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范例6篇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范文1

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习生活带来便利,但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带来诸多问题。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辨识能力,已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要从社会环境、高校教育和个人发展三个角度展开,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客观的认知、分析、运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

网络时代 信息辨识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

以手机为代表的无线网络终端广泛应用,降低了使用网络的物质和技术门槛,推动了网络在大学校园的普及和应用。面对网络信息传递速度快、辐射面广、监管难的特点,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处理能力都将直接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和成效。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在重视网络阵地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培养,使学生对网络信息有正确的认知、独立的理解、理性的分析、自主的运用,真正发挥网络在大学生成长中的正能量导向。

一、培养大学生网络信息辨识能力的意义

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网络功能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介的信息传播优势凸显,传统媒介信息传播中的对不良信息的“过滤”功能在网络信息传递中几乎无法实现。在教育活动中,施教者很难再拥有传播信息的“主动权”,也很难通过“信息过滤”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单纯的教育活动。虽然网络促进了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发展,但是,在没有过滤功能的传媒途径中,基于受众对各种观点的认同心理,使得网络“意见领袖”往往比生硬的说教更容易受到大学生的追捧,也能够轻松的影响尚在思想成熟过程之中的大学生。因此,培养大学生网络信息辨识能力能够教会大学生用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分析方式处理网络信息。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研究显示,在校园网络发展比较完善成熟的条件下,大学生的主要网络行为将逐渐对校园网络产生依赖。[1]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达到这样的条件,除了不断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阵地建设,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辨识能力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网络环境特点是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而变化的,其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动态性特点,大学生的成长是动态的,不同时期对信息需求不同,对信息分析处理结果也不一样。因此,通过能力培养的形式,帮助学生在认知方式、行为习惯、道德标准等方面建设积极全面、客观的思想防线,对学生选择和接收网络信息都有保障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来鉴别不良虚假信息,自觉有效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构筑思想“防火墙”。[2]

二、影响大学生网络信息辨识能力的原因分析

1.学生内部因素。

每名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都是不一样的,能够影响大学生网络信息辨识能力的因素也各有不同。首先,学生个人的社会阅历越丰富,对网络信息辨识能力越强。其次,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越强,越能够对网络信息作出客观的分析,从而有正确的认识和分辨。另外,不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观点是不一样的,价值观不同也会导致大学生对待网络信息产生不同的反应、认识和理解。

2.外部环境因素。

当代大学生处于网络信息包围之中,生活、学习、娱乐等多方面都无法离开网络,网络环境对学生主观世界的改造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并且将一直持续着。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对网络信息获取常常局限在少数几个习惯阅览的网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单一的信息获取渠道是不利于学生理性思考的;某些网络信息传播者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将个人主观感情和政治观点融入其中,多数学生接触到这样的信息后,便会将认识建立在他人观点基础上;一些网络信息的新闻要素是含糊不清的,也不利于通过阅读做出客观的判断,增加了学生对信息的分辨难度;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感情丰富,很容易被刻意制造的网络舆论导向诱导。

三、大学生网络信息辨识能力教育的原则

1.坚持主导性与多样化相统一原则。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网络信息辨识能力的培养教育工作要具有教育主导型,并实现教育手段的多样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重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信息辨识能力培养中的主导地位,依据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求,积极做好信息辨识能力教育的宣传工作,借助管理手段,优化大学生网络环境,同时,通过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信息辨识意识,提升管理,引导网络舆论导向。在坚持教育主导性的同时,要根据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和挑战,重视教育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建设,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说教与疏导相结合,说明网络信息真伪特性、提高辨识能力的意义等主要内容,开展教育,以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信息认识,在规范网络行为和习惯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扬弃能力,建设科学生态的健康网络观。

2.坚持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原则。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网络信息辨识能力的培养也要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工作。学生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培养的工作背景是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的网络信息环境,各种新问题的层出不穷、舆论环境千变万化是教育工作的难点所在,也是工作的重点。大学生渴望独立,自我意识强,他们拥有很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在辨识能力培养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实现对网络信息辨识能力的自我提升。

3.坚持动态发展与开放性结合的原则。

网络信息传递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信息的门槛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问题都很容易被网络信息视为焦点,在网络舆论上形成很大的震动。所以,学生网络信息辨识能力应该被塑造为一种建立在动态发展观念上的个人能力,以适应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学校要从网络社会关系、大学生网络生活方面关注网络技术应用带来的新的变化,不断进行教育方法的创新,教育内容的更新,以满足在网络环境中培养学生此能力的教育要求。在教育中,还要秉承开放性的原则,网络是开放的,对大学生网络信息辨识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是开放性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培养教育质量,使教育符合发展的需求,符合时代的要求,让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接收更加客观,更加科学。

