反映,与航天企业建立牢固互利的产学研联盟,全方位开展产学研结合。

2.结合航天文化,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吸纳航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突出航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反映,在总的教育理念不变的前提下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殊性,遵循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3.融入航天企业管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将航天精神引入高校教育工作,基于航天企业对人才及产品提出的高质量、高标准要求,在专业实践中参照航天企业的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航天企业的管理,不仅增强学生对航天事业的感情认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让他们提前认识和适应未来工作的企业文化,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二、设计(Design):航天特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通过“认识企业,走进企业,模拟企业”的方式,践行航天特色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新模式,在教学管理中汲取“严慎细实”的航天文化,使学生被打上深深的“航天烙印”,塑造出兼具航天文化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1.认识企业

(1)认识实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校阶段认识企业,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内容包括到航天企业参观、学习,到劳动力市场进行市场调查等,对航天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运作程序和模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认识,对当前航天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用人需求及要求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

(2)金工实习。学生走进航天企业生产车间,通过生产实践,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日后的《劳动定额》、《工作分析》等核心课程打下基础。

2.走进企业

(1)模拟招聘。即通过引入真实的航天企业,面向全校开展招聘。前期组织工作阶段让学生了解员工招聘的原则、程序以及企业和岗位在人员选拔过程中的具体要求,确定招聘程序与招聘方法,并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及观察量表。继而通过小组协作方式组织应聘,根据已有的评价标准和观察量表对参与招聘人员的现场表现进行量化评价。最终小组对应聘人员做出综合评价。实践中学生能充分体验招聘的全部过程,熟悉招聘的工作内容、常用工具及技巧。

(2)顶岗实习。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不可能由学校统一安排,则采取学校组织企业到校招聘,学生分散实习的方式。通过完善与航天企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企业现实环境中的真实项目,由企业导师进行指导,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安排在学生大四的第二个学期,要求学生到航天相关企业实习,通过实习熟悉航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运作情况,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初步的专业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选题,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要求学生论文必须要与具体企业结合,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探讨航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

3.模拟企业

(1)人才素质测评。主要是模拟企业人才素质测评的常用方法,包括心理测验、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所模拟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设计对应的人才素质测评方案,并模拟实施。

(2)ERP实验。包括ERP沙盘模拟实验和ERP 软件模拟实验。因航天生产企业已全面使用ERP系统,实验将航天企业生产、管理的案例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熟悉航天企业运用ERP系统处理生产和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程序和特征,熟练掌握ERP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功能、操作流程与方法。

(3)管理技能开发。主要是通过素质拓展的形式,用航天精神熔炼团队,用“严慎细实、诚勇勤和”的航天员工准则来要求学生。主要采用的素质拓展游戏有:团队徒步,智穿电网,绝地取水,众志成城,集体跳大绳等。

(4)课内实践。在专业理论课中设置课内实践环节,根据所学理论内容,结合航天企业完成实践任务。例如《工作分析》课程要求学生为模拟航天企业某一岗位,通过访谈、调查,明确岗位职责及任职要求,并撰写岗位工作说明书。

三、实施(Implement):用航天高标准控制实践教学过程

1.用航天标准严格管理实践教学环节

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保障。通过院、系两级管理制定实践教学制度和规范,参考航天企业专家意见,将“严慎细实、诚勇勤和”的航天员工行为准则作为学生的行为要求和职业行为培育规范,严格执行。实践过程中要分级把关,层层监控。校内外指导老师主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创造力等方面;院、系则主要检查实践过程环节是否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履行,并通过抽查实践成果、随堂听课等形式监控管理。

2.利用航天资源,采用“亲验式”教学法

“亲验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等。

(l)案例教学。优先选择航天企业或教师参与的课题为基础,设计实验案例,通过教学讲授、组织学习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和参与,旨在激发学生提出有创造性和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实际工作的必要素质。例如《薪酬管理》课程中介绍航天企业生产工人、科研人员和销售人员的薪酬构成,引导学生讨论其优点和缺点,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2)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根据航天企业特点设计接近实际工作的场景或任务,由学员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教师进行相应的进行指导。例如《劳动关系管理》课程中让学生分别扮演仲裁机构、航天企业与员工三个角色,针对保密协议进行劳动仲裁和模拟法庭审判,在《劳动定额》课程中模拟航天生产企业,针对某一生产工艺进行工时测算及定额设置。

