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范例6篇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林区电网 电网建设 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166-02

林区电网建设改造升级工程是电网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现已全面展开,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项目规划,确保规划及时实施,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符合国家政策要求,遵循工程管理规范。林区电网建设改造升级工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本文主要对我局林区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管理进行了一些探讨。

1 规划及年度计划管理

(1)市电业局组织各县市供电局、设计院等相关单位根据省公司农网改造升级规划编制本供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方案,并及时报送市发改委。

(2)市电业局按照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方案每年向省公司发展策划部报送下年度及后两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前期里程碑建议计划,其中110 kV和35 kV高压技改工程及10 kV及以下配网工程分别作为一个单项以县市为单位分类打捆编制项目计划。

(3)市电业局按照省公司审定后下达的三年前期工作里程碑计划组织各县市供电局、电力勘测设计院等相关单位开展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农、林网高压技改工程和农网中低压配网工程可同步开展初步设计工作。

(4)市电业局根据农网改造升级规划及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每年向省公司上报下年度新开工项目建议。省公司年度计划下达后,编制工程建设里程碑计划报省公司。未完成初步设计的项目不列入下年度计划。

2 初步设计管理

(1)初步设计应按照国网公司统一要求采用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合理选用通用设计方案和模块,结合新林区小城镇建设、棚户区改造优化设计方案。积极推广“两型一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变电站和“两型三新”线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初步设计文件中进行专门论述以及开展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输变电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投资效益。

(2)农网高压基建工程由设计单位按照里程碑的时间节点向市电业局基建部报送初步设计文件,市电业局基建部将组织设计、运行等单位和部门进行初步设计预评审。

(3)各县市供电局农网高压技改工程和中低压配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应于每月5日前报送市电业局农电工作部,市电业局农电工作部每月组织设计、运行等单位和部门进行初步设计预评审。

(4)设计单位根据预评审意见对初步设计进行修改,修改合格后报省公司委托咨询公司(评审单位)进行评审。农网高压基建工程和高压技改工程由省公司项目管理部门根据评审单位的评审意见下达初步设计批复。农网中低压配网工程由省公司项目主管部门批复初步设计方案,市公司根据初步设计方案批复意见进行初步设计批复并汇编批复项目表报省公司农电工作部备案。

3 概算及合同管理

(1)农网高压工程概算编制和审核执行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省公司其相关配套文件规定。

(2)农网高压基建工程初步设计收口概算由省公司基建部批复,农网高压技改工程初步设计收口概算由省公司农电工作部批复,农网中低压配网工程收口概算由市电业局批复。

(3)工程设计、监理、施工、环评和水保等非物资类合同由地市电业局具体负责签订和执行。

(4)实行严格规范的合同管理。要参照电力工程合同范本签订设计、施工、监理和采购等。

(5)工程建设单位与各参建单位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工程档案编制整理的套数、深度、质量要求及档案移交时间,确保工程档案与工程同步进行。

4 资金管理

(1)严格按省公司下达的计划执行,严禁虚列和置换工程项目,杜绝把已完工项目纳入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计划现象的发生。

(2)加强工程资金管理,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使用制度,保证资金专款专用、专账核算。

(3)严格审查工程概预算、决算,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严防出现高估冒算,套领资金问题,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4)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接受上级公司财务、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5 物资管理

(1)强化物资仓储管理,严把物资质量现场验收关、物资领用关和投运前检验关。同时做好撤旧物资回收管理工作,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撤旧物资的综合利用价值。为确保不因物资短缺而延误工期。

(2)安排了专职人员负责合同管理和催交工作,及时与厂家沟通,掌握物资的生产和送货情况,以便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对供货不及时的厂商,我们及时与上级部门反馈,除采用电话、书面通知等方式催货外,还派出专人到生产厂家监督催货,以保证物资及时到货。

6 安全、质量及进度管理

(1)注重加强预防性管理。按照省公司要求,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还签订了《安全合同》,以合同的方式约定双方责任。层层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细化了安全责任。

(2)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在工程前期,对工作负责人,技工人员提前进行了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工程的工艺和技术标准,掌握施工中每个阶段的工程量、施工队伍、施工车辆的配置情况,熟悉工作区域、施工图纸等,林区电网升级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施工过程中,切实贯彻落实国网公司和省公司有关技术标准,以农网典型设计为基础,加强升级工程技术和设计标准的管理,结合省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技术导则”,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规划设计各项工程,务求技术标准高,工程质量好,改造程度彻底,杜绝重复投资现象发生。

(3)紧紧抓住工程建设的进度关键环节。充分评估了影响项目实施的内外部条件,编制了工程项目的里程碑计划,并严格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同时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加强工程设计、施工、物资供应等各环节密切配合,保证了工程从立项到竣工验收整体工作的紧凑性、连续性、推进性,加快了整体工程进度,确保了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里程碑”计划的顺利完成。

7 监理管理

(1)监理工作要贯穿整个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所有环节。在工程监理时,要在监理记录中反映对施工安全的监理内容。对于监理中发现的施工单位制定的安全措施不符合现场安全要求,或施工人员存在不符合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的行为,以及电力设备存在的不能满足电力建设与安全运行的问题,有权提出监理意见,予以纠正,并及时向建设项目单位的施工单位通。

(2)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监理单位要符合资质条件,配备足够、合格的监理人员,认真履行好“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职责(即:控制安全、质量、进度、资金,做好信息资料管理、工程合同管理,组织协调工程实施),监理人员要做好监理记录,特别是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和关键阶段,必要时要进行旁站监理。

8 验收及档案管理

(1)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在工程验收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进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别负责三级自检、竣工初检工作。监理初检完成后,市电业局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预验收和环保、水保内部验收以及交接验收工作。验收人员均应按照验收细则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应有详细记录,各个参与验收人员要在自己负责的验收项目上写明验收情况并签字。