四、培养大学生网络信息辨识能力的途径

1.发挥社会环境在能力培育中的主流引导。

提升大学生网络信息辨识能力,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领域做好立法工作是重要的前提,相关条例和法律文书的制定,填补大学生为对象的网络法律法规空白。与此同时,要加大力度,健全整个法律执行监管体系,加强网络执法队伍建设,维护网络信息的客观公正和真实,保障学生的正当权益,积极发挥网络传播正能量的功能,维护正能量信息在网络中比例。完善和加强网络信息传递技术建设和监管,对不良网络信息实施有效管理。除了过滤、屏蔽、删除等方法外,更要本着为青年大学生成长负责的角度,加大对不良不实信息者的责任追究力度,净化网络空间,使更多充满正能量的信息在广泛传播中发挥起积极育人功能。积极发挥网络信息传播功能,提高主流网站网络话语权。丰富网络信息模式,倡导多元化信息平台建设,重视网友互评形式的信息传播作用,以及网络意见人士的信息影响力。立足信息权,提高主流网站影响力,并重视其信息解释权建设,立足意见表达者身份,发挥意见平衡作用。做好大学生网络评论平台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其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并充分发挥平台的信息收集功能,对学生意见想法及时了解,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被动和滞后。重视在学生中培养教育网络意见人士和网络评论者,建立有思想、有素质、负责任的信息评论人队伍,善于发现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学生遇到的思想困惑以及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及时干预、疏导,减少或避免负环境的形成。

2.重视高等学校在能力培育中的主导作用。

实施实名制上网,保证了校园网络信息源头可溯,增加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在网络中流传的非真实信息,要做好在源头进行管控,养成大学生网络使用规范意识。可以说,真正开始掌握并运用网络操作技术,对网络使用兴趣和依赖程度最集中的时段就是大学,在课程体系中开设有关网络信息检索和网络行为的相关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获取真实网络信息的意识,拥有验证虚假信息的方法,防止其注意力过度集中在单一网络信息源上,而丧失全面认知网络信息的机会,形成片面或是错误认知。积极建设拓宽学生信息接收平台,占领信息主动权和话语权,使虚假信息没有被阅读空间。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研发建设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从学生关注的学习生活小事入手,将正能量传递给大学生,使其成为大学生喜欢的阅读信息源,并使正能量信息在转发、分享过程中加速流动,也利于相关部门更好把握学生舆情。不断加强和完善校园网络环境建设,吸引更多大学生关注,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影响。优化校园网络环境,首先要充实引进优秀的网络教育资源,这是校园网络发展的核心内容,好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其他应用性强的资源通过吸引大学生的使用,来充实学生的网络生活,有利于正面引导大学生提高对信息的识别能力。其次,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信息传播功能,及时有关学校管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权威信息,建立学生对校园网络的信任,消除其他网络信息对学生的误导。

3.突出青年学生在能力培育中的主体地位。

在培育大学生网络信息辨识能力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学生适应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对各类信息的辨识能力,从而在信息浏览、舆论评价、意见传播等过程中,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自觉抵制负面信息干扰。要重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谣言止于智者”,大学生独立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其对网络信息的正确认识是影响学生信息辨识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重视学生对各类常识和生活经验的体验与积累,做到“见多识广”,同时要改变对各类媒体评论、名人言论的绝对依赖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正确的信息接收习惯,接收信息要不轻易信任,接受信息要经过多方查证、从多渠道获得。同时也注意思考信息者的目的和潜在身份,有助于做出独立的理性判断。

作者:张挺 高飞 单位:辽宁医学院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范文2

1.课程目标表述不清。网络教育教与学时间空间的分离即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同时也为教师传递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造成了困难。仅制定宽泛的课程总体目标会让学习者忽视学习过程知识点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为教师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提供了指导。教师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会解决学习者学什么的问题。

2.对学习过程缺乏监控和反馈。有些网络课程侧重提供学习资源,页面设计和学习内容的组织安排,而忽略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控。与传统面授教育不同,网络学习具有高度自主性。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控,提高对学习者自主学习效绩的评价。教师和教学团队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风格,提供较为个性化的指导答疑等支持服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依照测试的结果,为学习者划定等级、不同阶段或难易程度的学习资源。

3.缺乏有意义的交互。学习者在网络课程学习中必须学会与网络界面、工具、其他学习者、教师进行信息和认知的交互。各种数字技术都是为促进它们之间有意义交互而服务的。网络教育不应该仅仅侧重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更应以技术为工具,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相应的交互学习活动,使个人知识通过分享形成团体可用的知识。网上虚拟社区的建立正是加强学习者与环境、工具、他人交互与协作的积极尝试。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观点

(一)分布式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分布式认知理论中有几个核心概念需要理解,比如媒介(media)、表征(representation)、交互(inter-action)和人工制品(mediatedartifact)。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又称心理表征或知识表征,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象。认知活动可以被看成是在媒介间传递表征状态的一种过程。媒介可以是内部的(比如个体的记忆)也可以是外部的(比如说地图、图表、计算机数据库等)。人工制品指的是工具、参考数据库、计算机、心智模式、方法、语言、文化等。人工制品是表征和表征状态转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赫钦斯还认为人与人、工具、环境的交互是分布式认知的必备条件。交互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操作交互、工具交互、信息交互和认知交互。操作交互指的是学习者与媒体界面的交互,其效果主要体现在学习者对媒体界面和功能的熟悉程度。工具交互主要指学习通信系统对信息和资源的有效传输程度,主要体现在传输的速度和质量上。信息交互指的是学习者与学习资源、教师、社会成员等整个教学教育的交互。认知交互指的是个人知识通过与他人分享成为团体可用的信息,体现在学习者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在线讨论、各种音频视频等进行学习的过程。

