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范例6篇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范文1

(1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甘肃西峰745000;2甘肃省天水市气象局,甘肃天水741000)

摘要:为了对当地苹果生产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有必要对苹果花期霜冻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对西峰农试站苹果开花日期观测资料及结合灾情调查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市苹果花期霜冻危害的致灾因子主要是西峰区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和正宁县4 月极端最低气温,两因子的影响权重分别达24%和76%;进而建立了庆阳市苹果花期霜冻危害风险模型并计算了灾情指数。使用该模型对1990—2012 年苹果花期霜冻灾害风险评估结果与相对气象产量进行对照分析,表明灾情趋势完全一致,且灾情等级有差异,即发生霜冻危害程度与苹果所处的开花时期有关:苹果开花初期遇低温霜冻时危害较轻,开花末期或坐果期遇低温霜冻则危害较重。评估结果与实际吻合,所得模型具有客观实用性。

关键词 :庆阳市;苹果花期;霜冻;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S166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594

基金项目:甘肃省气象局科技处“果树气象灾害风险的综合评估技术和方法研究”(2014-12)。

第一作者简介:张谋草,女,1964 年出生,甘肃宁县人,高级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农业气象应用工作。通信地址:745000 甘肃省庆阳市气象局,Tel:0934-8213784,E-mail:zhangmc8811@126.com。

收稿日期:2014-06-23,修回日期:2014-09-22。

Risk Assessment of Meteorological Frost Disaster During the Blossom Phase of Qingyang Apple

Zhang Moucao1, Yao Xiaohong2, Zhang Hongni1, Zhou Zhongwen1, Che Xiangjun1, Du Jun1(1Qingyang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ansu Province, Xifeng 745000, Gansu, China;2Tianshui Meteorology Bureau, Tianshui 741000, Gansu,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of local’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ssessthe risk of frost disaster during apple florescence. This paper used statistical method to analyze the observeddata from of apple’s blossom date which were got from Xifeng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 main hazard factor of frost disaster during the flowering phase of Qingyang apple, was the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of Xifeng during mid April to early May and Ningxian’s in April. These twofactors’influence weights had achieved 24% and 76%, respectively. Then, we built an evaluation model offrost disaster during the flowering phase of Qingyang appl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frost disaster duringthe flowering phase of apple from 1990 to 2012 by the model, it showed that apple was frosted would be harmedlightly while its early blossom phase, but seriously while its final blossom phase or fruit bearing phase.

Key words: Qingyang; Blossom Phase of Apple; Frost; Risk Assessment

0 引言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业结构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为了应对气候的这种变化,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人们在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2-4],刘德祥等[2]、邓振镛等[3]和王鹤龄等[4]认为宜将过去以粮为主的格局向粮、经等多种种植的格局转变。庆阳市种植业结构也由过去以粮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向以粮、牧、林果等多种种植结构形式的转变。庆阳市属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区,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光、热、水在年内时空分配不均,形成了冬冷多晴,夏热雨丰的气候特点。该地年平均气温8.7~10.0℃,年降水量409.5~609.8 mm,年平均无霜期150~193 天,年日照时数2262.2~2527.0 h,太阳辐射总量5000~5600 MJ/m2,苹果生长季≥10℃积温为2800~3040℃,日照时数为1020~1140 h。这种气候有利于苹果的着色和甜度增加,因而该地苹果在国内属优质果品,苹果种植也是其主产果业,2012 年全市种植面积达78600 hm2,产量达42933×104 kg。姚玉壁等[5]认为庆阳市气候宜以苹果的种植最为有利,但是近年来气候变异,暖冬现象日趋明显,造成果树萌动期提前,初春寒潮降温天气增加,晚霜冻危害出现频繁,影响着果品的品质和产量[6]。为了估算灾害对果业造成的影响程度,为农业生产安排提供依据,杨仕贤等[7]、陈香等[8]、李美荣等[9]和许彦平等[10]就不同气象灾害对农、林果业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提出定性评估模式。由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具有地域性,同一强度的气象指标在不同的地域上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笔者拟对此类评估模型及其参数进行验证和修正,以期建立苹果花期霜冻危害风险模型用以对庆阳市苹果花期受霜冻危害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果农进行果园管理,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计算方法

