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基地建设方案范例6篇

康养基地建设方案

康养基地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高职;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063-03

一、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原则

(一)校企深度融合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修订既要深入行业企业广泛调研,又要结合本学院专业办学条件设计制定。根据专业调研准确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接轨”,提升本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甚至引领区域产业行业发展。

(二)课程优化整合原则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整合,根据职业岗位群系统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设计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三种课程类型,合理选择教学形式和培养模式,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强化实践教学原则

遵循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安排。建立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职业能力培养、培训与考核体系,实施“课证结合”改革,实现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

(四)规范化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由本专业建设的专家指导委员会集体讨论通过,经本系部审核批准、教务处审核、主管院长签字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内容要全面、结构应完整、表述应准确、行文要规范。经审批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本专业开展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五)持续改进原则

专业建设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结合行业、企业及专业教学等方面反馈的信息,将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最终构建出独具本专业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与设计

(一)人才培养规格调研。

1.行业企业调研。专业教师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选取饮料制造、汽车制造、安全等典型行业开展企业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近年大量环境安全事故凸显,引起国家和企业对环保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广大企业对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这一新兴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广东省内企业数量较多,尤其是外资、合资企业约占全国30%,外资、合资企业及重点污染行业均非常重视设置工业环保与安全管理部门,工业环保、安全与健康(EHS)人才备受该类企业青睐。企业中EHS岗位的高职学历人才比例约占20%,从学校招收应届生约占60%。

2.专业教学调研。专业教师对同类专业院校、教育专家进行了教学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在全国培养缺口较大,广东省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更是凤毛麟角,远未能满足企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行业教育专家还强调,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应体现环保、安全、特种设备、消防、卫生等岗位群;根据岗位知识能力需求,合理整合教学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训课程,拓展职业资格证书领域,应重视职业能力培养。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主要面向企业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EHS)部门、环境健康认证咨询机构、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基层环保管理部门、基层安监管理部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从事企业环境保护、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企业环境安全健康认证咨询、环境监察、安全监察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管理人才。

2.就业岗位群。本专业招生对象为普高生或三校生,修业年限为三年(两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顶岗实习),主要就业岗位(群)为: 企业环境安全健康(EHS)管理人员、环境安全健康认证咨询技术服务机构人员、基层环保部门环境监察人员、基层安监部门监察人员等。

3.构建环境、安全、健康“三方一体”课程体系。通过企业调研,分析EHS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结构需求,根据工作过程导向构建本专业环境、安全、健康“三方一体”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

4.学分制及职业资格证要求。本专业实行学分制,推行“双证制”,学生必须修满学分并获得职业资格证方可毕业。本专业必考职业资格证书为ISO14000&OHSAS18000内审员资格证,选考职业资格证书为特种作业管理(操作)证、初级急救员证、消防员证、污水处理工证、水环境监测工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可置换公选课学分。

5.实践教学要求。根据高职教育重视实践技能培养的特点,按“工学结合”的要求探索独具本专业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图1)。本专业实践教学按照分散实训与集中实训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原则,在校一、二学年结合专业课程安排企业参观、课程实训(实验)、集中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第三学年重点培养综合技能,安排不少于16 周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学习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

三、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

(一) 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保障

本专业通过“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初步建成环境/安全管理实训室、工业安全实训室、环境应急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及一批校外课程实训与顶岗实习基地。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校内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包括“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环境建设、实训室管理文件建设、实训教学文件建设;同时,根据工业环保与安全专业岗位具有专业性、复合型、广泛散布于企业等特点,还要开拓更多校外企业实习基地,确保一年校外顶岗实习与校内实训在内容上有机衔接、环境上互为补充,共同完成实训、实习等内容完整的实践教学要求。

(二) 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保障

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专业教师培养计划,强化高职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参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开发及专业授课,保证学生职业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三)校企深度融合保障

按照“政校联动、依托行业、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本专业将通过与当地政府联动,依托环保行业优势,逐步与广东省内环保、安全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类型企业、EHS咨询与认证部门广泛建立联系。以实质性项目为牵引,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本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本专业持续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肖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11):39-40.