(二)分布式认知具有以下一些突出特征

1.传统的认知理论强调个人认知,而分布式认知考虑到的是参与认知活动的整体因素,分布式认知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单元———功能系统(func-tionalsystem),这个系统包括参与者全体、人工制品和他们所处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个新分析单元以共同参与认知加工的各元素间的功能性关系为基础,把表征媒介相互协调在一起。新的分析单元的提出使我们可以从更宽的角度研究认知加工机制,有助于提高工作绩效,解决问题。

2.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分布性,既分布于个体中,也分布在媒介中、文化中、社会中和时间上。这样,以前由人类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在不同个体和文化/认知之间设定的传统界限被消除。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得到了广泛关注。

3.分布式认知理论分析工作产生了环境、表征媒体、个体间相互作用以及个体与工具间的相互作用。这些活动包罗了个体行为、个体与设备之间的交互、个体与其他成员的交互、个体与工具的交互等等。赫钦斯认为分布系统的各个要素必须要相互依赖以完成任务。

4.分布式认知关注系统中不同参与者间知识传播方式和协作中所需要信息如何通过表征状态系统进行传播。因此,“哪些信息被外部表征,以及如何表征,均对问题解决有影响”。最后,分布式认知强调人工制品的地位,因为它是表征和表征状态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制品对任务进行了转换。具体表现在人们可以把一些认知工作转移到制品上,自身则转向较高水平的深层次信息处理。比如说,一些简单的计算或者记忆任务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人工制品可以帮助学习者产生记忆留存。比如某种教学软件教授学习者如何进行商务信函的写作,即使以后学习者不采用这一软件也能够熟练进行写作,因为写作方式、规范和语言已经被内化。人工制品可以减轻认知负荷。当代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人们必然对知识的获取有所选择,因此从事远程教育的人员也迫切需要开发设计人工制品,尤其是智能制品,来适合新型教育形式的需要。综上所述,分布式认知系统是一个包括认知主体和环境的系统,是一种包括所有参与认知事物新的分析单元。分布式认知注重个体、环境及人文三者间的交互,它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成长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他人及环境相互交互的过程。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分布式认知系统要取得成功,要在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建立有意义的途径,共享信息,使许多单个知识成果结合,相互作用,产生更强的新型的知识成果,使个体能共享新的、增强的知识成果。

三、分布式认知下的网络学习特征

基于分布式认识论的网络学习观具备下列特征:非正式性、社会性、情境性、非线性、微型性。网络学习是一种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掌控自我学习。学习被放置于社会环境中成为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抽象的、脱离情景的逻辑推理过程。学习的社会性体现在将学习作为一种对话与交流活动,并且存在于教师、学习者、专家和其他社会成员之中。学习资源呈现出泛中心化的趋势,学习突破了传统物理和时间位置的限制,一切有利于学习发生的事物都可以作为学习资源,比如说教师、学习者同伴、数字图书馆、各种媒体、学习资料等等。而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中心可以跨越时空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学习同伴进行交流沟通。传统教学模式的多对一结构也逐步向一个学习者对应多个教师专家的模式演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非线性的超文本结构、超媒体系统等为学习者提供了“超链式”的学习,更加符合学习复杂和非线性的实质。微型化学习则是实现对微型内容(一个文本或图片图像、一段音频或小片段、一个小Flash或一个链接)结构化联结,使得学习者能够利用短暂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

四、分布式认知理论对当代网络教育的启示

第一,教育者和技术开发者需要认识到在网络教育时代,学习应该从个体知识的掌握到协作的绩效,通过多种媒介创造一个学习共同体并逐步生成一个分布式的专业知识网络。这就要求变革传统教学理论,从“独白”走向“对话”,从“个体学习”走向“合作学习”。学习活动应该围绕这种理念来组织,鼓励学习者与教师、同伴、人工制品和移动学习工具在互动中进行学习、分享智慧。第二,计算机技术在帮助人们整合各种认知资源和减轻认知难度方面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各种高度交互的通讯工具为分布式认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技术支持。基于分布式认知视角下的网络学习不应该把移动通讯技术与互联网产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应该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来营造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教学环境。这种环境应该可以支持“认知网络连接与共享、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个方面”。第三,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尤其是从事开放教育的教师,也面临着传统角色的转变。他们需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型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引导者,并且探究多种方式来营造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教学环境以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顺应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比如说在尝试使网上学习更为人性化的探索中,学习管理系统和相应的服务都开始融入了一些录音功能,使得网上学习能够更加自然,接近于面对面的学习。Canvas在文本中加入了声音录制,白板能够直接将录音上传到UTube中。媒体制作和分享已经潜入到了免费的、容易采用的社会媒体平台,比如Vimeo、Instagram和Vine平台。越来越多的教师们制作视频,不仅是用来讲课,也用来介绍自己,发通知,为作业提供简单的背景和案例。第四,在分布认知学习观下建立虚拟社区和学习共同体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何让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成人学习者适应并且内化这种新型学习交互方式也成为网络教育者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虚拟社区作用主要是呈现教学内容和搭建沟通平台。新型的虚拟社区应该不仅仅是把课堂讨论交流或者教学内容直接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应该关注虚拟社区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加强对社区内知识的有效管理,鼓励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通过加强情感沟通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感。第五,当前一些网络平台在提供网络资源方面仅限于提供连接和资源说明的形式,因此,在整合网络学习资源方面还有待改进。网络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基于web的社会书签,如Digg,del.ici0.us,fickr等。利用这些网络书签,不仅可以让用户在线收藏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源,还可以利用它是一个社会化工具的特性来发现网络上其它收藏这个资源的用户。这正体现了认识的分布性与交互性,也使认知交互在更大层面和范围内发挥作用。