文中用到的计算及数据分析均采用Excel 电子表格中统计函数及数据分析工具。

1.2 产量资料的处理

苹果产量(1991—2012 年)取自庆阳市统计局。庆阳市苹果种植主要分布在正宁、宁县、西峰、镇原、庆城和合水6 县(区),且苹果种植后基本是从第3 年挂果,第5~6 年是苹果产量最高时期。该地苹果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变化,每年有新增种植面积,也有老树退化面积。因此采用单产进行气象产量的分析不仅不同树龄的产量有差异,而且不同果园的产量也有差异。因此,为消除此因素影响,对该地苹果总产采用Excel 电子表格中的二次曲线拟合方法进行分离,同时为消除空间上的差异,用相对气象产量[4]作为分析指标。Ys=(Y-Yt)/Yt …………………………………… (1)式中,Y 为庆阳市苹果总产(kg),Yt 为趋势产量(kg),Ys为相对气象产量。

1.3 苹果开花期日期及花期遭受霜冻气象资料气象资料取自相应县的国家气候站。正宁、宁县苹果开花期一般在4 月上旬至下旬,西峰、镇原、庆城和合水县苹果开花期一般在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由于苹果的物候观测资料不完整,正宁、宁县、镇原、庆城、合水这5 个县苹果开花日期以调查和走访群众为主,西峰区苹果开花期资料取自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资料。苹果花期受冻气象指标主要是最低气温<0℃持续天数、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11- 14]。物候资料和气象资料年代是同步的,其中西峰、正宁县资料年代为1990—2012 年,宁县、镇原、庆城、合水资料年代为2001—2012年。

2 结果与分析

2.1 致灾因子的确定

统计了各县(区)对应开花期的极端最低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最低气温<0℃持续天数、极端最低气温与<0℃持续天数积等因子进行两两组合后与苹果的相对气象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苹果花期霜冻危害影响因子与相对气象产量的回归模型(见式(2))。由此可知,庆阳市苹果在花期受晚霜冻影响的主要因子是西峰区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和正宁县4 月极端最低气温。

Ys=0.1026+0.0129Tn 西峰+0.0415Tn 正宁(n=23,F=1.1683>F0.33) ………………………………………… (2)式中,Ys 为相对气象产量,Tn 西峰为西峰区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Tn 正宁为正宁县4 月极端最低气温(℃)。2.2 开花期霜冻灾害风险评估2.2.1 灾情指数灾情风险指数采用模型[10]见式(3)。P=H×V ………………………………………… (3)式中,P为灾情风险指数,H为相应灾害的影响权重,V 为相应灾害等级值。实际工作中可按照灾害发生的概率设定可能等级,按损失的强度或根据灾害对其造成的灾情程度设定等级强度进行风险评估[11-16]。以苹果花期西峰区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和正宁县4 月极端最低气温作为霜冻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作为苹果开花期霜冻灾害风险评估指标(Pi)(见式(4))。

Pi =Σj =12 (Hj ×Vij) ……………………………… (4)

式中,Vij 为苹果花期霜冻灾害等级分值,i 为1990—2012 年各年份排序(i=1,2,…,23);j 为霜冻灾害2个风险因子,j=1 为西峰区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j=2 为正宁县4 月极端最低气温;Hj为相应灾害因子的影响概率,即H1=[0.0129/(0.0129+0.0415)]×100%=24%,H2=76%。灾情指数(Pi)越大,表明苹果花期受霜冻灾害危害越重,对苹果产量影响就越大。