(2)验收结束后开验收总结会。验收人员汇报验收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领导把工程存在的问题综合考虑、统一协调,确定解决方案,落实责任单位和解决期限(一般在投入运行以前)。

(3)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同等重要。竣工档案(含竣工图)的编制应符合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规定,各项原始记录、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联系单)及材质复试报告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按要求对工程资料进行整理、立卷、归档。

9 结算工作

(1)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要认真组织施工单位做好工程决算。按照工程项目种类不同分别编制工程决算,做到“严、细、实”,决算不能超计划,对于个别特殊情况,超计划项目要认真核实工程量和取费标准。

(2)要制定对工程决算的审查、审批原则和制度,采用计算机管理,规范工程结算编制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对原施工图提出的方案变更、功能变更、材料变更或其它较大变更,必须提供相关会议纪要或批准文件。

(4)相关会议纪要或报告等工程变更批准文件、变更设计图纸、变更通知单、说明等作为工程结算和审计的依据。

(5)施工单位应在工程竣工验收移交后1月(30日)之内编制上报工程结算书到建设单位审核,建设单位在接到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结算书后1月(30日)之内审核完毕并编制整个工程的工程决算书上报市电业局审核后报送省公司审批。

柴河林业局供电局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正在扎实有序的稳步实施,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摸索和总结出一定的工作经验,也存在着可以改进提高的地方。今后的工作中还需借鉴先进经验,弥补不足,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体系,努力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确保经济、优质、高效地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任务!

参考文献

[1]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范文2

我个人担任了五个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办公室主任,现在,我就绿色经济长廊建设和月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向与会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其他三个项目分别由和为大家汇报。

一、绿色经济长廊

工程建设情况

一是制定了方案,明确了职责。建设绿色经济长廊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建设时间长,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挥部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形成了《县绿色经济长廊建设实施方案》,现已由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到各单位组织实施。《方案》对各项建设内容和目标进行认真的梳理,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了洁净一条江,绿化两条路,重点建设十个节点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各项工程项目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为下一步迅速启动、尽快推进绿色经济长廊各项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紧密跟踪项目申报工作。认真对照《实施方案》中的工作职责,继续梳理可以申报的项目名称和资金规模,积极开展项目的申报工作,建立了项目开发申报半月汇报制。10月16日统计:2012年可开发申报项目单位共有17个,申报项目总数64个,资金总额达3.7亿多元。项目涉及农、林、水、环保和民政、文化、教育、旅游等众多单位,都可以在绿色经济长廊范围内实施,为下一步各专项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证。10月31日统计:又新增了6个项目,使项目总数达70个,资金达到6.2亿元。

三是科学规划设计。厦门格林贝尔设计公司对两岸进行了多次的实地调研和踏勘。11月1日初步规划纲要和初步方案已提交县有关会议讨论,需要进一步补充、修改。

四是开展了生态休闲区地形测绘工作。10月6日,赣南测绘院一行9人进场进行地形测绘。目前,技术人员正在加班加点测绘地形,已完成90%的工作量,预计本月20日前完成,为下一步编制生态休闲区298公顷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服务;

下一步工作打算

1.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根据《县绿色经济长廊实施方案》,11月底前做好、做细一条江、两条路、十个节点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各项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把各项建设工程项目落实到具体的地带、落实到具体的年度,确保工程项目如期开工、如期竣工。

2.各单位密切配合,认真梳理项目、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各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实施计划,做好做细各专业规划设计和资金预算,形成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别向上争资争项。

3.11月20日前底完成生态休闲区地形测绘工作,并尽快制定该区域建设方案。

4.督促规划设计单位12月底完成《县绿色生态经济长廊总体规划》。

5.督促规划设计单位11月底完成生态休闲区的修详规;12月底完成筠门岭历史文化名镇、(小鱼潭)高速出口道路、小鱼潭至县城出入口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6.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民间资本参与生态休闲区建设。打算引进福建著名品牌“招宝-刘老根生态农庄有限公司”到投资兴建生态休闲农庄,缓解工程建设的资金压力,加快工程建设步伐。

二、月新区基础设施项目

项目进展情况

1.10月31日上午,在县规划建设局召开座谈会,对月新区城市设计及行政中心、展示中心、接待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进行讨论,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当日中午,就以上规划设计方案向傅春荣书记、县长、副书记作了汇报,汇集了县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修改意见。

2.11月10日,安置区规划总平面图及效果图由设计单位按照我方意见作了修改,经请示县领导,安置区规划总平面图及效果图最终确定,11月14日前可将大型喷绘效果图在安置区建设现场进行公示。

3.已委托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协助规划设计单位做好月新区防洪堤及滚水坝规划设计。

4.行政中心、接待中心、展示中心建筑设计任务书已起草,可供设计单位参考。

存在问题

新区城市设计及行政中心、展示中心、接待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还需一定时间,对其他工作进度有一定影响。

三、近期工作计划

1.11月下旬结合我方修改意见,由规划设计单位将规划方案修改到位,形成专家评审稿,进行新区城市设计的专家评审。为此,我方将派人到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面对面沟通,将修改意见逐一落实到位。

2.12月初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由规划设计单位将规划方案修改到位,把新区城市设计报县规划委员会审定,形成最终稿,并按法定程序进行报批。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范文3