五、讨论和展望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范文3

今年以来,驻**纪检监察组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按照《****纪委**监委2020年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工作责任书》要求,把落实**委、**纪委**监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情况作为监督执纪问责重要内容,努力为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和纪律保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一是落实责任,加强学习。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履行好纪检监察组的主体责任和组长作为部门负责人的第一责任,结合平时的党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两学一做”、支部学习、业务培训等学习活动,认真学习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有关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相关文件精神及《****意识形态问责办法(试行)》等内容,强化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同时,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常态化开展网上学习,提升能力素养,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基本知识和舆情引导工作基本要求的学习和贯彻落实。

二是开展监督,督促整改。督促综合监督单位认真按照《****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要任务分解》的要求,结合其中对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将落实主体责任分解到各领导班子成员及科室,确保意识形态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时,按照**纪委**监委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部署,立足纪检监察职能,将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工作纳入监督检查内容,结合日常监督、派驻监督和巡察监督,对所联系的单位贯彻落实工作不力的情况和违规行为,进行严格把关并明确将认真贯彻执行《****意识形态工作问责办法(试行)》及**、**关于意识形态责任追究有关制度,严肃追究,确保本部门和联系的6家单位不出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中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二)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

一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履行网络安全工作部门的主体责任、部门负责人的第一责任,严格执行网络安全责任制。规范网络行为,做到安全、文明利用网络。落实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有效管理、维护网络设施,执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同步”原则,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建档、日常检查维护、保密等工作。注重掌握了解各级新闻媒体的舆情动态,坚持不信谣、不传谣、不妄议并及时回应、澄清虚假网络舆情。

二是切实加强网络安全政策法规和基本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周”活动,提升全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规范网络行为,避免出现违规行为;落实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有效管理、维护网络设施,执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同步”原则,做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建档、日常检查维护、保密等工作。按照**纪委**监委的相关要求,开展微信公众号和QQ、微信群排查清理工作,以个人身份开办的,切实做到标注单位及职务信息,不擅自公务信息和与执行职务行为有关的信息。组内无以职务身份开设的实名认证新媒体帐号。

三是加强对纪检监察组本部门及联系监督部门的日常教育管理,倡导文明上网,禁止在工作QQ群、微信、微博、移动手机客户端等网络平台、转发负面影响和不实消息,严禁在网络平台消极言论及低级庸俗等信息,坚持不信谣、不传谣、不妄议,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年内,驻**纪检监察组以及联系监督单位意识形态工作大局平稳,意识形态领域无重大问题、重大事件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不管是纪检监察组人员,还是联系的几家部门,都存在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个别人员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不足,有重视业务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的情况。

二是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专业性学习不够。在学习党纪法规方面方法比较呆板、单调,理论联系实际不深、不透,对政治理论学习浮在面上,理论与实践脱节。

三是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还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 抓好学习,进一步武装头脑,提升素质。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及时学习贯彻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 履职尽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牢抓实意识形态工作。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重点范围,注重把意识形态工作与日常监督相结合,持续加大对监督联系的各单位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监督检查,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对履行责任不全面、不到位、不得力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进行及时督促整改。

3. 积极完成好**纪委**监委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范文4

文/李桂龙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管理和学习,员工之间的知识分享日益受到企业的关注。但是,目前企业内部还未形成有效的知识分享机制,知识隐藏行为大量存在。本文在分析知识隐藏行为内涵的基础上,从社会资本视角对知识隐藏行为进行了解析,从而提出了减少知识隐藏行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知识隐藏行为;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网络

【作者简介】李桂龙,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学习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当员工身上蕴含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对顾客产生价值,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难以被替代的时候,人力资本便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来源。组织是由个体构成的,组织学习需要个体学习,但是个体学习并不一定能促进组织学习,因为个体员工存在对于知识资源的隐藏行为,知识得不到传播与共享,使得组织学习的效率低下。也就是说,员工个体通过组织内部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行知识分享,加强组织层面的学习,对于提高组织的创新和竞争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认识到了知识分享的重要性,但是目前企业内部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知识共享。现有研究表明,企业员工具有知识隐藏行为的倾向。Webster等发现,企业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以实现员工之间的知识流通与分享,但是仍有很多员工隐藏自己的知识,不乐于也不愿意与其他员工分享自己的技能。他通过对国外很多公司的调查研究发现,尽管很多公司采取了一些激励知识共享的措施,但是收效甚微,他将这种现象称为工作中的知识隐藏。AMR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在2008年企业投入了730亿美元用于知识传播与管理,但知识保留、隐藏与不传递知识的情况仍然存在。根据中国对企业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调查显示,大约有46%的员工的工作报告中曾经有过知识保留与知识隐藏行为。