2.2.2 分级标准用逐年西峰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正宁4 月极端最低气温与其相应因子<0 年份的平均值之比作为灾情等级的分级标准。其比值<0 的年份为无灾,≥0 的年份值按照数值的离散程度将灾情确定为轻、中和重3 级。

依据灾情指数和分级标准得出该市霜冻灾害风实际产量等级的对照情况(表3)。由表3 可知,在所分析的23 年中,苹果相对气候产量出现负值的年数是8年,评估中有灾年数是8 年,评估准确率达100%,无漏评年份。而指标评估等级与产量实况等级差异较大,在出现灾害的8 年中,仅有1990 年和2003 年的评估与产量实况一致,其余6 年的评估等级与产量实况有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霜冻发生时苹果所处的开花时期有关,一般苹果在开花初期,遇低温霜冻危害较轻,在开花末期或坐果期遇低温霜冻危害较重,特别是在坐果期遇到低温霜冻时会造成绝收。如2006年霜冻评估级别为重,产量实况级别是中,霜冻发生在4 月12日,此时苹果处在开花始期;2010年指标评估为重,产量实况级别是轻,霜冻发生在4 月14 日,此时苹果处在现蕾期。

3 结论与讨论

庆阳市苹果主产地位于南部和中部地区,因此选取中部的西峰区和南部正宁县的4 月至5 月上旬的极端最低气温资料能代表该地区霜冻出现时对苹果的危害情况,且两因子的影响权重分别达24%和76%。用此两因子进行该市苹果花期霜冻危害评估与其相对气象产量进行对照,其趋势完全一致的,因此用极端最低气温作为灾害评估因子,利用(4)式模型进行庆阳市霜冻灾害发生时对苹果危害的评估是可行的。

用笔者建立的灾情指数模型进行趋势评估与相对气象产量是一致的,但用模型进行评估的等级与相对气象产量的等级有差异,模型预测的等级比相对气象产量得出的等级量要高。主要原因在于霜冻灾害出现后,由于不同果园所处的周围环境、土壤肥力、管理措施等条件不同,同时不同果园灾后所采取的恢复措施也不一致,灾害对苹果产量的影响程度就不同,因而灾情评估等级要视低温霜冻发生时苹果所处的开花时期及其果园的环境、管理措施等而定。若低温霜冻出现在现蕾或开花始期,则评估所得的灾害等级比相对气象产量等级高;若低温霜冻出现在苹果开花末期或坐果期,则评估等级与相对气象产量等级基本吻合。这与许彦平等[10]采用模型做的天水市蜜桃霜冻灾害等级的评估有差异,说明该模型在使用时应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及管理措施等方面因素。今后还应在苹果开花的不同时期(即分现蕾期、开花始期、开花普遍期、开花末期、坐果期)对气象因子和地理环境因子进行同时试验,对模型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 李袆群,王春乙.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6(2):123-129.

[2] 刘德祥,赵红岩,董安祥,等.气候变化对甘肃夏秋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5,27(6):806-812.

[3] 邓振镛,张强,刘德祥,等.气候变暖对甘肃种植业结构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J].中国沙漠,2007,27(4):627-632.

[4] 王鹤龄,王润元,张强,等.甘肃省作物布局演变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3):413-421.

[5] 姚玉壁,李耀邦,张谋草,等.陇东黄土高原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对林果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4):73-77.

[6] 蒲金涌,姚小英,姚晓红,等.气候变暖对甘肃黄土高原苹果物候期及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8,29(2):181-183.

[7] 杨仕贤,张好艳,张春红,等.气象灾害损失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J].安微农业科学,2010,38(18):9738-9740.

[8] 陈香.福建省台风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J].生态学杂志,2007,26(6):961-966.

[9] 李美荣,朱琳,杜继稳.陕西苹果花期霜冻灾害分析[J].果树学报,2008,25(5):666-670.

[10] 许彦平,姚晓红,万信,等.天水蜜桃开花坐果期霜冻灾害气象风险评估[J].中国农业气象,2013,34(5):606-610.