[2]罗先进,黄霞春,葛庆,周啸.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创新——以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成教育研究,2011,(6):111-112.

康养基地建设方案范文2

为配合做好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工作,提高全镇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努力实现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建设制度化、常态化。结合XX镇实际,经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导,以《XX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为依据,以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开展各项健康促进活动为载体,以干预和控制农村居民健康的危害因素,规范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树立“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核心健康观,全面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素养,达到省级健康村和健康家庭标准。

二、工作任务及目标

(一)分析全镇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明确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和领域,研究制定适合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工作能力的健康促进工作策略和措施,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无烟环境,多形式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使全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原基础上提高20%;

成人吸烟率下降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

(二)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充分发挥健康村、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全镇居民参与程度。

经过建设:

——全镇30%的村符合健康村标准;健康家庭每村达到5户以上;居民对健康促进县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

——全镇50%的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教师、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0%;

——全镇50%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职工对健康促进机关的知晓率达70%以上;

——全镇20%的大中型企业符合健康促进企业标准,职工对健康促进企业的知晓率达70%以上;

(三)建设健康广场、健康步道、健康教育一条街及健康教育基地等支持性健康场所。

(四)建立完善的覆盖各村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专(兼)职人员和相应设备、场所、工作制度。

(五)创新体制机制,总结适合我镇实际的、可推广的多部门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模式,建立健康促进工作发展长效机制。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政府承诺、工作启动(2020年7月)。制定《XX镇创建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实施方案》、《XX镇创建省级健康村承诺书》,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活动办公室,召开全镇创建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工作启动仪式暨动员大会。

第二阶段:综合干预、全面达标(2020年7月-9月)。各村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创建支持性环境、组织实施并开展监督指导,全面推进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建设。

第三阶段:考评督导、效果评价(2020年10月-12月)。对照标准自查提高,完善创建工作相关资料并整理归档,确保各项工作指标达到省级健康村标准;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创建效果评估。

三、组织领导

成立XX镇创建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人大主任、副镇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建设的统筹谋划、调度协调、指导督促、考核评估工作。

四、创建内容及主要任务

(一)营造社会氛围。

1、制定政策。各村至少制定一项与健康促进建设有关的政策。把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建设纳入村发展规划,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召开例会。

2、制定方案。各村根据健康村和健康家庭建设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制定本村的工作方案,指定专人负责本村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提高本村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

3、明确分工。各村要根据健康村和健康家庭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制定本村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

4、宣传造势。各村利用动员大会、宣传标语、明白纸发放等广泛宣传造势,营造健康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创建健康环境。

1、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各村在村委会、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学校、卫生室等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主要交通要道、村头巷尾等区域有明显禁烟标识,无烟草广告和促销,党员干部带头戒烟。至少举办一期以控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2、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各村打造一个健身广场,购置一批健身器材,建设一个“农家书屋”,设置一个阅览室,提供一批健康教育资料,为村民提供足够的锻炼场地及阅读环境。

3、开展公共卫生建设。一是环境卫生建设。建立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实现旱厕改造全覆盖。二是公共卫生建设。以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健康村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持证亮证经营,公共场所“五病”人员调离率达100%,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达95%。

4、开展人文环境建设。建立健全健身设备、阅读场所规范管理制度,指定专人管理。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强化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困难群众救助。

(三)开展健康活动。

1、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各村按照健康村建设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竞赛、健康主题演讲、戒烟竞赛、健康小屋、健康咨询等健康活动。

2、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各村结合自身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各种健身活动。如开展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广场舞等体育运动增强村民体魄;开展民间艺术展演等文艺活动提高村民艺术修养;开展舞龙、舞狮、传统器乐演奏等传统活动传承文化。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明显增加,成人肥胖率明显下降。

3、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各村采取自愿申报、小组推荐、村级评选等方式,结合健康家庭评价标准,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