二、知识隐藏的内涵

1.知识隐藏的概念。知识隐藏行为一直存在于企业中,但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直到近几年才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最早明确提出知识隐藏这一概念的是Connelly等,他们将知识隐藏定义为组织中的个体面对同事的知识请求故意隐瞒或刻意掩饰的行为。这里的知识主要包括信息、观点及与组织成员完成任务绩效相关的专业特长。

2.知识隐藏的维度。Connelly等通过实证方法对知识隐藏的维度进行研究发现,知识隐藏不是简单地拒绝知识转移,而是有着不同的隐藏策略,根据员工使用策略的不同,将组织内的知识隐藏行为划分为推托隐藏、装傻和合理隐藏三个维度。

推托隐藏是指知识隐藏者故意向请求者提供不正确的信息,或者是口头上允诺予以帮助,但是尽量拖延,例如答应帮忙却不付诸行动或答应帮忙却给出与请求者请求不符的信息等。此维度的知识隐藏行为具有欺骗性。这是一种在企业间最常见的知识隐藏方式,这种知识隐藏行为通常能被其他员工所洞察,进而影响了员工之间的信任与关系,对于企业发展是不利的。

装傻是指知识隐藏者假装听不懂请求者的问题,或假装不了解请求者请求问题的相关知识而拒绝帮助。此维度的知识隐藏行为同样具有欺骗性。装傻是企业中经常出现的知识隐藏方式。由于企业间激励机制的存在,同事间通常是为了个人利益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员工的经验、知识被他们作为自己的核心资源与竞争优势。为了个人利益而以装傻的方式拒绝向别人提供帮助,这种知识隐藏的方式严重影响了知识在员工间的流通、分享,对于企业整体利益、员工间的关系是不利的。

合理隐藏是指知识隐藏者具有不给请求者帮助的正当理由,例如不愿意泄漏相关信息、请求者所需知识是仅供特定群体使用的机密等。该维度的知识隐藏不一定具有欺骗性,但是该种知识隐藏行为通常在企业中被作为一种扯皮、推卸责任的方式而存在。企业员工可能巧钻企业规章的缝隙、漏洞,利用职责的理由而隐藏知识。这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不利于知识传播、阻碍员工知识交流的知识隐藏方式。

三、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知识隐藏行为分析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由来已久,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界定了社会资本的概念,大体可以概括为社会网络说、社会信任说、权威关系说和社会参与说等等。但从根本来说都认为社会资本以社会资源为运作基础,网络结构中的每个人根据占有资源情况各自拥有自己的场域和位置。从更广阔的意义上看,社会资本关系网络成员彼此间频繁的交流、接触和互动产生了信任,这种信任生成了声望和制约关系,从而能够使网络成员对稀缺资源进行配置。为了更好地从社会资本视角研究知识隐藏行为,本文采用Nahapiet&Ghoshal的社会资本维度划分方法,从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三个方面来测量企业内部社会资本。

1.结构维度。结构维度指的是社会关系网络中不同的行动者之间传递信息的路径和渠道。Gran?novetter发现,社会关系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的强弱极大地影响了信息沟通的数量和质量。强关系网络中成员关系密切,有利于信息的吸收和传递,知识隐藏行为不易于在强关系网络中发生,但是强关系网络非常排斥新成员,所以强关系中的知识分享多是重复、多余的,而且不利于从外部获取新知识和信息,不能提高组织整体学习水平,促进组织创新。相反,弱关系网络中的成员在吸收本网络中的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网络的联系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因此,弱关系更有利于组织内部知识的转移和吸收。但是弱关系网络中没有很强的情感纽带,知识隐藏行为更容易在弱关系中发生。

2.认知维度。认知维度是指组织成员之间的共同语言、共同知识和共同愿景。员工之间共同的语言、知识和愿景可以促进协作和信息交流,减少知识隐藏行为的发生。共同的语言是员工之间进行知识交流的有效手段,是寻找知识拥有者并获得相关知识的前提条件;共同的知识使员工之间能够更好地识别、交流和分享隐形知识,降低知识隐藏行为发生的概率;共同的愿景使员工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一致,成为命运共同体,激发员工进行知识分享,从而有效避免知识隐藏行为。除此之外,当碰到新知识的时候,共同的认知模式保证员工能够准确判断其是否对组织具有价值,并且以组织的语言将其内化为组织内部共同的知识。

3.关系维度。关系维度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类型。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互惠基础上的交换关系,这种交换关系分为特定互惠性交换和广泛互惠型交换两种。特定互惠型交换是以短期经济利益为主要特征,交换双方不存在信任关系;而广泛互惠型交换则是长期的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交换,在广泛互惠交换中,双方获得了共同利益,彼此产生了信任和依赖。因此,广泛互惠型交换关系相对于特定互惠型交换关系更能有效避免知识隐藏行为的发生,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

综上所述,虽然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弱联系为员工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知识,但是如果员工之间没有一致的认知模式和广泛的相互信任,组织内部的知识分享也不会发生。员工之间共同的语言、知识,促进知识和信息的转移,共同的愿景激发员工共享知识,广泛互惠型社会关系使得员工之间相互信任,减少知识隐藏行为的发生,组织内部的隐性知识能够在拥有共同认知模式和相互信任的人群之间自由流动,从而促进了组织创新的产生。