[11] 柴芊,栗珂,刘路.陕西果业基地苹果花期冻害指数及预报方法[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4):621-626.

[12] 屈振江,刘瑞芳,郭兆夏,等.陕西省苹果花期冻害风险评估及预测[J].自然灾害学报.2013,22(1):219-225.

[13] 李健,刘映宁,李美荣,等.陕西果树花期低温冻害特征及防御对策[J].气象科技.2008,36(3):318-322.

[14] 张海娜,李晶,吕志红,等.东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定量评估[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3):24-28.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范文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评估报告》,呼吁各国迅速采取行动措施适应气候变化,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将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其中。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到我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目前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应该得到政府决策部门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宁夏自治区把适应气候变化纳入了“十一五”规划,成为我国第一个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地方中长期规划的省份。

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战略环评的必要性

由于全球环境演变,可持续发展面临新问题,突出表现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效果不明显,气候问题会更加突出。面对国际前沿热点以及国家迫切需要,环境学科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要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确保粮食及水安全,因此须加强研究已有气候变化对环境影响的规律,抓住气候变化与全球减灾热的机遇,努力使环境学科的发展适应全球主流政策,按市场机制的发展模式,开发新技术,推动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实现。为此有必要在战略环评中纳入适应气候变化的内容,从战略高度评价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计划。

(一)国际社会关于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

由于过去温室气体的累积排放,气候变暖已不可避免,有必要采取适应措施以应对变暖所造成的影响。目前我们尚未对适应的限制因素或成本有清晰的了解,还因为有效适应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地理的和气候的风险因子。也取决于制度、政治和财政方面的制约。虽然多数技术和策略已被一些国家了解并得到开发,但已有的评估并未指出,各种措施选择是如何有效降低风险的,特别是在变暖更厉害、影响更严重的情况下以及脆弱群体的反应。此外,履行适应措施在环境、经济、信息、社会、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障碍。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特别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适应能力建设尤为重要。

非气候压力的出现会加剧气候变化的脆弱性。例如气候波动和气候灾害、不能公平地获取资源并导致贫穷、无法保障的粮食安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冲突以及艾滋病等疾病的发生等。

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不仅取决于气候变化,还取决于发展途径。在不同情景下,地区之间在人口、收入和技术发展上可能存在巨大差异,而这些因素通常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程度起到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在中高排放情景(以人均收入较低、人口增长巨大为特征)下预估的受影响人口数量相当大。

可持续发展能够降低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气候变化也能阻碍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提高适应能力并增强恢复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够降低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然而,目前几乎还没有促进可持续发展计划把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或提高适应能力明确地纳入其中。

(二)国际社会关于气候变化响应的行动

现在已针对观测到的和预估的气候变化采取了部分适应措施,但仍有限。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适应已有和未来气候变化的证据被观测到。例如,在基础设施项目的设计中考虑应对气候变化因素,如在青藏铁路设计和建设中考虑了未来气候变暖对冻土地带路基的影响。

兼顾适应和减缓的措施,最能够降低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风险。提高适应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把气候变化影响纳入到发展规划中予以考虑,如通过“把适应措施包含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基础设施设计中”,“把降低脆弱性的措施包含在现有的降低灾害风险策略中”等方式。

气候变化影响造成的损失将因全球温度的不断升高而逐年增加。IPCC评估清楚地表明,未来温度升高不足1℃-3℃的气候变化的区域影响是混合的,但会增加适应成本。然而,如果温度升高超过约3℃,很可能所有区域不利影响更为严重,而发展中国家预期会承受大部分损失。如果变暧4℃,全球平均损失可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目前。国际社会正在制定针对不同阶段影响的应对措施。

如何把适应气候变化纳入战略环评

(一)战略环评和气候变化

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气候变化问题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