1总体规划:探矿权人取得探矿证后需要进行地质详查或勘探,取得勘探成果并完成储量核实报告,报告中获得的资源量通过评审备案后向当地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汇交地质资料、填报查明储量登记书等工作。如果一个矿区分为多个勘查区并由不同探矿权人持有探矿证,需要由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勘探结果将矿区开发列入国家规划,并委托编制矿区总体规划。如果矿区各勘查区为同一探矿权人,也可以由政府授权矿业权人委托编制矿区总体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由当地政府组织专家评审并按资源量、规划生产能力等的不同报国家或地方发改委批复,根据批复编制总体规划的环境评价报告并履行申报、评审、批复手续。2矿业权设置:矿区总体规划完成后由国土资源部门根据总体规划委托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国土资源部门批复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矿区内矿业权设置方案批复前所设立的探、采矿权必须根据批复备案结果进行统一整合和调整。3路条:矿业权人根据批复备案的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规划就煤矿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煤炭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是否可以开展前期工作向国家发改委提出咨询,国家发改委将依据有关规定出具复函(煤矿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复函取得标志着煤矿项目开发建设取得了国家发改委的认可。4核准: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国家发改委出具的前期工作复函委托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国家、省发改委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初步设计和编制其他支持性文件的依据,也是项目核准的最基础报告。项目核准所需要的支持性文件除符合产业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价批复和前期工作复函4个基本条件外,主要有:储量评审备案证明、环境评价报告批复、安全预评价报告批复、水资源论证方案批复、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划定矿区范围批复、项目选址意见书批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证明、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批复、当地军事部门意见、当地文物部门意见、土地复垦方案批复、建设用地预审批复、节能评估报告评审意见及项目申请报告的评审意见等15个支持性文件;还需要与有关单位签定取水许可批复、用电协议、煤炭销售协议、煤炭运输协议、项目贷款协议共5个协议,全部完成后国家发改委将根据有关规定对项目予以核准。项目核准是矿业权人申办采矿许可证的必要条件。1开发利用方案。项目核准后,矿业权人应当在划定矿区范围批复的期限内及时申办采矿许可证。首先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核准批复文件编制矿区开发利用方案,报国土资源部委托评审后作为申办采矿许可证的核心文件。2其他支持性文件:其他需要办理或上报的支持性文件有:采矿权申请登记书、营业执照、资金技术证明材料、环境评价报告及审批意见、安全预评价报告及审批意见、土地复垦方案及审批意见、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及批复意见、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储量评审意见及备案证明、地质资料汇交凭证、采矿权申请范围核查表、核查测量单位资质证书等12个文件。3所需图纸:主要是以矿区地形地质图为底图的申请矿区范围图,划定矿区范围与储量评审备案范围二者叠合图,申请采矿范围、划定矿区范围、储量评审范围三者叠合图等3种图纸,完成后与开发利用方案及评审意见书按国土资源部统一的电子报盘格式制作成电子光盘一并报国土资源部申办采矿许可证。1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煤矿项目核准后在申办采矿许可证的同时可依据核准文件和开发利用方案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委托编制煤矿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初步设计是煤矿机电设备定货、建设征地、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文件,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的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是为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安装单个项目编制的作业依据。安全专篇是对煤矿主要灾害的防止措施及安全设施、设备、器材的设计,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予以体现出来,与矿建、土建工程和设备采购、安装同时进行。初步设计完成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省级发改委会同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审查;安全专篇完成后报省级煤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2征地:在煤矿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编制的同时办理煤矿项目征地手续,一般要求在批复的土地预审范围内按规定征用,根据原土地用途、面积、归属不同,征地的批准权限也分别由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或备案。3开工备案及工程建设:在完成以上工作后,煤矿建设项目就具备了开工条件。建设单位需将项目核准、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的批复文件、采矿许可证(或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征地批复、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施工单位安全许可证和中标文件、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安全施工措施、拟开工日期等分别向省级发改委、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煤矿安全主管部门及煤矿安全监督机构告知备案并取得回执,就可进行工程建设。煤矿工程建设一般分为工程建设准备、矿建工程、土建工程、设备定货与安装4部分。工程建设准备主要是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临时建筑、现场“四通一平”等;矿建工程根据开采方式不同一般会分期进行,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一般随矿建工程进度展开。4竣工验收与投产。煤矿建设项目按设计要求建成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编制联合试运转方案及安全保障措施,组织联合试运转,结束后编制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向有关部门申请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职业卫生、消防设施、档案管理等专项验收和认证,取得全部单项认证后根据项目建设规模或核准层级报国家发改委或省发改委组织验收,通过后申办煤炭生产许可证并正式投入生产。5其他证照。煤矿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必须依据《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以煤矿(矿井为单位申请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矿长必须具备基本条件并通过学习取得矿长资格证和矿长安全资格证,煤矿特殊工种上岗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作业。