4、定期组织健康体检。镇卫生院定期组织医生到各村为村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统计各村的肥胖和吸烟人数。

5、组建宣传阵地。设立固定的宣传栏,每年更换不少于6次。

五、相关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

镇直各单位、各行政村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做到定人、定责、定任务、定目标、定时限、定奖惩,保证健康村建设顺利实施。

(二)要周密制定方案。

各村要认真开展调查摸底。通过摸底,掌握各村基本情况,了解辖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在此基础上,周密制定本村的健康村建设工作方案和工作进度推进表,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康养基地建设方案范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kingfisher1229”为你整理了这篇林业局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林业局2020年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计划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2020年度工作总结暨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报告于后: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提高站位抓好疫情防控。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林业局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林业系统形成“党组领导、干群参与、防消结合、联防联控”工作格局,实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严格执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直报制度,加强宣传,引导公众自觉摒弃、抵制滥食野生动物等不当习俗,强化野生动物繁育场所封控隔离、监督检查,切断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传播渠道,封控隔离人工繁育场所28处, 各类野生动物数千头(只),有序处置人工繁育食用野生动物转型退出。全力促进3家林业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二)对标补短抓好脱贫攻坚。联系帮扶贫困村1个、非贫困村4个,结对帮扶贫困户345户1128人。研究制定年度扶贫产业规划,组织帮扶干部 171名,深入挂联帮扶村组,进村入户宣讲惠民政策、防疫知识,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围绕“一超六有”开展问题清零专项行动;选聘1400名建档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已申报、兑现工资补助672万元。

(三)落实举措抓好森林防火。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督导四川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行动动员会议精神,及时安排部署,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督导领导小组,下设7个督导小组,全面排查隐患,限期问题整改,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全县共发生森林火灾(警)11起,其中一般森林火灾11起。过火面积31.32亩,受害森林面积2.66亩,造成经济损失2万余元。森林火灾次数同比上升了80.33%,过火面积下降了46.22%,受害森林面积下降了82.91%。全县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01 ‰以内。

(四)科学布局抓好林业产业。围绕全县核桃产业“三园五片”总体布局,完成扩面新植1.18万亩(15月底前完成2万亩),丰培3万亩,新建良种核桃采穗圃100亩,新建核桃种苗繁育基地200亩,年出圃良种核桃嫁接苗60万株。推动实现米仓山森林康养基地成功入选首批“部级森林康养基地”、“光雾和谷”入选2020年第六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红叶香居等4家农家乐被授予“巴中市三星级森林人家”称号。完成并已报送5家省级四星级森林人家和2家省级康养基地申报材料。

(五)多措并举抓好林业项目。结合自然保护地整合契机,启动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完成5个地方专项债券项目编案并通过评审;包装储备招商引资项目5个,引进招商企业1家。固定资产投资入库5.13亿元,年度任务完成率102%。赴省上对接项目,争取上级财政资金9100余万元。新创建省、市级森林康养基地各1个、省市县级森林康养人家6个、县级森林康养精品点4个。开展康养、旅游人才培训200余人次。

(六)科学规划抓好造林绿化。组织县级机关在公山镇文光社区集中义务植树5000余株,示范促进全民义务植树。东西部扶贫协作新植雷竹3267亩;完成红花油茶栽植500亩。

(七)顺应形势抓好林业改革。国有林区改革进入实质阶段,成功组建南江县林兴国有林管理所,进一步加强全县零星国有林管理。森林公安局完成转隶交接,基层林业站改革已经完成,临聘人员安置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中。

(八)严格政策抓好资源保护。完成林地征占用申报和审批63宗,面积228.8914公顷。狠抓以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防,我县尚未发现松材线虫病,是巴中市唯一未发生松材线虫病的区县。有害生物成灾面积为0;全面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疫情防控,关闭退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18家,落实兑付到位禁食陆生野生动物退出补偿经费322.971万元。招标确定3家保险公司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全年理赔22.3万元。