气候变化:包括对已有变化的评估和对未来变化的预测。这些变化包括海平面上升、温度和降雨的变化、极端事件(如暴风雨和干旱事件)发生频率的变化。

影响复杂:气候变化无疑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类型和强度在不同的区域表现也不一致。

适应措施:气候变化影响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所采取怎样的适应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改善洪水风险管理和防止在海平面上升地段建设不合适的建筑。

减缓措施:人类采取的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影响的直接行动,特别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提高能源效率,提高建筑物的绝热效果,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等。

人类共识:未来的人为活动必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战略环评各个阶段都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在战略环评中开展评价气候变化对规划的影响不同于评估其他方面的影响。首先,气候变化是多种原因复合累计效应的结果,是多种活动(包括人类活动)累积产生的效果,虽然每一个单独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可能很有限,但是这些有限的影响累积起来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其次,在战略环评中一般需要考虑下面两项与气候变化有关的重要内容,包括:气候变化对规划所产生的影响及约束(一般在战略环评前言部分描述);规划对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一般在战略环评的预测和评估阶段)。

(三)与气候变化一致的目标和指标:气候变化基准的描述和监测

战略环评的目标和指标中应该包括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相关内容,与可能的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目标和指标要一致,并可以实施。

(四)确定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导致的主要问题和约束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影响包括高温的风险,暖冬后的寒潮、干热的夏天、海平面上升,以及洪涝风险的增加、某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强风暴、干旱等)增加等。这些影响结合其他因子的作用可以导致对以下领域的重要影响。

对水供需和水质的影响: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夏季河流水位下降,冬季上升,这一影响可能恶化(或加重)水质问题和水资源问题。

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增加粮食生产的波动性,使粮食供不应求、全球粮价持续上涨。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夏季的洪涝可能严重影响湿地。温度升高可能影响物种习性,导致物种迁移甚至消亡。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事故和某些疾病对天气非常敏感,热的天气可以加速疾病和病菌的传播。

(五)将气候变化的适应措施纳入到评价规划中

气候变化的影响只有通过多方面的行动才能得以解决。我国已经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下一步,要优先把减少温室气体的建议纳入到评价规划中。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范文3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被高度关注的今天,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颗粒物在内污染物排放,已成为从联合国到其他国际组织,以及具有道德血液的企业重视和关心的议题。然而,在进入实际操作层面,对碳排放量和碳减排成果的计算,却成了一道难题。如何科学量化,必须拥有一套完整、高效的系统解决方案。据介绍,DNV率先研发的环境监测评估系统,主要为中国本土船舶、海洋工程和石油化工业实施节能减排的量化监测和评估。

当船舶航行于大海上时,船员可以每天通过邮件将相关数据发送至岸基部门,岸基部门根据DNV提供的软件进行碳排放量的监测与评估。通过邮件、网络查询或跟踪,报告排放量情况,比较一定时段内的排放量和理想标准的差距,船舶和企业可以很快找出需要改进的环节,并有效监控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DNV认为,依据国际海事组织(IMO)确定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由环境监测评估系统对船舶的碳排放或其他污染物排放进行量化,无疑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实际操作的理想解决方案。据悉,目前这一系统已先后被挪威等国家的一些新造船厂、挪威国家铁路局等采用。

据了解,DNV率先推出的节能减排环境监测评估系统,在时间与效能上大大领先于国内同行。李绍龄表示,全球运力快速增长,这些运行船舶对温室效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目前国际上尚未建立一个统一的执行公约,但这种没有统一标准和监控的状况不会持久下去了。在谈到应对危机时,他坚持认为,全球气候变暖虽然不是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但全球气候变暖却是世界工业、经济下滑的原因之一,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必然不会持续发展。他告诉记者,应对上述挑战,很多国际组织已经开始行动。他本人身体力行,已经参与国际帆船组织,正在为绿色梦想摇旗,为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呐喊。