3.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导入航天管理模式

模仿航天技术小组的管理模式,将学生分为5-7人的小组(建议小组人数为奇数,避免出现意见相持的局面),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总体表现作为评价依据。小组自发选出组长,实践过程中相互讨论、协作,不断完善实践方案或成果。实践训练后由小组代表完成本组项目答辩,检验实践成果,拓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技巧,适应未来工作的环境与形式。

四、运作(Operate):依托航天企业资源保障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1.加快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1)加快教育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专业教师观点的转变与知识的更新是保障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先决条件。与国内外实施CDIO教育的学校合作,为专业教师提供与这些高校深入交流的机会,使教师逐步转变观念,并在教学工作中改革实践。同时依托学校航天背景,教师深入航天及其他企业锻炼形成制度鼓励,支持教师在企业挂职,加快自身知识和技能更新,促进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2)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三师型”教师。原有的“双师型”教师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和科研要求,需要培养“三师型”教师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所谓“三师型”教师就是在原有“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专业教师还要具备“职业指导师”的能力。“三师型”教师既要长期关注和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并将它反应在教学内容和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教师通过与航天企业合作完成各种横向课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锻炼了教师的职业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发展方向,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提高人才应用水平,缩小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

(3)引进航天企业专家,打造兼职教师队伍。聘请航天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对在校教师进行指导,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动态,掌握新思想、理念和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讲座、指导学生的实践课程(如模拟招聘、人才测评等)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拓宽专业视野。

2.编制融合航天特色的实践教材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材要么缺失,要么是以简单的实验指导书的形式存在的,不能深入体现人力资源管理运作流程及各环节的特点。可将传统的案例分析进行优化,特别是案例的选择上,优先选取有航天特色的,还可以在教师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中选择,或是把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资料进行展示。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将这些实践案例及资料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对各个环节中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胜任力进行总结和归纳,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环节,彻底改变实践教材脱离航天企业的情况。

本文基于CDIO的思想,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层面探讨了如何从实际出发、依托航天企业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未来研究方向是在此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努力构建突出航天特色,产学研合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汝根.借鉴CDIO理念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5)

[2]黎超.应用型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基于CDIO理念[J].科技信息,2011(9)

[3]周灏.构建行业特色鲜明的国际贸易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J].纺织服装教育,2013(4)

[4]李闷管,葛莉,宋海宁.“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

[5]沈奇,张燕,田祥宏.借鉴CDIO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0(9)

[6]景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5)

[7]关斐.基于CDIO教育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路径[J].科技创业月刊,2013(4)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CDIO模式;航天专业;课程体系;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051-02

一、引言

目前诸多高校针对空间工程、飞行器系统与工程、导弹工程等多种航天专业设置的本科生课程,可划分为力学、航空宇航、电子、信息与控制等多个系列课程。同时,航空航天等技术领域内很多问题,其研究对象可能既是航天问题又是力学问题,具有与多学科多专业广泛交叉、相互渗透,与实际工程结合紧密的特点。基于上述原因,为了提高航天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如何在有限的课时计划内、在有限的课程数目内有效设计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课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随着高校内部增大学生的实践比重、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呼声日渐高涨,笔者所在的教学组借鉴了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MIT的国际工程教育模式――CDIO模式,在航天专业的固体力学系列课程的设计与应用中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探索与教学实践,期望通过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正确引入与有效发展,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与实践手段,增加课程实践比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效率与积极性,为航天或力学专业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参考。