(九)实事求是抓好议提案办理。今年受理的建议、提案交办件8件,其中主办6件,协办2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个建议和提案,全部高质量完成,其中1件天接受第三方评价,获得好评。

(十)严肃纪律抓好廉政建设。利用林业系统违纪案件,开展警示教育,集中上党课一次;组织干部职工向疫区捐款2.35万元;撰写党建信息被媒介采用8篇,被网站采用5篇,被县委办《今日要情》采用4篇。高标准发展党员,确定积极分子15人、发展对象5人。坚持以案为鉴,严肃党风廉政建设,截至目前已有10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创建国字品牌森林康养基地。按照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申报评定标准和要求,确定米仓山森林康养基地申报部级目标,积极筹划,精心组织,有序推进落实。今年6月2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发文,米仓山森林康养基地入选首批“部级森林康养基地”。是全省入围部级森林康养基地4个之一,是巴中唯一一家国字品牌森林康养基地。

(二)成功举办2020世界地质公园年会。融合 “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积极筹备2020世界地质公园年会。科学制定2020世界地质公园年会方案,大力整治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博物馆周边环境,更新考察线路标示标牌;对接巴中秦鼎公司,就地质旅游品牌“客从远方来”产品科学布展,开展讲解员业务培训;配合拍摄中国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系列科普宣传片,广泛宣传地学科普知识。

三、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是全面完成国务院督导组来南督导森林防灭火工作发现问题整改,进一步抓好森林防灭火工作。

二是抓好全县产业扶贫,切实推进挂联村、挂联户的结对帮扶,扶贫成效巩固提升。

三是全面完成2019年度、2020年度森林督查发现问题整改。

四是继续做好2020年生态效益补偿和2020年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实施方案及惠民政策兑现.

五是全面落实2020年南江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要求,高质量完成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六是继续抓好6个核桃丰产示范园和2000亩品种改良,着力打造“南江核桃”区域品牌,力争年内成功申报为中国驰名商标。

七是及时跟踪5个地方专项债券项目推进动态,确保入进国家专项债券项目库。加强与省上对接,争取资金、项目落地实施。

八是毫不放松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暨反腐败工作。

康养基地建设方案范文4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则:第一,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第三,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第四,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

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

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在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张高丽出席会议。

会议明确了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金融监管的重要理念和金融安全的重要意义。

国办印发国民营养计划

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下降至5%以下

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我国人群营养健康现状和需求,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营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和重大行动。

《计划》提出了主要目标,到2030年,营养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营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传统食养服务更加丰富,“互联网+营养健康”的智能化应用普遍推广,居民营养健康素养进一步提高,营养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具体包括进一步降低重点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下降至5%以下等。

《计划》部署了七项实施策略保障工作目标实现: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加强营养能力建设;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普及营养健康知识。

《计划》旨在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

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

建立以“5+3”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得到完善,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紧缺人才培养得到加强,各类人才培养协调发展,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到2030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医学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要。

《意见》明确,从四个方面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一是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促进医学人才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全面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医教协同管理。四是完善人才使用激励政策。

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

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

国家发改委近日会同人社部、商务部等部门印发《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着力推进家政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

《行动方案》明确,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集中出台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家政服务行业保持较快增速,201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保持20%以上,达到4000亿元以上,家政服务业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下岗职工、中西部贫困地区女性、“4050”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从业人员数量达到2800万人左右,为家政服务业长远健康发展夯实基础。《行动方案》还提出了要切实推进引导家政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行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大力提升职业化水平等4项重点任务。

发展家政服务业,不仅是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利国利民、一举数得的民生工程。

政府收费公路试点发行专项债券

资金优先用于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7月12日,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管理办法(试行)》,在政府收费公路领域试点发行收费公路专项债券。《办法》明确,地方政府收费公路专项债券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一个品种,是指地方政府为发展政府收费公路举借,以项目对应并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车辆通行费收入、专项收入偿还的专项债券。