在煤炭项目前期工作中,由于国家或地方不同部门管理职责和政策的交叉、国家与地方政府在管理过程中技术参数要求的不同、中介机构业务质量和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的前期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不仅造成大量重复性工作,给国家和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带来了麻烦,也延缓了项目审批进度,间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1存在问题。矿业权人取得勘查区探矿权一般是在预查或普查基础上取得的,政府委托中介机构对勘查区矿业权评估后确定矿业权价款并备案,矿业权人根据评估结果缴纳矿业权价款后开展地质详查或勘探工作。在一个矿区内(特别是国家大型规划区可能设置多个勘查区,这些勘查区是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非煤项目建设的需要配置的资源,一个矿区内的矿业权人一般不是一个企业或个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炭矿区规划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能原[2004]891号明确由各级政府在“经过备案的普查煤炭储量和必要的详查基础上”组织编制总体规划,而《煤、泥炭勘查规范》中详查的任务是“为总体发展规划提供地质依据”,政府根据完成的总体规划重新进行矿业权设置。由于总体规划的煤矿(矿井范围与规划前勘查区范围的不同,导致矿业权设置的范围与原勘查区范围的不一致,原勘查区已缴纳矿业权价款的矿业权人的权益有可能因矿业权的重新设置而产生纠纷。2处理建议:①在矿区总体规划批复、矿业权设置方案之前,矿区内勘查区探矿权由国家统一掌握,只有完成矿业权设置后再根据有关规定向其他人授予矿业权,矿业权人按照国家出资形成的矿业缴纳价款后开展下一步的详查和勘探工作,可有效防止勘查区与矿业权设置面积、储量变化造成矿业权人之间的纠纷。②在已授予矿业权之后进行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设计单位应特别注意各矿业权人占有储量的变化情况,通过面积或资源量互补确保原勘查区矿业权人占有储量不至减少,由各级政府出面协调因矿业权设置造成储量区块的变动,避免纠纷。1存在问题。由于矿业权人注册项目公司的时间滞后,一些支持性文件的中建设单位的名称不一致,在申报项目核准或办理采矿手续录入系统过程中系统不接受,造成工作无法继续,可能还需要办理名称变更手续,造成工作延误。2处理建议。矿业权人在获得矿业权之前首先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全部前期工作及各种支持性文件的委托与批复,保证所有批复文件中建设单位名称的统一。1存在问题。由于项目核准是申办采矿证的前置性文件,核准所需的储量核实、评审备案证明及查明储量登记书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提供支持,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属内蕴经济资源量,如查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为331级。而项目核准的前提是必须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通过,可研评审通过后储量级别应当是经济基础储量,如查明的经济基础储量应为111级。同时,由于批复的矿区划定范围与储量核实范围有时由于坐标系统不一致,在转换过程中可能产生差异,也会影响采矿权申请。2处理建议。如果批复的矿区范围与原储量核实报告的范围完全一致可不重新编制储量核实报告,差异不大时可作储量分割说明并报原储量评审备案单位重新评审备案即可。但差异到底有多大时需要重新编制核实报告无法界定,所以如果出现差异并且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并取得评审意见后建议尽快委托重新编制储量核实报告申报评审后到国土部门备案,防止影响前期工作进程。1存在问题:随着近几年煤炭项目开发步伐加快,相应的为煤炭项目提供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也日趋增多,其中不可避免的有些业务水平低、人员素质差的咨询机构,报告的编制质量不高,对申报、评审及批复的程序不清楚,影响工作进程。由于商业信誉在缺失,在费用支付方面存在问题:一般建设单位与咨询机构签定的合同中,费用支付都是分两次,合同签订和通过评审各付50%,但中介机构要求在评审会议结束后,建设单位就付清全部费用,建设单位担心全部付清后咨询单位修改工作迟缓影响进度,希望在取得正式的评审意见书后再付清余款;咨询单位也担心取得正式评审意见书后尾款很难追回,双方在费用支付方式上存在分歧。2解决建议:大量前期工作实践证明,重要报告及文件的编制应尽可能选择实力强、高资质的咨询机构或设计单位,通过招标程序确定是最好的方式。一般支持性文件多数是通过比价选择咨询单位的,建议在合同中注明,取得评审意见书作为支付余款的证明,但咨询单位应将取得的评审意见书电子版传给建设单位作为付款证明,由建设单位携尾款当面取回评审意见书原件,双方都不会为费用与修改问题担心。总之,在煤炭项目开发建设的前期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程序不明确、业务范围界定不清造成的迟缓或返工,只能在工作中通过解读政策、向审批部门咨询来解决。

本文作者:张进宁工作单位:内蒙古吉林郭勒二号露天煤矿有限公司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山岭地区;隧道施工;工程技术;公路隧道;地质条件;水文条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9-0101-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9.045

1 概述

隧道通常指用作地下通道的工程建筑物,其在山岭地区可用做克服地形或高程障碍、改善地形、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可有效防止落石、塌方、雪崩、崩塌等地质危害,因此在交通运输工程中使用较为广泛。

山岭地区的公路隧道由于受实际地质、地形条件的影响,设计、施工均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中又以隧道洞体开挖过程中支护体系的施工最复杂,本文结合湖南某山岭地区隧道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就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2 工程概况

湖南某山岭地区道路共有隧道1处(K0+650~K1+465),其全长815m,属于中隧道。隧道位于直线上,单向纵坡-1.98%。隧道路面双向横坡2%。

隧道轮廓线按60km/h行车速度确定,采用双心圆,净宽9.0m,净高8.4m。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隧道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主要构造为新华夏系构造,北东向构造发育,出露基岩主要为元古界泥质板岩、砂质板岩夹变质砂岩,岩层倾向变化较大,受其影响,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据此,设计最终判定K0+650~K0+725、K1+440~K1+465段隧道围岩为Ⅳ级,K0+725~K1+440段隧道围岩为Ⅲ级。隧道设计以新奥法原理为指导,各类衬砌均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路线范围内围岩级别为Ⅲ级、

Ⅳ级。

3 原设计方案及开挖方案

3.1 原设计支护方案

Ⅲ级围岩(K0+725~K1+440):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由系统锚杆、单层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工字钢钢拱架(围岩较差处)组成,模筑混凝土作为二次衬砌,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复合防水板作为防水层,具体参数如下:系统锚杆:D25型中空注浆锚杆L=300cm,纵、环向间距100×120cm梅花形布置;单层钢筋网:直径8mm的一级钢筋,网格间距25×25cm;喷射混凝土:15cm厚的C25混凝土;二次衬砌:35cm厚的C30混凝土。

Ⅳ级围岩(K0+650~K0+725、K1+440~K1+465):设计基本同Ⅲ级围岩,也采用复合式衬砌,但系统锚杆的纵、环间距由100×120cm调整为100×100cm,初次衬砌中钢筋网片的网格间距由25×25cm调整为20×20cm,喷射混凝土厚度由15cm调整为22cm,此外初次衬砌中增加了钢拱架。