二、CDIO模式与航天专业力学系列课程的结合途径

国际工程教育模式CDIO,是以产品、过程和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开发与运用为背景,包含了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Conception,Design,Implementation,Operation,简称CDIO)4个教育和实践训练环节。它与航天专业力学系列课程的有机结合,可以考虑如下几个途径:

(一)CDIO模式的起源

CDIO是一种基于传授航天领域技术知识与培养预备工程师能力而起源产生的工程教育模式,其创始人是美国麻省理工MIT航空航天系Edward Crawley教授,其发展初期在2004年左右。可见,将CDIO模式与航天专业力学系列课程的结合,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先天优势,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尝试。

(二)基于CDIO教育理念形成课程观

CDIO模式是基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是一种将实践过程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结合该模式在航天专业力学系列课程的设计中可形成两种课程观:首先,是一种凸显了“社会需求”的课程观,即根据工程师的社会角色与责任,培养工科毕业生具备较好的工程能力与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在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上,并不是按照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来组织课程,而是强调基于社会现实需求来选择和编排;其次,亦是一种强调了“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观,即学生的学习效果侧重于从学生的实践感知和实践经验出发来构件知识和能力,基于“做中学”强化学生探究兴趣和实践能力,从而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

(三)明确实践对象与执行方案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主要特点是深化技术知识基础和实际职业能力的二元学习经验模式,且该模式的基本原则是反复强化实践,因此CDIO模式的实践必须包括两个或者更多的设计与实施环节。具体来说,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课程体系的实践对象包括如下三类环节:第一个是突出导论性基础课程,即引导学生入门工程实践,领略工程技术的魅力;第二个是初级的实践环节,即针对核心基础课程《工程力学》开展课堂一线教学改革研究;第三个是高级的实践环节,即针对来源于科研任务的设计综合项目进行教学改革实践。

三、CDIO模式下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课程的具体设计与教学实践

教学理念的转变最终体现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实践对象的改革。在我校201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我院结合CDIO模式对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导论课程进行了具体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导论性课程的设置

导论性课程是一个早期的基础工科课程,我院针对航天专业的大一新生设置了导论课程《空天工程导论》,要求选课学生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即可。该课程内容主要介绍飞行简史、工程学简介、航空器飞行原理、结构与动力系统等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通过它为入学新生搭建了航空航天器设计、构造、应用所需的知识框架。同时,课程还提供了一个初级的设计―实现的实践,让学员参与水火箭或LTA飞行器的设计与制作。

设置导论课程的主要目的快速引导学生了解航天器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让学生参与入门的工程实践,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和后期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目前,我院30学时的《空天工程导论》课程已经成功申请为我校的精品视频课程,主讲教师的授课教案和讲义脚本已经完成,且授课视频录制已完成一半以上。

(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首先,调研了近年来国内高校在《工程力学》课程中的改革研究:例如,天津科技大学的李秋h在建构主义教学基础上建立“刨设问题情境”教学法[1],山东英才学院的来小丽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2],哈尔滨学院的张田梅探索了研究性教学法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上述内容从不同方法与形式来提高学生处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均可作为低年级核心力学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

其次,调整了我院的《工程力学》教学内容:在静力学部分中重点介绍构件的受力分析、简化与平衡规律;在材料力学部分中以杆件的轴向拉压、扭转和弯曲三个基本变形为研究目标,以“内力分析―内力计算―应力应变计算”为逻辑分析主线,结合强度理论、稳定性分析或能量法来优化组织教学内容,并删除了图乘法和摩尔圆等内容。

然后,改革了我院的《工程力学》教学方法与成绩评定:理论讲授采用了习题讲解、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实验操作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要求学生按照2~3人合作或单人独立完成课程内13项实验内容,同时实验室采取了鼓励课外开放式实验的机制;成绩评定是将考核点分布于教学全过程中,即由平时成绩、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期末成绩等考核点综合评定最终成绩。