就DNV而言,除了船舶领域,更关注工业企业的工程资产管理。针对中国很多工业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生产任务繁重,运转设备老化快,安全制度尚不健全等因素,DNV按照度身定制的资产完整性管理解决方案,主要通过综合评估设备风险、生产风险以及人员风险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企业在管理和消除运营中的潜在风险上提供支持与帮助。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范文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国内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降低单位GDP能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首先,研究制订发展低碳经济国家规划,通过规划明确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和路径,以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降低发展过程中碳排放增长速度;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模式,以碳利用强度作为考核指标,激励企业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运用和产品机构调整;将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其次,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保护湿地,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强城市绿化,保护大气、水、海洋环境,努力促进生态文明以及人与自然相和谐。切实加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重大工程等的气候承载力评价和气候影响评估,把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变化相适应。

加快建立应对气候变化法制体制机制,形成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加快出台“应对气候变化法”,以法律形式规范政府、部门、企业、组织和公众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职责,明确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国内协调两方面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统筹协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以法律为准绳,规范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报告、政策信息的同意制度;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宣传和国际合作;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应对气候变化市场体制和机制。

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提高我国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要并举。我国作为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发展中国家,应高度重视适应气候变化工作,尽快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灾害应急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对灾害的综合检测和预报预警能力;以区域性气候、资源、环境的演变规律和承载能力为依据,制定人口、经济分布与气候、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气候变化综合影响评估,加强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和沿海及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高度重视在经济建设和城乡建设中气候评价和灾害风险评估,加强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的科学规划与设计,夯实应对气候变化及其风险的工程基础。

加强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提高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软实力。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是基础。我国应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气候变化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切实提高全球气候变化预测预估、影响评估的科技水平;多渠道支持适应技术、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减缓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组织好我国科学家参与IPCC评估报告,形成一大批能够为国际科技界认可的研究成果,为我国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及参与气候变化外交谈判提供科学而有力的支持,提高我国气候变化的国际“话语权”;加强气候变化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全民对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氛围。

秦大河,地理学家。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1992年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3年获得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诺贝尔奖”――沃尔沃环境奖。长期从事冰川和极地研究,多次组织南、北极和亚洲腹地及青藏高原地区的科学考察,取得一系列创造性成果,首次从理论上阐明雪的暖型、冷型和交替型密实化过程,建立定量划分标准。曾任中国气象局局长、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范文5

关键词:车辆;风险;评价指标;研究

一、选择恰当实用的评价方法

目前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大体可分为定性分析法、半定量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1.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对分析对象的车辆运行潜在危险状况进行系统、细致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其车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做出大致评估。定性分析方法主要用于识别最危险的车辆运行安全事件,难以给出车辆运行安全风险等级。

2.半定量分析方法

半定量分析方法是将对象的危险状况表示为某种形式的分度值,从而区分出不同对象的事故危险程度。半定量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相对危险性,同时可以评估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频率,并根据结果比较不同的方案。

3.定量分析方法

目前的定量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精确定量分析与模糊定量分析两类。精确定量分析方法以计算机建立车辆运行模型,进行运行情况模拟,运算量大。模糊综合评估方法是将模糊理论与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通过评定系统各因素对安全(不安全)的隶属程度情况来综合评定系统安全状况,可以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二、全面分析安全风险影响指标因素

1.人的因素分析

驾驶员是交通安全中的主体和能动因素,其责任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在行车过程中反应、分析和操作三个环节上出现了错误。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状况不符合交通安全的要求;违章行走、违章操作、违章装载、违章行使;对他人的交通动态及道路变化、气候变化、车况变化观察疏忽或采取措施不当等。

2.车辆因素分析

车辆是交通出行的工具和载体,是交通事故的直接“参与者”,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交通安全有密切的关系。其风险因素除了包括: 车型、车龄、车况、使用性质、安全防护性能等方面。