四、减少知识隐藏行为的对策建议

企业要想避免内部知识隐藏行为的发生,使知识在企业内部自由流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重视企业内的社会资本,通过丰富员工在企业内部的社会资本,激发他们进行知识分享的意愿,充分发挥员工的人力资本,促进企业组织层面的学习。本文从社会资本视角,针对制度制定和设施建设两个方面,对减少企业内部知识隐藏行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建设企业基础设施。减少知识隐藏行为的前提是增加知识的流动性,而知识转移依赖于一定的沟通渠道,因此,企业应加强信息系统、沟通场所等方面的建设。例如谷歌“自由式”办公区、沙发随处可见,员工可以随意喝咖啡、聊天,休闲办公合二为一。企业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员工知识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增强了员工之间的互动程度,员工更容易融入到彼此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去,在建立更多弱关系网络的同时,强关系网络的边界不断扩大、模糊,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互动与分享,促进知识的流动,促进员工的成长。

2.增加员工的共同认知。员工的共同认知包括共同语言、共同知识和共同愿景。共同认知使员工对工作任务产生一致的观点,对组织战略形成相同的看法,促使员工在决策时具有相同的决策前提,使员工之间共担责任、共享利益,成为利益共同体,降低员工的自利行为,诱导员工进行知识分享,降低知识隐藏行为的动机。因此,在进行员工招聘的时候,要挑选与现有员工在语言、知识和愿景方面一致的新员工,从而增加知识的转移和分享。

3.增加员工的相互信任。要增加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就需要诱导员工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的广泛互惠型交换关系。在进行员工招聘的时候,除了要保证员工的品德和才能外,还要挑选与现有员工拥有共同认知的新成员,新员工和老员工之间的相似性可以促使新成员快速融入到企业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更容易建立新员工和老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相互信任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创造相互信任的文化氛围,加强员工知识分享的意愿。此外,基于团队绩效的薪酬制度,也有利于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4.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能使员工增强对组织的责任感,增强员工对企业使命、工作目标的认同感。特别是在一个团队中,组织承诺与团队绩效挂钩,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将企业的事情看成自己的事情。在一个团队、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中,如果团队绩效、部门绩效、企业绩效和个人绩效挂钩,而不只是以个人能力来衡量个人绩效,就会激发员工为促进整个团队、部门、企业的贡献。员工也会为了团队、部门、企业整体的利益,乐于分享知识,促进沟通交流,使得员工之间能够相互学习,提高技能,促进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实现整体绩效与个人绩效的双赢。这反过来又会促进员工的组织承诺,激发员工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分享新知识,促进知识在员工、部门、企业间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ConnellyCE,ZweigD,WebsterJ,TrougakosJP.Knowledgehidinginorganizations[J].JournalofOrganizationalBehavior,2012,33(1):64-88.

[2]陆迁,王昕.社会资本综述及分析框架[J].商业研究,2012,(2):141-145.

[3]Granovetter,M.S.TheStrengthifWeakTies[J].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73,(6).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范文5

网络诚信心理机制心理分析校园网上商城“诚信”,诚实守信,其本质是“知行统一”,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在心理学的领域解释诚信,就是个体依据自己对某事物的认识,自觉地表现出与此认识相一致的行为表现,也就是知行统一。本研究在诚信心理机制的基础上,对网络诚信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

1网络诚信的心理机制

网络用户在原始诚信认识的指导下,产生对网络诚信的初始认识,并在此认识基础上,产生诚信行为,对诚信行为的结果也有特定预期,待行为发生后产生的结果反作用于个体对网络诚信的认识。且对结果进行归因,若归因与诚信无关,则行为不会对诚信认识产生消极影响,若归因为诚信,则要调整诚信认知,改变诚信行为。以上关系,如图所示:

1.1早期经验和早期教育对网络诚信的影响

在儿童继续发展的过程中,早期经验和早期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儿童的成长,主客观的分离,慢慢认识到主客观也存在着不一致的情况,儿童慢慢接受这种状况,如儿童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尿床就要受到惩罚,于是,需要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以避免受到惩罚,这就是最初的“不诚信”。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这种早期经验和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早已形成,并通过原始诚信认知体现。对人们网络诚信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很小,在高职院校校园网上商城建设的诚信问题的影响也不大。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原始诚信对大学生网络诚信的重要影响,因为早期经验和早期教育对原始诚信的影响可能通过人格来体现,这种人格的因素对网络诚信同样有重要作用。

1.2网络诚信行为的影响因素

1.2.1网络诚信认知

由网络诚信的心理机制可以看出,网络诚信行为的形成一定是受到网络诚信认知的影响。因为个体在形成网络诚信认知后,在网络诚信认知的指导下,形成一定的网络诚信行为。如用户形成的网络诚信认知为网络交易应和现实交易一样,人人无欺,诚心以待,那么该用户的网络交易行为大多是诚信的。

1.2.2网络利益预期

网络诚信认知对网络诚信行为的影响不是唯一的。网络诚信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人们从事网络行为是在一定的利益驱使下,在一定的利益预期下形成的。如果网络行为的结果不符合人们的利益预期,即使人们有正性的网络诚信认知也不会形成正性的网络诚信行为。因为人们不会以利益为代价去从事网络诚信行为的。

1.2.3网络环境因素

网络环境对网络诚信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现代的网络环境下,由于缺乏网络监督机制,网络信用实现形式的自身弊端,使人们放松了自身网络诚信行为的要求。加之网络环境自身的虚拟性和神秘性,给网络不诚信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的肥沃土壤。