最后,给出《工程力学》课程近年内取得的成绩:2015年《工程力学》评为校优课程;2015年委托科学出版社再版了《工程力学》教材;2015年成功申报了36学时的MOOC课程《工程力学》,目前主讲人和授课内容已确定,2015年完成了省精品课程《工程力学》复核工作,并向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提交了课程教学视频、课件、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案例、试题习题、文献资料、教学成果、软件工具等电子材料整理;2015年该课程主讲老师分别获得了学校教学质量新星奖和学校本科教学优秀个人一等奖;2015年实验室新增加了XL3418K互动式普及型材料力学实验装置,完成了12个虚拟实验的材料整理。

(三)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与本科毕业设计综合项目的优化

CDIO模式将顶峰级实践体验作为本科教育的顶点。该实践环节往往侧重于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大三或大四年级中申请了综合项目实践,以团队或个人形式承担来源于科研项目的、更为复杂的实际任务。

我院高年级本科生顶峰级实践环节大多数包括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与本科毕业设计综合项目两类。例如,为了优化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笔者所在课题团队采取“双团队设计项目”的集成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实践工作:首先,成立了以航天方面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包括结构动力学与设计、振动控制、姿态控制、电子电路共5人组成的教师团队;将总体设计、主控分系统、姿控分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帆板振动分系统、星体结构设计等六个子项目形成课题任务书,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形成了自然分工、相互合作的学生团队;之后,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任务书计划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两个或多个学期)逐步完成开题审查、中期检查、方案设计、理论推导与计算、设计制造、实验验证、撰写报告、项目验收或毕业答辩等步骤。

在课题团队的努力下,近年来取得了如下可喜的成绩:2015年课题团队成员指导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座椅弹性缓冲器等效刚度分析与实验研究》顺利验收,并且验收结论为优秀;课题团队指导了2015年部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非对称复合材料拉伸-扭转耦合结构设计》,目前为在研阶段;继续完善了学校级的基础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分中心、应用力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分中心、力学与航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工作,并且在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实验室2016年成功申请为部级力学与航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四、结束语

对航天专业固体力学系列课程进行设计与应用的教学实践表明,由于航天航空领域内很多问题是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的问题,应用CDIO教育理念中深化技术知识基础和实际职业能力的二元学习经验模式,对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感受鲜活的科学研究过程,激发创新意识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3

11月14日,第八届上海航天科技论坛暨上海市宇航学会2013学术年会开幕式在上海科学会堂海洋能厅举行。本届论坛由上海航天局、上海市宇航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上海讯泓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开幕式由学会秘书长徐钫主持。上海市科协党组成员钱之广,上海航天局副局长、宇航学会副理事长汪浩平出席会议并致辞。

上海航天局副局长、学会副理事长孟光、张伟强,上海航天局总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苏锦鑫,上海航天局局长助理、学会常务理事骆剑,上海航天局型号总指挥、学会常务理事衡刚,学会名誉理事陈欣生、施金苗、恽才兴等出席年会。上海科学技术研究所协会、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上海市核学会、上海市科技社团专职工作者协会、上海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以及上海科学杂志、学会团体会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科技工作者共120余人参加了学术交流。

论坛以“卫星导航应用的产业化发展”为主题,为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理论研究和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论坛专题学术交流由上海航天局总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苏锦鑫主持,特邀在此领域学术卓越的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华东师范大学董大南教授作了《国际大地参考框架和它的原点对导航卫星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郁文贤教授作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的跨界创新与发展》,上海北斗导航卫星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大吾作了《基于时空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建设》学术报告。

航天科技论坛暨上海市宇航学会学术年会是上海市科协及上海航天局与上海市宇航学会共同构筑的多学科、综合性、开放式学术交流平台。自创办并列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科技论坛项目以来,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受到了上海市科协所属团体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年会迄今已经连续举办八届,为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航天前沿发展动态、开展综合交流研讨、提升学术能力、加速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推动产学研结合和航天产业化发展的舞台,为上海航天的创新发展和上海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海市科协)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4

本届会议适逢CAE年会创办5周年,主办单位邀请了来自科技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制造企业、高等院校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软硬件厂商代表作主题演讲,进行技术交流.