《办法》规定,收费公路专项债券资金专项用于政府收费公路项目建设,优先用于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规划的政府收费公路项目建设。收费公路专项债券资金不得用于经营性收费公路,也不得用于非收费公路项目建设,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和公路养护支出,也不得用于偿还存量债务。

发行收费公路专项债券是规范地方政府收费公路融资行为的重要举措,对推进政府收费公路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污染防治中央项目清单印发

涉及具体工程项目3300多个

环保部网站7月14日消息,环保部近日印发《2017年度水污染防治中央项目储备库项目清单》,甘肃省兰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等228地市水污染防治总体实施方案纳入水污染防治中央项目储备库(下称“中央储备库”),内容涵盖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等,涉及具体工程项目3300多个,总投资约3000亿元。

康养基地建设方案范文5

1 强化政府职能,拓展服务项目

中心与街道办事处共同组建殷行社区卫生管理委员会,明确分工、健全责任,共同推进殷行社区卫生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心聘请居民、人大代表为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构建社区和谐医患关系。

中心以政府实事项目为引领,拓展多项服务,如建立了百人讲师团、推广群众性的易筋经保健操、建立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开展晚期肿瘤居家宁养关爱服务、社区医生进校园、进家庭,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社区卫生服务能级明显提升。

中心主动融入社区,与居委会结对共建和谐社区。党员志愿者与社区24位孤老建立了帮扶关系,定期为社区敬老院“送温暖、送健康”,“重阳节”与病房住院老人一起联欢,助学社区4位贫困学生,爱心阳光洒遍千家万户。

中心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先后参与四川省都江堰胥家镇地震灾后的对口援建;为云南和新疆等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管理者及医务人员;组建医疗服务队赴为边防战士和藏民服务,并捐赠一台B超仪给当地医院。

2 重视人员培养,提高队伍素质

中心现有在岗职工25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1人;执业医师100人,其中全科执业医师54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77人。根据《上海市社区全科医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中心每年选派医务人员参加全科医生岗位培训,鼓励全科医生参加国家全科中级职称考试。并通过竞争、激励、引进、培养、使用等多项机制,壮大社区医务人员的队伍。

中心每年安排全科医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参加全国和省市举办的相关学术会议,拓展理念,提升专业能力。2009-2010年中心两次成功承办了上海市全科沙龙活动,先后遴选9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参与区卫生局“名医培养工程”,学习临床医疗、中医药、康复、公共卫生、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结合自身专科特点开展应用性课题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社区康复对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观察》、《全科团队模式中任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用》等市卫生局课题4项,区级课题6项,每年有3篇以上的于医学核心期刊。《全科团队模式中任务管理系统》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级证书,“基于六位一体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获得了2010年“上海市信息技术优秀应用成果奖”。

通过学科队伍建设,中心先后成为“上海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社区实习基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社区实习教学基地”、“第二军医大学任职教育教学基地”。近年来共带教全科学员51名、康复师39名。

3 转变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内涵

3.1 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提供六位一体全面服务

几年来中心通过入户调查、健康体检、疾病筛查、门诊随访等进行健康档案信息采集,保证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没有死角,不留空白。目前中心共建立社区常住居民健康档案184 419份,建档率达97.5%,并通过医生工作站等对健康档案进行实时动态更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率达66.5%。

3.2 以社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为支撑,提高服务效能

中心研发了1+NX信息管理系统,将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将个人健康档案整合为完整的家庭健康档案,并按国家标准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和免费体检。在信息化建设的保障下,中心、站点、家庭三站式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日趋完善,提高了服务效能。

3.3 儿童预防保健环环相扣,注重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中心设置独立的儿保楼,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门诊实施一体化、信息化管理。采用电子扫描和语音提示,明确接种疫苗的名称;信息系统对库存疫苗按有效日期自动刷新排列;接种门诊与团队信息互联,社区医生通过电脑终端发放接种通知,确保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儿童保健系统根据婴幼儿每次的体检记录自动进行营养评价与分析,提供干预措施。