超前支护方案(K0+650~K0+725,K1+440~K1+465):隧道弧顶120°范围内采用采用外径42mm、厚3.5mm的热轧无缝钢管进行超前支护,其中小导管长350cm,呈梅花形布置,环向间距0.24m,纵向间距2m,钢管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上直径6mm的加劲箍,管壁四周钻6mm压浆孔,超前小导管施工时,钢管以10°~15°的外倾角打入围岩,钢管环向间距24cm,超前小导管间保持1m的搭接长度。

3.2 原施工开挖方案

隧道洞身开挖采用“新奥法”施工,光面爆破技术,先施工超前小导管(如有设计时),然后对洞体采用上下台阶法进行开挖,即先进行上半断面开挖,上半断面初期支护,再进行下半断面开挖,下半断面初期支护,上台阶的高度约为8.366m,下台阶主要为仰拱区域,洞体整体开挖完毕后施工二次衬砌。每循环进尺为1.5m,每月的平均进尺为45~50m。洞体开挖工序如下:超前小导管施工(如有设计时)上台阶爆破作业洞体上台阶开挖除渣上台阶初期支护下台阶爆破作业下台阶开挖除渣下台阶支护跟进二次衬砌。

4 现场实施情况

××年8月下旬,隧道启动现场施工工作,考虑到隧道出洞口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因此现行进行施工,并开展了爆破试验,但局部出现了坍塌问题。针对隧道出洞口出现的局部坍塌问题,现场组织专题会议进行了讨论,分析原因主要为出洞口上部基岩较为破碎,下部开挖形成临空面后,原设计支护方案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形成坍塌,经讨论,初步提出了长管棚的强支护方案,即进洞前先施工长管棚和明洞,在形成支撑体系后,再进行暗洞洞体的开挖。此外,隧道进洞口上方有一“Y”形自然冲沟,进洞口隧道整体需从该冲沟下方进行穿越,由于隧道上方岩体含水率较高,基岩较为破碎,围岩的整体强度与稳定性相对于出洞口还要差,鉴于出洞口开挖后出现的问题,经讨论达成一致意见,进洞口的方案也必须进行调整,会上初步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对进洞口进行调整,避开最差的冲沟区域围岩,确保能够顺利进洞,并增加长管棚的强支护方案;另一种是明挖方案,即对围岩较差的区域采用大开挖方案。后经过专家评审,确定隧道进洞口采用洞口位置调整以及增加长管棚强支护的变更方案,出洞口采用增加管棚支护的变更方案。

××年10月中旬,现场按照隧道进洞口、出洞口的设计变更方案以及修改后的施工方案继续开展施工,其中出洞口按照长管棚方案进行开挖,并逐步走入正轨,进洞口开始仰坡的开挖及支护,并且同步开展隧道监控量测工作。

××年11月中旬,隧道进洞口已完成喷锚支护的仰坡出现了一道裂缝,现场组织专题会就该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确定了由施工单位对裂缝进行监控,设计院针对该问题提交仰坡的加固方案,最终确定了增加长管棚的加固方案,现场根据该方案开始对仰坡进行加固,继续进行仰坡的开挖。

次年1月,由于仰坡裂缝继续扩大,且已开挖洞体的拱顶和围岩的位移值已进入风险预警值,现场停止了掌子面的洞体开挖,并对已开挖的洞体施工二次衬砌,以提供可靠支撑。关于仰坡裂缝问题,各方均认为仰坡自身稳定性存在问题,需进行加固,并经讨论确定了增加明洞的方案,即在现有洞外加长35m明洞,其上部回填土方,对现有仰坡形成反压,保证其稳定性,鉴于进洞口开挖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水系复杂等诸多问题,为给接下来的洞体开挖提供基础性数据,现场重新对隧道进洞口冲沟段进行详勘。

次年2月,隧道进洞口已施工的二次衬砌出现了裂缝,现场组织了针对该问题的专家咨询会,并结合补充的勘察资料,对进洞口原有的支护方案及开挖方案进行了调整:

第一,围岩类别调整:K0+655~K0+720段隧道围岩为Ⅴ类围岩,K0+720~K0+773段隧道围岩为Ⅳ类

围岩。

第二,调整后的设计支护方案:Ⅴ级围岩(K0+655~K0+720段):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总体方案未变,但对具体参数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系统锚杆:D25型中空注浆锚杆L=300cm,纵、环向间距75×100cm梅花形布置;单层钢筋网:直径8mm的一级钢筋,网格间距15×15cm;钢拱架:18工字钢拱架,间距30cm;喷射混凝土:24cm厚的C30混凝土,并加设间距15×15cm直径10mm的钢筋网片;二次衬砌:60cm厚的C35钢筋混凝土(其中配筋情况:主筋直径28mm,间距15cm,箍筋直径10mm,间距25cm;纵向连接筋直径14mm,间距25cm)。

第三,调整后的超前支护设计:K0+653~K0+674段围岩在其拱部120。的范围内均增加长管棚支护。

第四,调整后的开挖方案:Ⅴ级围岩(K0+665~720)区域仍采用台阶法进行施工,但对台阶的高度进行了调整,洞体整体分为三个台阶进行开挖,其中上台阶高度为拱顶往下5.0m,阶高度为上台阶底部往下3.366m,下台阶与原方案保持不变,仍为隧道仰拱区域,先施工长管棚,接着进行上台阶的爆破开挖、初期支护,再进行阶的爆破开挖、初期支护,最后实施仰拱的爆破开挖、初期支护以及洞体整体的二次衬砌。总体施工工序如下:长管棚施工洞体上台阶爆破作业洞体上台阶开挖除渣上台阶初期支护阶爆破作业洞体阶开挖除渣阶初期支护跟进下台阶爆破作业下台阶开挖除渣下台阶初期支护跟进洞体整体二次衬砌。