年会围绕“引领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主题展开. 7月28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力学学会促进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主持,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理事长、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泽玉研究员为大会致欢迎词,中国软件协会数学软件分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并行计算实验室副主任张云泉博士为大会致开幕词. 参加开幕式的还有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庄茁教授、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陈赣先生、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赵会博士、上海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总监凌天钧总工程师、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郑耀教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陈焕星研究员、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岳中第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张卫红教授等.

大会开幕式结束后,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理事长、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泽玉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之后的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庄茁教授作了题为“航天器结构力学仿真分析的若干问题”的报告;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赵会博士作了题为“CAE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碰撞安全研发中的应用”的报告;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郑耀教授作了题为“航空航天数值模拟与数字样机技术”的报告;LMS国际公司中国区CAE技术经理石银明博士作了题为“一维/三维/测试多学科多属性系统集成平台”的报告;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作了题为“汽车轻量化与高强度钢板热成形仿真技术”的报告;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王煜教授作了题为“CAD和CAE及优化设计的一体化”的报告.

7月28日下午,CAE年会的重头戏“CAE技术趋势论坛”召开.组委会精心选择各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知名专家为论坛作演讲.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陈赣先生作了题为“CAE技术在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越野车开发中的应用”的报告;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张卫红教授作了题为“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方法”的报告;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级CAE专家吴沈荣先生作了题为“整车工程与CAE仿真技术”的报告……专家们的报告内容新颖,理论与实践并重,赢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赏.

7月29日,年会设立的国防科技工业、汽车交通、先进制造科技应用专题分会场召开.每个分会场的报告都有10个以上,参会代表既了解了CAE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应用情况,又分享了CAE厂商的成功应用案例.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军工特色;航天物流组织;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5,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随着我国军工企业的快速发展,相对应的军工物流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管理质量也是显著提高。这些物流组织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将军工企业所生产的军事物品以及民事物品保质保量的运送到目的地。其中主要包括产品的各种生产资料、部分机器的零配件等。这类军工物流组织通常都是隶属于某军工企业,是该企业生产以及产品实现流程中的一部分,但是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是一个与市场打交道,服务于军工实现过程的相对独立体。

然而,尽管其属于军工企业中的组成部分,军工物流组织同样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保证军工产品的顺利生产与运输。本文重点探索如何建立军工物流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航空物流的概念

航空物流是以空运为主要运输形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使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至终点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服务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与传统的航空货运相比,航空物流不仅包括货物的空中运输,还积极参与客户物流运作的全过程,对客户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因此,航空物流更加强调物流功能的整合和服务环节的协调。参与流通的主体包括航空货运企业、地面运输企业、机场货站服务企业、航空运输企业及客户等,航空物流业是上述活动主体的集合。

二、构建具有军工特色的航天物流组织管理体系

(一)建立军工物流组织的产品识别标准

军工物流组织并不直接参与到军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当中,而是为生产过程中提供相应的物流保证,所以,这一物流保证服务就应该记为军工物流组织的产品。对于这一产品我们可以将其细分为三类:1.物资供应服务;2.型号产品交付服务;3.产品运输服务。另外加上这三类产品中包括的有形产品。

物资供应服务产品指的是为客户提供所需物资的购买、检查、存储、配料以及发送等服务性活动。其中包括的有形产品主要是指这一过程中需要的材料、配件以及军工配套产品。这些真实可见的产品统称为采购物品。型号产品的支付服务主要是指物流组织为客户提供型号产品的存储、保存以及支付等活动。其提供的有形产品包括客户需要的所有型号产品以及其所有附件等等。并称这些产品为支付产品。产品的运输服务主要是指物流组织为客户所提供的各类产品的运输与与装卸服务。其中的有形产品既包括型号产品,又包括普通的物资以及各类设备,其全部被称为运输产品。