3.道路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涵盖范围较广,从任务性质、执行任务的时间特征、行驶区域的气候天气情况、地形地势、道路交通状况等。这些因素不仅影响车辆操控通行,还影响驾驶员和乘车人员的心态行为, 是事故发生的关键诱因。

三、获取准确度高的指标权重

指标相对重要性的度量值称为权重或权系数。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的权重,才能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与正确性。目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十几种,依照权重计算时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及组合赋权法。先明确各因素相互重要程度或对主事件的影响程度,然后通过数学方法的计算得到权重值。

四、构建实用可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根据风险评估方法的分析,根据车辆运行安全风险评估的实际情况,确定选用模糊安全评估方法构建模型。

(1)建立综合因素的评估集合。将表明某系统安全状况且具有特定属性的因素(V1,V2,…,Vp)的全体称作综合因素评估集合V:V=(V1,V2,…,Vp);

(2)分配各评估因素的权重。每个因素都从某一方面表达了系统的安全状况,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根据影响程度,对其配以不同的权重:

设系统中各因素为:V1,V2,…,Vp,各自分配的权重为:a1,a2,…,ap(0≤ai≤1),∑ai=1,设A为综合权重分配集合,则:A=(a1,a2,…,ap);

(3)建立子因素的评估集合Vi。由于因素Vi还受到各子因素v1,v2,…,vk的影响,所以子因素评估集合写成:Vi=(v1,v2,…,vk);

(4)分配各子因素的权重。设各子因素为:v1,v2,…,vk,各子因素分配的权重为:u1,u2,…,uk,则子因素权重分配集合为u=(u1,u2,…,uk);

(5)建立评估矩阵。请专家对各因素进行评分;

设隶属关系矩阵为Ri,则:

(6)各因素评估矩阵Bi:Bi=Ai·Ri

(7)综合评估矩阵B:B=[B1B2…Bn]T

(8)总评估矩阵C:C=A·B(A为综合权重分配集合)

(9)系统的总得分f:f=C·St(St为综合评估集合V的级别分值)

(10)按照综合评估系统的安全等级确定系统的状态。

通过对基本步骤的分析,可以得出安全评估的主体模型为:

Bi=Ai·Ri

Bi——某一参评对象的模糊合成值;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范文6

【关键词】多平台 雷电灾害 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尽可能的降低气象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是气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构建完善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增强气象业务硬件、软件基础建设,提升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已迫在眉睫。本文介绍的基于多平台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信息管理系统正是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的。

1 研究现状

佛山市气象局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建设,防雷所在业务上也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和管理流程。防雷所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是雷电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检测服务。服务范围主要包括:经地方城市规划部门核准的佛山市市属大型、重点工程项目,以及佛山市禅城区、佛山新城区域内工程项目(含新建、扩建、改建)的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检测服务。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防雷工程和防雷工程建设单位信息的大量增加,和海量的防雷设施台帐管理的要求,防雷所的信息化程度还有很多待提高的地方,尤其是在通过结合GIS等手段对建筑物防雷管理上,尚缺乏比较先进的手段。

2 系统建设目标

常见的虚拟机资源分配算法有基于市场导向的资源分配算法、启发式算法和基于云计算平台系统特征的分配算法。市场导向的资源分配方法是根据用户对虚拟机资源的需求和自由市场竞争有很多相识之处,将市场中的资源分配算法应用到虚拟机资源的分配中。启发式算法是指在可承受的计算时间和空间下,给出待解决问题的一个可行解。

2.1 实现防雷评估业务流程电子化

结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使办事流程电子化。通过对电子化流程的优化、构建与管理,将防雷所与不同建设单位、不同职责、不同专业的工作和人员串联起来,理顺工作流程,降低成本费用,提升服务水平,达到了运行有序和效率提高。