长管棚每循环进尺15m,所需时间为12天,上台阶每循环进尺为0.8m,每循环施工时间为30.5个小时;阶每循环进尺3.5m,每循环施工时间为19小时。

之后进洞口的开挖逐步趋于正常,并于次年10月底实现了隧道的贯通。

5 分析与体会

5.1 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

隧道洞口开挖时,由于面临隧道上方仰坡、隧道开挖后拱部及掌子面三个临空面,因此若所处位置基岩较差,则对工程支护体系要求较高,因此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极为重要,所谓的“早进洞”即是要求能进的尽量进入洞体内部,避免洞口开挖时多个临空面所带来的支护体系风险,因此洞口选择时应考虑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段,并应着重考虑确保边、仰坡的稳定性,以免造成难以整治的病害,且一般应设在山体稳定、地质条件好、排水有利的地方,同时应尽量避免“大挖大刷”,破坏山体稳定。结合我们的隧道进洞口,可以看出,最初的洞口位置不是特别理想,由于其刚好位于冲沟区域,因此上方基岩为富含水带,围岩的强度和整体性都较差,同时该位置覆盖层厚度较薄,因此如在该处进洞,则极有可能面临入洞即冒顶的问题,因此施工过程中将进洞口位置调整到基岩情况相对来说较好且覆盖层厚度较厚的区域,保证了顺利进洞。

5.2 地质勘察的重要性

隧道作为地下结构,其支护方案极其重要,不仅影响到初步设计阶段工程总体造价的经济分析,而且直接影响到施工阶段的施工部署及施工安全,因此前期作为设计输入条件的地质勘察资料则更为重要,本工程中,最初将K0+650~K0+725、K1+440~K1+465段隧道围岩判定为Ⅳ级,K0+725~K1+440段隧道围岩判定为Ⅲ级,但后期由于隧道进洞口施工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现场对隧道进洞口的地质情况重新进行了勘察,并将K0+655~K0+720段隧道围岩判定为Ⅴ类围岩,K0+720~K0+773段隧道围岩判定为Ⅳ类围岩,相应的支护方案做了较大的调整,同时也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投资及进度控制,由此可见勘察资料的重要性,建议针对类似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能够强化过程中的独立第三方的监督复查工作和勘察报告的专家审查工作,以确保勘察资料的准确性。

5.3 隧道施工中监控量测的必要性

上面提到了地质勘察资料作为设计输入条件,必须保证其准确性,但毕竟地质勘察只是通过一定数量的勘察布孔去收集相关的地质、水文信息,由于现场地质情况一般变化复杂,因此勘察资料与实际地质情况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就需要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控量测来进行补充,隧道施工过程中由第三方监测单位负责对洞口仰坡、洞内支护体系进行监控量测,在验证已有支护体系适用性的同时,对后续施工支护方案及开挖方案的及时调整提供基础性数据。

6 结语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范文5

1.明确设计目的

所有的景观项目在开发之初都应该明确开发目的或设计目的,如场地建成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开发投入的资金预算,以及该场所在未来的服务区域或服务人群,等等。本科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学生创作设计的景观项目方案,同样需要在设计之初明确设计目的。因为只有在关注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景观设计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才具有可实施性,否则,即使图纸效果十分精美,仍然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设计课题在课题性质方面一般分为两大类:新建地块的景观规划设计和现有场地的景观改造设计。这两大类课题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内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指在整体的设计目的和设计内容方面基本一致,都需要考虑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因素,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流畅的路网设计等,这些在前文和后文中都有所涉及,在此不做赘述,笔者主要阐述两类课题的在设计目的方面的不同点。新建地块的景观规划设计要求将原本荒芜、废弃或破旧的已无法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地块进行重新规划,赋予其全新的场所性质,在社会功能和环境效益等方面产生质的改变。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将旧建筑旧街道拆除推平后新建的居住社区、商务楼盘等都属于这一类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现有场地的景观改造设计要求在不改变场地性质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良性改造设计,如场地面积的适当扩大或缩小,内部功能分区和道路网络的重新调整,以及地面铺装、环境设施、绿化植物等景观元素的优化设计。对于城市中建成时间较早且具有历史感的公园、广场、街道等场所,设计师都可以进行景观改造设计,通过改造使空间功能更趋于合理化,配套设施更加人性化,环境氛围更加艺术化。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何种性质的课题设计,都需要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发展,因为历史的遗迹是不可复制的,是一个地区文化的延续。对规划区域内具有文物价值的旧建筑、旧街道等实施保护性开发,对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切不可随意砍伐移植,以免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在明确项目设计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通常给学生制订思考和工作的几大步骤,学生通过方案设计练习逐步掌握景观设计程序。

2.熟悉设计程序

要求学生掌握并熟悉景观项目设计的一般程序,即基地环境分析、概念方案设计、扩初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必须在课程学习中逐步掌握基地分析、概念方案和扩初方案的设计方法,大四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施工图的设计方法和制图规范。(1)充分了解并分析场地进行某课题设计时,教师会给学生指定地块,使其了解地理位置、规划面积、项目建设目的等。学生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前期调研,充分地了解场地情况并做好记录,包括所处地域、地形、气候条件、土壤、水质、交通状况、服务人群等。学生通过实地勘查、资料收集等方法了解上述场地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下一步提出设计定位和功能分区提供有力依据。SWOT分析法是将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结合形成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SWOT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挑战)。实际操作中主要有分析环境因素、构造SWOT模型、制订计划三部分。(2)提出设计定位,完成方案设计接着要在以上分析基地环境的基础上提出设计定位构想。这一阶段,学生要与教师充分沟通,共同找到最适合场地建设项目要求的设计定位,也就是做出概念方案设计。不同的建设项目会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如居住区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等。不同的项目在使用人群、场地功能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因此,设计者在充分了解场地环境情况、理解建设项目要求的基础上,才能找到了合理的景观设计定位,包括环境主题、景观风格、主要功能特点等,进而做出主要功能分区规划图。这阶段的图纸可以用规划总平面图、平面分析图和实例示意图来表达构思。扩初方案是在概念方案的基础上完成的,需要完成修改后的规划总平面图、详细的局部景观设计平立面图、重要景观节点效果图、部分主要设施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设计说明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用词规范,清楚地阐述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与设计结果,起到辅助理解项目设计方案的作用。一套良好的扩初图纸应该能够达到全面细致展现该项目景观设计结果的目的,除去实际项目需要的施工图设计部分,基地分析、概念方案、扩初方案三者综合就是一套完整的景观项目方案设计。