通过以上对军工物流组织的服务产品以及相对应的有形产品的识别,可以帮助航天物流组织明确自身能够为客户提供的产品范围以及服务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对应的业务流程以及控制执行标准。通过对上述三类服务产品建立的服务控制程序以及作业文件,做到对相关的服务产品进行高效的过程控制,并对与之对应的有形产品进行适当的把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组织服务产品质量的最终目标。通过对服务产品的识别,也使得航空物流组织在飞航军工产品生产供应链体系中的定位更加准确。为此,相关的管理部门要确定“做好科研生产两端物流(物资供应物流、产品交付物流),服务生产物流和售后服务物流”的发展方向。

(二)构建自我完善机制,促进物流管理体系高效实施

在建立军工物流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相关的物流组织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领会质量管理的精髓,逐渐形成自我完善与提高机制,并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到实践活动,再到反思与提升。如此循环往复,就会从本质上发现军工航空物流组织在产品的实现以及管理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规范、系统的管理体系。并经常进行组织内部的考核工作,严格控制评审的质量,不断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从而使得航空物流组织系统更加完善。

(三)建立管理标准体系,追求卓越绩效管理

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系,通过开展内部审核、质量监督和管理评审活动使组织形成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机制,这是质量管理的低级阶段。把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逐步形成组织的管理标准,才能体现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性,保持标准的协调一致性、可操作性和长久的生命力。并且,不断对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更新改进,实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

通过建立一系列质量管理标准可以大大加强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进而更好的实现航天物流组织的高效管理。

三、小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已经与30年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并且,其经营的种类与范围都已经今非昔比,不仅从事民事的航空物流服务,还与许多的军工企业合作,为其提供航空物流服务,然而,具有军工特色航天物流组织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位,无论是在运输、储存以及交付方面都有严格的流程管理章程。为了更好的实现军工航天物流管理质量,本文首先给出航天物流的相关概念,然后,根据目前的航天物流发展情况,提出具有军工特色的航天物流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的航天物流组织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铁.整合资源、引进理念搭建一流航天物流系统[J].物流科技,2011(12).

[2]马友峰.对科学发展航天物流的思考[J].航天工业管理,2009(04).

[3]方杰.知识经济时代下航天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J].航天工业管理,2006(S1).

[4]赵金毅,常贵斌,顾廷和.航天物流信息化的实践[J].航天工业管理,2006(S1).

航天工程论文范文6

可惜,电视画面一下就过去了,印象不深,很不过瘾。现在可好了,有了《走出太空舱――图说太空舱外活动》这本书,我们可以细细地、慢慢地欣赏和了解航天员出舱进入太空,在太空工作的原理、影像和过程。

在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子时,每逢中秋佳节,大人们就会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那画在月饼盒子上的嫦娥姑娘,手舞彩带,就像一个仙子一样,优雅地向着月宫飘然而去。我也曾经无数次地幻想,自己也能做一回仙女,到那个月宫里去逛上一圈。

后来才知道,早在几十多年前,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在那里轻飘飘地走了路,像仙子一样地“跳舞”。如今,中国的航天员也在“飞天”的路上且歌且舞,真是太爽了,超级棒!

想到这里,我赶紧打开《走出太空舱――图说太空舱外活动》一书,认真地读了起来。

《走出太空舱――图说太空舱外活动》这本书由明天出版社出版,全彩16开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全面介绍了航天员到太空中活动的历史发展、活动的过程、航天员所穿的服装、所使用的设备、在舱外的工作内容、在月球上的活动,以及未来的发展等。书中360余幅高清晰度的图片,很有艺术感染力,让人大饱眼福,过目难忘。

我觉得这本书有以下几大特色:

权威彰显品质:权威的专家进行图文诠释,使本书极具真实性、准确性、专业性与前沿性。

时机把握及时:在“神七”遨游太空之际同步推出,最详细解密航天员出舱活动,便于读者迅速了解相关知识。

图片吸人眼球:珍贵的360余幅图片揭示相关内容,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再加之独具特色的版式和封面设计,唤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

相信这本第一时间推出的最详细介绍航天知识的图文书,会博得众多像我这样的“航天粉丝”们的喜爱与追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