3.4 优化慢病管理流程,提高慢病管理效果

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并对确诊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提供面对面随访,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实行门诊、团队慢性病信息一体化管理。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研发了慢性病管理软件,通过门诊医生工作站开展疾病筛查并纳入管理队列,对于不能按时来门诊随访的慢性病患者,由团队医生通过任务管理系统进行任务分配后上门随访,保证了规范管理率达标。

4 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

中心制订了绩效考核制度和方案,加强对受聘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考核,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并将人员岗位的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

2011年中心试点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通过家庭医生岗位竞聘,选拔了4名全科医师优先上岗,绩效考核包含上门服务、门诊服务、转诊、慢性病管理控制以及群众满意度,全方位的考核有效的推进了中心的工作,保证了服务效率的提高。

通过几年的努力,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涵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更加优化、精细化、人性化,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中心将以此作为进一步发展的新契机,夯实基础,开拓创新,为社区卫生的改革发展再作新贡献。

康养基地建设方案范文6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是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妇女儿童健康,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从源头和基础上提高我省居民健康水平。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XX行动,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康XX行动的实施意见》(X府发〔2019〕20号)和《健康XX实施方案(2019-2030年)》(健康XX委发〔2019〕X号)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及以下和5‰及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9.5‰及以下和6‰及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及以下和12/10万及以下;产前筛查率分别达到70%及以上和80%及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及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90%及以上;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耳聋、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等严重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85%以上和90%以上;促进生殖健康,推进企业女职工和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其中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以下简称“两癌”)筛查覆盖率分别达到80%及以上和90%及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1.强化孕产期保健集中管理。推进全省县域内孕产期保健集中管理,全省各县(市、区)均设立县、乡、村三级孕产期保健集中管理机构,加强对辖区内所有孕产妇建档、孕产期保健、妊娠风险评估、高危妊娠管理、危重症转诊等的集中管理工作。推动省、市、县三级加强区域内孕产期保健工作的全面掌握、督促指导和统筹管理。(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2.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落实妊娠风险筛查评估、高危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5项制度。加强孕产妇分级、分类、“五色”管理,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高危孕产妇专人专案管理。(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3.强化危急重症救治。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建设,完善各级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网络建设,健全救治会诊、转诊等机制,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孕产妇和新生儿按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并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医疗救助待遇。(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

(二)实施健康儿童行动计划。

4.加强新生儿保健。规范开展新生儿访视,指导家长做好新生儿喂养、护理和疾病预防。对早产儿进行专案管理,推动开展早产儿袋鼠式护理,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推广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新生儿复苏、喉罩气道等适宜技术,提高新生儿保健工作水平。(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5.做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加强新生儿期和儿童期保健工作,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扎实开展0—6岁儿童健康集中管理工作,规范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儿童健康检查,为儿童提供全程医疗保健服务。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实施婴幼儿喂养策略,创新爱婴医院管理,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到所有贫困县。引导儿童科学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实现儿童肥胖综合预防和干预。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加强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工作。(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发改委、省教育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基层卫生处、疾控处、综合监督局)

6.推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结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动儿童早期发展均等化,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探索适宜农村儿童早期发展的服务内容和模式。加强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和规范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提高婴幼儿照护的可及性。(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人口家庭处)

7.加强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加强高危儿童管理,规范高危儿童筛查、监测、干预、转诊及专案管理,提高高危儿识别与救治水平。以肺炎、腹泻、贫血、哮喘、龋齿、视力不良、心理行为问题等为重点,推广儿童疾病综合管理适宜技术。继续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尽快实现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目标。(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疾控处、医政医管处)

(三)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程。

8.广泛开展一级预防。因人施策,统筹落实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地中海贫血筛查、增补叶酸、孕期保健等服务。落实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推动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紧邻设置,推行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和生育指导“一站式”服务模式。为拟生育家庭提供科学备孕及生育力评估指导、孕前优生服务,为生育困难的夫妇提供不孕不育诊治,指导科学备孕。落实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推动城乡居民全覆盖。(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妇儿工委办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