3.具备良好的设计表达能力

完成一套景观项目设计方案需要绘制大量的图纸,如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等,图纸是展现设计意图和设计目的的最直接手段,绘图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方案展示的最终效果。一般景观项目设计的图纸表达无外乎三种手法:手绘设计图、电脑辅助绘图、手绘电脑结合绘图。这三种图纸表达方式在概念方案阶段和扩初方案阶段都可以被使用,其目的是完整、详细、艺术化地展示设计结果。所以景观设计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设计表达能力,熟练手绘技巧,掌握AutoCAD、SketchUp、Photoshop等电脑绘图软件,有了扎实的绘图基础,才能将设计构思和设计理念完美地呈现出来,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景观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二、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

一套优秀的景观设计方案不仅需要完整的图纸表现,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科学的设计理念。可以说,绘制精良的图纸是方案的设计结果,而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才是支撑方案的内在灵魂。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方案构思与设计时,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注重体现地域特色这三大景观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世间万物,唯人为贵”,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以大多数人的发展为目的,而不是片面追求物质发展和经济增长。在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充分的前期调研、合理的功能分区、流畅的路网结构、完善的环境设施,以及符合大众审美文化背景的形态设计,等等。前期调研可采用实地考察拍照、问询并结合问卷调查,目的是尽量全面翔实地掌握设计基地物质环境和人文背景,尤其是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更符合当地市民意愿的环境设计定位。在调研结果上进行功能区域的规划,必须合理划分出符合市民实际需求的功能空间,强调各个空间的相互联系,规划流畅的路网结构以加强各空间的可通达性。无论是步行还是车行,方便快捷的交通都可以提高效率,满足市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出行需要。完善的环境设施能够为市民在公共环境的活动提供便利,环境设施设计不仅要求功能齐全,而且要求数量布局科学合理,既满足使用需求又不能造成浪费。以广场休息设施为例,每100平方米广场面积应该有6~10平方米的座位面积,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在广场中活动时随时休息的行为要求。景观元素的形态设计通过风格与造型的艺术化处理能够体现环境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人文背景,同时也是景观视觉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大众能接受并长久使用该场所的关键因素。总之,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营造出实用、美观,符合大众需求的城市景观环境。

2.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的,要求城市的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能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而寻求发展的能力”。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营造一个优美的小环境,如建一座亭子、种几棵植物那么简单,而是通过设计改造自然界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当然,改造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否则改造就成了毁坏,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如水土严重流失、土壤的沙漠化、物质资源的浪费、城市地下水位下降等都是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在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景观设计师,必须担负保护环境、建设良性生态环境的重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区域内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规划区域内,通过科学的考察与设计,实现物质的循环、能源的自给、垃圾的无害处理等,达到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3.注重体现地域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所以景观设计所体现的地域特色也主要反映在这两个方面。针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的景观设计,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势情况、河流水域、物种群落等自然环境状况,做到合理开发,同时在设计时发展当地传统特色,体现人文历史背景。地形设计尽量符合自然地势条件;植物配置使用本土品种;水体景观的导入必须考虑当地水资源现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公共设施在实现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强调地域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

三、结语

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的区别范文6

为提升我市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确保“智慧北京”目标下北京数字城市记忆的留存延续,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领导决策、服务部门管理、服务社会民生,推动北京市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北京市档案局(馆)(以下简称“局(馆)”)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继实施“全面数字化”战略后,又进一步提出建设“区域性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战略。

为落实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工作,局(馆)从2011年就启动了相关工作,经过预研、立项、初步设计等阶段,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工程实施的主要工作,项目通过了初步验收。

一、建设背景

(一)档案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信息化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深入的应用,越来越多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以数字记录的形式留存下来,归档形成档案数字资源。根据统计,“十五”末市档案馆档案数字资源总量为2TB,“十一五”末增长到20TB,“十二五”末达到了300TB,数据量每5年都增长10倍以上。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可以预期,全市档案数字资源持续快速增长将成为一种趋势,档案部门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二)档案信息化工作面临着挑战

目前我市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电子档案管理亟待加强、资源共享服务水平较低等主要问题。相对于传统档案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尽快建立起适应档案数字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制度标准、方法工具,实现档案工作从“纸与铁”时代向“数与网”时代的转变,成为档案部门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

(三)建设区域性数字档案馆重大战略的确定

为统筹推进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局(馆)经过深入研究,确定了建设区域性数字档案馆的重大战略。总的来说就是采用集约化的建设理念,建设全市统一的数字档案馆,通过统一建设、统一运维,分别使用的工作模式,推进我市档案数字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实现全市档案数字资源管理一盘棋。按照这一战略,我局将建设区域性数字档案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北京市“十二五”r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同时按照我市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总体安排,将电子文件中心系统建设统筹到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中。

(四)数字档案馆重点、难点问题预研为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局(馆)积极开展了相关的预研性工作。2012年在市科委立项《基于异构系统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提出了“区域性”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方案,研发了确保电子档案凭证性的核心技术,开发了原型系统对建设方案、核心技术进行了初步验证。此外,局(馆)以《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为契机,通过顶层设计对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方案以及标准规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门户系统建设、应用支持平台建设、信息资源规划与数据库建设、基础运行支撑平台、存储备份支撑平台、安全保障支撑体系、机房建设及配套工程等分项建设方案进行了设计,形成了近30万字的可研报告。