所以,网络诚信行为的形成是人们在网络诚信认知的基础上,在网络利益预期的指导下,在现实的网络环境因素下,经过整合、分析、加工的结果。

1.3需要对网络诚信的影响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早就告诉我们生理、安全等低级需要的力量大于归属和爱、尊重等高级需要的力量。经济学理论认为,诚信的缺失是利益与成本导致的。当失信行为产生的经济利益大于付出的代价时,人们就会大量地不断重复失信行为,导致整个社会诚信度的严重缺失。经济学中所提到的经济利益即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低级需要,它们对个体更具有影响力,是对诚信最具威胁的方面。

需要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方面的物质需要,还有精神层面的精神需要。如果人们求利的欲望没有合理的引导,为了利益,人们会不择手段,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结果会损人损己。网络诚信行为当然会满足人们归属和爱、尊重等的高级需要。在现实世界中,诚实守信是得到尊重的重要前提,这在具有神秘性的网络社会中也适用。

2在校园网上商城建设中,如何解决诚信问题

2.1开展具有良好导向性的学校诚信教育

2.1.1学校教育要多指向诚信行为,强调诚信行为的现实性,避免空洞。学校教育者在日常授课和工作生活中都要向学生传授正性的诚信教育,并要求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一致。

2.1.2进行诚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广大校园中形成人人讲诚信的风气,在众多的校园活动中,联系具体的活动实际,倡导人人诚实守信,诚信待人,诚信处事。

2.1.3发挥领导和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领导和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实践中的一切和学生打交道的事情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体现自己的诚实守信,诚信待人。

2.2建立规章制度,建立网上商城交易双方的权益保护体系

2.2.1实名注册提高自我约束

使用实名制网上商城注册,注册包括学生班级及辅导员信息,在网上交易中出现问题能寻根究源,由本人或相关人员解决问题,同时实名制还能约束学生的网上交易行为。

2.2.2诚信评价系统呈现诚信级别

学习淘宝等的做法,对于每笔交易都由交易双方根据实际情况互评,个人和校园网上商城的信誉体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互评结果,加强双方对诚信的认识和自我约束,提高诚信水平。

2.2.3诚信表彰体系激励交易双方的诚信行为

在网上商城的公开网站上设立表彰榜,定期公布诚信名次和表彰诚信的商家。

2.2.4诚信监督促进他律和约束水平

建立校园网上商城的监督机构,监督机构负责受理交易双方的投诉和对双方交易行为中纠纷的处理,该机构可由商城建设的管理机构中专门设立分支机构负责。

2.2.5建立惩罚机制,对严重不诚信行为进行惩罚

对于情节较为严重的不诚信行为,网上商城建设的管理机构要进行惩罚,具体惩罚措施可由管理机构和高校相关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例如,在表彰榜旁边设立黑名单,定期更新受理的投诉买卖双方的具体不诚信行为和名单等。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

王超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加强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职大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能够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能够让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够让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胜利。因而在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时,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转型,再加上大学生毕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大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不齐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加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好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够促进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良性发展,增加国家和政府的人才储备,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笔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进而对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出几点建议。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冲击高职学生的就业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知识、人才”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很多人都立志努力学习,具有中专、大专、大学本科以及更高学历证书的人也越来越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同时也特别看中求职者的学历,就业中具有比高职院校学历高的同等专业的求职者,求职时在竞争力上就有很大的优势,企业会优先考虑招聘他们。

2.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期望降低增加了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由于大学本科教育太过注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没有加大对大学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科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技能,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到一些培训机构再学习计算机软件的专业培训,然后再参加工作。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对工作的要求下降,他们的就业率升高,进而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敬业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这是“投企业之所好”的表现。现代企业最看重的职业道德品质是敬业精神,一直以来,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里所说的敬业精神是指有责任心以及能够圆满的完成各项任务,能够在工作中充分的展现出自己的作用。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不同程度敬业精神不足的现象,缺乏学习责任心,不能够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并且不思进取,有些沉溺于网络之中,丧失了斗志。许多在工作中的高职大学生,没有责任心,工作马虎,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解决办法就是要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加高职学生对敬业精神的认识。

2.有利于增强高职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能力,这样更有利于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是帮助人们改变客观性物质世界的活动,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里的实践能力就是人的实际动手能力或者是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相比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大学生要比本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高些。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使高职大学生在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帮助高职大学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要是通过实践教育活动来完成。

3.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

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高职大学生拥有很好的学习能力,提高高职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习能力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本领,它也是人们不断获得知识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高职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对学习没有主动性,导致高职大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低,主要表现在学习有关的动机、态度、习惯以及方法等方面都非常欠缺。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学习态度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高职大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职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建议

1.对学生加强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的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德,增加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科学的世界观,要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教育以及爱岗敬业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树立典型方式,来增加学生对敬业精神的认识。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建立有关毕业生工作优秀的评选活动。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调研,评选出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色的毕业生为“华夏之星”,用他们就业的成功经历给予在校生深刻教育。这些“华夏之星”都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这样才可以用它们的成功来鼓励高职大学生,提高他们的敬业精神。

2.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自己在就业中的竞争优势。如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以及科技发明等各个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会要积极主动的引导高职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下乡活动”“社区活动”等一些实践活动,这样可以提高高职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当中可以采取让高职学生上台主动发言、演讲、讨论、辩论等各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都有利于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3.积极开展心理素质辅导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对培养人的思想认识、动脑能力以及创造性有重要影响。现代许多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不强,不能够承受打击,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给高职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高职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要让高职大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增加对社会的认识,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使自己能够不断适应社会这个大环境,提高创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是十分重要的任务。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加强对思想教育工作的认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加强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用积极的心态提高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骏,杨现华.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3(07):21-22.