2.2 建立雷评项目电子档案库

越来越多的需要实施防雷工程的建筑,要求防雷所建立一个直观,方便的档案库,便于准确的把握每一栋建筑的防雷工程信息、防雷设置评估信息和防雷设置管理责任人信息。

2.3 建立评估报告标准模板库

对各类雷评报告相同或相似的信息片段及格式进行提取,制作成各种不同报告模板,评估人员撰写雷评报告的时候,可以快速方便调取相类模板创建雷评报告书,从而提升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书写出错情况。

2.4 建立防雷项目GIS信息库

佛山市需要建设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越来越多,通过建立基于GIS的防雷工程项目和建筑物防雷设施的信息中,便于防雷所对所辖区域内的防雷工程进行高效,直观的管理。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业务边界

根据系统建设目标设定以下系统边界模型。根据图1所示,整个系统分成两个子系统:雷评业务管理子系统和雷评申请及跟踪子系统。系统的参与者包括防雷所业务人员、防雷工程建设单位。

雷评业务管理子系统主要提供雷评估项目管理和审批,雷评报告生成及归档与费用核算管理,报告模板库,雷评知识库对外宣传等功能。

3.2 系统建设总体框架

总体框架是按照分层的思想加以设计和实现,分层的体系结构能够很好的实现系统建设任务的分解,以便整个系统的建设任务能够在明确接口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并行建设,以缩短整体的建设周期。同时,在接口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分层的体系结构还能保证系统对各层基础技术的发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较好的体现以数据获取和整合为核心,以监督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的功能定位。系统框架图如图2所示。

系统总线将实现“企业登记”、“雷评管理”、“费用核算”、“GIS建筑防雷台账”、“雷评知识库”等几个模块的数据和业务整合,构建新的基于SOA的业务服务,可以确保系统具有高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3.2.1 雷电风险评估业务申请系统

佛山市防雷所外网主要提供在线提交防雷工程评估申请、查询评估业务办理进度、防雷评估报告调阅;公众上网人员可以在线浏览防雷知识库的文章、在线观看防雷教育视频等。

3.2.2 雷电风险评估移动应用系统

提供支持iPhone、Android的移动应用系统,给防雷工程建设单位查询工程办理进度,调阅雷评报告,业务信息通知等功能。工程相关人员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系统查阅项目各种报告。

3.2.3 雷电风险评估微信门户

微信作为当前比较流行的公众信息服务入口,本系统面向公众的所有服务信息都能够通过雷电风险评估微信门户公众号对外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公众服务号实现与使用者的互动,提供各种防雷产品服务。

3.2.4 雷电风险评估业务管理系统

防雷所的内部业务系统,根据防雷所雷评实际业务范围确定,由雷评工程业务管理,GIS建筑防雷台帐、报告模板库、费用核算管理和防雷知识库的宣传与等模块组成。

3.2.5 基础设施

业基础设施包括应用支持层、企业总线、中间层、数据持久层、基础设施层几部分,为上层各业务子系统提供技术应用上的支持。

3.3 雷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综合业务系统包括企业登记,雷评管理,费用核算,报告模板库,档案管理,防雷项目GIS展示系统,统计报表,系统用户几大模块。通用架构如图3所示。

3.4 雷评移动/微信客户端

雷评移动/微信客户端包括企业认证,项目进度查询,报告资料调阅,雷评知识库,消息推送功能,雷评移动客户端如下图4所示。

4 系统技术架构

根据系统总体设计指导方针以及技术标准规范,并充分考虑到应用集成、应用支持等因素,业务应用系统设计体系架构设计如图5所示。

5 结语

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业主方的使用需求,通过软件系统的流程化管理规范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服务的执行过程,使用报告内容的片段和模块化数据处理手段完成报告有效内容的复用,可切实地提高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考虑到日后移动办公和业务整合的可能性,已预留服务端和移动端的多种技术接口,在本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日后业务需求的变化,方便地接入新的功能模块,如实现远程办公、移动端采集现场数据、提供对接门户网站、公共平台的模块化服务等。

参考文献:

[1]任艳,林巧,冷洪旭等.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管理系统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4(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