9.规范开展二级预防。广泛开展产前筛查,普及产前筛查适宜技术,规范应用高通量基因测序等技术,逐步实现怀孕妇女孕28周前在自愿情况下至少接受1次产前筛查。深入开展地中海贫血防控项目,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对确诊的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缺陷、地中海贫血等严重出生缺陷病例,及时给予医学指导和建议。(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财政厅按职责负责,委内:妇幼处)

10.深入开展三级预防。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加强筛查阳性病例的随访、确诊、治疗和干预,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逐步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积极开展出生缺陷相关疾病救助,聚焦严重多发、可筛可治、技术成熟、预后良好、费用可控的出生缺陷重点病种,开展筛查、诊断、治疗和贫困救助全程服务试点。建立新生儿及儿童致残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干预一体化工作机制。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加强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康复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康复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健全衔接协作机制,不断提高康复保障水平。(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财政厅、省残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医政医管处)

11.完善出生缺陷服务网络。健全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妇幼保健及妇女儿童专科医院为骨干,大中型综合医院为支撑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提高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可及性。(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四)实施生殖健康促进工程。

12.维护女性生殖健康。做好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产后避孕服务,提高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服务可及性。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避免准备怀孕和孕期、哺乳期妇女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推动建设孕妇休息室、母婴室等设施。(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民政厅、省总工会、省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人口家庭处)

13.防治妇女常见疾病。以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为重点,逐步扩大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覆盖面,推进城镇妇女、企业女职工“两癌”检查。以妇女常见病筛查为重点,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加强适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加强女性青春期、孕产期、更年期心理健康咨询、指导。推进女性更年期保健工作,防治女性更年期疾病。(省卫生健康委,省妇联、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

(五)实施妇幼健康中医药融合工程。

14.深化妇幼健康中医药融合。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室建设,提升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方法,开展中成药合理使用和培训。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扩大中医药在孕育调养、产后康复、儿童保健等方面应用。加强妇女儿童疾病诊疗中西医临床协作,提高疑难病、急危重症诊疗水平。(省中医药管理局牵头,省卫生健康委按职责负责,委内:妇幼处)

(六)实施妇幼健康能力提升工程。

15.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省、市、县三级均有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省发改委牵头,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规划信息处、妇幼处)

16.推进妇幼保健机构等级复评创建。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自我管理和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更好地履行妇幼公共卫生职能,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和水平。(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

17.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绩效考核,并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以绩效考核为抓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强化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促进妇幼保健机构高质量发展。(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医政医管处、妇幼处、)

18.试点妇幼保健机构体制机制创新。在试点机构探索落实财政保障政策,落实“两个允许”要求。结合妇幼保健机构实际情况,完善薪酬分配政策,合理确定妇幼保健机构年绩效工资总量,落实妇幼保健机构在薪酬总量内进行自主分配,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薪酬达到合理水平。(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人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妇幼处、体改处、人事处)

19.强化妇幼健康学科建设。加强妇幼健康临床学科建设和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学术技术水平和内涵建设。(省卫生健康委,委内:妇幼处、科教处)

20.加强妇幼健康人才培养。加强儿科、产科、助产等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增强岗位吸引力,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妇幼健康紧缺人才。利用专家驻县蹲点、基层人才专项培训、岗位培训、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培养技术好、业务精的妇幼健康专门人才。(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委内:人事处、妇幼处、科教处)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建立完善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强化各地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责任,加强综合指导,精心组织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工作合力,集中各方力量推进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省卫生健康委、各级人民政府分别负责)

(二)加强督导评估。

要建立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工作进展情况跟踪、督导机制,把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实施情况作为健康XX建设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省健康XX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各成员部门针对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综合评价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各地要组织做好本地区妇幼健康促进行动目标任务的督导落实。(省卫生健康委牵头,各有关部门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