[2]李惠红.新形势下高职大学生的不良就业心态分析及自我调适[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8(04):35-36.

[3]梁瑞英,张新霞.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择业中的不良心态及其预警机制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7(27):45-46.

对网信工作的认识和体会范文6

以党支部书记专题党课开局,扎实开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推进年”活动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2020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自查整改报告2篇、希望大家喜欢!

01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和县委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和改进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根据县委关于印发《XX县“意识形态责任落实督查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开展了一系列意识形态工作。现将我局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及时传达学习文件精神,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并召开全体会议安排部署意识形态责任落实的工作,明确党支部领导班子对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组织委员是直接责任人,协助党支部书记抓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党支部其他成员根据工作分工,按照“

一岗双责”要求,主抓分管股室的意识形态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股室负责人是所属股室的第一责任人,直接抓、亲自抓,切实解决全局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认识

党支部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认真学习中共XX县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分析研判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卓党办发〔xx〕36号)文件,并进行了认真讨论。制定了《XX县规划局关于贯彻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实施方案》,并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全年重点工作之中。

三、加强思想引领,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1、以党支部书记专题党课开局,扎实开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推进年”活动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教育广大党员做到“三严三实”和“四讲四有”即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2、加强党支部理论学习,示范引领全局党员干部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意识形态宣传内容列入《xx年政治理论学习计划》,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化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

四、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局党支部高度重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引导、专业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以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正、纪律严的队伍为目标,坚持定时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专业化水平。

五、定期进行研判,及时开展工作

局党支部定期对全局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研判。通过研判认为,目前我局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流是好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比较到位。党支部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坚强有力。在我局,年初已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乌兰察布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均列入学习计划,现已有序开展。同时发现了一些存在问题或苗头,主要是青年干部思想活跃,对政策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有待创新;网络影响日益加大,党员干部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兴趣渐浓,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有待进一步加强。

今后,我局将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研判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梳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路,增强忧患意识、政治意识,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意识和主体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党委责任主体,明确全局组织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02

根据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自查整改的通知》要求,现将市扶贫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同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并做为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成立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XX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落实<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工作方案》,为我办意识形态责任制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真正履行了岗位职责,形成“一把手”负总责、相关科室密切配合的工作合力,进一步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细化、量化、具体化。

(二)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制度保障。认真履行班子集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带头,切实当好“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将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始终掌握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文化动态,有针对性引导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分管领导每月听取一次分管科室(中心)关于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汇报,主要领导每季度听取班子成员就分管领域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汇报;各党支部每半年向党总支专题汇报一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年底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整改落实。 

(三)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平台,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习内容,切实抓好党员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中央、自治区和我市有关意识形态工作会议精神,及时传达全市网信工作会议、网信办主任工作会议精神,通过理论武装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与此同时,党组成员及干部职工主动走出会议室,深入基层,把学习和开展调研结合起来,把学习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丰富理论。

(四)管理用好新媒体,积极传播正能量。建立健全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制定出台了《XX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信息公开制度》,所有宣传栏、信息公开平台上公开的内容须经分管领导签字审核,主要领导审定后由办公室统一审核。加大对本单位网站信息的审核、监管力度,加强“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建设、管理和运用,由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网络的维护更新工作以及上传信息的审核、统计工作。目前我办有官方网站1个,微信公众号1个,政务微博1个,目前已各类信息6800多条,没有出现敏感事项。注重把握不同时期宣传重点,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先后在内蒙古日报,XX日报、呼市新闻网等媒体上信息160多篇,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五)注重舆论引导,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始终坚持做好网络舆论管理,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制定完善了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方案,切实做到舆情情况第一时间知晓,引导和服务第一时间到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讨论网络热点和舆论风向,及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确定专人负责我办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经常性地关注网络舆情,及时监控和删除网络不良信息。

二、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方面。个别干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仍需进一步加强。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形势复杂性的认识、把握还比较浅表化,对社会上暗流涌动的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还缺乏应有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业务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协调推进不够等问题。

(二)工作标准方面。在意识形态形势专题研究、舆情综合分析、党内情况通报等规定动作上还未完全到位,在相关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支持上与上级要求还有差距。

(三)理论学习方面。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论学习倾向于机械化、碎片化,习惯于会上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系统学习还不够,同时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政治纪律教育的方式还有待丰富,个别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

(四)阵地建设管理方面。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业务成果方面的宣传较多,对弘扬传统美德、精神文明创建、主流文化思想内容宣传较少,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整改措施

一是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党组书记做到重要意识形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意识形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意识形态事件亲自处置。

二是坚持不懈抓好理论学习。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创新理论学习方式,丰富理论学习内容,不断完善落实好理论学习活动。