二、建设目标

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目标是立足北京市档案工作实际情况,采用集约化的建设模式,建设满足市区两级档案馆、档案移交单位(本项目建设的电子文件中心涵盖了数字档案室全部功能)对档案数字资源管理服务需求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实现对我市档案数字资源的齐全收集、高效管理、安全保存和便捷利用。进一步提升全市档案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具体目标为建设4个系统平台:一是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文件中心系统平台,实现市、区档案移交单位对列入进馆范围的档案数字资源的综合管理;二是建立全市统一的档案接收系统平台,实现对市、区档案移交单位档案数字资源的在线、离线移交接收;三是建立全市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对档案数字资源的高效管理、长期保存;四是建立全市统一的档案利用系统平台,实现档案数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分层次、多渠道的共享利用。

三、建设内容

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内容包括软硬件基础环境建设、档案数字资源库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4大部分。

(一)软硬件基础环境建设

包括机房及配套工程、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备份系统、系统软件等,为应用系统提供基础环境支撑。

(二)档案数字资源库建设

设计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的档案数字资源体系,依据档案数字资源体系建立档案数字资源库,为完成历史数据的迁移,为接收、管理、长期保存、利用等业务应用提供资源库支撑。

(三)应用系统建设

包括北京电子文件中心系统、档案数字资源接收系统、档案数字资源征集管理系统、档案数字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档案数字资源利用服务系统5大应用系统以及电子档案身份证管理、元数据智能捕获与封装、数据交换管理和全面运行控制等核心保障系统。为业务工作提供应用系统功能支撑。

(四)保障体系建设

包括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为系统的建设、运维和管理提供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

四、建设规模

建成一个用于支持全市档案数字资源管理服务的系统平台。系统跨因特网、政务外网和档案馆内部局域网3个不同网域,满足市属档案移交单位对列入进馆范围的档案数字资源收集、归档、保管、利用、移交的系统管理,能够支持市区两级综合档案馆对档案数字资源收集、管理、保存和利用的系统管理。

项目实施将依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批接入”的原则,在项目建成伊始,先行接入3家档案移交单位和3家区档案局(馆)作为试点,待系统运行稳定后,陆续接入其他档案移交单位和区档案局(馆)。

五、建设特点

(一)集约化建设模式

北京底值蛋腹荩ǖ缱游募中心)是按照集约化模式建设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由局(馆)统一建设、统一运维,为市区两级档案部门提供系统服务。通过集约化建设模式,力求更好地对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达到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共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效果。

(二)电子档案身份证技术应用

在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中应用了一项保证电子档案凭证性的核心技术,即电子档案身份证技术。该技术通过为每一份电子档案建立一个电子档案身份证,将电子档案身份证保存在电子档案身份证库中,当需要验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时,即可从身份证库中取出其身份证对其进行验证,从而为电子档案的凭证性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全面国产化

在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中,采用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安全设备、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硬件全部为国产化产品。对国产化产品在关键系统中全面应用进行了尝试、积累了经验。

六、建设过程

(一)项目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2014年6月5日,市发改委正式印发了《关于批准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在可研批复后,重点完成了项目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1.组建项目工作团队。组建了由基础环境建设工作组、应用系统建设工作组、标准规范建设工作组、新馆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组成的新馆智能化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筹备组。筹备组组长由陶水龙副局(馆)长担任。筹备组人员包含了市局(馆)、试点区局(馆)和市属档案移交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由筹备组具体负责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

2.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严格按照我市对项目招投标管理的相关规定,通过全市公开招标形式,对应用系统建设、软硬件基础环境建设和项目监理进行了招标,确定了项目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

(二)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工作

2015年3月31日,局(馆)组织召开了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项目启动会。项目启动后重点完成了项目的需求调研和初设编制、报审工作。在对市、区档案局(馆)、移交单位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覆盖项目全部建设内容的初步设计方案。2015年11月18-19日,召开了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评审会议,针对初设方案征求了局(馆)相关处室、市属试点单位以及16区档案局(馆)的意见,并请档案、信息化专家对初设方案进行了评审。通过对初设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于2015年12月18日,正式将《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初步设计及概算》报送市发改委。

(三)完成了项目初步验收工作

2016年5月4日,市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批准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初步设计概算的函》,项目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通过全面实施,已完成机房建设、软硬件采购集成、应用系统功能开发、1个标准体系、8个标准规范的编制、档案资源分类设计方案与资源库建设以及约80TB历史数据的清理等主要工作。

2016年12月21日,局(馆)组织召开了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项目初步验收专家评审会。项目通过了初步验收。

七、后续工作安排

按照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项目进度计划,2017年,数字档案馆建设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数字档案馆系统的试运行。通过在实际工作中深度应用数字档案馆系统,全面检验系统的可用性、易用性和性能,进一步完善系统。通过试运行,使数字档案馆系统在支撑档案业务工作方面发挥出实效。

二是开展数字档案馆应用试点。按照北京市档案局印发的《关于开展北京数字档案馆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好3家区档案局(馆)和3家市属档案移交单位的应用试点,通过试点着重验证数字档案室、电子档案在线移交接收、政务外网、因特网利用服务、档案数字资源整编管理、电子档案身份证、跨馆查阅出证等系统功能,逐步健全数字档案馆使用管理机制,为数字档案馆系统在试点单位的全面应用以及下一步的推广使用奠定基础。

三是组织数字档案馆的培训宣贯。结合数字档案馆的试运行与试点工作,认真做好数字档案馆系统的使用培训,并对数字档案馆的相关制度、规范、标准进行宣贯,通过培训宣贯使用户能够熟练使用系统开展业务工作,规范数字档案馆的使用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